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超高层建筑要求集锦9篇

时间:2023-07-14 16:35:49

超高层建筑要求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1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探究

中图分类号:TU9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071-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实现了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在城市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工作逐渐成为了现代化城市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如何才能在确保超高层建筑供电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提高建筑中电气设计的节能型与安全性,是现阶段我国电气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所必须重视的核心问题。

一、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节能性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节能环保的建筑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因此,在新的环境背景下,节能降耗已经成为了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环节。这就要求电气设计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电气设计的工作之前,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并掌握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将其内部的各项能耗类型与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的分类,并为不同的能耗设备设计出不同的节能措施,促使整个电气系统都能够充分的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1]。例如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的展现出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节能设计,我们通常可以采用具有更高效能的T5节能荧光管,并将变频控制系统充分的应用到空调的风机与水泵等主要的马达设计中,来促使其能够合理的依据建筑的实际需求把马达的用电量控制在最佳的标准范围之内,从而有效的降低因长时间的连续工作而造成的浪费现象,确保超高层建筑物的电气设计既能充分的满足建筑物的实际需要,又能进一步实现供电系统节能降耗的目标。

(二)安全性要求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从而使得建筑的电气设计也具备了一定的复杂性特征。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时,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在确保其安全性的前提下,来提高建筑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考虑到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因素,我们通常要在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实际高度,并将电气系统中的变配电房设置在整座建筑物的中央部位,来促使其能够充分的减少低压配电中所产生的电能消耗此外,同时,我们还可以将柴油发电机设置在地库层中确保其能够为整座建筑物进行持续性的供电活动,并进一步将输出的电压值控制在10kv之内,然后通过变压器将其转换成低压配电[2]。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超高层建筑的供电稳定性与安全性,要求我们必须依据建筑物的实际高度与周围的环境因素,来进一步控制电缆的长度和供电的实际距离。

二、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要点探究

(一)设计恰当的供电电源

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工作时,要求其必须合理的依据我国的相关规定与具体要求,来为建筑结构中的各类用电设备进行恰当的供电设计。其中,消防设备必须要严格依据一级负荷的需要来为其进行供电活动,并将电源的电压等级严格的控制在10kv。而对于超高层建筑中的二路电源,则要求其必须通过统一变电站中的各条不同的路线或者直接通过不同区域中的变电站来进行供电活动,确保每条供电线路能够分别承担消防、电梯等重点机房的用电需求,并将二路电源进行全面的分开供电[3]。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超高层建筑中的用电需求,要求我们在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在确保原有设计的功能性基础上,可以将相应的柴油发动机设置为其主要的后备能源,从而促使其能够在特殊的环境背景下更加及时的为超高层建筑调动消防设备。

(二)火警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时,为了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其进行火警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工作[4]。完善的火警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全面而又及时的对火灾事故的发生情况进行广播,并对火灾信息进行恰当的处理,如图1所示。一旦超高层建筑内部有重大火灾发生,那么火警自动报警系统中的报警控制器就能够全面的依据程序设置来为其发送相关的指令,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消防设备的启动工作。一般来说,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的火警自动报警系统的实际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合理的依据建筑物的内部结构,来为其设置相应的感温探测器,并将相应的感烟探测器设置在建筑的各个主入口以及走廊中,同时要求其在一定的间隔距离内设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确保火灾事故发生之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5]。

(三)电气系统的变配电室设计

通常情况下,在超高层建筑的电气系统中,其大部分的用电设备控制室都被建设在地表下,而剩下的部分体积较大的电气设备则通常被设置在建筑中的1楼到5楼之间[6]。为了能够更好的缩短变压器与负荷中心地带之间的距离,我们通常可以将变配电室安排到地下室中,并将柴油机合理的安排到变配电室的周围。此外,如果单个的变配电室不能全面有效的为建筑物提供有效的供电,那么我们就可以充分的结合建筑物的实际结构,来为其增设一个变配电室,从而有效的缓解其他变配电室在供电过程中所需承担的供电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供电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结语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超高层建筑的服务性能,确保其供电活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的结合电气设计的节能性与安全性要求,来为其设计恰当的供电电源,并进行全面的火警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变配电室的合理设计,确保整个电气系统能够全面可靠的为超高层建筑进行供电活动,提高其供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从而进一步促使我国的高层建筑行业能够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新平.浅析超高层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8):193-194.

[2] 李炳华.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1,(4):9-19.

[3] 代凤仙.关于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的相关探索[J].建筑・建材・装饰,2014,(12):110-112.

[4] 戚兵.浅谈超高层建筑电气竖井施工技术[J].安装,2012,(12):56-59.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2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关键性问题

前 言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超高层建筑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也不断备受重视。由于超高层建筑是一个复杂和系统化的过工程,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还应该保证超高层设计的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该注重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从而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

1 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不仅要保证超高层建筑能够承受水平方向的荷载,还应该保证超高层建筑能够承受垂直方向的荷载。在实际进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外界因素产生的水平方向的荷载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该主要考虑的因素。随着我国城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因此,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会直接影响超高层建筑的舒适性。但是,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不仅能够影响住房的舒适性,还能影响超高层建筑的质量。因此,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时,首先首先应该将超高层建筑的承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所以,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核心就是对其抗压力的设计。

2 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

2.1 超高层结构体系分类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不同,可以将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主要包括混凝土的设计、钢结构与钢组合结构的设计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等。目前,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大多都是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主要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伸臂结构及悬挂结构等。

2.2 超高层建筑体系选用原则

在进行超高层建筑体系的选用时,应该按照合理、经济和安全等原则选择最为合适的超高层建筑体系。当然,超高层建筑体系的选择还需要以建筑物的要求、建筑物的高度和建筑施工的环境等为依据。同时,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还应该具有较好的承受压力的能力。

2.3 超高层的结构材料分析

目前,钢筋混凝土料是超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使用最广的材料,当然,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选用应该以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为依据,从而较好地发挥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由于钢筋混凝土材料具有耐久性和结构刚度大、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因而钢筋混凝土材料被广泛使用于建筑领域。但是,应该注意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厚度问题,从而更加合理地选择钢筋混凝土的材质。

2.4 超高层结构体系选择

超高层建筑物结构体系的选择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是指横向和纵向的利用梁、柱等组成的结构,并且能承受水平和垂直方向荷载的建筑结构体系。由于单一的框架结构平面布置比较灵活,使得框架结构体系具有空间大的优点,因而被广泛使用于超高层建筑中。②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是指利用高层建筑物的横向和纵向墙壁承载水平和垂直方向荷载的结构。由于建筑物的剪力墙大多都是以钢筋混凝土的材质,因而剪力墙结构对于提高超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十分有利。③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是指选取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两者的优点,使得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结构布局灵活的优点,还能使超高层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抗测力能力。当然,由于剪力墙太少,就会增大建筑物侧墙的压力而使得其出现变形等问题;而剪力墙增多,就会影响高层建筑的经济性,还会影响超高层建筑的使用性能。

3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3.1 扭转问题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核心是刚度的中心、几何形心和结构重心,然而,超高层建筑物结构的扭转问题主要就是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没有将超高层建筑物刚度的中心、几何形心和结构重心进行重合,使得超高层建筑在水平压力下出现扭转的现象。为了更好地解决超高层建筑物结构设计中出现的扭转问题,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时,应该选用合理的平面布局图,从而保证超高层建筑物的三个核心能够重合。

3.2 受力性能的问题

对于超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方案,建筑师在最初进行结构设计时,一般很少考虑超高层建筑的具体结构特征,而过多考虑的是超高层建筑物的空间结构,从而使得超高层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受力性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时,应该明确所选择结构体系中向下作用力和地基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同时,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物结构设计方案选择阶段时,还需要对超高层建筑的主要承重部位的布局和数量进行总体设计。

3.3 超高的问题

明确,超高层建筑都存在超高承重的问题,由于我国对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具有相关的要求,使得我国超高层建筑物的结构高度也具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会由于结构类型的更换而忽略超高层建筑物存在的超过问题,从而导致结构施工图不能通过审核。因此,需要对超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方案重新进行设计和审核,以解决超高层建筑物结构设计中的超高问题。

3.4 嵌固端的设置问题

现在,我国很多超高层建筑物结构设计都会配置两层以上地下室,使得超高层建筑物的嵌固端一般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的位置。对于嵌固端的设置问题,高层建筑物结构设计师一般会忽略这类问题带来的后期影响。从而使得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会由于嵌固端的设置问题而经常进行设计方案的修改,进而给超高层建筑物埋下了安全隐患。

4 基础设计

基础设计是超高层建筑物结构设计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设计,同时基础设计对超高层建筑物结构整体设计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超高层建筑结构基础设计时,应该保证超高层建筑的埋置深度必须满足基地变形和稳定的相关要求,从而减少超高层建筑物出现倾斜等问题。对于桩基的采用,其埋置的深度也应该按照相关的设计要求进行,使得超高层建筑一般都适合设置地下室结构。由于人工挖孔桩具有承载能力大和施工工艺简单等优点,目前在贵州市的超高层建筑施工中被广泛采用。在基础设计前,应该提前在超高泥岩承载力不高层建筑物的附近设置地下连续墙作为挡土支护,同时,针对超高层建筑施工场地的问题,基础设计时超高层建筑的楼层中心范围应该采用深埋的方法,使得超高层建筑物的中筒和相邻的墙体直伸到基础内,至于一些外墙等结构应该采用人工挖孔桩。超高层建筑物的基础平面图如图1所示。

5 总 结

总而言之,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个全面和系统化的工作,它对超高层建筑物的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随着我国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需要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总结实际设计的经验,以解决超高层建筑物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从而促进我国超高层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自强,张建明.论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J].建筑与结构设计,2013(24):25~32.

[2]卓瑜,林新阳.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2(3):31~32.

[3]王民伟,刘士充.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J].百科论坛,2012(13):385.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3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建筑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要做到人、自然和建筑的和谐统一发展要求,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的协调一致发展,同时还要确保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标志,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在我国,由于城市化起步晚,超高层建筑设计可以说是一项崭新的设计内容,是城市空间中的一道独特风景。超过层建筑设计现阶段的工作中越来越注重对绿色策略的引用。本文从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开始分析,指出了绿色策略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其设计要点与结构体系设计,指出了超高层建筑实现绿色节能多元化的意义与作用。

1、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能源短缺与环境破坏的加剧,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城市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超高层建筑在设计中更要体现出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且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建设绿色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在对未来的超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做到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生态环境设计;大力开发新能源的应用,提高建筑的节能效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杜绝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尽可能的采用绿色环保新型材料,提高建筑室内的环境质量。

2、超高层建筑设计绿色策略应用的必要性

在节能、低碳和环保等理念、相关政策及市场需求等多各因素推动下,建设绿色超高层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比常规超高层建筑能耗显著降低、室内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对周围环境影响显著下降、高效稳定运行的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超高层建筑。 可以看出,绿色超高层建筑无论从设计、施工、还是运营角度都比普通超高层建筑效果改善。因此可以发展绿色超高层建筑真正能够达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3、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建筑结构形式,其整体高度是非常大的,就我国目前的超高层建筑来讲,超过200m的建筑就有很多。过大的高度使得超高层建筑在设计中需要注意更多层面的问题。在对其进行绿色设计时,是与其他普通建筑的绿色设计有着一定区别的。笔者以为,可以从空间组织和顶部设计要求这两方面来讨论这些区别。

3.1空间组织

一般来讲,超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是一种具有标识意义的建筑,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因此其空间组织以及其外观造型的设计都需要得到很大的重视。为了达到绿色建筑的效果,笔者建筑在超高层的外观设计中尽可能的不采用玻璃幕墙,以减少城市的光污染,同时也利于城市气候的调节,减少高压风带和风口。超高层建筑的裙房虽然对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意义。裙楼立面设计不同于上部.通过不同形式的玻璃幕墙、实墙和广告牌等元素的有机组合,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生动。在主入口前设置下沉式广场,与地下超市相连。使得地上空间引入到地下,扩大了空间界面,非常富有情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独特的广场空间.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

3.2顶部设计要求

超高层建筑顶部是构成城市天际线的重要因素之一,造型独特的顶部设计对超高层建筑的整体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并成为林立在建筑群中区别于其他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如要使超高层建筑的顶部在白天透射出天空的湛蓝,晚上成为灯塔,其顶部与主体立面形成退台,这就需要通过增加高度来进行视觉修正。运用”隐蔽”的手法:采用高高的女儿墙.精巧的屋顶,半透明的建筑材料将顶部的功能用房隐藏起来。顶部条纹在材料、色彩上和中段相呼应。主楼的平面呈切边三角形,为不等边六角形,顶部则收缩为三角形,就象一颗璀灿的钻石镶嵌于屋顶,装点着城市的天空。若在顶部不仅设置设备用房,而且再设置一个空中会所,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即解决了隔热、遮阳、改善室内微气候以及节约资源等功能,又使人能感到前所未有的大气之感,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望尽全市风景。

4、结构体系

超高层建筑高耸挺拔,但对结构设计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地震作用是决定选择其结构体系的关键。显著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超高层建筑将工作和生活设施适当集中,一般性工作和生活问题在建筑内部即可解决,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根据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程度和不规则性,确定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合理性能目标,采用弹性、弹塑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对结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加强措施。人为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顺序和程度,达到合理的结构抗震设计。虽然钢结构体系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具有很多优点,但其缺点是导热系数大、耐火性差。因此,结构体系为全现浇钢筋砼结构体系,主楼平面呈切边三角形,利用楼、电梯间墙体形成内筒。

5、建筑节能多元化

超高层建筑的能耗为一般建筑的数倍,这是个综合性的课题。包括: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选择低能耗的设备,智能化的管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管理资源,使建筑和设备方面的寿命成本最小,减少污染并达到可持续发展。从建筑设计角度讲,群体布局、单体设计、构造处理都是节能的关键。例如就热水供应这一环节的能耗来讲,若要实现较好的节能效果,可以通过采取多种热源供应的方式,分别根据不同的热水需求采用独立热泵机组或太阳能热水器等供暖措施。

6、结语

总之,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超高层建筑必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城市建筑发展方向,为了减少建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绿色城市建设的发展,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必须要引入一定的绿色策略,通过对空间组织以及结构体系等方面实施环保节能的技术措施,加强建筑的节能多元化发展。使超高层建筑真正成为一个具有节能,环保、绿色品质、景观特色以及实用价值的现代化城市建筑。

参考文献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4

1.1材料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影响

质量是建筑的核心,而建筑的抗震性能是体现建筑质量的主要因素,对建筑质量的影响极大,然而,在当今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却由于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抗震设计的质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材料对其造成的影响只是其中一个重点要素。材料的影响主要现在材料的质量、材料的不匹配等问题,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设计中,有很多工作人员为某一己之私而在施工中用一些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严重影响的建筑的抗震性能;另外,还有些工作人员在设计中会将一些其他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案引入到该建筑物中,而由于建筑物的高度以及整体结构都有所不同,导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与实际的建筑缺乏匹配度,导致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使建筑的安全性降低达不到超限高层建筑抗震的标准。

1.2平面结构设计对超限高层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影响

超限高层建筑物的平面结构设计是与建筑物外形有着直接的联系,当然也与建筑物抗震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超限高层建筑的平面设计与施工难度有着直接的联系,然而,在当今超限高层建筑平面设计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平面结构设计引起的施工难度过大,而导致的超限高层建筑抗震的施工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即使能顺利施工也会因为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后期的使用中依旧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3]。另外,如果平面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会造成无法准确的确定超限高层建筑抗震的均衡点的位置,尤其是超限高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可能会在平面结构设计中会漏掉某些细节的设计,一些结构细节出现问题也会导致超限高层建筑整体的抗震性安全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1.3受力体系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带来的影响

受力体系是建筑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且每个建筑的受力体系也各不相同,这与设计者的经验没有太大的联系,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光凭经验来完成设计,而且,确实有这种情况发生,觉得自己有着多年的设计经验,就没有详细的对建筑受力体系进行分析,通过以前的经验直接按部就班的放到设计里,最终导致建筑的受力体系与抗震设计发生了矛盾,造成超限高层建筑抗震的性能降低,使得建筑整体缺乏安全性和稳定性。

2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优化

2.1做好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的前期工作

由第一部分得知,建筑材料对超限高层建筑设计抗震设计的影响及其的严重,因此在设计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对设计中涉及到的材料质量、数量、规格等做好相应的规划设计,通过对材料的了解再进行相应的设计,尤其是材料的性能参数一定要做好详细的分析,因为有很多材料类型差不多,但是,还是有着细节上的差别。另外,还应对超限高层建筑地点的地质地貌、周边环境等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些因素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做好前期的材料搜集、整理的工作,要确保相关数据材料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不管是在超限高层建筑的整体设计还是对建筑的抗震设计需要将这些数据作为设计的基础,进而确保设计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误差。

2.2对超限高层建筑物平面结构设计的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比平常的多层、高层的设计特点复杂的多,而且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本身要求也特别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应全面的考虑各种因素,将其作为优化方案的因素。另外,在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再结合多种有关设计因素,如,抗震指数、施工方式等,设计出多种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方案,然后再通过多种方案的相互比较,选择出最优化的方案,通过这种优化方式,能更好的做好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而且,以这种设计优化方式,一旦发现方案中存在设计问题或安全隐患能及时的比较出来,并及时的改正,对建筑抗震性能具有很大的保障。

2.3明确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受力体系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不仅对建筑的质量要求提高了,同时也对建筑物的外观有着一定的要求,美观、大气、上档次是建筑外观现出来的典型特点,但是有很多建筑物只考虑到外观设计,却忽略了建筑的受力体系,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带来直接的影响,如果这种现象出现在超限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势必会为建筑物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对超限高层建筑物抗震设计中一定要明确建筑物的受力体系。建筑的外观要求是要满足的,而在达到这个要求的同时,还需要设计者充分考虑到超限高层的抗震设计,要尽量以后者为主,毕竟后者是关乎到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性。可以通过力学的知识来寻找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受力体系中的平衡点,以此来实现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

3结语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5

【关键词】超高层;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前言

随着我国超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我国现代建筑尤其超高层建筑的现代施工技术的进步充分展现了我国建筑水平的提升,如何在已形成的成熟工艺上继续加以改进,是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所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超高层建筑的基本特征分析

随着现代施工技术的应用,超高层建筑已由最初的框架结构向框- 剪、框-筒、剪力墙、框架等结构形式演变,单一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扩展为包括钢结构、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内的多元化建筑形式,并逐步向“更高、更大、更深、更复杂、更齐全”的发展方向迈进。由于超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施工应用技术的差异,其施工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投资大,工期长,资金压力重;二是高度大与独特的建筑造型效果,增加了结构施工难度;三是基础埋置深,混凝土基础底板和裂缝控制施工要求高;四是作业空间狭小,对作业时间、空间增加了组织难度;五是多处于繁华地段,交通、环保、场地等因素给施工平面布置带来较大困难。

二、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重点分析

1、以主楼施工为重点:突出工期保证措施,通过统筹规划,尽量提前主楼施工,尽可能地缩短资金回收周期;

2、以建筑安全和稳定性为核心:结合超高层建筑作业环境和特征,着力于优化基础和结构施工工艺,为缩短工程总工期创造条件;

3、以高效的垂直运输体系为支撑:针对垂直发展建筑物高空作业环境差、作业面狭窄、施工进度紧等特征,尽可能地应用科技进步成果以提高机械化设备尤其是垂直运输体系的施工效率;

4、强化总承包管理,重点提升施工作业空间和时间的利用效率:结合超高层建筑逐层施工的作业面特点,有序组织各楼层空间施工,实现建筑施工空间的立体流水作业,使各工种、工序紧密衔接,尽可能地削弱作业面狭窄对建设工期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超高层建筑项目中的现代施工技术应用问题分析

1、逆作法。所谓逆作法,其施工原理主要表现为:于建筑物内部浇筑中间支承桩和柱,并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修筑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使其作为建筑施工底板封底前承受施工荷载、上部结构自重的重要支撑;由此逐层下挖土方并浇筑地下各层结构直至底板封底;同时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与传统高层建筑的顺作施工相比,超高层建筑的逆作法技术应用具有下述技术优点:1)逆作法施工可缩短带多层地下室的超高层建筑的总工期,不存在地下结构、地上结构工期的差别,除地下一层占绝对工期外,可保障地上结构与一层以下地下室的同时施工。2)相较于临时支撑,以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中间支承柱作为支护结构的内部支撑刚度较大,可有效减少基坑变形,能明显减弱对于相邻地下管线、道路及构筑物的沉降影响。3)逆作法施工增加了施工时的底板支点,跨度减小,可有效满足抗浮要求并解决底板配筋问题,使底板设计趋向合理。4)逆作法施工时浇筑的地下连续墙在满足构筑物、管线布置的前提下,可紧靠或踩规划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并将其作为地下室永久性外墙,进而达到扩展建筑面积的目的。

2、整体滑模法与整体爬模法。超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如核心筒体、剪力墙、框架梁等竖向结构,是构筑物工期进度与结构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由于进入标准层后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工艺重复较多,为缩短工期、减少模板及外架周转,在超高层建筑施工采用的整体滑模法能有效保障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减少附着、运转、管网敷设及高空交叉作业,有助于扩展施工作业面、保障安全作业,综合效益显著。因此,该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整体滑模法则主要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钢筋砼筒壁结构,通过在沿构筑物底部墙、柱、梁等构件的周边组装滑升模板,分层浇筑砼,并以液压提升设备使其滑升至需要浇筑的高度为止。通过滑模法与其他施工工艺的结合,可有效地简化施工工艺,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整体滑模法与整体爬模法具有以下相同点:只需1次模板组装,可缩短施工周期;机械化程度高;节约模板和劳动力,结构整体性好;施工组织管理要求高,结构物立面造型存在一定限制。其主要区别仅在于滑模是浇筑过程中通过模板和浇筑的砼之间的相对滑动完成施工工序的,而爬模则主要是利用浇筑、提升模板完成施工的,其间并不存在模板与浇筑的砼之间的相对运动。随着建筑施工的劳务费用的增长、建设单位对工期要求的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在工程施工进度、工程成本控制上也面临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因此,在确保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用先进的滑模或爬模工艺技术可有效地缩短施工周期、降低综合成本,实现施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因此,继续深入有效的拓展爬模或滑模工艺技术的应用范围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3、钢结构施工技术。超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应用,重点包括高层重型钢结构、轻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等领域。钢结构生产制作工业化程度高、强度高、施工速度快,因此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极为广泛。但就钢结构强度来说,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钢结构施工技术关键是要认识这一问题;即钢结构建筑耐高温性差,其稳定性主要保持在常温至250度之间,当温度超过300度时,建筑钢材的强度就会随温度上升而开始下降,且由于钢材的良好导热性能,超高层建筑极易因此招致毁灭性的危害,“9.11事件”中的世贸大厦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因此,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考察包括防火围护、防火涂料及紧急避难所等在内的配套设施设计与施工。此外,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严重依赖于大型塔吊,塔吊起重能力直接影响到钢结构的安装效率,因此吊装机械安装、拆除以及钢结构的吊装、测控、焊接等技术标准也相对更为严格。

4、超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泵送技术。超高层建筑建设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超高层建筑工程所需的混凝土体量大、强度高,要确保浇筑功效,不仅需要配备相当多的混凝土泵机、布料机,对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也有相当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的高泵程混凝土采用的“双掺技术”即掺粉煤灰和化学外加剂,反映了配合比设计、泵送设备、泵管布置铺设以及混凝土外加剂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混凝土泵送高度也随之逐次突破,上世纪90年末所采用的一泵到顶技术即可将混凝土直接泵送到高空浇筑地点,使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四、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城市人发性增长、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适当地修建高层、超高层建筑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以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一些见解。

参考文献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6

关键字: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前 言:经济的发展,超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城市发展的水平,由于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人们对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提高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水平是势在必行的。

一、概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建造超高层建筑以来,我国各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的相继建成大量的超高层建筑。除香港以外,以上海市最多。目前我国已建成投入使用最高的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房屋高度492m,101层;而在建的国内最高的是上海中心大厦,房屋高度达 574.6m,124层。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是阿拉伯联合奠长国的迪拜塔,房屋高度为828m,有 160多层。我国上海中心大厦建成之后,其将是世界高楼的前几位。据有关资料介绍,英国伦敦设想建造300层的摩天塔楼,即所谓的伦敦通天塔,房屋高度1524m,而且不是最终的高度,只是第一阶段建筑计划中的高度,未来它还能继续的长高。

超高层建筑的建造,其之所以发展的如此之快,除了有的城市为了有一个高大的形象建筑之外,主要还是超高层建筑能在有效面积的土地上,得以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虽然建造超高层需要的费用比一般高层建筑高出很多,但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随着日益快速发展的需要,为土地使用率的提高,必然会使超高层建筑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二、重视概念设计,确定合理结构设计方案结构设计是保证复杂高层、超高层建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主要部分。超高层建筑设计之初就需要有结构专业方案进行密切配合,保证结构方案实施的可行性。结构工程师加强和建筑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向建筑设计师表达真实的建筑效果和空间需求,提出建筑理念和功能相适应的结构体系,建筑整体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合理统一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结构转换,增大使用空间,提高结构安全性和经济性,降低设计难度。复杂高层、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六类。复杂高层、超高层建筑通常外在条件各异,不能形成统一要求,这就需要概念设计来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建筑高度、抗震设防烈度等进行安全、经济、合理设计。在结构方案中要重视概念设计,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力求做到有所创新。

三、保证结构分析计算的准确性和设计指标的合理性

1、荷载计算

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加,重力荷载呈直线上升,继而对竖向构建柱、墙上轴压力相应增加,对基础承载力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主要集中在结构设计的荷载选取。高层建筑荷载要根据计算规范和建筑的影响因素来进行确定!

(1)地震荷载

地震荷载是复杂高层、超高层经常计算的结构分析值。超高层建筑结构自振周期经常在6.0-9.0s之间。而抗震规范中地震影响系数曲线通常只到6.0s,地震荷载可以将直线倾斜下降段从6.0s延伸至10.0s取用。

(2)风荷载

建筑高度增加,风载标准值也增大,在90m的高空,风速有15m/s,300-400m高空,风速可达到15m/s,所以楼层越高,风力对大楼产生的风荷载越大。所以要对维护结构进行抗风设计,比如用结构玻璃来玻璃幕墙围护,满足强度要求。有些高层建筑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风荷载。风荷载计算经常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风荷载对构件承载力进行设计,采用50重现期的风荷载对构件承载力进行控制。对于200m以上的高层建筑要进行风洞试验。比如台北101大楼,委托加拿大设计师设计一个1:500比例模型在半径为600m的风场环境中进行风洞试验,提高建筑的抗风载能力。

2、自振周期计算

我国超高层建筑发展迅速,以前的结构自振周期和建筑物层数挂钩的经验公式不适用于当前的超高层建筑。自振周期首先根据抗震防烈度、建筑高度进行抛物线拟合计算,再结合其他因素来综合计算。

四、抗震措施

超高层建筑加强抗震除了准确计算地震荷载也要从结构、构件、抗震防线等多方面来重视中震和大震的结构安全性能。因为地震作用方向具有随机性,所以选择对称性、多向同性布置的抗侧力结构体系有利于形心和刚心的重合,比如圆形、正多边形、正方形等平面形状;竖向构件很容易侧力荷载形成薄弱部位,减弱抗震强度。所以要加强构件的强度。设置多道抗震防线,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采用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提高抗震性能和变形能力。

五、消防设计

采用全钢、幕墙围护等高强轻质材料来减轻自重,从而减小地震作用。但是全钢结构导热系数大、耐火性差,很容易引起火灾!再加上建筑结构复杂,建筑内管线设备多,很容易埋下安全隐患。建筑楼层较高,内部空气抽力大,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还容易造成火灾快速蔓延。超高层的消防难点有火灾荷载大、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救援难度大等!所以在超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火、防灾设计!采用不然、难燃性建筑材料,增加安全通道数量,增设火灾自动报警器,保证消防通道密封性,增加消防专用电梯数量,提高消防专用电梯安全性能,重视危险系数较高的楼层和单元的消防设计。

六、垂直交通设计

高层建筑也普通高层建筑之间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又称做“核心筒”。核心筒的设计要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等多方面的要求,所以设计难度较大!随着建筑技术的飞跃发展,超高层建筑逐步演化出中央核心筒的空间构成模式。不仅能够将电梯、楼梯、卫生间等服务区域向平面中央集中,节省空间,还能试功能区域有良好的采光、视线范围、交通环境。核心筒的承受剪力和抗剪力较大,需要一个刚度来支撑这些强度。中央核心筒处于建筑的几何中央位置,建筑的质量重心、刚度重心、型体核心三心重合,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抗震。当然,不同条件的超高层建筑需要不同的布局方式,针对于“内核式布局”的是“外核式布局”,也能够适应某些条件下的空间构成。

超高层建筑高、体量大,支撑高层的地基要有足够的强度,大多采用深地基。

七、供电稳定性

为超高层建筑,安全性必然是供电系统设计所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其次是供电可靠性。配电系统的设计上,需考虑多回路供电及备用发电机组的配置。因超高建筑的高度,变配电房可以考虑设置在塔楼中部的楼层,以减少低压配电的损耗。备用柴油发电机设置于地库层,供电电压采用10kv输出,再经变压器降压至低压配电,保证配电至塔楼的高层。

八、其他要点

(1)加强端部构件,提高抗扭刚度,减少结构扭转效应。

(2)超高层建筑高度高,侧向力引起的倾覆力矩也大,所以要选择适当的结构抗侧力体系,提高抗倾覆要求,合理设置伸臂桁架和腰桁架。

(3)超高层建筑后期维护费用较高,在设计时要考虑经济性。采用高品质优良材料,采用节能工艺、设备等,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来降低能耗。

(4)现代计算机信息计算技术应用普遍。在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可采用多个软件程序进行计算比较,比如SATWE/TATA等,能够验证薄弱部位,还能对重要构件补充有限元分析计算,使计算结果更为可靠。

(5)采用智能化设计,提高结构可控性。应用传感器、质量驱动装置、可调刚度体系和计算机组成主动控制体系,提供可变侧向刚度,控制地震反应等。

(6)选择质量轻“强度高”延性强的材料。围护多采用玻璃幕墙、铝合金幕墙等;内部多采用轻质隔断;楼屋面多选用压型钢板加混凝土层面。

总之,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势必会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从而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的需要。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源浩,沈小璞,王建国. 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减震控制技术与抗震设计要点[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2]黄鹤.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探讨[J]. 才智,2012,(2).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7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高低压主结线

现阶段,超高层建筑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点,科学有效的推广超高层建筑,不仅能够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地矛盾,也能为城市功能划分提供新的媒介,为实现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电气设计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充分掌握建筑功能的基础上确定电气设计的基本内容,才能保证设计环节的合理性;也要从安全性、节能性的角度,对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进行深入思考,提高设计的实用性。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超高层电气设计的要点进行分析。

1 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要求

1.1 安全性要求

安全性要求是电气设计的首要要求,设计人员在电气设计过程中,应该在电气安全的基础上注意建筑物供电的可靠性。在考虑到建筑高度的基础上,电气系统变配电房应设置在楼宇中央部位,以降低低压配电的电能消耗;可在地库层设置柴油发电机,为保证整个建筑都能得到持续性的供电,可将输出电压控制在10KV,再经过变压器处理后,降为低压配电。在建筑配电系统施工中,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高度要求控制电缆长度、供电距离与电缆大小。

1.2 节能性要求

绿色节能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超高层电气设计也应该体现节能的相关要求。目前,节能建筑的表面上减少电压是可以实现的,但为获得更好的节能效果,可采用高效能的T5节能荧光管。在空调风机、水泵等马达的设计中,可采用我国主流的变频控制设计,这种设计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根据系统实际需求调整马达用电量,避免传统马达因长时间的连续工作而产生电量浪费的现象,最终实现节能。

2 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

2.1 火警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结合超高层建筑的特点,按照特级保护对象的设置的相关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够进行火灾事故广播,火灾信息处理等,其感应系统设计结构如下图所示。

当火灾发生时,报警控制器会按照设置程序发送指令,其发送指令的主要依据是报警信号的发送时间,并及时启动消防设备。通常情况下,在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的结构设置感温探测器,在建筑主入口、走廊、各种用房等区域,设置感烟探测器,并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手动火灾报警器。消防专用设备应设置在各避难层的20m处,妥善处理备用发电房、消防风机房等之间的距离。同时,建筑的每层都应设置广播扬声器,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在第一时间告知各层用户,为有效的组织撤离奠定基础。

2.2 供配电系统设计

(1)符合等级与供电电源。根据现阶段国家的相关要求,消防用电设备均按照一级负荷要求供电,电源电压等级为10KV,对于二路10KV电源,分别引自不同区域变电站或统一变电站内的不同线路,每条电路均承担电梯、消防等重要机房的用电需求,其中二路电源能够同时完成运转、供应电能的用电需要,并进行分开供电。为满足一般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备的用电要求,在电气设计过程中,可在原有设计项目的基础上选取一定的柴油发动机做后备电源,保证在特殊时期能够第一时间调动消防设备。(2)变配电室设置。由于超高层建筑的水泵房、中央空调控制室等均建造在地表下,其余部分大型用电设备安置在1-5楼,为保证变压器能够尽可能接近负荷中心地带,可将变配电室设置在地下室,并将柴油发电机设置在变配电室周围。在高度大于等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设计中,通常会在建筑避难层与屋顶设置一定的电气设备。在单个变配电室难以有效供电的情况下,可在避难层再增设一变配电室,可缓解其他变配电室的供电压力,提高供电性能。在确定变配电室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一下几点因素:1)全面考虑变压器垂直运送通道对变配电室设置的影响;2)分析设备楼板复合,单台变压器容量应小于等于800KVA。(3)高低压主结线设计。一般情况下,10KV用户变电室简化主结线方案主要采用SM6环网开关柜,这种设计方法所适用的范围主要是不设保护的电源进行柜,变压器出线开关主要采用断路器柜或熔断器-复合开关柜等。针对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小于1600KV的情况,可选择断路器柜;在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大于1250KV时,可采用熔断器-负荷开关柜作为10KV侧环网开关柜,其中熔断器可对变压器起保护作用。采用双路进行10KV电源,其中主结线为单母线分段,每段10KV母线设置一变压器,该变压器容量一般不超过5000KVA;二段母线合计装结的编容器容量不超过10000KVA。根据一般超高层建筑负荷计算结果来看,可选择5-6台SG10低损耗干式变压器,另设置1-2台1000KW高速柴油发动力。分组设置变压器,低压主结线采用单母线分段,二台变压器低压侧设置母联开关,并在平时运行中采用分列运行法运行变电所的变压器。当一台变压器出现故障时,系统可自动切除部分空调设备的供电,以保证系统负荷的稳定性;同时另一台变压器承担整个建筑消防、照明的用电。对于空调等季节性负荷,可根据设备的实际容量,集中设置空调负荷,并在过渡季节适当切除部分负荷(停用部分设备)。

3 结束语

本文简单分析了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要点,对设计人员而言,在电气系统设计过程中,应以本建筑的实际功能为基础,在充分考虑电气投入,建筑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内容,保证电气设计的科学性、经济性。

参考文献:

[1]李平.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简析[J].现代建筑电气(电气设计),2013(47):20-23.

[2]蹼松奇.论超高层建筑电气系统设计与安装要点[J].工程技术,2014(03):239-241.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8

关键词:高层建筑;供配电;对策

一、高层建筑的分类

高层建筑根据使用地不同,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一、二类及超高层建筑。

1、一类建筑有(1)医院;(2)高级旅馆;(3)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4)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500的商住楼;(5)中央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楼;(6)网局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电力调度楼;(7)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邮政楼、防火指挥调度楼;(8)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9)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10)建筑高度超过50m的教育楼和普通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

2、二类高层建筑有:(1)除一类建筑以外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商住楼、图书馆、书库、(2)省级以下的邮政楼、防火指挥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楼;(3)建筑高度不超过50m的教育楼和普通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

3、超高层建筑有:(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2)当高层公共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其供电方案应该由供电方组织专题研究和论证。

二、高层建筑特点

高层建筑与传统建筑最大的区别就是其拥有纵向上更大的空间跨度,其配套设施配置难度较大。对于供配电系统,随着空间跨度的增大,供配电安全性越低、风险性越大。首先需要更为复杂的布线设计,其次对于供电线路的传输管线需要更高的设施质量。

高层建筑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的综合体。首先是地下结构,主要是停车场和相关的配套超市,其需要更大强度的电力辅助,其次是高层建筑中常常设置的商业裙房以及高层酒店餐馆等等,需要进行不同于居住用房的电力设置,这些功能单元耗电量巨大,也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风险所在。

高层建筑较传统建筑拥有更多的用电设备,其增设了很多只能电器控制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整体功能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恢复。

三、供配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中,供配电线路较多。而在早期的高层建筑中,普遍存在着布线混乱、绝缘老化等问题,造成高层建筑电器系统电能浪费严重,同时由于高层用户不断增加,造成供配电线路长期处于低效工作状态,大大增加线路损耗。

用电设备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照明设备、通风设备、自动化设施。高层建筑由于其特殊的功能,需要更为复杂和更为多样的照明设施,这些照明设施通常分为两大类:室内照明和楼面照明。高层建筑尤其是用作商业和酒店的综合体,需要在原有照明系统上增加一部分辅助设施作为建筑整体的外部灯光造型体系,这使得供电系统需要在更多隐蔽工程的位置进行更为周密的布置,即为系统设计增加了难度,也为施工带来了不便。这些地方在建筑整体完成之后,很难进行后续的施工维护,一旦发生故障,整体功能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恢复。高层建筑的通风设施也更为复杂,需要地上和地下两部分通风系统。供电系统需要围绕通风设施进行更为细致的设计。高层建筑综合体中往往存在比较多的自动化设施,这些自动化设施需要更为灵敏稳妥的电力供应,比如监控系统和电梯系统,是建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因为供电问题导致失灵,在进行电路设计的同时需要更进一步的进行辅助电力维护,以免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

四、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配电要求

1.低压配电系统的配电一般应能满足如下要求:低压配电线路首先应满足民用建筑所必须的供电可靠性要求。不同的民用建筑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同,即使在同一民用建筑中,不同的用电设备和不同的部位,其用电负荷级别也不是都相同的,不同级别的负荷对供电电源和供电方式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供电的可靠性是由供电电源,供电方式和供电线路共同决定的。一级负荷和重要的负荷应有备用电源。

2.电能质量高。

3.低压配电线路应当力求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能适应负荷发展的需要。

4.民用建筑低压配电系统还应满足: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一般不宜超过两级;为了便于维修,高层建筑宜分层设置配电箱,每套房间宜有独立的电源开关;单相用电设备应适当配置,力求达到三相负荷平衡;一般应将动力和照明分别配电;

由建筑外引来的配电线路,应在屋内靠近进线处,便于操作维护的地方装设开关设备;采用链式配电系统时,配电箱不宜多于4台,如为电动机,一般为3~5台,其中最大一台电动机的容量不宜大于10KW。

五、供配电系统相关措施

(1)提高供配电系统经济性

在进行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建筑内部机电设备符合容量及分布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布线。整个供配电系统结构应简单清晰,从技术经济角度来看,应选用电导率较小的新型材质导线。对于负荷容量较大的一类、二类建筑中应选用铜导线,而对于三类或者负荷量较小的其他建筑物中宜选用铝芯导线,以提高供配电经济性。

(2)提高供配电系统可靠性

供配电系统的连接设备主要包括导线和其相关配套设备。在进行供配电系统的布局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的实用功能合理的选择导线,这个过程要对后续的扩大电流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由于高层建筑的房地产营销策略,很多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不能在初始阶段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些用于商业和办公的高层建筑在建设完成后招商还没有结束,这就为建筑的使用功能带来较大的变数,用电需求也相应的产生变化,如果前期的电力系统布置不够合理,就会使得整个建筑物的电力供应处于满负荷的状态,造成火灾隐患。设计者要选择能够充分保障建筑安全的导线,防止由于电流的热量效应而发生老化熔断。与导线相配套的发电设备也要充分适应建筑功能的变化,在设计中留有提升的余地。

(3)提高供配电系统安全性

想要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更为安全的接地系统设置。在高层建筑中,接地系统比以前更为复杂,常常是保护接地和T作接地都合在一处,进行接地系统的整合。首先接地系统的整体电阻要小于我国规定的4 Q国家标准,其次可以结合建筑物的建造基础,如果基础中的钢筋等结构原料可以满足电阻的要求,就能够以此为基础进行人T接地系统的铺设,将不同高层建筑的基础连成一个接地网,加强了相互供应,大大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六.总结

在高层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应该一味追求高度,应该对建筑精度有更高水平的追求。供电系统是高层建筑的功能基础,需要从业人员不断探究,找到更为安全可靠的设计安装办法,从更本上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易晓东,高层建筑供配电技术方案及其可靠性分析[J].机电信息,2010,(30)

[2]刘清伟,高层建筑供配电技术分析及可靠性浅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36)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9

[关键词]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取得新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我国建筑行业更是步入了健康化发展的轨道,而在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重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数量、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在我国建筑行业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也在不断创新,这就需要广大建筑企业必须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有更加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并且要积极探索符合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有效技术,推动我国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步入更加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特点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与普遍建筑具有极大的不同,因而,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来说,其技术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当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特点:1.具有设计基础性的特点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来说,在设计方面,不仅具有非同质化的特点,而且具有结构复杂的特点,因而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来说,必须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因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技术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同的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在不同的环节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这就使得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必须高度重视设计技术,否则就会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质量造成重要的影响。2.具有动态创新性的特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规模化、大型化、复杂化等诸多特点,决定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必须具有动态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特别是从当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各方面的建筑技术都已经日益成熟,但需要进行不断的融合,因而,必须进行技术的技术创新。比如目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材料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精、高、轻、薄都已经成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材料的重要发展趋势,而且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在施工方面也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因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具有动态创新性的特点。3.具有应用综合性的特点从目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特点来看,在技术应用方面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任何一个高层与超高层建筑项目,在技术应用方面,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技术比较复杂,因而,不可能通过一项独立的技术完成高层建筑,甚至某一方面的施工也需要综合性的技术,因而,综合性已经成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重点特点。比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包括力学、制图、艺术、环保、文化等方方面面,只有将这些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高层建筑技术更具有实效性。此外,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来说,还必须高度重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审美性、技术性,这也是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重要特点。

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高层与超高层建设具有很多的优势,因而,未来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将在城市中得到快速的发展。而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高新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支撑。特别是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整体情况来看,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要想使技术更具完善性和综合性,必须高度重视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材料的改进和创新,同样会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因而,未来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必须大量的应用高新技术,这将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2.信息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建筑”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将是未来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必须将智能化、信息化以及数字化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因而,在超高层技术的应用方面,不可能离开信息技术,因而,未来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将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比如目前很多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已经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智能建筑”已经成为重要的建筑模式,而要想打造“智能建筑”,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3.生态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由于电力、热力的大量使用,这就使得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而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加速推进,绿色建筑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因而,高层与超高层技术必须大量的应用生态技术,通过生态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具有很强的生态化、绿色化、环保化的特点,不仅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要保证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循环利用。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必须建立生态技术应用体系,在设计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之前就要对生态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确保生态技术能够更有效的应用。4.仿生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中仿生技术已经得到越来越多设计师的重视,因为仿生技术对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已经推动了仿生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高层建筑的仿生已经不仅局限于形式上的模仿,而是越来越重视对高层建筑的生物化以及技术化。因而,必须大力推进仿生技术的创新发展,将仿生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系统、运营等各个方面。

三、结语

通过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随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行业同样大力推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从目前来看,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设计基础性、动态创新性以及应用综合性已经成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重要特点。而随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各方面的技术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融合与创新,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生态技术以及仿生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必然会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富贵.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问题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6(5).

[2]陈江文.关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发展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4).

[3]张爱华.研究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J].科技信息,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