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集锦9篇

时间:2023-07-11 16:45:02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范文1

关键词:资本市场商业银行 创新工具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主要表现就是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结构,而且对金融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处于转型期,正在由以往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加快向商业银行与证券市场并重的“双核”体系转变。由此看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功能转型、业务结构优化和经营管理改进正面临历史性的战略机遇,同时其业务发展、盈利能力、风险管理等方面也面临长期而严峻的挑战,这一切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我国资本市场的三大特点

从目前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具有不同于西方资本市场的三个明显特点:第一,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是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而是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它的初始阶段必然是政策式,其功能也必然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它的定位。第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进行的,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因此,资本市场改革必然要符合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第三,中国上市的股票主要是改制的国有企业的股票,所以,政府是股票的主要供应者,又是股票市场的监管者——政府同时处在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地位。所以,对于政府来说,要侧重从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的角度来处理问题,全面实现资本市场的公平与效率,发展一个规范的资本市场来为商业银行创新提供场所和条件。

二、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银行施加的影响

1.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性金融资源在数量上的持续增长,使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依赖资本市场而非银行。所谓生产性金融资源是指那些由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金融资源,是被企业用于生产领域创造财富的金融资源,它主要包括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以及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相对于居民手持现金和居民储蓄存款等非生产性金融资源而言,生产性金融资源在数量上的持续增长有利于国家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在数量上,生产性金融资源可以表示为一国的金融资源总量与储蓄投资转化率的乘积,因此通过扩大一国的金融资源总量和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可以促进生产性金融资源在数量上的持续增长。目前,随着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时代向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转变,相比较资本市场而言,银行在促进生产性金融资源数量持续增长中的作用逐渐下降。究其原因在于,作为后工业经济时代标志的新经济的发展更多地是依赖于资本市场而不是银行的支持,资本市场正成为财富创造的推进剂。这样一来,必然促进我国银行业在生产性金融资源上的运作,十分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与进一步拓展。

2.资本市场分流我国银行大中型优质贷款客户。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规范市场运行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资金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更加透明,信息不对称程度日益降低,资金需求方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不仅成为现实可行的选择,也是降低融资成本、改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手段。在我国,优质大中型企业可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一方面可增强其内在动力,一方面也可通过改善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防止将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的现状。这些能够进行直接融资的企业往往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因而直接融资分流了银行的优质贷款客户,给以存贷款为核心业务的传统银行带来巨大冲击。

3.资本市场改变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资本市场产品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其收益往往高于储蓄存款,对居民很有吸引力,成为居民新的投资渠道。当股票、债券等大量发行时,居民的储蓄存款就会不断转移到资本市场,引起储蓄存款增速减缓甚至绝对量的减少。资本市场的发展导致银行负债短期化。居民投资资本市场产品时,一般动用的是处于闲置状态的定期存款,且为便利投资交易,往往还要备用部分活期资金。因此,居民和企业在参与资本市场过程中,从商业银行流出的是期限较长的稳定资金,而流回商业银行的则是期限较短的活期资金,从而影响了银行负债结构,加大了银行资金的不稳定性。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 人力资源 管理

新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能力。商业银行作为服务类行业,对于员工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就更高,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比其他行业更显重要。

一、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都已经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但是,由于起步晚,管理人员能力不够高、发展环境受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培训成本与银行效益不成比例。由于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一度陷入迷失状态,很多制度的实行表现出盲目性,在培训制度的应用中尤其明显。面对竞争对手的发展,很多商业银行选择了大量引进培训,为员工设计了多种培训内容,高层管理人员普遍进行管理学方向的培训,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各种业务培训。由于这些培训没有针对性,导致了大量的员工要用大量的时间参与到学习培训中去,使得银行的日常业务收到影响,而培训之后又缺少对培训的考评,员工对于培训的态度不够重视,种种原因最终使得培训并没有使银行的效益增加,反而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培训成本与银行的效益并不成比例。

2.薪酬分配机制不合理。薪酬分配情况反映了银行对员工是否公平的问题,是对员工心理影响最大的因素,很多商业银行中的薪酬分配机制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一般把员工的工作年限或者职位的高低作为薪酬制定的基础,这样很容易导致老员工工作能力不高但是却得到高的薪酬回报,新职员业绩能力强却没有应有的报酬,长此以往,会消磨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银行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不同的商业银行,同一商业银行的不同发展时期,其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都是不同的。但一般认为,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都包括招聘制度、培训体系、绩效考核、薪酬福利、激励机制、发展规划六个方面的内容。下面对其中四点进行分析。

1.招聘制度。招聘制度是关系到商业银行未来人力资源组成的一项制度,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对于人员的招聘,可以采用外部招聘与内部招聘两种策略,这两种策略各有利弊。外部招聘的人员可以为银行带来新的元素,比如其他行业中的先进技术,其它银行的业务技巧等。但是外部招聘可能会造成内部员工的排斥,也不利于对内部员工的激励。而内部提升获得的招聘人员,更了解银行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减少培训成本,也有利于内部员工之间合理的竞争,但同时,内部招聘不利于银行管理的创新。由此可见,招聘制度是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2.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对于银行内员工工作情况进行整体掌握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员工工作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化,在商业银行发展中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员工的业务水平。

3.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有利于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于银行的归属感,有利于银行核心文化的形成。激励机制就是以提升银行效益为目的,针对员工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可以增进员工工作热情的制度。激励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活跃的内容,它因员工的需求、环境的改变以及银行的经营方向等多方面的影响而时刻变动。

4.发展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发展规划,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在根据银行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合理预测银行未来人力资源发展状况的前提下,进而组织银行人力资源按照一定模式和方式发展的过程。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是针对银行未来发展的战略性策略。

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路分析

新世纪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依靠知识、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的管理,是需要创新的管理,创新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动力。因此,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有新思路。商业银行可以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的创新以及各环节连接的创新,也可以通过反馈机制的合理使用实现管理创新。另外,要注意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到解决方法,通过技术创新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

总之,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是商业银行在竞争的环境下获得生存的重要方式,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对于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范文3

关键词:银行联盟 网络银行 产品创新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数年后,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艰难的突破。前有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及股份制银行的迅速发展,后有不断改革中的农信社,加上外资银行又在虎视眈眈,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已日趋白热化。

2004年8月,银监会提出对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六个档次的分类,争取用一年左右消灭经营状况较差的第六类行。这意味着,城市商业银行必须迅速做出反应,要么奋起迎接挑战,要么被市场淘汰。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形势,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找寻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建立长远的发展战略。

一、建立国内银行联盟已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方向

城市商业银行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由于规模小,网点有限,银行存款汲取力弱,结算手段落后,缺乏品牌效应,难以跨地区经营,因此,银行联盟已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各城市商业银行间可以对客户的信息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顾客提供一系列的优质服务,共同拓展生存空间,提升整体实力并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其次,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在不增加固定投入的情况下,整合现有资源,使现有资源最大化使用,资源边际效用预期递增。再者,发展银行联盟可以统一标准,集中资源建造网上银行,避免各自为政、有限资源的浪费和效果的不明显性。最后,更为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城市商业股份制银行通过合作,彼此不断融合为将来通过资本市场运作组建中国第六家大银行积累宝贵经验。

二、发展网络银行业务是城市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取胜的契机

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只有10多年,机构网点数量现在和将来都无法与国有大商业银行相比,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再走高成本、低效率的发展道路,必须运用高新科技手段争取客户、赢得市场。

网络银行的出现改变了以资产规模、机构网点数量、地域优势论“英雄”的传统经营思想,转为以获取信息能力、拥有信息量及分析处理信息,为客户提高优质金融服务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其投资少、维持费用低、辐射范围广、信息传递快捷等种种优势,进一步为城市商业银行战胜大型的商业银行提供了可能性。现阶段城市商业银行应把传统银行与网络银行并行发展作为长期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传统银行业务和网上银行业务“两条腿”走路的格局,即以传统银行业务支撑网上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并以网上银行业务带动传统银行业务的持续发展。若能将两种业务结合起来,则在促进网上银行发展的同时,也会带动分支机构业务的开展,从而提高银行整体的效益。

三、依托自身优势,开展特色服务

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长期与民营企业合作,不仅建立了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而且对各地区城市商业银行企业的生产状况、信用程度、偿还能力等也有了清楚的了解。因而,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也就较低。城市商业银行应立足于自身的优势,开展一些特色服务。比如,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借助自身地域优势打造特色的个人理财服务,不断开拓零售业务领域;积极参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自身发展与服务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与民营企业联手开拓“厂商银”业务,走银企紧密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

四、成熟的经营理念是构建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根本

企业管理理论表明,任何企业的生存和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把成熟的理念作为所有政策和行动的前提,并且忠实地遵循。而当前,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理念的深化与锤炼显得尤为迫切。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上还远未成熟,尤其在风险管理的认识上存有偏差:一是过分看重规模而对资产质量重视不够,对银行的评价也过多地关注于规模、速度以及一时的盈利;二是对现代银行盈利的长短期经营目标,特别是以资产负债表中未来现金流量折成现值的远期经营目标认识不充分,缺乏一个比较和衡量银行自身价值的标准;三是许多银行还没有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不良资产划分标准来覆盖预期损失,也没有用经济资本覆盖各个业务线的非预期损失,对资本覆盖风险进而制约业务发展的认识不足。认识不到位,加上风险管理体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技术落后,造成城市商业银行容易陷入非理性扩张和竞争的误区。因此,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需要尽快在整体上形成符合行业特征的风险文化,并上升到稳健经营的理念高度。

五、持续的产品创新是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

现代营销学的理论表明,在开放程度高、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要赢得竞争优势,必须领先竞争对手持续进行产品创新,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这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产品创新是构建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的因素,企业的所有优势,只有最终转化为产品的优势,才能真正形成竞争力。

对国内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国内银行业早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日益呈现出需求多样化、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的趋势与特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只有不断地开发适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进行产品创新,才能比对手更多地赢得市场。

六、与外资银行建立合作关系

入世后,中国对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会有一个过程。短期内,外资银行在业务上很难具备规模效应。其原因在于:一是外资银行经营网点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业务量有限。二是对中国国情、文化和法律了解得不很透彻。外资银行要想在短期内获得发展,最迅速、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与国内中小银行合作。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将是外资选择的重要合作伙伴。 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合作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双方共同出资,成立新的法人金融机构。二是通过资本运作相互参股构成行关系,以资金引进管理,利用对方客户资源快速建立自己的国际市场。比如,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香港上海商业银行与上海银行达成的合作协议:允许外资银行参股上海银行,占到18%。这种通过产权方面的合作,相互参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可以实现真正双赢。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范文4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金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中,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信贷资源配置的有关理论

1.1 信贷资源配置理论

资源具有“稀缺性”,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社会上的政府、企业或者人们都必须做出选择。资源配置就是指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以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经济学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重要的方式。只有通过市场进行配置,才能使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率。资本的配置也主要是通过市场进行的。资源配置的核心是资金的配置。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资金也是一种稀缺资源,资金主要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业在资本市场进行配置的。在我国,商业银行掌握着大量的资金,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进行资金配置的最主要的方式。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甄别优质的客户,发放相应的贷款,从而促进相关的行业、企业的发展。

1.2 信贷资源配置的效率理论

按照帕累托最优状态,银行信贷资源的最优配置是在既定的资源数量下,进行资源配置,使至少一个客户的状态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一个客户受到损害。然而银行信贷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给其中的一个客户放贷,则就意味可能会有另外的客户得不到所需的贷款而不能经营下去,因此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不能满足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源配置的时候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的经济环境、政府的金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信贷资源配置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次优”。即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只能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实现最大的效益。

2 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的来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具体情况

2.1 商业银行的赢利水平

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主要是信贷业务,而信贷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10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2009年全球银行1000强”,中国共有52家银行闯入了全球千强。在全球银行千强的名单上,中国共有4家银行跻身前25强,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但是根据《银行家》杂志的数据,全球银行千强的利润率大幅下跌,利润总额由2008年的7800亿美元下降到了1150亿美元,跌幅达85.3%,而资本回报率也由2008年的20%减少到了2010年的2.69%。这也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仍需继续提高。

2.2 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比例

商业银行信贷资源使用效率主要表现在银行大量的资金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以及银行是否有大量闲置的资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途径很有限,主要是用于放贷,其次就是用于债券投资。下面的表1就是各商业银行2005—2009年的存贷款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2005—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一直不高,存贷比不到70%,同时随着存款和贷款规模的增大,存贷差也逐渐出现扩大的趋势,至2009年年末,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存贷差为198056.28亿元,这说明了商业银行的存款没有得到有效而充分的利用。

2.3 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占有很大的份额,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几乎就决定了所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与国内其他类型的银行相比,资产质量较差。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2004—2007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其次,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低,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都较低。2008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了大幅的下降,但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的大幅度下降源于不良资产的政策性剥离。因此总的来讲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3 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银行的经营能力、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金

融制度、银行信贷制度的不完善等方面都影响着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效率。

3.1 银行与贷款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商业银行与借款客户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借款客户拥有和掌握自身的全部信息,如借款客户拥有自己的收入或者经营、偿债能力等信息;而银行只能根据借款客户送来的有关财务报表来判断借款客户的经营情况,并根据国家的政策来判断借款企业所属行业的发展前景。借款客户在贷款业务发生前可能会存在隐瞒自身经营的真实情况,向银行提供虚假的信息来得到银行贷款等行为。而有些借款客户在取得贷款后利用信息优势通过公司的合并、兼并或者破产来逃避银行的债务。这种情况使银行有限的信贷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

3.2 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经营情况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运营中,信贷业务是主要的资产经营业务,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2005—2009年,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一直在资产经营的各项业务占比为80%左右,而投资业务所占比例较小。在国内商业银行的各项收入中,净利差是国内银行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以工商银行为例,根据中国工商银行2009年的年报,2009年年末,工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为57286.26 亿元,比2008年增长25.3%,总营业收入为3037.91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为2419.0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9.6%。因此随着工商银行贷款绝对规模的增大,工商银行的收益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3.3 银行的产权制度

在制度经济学中,“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也就是说,产权实际上是指社会约定俗成的习惯或法律赋予人们对某种财产拥有和可以实施的一定权利。产权的界定就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在我国的金融机构中,国有商业银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国有商业银行经过不良资产的剥离、重组之后,已经成功改制、上市,成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银行。但是在其产权结构中,国家具有绝对控股权,因此在信贷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容易出现贷款的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还低于其他类型的银行。

3.4 银行的信贷制度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对贷款实行了集权式的管理,贷款的发放实行“审贷分离、逐级审批”制度。贷款的审批上授予于省分行,而较大的贷款项目由总行进行审批。市级分行以及县级分行则进行客户贷款信息的调查。贷款审批的依据则是基层信贷部门出具的借款人调查报告。当拥有较多信息的基层信贷部门为拥有较少信息的上级部门工作,而工作的成果取决于基层部门人员的主观意识和投入的精力、时间进行调查等因素时,就会产生人的道德风险问题,这种问题又被称为“委托人—人问题”,或称为委托问题。委托—问题则可能会使不具备贷款资格的客户得到银行贷款,从而形成新的不良贷款,加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4 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建议

4.1 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共享制度

我国金融系统的征信体系主要是由人民银行依据各商业银行的信贷登记系统上的企业、个人信贷业务台账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企业、个人征信系统主要是为各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提供服务的。除了金融系统外,税务、工商、公安等行业分别建立了各自的信用信息系统,没有形成社会统一的信用信息系统。在征信体系建设方面,西方国家一般采取“第三方征信”制度,即在银行和企业、个人之外,由“第三方”即中介机构进行信用、信息采集制度。在信息建设方面,应该大力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放宽民间征信机构的准入条件,大力培养和发展“第三方”征信,从而在征信体系中形成有效的竞争,真正地形成公开、透明的信息共享制度。

4.2 健全金融法制

金融制度是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是很发达,还没有形成丰富、完善的企业、个人信息的共享制度,因此贷款客户逃避银行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金融法律,来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但现有的法律还不完全,还不能有效地制止企业、个人逃避银行债务的行为。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来讲,企业、个人逃避银行债务的成本、收益不对称,企业、个人逃避银行债务的收益远远大于其成本,因此必须健全金融法律制度的建设,加大失信企业、个人的成本,才能有效地制止企业、个人逃避银行债务,从而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4.3 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的经营理性问题,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要符合理性“经济人”的行为规范。目前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都已经先后成功上市,但是国家拥有绝对的控股权,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还不能摆脱内部人控制,

还不能实现信贷资源的合理地、有效地配置。因此必须推进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适当引进国有资本以外的资本进入银行体系,引进国内大量的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股东结构和非国有经济的介入,完善商业银行产权的委托机制,实现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合理、高效地配置。

4.4 积极开展金融创新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是信贷业务,还有一部分是证券投资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种类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该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建立多元化的信贷结构,发展多种信贷产品,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构筑新的融资平台。首先应该在保证信贷资产安全性的前提下,支持优势行业对信贷资源的需求;其次培育新的信贷产品,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最后还应该大力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业务,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

4.5 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约束机制

在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进行的过程中,贷款的审查、发放、收回以及不良资产的清收、盘活都需要依靠有关人员的业务素质、道德水平、能力来进行。因此,必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约束机制,才能解决贷款发放中的委托问题。首先应该为信贷资源的管理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调动起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大力地开拓新的贷款客户和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其次强化对信贷管理人员的制约机制,加大惩罚力度,提高道德风险成本,从而使信贷资源配置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中国金融.中国金融年鉴(2005—2009)[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蔡隽.我国信贷配置中的政府因素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7(11):57-59.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范文5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发展战略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基本问题

(一)概念

当前,国内对于银行竞争力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从商业银行的业务过程描述出发,强调持续的盈利能力,没有提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也没有将风险管理作为核心因素进行考量。另一种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将银行竞争力定义为“能为股东创造持续高额的未来收益”。虽然这种界定较为明确,但对于高负债的、高度信息不对称的银行来说,这种定义又欠妥。但无论如何,上述两种定义都强调了银行盈利能力对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性,只是从不同角度对银行竞争力进行了剖析。它们都是直接从企业竞争力来定义银行竞争力,显然有失全面性和科学性。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定义应该既要体现企业竞争力的本质特性,又要反映出商业银行自身的特性。因此,商业银行竞争力指的就是一家银行通过更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全面市场服务持续地比竞争对手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这个定义中体现了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三个因素,它们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竞争力

(二)构成要素

1、从竞争过程看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首先,银行竞争的驱动力量一般来说有五种,这是来源于波特对于产业竞争五种基本作用力的分析,他认为,影响产业竟争的因素有五种基本的作用力,即新进入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方侃价能力、买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我们在本文中创造性的把这种理论引入到银行竞争过程中来,以此来分析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强度和作用力,从而发现银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以上五种作用力就是一家银行面临的来自五个方面的竞争压力,反作用力就是其做出的对抗。这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汇集起来的合力反映了某一家银行面临的竞争强度,决定了该家银行的最终利润潜力。这五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力量来源构成了分析银行竞争力的要素,它们是竞争力量的基础,组合起来才能形成一定的竞争力。我们通过这五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析认为,银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就是已有的和潜在的满足客户需求的市场服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它们反映了一家银行面临的竞争的几个方面,也反映了基于一定环境下银行业务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2、从银行竞争力的形成过程看银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银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有哪些。但是,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要素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如何,都还是没有明确的答案。因此,我们有必要从银行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做进一步的分析。首先,我们从波特的价值链入手。波特认为,企业竞争力来源于每一个活动环节,每个环节对于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都有所贡献。这里,他把价值链引入到了企业竞争力的分析当中。这里,我们就创造性的把价值链引入到银行竞争力的分析中来。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银行的竞争力也受到外部环境的重大影响。根据波特的观点,银行基本活动中的“市场和销售”对竞争优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银行的基本活动就是全面的市场服务和全面风险管理,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银行的辅助活动还分为四个层次,即基础设施、总体管理、技术创新、服务品质和总体信誉维护。其中,外部环境部分包括监管环境和市场条件。银行竞争力形成的过程包括外部环境的影响、基本活动、辅助活动以及最终的利润创造四个部分,通过基本活动来外在地体现,最终反映到利润上。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城市商业银行147家,总资产为78525.6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为8.3%,总负债为73703.3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为8.3%,不良贷款为325.6亿元,占全部贷款的0.91%。城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不断上升,截至2008年达到12.58%,达到了8%的监管标准。城商行的盈利能力也大幅提升,资产质量不断改善。山东省城商行作为发展良好,特色鲜明的“山东板块”,截至2010年末,资本总额达到336.11亿元,较2005年末增加61.91亿元,统算资本充足率由6.53%提高到13.56%,并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部单体机构资本充足率达标;不良贷款余额22.96亿元,不良贷款率1.02%,分别较2005年末下降了17.33亿元和3.53个百分点;增提拨备57.65亿元,统算拨备覆盖率由32.54%提高到282.79%,增加了250.25个百分点;五年来累计实现账面净利润121.44亿元,年均增长49.89%。

随着城商行的快速发展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银行体系逐步被打破,伴随着城商行的规模扩张、内部分化及新型金融力量的涌现,基于市场需求发展的新型银行体系格局逐渐形成。城商行的发展与变革也在2008年后高速展开,朝着全国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地方性银行三个层次剧烈分化。更名、扩张、上市成为城商行发展的三部曲。自2007年以来,更名热潮在城商行间迅速掀起,据中国金融网统计,2010年全国共19家城商行完成更名。银监会原则上要求更名城商行应达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水平或监管评级在三级以上,经过系列改革发展,城商行的资产质量大幅提升,达到了监管标准,为其更名、跨区域发展等开辟了绿色通道。城商行的更名,一方面显示了自身发展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为了摆脱地域限制,淡化地方色彩,迅速培育自身品牌特色,实现“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二、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决策链短,信息反馈及时,反应迅速。国有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机构设置较多,机构分布较广,难免出现决策链过长,信息传导不及时的情况。而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一级法人的优势,且机构的地域设置较集中,可以有效地缩短决策链条,对客户需求及业务建议得到及时的掌握与反馈,对各项情况的出现可以迅速反应,加以调节和控制。

2.地域资源优势。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在业务种类及经营规模上与大中型商业银行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城商行凭借其“市民银行”的定位,可以有效地掌握当地客户的需求,集中优势资源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或服务,加之在本地域网点的优势,可以深入挖掘客户资源,拥有部分稳定的客户群体。

3.与地方政府沟通优势。由于城商行成立与发展的历史渊源,城商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较近,可以得到地方政府的扶植,更多地利用当地的资源,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劣势分析

1.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从一定程度上说,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大小反映了抗风险能力的强弱,城商行的规模一般偏小,与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还有一定差距,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员工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历史原因,城商行目前员工的构成大部分呈现一种老龄化严重的现象,这种状况不利于城商行今后的快速发展。没有形成自身的人才储备队伍,对今后新业务的拓展将形成一定的阻碍。

3.研发能力较弱,外部依赖较强。城商行的业务很大程度上与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存在雷同的现象,特色业务只占很小一部分,中间业务收入较少。没有独立的研发队伍,研发能力较弱,对外部的依赖性较强,不利于自身业务的进一步扩大。

(三)发展机遇分析

1.宏观环境良好。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一直保持较好增长的趋势,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为城商行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且随着国际银行监管规则、方式方法的进一步推行,对银行业的监管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城商行更加完善内控机制,加强风险管理,为自身安全高效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融资需求发生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改革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显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受到外界的关注。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为其拓展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今年来,各城商行及股份制银行业纷纷推出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服务的产品,城商行应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深挖中小企业客户资源,抓住发展机遇。

(四)发展威胁分析

1.利率市场化的不利影响。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利率市场化使存贷利差缩小,使得城商行利差收入锐减。就目前城商行发展的状况来看,利差收入仍占据很大的比例,利差收入的减少,将使城商行面临微利或无利的困境。

2.同业竞争日益加剧。随着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快速发展,其在全国各地纷纷设立网点,其相对完善的管理措施、竞争策略、多样的金融产品及优质的金融服务,对正在发展中的城商行来说都形成一种挑战。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制定

(一)明确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模式

明确市场定位是城商行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面对日趋复杂的外部挑战和内部压力,应全面审视金融市场总体发展趋势,比较自身的优劣势,不断深化巩固“市民银行”、“中小企业主办行”的市场定位,走特色化、差异化经营道路。首先,立足于区域优势,集聚当地客户资源,深入拓展本地市场。其次,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是城市商业银行在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等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更能实现服务中小企业的专业化。要不断发挥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打造特色的服务品牌。最后,要充分认识跨区域经营发展的双面性,在巩固新设机构发展效果的同时,要审慎地推行跨区域战略,保证规模增长的质量性,不断完善与之相匹配的风险控制能力,严防规模扩张带来的风险隐患。

(二)推行扁平的管理结构。

现代扁平化组织结构理论是对传统科层化组织结构理论的否定。它强调系统概念,即用系统方法来阐明企业目标、确定评价系统工作成绩的标准,并把企业同各种环境系统更好地联系起来;强化管理层和执行层,尽量减少中间层,形成一条最短的指挥链。简而言之,就是将传统的矩形组织结构变为杠铃形组织机构。城市商业银行推行扁平化管理,将有利于组织灵活指挥,避免权力过分集中。这符合现代银行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网络化、计算机经营的特征。

(三)提高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生产力内涵演变趋势衡量整个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企业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是不同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与知识系统的有机组合,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环境中形成的竞争合力。具体体现在劳动工具智能化、劳动对象生态化、劳动力知识化和生产要素的资本化等方面。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动态性、不可分离性、不易模仿性等特点。未来五年,城市商业银行要接受外资银行的竞争,势必要着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此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提高科技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在集中数据处理前提下,提高信息运用能力;二是提高各部门的配合能力,达到业务处理能力呈现几何级数提高和单位产品成本相对降低;三是实行客户满意战略,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和服务管理机制体系;四是培育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和银行实践经验、对于未来市场变化趋势有较强探索和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队伍;五是塑造和更新价值观念,培育健康、优秀的企业文化,强调创新意识。

(四)有效调整经营结构,优化信贷投向,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

首先,积极开展“三位一体”的综合营销,实现个人金融、公司金融、机构金融同步发展。在营销体制上,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的实施,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营销人员队伍。其次,在经营结构上强调资产业务和负责业务的综合发展,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实现经营结构的动态平衡。同时,通过控制增量、调整存量资产,完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第三,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提高经营规模。同时,尽快建成一批自助银行和散点ATM,实现营业所网上交易服务功能,建立实体银行与虚拟银行相结合的网络体系业务领域。第四,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内控能力。城市商业银行重点要加强对新增贷款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一方面要完善授权授信管理,制定企业信用评级办法,探索客户评价模式;另一方面强化贷款业务的过程管理,完善监督机制,从源头上监控业务的全过程,确保资产的安全运营。

(五)深化人力资源改革,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经营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更是银行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应建立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制定银行人才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全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逐步建立人力资源基础数据库。一方面可为绩效管理提供客观依据,体现价值导向,提高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还可为人力资源的科学评价和合理配置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范文6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217-02

一、当前天津城市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发展的主要特征

我国银行卡市场自1985年起步以来,在历经20多年的发展培育后,作为现代金融创新与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正逐步充当起消费和信贷活动的重要支付工具,成为银行零售业务不可或缺的一环和经营的重要支柱。这期间,天津银行卡市场及城市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随着全国银行卡市场的整体快速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13年末,天津市已有11家城市商业银行加入了银联网络,共发行银行卡3151.87万张,在天津银行卡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总体来看,其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一)受理环境的日趋改善和经营模式的逐步调整使得金融机构不断提高关注程度和加大资源倾斜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卡市场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金融机构盈利模式的逐步调整,各城市商业银行对银行卡业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并从人力资源、组织架构、硬件建设等方面加大了倾斜和支持力度。各城商行银行卡业务在从业人员配比上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格局。

(二)银行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电子化支付手段的不断完善使得商业银行加强业务拓展和产品创新

当前,各城市商业银行根据银行卡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和个人客户消费习惯的转变,不断借助现代科技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推动银行卡业务的产品创新和业务发展。一方面,各城商行不断推出联名卡、认同卡、主题卡等各类功能卡,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比如,上海银行、天津银行等机构参与了银联标准香港旅游卡的发行;盛京银行推出公务卡。另一方面,各机构不断丰富银行卡服务功能、以此拓展客户资源。如农民工卡特色服务的推出。(详见表1)

(三)银行卡业务的飞速发展使得其利润贡献率和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近年来,各城商行银行卡业务利润虽然在总利润中的占比规模相对较小且各有不同,但随着发卡规模不断扩大、商户业务快速增长、促销活动日益增多而保持了平稳上升趋势,在总利润中的比重持续扩大。据统计,2013年底,天津城商行银行卡利润占其总利润的6%。

二、当前天津城市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发展中呈现的问题

当前,天津城市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虽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由于时间短、基础薄、实力弱等因素制约,其银行卡业务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

(一)城商行在利润模式上对传统信贷业务的倚重,导致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长期以来,天津市各城商行在经营中存在“重信贷发放、轻中间业务”的情况,多将传统信贷业务视为主要的业务拓展方向和利润来源,而将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视为存贷款业务的附属产品和吸收、稳定存款的附带服务项目,忽略其增效创收的功能。从而使得银行卡业务的推动和功能的发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基础薄弱、起步较晚,导致银行卡业务发展面临障碍

目前,各城市商业银行在银行卡市场竞争中由于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因此发卡数量、客户规模、网点布局等与同业存在较大差距。以天津市为例,当前城商行借记卡发卡量仅占全市借记卡发卡总量的9.39%,贷记卡发卡量仅占全市贷记卡发卡总量的0.8%,而农业银行一家大型银行的借记卡和贷记卡市场占有率就分别达到11.37%和3.7%。由此,一方面,使得城市商业银行不得不将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集中于市场拓展,以银行卡发行数量作为重要的业务指标,将发卡数量分摊到人,并与员工收入挂钩,促使了大量“人情卡”、休眠卡的出现,导致“跑马圈地”问题凸显。经统计,城商行发行的睡眠卡占全市睡眠卡比重的9.57%,明显高于其银行卡发卡量比重。另一方面,市场覆盖率、品牌知名度、产品使用度等的相对落后,影响了城市商业银行与商家及其他组织的业务合作与利益协商,进而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

(三)城市商业银行支付渠道的相对不完善影响了银行卡业务的拓展

当前,各城商行以行内系统、网上银行系统、银行卡交易系统以及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为主的支付结算渠道虽已较为完善,但其应用功能、覆盖面等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仍缺乏便利性和较为落后,从而不能全方位地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使得城商行的银行卡业务拓展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截至2013年末,天津市城商行布放的ATM机具数量仅为843台,约占全市布放总量的3.14%,布放的POS机具仅为119台,占全市总量的0.05%。经营区域、布局网点、硬件建设等的制约使得在近年来以公用事业收费、税费征收、工资集中发放、社会保障基金发放等为主体的定期借贷记银行卡业务快速发展中,11家城商行的拓展效果不佳。

(四)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结构单一

现阶段,我国城商行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多模仿、跟随其他大型商业银行,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进行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从而使得银行卡业务的拓展力不足。目前,天津城商行中有5家银行未发行信用卡,其余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不足全市的1%,而信用卡应用也仅限于透支消费这一单一功能,仅有一家银行加入了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另外,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城商行银行卡在由磁条卡向芯片卡转变中缺乏技术支持,影响了其金融IC卡的发展进程,资金及技术力量的薄弱制约了银行卡的创新和发展。

(五)现行政策法规和制度不完善,限制了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银行卡业务管理仅以1999年公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为基准,其规定较为原则且有关内容滞后于市场和业务发展需要,已不能满足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实际发展的需要。交叉管理、立法缺位等所带来的发卡机构无序竞争加剧、银行卡市场化程度低、区域发展不平衡、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对当前城市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形成了障碍。

三、对推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应要加强政府支持力度

银行卡业务除具有商业性质之外,同时还具有显著的公共工程特征,其业务发展涉及商户、持卡人、银行、企事业单位、税收等多个方面,需要多方合作、共同提高。因此,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自身在综合管理、沟通协调中的作用,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城市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发展,使其进一步发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区域金融环境等的积极作用。

(二)应完善相关制度法规

针对当前法律法规不完善对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制约问题,首先应明确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在银行卡业务管理上的职责划分,避免监管交叉和错位,促进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及日常经营的规范、有序;其次应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信用卡发行标准,明确发卡方与收单方的收益与风险分配比例,完善参与者权利安排,进而降低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减少法律纠纷;最后应加快与国际接轨,采用符合国际习惯的交易原则,进而对持卡人的保护提供统一、规范的要求,维护金融秩序、提高服务水平。

(三)应找准市场定位,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及营销模式

一方面,应使市场定位与产品生命周期相匹配。对于处于试发期的产品,应以中低端客户为主、工资为突破口,迅速提高发卡量,扩大市场影响。而当银行卡产品处于稳定运行、功能较为齐全时,应转向提高卡产品的交易频率和交易范围。另一方面,则应使市场定位与所在区域经济水平相适应。对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商行,由于经济总量较大,居民富裕程度较高,用卡环境较好,用卡意识较为强烈,银行卡产品可以定位于高端客户,为持卡人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而对于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城商行,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支出,富余资金不多,加之用卡环境欠佳,造成用卡意识较为薄弱,此时的市场定位应为中低端客户。

(四)应要寻求区域联合和联盟,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城市商业银行应在当前银联网络不断延伸和扩展中,将区域经济发展与自身业务拓展结合起来,通过战略合作、资源共享等形式,在更广泛区域内联合使用一个银行卡品牌,并将营销宣传、后台管理、技术支持等统一起来,进而形成规模效应和建立品牌影响,加强其在银行卡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城商行银行卡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婷.关于城商行发展银行卡业务的几点思考[J].科学时代,2011,(9).

[2] 高如星.城市商业银行借记卡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信用卡(专业),2008,(7).

[3] 段奕.从商业银行角度看我国银行卡发卡数量的膨胀[J].中国外资,2008,(3).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范文7

当前,商业银行在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应认真总结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区域业务进行合理布局,分享政策红利,在保证商业银行正常运营的同时,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商业银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上收严重

最近几年,一些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上收基层贷款权限严重,使资金投大量放到大项目和大企业中,导致基层银行没有贷款审批权限,同时地方政府融资程序十分繁琐,增加了融资的难度。另外,国家进行的宏观调控目的在于保护重点企业,而很多欠发达区域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因此宏观调控对其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些情况给基层银行开展业务带来较大困难。

(二)商业银行利润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矛盾

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更加倾向于效益高、发展好、信誉高的工业企业,而对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明显减少,这种情况与某些地方的产业格局相矛盾。针对地方服务业和中小企业而言,提供给银行的抵压物有限,且不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因此,商业银行极不愿意向其投放资金。这些情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地方服务业与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措施

(一)抓紧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脉络

落实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目标,需要从扶持相关产业和优惠政策中体现出来,例如对消除政策壁垒等。从宏观角度分析,国家不断出台区域发展规划,无非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尝试,但是考虑到不同区域政策敏感度和经济结构的差别使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所难免。因此为了减少这种不平衡性,商业银行应正确判断并准确把握区域发展的产业脉络,为此需要明确在发展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相关产业。

首先,商业银行应深入研究相关产业的授信政策,并将其进行细分。同时也可借鉴在成熟行业、市场的成功经验,做好经验移植,进而打破区域限制。并尝试整体式迁移成熟行业的研究、分析经验,例如防范措施、风险识别等;其次,详细了解不同地方已出台的发展规划,把握地方未来发展方向,例如不少地区将新能源的开发,以及传统行业中新兴领域当做发展的重点;最后,商业银行应转变以资源换市场的发展观念,因为当前很多地方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淡化了之前“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注重生态、绿色行业发展。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受到当地有限资源的限制,导致开发难度逐渐增加,另一方面随着资源的耗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的企业再生难度困难较大。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些项目并不利于长期的储存。总之,商业银行应对地方发展规划进行详细的研究,在对地方不同行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肩负起调配市场资源的重担,为地方相关产业和行业提供支持。

(二)注重区域经济发展协同效应的利用

商业银行其优势体现在拥有位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丰富的客户资源,如能巧妙的利用庞大的客户资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纺织业为例,位于该行业链上游的主要是羊毛供应商和制造纺织产品机械设备生产商,另外羊毛生产与自然环境关系联系较为紧密,因此,纺织业具有产业集群特点。此时商业银行如能借助业务遍及全国以及网络机构优势,将防治产品市场整体性的向纺织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转移,不但能够促成商机,而且能降低授信风险,有助于客户资源范围的扩大。

这种发展模式以传统的产业链为基础,促进政策的使用性和有效性延展,即随着产业扶持政策逐渐在产业链上发挥作用,进而为相关经济主体的发展添加动力。在政策向密集、集约式方向倾斜的趋势推动下,社会资本布局的科学性将大大提高,尤其各大商业银行广泛推广的供应链金融,将在这种趋势下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以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对政策过剩提高警惕,因为在政策扶持条件下,很多项目将争先恐后的上马,会加快新兴行业衰退步伐,例如之前晶体硅行业发展形势迅速转变就是很好的说明。因此,商业银行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发展质量的把控。

三、准确把握完善业务资源布局时机

商业银行应综合分析自身实际情况,重新安排和梳理业务分布和结构,选择性的退出未被列为重点的发展行业。站在全局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布局,同时可以借鉴当前区域发展思路适当调整业务,使业务发展与政策相协调,以避免因政策的配置错误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为此,商业银行可以建立以中西部能源基地为核心的业务带,依靠不同地域的政策资源优势,实现各个支行的业务融合。同时建立以行业为序列的分析和管理团队,及时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而选择最佳时机退出。

四、准确定位客户

商业银行发展不能仅给实力雄厚的企业提供支持,应考虑给中小型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为中小型企业贷款时的议价能力相对较低,利率变动较为明显,商业银行如采取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资本占有量相同的条件下甚至高于大型企业贷款获得的利润。另外,商业银行适当向中小型企业提供支持,能够在分散贷款投向的同时降低信贷风险。

另外,商业银行还应注重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尤其应在电子银行、投资银行、理财业务等方面突出自己的战略优势,依靠实力雄厚的影响团队,设计并制定综合性产品组合与金融服务方案,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持。

五、总结

商业银行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商业银行应认真分析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当增加对中小型企业中的信贷投入,进而实现降低风险实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碧钦.浅议商业银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0(18).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范文8

银行业是受信息化冲击和影响程度最深、效果最显著的传统行业,其沿袭多年的经营、管理体系正因此发生着剧烈的改变。

仅就经营理念而言,现在的银行业正在实现由“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的转变。传统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核心是“以量胜出”和“产品驱动”。而在信息时代,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凸显,了解、分析、预测、引导甚至创造客户需求,才能“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以适当的价格,向适当的客户提供适当的产品”,从而获取金融服务附加价值。

变革的根源

银行业变革的根源首先在于其内在的信息产业本质属性。银行业是一种从事契约、信息和商业服务买卖与交换的服务行业,但无论是契约还是商业服务的买卖与交换,都是通过信息的传递、买卖与交换实现的,从这一角度讲,银行业具有信息产业的属性。

银行业变革的根源还在于面临的外部压力。其一,传统银行业的资金媒介作用受到挑战。银行业是传统的间接融资中介机构,在社会经济中担当着资金融通的重要角色。而今天,银行业降低交易成本的金融中介价值受到来自IT产业、传统工商企业、直接融资机构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通过互联网这一新渠道,资金的供需双方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结合,对传统银行业的依赖性有减小的趋势,银行所扮演的资金中间商的角色有弱化倾向。其二,传统银行业的支付功能优势也受到了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大量新型电子支付工具,与银行提供的支票、信用卡等传统支付工具相比,新型电子支付工具更方便,成本也更低廉。对银行业来说,新型电子支付工具本身并不是严重的问题,严重的是最先掌握和运用这类工具的并不是银行,而是新兴的信息技术公司,它们利用这些电子支付工具,悄然进入了支付结算领域,严重威胁着商业银行耗巨资建立的票据清算系统及在该领域享有的专有权利。尽管目前这类电子支付工具的后台仍依赖于银行清算系统,但是银行自身的品牌必将受到电子支付工具品牌的强烈冲击。

像恐龙那样消亡?

信息经济对银行业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其交易形式与银行业本身的经营模式实现了紧密的结合,给银行业开辟了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网络银行的应运而生,是网络技术与传统银行业的有机结合点。有关数据显示,在全球网络业进入调整阶段之后,网络银行业却仍然保持着强劲和持续的增长。根据朱比特媒体(Jupiter Media)的统计,美国银行业2001年7月网络银行数据流量比一年前增长了77.6%,而同期整个互联网的数据流量只增长了19.8%。数据监测公司(Data monitor)预测,今后两年欧洲网络银行账户数量将每年增加34%,由2000年的1430万增加到2003年的3420万。在美国和欧洲,网络银行交易量已占到整个零售银行业务量的5%到10%,这个比例还在迅速增加。可以说网络银行是一场革命,如果银行业忽略这一趋势,它就可能全面接管商业银行的资金媒介和支付服务职能,传统的银行就真会如比尔·盖茨所说的“象恐龙一样灭亡”那样。

我们认为,传统银行业必须主动探索网络化发展道路,摒弃资金中介商的简单思路,强调金融服务供应者的身份,提供更多更好的增值服务,同时迅速掌握新型电子支付工具的应用,在网上支付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资源整合者的积极作用。

要成为资源的整合者

探究互联网发展当前的一些误区可以发现:互联网高速、海量传输信息的作用被无限夸大,而完成商务活动所必须的资金、信用等关键要素却被忽略。在理解“电子商务”这一概念时,“电子”凌驾于“商务”的核心本质之上,在技术与商务、管理的关系上存在错位,缺乏信息流与资金流、信用等关键要素的有机结合。其实,互联网不是万能的,它只是高效率的信息转移渠道,如果缺乏信用、资金、物流、习惯等完成商务活动的必要因素,单靠信息流传输是无法完成完整的交易活动的。此外我们忽略了互联网整合交易流程的突出优势。在认识互联网的优势方面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往往只看到了其信息传输、交流的特点,而没有认识到互联网可以将交易流程串联起来,低成本地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从而将一个个分离的交易行为组合成多主体、多目的、顺畅无阻的交易过程。今天,企业对互联网的应用还停留在业务层面,而忽略了整个企业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的调整。管理是信息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缺乏管理理念的引导和管理体系的保障,业务发展就没有长久的动力,企业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互联网经济面临模式转换和质量提升,其前途在于实现互联网信息传递功能和信用认证、资金转移、物资配送等构成电子商务的各种要素的紧密结合。其中必须的三大要素-信息、信用、资金是分散的,只有将各种资源紧密整合起来,将一个个独立的电子商务过程连接成有机整体,才能推动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这就在客观上需要一个资源整合者,而银行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最有条件担当资源整合者的关键角色。

其一,银行业所擅长的资金支付功能在电子商务链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虽然国际上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的除了银行业,还有一些信息科技企业、工商企业等,但与之相比,银行数百年来承担社会支付中介职能的经验技术的积累和支付网络的建设成就,使其在网上支付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其二,银行业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大动脉和社会经济的资金中介、支付中介,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与全社会的各经济单元-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各类企业、家庭和个人有着经常性的资金往来关系。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参与者几乎都是银行业的客户,这为银行业在网络经济中发挥整合作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三,银行业具有信誉优势。电子商务如同其它商务形式,往往需要借助某种信用方式才得以完成。而银行信用无疑高于商业信用,因而通过银行中介开展网上支付,最容易取得交易各方的信任和支持,使交易得以实现。其四,银行具有信息优势。商情沟通是电子商务的第一环节,银行利用自己庞大的机构网络和广泛的客户基础,掌握着商品、资金、资信等方面的丰富信息,极大便利了交易各方的信息沟通。其五,电子商务与网络银行具有同质性,二者有条件实现紧密的结合。信息经济的交易形式-电子商务的实现离不开畅通的信息流、货币流和物流,而信息时代的金融业的血脉内不断流动的,除了传统的货币流以外,也有大量的信息流,所以电子商务和金融业在运作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处,网络经济的交易形式与银行业本身的经营模式实现了紧密的结合。

银行业所拥有的安全感、信誉度以及成熟的支付体系正适应了电子商务安全、高效的资金支付服务的需求,银行业所拥有的优势正是单纯的互联网最缺乏的,却又是完整的电子商务所必须的要素。因此,银行是最适合担当在互联网上组合各种资源的重要职能的主体,银行的经营方式决定着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的方式,银行能否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各种资源、延伸商务领域,已成为决定互联网发展方向和前景的关键因素。

传统银行业寻找新支点

在战略导向上,银行业必须整合与其它金融、非金融服务机构的关系,争取成为网络经济的服务业门户。

银行业曾经尝试过两种发展模式:一是纯粹的网络银行,例如被加拿大皇家银行收购前的“安全第一”网络银行,由于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局限性,这种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二是“外挂”式网络银行,把银行的各种业务移植到互联网上,走“水泥加鼠标”的多渠道业务发展道路。尽管目前大多数银行在实施网络化战略时都采用了这种方式,但是由于这种模式仍然局限于对银行自身资源的开发利用,而缺乏对其它社会资源整合和与其它服务功能的融合,难以真正满足信息时代客户的需求,也限制着银行业自身的盈利与发展空间。

现在对服务业的要求是整合和协同,各类金融和非金融服务机构应该以建立“服务门户”的形式共享资源、提升效率。银行业不仅应成为电子商务的积极参与者,更有条件成为电子商务的组织者,充分利用自身在信誉、信息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支付结算功能,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将分离的各种相关交易过程结合为有机的整体。例如,银行业可以牵头建立网上“金融门户”,在互联网上表现为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网站,综合多家金融机构网上服务,与各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存在直接连接。它一方面对众多金融服务进行打包加工,另一方面收集客户信息供成员机构共享。其建立和经营是各类金融服务机构从冲突到协同的过程,也是完整的客户服务体系和网上交易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迈出了组建网上金融门户的第一步。例如汇丰银行和美林证券就共同组建了一家提供网上银行和财务管理服务的公司-“美林汇丰”,其客户可以通过一个核心储蓄账户进行股票、债券、单位信托基金等投资,享受支票、借记卡、汇款、自动提款机等银行服务,并可以获得大量的市场信息。这一网站结合了两家机构在金融专业、创新服务、研究开发、地理分布以及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银行业应充分把握网上支付工具这一优势,整合其他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以金融门户为发展方向,争取占据网络经济的核心地位。此外,银行业还应该把触角延伸到非金融服务领域。例如,通过与航空服务机构的合作,银行不仅可以在机票销售中进行支付、结算,还可以整合保险、旅游、住宿等后续服务功能,使之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有机过程。

银行业担当资源整合者的角色,不仅充分满足客户需求,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开辟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为了胜任网络经济资源整合者的角色,银行业应全方位地按照信息经济的要求,积极开展再造工程。

在经营理念上,银行业要树立“大服务”和“客户本位”的思想。所谓“大服务”理念是将一系列完整的服务流程全部集于一身,形成能够调用从上游到下游全线的网络和实施能力-提供大服务的能力。可以预言,网络经济第二次高潮将由“大服务”推动,而未来网络经济的竞争也将在这一领域展开。

在业务体系上,银行业必须积极创新,完善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品种,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是银行业的活力源泉,特别在金融服务竞争日趋激烈、业内外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市场份额屡遭侵蚀的网络经济时代,创新成为银行除了安全、信誉之外的另一条生命线。仅把网络作为新的产品营销渠道不是网络银行的全部内涵,必须充分利用技术发展、金融自由化、全球化为银行业带来的新业务机会,不断开发服务品种。要以网络为业务发展平台,以银行服务为核心,构筑辐射金融甚至非金融服务领域的“金融超市”,为“E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服务。

在营销体系上,银行业应该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渠道紧密结合起来,走“多渠道并存”的道路。一方面,金融产品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那些技术含量高、设计复杂的高层次服务产品必须依靠银行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面对面式的互动交流,而网络银行则擅长于高效率、大批量地处理标准化业务,二者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充分利用银行资源,全面满足客户需要。另一方面,传统营销渠道积累了大量线下客户资源,发展“多渠道”营销方式,可以实现客户资源共享,不仅可以利用网络化新服务手段维护客户,还有助于提高网络银行的发展起点。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范文9

事实证明,受2008年金融风暴的影响,网上购物逆势而上,成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首选。银行类信用卡商城和非银行类(或传统类)信用卡分期商城也抓紧时机,利用自己的优势,收兵买马,以求在危机中壮大自己,夺取市场高地。本期特意邀请了几家受持卡人喜爱的银行分期商城的专家,以及一位在非银行类分期商城拼杀多年的资深人士,来谈谈他们各自的观点。

银行网上商城,机遇还是趋势?专家/黄志明

随着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了现代都市人的主要购物方式。目前,已有超过2/3的中国网民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随着网民的快速增长,中国正在形成网上购物的大市场。人们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逛街购物习惯,逐步接受了在网上“逛街”的新型购物方式。以淘宝、卓越、京东商场为代表的网上商城平台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军突起,占据半壁江山。同时另一支生力军也初露端倪,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那就是银行电子商务平台。

机遇:应运而生 方兴未艾

近年来,中国信用卡行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发卡数量呈现出几何倍数的增长,信用卡已经逐渐融入国人的生活中,方便灵活的支付功能和庞大的客户基础为银行发展其电子商务业务,特别是网上商城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如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都建立了自主经营的信用卡网上商城,广泛吸收各类优质的供应商,为其客户提供增值购物服务,网上银行从一般的金融业务服务平台衍生发展成为集购物、咨询、服务的多功能商务平台。此类中间业务收入也给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据粗略统计,2008年国内银行信用卡自营网上商城整体业务交易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按照平均5%的银行佣金计算,每年这部分收入就是1.5亿元的利润,相信各家银行都希望于此分得一杯羹。虽然30亿对于国内传统B2C、C2C交易额仅仅是一个很小的部分,但是每年成倍的增长速度足以令任何一个竞争对手为之侧目。

营销:客户追踪 需求分析

银行与传统零售企业或者说电子商务企业,最大的区别是银行掌握着大量的客户信息资料,这些信息不仅仅是客户基本的姓名、地址等固定信息,同时还包含客户的消费记录,账户变化等动态信息。国内的信用卡持卡人数量超过1亿,且大多数持卡人属于中高收入者,也就是银行传统上所称的优质客户。正是有了这些客户的信息,银行能比一般的电子商务企业更能了解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比如通过日常消费分析,银行发现女性持卡人对于某种化妆品的偏好程度,银行电子商务体系如果能整合上游供应商在产品价格和后台服务上下足功夫,通过一种合适的宣传手段,就能很容易的把这部分客户从传统渠道中吸引过来。前不久,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邮购分期业务,利用前期大量的数据分析,细分客户,通过不断的测试建立数据模型,最终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卖出了1500多部笔记本电脑。

趋势:银行将取代第三方?

灵活安全的在线分期支付方式也是银行信用卡网上商城的另一个法宝,随着金融危机的日益蔓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捂紧自己的口袋,精打细算起来。而灵活安全的在线分期支付方式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客户购买能力和购买需求这一矛盾。客户足不出户,只需轻点鼠标,就能用较为低廉的价格以及最少的分期金额购买心仪的大件消费品。有分析人士预测,电子支付将成为日常生活支付的主流,因为它合乎人们避繁就简的“天性”。

同时,行业资深人士认为,由于拥有信用、资金背景,银行在未来取代第三方支付商将成为可能。从目前的条件看,银行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第三方支付商。首先,银行的信用度高于传统第三方支付商;其次,银行拥有强大的资金背景和实力,更受公众信赖;最后,银行强大的系统网络资源与客户资源,适合在第三方系统里发展,给买卖双方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网上商城业务中,银行最大的财富就是自身的客户资源,而正是由于发挥了这一优势,客户对于银行的信任往往远远超过传统电子商务企业;同时,银行对于产品供应商的严格控管和高标准的服务要求,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人们对于网络购物商品质量的担忧,从而会使更多的人开始尝试在银行的网上商城购物。“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银行业已深入人心,银行要不断满足客户变化的需求,服务也必须跟上时展的潮流,发展网上商城业务自然也成为一条必由之路。(本文作者黄志明系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市场部总经理)

银行网上商城欲完全市场化专家/陈大鹏

在当今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银行业也不断深入对业务网络支持渠道的开发和使用,让客户通过网络这一便捷、直接的渠道去使用银行的各项服务。对于银行来讲,让客户更多地使用网络渠道,也减轻了柜台压力和大大节约了固定成本。而随着近年来银行信用卡业的蓬勃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上网购的兴起,银行信用卡的网上商城随之而生,并占据了信用卡业务的中间业务收入不少的份额。由此,国内各家银行的网上商城业务进行得如火如荼,而股份制商业银行更为突出。

涉足原因

但是,为何一向谨慎,相对保守的银行业也会参与到网购这个时髦的行业中呢,我们先来看看一些市场情况吧!

首先,网购市场规模之大,发展之快速,怎会让拥有优质目标客户人群的银行不动心呢?2005年中国B2C交易额为56亿元人民币,并且在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52%,2006年约为85亿元人民币上下;而2008年年交易额则突破了1200亿,比同期增长了128.5%。

再者,接受网购的中国人群快速增加,与网购相配合的物流业也在近十年发展飞速,使得交易人群基数以数倍增长,也是银行无法抗拒的原因之一。根据艾瑞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04年,中国有12%的网民进行网上购物,而到2008年该数字攀升至17%,网购网民人数达到3000多万。这些数据表明了中国网购业在市场份额中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并将会不断的增大。由此,拥有着优质客户资源的银行业肯定当仁不让,先后都开辟了自有的网上商城。与外界的网上商城相比,一是银行的网上商城占有得天独厚的客户资源、宣传渠道,在银行这种信誉度极高的背景衬托下,使得客户很容易就会被银行网上商城所打动;

而且,银行可以提供多种支付方式,如电话、网银、刷卡的一次性或者分期支付等,让客户能更便捷地完成支付。更重要的是,信用卡客户的客户资源是最一线的“活”客户,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信息,消费记录等进行数据分析,快、准、狠地精确定位目标,针对性地进行客户营销。因此,众多知名品牌也更愿意直接与银行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这些都是通常的网上购物平台所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商城业务的开展不但有助于提升客户粘性,保持客户忠诚度,同时也为银行拓展了一种全新的收入来源。

现存不足

由上可见,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银行网上商城利用银行自身客户群体,快速直接向客户推广产品,将是电子商务中的又一蓝海。而纵观目前国内各家银行的网上商城,普遍存在着以下欠缺之处:

主营产品单一――局限于笔记本、相机、DV、手机等电子产品;

产品缺乏吸引力――产品均为市面常见商品,部分非电子类产品为中低档品牌产品;

产品价格较市面高――电子类产品价格均高于市场售价;

产品咨询欠缺――银行商城客服人员对产品不了解,无法提供详细的咨询服务。

发展建议

而网上商城业务对于银行来讲属于非主营业务,故不论在发展上或者管理上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但随着中国网购业进入繁盛时期,造就出高品质的,具有突出特色的银行网上商城不无可能。蓝海中的战略制定显得更为重要,银行的网上商城也是如此。在此提出几点浅见:

第一,通过银行背景,促成与各种知名品牌的独家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从而提升客户对银行卡的忠诚度;

第二,各家银行可以根据各自客户的特点,有侧重点地去经营自己的特色,从而形成有销售优势的价格,如侧重电子类,或家居生活类,或珠宝首饰类,或钟表眼镜类,或女性产品类,或健康类,或影视类等等。这比包罗万有更有吸引力,也能更有效地与外界的网购竞争并树立具有自己银行特色的网上商城形象;

第三,除了在自有客户渠道宣传,如能拓展出去,面向大众消费者进行推广,不但可以提高知名度,更能吸引更多目标人群,甚至还可以针对潜在客户群配合信用卡营销,让商城推广和信用卡营销更密切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紧密捆绑客户的目的!突破约束,走入一线市场,紧跟市场动向,让银行业的网上商城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成为大众客户必不可少的消费渠道。

目前各大银行的网上商城绝大部分是两种经营模式――自营和平台链接,而民生银行则秉承一贯的创新精神,采取了独特的经营模式,走在了各家之前。民生信用卡网上商城通过与第三方的合作经营管理,让银行的网上商城从管理模式上就注入了市场化的味道,使其运营在市场化的推动下更能切合一线市场需求,随需而变,既不影响银行以金融业务为主流,又能更好地利用这种特殊的渠道和便利条件去维系客户群体,提升持卡人的用卡率。民生信用卡的积分平台突破性地移植到网上商城,让积分兑换的产品时时更新,精彩而丰富。

银行网上商城虽然年轻,却充满了活力、激情和创意,使得交易额也节节攀升,在不断地引入品牌化合作的支持下,让持卡人不断感受到新意和刺激,为银行信用卡商城所吸引,成为银行的信用卡的忠实最终的客户。在不久的将来,相信大家都能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真正与时俱进的,最有影响力的银行信用卡网上商城。

与其说网购业务带动了银行业网上商城的诞生,还不如说银行业的支付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升级,推动了网上商城业务的前进和壮大,而银行业自有的网上商城,也是未来银行拓展的重要业务之一。银行商城的与时俱进,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购平台是无容置疑的。而在未来,银行的网上商城是否会完全的市场化,这还需业界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但相信对客户、市场、银行三方更有益的,三方共赢的经营管理模式会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请大家一起期待吧!(本文作者陈大鹏系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高级助理 )

银行网上商城:银企资源要互补专家/杨磊

2008年,随着中国B2C市场的逐步成熟,市场竞争差距逐步缩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除了淘宝网(C2C)等主力厂商外,银行信用卡业务与B2C业务的结合,也成为B2C业务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招商银行是国内同业第一家在网上开展网上分期商城业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行“信用卡商城”于2004年底上线。信用卡商城作为一个非银行传统业务,是一个全新的业务领域。当初银行开展这个业务的初衷与一般B2C商城以利润为出发点有所不同,银行是希望以既有信用卡业务为基础,提供延展服务,最大限度地为持卡人挖掘信用卡的使用价值,提供增值服务,使最大范围的持卡人体验分期付款、提前享受的消费模式,向信用卡客户提供更多的便利与实惠。

银行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其安全、完善的支付平台正是电子商务发展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因此,银行开展网上商城在支付环节上就具备了与生俱来的优势。比如,招行除了有网络渠道外,还提供了电话订购的方式,向客户提供多维度的订购渠道,真正为客户提供便利,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分期付款功能更为银行的支付平台锦上添花,它使客户简单的消费行为向理性的消费理财行为进行转变,提供给客户“分期付款,提前享受”的新消费方式。

如何给予客户真正实惠的商品?这是网上商城生存的根本,也是目前银行经营信用卡商城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实惠很难由银行方发起,因为即使能够由银行发起,也只能是短期行为,而不能作为一个长期的业务模式存在。

然而,资源共享却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银行拥有的资源除了刚才所说的支付平台外,广大的持卡人及既有的与客户沟通的宣传渠道平台则是品牌厂商在销售行为中看重的。任何的营销活动,自身的活动成本(主要指优惠投入本身)其实只占整体预算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投入在于找到那些有潜在购买能力的目标客群,常规的做法是在销售渠道或媒体投入大量资源。不难看出,银行与品牌厂商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好的资源互补,在银行既有客群及宣传渠道的帮助下,品牌厂商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在优惠本身,而不是渠道。

网上商城不是银行自身的传统业务,一旦持卡人权益受到伤害,不仅是好心办坏事,银行自身的品牌也将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银行对于“信用卡商城”销售的商品,无论是在商品品牌的选择、品牌授权的规范等方面,还是商品品质的合格、售后服务的全面等方面,银行较行业的标准都更为严格。同时,也正是由于银行对流程及品质的严格把控,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商品,从而赢得更多的客户青睐。

6年前是国内信用卡产业“跑马圈地”的时代,招商银行从“三个一点”开始谋篇布局,及时占领发展制高点;6年后,信用卡产业已全面进入“精耕细作”的时代,招商银行正在赋予“三个一点”以崭新内涵,推动品牌建设、打造全新的信用卡产品和服务格局,实现发卡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早一点――最早走向区域化经营的战略转型;快一点――快速推进全面精细的客户经营;好一点――坚持打造世界级信用卡服务品质。基于此,招商银行信用卡商城业务4年的经营中,一直是努力开拓业务和注重对客户深度经营并进。

为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商品的性价比,适时推出“聚便宜”、“十全实美”等特色业务平台,通过团体采购议价的形式,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实惠的商品;为适应不同客户的购物习惯,对于不经常使用网络的客户,通过发送邮购手册,同时开通电话订购,以使更多的客户享受到便利的服务。

2009年,B2C业务将呈现爆发增长。如何在未来的业务经营中保持高速的持续增长,是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相信客户服务将成为业界竞争的焦点之一。在以客户服务为导向的基础上,银行将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基础,通过集中化经营,加强流程控管,努力提高服务品质。(本文作者杨磊系招商银行市场企划部宣传策划室经理)

两类商城,谁能笑到最后?周景丽

目前,B2C和C2C业务如火如荼,红孩子、神州数码、京东商城等B2C网上商城,其业绩在业内可以说是比较骄人的了;而C2C类的淘宝网也在整个行业内赚足了银子。受2008年金融风暴的影响,网上购物逆势而上,成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首选。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网上零售市场整体销售规模达到1220.1亿元,相比2007年增长137.2%,市场逆势加速增长。在整个信用卡分期商城里,有银行类分期商城和非银行类专业分期商城。那么,专业的银行类分期商城在这个发展机遇中是否能够实现整体赢利,而且谁将是最后的赢家,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红孩子之类的网上商城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也在于他们的优势所在。比如他们都有大量的客源、货源,资金链比较雄厚;再加上他们是大网站,需要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也相对较低。不言而喻,这类商城是以盈利为目的。然而,当初银行开展这个业务的初衷是希望以既有信用卡业务为基础,提供延展服务,最大限度地为持卡人挖掘信用卡的使用价值,提供增值服务,使最大范围的持卡人体验分期付款、提前享受的消费模式,向信用卡客户提供更多的便利与实惠。

鉴于信用卡这个支付工具的未来发展方向,网上分期付款将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在整个网上商城分期付款业务中,伴随着B2C的火爆,市场上也涌现了很多新成立的分期购物商城,不过他们因缺乏成熟分期商城的几大要素,终究使其很难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发展。

但是,对于一个商业银行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他们具备雄厚资金和优质客户规模支撑,他们的成功应该是轻而易举。不过,一行业资深人士坦言道:据我所知,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分期商城赚钱的只有一两家,他们的毛体特别高,当然赚钱了。

笔者认为,不赚钱只是暂时的,赚钱只是早晚而已。但是,如果能及早杀入该市场,占据市场份额,树立行业品牌,倒是一个再造后续成功的资本。虽然银行当初设立电子商务平台的目的很单纯,但是,不言而喻的趋势是,如果银行的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实现赢利,他们只满足于实现当初目的的可能性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们必然展开与非银行类分期商城的竞争,这是不可避免的市场行为。

银行与非银行网上商城相比,缺乏的是大量的产品供应商和规模客户。这就需要银行开发更多的供应商,建立一个庞大的供应链,以银行网上商城为销售平台,真正打造一个价格低廉、质量上等、安全购物的销售平台。届时,供应商提品,把终端销售交给银行或者非银行的网上商城来实现价值,倒是一个好模式。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打造一个清晰分明的产业链条。然而,由于目前市场的发展不成熟性,情况还并非那么简单,当产品供应商把产品交给商城后,出现产品质量等问题最终还是要追溯到供应商来问责或替罪的。2008年就曾经上演过持卡人投诉产品质量问题,轰动一时。

不过,问题及早暴露出来倒是好事。这次金融危机也给了各家一个最好的机遇,各家分期商城,无论银行还是非银行身份,都是对这一市场垂涎欲滴,并且信心百倍。不过,一行业资深人士预测:鉴于银行类分期商城的性质和其体制的束缚,未来时间内,银行类分期商城不会成为该市场的主流,而非银行类分期商城将成为信用卡分期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