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节能环保技术现状集锦9篇

时间:2023-07-07 16:27:23

节能环保技术现状

节能环保技术现状范文1

智能电网相对于传统的电网技术有着更高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水平,智能电网的独特优势和智能化的功能需要一系列的技术体系进行支撑。本部分从智能电网的发电环节的关键技术、输电环节的关键技术、变电环节的关键技术、配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以及用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五个方面对智能电网的主要技术体系进行阐述。

1.1发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发电环境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指新能源技术,包括新能源安全可靠运行的保障技术和电网大规模的存储技术两大部分。新能源安全可靠运行的保障技术是智能电网中可再生清洁能源电源安全可靠运行必须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首先针对大型的集中的可再生清洁新能源而言,主要研究其出力的随机不确定性和突变等问题对智能电网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智能电网构架和电网运行策略等方案;对于分布式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而言,主要研究其并网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对电网接受分布式可再生清洁能源的能力、分布式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供电可靠性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此来制定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体系以及相关的故障检修和运行维护等方案。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储能新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电网的抽水蓄能技术、锂离子电池储能和超导储能等。

1.2输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输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主要是针对智能电网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的监测技术,该环节的关键技术只要是依靠最近的信息集成技术,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点需要解决。例如,输电线路由于部分路段所处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这会造成无限通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点,使得传输线路上的监测数据的传输存在障碍;智能电网传输线路的监测设备通信规则不同意,给累输电线路的监测设备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也会造成能电网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的监测存在一定的困难。

1.3变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智能变电站是构建智能电网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保障。智能变电站相对于传统的变电站而言,有着可靠先进和低碳环保的智能变电设备,同时其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程度高,可以实现电网的自动控制和实时智能决策等高级功能。因此,变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系统分层和智能化的变电组件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智能变电站可以分成相对独立的过程层、间隔层以及站控层三个部分,这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之间应该实现实时的网络共享,实现智能变电站各智能设备之间的畅通无阻的互联互通;变电站中智能变电组件是实现其智能变电功能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测量、控制、状态监测以及相关的计量保护等功能,这些组建要具有数字化的测量、网络化的监控、可视化的运行状态以及信息的互动化等特征。

1.4配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配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配电自动化和智能化、配电网的保护控制以及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等方面,其中配电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该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在配电过程中,依靠最新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智能的控制方式,对配电管理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实现配电网的各状态下的保护监测、用电管理和配电管理的自动化。需要注意的是,配电网的保护和控制对智能电网中的配电网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在不同介质和接口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同时还要求实时监控配电网的各类运行数据。配电网的保护和控制技术要求配网

1.5用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用电环节的关键技术可以保障用户可以使用智能电网的各项功能,其中主要包括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和智能用电服务系统。用户的信息采集要求可以实时地全面地采集用户的用电信息,同时实现对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各种分析和管理;智能用电服务系统可以实现用电客户和智能电网之间实时地交互,可以提高智能电网的综合服务质量。

2.结束语

节能环保技术现状范文2

关键词:无线基站;机房;节能减排;技术

中图分类号: TN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153-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通信行业逐渐成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信行业的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沟通交流方式。但是,伴随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很多人开始关注通信行业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尤其是无线基站机房中有大量耗能设备。因此,对于无线基站实施节能减排技术势在必行,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能耗,节约资源,而且有助于提高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

1 无线基站机房能耗分析

如图1所示,为无线基站机房能耗分布图。由图可知,在无线基站内部主要能耗由基站主设备(通信设备)、空调系统及通信电源系统组成。其中基站主设备大约占基站总能耗的50%,空调系统能耗占总能耗的40%左右,而通信电源系统能耗占总能耗的5%―10%。从数据可以看出,在无线基站机房中主要能耗为基站主设备和空调系统。基站主设备用电主要在网设备数量及其功耗,同时业务信道载频负荷的变化也会引起基站系统耗电很大的波动;为了保证基站机房内适合各设备的运转,需要空调系统来维持,所以,空调系统是机房内主要耗能设备;而通信电源系统在工作时产生了电磁转换的损耗、滤波的能量消耗,造成电能的损耗。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得出,要想在无线基站机房内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就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主设备的节能减排、空调系统的节能减排以及无线基站建筑的节能减排。

2 无线基站机房节能减排技术

2.1 主设备的节能减排

2.1.1 智能载频关断技术

在无线基站机房中,话务量与载频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当话务量较大时,载频必须处于正常状态,而如果话务量较少时,载频依旧处于正常状态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可以采取智能载频关断技术对依据话务量的大小合理控制载频状态,以此达到节能效果。具体而言就是,当话务量较小时,智能软件将分散的话务量集中,关闭空闲的载频;当话务量较大时,智能软件可以自动将关闭的载频激活,使其保持正常状态运行。智能载频关断技术通常适用于人口流动频繁且规模较大的区域,由于这种区域的话务量变化相对明显,因此可以依据话务量的变化情况实施智能载频关断技术。

2.1.2 DTX(不连续发射)

有时,人们会在静音状态下使用通信设备通话,而语音信号在静音状态下依旧进行着信号的传送,并且整体通话的一般时间被静音所占据,这种情况下,会对无线基站的通信设备造成一定的损耗。而DTX技术,也叫不连续发射技术就是可以合理控制通信设备的语音信号传送,当通信设备处于静音状态时,采用DTX技术可以阻止语音信号的传送,降低了无线基站通信设备的损耗,不仅如此,应用DTX技术还可以有效降低信号干扰,从而提高通话质量,可谓是一举两得。

2.2 空调系统的节能减排

2.2.1 空调变温度设定技术

空调的工作参数影响着能源的消耗量。而在传统的通信行业中,无线基站机房内的空调一直保持固定的工作参数,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要想实现节约能耗的目的,就应该合理利用空调变温设定技术根据具体情况对空调工作参数做出调整,不仅要适应基站环境温度,而且也要保证基站内设备的正常工作,同时让每一台空调都实现最大化的运行效率。空调变温度设定技术对于无线基站机房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适用度也比较高,在保证了基站内工作温度的前提下,还能实现节能减排的良好效果。

2.2.2 空调变频改造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变频空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虽然它的价位相比传统空调略高,但是因为其采用了变频控制系统实现了节约能耗的目的,所以,综合分析,变频空调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无线基站机房的空调要想节约能耗,也可以采用变频改造技术,通过对空调压缩机改装变频控制器,从而调节压缩机运转速度,实现合理使用能源的目的。同时,对空调应用变频改造技术还能减少噪音,延长空调使用寿命。

2.2.3 新风能技术

新风能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室外的自然冷风与无线基站内的热风进行交换,交换过程需要一个新风节能装置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新风能技术的优点就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室外冷风来实现降低无线基站内温度的目的,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由此可见,如果应用新风能技术对无线基站外的环境要求较高,因此,新风能技术适合于室外环境良好的地区。

2.3 无线基站建筑的节能减排

2.3.1 优化保温层的设置

无线基站通过设置保温层可以减少能源的流失,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通常而言,对无线基站设置保温层时要考虑到地域的差异,主要是南方、北方之分。而建筑保温层设置的水平高低决定了温度传导速度的快慢,要想使温度传导速度降低,就要提高保温层的设置水平。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为了减少热量的流失应该采取措施优化保温层;而在南方,夏季温度较高需要设置保温层隔热,在冬季可以通过拆卸保温层实现有效散热。

2.3.2 隔热节能

设置隔热设施也是实现无线基站建筑节能的有效措施。其原理是通过隔热设施可以减少太阳辐射,也就是基站外的热量要想进入基站内就受到阻隔,从而降低了热量的传递,减弱空调的负荷,最终实现节能减排。在我国北方夏季温度较高,隔热设施可以有效减少基站外热量传递到基站内;而南方与北方相比一年四季温度都较高,因此设置隔热设施是非常必要的。

总而言之,要想使通信行业得到长足发展,积极落实国家节能环保的政策是至关重要的,要想降低无线基站机房能源消耗可以从主要设备、空调系统以及基站建筑节能三方面入手。面对当前我国发展趋势,在无线基站内引入节能减排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量,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不仅有利于通信行业的发展,而且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林玉龙.无线基站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J].广东通信技术,2011,04:28-30.

节能环保技术现状范文3

【关键词】LTE技术 智能家居 发展方向 应用 问题 分析

【中图分类号】TP273.5;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084-01

一、LTE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发展方向分析

实践研究结果显示:在当前技术条件的支持作用之下,LTE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实现1.4MHz~20.00MHz单位范围内的信道带宽支持,与之相对应的Category3的传输速率能够实现在100Mbps单位下行速率和50Mbps单位上行速率。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演进,Category4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50Mbps单位下行速率,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在LTE技术持续发展,以及LTE 4G网络系统建设不断成熟的背景作用之下,智能化家庭已成为全新的商业发展模式,各种智能化电器以及家居的综合应用也能够通过LTE技术的支持完成有效互联。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家庭的网络化能够在固定接人支持作用之下兼具无线接人处理模式。房屋环境内的各种智能设备通过近距离传输技术(Wi-Fi或者Zigbee)有效互联到控制中心,在LTE宽带无线接入场景运行环境作用之下的控制中心进一步连接到因特网。另外,可以建立在对LTE技术支持下相关频段以及网络架构的合理选取,确保结构性部署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应当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用户能够通过应用终端实现对户外环境温度的查询,通过LTE网络配合室内终端调控确保室内空调、取暖等设备温度调整的可靠性;其次,用户能够通过对手持终端设备的合理应用,在室外环境下实现对室内环境状态的有效视频监测;最后,用户通过视频或网络采集数据能够实现包括大门环境、门厅环境、客厅/餐厅环境以及厨房环境在内各种家居应用的智能化发展状态,从而提高各类设备的应用质量与应用效率。

二、LTE技术支持下智能家居应用的关键问题分析

(一)LTE技术支持下大门环境中的应用关键问题分析:可视对讲机建立在LTE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实现相对于门口的安全性特点,其目的在于: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之上,实现访客与房主的对讲。并且通过对LTE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将访客的实时图像传递至房主方面。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发挥LTE技术高速的优势,在视频显示上的流畅性,能够针对相应的访客图像进行高质量的保存到室内终端上。与此同时,还可以将LTE技术支持下的摄像显示终端延伸至大门外部,方便房主能够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网络、电视屏幕或是专业化显示屏幕的方式针对大门周边的实时状态予以灵活观察,另外,当房主处于外出时,也可以通过LTE网络将访客的图片上传至接收终端中,确保整个房屋住宅的安全性。(二)LTE技术支持下门厅环境中的应用关键问题分析:在LTE技术的支持作用之下,房主通过智能门锁所具备的指纹辨识功能能够顺利进行房门。在正常操作状态下进入房门之后,整个房屋空间所配备的安全防护系统会自动转入关闭状态。而在房主出门后,房屋空间下所配备的安全防护系统又能够自动转入布防状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建立在智能化技术应用基础之上的门厅感应系统能够结合对人体存在感的有效感应,结合外部环境下的温度及湿度状态,自动开启相应的灯光,并且能够实现对室内门厅环境下的亮度进行灵活调节。基于对智能家居应用的灵活性因素考量,房主能够在在LTE智能终端“在家”/“远程”/“离家”模式当中进行可靠性选取,在房主选取“在家”模式的情况下,室内环境中的各类型灯光电器均能够自动调节至正常运行状态,在房主选取“远程”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终端时候视频监控或者获取网络数据,对室内室内环境中的各类型灯光电器手动调节其运行状态,而在房主选取“离家”模式的情况下,室内环境中的各类型灯光电器则会自动调整至节能化运行状态当中,从而确保整个房屋建筑使用过程中节能效益的充分发挥。

(三)LTE技术支持下客厅/餐厅环境中的应用关键问题分析:在有关客厅/餐厅智能家居的实践性应用过程当中,建立在LTE技术支持作用之下所构建的可触摸式智能终端应用系统能够针对相应的灯光以及家用电器使用状态进行可靠性设定,其目的在于为房主营造一个尽可能舒适且自然的居住环境。对于客厅而言,在将LTE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的过程当中,房主通过LTE系统终端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性需求,设计出有关灯光色彩以及灯光显示亮度的几类使用模式,主要包括全开(客厅所有灯光全部呈最高亮度开启状态)、会客(客厅单一性色彩灯管全部呈高亮度开启状态)、明亮(客厅部分灯光呈一般性亮度开启状态)、休闲(客厅多彩性灯光呈一般性开启状态)以及全关(客厅所有灯光全部呈完全性关闭状态)这几种类型。而对于餐厅而言,同样可以按照灯光色彩以及灯光显示亮度的差异性划分,设定出如下几种类型的使用模式,主要包括全开(餐厅所有灯光全部呈最高亮度开启状态)、用餐(餐厅单一性色彩灯管全部呈高亮度开启状态)、酒会(客厅多彩性灯光呈交替性开启状态)、烛光(餐厅部分多彩性灯光呈低亮度开启状态)以及全关(餐厅所有灯光全部呈完全性关闭状态)这几种类型,最大限度的确保房主的各类性需求能够得到可靠性满足。

(四)LTE技术支持下厨房环境中的应用关键问题分析:厨房环境同样是LTE技术在应用于智能家居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同样是提高整个室内环境综合应用质量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关键问题之一。在LTE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作用之下,厨房环境下的灯光布置方式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能够通过设置开关模块的方式实现对厨房环节下灯光亮度、灯光位置以及灯光色彩的可靠性控制。在此过程当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在于:厨房环境下的开关模块能够与整个灯光控制系统实现有效性连接。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房主在厨房环境中的舒适性程度,还可以提供音乐以及视频欣赏。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在厨房环境出现烟雾浓度超标问题的情况下,LTE技术支持下所配备的烟雾感应终端系统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与此同时,还可以将烟雾感应终端系统与室内环境中的灯光系统有效联动,在报警指令发生状态下,借助于对LTE下网络系统完成及时高效的可靠性传输。

节能环保技术现状范文4

【关键词】 ASON技术 电力通信光落网 组网设计

ASON技术的全称为“自动交换光网络”,作为一项全新的通信技术,它利用路由、信令、自动发现等标准协议,实现了连接自动建立、路由自动计算、自动发现网络资源等功能,进而提高了光传送网的自动控制功能,让光传送网能够与IP网络一样能够实现智能化。通过ASON技术,不仅能够极大的提高电力通信网的服务速度、丰富业务种类,同时能够实现与网络无缝融合,使得光网络更加智能化。

一、ASON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ASON技术能够通过用户动态传达业务需求,网元在路径发挥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进而通过信令控制平台进行操作、连接、删除电路等字形交换光网络。现如今,ASON技术已然成为光传输技术的一大趋势,ASON技术能够灵活、快速的布置任务;保护与自动配置主要业务,表现出非常强的操作分布网络能力。ASON技g的具体优势在于以下几点:1、ASON技术可以在光传输层对业务进行动态分配,对各个线路的SLA都能够有效支持,从而进一步加强网络资源利用率,根据业务需求对宽带进行调整。2、ASON技术具有双向性特点,实现了终端与终端间的保护、监控以及网络恢复能力,同时也具有分布式处理优点。3、ASON技术能够拓展网络功能,通过更加灵活的接入业务,能够自行发现、添加网络节点,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工作量。4、一般情况下,ASON网络结构都会采取网孔网的形式,即使光纤中断、节点失效对其影响都非常小。除此之外,ASON技术还能够生成大量的恢复制度和保护制度,将不同级别的业务进行结合,从而找出保护与恢复方法,进而加强网络的完全性与稳定性。

二、网状网技术

想要引入ASON技术,必须要建立网状网系统,网状网能够有效融合恢复与保护的功能,即使网络出现故障也能够保证继续展开业务,并且能够保障良好的网络状况。在相同的网络资源情况下,网状网能够加大对宽带的利用率,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有限网络的经济效益,同时能够有效节约成本。在对网络积极拓展的情况下,网状网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进一步扩大自身网络利用率的优势。建立网状网系统能够实现保护、共享带宽的目标,改变了传统环网固定分配保护宽带的模式。但网状网也有一定的不足,例如验证网络资源可靠性、资源备份等问题。

网状网技术与传统的SDH技术不同,在网状网技术中,其节点拥有的光方向一般都不少于2个,即自检路由要到达2个以上,由此加大了网络规划的难度。除此之外,网状网在恢复计算路径时,无法实现最优化的智能分布,所以其中的网络规划成为了ASON技术的主要内容。

三、ASON技术组网设计

3.1利用ASON组建电力通信网

在本地传输网或城域网中,由于多环间互联的现象极其普遍,当业务需要跨接多个环网结构时,其业务的安全性需要多个环网共同保护,如果出现两处以上断纤状况时,会导致大量业务数据丢失。针对此类问题,可以将ASON技术引入到骨干层面和汇聚层面,充分利用其恢复与保护功能,从而提高整体网络的抗故障性。

3.2 ASON技术的演进策略

在引用ASON技术时,运营商可以通过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需求,逐渐开发ASON的新功能。在ASON技术引入之初,人们通常认为智能网络需扩大分布才的以实现,但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ASON技术也逐渐演变为“先集中、后分布”的发展策略,也称为“集中智能系统”,待智能分布技术与相关设备进一步成熟后,在逐渐引入到网络中。由于现如今市面上依旧存在大部分SDH非智能网络,在引入ASON技术时,可以采取平滑演进的方式进行智能化过渡,即在网络中引入ASON技术,对外采取UNI技术,让贷款按需与流量工程能够自动匹配,从而将现有光传输网的层面基础上,通过几个核心大节点配置大型交叉连接系统。通过该种形式能够构建一个以网状网为基础,更加强大、灵活的智能核心层。或者将现有的传输网不进行更改,通过集中管理控制系统,凭借标准的UNI,从而实现与数据层之间的信息互联,构建多层结构的ASON系统。在ASON技术中,待到NNI心灵协议能够实现标准化后,即可建立信令机制,让信令完成带宽的配置工作,这样能够保证现存的网络带宽配置依旧能够通过控制系统实现。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增强,如今这两种技术可以实现并存,真正的实现了全网端对端配置。

结束语:将ASON技术引入到电力通信光网络,能够有效提高网络带宽利用效率、减少重复投资、改善网络环境、降低投资成本等。ASON技术相对于MSTP、SDH有着绝对的优势,ASON技术已然成为光传输技术的一大趋势,未来ASON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会越来广。

参 考 文 献

节能环保技术现状范文5

关键词:暖通空调;发展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TU83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带动了城市建设与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现代建筑中暖通空调的需求,我国暖通空调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针对暖通空调技术需求以及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推出,现代暖通空调正向着绿色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以绿色环保节能技术应用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为我国节约型社会构建奠定基础。科学分析我国暖通空调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有助于我国暖通空调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我国暖通空调企业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制定与执行。以现代社会节能建筑需求为中心、以我国空调产业发展为重点促进我国暖通空调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1 暖通空调技术产业现状分析

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居住环境、商业环境、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人们对环境的需求,现代暖通空调行业必须针对绿色节能建筑需求进行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但是,受传统暖通空调企业技术研发力量薄弱、研发成本过高等因素影响,我国暖通空调企业的新技术研发速度极为缓慢。即使市场销售宣传中所描述的节能技术也仅仅是通过变频技术实现空调运行能力的调节。我国节能减排社会构建中,暖通空调技术必须加快自身技术的发展,以此适应现代社会节能需求。

2 暖通空调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2.1 家用暖通空调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家用空调在近年来得到了普及。这一现状使得很多小厂或其他行业企业也加入到了空调的生产行列。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技术力量限制等因素影响,许多企业很少在空调技术研发中进行投入。仅通过外观设计、简单改进等方式投入市场,通过低成本战略产生利润。这一现状使得大企业的技术研发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专业暖通空调企业也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压缩成本,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了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虽然,近年来人们对空调节能、环保等需求不断提供啊,但是家用暖通空调技术应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研发、完善与投入使用。

种种现状制约了我国家用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影响了我国节约型社会的构建。针对我国暖通空调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空调业的影响,我国相关政府机构应加强引导职能的发挥。通过对空调企业的规范、老旧技术的约束等为空调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以此为基础促进空调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为实现我国家用暖通空调技术研发与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对于采用新技术的家用空调还应给予政策鼓励以及补贴奖励等,为促进家用暖通空调节能新技术推广、促进市场认可度提高奠定基础。家用暖通空调生产企业也应从多方面入手提高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以此为基础促进企业经济利润的提高,为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奠定基础。家用暖通空调企业应把握现有机遇,加快企业的做大做强、加快企业的品牌建立,以此为企业研发能力构建做好坚实的后盾,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家用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2.2 商用暖通空调技术现状与对策

随着现代商用建筑专业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商用暖通空调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但是,受传统暖通空调行业发展情况影响,我国商用暖通空调多依赖于国外进口货国外品牌的内地生产。这样的现状使得我国商用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收到了严重的影响,阻碍了我国暖通空调行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现代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以及招投标采购中,应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为我国国产商用暖通空调提供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根据现代节能建筑需求加快对商用暖通空调企业的扶持。从外部环境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入手,为我国商用暖通空调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以此促进我国商用暖通空调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商用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

在商用暖通空调技术应用现状中,多数商用暖通空调还处于原有中央空调技术运用的现状中。其仅能够通过中央空调实现对整栋楼宇的温湿度控制。在现代节能建筑设计中,不仅需要通过中央空调的调温职能,还需要商用暖通空调能够根据商业建筑中人流量以及室外温度等进行智能化调节。将商业建筑根据不同用途进行区域划分,并由商用暖通空调进行分区控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智能检测方式了解所在区域内的人员数量、室外温度以及最佳温度。再由商用暖通空调对该区域进行温湿度调节。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实现商用暖通空调的节能目标。这也是现代暖通空调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商用暖通空调企业应以这一设计理念进行暖通空调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为我国商用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商用暖通空调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构建奠定基础。

2.3 针对我国暖通空调技术发展现状,加快暖通人才培养

在我国暖通空调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现代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已经不仅仅需要暖通空调技术人员具有完善的暖通空调专业知识结构,还需要暖通空调技术研发人员具有较高节能意识以及现代节能建筑相关技术知识。针对这样的问题,现代暖通空调企业的研发人员应在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关注现代节能建筑技术发展现状。在暖通空调技术研发中运用节能建筑技术以及理论,为实现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发展、为实现暖通空调绿色节能目标奠定基础。

另外,针对现代暖通空调技术发展需求,我国暖通空调人才培养中也应注重节能技术以及现代建筑节能信息的教学。通过节能意识以及现代环保意识的树立为我国暖通空调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为我国暖通空调技术发展输送更多具有节能环保意识的研发技术人员。

3 暖通空调技术发展展望

针对现代节能减排需求,我国暖通空调技术正向着节能、以及多元化能源供应的方向发展。通过节能技术设计与运用降低暖通空调运行能耗,为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空调选择。在此基础上,暖通空调还针对电力紧张问题,加快了太阳能光伏能源的利用。通过与建筑设计的有机结合使建筑物能够为光伏太阳能技术提供更多的载体,以此为暖通空调提供能源,环节电力紧张问题。另外,风力发电与建筑、空调的有机结合也是现代暖通空调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多元化能源的综合利用、空调技术与建筑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空调行业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暖通空调技术现状制约了我国空调业的发展、影响了我国建筑节能以及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为了实现我国暖通空调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我国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快政策引导职能的发挥。针对我国暖通空调技术发展现状规范市场,为暖通空调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针对现代暖通空调技术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提高,教育部门也应针对现代暖通空调技术研发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从多方面入手,为我国暖通空调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节能环保技术现状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节能减排

前言

建筑节能,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如何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节约工程建设造价,降低使用耗能,一直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努力的目标。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建筑业能源消耗问题将是一个严峻并须长期关注的问题。我国当前的建筑业能源消耗较为严重,并且消耗的很多都是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这种消耗持续下去将会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通过积极地改进建筑施工技术减少建筑能耗并且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是当务之急,解决好建筑能耗问题,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以及多元化发展。

一、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我国城市化进程在逐年加快,这种快速的城市化刺激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随之我国建筑能耗也日益增长,每年新增加的住宅有绝大部分都属于高能耗建筑。我国建筑能耗如此之高,与粗放型的建筑施工技术有关。建筑施工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消耗者能源,建筑材料的使用和生产以及建筑完成后的投入使用,都让能源消耗持续增加。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持续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最明显的却别是注重数量忽视质量,在建筑过程中过于关注最终产出,对生产的各个环节并没有进行细化掌控,这种粗放型的建筑施工技术是导致了能源消耗居高不下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存在着不能有效结合当前的先进施工技术进行建设的情况,特别是在建筑材料方面,很少采用高环保度的材料,并且由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建筑产生的污水、建筑垃圾等处理不当,导致工程结束后要耗费大量能源来治理环境污染,这又加大了能源消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二、建筑施工技术改进措施

1、影响能源消耗的建筑施工技术因素。上诉能源消耗的不良现状需要我们及时拿出解决方案,否则将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造成影响。由于建筑施工技术的不完善是造成能源消耗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就要从改进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着手寻找降低能耗的方法。根据世界各国的实践现实,合适的建筑施工技术能够降低建筑能耗量的三分之二,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目标,那么根据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减少的能耗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首先,在建筑施工之初我们就要高度重视降低能耗,通过对建筑规划设计的合理安排,在设计中考虑到各个施工环节如何能用最低能耗达成要求市今后建筑施工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我国建筑施工要注重采取建筑节能新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环保的新型材料和建材不断出现,并且施工技术也有了长足进步,人们对建筑环保的要求也促使了环保技术的不断发展,因此建筑施工单位要随时关注目前建筑业内最新新环保的施工方式和施工材料,及时学习和掌握这些新兴环保技术并应用到房屋建筑中,能够事倍功半的推进降低能源消耗的进程。最后,需要考虑因建筑施工而引起的后续能源消耗。这就需要在建筑施工之初就要设定详细的计划,妥善的安排好因为建筑施工产生的各种建筑垃圾、废水、废料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因素,避免因为对这些因素的处理而造成更多能源的消耗。

2、提高建筑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房屋建设理念自古至今已有几千年,很多传承下来的建筑思想就包括了绿色环保的概念,但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大建设浪潮中人们更多的注重的是产出量而忽视了环保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直到二十一世纪我国才渐渐开始注重节能环保,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就为我过年建筑业实行降低能耗的口号奠定了舆论基础。因此近年来的建筑规划与设计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注重节能环保,很多建筑奉行“因地制宜”的理念,在节能环保方面做出了表率。在建筑工程开工之初要对工程目标与工程施工地有详细的了解,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把我达到建筑功能与节能环保的平衡,要在建筑功能完全发挥的基础上尽量在施工中实行节能环保的建筑模式。通过这些科学而合理的建筑规划与设计,不仅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内的能源总需求量,还能够建设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

3、提高维护结构的能源利用。我国四季鲜明,尤其是黄河以北地区冬季大雪纷飞夏季则酷暑难耐,因此在很早以前人们对于建筑就提出了“冬暖夏凉”的理想。这种理想不仅是对住宅舒适性的要求,其实如果真能达到这种效果的住宅,将在能耗方面大大降低,因此冬暖夏凉的建筑不仅是住宅功能的需求也是建筑节能环保的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提高维护结构的能源利用。提高维护结构的能源利用一般通过需要达到两方面的要求,一是通过改变维护结构组成材料的热工能性,所以提倡在建筑实施过程中有全局观念,采用市场上新兴的环保实用型材料;二是通过切实可行的构造技术,提高维护结构的隔热和保温性能,比如通过架空通风、屋顶蓄水等技术增强屋面的隔热降温性能,或者通过采用复合墙体来达到墙体的节能效果,或者通过改善材料的保温隔热性提高门窗的密闭性能。

4、提高可再生新能源的利用。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因此在建筑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加大对可再生新能源的利用是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实践中,已经开始利用高科技手段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力登可再生资源利用在建筑施工中,但是还不是很普及,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大力宣传,并要依靠建筑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

三、结语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我的国建筑业规模和行业的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作为劳务密集型的产业,建筑业的发展长期还难以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会给建筑施工带来很多问题,由于对资源的使用效率比较低,这就会造成能源的极大消耗及浪费。随着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人们正在逐步认识到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建筑行业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表现为降低建筑的能耗。对此针对目前能源的紧缺现状,通过改进现有的建筑施工技术来实现能源资源消耗的降低,是非常有效的一项措施。

参考文献:

[1]王耿.浅析低碳趋势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思路[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11

[2]曾祥才,朱冬生.浅谈建筑节能技术.TU201.5/2007

节能环保技术现状范文7

[关键词]节能建筑 工程控制技术 新材料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094-01

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危机,在“经济危机”“能源危机”席卷世界的今天,能源消费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针对现在能源消耗巨大的现状,从节能建筑的角度出发,在工程控制技术,节能新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对目前的建筑节能技术和今后的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建筑的节能有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它可以有效地缓解目前资源、能源紧张的局面、可以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还可以促使建筑的热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建筑节能(包括结构构造、材料选型、设备系统、自动控制等)一直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建筑投入少、产出多,因此,重视和研究建筑物的节能设计问题已成为建筑节能的当务之急!??所谓的建筑节能,实质上是指通过合适的工程控制技术与材料的选择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合理利用天然资源,达到节能效果这一措施在实际中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通过设计合适的采光方向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光能进而减少居住中人造光能的使用;二是通过与具体地区常规风向的协调设计来合理利用自然的湿度环境和空气环境以减少生活中加湿除湿和空气条件设备的使用。这两点归结起来,实际上就是建筑朝向的选择,因此在选择建筑朝向时,首先要根据具体的实际需求,合理控制采光和风向的相对重要性;其次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设计达到采光和风向控制的最大优化,以获得最佳的节能措施和最大舒适度。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首先要严格工程施工工序,积极采用新型科技成果?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施工中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其次做好技术保障,注意使用新型施工工艺?。施工中可以多考虑使用新工艺、新材料等,开辟新的施工顺序和相互关系。关键工序影响着紧后工作的开始时间。所以当遇到技术难点工序、关键工序时应采取各种措施予以保证其按时顺利完成。当关键工序缩短后,可能原来的非关键工作就变成了关键工作,对新的关键工序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建筑节能包括建筑材料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物使用几个方面的能耗,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建筑中能源的散失, 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从积极意义上提高能源,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节能是一项新的工作,建筑节能技术也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能否正确地运用这一新技术、新的保温材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居住建筑的寿命最低都要达到50年。目前我国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建筑节能存在的在问题:建筑节能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过少?;建筑节能产品、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供热体制改革的进度制约建筑节能的工作推动??;新型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不足。就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些关于发展建筑节能的措施及建议:提高建筑节能意识, 加快建筑节能体系建设?;鼓励对新型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研究??;大力推行新型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进行能源转换,既节约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还可保护环境,防止大气污染。例如:鼓励太阳能充足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制冷、制热、太阳能热水器、建立太阳房、太阳能发电等。

节能环保技术现状范文8

 

关键词:我国建筑技术现状 绿色建筑 建筑发展策略 

 

经济要发展、科技要进步,需建立在人类对能源不断消耗利用的基础上。人类社会的每次发展,都需要对能源进一步的使用与消耗。现在,我们以及面临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科学研究表明,总体环境污染(空气、水、光、电磁和固体垃圾)中有34%与建筑业有关,并且建筑业也是一个耗能大户,全球有50%的能量消耗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建筑作为能源消耗最大的行业,最近几年,正逐步走上大力发展高效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之路。[1]所谓绿色建筑,就是指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 

1 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的走上了绿色建筑的尝试之路。2005年,建设部出台《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这一系列绿色建筑的技术规则、评估体系及评估规范陆续的出台,不但给绿色建筑明确的定义,而且针对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智能、运营管理等技术要点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得益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的成果,中国很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结合本身特点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创造出了诸如节能示范小区、生态小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建成的节能建筑,从“九五”初期刚超过1000万m2发展到 “九五” 末期的 5000万 m2,到 2000 年我国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1.8亿m2,建成太阳房1000多万 m2,太阳能热水器拥有量2. 6万m2,并以每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3] 

当前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已接近高端技术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我国的绿色建筑具有超低能耗、健康空调、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绿色建材、再生能源、资源会用、智能控制、生态绿化、舒适环境等十大技术特点。[3]还包括了真空玻璃、光导采光系统、双层玻璃幕墙、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等在内的一系列绿色建筑技术,并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 

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除过自己在不停的开展新技术,进行自主创新之外,也在全面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已成型的产品。例如年我国都在举办“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会议上除过展示国内外建筑节能、绿色建材以及绿色建筑等的最新研发的技术成果之外,还有产品应用实例的展示,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引进技术、交流技术的合作交流平台。绿色建筑现在不仅是我国建筑技术的一个现状展现,也给传统的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促进了相关落后技术进行进步、改革的同时,也让我国的建筑业逐渐的摆脱了浪费、污染的大盖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绿色产业时代。[2]从资源上来看,我国有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各种可以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目前国内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规模,在国内的占有量来看,可再生咨询逐渐的占领到了总消耗能源的接近百分之十。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个比例还会大幅度的上升。 

2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策略 

对于全球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在逐步的赶超国际绿色潮流,但是对于如何能引领绿色潮流,将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到顶尖水平,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各方各面来考虑这个问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投入,设计出最好的绿色技术。 

2.1 绿色建筑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对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实现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应着重以下几点[4]: 

2.1.1 由于我国处于经济快速法杖的阶段,建筑业是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的产业,所以我们要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建筑模式,加强发展绿色建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4] 

2.1.2 我们要倡导城市紧凑型空间发展模式以及循环经济的理念。全民参与挖掘发现绿色建筑的潜力,可以很好的处理满足建筑功能和节能、节水、节材以及环保之间的关系。

2.1.3 我们要坚持技术创新,选择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以及科技为先锋的新型绿色建筑道路。 

2.1.4 我们应当综合核

[1] [2] 

算建筑的效益以及成本,适应地方的经济状况,正确引导市场的发展需求,注重经济性。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 我们应当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同时,尊重地方的民族习惯,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等,遵循建筑理念,建筑出同时具有时代气息以及地域风格的绿色建筑,注重其地域性。 

. 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应该侧重于环境保护方面 

.. 绿色建筑的能源观:绿色建筑的能源观是节能和环境,能源对于大量使用机械空调以及人工照明的老式建筑就意味着生命,他们对资源的高耗,是直接导致能源稀缺的重要因素,也是大气污染的创造者。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绿色建筑改变设计观念,依靠高科技节能技术,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和开发出新的能源,从而来实现能源使用上的自给自足的效果。 

.. 绿色建筑设计观和环境气候之间的联系: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用机械空调改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但是它们的污染性以及高能耗,使得我们人类付出了经济和能源以及环境污染的巨大代价。为了克服它的弊端,绿色建筑的设计按照人体的舒适要求以及环境气候等条件来设计的。他注重地方性气候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其实,我们对于环境舒适以及健康的要求,往往不需要空调也能够得到满足,就行我国北方的窑洞,即使室外温度是零下度,室内温度却仍然保持在度左右的舒适气温。所以,从绿色建筑的设计观来看,辅助设备系统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大自然,它是主要的供给者。因此,照明可有太阳光来提供,采暖从人体或者办公设备中获得。考虑地方性气候特点的设计,它可以在任何技术层次上面使用,因为绿色建筑中,气候包含的格格因素是当做资源来考虑的。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充分利用是考虑地方性气候特点的设计本质。我们将他的原理和未来的科技智能技术,控制技术等各种节能技术结合在一起,一定会构成丰富的绿色建筑前景。 

.. 绿色建筑在技术与环境上,体现环境保护的特点: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的外层材料和结构,它是要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的,必须具备能够调节气候的能力,让室内的气候稳定。随着信息、自动化、新能源等技术的日益发展,在绿色建筑中,这些高技术都将得到有力的运用,例如建筑表面安装太阳能电池。可以提供照明等需要的能源等。 

节能环保技术现状范文9

 

关键词:我国建筑技术现状 绿色建筑 建筑发展策略 

经济要发展、科技要进步,需建立在人类对能源不断消耗利用的基础上。人类社会的每次发展,都需要对能源进一步的使用与消耗。现在,我们以及面临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科学研究表明,总体环境污染(空气、水、光、电磁和固体垃圾)中有34%与建筑业有关,并且建筑业也是一个耗能大户,全球有50%的能量消耗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建筑作为能源消耗最大的行业,最近几年,正逐步走上大力发展高效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之路。[1]所谓绿色建筑,就是指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 

1 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的走上了绿色建筑的尝试之路。2005年,建设部出台《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这一系列绿色建筑的技术规则、评估体系及评估规范陆续的出台,不但给绿色建筑明确的定义,而且针对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智能、运营管理等技术要点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得益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的成果,中国很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结合本身特点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创造出了诸如节能示范小区、生态小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建成的节能建筑,从“九五”初期刚超过1000万m2发展到 “九五” 末期的 5000万 m2,到 2000 年我国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1.8亿m2,建成太阳房1000多万 m2,太阳能热水器拥有量2. 6万m2,并以每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3] 

当前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已接近高端技术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我国的绿色建筑具有超低能耗、健康空调、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绿色建材、再生能源、资源会用、智能控制、生态绿化、舒适环境等十大技术特点。[3]还包括了真空玻璃、光导采光系统、双层玻璃幕墙、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等在内的一系列绿色建筑技术,并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 

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除过自己在不停的开展新技术,进行自主创新之外,也在全面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已成型的产品。例如年我国都在举办“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会议上除过展示国内外建筑节能、绿色建材以及绿色建筑等的最新研发的技术成果之外,还有产品应用实例的展示,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引进技术、交流技术的合作交流平台。绿色建筑现在不仅是我国建筑技术的一个现状展现,也给传统的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促进了相关落后技术进行进步、改革的同时,也让我国的建筑业逐渐的摆脱了浪费、污染的大盖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绿色产业时代。[2]从资源上来看,我国有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各种可以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目前国内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规模,在国内的占有量来看,可再生咨询逐渐的占领到了总消耗能源的接近百分之十。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个比例还会大幅度的上升。 

2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策略 

对于全球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在逐步的赶超国际绿色潮流,但是对于如何能引领绿色潮流,将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到顶尖水平,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各方各面来考虑这个问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投入,设计出最好的绿色技术。 

2.1 绿色建筑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对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实现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应着重以下几点[4]: 

2.1.1 由于我国处于经济快速法杖的阶段,建筑业是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的产业,所以我们要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建筑模式,加强发展绿色建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4] 

2.1.2 我们要倡导城市紧凑型空间发展模式以及循环经济的理念。全民参与挖掘发现绿色建筑的潜力,可以很好的处理满足建筑功能和节能、节水、节材以及环保之间的关系。

2.1.3 我们要坚持技术创新,选择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以及科技为先锋的新型绿色建筑道路。 

2.1.4 我们应当综合核算建筑的效益以及成本,适应地

[1] [2] 

方的经济状况,正确引导市场的发展需求,注重经济性。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 我们应当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同时,尊重地方的民族习惯,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等,遵循建筑理念,建筑出同时具有时代气息以及地域风格的绿色建筑,注重其地域性。 

. 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应该侧重于环境保护方面 

.. 绿色建筑的能源观:绿色建筑的能源观是节能和环境,能源对于大量使用机械空调以及人工照明的老式建筑就意味着生命,他们对资源的高耗,是直接导致能源稀缺的重要因素,也是大气污染的创造者。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绿色建筑改变设计观念,依靠高科技节能技术,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和开发出新的能源,从而来实现能源使用上的自给自足的效果。 

.. 绿色建筑设计观和环境气候之间的联系: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用机械空调改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但是它们的污染性以及高能耗,使得我们人类付出了经济和能源以及环境污染的巨大代价。为了克服它的弊端,绿色建筑的设计按照人体的舒适要求以及环境气候等条件来设计的。他注重地方性气候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其实,我们对于环境舒适以及健康的要求,往往不需要空调也能够得到满足,就行我国北方的窑洞,即使室外温度是零下度,室内温度却仍然保持在度左右的舒适气温。所以,从绿色建筑的设计观来看,辅助设备系统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大自然,它是主要的供给者。因此,照明可有太阳光来提供,采暖从人体或者办公设备中获得。考虑地方性气候特点的设计,它可以在任何技术层次上面使用,因为绿色建筑中,气候包含的格格因素是当做资源来考虑的。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充分利用是考虑地方性气候特点的设计本质。我们将他的原理和未来的科技智能技术,控制技术等各种节能技术结合在一起,一定会构成丰富的绿色建筑前景。 

.. 绿色建筑在技术与环境上,体现环境保护的特点: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的外层材料和结构,它是要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的,必须具备能够调节气候的能力,让室内的气候稳定。随着信息、自动化、新能源等技术的日益发展,在绿色建筑中,这些高技术都将得到有力的运用,例如建筑表面安装太阳能电池。可以提供照明等需要的能源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