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集锦9篇

时间:2023-07-24 16:32:58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 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安徽宣城;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042-01

水稻直播工序简便,用工省,便于机械化播种。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农民易于掌握。近年来,宣州区大力推广直播稻一播全苗、化学除草、抗倒栽培等农业技术措施,在早稻和一季稻栽培上得到了普及。

直播稻在栽培上必须根据其群体大、个体小等生育特点,防止其前期滋生杂草、中期群体过大、后期易倒伏的特点,栽培过程中实行控制群体、促进个体、增加积累的栽培方式。水稻直播是一项简便、高效的栽培模式。生产实践中要根据水稻直播栽培的特点,整田时精耕细作,平整地块,掌握好播种时期,一播全苗,浅水湿润灌溉,培育壮苗,氮、磷、钾肥合理使用,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防止后期倒伏,综合防除杂草,搞好病虫害统防统治是水稻直播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

根据多年来宣州区水稻直播生产实践,现将宣城市宣州区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精耕细作,平整地块

全苗是水稻直播夺取高产的基础[1]。水稻直接播种的是催芽的稻谷,因此对整地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做到田平、泥溶。首先要精细整田;其次是在田块内以2.5~3.0 m按“川”字形和田块四周开好排水沟,同时达到药物化除不伤稻芽的要求[2]。

2 适期播种,一播全苗

适期播种是保证全苗和安全齐穗的关键措施[3]。选择适合宣州区的高产优质品种,早籼稻在常年旬平均气温稳定12 ℃以上即可播种,宣州区4月上旬,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播种量一季常规粳稻为60~75 kg/hm2,早籼稻为90 kg/hm2。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点播等方式,播后轻蹋谷入泥,视天气情况上浅水护芽或保持畦面湿润状态。播种时,要避开大风大雨天气,千万不可仓促播种[4]。

3 科学肥水管理

播种后至三叶期的肥水管理是保证全苗的关键。基肥宜采用全层施肥法,即结合稻田翻耕,将50%~60%的氮肥、100%的磷肥、50%的钾肥在耙田时一次性施入。苗期追肥要及早施用,四叶期前后进行追肥。中稻、单季稻和后期缺肥的早稻在拔节、抽穗期要适量追肥[5]。控制氮肥用量,特别是后期追肥要根据苗情长势适量施用氮肥,增加钾肥用量,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止倒伏效果。对浸种催芽的稻谷,播种后应保持田面湿润。早稻见芽后,如遇寒潮,宜灌浅水层保温护芽,至幼苗1叶1心时应结合早施“断奶肥”灌水[6]。

应采用浅水灌溉、分次烤田的方法。早期应进行浅水勤灌,在分蘖期至幼穗分化前进行排水晒田,烤田宜分次轻晒。分蘖期以浅水分蘖为主,待总茎蘖数达到计划有效穗数的80%时,及时排水搁田,并多次轻搁,一般搁到田土不陷脚为止。孕穗至抽穗期间歇灌溉,以后常灌“跑马水”,干干湿湿[7]。

4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强化重大病虫监测与预警;大力推行现代植保新技术,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8]。

直播稻后期群体较大,田间通风透气差,易造成病虫危害,因此要全面推广统防统治。早稻用药以防治纹枯病为主,兼治螟虫。一季稻重点防治纹枯病[9]、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做到适时科学合理用药,降低病虫害损失,夺取水稻丰产丰收。

直播水稻的田间环境有利于杂草发生,其表现为出草早、草量多、时间长、威胁大。水稻化学除草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到水稻高产栽培的成败。

直播稻田前期的秧苗覆盖率低,往往形成苗草齐生,造成严重草荒。目前化学除草是防除直播水稻杂草的一项经济有效措施,前期除草,一般在播种后2~5 d内,选用35%丙草胺·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900~1 200 g/hm2,对水450~750 kg均匀喷雾。杂草生长以后,选用二氯喹啉酸防除稗草;稗草、千金子生长严重的田块,选用五氟磺草胺(稻杰)和氰氟草酯(千金)防除。

5 参考文献

[1] 吴爱珍.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3):14.

[2] 胡林军.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1999(3):17-18.

[3] 关术平,周世兴,王海英.水稻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4):113-114.

[4] 张栩,薛应征,王书玉,等.河南省沿黄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9):15-16.

[5] 张康永.水稻旱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6):16.

[6] 陈立荣,张冬民,叶守民.马铃薯、水稻复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78,80.

[7] 刘祥臣,卢兆成,丰大清,等.水稻覆膜湿管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初探[J].河南农业科学,2010(8):40-42.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水稻;高产增收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27

1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1.1 低叶龄移栽技术

插秧应严格控制在3.1~3.5叶龄之间。而60%的农户插秧的叶龄都在3.6~4.0之间,经试验及田间调查,这期间的秧龄第1叶节蘖芽缺失出现空位。对产量影响显著。在黑龙江省,水稻秧苗移栽的适宜时期为5月15―25日之间。但是,多数实验证明,若是在秧苗4.1~4.5叶时移栽,整体效果更好,且产量较高。在这之后,随着叶龄的增长,移栽效果和基本产量也会逐渐减少。但在大量田间生产实际调查,多数稻农这段叶龄移栽增产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普遍存在播种量过大,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 光照不足,基部节上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而出现空位。后期出现的分蘖大部分为高位分蘖因穗小而减产。相对秧龄过大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秧苗移栽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温度,在晴热温暖的天气要进行早栽,而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并不利于秧苗的早发和分蘖,因此,相关技术人员要适当延迟移栽时间。

1.2 少插稀植移植技术

少插稀植移植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针对个体生长发育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管控,确保根种植空间符合要求,要严格控制播种量,播种量每盘不得超过100g。水稻的分蘖能力会随着单位播种量、移植密度减少而增强,这就需要种植人员适当的延长分蘖期。通过相关实验可得,在种植水稻过程中,要想实现高产栽培的目标,就要保障栽植密度在30cm×14cm左右,约为每穴3~5株,在移栽过程中,植株密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技术人员针对不同品种的特征和分蘖能力等信息进行集中管控[1]。要结合黑龙江省当地实际情况,灵活的掌握相关措施和合理化判定标准。

1.3 浅湿灌溉技术

浅湿灌溉技术的应用能一定程度上保证土壤的透气性,确保根系能实现有效的生长发育,要求在平整的地面进行移栽,并且保证灌溉和农事操作之间能建立有效的系统化管控结构。在移栽操作的前一天,种植人员要对田间的废水进行基础处理,并且在深度约为3cm左右时,要进行水层管控。在植株分蘖期,要有效保证田间的湿润程度,维护根系生长所需水分,并根据水稻秧苗的实际生长情况实施水肥,保证灌浆操作中自然降水调节方式的应用模型贴合实际需求。

1.4 病虫害防治技术

要在水稻种植期间增施有机肥,腐熟为最佳,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的实际结构,并且强化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秧苗根系的有效生长,也要施加足够的基肥。要积极落实病虫害防治技术,利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能有效提升秧苗的抗病能力,提高秧苗根系的发达程度,进一步抑制杂草的生长。田间杂草约为8株/m2左右,依据杂草种类配以相应杂草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建构有效的清除计划已取得良好效果。

2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2.1 积极落实舆论宣传机制

在实际项目推进过程中,地方农技人员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建构完整的宣传路径,提高整体质量和运行效率的同时,切实维护技术结构的有效性,保证宣传工作和舆论的导向性价值。在黑龙江省绥化区,要以合理利用耕作经验和强化栽培技术认知为基础,升级稻农对于种植措施的信任度,进一步优化整体管控机制和管理项目的实际效果。

2.2 积极建构指导机制

在实际项目管控措施中,指导机制是最基本的管控层级,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建构更加有效的控制模型。相关管理单位要积极落实宣传工作和技术指导工作,组织稻农集中接受和听取高产水稻种植技术课程,在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专业培训人员要集中强化稻农的技术认知,并对新型技术和传统技术之间的差异性进行细致指导。除此之外,农技部门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建构有效的技术培训项目,提高稻农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提升高产栽培技术的实际效果,为稻农谋取更大的利益。

3 结束语

在黑龙江地区践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技推广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培训指导的实际价值,进一步提升栽培技术的推广体系,为地方经济优化提供基础。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 早稻;育秧措施;秧龄;栽培方式;农艺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010-03

随着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普及与推广,贵池区水稻机械化栽插也得到迅猛发展。水稻机械化移栽操作对于秧龄、秧苗形态和素质均有着更高的要求,以前各地在单季稻秧苗素质方面的研究较多,总结为机插秧苗指标为:秧龄15~20 d,叶龄3.5~4.0叶,苗高15~20 cm,秧苗茎基部壮实[1-5]。而贵池区处于安徽北缘双季稻区,早稻育秧期间温度低,且倒春寒频繁发生,对机插早稻秧龄、素质要求较高,而目前主要针对机插的机型播量、栽培方式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等方面有部分研究[6-7]。

笔者主要从早稻不同育秧方式(旱育和水育)、不同秧龄等方面,分别采取机械栽插和手工栽插方式,研究对水稻产量、叶龄、生育期等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期对于安徽省北缘双季稻区全程实行机械化栽插提供一些理论支持。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池州市贵池区观前圩(位于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进行,试验地土壤属于潜育型水稻土,沙泥田土种,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前土壤(耕层20 cm)含有机质32.1 g/kg,碱解氮165.7 mg/kg,有效磷10.3 mg/kg,速效钾112.7 mg/kg,pH值6.1,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6.1 ℃,年降水量1 400~1 700 mm。供试作物为早稻,品种为早籼7099。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旱育秧龄25 d机插(A)、水育秧龄25 d机插(B)、旱育秧龄25 d手栽(C)、水育秧龄25 d手栽(D)、旱育秧龄20 d机插(E)、水育秧龄20 d机插(F)、旱育秧龄20 d手栽(G)、水育秧龄20 d手栽(H)。小区面积为60 m2(4 m×15 m),随机区组设计[1-3],3次重复,各小区间走道为40 cm,重复间走道为50 cm。各处理间肥水管理一致。

1.3 试验实施

试验于2014年3―7月实施。育秧均在育秧大棚中进行,第1批播种时间为3月30日,第2批播种时间为4月4日,机插播种均在井关THK-3017KC机上实行,育秧基质均为营养土,播量均为芽谷130 g/盘,手栽秧播种密度均为150 g/m2,旱育秧大棚管理为摆盘时沟内灌水,秧苗现青后缺水实行人工喷雾,水育秧大棚保持沟内灌水,直至栽插前2~3 d断水。统一于4月24日栽插,插秧机为井关PZ-60型,机插行株距30.0 cm×11.5 cm,手栽行株距19.6 cm×17.4 cm,为保证栽插基本苗,于栽后第2天进行查漏补缺。大田肥水管理为基施45%复合肥450 kg/hm2、尿素112.5 kg/hm2,5月2日拌优草龙除草剂、施尿素37.5 kg/hm2,5月25日施尿素60 kg/hm2、氯化钾60 kg/hm2;水浆管理采取湿润分蘖、分次烤田、有水孕穗、浅水抽穗、湿润灌浆至结束的方式;5月20日防治二化螟,6月11日防治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4-6]。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移栽当天(4月24日)机插秧每个处理取生长均匀的3个秧盘,每个秧盘取10 cm×10 cm面积的秧苗,考察单位成苗数、秧苗整齐度(以各处理群体的平均株高为基准,将秧苗株高在平均值的±20%范围的苗划为标准苗,高度高于平均值20%的苗和低于平均值 20%的苗分别划为大苗和小苗,统计各种苗在群体的比例)。机插及手栽秧每处理取50株秧苗考察秧苗苗高、第一鞘叶高度、茎基宽、叶龄、根数。烘干后测定地上部干质量及根量。秧苗栽插后主要调查返青期、败苗率、分蘖动态、关键生育期、叶龄及水稻成熟后每个处理取 20 穴稻株进行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并进行小区测产及实收。

1.5 数据处理

各处理试验数据在DPS7.05软件及Microsoft Excel 2003上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育秧措施及秧龄对早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水稻秧苗素质的好坏对水稻栽后的管理及产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旱育方式能较好地提高秧苗的素质。由表1可知,大棚旱育秧苗均表现为根多、苗重、第一叶鞘高度低,根冠比高,出叶速度较水育秧慢。从秧龄上看,25 d秧龄的早稻秧苗素质均强于20 d秧龄的秧苗素质。在栽插标准上25 d秧龄的水育、旱育秧及20 d的水育秧均能满足机插的要求。

2.2 育秧措施及秧龄对早稻大田茎蘖动态的影响

分蘖动态曲线图1、图2表明,25 d秧龄的早稻大田茎蘖动态:从栽插方式上分析,手栽秧比机插秧分蘖快,高峰苗比机插秧早5~7 d,且大田群体茎蘖苗比机插秧多70.8万株/hm2;从育秧方式上分析,旱育秧分蘖均比水育秧早,水育手栽秧高峰苗比旱育秧推迟5 d左右,且群体大于旱育秧方式,机插旱育秧分蘖比机插水育秧分蘖早、快且群体高于水育秧,后期分蘖消亡也比水育秧慢。

20 d秧龄由于秧龄短,叶龄小,栽后前期受温度影响比25 d秧龄大,分蘖速度慢,但温度上升后,分蘖速度快于25 d秧龄,大田茎蘖高峰苗高于25 d秧龄54万~108万株/hm2。但旱育方式及栽插方式对早稻大田茎蘖的影响均与25 d秧龄相近。

2.3 育秧措施及秧龄对早稻叶龄的影响

由表2可知,育秧措施及秧龄长短对早稻叶片总数无影响,但对早稻同一时间叶龄却有影响,具体表现为:从育秧方式上看,旱育秧在苗床上的叶龄小于水育秧,其中,机插旱育(25、20 d秧龄)叶龄比机插水育秧叶龄分别减少了0.4、0.2叶,旱育手栽比水育手栽秧减少0.7、0.2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旱育措施胁迫秧苗水分吸收,促进水稻地下部分生长,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生长相对较慢。栽后,由于旱育秧受水胁迫解除,生长速度加快,叶龄(出叶速度)增长反而快于水育秧,到生长后期,水稻叶龄也趋相同。从栽插方式上看,由于手工栽插,秧苗机械受损轻,缓苗期短,水稻生长相对较快,叶龄也相对较大。从秧龄上分析,20 d秧龄由于播种推迟,前期叶龄较小,栽后受温度的影响,水稻叶龄逐渐与25 d秧龄之叶龄接近,至6月9日(孕穗期),两者机插水育秧的叶龄持平。

2.4 育秧措施及秧龄对早稻生育进程的影响

由表3可知,从育秧方式分析:育秧方式对早稻全生育期没有影响,但各生育阶段表现不一样,如25 d秧龄中机插旱育与机插水育相比较,移栽期至有效分蘖终止期延长2 d,始穗至齐穗期延长1 d,齐穗至灌浆期缩短1 d,但全生育期相比较无差距,20 d秧龄的也有类似规律;从栽插方式上比较,机插秧均比手栽秧的全生育期延长2~3 d,其中25 d秧龄延长3 d,20 d秧龄延长2 d,从秧龄分析:25 d秧龄全生育期比20 d秧龄全生育期延长4~5 d,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播种时间提前受前期低温影响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因生育后期温度较高逼熟而致。

2.5 育秧措施及秧龄对早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4可知,栽插方式、育秧方式及秧龄对早稻株高影响不大,对早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影响较大,从而导致对产量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从育秧措施进行比较,旱育较水育的产量增产1.2%~14.3%;从栽插方式进行比较,机插较手栽方式增产0.2%~13.1%(除20 d机插秧外)。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区组间差异不明显,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土壤肥力无差异,表明引起产量差异的原因是处理间形成的。再进行新复极差分析,25 d旱育机插产量最高与25 d水育机插差异不明显,但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呈极显著,结果表明在早稻生产上,秧龄25 d采取旱育机插或水育机插均能取得较高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旱育措施能够培育壮秧,延长秧龄弹性,提高产量。本研究中通过旱育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机插盘育秧苗素质、增加根冠比,并且25 d秧龄的秧苗素质明显优于20 d秧龄的,增产幅度为6.3%。在短秧龄中,旱育机插盘秧比水育机插盘秧的分蘖快、有效穗数增多,产量增幅达到14.3%,本研究也表明应用中熟偏迟品种,适当提前播种,延长秧龄,可以提高产量,这也是安徽北缘双季稻区实现机插秧创高产的关键技术点。而目前,农户在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方式中主要采取水育秧为主,其原因是由于旱育秧前期操作繁琐,后期补水多,用工相对较多,农户不愿意采取旱育秧。目前,部分农户在工厂化育秧的苗床选择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苗床秋季不培肥,苗床临时采用水稻田或生地,而不是熟田或熟地,土壤通透性差,保水能力弱。因此,在选择好苗床的基础上,有必要加强育秧大棚苗床的管理及培肥工作。

早稻机插增产显著。本研究中,在栽培密度相近的情况下,机插方式较手栽方式增加了有效穗数、穗粒数及粒重,从而增加了产量。由于受农业劳动力的制约,人工栽插时水稻移栽密度大幅下降,一般早稻栽培密度24万~27万穴/hm2,而机械栽插最多能够达到33.3万穴/hm2,有力地保障了大田基本苗,因此采取机插能够有效地提高产量。

早稻机插方式延长了水稻全生育期。本研究中通过统一播期、统一秧龄并分别采取早稻机插与手工栽插的试验方式,表明早稻机插延长了水稻全生育期2~3 d,与唐海明等[7]早稻机插延长全生育期结果相近。

4 参考文献

[1] 薛艳风,于惠林.2000年水稻机插秧试验小范中有关技术问题初探[J].江苏农机化,2001(6):16-18.

[2] 沈建辉,曹卫星,朱庆森,等.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3):7-9.

[3] 李世峰,刘蓉蓉,吴九林.不同播量与移栽密度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8(1):71-74.

[4] 徐光良,马荣荣,舒巧云,等.杂交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初报[J].杂交稻,2001,16(2):31-32.

[5] 景启坚,薛艳凤,钱照才.不同播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化,2003(2):13-14.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 栽培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098-01

1 古登乡基本情况

古登乡位于泸水县北部的横断山脉纵谷区,东靠碧罗雪山与兰坪县相邻,西依高黎贡山同缅甸毗邻,北接洛本桌白族乡,南连称杆乡,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的农业乡。境内山岭罗列,山高谷深,地势高差悬殊,最高海拔4379米,最低海拔907米,气候因海拔差异,高低错落,立体气候明显。全乡总面积328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有3831户14566人,其中农业人口3364户14065人,耕地面积16249亩,人均占有耕地1.2亩;其中水稻102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28%。

2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现状

通过泸水县农技推广中心在上江乡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后,98年开始在古登乡进行推广,到2015年推广面积已达900亩,占全乡水田面积的88.23%,平均单产为465千克,较常规育种和栽培(对照)平均单产370千克增96千克,增长幅度为25.67%,按每千克稻谷市场价3.00元计算,亩增加经济收入288元,增产增收效益显著。

3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存在的问题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为古登乡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许多存在的问题亟待今后努力解决。主要表现在:

3.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覆盖率低

古登乡现有水田面积1020亩,以2015年推广面积最高年900亩计,古登乡目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覆盖率为88.23%,尚有11.77%的水田面积还未得到推广普及,水稻旱育栽培技术的增产增收效益应还未完全显现,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3.2 技术服务和培训成本高,农民接受技术能力低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科技含量较高,虽然通过十余年的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在古登乡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大部分农民能基本掌握其规范操作栽培技术,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农民居住分散,人地分离,交通不便,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成本高,致使部分农民不能规范操作栽培技术,管理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达不到应有的标准。

3.3 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受历史进程的制约和特殊的生存环境,导致群众经济收入低,再加上乡级财政财力有限,缺乏资金扶持,导致在水田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上投入不足,据统计,每667O投入不到所需的50%,直接影响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影响了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发展。

3.4 面积分散,管理困难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土地自主经营权,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但因统分经营机制管理不够健全完善,加之小农意识还根深蒂固,导致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难以集中连片规模生产,加大了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难度,制约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的推广普及和发展。

4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发展对策

总结借鉴目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取得的经验,以及尚存问题,结合古登乡具体实际,建议党委、政府和村组干部及农技部门要加强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的领导,进一步深化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在全乡稳粮增收中的地位,建立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落实以下四项措施,引导和强化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的发展。

4.1 加大行政措施力度,落实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的优惠政策,提高农民群众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

要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在古登乡得到大面积推广,使之获得规模效益,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着后盾。得力的行政措施必须体现在上下领导思想认识统一,制定的政策和规定要善始善终,赏罚分明,具体事项要落实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的重视和支持,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以及参与的积极性。

4.2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示范样板

资金投入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的保证,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尤以增加群众自行投入为主,结合农民最讲究和注重眼前实惠的特点,按照计划到村、样板到村、培训到户、示范到田的要求。建立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示范样板,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带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和种植水平。

4.3 加强农业基础施设建设,改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条件

在巩固和完善已建成的高稳农田地的基础上,加强农业基础施设建设,以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拓展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创造良好条件。

4.4 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科技素质

农民科技素质和种植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因此,农技部门在争取得到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同时,进一步严格规范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培训工作,促使农民掌握水稻旱育稀植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科技含量。

5 结论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具有高产、早熟、省种、省肥、省水、省工和省秧田等优点,同时兼备了投入少、产出高、综合效益高的特点。因此,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作物栽培学》南方本,文编:杨文钰、屠乃美;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1培育壮秧的措施分析

对于优质水稻栽培项目来说,首先就是要集中力度进行壮秧的挑选,要保证种苗根部旺盛,整体秧龄和叶龄适中,并且基本品相均匀整齐。在选秧操作之后,相关种植人员要针对种子进行优化处理,选择天气晴暖的日子集中晒种1—2天,从而提高整个种子的吸水力,强化基础种皮的透性。在选种过程中,要进行精细化操作,以避免杂质或者是病虫粒[1]。另外,相关人员也要进行集中的消毒处理,使用含量在1%左右的生石灰水浸泡种子,或者是选取浸种剂、壮秧剂等药剂浸泡,保证基本的壮秧效果。

2栽插技术的要点分析

在基础的栽插过程中,要保证尽量提早栽种,有效的运行中小苗移栽操作,从而延长种苗的基础生长期,并且强化分蘖效果。另外,要在实际栽插过程中,一方面进行优化的扯秧操作,力道要轻,要紧靠着泥土扯秧,以减少弱苗和病苗的数量。另一方面要进行优化的栽秧操作,保证位置浅,整体布局均匀,从而实现秧苗的挺直和平稳[2]。

3田间管理的措施分析

针对水稻的田间管理项目,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有效的追肥操作。一是在返青分蘖期的基础管理。相关操作人员要及时的施加分蘖肥,利用尿素8—10千克,KCl溶液6—9.5千克。并且要进行必要的水分管理,保证浅水栽秧、寸水返青的操作工艺,利用薄水分蘖,辅以适当时间的晒种,及时的从水稻种植区域内除去杂草,适当的使用化学除草技术。二是在拔节期的基础管理。相关管理人员要是发现前期肥料不足,可以根据基础长势进行集中的肥料追加,每667平方米施尿素3—5千克,基础水分管理要保证寸水孕穗。三是在抽穗结实期的基础管理。这部分工作主要针对的就是前期生长状况不佳的田地,可以在抽穗前使用尿素进行集中的叶面喷洒。另外,对于贪青徒长的田间,要使用1%—2%的普钙或者是0.5%左右的KH2PO4,而基础的水分管理要保证润湿灌溉[3]。

4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稻瘟病、稻飞虱、白叶枯病、纹枯病、粘虫以及水稻螟虫。(1)稻瘟病的成因和应对策略。由于基础光照不足、阴雨天气持续、基础水肥比例不恰当以及氮肥使用数量和时间不对等,都会引起水稻的稻瘟病,相关管理人员要在水稻播种前进行集中的处理,利用1g强氯精兑水1斤,保证基础的比例适中,要集中浸泡12小时,待捞出后清水冲洗,然后进行相应的催芽操作,可以有效的预防苗稻瘟病的发生,并且在水稻移栽前一周,用50克20%—2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勾兑30千克水进行集中的喷洒可以有效的预防苗叶瘟。另外,还有对叶瘟以及穗颈瘟进行集中的防治处理。(2)稻飞虱防治。稻飞虱又称“浮尘子”“簸箕瘟”主要发生在水稻的抽穗扬花期,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20%扑虱灵的集中喷洒,用量控制在100克左右。另外,也可以利用10克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兑水45千克,向水稻植物的底部进行集中的喷射。(3)白叶枯病防治。相关人员要针对水稻的白叶枯病进行集中的处理,利用25呖/Ⅱ化018可湿性粉剂100g—120g左右,兑水45千克,然后调兑为喷雾集中喷洒。或者是在实际操作中利用农用链霉素,200g兑45千克水,然后集中喷洒[4]。(4)纹枯病防治。水稻的纹枯病又称“水稻花脚杆”,这种病害十分常见,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给予必要的重视。集中在水稻的抽穗期,用25g井岗霉素精粉配以30千克水,形成基本喷雾,然后进行集中的喷洒。或者是利用40g75%的稻曲纹枯灵可湿性粉剂配以45千克水,制成喷剂,集中的喷洒。(5)粘虫的防治。在实际水稻种植中,由于粘虫会以幼页为食,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集中的灭杀。利用约40ml左右25%的敌杀死乳油,兑水后进行集中的喷洒。(6)水稻螟虫的防治。又称“钻心虫”“旋心虫”,主要发生在水稻的分蘖期以及抽穗期,相关管理人员要利用35g90%的杀虫单原粉,要配以10千克细土进行集中的施撒,或者是兑水30千克,制成喷雾,集中喷洒。

5结束语

总而言之,相关农业种植者要集中关注相应的种植操作,并且利用相应的防治手段,集中处理相应的病虫害问题,真正实现整体优质水稻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军.水稻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与栽培技术分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3,14(04):34-34.

[2]张荣华.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大科技,2015,22(08):240-241.

[3]罗有志,井力.浅议水稻烂秧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新农村(黑龙江),2013,41(24):109.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水稻;机插;影响因素;增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100-02

水稻机插秧是现代化、高效率的轻简稻作方式,自2005年溧阳市戴埠镇开始试行水稻机插技术。经过几年的推广,2011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2 466.7 hm2,机插水稻达1 333.3 hm2,占54.1%,成为戴埠镇水稻的主流种植方式[1]。水稻机插具有秧田面积少、移栽速度快、高产群体质量要求有保障、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等优势,也是水稻持续争高产的主推技术之一。在实际生产中,机插稻体现了高效、轻简特性,但高产优势未能完全突显,而机插稻产量与实际的生产操作和栽培管理密切相关。为此,研究影响机插稻产量的因素,指出增产对策,以促进机插稻的推广种植。

1 机插稻高产影响因素

1.1 有效穗数不足

水稻产量构成决定于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主攻穗数是生产上最常用的争高产措施之一,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1.1.1 基本穴数不足。就当地近年的首推品种武运粳23号进行田间调查,发现机插秧平均栽插穴数不足24万穴/hm2。武运粳23号品种穗型中等,要达到单产9 750 kg/hm2以上的高产,必须保证栽植27万~30万穴/hm2、90万株/hm2左右基本苗,达300万个/hm2以上有效穗数。生产上栽插不足与戴埠镇机插推广的运行方式有关,该镇机插秧育秧、栽插主要以专业化服务的合作组承担,该组织是自主经营、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在生产操作中为了提高每天的工作量,插秧机在田间行速较快,机械调制中秧爪株距使用档较大,从而影响株距标准,不能确保单位面积基本穴。其次与育秧技术有关,由于戴埠镇采用床土硬盘育秧,此育秧法受天气、苗床、人员技术、苗床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较大,不能如工厂化育秧保证秧苗整齐无缺[2]。秧盘缺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基本穴。

1.1.2 分蘖不足。戴埠镇机插秧采用小苗移栽,机插小苗由于秧苗密度大,基部1、2、3 3个叶位的分蘖芽发育受到抑制,相对常规栽插分蘖推迟2~3个叶位。秧苗移栽大田后分散至一家一户自行管理,受多年的常规栽插管理影响,烤田过重,造成上部分蘖死亡多,有效穗数不足。再加上大田整地过迟,浮土层较厚,造成深插,即使是壮秧深栽也不能按时分蘖。

1.1.3 除草剂使用不当。机插秧苗小,大田水位难控制,再加上现在推行的秸秆全量还田,小苗扎根慢,除草剂使用不当,常会出现死苗或僵苗[3]。

1.2 栽培管理不到位

1.2.1 秧苗素质不高。戴埠镇机插秧苗是由拥有插秧机的合作组织负责统一培育,常在同一地方培育全部的大田用苗。目前,普遍采用营养土育秧,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床土不足,1 hm2大田平均育苗需营养土1 200 kg左右,在生产中机插秧营养土土源难以满足,且取土的田块表层熟土严重流失,造成减产[4]。二是加重运秧负担,移栽大田往往分散于不同区域,栽插前必须经长途运秧,运输途中秧苗易失水、折伤。三是育秧技术不扎实,服务合作组织技术力量不足,管理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少,育秧技术主要来源于生产实践和短期培训,育秧技术稳定性欠佳。

1.2.2 秧龄过长。大田移栽因受天气、前茬作物、机械设备、灌溉等因素制约,不能按计划进行适时移栽。再加上合作组织人力问题的影响,育秧批次不足。一个服务组一般有2~3台插秧机,一季负责上千亩大田栽插,全负荷运作从起始至结束约20 d,导致插秧田出现超秧龄现象。

1.2.3 大田管理欠缺。大田管理是一个一家一户的分散性管理,因土壤肥力、土壤性状、苗情基础、病虫发生等生产上的现状差异,后期管理上也需因田制宜,但实际生产应用中普遍存在从众现象,针对性管理差。

2 提高机插稻产量的生产措施

2.1 培育壮秧

“秧好一半收”,培育壮秧是提高机插稻产量的第一步。可从下面几点着手:培肥床土,戴埠镇机插秧育秧主要是以营养土育苗,秧田必须进行冬季培肥,按每1 hm2秧田准备0.15 hm2左右的冬闲田标准进行培肥。冬闲田施入腐熟人畜粪30 t/hm2左右和高含量复合肥450~600 kg/hm2,注意开挖好四周沟系,防止田内积水。同时,机旋深度15~20 cm,待翌年3—4月土壤墒情适宜时再机旋2~3次,过筛后按大田备足1 200 kg/hm2左右营养土的标准集中堆放,盖好薄膜或者运回入库,留待播种时使用。备足苗田,秧田大田比例按1∶100配置,确定秧田面积大小。备足物资,移栽大田备硬盘375张/hm2,备足28~30 g/m2的无纺布。适量播种,戴埠镇主推水稻良种武运粳23号种子千粒重为27 g,移栽大田备种子45 kg/hm2,每盘播种量控制在110 g(干种子用量)为宜。适时播种,秧龄控制在12~18 d,苗高12~18 cm,适期移栽,戴埠镇一般于5月20—25日落谷,6月15日前机插结束,尤其面积大的要分散分批播种。加强苗床管理,硬盘育秧易失水受旱,尤其是久晴天气,要常揭布观察墒情和苗情,做到缺水及时补水,掌握控水至硬盘上沿以下为宜,同时要保持无纺布湿润;用无纺布覆盖的,当秧苗齐苗后应松去无纺布四周的压实土块,让无纺布随秧苗生长而松动自如。无纺布覆盖10 d左右,揭布炼苗,以免造成苗窜高以及病害的发生。揭布时及时施药防病虫。送嫁肥于移栽前2~3 d追施,一般用氨基酸类叶面肥进行根外追肥。有条件的积极提倡硬盘暗化处理,待露白齐苗后再摆进苗床,可以大大提高秧苗的整齐度。为了缓解床土问题,推行有机质基质硬盘育秧,以进一步提高秧苗素质,提高机插质量。

2.2 提高栽插质量

水稻栽插质量决定了水稻群体起始大小,水稻成活率及缓苗长短,对后期产量形成影响也较明显。提高栽插质量,一是要加强机械操作人员培训,正确调整、保养机械,熟练掌握操作流程,保质保量进行栽插。二是提高大田整地标准,使田面平整,无浮渣。合理栽插规格,在保证90万株/hm2左右基本苗的同时,配以合理的行株距规格,扩大行距,宽行窄株,株行距调整为11~12 cm×30 cm,以推迟封行,建立结构合理的高光效群体。控制深度,薄水浅栽,根据栽插时间提前整地,保证栽前大田土壤沉实,浮土层浅,创造浅插土壤条件,促进秧苗早发。适龄移栽,秧龄控制在18 d左右,为了避免超秧龄问题,要根据大田前茬作物收获期准确推断播种期,并且要综合天气、温度、灌溉等因素,栽插面积大的一定要实行分批播种。戴埠镇一般在3叶1心时开始栽插,为了争取更多的栽插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可选大田整地质量比较高的田块提前到2叶1心,即乳苗移栽,此举可提前栽插时间,是防止超秧龄的有效方法。

2.3 合理管理

机插秧的大田管理与常规栽插稻相仿,主要体现于“施肥、控水、防病虫、除杂草”,通过科学的肥水调控、综合病虫草害防治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

2.3.1 合理定量施肥。合理定量施肥包括肥料的适宜用量、施用的适宜时间和各元素适宜分配比例。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一般为1∶0.45∶1.0~1.2,但不同土壤的氮、磷、钾有效供应量不同,实际施用比例也应有所不同,在生产中应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氮素施用量对产量的影响最为明显,生产上更要注重氮的合理投入。一般大田施纯N 270~300 kg/hm2,搭配施用磷、钾肥,做到“前促、中控、后补”。在实际生产中,“前氮后移”的施肥改革有利于水稻增产,将基蘖肥和穗肥的施用比例调整为5.5∶4.5,确保够苗后,土壤供氮减弱,以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推迟封行,改善群体下部受光条件,提高成穗率。针对目前秸秆全量还田栽培模式,弥补分蘖期秸秆腐烂和稻苗争氮,将氮肥施用前后比例调整为7∶3为好。基肥在整地时施入土中,分蘖肥在移栽后长出第2、3片叶时施用,切忌分蘖后期施肥或补施。穗肥在中后期叶色落黄时分促花肥、保花肥2次施用,可保足穗,促大穗。粒肥施用,宜掌握苗不黄不施、少日多雨天气不施的原则,一般可在始穗期至齐穗期对叶色发黄的田块施用,施肥时保持浅水层,以利于根系吸收。

2.3.2 科学水浆管理。水浆管理采用“前期浅水勤灌促早发,中期够苗搁田强秆壮根,后期湿润灌溉活熟到老”原则。移栽后以通氧促根为主,采用湿润灌溉方式,待长出第2片叶时建立浅水层,结合断水露田。中期灌溉关键技术在于搁田,以控制无效分蘖发生,在群体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左右时断水搁田,搁田标准以土壤板实、有裂缝行走不陷脚为度,稻株以叶色落黄为主要指标。水稻长穗结实期灌溉采用浅湿交替方式,此法可防倒伏,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成熟期断水不宜过早,成熟前7 d断水。

2.3.3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针对主导品种特性,进行病虫重点防治。武运粳23号品种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和纹枯病,大田表现抗条纹叶枯病能力好。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综合防治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大田用药要注意适期、适量,同类药剂交替使用。秧田进行无纺布覆盖减少秧田杂草,移栽后1周及时化除。

3 参考文献

[1] 童裕丰.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岑竹青.水稻机插秧适用技术问答[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7

摘要分析了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稻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瘟病;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稻瘟病是由子囊菌magnaprthe grisea(hebert)barr(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引起的真菌性病害[1]。稻瘟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流行性和毁灭性,影响水稻产量和米质,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尤以山区、丘陵地区发生重,只要条件适宜,容易流行成灾,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

1流行规律

病菌主要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它的发生主要与气候条件和肥水管理关系密切,破口至齐穗期连续阴雨3d以上,偏施氮肥,长期深水灌溉,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

2发病原因

2.1品种单一

品种单一化严重,引起水稻稻瘟病的病原菌为兼性小种专化性寄生菌,不同的生理小种对不同品种的致病性不同。当一个品种大面积推广时,能够侵染该品种的生理小种得以大量繁殖并不断积累菌量,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即可大面积发病,直接导致该品种抗病性的丧失。

2.2环境条件适宜发病

适宜的环境条件是稻瘟病大发生的直接因素,其中受温湿度、阴雨寡照的影响更大。当气温20~30℃,田间湿度90%以上,稻株体表水膜保持6~10h,稻瘟病容易发生;平均气温24~28℃,且有一昼夜以上饱和湿度,稻瘟病也易流行。水稻抽穗后遇到20℃以下低温侵袭,可减弱植株抗病力,一旦阴雨多雾,容易引起穗颈瘟流行。

2.3栽培管理不当

栽培管理技术既影响水稻的抗病力,也影响病菌生长发育的田间小气候。其中,以施肥和灌水尤为重要。偏施氮肥,容易导致植株幼嫩或徒长,植株抗病能力减弱,病菌因此易侵入;同时过量偏施氮肥,可能导致水稻个体、群体失衡、郁蔽为病菌繁衍发生营造局部环境。

3防治措施

3.1加强新的抗源材料的收集,加速育种进程

培育抗病品种的关键在于掌握较好的抗源材料。抗源的收集主要包括对国内外已定位基因的抗源、病区长期自然选择所保留的抗源以及含丰富抗源的野生稻的收集。常规抗病育种通过有性杂交,利用作物自身或亲缘种中的抗性基因选育抗性品种。通过选择亲本入手,采用单交、复交和回交等手段,将真正的抗稻瘟病基因重组到一个品种中。但由于受到有性杂交亲和性的制约,影响了外来基因型的广泛利用,而生物技术的出现恰好弥补这样的缺陷。不仅可以打破物种界限,克服有性杂交障碍,而且能快速有效地创造遗传变异,缩短育种年限。因此,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是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发展方向。

3.2加强稻瘟病群体结构变化监测

生产上所用主栽品种的分布和替换,水稻病原菌群体的结构变化带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稻瘟病生理小种具有多样性遗传变异,因此应建立稻瘟病菌群体监测体系,定期监测稻瘟病菌群体结构,不断地分析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致病性、致病类型、小种分布状况及优势小种;准确掌握不同稻瘟病菌致病类型与当前生产和育种的抗源品种的相互关系,有选择地使用抗病亲本,减少抗病育种的盲目性。

3.3加强水稻栽培措施研究,利用生物多样性减轻稻瘟病危害

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品种、稻田病虫草害及相关天敌、稻田水生生物群落及人工放养的鸭、鱼、萍等物种能够共同构成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刘昌权等[2]研究表明,相对于常规水稻种植,稻鱼共作生态模式,可以使水稻叶瘟平均病情指数下降5.57%,穗颈瘟病情指数下降6.08%。侯传伟等[3]总结江苏灌南有机稻米产业化实践经验表明,在以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和活化土壤的基础上,有机稻区运用农艺、人工、物理措施,采用种子精选、淹水封、减蘖增穗、健身栽培增强稻体自身抗逆性等,有效控制了病虫草害。刘二明等[4]研究发现,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对稻瘟病有显著的控制效果。混栽区的间栽品种与净栽区的间栽品种比较,稻瘟病病叶面积率明显下降,叶瘟减轻。不同组合的间栽品种对穗瘟的相对防治效果36.88%~55.10%;选择抗性遗传背景差异大和株高差异较大的品种组合,以1行优质稻、5行主栽稻混合间栽,能起到控瘟增产的作用。

4参考文献

[1] 孙泰宏.浅谈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2009(11):30.

[2] 刘昌权.稻田生态渔业区病虫害发生规律[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4):56-58.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8

关键词杂交粳稻;直播栽培;技术;补效措施;浙中地区

水稻直播栽培具有明显省工、省本、省力、高产、高效的技术优势,已在浙江省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单季晚稻的主要栽培技术之一。浙江省诸暨市1999年从宁波市农科院、宁波市种子公司引入甬优系列杂交粳稻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以来,杂交粳稻生产面积迅速扩大,近年基本稳定在1.46万公顷左右,占全市晚粳稻面积的57.38%,已成为该市单季晚稻生产的主栽品种。为使优良的粳杂品种与先进的水稻直播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农户单季晚稻生产效益,近5年来,诸暨市农技推广中心开展了杂交粳稻单季直播技术相关试验研究与示范,并已初步集成粳杂单晚直播配套技术。

1选择适宜品种

从相关试验示范来看,甬优1号、甬优2号、甬优9号、E52等甬优系列品种,具有根系发达、茎秆粗壮、优质抗病以及中期抗热、后期耐寒等优良特性,在直播生产中表现高产稳产,是浙中地区单季晚稻直播的首选粳杂品种,其他粳杂新品种,直播生产上应坚持先试验、示范后推广的原则。

2提高整地质量

直播大田整地质量做到四要:一要早翻耕。前茬收获后结合施基肥及时翻耕,宜采用旋耕为好;二要田面平。整地时要做到全田高低落差不超过3.5cm,田面不平,易造成播种深度和播种后田间水浆管理不均衡而影响出苗;三要畦面软硬适中。为防止畦面过软,播种过深,宜在作畦后次日播种;四要沟渠配套。开好横沟、直沟和围沟,做到三沟相连,排灌畅通,严防田面积水。一般畦宽3~4m,沟宽0.20~0.25m。

3适期适量播种

根据诸暨市单季晚稻前茬类型和气候特点,从不同播种期、不同播种量试验情况和生产实际总结,播种期以6月上旬为宜,最迟不超过6月15日;播种量以15~18.75kg/hm2为佳,如遇不利天气条件和种子芽率偏低,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4提高播种质量,力争全苗齐苗

播种质量上要求把好四点:一要播种前做好晒种、选种工作。选择合格种子,并用402、使百克或的确灵等药剂浸种;二要催芽播种。一般以催芽至芽长半粒谷、根长一粒谷为宜;三要匀播。要求带秤下田,分畦定量播种,人工撒播后塌谷,要求不露谷粒;四要移密补稀。在稻苗四至五叶期,花一定人工进行移密补稀,不留一尺见方的空洞。

5加强肥水管理,协调群体结构

直播稻群体大,本田生育期长,总施肥量要比移栽稻略多。施肥技术上要掌握“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即前期要多施肥,促进稻苗早发,多分蘖,长大蘖;中期要求少施肥,控制群体生长,防止无效分蘖发生,提高成穗率;后期要补施肥,因直播稻根系分布较浅,宜根据苗情和天气情况补施穗肥和根外追肥。此外,还要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一般要求施有机肥7.50~11.25t/hm2、过磷酸钙300~375kg/hm2、氯化钾75~112.5kg/hm2。

水浆管理上做到三点:一是冒青至三叶期不轻易灌水,保持土壤湿润直至畦面有细裂缝,有利于引根深扎及秧苗早发快发。三叶期后建立浅水层,促进分蘖发生;二是当达到预定穗数苗时,及时排水搁田,由于直播稻根系分布浅,宜多次轻搁,重搁会损伤根系,影响结实;三是后期要干湿交替灌溉,切忌断水过早,防止早衰倒伏。

6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

直播稻的杂草防治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除为先导”的原则。诸暨市目前常用2次除草法:一是播前或播种立苗前,采用丁苄或丁草胺等对水稻安全的土壤处理除草剂,灌水3d进行封闭处理,以杀除莎草、稗草及其他阔叶草;二是二至三叶期选用杀稗王、苄黄隆等药剂,排干田水后喷雾,杀除稻田的中期杂草,对特殊的草群种类,应选用相应的除草剂。

直播稻稻苗较嫩,群体较大,易遭病虫为害,特别要注意前期稻蓟马和后期纹枯病的防治,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适时适量用药。生产上还应坚持连片种植,防止鼠雀为害。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9

关键词: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一项新的轻型、简便水稻育苗移植栽培技术[1]。它是指采用钵体育苗盘培育出根中带有营养土块的水稻秧苗,或采用常规育秧育出秧苗后用手工掰成块状、通过抛秧使秧苗根部向下自由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栽培法。现将水稻抛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水稻抛秧技术的优势及特点

(1)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与常规栽插方式相比,一般抛秧稻可省工22.5~37.5个/hm2,工效提高5~8倍,提早插秧季节,缩短栽秧时间。

(2)稳产、高产。抛秧栽培水稻可缩短返青期,促早生快发,尤其是低位分蘖增多,提早成熟,有利于高产、稳产。

(3)省种、省专用种田,且有利于集约化育秧。抛秧栽培的秧田与本田比一般为1∶30~50,且秧苗成秧率高,可省杂交稻种7.5kg/hm2,早、晚稻各省90%的秧田。

(4)节省成本,增产增收,经济效益显著。

2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1)育秧前准备。①备足秧盘。选用561孔的秧盘525~600张/hm2。②秧田准备。秧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结构良好、排灌方便、粘壤土或壤土的稻田或旱地、菜园。秧田与大田比为1∶40。秧田要施足基肥,要耙细、整平、作厢。③配制营养土。目前主要采用壮秧剂配制营养土育秧,没有壮秧剂的地方,也可以用复合肥或尿素配制营养土[2]。

(2)种子处理。将谷种用清水预浸6h左右,再用强氯精500倍液浸泡35h左右,捞出后用清水洗净。

(3)整地。抛秧本田应做到“平、浅、烂、净”的标准,即田面平整、高低不过寸;水要浅,以现泥为好;土壤要上紧下松,软硬适中,田面无杂物。如果是粘泥田应在犁耙后沉淀2~3d,放干明水,抢晴抛栽;如果是沙质田块,则随犁随抛。

(4)播种。将种子均匀播在秧盘上,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播种器播种。播种后将秧盘紧挨在秧床上排列,注意要把秧盘底部压入秧床,以保证各部分与秧床充分接触。在播种的秧床上撒1层营养土,营养土以刚好覆盖种子为宜。

(5)抛栽。左手提盘,右手抓起秧苗8~10蔸,轻轻抖散,泥团向上,用力向上抛2~3m让其自由落下。根据田块面积和密度确定用秧盘数,先粗抛2/3,余下1/3补稀。抛后每隔3m捡出一条人行道,宽30cm。再用竹竿疏密补稀,做到全田大致均匀。

(6)苗期管理。主要抓苗期施肥和病虫害的预防。秧苗1.5叶时以尿素300g/hm2对水30kg/hm2喷施;3.5叶时以尿素600g/hm2对水30kg/hm2喷施。苗期的主要病害为立枯病,待2叶1心时喷施故克松800~1 000倍液45kg/hm2。

(7)田间管理。浇水前期要遵循“浅水立苗、薄水促蘖、晒田控蘖”的原则[3]。浅水立苗即抛秧2~3d不进水,以利于秧苗扎根;薄水促蘖即灌2~3cm的水层,以利于促进有效分蘖;晒田控蘖即苗数足够时晒田,以利于控制无效分蘖。水分管理的后期遵循“深水孕穗、浅水灌浆、断水黄熟”的原则,即保持5~10cm的水层以利于孕穗,保持5cm水层以利于灌浆,黄熟时断水以利于籽粒成熟饱满。

抛秧一般不采用底肥“一道清”的施肥方法,因底肥过多,前期生长旺盛,群体过大,引起成穗率下降,后期脱肥又不利于形成大穗。一般施纯N 150~180kg/hm2、P2O5 75~90 kg/hm2、K2O 120~150kg/hm2。施肥方法是“前促、中控、后补”,即底肥60%~70%,分蘖肥20%~25%,穗肥10%~15%。

(8)病虫防治及杂草防除。抛秧稻的病害主要是纹枯病,虫害主要是螟虫[4]。一般在分蘖末期用井冈霉素750g/hm2对基部喷施,以预防纹枯病的发生;依各地预测预报资料提前2d,用杀虫双颗粒剂30kg/hm2均匀撒施,以防治螟虫的发生。由于抛秧田中产生杂草较早,所以在抛秧立苗后即可使用化学除草剂。值得注意的是,施各种药物时田中均要保持3.3cm左右的浅水层。

3水稻抛秧栽培注意事项

水稻抛秧技术推广要注意7防:一防烧芽。主要注意育秧剂(包括化肥)不过量,营养土要拌匀施匀,糊泥沉实后播种;壮秧剂育秧的必须“分层施肥,上下各半,分层装盘,隔层播种”。二防串根。主要措施是播种后秧盘面上的泥土要清除干净,秧田灌水不上畦。三防秧苗徒长。主要方法是用壮秧剂育秧,或用烯效唑浸种,适时喷施多效唑。四防浮秧。主要措施是坚持花泥(遮泥)水抛秧,大风大雨和深水情况下不抛秧。五防不匀。方法是坚持三步抛秧法,第一步抛70%,第二步捡工作行,第三步抛剩下的30%。六防除草剂药害。主要是坚持用丁苄、田青、抛秧净等除草剂,不用含有乙草胺和甲磺隆的除草剂,并注意除草剂的用量和施用方法。七防无效分蘖多。主要措施是适当提早晒田。

4参考文献

[1] 和根泉.水稻抛秧载培技术简介[J].致富天地,2009(4):27.

[2] 潘熙鉴,方荣.双季晚稻抛秧的育秧技术要点[J].科学种养,2009(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