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采购价格管理方法集锦9篇

时间:2023-07-28 17:02:01

采购价格管理方法

采购价格管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 物资;采购;价格;审计;意义;作用;程序;工作方法

1 物资采购价格审计的意义和作用

物资采购价格审计是指部门、企事业单位内部专职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和价格审计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相对独立地对本部门和本单位物资采购价格进行真实、合法和效益的监督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采购与供应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是企业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推动管理创新。开展物资采购价格审计,通过行使审计的监督职能,能够发现采购环节的漏洞,促进企业增强市场意识,将加强企业管理的重点由传统的以生产制造环节为中心转到供、产、销全过程的控制上来。国家经贸委向全国推广潍坊亚星集团的“购销比价管理”经验也说明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必将对我国企业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1.2 选准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启动点和切入点,深化和拓宽了经济效益审计。物资采购价格审计把传统事后审计监督转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深化和拓宽了经济效益审计。

1.3 能够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物资采购价格占采购成本的绝大部分,采购成本大约占产品成本的70%,降低采购价格就意味着降低采购成本,增加赢利。

1.4 能够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

2 物资采购价格审计的程序和工作方法

物资采购价格审计不仅仅是对价格这个数据进行审计,而是要对获得价格的全过程进行审计,包括对采购政策、采购计划、采购程序以及采购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审计。是指有计划、有顺序、有目的地对物资采购价格进行审查的工作次序、具体步骤和工作方法:

2.1 采购计划的审计。这是物资采购价格审计监督的第一个关口,是一种事前审计。企业内部有关部门根据生产经营和基建的需要,要分口向计划管理部门申报采购计划。计划管理部门在进行汇总平衡后,审计部门必须对其进行审查,然后再交由企业分管领导审批下达。审计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审查采购数量,避免不合理采购行为造成物资积压和资金浪费;二是审查采购计划价格。要根据已掌握的价格审计标准,审查和控制计划加工与市场平均价格的差异保持在10%以内波动。需要说明的是,对计划价格的审查,目前有两种比较典型的方法。一种是只将审查后的计划价格作为编制采购计划用,并作为内部经济核算的加工依据,而实际采购时不作为加工控制的标准,要重新申报《采购物资加工申报单》进行控制。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采购计划的审查环节要求审计的时间短,投入的精力少,审查的标准低,但后期审查的结果准确率高,能够避免时常变化的风险。缺点是后期实际审查时投入的工作量大。如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目前采用此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将审查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采购计划价格审查环节,要求在编制采购计划前采购部门要事先申报采购的渠道和价格等,经审计后作为编制采购计划的依据,实际采购时以计划价格作为标准去进行控制。

2.2 申报价格的审计。这是一种典型的事前审计。为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在物资采购计划下达前或后,采购部门必须事先进行市场价格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以《采购物资价格申报单》的形式向审计部门进行进行价格申报。《采购物资价格申报单》主要包括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金额、使用单位、技术要求、供货单位情况、货比三家情况、签批的部门等栏目。审计部门收到采购部门《采购物资价格申报单》后,要根据已掌握的价格审计标准,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签署书面意见,并做出客观公正的结论。采购部门则只能在审计部门既定的价格控制标准以下范围进行采购,实际价格与控制价格差异部分,实行按比例节奖超罚。

2.3 采购合同的审计。把好签订采购合同这一价格监督关口,也是审计事前监督的一个具体体现和有效形式。要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经济合同控制制度,规定达到一定数额的采购物资必须签订采购合同。而且不经审计不准签订正式合同,不签定合同不准预付款和结算等,以签定合同的形式去约束和规范采购行为,避免价格效益的流失和经济纠纷的发生。

2.4 质量的审计。这是一种事中审计。审计的对象主要是采购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质量因素比重大,且能够根据质量检查结果进行折算的物资。它要求质检部门定期将《检查报告单》报送到价格审计部门,然后由价格审计部门根据检查结果对采购物资的价格进行控制和折算,再将折算的结果书面通知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与供应商谈判结算和退货,以防止低价格带来低质量从而引起高消耗和高成本,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最大限度地防止价格效益在质量领域的流失。

2.5 票据的审计。是对购物发票、运费单据、检验报告单、入库单等其它票据书面结算材料的一种事后审计。票据审计的重点是,采购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价格是否突破企业制定的当月最高价格,是否根据质量检验报告已进行价格折算,采购的其它物资是否均有《采购物资价格申报单》,所有采购物质是否有计划、必要的采购合同、入库单,开具的发票是否系增值税发票和符合有关发票管理的规定,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有计算失误等。对达到价格和质量要求的,由审计部门开具《审核通知单》后才能到财务部门进行结算和付款。

3 加强物资采购价格审计的设想

3.1 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在外部环境上需要相关国家机关给予支持和做广泛的舆论宣传工作;在内部环境上,需要得到企业内部计划、供应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配合。

3.2 需加强对审计人员综合业务培训。为了适应采购价格审计的需要,必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招标法规、合同法规、政府采购法规,学习和掌握招标采购全过程的各项业务知识。

采购价格管理方法范文2

关键词:项目管理;采购;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13.3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管理中采购过程中成本控制的方法

在项目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于采购的成本控制,采购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材料成本控制、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等,所以要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采购管理。

1.1 实施项目分类控制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项目的性质不同,承包商的特点不同,采取不同的采购管理模式,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项目进行管理,实现项目的成本控制。

1.2 制定管理制度化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采购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本,所以要建立完善的采购成本管理制度,从采购的价格、方式和检验等方面逐渐的完善,制定出合理的程序标准,从而可以对采购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进而控制整个项目成本。在采购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比价采购,这是可以降低价格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其次,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争取价格的最低化,以最低的价格获取最高质量的采购指标。采购程序是整个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是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的基础,只有在采购上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才能够保证项目后期的成本。

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在采购过程中暗箱操作的非法行为时常发生,因此在对采购价格、方式、质量检验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这样就有效的规避了暗箱操作的行业,从而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

比价采购的制定。在项目采购过程中,价格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采购时要以价格进行比较,从而达到降低采购价格的目的。同时在比价采购中,力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对采购的全过程进行监测,从而有效的控制采购成本。比较价格有效的实现了采购过程中的公开化,对隐蔽的违规行为很难进行,从而有效的规避了项目管理中的漏洞,不仅达到控制采购成本的目的,同时也有效的保证了利益的最大化。比价购销是一种更为科学、规范的价格决策机制,与“货比三家”有本质上的区别,其操作方法和检验监督机制都更为健全。

把握费用的严格审批。在采购成本中采购经费和仓库经费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二项费用如果不实施控制,也会导致采购成本的增加,因此在比价采购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就近采购,这样采购过程中一些运杂费将会减少,同时仓库经费也会有所降低。

1.3 严格按程序采购

控制材料成本的关键是采购过程,只有堵住材料采购过程的漏洞才能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需要注重以下两点:

一是采购程序公开化。生产部门要制订详细的采购计划,根据计划进行采购,计划外的材料一律不许采购,这样从计划的制订上就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有利的杜绝了采购成本的数量。同时根据生产用料的要求,供应部对供应商的选择要进行严格的调研,确保材料的合格率,对于不合格的材料不仅要追究采购人的责任,还要进行退货,从而保证材料的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二是采购过程参与人员多极化。对于采购的决策需要科长、计划员和采购员三个以上才可进行,决策完的采购计划即使采购员不在时,其他人也可进行代办,这样有利的保证了采购的程度化,同时对采购过程也有利于实现控制。

1.4 加强采购材料会计核算工作

项目管理过程中应设置采购材料科,详细核算材料的计划价、实际价、材料差异、运杂费等采购成本,以加大材料采购的监控力度。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材料市场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情况价格浮动较大,这样不同时间内的价格和计划价格就会有一定的差额,上升或是下降的幅度较大,因此通过计划价格的调整和材料采购核算工作的加强,不仅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对采购部门业绩的考核。

1.5 信息多元化,利于掌握可降空间

在信息时代,竞争取胜还要靠及时准确的信息,项目管理中采购的成本控制也同样需要有及时准确的信息。通过网络,与信息传递,可第一时间了解并掌握更多供应商的报价、供货能力、质量、信誉及资金实力情况。

另一方面,对一些专用物资,通过各种方式掌握其制造成本,了解可降价的空间。通过现代化的这些信息准备,既为降低材料价格的谈判争取到主动权,又不至于在谈判中把供应商遇到赔钱的地步,使双方均能从中获利,加强了双方的友好合作。但是,在项目管理中不管采用怎样的方法控制物资采购成本,都必须注意:成本控制与项目中所有部门、员工都密切相关;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适合项目自身的财务制度和薪资制度。

2 制定采购预算与估计成本

制定预算的行为就是对组织内部各种工作进行稀缺资源的配置。预算不仅仅是计划活动的一个方面,也是组织政策的一种延伸,还是一种控制机制,起着一种比较标准的作用。

制定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项目采购行为之前对项目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项目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它不单对项目采购资金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和分发,还同时建立了一个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随时的检测与控制,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浮动。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项目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供应商是项目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采购时应该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给所有符合条件的承包商提供均等的机会,一方面体现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另一方面也能对采购成本有所控制,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因此,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应注意两方面问题。

3 针对全流程控制总成本

在探讨项目采购管理中降低成本的问题时,应该确立采购全流程成本的概念,应该关注的是整个项目采购流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货物或服务的价格。获得了低价的采购物品固然是成本的降低,但获得优质的服务、及时快速的供货、可靠的货源保证等也无疑是获得了成本上的利益。同时,降低采购成本不仅指降低采购项目本身的成本,还要考虑相关方面的利益,单独降低某项成本而不顾及其它方面的反应,这种成本降低是不会体现在项目采购管理的利润之中的。

结语

项目管理中采购成本的控制,要贯穿于采购的全过程,同时对采购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的监控,从而达到整个项目管理中总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所以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全流程的成本概念,从而在采购过程中发掘无处不在的降低成本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周朝.论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J].水利水电施工,2007.105(4).

[2]李洁玉.建筑施工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研究[J].时代经贸,2008.6(93).

采购价格管理方法范文3

    关键词:采购管理;价格控制;价格跟踪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在提高产品产量、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首当其冲是价格战。因此,企业除加强管理、优化组织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外,更应注重构成产品的生产资料的采购成本的降低。而企业中各相关部门购进的原、辅材料、设备、建筑材料、各类商品及其他物资,都在不同层面影响产品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

    众所周知,在一个企业中财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一个核算部门,为各个相关部门承办财务方面的经济业务,又是一个预算部门,为企业的整体规划来预算及筹集资金,它还是一个成本控制部门,这不仅仅包括日常票据审核报销的控制,还包含了生产成本费用的控制。一个企业是由许多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部门组成的经营实体,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失控点则主要集中在直接管理人、财、物、和供产销权力的重要岗位和环节上,而这其中,企业物资采购就是一个既敏感、复杂、又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所以,现在很多的企业给财务部门增加了一项特殊的工作:采购价格控制。

    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采购部门制定出有目标有战略的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并从根本上制止了采购方面的跑、冒、滴、漏,具体做法是:

    1 建章立制,理顺物资采购程序,规范采购行为

    根据《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机电设备招、投标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应制定出既适合本单位现有条件,又不违反国家法规政策的制度、规定。我单位制定了《采购招标及合同评审管理办法》,《物资采购与管理的考核规定》,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做到责、权分明,使价格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使采购工作规范有序,改进和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我公司规定了“四个不准”,要求所有采购合同不经审计不准签订合同,不签合同不准预付货款,各项采购无资金来源及价格不经审计不准投产,价格未经审计不准报销。

    2 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搞好采购管理工作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网络充斥着每个人的生活,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管理采购工作,对采购工作和价格审计工作的影响也无疑有了质的飞跃。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采购合同管理程序,将设计部门的电子版明细表直接导入采购合同管理程序,由财务部门按照事先做好的目标成本将成本细化到每一个零部件上,做为采购价格的限定价格,所有采购合同都输入程序当中。如果最终输入的采购价格高于限定的价格,将做出提示,如果不修改初始目标成本价格,不予通过。并且由专人进行程序内容录入,在全公司内联网,相关人员均可以在网上查询到所需的数据。通过这样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订货及多订货,并且通过查询可以及时发现漏订货的现象。由于事先做出了目标成本,通过程序随时控制成本发生的情况,对于成本即将高于目标限定价的,及时给予预警,高于目标的不予订货。用电脑代替人脑的控制,没有了人际关系的干扰,对于成本控制工作的发展也会有较大的促进。

    3 完善基础工作,加强市场价格跟踪

    (1)编制原材料采购价格数据库。

    以前可利用的信息非常少,往往都是通过平时订单的积累,手工的记录,对方出具的价格本等来审计价格,每查一个价格都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现在我们通过前期大量的工作,整理编制了原材料采购价格数据库,将曾经签订过合同的价格统统整理出来,按照不同类别、不同规格进行分类,可以在计算机上随时查询相关或同类部件的供货厂家和已签订的供货价格,这样就节省了后期很大的工作量,不必重复的翻阅厚厚的资料。

    (2)编制原材料价格变动报表。

    广开渠道、多方收集信息,通过在网上查询价格,电话询价、报刊等手段,了解市场行情,随时跟踪市场价格的变动,形成原材料价格变动报表,并以此为依据指导零部件价格的变动,加强采购价格的精细化管理。

    原材料价格变动报表(见图1)

    4 推动阳光工程,实施比质比价采购

    为杜绝“暗箱操作”,应积极倡导“阳光工程”,对大宗采购实施招标或议标,成立招标评审小组,吸纳生产、技术、采购、质量等相关人员参加,并对采购物资的质量实行跟踪调查。建立《物资使用情况反馈制度》,不定时对各使用部门回访,让使用部门参与对采购物资的价格、质量监督;对物资采购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根据情况提出处理意见,促使采购部门增强责任心。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坚持全方位审核。对采购物资在审价过程中不是简单的以价审价,而是结合生产情况、根据生产计划、仓库库存等各方面信息,监督物资采购质量、控制物资的采购数量,尽量减少资金占用;在价格审核过程中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监督实施。

    5 建立外协、采购战略合作伙伴

采购价格管理方法范文4

1公立医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虽然公立医院为公益性质的非盈利性医院,但由于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医院管理的风险也在不断扩大。2013年,央视报道的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问题,2016年报道的北京医院号贩子天价挂号费问题都暴露出医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所存在的漏洞与问题。公立医院目标是追求社会医疗福利的最大化,一旦医院出现偏离目标的行为,就意味着风险已经产生,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就要提高警惕,对这些风险严加控制。近几年来医疗行业风险逐渐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公立医院内部各个临床、医技、行政、后勤等科室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概念有所加强。但对风险的理解比较简单,不能将个体风险或者单个层面的风险与医院整体联系起来,医院的风险管理框架也不够完整,只在一部分临床科室中开展了针对医疗领域的风险管理,对行政后勤科室则没有相关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制度。缺少风险管理的氛围,医院领导大都是医疗领域的专家,在经济管理方面尤其是支出管理方面,对于风险管理的整体认识不足。医院领导的管理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都不足以支持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公立医院尤其对医院辅助业务方面的风险管理缺乏重视,辅助业务的风险管理主要是对医院非直接医疗业务的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控制和甄别,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由于医院开支大部分是由辅助业务支出的,所以辅助业务的风险管理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医院风险管理的范围很广,本文所指的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医院物资采购领域的风险管理。

2采购活动的风险点

物资采购是一项风险高发的活动,它包括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采购计划的审批,供应商的选择,采购价格的确定,采购合同的签订与执行,货物的验收与入库,物资款项的结算等环节。由于内部与外部存在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对采购活动的每个环节都会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影响,这就是采购活动中的潜在风险。采购方必须对这些风险加强重视,有效开展控制措施,否则采购活动会出现暗箱操作、、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收受回扣等现象。

2.1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编制需求计划与采购计划是采购业务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直接影响采购活动质量的首要环节。主要风险为编制需求计划不准确。由于相关人员主观估计的误差或者客观信息沟通的问题造成编制的采购计划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2.2请购

请购是在计划编制完成后,根据相应的权限审核批准采购计划的环节。这个环节的风险主要有审批权限不清晰,造成采购计划审批不足或者重复审批;审批流程不完善,造成采购计划审批拖沓,延误采购时间与效率,增加采购成本。

2.3选择供应商

选择供应商是在采购计划批准后,实际开始执行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供应商的选择对采购后续环节甚至整个采购活动的质量都起着确定性的作用。主要风险包括供应商选择缺乏标准与参考,造成采购人员执行没有依据,主观判断成为选择的主导因素,容易判断失误;供应商选择不当,造成采购的物资不能满足需求或采购的物资价格偏高,甚至有可能出现、收受回扣的现象。

2.4确定采购价格

确定采购价格是与选择供应商相互联系的一个环节,有时两者同时进行,有时会先选择供应商之后再确定采购价格。这个环节的主要风险包括采购价格的确定缺乏细致调查,对于供应商的报价缺乏比较与核实,采购价格过高造成采购方利益受损,采购价格过低会影响到采购物资的质量保证或相关服务保障;缺乏采购价格追溯与跟踪机制。由于采购货物价格变动而造成在长时间的采购过程中出现采购方利益受损的问题。

2.5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

签订合同或框架性协议是在采购方确定供应商之后,双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的环节。其中框架性协议可以不确定采购价格,而采购合同则必须对采购活动的每个细节作出详细规定,并指出违约责任。这个环节的风险主要有采购合同不严谨,造成双方履行时出现矛盾;合同存在欺诈导致其中一方利益受损;未经合理授权擅自对外签订采购合同,造成采购方权益受损。

2.6管理供应过程

这个环节主要是指采购方在执行采购合同时,对采购物资进行追踪,对供应商履行合同的情况与附加服务履行的情况进行追踪的环节。这个环节存在的风险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对合同执行情况的追踪,忽视附加服务的执行,由于合同执行不及时而造成采购方损失。

2.7验收

验收是指采购方对采购回来的物资依据采购合同或相关标准进行核实确定,确保物资质量合乎要求。这个环节的主要风险有验收的标准不明确、相关人员对验收标准执行不到位、对验收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没有合理的处理方式。

2.8付款

付款是采购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指采购方在之前的所有环节中对供应商提供的货物与服务等均无异议,按照采购合同进行款项支付的环节。这个环节的主要风险包括付款审批流程不规范、付款方式选择不恰当、付款时间没有按照合同执行造成纠纷等。

3采购风险管理措施

3.1利用信息系统合理制订采购计划

升级库存物资信息管理,例如可以使用HRP(HospitalResourcePlanning)相关软件,利用历史库房发放物资数据,分 析出每月各种物资应该储备的数量,设定安全库存,合理推算库房补货计划。利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历史数据分析出季节性物资需求波动,有针对性地对特定种类物资实施特定采购。这样保管员在编制库房需求计划时有数据查阅,依照历史数据与个人经验更加准确地确定库房物资需求量。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设立二级库房,采购部门库房为一级库房,各使用科室设立二级库房,对库房保管员实施绩效考核,将库存管理水平纳入绩效考核当中,若出现库存不足、货库存积压等情况将影响保管员收入水平;将二级库房管理水平纳入到使用科室绩效考核当中去。这样可以保证采购部门保管员与使用科室有准确的编制物资需求计划。

3.2明确审批权限

合理进行后勤物资分类,明确常规物资目录,确定物资名称、规格、参数、使用要求等;常规物资是指平时常用、库房常备或应急情况下不能耽搁的物资,对于常规物资,只要在控制费用范围内,使用科室直接向采购部门申请,无需院领导审批,采购部门每月末统一编制采购计划报批,应急情况下可以不经院领导审批直接购买,事后补到下月物资需求计划中,办理审批手续;非常规物资是指常规物资目录以外的物资。

3.3合理确定采购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山西省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确定公开招标范围,细化公开招标物资目录,合理划分标段。招标物资目录应包括物资名称、规格、参数、质量保修及使用要求、建议品牌、附加服务要求等,每年度进行一次公开招标,确定中标或入围供应商。对于不适合于公开招标的物资,根据《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山西省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采用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或询价采购方式进行采购。医院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选择合适的非招标采购方式。对于只能从唯一供应商采购的物资,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医院在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采购部门采购员编写协商情况记录,包括公示情况说明,协商日期和地点,合同主要条款及价格商定情况。协商情况记录应当由相关科室人员签字认可。对于适合于采用竞争性谈判方法采购的物资,首先在医院官网上公示通知,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在一定期限内报名参加。医院成立竞争性谈判小组,由采购部门科长、采购员、使用科室人员、聘请的相关评审专家等人员组成,竞争性谈判小组通过对不同供应商统一谈判的方式确定供应商,最终结果应当由谈判小组全体人员签字认可。对于适合于询价方法采购的物资,采购部门成立询价小组,在招标入围的供应商范围内向相关供应商发出书面或电子询价通知,并作相关记录。询价通知发出之日起至供应商响应截止之日不少于3个工作日。供应商根据要求报价,该报价不可更改,且只有一次机会。询价小组汇总供应商报价后,开会讨论决定,相关人员做好记录工作。

3.4严格执行验收标准

对于单价较高或单次采购批量较大的物资,要向供应商索要物资质检合格证明,严格按照采购合同与采购物资要求验收物资;对于没有达到验收标准的物资一律退回。对于下送物资的验收,不能为了简化手续而放弃必要的内部控制方法,下送物资必须由供应商、采购员、保管员、使用科室资产管理员四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验收,从流程上杜绝舞弊的可能性。

3.5建立采购价格与供应商追踪体系

采购价格管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 采购成本 控制 因素 策略

采购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是构成企业产品成本和产品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采购成本下降不仅体现在企业现金流出的减少,而且直接体现在产品成本的下降、利润的增加,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从国内外企业总的发展趋势来看,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相反采购所获得的利润增值在整个利润中的比重却在不断上升。因此控制采购成本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

一、企业采购成本含义

采购成本指与采购原材料部件相关的物流费用,包括采购订单费用、采购计划制订人员的管理费用、采购人员管理费用等。采购价格可被分成独立的成本要素,采购企业可以从减少或者避免成本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成本要素。

二、影响企业采购成本的因素

在采购实践中,企业拟定采购策略的时候,应考虑下列几项因素:第一,所采购产品或服务的形态:是属于一次性的采购,还是持续性的采购。这应是采购最基本的认知,如果采购的形态有所转变,策略也应跟着调整。第二,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采购量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有直接关系,产品由导入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程中,采购量会逐渐放大,直到衰退期出现,采购量才会逐渐缩小,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采购成本。电子产品的例子就非常明显。第三,年需求量与年采购总金额:年需求量与年采购额各为多少,关系到在与供应商议价时,是否能得到较好的议价优势。第四,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从卖方、传统的供应商、认可的供应商,到与供应商维持战略伙伴关系,进而结为战略联盟,对成本的分享方式各有不同。如果与供应商的关系一般,则不容易得到详细的成本结构资料,只有与供应商维持较密切的关系,彼此合作时,才有可能分享供应商的有关的成本构成资料。

三、控制采购成本的常用方法

针对影响采购成本的各因素,企业应采取对策,在采购中把握主动,应用有效的方法,采取必要的策略,使企业采购物资的价格成本最低化。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价格,企业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法。价值分析就是针对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加以研究,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通过剔除、简化、变更、替代等方法,来达成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价值分析是使用于新产品工程设计阶段。而价值工程则是针对现有产品的功能/成本,做系统化的研究与分析。但现今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已被视为同一概念使用。

2、谈判法。谈判是买卖双方为了各自目标,达成彼此认同的协定过程,这也是采购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谈判并不只限于价格方面,也适用于某些特定需求时,使用谈判的方式,能够以适当的价格达到所能期望的要求。如果希望达成更大的降幅,则需运用价格与成本分析、价值分析等手法。运用此法的前提是,在直接与对手谈判时,必须清楚了解物资的市场行情,对方的真正需求,运用娴熟的谈判技巧,合理、低价格地实现最终目标。

3、目标成本法。许多企业的产品定价,多是价格=成本+利润。价格的产生忽略了对市场的认知,甚至造成刚把产品推向市场,便不得不开始削减价格,且常常因为价格不正确,而不得不放弃一种很好的产品。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在企业的五大致命过失》一文中提到,企业的第三个致命过失是,定价受成本的驱动。产品的研发应以市场乐意支付的价格为前提。因此必须假设竞争者产品的上市价,然后再来制定公司产品的价格。

4、共同合作法。在产品设计初期,选择让具有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小组,从设计到生产的整个过程,了解大致的产品成本构成情况,根据基本的市场利润率,定一个合理的采购价格。这种双方共同开发的方式,有益于企业双方达到双赢的目标,建立长久的战略伙伴关系。

5、集中和批量采购法。集中集团内部各单位或不同部门的需求量,扩大采购量,其优点是因批量加大而增加议价空间的方式,避免各自采购,造成集团内部不同部门,向同一个供应商采购相同的零配件,价格却不相同的现象。通过集中和批量采购,最终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标。

6、价格与成本分析法。这是专业采购的基本工具,了解成本结构的基本要素,对采购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采购人员不了解所要购买物品的成本结构,就不可能知道自己所买的物品的价格是否公平合理的,同时也会失去许多降低采购成本的机会。

7、招标采购法。企业应根据市场的形势,采取相应的采购措施。当物资为买方市场时,对大批量的物资采购应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供应商。此法的优点是在公正、公开的方式下,通过现场的竞争和事后的选择,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标。

四、控制采购成本的策略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采购过程所遇到的情况千差万别,具体需要采用什么策略,采购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策略依据实际情况较好地结合起来,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1、依据采购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采取适当的采购策略和手段。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在哪一阶段,降低采购成本的策略就可以依产品生命周期中该阶段的特征来确定。第一,导入阶段。在新技术的制样或产品开发阶段,邀请供应商参与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整个过程、价值分析、目标成本法以及为便利采购而设计都是可以利用的手法。第二,成长阶段。在新技术正式产品化大量生产上市,且产品被市场广泛接受阶段,采购可以利用需求量大幅增长的优势,采用最佳订货批量并获得采购最低价格的重要手段。第三,成熟阶段。在生产或技术达到稳定的阶段,产品已稳定地供应到市场上,利用价值工程可以更进一步地找出不必要的成本,并达到节约成本的目标。第四,衰退阶段。在产品或技术即将过时或将衰退,并有替代产品出现的阶段,因为需求量已在缩减之中,此时再大张旗鼓降低采购成本价格或为此而作更多的成本分析已无多大的实际意义了。

2、依据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确定采购策略和手段。依采购特性及与供应商之关系来决定采购的特性。这时候降低采购成本价格的策略应该是:第一,对成本影响性较小的采购,虽然其金额不高,也要对我们所采购物品的价格与一般市场销售价格比较,确认公平合理的价格。采购人员需要切记的是不要让花费在价格分析上的成本高于采购的实际金额。要采用快速、低成本的价格分析方法。具体做法可用:比较分析多个供应商报价;比较目录或市场价格;比较过去的采购价格记录;比较类似产品采购的价格。第二,对于长期持续性的随机采购,但却不愿意与供应商维持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这可能是对价格的波动特别敏感,或是产品上市的寿命非常短所导致,使得采购不得不随时寻找价格最低的供应商。因此,采购人员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来进行价格上的分析。采用价格分析并以成本分析为辅助工具。具体做法是:价值分析;分析供应商提供的成本结构;进行成本估算;计算整体拥有成本。第三,重要计划的采购。重要计划的采购包括一次性或非经常性的花费,通常其采购金额都相当大,如重大设备或厂房设施等。采用成本分析为主要方法。其具体做法是计算整体拥有成本,分析整个供应链的成本结构。第四,策略性采购。策略性采购一般适用于非常重要的持续性采购案例,采购人员较希望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或联盟性质的关系。公司应该花较多时间在成本与价格分析上,这是因为所收到的效益会比较大。具体作法是:分析供应商的详细成本资料;计算整体拥有成本;分析整个供应链的成本结构;使用目标成本法;为便利采购而设计或邀请供应商参与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整个过程。

五、降低采购成本的手段

降低采购成本的手段是通过建立和完善采购制度,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采购工作的涉及面广,而且主要是和外界打交道,所以,严格的采购制度是最主要的降低采购成本的手段。

1、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采购制度应规定商品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权限、商品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商品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比如,可在采购制度中规定采购的物品要向供应商询价、列表比较、议价,然后选择供应商,并把所选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申请表上,以供财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核查。

2、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正式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银行账号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由专人管理。同时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重点材料的供应商必须经质检、物流、财务等部门联合考核后才能进入,如有可能要实地到供应商生产地考核。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考核程序和指标,达到标准者才能成为归档供应商。

3、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商品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应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否则要做出详细地说明。对于重点材料的价格,要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由公司有关部门组成价格评审组,定期收集有关的供应价格信息,来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这种评议视情况可一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

4、建立商品的标准采购价格并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财务部对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制定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货比三家,不断地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进行,并提出奖惩措施,对完成降低公司采购成本任务的采购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采购成本下降任务的采购人员,分析原因,确定对其奖惩的措施。

通过以上的工作,对于杜绝采购人员的暗箱操作,完善采购管理,提高效率,控制采购成本,确实有较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秦文纲:采购与仓储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采购价格管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材料采购;供应商管理、采购方法

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施工企业为了提高中标率,根据招标文件的评标要求一味满足其办法。就许昌而言,一个政府投资项目中标价与拦标价相比下浮比例一般为12%,有的甚至高达17%。然而,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目前的状况下,施工企业如何进行成本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构成施工项目的主要成本在建筑材料,据测算建筑材料占到工程成本的60%左右,那么材料成本的采购控制显得非常重要。现在就材料采购管理的一些经验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建立和完善采购制度

(一)建立采购制度

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采购制度应规定材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许可权、材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比如,可在采购制度中规定采购的材料要向供应商询价、列表比较、议价,然后选择供应商,并把所选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申购单上;还可规定超过一定数额的采购须附三个以上的书面报价及上级领导审批等,以供财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核查。

(二)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备案制度

对企业的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要有有关合法证件外,还要有联系方式、地址、银行账户、供应商评价,另外注明付款条件、交货条件、交货日期等。供应商档案不断更新,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评估,不合格的清理出供应商队伍。供应商档案有专人管理,不断完善。

(三)建立内部市场价格体系

采购部门在采购材料价格的基础上建立内部材料价格体系,在采购过程中,原则上不能超过内部价格各水平,如果超过内部价格水平,要对此进行书面说明并记录在案。对重要的采集要成立价格分析制度,不断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更新、分析、预测。

(四)采购人员的管理

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成绩进行必要的奖惩。对按照采购价格完成任务,不予奖励;对于低于采购价格的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没有完成采购任务的视情节给予处罚。

二、采取措施低采购材料的成本

(一)充分使用金融工具

根据目前的情况,加强和金融企业的合作,使用承兑汇票。在大宗材料采购中,我们不即可给予现金支付,而是采取银行信用开具的承兑汇票,它作为远期兑现的票据,可有效降低材料采购的成本。

(二)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目前工程中使用最多的是商品砼、钢筋、砂浆、门窗、保温、涂料等工程。我们选择有实力和信用好的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利益我们之间的信用,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在进行货款支付,从而到底节约的目的

(三)以竞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

对于大宗材料的采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公开竞标,在材料价格、付款方式、交货方法、企业信用、垫资能力等方面能够最大限度满足要求,作为供应商的候选队伍,这样能够选择价格比较低的供应商。

三、降低采购材料成本的方法

(一)科学分工

施工企业消耗的物资品质繁多,消耗量差别很大。采取科学的分工,根据物资消耗的规模数量和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科学划分采购分工。把材料采购分解到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实施分级采购,严格执行采购程序,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流程清晰、规范有序

(二)批量采购

集中批量采购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是实现降低采购价格的重要方法。实行批量采购,企业内部和流通环节减少,生产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降低单位成本,为需求单位提供更优惠的价格

(三)加强渠道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加强渠道管理非常重要。从众多的渠道中选出主渠道,形成以主要渠道为主,多渠道为辅费采购方式,以形成渠道间的竞争为格局,保证物资采购低价格的实现。

(四)全寿命成本分析

在采购时、要充分考虑储存、运输、维修、养护、自然消耗等成本。进行全寿命成本分析,是采购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实现材料价格降低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

四、材料供应商的管理

(一)作为建筑材料的供应商,每个地市都要具体的规定

处理一个企业具备的基本条件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组织代码证;还有的必须有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备案证等。

(二)对供应商在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企业实力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选出能够按时交货、质量稳定可靠、价格合理、有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满足采购方的一些微调要求的。

(三)地理位置在供应商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

虽然他可能价格偏高,但是考虑到建筑材料的运输成本和对供应商的全面考察方面,有些时候还是要使用本地供应商。使用本地供应商可以方便双方的沟通,交货方便快捷,当有紧急情况时,也能够很快的处理和解决。

(四)供应商的评价

对于供应商我们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资信水平、经营状况、交货能力、技术水平、产品性能、管理水平等指标进行评价。把合格的供应商分为ABCD四类,分别优秀、良好、较好、一般。评价体系是一个动态的,每六个月进行一次评价,工管理水平、产品性能、交货能力、售后服务能方面进行评价,进行动态考核,调整供应商的等级,从而实现采购环境的优化。

总之,采购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方方面面,是企业施工项目能否赢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成本工程在质量、进度和费用的支出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建立合理有效的采购管理体系,具有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经营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云芳,略论建安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J],工程造价管理,2007,(6)

采购价格管理方法范文7

非独立法人运作工厂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在经济活动中一般在总公司(法人)框架下,开展各项业务。在工作实践中,非独立法人运作工厂又需要一定的自主性,比如对外采购部分个性化需求物资,不可避免出现与总法人合同框架不完全吻合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和防控财务风险,是一个需要面对和思考问题。本文就此进行探讨,并提出防控措施。

一、前言

非独立法人运作工厂(以下简称“工厂”)一般是总公司(法人)组织构架中一个重要部门,法人在组织构架中一般赋予“工厂”一定金额内的财务自,部分财务指标需要独立核算。公司(法人)标准和合同在“工厂”沿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超法人合同范围外的物品采购,不能完全执行公司合同价格;未按规定办理价格上涨变更程序,存在违规风险。这些现象与公司相关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不符,存在违规风险,影响工作效率,同时不利于采购成本费用控制。

二、工厂采购业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采购人员不熟悉合同签订程序,对合同条款理解不透彻。工厂采购中经常选择与公司签订合同的供应商,以避免同一类型采购反复招标,影响业务效率。采购过程中,业务部门经常对合同理解不够全面,认为采购总额在预算范围内,至于供应单个项目商报价变化情况理解不够到位,结算内容价格超过公司合同清单价格。采购部门一般理解为合同在有效期内,由于市场价格上涨,供应商现今已无法执行,供应商按当前市场价格结算。此种情况,一般来说还有深层次原因。合同签订部门建议由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补充协议,采购部门认为合同的签订部门是公司签订合同归口部门,价格变更程序应由原合同签订部门发起。采购部门对因部分价格变化签订补充合同程序复杂,没有达到沿用上级合同,简化流程和手续目的。

(二)超合同约定范围采购物品。“工厂”自行采购物品具有价值低、种类多的特点。公司级合同不能兼顾到“工厂”的全部需要,合同清单不能囊括所有需要采购物品。针对个别物品,单价低,金额不大的合同外采购,考虑成本和效率因素,采购部门一般不再签订新的专项合同。采购中,采购部门常引用合同的条款中“如采购合同清单外的物品,供应商按市场价格给予一定优惠,按双方协商后的价格执行”这类条款。此类条款应用需要相应规范制度和文件支撑,采购物品不在合同价格清单内的,采购部门以供应商报价作为结算依据,缺少定价依据,单用此条款进行非合同范围内采购存在违规风险。

(三)即时结清交付完毕且金额较小的经济业务理解和执行存在偏差。公司经济业务中,原则上均应签订书面合同。但为了提高效率,及时满足生产需求,对于能够即时结清交付完毕且金额较小的经济业务,可以不签订书面合同。在实践中,对于哪些采购属于“金额较小”理解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进而在财务管理中引发争议。例如工厂经常涉及到的计量检验、特重设备检定,常因检定周期、检定标准等差异,引起财务管理风险。原因主要是计量检验通常由几家计量检测机构来完成,这些机构有政府机构、有民营企业,设备检测收费国标有政府收费标准,非标检测是企业自行定价。这些差异的存在,检测结算依据往往只有对方的收费通知单执行,业务部门无法出具统一规范收费标准。另外一种相近情况是、文宣费用,费用虽是归口管理,但因业务涉及业务部门个性化需求、业务零散,业务部门采购供应商不固定,出现结算同一类物品价格不统一的现象。以上两种情况,单项采购审视完全符合“即时结清交付完毕且金额较小的经济业务”标准。但在整个财务周期内归集,金额仍然较为可观,且容易出现采购价格差异,不符合财务规范要求现象。

(四)采购实施人员财务规范认识不够,给财务票据带来时效性风险。在一些采购业务中,因采购物品特殊性,客观上存在审批手续复杂,采购周期长等因素。这其中有些采购物品又是生产所急需的,为了满足需要,存在个别先采购后完善立项、预算上报、投产通知、结算手续现象。在实际工作中,业务人员因对财务规范认识不够,完成采购后,认为主要采购工作已经完成,对程序规范性和完整性业务主动性不足,造成采购业务完成周期延长。另外,一些业务部门对票据规范性要求认识不足,结算开票清单注明的物品名称、规格型号与合同并不完全一致,造成退票等情况发生,可能造成票据过期等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防控

(一)严格执行合同文件,减少违规风险。一是采购前应主动了解公司费用归口部门是否与供应商签订有同类价格合同,如有优先采用公司合同价格;二是杜绝先供货后结算现象,降低供应商涨价风险,避免退票扯皮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如公司无采购合同,采购部门应根据公司管理标准中的采购价格确定的方式对应程序办理价格审批;四是供应商要求变更原合同采购价格的,采购人员应根据公司采购价格管理相关标准变更程序办理变更审批。

(二)严格控制超合同外采购。原则上不能超合同采购清单外进行采购,超范围采购的,要求按公司采购价格管理相关标准中的采购价格确定程序办理价格审批,根据合同管理标准规定签订合同或补充协议。明确合同条款中“合同清单外的双方协商价格”,不是指业务部门与供应商的协商,而是合同签订部门牵头成立的谈判小组与供应商的协商,经合同审批部门审批后的协商价格,确保程序合规性。

(三)整合同类型采购业务,聚零星为整体。对于有部门归口管理,使用部门分散零星物品采购,进行必要梳理。达到一定金额,符合应用合同进行管理的,按程序由归口部门签订框架类合同。各部门直接从合同供应商处采购,避免各部门采购供应商不固定、同一类物品结算价格不统一的现象。同时,归口部门按合同约定定期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按费用管理规定,减少现金报销不规范问题。

(四)明确职责分工,确保票据实效。对于金额较大类物品采购,督促采购实施部门严格采购程序,严格执行立项、预算上报、投产通知、结算采购流程,避免先采购后补手续现象发生,采购程序、采购实物与票据按要求节点完成。对于发票物品名称与合同物品名称不一致,结算价格与合同价格一样差异,采购部门应加强把关,落实责任,确保发票清单物品名称与合同名称一致性票,降低稽核风险。

四、结语

采购价格管理方法范文8

关键词:设备成套项目;采购管理;流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设备成套项目采购管理中的流程控制

收录日期:2016年6月20日

一、设备成套项目采购管理一般流程

设备成套项目签订后,本企业采购经理首先需要牵头编制《分标和采购计划》,明确项目设备采购标段、各标段的采购节点和成本,各标段对应的设计技术文件提交时间、合同签订时间、设备生产周期及港货时间和到工地时间等内容。

采购经理将根据《分标和采购计划》按计划实施采购。首先,采购经理组织编写询价文件,其中采购技术文件、采购设备清单等由设计人员编写;其次,提交采购申请,批准后向三家及以上分包商进行询价,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报价,并组织分包商选择评审,评审确定谈判对象后进行合同谈判。合同谈判完成后组织合同评审,评审通过后合同签字、盖章生效。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采购经理负责包括但不限于督促分包商开立保函、分包合同付款、设备/材料验收(工厂试验、出厂验收)、交货、分包商出厂资料收集及质保期控制等环节。待质保期完成,采购环节关闭。

二、目前采购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技术文件提交延误。采购技术文件提交是采购工作进行的第一步,是整个流程顺利进行的前提。采购技术文件提交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到采购工作的进展,也影响到采购成本的控制。例如,某设备到货时间从项目主合同中明确了时间,通过倒推法得知需要在9月20日发货,设备正常生产周期为2个月,这样采购合同必须在7月20日之前签订,采购询价工作必须在7月1日开始,因此采购技术文件提交时间应不晚于7月1日。但因种种原因,直到采购经理正式开始询价工作时,采购技术文件还未正式提交,这样经常会发生部分分包商无法提供报价的情况,从而耽误采购合同的及时签订,进而难以保证设备按时交货。但是,由于项目进度限制,合同谈判时必须大幅压缩设备生产周期,采购方处于非常不利的谈判地位上,有时不得不加上赶工费,对项目成本控制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供方管理。供方管理包括供方的选择、供方的评审、供方的开发和供方的淘汰。在采购流程中,供方的管理有着严格的规范制度,供方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采购流程是否能顺畅进行。目前本企业实施的《供方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标明,供方包括供应商、分包商、咨询商、服务商等,在《规定》中统称供方。供方管理体系及运行平台由集中采购中心建立及维护,供方管理内容、供方的资质管理及年度评价等工作由采购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合格供方年度评价表从产品质量、产品性价比、售后服务、技术水平、管控能力、商业信誉、体系认证情况及环境安全等8个方面对供方进行综合评价。企业根据对供方的考评结果,将供方分为三个等级:AAA级合格供方,连续三次考核得分在85分以上或两次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在采购活动中可享受同等优先待遇;合格供方,考核得分在60分以上,保留在合格供方库中;不合格供方,考核得分在60分以下,从合格供方库除名,转入“出库供方名册”。

年度评价不合格的供方,一年内不得参与准入单位的采购活动;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出现严重违约行为的供方,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经采购业务管理部门组织发起、采购中心审核确认后列入黑名单,三年内不得参与本企业采购活动。本文着重探讨“供方”中的分包商。

分包商的选择和管理是采购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整个采购管理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采购工作的质量。在项目投标阶段,为了帮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常常选择知名分包商进行投标。这是一把双刃剑,在后期采购阶段,投标阶段通过业主认可的知名分包商品牌对采购阶段分包商的品牌、价格水平、交货质量、项目成本控制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采购询价时,一般在企业合格分包商库的范围内,选择3家及以上的分包商进行询价。合格分包商库里大多是以往项目合作过的分包商或国内外知名品牌分包商,这些分包商都有良好的资质和工程业绩。但实践中,企业对这些分包商的后期管控存在缺陷,除非其对项目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不然一般仍保留在合格分包商库中。再有新的合同,依然向此分包商询价,若价格合适,仍然会签订合同。

本企业对分包商的管控制度有《供应商调查考评表》、《设备(材料)出厂验收报告》、《合同关闭记录表单》等。其中《供应商调查考评表》是采购经理牵头对相关厂家进行考察后完成的分包商初步评价表格,其对分包商的资格审定有参考性价值,但无法保证厂家的水平;《设备(材料)出厂验收报告》是采购经理对合同设备分包商设备验收时填写的表格,主要针对设备的完成进度、设备的外观、试验及资料提交水平做出评价;《合同关闭记录表单》则是采购经理组织相关项目人员对分包商全面地做出评价,相对公正、合理,但因为一个合同的执行过程漫长,无法在合同关闭之前给予其他项目采购参考性意见。

采购价格管理方法范文9

一、开展招标采购比价审计的现实意义

(一)招标采购比价审计有利于企业机制有效管理

招标采购比价审计创新了传统的采购管理机制,起到了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分管的采购价格执行和管理工作统一把关的作用,易于发现企业价格执行和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促使其增强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改进和提高其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同时,招标采购比价审计还是一种完善内部监督、规范采购行为的有效手段。

(二)采购比价审计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物资采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因此,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保证物资质量的条件下,降低进货价格,也就意味着降低采购成本,增加企业盈利。采购比价审计工作在采购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监督企业采购行为、降低采购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它更加有效地保证了采购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为企业产品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竞争空间。

(三)采购比价审计有利于促进部审计事业的发展

内审工作开始需在采购业务发生之前,主要是对企业采购行为进行监控、制约和评价,它赋予了内审工作更新的内涵,使内部审计成功地走出了以往呆板的财务审计模式,从监督审计向效益审计发展,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和认同,使人们对内审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内审事业的发展。

二、物资招标采购比价审计的内容

招标审计。审查招标项目的审批手续、资金落实情况、招标形式;审查招标文件与招标通知书的一致性;重点审计标底的依据、标准和记价原则。

开标审计。对投标人的资质进行符合性审查,审查标书的格式、递交时间、完好性,审查开标程序的规范性。

评标审计。审查评标内容的全面性和评标标准、评标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专用设备招标评标审计时应重点关注设备的性价比,不仅要看报价高低,还要考虑寿命期、运营维修管理费用;对通用设备及一般物资招标评标审计应采取最低价格中标原则,重点审核投标报价的合理性。

定标审计。审查定标程序、方法的合规性,切实做到优价中标,使定标价格既符合市场行情,又符合企业采购的效益目标。

三、物资招标采购比价审计主要对策

审计重点是对计划制定、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四个关键控制点的审计监督,以防止舞弊行为发生。

1 采购计划的审计。对采购计划中的采购数量、价格、质量、采购方式和供应商选择等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等进行的审计,挤掉其中的“水分”,避免不合理的采购行为。对采购计划、审计人员应审查:物资采购计划是否遵循自上而下、平衡利库、技术先进、效益优先相结合的原则;物资部门是否根据所需物资的数量、品种规格、质量技术标准、价格供应时间的长短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制定出采购计划;是否对市场进行调查,通过比较推荐出合格的供应商;是否对供应商及数量和价格方案进行判断分析,测算出最高价格;采购计划、供应商名单是否经过负责价格工作的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审核通过。

2 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过程审计

审计人员应重点审计招标定价过程;审查项目是否经过立项批准;审查投标单位资质、信誉、质量保证、供货能力、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等;审查中标单位的投标价格及中标价格;招标过程是否客观公正,是否执行公司规定等,物资采购招标是否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

3 招标采购合同审计

审查质量、技术标准是否明确;计算单位、计量方式和折扣方式等是否准确;运输、包装费用由谁负担、界限是否明确;价格结算是否按招标竞价结果;付款方式是否符合公司结算规定;需要预付款的采购项目,是否按规定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重要的采购项目是否预留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否明确并具有对等性等,

4 招标采购合同执行、结算情况审计

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得到全面、严格地履行;若合同违约,有无违约原因及违约处理结果;物资入库时是否经过质检部门的验收、入库记录是否齐全;是否建立物资数量、质量问题信息反馈制度;出现数量、质量等问题时是否有处理方式;对采购物资支付款项时,是否依据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和质检部门提交的验收报告等。

5 编制审计报告和后续审计

根据审计结果,对采购比价活动进行评价,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遵循的价格标准、存在价格差异的原因和改进的建议,以内部审计报告的形式报告给有关部门。同时在审计报告发出一定时间后,根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进行后续审计,检查被审计部门是否采取纠正措施,并取得了预期效果。

四、加强采购比价审计的工作措施

(一)积极争取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为使采购比价审计工作能够持续、健康、顺利开展,就要取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企业内部引入采购比价审计机制;成立采购比价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和总会计师挂帅;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独立从事采购比价审计工作;完善采购比价审计的硬件设施。

(二)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首先,建立采购环节内部牵制制度。对采购活动不相容职务实行分离,明确各自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其次,建立采购比价审计的管理制度,对物资采购的计划、申报、审批、购买、付款、验收等工作程序、步骤和方式、方法做出明确的规定,使采购比价审计有章可循、操作规范。再次,建立和完善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制度,使各部门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减少采购比价审计工作的阻力,提高效率。最后,建立采购比价审计检查的考核制度,明确检查考核的内容和奖惩措施,使采购比价审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

运用计算机网络收集信息,建立供货商数据库、价格信息数据库并随时进行数据更新;建立价格审计局域网,将采购计划申请、采购建议价提出、采购价格审核、采购价格批准、后续审计、采购结算等环节全部按照流程在网上完成,使各业务部门都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完成自己的职责,才能进入下一环节,最终完成采购任务。

(四)充实审计力量,配备高素质的采购比价审计人员

企业配备采购比价审计人员时要充分考虑下述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敢于坚持原则。同时,它要求审计人员除了必须懂得财务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价格、工程、机械、评估、法律、信息网络、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对在岗的内审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更新和拓宽知识面,努力适应采购比价审计的新要求。

(五)抓好采购比价审计成果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