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内部审计的方法集锦9篇

时间:2023-06-29 16:23:52

内部审计的方法

内部审计的方法范文1

摘 要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质量是保证内部审计发挥其功能的根本、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本文从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角度,对企业内部审计相关因素与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 内部审计 质量管理 方法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确保内部审计发挥其职能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决策与管理水平、审计技术方法、审计人员的素质等实施监督与控制,以确保审计人员按既定的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实现项目审计目标,本文从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角度,对企业内部审计相关因素与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

一、影响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内部审计法规体系不健全

法律法规不甚健全是导致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审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 经济社会中的各种行为主要是靠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来规范和制约的,内部审计工作也不例外。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的健全完善不但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得以规范,且可使内部审计人员避险有据、保护自己。

(二)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不到位

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是发挥内审职能、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内审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但是, 目前部分内审机构的审计计划缺少立项依据, 带有一定随意性,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到位, 存在审计方案缺少复核、授权, 现场查证过程缺少督导, 工作底稿描述不完整、不清楚, 查证不深入、不彻底, 报告定性不准确、客观, 审计建议不具操作性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审计项目质量。

(三)审计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影响了审计质量

随着组织经营范围不断拓展, 业务规模迅速扩大, 内审工作的内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是审计工作重心由合规性审计为主逐步向监督、评价、建设并重职能转变;二是实施全面审计控制,审计防线由过去的事后监督转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此外,信息化在组织内部经营管理中得到大量运用,使得传统的手工查账式审计方法、技术已不能适用组织的业务变化,不适当的审计技术方法势必影响审计质量。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及风险意识

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业务素质,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个别审计人员甚至审计组主审的综合素质、经验、知识结构往往与项目的审计目标不相匹配,导致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另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对于发现的问题和疑点没有采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合理的方法进行职业判断,没有完全遵守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因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产生,影响了审计质量。

二、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一) 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是提高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范体系、质量控制准则,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内部审计人员认真执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规范、准则,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做到依法审计、依章审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制度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审计风险,而且有利于内部审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审计项目质量管理

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应当贯穿整个审计过程,审计项目立项要有合理的依据,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风险性、紧迫性、效益型以及审计人员的数量、知识结构、主业技术能力等,同时项目的确立必须通过批准程序;编制详细、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的审计方案;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当与被审单位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以确立审计重点、获得被审单位的配合与支持,同时审计过程中应当取得全面、充分、完整、有力的审计证据;最后审计报告中对问题的阐述要事实清楚,证据要全面、有力, 审计报告中所引用的法律法规依据要相关可靠。

(三)改进内部审计方法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是事后审计,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应更新审计思维,将内部审计工作重心从以往的财务审计转向风险审计、经营审计上来,更加重视对经济和管理的过程审计工作,让审计参与企业的经营,使内部审计更多地关注风险和事前控制,使管理层决策更科学合理。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规范信息化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加大对内审部门硬软件的投入力度,积极引进高性能、适应性强的审计软件,合理配置网络系统资源,并及时调整或更新审计软件功能,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以便强化内部控制,提高审计质量。

(四)以人为本,提高人员素质,风险意识

要确保审计的高质量、低风险,人的因素是根本。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一要能自觉地遵守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二要有良好的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要采用多种方式调整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实现复合型结构,以适应审计工作的新发展。四是审计人员要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在审计工作中, 内部审计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 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并通过分析判断, 准确识别审计风险, 制订防范风险的措施。

(五)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机制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既要对内部审计的各项业务或工作进行自我监督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也要接受来自其他各个方面对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检查,以便更全面、更彻底的发现和纠正内部审计中的各种问题。

总之,企业只有从以上各面去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才能有效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实现内部审计目标, 提升内部审计价值, 促进企业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内部。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讨情况综述.中国内部审计.2004(10):7- 8.

内部审计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医院;审计;财务

新时期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是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的途径。医院要不断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对内部审计方法不断探讨和创新,对医院管理和内部审计的完善,能够促使医院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需求及医院发展需要,是医院管理的强化因素,也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保证。加强新时期医院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方法,完善内部审计的评价体制和控制制度,建立审计内部约束制度,保证依法经营从而降低资金浪费和损失,对国有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提供保障,约束并控制经济行为,避免浪费、腐败的情况发生,不断促进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发展。

一、新时期医院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1.加强医院管理水平

医院内部审计方法的加强对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有重要影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是强化管理、加强控制、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医院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单位、部门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的必然需求。在新时期下医院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并健全,已经基本具备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结构,医院内部审计也成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并已经渗透到医院内部经济活动和内部管理的多个环节,这些都是医院转变经营体制的结果,也是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规律。医院如果缺乏内部审计的监督,就会缺乏规避经营风险和处理经营漏洞的能力。就像是缺乏免疫功能的人体,所有细菌都会毫无阻碍的侵入肌体。新时期下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内部审计能够改善医院内部管理水平和控制水平,这就对提升医院竞争力有很大帮助。医院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制度,促进提升管理水平,对医院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有很重要的意义。

2.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内部审计对医院可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是只喊口号就能完成的,而作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内部审计加快实施,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形势和历史的需要及进步。医院内部审计要明确核心和重点,以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促进发展为由始至终的责任,促进医院的创新能力,推动结构的健全和优化,降低对资源、能源及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内部审计的加快实施能够推动医院经营方式的转变,改善新时期的医院体制,同时也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内部审计对医院内部控制、经营活动及管理体系提供服务并监督,反映医院经营运作情况和管理水平,促使医院治理的科学化、合理化,最终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

3.提高医院内部控制能力

医院内部审计对医院内部控制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目前医院体制不断改善,内部审计工作已经包含监督、咨询和服务等工作。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探索及医院内部控制的建设也逐渐成为医院的重点工作。医院内部控制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主体,审计能够加强医院控制管理,提高约束力,并能够及时发现医院存在的问题、管理瓶颈和违规做法等现象,从而尽快处理以降低损失,这对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有很重要的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可以诊断医院内部风险、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监督制度及信息沟通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能够尽快的找到医院潜在“细菌”,从而进行适当地改善,降低医院经营活动的风险,对医院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医院内部审计的基本任务

1.医院内部审计,应该依照我国审计规范、规定,制定监督规范和审计工作指导,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参与到医院行政会议和业务经营研究会等各项工作中去。

2.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对医院的医疗行为进行客观、公平的评定和监督,适当提出合理建议,促进医院医疗业务发展。审计并监督医院财务人员、统计核算材料及其他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处理医院上级领导布置的审计监督工作;配合上级审计部门对医院的审计监督工作;监督管理阻碍我国经济发展、损害病人利益、中饱私囊、铺张浪费的行为;对于那些严重违反经济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4.审计医院领导人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调任;对预算资金的收入支出实际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三、新时期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对策

1.医院领导应该充分重视内部审计

单位领导应该认识到医院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医院内部审计结构,保证审计工作能够独立完成。医院内部审计是一个独立的专职审计监督部门,是对医院内部的一切经济行为进行内部监督的部门,服务于单位管理层,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应该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体制是本质,不建立独立部门,内部审计工作就不能顺利开展。根据内部管理的规定,在医院管理层或审计委员会的带领下,建立单独的审计部门,设置专职审计工作人员,使得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不会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独立完成工作。

2.完善内部审计方法、规范审计流程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审计流程,主动参与医院业务活动,将事前、事中的医院收益审计和事后财务收支审计有机结合,综合研究医院管理活动中遇到的新状况、新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改进对策。

3.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内部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财务工作的前提条件。内部审计是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对策,应用内部审计才能完成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定,所以,应该适时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监督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充分发挥作用。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重点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医院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财务收支的合理性进行定期审计,对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管理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对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相关职位是否分离进行审计,对医院耗材、药物、物资购买是否根据采购规定实施进行审计,对购买固定资产和其他投资性决定等经济行为是否采取集体表决、科学研究、据流程申报进行审计,对签订的经济合同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公平进行审计,对新时期环境下的网络信息安全和系统维护进行审计,在医院药品收费方面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医院服务费用是否合理进行审计。对医院的制度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审计,便于提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审计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达到建立健全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弥补财务管理上的疏漏、激发医院职工促进收入节省开支的目的,所以,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不但是新时期审计工作的主要环节,还是医院内部审计的前进方向。

四、结语

总之,做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是医院顺利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加强医院管理的主要环节。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不但有利于提升职工工作主动性,有利于管理医院经济行为,还有利于增强医院的竞争水平,医院得以顺利运行,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兴艳,师东菊,宁伟东.新时期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方法探讨[J].经济师, 2009(07).

[2]张俊平,新时期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内容及方法探讨[J].经济师,2009(05).

内部审计的方法范文3

随着改革事业的,企业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制度和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随着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增强企业在改革浪潮中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势必要求企业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指内部控制想要达到的目标,大致包括:

(1)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

(2)保证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存在、可靠和及时提供。

(3)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

(4)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以求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5)预防和控制各种错误和弊端,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

(6)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现将我们在日常审计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些内部控制审计的一些新方法介绍一下,望各位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一.存货盘点方法;

(1)有包装的实物:采取抽盘单包重量,清点包装个数,总重量的方法;

(2)已成型的实物:采取抽称单个重量,清点同一品种规格实物个数,计算总重量;

(3)散状堆积实物:采取拉尺测量,计算体积和抽测比重,计算总重量;

(4)液态实物:采取容器测量,计算容积和抽测比重,计算总重量;

(5)辅助材料:按原材料处制定的分类及货架存放方法,逐一点数盘点;

(6)备品备件:按原机电部制定的分类及存放办法,逐一点数盘存;

(7)贵重金属(材料)逐一过磅称重。

二.比重测试法;

我们以对某冶金公司进行实物盘点为例,做一下说明。

A.工具:制作钢板盒两个、木槌两个、皮尺、竹竿

B.规格:长1米×宽1米×高0.5米的钢板

C.结果:

a)冷轧酸洗铁丸(磷)3440公斤/米3

b)混合铁磷(精轧、高线混合)2460公斤/米3

c)高线铁磷(加工后)2940公斤/米3

d)粗轧铁磷(干燥)2760公斤/米3

e)焦粉780公斤/米3

f) 精轧铁磷2460公斤/米3

D.参加测试单位:计量处、物资供应公司、技术部、审计部、粉末冶金公司

E.计算公式:数量=体积×比重

三."四结合"工作法;

我们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创造了"四结合"的工作方法,即

1.是内部审计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在内部审计人员查证的基础上,再由技术人员拿出行业技术标准进行确认,使审计证据更具有说服力;

2.是内部审计与企业内控制度相结合,从企业内控制度作为切入点,全面了解企业内控制度建立、执行情况;

3.是内部审计工作与帮助企业整改相结合,审计找出以后,不是摆出问题,一走了之,而是帮助企业如何整改,使之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4.是内部审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四.穿行测试法。

我们在销售与收款的业务循环中,通过验证循环所涉及的重要凭证和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充分性,剖析本循环主要业务活动程序的规范性,认真观察资产与资金在每一个环节流动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运用"穿行测试法",从物供部门、生产部门、技术部门收取数据,对销售部门提供的销售台帐进行验证,从中取得实物量和销售量的差距。

五.职责分离法:

不相容职务是指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办理时产生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职责。下面介绍一下主要的不相容职务和存在的风险(见下图)。不相容职务示例

真正健全的职责分离应做到如下分离(见下图):

----------------------------------------------------------

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

工作职责

存在的风险

----------------------------------------------------------

同时负责现金的收取和

可能会通过注销应收账款或截留应

应收帐款的记录

收帐款等调节账簿,挪用现金。

----------------------------------------------------------

同时负责购货订单的审

可能以组织的名义为个人购入货物,

批和货物的收取 在收取货物时利用职务之便将货物占为己有。

----------------------------------------------------------

同时负责贷款的审批和

可能会利用调帐分录和注销分录来

核准调帐分录

掩盖贷款决策上的失误。

----------------------------------------------------------

同时负责付款的审批和购

可能会伪造一笔购货业务并支付货

货订单签发与审核

款,从而贪污了现金。

----------------------------------------------------------

六."傻瓜图"法:(图略)

常规的内部控制有目标控制法、组织控制法、授权控制法、程序控制法、措施控制法和检查控制法。随着管理技术的,传统的控制方法已不能满足管理流程再造的需要,审计方法的改进已时不我待,"循环法"正是在这种条件下进入我们视野的。现代企业业务整合的成果,使得职能型的结构向扁平化转化,每一道流程在信息化建设中向"零距离"拉近。循环审计以首尾相接、完整连贯的业务流程为对象,摒弃了传统方法中忽视接口部位管理的弊端。按"循环法"的理念,则有了图文并茂的"傻瓜图"制度描述法。

以下是我们对某一销售建材的小企业的内控制度评审所采用的"循环法"和"傻瓜图法"。

内部审计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 国家审计机关;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F23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3-0106-06

一、引言

国家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是《审计法》赋予国家审计的职责与权力。那么,现实中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的效果如何?从审计署《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可看出一些端倪。审计42个中央部门及241家所属单位发现违规套取和使用资金问题还时有发生;审计5家金融机构,发现一些工作人员存在违规放贷、违规办理保险或债券、股票业务等问题,有18起涉嫌重大违纪违法;审计10户中央企业的284项重大经济决策中,有51项存在违规决策、违反程序决策、决策不当等问题,造成损失浪费等126.82亿元,发现47起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涉及295.02亿元。上述被审计单位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作为内部“免疫系统”的内部审计难逃其责。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是否与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的方法存在问题有关,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以国家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方法的有效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全国25个省的审计厅以及广东、山西、甘肃3个省的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国家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两个角度同时进行研究,以全面、客观评价监督指导方法的有效性,并就当前监督、指导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全面加强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指导,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促进审计“免疫系统”在不同治理层面的有效发挥。

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对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的必要性、重要性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比较充分的理论依据;第二,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审计机关监督与指导内部审计的方法、监督与指导方法的有效性、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等进行实际调查与研究,为提出改善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比较系统、可靠的现实依据。

二、文献回顾

国家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具有相的法律依据和现实基础。在法律依据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的审计准则(1995)[1]、美国《预算和审计法》、瑞典《国家审计局法》等都做出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定,国内学者也多以国家法律制度作为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的理论依据[2]。在现实需求上,国家审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国家审计机关应对内部审计进行监督和指导[3],同时对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指导也是审计事业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4]。具体而言,从国家审计机关的需求视角来看,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指导,可节约审计资源、控制审计风险和推进国家治理[3];从内部审计机构的需求视角来看,内部审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4],为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需要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和指导[5]。

为保障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监督和指导的质量和效果,实施监督和指导的具体形式和方法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6];开展内审质量的检查评估[7],包括内审机构和人员的建设情况、内审制度的健全情况[8]、内审工作质量的检查考核[7]、内审人员职业道德遵守情况[9],其中监督和指导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可借鉴的做法是“以审促质”“以审促建”[10];开展内审工作的经验交流,经验交流的具体做法包括外出考察学习[11]、年度工作会议[10]、工作总结和书面报告、经验交流会和主题交流活动[9];开展内审工作的宣传活动,包括法规制度的宣传[11]、多种媒体手段的宣传[12]、评选优秀单位和个人[13]、表彰奖励优秀单位和个人[14]、总结内审工作成果[15]、评选优秀科研论文;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各内审机构严把进人关[7],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8],借助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培训、“以审代训”[12]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将内审的监督和指导列为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重点[7],制定管辖范围内的内审工作发展规划、工作重点[6];开展内审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

现有文献多是集中于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监督和指导的依据、方法上,但是并未对监督指导的依据进行过系统性的梳理,也未对监督指导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过深入评价。因此,本文在重新构建国家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的理论框架基础之上,对目前国家审计监督指导内部审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调查研究,以全面、客观地评价监督指导方法的有效性。

三、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一)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的法律依据

我国审计机关监督和指导内部审计的法律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4年《审计法》颁布前,第二阶段为1994年《审计法》颁布后至2010年《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前,第三阶段为2010年《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后至今。

第一阶段中,审计署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此阶段确立了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业务有指导的职责,但未做出监督的相关规定。这一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政府部门、企业事业组织等单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因此审计署的若干规定重点强调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业务的指导职能。

第二阶段中,由于在第一阶段政府各部门、企业事业组织等单位已相继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逐步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因此,1994年《审计法》赋予国家审计机关监督和指导的权力后,国家审计机关开始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指导,国务院、审计署和各部门也相继出台各类内部审计的条例规定,强化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指导。在这一阶段主要有两个重大的突破,一方面是国家审计机关在对内部审计业务指导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责;另一方面是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监督和指导的职责进行了规定。

第三阶段中,2010年《审计法实施l例》修订后,实施条例明确了审计机关可通过内部审计协会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监督指导,内部审计协会成为审计机关可以依靠的一个助手,审计机关授让了监督指导职责[16]。

(二)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的方法辨析及有效性界定

审计机关监督和指导方法各有侧重点。本文分别对“监督”和“指导”两类方法进行辨析。

一方面,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监督”的要点在于督促应当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的单位,认真履行其法律义务,落实《审计法》及相关规定,设置内审机构,健全内审制度,开展内审工作[17],这种监督体现在对内审人员、内审机构、单位整体的监督,主要突出法规的执行、规章制度的落实以及建章立制的行政约束和管理手段[18]。因此,“监督”更多的是一种刚性执法[19]。在此,本文认为,审计机关监督内部审计的方法主要包括审计报告中书面提出改进建议、审计过程中口头提出改进建议、接受内部审计人员的投诉或求助、检查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等。

另一方面,“指导”是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而言的,它侧重于帮助内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有关法规做好内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帮助加强规范化建设,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等,这种“指导”体现在对内部审计人员、内审机构和单位整体进行活动的具体指导。因此,“指导”更多的是一种柔性管理。本文认为,审计机关指导内部审计的方法主要包括评选表彰优秀内部审计项目、组织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内部审计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评选表彰内部审计先进工作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购买资料进行学习等。

基于上述方法辨析,提出审计机关监督和指导方法的有效性,是指审计机关借助多种手段方法对各单位的内部审计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对这种监督和指导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估。具体来看,监督和指导方法的有效性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审计机关实施的有效性,第二层次是内部审计接受的有效性。

(三)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的理论分析框架

本文依据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论证了审计机关需要对内部审计进行监督指导,而内部审计也需要审计机关的这种监督指导。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方法的有效性。因此,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的理论分析框架。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文希望通过对审计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问卷调查,能延伸回答以下问题:(1)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机关监督指导的认识。(2)审计机关视角下监督指导方法的有效性如何?(3)内部审计视角下监督指导方法的有效性如何?(4)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对象的选择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选取全国25个省的审计厅以及广东、山西、甘肃3个省的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问卷调查。本文调查对象包括大多数的省级地方审计单位,以及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样本问卷调查对象从单位性质、业务范围等方面来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针对省级地方审计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的问卷调查,省级地方审计单位的问卷由审计厅主管监督指导工作的领导人或具体从事监督指导工作的人员填写,问卷内容覆盖了审计机关对监督和指导的认识、监督和指导的方法、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相关内容;山西省等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问卷由各单位内部审计领导人或内部审计机构具体负责人填写,问卷内容覆盖了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和指导的认识、监督指导效果、接受监督和指导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等相关内容。

(三)问卷处理说明

为了对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需要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处理。本文在数据录入与结果分析过程中,问卷4个选项的方法对选项按实施效果从低到高依次分别赋值为25分、50分、75分、100分,3个选项的方法则对选项分别赋值为25分、62.5分、100分。

五、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一)基本情况统计

1.按国家关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划分原则,对调查对象按区域划分统计发现,审计机关调查问卷东部收回9份,占比36%;中部收回9份,占比36%;西部收回7份,占比28%。内部审计机构调查问卷东部收回9份,占比21.4%;中部收回30份,占比71.4%;西部收回3份,占比7.1%。

2.对调查对象在单位中担任职位的调查显示,审计机关调查问卷中,76%为审计机关执行监督指导的工作人员,24%为主管监督指导的厅领导;内部审计机构问卷中,64.3%为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36.7%为单位主管内部审计的领导人。

(二)对监督指导的认识分析

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是国家法律赋予的职责,这种监督指导对于国家治理效果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审计机关对这项职责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其监督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而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指导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其对审计机关监督指导的接受程度。为调查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指导的认识,设立了如表1所示的选项。

针对国家审计机关是否应当监督内部审计调查发现,有64%的审计机关和71.4%的内部审计机构认为国家审计应对内部审计实施监督,表明无论审计机关还是内部审计机构,已认识到审计机关的监督对于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和单位领导重视的重要性。

针对国家审计是否应当指导内部审计调查发现,有96%的审计机关认为国家审计应指导内部审计,表明审计机关认识到了指导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需要审计机关的指导;所有内部审计机构都认为国家审计应指导内部审计,表明内部审计机构认为其内部审计工作存在问题,需要国家审计的指导,这种审计机关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单位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三)审计机关视角下监督指导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本文根据审计机关常用的监督指导方法,对各方法的实施有效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各方法分e进行赋值,结果如表2所示。从审计机关监督指导的实施有效性来看,审计机关实施监督指导的有效性分值仅为51.92分,表明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的方法有效性一般,需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审计机关监督内部审计的方法有效性分值为47.83分,各监督方法的有效性整体分布于43―50分之间,其中审计机关检查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性和在审计报告中(书面形式)或审计过程中(口头形式)提出改进建议的有效性相对较高,这两种监督方法在审计机关监督过程中是常见的监督形式,也是监督过程中刚性执法的体现,而接受内部审计人员的投诉或求助进行监督的有效性较低,原因可能是在监督过程中接受投诉或求助较少。

审计机关指导内部审计方法的有效性分值为56分,表明审计机关实施指导效果较好,积极落实指导内部审计的各项工作,通过多种指导方法对内部审计实施指导。在指导方法中,组织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的有效性最高,分值为70分,表明审计机关已意识到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影响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指导内部审计,实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目标。审计机关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购买资料进行学习的有效性分值仅为37分,这一指导方法有效性较差的原因可能是审计机关并未硬性要求内部审计机构购买资料展开学习,或虽对内部审计硬性要求购买资料学习但未深入落实,没有对内部审计购买资料学习情况实施有效的控制。审计机关实施指导过程中,通过评选优秀内部审计项目、开展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评选内部审计先进工作者进行指导的效果一般。

(四)内部审计视角下监督指导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审计机关监督指导方法的有效性与审计机关实施的有效性有关,同时内部审计机构的接受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审计机关监督指导方法的有效性。在此本文从内部审计的视角下,对审计机关监督指导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内部审计接受监督指导的有效性情况详见表2。从总体上来看,内部审计接受审计机关监督指导的有效性分值为50.98分,这与审计机关实施监督指导的有效性分值相近,表明内部审计机构积极配合审计机关的监督和指导,并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审计机关的监督和指导。因此,内部审计接受审计机关监督指导效果一般的原因在于审计机关实施监督指导的有效性较低,内部审计机构虽积极配合,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监督指导的效果。

内部审计接受监督的有效性分值为46.73分,与审计机关实施监督有效性的分值相近,表明内部审计接受监督的效果更多的是受审计机关的实施效果影响,而非内部审计机构自身自觉配合程度或接受程度起决定性作用。在监督方法中,内部审计机构接受审计机关在审计报告中(书面形式)或审计过程中(口头形式)提出改进建议的有效性较好,内部审计向审计机关提出投诉或求助的有效性较低,这种投诉或求助有效性较低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遇到问题时没有积极向审计机关投诉或求助,导致审计机关无法借助该方法监督各单位及其内部审计机构;另一方面,审计机关没有有效地解决内部审计机构提出的投诉或求助,导致内部审计机构提出投诉或求助的积极性降低。内部审计接受审计机关工作质量检查的有效性与审计机关的实施有效性相比略低,这种差异可能是审计机关实施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检查没有实现全覆盖,导致部分单位内部审计没能接受到审计机关的工作质量检查;同时部分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没有积极参加审计机关的工作质量检查评比活动。

内部审计接受指导的有效性分值为55.24分,略低于审计机关实施指导的有效性,这种微弱的有效性差异再次验证了内部审计接受指导的效果更多的是受审计机关实施程度影响,而非内部审计机构自身自觉配合或接受程度起决定性作用。在指导方法中,内部审计机构参与优秀内审项目评选的效果显著低于审计机关的实施效果,分值相差16.02分,造成这种接受效果与实施效果间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部分单位对此方法的认同程度较低,对于其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效果有限,因此部分内部审计机构参与优秀内部审计项目评选的积极性较低。内部审计参与培训、经验交流或现场观摩、先进工作者评比活动的效果与审计机关实施效果间的差异约为4―9分之间,认为这种差异是可接受的,并不影响内部审计机构整体的指导接受效果。内部审计机构购买资料进行学习的接受效果明显高于审计机关的实施效果,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审计机关未硬性要求购买资料进行学习,但内部审计出于提高自身审计质量的追求,自觉购买资料进行业务学习,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因此虽然审计机关的实施效果较差,但内部审计机构对这种指导方法的接受效果较好。

(五)不同视角下监督指导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综合分析来看,审计机关监督指导方法实施的有效性和内部审计机构接受监督指导方法的有效性都不高,进一步研究审计机关实施效果与内部审计机构接受效果不高的原因,设置了如表3所示的问卷选项。

从国家审计机关问卷中可以看出,审计机关实施监督指导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审计机关缺乏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没有监督指导工作的实施条例或工作规定,使得审计机关监督指导过程中无章可循,同时由于审计机关缺乏有效的抓手或方法,导致在监督指导过程中无所适从,各种监督指导的方法效果大打折扣,缺乏专职的监督指导部门和人员也是审计机关监督指导方法有效性较低的主要原因。

内部审计机构接受监督指导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审计机构在接受审计机关监督指导过程中,面临着与审计机关同样的问题,即缺乏相关监督指导的法律法规规定。法不明则不治,令不严则不通。审计机关监督指导过程中既无章可循,又要履行《审计法》赋予的工作职责,造成监督指导工作的混乱与低效。法令缺失带来的又一弊端是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协会在监督指导内部审计工作中关系的协调问题,二者都有监督指导内部审计的职责,双重监督指导极易加重内部审计所在单位的经济负担。审计机关监督指导方法的低效使内部审计机构看不出审计机关监督指导的实际效果,导致部分内部审计机构不愿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指导,降低了内部审计机构接受审计机关监督指导的有效性。

从监督方法与指导方法的有效性对比分析来看,在审计机关视角和内部审计视角下,指导方法的有效性均高于监督方法的有效性,表明指导方法的“柔性管理”相比监督方法的“刚性执法”更有效果。审计机关借用多种方法对内部审计实施了指导,内部审计机构也更愿意接受审计机关提供的指导帮助,这一研究结论与前述的“对审计机关监督指导的认识”调查结果不谋而合。

从不同视角下各方法的有效性具体分析中可看出,在监督方法中,审计机关在审计报告中(书面形式)或审计过程中(口头形式)提出改进建议是审计机关实施监督较好的方法,这一监督方法也是目前审计机关监督内部审计的主要方法,且也被内部审计机构所接受。在指导方法中,审计机关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培训是审计机关实施指导效果较好的方法,内部审计机构接受效果也较好,与目前审计机关指导的现状一致,以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培训为主要指导方法,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活动。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依托全国25个省的审计厅以及广东、山西、甘肃3个省的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问卷调查,研究了国家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各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方法的有效性较低,这种监督指导方法的低效更多地与审计机关实施的程度有关,内部审计机构接受的程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内部审计方法的有效性,审计机关应改进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实现监督指导的规范化、制度化

要明确国家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协会在指导、监督、服务内部审计方面的职责划分,明确各自的定位,避免出现工作真空或重复。地方国家审计层面应该在推动地方政府出台相关地方内部审计法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使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二)改善监督指导方法,提升监督指导的效果

深入到各单位内部研究分析内部审计的投诉与求助,提出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对各单位内审工作质量的检查要实现制度化、常态化;优化培训方式,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起来,坚持“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原则,优化培训内容[29];坚持“以典带面”,推广典型经验和典型项目,表彰先进工作者,调动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的积极性;激励各单位自主组织学习,审计机关可通过开展业务知识竞赛检验各单位学习情况。

(三)创新监督指导方法,改革监督指导方式

推进实施审计监督的全覆盖,要有充分的内容广度、足够的目标深度、合理的周期频度、有效的对象准度,实现对各单位内部审计监督指导的全覆盖。要注意更新技术手段,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结合传统的技术手段,多种技术手段共同服务于监督指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INTOSAI. Exposure draft of ISSAI 100[Z].2012.

[2] 陆迎霞.关于审计机关监督企业内部审计的路径研究――基于国有企业角度的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3(8):36-40.

[3] 毕秀玲,郭骏超.我国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5(1):35-37.

[4] 边恭甫.论我国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J].审计理论与实践,1995(9):8-9.

[5] 王子明,秦之泰.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结合机制探索[J].中国内部审计,2014(1):81-84.

[6] 李金华.加强我国审计监督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8):1-6.

[7] 王林,王丽,崔燕.国家审计强化对内部审计监督指导的具体途径[N].中国审计报,2015-05-27.

[8] 王红丽.指导监督内部审计的基本途径[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3):40.

[9] 方显琴.对内部审计要注重指导和监督[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1996(3):38-39.

[10] 施涛.以审促建,以审促法,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在上海市内部审计师协会第二次会员大会上的讲话(摘登)[J].中国内部审计,2007(6):18-20.

[11] 樊其国.改进内部审计指导监督推导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湖北省襄阳县审计局指导监督内审工作的实践[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1996(10):27-28.

[12] 李振宏,刘承伟.加强内部审计指导管理的基本途径[J].山东审计,1999(12):22.

[13] 青岛市审计局、青岛市内部审计协会出台《关于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指导、监督和管理的意见》[J].中国内部审计,2009(6):13.

[14] 贾庆华,苏稔华,于亚君.试谈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9(1):84-86.

[15] 赖和惠.国家审计指导监督内部审计的思考[J].审计理论与实践,1999(7):16-17.

[16] 昌培.贯彻《审计法》做好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工作[J].湖北审计,1996(6):10-11.

[17] 何凤英,王里.审计机关如何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J].当代审计,1997(3):26-27.

内部审计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增加价值;方法

一、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定位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从定义可以看出,“增加组织的价a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揭示了在现阶段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趋势,由“监督与评价”向“增值和改善”的转变,这也标志着内部审计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增值型内部审计阶段。内部审计部门是通过介入企业风险管理、治理和控制领域,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组织中只有很少的部门为组织的管理层、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提供服务,内部审计部门就是这样一个可以为组织增加价值的部门。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价值的积极意义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和防止损失,增加企业价值。由于内审具有独立性、综合性、经常性和及时性等特质,通过对内控、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查清风险因素和产生原因,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响,找出薄弱环节,提出强化内控风管的措施,帮助改进内控与风管体系,保障企业资产质量提升,预防风险,减少损失,提升节支增效,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经营各个层面,是保障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审计人员按审计程序,通过对经营目标、决策程序、管理流程等进行监督评价,检查经营运作过程是否科学、有效,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经营运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出谋划策,提供解决方案;根据战略规划,提出前瞻性、建设性建议,改善企业的运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推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帮助完成各项治理目标,实现内审的价值。

三、完善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方法

(1)树立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念,提升企业价值。首先,要求我们企业内部审计要进行准确自我定位,努力将内部审计工作融入企业发展的大局中去,全面参与到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之中。其次,要求内部审计应该以“提升企业价值”为工作核心,利用自身在企业中具有特殊的组织地位和拥有的资源为企业创造价值。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和工程审计为企业提升价值的基础之上,内控审计和经营管理审计等同样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围绕提升价值来开展,应该把所有内部审计工作转化成企业价值量的形式来考量,牢固树立为企业增值的观念。最后,要求发挥企业内部审计最大效能。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一环,因而内部审计效能发挥如何也影响着企业价值。内部审计应改变旁观者的身份,从提升自身审计效能出发而努力成为企业价值的创造者。

(2)树立增加价值目标,重视风险管理。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应将增加价值当作关键目标,让企业内审活动更为贴近企业价值链。增值型内审增值方法主要有企业价值与审计价值增值,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附加增值。内审创造价值来自成本降低创造的直接价值,以及提升企业经营运作与效果创造的间接价值。内部审计应重视内审监督的价值定位、导向、调控及转化增值等的作用,积极更新内审理念、调整工作方式及思维转变,强化质量控制与资源配置优化,畅通内审监督程序,最大化的发挥企业的整体价值。企业内审管理应重视风险管理在整个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将建立良好而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作为管理层和相关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责。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的监督机构,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有能力也有责任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这一过程,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提供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控制措施,帮助企业改进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规避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3)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能使企业的监督机制得到完善和补充。通过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经营活动的监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运营效率,增加价值。审计工作能否做到客观公正是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企业保证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企业在组建内部审计小组时,应当参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由企业高层领导或者由董事会、监事会领导直属管理,使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得到充分的保证,使审计工作在开展时不受其他职能部门的干扰,从而确保审计人员审计时能够做到充分的客观和公正。独立性是审计委员会制度有效性最关键的特质。内部审计机构的层次较高,能够更好地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增加组织价值。

(4)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意识。要想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就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学习与培训、开展审计理论与实务研讨等,全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思想素质、工作能力,不断适应新时期对企业内部审计提出的要求。只有具有一定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为经营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审计成果的含金量和附加值,为股东创造更大增值服务。另外企业内部审计还要转变“监督者”的意识。企业内部审计应当减弱监督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应把自己理解成是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一个分子,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样才能促进内部审计主动地投入到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去,并发挥巨大作用。

四、总结

现代企业不断推广集团化,对内部审计发挥增值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内部审计师应清楚地知道影响特定组织和行业持续发展的各种要素,与时俱进,精通专业技术,清楚认识企业管理需求及其经营目标,应用自身技术防范和降低风险,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及时提供具有建设性和全局观念的审计报告,为企业增加价值。总体来看,随着未来内部审计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其增值功能将更加凸显。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系统以及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发挥内部审计增值功能,将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重视内部审计,充分内部审计增值功能成为企业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刘春花.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07).

内部审计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内审部门 绩效考评 平衡计分卡(bsc) 主基二元法(pfbsc)

内审部门绩效考评bsc法评述

(一)bsc法的基本内容及简介

目前运用在内审部门中的绩效考评方法有关键绩效指标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计分卡(bsc)等,其中,bsc是最能体现将内审部门作为利润中心进行绩效考评的一种方法。传统bsc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财务、顾客、内部业务和创新与学习四个角度展开的,它们的指标之间是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体现了循环的价值增长过程,并将绩效考评和绩效改进融为整体。

(二)现有的内审部门绩效考评bsc运用情况

现有的对内审部门绩效考评的bsc大多是遵循bsc传统模式展开的,其四个板块以及考评指标如下:财务角度考评指标,通过内审减少的损失金额,内审成本以及内审收益费用率等;顾客角度考评指标,对内审部门或人员的投诉次数,客户总体满意度等;内部业务角度考评指标,内审工作日数量,内审预算执行的情况,内审的执行效率等;创新与学习角度考评指标,人力资源利用率,内审人员培训率,培训人数增长率。

即通过顾客的角度为内审部门的自身发展设定目标,通过满足顾客的需要,内审部门在内部业务运作中开展符合顾客需求的新业务,通过不断提升内审部门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去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最后,良好的财务结果使得内审部门能持续的发展和经营。WwW.133229.Com

(三)对内审部门绩效考评的bsc评价

将内审部门作为利润中心,应对其价值创造进行衡量,bsc体现的正是一种循环的价值创造过程和绩效发展过程,它体现了内审部门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并注重内审部门的长期目标。bsc正是根据内部审计部门的战略目标而设计的一种业绩考评体系,其考评指标更符合其运营模式,且易于衡量。同时,bsc的引入侧重于对内审部门进行全方位检查和考评,而不是单一的角度,更具综合性。此外,bsc重视财务与非财务平衡,内部与外部平衡以及现实与未来的平衡。它的几个角度是相互支撑,相互推动的,并在循环中不断发展。

尽管bsc的引入使得内审部门的绩效考评更为有章可循,但其仍旧存在不足之处:内审部门作为利润中心,目前对其价值增值考核的主要指标应该为利润等财务指标,但利润等财务指标作为单一的数量指标并不足以完全表现出内审部门的全部业绩。内部审计部门面对的顾客范围较广,组织内部的其他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是内部审计部门服务的主要对象,同时一些附加业务也涉及外部顾客;而内部审计部门的运作不同于企业积极去迎合顾客的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对组织本身还有监督和检查控制的作用,因此它无法完全依照顾客的需求去决定自身的运作模式。内审人员的审计判断是内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审部门的价值创造能力。但传统的bsc中缺乏对内审人员的岗位考评。

基于责任中心的内审部门绩效考评方法分析

(一)对传统bsc进行修正的总体思想

从上文叙述可以看出套用传统的bsc模板对内审部门进行绩效考评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应当根据内审部门的实际情况增加板块或调整板块之间的关系。首先,内审部门的增值不单体现在财务方面,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隐性收益。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些非货币指标作为补充以对内审部门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其次,传统的bsc都只是独立的考虑内审部门的价值增值,而忽略了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因此,在改进的bsc中应体现出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再次,由于内审部门的绩效考评中内审人员的主体重要性,因此对其个体的工作质量进行考评是必要的。

(二)对bsc在内审部门绩效考评中运用的修正

1.使命角度的扩充。内审部门的发展使命包括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并且两者都将促进内审部门的学习与创新板块,使得各个板块不断循环提升。尽管不同组织的内审部门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但财务角度将通过内审部门使得组织减少或避免的损失额,内审部门的存在而使得企业在审计外包中所节约的成本作为我们进行内审部门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此外财务收益与投入费用的比率也利于同往期指标值进行比较。非财务角度则主要考察组织管理层通过内审部门的建议改善决策或优化管理的次数以及由于内审部门的存在,使得同期部门运作违规率减少的比率来考评。

2.顾客角度的修正。由于内部审计部门职能之一是帮助企业管理层改善决策,有时候还包括对管理岗位领导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因此委托人和管理层对于内审部门的评价是很重要的。考评指标主要是客户满意度,投诉次数等。

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包括对财务收支状况以及各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工作,以及对组织的内控制度是否完善有效进行风险评估,其职责涉及组织中众多的职能部门,因此各职能部门对内审部门的评价也是重要的一个板块。考评指标也为客户满意度,投诉次数等。

外部评价者,由于其相对独立性,使得外部评价者对于内审部门的评价对管理者、投资者的决策是有帮助的,并有助于对内审部门的监督以及对内审人员的评估。此外,笔者认为外部评价者对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它们两者都对委托人和管理层决策和评价有着支撑作用,因此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诸如客户满意度之类的指标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设计调查问卷在相关人员之中进行无记名调查。

3.内部角度的调整。内部角度与顾客角度有着紧密联系,只有得到了顾客的认同,组织的价值才会得到提升。内审部门既隶属于组织,又担负监督和约束企业的职责,因此内审部门的内部角度不能完全为了迎合“顾客”而存在,而应该为了组织发展的长远目标,对“顾客”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建议,并接受它们的管理和评估。因此,内部审计部门的考评指标不仅包括对内部审计的执行效率,内审工作日数量,内审预算的执行状况,还应该包括内审部门提出建议的次数和内审建议被接受采纳的次数,以及两者的比率以便进行同期比较。

4.学习与创新角度的调整。学习与创新板块中内审人员的职业化水平、受教育程度都与内审人员是否能够胜任审计工作息息相关;此外由于组织的内外部环境以及相关法规等是不断更新变化的,因此培训费用支出是必须的,而培训费用支出的多少和组织的规模以及业务类型有关,培训费用支出的增长率也可以看出组织对于学习创新板块的重视程度以及组织的发展程度。因此,考评指标包括内审人员的职业化水平,培训费用支出,以及培训费用的增长率,培训费用支出占部门支出的比率。

pfbsc法对bsc法的补充

在修正的bsc中,笔者加入了外部评价者作为绩效考评的一个支撑板块,旨在利用其相对独立性对内审部门构成一个制约。而外部评价者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对组织内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因为内审人员的审计判断是具有主观性的,因此应该对其专业判断是否客观进行衡量和监督以防止其渎职。所以,受教育程度、职称等级以及参与培训的次数都不能作为考评其工作能力的单一因素,还应对其工作态度以及客观性进行考评。而在组织内部进行这项考评比借助外部评价者更为直接,也能降低考评成本。因此,笔者认为在内审部门中引入对内审人员的bsc考评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将其作为pop点引入修正的bsc考评体系形成主基二元法,即pfsbc。

(一)pfbsc的基本思想

所谓主基二元法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哲学上两点论和重点论的重要思想,抓住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即将sbc指标一分为二考虑,一部分为“主要绩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重点监察和考核;另一部分为“基础绩效”(即pop),比如说程序化的指标和事项进行定期检查或者定期考核评价。好的“基础绩效”对前者是促进作用,若“基础绩效”不好,则整体绩效也就不好了,两者的结合能够更完善地对内审部门进行业绩考评。因此,pfsbc法能较sbc法对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因此是一种完备和全面的评价体系。

(二)引入pop点

1.显性业绩角度。内审人员创造的显性业绩是他们在具体的某项审计事项中通过审计证据的收集以及审计工作的开展中及时指正所避免或减少的损失。而内审岗位的风险控制和管理监控工作应为隐性收益归属于内审部门的绩效考评指标中,不作为考核内部审计人员的指标。

此外,内审人员作为团队里的个体,应当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注重部门内部的协同作用,这样才有利于内审部门作用得以完全发挥。与此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在做好检查监督工作的同时还应当做好审计沟通工作,争取到上层领导以及其他各个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考核指标可以为:自身岗位贡献程度(即个人显性业绩与内审部门总体显性业绩之比),成功协调和合作的次数(内部人员之间以及部门外部人员之间)。

2.职责贡献角度。需要熟悉组织所在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市场情况,组织的内部文化、经营理念以及人事制度,企业的管理层结构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以便改善组织内部审计结构和模式。同时,内审人员还应当关注的组织内部控制水平以及外部环境对组织的监督力度等。

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当对组织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评价,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去纠正和完备;并协助上级指令的贯彻与执行,关注管理人员职责是否分离得当,授权的划分是否合理等;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当重视财务报表相关的信息是否合规;此外,还应当帮助员工了解他们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职责以及如何向相关部门报告例外情况。

评价指标:政策法规的掌握程度(通过定期测试),内审目标是否清晰,审计事项是否符合审计目标,内审任务的完成效率。

3.绩效支撑角度。第一个指标是衡量内部审计人员的忠诚度。而员工对组织忠诚度不仅来自于组织的激励和保障政策,也来自于组织文化以及组织的工作环境,而只有彻底融入企业,时刻站在组织的角度才能使得自身的工作目标与组织的长期目标一致。这也符合bsc循环发展的观点。第二个指标是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化程度,职业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审人员的胜任能力和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也使内部审计提高组织的价值的能力得到了保证。

4.内部审计人员在岗发展角度。随着经济工作复杂程度的增加,审计成为了一门复合型学科,因此内审人员应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不断完善有关会计、法律、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知识。此外,还应建立客观的组织忠诚度,即既要约束自身行为,也要对组织的各类行为进行监督,避免在内审工作中掺杂入情感因素。

概括地说,即保持良好的组织忠诚度,还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学习势头,充分关注时势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并利用组织提供的培训机会提升自身能力。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参与培训的次数,新获得的职业认证、新通过的各种资格考试。此外,内审人员的在岗发展程度直接决定绩效支撑和职责贡献。

参考文献:

1.姜定维,蔡巍.“平衡计分”保证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内部审计的方法范文7

关键词: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 探讨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和职能的转换,人民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加强宏观调控,提供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和金融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有效行使这些职能,就必须建立起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增强风险控制能力,确保资金安全。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影响着审计作用的发挥。为此,在《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等框架下,探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和实现途径,对各级人民银行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

在研究和探索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和途径时,有必要掌握和熟悉质量控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等概念及其内涵。

(一)质量控制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关质量控制的基本术语,质量控制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质量环节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经济效益”。在ISO的定义及术语中,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质量保证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控制仅仅是管理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众多职能中的一种。但在审计质量领域,管理、控制、保证等概念已逐渐融合,而且采用质量控制这一表述的占主流,在相当多的专业文献中,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并未有实质性的差异。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作了明确定义,“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应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从广义上讲是内部审计组织;二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客体就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和范围;三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该过程是由诸多具体步骤组成的,一般来讲有内部审计质量目标设定、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内部审计质量信息反馈、内部审计质量再监督等步骤。

(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各级人民银行内审部门的负责人在《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框架下,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内审操作程序》等规定,采取科学系统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与监督等一系列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和行为效率的活动,以确保组织和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人民银行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各级人民银行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效果,促进内审人员提高工作质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施质量控制是人民银行组织管理的需要。1998年以来,人民银行实行了内部审计体制改革,建立了总行、分支行分级管理、向上一级负责的垂直的内部审计体制。近年来,上收了县支行的审计权限,减少了管理层次,加大了总行、分行、中支直接管理的力度。在这种审计组织管理的体制下,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审计质量控制的标准,实施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是摆在各级人民银行内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实施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国家审计署2003年出台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2005年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等制度和办法。审计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为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审计监督活动,规范内审人员的审计行为提供了严格的规范标准。在内部审计准则框架下,规范审计行为,强化审计质量管理,培养内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审计质效,推动审计工作的发展十分重要。

(三)实施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效益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与社会其他经济工作一样,都讲究经济效益。在基层人民银行,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有限,一个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昂贵的“审计精品”是不符合人民银行审计现状和实践需要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以较小的审计投入取得较大的审计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审计效果。为此,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效,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来说非常必要。

三、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近年来,人民银行在《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框架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内部审计制度、办法和规程,在人员控制、组织控制、标准控制、程序控制、责任控制和绩效控制等方面,逐渐形成具有人民银行自身特色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体系,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内部审计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

(一)素质控制体系。审计人员的思想、观点、素质适应环境和创新程度,直接影响着质量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人民银行审计人员素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建立以质量意识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思想素质控制体系;以体现信息技术价值为核心的业务素质控制体系;以流程再造为核心的管理素质控制体系;以系统优化为核心的发展素质控制体系。

内部审计的方法范文8

第一,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经济活动及经营管理制度的建设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全面、准确地掌握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财务收支状况、经济效益情况,对企业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违规的问题,明确经济责任,有效纠正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

第二,由于大多数电力设计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结果与纪检监察的相互借鉴和运用。也就是说,针对同一问题的整改建议可以从不同渠道提出,能够进一步达到督促被审计单位或部门解决管理问题的目的,实现资源共享的效果,从而在督促企业内部改进管理问题方面加大了力度。同时,通过运用内部审计的成果能够为纪检监察部门提供有价值的证据和信息,为检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创造先决条件。

二、电力设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困难

(一)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大多数电力设计企业从不曾设置内部审计岗逐渐转变为设置专人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模式,但审计专职人员的配备往往仅以财会人员为主,在知识结构上比较单一,缺乏工程管理、技术经济管理、税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造成目前电力设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仍以财务审计为主,对于深入开展其他领域的审计项目存在较大困难,不利于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全面发挥。

(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相对欠缺

目前,不少电力设计企业的审计专责,在纪委书记或总会计师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因而,受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性质理解的偏差,内部审计宣传力度的匮乏、以及信息来源不畅等因素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客观性受到一定制约,内部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公正性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

(三)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力不足

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力设计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管理建议,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往往采取较为注重灵活性的方法,并非严格依据相关审计建议来处理,同时企业管理者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做法也是熟视无睹,致使审计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整改,内部审计制度权威性大大降低,无法达到内部审计的预期效果。

三、改进电力设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方法

(一)加强内部审计理念的宣贯,强化审计意识

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提高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可以通过组织企业领导参加有针对性的审计会议及培训,采取内部审计工作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等方式进行,这样有利于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设置提出具体要求,能够保证内部审计监督的相对独立性。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又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能够保证企业日常各项经济业务顺利开展的内控制度,强化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以及管理人员依规办事的理念,形成用制度约束经营管理行为的习惯,使企业各级职能部门能够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予以充分理解和正确对待,从而有效整改审计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二)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

创造审计业务学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理解掌握审计、内控、风险等方面的业务知识,不断充实审计业务理论,为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基础。同时,紧紧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和工作主线,通过参与跨企业、跨部门的联合审计项目,借鉴并汲取先进审计经验,进一步充实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此外,可以结合企业内部的其他监督工作,把重点放在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上,拓展思路和视野,从多角度提高审计工作创新意识和业务能力。

(三)利用外部审计力量开展内部审计项目

在电力设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借助实力较强的中介机构力量完成企业内部审计项目具体工作。一方面外部审计机构的专业技术过硬,独立性较强,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得以保证;另一方面,在外部审计机构实施企业内部审计项目的过程中,可以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专责进行参与,这样能够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在实践中积累审计经验,有助于加快内部审计人员的成长,进而为日后独立开展内部审计项目奠定基础。

内部审计的方法范文9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 审计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虽然商业银行对存贷款利率决定的自主性不断增强,但在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市场利率的形成机制也在不断生成。因此,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利率的最终决定还得由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来决定。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波动幅度会不断加大,利率波动频率也会不断加快,由于利率波动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利率风险可能会使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造成资本亏损、降低预期收益。而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利率风险一般采取缺口管理、平均期限管理、动态模拟分析等传统管理手段,近年也开始利用内部审计手段对利率风险进行深入管理,如设置专门利率风险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审计频率、尝试设置相关标准、制定审计流程、改善审计质量等等。利率风险内部审计在操作上有其自身的规律,但国内银行在利率风险内部审计的一些具体问题和方法观念上仍存在着认识不清的现状,下面就是笔者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看法。

一、关于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

1.利率风险审计一般采取非现场审计

就一般的内部审计工作而言,现场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进行实地审计检查,这是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其目的是为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直接的审计证据。当前,商业银行的总账可以集中到总行或一级分行,会计报表等数据的输出也由上级行直接打印,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质询被审计单位,审计的时效性得以极大地提高。这使得利用总账传输系统及统计报表数据进行实质性的非现场审计成为可能,非现场审计借助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通过对审计对象相关业务数据和资料的连续调集、整理和分析查找经营管理存在的疑点和问题,评价经营管理现状和风险程度。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料,为制订审计计划、安排审计资源提供支持。就整个审计体系而言,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都是审计监督方式,二者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弥补各自局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二者互为补充,统一于科学有效的审计监督之中。非现场审计帮助制定科学的审计计划、提供审计线索;现场审计保证审计计划的有效执行。非现场审计广泛的覆盖面与现场审计有针对性的审计点结合形成审计监督网,两者共同促进审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实现。

但是利率风险内部审计是一项较为专业化的、比较独特的审计活动。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其大多数大额存贷款都集中在一级分行甚至总行,而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业务、同业拆借等等市场业务一般都是由总行操作,故此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一般都是在一级分行以及总行来开展,利率风险内部审计工作也是在商业银行的这些层次来进行。在相关工作中对利率风险的认识和评价,主要是对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资产、负债结构的利率缺口、期限缺口进行研究、分析,所需要的数据、信息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各级机构的资产、负债报表,而这些报表往往不需要到实地进行查阅,因为这些资料都会被上交到一级分行及总行。因此,在经营管理比较成熟、高效的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及其内部审计基本上都是非现场审计。

(2)利率风险审计是否需要现场审计

这个问题需要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经营管理的现状,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利率风险内部审计主要也是进行非现场审计,但在一些方面,现场审计仍然不可或缺甚至尤为重要。

比如,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的制定上,可以一定幅度下浮,无限上浮,这是鼓励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上要更多的考虑贷款风险以及资金供求状况等因素,但其实际制定的贷款利率能否体现上述因素,会不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利息收入的减少,这在报表资料上都是无法显示的,必须现场获取、查阅相关凭证才能够进行实际的风险评价。

再比如存款利率,当前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没有下限,不能上浮,虽然央行在国内的一些信用社正在开展利率上浮的试点,但全面的允许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适度上浮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个别的商业银行或分支机构,为了更多的吸收存款,不惜采取各种高息揽存的违法手段,不仅扰乱了金融秩序,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利率风险。而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利率风险,同样在其报表上是不会显示出来的,也需要对一些原始凭证进行严密审计。

二、关于计算机审计

1.利率风险内部审计主要依靠计算机审计。

利率风险内部审计开展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计算机审计的应用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利率风险的认识、评价需要大量使用计算机审计手段。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包括中小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基本都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基层银行的业务数据都会通过银行内部的计算机网络传输到上级机构,直至传输到总行。利率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活动所需的数据信息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计算机系统获得。利率风险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主要来自资产、负债项目,这些都是下级行向上级行报送的基本业务数据,完全可以很方便的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获取。

而且,在对利率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的进行内部审计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相关的计算机分析系统来辅助审计。由于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利率越来越复杂多变,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如何、相关风险管理是否有效,都可以借助计算机来进行动态模拟分析、测试。目前我国一些商业银行正在进行与内部审计有关的计算机系统建设。如2004年建行总行审计部下属的非现场审计处和IT审计处,已经共同开发出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这在国内银行业中抢了先。一旦相关信息今后便捷、完备的录入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后,审计部门就能对各项业务及其风险进行随时监控。

(2)利率风险内部审计是否需要对原始资料进行审计

无论将来利率风险内部审计手段如何发展变化,但就目前来看,利率风险内部审计在某些方面还是要对一些原始资料、凭证进行审计。这一点的原因和前面论及的"利率风险审计是否需要现场审计"的原因是一样的。实际上,对于利率风险审计来说,非现场审计与计算机审计大体上是一致的,但也不尽然,如即便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依靠商业银行汇总到的各级机构的资产负债资料,仍然可以"非现场性"的完成绝大部分利率风险审计工作。同时,现场审计和实物审计也不尽相同,但二者对于利率风险内部审计不可或缺的原因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

[1] (美)保罗•J•索贝尔,《审计人员风险管理指南》,中信出版社,2004年.

[2] 张建友,《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