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水稻种植规划集锦9篇

时间:2023-09-26 18:01:12

水稻种植规划

水稻种植规划范文1

关键词:杂交水稻;种植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41

1 杂交水稻种植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受全球变暖气候和日益高涨的用工价格的双重影响,在杂交稻种植的,海拔2000~2300m的冷凉地带,由群众自行引进的粳型杂交水稻种植已然获得了成功,并在鹤庆县坝区发展了相当的面积。

1.1 种植现状

鹤庆县坝区乡镇从2010年左右开始引进杂交水稻种植,当时只是由个别农户自发进行试种,目的是省工钱,农技部门并未参与其中。陆续地便有农户跟着试种,市场上也有经销商专门提供种子。发展到2014年,杂交稻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966hm2,品种也已由单一的滇优34发展到滇杂系列、滇优系列和滇禾优系列。调查结果是当年杂交稻每667m2产240~775kg,平均每667m2产494kg,高于本地常规稻品种凤稻系列的平均单产(每667m2 473.48kg)21.52kg。2015年杂交稻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2420hm2,有的村组已形成13~20hm2小规模的连片种植。产量为 275~707kg,平均每667m2产425.6kg,比常规稻品种凤稻系列的平均每667m2产409.7kg高15.9kg;在价格上,常规稻品种稻米的单价为4.3~4.5元/kg,而杂交稻米的单价为5.0~5.6元/kg。

1.2 种植特点

1.2.1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水平较高

从杂交水稻引入鹤庆坝区种植以来,面积从之前的0.7~1.3hm2发展到现在的2420 hm2只用了5a时间,且因为杂交水稻种植省种省工且产量高、价格好的特点倍受本县农民群众的喜爱,种植积极性高,为本地解决水稻种植效益低问题找到了较好的路子,确保了本县的粮食生产安全。

1.2.2 未能根据水源条件布局栽培品种

在鹤庆坝区,水源条件好能实现早栽的村组,种植杂交水稻普遍能获得高产,反之不能适时早栽的田块,产量普遍不高,有的甚至因迟栽了不耐寒品种灌不了浆而绝收,效益反不如种植常规水稻。

1.2.3 种植水平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经过几年的探索,有一定数量的农户掌握杂交稻种植的基本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获得较好的收成,而部分的农户则因不懂品种特性盲目跟风或掌握技术不到位而损失较大,达不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1.2.4 农技部门认识不够,指导不足

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在鹤庆县坝区杂交水稻的引进上,农业部门一直是不组织、不参与,在技术上也没做到有效指导,几年来一直任其自由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今天种植水平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1.2.5 分散种植管理,规模效益不明显

在鹤庆县坝区乡镇,水稻种植基本是以户为单位的,每户种植面积只有0.20~0.33hm2,生产成本高,规模效益无法凸显。

1.2.6 机械化水平低,劳力成本投入高

鹤庆县坝区水稻生产栽插和收割环节机械化程度不高,大部份面积无法实现机插机收,大量人工劳动投入决定了生产成本过高,引进杂交稻种植后仍然存在同样问题。

1.2.7 种子市场管理混乱

农技部门退出种子市场,无法真正做到技物配套,致使鹤庆县种子市场管理混乱,种子良莠不齐,不法商家以次充好,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

2 发展杂交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

2.1 自然条件

鹤庆县坝区属冬干夏凉的高原季风气候,是介于亚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13.5℃,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00.2h,年降雨量966.4mm,年均无霜期210d。2010~2014年的平均气温为14.3℃,年平均降雨量819.0mm。日益升高的气温正向着有利于杂交水稻种植有利的条件发展;鹤庆坝区有云鹤、金墩、草海和辛屯4个乡镇,属高原湖盆地带,土地平整,是中暖地区,海拔2000~2300m,土壤肥沃、境内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水稻种植面积达5200hm2,一直是全国商品粮基地,有名的鱼米之乡。

2.2 杂交水稻种植效益明显,平均单产提高空间大

通过近几年的田间观察和入户走访调查,杂交稻在每667m2产量上优于当地品种凤稻系列15~21kg,稻米单价上每千克优于0.7~1.1元,加上其在种植上省种、省工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每667m2可增加效益300~400元,大大改变了冷凉地区水稻种植低效益问题,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而且,相比杂交稻在鹤庆种植取得的最高单产,现在获得的平均产量还很低,在平均单产上突破的空间很大。

2.3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农民群众勤劳种植,经验丰富

鹤庆坝区种植水稻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地农民对土地和农业生产有着深厚感情,吃苦耐劳,是鹤庆县农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2.4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队伍稳定

鹤庆县有着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县级有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植保站,乡级有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农技推广体系队伍素质好、人员稳定,是提供优质高效科技服务的有力保障。

2.5 农田水利设施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

经过多年的建设,鹤庆坝区除少部分特殊地方外水利基础设施完善,蓄水能力强,在干旱年份也能保证在每年5月31日前完成栽插和适时保苗,是鹤庆坝区推广杂交稻种植的又一有力保证 。

3 存在问题

3.1 品种过多过杂,当家品种不突出

由于杂交稻是群众自发引进品种种植并自由发展,在品种筛选和适应性试验上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当前凭经验发展出的结果还有待时间考验。

3.2 受极端天气影响依然存在

鹤庆县坝区在大的光热条件上方面是正向着有利于杂交稻种植的方向发展,但是局部地区的冰雹、8月低温等极端天气情况还依然存在,这也是发展该产业的限制条件之一,值得重视。

4 发展建议

4.1 统一规划,因水布局,抓好早栽

日益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决定了鹤庆坝区水稻种植杂交化方向,但是要解决好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做好统一规划,根据水源条件安排好品种布局和抓好早栽,才能解决种植水平差异大,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稳步增产。

4.2 做好技术培训,抓好品种更新和种植技术指导

农技部门应改变思路、积极参与,充分利用部门优势做好试验示范并根据试验示范结果抓好技术培训,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努力提高平均单产和解决推广中品种、品质问题。为当地水稻种植实现杂交化做出贡献.

4.3 加大投入,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

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需要相关各部门分工合作,连续不断加大政策性投入,做好适宜农机具的引进推广,安排好农机补贴和对机手的培训,实现鹤庆农业生产机械化,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4 结合土地流转,鼓励规模经营

结合现阶段土地流转工作,鼓励个人和集体流转土地,规模经营,培植种粮大户,提高规模效益,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水稻种植规划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彻落实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水稻产量和提高农民收入为工作目标,充分利用我县“一江三河”和地下水资源条件,挖掘水稻种植潜力,提高稻作科技含量,壮大发展规模,不断推进我县水稻产业做大做强。

二、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坚持“确保水源、群众自愿”的原则,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育种、统一插秧、统一管理,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根据我县2007年水田种植面积及工程配套现状,结合各乡镇水田发展的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大中棚育秧、旱育稀植、机械化插秧等高产栽培新技术,以保证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为前提,以江河泵站提水和自流灌区恢复老稻田、开发新稻田为基础,在2007年水田面积7.83万亩的基础上,二零零八年新增水田2.17万亩,达到10万亩。

三、主要措施

1、统一良种,扩大优质品种种植面积

根据我县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应选用生育期120—128天左右有效活动积温在2300--2450℃左右,抗病、优质、高产,并通过省级审定的二级以上品种作为生产用种,杜绝盲目购种种植。在种植上以区域和乡镇为单位,按积温带提倡一村一品,同一地块同一个品种,连片种植,形成规模。南部乡镇应选用生育期在125—128天、主茎11—11.5片叶的品种1—2个做为主栽品种,如:龙粳14、齐稻7或齐稻10。中、北部乡镇应选择生育期120—125天、主茎11片叶的品种1—2个做为主栽品种,如:空育131、龙粳14。要发挥水稻协会作用,使用良种款、采取一事一议(或收购农户手中杂乱种籽)的办法解决品种杂乱问题。

2、把握农时,适时育苗插秧

我县水稻生产具有生育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漫,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迅速等特点,把握农时十分必要。在实际生产中,应做到早育苗,早插秧,在4月中旬气温稳定达到5℃开始育苗播种,4月25日结束,在气温稳定达到13℃开始插秧,抓住5月20日----5月25日高产插秧期的黄金季节,必须做到不育5月苗、不插6月秧,确保水稻6月末7月初进入幼穗分化、9月上、中旬气温降到13℃前安全成熟。

3、大力推广大、中棚育秧

大、中棚育秧是寒区稻作的发展趋势,是争取农时、培育壮秧、稀植早插,夺取高产的有效技术措施。因此,要加大力度推广大、中棚育秧,全县大、中棚育苗比例力争达到总面积的100%,确保安全育秧,可以组织群众联户育秧或鼓励技术能人专门育秧,市场化运作。今年在部分乡镇搞大、中棚客土连片育秧试点,县财政拿出30万元对试点地区进行补贴。

4、科学施肥,合理用药

科学施肥是水稻优质高产的关键和增产高效的保证。在施肥上应根据土壤条件、需肥规律、产量水平、生长情况,做到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提倡应用生物肥料和叶面肥料。坚持低毒、无污染、高效、无残留的原则,提倡应用高效、低毒、无残留杀虫杀菌除草剂。注重施肥量、施肥比例和施肥时间,做到重施磷、钾肥,巧施氮肥。

5、做好灌溉水源的预测、协调用水和节水灌溉工作

供水水源不足是影响我县水稻生产的关键因素,特别是今年尼尔基水库蓄水不足,导致其控制的中引、北引水量难以保证。因此,做好水情预测是水稻生产的关键。各乡镇要掌握好水情信息,组织稻农充分利用好我县嫩江和乌裕尔河流域的桃花水,适时做到早整地、早泡田。各乡镇要做好灌区用水协调工作,科学调度水源,对于自流和泵站提水灌区,在可能的情况下积极协调北引、中引,增加给水流量,保证水田用水。存在争水、抢水的村屯,借鉴三家子村的经验,组织群众成立农民用水协会,保证用水秩序,做到科学用水、协调用水、节约用水。在节水灌溉制度上,根据水稻需水规律及当地水资源条件,彻底克服稻田全靠水泡的灌溉方法,减少灌溉水的无益消耗,在生产实际中积极推广“水稻控制灌溉”和“薄、浅、湿、晒”灌溉新技术,灌好关键水,实现节水、高效、增产。井灌水稻应采取节水增温灌溉技术,增设晒水池和晒水板;采用宽浅式渠道,迂回延长水路;充分利用降水,死水补灌;夜灌近地,昼灌远地。

6、增打补水井,提高灌溉保证率

实践证明,增设补水设施,打水田补水井,实现井渠结合是解决灌区江河水源供水不足,缓解供水紧张局面,提高灌溉保证率,解决枯水期和缺水期水田供水的最有效措施。今年的水源情况也要求我们增设补水设施,打水田补水井。我县虽有一定数量的补水井,但多数分布在近二年旱改水地块内,以四寸塑料管井和临时抗旱井数量居多,存在着单井出水量低,水源井老化等问题,不能满足江河缺水期水田补水需求,应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结合水田发展现状和面临干旱缺水的实际,吸取干旱缺水的经验教训,今年加大自流和提水灌区补水井建设力度,根据前期调查,今年准备新打补水井109眼,由水务局统一安排。

7、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不断提高稻作技术水平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办班培训等方式,培养种稻的行家里手和技术骨干,做到以点带面,广泛普及水稻大、中棚育苗、旱育稀植、机械化插秧等高产栽培新技术,不断提高我县稻作技术水平。近期水稻办将举办水稻生产培训班,到水稻生产基地,以村为单位进行培训,设水稻生产技术服务电话,号码为3127110。

8、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和绿色品牌培植

凡是有水田的乡镇必须确定接受理解事物能力较快的农户,进行水稻生产的试验、示范。要做好品种对比试验,为我县统一品种、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提质增效、高产攻关、加强水田标准化小区建设、产业化经营为示范样板,以点带面。强化组织无公害、绿色、有机稻米的生产,通过试验、示范、专家论证等方法,选用适合我县质优、高产的优良当家品种,形成规模,实现产业化经营,营造富裕大米绿色品牌,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形成种、产、销一体化体系,促进水稻产业化发展进程。同时,鼓励各乡镇积极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新上有自主品牌的稻米加工企业。

四、考核办法

今年,水稻生产将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考核采取半年、年终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乡镇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工作由县水稻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抽调技术人员组成考核组,二零零八年6月以前对各乡镇进行阶段考核;10月中旬以前进行年终考核。对排在前三名的乡镇,分别奖励五万元、三万元、二万元,此款由县财政负责解决,奖给乡镇有关人员。

五、评分标准及奖励办法

水稻生产工作总分值为100分。

1、水田面积:分值15分

以计划面积为基数,完成计划面积得满分,完不成计划面积的按实际面积占计划面积百分比得分,但完不成计划面积不得评优。

2、工程维修与配套:分值10分

通水前工程总体维修配套良好,能够完成年度运行,对水田生产没有影响的得10分;通水前工程总体维修配套较好,运行期间有简单维修的,对水田生产有一定影响,但能保证正常生产的得8分;通水前工程总体维修配套一般,运行期间出现重大的事故,渴水期间不能正常补水,对水田生产造成一定损失甚至引起群众上访的不得分。

3、统一水稻品种:分值30分

每个乡镇应按要求采用统一选购、种植优质稻种。优质稻种1个得30分;优质稻种2个得20分;优质稻种3个以上得10分;优质稻种4个或4个以上不得分。

4、育秧和种植方式:分值35分

(1)育秧,分值20分

种植面积100%为大、中棚育秧得20分;种植面积80%以上为大、中棚育秧得15分;种植面积50-80%为大、中棚育秧得10分;大、中棚育秧面积低于50%的此项不得分。

(2)种植方式:分值5分

插秧面积(含抛秧)占总面积100%得5分;占总面积90%以上得3分;占总面积80%以上得2分;占总面积80%以下不得分。

(3)时间:分值10分

育秧时间不超过4月末并插秧时间不超过5月末的得10分,否则不得分,即不育五月苗,不插六月秧。

5、用水管理:分值10分

sp;按规定成立用水协会,在水稻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较好的得10分;解决问题一般的得6分;不发挥作用甚至引发群众上访的不得分。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水稻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水稻生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水稻种植规划范文3

第一步就是要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建立精准的品牌定位,与其他品牌形成有效的市场区隔。

营销标准的制定者才能成为市场的领导品牌。

一个产品不可能卖给所有的消费者,否则所有的消费者都不会喜欢这个产品。

Y品牌大米的品质与生俱来

在中国知名的水稻之乡辽宁盘锦,这种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加上Y公司先进技术的支撑,造就了Y品牌大米与生俱来的12大产品核心优势:

1、地理优势:Y品牌大米的种植基地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地理坐标位于北纬40°39′~41°27′,东经121°25′~122°31′之间,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素有“北国江南”之称。

2、气候优势:Y品牌大米的种植基地盘锦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裕,及其适合优质稻米的生长。

3、土壤优势:Y品牌大米的种植基地盘锦为退海平原,地面覆盖着深厚的淤积物,富含水稻生长所需的天然肥料,土壤没有工业污染,且具有一定的偏碱性,所以极易适合水稻生长。

4、温度优势:Y品牌大米的种植基地盘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86小时,水稻生长季节平均日照时数为1508小时,年平均气温8.4℃,无霜期长达165天的气候特点,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和较长的生长期以供水稻生长发育和籽粒成熟。

5、水质优势:Y品牌大米的种植基地盘锦市境内地势平坦,多水无山,有大、中、小型河流21条,境内总流域面积3750.3平方公里;其中,全程流域面积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大型河流就有4条,分别是辽河、大辽河、绕阳河、大凌河,水质清澈,具有充足的河水灌溉资源。

6、育N优势: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已为盘锦Y公司成功开发培育了Y2号超级稻,并采用Y公司无农残降解技术大面积种植。另外盘锦Y公司科研人员成功培育的Y8号和稻花香2号优质水稻品种也进行了大面积的种植。

7、技术优势:Y品牌安全大米采用的是远超世界发达国家标准的“无农药残留生物降解技术”。该项核心技术可以人为地控制在植物体内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产生并通过生物酶把植物体内农药残留快速降解到零或接近零。使用该技术种植出的各类植物,经国家粮油检测中心及欧盟SGS等机构检测,110项指标全部优于中国对农药残留的规定以及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对农药残留的规定。

8、耕作优势:盘锦Y公司在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等一系列田间耕作步骤都有Y公司技术部专家负责指导,保证Y品牌大米种植过程的科学和规范操作。

9、管理优势:Y公司技术部科技人员在水稻育种和种植过程中需要采用“无农药残留生物降解技术”进行七次喷施,其中在水稻浸种和育苗阶段喷施3次,在插秧后水稻生长过程中喷施4次,以确保Y品牌安全大米真正实现无农药残留。

10、加工优势:Y品牌大米采用日本佐竹全套现代化大米加工设备,经过了3道色选,4次白米分级,使大米的长度、厚度和颜色都基本达到了一致,以确保Y品牌出品的大米产品达到100%的优质比率。

11、储存优势:Y公司严格控制水稻入库质量,新入库的稻米,杂质不超过0.5%,水分不超过13.5%。在新粮入库时,加强粮库的通风降温;在冬季适时对稻米进行密闭贮藏,采用科学、严谨的储存方式保证Y品牌大米的优良品质。

12、品质优势:Y品牌大米除了安全的产品特点外,还富含丰富的粗蛋白质、硒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其米如珠似玉、粒形完整、晶莹剔透、入口香醇、胶稠度高、糊化度低、清香浓郁、筋道滑腻、口感极佳。

好大米在市场上为什么卖不动

盘锦Y品牌高档大米具有非常优秀的产品品质,但在引入北京精准企划专业营销策划之前的近一年时间,除了通过公司股东们的各种关系售出有限的大米产品外,销售部门基本没有自然销售,Y品牌高档的好大米在市场上却卖不动。

我国大米市场的竞争以及整个食品行业不同产品品类的竞争早已呈现出体系化的竞争模式,是食品企业品牌策划体系、产品策划体系、市场策划体系和销售策划体系综合实力的竞争。想单纯依靠或主要依靠好的产品品质就赢得竞争优势和做大市场规模的时代早已过去,再好的大米产品如果没有专业营销策划的支持,也不可能做强品牌和做大产品销量。

为盘锦Y品牌高档大米指点江山

我国大米市场正在做或计划做高档大米的企业和品牌众多,但真正做成功的品牌基本没有。在高档大米市场并没有全国性的领导品牌,甚至基本没有区域性的强势品牌。仅靠好的大米品质或产品品类的差异化很难成功运作高档大米市场。只有通过专业的品牌体系策划和营销体系策划,让高档大米在品牌力、产品力和销售力三个方面得到同步提升,才可能在中国高档大米市场占据领先的品牌位置。

高档大米和高档白酒不一样。高档大米往往只有地域或产品品类的优势,却很难像高档白酒产品那样找到独特的文化底蕴支撑,所以高档大米策划的难度要远远高于高档白酒产品。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盘锦Y品牌高档大米成功策划,才能彰显精准企划近20年在食品行业深厚的策划功力和王者的策划霸气。

抢先占据最安全大米的品牌定位

水稻种植规划范文4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盐渍土复区;改良利用;水稻种植

中图分类号:S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95-2

1 灌区简介

1.1 地貌

该区总面积为56.82万亩。区内地势东南以岗地为主,高程在138m~139m之间,西北部地势低平,高程在136m~137m之间,以甸地为主。

1.2 条件

该区为半干旱温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4.4℃,最热为七月份,日平均气温为23.5℃,最冷为一月份,日平均气温为-17.4℃,日照时数为2933.1小时, 平均降水量377.1mm,夏季4~9月间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93.2%左右,≧八级的大风年平均14.6次,最多的年份32次,最少年份4次。

1.3 植被

区内大部分土地为旱田,少部为甸地,其植被组成有羊草、小叶樟,地榆、三棱草、马皮草、蒿类等,植被生长茂盛,表层有机质大多在1.1%以上。在土壤含盐量较高区内,可见盐性草原类植物,并与湿草原型植物混合分布,构成该区的主要植物有:羊草、碱草、芦苇、虎尾草、三棱草、碱蓬等,在盐斑多的区域常见不生草的光板地和碱蓬。

1.4 土地利用

五家子灌区岗地多为林网控制下的规则旱田,低平甸子地多为草地,间夹有少量零散旱田,区内各类型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见表1:

表1 五家子灌区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

纵观全灌区,低平甸子地上的草地及盐碱化草地面积为17.70万亩,占总面积的31.16%,盐渍化较轻或被人工围拦的草地草被长势较好,而多数未被围拦的开放草地因土壤盐渍化或过度放牧,草被长势不良。旱田耕地面积为33.34万亩,占总面积的58.68%,多分布于微高平坦岗地上,且无盐化危害,具有较高的农业利用价值。

2 灌区土壤盐渍程度与水稻种植

2.1 盐渍土复区类型

五家子灌区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与非盐渍化土壤在分布上彼此镶嵌,呈复区分布,我们依复区土壤盐渍程度将五家子灌区分为四个盐渍土复区类型,详见表2。

表2 灌区各盐渍土复区面积表

2.2 各盐渍土复区现况

2.2.1 非盐渍土复区 本区面积为34.85万亩,大部分为旱田,少部分为林地及草地,土壤类型以:栗钙土、淡黑钙土、草甸淡黑钙土等非盐化土壤为主。土壤可溶盐含量大多在0.1%以下,该区分地势相对高,分布面积较大。

2.2.2 微度盐渍土复区 本区面积为1.17万亩,面积较少,分布零散,大部分为旱田,少部分为草地和林地,土壤可溶盐含量大多在0.1%以上,轻盐化土壤居数,地势相对低,是可开发水田的区域。

2.2.3 轻度盐渍土复区 本区面积为6.40万亩,分布于灌区西部,盐碱土与盐化草甸土交错分布,盐碱土占2%~15%左右,盐化草甸土占多数。主要植被构成有羊草,杂有萎菱、蒲公英、刷头草等,局部稍低的盐斑上稀有盐蒿及碱蓬。旱田穿插于盐化程度较轻地段。

2.2.4 中度盐渍土复区 本区面积为10.06万亩,主要分布于灌区北部,地势低平,植被构成为羊草及刷头并杂有狗尾草和盐蒿及碱蓬。

2.3 各盐渍土复区种植水稻适宜程度

决定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土壤条件是土壤可溶盐的含量。区内非盐渍土复区和微度盐渍土复区均适宜水稻种植与正常生长发育。

据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在前郭灌区试验站研究成果表明,水稻在幼苗期内耐盐力最低,水稻生长与土壤含盐量关系见表3。

表3 土壤含盐量与水稻生长关系分析表 单位:%

从表中可以看出,土壤含盐量在0.3%的情况下,水稻生长不良。土壤含盐量在0.2%以下,水稻正常生长。在研究土壤含盐量与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关系的同时,我们根据灌区盐渍土与非盐渍土以不同比例关系呈复区分布的特点,将灌区具有盐渍特征的土壤划分出若干复区,并测算出不同复区适宜种植水稻的面积比例。各复区土壤组成关系见表4。

表4 各盐渍土复区内盐渍土壤比例关系分析表

按上述各盐渍土复区土壤组成计算,各盐渍土复区适宜垦植水稻的土壤面积比例见表5。

表5 各盐渍土复区种植水稻面积比例分析表

上述所计算适宜种植水稻土壤和不适宜种植水稻土壤呈小斑块交错分布。

按上述计算方法估算五家子灌区轻度盐渍土复区及中度盐渍度复区适宜种植水稻面积见表6。

表6 各盐渍土复区适宜种植水稻面积

3 各改良利用分区概述

根据五家子灌区不同地段灌溉的难宜程度,将灌区划分若干改良利用分区如下(见表7)。

表7 五家子灌区改良分区面积表

3.1 灌溉适宜利用区

本区面积为41.43万亩,多为旱田及草场,分布于灌区的岗地、低平地。其土壤类型构成为淡黑钙土﹑草甸土﹑盐化草甸土、盐碱土,盐斑较少,中度以上盐渍土面积在15%以下,区内植被长势尚好,适宜开垦水田的面积在75%以上,大部分为轻盐化土壤和非盐化土壤,适宜灌溉利用。

3.2 洗盐利用区

本区面积为11.05万亩。主要为荒草地,分布于灌区西北部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上。其土壤类型构成为草甸土,盐化草甸土及一定数量的盐碱土,大部分为轻盐化土壤,盐斑占15%~40%,土壤质地多为中壤,部分区域土壤为中壤或重壤,植被生长较差,适宜开垦水田的面积占50%~70%左右,采取改良措施,以水洗盐,开发水田。

据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在前郭灌区苏打盐渍土种植水稻施用有机肥的试验表明,中度盐化土壤脱盐明显(见表8)。

表8 中度盐化土壤种稻后含盐量变化

另据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在前郭灌区苏打盐渍土种植水稻施用有机肥的试验表明,轻盐化土壤脱盐显著(见表9)。

表9 轻度盐化土壤种稻后含盐量变化

其中盐化土壤1.0m深度内,种植水稻四年后,PH值由10.0降至7.5。

在轻度以上盐渍土分布地段,土壤可溶盐含量经过三年以上的自流灌溉冲洗,可降至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程度。

上述研究表明,轻度和中度盐渍土在灌溉及结合施用有机肥种稻确可降低土壤含盐量。

根据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在前郭灌区苏打盐土种植水稻施用有机肥的试验证明,苏打盐土有脱盐趋势(见表10)。

表10 苏打盐土种稻施有机肥含盐量变化

因此,增加中重度盐渍土施有机肥的施入,结合灌溉冲洗可加快改良土壤进程。

3.3 灌区开发的土壤改良措施

五家子灌区灌溉开发应注重改良灾害性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稻及旱田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1)灌排系统要加强管理,做到灌排自如,灌溉田地要及时换水,这样才能以水洗盐,同时避免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盐份积累地表,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2)灌区秋季降水量少,土壤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因此,坚持秋季翻地、防止土壤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地表及加重盐分向地表积累。

(3)开发水田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向水田施用有机肥,改良盐渍性土壤的不良理化性状。

(4)盐渍性土壤也可进行客良,治理盐碱斑。采取挖盐碱斑,换黑土及砂土的措施,提高土壤通透性,防止盐碱化加重。

(5)在有条件的区域,可采取生物改良或采用化学改良剂。如:种耐盐植物;施用石膏等。

4 结语

五家子灌区位于我省西北隅,毗邻嫩江,水源充足,但由于该区域降水少,土壤存在不同的程度盐渍化,盐碱干旱严重阻碍了这一区域农业生产发展,规划该区域进行灌溉种稻是解决这一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规划灌溉的需求,我们从土壤灌溉种稻适宜性角度,对灌溉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经过认真的调研,我们认为该区域80%左右的盐渍化土壤是适宜灌溉种稻的,余下少部分盐渍化程度较重的土壤,经过3~5年的灌溉淋洗等改良措施,也可减轻土壤盐渍程度,逐步满足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进而实现规划灌区完整连片的灌溉种稻目标。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吉林土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 扬国荣,孟庆秋,王海岩.松嫩平原盐渍土数值分类初步研究[J].土壤学报,1993,23(4):291-129.

[3] 吉林省白城地区土壤普查办公室.白城土壤[M].1988.

[4] 李昌华,何万云.松嫩平原盐渍土主要类型、性质及其形成过程[J].土壤学报,1963,11(2):196-208.

水稻种植规划范文5

关键词:京西稻;景观农业;植保;调研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1-0086-03

京西稻即“京西贡米”,是北京地区具有丰厚文化、历史特色的农作物,主要种植于海淀区的玉泉山、万寿山附近,该区域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米质良,在康熙年间定为贡米。20世纪80年代,京西稻种植面积曾达到0.67万hm2,随后,伴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以及水资源紧缺等多种原因,京西稻种植面积不断下降[1],到2014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3.33hm2。虽然京西稻种植面积小,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以及地处市区的优势地理位置,京西稻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农作物。目前,围绕京西稻已经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都市农业特色的衍生产业,包括京西稻主题博物馆展览、田间婚纱摄影、稻田垂钓、亲子乐园,以及插秧节、收割节等节庆活动。2015年,京西稻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特色。

随着京西稻产业的不断发展,植保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尤其是农药使用问题以及防治技术问题,直接关系到农田生态环境和稻米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及时摸清京西稻产区植保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需求十分必要。为此,2015年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海淀区植物保护站通过病虫害监测、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法开展了调查和调研工作。

1 植保现状

1.1 种植情况

1.1.1 种植区域和品种 目前,京西稻主要种植于海淀的上庄镇、西北旺镇,种植面积约100~113.33hm2,其中,西马坊村、东马坊村、常乐村、上庄村、永丰屯村是主要种植区。种植的品种主要为越富、津稻305、津稻28等,另外,在部分地块还种植了紫叶黑米等品种。

1.1.2 种植模式 海淀区农业部门在产区重点推广应用了两种种植模式:(1)稻田油菜花种植(水稻油菜轮作)模式:即在春天种植油菜花,在水稻种植前充分利用土壤,打造大面积“醉美”油菜花海,油菜后期作为绿肥翻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用量,随后种植水稻。(2)立体种植模式:立体种稻养鸭、养蟹、养鱼。养鸭可清除杂草,杜绝除草剂使用;养鱼养蟹可监测水质,提高稻米品质。

1.2 防治现状

1.2.1 防治对象 2014―2015年,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海淀区植物保护站利用杀虫灯、粘虫板、性诱捕器、TBS等监测方法开展了调查工作。结果表明,京西稻产区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赤枯病等;虫害主要有稻水象甲、稻毛眼水蝇、二化螟、稻蓟马等;杂草主要有要有莎草(聚穗莎草、异型莎草、头状穗莎草等)、稗草、鬼针草、鳢肠、四叶萍、野慈姑等。鼠种主要有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等。其中,一病(纹枯病)一虫(稻水象甲)一草(莎草)对水稻为害严重,是种植户主要的防治对象。

1.2.2 防治措施 京西稻产区种植户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可以分为3个阶段:(1)种子处理阶段。在4月份育苗前,通常采用杀菌剂对种子处理1次,主要选用多菌灵、甲霜灵锰锌或甲霜灵锰锌+百菌清等。(2)育苗阶段。通常采用土壤封闭除草剂对育苗地除草1次,防止育苗土夹带的草籽出苗形成为害,采用的除草剂主要为丁草胺、丙草胺,部分育苗地也使用二氯喹啉酸开展茎叶除草。(3)插秧至收获阶段。此阶段防治的病害主要为纹枯病,虫害主要为稻水象甲虫,杂草主要为莎草,根据防治对象种类和发生程度不同,采取的防治措施和次数也有差异,通常防治1~3次。目前,种植户选用的杀菌剂通常为井冈霉素;选用杀虫剂为吡虫啉、斑潜净;除草通常采用人工拔草或稻鸭种养方式。

1.2.3 防治设备 目前,由于种植面积小等原因,京西稻产区防治设备较为落后,背负式喷雾器是种植户施药的主要设备,喷杆喷雾机等施药设备严重缺乏,同时,种植区也没有形成可以开展大规模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的服务组织。

1.2.4 绿防技术应用情况 近年来,在市、区农业部门以及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下,部分种植面积较大的企业、种植户已经开始尝试应用多种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油菜水稻轮作、稻鸭稻蟹种养、太阳能杀虫灯、性诱捕器等,但是,小面积种植化采用的绿色防控技术依然较少。

1.3 农药购买和选用情况 据调查,种植户主要通过农药店购买农药,购买渠道较为规范。另外,由于产区位于北京市区,种植户对于低毒低残留农药有较好的认识,通常能够有针对性的选购。在农药效果不好时,受访种植户普遍选择“改换其他药剂”,没有种植户选择“加大使用剂量”“增加使用次数”等方式,说明产区的农药购买和选用情况较好。

2 存在的问题

2.1 植保科技需求迫切,技术服务力量严重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京西稻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调研中,受访种植户和有关企业肯定了植保工作对于京西稻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对于新型植保技术的培训和服务需求十分迫切。目前市、区植保站在京西稻产区开展了一些工作,例如日常监测、关键时期的防治技术指导等,但是,与蔬菜等作物相比,工作力度明显不足。主要原因是水稻种植面积在我市出现了长时间的大幅度萎缩,导致市、区相关技术专家十分缺乏,尤其是承担一线具体工作的区级植保站还面临着人员少、项目经费不足、监测和执法任务重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技术的推广和技术服务。另外,京西稻不仅是一种粮食作物,同时也是一种景观作物,与粮食生产过程中的防治技术需求存在一定差异,适用的各类新技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试验探索。

2.2 常用农药药械老旧,急需开展新产品的选型推荐 调研反映出,使用化学农药依然是京西稻产区的主要防治措施,生物农药、天敌、理化诱控技术也有一定的应用面积,但是没有大面积覆盖。在常用施药设备方面,产区仍然以手动或电动背负式喷雾器为主,与本市规模化种植的蔬菜、大田基地和国内水稻主产区相比严重落后。目前普遍的研究认为,背负式喷雾器与喷杆喷雾机等设备相比,作业效率和农药利用率较低,药液跑冒滴漏的问题较为严重。考虑到京西稻地处北京市区,在农药和药械选用上,应该更加重视土壤和地下水资源的生态安全问题,因此,尽快开展化学农药替代技术和高效施药设备的引进、筛选、推荐等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2.3 主要防治方式落后,社会化服务方式亟待创新 目前,京西稻产区还没有能够开展统防统治服务的组织,防治方式主要是“一家一户”使用背负式喷雾器防治,农药的选用和施药方法完全依靠种植户经验,容易出现农药错用乱用,施药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或发生药害。统防统治能够利用大中型设备为散户开展防治服务,并依靠专业的防治技术知识,解决防治效果和农药使用等问题,因此,通过创新形成有力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既能够提升京西稻产区的管理和运行水平,同时也符合海淀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

3 发展对策

3.1 尽快制订京西稻产业生态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绿色防控技术全覆盖产业区 京西稻景观农业是北京保留的特色农业,不仅是历史的传承,也体现了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丰富内涵,对于拓展北京城市历史文化、丰富市民休闲活动、增加市民活动场所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京西稻产区位于北京城市发展区域,在发展农业的时候,要注重产业的生态效益和区域内的生态保护工作。建议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有必要尽快配套形成京西稻产业生态发展规划,明确工作措施和产业发展要求,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经费支持。针对农药使用和防治问题,全力推进绿色防控技术,有计划的利用生物农药、天敌、理化诱控技术等非化学农药防治措施替代化学农药,通过一段时期的工作,打造形成绿色防控技术全覆盖产业区,使京西稻产区成为北京城市的生态涵养区,并在全国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都市农业典范。

3.2 加大扶持植保科技服务体系力度,深入调研解决植保需求关键问题 针对植保科技服务力量不足,技术创新性不够,产业发展对植保技术的特殊需求等问题,建议各级部门加大对水稻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的研究,保证试验示范经费,培养相关技术人员,同时稳定区级植保技术人员队伍,大力发掘具有丰富经验的全科农技员,建立市、区、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有序开展病虫害监测、防治技术服务和新技术研究工作。

3.3 稳步推进社会化服务与绿控融合机制,高质量推进全市化学农药减量目标 京西稻产区面积小、作用巨大,产区连片种植有利于大、中型植保设备开展作业服务。建议区级根据北京市级和各区在粮田、蔬菜田开展的社会化服务经验,开展社会化服务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的工作探索。通过争取相关财政或政策支持,采用购买服务或扶持建立统防统治组织的形式,在产区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既可以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还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化学农药的投入种类和使用量,有效提升京西稻产区的区域环境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水稻种植规划范文6

(一)发展粮食作物,促进增粮增收

水稻、玉米、春洋芋、红苕、大豆等粮食作物是我县大春的传统骨干产业,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抓好落实,确保增产增收。

1、抓好水稻生产。要大力推广旱育秧、旱育抛秧等省工节本栽培技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资源,尽力做到满栽满插。

2、抓好玉米生产。要认真吸取以前因旱灾减产的教训,突出早育早栽,抓早避灾。要认真分析旱地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大力开发田坎地边,大搞增种玉米,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套作茬口多种夏玉米,稳定玉米播种面积。要全面推广高产种、高密度、高施肥水平的“三高”栽培技术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力争亩产比常年提高10—20公斤。

3、抓好春洋芋生产。春洋芋产量高、市场销路好,要大力推广一台土双六尺预留空行套种模式,大力发展春洋芋生产。

4、抓好红苕生产。要通过多育苗、育壮苗、抓早栽,提高单产,稳定总产,为养殖业提供充足的饲料。要大力示范推广脱毒红苕、高淀粉红苕品种,为加工企业提供原料,提高红苕生产效益。

5、抓好大豆生产。要大力推广“桑-豆”套作和“麦-玉-豆”套作,凡桑园地和

一、二台土的玉米地块都要套种春大豆,并利用春玉米收后的茬口抓好秋大豆种植。

(二)发展经济作物,提高综合效益

水果、蔬菜、花生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要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合理规划,长短结合,使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再上一个台阶。

1、突出抓好水果产业。要抓好优质水果基地建设,重点抓好脆香甜柚、枇杷、梨树等主要品种的管理、补植和高换等工作。要抓好技术推广,重点抓好丰产示范园建设、现场培训、良繁体系建设,禁止乱引乱调果树苗木。要抓好专合组织建设,重点抓好水果基地乡镇、村的水果专业合作社建设,为果农提前、产中、产后服务。要抓好市场营销,确保产销两旺。

2、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重点是调整布局,优化结构,丰富品种,提高品质。要充分利用桑园地、预留行和大春收获后的茬口,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乡镇(办事处)要认真规划、落实面积,做到规模化、常年化种植,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经营格局。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要认真执行无公害化生产规程,加强蔬菜生产投入品管理,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膨大素、催红素等激素类药剂。

3、推广优质花生。花生是大春主要经济作物,是增加大春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推行桑园地套作花生模式,突出推广天府9号、10号、11号等系列良种和地膜垄作等栽培技术,严把播期,增施有机肥,运用化学调控等技术措施,提高单产和效益。

(三)抓好配套服务,推广实用技术1、加大宣传力度

农业主管部门和各乡镇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培训会、资料等形式,在大春栽播前展开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要抓好技术培训,将水稻旱育秧、旱育抛秧、杂糯间栽、玉米地膜“三高”栽培,花生地膜垄作栽培及洋芋、红苕、大豆、蔬菜、果树等实用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

2、搞好现场示范

围绕实施增粮增收“三百”科技示范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打造好国道212线、省道101线、潆新线和升钟库区的大春生产、水果生产、商品蔬菜、改田改土、沼气建设五大示范现场,辐射带动全县平衡发展。

3、推广“三新”技术

(1)新技术推广。重点抓好旱育秧、旱育抛秧和玉米“三高”栽培技术的落实,力争推广旱育秧12万亩,旱育抛秧8万亩,春玉米“三高栽培”25万亩。

(2)新品种推广。水稻主推冈优1577、冈优177、冈优827、中优177等品种。春玉米主推登海11、东单60、长玉13、丰玉28、川单25等品种;红苕主推南薯99、豫薯王、川薯1号等品种;大豆主推贡选1号、浙春3号、南豆1号等品种。

(3)新机制推广。突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订单农业等新型利益联结机制,走“公司+基地+体系+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路子,实现产业升级,将优势农产品转化为优质商品。

4、坚持适时早育早栽

水稻育秧在3月上中旬育完;玉米、红苕、蔬菜育苗2月中下旬开始,3月10日前结束;水稻移栽从4月中旬开始,5月底前结束,做到不栽6月秧;玉米移栽从3月中下旬开始,4月上中旬结束;红苕在芒种前栽完;夏玉米播种6月5日前播完;棉花移栽在4月中下旬结束。

5、坚持地膜栽培

水稻、玉米、红苕、棉花、蔬菜五苗要做到育苗地膜化,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要达到70%以上,花生地膜覆盖栽培要达到80%以上。

6、坚持规范种植

水稻除抛秧外,要严格按照宽窄行规范栽植,做到配方施肥,带药移栽,力争规范化栽植面积达到95%以上;玉米全面推行药剂拌种、肥团育苗、全育全栽、施足底肥、灌足底水、盖严地膜、重施攻苞肥、化调化控,亩植密度达到3000株以上;棉花要做到营养土或方格育苗,药剂浸种催芽,独籽摆播,全育全栽,亩植密度达到3200-3500株。

(四)搞好综合防治,减轻病虫害损失

要继续把大春“两病两虫、一草一鼠”(稻瘟病、禾谷类纹枯病、稻螟虫、玉米螟、农田杂草、农田灭鼠)纳入重点防治范畴,搞好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年全县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力争达到80%以上,化学除草达到40万亩次,春季农村统一灭鼠达到100%。水稻病虫防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前期的药剂浸种和带药移栽,苗稻瘟和一代螟虫防治。二是苗期挑治叶瘟,做到发生一点、防治一块,发生一块、防治一片。三是生长发育中期的防治,5月中下旬统一防治二代螟虫、兼治纹枯病、水稻破口初期普防稻颈瘟。玉米病虫要集中抓好喇叭口期螟虫、纹枯病以及禾本科杂草的防治。

(五)严格农业执法,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水稻种植规划范文7

2014年全镇农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创新机制,以“产业升级、保障强化、服务到位、环境优化”为重点,以“六加一”农业产业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为开创临湖经济社会新局面打下坚实基础。

2014年全镇农业工作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镇政府重点实事工程,美化镇区、村庄生态环境;完善农业区域化布局规划,加快陆舍水稻示范基地建设,努力完成区政府下达的永久性水稻种植面积9000亩;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规模化种养面积;“三品”农产品的申报认证有所增加;观光旅游农业有所突破。

二、2014年全镇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1)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永久性保护水稻种植面积9000亩以上,机插秧面积3600亩以上。

(2)加快生态绿化建设。新增林地、绿化150亩,建设生态河道绿化3公里、村庄绿化3个。

(3)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在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三品”上有所突破,扶持重点农业项目快速发展。

(4)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开展农药、兽药、鱼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监督,确保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重大动物疾病防控,免疫密度达100%。

(5)推进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化、合作化、农场化建设步伐,配合区农发公司做好临湖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完成环镇路沿线的陆舍农业水稻示范基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确保2014年6月底前建成。

三、2014年全镇农业工作的重点措施

(一)稳定粮油面积、强化工作措施。根据全镇永久性水稻面积9000亩种植任务,各村应在2013年秋播前全面落实水稻种植面积,合理安排种植茬口,并将水稻种植任务列入镇政府2014年对村的考核内容。

(二)以规划为引领,大力推进设施高效农业建设。

各村在发展现代农业时,必须符合全镇整体规划的要求,在合适的区域建设设施农业基地。

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根据自愿、规范、合理的原则,加大土地流转步伐,使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控制内塘、西瓜、芡实等影响地力、环境农产品的种养规模。禁止以任何形式的新增内塘水产养殖。在发包养殖面积时,合同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在同等条件,优先由本镇种养户承包经营,期满后能流转到村规模经营的,一律由村统一经营管理。各村要认真清理,不得再以村民小组为主体发包给种养户。

涉及以上各项中的重大事项须报镇党委,政府同意后才可实施。

各村应做好废弃土地的种植,禁止大面积抛荒;做好已征用土地的管理,禁止乱垦乱种,确保征用土地的正常使用。

(三)加大绿化造林和管护工作力度。镇农林中心绿化管理站要根据全镇开发建设步伐,做好镇区道路绿化,河道绿化管护工作,指导好各村的村庄绿化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政策扶持。做好环太

水稻种植规划范文8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林地利用保护规划编制和良种补贴工作。会上下发了《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以及《县2011年中央财政小麦、玉米、水稻、和棉花良种补贴实施方案》,县政府与部分乡镇签订了良种补贴责任书,林业局高局长、农业局于局长,分别就两项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我完全同意,请大家一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统筹林地保护和利用是新时期林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编制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林业发展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乡镇的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具体条件,建立符合当地区域特点和林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林地利用体系,为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如期实现林业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总体来看,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林地利用和保护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林业发展空间有限。一方面,平原能造林的地块,基本造林完成,适宜造林的荒山,造林难度大;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林地的需求不断加大,各类建设项目征占林地的面积逐年增加,林地管理的压力和难度不断加大,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必须结合我县实际,通过进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科学利用林地,建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加强整治、修复生态、实现林地总量适度增加,森林保有量稳定增长。

根据省下发的《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实施细则》要求,规划编制工作分为:前期工作准备、落实规划基数、研究重大问题、确定规划框架、编制规划成果、规划论证协调、规划成果报批等7个阶段。时间安排为7月底完成外业调查基数工作;8月底完成数据统计,上报省林业局;10月底提报规划报告;2012年底完成林地资源数据库建立。各乡镇要认真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按时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任务。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协调配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涉及到林业经营体制、政策与深层的改革问题。因此,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为切实搞好这项工作,县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并督促检查工作方案的落实,协调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乡镇及有关单位也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积极协调,精心组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证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要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队伍。完成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时间非常紧,要把全县所有林地进行全面的调查,落实到山头地块,做到权属、地类清楚,还要建图形库和数据库,工作任务相当艰巨和繁重。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此项任务,县林业局从局科室和有关乡镇林业站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9个外业调查组开展外业调查工作。各乡镇应保持规划调查队伍的基本稳定,规划工作未完成前,不要随意调换调查规划人员。

三要严格要求,保证规划编制质量。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扎实细致地做好基础调查,资料收集,规划框架确定等工作。在利用已有林地区划、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资料时,要认真核实、充分论证,确保基础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对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确保规划成果质量。

四要搞好后勤保障,提供便利条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任务繁重,并且整个外业工作都在暑天进行,天气热,条件艰苦,各乡镇应在交通、生活等方面为调查组提供便利条件,及时协调解决外业调查期间出现的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障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人员在外业工作期间,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安全作业,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要抓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各乡镇、有关单位要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积极宣传编制和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重要意义,要深入基层,深入村街,广泛宣传,努力扩大群众知晓率和覆盖面,提高全社会保护森林和林地的法律意识,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各乡镇规划编制情况的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尤其要对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宣传推广,促进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关于良种补贴工作

良种推广补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是国家和各级政府支持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惠农政策,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对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品质,确保农业增产增效,保证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从去年我县良种补贴实施的情况看,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良种补贴任务目标。2010年夏季落实玉米良种补贴面积40.86万亩,水稻良种补贴面积35.33万亩,棉花良种补贴面积0.33万亩,通过涉农一卡通发放资金943.5万元;秋季实施小麦良种补贴89.86万亩,供种1347.9万斤,发放补贴898.6万元,实现了小麦良种全覆盖。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良种补贴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一区域化种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去年,我县粮食生产区域化种植水平与往年相比虽然有所提高,但分布不均衡,乡镇统一协调力度小,缺乏科学规划和区域化布局,同一区域品种种植“多乱杂”,“插花田”现象仍然存在;二供种档案有待进一步完善。供种表、册、卡填写不够规范,个别乡镇的供种清册、订单卡和核定面积表格上的数据不统一,存有明显的错误,部分农户签名或按手印全部是由村会计代签、代按,这些都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三对“惠农一卡通”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乡镇对“惠农一卡通”管理不严,有克扣、抵顶良种补贴款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我看还是思想认识、工作方法、工作态度等主观方面的问题要多一些。下步工作中要切实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工作力度,认真仔细分析存在的问题,逐条逐项加以解决,真正把良种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实现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四大作物的良种补贴全覆盖,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一)水稻、玉米和棉花良种补贴问题

根据省良种补贴计划,我县水稻补贴面积是35.33万亩、玉米补贴面积是40.89万亩,棉花补贴面积是0.33万亩。按照省、市的要求,全县棉花种植面积核定工作要于7月20日前完成核实上报,水稻、玉米种植面积核定工作要于8月15日前完成核实上报,8月31日前将棉花补贴资金,9月15日前将水稻、玉米补贴资金通过“惠农一卡通”发放到农民手中。这项工作时间比较紧,任务比较重,各乡镇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明确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完成。

一要搞好宣传发动。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宣传很重要。宣传工作做得越好,我们的工作就越主动。各乡镇要切实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把良种补贴政策原原本本地宣传到村、到户、到人。要通过报纸、广播、宣传栏、网络等媒体和印发明白纸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使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全面了解和掌握今年水稻、玉米和棉花良种补贴工作的政策、实施办法及相关责任。尤其针对农民自报面积各个环节要宣传好,把握好。今年水稻、玉米补贴核定面积是7月20日以前的水稻、玉米实际种植面积,棉花补贴核定面积是6月30日前出苗(移栽)的棉花实际种植面积。会后各乡镇要集中宣传发动,让每一户农民都了解和掌握自报的内容、自报时间及其重要性,自报出现漏报少报和虚报应承担的责任,确保农民自报面积这一基础工作准确、有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开好三个会议,一是召开乡、村干部会议。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的有关文件精神,使广大干部全面了解良种补贴的有关政策,充分认识到良种补贴和种植面积核定工作的重大意义;二是召开村级“三支队伍”会议。让他们熟悉中央良种补贴政策,做好民主、公平、公正的表率,为水稻、玉米和棉花种植面积的测量、折实和公示、核定工作打好基础;三是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让广大群众都知道中央的良种补贴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配合工作,为政策落实营造良好氛围。

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是补贴工作的责任主体,具体组织实施水稻、玉米和棉花种植面积的核定工作。各乡镇、村必须严格按照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严谨可行的《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做好今年水稻、玉米和棉花种植面积核定工作。种植面积的核定共分为自报、核实、公示、确定和汇总上报五个环节。各村要从“三支”队伍中,选出责任心强、公平、公正的人,组成种植面积核定工作组,具体负责全村农户水稻、玉米和棉花种植面积的核实和公示工作。种植面积的确定,由乡镇政府来完成,对公示结果有异议的,由乡镇政府负责复查核实,直到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人民政府确定本乡镇的种植面积,并将分户农民种植面积统计表和分村种植面积汇总表一并上报县农业局、财政局审核备案。我强调一下,面积核实要力求准确,凡是因良种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面积核实不准引发群众上访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要严格执行政策,确保良种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到农户手中。良种补贴资金要经过若干环节,面对的又是千家万户,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和严格执行政策,才能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到农民手中。一是要明确补贴资金额度。对水稻良种补贴资金为每亩15元,玉米为每亩10元,棉花为每亩15元。各乡镇、有关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这一标准进行发放,严紧擅自变动;二是要严格执行良补资金的发放程序。水稻、玉米和棉花良种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户的“惠农一卡通”上,具体工作由乡镇财政所承担。在资金管理和发放过程中,各级必须严格程序,规范操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做到“五个到户”和“六个不准”,即政策宣传到户,清册编制到户,张榜公布到户,资金到卡通知到户,资金兑现到户;不准擅自改动补贴数额,不准截留、挤占和挪用补贴资金,不准村组集体和村干部代领补贴,不准拖延补贴兑付时间,不准以任何理由借机增加农民负担,不准用补贴资金抵扣各种税费,保证种植户能够按时领到良种补贴资金。

(二)小麦良种补贴问题

今年小麦良种补贴计划面积81.38万亩(包括国营农场),良种补贴数量610.35万公斤,到户价格为1.26元/斤,主要品种为济麦22、良星99、烟农19、郯麦98、临麦4号。在实施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要及早落实补贴计划。小麦良种补贴与玉米、水稻、棉花良种补贴的主要不同就是补贴资金直接拨付给供种企业,而不是到户。当前关键问题是面积的落实,只有及早把小麦良种补贴面积落实到户,才能做好种子准备。因此,应尽快把面积落实好,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对补贴计划进行层层分解,及早细化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尽量做到品种种植集中连片,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各乡镇面积落实要与粮食直补面积结合起来,通过宣传发动,引导农民使用全省统一政府采购的小麦良种,真正让广大农民都能享受到良种补贴政策。在面积落实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虚报面积、套取或倒卖补贴良种的现象,对此发现一起要严肃查处一起,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二要分级建立供种档案。农业局和各乡镇要按照“县有区域图,乡镇有落实表,村有供种清册,户有供种卡”的总体要求,建立良种补贴项目到村、到户明细档案。为确保面积落实和良种补贴准确供种到户,今年省里将统一供种清册样式,各乡镇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填报,10月中旬报农业局审查。

水稻种植规划范文9

(湖北省武穴市农业局,湖北 武穴 435400)

摘要:过对近5年来武穴市粮食及超级稻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凸显了超级稻对粮食生产的主导地位,超级稻对粮食增产的贡献份额主要表现在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方面。同时对超级稻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超级稻发展潜力进行了探讨和评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生产;超级稻;贡献;生产潜力;武穴市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2-0270-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2.004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建设一体化的推进,农村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多因素中,农药、化肥、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呈上升趋势,气候、降水、地质和土壤等因素在一定时期内趋于稳定[1]。因此,播种面积、品种资源和单产水平是影响武穴市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超级稻品种[2]是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育成的产量潜力大、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较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在湖北武穴市实施以来,超级稻品种为武穴市粮食连年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超级稻品种对粮食增产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本研究分析了近5年来武穴市粮食生产和超级稻示范推广情况,并对超级稻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进行探讨和评估,提出了发展超级稻生产的对策建议,以达到提高粮食单产及总产,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

1 粮食生产概况

1.1 近五年来粮食生产情况

1.1.1 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情况 据统计年报[3],武穴市2008-2012年粮食种植面积平均为5.56万hm2,年均粮食总产38.00万t,单产6 824.9 kg/hm2(表1)。2008年以来,受气候影响武穴市粮食面积和单产呈小幅波动,但总产持续增加,5年间粮食面积扩大0.73万hm2,增幅14.46%;总产增加8.43万t,增幅25.72%;单产增加638.9 kg/hm2,增幅9.85%。其中2011年春播期间气候条件恶劣,前期严重干旱,影响早、中稻正常播栽,中后期旱涝急转,持续降雨,影响早、中稻正常生长发育,导致2011年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分别比2010年下降了0.34万hm2、8.53万t和1 279.0 kg/hm2,但由于早稻及时改种一季晚稻及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当年粮食总产仍比上年增加1.98万t。

1.1.2 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情况 水稻生产在武穴市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5年来水稻平均面积、总产和单产分别为4.85万hm2、32.84万t和6 759.9 kg/hm2,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的87.23%和86.42%,除2011年因气候原因造成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下降外,其他年份种植面积、总产及单产均呈递增趋势,2012年较2008年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分别增加0.71万hm2、6.82万t和381.6 kg/hm2,增幅分别为16.28%、22.73%和5.55%。

1.1.3 水稻生产结构 武穴市属鄂东双季稻产区,耕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均较高。2008-2012年平均双季稻种植面积为4.01万hm2,总产26.09万t,分别占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的82.68%和79.45%,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的72.12%和68.66%;中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的17.32%和20.55%,占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的15.11%和17.76%。因此,双季稻在武穴市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

1.1.4 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与历史最高年份的比较 1989年水稻种植面积是武穴市近25年来最高年份,种植面积达5.21万hm2,总产达29.01万t,单产为5 568.1 kg/hm2(表1)。受市场调节、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取消农业税的影响,2008-2012年水稻平均种植面积较1989年减少0.36万hm2,降幅为6.91%,但总产和单产分别比1989年增加3.83万t和1 195.5 kg/hm2,分别增加13.21%和21.48%,如不考虑2011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总产和单产下降,5年来水稻总产和单产增加效应更为明显。表明武穴市依靠科技进步,积极示范推广超级稻品种,加强超级稻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水稻单产特别是中、晚稻单产卓有成效。

近5年水稻生产与1989年相比另一个明显特点是“双改单”趋势明显。2008-2012年双季稻平均种植面积比1989年减少1.04万hm2,减幅20.59%,平均中稻种植面积比1989年增加0.68万hm2,增幅425.00%。因此,恢复和发展双季稻生产,增加粮食面积总量的难度和压力加大。

1.2 2008-2012年超级稻示范推广情况

1.2.1 超级稻种植面积及产量情况 2008-2012年平均超级稻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分别为2.49万hm2、21.05万t和8 442.3 kg/hm2,超级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呈逐年递增趋势,5年累计种植面积增加0.95万hm2,增幅51.35%;总产增加8.79万t,增幅56.35%;单产提高278.3 kg/hm2,增幅3.3%(表2)。受气候条件影响,2010年和2011年早、中、晚稻和超级稻单产较2009年有所降低,影响了水稻整体增产效应。

1.2.2 超级稻对粮食生产的贡献 通过分析超级稻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占粮食相应指标的比重,可见超级稻对粮食生产的贡献(图1)。2008-2012年超级稻平均种植面积、总产及单产占粮食各项指标的比例分别为44.78%、55.39%和123.70%,超级稻大幅提高粮食的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份额突出。各年份间超级稻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占粮食各项指标的比例表现趋势不同。2008-2012年,武穴市超级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占粮食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超级稻单产占粮食单产比例则出现小幅波动,2010年和2011年超级稻单产占粮食单产的比例下降,2012年由于全市粮食单产水平相对较高,粮食平均单产7 128.0 kg/hm2,比2008、2009年分别增产638.9 kg/hm2和543.0 kg/hm2,超级稻单产与粮食单产的比值较2008年和2009年有所下降。

2 未来超级稻发展潜力评估

2.1 超级稻发展途径分析

2.1.1 粮食扩能计划 2013年武穴市实施粮食扩能计划,按照调品种、扩面积、攻单产、增总量的要求,用3年时间实现粮食总产突破50万t。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是粮食扩能计划的重要内容。预计未来几年武穴市超级稻种植面积扩大0.67万~1.00万hm2,总面积达到3.67万~4.00万hm2,单产提高5%以上,超级稻覆盖率达到65%~70%,该计划将为超级稻示范推广提供巨大空间。

2.1.2 栽培模式创新 武穴为湖北省重要的粮食和油菜生产基地,稻田种植制度和水稻种植方式多样,必须突出粮油并重发展。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粮油增产模式攻关项目的实施,加速了超级稻示范推广步伐,通过技术集成攻关,武穴市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超级稻推广种植模式。

1)油稻稻“三免三抛”。固定油菜厢沟,油菜免耕摆苗,有机肥覆根,搭配的早晚超级稻品种两优287和五优308免耕抛秧,在旱育秧田基础上将带土秧苗定向抛栽或摆栽,根系完整且浅植,实现水稻生长有序或相对有序,具有沟边优势和边际效应,节水防病抗倒,节省翻耕、移栽、重复开沟用工45~60个/hm2[4,5]。

2)油稻“双免”。固定油菜厢沟,油菜免耕移栽,超级中稻品种扬两优6号、深两优5814等采用免耕移栽或免耕抛秧,节省用工30~45个/hm2。

3)薯稻稻三熟高产栽培。采用冬种马铃薯搭配早、晚超级稻品种,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而且拓宽了增粮途径,促进农民增收。2013年湖北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武穴市薯稻稻模式攻关进行现场验收,周年实现马铃薯产量为35 229.0 kg/hm2,早稻产量为6 922.5 kg/hm2,晚稻产量为9 019.5 kg/hm2, 马铃薯产量按5∶1折为原粮,周年实现粮食产量为 22 987.5 kg/hm2,产值11.3万元/hm2[6]。

4)油菜(马铃薯)搭配超级稻再生模式。选用早熟油菜或马铃薯品种,5月6~10日成熟,中稻选用生育期130 d以内、再生能力强的超级稻品种天优华占,4月5~10日播种,5月10日前后移栽或抛栽,头季稻8月15日前成熟,再生稻10月20日前成熟,可实现油菜产量为2 500.0 kg/hm2或马铃薯产量为30 000.0 kg/hm2,头季超级稻产量为9 750.0 kg/hm2,再生稻产量为3 750.0 kg/hm2。

5)马铃薯套播(栽)油菜搭配超级稻模式。秋种马铃薯8月底播种,9月底或10月下旬在马铃薯行间套播或套栽油菜,11月底收获马铃薯,油菜收获后种植一季超级稻,利用了中稻收获至油菜移栽60 d的温光资源,一般马铃薯产量为30 000.0 kg/hm2,油菜产量为2 500.0 kg/hm2,超级稻产量为9 750.0 kg/hm2,实现粮油生产“延天扩地”。

2.1.3 超级稻品种生育特性有利于实现防灾减灾 2010年入汛期间,武穴市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对处于分蘖期的中稻造成了严重影响。生产调查表明[7],超级稻根系活力强,茎蘖顶端优势明显,在洪涝灾害及阴雨胁迫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抗性,作物受灾轻,灾后恢复生长快,具体表现如下。

1)根系。水稻受淹后,根系活力急剧下降,淹水时间越长,白根比例越少,常规稻白根减少速度明显较超级稻快。淹水10 d时,两优培九和扬两优6号白根比例分别为41.3%和43.6%,黄华占和番青占白根比例分别为29.5%和9.3%。

2)苗情动态。受淹水稻在恢复生长后,超级稻茎蘖苗数持续高于常规稻,表明超级稻具有较强的茎蘖顶端优势和再生能力,分蘖期对淹水胁迫的补偿能力优于常规稻,灾后恢复生长快。

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随着受淹天数的增加,超级稻和常规稻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降低。经相关分析,淹水时间每增加1 d,超级稻和常规稻分别减产458.85 kg/hm2 和492.15 kg/hm2。

2.2 未来粮食及超级稻产量预测

综合以上对武穴市粮食和超级稻种植面积、单产及发展途径的分析和预测,结合武穴市耕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高的特点,分析预测2015年和2020年武穴市粮食种植面积分别为7.28万hm2和7.79万hm2,超级稻种植面积分别为3.79万hm2和4.28万hm2,粮食总产分别为52.42万t和56.67万t,超级稻总产分别为34.11万t和39.80万t,2015年和2020年超级稻种植面积分别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52.1%和54.9%,超级稻总产分别占粮食总产的65.07%和70.23%(表3)。

3 超级稻生产存在的问题

超级稻品种生长和产量形成的特性差异、耕作制度的多样性和水稻种植方式的复杂性,对超级稻示范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超级稻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品种资源较少、技术到位率低、机械化生产程度低等技术难题。

3.1 缺少适宜的超级稻主导品种

部分超级稻品种对栽培措施要求严格,或对病虫害的抗性和耐高、低温能力较弱,不宜大面积推广应用[7],特别是适合本地种植的超级早、晚稻品种较少。目前武穴市主推的超级早稻两优287已推广8~10年,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弱[9],大面积生产存在一定风险,中嘉早17生育期适宜且丰产性好,但品质一般,适宜用作储备粮和生产加工用粮;晚稻丰源优299品质一般,五优308丰产性一般,天优华占作为晚稻种植秧龄弹性较小,作为中稻栽培在早播条件下后期高温常造成稻米品质下降[10]。因此,品种资源是超级稻示范推广过程中影响较为突出的问题。

3.2 超级稻生产关键技术到位率低

超级稻示范推广过程中,武穴市超级稻生产关键技术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育秧环节上,早稻烂秧烂苗、秧田播种量大、旱育秧苗床培肥环节等问题较突出,三熟制地区存在秧龄偏长、秧苗老化现象;在移栽密度上,种植密度过稀,分蘖期延长,成穗率偏低造成有效穗数不足,一般大面积生产早稻有效穗数270.0万~300.0万穗/hm2,中稻有效穗数195.0万~225.0万穗/hm2,较高产要求少30.0万~60.0万穗/hm2。在施肥环节中,常规“一炮轰”法或重施促蘖氮肥,不施穗肥或穗肥用量不足,导致成穗率低,群体穗数不足,穗型偏小,超级稻品种大穗优势难以发挥,同时后期表现早衰,结实率不稳定,子粒充实度不足,特别是大穗型超级中稻品种“二次灌浆”现象明显,存在粒间顶端优势[11],即顶端优势粒对穗基部劣势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后期营养不足造成劣势粒充实度低下,影响超级稻重穗、大穗等超高产特性的表达;在病虫防治环节,存在防治时期滞后、重治轻防、用药量过多、用水量不足等问题;在水分管理方面,存在灌水量过多和断水时间过早等问题,未发挥超级稻品种强根优势。

3.3 超级稻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传统水稻栽培技术问题凸显,必须发展以机械种植为主导的现代稻作技术[12]。目前,水稻生产中播、栽环节机械化应用程度仍很低,适用于双季稻区机械化插秧的晚稻超级稻品种少。实践表明,晚稻机插技术必须培育标准化壮秧,秧龄20 d左右,苗高20 cm以内[12]。双季稻区的早晚稻季节茬口矛盾突出,早播或适期播种,秧龄达30 d以上,迟播则不利于晚稻生产安全。因此双季机插技术必须解决好大龄移栽和杂交稻播种量过多等问题。另外,超级稻再生头季机收技术尚不成熟,碾压率、损失率过高也影响超级稻再生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

4 发展超级稻生产的相关建议

4.1 加强超级稻品种筛选,规范超级稻品种认定与推广

认真加强超级稻品种的认定与筛选,严格按照农业部超级稻筛选程序,筛选出适应性强、综合抗性好、高产优质的超级稻品种,特别要加强双季超级稻品种的选育与示范推广。

4.2 加强超级稻品种技术集成与示范,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超级稻示范推广必须加强良种与良法配套,品种与技术统一,才能将超级稻增产潜力转化为大面积均衡增产。积极推广应用超级稻高产栽培的增加用种量、提高种植密度和改品种、改秧龄、改育秧方式、改施肥和改灌溉方式的“一增五改”先进实用技术。针对技术应用薄弱环节,在栽培密度上必须适当增加用种量和栽插密度,早稻栽33.0万~37.5万穴/hm2、150.0万/hm2基本苗,中稻栽24.0万~27.0万穴/hm2、90.0万~120.0万/hm2基本苗,晚稻栽30.0万~33.0万穴/hm2、120.0万~150.0万/hm2基本苗;在秧龄控制上,早、中稻实行早播、早栽早管促早发,提倡秧龄20~25 d移栽或抛栽[13];在育秧方式上,积极稳妥地推广早稻集中育秧,开展旱育秧、机械化大棚育秧,切实提高秧苗素质;在施肥环节上,推广科学配方施肥和氮肥后移技术,加强穗粒肥施用比例,防止早衰,增加粒数和粒重;在灌溉方式上,采用半旱式湿润管理,严控满田漫灌,提高根系活力,提高分蘖成穗率,实现增粒增重。

4.3 加强农艺农机配套,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

近年来,武穴市超级再生稻面积扩大的趋势明显,未来3年再生稻种植面积将发展到0.67万hm2以上。但是再生稻头季机收碾压损失率高达30%以上,严重影响了再生稻产量。因此,加强农艺农机配套、破解机械收获碾压损失率高的难题是实现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的重大技术课题,也是重点和难点,必须做好相关技术改进。

4.3.1 选择适宜品种 选择茎秆坚韧弹性好的超级稻品种,轻度碾压后能够迅速恢复生长,确保再生芽萌发。

4.3.2 减少机械碾压率 加强头季稻中后期田间管理,科学适时晒田,减轻碾压程度。推广履带式收割机,加强农艺农机融合,机械材料尽可能采用轻质材料,降低机械自重并适时卸载谷物,减少机械载重。头季稻机收时尽量做到往返重合一条轨道,减少碾压面积。

4.3.3 改变栽插方式,实现栽培适机 头季稻人工栽插,田边设置3~5 m收割机下田区域,栽插方向与大面积栽插方向垂直。一般收割机宽度1.5~1.6 m,履带宽35.0 cm,中间割幅70.0~80.0 cm。根据收割机结构特点,改进栽插方式,采用宽窄行分厢移栽,厢边两个宽行各40 cm,中间80 cm为窄行带,行距20 cm,窄行栽插4行5株,宽行窄行株距均为20 cm,平均移栽密度24.0万穴/hm2左右,理论上机械碾压损失率不足10%。

参考文献:

[1] 熊 伟,林而达,蒋金荷,等.中国粮食生产的综合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学报,2010,65(4):397-406.

[2] 高广金.超级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012.

[4] 田 剑,梅少华,张世春,等.播种量和秧龄对免耕抛秧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4):796-798.

[5] 梅少华,陈兴国,殷少华,等.叶龄和密度对油菜免耕摆苗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2):2999-3001.

[6] 吴文娟,张 劲.薯-稻-稻种植模式好武穴亩产粮食一吨半[EB/OL].http://www.agri.gov.cn/V20/ZX/qgxxlb_1/qg/201311/t20131111_3671676.htm,2013-11-11.

[7] 梅少华,梅金先,陈兴国,等.洪涝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评估及抗灾对策研究[J].作物杂志,2011(2):89-93.

[8] 朱德峰,石庆华,张洪程.超级稻品种配套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9] 周 勇,居超明,徐国成,等.优质两系超级杂交早稻新组合两优287[J].杂交水稻,23(1):71-72。

[10] 龚金龙,张洪程,胡雅杰,等.灌浆结实期温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3,32(2):482-491.

[11] 陶龙兴,王 熹,沈 波,等.逆境胁迫与水稻开花结实[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2] 朱德峰.水稻机插育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