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幼儿园优秀教师感言集锦9篇

时间:2023-07-03 16:08:03

幼儿园优秀教师感言

幼儿园优秀教师感言范文1

【关键词】解读 《纲要》精神 幼儿园文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57-02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来,我国幼儿教育在《纲要》精神指导下,经历了一场研究和改革的浪潮。如今,十年过去了,重温《纲要》精神,深感对《纲要》的某些方面,我们还仍然欠缺深入的探讨,例如,幼儿园文学教育。“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是《纲要》对幼儿园文学教育的基本要求,《纲要》作为国家纲领性指导文件,对幼儿教育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对其要求,我们应作深入、细致、具体的进一步解读。

一、明确衡量幼儿文学作品优秀与否的标准

幼儿园文学教育所选择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专为0-6岁幼儿创作的幼儿文学作品。

何谓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衡量幼儿文学作品优秀与否的标准是什么呢?

专为幼儿创作的幼儿文学作品,其欣赏主体是幼儿,因此应该从幼儿的角度来寻找衡量幼儿文学作品优秀与否的标准,能感染幼儿,引起幼儿强烈的情感体验和丰富想象、为幼儿喜闻乐道,幼儿愿听、愿讲、愿表演的作品便是优秀的作品。幼儿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学习欣赏主要是通过聆听成人的有声朗读来实现的,因此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首先要有鲜明的语言特点,其语言明白如话,生动、活泼、简洁、形象,节奏明快、韵律优美,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又因为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特点,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在内容上有很强的趣味性、形象性、情节性、情境性、情感性、动作性,例如经典作品《拔萝卜》、《三只蝴蝶》等。

“文学被称作人类的‘精神家园’, 可以说幼儿文学是儿童成长的‘精神摇篮’”。[1]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在精神上,首先应该契合儿童的天性,具有游戏性、娱乐性,充满童真、童趣与幻想,其次,具备人类共同的精神特质:爱与美、幽默和智慧;文学反映现实,但又需要超越现实的琐碎与无奈,幼儿文学更需要理想主义色彩、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等等浪漫主义色彩,能对幼儿人生成长过程起到积极健康的影响、引导作用,为他们的一生打好积极明朗的底色。

幼儿文学作品真正需要的是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和纯粹的文学意味,它需要摒弃琐碎的说教和对知识的热衷。在当前幼儿园主题整合活动,文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体现既定主题活动目标的载体,把文学作品教育当作实现既定目标的手段,因而作品的选择不能很好地兼顾作品的文学艺术性,忽视了作品的审美价值。而包含在作品中的说教和知识也必然会影响幼儿的审美感受(幼儿会因不理解那说教和知识而茫然、教师会因为过多的关注说教和知识而忽视对幼儿的审美教育)。幼儿文学作品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各种教育活动的调味佐料,它应该保持自身的系统性和独特性(审美性)。

幼儿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审美趣味,成人应该从幼儿的喜好出发,选择适合他们的作品组织文学教育活动,但有时我们成人缺乏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尊重和关注,想当然地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为幼儿选择作品。

二、重视幼儿对语言美的全面感受

关于文学作品对幼儿学习语言的影响,以往片面地强调丰富幼儿的词汇和语句,重视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事实上,幼儿对语言的学习不单纯是词汇和语句的问题。新《纲要》强调“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就是强调把语言作为审美的对象,使幼儿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受到艺术语言的熏陶,全面感受语言的美,形成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优美的语感和对语言的浓厚兴趣。 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应重视引导幼儿全面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1.感受并习得清晰、准确、优美的语音;

2.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美,培养幼儿对语言音乐美的敏感性和对朗读的兴趣,通过复述故事、朗诵诗文等形式,练习有表情使用语言,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

3.通过感受完整、简洁、优美的规范语言,潜移默化地学习规范化的语言表达方式;

4.利用幼儿感受事物具有移情和通感的特点,引导幼儿感受比喻、拟人、夸张、拟声、反复等各种语言表现手法的审美意味;

5.通过作品中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情节内容具体直观地感受、理解、运用语言。

传统的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一贯重视幼儿对词句的理解和运用,但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幼儿理解语言受直观经验的影响,他们年龄尚小,直观经验有限,对某些词句暂时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确都是难免的。有时幼儿对语言的理解也可能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因此,对于语言的学习,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提问、讨论,反复向幼儿讲解、灌输。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应该通过感受、体会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和情节内容而实现。

三、重新认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问题

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幼儿文学教育是一种艺术欣赏活动。理解作品是艺术欣赏活动的重要过程。“理解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形象感知后的升华,是情感爆发后的冷静地思考。通过理解,欣赏中的形象知觉和情感体验才能沉淀下来,才能细细地品出作品的意味,这样鉴赏活动才能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不自觉到自觉,产生新的飞跃,审美心理才会有明显的提高”。[2]理解作品,需要欣赏者有较好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抽象思维能力。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到大班后期才有所发展,所以,在幼儿文学教育活动中,理解作品这一环节成了老师和幼儿都头疼的环节。在此环节中,我们习惯用启发式提问、分析的形式进行:教师非常有耐心地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启发幼儿,但幼儿往往是启而不发。老师没办法,就只好有些沉不住气地进行讲解,但幼儿仍然无动于衷,一幅“云里雾里”的迷茫神情,使老师不免生出“对牛弹琴”之兴叹。迫不得已,草草地来一番说教,灌输了事。

对幼儿的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鉴于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幼儿文学作品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幼儿的感受和体验上,不要过多地强调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尤其不要过多地要求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有些东西,幼儿也许不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理解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只要他们“心有所动” 、“若有所思”地于潜移默化、无法言说中感受到、体验到就足够了。

1.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和品德。

在传统的儿童文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总是试图让幼儿明白一些道理,总是想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了达到目的,常常反复地提问、讨论,进行说教和灌输。事实上,就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而言,那些大道理和说教是幼儿根本无法理解的。《纲要》精神特别强调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态度,儿童文学教育也应该把幼儿从大道理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压之下解脱出来,重在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文学形象和情节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行为态度和习惯,而这些不是靠简单的几句说教就能形成的。在儿童文学教育活动中,可以结合富有感染力的文学形象和情节设计一些游戏性质、表演性质的活动,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和行为态度并通过活动练习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正所谓“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2.引导幼儿通过文学创编活动加深对作品的形象性理解。

大班末期,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才开始发展,我们应该更多的启发幼儿通过形象思维来理解作品。例如,讲了《小羊过桥》的故事之后,如要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的问题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幼儿肯定说不好。如果启发幼儿:“想一想,两只小羊怎样过桥就不会掉到河里去了?”这样问,能够有效地启发幼儿通过形象思维,想象、创编具体的故事情节。想象和创编讲述的过程可以加深幼儿对作品内容的形象性理解,并把这种形象性的理解通过叙事性语言表达出来。

3.积极引导幼儿用语言或非语言(动作、表情、表演、绘画等)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和想象。

幼儿在倾听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作品会有自己的感受、理解和想象。如果要求幼儿完全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会有很大的难度。其实。除了语言表达,我们还可以启发幼儿用非语言形式进行表达。事实上,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用表情、动作来反映内心的感受,对此应积极鼓励。另外,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通过表演、绘画的形式进行表达。

重温《纲要》精神,深入解读《纲要》对幼儿园文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新幼儿园文学教育观念,创新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实践乃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幼儿园优秀教师感言范文2

[关键词]幼儿教师;人格;人格特征;16PF;对照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章第六条指出: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幼儿园如何选拔合格的教师、师范院校培养的合格幼儿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在岗的幼儿教师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素质?对在岗幼儿教师的研究,尤其是对优秀幼儿教师的研究成果无疑是一个选拔、培养及幼儿教师自我完善的良好参照。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或特质的综合体,它显示出个人的能力、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这种独特模式是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又影响着他(或她)与环境的交互作用。[1]如国内学者所言,幼儿教师职业有其特殊性[2]: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父母的“人”———常常要处理许多非教学任务。职业的独特性对从业者的素质自然有独特的要求。人格作为人的素质的一个方面,如果它与职业或岗位之间的相符性或适合性愈高,则事业的成功希望就愈大。不同的职业或岗位需要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做,人格特征适应其工作需要时,则能因才施用。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往往需要较长期、科学的培训,如不及早发现有相应人格特征的人才,一则培训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二则他们的淘汰将会造成各方面的损失。另外,有关人格的知识有助于幼儿教师自我修养,完善自身的人格。本研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省14所幼儿园的教师人格进行测评,旨在了解优秀幼儿教师的人格特征,为幼儿教师的科学选拔、培养及自我完善提供依据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的深圳市、韶关市及佛山市的14所幼儿园实施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幼儿教师共570人,剔除部分不完整的问卷及6名男性教师的问卷后,共得到有效问卷501份,问卷有效率87.9%。有效问卷全部为女性,年龄均值33.09岁,标准差9.198。其中,公办幼儿园308人、集体所有制幼儿园82人、民办幼儿园111人。501人中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共97人,专科学历幼儿教师共239人,中专或以下学历幼儿教师共165人,样本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以近五来年曾被评为各级优秀教师作为优秀幼儿教师的操作性定义,共有优秀幼儿教师209名。考虑到心理测评的相对性,拟将全国女性常模及另292名普通幼儿教师作为优秀教师的对照组。

2.研究工具

采用华东师大戴忠恒、祝蓓里修订的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作为测量工具(简称16PF)。[3]该量表是一个双极量表,由187道题目组成,从16个维度对被试人格的16种不同因素做出了解,在使用中可将各因素的粗分转换成标准分(采用标准10分,分数范围从1~10,均数5.5,标准差2)。该量表还能通过特殊公式计算出四项次元人格因素和四项应用分(心理健康Y1、专业成就Y2、创造能力Y3、环境适应Y4)。3.统计工具问卷调查的结果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优秀幼儿教师与16PF全国女性常模的比较

将优秀幼儿教师的16PF粗分与全国女性常模进行对照,t检验的结果显示(见表1),优秀幼儿教师与全国女性相比,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等13个人格因素上差异极显著。

2.优秀幼儿教师与普通幼儿教师人格特征的比较

将全体幼儿教师16PF得分转换为标准分后进行比较,t检验的结果显示(见表2),两组幼儿教师在持强性、敢为性和独立性等3个因素上差异显著。

3.人格特征对优秀幼儿教师的回归分析

以优秀幼儿教师与普通幼儿教师为因变量(1为优秀幼儿教师,0为普通幼儿教师),16PF各因素为自变量,对全体幼儿教师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稳定性、持强性、敢为性和独立性进入回归方程,这预示稳定性、持强性、敢为性和独立性四个人格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能预测能否成为优秀幼儿教师。

四、分析与讨论

正如国内专家所言[2],同时又如本研究所显示:幼儿教师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从事该职业者自然也形成独特的人格特征。本研究发现,优秀幼儿教师与普通女性相比在16PF中的13个人格特征上差异显著。此结论与邢少颖[4]等人的研究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邢少颖等人的研究与本研究都表明,优秀幼儿教师与普通女性相比,在乐群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上得分偏高,而在怀疑性、实验性上得分偏低。与国内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还发现,优秀幼儿教师与普通女性相比,有高的稳定性、幻想性、忧虑性、自律性,以及较低的聪慧性、独立性和紧张性(可能与样本的选择及优秀的评定标准有关)。造成优秀幼儿教师与普通女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优秀幼儿教师每天接触的是天真可爱的孩子,以及生动活泼的教育内容,周围的同事多为女性,且不用面对升学压力,使她们形成了热情、外向、轻松兴奋、情绪稳定而成熟,且敢作敢为、较女性化、易与人相处的人格特征。国内对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对象是人)人格与绩效的预测研究显示[5]:乐群性、敢为性、敏感性能显著预测工作绩效,尤其是关系绩效。我们估计以育人为工作任务的优秀幼儿教师,较高的乐群性、兴奋性(特殊公式中的心理健康Y1的正向预测因子)、敢为性、敏感性(有利于对幼儿细心照顾)、稳定性(心理健康Y1的正向预测因子)、幻想性(有利于对幼儿开展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和自律性,较低的怀疑性、紧张性(心理健康Y1的反向预测因子)可能有利于其工作取得更好的绩效。研究发现,作为幼儿教师中的较为优秀代表的优秀幼儿教师与普通女性相比,聪慧性与实验性(亦称变革性)得分偏低,差异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聪慧性因素主要考查的是一个人思考的敏捷程度、学识的丰富程度及抽象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它所鉴定的是人的一般能力。如国内专家所言[6]:跨世纪幼儿教师应具备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为一身的完整的能力结构。幼儿教师聪慧性偏低不利于幼教工作深入开展,这可能与幼儿教师学历总体偏低有关,本研究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幼儿教师占32.9%。各方面的证据都表明,中专或以下学历的教师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本研究中的方差分析表明,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在聪慧性得分上显著高于专科学历、中专或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F=7.04,t=0.001,事后多重比较LSD)。另外,这种状况可能也与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有关。部分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侧重艺术类课程(尤其是专科学历教育),甚至部分院校从艺术类考生中招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导致学生理论素养偏低。本研究所显示的优秀幼儿教师在实验性(较保守和尊重权威)上得分偏低可能也与幼儿教师总学历偏低有关,不利于幼教工作的创新。就本研究的样本而言,优秀幼儿教师人格尚有待完善之处,但她们仍是目前幼教工作的优秀代表。将她们的人格特征与普通幼儿教师的人格特征进行对照,有利于普通幼儿教师尽快地成长为优秀幼儿教师,也为师范院校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参考。本研究与国内研究表明:与普通幼儿教师相比,优秀幼儿教师在持强性[7]、独立性[4]、敢为性(仅本研究)上得分偏高。本研究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稳定性、持强性、敢为性、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对优秀幼儿教师做出预测,这预示着幼儿教师中的好强奋发、积极独立者容易成为优秀者。

五、对策与建议

1.增进工作与学习中的积极体验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兴起了以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为研究内容的积极心理学运动,而积极人格与积极体验、积极的社会制度一起,成为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国内专家指出:积极人格特质其中一项标准就是与幸福生活的实现相联系,满足道德价值,不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受到公众社会的肯定,在社会角色有较高的价值意义等。[8]本文且将幼儿教师中的高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自律性、持强性、独立性及低怀疑性、紧张性作为幼儿教师的积极人格特征。如本研究所示,具有上述人格特征的幼儿教师在幼教工作中易成为优秀者,因而这些人格特征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何培养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学通过研究认为:使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断地获得积极体验,是重要的途径。如幼儿园中提高教师的待遇;让教师们明确职业的价值;通过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激发教师的情感体验;幼儿园创造条件让在工作中取得积极结果(幼儿的进步、家长的认可、学校的表彰等)的幼儿教师得到及时反馈,让幼儿教师们体验到幼教工作的满足感与幸福感。师范院校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让未来教师们明确未来职业的意义。正确的认知是积极情感产生的基础,只有对幼教工作有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全身心投入其中,并不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2.促进幼儿教师良好自尊的形成

自尊是一种关于自己技能、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评价后产生的对待自我的态度[8]。当一名幼儿教师积极投身于幼教工作,并不断获得关于自身能力、价值的积极反馈的时候,其积极的工作方式将会成为一种习惯,这意味着在幼儿教师身上形成了某种积极的人格特征。国内研究表明,反映成功者和自我反省是提高自尊的两种重要方式[9],这为通过培养幼儿教师的良好自尊,进而达到培养幼儿教师积极人格及其人格的自我完善提供依据。幼儿园应多组织如公开课、文艺演出等活动,鼓励幼儿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水平或专长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使教师们在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同时获得自我能力感。每次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们应主动地与成功者进行比较和反思,发现自己与成功者的相同之处与不足。

3.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改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方案

学历是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重要指标,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代表一个国家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很多国家的幼儿教师培养都由部分大专或大学培养朝完全大专或大学培养的方向发展[10],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刻不容缓。幼儿园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教师通过函授等各种方式提高学历,有关部门应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让更多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师范院校要完善专业培养计划,既重视艺术素养又重视科研精神与能力(尤其是本科学历教育),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尤其是理论水平。由师范院校实施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也应加强幼儿发展与教育知识、自我发展知识等教学,淡化艺术技能的要求,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素养。

作者:邝廷舜 李城 许晓梅 李晓云 范晓荧 单位: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

[参考文献]

[1]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6.

[2]张建人,祁虹鹏,凌辉,刘雯瑜,胡蒙江.公立与私立幼儿园教师工作价值观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4(5):17-21.

[3]祝蓓里,戴忠恒.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中国常模的修订[J].心理科学通讯,1988(6):14-18.

[4]邢少颖,贾宏燕.关于优秀幼儿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2(1):41-46.

[5]张天.卡特尔16PF对企业管理人员工作绩效预测效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6]秦旭芳,庞丽娟.略论21世纪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及原则[J].学前教育研究,2001(2):37-39.

[7]杨敏,朱丽丽,张瑛.优秀幼儿教师人格特征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1(3):19-21.

[8]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幼儿园优秀教师感言范文3

【关键词】生活活动;优秀教师;言语;儿童观;课程观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9-0022-05

一、问题提出

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多通过言语来进行,言语既是师幼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教师专业理念的体现。有关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表现的研究较多,有关生活活动中教师言语的研究相对较少。生活活动包括入园、盥洗、餐点、午睡、离园等内容,具有日常性、琐碎性、突发性等特点。相较于集体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中教师的言语具有零散、重复、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但是,生活活动中的教师言语也蕴含着教师的儿童观与课程观。在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往往会把生活活动当作是过渡环节,言语表现较为机械单一,未能重视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更未有意识地挖掘其中潜在的课程价值。基于理论研究与幼儿园的实践,本研究尝试通过呈现优秀教师在生活活动中的言语表现,探究其言语背后的儿童观与课程观,并结合访谈法探析影响优秀教师言语表现的因素,以期为提高生活活动中教师的言语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南京市B园大班优秀教师①M为研究对象。M教师具有南京师范大学函授本科学历,小学高级职称,先后获得“市、区两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市托幼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是得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和奖励的“优秀教师”。M教师从事幼教工作近30年,多年担任B园年级组长,其对幼儿教育的独特理解和实践得到其他教师和幼儿家长的一致认可。同时,M教师经常承担公开观摩活动,其较高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因此,也是实际工作意义上的“优秀教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以纸笔和录音相结合的方式记录M教师生活活动各个环节中的言语,同时描述言语发生的场景,教师的情绪状态等。观察时间为一周,每天上午从幼儿入园直到幼儿午睡,下午从两点半幼儿起床直至所有幼儿离园。一周的观察中,M教师在生活活动中的言语表现具有内在一致性,有关M教师言语类型的信息达到“饱和”。随后,研究者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先对观察资料和访谈资料进行转译和编码,然后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辅之以访谈法,就某些具体情境与教师进行深度交流,以探析教师言语背后中所隐含的儿童观与课程观,从而深入阐释M教师生活活动中的言语表现。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M教师言语类型分析

本研究将教师的言语类型划分为指令型言语、行为强化型言语和引导启发型言语。指令型言语是指教师通过言语指示幼儿从事某项活动,包括命令、提示、催促等;行为强化型言语是指教师通过提供刺激,强化幼儿的某些行为,包括表扬、奖励、诱导、训斥、诘问、威胁、隔离等;引导启发型言语是指教师通过言语引发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获得某种经验,包括讲解、说理、鼓励、安抚、提问、建议等。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对教师言语的分类是研究者通过对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教师言语的调查后编码所得,不只是对研究对象M教师的言语分类,事实上涵盖了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教师言语的所有类型。

1.整体来看,M教师的言语以引导启发型为主

由表1可知,在收集到的137句教师言语中,M教师的引导启发型言语最多,占总数的64%,其次是指令型言语,行为强化型言语最少(见表1)。这说明M教师在生活活动中更加注重用讲解、说理的言语帮助幼儿理解某些道理,用鼓励、提问等言语引发幼儿的主动思考。观察发现,指令型言语与生活活动的重复性和琐碎性有关,M教师对生活常规和安全提示常用指令型言语。此外,行为强化型言语主要表现为用口头言语表扬,旨在满足幼儿自尊和自信的心理需要。

2.M教师言语类型的具体分析

(1)指令型言语

指令型言语包含命令、提示和催促等。统计发现,在M教师所使用的指令型言语中,提示性言语占94%,命令性言语占6%,催促性言语为0(见表2)。M教师较少使用命令性言语说明,在生活活动中,M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较为平等融洽,M教师较注重幼儿在生活事务上的自和独立性。

在生活活动中,M教师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语气平和地提示幼儿注意安全、完成生活事务,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如,入园时她会提醒幼儿“先去洗手、锻炼,我们今天改用春季作息时间表了”;外出散步时,当幼儿说“我们是小蚂蚁”,她顺势说“小蚂蚁们好,领头的小蚂蚁慢一点,走稳一点”;幼儿散步回来午睡时,她会提示幼儿“安静了,进寝室就要安静了,把声音留在外面”。M教师班上洋溢着一种爱与和谐的氛围,研究者几乎看不到命令与催促,但幼儿能有序地进行生活活动。研究者据此认为,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提示性言语比命令和催促型言语更加有效;指令型言语有其使用的必要,但并非越多越好,引发幼儿的内在动机才是关键。

(2)行为强化型言语

统计发现,M教师所使用的行为强化型言语以表扬奖励为主,占总数的88.2%,诘问和诱导各占5.9%(见表3)。这说明在生活活动中,M教师多使用积极正向的言语,以强化幼儿的某些行为。即使发现幼儿有不良行为或犯了错误,M教师也尽量不用批评和呵斥的言语。

观察发现,M教师所使用的表扬奖励性言语不是泛泛的口头表扬,通常是肯定幼儿的行为,说明表扬幼儿的原因,幼儿明白自己为何得到了表扬,其他幼儿也往往会以他为榜样。具体来说,M教师的表扬奖励性言语通常表现在以下两种情境中:一是当幼儿能够认真观察与主动思考时,M教师会表扬幼儿,如“笑笑看到这边的滑滑梯上有很多小朋友,就离开了,她是很会观察的哦”;二是当幼儿有进步时,M教师会予以表扬,如“妹妹这两天进步了,吃饭吃得越来越好了,对不对?”另外,研究者发现,当个别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犯错”时,M教师很少会直接在集体面前批评幼儿,而是会对幼儿进行单独教育。如:在配班老师组织幼儿谈话的过程中,M教师单独把嘉嘉叫到身边来,对他说:“你今天在滑梯上有一个很危险的动作,有好几个小朋友向老师告你的状了,你知道是哪个危险的动作吗?”嘉嘉说“推人还撞人”。M教师:“你知道啊,但你知道如果你把小朋友从滑梯上推下去了会怎么样呢?”嘉嘉不说话了,M教师继续和他说:“会头破血流,你自己也可能会受伤,后果很严重,老师希望你以后在玩滑梯的时候不要再去推人和撞人了,好吗?”访谈中,M教师说道,批评和呵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要让幼儿意识到他的行为会给同伴和自己带来什么伤害,从而引导幼儿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免受伤出意外。

(3)引导启发型言语

统计发现,M教师在使用引导启发型言语时,说理、提问和鼓励性的言语使用频次都较多,分别占31%、26.4%、17.2%(见表4)。这说明M教师比较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幼儿,重在为幼儿架设问题和答案之间的桥梁。我们可通过以下案例来进一步说明M教师是如何运用引导启发型言语的。

入园时,佩佩开心地对M教师说:M教师早,我带了一个RED灯。

M教师:什么灯?再清楚讲一遍。

佩佩:R-E-D。

M教师:跟着我说一遍,是L-E-D,首字母是L,不是R。

佩佩点头:嗯,L-E-D灯。

M教师:LED灯可以做什么?

佩佩:我带的LED灯可以用手控制,还可以调节亮度,也可以听歌呢,是高科技的。

M教师:你明天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下你的LED灯,好吗?

佩佩挠了挠头发:啊,我不会讲。

M教师:刚刚就讲得很好呀,今天回家可以练习一下。

由本案例可以看出,入园时段尽管要面对很多幼儿,但M教师依然从佩佩的言语中迅速提取了有效信息,并以鼓励、提问、建议的方式引导佩佩正确认识LED灯。首先,M教师能抓住幼儿的语言错误,引导佩佩学习正确的表达;其次,M教师用提问性言语引导佩佩搜寻和整理自己有关LED灯的已有经验,并用言语清楚地加以表达;同时,M教师又及时为佩佩提供了有挑战性的机会,即建议和鼓励佩佩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LED灯,锻炼佩佩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最后,M教师能安抚佩佩紧张的情绪,建议佩佩回家练习,创设家园合作契机,让佩佩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准备。

(二)优秀教师生活活动中的言语所蕴含的儿童观和课程观

教师言语与儿童观、课程观分别是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的体现,内隐知识主宰外显知识,外显知识的发展有赖于内隐知识的驱动与指引(陈美玉,2006)。所以,教师的儿童观与课程观影响教师的言语表现,教师的言语表现反映着教师的儿童观与课程观,教师只有意识到内隐知识的存在及其所产生的学习价值,才能正确外显为行动,指导课程教学,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通过对M教师的观察和访谈,研究者发现其在生活活动中的言语所蕴含的儿童观和课程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每个幼儿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构建适合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课程

在问及言语引导与有效教学的关系问题时,M教师强调“要爱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这看似简单的回应实际上倾注了M教师对幼儿的爱,具体而言蕴藏有三层意思。首先,爱是对话的基础和对话本身,〔1〕正是由于爱,M教师才选择平等地和幼儿交流,倾听每个幼儿的心声。其次,M教师知道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内在的“发展时刻表”,所以不用一把尺子丈量所有幼儿,“只要孩子在努力就行,强项要更好地发挥,弱项要多补补,让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所进步就好”,这也正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精神的体现。最后,M老师经常说“不要打击孩子,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很棒,多使用鼓励性言语”,这也符合“赏识教育”的有关理念,M教师坚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能以信任、耐心和鼓励的言语方式为主,最大限度地激发受教育者的求知欲,〔2〕既体现对每一个幼儿发展节律的尊重,又满足幼儿对自尊、自信和成就感等的需要。

2.幼儿是有想法有创造力的,教师要善于生成幼儿需要的“真”课程

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他们在与自我、他人和环境的对话中建构客体之于“我”的认知,形成对世界的朴素认识。幼儿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伙伴与合作者,〔3〕教师应信任和尊重幼儿的发现,而非一味单向灌输。在生活活动中,M教师很少强调纪律,但每个幼儿都有秩序地“忙碌”着。散步时,幼儿会将枯萎的花朵放到泥土上当肥料,会找隐藏在枯枝下的昆虫,会围站一起玩“天女散树叶”的游戏……M教师只是当有幼儿喊她时,她才会告知幼儿瓢虫的特征,或提问树叶像什么,或暗示亭子需要加以清洗了。相信幼儿,使M教师听到了“大自然长廊”“鲜花长廊”等多样性的表达,也使她看到了幼儿把卷纸筒卡在纸箱上当大炮的创造性表现。

3.向幼儿学习,建构师幼共同成长的课程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权威,幼儿是等待教师“灌输”知识和技能的“容器”,教育成了存储行为。殊不知这扼杀的是幼儿求知的天性,也无视幼儿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存在。其实,教师与幼儿是“互为师生”的,教师不仅是授业者,事实上在与幼儿的对话中也常受教益,他们通过合作共同成长。〔4〕M教师非常注意捕捉幼儿的兴趣,以幼儿为师,从幼儿处捕捉课程的出发点。M教师坦言,“好多经验都是从孩子那里学到的,智慧来自于孩子”“要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三)影响优秀教师言语表现的因素

1.乐观和真实的生活态度是基础

访谈中,M教师多次表达了她对幼教工作的理解,也反复阐释了自己的人生观。分析发现,影响M教师教育行为的生活态度可用两个词概括:乐观和真实。她说,“我不喜欢接到任务就抱怨的负能量的老师。既然任务最后都要完成的,早做和晚做都一样,所以工作中我不会抱怨。”幼儿园的事务较为繁琐,消极的工作态度会影响工作质量,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而充满正能量的工作态度能带来职业幸福感。真实表现在M教师对待幼儿、同事、家长都秉持“真诚、善良”的原则,“真诚、善良是我做人的原则,家长把孩子交到你手上,你不对孩子好,就对不起家长的尊重和信任。”正是这份追求本真的生活态度使她在教育中追求“真”,追求“善”,同时也发现了教育的“美”。

2.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反思意识是保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曾在1989年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5〕M教师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智慧也源于她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与持续不断的反思。在问及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她的专业成长问题时,她说道,“我在幼儿教师的岗位上工作了近30年,这项工作就像融入了我的血液一样,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可见,丰富的实践经验使M教师对于眼下的本职工作得心应手。此外,工作中的学习与反思也很重要,“工作这么多年,我参与了很多幼儿园的教研活动,阅读了一些专家推荐的书,也写过一些读书笔记,还参与了幼儿园园本教材的编写……”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深化自己的专业思考;唯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促进自身的成长。

3.幼儿园的文化氛围与所倡导的课程理念是前提

“信念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因为信念是由所在的社会文化决定的,学校文化是孕育教师信念的主要温床。”〔6〕幼儿教师社会生活的场所主要是幼儿园,幼儿园的文化氛围与课程理念贯穿于幼儿教师教育信念形成、发展和转变的始终,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M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与B园的课程理念紧密相关,B园“真实、参与、现场、开阔、清新”的课程理念基于幼儿本位的课程思想,强调幼儿的发展是指向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这对M教师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除此之外,B园与S市某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该校专家团队会定期到幼儿园参加观摩活动,参与课程研讨,指导课程实践,这使B园的课程理论和实践走在一条相对高水平的发展道路上,而这也是M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支持力量。

参考文献:

〔1〕〔4〕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1-39.

〔2〕韩登亮.赏识教育的实践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5,(14):37.

〔3〕高杉自子.幼儿教育的原点〔M〕.王小英,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7.

幼儿园优秀教师感言范文4

一、热爱幼儿工作

幼儿教师要喜欢幼儿工作,喜欢孩子,才能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才能充满爱心地和幼儿进行交流,才能在工作中体会到快乐,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孩子耐心地照顾和关心他们,让幼儿在幼儿园中感到轻松,使他们不再有离开家庭的焦虑,才能积极主动地和教师进行交流,促进幼儿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和建立。

(一)爱护关心幼儿,尊重幼儿

幼儿教师由于面对的学生年龄较小,所以他们区别于其他教师的一点是还担任着妈妈的角色幼儿入园之前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在家里,所以,幼儿教师在刚接触幼儿时要让他们放松下来,用爱心和耐心让幼儿喜欢上教师,从而消除离开家庭到新环境的焦虑感,尽快地融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幼儿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幼儿,要创造一切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教师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不仅要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让让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使他们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和学习时,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二)耐心对待幼儿

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很好地融入到幼儿当中,和幼儿进行平等交流,还要对幼儿有耐心幼儿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学过的知识和行为习惯的理解和掌握需要一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重复,才能让他们逐渐掌握,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让小朋友说话时要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遵守课堂纪律;把垃圾放到垃圾箱等这些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天天讲,才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待幼儿要有责任心

由于幼儿园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在进行幼儿工作时要具有责任心,对幼儿学习知识负责;对幼儿的穿衣、吃饭负责;同时还要对幼儿的人身安全负责让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是充满快乐的,每天都能取得进步,不断地健康成长不论在生活照顾还是教育教学上,教师都要做到精益求精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认真观察幼儿每天的进步,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表示赞赏同时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教师还要为他们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引导幼儿明白道理,让每一个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幼儿教育是一项非常细腻、琐碎的工作

如果在工作中粗心大意、掉以轻心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会危及幼儿的生命安全幼儿教师的观察一定要细心,每个幼儿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与性格,教师要根据不同性格的幼儿实施不同的引导方式如我们班的彭睿小朋友,他喜欢教师随时表扬他,他才能控制自己不乱打人的行为对于性格内向的小朋友要不断鼓励他们,这样他们才能放开自己对于活泼调皮的幼儿需要教师随时提醒,他们才能管好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

二、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具备的三种魅力

(一)高尚的人格魅力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对感兴趣的事物反映敏感,他们喜欢模仿自己身边人的行为和语言,可塑性很强在幼儿工作中,教师要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语言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影响,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要用乐观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来和幼儿进行交流,从行为和言谈举止方面为幼儿做一个良好的表率优秀幼儿教师既要正确引导幼儿进行快乐学习和生活,还要成为幼儿好朋友和好伙伴。

(二)良好的语言魅力

教师和幼儿通过语言交流时,教师可用充满童心童趣的语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幼儿对教师有亲近感,把教师当成他们的好朋友在和幼儿进行交流时,教师要用简单有趣的语言来感染幼儿,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对学习进行主动探索,提高教学效率。

(三)丰富的知识魅力

幼儿园优秀教师感言范文5

关键词:早期阅读 儿歌 看图说话 散文故事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6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掌握语言教学大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语言发展的良好氛围,提供条件让孩子们多接触一些早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让他们感受到读本中的语言和美,并通过形形的语言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使他们大胆地进行交流,爱上阅读,在书海中尽情遨游。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童谣儿歌类、看图说话类、散文诗歌类以及故事类 。在每一类的教学活动中都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让孩子从生活出发,去理解,去感受,再将优美的字词运用到生活中。笔者认为,要让孩子学好语言,喜爱阅读,教师应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利用丰富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1 感受童谣儿歌的韵律美

童谣儿歌类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语言最喜欢的形式,每一首儿歌和童谣都有一定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理解起来也极为容易。在这类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可利用节奏敲击的形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儿歌的韵律,将语言学习和音乐活动进行有机的整合。如在儿歌《小胖小》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让幼儿通过听觉刺激感受连锁调的韵律;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自己去发现每句之间的关联。在幼儿能流利朗读儿歌时,可加入打击乐器,让幼儿随着节奏去朗读,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又让幼儿更进一步地体验儿歌的韵律美。

在儿歌教学过程中,要让孩子对活动内容感兴趣,让孩子在活动中都动起来,可以让孩子在背儿歌时一边表演一边背诵,由于孩子对此感兴趣,所以在学的时候都动了起来。这种边表演边背诵儿歌的教学方法比单纯拍手念儿歌的效果要好得多,形式也更为生动活泼,增添了不少的趣味性。孩子边表演边背诵儿歌,既能满足孩子爱玩的特点,又能满足孩子求知的欲望,让孩子轻松地在玩中学,学中玩,何乐而不为呢!

2 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表达情感

幼儿园早期阅读课程的重要一点就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活动让孩子去说,去表达。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好多孩子胆小不自信,不敢主动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很弱。看图说话的语言活动是很好的教育契机。一方面,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简单的图片成为孩子说话的桥梁,让他们在一中自然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会表达。

在看图讲述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观察画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观察习惯:即从上到下,从前向后,从左到右地进行观察。孩子有好的习惯,在观察画面时就会细心、细致。在请幼儿自主表达时,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从局部开始,说出有代表性的词语,再进行补充,丰富幼儿的语言和词汇积累,久而久之,孩子再也不会觉得表达困难了,慢慢地就会增强自信心。教师在题材选择上也要有针对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他们喜欢的图片;小班幼儿多一些动物图片,中班适当增加人物类的图片;到大班可以加入连环画教学图片及漫画图片,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绘本《好饿的毛毛虫》、《雪人》、《母鸡萝丝去散步》、《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等优秀的儿童读物,语言简练,画面丰富。一方面,幼儿对绘本本身感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观察,引导孩子自己去说,去创编。这些故事的创编,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兴趣和自信心,进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让散文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入幼儿内心深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日常活动中,笔者极力为幼儿推荐短小精悍,内容生动,形象、意境优美的优秀散文诗,来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求知欲,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在进行如《风姐姐来了》、《两朵白云》等散文教学时,一方面请幼儿欣赏静谧的画面,将幼儿带入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另一方面,配上优美抒情的音乐,请幼儿欣赏散文优美的文字,让幼儿陶冶在一种美的意境中,充分理解散文的内容,体验文字美。

4 理解感受故事情节

故事教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有着极为丰富的情感表达,让孩子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充分地感受其蕴含的认知和情感等,对于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好的故事教学会让孩子们受到感染,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孩子们能够感受故事的跌宕起伏的情节,能够感受到故事中语言的美。

故事目标的实现是要靠好的作品对孩子的影响,老师在教学中选择的故事作品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作品选得好,故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才有了保证。选择作品时,既要考虑到作品的教育功能、熏陶功能,更要考虑幼儿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

好的绘本总是在富有诗意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有着浓郁的艺术感,语言流畅生动,画面优美和谐。如故事《七彩下雨天》,它是在讲美丽的雨,它有颜色,有形状,有味道,有气息,充满神奇充满活力;绘本中斑斓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与种种具体的事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仿佛七个活灵活现的小精灵,一定会在孩子们心里留下最美的印记。

在为幼儿呈现作品时,教师还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变色鸟》、《城里最漂亮的巨人》;也可以选择生动有趣,句式重复的《咕噜牛》、《抱抱》、《好饿的毛毛虫》等,让孩子们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地理解故事。好的故事往往蕴涵着意味无穷的艺术形式,如能挖掘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促进文学、音乐、美术三者之间的融会贯通,将会使幼儿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达到艺术综合教育的审美目的。

幼儿园优秀教师感言范文6

由于幼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然而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与中小学教师相比明显处于劣势,打消了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没有切实的法律、制度可以真正保护幼儿教师,各种考核、比赛把工作负担变得十分沉重,孩子身后庞大的亲友团给教师的工作造成很大压力,幼儿教师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面对烦琐的教育工作、承受着强大的心理压力,幼儿教师心里慢慢滋生抑郁、暴躁等等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当累积到个体无法继续承受时,教师不顾师德、不顾法律,做出了伤害孩子的事情。面对幼儿教师师德下滑的现状,我们不能一味地将错误推给从事一线工作的教师,难道国家、社会、幼儿园不应该反思吗?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不但是教师自己的责任,更是学前教育事业、社会、国家的责任,需要整个社会共同付出努力。

二、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措施

对幼儿教师队伍进行师德建设,并不是拿少数教师所犯的错误对全体幼儿教师施加压力。参与师德建设是每个幼儿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国家是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

国家要反思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为什么会培养出这样缺乏师德的教师,找出问题所在,从而完善幼儿教师培养体系,切实提高整个行业的素质。“以德养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总是不堪一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规定“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待遇和地位”,这说明“高薪养德”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落到实处,不仅可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增强在职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职业荣誉感,而且也会加强幼儿教师行业的吸引力,吸引优秀教育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应该加大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帮助和扶持力度,提高在职幼儿教师师德水平,鼓励优秀幼儿教师到中西部地区献身学前教育事业。)社会是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强大力量社会应该大力宣传优秀幼儿教师的感人事迹,让教师普遍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职业荣誉感,增强幼儿教师在社会上的积极影响。

同时,社会应为幼儿教师树立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学习榜样,树立积极、正面的幼儿教师形象,从而传递学前教育正能量。整个社会应该尊重幼儿教师以及教师工作,摒弃幼儿教师就是每天“看孩子”等错误观念,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并给予支持和鼓励。

(三)幼儿园是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保障

幼儿园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为师德建设提供养分。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幼儿园应该完善规章制度。制度制定过程中要倾听教师的意见,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定期组织开展师德建设会议,表扬优秀幼儿教师,为全教师树立学习榜样。幼儿园应秉持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职称评定、评岗评先,从而保障教师工作积极性。

其次,加强师德监督,幼儿园可以建立由幼儿家长、社会和教师共同参与的监督体系,将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对教师师德进行监督,预防教师不良心理与行为。

最后,加强师德维护,幼儿园应创建和谐人际关系和友善的园所文化。幼儿园应对教师实行人性化关怀,同时,建立由专家和教师组成的心理健康小组,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干预,保证幼儿教师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预防不良心理。

(四)教师个体是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强固根基

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最根本措施就是要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从根本上杜绝缺乏师德的行为。

首先,教师应该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干一行,爱一行,幼儿教师要深深地爱上学前教育事业,具有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任何缺乏师德的言行都是不允许的。

其次,做妈妈型教师。幼儿教师应该像妈妈一样爱孩子、关心孩子、教育孩子,做班里每个孩子的好妈妈。

再次,做“反思的实践者”。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不断反思、坚持反思,促进自己不断成长,提高思想和理论水平,切实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

最后,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幼儿教师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树立职业理想,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率先垂范、立身行事,处处为楷模。

幼儿园优秀教师感言范文7

你们好!

我们是xx班xxx小朋友的家长。首先非常感谢xx幼儿园xx班的x老师、x老师、x老师和x老师!在你们近三年的细心呵护下,xx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非常的健康、阳光和懂礼貌。“火车跑的快,还需头来带”,在此,一并感谢幼儿园的全体领导,是你们带的好头培养出了这么优秀而全面的老师们:她们不仅自身优秀、业务精湛,而且对孩子们的教育启迪方法及班级活动思路也别出心裁,使孩子们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在不同领域的知识汲取方面也收获颇丰。

孩子来贵园已经快三年了,这期间,孩子各方面的进步和改变让我们做家长的感到特别欣慰,很多次都想写信感谢多位老师对孩子耐心细致的保教工作,然而由于工作原因一直拖至今日。现在,孩子即将从幼儿园毕业了,回想儿子入园近三年来的成长过程心里百感交集!对老师们为孩子的辛苦付出更是心存感激!

三年来很多次由于工作较忙接孩子很晚,辛苦一天的老师们总是满脸笑容毫无怨言,曾经有几次由于太晚老师们干脆带着孩子一起开会,作为家长在歉意的同时很为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骄傲和放心!平时,如果孩子不舒服没办法上学时,老师们总是在百忙之中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关切之情令人感动!老师们为人谦和,对孩子和蔼可亲,对家长周到热情,她们不仅是孩子的好“妈妈”,更是孩子和我

们的好朋友!现在xx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性格变得更加开朗热情,喜欢上了绘画,爱上了英语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胆子比以前更大了,也更懂礼貌了。我们真为孩子的快乐和进步而开心,也为当初选择xx幼儿园而高兴,为孩子能有这样的良师益友而欣慰!现在,孩子很为自己的母校及老师们为荣;希望不久的将来,你们也能以孩子进步和成功为傲!

我们知道,老师是孩子心中的太阳,照耀着每个角落,影响着他们的人生……你们在平日劳累的工作中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与爱心,我们家长无以回报,仅用“感谢”两个字,不能足以表达我们的心情,可确实,翻遍全部字典,仍找不到更确切的词汇,只好再说:老师们,你们辛苦了!感谢,再感谢!感谢你们对孩子们爱心、关怀、辛勤的教育和帮助!

最后,再一次感谢xx班的全体老师及教育过、关心过、帮助过、欣赏过xxx的所有老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你们的辛勤付出!也再一次感谢幼儿园的领导,谢谢你们培养出这么优秀的教师!有这样优秀的领导和教师,相信xx幼儿园会越办越好!

此致

敬礼

幼儿园优秀教师感言范文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国家意义与教育价值。所谓国家意义,是说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灿烂文化,其中所包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精神品质,对于民族延续、国家存亡有着特别重要的国家意义。所谓教育价值,是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具有一般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所不具备的教育功能,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幼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这可以从两方面认识:一方面,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期在生命发展历程中具有奠基性,幼教在学校教育序列中具有奠基性,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中肩负奠基的作用。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大战略任务、培养下一代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奠基性作用;另一方面,教育是系统工程,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牵涉幼儿园、家庭、社区和社会,对幼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激发教师、家长亲近与学习传统文化,将促进家、园、社各方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二、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目标

从广义上讲,凡是用优秀传统文化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本文所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幼儿园教育层面讲,是有目的、有组织、系统地对幼儿进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它需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整体规划、系统推进,并以培养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心向为重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期启蒙教育,培养幼儿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文化素养、时代精神、世界视野的现代中国人奠基。通过教育,能使幼儿讲述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诵读一些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初步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初步了解传统礼仪,慢慢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和传统音乐,对一些传统艺术形式开始产生兴趣;了解并喜欢参加一些民间游戏和传统体育活动。

为实现上述目标,幼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应遵循三方面原则:一是在教育理念内容上,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代精神教育和国外先进文化吸收借鉴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在教育实施路径上,坚持活动课程渗透、园本特色课程和园所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在教育实施主体上,坚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原则。

三、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结构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 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根据这一指示精神,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初步构建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结构。

(一)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和艺术五个领域,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也完全可以与幼儿学习活动的五大范畴进行匹配。但鉴于科学学习范畴在传统文化教育中难以直接体现(虽然科技成就也是传统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在该课程体系中暂未单独列出,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历史上科技典故、科学人物的故事予以体现。此外,在社会学习范畴中,主要是通过传统节日文化和传统礼仪文化的课程内容,为幼儿了解中国社会习俗进行启蒙教育。

(二)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类型

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回答了教什么的问题,而课程类型则回答怎么教或如何实施的问题。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类型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构成。其中,显性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园本课程两大序列,在基础课程中主要采取融合嵌入的模式,即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与五大学习领域有机结合,而非打破原有的课程领域;在园本课程中除采取融合嵌入的模式外,还可以专门开设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课程内容。隐性课程包括园所标志、主题空间和专题教育三大序列,这三个序列旨在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氛围、空间氛围和心理氛围,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熏陶浸染的教育功能。这样的课程类型和结构,既体现了幼儿教育的整体性特点,又有利于园所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资源

针对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教什么的问题,需要在绵延数千年、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及其载体中,聚合各种教育力量梳理、选择、确定具体的教育内容;针对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这一怎么教的问题,需要发挥各方面教育力量共同实施。这些工作离不开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的共同参与,因而,在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建构和课程有效实施中,需要采取开放的态度,充分整合园所、家庭和社区等多方面教育资源。

四、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整体设计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

第一,资源课程化。即对家、园、社现存的零散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搜集、分类、筛选、加工和改造,发掘其课程价值,并逐步转化为课程。第二,课程体系化。即将课程化了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幼儿学习领域,整体设计显性(课堂教学序列)和隐性(园所文化序列)两类幼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其中显性课程按照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级分层逐段设计,隐性课程从园所标志、主题空间、专题教育三个维度进行一体化设计。第三,逐步探索幼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法,重点以引导幼儿走进、亲近、感受传统文化为目标,以观赏、故事、游戏、诵读、探究为主要形式,开展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怀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的实践探索,让幼儿在看得见、听得懂、摸得着、做得来的情境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二)积极建设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

1. 在基础课程中凸显传统文化价值

基础课程中本来就包含大量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每一板块都有相对应的传统文化活动。因此重视、凸显这些基础课程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这一理念渗透在幼儿__一日活动中,渗透到主题课程实施中,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重要的构成部分。教师可以教研组为研究和教学单位,通过反复、多轮梳理,将蕴含传统文化的主题和教育素材作为教育教学重点研究内容,从活动目标设计到活动有效实施进行研究,让基础课程中的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真正落到实处。

2. 在园本课程中拓展传统文化内涵

在园本课程中,应更强调对基础课程中传统文化内容的补充,更凸显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拓展。这方面的探索包括:第一,在多彩星期五活动板块中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第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多彩星期五活动为例,可设计五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一是区域性体育活动。这是幼儿自主选择运动场地,自由结伴活动,自主探索的运动过程。其中有12个场地设计为民间游戏,如舞龙、滚铁环、跳房子等游戏。二是兴趣社团活动。这是由幼儿自主报名,学校聘请专家开展的拓展活动,其中《儿童武术》《中华围棋》《中华书法》《传统剪纸》和《幼儿民间舞蹈》等涉及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活动占整个社团内容的40%。三是风情自助餐活动。这是让幼儿学习餐饮礼仪,感受多元文化,品尝各地美食的课程板块,其中的走遍中国活动,将每月一次的自助餐设计为舌尖上的中国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中国各地美食风情。四是星期音乐会。这是每周一场由幼儿自己报名,自由表演,自信表达的活动,活动中,邀请家长、共建单位等参与中国传统乐器、传统书法、国画、武术等表演。五是宝宝知心书吧活动。这是由校级家委会联合各班家长开展的家庭亲子读书漂流活动,倡导家庭共读中华古诗、古文、历史故事等。

幼儿园优秀教师感言范文9

关键词:蒙氏教育;幼儿教育;品格;思考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3岁看小,7岁看老”,也就是说幼儿时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最佳阶段,3岁--7岁这个阶段养成的品格会影响和跟随人的一生。《狼孩》的故事人尽皆知,当狼孩刚刚被人们发现的时候,不喜欢与人接触,喜欢用牙撕开吃生肉,走路和跑步时手脚并用,不会语言,只会像狼一样嚎叫,就是因为在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与狼生活养成了狼的生活习惯。为了帮助狼孩适应了人类生活,用了两年学会简单会话,用五、六年的时间学会走路,但跑的时候还会手脚并用,直到死也没像健全人一样说话,《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幼儿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心理及品格教育的重要。蒙氏教育以其以幼儿为中心利用预设教育环境教育为特色,培养孩子健全品格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值得让我们借鉴和思考。

1.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念

1.1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内容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丽亚•蒙台梭利女士(MariaMontessori)所提倡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培养孩子专注度、秩序感、独立能力和手眼协调等多方面能力。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数学教育、感官教育、语文教育、文化教育五个方面内容。通过日常生活教育对幼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加以训练,以培养其良好习性和独立自主的人格;通过触觉、嗅觉、视觉、味觉、听觉等感官教育结合感官教具培养孩子对感官的敏锐;数学教育通过由少至多量的比较然后引入加、减、乘、除等简单运算操作,从而介入四则的运算的数学基础;语文教学方面强调拼音、笔顺语言表达等母语教学,同时培养英语入门教育;文化教育方面在蒙氏教室配备了植物、动物、天文、地理、历史、地质等玩教具教孩子学习怎样照顾动植物、认识自然、了解环境和宇宙万物的奥秘。

1.2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特点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特点是以儿童为主、注重完全人格的培养、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提供充分的教具、不“教”的教育、把握敏感期的学习、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等特点。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专门为孩子打造一个可以让他们“独立自主”的“儿童世界”。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注重教师的启发式引导教学。在教学中提供充分的教具进行教室分区的环境情景教学,蒙氏教室是缩小版社会的雏形,孩子通过学习如何分享和学会知识技巧并懂得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和如何领导别人。通过学习动作、感觉、语言、技能和道德发展等,使儿童形成一个身心统一、品行自律、心智平衡的独立人格。认为儿童具有无限的潜能,其生命的最终发展是走向独立,应着重培养孩子健全独立的品格。教学中通过具体的练习如五官感觉练习、生活基本能力练习、智能练习等方式来形成健全的人格基础。

2.对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念培养幼儿人格的思考

2.1幼儿园和教师对幼儿形成健全品格的思考

幼儿园是是幼儿通过班级形式组成的“儿童之家”,幼儿园内教学布置按日常生活区、感官区、美术区、语言区、数学区、自然区、情景游戏区等不同功能组成的“区角教育”又仿佛儿童了解社会、认识世界的“儿童社会”通过创设了温馨舒适和优美和谐的“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在自主、宽松的氛围中敢做、敢说、敢想,表现出较强的独立自理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让幼儿通过自我校正和自我学习,体验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孩子是老师的影子,要塑造幼儿的品格意识首先要塑造教师的品格意识和提高教师的品格素质,这样才能让儿童通过对良好品格教育的模仿最终形成内化。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有高尚的品格和广博的知识,还要善于去发现和创造,要不断的根据孩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去发现和寻找适合孩子的教学设施和活动材料。积极为幼儿的成长创设良好教学环境,促进幼儿的优秀品格塑造和身心和谐优化发展。

2.2家庭教育和家园同步教育对幼儿健全品格的思考

幼儿不好的习惯和毛病往往是因为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溺爱和宠爱造成,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一些孩子在引起争执时经常会说“妈妈就是这样说的”、“爸爸也是这样做的”或者“老师告诉这样的做的”充分说明家长和老师行为、语言的导向作用。作为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对待孩子不要过度保护、溺爱娇纵和包办代替等行为。幼儿园在课上要求的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的优秀品格教育,幼儿会通过学校的蒙氏教育学习和体验回到家庭就会自觉地实践、模仿和情景再现。作为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还要大胆而耐心地给孩子机会“自己做”,并成功地引导孩子“如何去做”。做到家园同步相得益彰,并鼓励幼儿让幼儿懂得沟通、交流、分享培养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

作者:李景辉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存金沟乡中心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