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7-14 16:35:43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思考

引言

随着事业单位的深入改革,固定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能以及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具有积极作用。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价值,但是目前仍有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给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增加一定的难度,因此,事业单位应当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一、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一)有助于事业单位完善内控制度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有效改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有一定的约束指导作用,同时内部控制与固定资产管理相互成就,事业单位可根据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内部控制度进行改进,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更好地约束控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大多都来自财政部门拨款,固定资产的采购也使用财政资金,所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际上也是国有资产,因此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是非常有必要的。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严格控制各个管理环节,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管理、监督、维修等都有专人处理,事业单位可随时了解固定资产的用途、使用现状以及资产状态,对资产的使用过程和报废处置环节加强监督,避免出现资产闲置浪费、丢失以及处置不合理的情况,最大限度地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1]。

(三)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质量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事业单位利用固定资产管理,不断优化单位内部的各项资源配置,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都能顺利进行,避免运营风险,为事业单位提高社会服务质量夯实基础。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人员以及员工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全面,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不熟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法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有效建议。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人员较为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忽视资产配置,比如某事业单位根据年度预算计划购置固定资产,但是并未注重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实用性,使得固定资产浪费,占用较多的财政资金。事业单位在分配固定资产时缺少完整的分配机制,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受到影响[2]。另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少独立的管理组织,而且现阶段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岗位职责不清晰,缺少专业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不到位,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事业单位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严格约束。少数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重视不足,固定资产制度的落实不到位,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比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明确要求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清查,对损坏资产进行追责,但是事业单位并未贯彻落实。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固定资产的采购缺乏有效约束,大多数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将资产的价值和技术作为采购标准,忽略了固定资产是否适用于事业单位工作,采购较为随意,导致部分固定资产被浪费;第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到位,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账外资产,导致账实不符;第三,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缺乏合理性,少数事业单位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按要求使用和处置固定资产,导致因报废处置不合理使得资产浪费。

(三)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合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包括资产的采购、使用、维护维修、处置等,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未发挥其真正作用。首先,在固定资产的采购环节,事业单位每年都会因采购固定资产申请财政预算,但是在制定购置计划之前,事业单位并未对自身所拥有但还没有投入使用的资产进行清查,导致资产重复购置,占用大量的财政资金;其次,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环节,固定资产仅仅完成了验收工作,还未入库登记就已经投入使用,导致后期在清查盘点资产时,无法准确定位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影响后期固定资产的维修养护及其使用年限;最后,在固定资产的处置环节,事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前需要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得到批复后方可进行处置,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随意出售或转让固定资产,甚至还有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结余过多,为了减少资金结余,私自将正在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重新购置资产,使得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流失,既影响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也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有待加强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但是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少数事业单位虽然引进了较为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但是并未充分应用管理软件,软件中部分功能没有发挥作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幅度较小[3]。而且事业单位也没有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使得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较慢。

三、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事业单位应当强化管理层人员以及其他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使其充分理解学习固定资产管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运营发展的重要性,以便于单位管理者能基于战略角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同时事业单位应当组建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为固定资产管理培养高质量人才,以便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根据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出管理制度中不完善的地方,基于政府政策以及单位改革需求,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补充,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采购、日常管理以及资产处置等环节要进行严格要求。首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应当完善资产采购内容,要求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调查单位内部的资产情况,制定准确预算计划,明确采购内容,严格要求资产采购人员根据预算计划进行资产采购,不得随意增加资产购置数量和种类,避免出现资产浪费的情况;固定资产购置完成后需要进行登记,同时固定资产的购置要透明公开,避免采购人员出现不合理行为。其次,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进行严格约束,固定资产需要信息登记无误之后,方可使用,而且使用部门也需要对使用的资产进行登记,以便于后期对固定资产进行追踪管理,使用部门要对资产承担一定的责任,若是资产由于人为失误损坏,资产管理部门则需要追究相关人员或是部门的责任,不能出现不了了之的情况;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还应当对资产清查和盘点进行规范约束,避免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最后,事业单位根据当前固定资产处置环节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的相关内容,严格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行为。

(三)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事业单位应当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避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问题。首先,事业单位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规范固定资产采购工作。采购工作需要由专人负责,采购金额超过一定额度的固定资产需要采取招标的方式进行,尽可能地降低事业单位的采购成本,同时还要加强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保证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和采购工作由不同部门负责。其次,事业单位管理层要对固定资产如何分配进行研究讨论,保证物尽其用,同时监督部门要对固定资产在各部门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及时发现使用部门在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而且还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抽检;及时盘点资产库存,排查仓库中还未使用的资产,避免资产闲置浪费,占用大量的财政资金。最后是对固定资产的处置,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健全固定资产处置体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固定资产处置时必须要经过上级部门的批复,不得出现私自处置资产和报废资产的情况。

(四)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事业单位可以积极引进信息技术展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引进先进的信息软件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开发信息管理软件中的功能,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和传递。事业单位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需求对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功能进行开发,确保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适用于事业单位。同时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职责,严格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员工的系统管理权限,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影响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事业单位管理层人员也可根据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时了解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以便于对固定资产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运用新技术对系统中功能进行补充完善,事业单位可以选择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中,以便于提升事业单位员工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另外,事业单位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变化,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进,保证信息系统中的功能完善,能够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需求,事业单位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2

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类是日常办公类,主要是指办公楼、应急车辆、办公需用的电脑等设备;第二类是指专用性的固定资产,此类资产是指实验室科研设备,卫生检验和检测设备以及相关的病情诊断设备等。由此可见,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多,金额大,需要管理层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不断强化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能够维持卫生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为了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2013年实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中明确要求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对固定资产的范围、折旧方法以及核算方式重新界定,从而促进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二、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部门不协调

在有些卫生事业单位当中,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工作,固定资产的管理与固定资产的核算两类工作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部门的协调性问题决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若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账务处理相互脱节,则会出现采购的固定资产难以及时地记账,固定资产的报废、转让情况也难以及时地反映在账务上,从而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有些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难以落实,即使按时进行盘点,但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盈与盘亏情况不能及时的汇报到财务核算部门,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

(二)固定资产配置不够合理

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发展进度存在差别,因此,财政部门对不同的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和医疗设备的投入指标不同。有些卫生事业单位存在固定资产采购资金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固定资产的配置不够合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等固定资产管理上的问题。有些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与固定资产预算不够协调,甚至出现严重不符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和现实存量缺乏清楚的了解,因此,依据混乱的固定资产账务信息编制的固定资产预算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三)固定资产折旧跟不上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2013年实行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创新性地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原则。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卫生事业单位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合理确定使用年限,计提折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很多卫生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员不足,难以胜任日益增加的工作量,因此,有些卫生事业单位没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能跟上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将会阻碍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根据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局面,相关的卫生事业单位应当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加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首先,卫生事业单位应当逐渐完善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制度,明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2013年事业单位开始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中对事业单位的具体会计处理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于固定资产核算的相关内容,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基本内容,并迅速应用到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当中。在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事业单位应当设立“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进行专门的管理,对所有的固定资产分别登记造册,实现固定资产的账务清晰,资产产权明确。另外,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定期清查盘点制度,组织专门人员审查定期盘点是否得到切实执行,实现事业单位能够真实掌握固定资产的数量、盘盈、报废等情况,以便于及时确定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和报废处理。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的构建应当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融入现代科技技术,创新性地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比如,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账务处理上,可以尝试引进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从而提高人工处理环节比如记账、报账、审核等环节的工作效率,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的数据与其他的财务数据结合起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同时,应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有助于掌握现有的固定资产规模、结构以及使用状况,以此形成的固定资产财务报表有助于事业单位实行正确的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和维护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

(二)设置科学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的配置在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开支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卫生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配置上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需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配置计划。在制定固定资产配置方案时,一定要杜绝盲目采购现象,避免固定资产配置的资金浪费。卫生事业单位的配置标准分为基本装备和推荐装备,基本装备是实施卫生事业单位工作所必需配置的设备,推荐装备是在基本设备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工作需要以及未来的疾病流行发展趋势需要的医疗设备。另外,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配置要考虑卫生事业单位的医疗水平以及医疗器械等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状况等因素。

(三)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准确核算固定资产价值

卫生事业单位应当认真学习新的会计制度,为了使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财务信息能够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状况,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要求是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要举措,这不仅能够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且也有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处理,卫生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进行规范处理,对于更新较快的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应当优先选择加速折旧法,这种折旧方式有利于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同时保障财务信息的质量。由此可见,2013年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因此,进一步落实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助于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

四、结语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前期事业单位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单位内部没有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因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损耗现象十分严重,固定资产管理、保护工作比较欠缺。尽管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已经逐渐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但是不可否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尚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为事业单位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具备更多的办公设备和更加完备的办公条件,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在持续增加,其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就变得更大。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十分薄弱,部分领导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单位内部也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现有的管理制度也没有有效开展与执行。例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固定资产的合理预算,在工作中盲目购买不必要的设备、物品等,导致很大程度的固定资产浪费。还存在一些单位随意处置固定资产,导致资产数量与账目严重不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十分混乱。

(二)固定资产存量不清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甚至没有安排专人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使得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如登记、入库、出库、维修等都没有得到完善记录,从而出现很多固定资产闲置无人管理、报废固定资产无法得到有效处理等一系列问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流动较大,如果在人员流转中交接工作不完善,也会造成固定资产的丢失,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导致一部分固定资产得不到有效管理。此外,还存在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按要求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或者盘点工作流于形式,也导致了本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不清的现象。

(三)固定资产利用率较低

财政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购买固定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财政部门只重视事业单位的预算,并没有做好使用情况的监督工作,从而使得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对比较松懈。因为事业单位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不注重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随意、盲目购买固定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形成资产重复购置,使大量设备、仪器无法投入正常使用,导致固定资产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电子设备更新很快,一些设备尚未投入使用已经被淘汰为废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利用率,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四)固定资产处置不合规

近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办公自动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随着办公自动化水平持续提升,新的高科技设备取代了旧的传统设备,这就造成了一批设备和仪器的闲置。尽管我国有明确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审批金额规定和固定资产处置规定,但仍有部分单位却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出现了固定资产处置上的不合理现象。1.资产使用人随意处置。2.处置方式简单不合法。3、处置收益随意,导致财政资金流失。严重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

科学而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单位有效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保证。各事业单位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实际情况,仔细盘点和核查固定资产的数量与价值,并在掌握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只有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当涵盖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完善的购置制度、验收制度、领用制度、责任制度、处置制度等相关实施细则。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具备了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才能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分工合作有效开展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二)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人们的行为是由其意识进行指导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必须由正确的管理意识来指导。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具备很强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且工作人员也需要积极配合,从而共同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必须要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培训,做好对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和制度知识的相关培训和教育,让全单位工作人员都认识到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明确规定资产流转过程中各岗位人员的管理职责。行政事业单位要具备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度,以此来明确各岗位人员的管理职责,提升工作人员的相关责任意识。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必须要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宣传工作,确保单位内部能够合理配置固定资产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降低固定资产的浪费。

(三)配备专职人员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导致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固定资产的账实分离现象。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配备专职人员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只有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责任到人,才能有效执行和实施管理制度。第一,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台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购置、入库、出库、维修及报废等数据信息,从而掌握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使用状况。第二,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定期盘点单位的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的数量与账目数量相符,及时发现固定资产在使用和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第三,在清楚本单位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对固定资产进行配置使其更好地满足各部门的工作需求,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率。第四,要安排专业人员定期保养并及时维修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确保各办公设备、仪器能够正常有效运行,并做好固定资产的保养、维修记录,方便后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第五,做好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工作,对已达到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和不能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要及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电算化管理的步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算化的财务管理形式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已经非常普遍。因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在不断增加,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所以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电算化管理的步伐变得十分必要,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电算化管理有效实现对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从而做到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三、总结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任务,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置专职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加快固定资产电算化管理步伐,只有单位上下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做好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从而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升其使用效率,使其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良好运行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娟.探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J].财讯,2017,(20):81.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4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相关概述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超过一年使用年限而且单位价值在一千元以上的,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可以长期使用而且能够保持原来的实物形态,因此属于非流动资产;二是成本一次列入当期支出不再分期计提折旧。根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图书档案、文物和陈列品、家具、用具和动植物等;取得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第一,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规定的标准和分类并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固定资产目录,并以此作为核算依据;第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对外投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批;第三,对于报废和转让的固定资产,必须按照相关的权限履行程序批准以后才能核销;第四,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比照自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核算;第五,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盘点,在会计年度终了要进行全面清查盘点。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2.1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存在账实不符,以及虚账和账外资产的现象

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任何单位都应当遵循“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卡相符”的原则,对于购置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入账,在会计年度终了以后要对账目与实物进行核对。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有时候对新购置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及时入账,或者当固定资产处置以后也没有及时做账,处置随意,“中饱私囊”,当管理人员进行变更时并没有进行详细的交接,这些都是导致账实不符的重要因素。

2.2过于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而忽视管理,维修存在不科学合理的现象

很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只知道购置和使用,而对后期的维修和保养不够重视,管理人员也缺乏责任心,加上领导不够重视,重复购置,导致还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出现闲置,很多大型机械设备在使用以后不加保养,或者出现损坏没有及时维修并更换器件,从而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骤减,给国家的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

2.3存在随意处置固定资产,损公肥私的情况

有些事业单位在处置本单位的固定资产时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甚至没有达到报废条件就进行处理,通过这些处置可以得到巨额利益,很多款项被“中饱私囊”。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的部门监管不力和基层上报手续不严格造成的,也没有贯彻落实责任制,一旦出现问题没有追查到底,也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最终导致国家资源的严重损失。

三、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3.1相关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比较忽视

对于事业单位,很多人认为他们是不具有经营性的,因此就没有考虑过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也没有过多重视成本核算,尽管有的事业单位设置了相应部门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但是大多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进行很好地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3.2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过于重视绩效和形象工程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过于重视绩效和形象工程,片面追求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忽视实际情况。部门之间为了攀比经常购置大型设备,而对于购置大型设备的问题上,在购置之前没有进行科学调研和论证,导致在项目引进之后业务开展非常少,获得的使用效益非常低,给地方的财政造成重大压力,同时也造成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3.3事业单位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由于事业单位的各项经费基本上是国家和当地政府负担的,单位的负责人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固定资产的各项开支和成本对单位的发展不会造成影响,因此既不计提折旧也不计算成本,这样就使下面的管理人员比较松懈,加上没有实行责任制,对固定资产的记录大多也是敷衍了事,导致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环节非常薄弱。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科学管理的对策

4.1对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断加强

一方面,加强事业单位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通过集中学习,使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相关业务有充分的了解,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另一方面,应当安排专人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上岗培训,使其具有较高的业务素养,对固定资产的购买、维修,处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节约资金。此外,还要定期对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单位进行绩效考核,从而督促管理人员提高职业道德和管理水平。

4.2建立完备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

要科学管理固定资产,必须要建立完备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使用情况进行及时定期清查,每年度至少要对固定财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等记。此外,当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或者单位领导人进行离任时,一定要严格核查固定资产,并进行账实核对,减少固定资产的流失及国有资源的浪费。

4.3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处置体系

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工作主要是由会计人员进行记录,因此只有通过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固定资产核算程序更加科学完善,才能使固定资产按规定权限和相关程序进行处置,并能及时录入固定资产软件,从而更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实现账实相符。

参考文献

[1]纪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02:95-97.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行为,保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2012年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2012]68号)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新规则、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核算及管理进行了修改完善。

一、重新划分固定资产的定义及分类标准

新财务规则提高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将固定资产的确认从原来的“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提高到“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以上)”。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提高更加适应了目前的市场经济,更符合现实的物价水平。

新财务规则将固定资产的分类由原来的“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调整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新规则下固定资产的分类更加明确、具体、规范,将原规则下其他固定资产进行具体分类,便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二、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

新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事业单位应当对除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以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折旧金额进行系统分摊。具体账务处理是:按月计提折旧时按照应计提折旧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这种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做法,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相互一致,在会计报表中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净值而非原值,从而反映出事业单位真实的资产数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计入支出主要是为了兼顾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要,在不影响预算支出的前提下,促进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新财务规则强调要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定义,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目录、具体分类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由此可见,新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都强调了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为使固定资产的管理符合新规则、新制度的要求,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管理意识,加强行政监督

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视购置、轻视管理的现象。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加强资产管理意识,将资产管理情况与行政成绩挂钩,将资产管理作为考核领导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其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财经法制观念和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

(二)建立内控制度,明确使用责任

2012年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规定了资产管理的内控措施,各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此规范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对固定资产实施归口管理,明确固定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防止资产流失。

(三)创新管理方法,科学规范管理

各事业单位应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资产实施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建立“财务部门—资产主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平台,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达到固定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以技术手段规范资产管理行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1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固定资产购置问题

由于缺乏合理的、有约束力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及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建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导致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审批不严格;而各个行政事业单位所占用的固定资产资源与其工作范围和职责不协调,也是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2固定资产闲置问题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主要靠财政拨款,各单位往往只从本部门需要出发,很少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论证。而财政部门往往只注重经费的预算安排,而对已形成的实物性资产如何做到管理和调剂,使固定资产物尽其用等方面考虑得不充分,导致某些部门随意购置、重复购置的现象普遍,许多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浪费现象严重。

1.3固定资产使用问题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验收制度不严谨,出现购非所需后无法追溯责任。登记制度不健全,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管理困难。定期盘点不及时,造成帐实不符。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造成部分资产流失无法追究责任。定期维护检修制度执行困难,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索赔制度执行不力,资产损毁、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1.4资产处置不规范

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更是有个别行政事业单位擅自报废、违规处置固定资产,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1.5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资源价值的变化情况无法得以真实的反映。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将全部支出列入当期支出,同时反映其原始价值,不计提折旧。这种规定使得账面上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无法体现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不能真实揭示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无法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客观评价依据。更无法为固定资产的转让或清理提供准确评估信息,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日常控制。有的单位对基建形成的固定资产不入账或不及时入账,在管理上易形成账外资产。

2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在管理机构上,某些地方归财政部门管理,某些地方归国资部门管理;某些单位内设有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更多的单位则采用兼职。在管理职责上,部门间条块分割、责权不清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仍有待加强,监管内容应更加全面,监管程序应更加规范,监管过程应更加透明。社会化监督工作亟待开展,需要引入必要的社会化监督,规范和强化各项内部管理制度。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解决好管理方式和管理原则的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顺。

2管理机制不完善

资产形成和配置过程中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人为因素过多,没有形成足够透明、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缺乏法律规范与强有力的政策指导,法律与政策滞后于财产管理实践,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账簿设置不齐全,帐外固定资产多,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资产损失现象严重,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形成了大量的帐外资产,导致单位固定资产家底不清,无法验证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导致单位固定资产价值严重高估。而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考核中,也没有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考核目标,领导干部的任职调整,只进行财务收支审计,不进行资产移交的审计,客观上也导致了一些单位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3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进对策研究

(1)从体制和机制人手,消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层次障碍。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可分别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行政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方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定期上报明细表;事业单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

(2)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应健全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资产配置标准,开展财产清查,在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在、使用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各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任务量合理调剂,不足部分再进行有计划的配置。

(3)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经济监督部门要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出人库应有不同的人来担任。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要依据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调拨、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加强固定资产事后监控。使用财政性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应当列入年度固定资产采购计划,经财政部门固定审核后,通过政府采购或者由财政部门从闲置资产中调剂解决。同时,财政部门应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保值增值情况进行检查,将其使用效率和完好程度作为考核单位负责人政绩、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5)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构成是动态的,无论是从资产的数量,还是从价值总量看。总是在不断地增减变化。为了掌握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使资产清查工作步入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建立起定期清查制,各行政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建立起重点抽查制,各单位的财务部门要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7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相关机制不完善,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固定资产管理也比较随意,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固定资产的价值,保障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业务活动的稳步有序进行。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助于提升固定资产利用率。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其中资金风险便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而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实时掌握资金状况,并及时进行妥善处理,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固定资产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价值,最大限度避免固定资产闲置与浪费,合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第二,有助于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助于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理念,有效节约资源。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还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开展核验,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合理使用,最大程度上发挥固定资产的真正作用和价值,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节约资源,减少财政支出。第三,有助于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设置的政府机构和公益性质的机构,是以政府职能、社会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社会管理单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履行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得固定资产更高效更优质地服务于社会,推动并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并不全面了解和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理解也相对比较片面,大部分工作人员只简单地认为固定资产进行分配和使用便可以了,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与后期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及时,时常会出现资产闲置或者无序购买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上报所需物资,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之后,进行统一政府采购再进行分配。但是经常出现部分固定资产因为利用率比较低或者维护不及时管理不到位被损坏的情况,从而降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单位没有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变得随意,购买、使用、维护、处置等方面无法做到有据可依,也无法对相关物资设备进行及时报备,固定资产不能及时进行相应的登记、入账,后期缺乏及时合理维护,部分管理人员对于相关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无法说明。部分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但是由于执行力度比较差,导致形同虚设,对于相关固定资产的使用监管不到位,时常会出现固定资产账面信息和实物无法对应,致使账实不符。

3.固定资产缺乏监督管理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监督与管理,导致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报废、维修等缺少准确的数据信息。固定资产通常是有具体使用年限的,如果不能及时利用或不能定期清查盘点,无法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状况,从而影响使用寿命,对日常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人员也会存在不爱惜资产导致折旧加速,公物私用或据为己有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4.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多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是录入县级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的资产管理系统,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归并在财务科,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无自己细分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由于资产类别众多、资产形态各异、国有资产的需求不同,资产管理岗位的不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的不健全,数据录入不能与单位账务同步,出现多头管理现象,致使国有资产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渠道不畅,信息更新不及时,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低。

5.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按照归口管理资产,即谁使用谁管理,归口管理部门严重缺乏资产管理专业人员,人员流动性大,有的则一人兼多职,对资产管理工作责任心不强。一类是流动性大,归属科室不强的资产,譬如车辆,使用者多维护保养者少,甚至出现发生问题不上报的情况。另一类是经常不用但必须持有且保管完备的特殊物资,譬如笔者所在单位森林防火物资,缺乏专业人员及时清理、维护、调试、保养。总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有待提高。

三、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1.提升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当形成良好的资源节约思想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思想认识,夯实管理责任,真正认识到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应当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实际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和流失的情况。全面把控固定资产的购买、维修以及使用等各个不同环节,加强固定资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和受损的情况,注意闲置资源要盘活,从而提升其使用效率,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2.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梳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列出重点管控风险点,根据流程和风险点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全面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夯实管理责任,对固定资产的购买、分配、使用、维修等多个方面加强监督与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清查盘点,并核对账目情况,做到账实相符。通过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清查,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维修,如需要报废处理要及时合理报废,固定资产管理应当保障信息真实有效、有据可查。在保障固定资产合理利用的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保护固定资产,对相关制度应当进一步完善,这样也能够有效弥补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通过制度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做到有章可循,保障固定资产的规范化高效率使用。全面把控固定资产的购买、维修以及使用、核销等各个不同环节,将资源节约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细节当中,加强固定资产的保护与合理高效利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和受损的情况,注意闲置资源要盘活,从而提升其使用效率,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3.强化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能力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针对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可通过建立电子数据库,将固定资产的信息数据及时录入到数据库当中,通过互联网也能够对相关信息实时分享与储存,这样也有助于定期查看和管理。相关部门应当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够实时监管。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大幅度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节省人力投入成本,进一步促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

4.加强资产管理监督与考核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资产管理责任要细化落实到部门,落实到责任人,对于制度的执行情况,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成立监督小组,利用抽查、跟踪监督等方法对制度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监督部门根据制度执行情况,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提出修改完善意见,确保各项制度相互配套、流程相互衔接。另外,资产管理可以引进绩效管理机制,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文明奖或者年终考核挂钩,激励资产使用者和管理者的管理主动性和责任心。

5.积极引进资产管理专业人才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应当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进行专门管理,不能出现兼职或者代管的情况,这样也会严重降低管理效率,也不利于专业化管理与发展。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比较多,且非常杂乱,因此必须要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加强保护,明确岗位职责以及个人责任,强化管理人员的爱岗敬业意识。定期考核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其实际工作情况和表现,并纳入薪酬管理当中。同时也应当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交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管理经验,从而更好开展固定资产相关管理工作,维护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和利益。综上所述,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积极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深化改革,不断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措施,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避免资源浪费,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这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相符合,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建英.关于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中国市场,2019(33).

2.姚若飞.关于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中国经贸,2020(06).

3.江文.关于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08).

4.吴庭春.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纳税,2019(06).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改革

一、前言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于实现国有财产保值增值、安全完整和有效地发挥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效能而言是极为重要的。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一直沿用1998年制定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虽然随着时间的推进和财政体制的改革相应地进行了一些调整,但是仍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不合理的地方,已经无法充分、完整、客观、有效地披露和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会计信息,也不能很好地监控和管理固定资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了。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征

通常而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经费主要来源是通过社会捐赠、政府财政拨款等方式来获得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面比较广,范围比较宽。这是因为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即使对于那些尽管单位价值较低,没有达到相关的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且基本保持原有形态的有形资产,都应该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来进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不包括基本建设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以财政补助收入或者国家基本建设拨款以外的自筹资金来进行固定资产的改建、扩建和新建时,会计核算应该按照国家的基本建设规程来进行。其发生的实际成本支出, 只在项目工程完工之后才增加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其不作单位支出核算;二是在使用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同时也不计提折旧,它是按照经营收入和事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来将修购基金计提出来,将这些基金专门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维护和更新;三是应该将购建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实际成本在当期支出中直接列入,实际成本价值必须同时在两个账户中,也就是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中得以反映,一般而言这两者的金额应该保持一致;四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该不反映毁损、报废、出售、盘亏的固定资产净值。五是与无形资产和投资转出存货的处理方法不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该不反映合同协议确认价值与国定资产原始评估确认价值二者之间的差额。

三、如何有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

(一)引入权责发生制

目前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以收付实现制作为单位会计制度的核算基础,已经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已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它不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和核算出行政事业单位中各项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的费用、成本,也不能够完整、充分地反映和核算出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负债和资产情况。诸如按照现行会计核算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不计提折旧,只对原值进行核算,用原值来反映出价值。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与时俱进,以权责发生制作为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

只有引入权责发生制,才能够较好地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分期分摊和确认固定资产成本,同时,计提折旧予以资本化。仅仅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项目上来看,权责发生制能够记录固定资产价值的折旧,也可以记录资金的支出。我们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权责发生制实际上就是建立了一种联系,有效地将成本和效率二者联系起来,最终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二)分别核算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和经营性固定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和经营性固定资产。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不直接参与到流通和生产的过程中,主要是承担较多社会功能。而经营性固定资产主要是以增值为目的、保值为基础,它主要是承担资本积累的功能,直接参与到流通和生产的过程中。对于这两种不同的固定资产,应该分别采取不同的核算方法对其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进行经营性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改革,其次再进行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改革,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更加真实,有利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三)加强预算管理,明确管理职责和部门职能范围

加强预算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很重要,预算不仅是对固定资产具体数额的预计,更重要的是对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预期效用进行预算,不仅要考虑它的财务负担,更重要的是考虑固定资产的投资是否为行政事业单位必需,是不是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经济利益同时,所付出的合理成本。大投入、高配置,不一定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有利,反而会造成浪费和资金占用等到不利因素。预算也是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方向,建设规模,合理配置的有效控制手段,可以从源头上切实加强管理,防止浪费或突破配置标准,也可以通过预算控制检查了解资产维护及保管使用情况。

(四)健全、理顺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和安全完整,本着“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原则,要进—步健全、完善和理顺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有关职能管理机构,归口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要分工管理,职责明确,权责结合。要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资产管理员队伍,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落实。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指导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网络化、现代化

要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在确保固定资产账、卡、物三相符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将实盘资产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动态掌握固定资产存量及其流动变化情况,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面监控和有效利用、盘活行政事业单位资源,发挥其效益,更好地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例如我省某市就已经于近日正式启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它将实现对该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借助于市政府专网,通过运用软件的技术手段,将行政事业单位、市财政局资产管理办公室、核算中心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谁使用谁管理,确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主体地位。能够及时、有效监控和掌握单位资产的价值变动,通过流程控制,在资产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形成了有效的权力制约关系。此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特别是信息系统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管理的单向、零散、个性化传递信息的模式,使每个资产经办人员办理的业务事项都能客观、及时地反映出来,从而为实现对固定资产管理日常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提供了手段和条件。在提高财政监督效率和水平的同时,也对权力的运行形成了“流程严密、责任清晰、公开透明”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的促进了机关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惠琼. 从财务管理视角思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01):134-137

[2]郭元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08,(01):145-148

[3]王占群.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J].中国城市经济,2011,(20):156-159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9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加强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特点及管理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指单位利用财政拨款购买用于日常办公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超过1000元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下列特征:(1)固定资产评估价就是合同协议价。(2)固定资产盘亏、毁损、报废后不反映净值。(3)固定资产购买确认后同时在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会计账户中按实际成本入账。(4)旧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新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必须计提折旧。不论是从行政事业单位本身,还是从国家社会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全面贯彻党的强调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党的会议精神,坚定不移把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的主要内容。(2)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为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运行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3)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我国各项计划的顺利完成、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供重要保证。

二、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把固定资产管理并入财务部门,认为固定资产是财务部门负责采购、分配、维修等日常管理。由于财务部门兼顾不力造成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或者领导职务升迁、干部调出等原因,部分可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等固定资产没有及时移交,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二)固定资产金额、使用年限确认不清

根据规定,通用设备及家具用具单位价值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1500元以上,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单位购买并实际使用的资产可以确认为固定资产。可实际上有的资产单位价值不足1000元,但由于成批购买资产入账与否造成混乱。在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并且安排的采购人员带有随机性,谁有空谁买,买完没有及时报备给财务部门,特别是成批购买多种物品,没能分清各种资产能否确认为固定资产,这样造成固定资产确认不规范入账不及时。

(三)固定资产闲置处置不规范

由于机构整合,办公地点搬迁等原因,造成部分家具闲置,随意丢弃,电脑设备在搬迁过程中损坏不能继续使用。按规定固定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

(四)会计核算不规范

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必须计提折旧,当前,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缺乏及时培训,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掌握信息不及时,无法做到对新旧会计制度的正确衔接,未能按新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部分固定资产未达到使用年限却无法正常使用,使用人员及部门未能及时报备给资产管理部门,造成已经毁损处置的固定资产仍在账上,未能及时核销。

三、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机构设置不健全

目前,由于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未能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相关的规章制度也无法及时更新,没有系统性的做出固定资产管理的决策。并且单位可调配人员较少,基本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一般都是由财务部门或者办公室兼管,出现问题互相推卸责任,无法实现对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给单位运行带来不必要的阻碍。

(二)固定资产内控制度不健全

由于单位未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导致固定资产在采购、验收、保管、使用、调拨、维护、处置等过程中存在随意性,造成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未能准确及时的发现。如: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部分闲置的固定资产无人管理,未能按规定及时处置,轻微损坏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维修保养等。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绩效。

(三)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不到位

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缺乏,专业知识不够,单位又不重视资产管理人员后期培训,未能有效监督资产使用效益。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视行政,轻慢管理,领导缺乏管理意识,主观性强,对财产变动的决策未经集体讨论,缺乏民主意识,导致财会人员不敢行使正当职权,盲目服从领导指挥。实际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协作,既要金额核算,又要数量控制,固定资产金额数量核算需要物资、财务、使用各部门配合有效衔接。才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资产保值、增值。

(四)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到位

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因为旧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计提折旧,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对于达到使用年限后应报废的固定资产,单位要提出书面申请,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上报主管部门;经主管部门初审给出处理意见后,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单位财务才能调账。尽管这样,但因为相关人员业务不熟悉,具体操作存在局限性,也会带来管理上的漏洞:(1)报废固定资产程序复杂,审核部门是按一定比例对报废资产进行核准的,一些达不到报废核准要求的固定资产既不能使用又无法报废,只能闲置,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2)一些电子设备如电脑、计算机处理系统等固定资产更新较快,折旧年限未到,报废核准手续又不能及时办妥,造成固定资产实际已淘汰,但仍挂在账上,导致造成价值虚增。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成立以单位主要领导为负责人,各相关职能部门协作的固定资产管理小组。提高固定资产专门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和政治觉悟,确保高效利用固定资产,提高管理效率。落实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账卡、登记、清查、统计和报告,并及时履行监督检查;负责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维护等管理工作,做到不浪费,物尽其用,保障固定资产完整安全,充分保障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

(二)专人专用各施其职

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立专门的采购部门,分工合作,健全采购流程,做到采购,验收,保管,入账一条龙服务。(1)建立固定资产采购制度,把购置固定资产纳入计划管理,统一采购。(2)建立固定资产出入库管理制度,设计出入库存登记表,严格根据采购合同逐笔逐项对照固定资产验收入库,严守出库关,做到账账核对,确保账账相符。更好的发挥资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

(三)健全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每年要定期全面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理,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及时清理已达到使用年限必须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及虽未达到使用年限但确实毁损无法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对已达到使用年限仍可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重新评估登记造册。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盘亏盘盈报告表”,查明盘亏盘盈原因,按规定申报审批。

(四)健全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应定期对下级单位进行实际了解调查固定资产使用情况,针对实际问题做出有效指导,对固定资产使用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及时有效的制止违规违纪行为,加强风险管控。

(五)完善固定资产折旧的财务核算

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需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折旧意识;要让财务人员真正学懂会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必须加强财务人员对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业务培训;规范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对不同种类固定资产分类按规定的年限、折旧方法计提折旧,从而真实体现资产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事务运行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

参考文献

[1]杨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