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脊柱手术的护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7-12 16:49:59

脊柱手术的护理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1

作者:黄英,曾 俊,岳 蕤,吴治敏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手术麻醉科,重庆 400038)

【关键词】 脊柱手术;术中唤醒;护理

脊柱矫形手术常用于治疗脊柱畸形,其难度大风险高,目前最常采用后入路脊柱矫形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1?3]。严重的脊柱侧弯因术中过度的矫正畸形,可能牵拉或损伤脊髓而造成截瘫,而唤醒试验能有效地监测脊髓功能,故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我院自2000年到2007年共完成手术206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功能均较术前好转。现将术中唤醒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有206例,其中男94例,女112例,年龄13~54岁,平均27.6岁,多为脊柱侧弯或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脊柱畸形,主要表现脊柱失去正常生理弧度,强直性脊柱炎以向后 突为主,特发性脊柱侧弯以脊柱右侧突为主,此外严重者伴有心肺功能异常。所有患者均进行择期手术。

1.2 唤醒方法

唤醒试验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唤醒病人,嘱患者按要求完成肢体动作,并以此来判断手术是否造成患者神经根或者脊髓损伤,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脊柱的生理弧度,最小程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唤醒时间5~10 min。

2 护理

唤醒的护理主要有:①术前查看病人双脚及脚趾活动情况,用双手感受病人双脚的肌力以便与术中病人双脚及脚趾活动情况及双脚肌力做对比,告知病人双脚活动方法及活动双脚及脚趾的重要性以便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②术中与病人交谈,以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询问病人是否记得术中怎样活动双脚和脚趾,当上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棒时提醒麻醉医生20 min后需唤醒病人,以便麻醉医生控制麻醉用药。③当麻醉医生示意病人可以唤醒而手术也刚好做到矫形需要唤醒时,巡回护士应立即大声指导病人双脚和脚趾活动并同时双手探至无菌单下,用双手触摸病人双脚和脚趾活动情况及肌力,必要时掀开无菌单或者请医生亲自查看病人的双脚和脚趾活动情况及肌力,整个矫形过程中一定指导病人持续进行双脚和脚趾活动,以给手术医生继续操作的指标。唤醒过程结束后麻醉医生会继续加深麻醉深度,而手术区域的无菌单如果被污染应立即加盖或者重新铺无菌单。

3 讨论

脊柱矫形手术由于难度大风险高,不仅对手术医生要求高,对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要求同样高。手术组成员不仅要熟悉手术步骤及脊柱解剖,而且对手术要有预见性,对突发事件要有应变能力,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术中应经常与医生沟通,达到默契地配合,特别是巡回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三者的良好而默契的配合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而术前的心理护理与唤醒配合指导也很重要,术前一定要注意向病人交代清楚术中的配合要点,取得病人的合作,这对手术成功非常有益,手术中在与患者交流时,应大声一点,以便病人能够听清楚并配合好,安置俯卧位时应注意调整适当,各种导管固定好,以便能够术中透视,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应注意保暖与保证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晶洁.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唤醒护理[j].重庆医药,2007,36(15):1487-1488.

[2] 董明岩,崔宽龙,陈君长.青少年特发性胸段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受限的决定因素[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3):134.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2

关键词:脊柱手术;脑脊液漏;原因;护理

脑脊液漏(CSFL)是脊柱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的发生率为0.6~17.4%,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1~9.37%[1]。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持续低颅内压、电解质紊乱、脑脊髓膜炎、椎管内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脑脊液漏的观察护理是脊柱外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专科护理技术。本科自2012年1月~2015年6月共收治脊柱手术患者125例,有9例患者并发脑脊液漏,其中8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良好,1例患者施行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治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3岁~75岁,平均(54±13.5)岁。脊柱侧凸1例,胸椎肿瘤1例,胸椎爆裂性骨折1例,腰椎爆裂性骨折1例,腰椎肿瘤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例,腰椎滑脱1例。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均无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疼痛等神经症状,无低颅内压症、硬脊膜囊肿形成及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2原因分析

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是术中硬脊膜损伤,因此,术中仔细缝合或修补破损的硬脊膜是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关键[2]。由于医生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或粗心大意、术中视野不清操作不当而误伤硬脊膜,损伤后的裂口未能发现而及时缝合或缝合不彻底,遂引起术后脑脊液自引流管或切口皮肤外漏。其次,患者自身的疾病如椎体滑脱、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椎管肿瘤等,因发病时间较长,黄韧带肥厚使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术中切除黄韧带、松解粘连时撕裂而致损伤;尤其重度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时,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是手术中损伤硬脊膜的重要因素[3]。另外,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由碎骨块直接损伤或复位时撕破硬脊膜,术中未及时修复;术中硬脊膜破裂患者如咳嗽、喷嚏、用力排便、不当、过早坐起或站立致腹压骤然升高,硬膜囊内压力过大等均可导致术后脑脊液外漏。

3观察与护理

3.1脑脊液漏的观察 脊柱手术后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脑脊液漏[2]①头痛、头晕、呕吐,且与姿势有关,手术部位伤口有淡红色血性液或清亮液体渗出。②手术记录中明显记载有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术后有清亮液体或大量淡红色血性液体渗出。③术后伤口引流管引流出清亮液体或大量淡红色血性液体。④术后伤口渗出淡红色血性液或清亮液体。⑤皮下积液穿刺抽出淡红色血性液、清亮液体或者局部切口周围隆起,有波动感,伤口敷料潮湿,呈淡红色血渍印,血迹外有宽的淡黄色晕圈,犹如月晕样。⑥脊髓造影或MRI可明确诊断。因此,护士应注意密切观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2护理 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护理是治疗的重要方法[3]。术后正确安置,避免脊柱扭曲并行轴线翻身。取头低足高俯卧位[3]时,主要以平卧为主,可平卧与侧卧位交替,适当抬高床尾15cm,以减少脑脊液外溢;俯卧位时,脊髓漂浮于脑脊液上而位于椎管背侧,降低胸腰段压力以减少渗出,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封堵漏口的作用,对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至关重要。在愈合前,禁止患者下床活动,脑脊液漏停止后,继续保持治疗48h后恢复正常。

3.3引流管道的护理 脊柱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确保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翻身时防止牵拉,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若确诊脑脊液漏后应将负压改为低位常压引流,24h内引流量30ml可停止引流,引流时间可持续大7~10d[2] ,而腰穿置管则保留到手术切口拆线后且引流口也基本愈合时为止[4]。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无菌操作并夹闭引流,防止逆行感染。敷料干燥程度是早期评估治疗效果的关键,发生渗出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抽吸皮下积液、延长术区引流管的留置时间、重置引流管如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严格无菌。持续腰椎穿刺引流10ml/h,240ml/d脑脊液压力可维持在80~200mmH2O的水平,患者平卧基本无不适,头痛头晕常发生于改变之时[2]。因此,引流量100~200ml/d可通过变换引流袋高度,控制脑脊液流出速度和引流量,待切口脑脊液停止5d后拔管[2]。在引流过程中密切注意脑脊液压力变化,及时调整引流速度,维持脑脊液压力,避免低颅压症。通过三通管测脑脊液压力3次/d,不测时关闭三通管防止继发感染。引流管拔除后伤口用厚棉垫覆盖,对伤口针距较大者增加缝合数针,用腰带或腹带加压包扎;对腰穿置管拔除后留下的针眼,给予厚敷料覆盖数日即可。

3.4防止感染 硬脊膜破裂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脑脊液漏、防止感染、保证切口愈合,重要的是防止感染。遵医嘱应用可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充分补充水、电解质,适当补充白蛋白或少量血浆,以改善脑脊液的循环,提高脑脊液压力,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和颅内压过低。给予润肠通便药物、避免便秘增高腹压,配合全身支持、营养治疗。

3.5一般护理 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检查WBC的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多饮水补充液体,增强营养,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咳嗽、屏气、打喷嚏和用力排便等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3.6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患者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出现脑脊液漏增加了患者紧张不安和焦虑情绪,护士应注意安慰患者,向其讲解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注意事项,说明脑脊液每天可自生,少量外漏对身体和今后的劳动、生活无影响,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很快会治愈。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适时给予心理疏导,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7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康复锻炼,加强腰背肌的力量,避免肌肉退化和萎缩,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讨论

脊柱手术后特别是后路椎管减压手术,易发生脑脊液外漏,并以医源性脑脊液漏为多,严重者可能影响脊柱手术治疗效果[3],尤其是顽固性脑脊液漏的处理非常棘手[2]。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对病情的治疗起关键作用。护理时应严格予以头低足高俯卧位,减少脑脊液外漏,必要时腰围加压固定,加强切口及引流管道的护理,做好疾病健康知识宣教,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超远,宋应超,付鹏军,等.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8):610-614.

[2]李超.脊柱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82-84.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脊柱手术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35~60岁、平均(45.17±2.89)岁,腰椎间盘突出症24例、脊柱骨折11例、椎管狭窄5例、脊柱畸形13例;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35~60岁、平均(45.24±2.81)岁,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脊柱骨折12例、椎管狭窄7例、脊柱畸形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康复指导等。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首先由精神科医师对我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相关的考核,待考核合格后方可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认知行为干预以一对一形式进行,干预时间为术前2d至出院,15min/次,1次/d。具体如下:(1)认知重建。术前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向患者解释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切口疼痛以及导尿、换药、翻身等造成的不适,使患者在经历痛苦前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2)行为干预。告知患者家属在患者接受换药、翻身、拔管等护理操作后应及时予以言语鼓励,同时指导患者配合深呼吸或通过握拳-放松-握拳的形式放松全身肌肉,减少肌肉收缩造成的痛苦;同时指导患者通过听自己喜爱的音乐、看自己喜爱的影视节目来分散、转移注意力,在出现焦虑情绪时,可尽量回忆以往愉快的经历;此外,指导患者家属学习简单的护理技能,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避免与患者产生矛盾与冲突。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严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干预后两组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1]。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SAS评分分别为(47.74±3.47)、(53.48±4.13)分;VAS评分分别为(1.15±0.15)、(2.28±0.24)分。观察组的SAS、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新型的心理干预方式,其主要通过帮助患者重建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增强患者的信心,从而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2]。本文结果显示,通过认知行为干预,观察组的SAS、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认知行为干预首先明确患者存在不良情绪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时纠正了患者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正确的认知结构;再通过行为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了不良行为习惯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而焦虑情绪的缓解又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综上所述,在脊柱手术患者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对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凌云,文静,杨萍,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脊柱手术围术期焦虑和疼痛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3(4):551-553.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4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48例脊柱后路手术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对。

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5.83%,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66.67%,两组间差异性显著(P

结论:对于脊柱后路手术合并脑脊液漏患者临床上比较常见,且危险性较高,积极处理及预防至关重要,采取心理护理、护理、伤口护理、引流管护理等整体护理,可有效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促进患者预后,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脊柱后路 脑脊液漏 观察 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1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03-01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31%-9.37%。患者脊柱手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呕吐,切口处可见淡红色血性液体,或者为无色透亮液体渗出。因损伤后脑脊液与外界相通,如不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措施,极易引发椎管内感染和颅内感染,可出现假性囊肿,颅内出血及压迫神经引起肢体麻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1]。因此,对于脊柱后路手术合并脑脊液漏的患者,除积极采取处理措施外,护士精心观察,细心护理非常关键,可有效降低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使伤口尽快愈合,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今早康复。我院通过对近两年行脊柱后路手术出现脑脊液漏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观察,充分证明了整体护理在脑脊液漏护理中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48例脊柱后路手术合并脑脊液漏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9.5±13.42)岁。根据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24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0.0±13.13)岁,其中手术部位分别为颈椎4例,胸椎3例,腰椎17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8.5±12.85)岁,手术部位分别为颈椎6例,胸椎2例,腰椎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脑脊液漏诊断标准。①术后出现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且与密切相关;②伤口有浅红色液体或透亮液体渗出;③手术有硬脑膜损伤,并怀疑有脑脊液漏,术后引流量多,大于100ml/24h;④皮下积液穿刺可见淡红色或清亮透明液体,经鉴定抽出液体为脑脊液;⑤脊髓造影可明确诊断。

2 病情观察

2.1 脑脊液漏与外界相通,极易并发椎管内感染及颅内感染,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颈项强直等症状体征 [2]。

2.2 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低颅压症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性头痛、头晕、呕吐等低颅压症状,如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及时告知主管医生,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2.3 对于患有癫痫病史患者,应预防癫痫的发作,因癫痫发作可使颅内压升高,从而加重脑脊液漏。

2.4 密切观察脑脊液颜色、量及性状,常用估计脑脊液量方法为:在前鼻孔放置棉球,待棉球浸透后,更换棉球,24小时记录棉球数量,粗略估计漏出量。

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护理、伤口护理、引流管护理等整体护理,具体护理措施见下。

3.1 心理护理。脑脊液漏患者由于活动受限,病情反复,治疗费用大,担心治疗后遗留肢体障碍等并发症,极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另一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自认为生活可以自理,自作主张,不配合医生治疗,出现不遵医嘱现象,对此需要护理人员多巡视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内心想法,向患者介绍脑脊液漏的相关知识,应对方法,让患者有一定心理准备,鼓励患者多看书,听音乐,读报纸以分散注意力,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尽最大可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促进早期康复。

3.2 护理。脑脊液漏患者可通过借助重力作用封闭漏口,对于确诊脑脊液漏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正确,减少脑脊液流出。一般采取头低足高位,将床位抬高20~30cm,以减小脑脊液压力,为了预防压疮,适当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翻身时应保持脊柱不扭转,不弯曲,避免损伤脊髓。

3.3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伤口敷料清洁干燥,伤口出现渗液、敷料出现污染时,及时进行更换,换药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伤口处用烤灯每天照射2次,每次30分钟,用无菌治疗巾包裹1-4袋食用盐,根据患者情况,将其压在伤口上,将其固定牢固。密切观察伤口周围皮肤颜色,有无红肿,局部皮肤有无隆起,有无脓肿形成,一旦发现感染,即可进行相应抗感染处理 [3]。

3.4 引流管护理。由于脊髓腔与外界相通极易出现颅内感染,因此,引流管放置时应低于引流部位,预防脑脊液倒流,此外还需密切观察引流管有无扭曲、脱落及阻塞,及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引流量,引流管一般放置48小时后需拔出,引流管放置期间,应保持引流管清洁,每天需进行消毒。对于引流量较大患者,应拔管,若拔管后切口仍有渗液,可在手术切口健康皮肤处重置引流管。

3.5 预防颅内压升高。呼吸道管理,避免感冒、咳嗽、咳痰、打喷嚏,指导患者咳嗽咳痰技巧,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患者,可给予雾化吸入,祛痰药物等配合治疗。需保持大小便通畅,指导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含纤维素较高的食物,对于便秘患者给予禁止用力排便,必要时可使用开塞露或者缓泻剂辅助治疗。指导患者床上小便,对于尿潴留患者及时导尿。禁止做腰背肌功能锻炼 [4]。对于躁动不安患者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治疗。

3.6 康复指导。避免受凉,感冒,避免用力打喷嚏、咳嗽,以免引起颅内压骤然升高;告知患者禁止用手掏堵塞的鼻腔和耳朵;告知患者多食含蛋白高、高维生素及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对于脑脊液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卧床期间应加强肢体肌肉及关节功能锻炼,辅助病人进行翻身,防止褥疮发生。按医嘱进行复诊。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2检验。P

5 结果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

表1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n,%)

6 讨论

通过上述分析体会可以看出,整体护理在脊柱后路手术合并脑脊液漏的护理中起重要作用,对于脑脊液漏患者,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头痛、头晕、呕吐等低颅压症状,观察伤口情况,引流液颜色、性状及引流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做好心理护理、护理、伤口护理及预防颅内压升高,做好出院后康复教育工作,有效促进患者今早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李小林,乔玉宁,孙萍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护理[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10,8(4):313-314

[2] 姜华萍,王红霞,余奕雯.脊柱后路手术合并脑脊液漏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381-382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5

【关键词】俯卧位;安全护理;全麻;脊柱手术

【中图分类号】R614.4-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5-100-02

全麻下俯卧位常用于颈胸腰椎后入路手术,此术野暴露充分,便于手术医生操作,但对患者生理影响较大,易导致循环呼吸障碍、神经损伤、皮肤压疮和眼部受伤等并发症。恰当的手术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1]。摆放时既要满足手术者的需要,充分显露手术野,又不能影响正常的呼吸循环及神经功能[2],确保病人的人生安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我院自2009.1~2010.2月,全麻俯卧位脊柱手术共进行了89例,年龄17~74岁,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其中,脊椎结核灶清除前外侧减压术6例,椎体肿瘤截除术4例,脊椎侧凸畸形矫正术2例,颈胸腰椎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取内固定)77例。

1.2 摆放方法 病人取俯卧位状态,前胸置两个30×30×80~90cm大小海绵垫,上界不超过肩膀,下界不超过胸8横线。耻骨联合处放置10×10×30~40cm厚薄软垫。双膝关节下放置10×10×30~50cm软垫,双下肢小腿胫前中下1/3处放置一合适软垫,并使小腿膝关节曲膝约25~35度,足尖不接触手术床,双手自然弯曲放于床旁手架上,并妥善固定双上肢及下肢。保持脊柱平直,无扭曲起伏,肌肉松弛不紧张[3]。垫垫得不当可使颈部气管、颈动脉受压,应着重保护头面、颈、下颌组织,同时避免部位直接与金属物体直接相吻,以至压伤或灼伤。胸部的垫放置一定要因人而宜,不能过大、过小。正常呼吸运动75%依赖于膈肌运动,25%来自胸廓运动。长时间腹部受压可间接压迫腔静脉,使部分血流可通过旁路回流,而回流受阻易引起手术创口出血、渗血增多。俯卧位在胸腹部必须留有足够的空隙间距,有利于腹部呼吸运动,有利于减少手术野出血。对于低年资的护士由于工作经验不足,要特别注意,除了平常注意勤看书、勤思考、勤观察、勤动手,还要不耻下问,多向前辈学习 。翻动病人时,麻醉医生密切关注病人生命体征,气管插管是否松动脱落,手术医生三至四人将病人先侧卧然后完全托起,巡回护士将输液的手放声体上方,未输液的手从下方通过,勿强行牵拉肢体,然后按病人体重体型垫好垫,并固定好病人。

2 采取正确的措施,防止病人意外及并发症

2.2 循环、呼吸并发症 在摆放俯卧位时,应根据患者胸部的宽窄和腹腔容量来调节中间空隙,采取锁骨和髂骨作为支点,尽量使胸部和腹部离开手术台。患者自身的身体重量可压迫胸腹壁可引起胸廓和膈肌运动受限,通气不足,潮气量下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4],阻碍部分回心血量。

2.1 防止压疮的发生俯卧位时,头部、双肩峰、双侧胸部、髂前上棘、膝关节等部位,足尖、均为身体着力点,这些部位都是骨隆突处,肌肉脂肪较薄,长时间受压易引起压疮[5]。摆放时,这些受力点要垫海绵垫以缓解局部受压,手术时间超过1h的患者,常规进行检查受压部位的血液回流情况,并予以按摩。

2.2眼部和面部受压的预防情况双眼用专用贴膜遮好,防止角膜暴露干燥,造成角膜损伤。头托固定头颈时,要将眼部放于头托凹处,避免眼睑部皮肤接触头托,注意调整面部皮肤与头托的接触部位,使前额和两侧颧骨受力点均匀。头与身体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防头过低或过高引起眼球充血。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巡回护士每1~2小时检查1次患者眼睛、前额和双侧颧骨受压情况,并调整受力点。

2.3避免神经牵拉伤俯卧位时,患者伸展的双臂与身体的夹角不超过90°,以65°~75°为宜,并垫以软枕,防止过度外展造成臂丛神经牵拉而引起不适。

2.4保护器官避免受损女性患者因乳腺血运丰富,腺体有一定弹性,受挤压易引起损伤。摆放时将两侧护送至垫中空处并展平胸下中单,避免其受压。男性生殖器和阴囊血运丰富,皮肤薄、娇嫩,摆放时,使其不与枕接触,避免受压,保证尿管引流通畅,防止水肿的发生。

3 结果

89例术者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未发生安全意外,并发症及术后不适。

4讨论

患者俯卧位手术时,安置时既要满足手术操作的要求,又不能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循环及神经功能。采取大小合适的硅胶软垫,将双臂、双侧垫高双髂部用硅胶小枕保护起来,这样,可以减轻胸腔部受压,让患者维持正常的静脉回流、呼吸频率和通气功能。改变后身体的负重点和支点均发生变化,软组织承受能力和拉力的部位,强度易随之改变,因此可导致神经、血管、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损伤,护士在摆放时,应按照俯卧位操作要领和标准进行摆放,并根据术者具体病情,身体情况作灵活调整,术中于随时检查病人有无变形,呼吸循环功能状况,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赖海燕,景安森,谢小玑,等.神经外科侧卧手术的改进.中华护理杂志,2002;36(1):31~32

2. 淑妹.手术室护理工作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1~62

3. 赵定麟.脊柱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448.

4. 许太武.俯卧位下地心引力及机械性干涉对脊柱手术呼吸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华骨科杂志,1997,17(4):253.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6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病人行上腹部手术时体位护理的难点及对策。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3年6月仰卧位行腹部手术的6例脊柱后凸畸形病人的手术体位安置方法,减少护理并发症和医源性损伤。结果:本组6例病人均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体位摆放安全,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摆放体位时评估病人每个受力点情况,正确使用体位垫,确保手术体位的安全舒适,为手术野的暴露提供保障。术前有效评估、术中正确安置体位及病情观察是护理难点和重点,护理到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上腹部手术;体位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13

手术体位护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手术室护理中有一定难度的一项操作[1]。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它不仅能保证手术者有清晰的视野,让病人平稳安全地度过手术期,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2]。仰卧位是腹部手术常用的体位,但对于一些特殊体型如脊柱后凸畸形病人行腹部手术时,仰卧位的安置存在一些难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仰卧位行上腹部手术的脊柱后凸畸形病人6例,现将其体位护理中的难点及对策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2~93岁,平均70.3岁。其中2例为强直性脊柱炎,4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后凸畸形。所有病人Cobb角均>70°。6例病人中腹腔镜胆囊切除2例,开腹胆囊切除1例,胆囊造瘘1

例,胃穿孔修补+胃造瘘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检查+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1例。本组6例病人均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体位摆放安全,无并发症发生。

2体位护理的难点

每例手术的成功都需要一个充分显露的手术视野,以便于手术者操作。手术时体位的改变对人体的各个系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组织器官移位、血流分布改变、体液重新分布、肺部气体交换受限、局部缺血及压迫等[3]。

2.1压疮仰卧位时人体主要受力点为枕部、双侧肩胛部、骶尾部、双肘部和足跟,而脊柱后凸畸形的病人因体型的原因,双侧肩胛部受力变为脊柱后凸顶点受力,两个受力点变为一个受力点,且受力面积减小致压强增加;因体型的限制,在摆放体位时对仰卧位进行调整使病人的体位呈V形或L形,导致摩擦力和剪切力增加,从而增加压疮发生的危险性。

2.2对呼吸系统的干扰脊柱后凸畸形的病人由于胸廓形状改变扩张受限,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肋椎关节融合,膈肌抬高,在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造成腹压升高和容积增加,进一步造成膈肌上抬、运动受限,气道压力峰值增加,肺顺应性和肺活量降低,进而影响肺内气体交换[4]。

2.3有骨折的危险脊柱后凸畸形病人因体型限制,直位躯干呈V形或L形,其躯干不能与手术台或体位架严密吻合,致使躯体的支撑不稳。体位摆放不当,在轻微外力或无外力作用下均可造成脊柱假关节骨折或应力性骨折[5]。

2.4手术野暴露受限正常情况下上腹部手术视野充分,脊柱后凸畸形病人由于特殊体型和体位摆放的限制,术者的视野和视角受到局限,上腹部手术野不能正常充分显露,同时也不利于手术的操作,增加手术难度,延长了手术时间。

3体位护理的对策

3.1术前访视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手术病人访视记录单”,对次日的择期手术病人和有特殊情况的急诊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查阅病历提前了解病人的一般资料,评估病人皮肤状况和对手术的合理化需求,并对病人进行相关手术宣教;与手术者沟通,了解其手术需求,如手术体位、特殊器械等;向病区责任护士了解病人心理状况。脊柱后凸畸形病人术前访视时应着重检查脊柱后凸角度及能否平卧,了解术前呼吸功能和有无合并症。

3.2术前准备护士长安排手术时选择有双关节头板和上下背板手术床的手术间,巡回护士提前准备好各种规格的体位垫或凝胶垫。术前根据访视时测量的脊柱后凸角度预先调节手术床,充分利用手术床的双关节头板和上下背板,使手术床的角度接近病人体位要求;病人进入手术间后在其清醒状态下试摆体位,询问体位的舒适度,检查是否有局部受压的情况,根据病人的主诉和护士目测结果对体位摆放的细节进行调整。

3.3护理难点防范措施

3.3.1压疮的预防将病人脊柱后凸处对准手术床床板的关节处,利用床板的各个关节的调节使体位与手术床尽量贴合,身体空隙处使用凝胶垫或体位垫填平,避免局部受压,充分评估仰卧位时每个受力点,使其均匀受压。在身体的受力面涂石蜡油以减少身体的摩擦力,适当减小上身抬高角度,同时抬高下肢以降低剪切力。

3.3.2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干扰长时间高气腹压力对病人呼吸循环系统影响显著[6]。根据手术需要及病情,调整适当的气腹压,必要时请麻醉医师调整通气方式,最大程度地减轻气腹对病人呼吸系统的影响,既能保证病人安全,又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尽量避免头低足高位,如果确因手术需要而调整为头低足高位,也需在麻醉医师严密监护下实施,并尽可能缩短头低足高位的摆放时间。

3.3.3防止骨折的发生先安置病人体位再实施约束,防止约束后调整体位。必须保持清醒状态下试安置体位的角度,杜绝在病人全麻后肌肉松弛状态下手术者为暴露手术野对体位强行进行调整、放平手术床而人为造成骨折。保证病人身体各部位的体位状态能保持相拮抗的肌群作用平衡,不过度伸展、屈曲;各部位关节、韧带不过分牵拉。

3.3.4尽可能充分暴露手术野术前与手术医师沟通,确定利于手术的最佳体位,由手术医师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以利于手术暴露;在术中根据情况临时调整手术床的角度,但必须加强监护。

4小结

本组6例病人均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体位摆放安全,无并发症发生。通过术前评估,充分了解病人畸形程度,根据病人情况准备适用的体位垫。摆放体位时评估病人每个受力点情况,正确使用体位垫,保证体位垫不滑动、不串位,防止局部受压;避免体位摆放不正确或动作粗暴造成的医源性损伤—骨折;同时确保手术体位的安全舒适,为手术野的暴露提供保障。术前的有效评估、术中正确安置体位及病情观察是护理难点和重点,护理到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李柳英,张石红,别逢贵.手术体位安置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及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471-472.

[2]张有皓,姜雪,赵晶.后凸畸形合并颈项强直截骨术中体位护理技术[J].护理研究,2011,25(2B):428-429.

[3]周力,吴欣娟主编.安全手术体位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

[4]朱刚,蔡浩亮,卫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对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2,35(4):334-335.

[5]刘风霞,郑岩.袋装液体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手术体位摆放[J].护理学杂志,2012,27(4):52.

[6]吴贵龙,朋立超,蒋克泉,等.不同气腹压下长时间CO2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9,16(3):440-442.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7

【关键词】  临床路径;脊柱结核;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一个日程计划表,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并发症的发生、资源的浪费,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而得以广泛的应用[1]。我科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到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来并进行护理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在我科行择期手术的102例中,男62例,女40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8.2岁;颈椎结核9 例,胸椎结核36 例,腰椎结核49 例,骶椎结核8 例;其中并发截瘫患者1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1例。2组性别比、年龄、文化程度、结核部位、经济状况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采取在全麻下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术。

1.2 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执行,不指定专职护士全程负责实施护理计划,而由每班的值班护士按照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诊断,实施护理计划;护理计划、时间、不作统一规定[2]。试验组:根据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术的特点治疗方案及护理计划设置临床护理路径流程表(表1),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知识培训,要求严格按临床路径设定的时间、内容进行工作,由本人及另外一位专职护士全程负责实施,本人及护士长随即进行检查评价。

1.3 评价指标 观察2组术后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估于患者出院前发放“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及有关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比较2组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便秘、压疮、疼痛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2。

表1 试验组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内容

时间 内容 第1天接待患者做入院宣教,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及与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强调绝对卧床休息,床上练习大小便,普食第2天(1) 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并向患者交代做各项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2) 做好饮食及用药的护理并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3) 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增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4)做好术前宣教、肢体功能锻炼,轴式翻身、备皮、合血等术日 术晨禁食水、导尿,准备相关资料、病例及物品,与手术室护士交接,铺麻醉床,做好家属的指导工作,教会患者使用放松疗法,减轻疼痛,告知术后的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伤口渗血、引流的情况术后1~3 d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告知患者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指导其做肢体功能锻炼,加强营养,合理膳食,预防腹胀及便秘术后4 d~出院 前鼓励患者做扩胸、深呼吸、竖脊肌、四肢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建立互信的关系,配合治疗,以利疾病的恢复出院日告知患者出院时间及办理出院所需手续和流程,做好出院准备,同时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按医嘱用药、定期复查,注意休息,加强饮食,合理膳食,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表2 2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51,例(%)

组别便秘压疮疼痛对照组32(62.7)19(37.3)48(94.1)试验组17(33.3)10(19.6)35(68.6)χ2值8.843.9010.93p值<0.01<0.05<0.01

2.2 2组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比较 试验组满意度和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健康教育满意度和平均住院天数比较n=51

组别患者满意度[例(%)]平均住院天数(d,±s)对照组35(68.6)25.0±2.9 试验组49(96.1)12.0±2.0χ2值13.227.17p值<0.01<0.01

3 讨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我们根据病情,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护士不再是盲目的执行医嘱,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去做护理工作,加强护患交流,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配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严格护理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减少或杜绝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护理路径在脊柱结核病清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围手术期的应用中明显促进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满意度。明确规定了患者检查、治疗等护理工作的计划安排,不但使护理工作具有计划性和科学性,而且使患者和家属对医疗护理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治疗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使手术顺利、术程缩短。因此,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脊柱结核患者中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参考文献】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8

【关键词】脊柱侧弯;综合护理;手术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82-02

脊柱侧弯是由于脊柱的某一段长时间向身体中线的侧方突出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驼背、下肢不等长、优势手,对患者的形象与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手术矫正是治疗脊柱侧弯的主要方法,有助于患者脊柱形态恢复正常。手术在为患者带来希望的同时也作为一种应激源给患者生理与心理带来了影响,术前出现紧张、焦虑、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这会直接影响预期治疗效果[1]。因此,术前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改善其术前状态对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价值。本次研究对我院34例脊柱侧弯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脊柱侧弯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X线光片与CT证实为脊柱侧弯,根据术前采取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9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6~14岁,平均年龄(10.4±2.8)岁;先天性、特发性脊柱侧弯分别有16例、18例。观察组21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4~14,平均年龄(9.0±3.4)岁;先天性、特发性脊柱侧弯分别有14例、2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脊柱侧弯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术前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协助检查、安全指导、术前指导与术前准备等。观察组患儿术前给予综合护理,包括:①强化心理干预:让母亲陪伴患儿,将其安排在同龄患儿的病房中。用温和眼神、亲切的话语与患儿进行交谈,友好地触摸患儿,消除其心中的恐惧感。对患儿实施侵入性操作时,应积极鼓励患儿,增强其勇敢意识,家长可在一旁协助护理人员,通过讲故事、向别处观看的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有助于疼痛的降低。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可通过向其解释操作的目的与必要性,以取得其配合。②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使用儿童语言并结合肢体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绘制一些带有卡通图片的、富有童趣的宣教册,让患儿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了解,采用动画的模式向患儿讲解手术、麻醉方式与手术经过等,给予患儿安慰,消除其心中的顾虑与紧张,积极鼓励患儿,帮助其建立手术的信心。③加强术前指导: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应根据患儿的气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对于独立性强的患儿,可多对其进行表扬与肯定;对于较依赖的患儿,多陪伴、多安慰。

1.3观察指标

进入手术室后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情况以及焦虑程度。采用焦虑程度视觉模拟尺对患儿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价,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9. 0软件,所有数据输入SPSS系统。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心率、平均动脉压与焦虑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均较对照组患儿低,其焦虑评分也低于对照组患儿,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脊柱侧弯可影响患儿的外形,使胸廓变得狭小,导致患儿身体发育不良,还可对心肺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截瘫。尽早手术是治疗脊柱侧弯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领悟能力较差,会对手术产生害怕、焦虑、恐惧的负性心理。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促进机体分泌促肾上腺素与皮质醇,对麻醉与手术带来风险。

近年来,由于医疗模式的转变,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要求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时,还应注重对患者身心的护理[2]。综合护理是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发展、延伸而来的一种护理模式,有研究[3]表明,该护理模式有助于护理行为的规范化,为患者提供具有科学的前瞻性护理干预,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使护理工作更具目标性,降低了发生护理差错的风险。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对照组要低,且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脊柱侧弯患儿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儿的手术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毛玉兰,郭岚峰.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围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53-1854.

[2]经惠薪,傅巧美,陈文月等.全程护理在脊柱侧弯行人工假体钛肋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69-2171.

[3]李正兰,海涌,宋建东等.前后路分期矫形术治疗极重度脊柱侧弯的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8):639-640.

脊柱手术的护理范文9

关键词 脊柱 植骨 结核 护理

脊柱结核在全身骨关节结核中发病率高,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50%左右。近年来,脊柱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脊柱结核可引起骨质破坏。脊柱畸形,甚至截瘫。我院自1995年12月~2008年8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前路器械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5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10~79岁。病变部位:颈椎6例,胸椎17例,胸腰椎21例,腰椎12例。病变涉及2个节段40例,3个节段16例。

手术方法: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根据x线片、CT、B超提示选择破坏重、脓肿大的一侧进入。颈椎采用平卧位横切口,经颈动脉鞘内侧间隙入路达椎体前方;胸椎采用肋横突切除入路或经胸入路;胸腰段采用肾切口腹膜后入路;下腰段采用倒八字切口腹膜外入路;均从严重侧入口。腰椎结核双侧椎旁腰大肌脓肿均明显行双侧倒八字切口,完成暴露后,先完全吸进脓液,刮除干酪样组织、肉芽、死骨、变性坏死的组织、破坏的椎体及椎间盘,完成椎管减压,用骨刀切除病变的硬化骨达到正常松质骨。植骨床是在上下截骨椎体侧面做一眼状骨槽,局部反复冲洗,测量骨缺损高度。取代三面皮质的髂骨做植骨的材料,在牵引或撑开下局部用链霉素1~2g将植骨块嵌打入骨槽内,选用前路钛板、钛棒固定。

护理

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本病发病缓慢,全身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结核中毒症状;局部出现肌肉痉挛、萎缩、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可发生截瘫、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病人体弱、消瘦、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部分病人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在治疗各阶段,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积极配合治疗。

休息:必须严格卧硬板床休息,保证其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降低代谢,以恢复体力,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防止感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饮食护理:加强营养,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粗纤维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疼痛护理: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消除诱发疼痛的因素,各肢体处于功能位,必要时应用药物辅助治疗,以缓解疼痛。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

给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物至少2周以上,以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常用,合理安排给药时间及控制药物浓度,注意观察药物的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若发现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视神经功能损害、肝肾功能损害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以便采取措施或更换药物。

发热护理:结核患者长期低热、盗汗,应及时擦洗皮肤,更换衣裤及被服,使患者舒适,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大、小便的护理:术前训练患者在床上用便盆或小便器进行排便。

训练肺功能:加强扩胸、深呼吸及吹气球的训练。深呼气后憋气30秒,然后呼气,呼气末时再憋气15秒,每天吹气球3次,每次20下,以锻炼胸廓膨胀,增加肺活量。

术后护理:术后平卧6~8小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2~4L/分,如患者出现躁动,应加强监护,必要时用约束带固定四肢,加床档保护。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持续心电监护2~3天,待各项指标平稳后停心电监护,并做好记录。

观察伤口渗血及引流管引流情况。伤口敷料渗血较多或污染时,应及时换药,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注意引流管的性质、量及颜色,如24小时内引流量超过200ml,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如引流量为清亮的液体时,考虑有脑脊液漏,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24~48小时拔出引流管。

术后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即可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至少应有2~3人搬动,动作要协调一致,保持颈、胸、腰椎处于同一水平线,防止脊柱扭曲。建立翻身卡,并记录翻身时间、姿势及皮肤状况,预防褥疮。

术后24小时内要观察上、下肢有无感觉异常、有无运动障碍及排尿异常。若有神经压迫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

内固定术后2周左右在支具保护下,下地负重站立,行走训练;植骨术后卧石膏床或支具固定,卧床3~4个月,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在确认有骨性融合后,开始下床负重,常规抗痨1~1.5年。

健康教育:骨关节结核是一种慢性病,病程较长,患者及家属易产生焦虑、急躁的情绪,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其了解病因、病理过程,讲解手术及麻醉方法,术后注意事项,促进康复。

对于一般情况差,体温较高、截瘫或椎体不稳定的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

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豆类、鱼、蛋类、麦片、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营养的吸收,手术后的患者,应多食含有胶原及富含钙质的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