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集锦9篇

时间:2023-07-25 16:50:48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语文;研究性学习;内涵;特征

研究性学习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理念,它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选择并确定研究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利用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宗旨。新课标倡导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注重探究方法,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探究的过程。那么究竟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何落实语文学习的研究性过程呢?为此,本人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按照一定的任务或目标,采用一定的学习策略,阅读文章、深入研究,独立提取知识、总结规律,应用有关知识去分析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开放整合的新课程体系。融合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以下特性:

1、注重自主开放与问题研究

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及形式,在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环境中互动,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 指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问题研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

2、注重学习过程与主观体验

语文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探究的过程、思维方法的运用和提升,注重掌握科学研究的实践体验。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关键是学习者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运用, 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体验、实践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个人的观念体系。

3、注重合作学习与灵活应用

语文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 制定恰当的研究计划, 实现研究目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拓展:

1、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注重实践教学

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是探究学习的基本目标。而拓展学习视野,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实践过程,增强探究意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注重创新人格的形成

3、构建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注重情感体验

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是情感、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启迪情智,陶冶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探究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

研究性学习是把教学活动看成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把握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才能更好地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

(一) 巧妙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再创造。语文教师要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感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运用多种形式启发,自主互动探究教学。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适时创设情境,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甚至一片随风而落的秋叶,都能成为语文教师手中的道具,借助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2、因人而异进行启发,分层合作探究教学。

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是有差别的,因而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语文教师要正确对待优良和后进学生,因人而异分层教学、问题涉及面要难易适中,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积极创设情境教学,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从而诱发自身主动探究的意识,激活合作探究的思维能力。

1、 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发掘内在的人文因素

教师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环境,让整个教学过程既是探究知识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平台。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素质的感染力,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落实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性。

2、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语文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想问、敢问,树立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推动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促进研究学习的深入延伸。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灵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同时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语文探究性学习活动,要根据针对性、科学性、兴趣性等原则,并结合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运用多种灵活多变的,行之有效的探究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思考

地理课作为高中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点内容。地理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基本概念

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是指地理教学中,以学生的基本地理知识为基础,以地理教师的指导为大方向,以学生自主讨论和探究为主要方式的一种教学方式。地理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有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观测等比较丰富而有趣的地理实践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更加好奇和更加有积极性。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地理探究性学习的主要规划步骤有:确立探究主题,确定探究方案,组织学生探究和指导学生探究、最后指导学生得出结论共五个方面,其中,在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一环节中,学生是最重要的主体部分。

二、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提高学生学习主体性和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这种合作探究性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引用大量的图片作辅助教学,从而使学生们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探讨,提高实践能力、思考创新能力和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2.促进教学形式多样化改革的必要措施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多样化、趣味化,只有通过探究性教学,才能达到这一要求。高中地理课程的探究性教学能够使得教学形式灵活自由,也能使得整个地理课程可以从大小不同的角度进行各种形式的不同探究。多数学生觉得地理教学内容较为枯燥,采用演绎、类比等方式将教学形式多样化,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得地理教学目标实现最优化。

三、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策略研究

1.发挥教师指导性

多数高中教师的观念较为传统,仍然沿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将自己的教学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难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地理探究性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并适时给予指导。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带着问题去合作探究学习,并与同学交流合作学习的感受。但是,教师要发挥其指导性作用,地理探究性学习不是让学生自由的自主探索,而是教师给学生限定知识范围,并引导学生自由自主的探索。在合作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心得,并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2.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地理探究性学习当中,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但学生的主体性方面更为重要,并且是整个探究性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发展情况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探究方案和学习内容,课前及时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并熟练掌握已学知识,不断总结和思考自主学习的收获。高中生正处于16―18岁年龄段,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初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程度,因此,高中地理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的难度不大。但是,独立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地教学,只有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单独的个体,并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不断创新,不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情况。

3.提高开放合作性

地理探究性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在学生在互助合作讨论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理论的能力,总体上具有开放的合作性,即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在某个课题中的开放个体,同时又与其他开放个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高中地理的合作探究性学习离不开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配合,学校应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重视,积极鼓励教师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汲取其他教师的优秀成果和教学思想,并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设备支持。此外,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将评价形式多样化不仅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能促使教师明确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潜能和兴趣,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讨论时的表现和讨论成果,提醒学生取长补短,多倾听别人意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也应加强对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视,学会合作与分享,不断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合作探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还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用人单位要求的提高,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高中地理探究新学习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 计算机 研究性学习 教学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参与发现新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探究、发现、学习有关计算机知识的概念和规律。这样一方面学生的认知欲望正好可借助于“探究式”的学习手段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较强的新知记忆。探究性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1、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要求教师不要因为学生提出的课题“不够深刻”或“不够水平”而去干涉他们。探究性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问题意识即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新精神。许多有重大意义的问题在开始时都是不为人们所理解,因而被误认为没有意义的。要养成问题意识,就需要养成问为什么的习惯,同时养成尊重他人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就学生所获取的知识而言,探究性学习也是开改的。在探究性学习中,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除了书本知识以外,学习者还要广泛地获取未经加工处理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头脑的加工形成结论,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超出二手的书本知识的极限。

2、自主性

自主性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所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论是探究的能力,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还是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是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就算是知识,也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生成,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

3、过程性

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注重的自然是探究的过程。学生的体验和表现出结果更重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交流和合作,在探究中得到发展,是探究性学习的最主要目的。像上面新西兰的案例,学生们探究的是生活中的小问题,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但是从教育的角度看却是很成功的。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方法、程序,到最后的评鉴都是学生们自己做的,从中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4、实践性

所谓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探究性学习不同于学科知识传授,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实践,要活动,正如上面的案例一样。要注意的是,过去我们往往把实践狭隘地理解为与体力活动或动手技能相关的操作活动,如过去在理科的实验课强调的就是动手操作技能。现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更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能够制定一套方案去解决问题,技术的问题有专门人员去解决。实践并不等于操作,而包括从提出问题到求得结论、做出评价的整个过程,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计划、找资料、理论探讨、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写报告、写文章,都是实践。

二、职中计算机的探究性学习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行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所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动机是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谱写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篇章。

2、注重“探究任务”的设计

1)、探究任务应具有层次性

由于各种外在内在因素的影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所表现出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任务时要有层次性,即无论是能力好的同学还是弱的学生,都有跟它能力相符的探究任务,否则会打击能力好的学生的积极性,也照顾不了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任务具有开放性和衍生性

如同一个问题的抛出,问题大了学生无从回答,问题小了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扩展。探究任务的设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探究任务应是开放性具有衍生性的,但并不是无限制的。 这个度如何把握?首先,教师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将该课时的知识点融入到探究任务中,环环相扣。其次,力求每个环环相扣的任务中留一些破绽让学生去自主、发现问题。第三,探究任务能衍射到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到解决生活中有意义的问题上来。

3、实施自主探究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本来就应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根据各自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引导他们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再创造出新的知识来。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刻意追求课时的完整;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不人云亦云;也要作些引导,当学生探究成熟要引导学生自我审视,自己发现问题,自我调整矫正,让他们自己走向成功。

4、指导方法,使学生学会探究

除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创造探究的机会外,还必须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探究,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以知识教学作为载体,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一般思维(如: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因为唯有深深铭刻于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等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另外,在思考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要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动手操作时,要按步骤要求进行,动作要规范、准确。既要动眼看、动手做,还要动脑想,动口说等等。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探究性课堂 构建措施

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从以往的教师为中心变成了学生为中心。怎样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了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性课堂的构建对此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体意识体现了新时代对课堂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的重要表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高素质适应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也是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构建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的意义

探究性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是会被遗忘的,但是方法却是终身受用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探究性课堂对于这种终生学习能力的获得有重要的意义。最后,探究性课堂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自主探究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及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不管是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此时的他们精力饱满,喜欢用探索的眼光去搜寻世界。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又是学生掌握新知、发展技能的重要条件和手段。为此,以初中数学教材为平台在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结论,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

二、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的特征

1.开放性。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探究性课堂是思想的开发,不再限制于教师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学生的知识探究。教学目标由原来的知识性目标增加为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学习方式也由原来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其次,学习探究的结果和表达形式具有灵活性,可以口头表达,也可以书面表达。最后,学习的方式可以是个体独立学习,也可以是多人合作学习。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探究性课堂对于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很重要的意义。

2.探索性。探索性是探究性课堂的重要特征。探索性是指学习的过程以学生探索为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探索性的特点也包容着创新性的特点。有探索才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创新。因此,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平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的探究性活动,在探究活动中,随着探究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目标、新问题、新发现会不断产生。通过探究,学生不断提出不同寻常、独特、新颖的见解,创造火花不断得到迸发,创造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创造意识也逐步形成。

三、构建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的措施

1.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合作学习也是构建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的重要措施。具体的做法是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最好以十人以下四人以上为一小组,小组成员按其学习能力的高低合理地搭配,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每个小组中要有组长、副组长、记录员、讲解员、问题员等。总之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对于组长可以教师任命,同学选举或者轮流负责。要求学生对每次的合作学习进行记录,组织安排好每次合作学习的程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突破自己,培养创新精神。在构建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的作用、组织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从探究中获得新知,获得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2.创建和谐有序的课堂。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的构建需要一个和谐有序的课堂秩序。和谐是指师生关系的和谐,师生之间应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在实施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的思想能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得到释放。其次,教师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因为民主、平等而放纵学生,要收放自如,这样才能使整个探究式学习产生良好的效果。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要有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秩序和进度,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3.分层次教学,关注差异性。分层次教学,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是构建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的有效措施。分层次教学是指可以把教学内容、问题没置、作业布置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对于层次低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层层深入。而作业的布置也是,不强求程度低的学生一下子达到高层次的水平,给他们设定一个目标,在完成他们自己的层次目标后进入下个层次的学习。学生在分层次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摘取到胜利的果实,对于学习就更加有信心了。这种分层次的探究式学习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而不是整个学生群体,更加关注个性的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切实以学生为中心。

总之,探究性课堂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关注的热点。探究性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的数学体验,使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习惯。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探究;教学方法;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探索和发展多种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点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吸取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进行移植、改造,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组成部分。”学校教育教学方法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建构方面的成功尝试,就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展提供了借鉴。

一、探究教学法的涵义

探究法是科学教育(STS教育)中的基本教学方法,因主要是对科学进行探究,因此又称之为科学探究或探究式教学。它是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来进行科学知识的教学。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也要通过科学知识生成的过程来培养学生进行探究的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以探究为主的教学不仅要安排探究活动,还要协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以及寻求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始上课时给学生一些精心设计、与所学的概念相联系的现实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摆弄和操作,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具体实在的材料进行探究,从而感知材料中与科学概念相关的结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理想人格的生成,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实现既离不开教育者的价值引导,也离不开人自身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引导,实现精神世界的自主地、能动地生成与建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绝不只是教育者教育引导方法的体系,也应包括受教育者道德学习、道德接受与品德建构的方法。”在学习自主性方面,科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存在一致性,借鉴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教学法,重新设计探究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应用步骤,使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是值得研究与实践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探究教学法就是针对大学生需要培养的思想道德品质,设计一系列应用步骤,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建构道德认知的教学方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探究教学法的应用步骤

(一)提出探究话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带有理论性、思想性、政治性等特点,学生接受起来自主性较差,仅仅采用单一讲授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认识自己,深刻理解思想道德优良品质是教学目标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适当设立话题,吸引学生参与研讨,是把受教育者带入教学的重要方式。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二章对“爱国主义”进行教学时,导入阶段即可设立相应的探究话题。结合当下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精神,及引起社会热议的“中国梦”话题,在导入阶段设立“我的中国梦”话题,让学生参与讨论。这个话题具有很强的时事性,于此同时又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未来就业息息相关,学生比较有兴趣参与进来,而且有一定的话语权,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二)设立探究方式

探究方式即运用何种组织形式进行探究。提出探究话题后,教育者需要设定相应的探究方式使得话题研讨能够进行下去,达到预测目标。根据提出话题的原则和不同阶段,可以设立不同的组织形式。按照参与人数的组成和比例分为个人参与、群体参与和小组参与三种方式。个人参与是通过单个人发言的形式进行,群体参与是通过多数人集合体的形式进行,小组参与是把成员分为若干小组的形式来进行。例如,在“我的中国梦”话题展开中适用个人参与的方式进行,每位发言人说出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理解和畅想;在“调节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中,你认为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适用群体参与的方式,具体操作方法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这个话题的认识,自主选择话题一方,然后调整座位,形成两方阵营,展开自由辩论。探究方式的设立要针对话题的特性来进行,既要对知识的获取有积极意义,又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摆出探究结果

话题研讨结束后,受教者对话题的认识、观点会充分表达出来。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这些观点不可避免的存在片面性,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不要仅仅以正确或者错误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判断,进而要求学生改正,而是把学生探究的结论一一摆出来,辅之以对这个话题研讨的路径,让学生结合问题研究的路径对自己的认识进行判断。例如,在群体参与讨论话题“调节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中,你认为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时,经过两方激烈的辩论,多数同学发言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最后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这个话题探究的目的不在于到底是道德更重要还是法律更重要,而在于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道德与法律起作用的特点、领域、效果等不同方式。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把以上的大部分知识提出来,再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和分类,学生基本上是可以对自己的认识自主进行评价的。

(四)自主建构品德

自主建构是以教育对象自觉、自主接受教育影响的探究性为基础的,体现的是育德过程的自主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重视让教育对象从教育者的传授中获取知识,培养技能,而且更注重在教育方法的运作过程中让教育对象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讨和研究创造性的获取、掌握知识。”这一目标的实现通过第三步骤中教育者对探究话题的价值引导来完成的。有教育者的价值引导,教育者的自主建构才具备必要的条件,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探究教学法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让学生在积极学习,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主动接受教育内容,完成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自主建构。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注重应用探究性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自主探究性教学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针对小学数学这门抽象的学科,通过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性的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创设良好的探究性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以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时,教师要事先准备10个苹果,然后再结合教材内容设置良好的问题情境,试问学生“现在讲台上摆放着10个苹果,如果一个人买去4个,那么还剩下几个呢?”再问:“如果现在讲台上摆放着7个苹果,要是一位同学再放上去3个,那么讲台上总共有多少个苹果呢?”这两个问题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提高本堂课的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自主探究教学空间,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为学生提供“说”的空间

一堂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并不是教师一直进行知识讲解,而是需要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强化记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针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问题。同时,如果学生所提出的看法与知识点相悖时,教师也尽量避免立即驳回,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例如:在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时,教师将“16、6、5、4”这组数据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在这组数之间填上适当的符号。当问题提出时,要求所有学生按照6个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其中,一些小组讨论出的结果是15=6+5+4,另一些小组讨论的结果是15-6=5+4,甚至还有一些小组别出心裁得出15>6>5>4。由于所有学生通过讨论填写出不同的符号,得出不同的答案,而这些答案虽然与该课堂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的目的,有效提高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2.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方式,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学生亲自实践探究,才能够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进行交流讨论,这也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但是,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促使探究性教学方法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克与千克”时,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实际生活中关于克、千克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交流讨论“哪些适合用克来表示,哪些适合用千克来表示”。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克与千克的相关知识点,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三、注重探究品质培养,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1.重视学生的独立见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探究性教学方法发挥最大的作用,便需要重视学生的独立见解,以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积极性。

2.重视学生的质疑情况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怀疑时,需要教师合理引导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掌握小学数学基本知识点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从而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理性思维较为薄弱,在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范文7

【关键词】语文教学 探究性 阅读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114-02

语文探究性教学,主要是指以语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于语文教与学中某些问题的探求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学习语文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独立、自主或合作的方式,探求问题的本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思维过程和学与教的活动。

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探究性阅读教学,既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又符合教学的本质特性,是改变阅读教学现状的重要形式。然而,在目前新课程已开展的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探究性阅读”的认识尚有不足,甚至有些语文阅读教学动辄打上“探究”的烙印,其实质是否真的具备探究的特征,过程是否渗透有探究的味道呢?因此,研究探究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显得很有必要。

一 语文性

语文探究性教学运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究并解决语文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当属于语文教学的范畴。

语文课堂阅读探究的目的首先是解决语文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其次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再次是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探究的内容应当是语文学科涉及的内容,以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同时必须切合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探究的过程应当具有语文味,充满着一定的文学或文化色彩,是属于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语文问题的过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要想让学生就包含着孤帆、远影、碧空、长江、天际等几个意象,读懂诗人究竟绘构了一幅怎样充满情感和诗意的景象时,教师就要引领学生从纯语文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探究性阅读。引领他们从“象”中看景色,从“意”中悟别情。随着孤帆成为远影,隐没在长江的天际尽头时,诗人的心也随着长江的波涛流去。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传神之笔,关键字句,含英咀华,浮想联翩,在与文本的交流、激荡中将其内化到自己的脑海里,把语言符号转化为鲜活的意象,通过移情体验,以自己的生命唤醒、复活凝固于文本中的生命,在复活的意象中使文本情蕴获得新的呈现。这一过程显然彰显了语文教学的本色。因此,语文探究性教学应具有浓浓的语文味。

二 研究性

探究性教学虽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气息,但依然具有一定的研究性。探究性教学不是为了搞研究,更不是培养高端的科研人才,其重要意义在于强调探究性教学的自然功能和教育价值。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能力、问题的发现能力、探讨的合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研究的潜在意识等,才是开展探究性教学的一般意义所在。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在探究性教学中,不外乎发现语文探究性教学的问题(可以是学生自主发现的,也可以是教师预设的),也就是提出问题;进行预估和假设;制订计划,可以是思想层面的也可以是书面报告性的;搜集材料,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当然,语文探究性教学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严格按照这样的研究模式,可以是跳跃性的、片段式的,并不强求探究过程的完整性。但有些教师把探究性学习“嵌入”某种固定的操作程序中,只要是探究性活动都要按照预设的程序“按部就班”地执行,如在阅读教学中,首先确立要探究的问题;其次小组合作探究;最后交流探究结果。这就使原本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变得机械死板,限制了师生创造性的发挥,久而久之也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总之,探究性教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具有一定的研究性的,失去了研究性,探究性教学的问题也就失去了探究的价值,没有探究的必要了。

三 自主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是主体,是课堂教学的掌控者,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多用单向的填鸭式教学,至多是一问一答的简单思考;在教学目标上一般都是注重基本知识的达成,忽略学生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总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超越了学生本位,语文教学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结合课后练习设置这样一个问题:“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传统的语文课堂一般是由教师介绍作者的时代背景,然后学生总结“这是作者对严酷现实的不满与苦闷彷徨的思想情感的流露”,这个问题就算解决了。这样完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改以来,语文探究性教学无论是理念更新还是行为实践,均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学目标的界定上,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设计研究计划,自主思考分析问题,自主搜集材料整理信息,自主合作探讨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撰写研究报告等。再如,上述案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可以将上述的问题作为小课题,细化为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

当然,探究性教学的自主性,并不是提倡语文教学中任学生自由发展,而应该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优化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究的效果。

四 互动性

语文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其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鲜明地表现出探究主体的自主能动性外,还突出体现了探究主体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教师与文本之间、师生与作者之间、师生与其他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可以说,探究性教学呈现的是多维网状立体结构的互动。见图1:

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处于核心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当然,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远不止如图1所示这么简单,要真正有效实现互动探究、合作共享,与教师的智慧、多重角色的合理定位,以及适时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实际语文探究性教学中,我们还呈现出以下互动模式,见图2:

如图2所示,主要侧重于学生互动模式的架构,首先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成员选定探究问题;其次,选定相同探究问题的同学重新组成新的小组,该组成员针对探究的问题进行互动;再次,经过充分互动后,各成员回到原小组互动;最后以班级为单位,大组交流互动。如学习《祝福》这篇小说时,对综合性问题“祥林嫂的悲剧性命运”进行探究时,就可以采用该互动模式进行操作。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就“人物性格”“社会环境”“故事情节”等角度去分组探究、自主互动,最后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模式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但并不等于忽略教师的作用。而事实上,互动模式(一)是基本模式,在探究性教学中无论怎样的互动模式,其过程都将回归于此,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五 多元性

语文探究性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一改传统的知识灌输,变为三维目标。具体表现为:(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2)发展学生制订研究计划,搜集整理材料,实践调查研究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口语交际等能力;(4)培养学生亲近社会、亲近自然和感受生活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热爱的思想感情。

此外,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内容是多元的。可以是来自文本中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语文范畴内的课题;可以是学生质疑的,也可以是教师预设的或随机生成的;可以是整篇文章或单一语言片段引发的,也可以是几个零星语段串联引申的等。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范文8

1要正确认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既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这种形式下,很多老师在开展实验探究时,对学生的接受性学习在课堂活动几乎不再有,他们认为既然是自主探究,那么就该完全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获得知识.这样的探究活动课上看似轰轰烈烈的,其实很多学生学到的知识却很少.实验探究能力强的学生收获还可以,然而实验探究能力不强的学生就稀里糊涂,只是做了陪堂.虽然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接受学习与教师的讲解在新课程教学中已不再需要.由于受教学内容和时间的限制,在某些条件下,学生的接受学习与教师讲解依然是必要的.因为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是离不开知识与技能,在提出某一个问题时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在做出猜想与假设时,需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设计实验时,需要掌握相关的原理和方法;在处理实验数据时,也需要相关的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与技能不可能都由直接探究获得,并且科学的结论不可能由“纯粹”的探究活动得出,需要与接受学习相结合.

例如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就渗透了用平均速度求“某个区间内的任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思维,区间取的越小,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这一点的瞬时速度,这就是一种极限的思维.这种处理纸带的方法,就需要学生接受学习.在这个实验中,若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做出相关的v-t图象时,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结果是这样的: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把所描出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而绝大部分学生是用折线连的,而根据自己所做的v-t图象根本找不到任何规律.此时教师就很有必要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接受性学习教学,指导学生根据所描点的趋势,如何用平滑的曲线去连接所描的点以便得到正确、规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这一点对于学生探究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即使这样,在后面的实验中需要做图象时,还是有不少同学连成折线.又如笔者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自主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得到互成角度的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后,就不知道该如何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了,对于这部分同学,要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可以先让他们接受以两个分力为邻边做出平行四边形,做出对角线,比较对角线与合力的关系.如果没有接受学习,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探究活动就无法再进行下去.由此可见,接受学习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物理课程中许多知识和规律学生不可能完全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获得,很多知识点还是要通过接受性学习获得,所以说学生接受性学习仍然是新课程形式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2要处理好自主实验探究与物理课时不够之间的关系

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学习需要消耗的时间一般来说是比较多的,更何况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几乎都是以实验探究为主,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物理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感觉到现行的物理课时安排不够,上课的时间很紧.很多时候一节探究活动课中前面的内容所花时间过多,结果后面的内容时间就紧了,于是就走马观花,该略的都略了,不该略的也略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顾不上了.如果完全按照规定的课时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只能象学科普知识一样――什么都能知道一点,又什么都说不清、道不明.那么,课时紧张到底是“谁”造成的?又该怎么办呢?笔者通过实施新课程教材,认为真正造成“课时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2.1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内容设置要求过高

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内容设置要求过高是导致“课时紧张”的主要原因.据了解,很多教师都是从事高三教学的“有经验”的教师,这些教师都具有多年带领学生参与“高考训练”的“丰富经验”,因而他们了解高考命题的重点与“高考要求”,所以他们在设置实验探究活动内容时会把教材挖得过深,以致于远远超出“课标”要求.由于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限,及时能探究出来也得花很多的时间,这样课时当然会变得紧.实践证明,若自主探究实验活动内容难度太大不仅会造成“课时紧张”,而且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是欲速则不达.所以我们在设置自主探究实验活动内容时要紧扣教材,遵循“课标”,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避免随意增加超“标准”的内容,设计的实验探究内容要使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到”,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而不应依照“高考要求考到这个难度”.

2.2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备课不够充分

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备课不够充分,造成“课时紧张”主要表现为教师在备课中“备学生”不够.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学生”.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才能在给学生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出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当的探究内容,任何脱离学生实际的探究设置,最终不但会浪费学生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还会打击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备课中若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就会使自己给学生设置的教学探究活动陷于被动,因而“常常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面对新课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认真备好课.自主实验的探究也是如此!教师不仅要考虑每个自主探究实验让学生探究什么,怎样探究,探究性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究的问题有没有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2.3缺乏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还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活动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自主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还要在自主探究实验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在这方面,如果我们教师没有为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活动留下时间和空间,那么我们在引导学生开展这个探究活动时会处于很被动的状态,原因很简单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的结果并不是自己在备课前希望得到的结果,那么我们就需要花大量时间再次引导,无疑就造成“课时紧张”.所以在设置课堂学生自主探究性实验时一定要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3要做好探究性实验教学取得成功的两个课前准备工作

新课程下探究性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石,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在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反而还大大加强了,因为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那么在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要想取得实验探究的成功,我们很有必要做好探究性实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3.1认真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的预习案

新课程的探究实验中,学生所探究的问题应是学生未知的知识,所以在探究实验开展前组织好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如何做好学生的预习工作呢?笔者认为在每次课堂探究实验前,先发给学生预习的学案,但是学案上的内容不是实验步骤之类的知识点,而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在实验中要解决哪些问题之类的知识点,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器材,设计怎样的实验步骤,怎样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怎样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误差等.这些做法对于学生参与课堂实验的探究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笔者在进行做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预习中,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研究平抛运动时,怎样设计方案研究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2)怎样研究平抛运动?(首先要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

(3)在研究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时,怎样设法通过实验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有哪些实验方法?

可以提供一种常规实验,如用平抛运动实验仪,这样的仪器学生没有见过,可以简单介绍给学生.其它的实验方法,可以由学生设计.

(4)怎样在平抛运动的轨迹上找到每隔相等时间物体所到达的位置?

(5)测量两相邻位置间的水平位移,分析这些位移的特点.如果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这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学生在预习时解决了这些问题,就避免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盲目性,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探究的质量和探究的效率.所以在每次实验前,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就显得特别重要,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针对性.在学案上,还要留出适当的空间让学生写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等.在物理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这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为学生课堂探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对于提高课堂探究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3.2合理做好探究小组的分组

合理分组对于提高实验探究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实际上也是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形式.有的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探究能力弱,这样如何分组就显得尤其重要.分组的形式可以是好差结合;也可以是好的一组,差的在一组.笔者通过几年的新课程教学研究表明:第一种分组形式是最为理想的,用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避免了成绩差的学生到了实验室无从下手的局面,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而第二种分组形式对于实验探究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不但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甚至要提供具体的实验探究方案,而且要提供适合于他们的实验方案,他们才能完成实验.可见探究小组的分组是否合理对学生探究实验能否取得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

4要处理好所需新器材与实际中不能满足所需求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新课程探究实验所需要的器材不但在数量要求增加了,并且在形式上更是增加了,很多器材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来说更是无法实现的,比如传感器自从新课程开展以来,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到现在为止,连见都没见过实际的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该如何开展探究性实验呢?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教师自己根据实际与学生共同制造一些低成本实验器材.纵观物理学史上最美的十大实验,绝大多数都是用最简单的实验设备却揭示了非常深刻的物理原理.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牛顿三棱镜分光实验被认为是第七大最美的实验,实验的仪器不过是两块三棱镜,但实验却揭示了光的色散现象,进而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的重要领域光谱学的先河.还有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伽利略对于落体实验的研究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最简单的实验手段、利用最简单的实验器材,却揭示了最深刻的科学真理,在科学史上留下最美的风景.由此可见,低成本自制的实验器材不但照样能探究实验,而且所获得的探究效果和价值还是很高的.世界上即使是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极为重视低成本自制的实验器材的开发和利用,在他们的教学中也大量使用教育价值高、而成本低的实验.低成本自制的实验器材的自制,对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自制的实验器材,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探究“功与内能”转化的探究实验时就与学生共同制造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仪器:

实验名称:探究功与内能的转换

器材:可乐瓶,气门芯,橡皮塞,酒精,打气筒,带夹子的铁架台等.

制作:在橡皮塞上打一小孔,插入气门芯

使用方法:在可乐瓶内倒入少量酒精,橡皮塞塞紧可乐瓶,用打气筒打气,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橡皮塞冲出瓶口,瓶内气体出现白雾状(液化).说明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原理:气体膨胀冲开橡皮塞对外做功,瓶内的气体液化说明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范文9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 地理 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K90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272-1

高中地理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倡导高中地理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1]。高中地理进行探究式教学,给够使学生具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去理解知识、探究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助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1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新课程改革倡导高中地理要进行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式教学具有指导性、自主性、协同性、建构性的特征,有助于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一,指导性。指导性是在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创设出探究式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进入探究角色;然后教师提出探究式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实时监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第二,自主性。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要进行自主思考和解答,不能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对学生产生的迷惑,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三,协同性。探究式教学不仅要强调学生个体的自主性,还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好的实现问题的探究。第四,建构性。建构性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注重学生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系,注重学生建构的主动性以及联系实际的客观性,教师要设置合适的探究情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2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2.1注重从生活中开发课程资源

学生对于熟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较高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较高,接纳能力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地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特别密切的课程,它的实践性比较强,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与已有经验联系紧密的作为地理素材,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实现有效的地理教学。例如,在讲“季风气候”的成因这一课时,如果缺少必要的感性材料,就会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教师就可以列举一些学生熟悉的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北方暴雨一般发生在哪个季节?为什么夏季的时候出经常出现暴雨呢?春季、秋季为什么不会出现呢?这些问题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这也使很抽象、很复杂的理论变得更加直观和简单,也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地理就在生活中。

2.2注重创设问题的情境

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在课堂上,一般都是教师教什么知识,学生才能学到什么知识,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差。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创设出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为自己释疑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各种天气灾害或者是天气预报的一些视频资料,学生在看到这些视频后,就会想到什么是台风,什么是寒潮,台风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破坏力等。学生脑海中呈现出以一系列的问题,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探究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就变成了主动学习者,就会取得特别理想的教学效果,更好的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2.3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

高中地理学生由于个人能力、知识水平等不同,不同的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就会碰到各种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理顺思考的思路,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地图对于地理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教师引导学生善于使用地图,在地图中寻找更多的地理知识,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影响工业位置的因素这一节时,教师以分析鞍钢和宝钢这两个工业基地为例,让学生通过地图进行探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鞍钢靠近附近原料和燃料比较丰富,附近有一座大型的鞍山铁矿,而宝钢附近却没有原料产地,但是它的交通特别发达并且靠近消费市场,因此,学生可以根据地图总结出来,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除了原料和燃料这些因素外,还有交通和市场,接着教师可以用地图来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影响因素信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不仅对知识点理解的更透彻,而且还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3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要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