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效养猪技术集锦9篇

时间:2023-07-24 16:32:57

高效养猪技术

高效养猪技术范文1

1.发展过程

义乌市是浙江省主要猪肉生产基地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推广高效生态养猪模式,其中始建于2003年的某养殖场,是一家存栏生猪5700头(其中存栏母猪500头),年出栏商品猪10000余头的规模化商品猪场。

此猪场在建场初期未按生态养殖的要求规划设计,产生的排泄物不能妥善处理,给周围的生态h境带来了明显影响。2005年,在义乌市农能办和畜牧兽医局的指导下,猪场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经有关部门环境影响评估后,按照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工艺进行生态化改造,投入了50多万元建起400立方米污水处理设施和沼气净化工程,每天可处理污水60吨,但处理后的水排放仍未达标。为此,养猪场从2006年开始,先后承租周边闲置田地及荒坡山50余亩,计划通过种植牧草消纳沼液。

2008年,养殖场投资40多万元,建成了5个总容积达2000立方米的沼液池,配套相应的输送管道系统,排放水用自动喷灌系统浇灌牧草,牧草地流出水再流入牧场内的氧化塘,水塘中放养绿萍,使水质进一步得到净化,达到了环保部门检测的排放标准,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猪-沼-牧草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实现了生猪生态养殖与污水综合利用的高效种养模式。

2.生产流程

猪-沼-牧草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3.保障措施

(1)配套牧草种植用地。严格实施粪尿干湿分离,粪污经堆积发酵后用作有机肥,每天50吨左右的污水经处理后由50亩配套牧草地消纳。根据不同季节,套种污水消纳能力强、高效的优质牧草,如杂交狼尾草、黑麦草、空心菜、甘薯等;秋冬季种植黑麦草。收割后的牧草可全部鲜喂,或用饲草粉碎机粉碎后拌入少量精料(玉米粉等)后饲喂。

(2)配套设施装备。一是安装从沼液池到牧草地的污水输送管道、水泵、喷灌设施;二是安装从牧草地到氧化塘的处理水收集管道;三是安装牧草加工机械设施,对粗纤维含量较高、秸秆硬度较大的牧草进行粉碎加工。

(3)配套相应的污水沉淀池和氧化塘。经沼气工程综合处理后的沼液需有污水储存池储存,一般储存池容量应达30天的排污量,以利污水沉淀分解。如每天排放污水50吨的养殖场,需配套建设1500吨左右的污水沉淀池;经过牧草消纳后的余水需配套建设氧化塘以利进一步吸收消纳,收集水可用于养鱼、养绿萍,或作为清洗栏舍用水。

4.生产效果

(1)提高了猪场的生产水平。一是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性能。种植的牧草全部用于饲喂公母猪,2008年前养殖场饲养的母猪在不喂饲草或少量饲喂的情况下,经产母猪年均产2.22胎,每胎产活仔数10.73头;2008年后养殖场饲养的母猪可常年保证饲喂新鲜牧草,经产母猪均产活仔数提高到了11.25头,同比增加0.52头。全场500头经产母猪每年可多产活仔数577头。二是保证了猪群良好的健康水平。据统计,2007年、2008年该养殖场乳猪的平均存活率为95.5%,仔猪保育期存活率为98.12%,生猪的全程存活率为92.58%。2009年,该养殖场乳猪平均存活率达98.8%,仔猪保育期存活率达98.72%,全程出栏率为93.39%。商品猪平均出栏体重达102.5公斤,饲养期缩短到165天。

(2)取得了明显的生态与社会效益。通过承租土地,利用沼液种植牧草,消纳了污染源,污水达到排放标准,生态效益十分明显。猪场使用优质牧草,改善了饲料结构,提高了公母猪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猪场每年可为社会提供万头优质、安全的商品猪,节约饲料粮食105吨,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高效养猪技术范文2

关键词:农业三新工程;生猪;健康养殖;配套技术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91-03

近年来,受生猪养殖利润丰厚的诱惑,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投入到生猪养殖中。如何确保生猪养殖场养猪的数量与质量,发展养猪循环经济,实现资源整合重组与农民富裕,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虽然养猪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品种质量显著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猪场选址不科学、场内布局建设不合理、养殖条件落后、饲养管理不规范、兽药滥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卫生防疫制度不健全、员工素质偏低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

盱眙县是生猪养殖大县,荣获江苏省“生猪调出大县”称号。生猪养殖一直是该县的主导产业,生猪养殖量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疫病和粪污对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加大,严重制约着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生猪健康养殖,投入奖补资金用于引领龙头企业、大型养殖场发展高效健康养殖,而更多的中小规模养殖场由于各种条件制约难以获得奖补资金扶持来发展高效健康养殖。通过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的实施,众多中小规模养殖场得到项目实施单位的技术扶持,更好地解决了疫病防控、粪污处理等困扰养殖业发展的难题。

1 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的目标与制度设计

1.1 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的目标

农业三新工程是江苏省实施科技创新与人才强农战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实现农业重大技术推广全覆盖,通过科技进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科技竞争力。

1.2 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制度设计

为提高项目实施效果,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财政厅强化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制度建设,相继出台《关于印发农业项目督查和验收管理规定的通知》、《江苏省省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更新工程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规范了项目申报、实施、监管、验收等各方面的行为。项目管理遵循公开申请、科学评审、专款专用、绩效评估的原则,要求设立项目领导小组,实行重大技术推广协作组首席专家监督指导和项目单位执行专家实施制度。

2 组织实施农业三新工程项目

2.1 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实行重大技术推广协作组制度

江苏省每年根据产业或重大技术推广需求设立若干技术推广协作组,每个协作组设立一位首席专家,指导各项目单位(市、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部门)开展相关技术集成推广,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的应用。盱眙县于2012年6月申报了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集成推广“项目,在项目申报时便与项目试验示范场签订合作协议,组建相关的执行专家技术团队,开展项目方案的制定。项目获批后,积极开展相关新技术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设立项目基地标识牌,进行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2.1.1 协作组首席专家及其团队的监管指导 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项目协作组通过组织专家团队项目单位的执行专家、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和养殖场负责人的培训、座谈,到项目单位试验示范场指导技术集成,定期听取项目单位的汇报并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评点,推进项目实施。

2.1.2 形成汇聚协作组专家团队智慧的三新工程项目的技术指导要求 针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实际,要求项目单位围绕以下要求的方向开展生猪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应用。①养殖环境优化、种猪种质提升技术集成与应用和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集成与应用等入手对影响其猪群健康生产的相关环节进行HACCP分析,测试相关环境因子,分析生猪健康生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②加强投入品控制、改进饲料生产与储藏工艺、强化养殖流程质量监管等措施,实施有效营养调控,禁止使用霉变或添加违禁抗生素、添加剂的饲料,增强营养性免疫力,保障猪群健康。③改善猪场消毒隔离、防鼠防蚊蝇和粪污处理设施,改进猪场消毒防疫流程,规范饲养过程、减少饲喂应激、防止过程性霉变污染,减少蚊虫侵袭等有效措施,改进示范基地生物安全状况。④完善猪场各类生产信息录入及报表制度,总结生猪健康养殖配套技术。

2.2 执行专家及技术小组实施项目

依托项目协作组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撑和江苏省财政资金的扶持,项目单位——盱眙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按照项目方案和协作组专家团队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试验,改进饲养设施条件,完善技术措施,强化规章制度,从饲养管理技术和养殖场建设改造规范这两方面集成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和实施方案。

2.2.1 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选择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纯种猪和二元母猪及地方优良纯种猪进行杂交,生产杂交仔猪育肥。基础好的养殖场推广“两点式”生产工艺,提高圈舍利用率。

(2)饲料选择。①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的要求。②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应根据营养需求,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③严防饲料霉变。④禁止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兴奋剂(瘦肉精)、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⑤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应在育肥猪出栏前按使用规定执行休药期制度。

(3)猪舍管理。选择与猪场饲养规模和工艺相适应的先进的经济的设备以及管理方案是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猪舍及其设备原则上要满足猪的生理需要,保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低含量的有害气体、足够的生活空间等。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母猪妊娠前期定位饲养、高床产仔和高床保育是关键技术,猪舍设施设备都是围绕满足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大小猪都不耐潮湿,还需要洁净的空气和一定的光照的生理特点,而解决了哺乳母猪怕热乳猪怕冷的矛盾是获得养殖成功的前提。

(4)疫病防控。①坚持“以养为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搞好疫病控制。②定期搞好猪场周围及猪舍内环境卫生和消毒。③根据本地和本场传染病发生病种及规律,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工作。④平时注意观察猪群健康状况,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

2.2.2 养殖场建设改造

(1)根据《畜牧法》有关规定和农业部有关文件要求,将畜禽标准化饲养场概括为必须达到“五配备、四分开、三改变、二分离、一利用”。“五配备”即配备兽医消毒设施、配备兽医防疫设施、配备粪污处理设施、配备畜牧兽医专职人员、配备养殖档案和各项管理制度;“四分开”即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生产区与集污区分开、健康畜禽与发病畜禽分开、种畜禽与商品畜禽分开;“三改变”即改变明沟排污为暗沟排污、改变水冲式清粪为干式清粪、改变无限制用水为控制用水;“二分离”即场内设施要做到固体污物与液体污物分离、雨水与污水分离;“一利用”即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后被农田果园利用。粪便无害化处理模式有三种:即固体粪便采用强通风静态堆肥技术模式、液体粪便采用农田利用技术模式、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利用技术模式。

(2)结合“六项创建”活动,推进相关创建标准。盱眙县根据养殖场状况,结合江苏省组织实施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畜禽良种化、动物防疫规范达标、新型畜牧合作经营模式、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六项创建”活动,提出建议,推进规模养殖场达到场区布局科学、饲养规模适度、设施设备先进、档案记录齐全等相关创建标准。同时,依据江苏省项目协作组专家意见,项目单位执行专家团队不断探索发展对策,以提高科学养猪水平、养猪生产效率、无害化处理能力、疫病防控能力、猪群抗病能力、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养猪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2.3 实施效果与意义

(1)将项目实施与开展“六项创建”活动等业务工作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落实。大力推广生猪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全面推进粪污综合利用,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提升畜牧兽医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省项目协作组专家的培训指导和项目的开展落实,培训锻炼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增强了基层的服务能力扩大了服务范围,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制约中小规模养殖场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升了生猪养殖的发展空间。

(2)农业三新工程发挥了巨大积极作用。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缓解了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推广的问题,推动了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解决了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的技术难题,也进一步密切了与养殖场户的技术联系。主要表现在:一是江苏省项目协作组专家团队的指导帮助,培训锻炼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队伍,走进了中小规模养殖场解决生产中的难题;二是鼓励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提供了规模养殖场户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机会;四是部分解决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推广的经费;五是让更多的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提高科学养殖理念。

高效养猪技术范文3

调查地点是湖南省浏阳市马家湾村。本研究组成员于2009年3~4月、2010年1月、2010年7~8月3次进驻马家湾村,对该村垫料养猪情况进行无结构访谈、参与观察。该村主导产业是养猪业,是远近闻名的养猪村。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马家湾村养猪业获得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传统养猪法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猪粪便用水冲到猪栏外面的沟里,不经处理就流到河中。长此以往,致使马家湾村陷入了“有水不能饮,洗菜水难寻,下田脚发痒,蚊虫蚂蚁多,空气污染大,臭气满天飞”的困境。根据长沙市环保局监测站在近几年连续对该村的土壤污染调查,结果显示养殖区域周边90%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0%左右的农村饮用水源污染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农民的健康安全。当地政府于2008年决定在马家湾村推广“多功能生物活性垫料养猪零排放技术”(以下简称垫料养猪),由湖南泰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导。该技术最初在马家湾村得到一定范围推广,但由于各种原因,至2011年10月止,全村仅有两户仍采用垫料养猪,大多农户都已暂停采用,持观望态度。有些农户虽然建有环保猪场,但是根本没买垫料,仍然在传统猪场养猪;有些农户甚至又把环保猪场改回传统猪场。

2生态农业技术的产业技术化环节

垫料养猪就是采用锯末、秸秆、稻壳、米糠、树叶等农林业生产下脚料,配以专门的微生态活性制剂制成垫料,猪在垫料上生活,垫料里的有益微生物能够降解猪的粪尿,无臭味及其他有害气体产生,不需要冲洗猪舍,没有废弃物排出猪场,猪出栏后,垫料清出圈舍就是优质有机肥。垫料养猪相比传统养猪具备的较强优势在于省水、省料、省劳力,提高猪的抵抗力、肉品质,增加养殖效益,无污染、实现粪污零排放。但该项生态农业技术在马家湾村推广效果并不佳,本研究认为其原因在于生态农业技术向产业技术转化,是技术整合、经济核算、政府补偿和文化形塑几个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些环节上的任何一环缺失或不足就会导致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不佳。

2.1技术整合马家湾村农户虽然承认垫料养猪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新技术,但普遍认为,该技术由于应用时间不长,还不够成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垫料养猪不太适合浏阳地区的气候。猪适宜在30~35℃的环境下生长,温度过高就容易生病。浏阳地区的夏季气温很高,猪舍使用垫料后,垫料分解猪粪便然后发酵,使猪舍温度更高,往往达到50~60℃,垫料上面不能淋水降温,猪舍建造又大都达不到通风的要求,猪极易患病。而在冬季则很好,垫料发酵升高了猪舍温度,适宜猪生长。二是垫料养猪不方便消毒杀菌。猪是群养,每个猪栏养几十甚至上百头猪,养殖密度大,容易传播疾病。垫料里面加了可以杀死病菌的成分,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于大的疫病作用不大,由于垫料上面不能喷洒消毒液,加大了疫病防治的困难。三是垫料养猪会造成猪成长的差别。环保猪栏很大,一般是几十到100多m2,一个猪栏养几十甚至上百头猪。猪的成长有强有弱,强的一般会长得快、长得好,弱的一般会长得慢、长得小,从整体上拉长猪的平均出栏时间。四是垫料养猪会引发猪的呼吸道疾病。猪长大以后粪便排泄增多,垫料消解不彻底,为了增强消解功能,农户就得往垫料里面掺加老糠子等材料。而这些材料会影响猪的肺部呼吸,导致一些呼吸道疾病。产业技术是系统性技术。首先,一项生态农业技术只有做到很顺利地实现新旧技术之间的替代、交融,很紧密地实现与其他技术的匹配、契合,形成稳定的技术结构关联,并由此改变自身的形态,成为产业技术,才能发挥其作用。其次,相关群体尤其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相关农业技术丰富而实用的经验,他们与自上而下推广的生态农业技术互补或者相互竞争。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只有结合相关群体尤其农民的经验才能更好地获得信任和支持,推广人员、公司、政府不能只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向农民传播生态农业技术,而应该与农民进行更多的沟通和协商,促进相关群体达成共识。在马家湾村推广的垫料养猪是高栏环保猪场、垫料降解猪粪便、发酵高温杀菌,与传统养猪的矮栏水泥猪场、冲洗猪粪便、消毒防治疫病差异相当大,垫料养猪与传统养猪的替代、交融的实现,控温、防疫、喂食等各项技术匹配、契合的实现,都有一个碰撞、磨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推广人员、公司、政府和农民对于同一项生态农业技术及技术结构的认识、掌握和运用不尽一致,会就技术发生复杂互动,不断沟通和协商。生态农业技术之间横向、纵向的匹配、契合程度,推广人员、公司、政府和农民就技术沟通、协商的状况,最终决定着生态农业技术向产业技术转化的状况。

2.2经济核算马家湾村农户普遍认为,垫料养猪的成本较高,尤其是在目前猪价不稳的情况下,很难承受。垫料养猪,不能沿用传统猪场,要改建或者新建环保猪场。因为传统猪场的猪栏较矮,而环保猪场的猪栏要求较高,里面要放一定厚度的垫料。据估计,建环保猪场的造价大概300元/m2。垫料养猪要求1.7m2养1头猪,而传统养猪,1头猪只要1.2m2,1.2~1.5m2就相当大了,因此环保猪场的猪栏很大,一般是几十至100多m2一个猪栏。这就增加了农户的成本。垫料养猪与传统养猪相比,相同面积养猪的头数即存栏量减少了,同时每个猪栏的空间大,猪的活动量增大,饲料吃得多,但出栏速度差别不大,卖价也差别不大,很不划算。垫料公司宣传1次垫料可以用1年,1年可以养两批猪,然后换第二次垫料。目前农户使用垫料的实际情况是:一次垫料不能养两批猪,垫料用到后期已经不能化解猪粪便,期间要添加好多材料,或者向垫料公司购买新垫料,这样也增加了成本。环保猪场里猪的成长有强有弱,长得快的能在6个月左右出栏,长得慢的要7~8个月才能出栏,从而把养猪的整体成本提高了。垫料养猪,要经常翻料,垫料化解粪便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翻动得是否勤快,翻动的少垫料就会发霉,猪吃了就拉稀。养小猪时劳动量不大,1周翻1次就行。养大猪时,粪便多,必须勤翻。猪达50kg,每两天要翻垫料1次,猪达100kg,每天要垫料翻1次。每次翻料至少耗4h以上,农户感觉增加了劳动力成本。而传统养猪,100头猪的规模,每天喂两次食,用水冲洗一下猪栏,一个多小时就可完成。农户对垫料养猪成本的考虑,是与猪价行情联系在一起的。养猪赚钱的时候,不会计较太多,养猪不赚钱的时候,就更精打细算。农户认为,现在农民打零工都是50~60元/d,以此为标准,猪价要在12元/kg才算赚钱,5元/kg就不赚钱,目前猪价在下降并且很不稳,所以传统养猪从经济上来看更划算一些。产业技术是竞争性技术,它是经过选择、淘汰而剩下来的技术。农民会针对一项生态农业技术的市场前景和成本进行分析,如果此生态农业技术没有带来农民预期的经济收益,农民不可能采用。因此,生态农业技术转化为产业技术要经过经济核算,要针对采用该技术所需的原材料、人力和资金投入进行成本预算,同时,还要对预期销售收入进行测算。首先,如果没有经济核算,生态农业技术不可能进入产业,无法成功转化的技术,技术本身并不一定差,可能是因为使用成本太高。正是基于经济核算,所以现实中起作用的农业技术可能并非最优的生态农业技术。马家湾村农户虽然普遍认为垫料养猪的成本较高,但是否采用垫料养猪要视猪价行情而定。行情好的时候,养猪能赚钱,发展垫料养猪成本高点尚能接受;现在猪价行情很不稳,并且一直下降,养猪不赚钱,农户基本上倾向于采用传统养猪。其次,推广人员、公司、政府和农民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生态农业技术进行经济核算,致使他们在经济利益问题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矛盾冲突,推广人员、公司、政府认为有经济效益的生态农业技术可能并不能让农民真正在经济上受益。

2.3政府补偿对于垫料养猪这种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当地政府进行了补助,但马家湾村农户认为补助力度不够大。建环保猪场的补助不是按照整个建筑面积算,只补助垫料池的面积(40元/m2),而垫料池一般只占整个猪场的50%~60%。相比建环保猪场的全部成本而言,农户觉得补助太少。而且,补助有时候未能落实到位,有的农户只给补一半,有的农户未获任何补助。补助是当地政府派人前来检查、丈量环保猪场后发放的,一些农户建好环保猪场后却没人来检查、丈量,因而没有得到补助。至于为什么没人来,农户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说法。当地政府只给农户补助一次垫料的钱,第2次的垫料就要农户自己出钱购买。补助只惠及了头两批报名参加垫料养猪的农户,后续参加垫料养猪的就不再有补助。当地政府扶持一下后,垫料养猪就交由垫料公司进行市场化经营。由于农户关于垫料养猪成本太高的反映较大,后经当地政府出面协调,垫料公司对垫料实行以旧换新。农户用旧垫料从垫料公司换取新垫料,旧垫料作价只抵1/3的新垫料,另外2/3的新垫料钱由农户承担。目前,就是垫料的以旧换新业务也不再进行。农户普遍认为,当地政府在环保养猪的推广上还需加强投入,落到实处,不能哄骗农户,这样农户才能放心去发展垫料养猪。其实只要当地政府补助到位,农户还是愿意发展环保养猪的。生态农业技术属于公益性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除了考虑技术本身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其可能带来的长远的和宏观的经济与社会综合效益。一方面,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必须尽可能提高农民短期的和长远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必须达到公益性等计划性目标,包括社会生态效益目标。在现阶段,生态农业技术195与其他农业技术相比,在经济效益上的优越性并不突出。但是,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可以缓解农业生产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等负面影响。初期,生态农业技术的经济效益可能不高于甚至低于其他农业技术,而农民看重经济效益,而且比较看重近期的经济效益,并以此单项指标作为自己采用与否的指南。因此,从生态农业技术所能带来的社会综合效益考虑,政府非常有必要对其推广进行投资。像马家湾村垫料养猪的推广,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就是成本较高、农户不赚钱,其推广需要政府加强投入并且落实到位。政府可借鉴当前一些发达国家采用的价格支持做法,如政府对垫料公司提供价格或其他形式的补贴,垫料公司再以优惠的价格卖给农户。这样既有利于维护垫料公司的权益,又有利于农户优惠获得生态农业技术,更有利于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从而达到“多赢”的目的。

2.4文化形塑马家湾村农户普遍认识到,垫料养猪在环境保护方面确实优于传统养猪。传统养猪用水冲洗猪舍,把猪粪便冲向沟渠,再流到河里,环境污染严重。这样受污染的生活用水对人类健康不利。农户逐渐意识到健康与环保的关系。环保养猪能够减少甚至从根本上解决村里的污染问题。但是,农户的环保意识还不强,对于垫料养猪,农户还是考虑成本问题更多一些。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养猪赚钱,可以搞环保;养猪不赚钱又要搞环保,那就不搞”。产业技术受到文化的很大影响,内含一定的文化意味,并且技术的体系化、系统化程度越强,技术结构关系越复杂,其文化属性也就越强。生态农业技术向产业技术转化过程中,其质的规定性要经过“文化形塑”。首先,生态农业技术引入一个地方必须考虑文化适应问题。一项生态农业技术尤其整套技术的引进,不仅影响到当地原有的农业技术体系,而且对农民等相关群体的生产、生活、行为、观念都会产生较大冲击,可能引发一定程度的文化冲突。其次,相关群体尤其农民的文化水平越高,对生态农业技术的理解越多,他们就越支持技术的推广。相关群体尤其农民所掌握的生态农业技术方面的文化知识以及对技术所持有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化冲突的状况。马家湾村深受传统养猪造成的环境污染之苦,普遍认识到垫料养猪对于环境保护的好处。这是垫料养猪最初能在马家湾村得到一定范围推广的重要原因,现在虽然大多农户都已暂停采用,持观望态度,但并未完全放弃,也是逐渐浓厚的环保文化作用的结果。

3促进生态农业技术向产业技术转化的建议

3.1吸引农民参与,为农民提供先进适用的生态农业技术为促进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生态农业技术研发、推广的良性循环,拓宽推广渠道,创新生态农业技术服务模式。推广时要选择适合当地的技术,优先推广那些高产优质、简单易学的生态农业技术,并提供相关的配套信息。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推广方式,生态农业技术研制出来之后大多由政府组织推广。生态农业技术需要协调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利益,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技术,事先确定好推广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推广方式常常不能奏效,不能解决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难题。农民对生态农业技术应用的具体情况往往比研发、推广人员更加清楚,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需要农民参与,需要吸收农民的生产经验、创造性思维。农民的参与可以保证所研究的技术更符合农民的需求,更适合当地的生产条件,可以发挥出农民在技术实施过程中的适应性修正能力。在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阶段,农民参与主要体现在技术需求的表达方面,以及把新技术与现有农业生产措施结合起来等方面;在生态农业技术的实施阶段,农民参与主要体现为大范围内对新技术进行检验、评估并内化到现有生产措施中。因此,一方面各种高等农业院校、农业技术学校和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可以对农民进行正规系统的生态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另一方面,借鉴国外经验,可以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实行自下而上的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

3.2政府积极扶持,让农民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在经济上受益生态农业技术的外部性决定了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技术的推广是不现实的,市场失灵的存在为政府的参与和支持提供了理由,各级政府应当给予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以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一是可以给予适当补贴,降低农户采用生态农业技术的成本,鼓励农民学习、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对农民采用生态农业技术的投入,给予货币或实物补贴,如品种、工程材料、农业化学和生物生产要素以及农民的学习成本和投劳成本等。对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的建设进行补贴,保障农民能购买到质优价廉的生态农业技术。对那些因采用生态农业技术而经济陷入困境的农民给予补偿,确保其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二是可以运用财政资金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将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扶贫开发、农业科技、龙头企业等政府扶持项目,都要向生态农业倾斜。各级财政部门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配套经费,专门用于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并根据财政状况逐年增加。三是可以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改善生态农业科技应用的投资环境,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农业技术投入的积极性,给予他们资金、技术和管理的支持,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关优惠,逐步形成政府扶持为导向、多方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高效养猪技术范文4

关键词养猪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安徽肥东

畜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首选产业和有效途径。在畜牧业中生猪产业所占比重大、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是绝大多数农民家庭肉食品自给和增加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了全面掌握肥东县养猪业的发展状况,笔者深入村镇广泛开展调查,在了解掌握肥东县养猪业现状、特点、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养猪业的对策措施。

1肥东县养猪业存在的问题

1.1养猪成本与养猪效益非正比增加的矛盾

从2009年养猪效益看,虽然养猪效益较往年有所提高,每头生猪出栏纯收入(除劳动力)达300~400元,在纯收入提高的背后却是养猪成本迅速上涨:一是仔猪、饲料成本的增加。仔猪价格不断攀升,猪饲料价格不断上涨;每出栏1头生猪,饲料成本增加40~50元,仔猪成本增加200~250元[1]。二是劳动力、水电费用增加。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较大,外出打工者增多,在家养猪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多,从事生猪养殖既脏又累,还要承担疫病和市场风险,导致散养的农户减少[2]。加之水电、运输、劳动力等饲养成本居高不下,使得生猪养殖效益的增长空间受到压缩,在“养猪一头不如打工一周”的效益比较下,不少青壮年农民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在家从事养殖业。

1.2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与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的矛盾

与其他产业相比,养猪业属“三高一低”产业,即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目前,生猪养殖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长期生产看,生猪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养殖户经不起市场低潮冲击;传统的生猪养殖缺乏组织动作,组织化程序低,无法将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形成养殖合力,难以预测和适应市场的变化,无法承受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只能被动应付,使养殖者失去养殖的积极性。

1.3疫病形势严峻与防控难度大的矛盾

传统分散饲养中公共卫生防疫建设存在部分空档,加上动物防疫可追溯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一些常规疫病在一些规模饲养户和防疫空白村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经济损失[3,4]。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一些规模养殖户和新进猪群中发生,疾病多数引起全县猪大批死亡,对养猪业的危害性极大。同时多数养猪户对猪的防疫保健意识不强,重饲养轻防疫、重治疗轻保健,没有按要求和需要建立免疫程序,对新的病种没有足够重视,不采取免疫措施,一旦发病损失较大,将影响养殖户增养补栏的积极性。

1.4生猪良种体系建设与现代化要求的矛盾

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肥东县母猪饲养量总体较少,大多数养殖户母猪饲养水平低下,农户自繁自养能力不强。从外省调入的仔猪抗病能力较弱、疫病风险较高、损失较大,导致仔猪购买成本增加。由于资金投入少,品种改良规模小、范围窄,加之生猪生产以农村散养为主,没有形成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和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使良种良养普及率低。

1.5投入不足与畜牧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养猪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圈舍、良种、饲料、防疫等都需要一定的投资。据预算,一个千头猪场仅固定资产投入就需要60多万元,同时商品猪从出生到出栏上市约6~8个月内需花费1 100~1 200元,资金周转周期长,需要流动资金大。由于规模养殖土地大部分为租来的闲置土地,养殖场不能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导致很多规模养殖户多年来处在低水平运行状态。而养猪除省级有一定项目投资外,县乡级对养猪业建设项目的配套投入较少,信贷投入、民间资本以及外资投入也不足。另外,加工龙头和市场建设滞后,除围绕县城供应的定点屠宰厂外,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制约着养猪业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生猪业,要社会资金及金融资金进入,需要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良种推广、动物防疫、养殖户贷款政策性贴息等方面加大投资。

2肥东县养猪业发展对策

通过对肥东县养猪业的调研,认识到肥东县养猪业资源较丰富,市场容量较大,技术较成熟,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重新审视养猪业的现状、外部条件和发展前景,不得不认识到:养猪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应确立发展生猪产业、做大做强生猪产业的科学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工业理念和产业化思路来谋划、推进生猪产业的发展;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提质增效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良种繁育、疫病防治、标准化养猪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实施养猪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推进养猪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全县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1切实加强对生猪生产的组织领导

把生猪生产纳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立足肥东县实情,统一思想,上下一致,齐抓共管,针对肥东县的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对畜牧业内部结构进行比较客观的调整。按照“以农养猪、养猪促农”的要求,稳定千家万户养殖,重点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采取个人、集体、国家有机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养猪业,选择养猪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发展养猪小区、家庭规模养殖场等适度规模养殖,开展仔猪繁育和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

2.2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将猪的品种改良作为提高养猪生产能力的一个突破口,从行政到业务给予高度重视,按照《畜牧法》及畜种区域规划,加大对引进和出售种猪的管理,实行良种鉴定、登记制度,坚决取缔劣杂公猪,加快瘦肉型猪改良推广步伐,促使猪种品质优化。按照养猪生产“三化”繁育体系的要求,加大新品系的培育和优良猪种引进;鼓励农户饲养二元生产母猪,大力推广猪的人工授精和三元杂交优质肉猪生产技术;建立稳定的区域性母猪饲养基地,提高高繁优良母猪比例,增加仔猪来源。

2.3转变养殖方式,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

饲养方式落后是养猪产业发展缓慢、效益不高的一个关键性制约因素,加快发展养猪业,必须大力转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将现代化养殖作为今后生猪养殖的关键措施来抓,将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于养猪,突出良种应用,配合饲料、疫病防治、科学饲养流程与生态养殖、沼气池建设利用等技术的应用。在今后工作中因势利导,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扶持,加快示范村、养殖小区建设和扶持大户规模养殖,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在一些条件成熟,生产有一定规模和实行标准化养猪的地区,开展无公害、有机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全面推进标准化养殖,便于统一优良品种和科学饲养防病技术。

2.4加强养猪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

畜牧业现代化需要养殖户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系统理论知识的人才能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才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畜禽产品。在今后工作中结合生产实际,以人为本,下大力气开展不同层次的科学养猪技术培训。全面认真实施千家万户科技入户工程,做好畜牧科技普及型培训工作。针对规模养猪户(场),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技术难点,建立健全长效培训机制,实行注册登记长期跟踪培训,深化培训内容,从普及型培训转向专业型培训。同时鼓励饲料兽药厂家和经销商结合产品推广开展科学养猪技术培训。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能力。要加大对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密切关注国内外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推广人工授精、生态养殖、标准化养殖等技术,全面提高养猪业的科技含量。

2.5加强防疫保健,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

针对现阶段猪病十分复杂的现状,切实加强生猪防疫保健:一是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和防疫冷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免疫、检疫和疫病监测,突出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疫病的防控,落实强制免疫,强化内防外堵,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二是积极引导和指导养猪大户强化猪的防疫保健意识,把防治疫病资金用在防疫保健上,并制定切合本场本户生产实际的免疫程序,做到计划免疫,对一些新的病种有免疫防治。三是畜牧部门要根据养猪生产实际,强化疫病的监测工作,对近年来疫病监测中发现的新病种及时制定防控方案,开展早期预防免疫。四是将发展暖棚养猪与沼气池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结合起来,强化对粪水及其他污物的再利用,防止粪水污染环境。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一批利用养殖场粪污生产沼气和有机肥项目。

2.6切实增加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发挥养殖户、加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政府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良种推广、动物防疫、政策性贴息补助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对优质种源生产场应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农村认真落实母猪补贴和保险,对种公猪引进也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性补贴,以保障生猪生产的基础。二是建立生猪产业扶持和稳定发展基金,对因产业发展波动而受损的规模养殖给予政策性扶持补助,稳定肉猪市场供应。三是加大科技推广,重点解决生猪养殖中的技术问题,如优良杂交组合筛选、提高母猪生产力、重大疫病监测防治等,帮助养猪者提高生产能力,节约生产成本,节支增效。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安徽省有关生猪产业扶持政策,搞好项目筛选、养殖小区的验收完善和省级龙头企业的上报工作,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扶持。争取县财政资金支持,扶持生猪产业发展。

2.7积极推进生猪产业化进程

一是畜牧部门积极为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民牵线搭桥,使其形成发展合力,有效解决肥东县生猪生产中农户单打独斗、品种和产品规格多、饲养小规模与大市场难于衔接的问题。积极引导养殖户成立生猪产、销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形成合力,使养猪做到规模化、标准化。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和大型猪场投资建设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订单生产,形成“公司+合作社+养殖户”和“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增强养殖户扩大规模养殖的信心。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争取在良种、饲料、加工等方面引进资金、技术、厂商,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积极扶持协会及经济合作组织和畜产品经纪人及营销队伍,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畜牧业市场化进程。四是健全和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立专业交易市场,开通绿色通道,鼓励和支持生猪专业定点收购及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加强预警体系建设,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正确引导生产和经营决策。

3参考文献

[1] 祁跟兄,胡永杰.青海省民和县养猪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8(6):108-109.

[2] 陈开升.诸暨市养猪业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07(10):62-63.

高效养猪技术范文5

1生态猪养殖技术

1.1生态猪遗传改良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现已引进多个外国优良生态猪品种,这些生态猪品种的优势为:生长速度较快、生猪瘦肉率较高等等,但是其缺点在于生猪肉质较差,无法满足中国人对于猪肉口感的需求。我国现有的生态猪肉产品口感符合中国人需要,但其生长速度较慢,因此,应加强生态猪遗传改良技术,采用杂交及基因改良技术,将不同品种的生态猪加以优选,从而培育出更为优质的生态猪品种,使其具备生长速度快、肉质口感及口味好的新型生态猪品种。

1.2生态猪饲养技术

生态猪饲养是其养殖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应加强对养殖场周围环境的调查工作,南寨镇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夏温差较小,其气候十分适宜生态猪养殖,当然,应具体分析养殖场附近实际特征,结合地域特点综合加强生态猪饲养技术。其次,引入国外先进饲养技术,国外在生态猪养殖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养殖场应依据南寨镇气候及地理特征,有针对性将国外更为科学和全面的养殖技术引入国内,提升养殖场生态猪饲养水平。例如,国外普遍采用的早期断奶技术对生态猪养殖具有积极影响,根据生态猪种类、科学的将其母猪与仔猪分离,有效提高仔猪健康水平,促进仔猪迅速育肥。最后,正确认识生态猪放养的重要性,为了提升生态猪肉质及口感,应及时将生态猪定期放养,在放养过程中根据生态猪种类及生长周期特点,对其进行科学饲养,进而改善生态猪肉质。

1.3生态猪远程监控技术

生态猪养殖中,可引入远程监控技术,尤其在大型生态猪养殖场中,可在猪舍内安装养殖自动监测设备,针对猪舍中温度、湿度等相关参数加以检测,并实时传至养殖场服务器数据库之中。通过这一形式,养殖人员无需经常到猪舍中人工测量,只需要在计算机前实时观察猪舍内部参数情况,并远程遥控温度、湿度控制器,从而为生态猪营造更为适合的生长环境。另外,还可以在猪舍中安装网络摄像头,摄像头捕捉的画面也实时传送至中央服务器中,装置人员通过摄像头能够及时观察到每一头生猪的生长状态,并为生态猪建立健康档案,将生态猪饲养情况、健康情况、环境温湿度、免疫情况等信息记录于健康档案之中,如一旦发生生态猪疫情,该健康档案可成为生猪疫情治疗的重要辅助信息,有效降低生猪疫情对生态猪养殖场造成的损失。

1.4生态猪粪便污水处理技术

传统生猪养殖中,生猪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污水,一经排放会对养殖场周围空气、水体及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而生态猪养殖更加重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可将沼气技术引入生态猪养殖之中,在养殖场低洼地区修建沼气池,将生猪在产生的粪便和污水排入沼气池中,保障生猪猪舍的整洁与卫生。同时沼气池中的粪便和污水通过发酵,产生大量的沼气能源,能够为养殖场提供热能,该热能也可以用于猪舍的取暖。沼气池发酵后,剩余沼液和中的细菌因发酵而被彻底杀灭,可作为农作物种植的有机肥料,为农作物提供大量的磷肥和氮肥。

2生态猪养殖发展趋势

2.1生态猪养殖产业化

产业化是当前生态猪养殖的重要模式,众多大型养殖场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生态猪养殖的经济收益。除此之外,应加强生态猪养殖户的管理,对于小规模的生态猪养殖户,可采用企业+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即生态猪企业与农村养殖会签订相关合同,由企业为养殖户提供仔猪、饲料等原材料,养猪户按照企业要求进行生态猪饲养与管理,并在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之下为生态猪做好防疫、饲养工作,待到生态猪达到出栏标准后,企业按照合同签订价格回收生猪。当然,这种模式与大型养殖场相比,其缺陷十分明显,但如能做好生态猪养殖户的管理与监督工作,此种模式具备极高的现实意义。

2.2生态猪的自然放牧

生态猪的自然放牧十分重要,通过自然放牧,为生态猪提供更多的活动时间及活动场所,能够有效提升生态猪的肉质及健康水平,同时,自然放牧状态下的生猪,其原始性和生态性表现更为出色,是当前国外生态猪养殖重要技术方向。因此,在生态猪养猪过程中,应加强生态猪自然放牧工作,促进生态猪的健康成长。

2.3生态猪的立体养殖

高效养猪技术范文6

关键词: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应用;成效

中图分类号:S8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7-0057-02

收稿日期:2014-06-27

作者简介:谢彩丽(1975-),女,湖南祁阳人,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养殖方面工作。

1 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

1.1 加强组织领导

①项目监管。认真领导、管理和监督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工作,对实施和协调项目的工作进行积极的组织,并有效检查和验收项目工作;②技术服务。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将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服务等有效提供出来。

1.2 建立健全生猪人工授精网络

建立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区,然后将全县所有乡镇纳入其中,将生猪人工授精全面开展起来。现阶段,生猪人工授精的站点逐步增多,形成了县级种公猪站、乡镇供精单位、配送点全覆盖的网络,配备人工授精员。

1.3 强化培训指导

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定期组织系统培训,每年3期,将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培训,促进人工授精员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组织人工授精员到种公猪站学习,使他们熟练掌握生猪人工授精各环节的操作技术。将人工授精技术指导资料发放给人工授精员,与县疾控中心有机联合起来将培训证发放给培训合格的人工授精员[1]。

1.4 完善规章制度

将公示制度明确下来,定期将发放记录表、检测记录等各项记录上报,每月1次,同时有效存档种猪站的各项制度、仪器设备、收费情况等材料。各供精站严格依据《人工受精管理办法》、《生猪人工授精操作规程》等,同时将制度统一制定张帖[2]。种公猪站严格根据各项制度要求引进和培育种猪、收取费用等环节,并将其详细记录下来,随时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同时接受群众的监督检查。

2 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成效

2.1 提高了生猪良种水平

人工授精技术显著提升了仔猪的健康状况和生长速度,可以提前10 d出栏。建立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区后,人工授精技术覆盖率较之前提高了近50%。同时显著提升了生猪情期受胎率,极大增加了窝均产仔数。

2.2 增加了养殖效益

大多数养殖户通过培训对生猪受精技术进行了熟练的掌握,使配种成本降低,从而将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2.3 降低了养殖成本

种公猪的数量及猪舍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减少,同时人工投入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得到了显著的降低,从而促进了品质及公猪利用率的显著提升、良种普及率的提升,最终达到了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目的。饲养公猪的数量在配种公猪利用率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得到了极大的减少,饲养成本和引种成本也在配种公猪利用率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得到了极大的降低。

2.4 减少了疾病在猪群中的传播

正规种猪厂是种公猪引进的主要来源,所受到的检疫极为严格,这就从源头上对传染性疾病进行了有效的控制,有效截断了传染性流产及外寄生虫病的传播,从而延长了母猪的使用年限。

2.5 增强了示范带动力

人工授精技术在建设和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应用,使生猪人工授精网络得到了有效的完善,同时对人工授精技术进行了广泛的普及,从而促进了生猪产业示范带动力的显著增强[3]。

参考文献:

[1] 候大卫.猪人工授精操作技术[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高效养猪技术范文7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猪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局面,存在管理方法落后,抵御风险能力差,资金供应不足,行业自我约束调控能力弱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因此如何有效突破发展瓶颈,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已成为乡镇经济与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

一、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传统的农村生猪养殖局限于一家一户分散养殖,难以形成生产合力,防疫意识不高,技术设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没能打造市场猪肉品牌。再加上近几年来猪饲料及麦麸、稻糠等猪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生猪养殖成本不断增加,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困难重重。

1.信息交流不够,种猪有待优化。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养殖户对外界的关注与信息交流严重不足,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工具了解市场动态,学习先进经验技术,从而导致生产过于盲目。加之种猪优良特点不多,快速繁殖能力不够强,肉质品味不够高,严重制约生猪销量与市场拓展。

2.政府投入不足,养猪业保障制度不健全。当前国家对农村生猪业的投入与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及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贡献严重不协调。调控措施缺乏或不到位,政策的基础性支持不足,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推广投入资金少,尚未建立促进生猪业稳定发展的保险和行业发展基金,导致养殖户的利益和生猪业的稳定发展难以得到保障。

3.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养猪成本高,产销对接能力弱。当前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主要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散养比例接近70%,生猪养殖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以致生猪生产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行业内的调控。加之农村生猪饲养专业合作社或养殖小区没有充分建立起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市场产销对接差,产销一体化机制不完善,养殖者在产业链中处于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地位,难以从流通加工环节中分享更多利益。

4.缺乏预警和应急机制,市场体系不健全。畜牧业信息体系不健全,不能及时、准确地向生猪养殖户提供最新市场信息和预警信息,难以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和规避风险。在行情看好时不能做出客观预警,在行情低本文由收集整理迷风险来临时缺乏应急措施,反应滞后,严重制约生猪饲养业的健康发展。

5.疫病防控水平差,猪肉价格起伏大,农户抗风险能力低。很多养殖户对疫病防治意识不高,技术掌握不到位,因生猪发病亏损的情况多不可数,这不仅加大了养猪成本,而且影响到生猪生产力,直接导致消费下降和价格下跌,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都受到严重影响。

二、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瓶颈的原因分析

制约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养猪行业认识不够,生猪饲养管理方法落后,成本控制不够合理。很多农户认为养猪是最稳妥、最安全、门槛最低、不用付学费就可以成功的营生项目。加上有政府的补贴,更是心动不已,于是纷至沓来搞养猪业。但实际上生猪饲养是一次性投资大,成本回收较慢,饲料营养要求高,消耗饲料量大,耗电耗能量大,难以核算成本的行业。因此,配套治污设施落后,生猪饲养管理落后,饲料选用不当,猪场消毒不够等诸多因素都是导致生猪饲养亏损的重要原因。

2.对优良种猪的选育重视不够,生猪养殖防疫意识不高。由于农村居民依托自己的惯性思维饲养生猪,对生猪品种选育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而品种的好坏又直接决定了猪的生产性能、饲料消耗量、饲养周期和料肉比等。加之,农户对养猪场防疫意识不高,防疫工作盲目、随意、侥幸,一旦暴发疫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不可避免。因此,高度重视种猪的选育及生猪饲养疫病防治是生猪养殖业平稳发展的先决条件。

3.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够,养猪人情感投入太少。大多数农户在猪场选址、猪舍布局、结构设置及环境控制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猪场生活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之间没有分开;生产区没有能够按照配种-分娩-仔猪保育-生长育肥顺序布局;猪场净道和污道没有分开;忽视通风、温控设备的投资等。这些情况使养猪一开始就进入布局调整、设备维修等被动状态,不能让猪处于安逸祥和的生活环境。加之很多养猪人重业余生活、忽视对猪群的关心,该加料时没有加,该降温时不及时,从而直接导致猪的存活率下降,生长速度减慢、饲料效率下降。

4.对饲料、饮水健康理解片面,环境污染治理不够。在我国农村,很多养猪户盲目认为只要有利于猪快速生长且饲料转化效率高,就是好饲料,忽略了对这些饲料滥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等问题的深入了解,造成猪肉品质显著下降,土壤和水环境严重污染。在生猪健康饮水方面的重视也不够,缺乏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没能科学地注意水的压力、水的质量及饮水器安装的角度、高度,使猪生长处在不舒服饮水状态下。没有充分重视饲养生猪造成的环境污染,致使饲养地污水横流,臭气冲天,蚊蝇、疾病滋生,水体、土壤严重污染。严重影响生猪饲养业的健康发展与生猪生产利润获得。

三、突破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瓶颈的有益借鉴

面对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湖南省娄底市小碧乡黑猪养殖成功突破了发展瓶颈,探索诸多有益经验。该乡位于娄底市娄星区北郊,属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大乡。近年来,由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生猪养殖方面的推广与应用,成功开创了生猪养殖产业化、市场化、社区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良好局面,年出栏黑猪8万头,产值达2个多亿,增加农民纯收入4000千多万元,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2800多人。

转贴于

1.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大力促进黑猪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面对传统的生猪养殖模式,乡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科技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市场调研,积极引导,加大投入,大力推行“科技兴乡”战略,致力于提高养猪农户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科学技术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观;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严格考核。为实现“做精做细,做出特色”这个目标,乡政府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创新型农业发展核心内容,建立并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动作、产学研相结合、具有小碧特色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农民学先进饲养技术。建立培训基地,培训技术骨干。召开专题会议,讲解与观摩先进技术。三是印发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咨询。四是建立辐射基地,带领农民真干实干。以高度的责任心推广应用养猪新技术,研制开发新产品,成功地实现了疾病防治,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2.产学研、政企农联合,对市场进行科学定位,打造特色生猪品牌。首先,认真调研市场,明确了当前我国生猪业发展的特点:一是猪肉消费量在肉类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二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差距大,二者的比值达到1.6:1;三是随着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猪肉需求由数量向质量、食品安全方向转变。由此预测到未来我国生猪市场生猪生产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生猪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猪肉消费总量将不断攀升,规模化养殖将成为主力军;优质冷鲜肉将成为居民消费的主流,政府食品安全督管增强了人们对肉食品消费的信心。

其次,产、学、研结合,培育核心技术,打造特色品牌。通过与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娄底市畜牧水产局进行专项技术合作,并积极向动物育种、饲料营养、兽医防疫、生猪饲养、环境控制和经营管理等学科领域的技术专家进行咨询学习,培养出品性优良,肉质鲜美猪肉品牌——“湖南黑猪”。这种黑猪饲养核心技术科技含量高,技术可控性强,可进行规模化生产。

最后,政、企、农结合,进行产销对接,制定销售策略。湖南黑猪商品肉猪采用内销与出口、鲜活与加工相结合的产销模式,充分利用湖南黑猪肉质好的优势生产商品猪,成立品牌推广小组,大面积进行黑猪养殖,加快形成规模生产;建立安全猪肉生产体系,注册品牌商标,建立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和产品分级体系,大力拓展市场;聘请省内外有关专家汇集产销技术、制订经营策略;设立销售窗口,完善销售网络,收集行业信息,谋求多元合作;发展猪肉产品深加工,在开发传统特色产品的同时,瞄准国际市场,开发西式产品。

通过实行“核心企业+科技+种猪场+基地养殖小区(养殖农户)+加工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使各要素、各环节之间按照产、供、销、种、养、加的相互关系进行多元化的组合,形成示范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农户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及完整的湖南黑猪特色养殖产业链,成功实现了资源配置、生产组织、运作技巧、协同运作等多个环节良性运作。

3.创新思维,建立生态养殖小区,重视环境污染的治理,大力发展种养业循环经济。一方面,创新生猪养殖新模式,大力争取政策支持。该乡开创了“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农户”的黑猪养殖模式,龙头企业免费为养殖小区与农户提供黑猪养殖核心技术与服务,并按高于市场普通生猪2元/公斤的价格进行黑猪收购,确保生产销售两不误。养猪大户自发组织,联合养殖,形成规模养殖小区,实现资源整合与生态养殖。广大农户依靠企业与自发组织的生猪专业合作社,放心、安心、舒心地进行黑猪养殖。这种模式的实现及推行,成效显著,得到广大农民广泛接受与践行,省市区领导多次进行现场考察,高度赞扬,并出台了专门扶持湖南黑猪发展的政府文件进行规范与支持。

高效养猪技术范文8

肉牛(生长牛)的营养需要

谈肉羊生产(1)肉羊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宗贤爝

肉牛的肥育技术碧泉

猪杂种优势的利用

蛋鸭圈养高产"七"要诀马玉胜

农户养羊影响羔羊成活率的原因及其改进方法养殖与饲料 夏道伦

鱼鸭混养与单纯养鱼的经济和生态两效益比较研究罗方妮,魏文志,王志跃,贾亚红,冯燕敏

克氏螯虾的苗种繁育及养殖柳富荣

饵料培育与黄鳝生态养殖宋长太

我国湖泊水产科学家最关注的9个问题研究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宋健谈水产养殖前景广阔

河蟹生态增养技术初探陈凡,叶晓勇

淡水青虾的简易养殖万继波

使用配合饲料养鱼的五注意王文彬

加强我国渔业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体系

淡水鱼混养效益高栾作林

当前国内部分地区的肉鸽生产孙继和

人工孵鸽与哺育乳鸽技术马伟新

贵妇鸡的养殖技术朱国生,孟宪生

大雁人工养殖翔

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黑凤鸡吴复广

猪、牛、羊、马附红细胞体病情况调查郭定宗,周东海

用疫苗防鸡球虫病

肉鸡病毒性关节炎的诊断和防制隗德合,董政,张国新

广谱高效抗菌新药--瑞沙欣

治疗仔猪黄、白痢的穴位封闭疗法张安民

伊维菌素三种制剂驱虫效果试验叶培根,余引娣,胡章银,陈粤汉,王天芳

农业部《国家无规定疫病区条件》国家无规定疫病区条件

野生动物养殖需办证

我国动物防疫重点抓好七项工作

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定稿)

我国畜禽产品抢占市场的启示与思考申济丰

猪场除臭新技术

对当前特种养殖业的思考程抱林

特种动物饲料

特种养殖成功的秘诀赵从民

有机酸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王宵燕,杨明君,经荣斌

市售赖氨酸及蛋氨酸的真假鉴别养殖与饲料 王继华

种草养畜应把握六大环节夏道伦

优质夏季牧草——杂交苏丹草刘太林,谷文英,赵国琦

乌骨鸡高产饲养技术

谈规模化养羊宗贤爝

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刘振利,唐斌

限量饲喂对三元杂交猪后期饲养效果的影响李红星,吴春明

提高山鸡育雏的技术措施马玉胜

提高蛋鸡育雏成活率的技术措施杨兴武

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姜德兴,章世元,丁健

母猪多胎高产培育技术余伯

用树叶喂猪的几种加工调制方法邢攸荷

澳洲龙虾的养殖技术边书京,李良华

浅谈养蟹与饲料宋长太

提高罗非鱼饲料效率的有效途径王文彬

巧用青饲料降低养鱼成本肖远金

鱼塘施肥

人工养殖蜈蚣翔

高效水产养殖新途径杨望

蝇蛆的饲养技术雷朝亮,王健,吴国华

沙拉沙星注射液肌注刺激性试验王大菊,周诗其,邱银生,刘书庆,林锋强

雏鸡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治杨冰

湖北省水禽(鸭、鹅)的免疫措施许青荣,李自力,毕丁仁,石德时

青贮饲料调制技术楚渠,彭云武,廖咸康

苦荬菜及其栽培技术申济丰

L-肉碱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韩海霞,刘桂芹

复合预混料在配方设计、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刘俊利

谈肉羊生产(10)肉羊生产中的组织和管理宗贤爝

奶牛泌乳期内不同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求马玉胜HtTp://

冬养肉鸭速成法李北

注重饲草营养防范羔羊发生异食癖夏道伦

规模化猪场种猪群饲养管理王宝华,张宝恩

良种猪自繁自配技术与经验养殖与饲料 周平,帅启义,王天芳

巧使蛋鸭“冬休”变“冬产”十措施凌志勇,陈华芬

湖北省牛冻精配种改良工作下滑的原因及对策马健红

水产养殖动物越冬管理技术柳富荣

淡水白鯧的养殖技术王琪

水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鱼回)应把好七关王文彬

浅谈池塘淤泥过多对养鱼的危害及化解办法张金宗

蟹种放养技术薛志成

乌龟的人工饲养技术及前景周贵谭,孙先兵,黄启成

贵妃鸡的养殖要点余海波

鸡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防制周汉根

招聘启事华中农业大学期刊社

规模化猪场免疫猪群发生猪瘟的诊断及防制宋辉,陈良,苗增光,张红梅

谈波尔山羊的利用宗贤爝

猪的杂交利用梅书棋,张立斌

提高二元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吴春明,李红星

新引进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帅启义,陈顺友

浅谈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刘望宏,胡军勇

国外蛋鸡的综合开发前景

蜂花粉对早期断奶仔猪的增重效果马玉胜,孟宪生

佛手瓜秧蔓(茎叶)青贮料饲喂泌乳奶牛的效果邢攸荷,孟宪生

池塘网箱养鳝有关技术探讨柳富荣

我国池塘主要养殖种类及发展趋势

乌龟养殖池的技术改进边书京,李良华

湖北境内小型湖泊渔业对策张训蒲

家庭速养鳄龟技术蒋张林

养鳖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陈凡,叶晓勇

黄粉虫养殖技术靳勇,蔡万伦,杨长举

大鲵驯养的引种技术李良华

规模化猪场兽医卫生保健管理程序养殖与饲料 叶培根,唐万勇,刘连意,胡章银,余引娣,陈粤汉

獭兔的马杜拉霉素中毒王继华

甲醛薰蒸消毒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效果陆震方,施增斌,沈家林,周向华,金伟木

交沙霉素与二氧化氯对黄鳝腐皮病的治疗效果陈超然,孟长明,陈昌福

治疗母猪产道感染的两组药物疗效比较宋承谋,叶培根

肉兔的营养需要与饲料配方举例牧童

饲料安全性问题⑸环境化学污染物对饲料的污染及其预防于炎湖

饲用抗生素的安全性刘振利

发展奶牛业要积极建立青饲料基地肖贻茂

串叶松香草的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杨玉琴,徐海英,庄园

谈肉羊生产(4)秸杆饲料的利用宗贤爝

圈养山羊的饲养管理夏龙

增强科技意识提升养羊技术夏道伦

长江南种草养羊应注意的问题

抓好初产母猪的营养调节张仕权,李亮

南美白对虾的营养需求及其饲养管理养殖与饲料 柳富荣

养鳖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陈凡,叶晓勇

泥鳅的全人工繁殖技术陈文辉,印杰

鲜活水产动物运输法

几种常规鱼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谢岳成

锦鲤的水族箱饲养法渔民

骡鸭养殖的简易技术林易,陆露

对育成期种鹧鸪的饲养管理

渔用抗生素类药物的选择依据与用药途径陈昌福,陈萱,陈超然,孟长明

牛羊放牧中常见病急救法兰天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防治新技术刘建杰,吴斌

高效养猪技术范文9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传统生猪养殖过程中,大部分养殖户由于没有经过专业技术指导,常依赖大量的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猪病,甚至会出现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抗生素会干扰仔猪的免疫效果,引起二重污染。同时被滥用抗生素的猪肉被人食用后,对人体也会产生危害。通过生态养殖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生态猪养殖户若能充分利用荒地空间进行养殖改造,开展生态猪养殖产业,势必能积极推进当地的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猪养殖技术

1.1生态饲养技术

生态猪养殖摒弃了传统生猪养殖的弊端,在很多方面进行改革优化,具体表现如下:(1)饲料方面:生态猪养殖对饲料有着严格要求,不能有任何添加剂、不能含重金属,要求绿色无农药。常见的养殖饲料有玉米、大豆、麦麸、红薯等。保证猪饲养殖过程中的自然健康生长。(2)粪便处理:生猪的排泄物通过无害化处理,利用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可再生成农作物的肥料,促成有机循环。(3)提高抗病力: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的方式,降低生猪疫病几率。(4)养殖场所:选择生态猪养殖场所时要综合考虑到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因素,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根据实情适时引进早期断奶技术,科学合理地分离母猪、仔猪。观察了解生态猪在不同时期的生长特点,做针对性的养殖措施。

1.2基因优化技术

目前我国一直在积极引进国外优质品种的猪,以提高本地生态猪的品质。然而这些外来的品种猪虽然生长快速,品质优良,口感却不如国内的生态猪,本地人对此难以适应。为此,在生态猪的养殖技术开发实施中,应适时采取杂交技术,从而优化生态猪的基因,在提升生态猪生长速度的同时提升口感。

1.3粪便生态化处理

将生态猪的排泄物通过沼气发酵的形式进行二次利用,不仅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为生态猪提供了干净舒适的生活场所,进而提高生态猪的品质。比如,将1kg优菌康有机肥堆肥发酵剂加入5t鲜猪粪中,并加入20~30kg的木糠搅拌均匀,撒入已准备好的物料中,发酵肥料的碳氢比控制在25~30:1,pH6~8为宜,并在其中加入一些秸秆、稻草、蘑菇渣等一起发酵,然后,调节猪粪的水分,保持在50%~60%,接下来就可以堆建猪粪,将高度控制在1.5m左右,宽度为2m,长度为2~4m。经过发酵形成的有机肥就可以很好地应用在农业、种植业的生产中。

2生态猪养殖趋势

2.1合作养殖模式

由养殖基地、企业、养殖农户共同合作的养殖模式,是未来生态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合作式的养殖模式,严格统一养殖流程及养殖技术,易于推广。通过加盟的方式可以吸引更多企业、农户参与到生态猪的养殖中来。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基地设定的技术和流程进行。与此同时,基地会为农户提供种猪、饲料、疫苗等便利条件,并对饲养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加以指导。对生态猪的销路途径,基地依然会给予扶持帮助,为加盟商对接销售加工渠道,保障他们的养殖收益。

2.2生态放牧模式

传统的生猪养殖都是通过圈养的方式,生猪饮食、活动都在一个圈舍内,长时间缺乏运动的生猪,免疫力异常低下,为将来的疫病埋下了隐患。生态猪养殖主要通过自然放养的方式,生猪可以在大自然的环境下,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意活动,有效提高了生猪的体能及免疫力。

2.3立体养殖模式

结合实地资源情况,可以采用“生猪-沼泽-果树”“生猪-沼泽-田园”“生猪-沼泽-鱼塘”“鸡场-生猪-沼泽-蚯蚓-鸡场”等生态循环模式进行饲养,建立科学合理的生物链,促进生态和谐发展。立体养殖模式利用本地资源,以果树、沼气等作为循环发展的桥梁,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应懂得在生态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本地资源,最大程度地控制养殖成本,增加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