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量子通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8-11 11:52:00

量子通信论文

量子通信论文范文1

交互式电子期刊首先是以电子书的形式出版,即完整地呈现纸质版期刊,包括期刊封面、目录、论文、封底等各项。由于采用数字出版,不存在传统出版的印刷成本问题,电子期刊就能轻松地将彩色图片呈现给读者,从而避免纸版黑白印刷带来的曲线层次不清、扫描照片边界模糊等问题。电子期刊绕过了印刷环节,出版周期大为缩短,制作成本大幅下降,并能够节约纸张、保护树木,在倡导环保低碳的今天是极受欢迎的,避免了纸质期刊的滞销和资源浪费问题。此外,电子期刊无需纸版的发行流通过程,无需仓储空间,这也极大地降低了期刊的流通成本。读者通过互联网就能随意地浏览和购买电子期刊,十分方便,有利于期刊在国内外流通,提高国际影响力。电子期刊虽然以整本书的形式发行,但通过各类搜索引擎,可搜索到整本期刊,也可通过定位关键内容直接搜索到单篇文章,也就是说读者可以选择全书阅读,也可以选择单篇浏览。

2提供在线辅助信息

交互式电子期刊除了呈现论文本身,还能提供丰富的在线辅助信息。在线辅助信息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比如对外文的即时翻译,通过点击文章中的任意单词或者选择语句段落,即可实时地将文字翻译成不同的目标语言;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更形象的表达,三维动画实验流程图、实验设备实物照片、分子结构立体图、动态数据等均可链接于正文中合适的位置;建议可阅读的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以及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过程、计算程序、框架图、结构图、详细注释、统计表等[3]。对于正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能直接弹出引用的原文片段以及链接到提供全文的网址,方便读者核实信息、加深理解。在线辅助信息对于提高学术论文的完美档次是非常有必要的。电子期刊提供在线辅助信息,一方面给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全面、更广泛的信息,为科研创造了更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把编辑的工作成果更加具体地呈现给读者和作者,提高了编辑的工作积极性。

3读者自助直接在线出版模式

量子通信论文范文2

非线性科学与复杂性科学的虽是从西方传入东方,但两者共有的特征是不再单纯注重基于还原论的分析,而是从事物的复杂性及系统性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整体,关注事物在环境中的整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以及事物内部,特别是与外部的复杂联系关系,在认识论层次上为东西方文化、哲学、科学以及医学的协同发展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提出新思维[1],论述了右脑功能将占有重要地位,但并非因此左脑就不再重要,更不是右脑会替代左脑,而是左右脑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只是一直不受重视,或属于不重要地位的右脑的功能受到了特殊的重视。从某种角度看,左右脑的分工与东西方文化、哲学、科学、甚至医学有着类似的关系,左右脑之间无障碍的相互合作,对东西方文化、哲学、科学与医学间的协同发展有着深刻的启迪。

中医学的发展一直是开放胸襟,不断吸收现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基础理论上深入,在技术、实践上发展、提高,使其自身不断获得发展,以满足时展的需要。这个过程使得中医学具有了更大的包容性,不仅在继承的基础上,保留与发展了基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及东方科学建立起来的传统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及方法论体系,而且也在创新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基于西方哲学建立起的西方科学所产生的大量研究成果。中医现代化本身就是在尝试着在协同东西方文化、哲学、科学和医学的基础上发展中医学,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2中医学中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中医药信息学能否如同其他生物信息学、资源环境信息学等交叉学科一样,区分中医学所研究的物质、能量与信息,进而通过信息来控制系统的运动呢?

物质、能量与信息是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只是推论,但信息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英)在《控制论》中提到:“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这并没有明确指出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与信息组成,因而,该论断只是推论。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在《复杂适应系统的进化》中认为“可以认为物质,能量(运动)和信息是一起构成宇宙形形、丰富多彩现象的三大基本要素。”辞海中给信息的定义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消息和信号的具体内容和意义,通常须通过处理和分析来提取。信息和物质、能量是构成系统的三大要素。”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尽管物质、能量与信息密不可分,但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因此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在任何系统中信息均具有自身独特的作用。

控制论是研究动态系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科学。整个控制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过程,控制就是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的。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生物体保持自身的动态平稳,或是机器自动保持自身功能的稳定,都是通过反馈机制实现的。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控制论就是研究如何利用控制器,通过信息的变换和反馈作用,使系统能自动按照人们预定的程序运行,最终达到最优目标的学问。控制论表明信息在系统有目的性的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学自古至今一直是在不断包容中发展的,物质、能量与信息概念的引入不会阻碍其发展,反而有可能促进其发展。中医学虽然没有明确的对物质、能量与信息的认识,但并非将中医药及其子系统看作是铁板一块,如对人体精、气、神等的认识,就是将其分别作为非相同的因素认识的。精、气、神不能完全对应物质、能量与信息,但中医学中有对物质、功能与信息的认识是无疑的,只是由于中医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其物质、功能与信息的概念与现代科学所讲的物质、能量、信息相比有更广泛的含意,及更复杂的包含,需要重新认识。

因此,中医药信息是一组特殊信息,其处理方法的研究,有可能促进信息科学方法学的发展,中医药信息处理方法的进步对促进中医药学发展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药信息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发展对中医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发展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2中医药信息学以中医药信息为研究对象

中医药信息是中医药及其子系统存在以及变化的状态。其特征为:相对重视系统时间上的延续变化状态;相对重视系统包含了大量稳定与不稳定关系的包括本质在内的现象变化状态;相对重视系统(包括子系统)相互间影响后产生的整体变化状态。

例如:方剂系统呈现的信息包括中药自身经过长期遗传、以及受自然界环境影响,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炮制和配伍,作用于人体后,通过人体整体变化表现出来的包含了稳定与不稳定关系的方剂配伍作用的综合状态;中医诊疗信息采集系统收集的信息包括人体自身经过长期遗传,以及受社会、自然界环境影响形成的,人体内部局部变化所引起的、包含了稳定与不稳定关系的整体综合变化状态。

在信息系统中,信息的表现形式是数据,数据是用字符(通常为数字或字母)、算术符号以及描述来表示,这些表示形式应该对其所涉及的每一个数据都有一个明确稳定的含义,从而达到处理与交流的目的。信息要被不同用户组或应用系统所共享,就必须有一致认可的定义。信息必须是明确的,每一个信息要有概念的语义含义(内涵)、概念的全部实例(外延)以及一致认可的表示法。对各类信息概念的正确理解需要依赖于信息分类;对各类信息做出一致认可的表示需要依赖于信息编码。

数字化的中医药信息即中医药数据具有如下特点:大量古汉语成分,难以与现代数据共同处理;名词术语不规范,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数据清洗的困难;数据多为定性,缺少量化表达,使得现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困难;非结构化数据较多,结构化难度较大,给数据分析造成困难;数据内容体现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不利于逻辑推理与一般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数据所具有的高维小样本及个性化特征需要特殊处理等。

3以中医药系统信息运动规律及其作用为研究内容

研究中医药及其子系统信息运动规律及其作用,首先,要建立起包含中医药系统及其全部子系统的系统模型,发现、理清中医药及其子系统之间的信息联系;其次,要在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展开中医药信息学的原理研究,研究中医药系统及其子系统包含了本质的现象信息产生、获取、转化、激活、控制与传播的原理。

图1中医药系统的钻石理论模型(略)

4以中医药信息学方法论为研究方法

中医药信息学方法,就是运用中医学理论与信息科学的原理,把中医药及其子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是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过对各系统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对中医药及其子系统、以及多个子系统相互作用运动过程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特点是以中医理论和信息概念作为分析和处理中医药系统(包括子系统)运动过程中所产生问题的基础,不侧重中医药及其子系统实体及其具体结构的改变,将中医药及其子系统运动过程抽象为信息变换的过程,通过信息流动过程特别是干预后产生的综合性反馈信息的存在,使得中医药及其子系统运动按照预定目标实现控制。中医药信息学的方法论遵循了信息学的整体准则和功能准则,揭示了中医药及其子系统运动状态之间的信息联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中医学更准确地从整体上把握中医药及其子系统的运动状态,同时也揭示了中医药及其子系统运动的信息规律,对过去人们对中医学所认识的、而现代科学难以理解的中医药及其子系统运动现象,从中医药信息学的角度做出了说明。中医药信息学方法论为实现中医药海量数据的有效利用,以及中医药信息管理和中医药知识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5以提高中医药信息获取、转化、传播与利用能力为目标

中医药信息整体现象信息获取手段的落后(观察与体验),现象信息转化为经验性知识的困难,经验性知识传播的问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可说),现象信息中所包含的规律很难发现与总结。因此,在中医药信息利用方面,应开展基于海量数据发现现象信息中隐含规律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在中医药信息传播方面,应充分应用新载体与新技术,开展中医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方法学研究,在中医药信息转化方面,应开展基于海量数据的共性规律研究、基于海量数据的特殊知识发现、基于现象信息转化为经验性知识的新途径与方法研究,在中医药信息采集方面,应开展采集信息的数字化、图像化处理相似度比较等研究。原理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观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得出的,既能指导实践,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对中医信息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医药信息学的内涵。

5.1中医药信息形成的原理中医药信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主体对中医药及其子系统运动过程中内部与外部全部关系自然整合后生成的综合现象的认识,具有明显的主客相融的特征,其重要任务就是对不同载体表现出来的信息进行载体转化与处理,提高中医药信息学分析和处理中医药信息的能力与效率。

5.2中医药信息获取的原理中医药信息的获取需要经过感知与识别两个过程,而中医药信息是以复合方式表现出来的具有主客统一特征的现象信息,这种信息已不再单纯是客体本身的信息,而是叠加了主体感知的具有综合特点的现象信息,因而其感知的信息更多地是依赖于体验,而不是观察,仍然具有“感”而不“知”的特性。尽管由于中医药信息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复杂性,但其感知的现象信息在理论上,仍有可能做到不丢失客体本身现象信息的基本信息,从而基本把握了各系统现象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这是正确认识中医药及其子系统现象运动规律的基础。中医药信息的获取任务就是要通过使用中医药信息学方法,尽可能地实现更全面、更准确、更接近实际地感知在自然状态下中医药及其子系统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稳定和不稳定联系的全部现象信息的基本信息,并使其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和分析的形式。

5.3中医药信息识别的原理中医药信息的识别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展开的,建立在“比类取象”理论基础上,对感知信息进行的识别。中医药信息的识别任务就是使用中医药信息学方法建立众多、准确、规范的信息模型,并通过数据分析,提高中医药信息识别的速度和准确度。

5.4中医药信息转化的原理中医药信息转化为经验性知识是一个复杂过程,是在所观察的中医药现象信息中发现其特征,即中医药及其子系统现象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个性特征集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个别现象信息到经验性知识聚类(整合)的关键环节。中医药信息的转化任务是使用中医药信息学方法在海量数据中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集合特征,加速经验性知识形成的实现过程。

5.5中医药信息反馈控制的原理从中医药信息学的角度观察中医药系统及其子系统的运动过程可以将其看作是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系统动态现象信息的运动过程。通过信息的输入控制系统和输出系统的反馈信息,发现与主体目标间的差异,根据差异,调节输入信息,从而达到控制系统按预定目标进行运动的目的。中医药信息反馈控制的任务就是运用控制论方法,如黑箱方法,分析中医药信息的信息流程、反馈机制和控制原理,从而达到认识中医药系统及其子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并通过信息流控制物质流和能量流,从而调节系统的运动。

6中医药经验性知识激活的原理

中医药经验性知识的激活,就是在系统运动目标引导,通过对经验(知识)的选择、调节和反馈机制的建立,生成相应的策略。其主要任务是要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建立目的导向的机器学习环境,通过关联分析等方法,建立与目的关联的知识选择模型,并同时建立模型自调节与反馈的算法,以促进中医药经验性知识激活的实现。

7中医药经验性知识传播的原理

知识传播是知识在空间位移与时间延续上交错进行的一种知识流动与转化状态。由于中医药经验性知识自身的整体性特征,导致其转化亦具有系统整体性的特点,即某种知识转化的实现,必须是系统或子系统知识的完整的空间位移和时间延续,才具有实际效用,正是这种知识转化的复杂性使得中医药经验性知识的共享特别困难。中医药经验性知识传播的任务就是要为相关知识的移动提供新的载体及途径,以便“知识”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地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同时利用信息学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数字化进程及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方法的利用等,加速显性与隐性知识相互间四种转化方式的实现过程,以促进中医药知识传播的实现。

量子通信论文范文3

【关键词】在线客户 客户忠诚度 影响因素

引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10亿,使用率提升至39.0%。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在线客户忠诚度的研究和关注。根据帕累托二八定律可知,网络企业的80%的业绩是由20%的客户带来的。因此,在线客户忠诚度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出于文献可得性和现实应用等因素考虑,国内研究文献只取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范围内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成果,国外研究文献仅限于Elsevier Science Direct Databases数据库收录的外文期刊研究的学术成果。鉴于电子商务于近十几年间才得到快速发展,本文选取2000年以后的在线客户忠诚度的研究文献,检索自2000年至2012年12月被收录到上述两个数据库的关于在线客户忠诚度的学术文献,通过多方式检索、甄别和剔重,得到3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篇英文核心期刊论文,将这64篇论文作为本文研究分析的基本文献。表1是各学术论文的年代分布。

通过图1可以看出,2009年以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文献明显增多,在线客户忠诚度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在线客户忠诚度影响因素文献回顾

2.1 信任对在线客户忠诚度影响研究

大量研究文献显示,顾客信任是顾客忠诚度的影响因素之一。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为了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更需要关注顾客信任方面的研究。在64篇论文中有29篇论文涉及信任这一因素。

邓贺赢(2001)在B2C顾客忠诚度分析中认为,顾客的信任度是困扰企业客户忠诚度培育的一个重要因素[1]。C.Flavia?n等(2006)实证分析得出客户对网站信任增加,网站忠诚度相应会增加的结论[2]。魏毅峰等(2006)认为网上顾客购物的最主要支持力是对网站的信任感。由于网上的交易活动具有距离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顾客只能依靠网上企业形象和承诺来作出购买抉择,所以信任变得尤为重要[3]。

王秀芝等(2008)对186名网上购物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消费者的零售网店感知对信任感和忠诚度的影响。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重复购买的顾客,信任感对顾客忠诚起部分中介作用[4]。周涛(2009)研究发现用户信任及虚拟社区感对忠诚度具有显著作用[5]。陶雪萍等(2009)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建立了网络信任对网络忠诚的影响路径模型,实证结果显示,网络信任通过两条路径影响网络忠诚:一是网络信任直接正向影响网络忠诚;二是网络信任通过顾客满意中介变量正向影响网络忠诚[6]。Kim Jiyoung等(2009)提出在线忠诚度结构模型,并使用软件AMOS分析,结果显示在线信任与在线忠诚度有直接的正向关系[7]。

Kim Myungja等(2011)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以在线旅游产品和服务购买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线信任对忠诚度有正向影响的结论[8]。I. B. Hong等(2011)研究了B2C在线集市顾客信任对顾客态度忠诚度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客户对中介方的信任对顾客态度忠诚度有正向影响,客户对卖方的信任对顾客态度忠诚度没有影响[9]。S. San-Martin等(2012)通过对比西班牙和日本的青年网络用户得出,客户服务特征是提升两国消费者信任的最重要信号,跟消费者忠诚度紧紧相连的结论[10]。

2.2 价值对在线客户忠诚度影响研究

大量文献研究显示,价值与忠诚度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价值是影响忠诚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更需要关注价值对忠诚度影响的研究。在64篇论文中有13篇论文涉及这一因素。

L. C. Harris等(2004)以网络动态服务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感知价值对忠诚度有正向影响[11]。田玲等(2006)构建了客户忠诚度评价指标体系,认为客户认知价值是评价指标体系之一[12]。金立印(2007)以中国网络虚拟品牌社群成员为对象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虚拟品牌社群的社交价值、信息价值和娱乐价值对于社群成员社群意识的形成和强化具有积极的作用,财务价值、社交价值、信息价值和娱乐价值能提升社群成员的社群忠诚度,社群意识较强的成员对社群比较忠诚[13]。

杨惟舒等(2011)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影响顾客忠诚的主要因素包括内在价值[14]。李宏伟(2012)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客户忠诚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电子商务忠诚的诸多影响因素,其中,价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15]。

2.3 转换成本对在线客户忠诚度影响研究

大量的研究表明,顾客转换成本已成为影响顾客忠诚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顾客转换成本更显重要。在64篇论文中有16篇论文涉及这一因素。

张言彩(2006)认为网络经济环境下, 影响顾客忠诚的因素包括转换成本[16]。G. Balabanis等(2006)实证分析了电子商店感知转换障碍对电子商店的忠诚度的影响,发现感知转换障碍与电子商店忠诚度正相关[14]。裴剑平(2007)分析了在网络营销条件下影响顾客忠诚的因素,其中转换成本是重要因素之一[18]。

Chang Hsinhsin等(2008)提出综合理论框架,检验顾客转换成本与网络忠诚度的关系,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客户转换成本是满意度和忠诚度关系的协调因素[19]。Yang Haoerl等(2009)构建了在线游戏服务模型,交易成本是模型中的一个维度。他们实证分析得出交易成本对在线游戏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影响在线忠诚度的结论[20]。唐莉斯等(2012)以SNS网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用户的转换成本与用户的忠诚度正相关[21]。

2.4 服务质量对在线客户忠诚度影响研究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关系到企业能否保持住具有较高忠诚度的客户。大量研究发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服务质量是影响客户忠诚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64篇论文中有22篇论文涉及这一因素。

盛天翔等(2008)采用了基于PLS统计分析方法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网上交易服务质量4维度对顾客满意及服务忠诚度的影响情况[22]。王秀芝等(2008)对186名网上购物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网店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因顾客类型和产品类型的不同而不同[4]。

常亚平等(2009)构建了一个B2C环境下网络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机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服务质量可以划分为服务过程质量、服务结果质量和服务补救质量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会通过网络顾客满意这个中间变量正向影响顾客忠诚,服务结果质量还直接通过顾客信任正向影响顾客忠诚[23]。

Yang Haoerl等(2009)构建的在线游戏服务模型中,服务质量也是其中维度之一。实证分析服务质量维度对在线游戏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影响在线忠诚度[20]。Chang Hsinhsin等(2009)研究了电子商务中客户交互质量对忠诚度的影响。通过建立认识-影响-行为模型,使用结构方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客户交互质量正向影响客户满意度,进而影响客户忠诚度[19]。郭鑫(2011)以购物网站为研究对象,就购物网站服务质量4维度对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购物网站服务质量的安全性、便利性、沟通性和互动性对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度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4]。

孙莹(2011)根据SERVQUAL模型, 研究基于网络购物的服务质量各维度与顾客满意和服务忠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及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显著相关,但服务质量各维度对顾客满意和服务忠诚度有着不尽相同的影响[25]。

2.5 其他因素对在线客户忠诚度影响研究

除了以上4种重要影响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影响电子商务客户忠诚度。Kim Woogon等(2004)通过因素分析、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验证在线虚拟社区忠诚度的影响因素是会员身份和需求实现[26]。魏毅峰等(2006)认为影响网上顾客忠诚的因素有顾客的安全感 、网站形象(网站功能、网络技术)、消费者个人特征(他(或她)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收入、前期交易的经验等)、商家信誉(服务效率、可靠性状况等)。崔维军等(2006)认为在线客户忠诚度的驱动因素分为5个方面:产品,品牌建设,网站内容与技术,安全与信任,客户服务[27]。

C. Flavia?n(2006)实证分析客户的网站熟悉度和网站的有用性对客户网站忠诚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客户网站熟悉度和网站的有用性与客户网站忠诚度是正相关[28]。裴剑平(2007)分析了在网络营销条件下影响顾客忠诚形成的因素,认为除了三个直接驱动因素(顾客满意、转换成本、关系信任)以外,还有三个调节因素(产品经验、利益相关性、替代选择性)[18]。L. Casalo等(2008)通过5个假设检验,验证网站有用性、网站声誉、网站满意度对网站忠诚度有直接和正向影响,同时客户熟悉度是网站有用性、网站声誉、网站满意度对网站忠诚度影响的中介[29]。

史达(2009)提出了研究互联网环境下顾客体验与顾客忠诚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网站的教育性、娱乐性、遁世性和美感对于创造良好的用户网站体验,并进而提升在线客户忠诚度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30]。Yang Haoerl等(2009)构建了在线游戏服务模型,经验值也是其中维度之一。实证分析证明,这一维度对在线客户游戏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影响在线客户游戏忠诚度[20]。Lee Chengwen(2010)主要使用典型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在线游戏获得商业成功的用户忠诚度的影响因素。验证了商业运作和游戏设计对在线用户忠诚度有正向影响[31]。

讨论与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对电子商务客户忠诚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分析和方法研究上;国内有关电子商务客户忠诚度的研究文献大多属于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的文献不多。因此,从研究方法和深度上来说,国内电子商务客户忠诚度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在电子商务客户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上,各国的学者由于提出的假设条件不同,因而验证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大的差别。同时,由于研究的行业或样本调研的范围不同,分析的结果也有很大差异。如大多数学者研究发现信任与忠诚度有正相关关系,而个别学者通过对信任分类研究,发现信任与忠诚度并不全是正相关关系,廖列法等(2010)对C2C电子商务的研究发现,消费者网络市场信任与网络市场忠诚没有显著正相关关系[32]。

因此,对电子商务客户忠诚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并不是通用的。对电子商务企业和客户进行细分并进行分析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邓贺赢. B2C顾客忠诚度分析[J].经济管理,2001(24):50-53.

[2] Flavián C, Guinalíu M, Gurrea R. The role played by perceived usability, satisfaction and consumer trust on website loyalty[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06 ,43(1): 114.

[3] 魏毅峰,王传美. B2C 电子商务顾客忠诚度的路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 (28):76-77.

[4] 王秀芝,吴清津,唐碧翠. 消费者网店感知对信任感和忠诚度影响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8,42(5):42-46.

[5] 周涛,鲁耀斌. 企业网上社区用户忠诚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4):128-131.

[6] 陶雪萍,朱帮助. 网络信任对网络忠诚影响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31(3):382-386.

[7] Kim Jiyoung, Jin Byoungho, Swinney J L. The role of etail quality, e-satisfaction and e-trust in online loyalty development process[J].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 2009, ,16(4): 239247.

[8] Kim Myungja, Chung Namho, Lee Choongki. The effect of perceived trust on electronic commerce: Shopping online for tourism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South Korea[J]. Tourism Management , 2011 ,32(2) :256265.

[9] Hong I B, Cho Hwihyung. The impact of consumer trust on attitudinal loyalty and purchase intentions in B2C e-marketplaces: Intermediary trust vs. seller trus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1 ,31(5): 469-479.

[10] San-Martín S, Camarero C. A cross-national study on online consumer perceptions, trust, and loyalty[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omputing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 2012,22(1): 6486.

[11] Harris L C, Goode M M H. The four levels of loyalty and the pivotal role of trust:A study of online service dynamics[J]. Journal of Retailing, 2004,80,(2) :139158.

[12]田玲,支芬和,牟静. 电子商务时代的客户忠诚度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6 (34):96.

[13]金立印. 虚拟品牌社群的价值维度对成员社群意识、忠诚度及行为倾向的影响[J].管理科学,2007,20(2):36-45.

[14]杨惟舒,杜梦菲. 关于电子商务环境下顾客忠诚度培育的探究[J].中国商贸,2011(26):110-111.

[15]李宏伟. 电子商务客户忠诚影响机理及提升途径研究[J]. 江苏商论,2012(7):49-52.

[16]张言彩. 基于网络经济的顾客忠诚度模型[J]. 江苏商论,2006(9):49-50.

[17]Balabanis G, Reynolds N, Simintiras A. Bases of e-store loyalty: Perceived switching barriers and satisfac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 2006,59(2):214 224.

[18]裴剑平. 网络营销中的顾客忠诚形成机理研究[J].商业时代,2007(24):29-30.

[19]Chang Hsinhsin, Chen Suwen. The impact of customer interface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switching costs on e-loyalty: Internet experience as a moderator[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8 ,24(6):29272944.

[20]Yang Haoerl, Wu Chichuan, Wang Kuangche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online game service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 2009,36(2) :18161825.

[21]唐莉斯,邓胜利. SNS用户忠诚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2(1):102-108.

[22]盛天翔,刘春林. 网上交易服务质量四维度对顾客满意及忠诚度影响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8,11(6):37-41.

[23]常亚平,刘艳阳,阎俊,等.B2C环境下网络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机理[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29(6):94-106.

[24]郭鑫. 购物网站服务质量对顾客满意与忠诚度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3):120-121.

[25]孙莹,杜建刚,李文忠. 基于网络购物的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及忠诚度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1(1):95-97.

[26]Kim Woogon, Lee Chang, Hiemstra S J. Effects of an online virtual community on customer loyalty and travel product purchases[J]. Tourism Management, 2004,25(3) :343355.

[27]崔维军,包金龙. E忠诚度: 从建模到实施[J].江苏商论,2006(8):24-25.

[28] Flavián C, Guinalíu M, Gurrea R. The influence of familiarity and usability on loyalty to online journalistic services: The role of user experience[J].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06 ,13(5): 363375.

[29]Casaló L, Flavián C, Guinalíu M. The role of perceived usability, reputation, satisfaction and consumer familiarity on the website loyalty formation proces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8,24(2):325345.

[30]史达. 互联网顾客体验与顾客网站忠诚度的关系研究――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基础[J]. 财经问题研究,2009(1):30-36.

量子通信论文范文4

综上所述,造成电子邮箱里出现大量垃圾邮件的行为,明显地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即合法控制个人数据、信息材料的权利。而“赋予论文资料站用户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控制权已经成为了民事权利在论文资料站空间中的延伸与发展,成为了目前民事立法的重要任务。”(((比如:欧盟1995年颁布的《个人数据处理和活动中个体权利的保护指令》,1996年颁布的《电子通讯资料保护指令》,1999年颁布的《Internet上各人数据保护的一般原则》和德国1997年颁布的《信息通信服务法》第二章的《对电信服务中使用个人数据进行保护法》等。(二) 违反合同义务,侵犯论文资料站服务提供商合法权益的法律问题欲寄发大量电子广告邮件,论文资料站广告商势必要与论文资料站服务提供商(ISP)签订服务合约,使用论文资料站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器,完成寄发邮件的行为。但这种大量寄发垃圾邮件的行为,一方面会造成服务器负担过重,由于论文资料站服务提供商提供的网宽,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很有可能会因为网络广告商占有大量的网络传输频宽,而造成其他用户服务的中断,或使其他用户收发电子邮件的服务器主机无法顺利运作,甚至还会给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从而势必从根本上减少用户对该服务器的使用次数,进一步损害服务器所有人——网络服务提供商(ISP)的使用、收益权能,并且这种行为显然是故意而为的。另一方面这种行为也违反了合同的约定。(通常服务合约中会规定禁止会员利用服务器发送垃圾邮件的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的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很显然论文资料站广告商的行为违反了合同义务,侵犯了论文资料站服务提供商的合法权益。三、解决电子垃圾邮件引发的侵害隐私权法律问题针对电子垃圾邮件引发的侵害隐私权的法律问题,仔细分析其形成原因,正如上面所述,一方面是源于论文资料站的固有特性和巨大的利益驱动,另外广大用户缺乏保护隐私权的意识及相关技术保护措施的滞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此问题,各国在加强论文资料站法律方面已经取得了共识的前提下,又纷纷采取了相关的法律措施,以保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一) 美国采取的行业自律模式与传统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相比,对于论文资料站空间个人隐私权益的保护,美国更倾向于行业自律。如:FTC就该问题提出了四项“公平信息准则”,要求网站搜集个人信息时要发出通知,允许用户选择信息并自由使用信息;允许用户查看有关自己的信息,并检索其真实性;要求网站采取安全措施保护未经授权的信息。此外,FTC在1999年7月13日的报告中甚至认为“我们相信有效的业界自律机制,是论文资料站上保护消费者隐私权的最好解决方案。”然而随着网上个人资料大量被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美国政府也被迫采取了立法和判例两种形式,来加强对网络空间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其一是最早关于网上隐私权保护的《儿童网上隐私权保护法》,此外还有1996年低通过的《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和1999年5月通过的《个人隐私权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在判例上,则是在1993年加利福尼亚州Bourke V Nissan Motor公司一案中,美国确立了Email中隐私权保护的一般原则:“事先知道公司政策(知道Email可被别人查阅)即可视为对隐私权无合理期望,且所有者、经营者对本网站的访问不构成截获。”((((二) 欧盟采取的立法规则模式与美国相比,欧盟采取了立法规制的方式,来保护论文资料站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如上文曾提到的欧盟1995年颁布的《个人数据处理和活动中个体权利的保护指令》,1996年颁布的《电子通讯资料保护指令》,还有1999年颁布的《Internet上各人数据保护的一般原则》、《关于Internet上软件、硬件进行的不可见的和自动化的个人数据处理的建议》、《信息公路上个人数据收集处理过程中个人权利保护指南》等相关法规。它们一起构成了欧盟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体系。较美国的行业自律模式相比,欧盟的做法显得对个人论文资料站空间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更加有力。此外,我国的台湾省也于1995年正式的颁布了《电脑处理个人资料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也对个人论文资料站空间隐私权提供了较为有力的法律保护。四、我国为解决电子垃圾邮件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在我国无论是最高法《 宪法》,还是民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则》,都十分明确地规定了对公民隐私权和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保护。与国外相比,由于电子垃圾邮件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在中国刚刚出现不久,所以在解决电子垃圾邮件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方面的措施,仍显得缺乏力度。随着该问题的日益严重,笔者认为,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立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的产生。(一) 在充分考虑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借鉴外国经验,制订我国解决论文资料站空间的个人隐私权法律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由于电子垃圾邮件所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的核心集中于论文资料站空间的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所以我国首先应从法律上明确将隐私权做为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再进一步加快制订我国的《隐私权法》,从而对传统与论文资料站环境中的个人隐私权都加强法律保护。这同时又涉及到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面对论文资料站,原有的民法应该如何加以调整,才能既适用于传统又适用于论文资料站环境?(因本文重点不在此,故不在详谈)在目前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仿照对论文资料站著作权的保护模式(先由最高院颁布《关于审理涉及论文资料站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待条件、时机成熟时,再在《著作权法》作出修订完善),先由国务院相关部门或最高法院拟定相关条例、决定或司法解释。但同时应充分坚持“任何对互联网的规则都不应阻碍其发展”这一基本原则。(二) 在具体做法上,要求论文资料站服务提供商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既保护自身利益,更要加强对论文资料站用户合法利益的保护1、 论文资料站服务提供商对论文资料站用户提供的技术保护由于论文资料站服务提供商(ISP)在用户申请注册电子邮箱时,向用户提供自由选择是否考虑广告电子邮件的服务功能,即由用户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是否接受此类服务。这一方面,可以减少论文资料站服务提供商(ISP)所面临的共同侵权风险,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论文资料站的自由性和论文资料站空间适用法律的私法性。2、 论文资料站服务提供商对自身的保护为了将合法权益被损害的可能性降至最低,论文资料站服务提供商在对论文资料站用户加强保护其合法权益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技术,来加强对论文资料站的审查。因为这一方面可以减少并防止那些不法论文资料站广告商利用服务器,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随时通过其自身的技术,监测论文资料站广告商是否违反服务合约而大量乱发广告电子邮件,而这样做既利人又利己。

量子通信论文范文5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纠缠效应改变量子态,从而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它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研究领域。量子通信具有超强安全性、超大信道容量、超高通信速率、超高隐蔽性等特点,其发展历经30余年,在理论上日益成熟,技术方案已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了实用化,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1. 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1)中国的量子通信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从95年到2000年是学习研究阶段,95年首次实现了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在2000年完成了单模光纤1.1Km的量子密钥分发实验;2001年到2005年中国经历了量子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阶段,先后实现了50Km和125Km的量子密钥分发实验;2006年到2010年进入了初步尝试阶段,分别实现了100Km的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和16Km的自由空间量子态隐形传输。先后在芜湖建成芜湖量子政务网和在合肥建成世界首个光量子电话网络 。2010年至今进入了大规模应用阶段。

 

(2) 2010年,在合肥建成首个城域量子通信实验示范网。具有46个节点的量子通信网覆盖合肥市主城区,使用光纤约1700公里,通过6个接入交换和集控站,连接40组“量子电话”用户和16组“量子视频”用户。主要用户为对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医疗机构、军工企业及科研院所等。

 

(3)2011年,研发出兼容经典激光通信的“星地量子通信系统”,实现了星地之间同时进行量子通信和经典激光通信。

 

(4)2012年,在北京建成金融信息量子通信验证网,该验证网实现了高保密性视频语音通信、实时文字交互和高速数据文件传输等应用。

 

(5)2014年,济南量子通信网实验网正式投入使用。包括三个集控站,56个用户节点。

 

(6)2016年,建立世界首条量子信息保密干线京沪干线。总长2000余公里,从北京出发,经过济南、合肥,到达上海,利用这一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京沪两地的金融、政务等机构能进行保密通信,实现了城际量子通信。

 

(7)2016年8月,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为建立全球的光量子通信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我国计划到2020年实现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建成联接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通信网,到2030年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

 

目前,我国在量子密钥分发的实用化方面已跻身世界前列。最近几年,新技术突破不断涌现,自主研发的量子路由器、量子程控交换机及终端设备已能满足实用化要求。

 

2. 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的未来趋势

 

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在民用方面,已在部分城市建立了量子通信网;但是在军用方面,进入工程普及还需要3~5年时间。但从量子通信具备的优势来看,丝毫不能阻挡量子通信在未来军事上的大量应用。

 

(1)一是用于建立远程通信网。由于单光子在现在的硅光纤和陆上自由空间中的传输距离受到了限制,使量子通信的距离目前只有百余公里,无法实现全球范围意义上的量子通信。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量子存储技术与量子纠缠交换和纯化技术的结合,做成量子中继器,突破光纤和陆上自由空间链路通信距离短的限制,延伸量子通信距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量子通信。

 

(2)二是用于建立深海军事通信。岸潜通信,一直是困扰军事通信的一大难题。目前使用的甚长波通信系统,勉强能够达到与水下百米左右的潜艇的通信,但其系统非常庞大,仅天线就长达50千米以上,抗毁性差,通信效率极低,30分钟只能通几个字符,量子通信不同于传统的“波”通信,量子通信因其与传输媒介无关,不受海水影响,在同等条件下,获得可靠通信所需的信噪比比光、电等传统通信手段低30~40分贝左右,利用量子通信可以开发出有效的水下军事通信手段,为远洋深海安全通信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3)三是建立超光速、大容量军事信息网。军事信息网需要大容量、高速率传输及按需共享能力。而量子通信就具有超大信道容量、超高通信速率和信息高效率的特点。随着量子通信技术的研究突破和日趋成熟,可以利用量子隐形传态建立满足军事特殊需求的超光速量子通信网络。利用量子通信网络实现大容量、高速率信息传输与处理及按需共享,满足指挥与控制系统对信息综合分析及辅助决策的需求,满足信息作战的需要。

量子通信论文范文6

关键词:“现象级”话题;舆论引导;微博

互联网将人与人的生活相连,“现象级”一词广为应用,近些年来出现了诸如“现象”节目、“现象级”电影、“现象级”广播等名词,但尚未有“现象级”话题一说。从传播的角度思考,“现象”的形成有其原因,而原因是什么?2016年8月份,“王宝强离婚事件”成为微博热门话题榜上的“爆”话题,引发了笔者对“现象级”话题的思考。

一、“现象级”话题的定义

“现象级”一词原本用来形容顶级球员,指的是那些从普通球员成长为厉害的球员,再到明星球员,再到巨星球员,最后登顶“现象级”球员。这里的关键词是“顶级”,无论什么事物,被冠以“现象级”的前提都因为具备行业顶尖的能力。“现象级”话题一词的定义方法与“现象级”节目、“现象级”电视剧相近,都是利用属加种差的方法,表现其本质与特性。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吕焕斌认为“现象级”节目“一是收视率、影响力――在各个屏的收视率、点击量,在社交媒体的数字反馈,以及对上规模人群的影响,包括他们的关注度、相关理论文章等;另外就是对行业创新起引领作用,有行业标杆意义。”打造“现象级”节目由此成为各大电视台的目标。

王永连在谈及“现象级”节目时提出它的一点资质:“各类媒体提及率高。在潜移默化中输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引导社会对于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反思,对于社会不同阶层的渗透能力强。”在影视方面,“现象级”电视剧“有一个让大众从认识到接受、追捧的过程,不仅引领风潮,输出价值观,并且获得主流观众的认可甚至改变观剧审美”。由此可见,要达到“现象级”,从话题自身出发,需要具备高关注度(包括受众的关注度和各大媒体关注度)、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所处场域的标杆作用;从受众角度出发,话题对受众有一定的“培养”作用。

因此本文将“现象级”话题定义为:一种公众广泛参与讨论、在短时间内能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的话题,它是普通热门话题的升级版,用户参与度与媒体关注度更高,话题参与用户构成更具多样性,并能一定程度影响甚至改变受众。

二、基于“现象级”话题资质的引导

1.王宝强事件舆情

2016年8月份,王宝强离婚事件成为微博热门话题榜上的“爆”话题,引发全民讨论。本文利用北京清博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大数据舆情监测平台跟踪王宝强离婚事件,收集相关大数据。

从王宝强2016年8月14日凌晨声明名截至16日17时30分,全网相关信息量已高达469.45万条,其中微博占比达到96.12%,达到451.23万条。在微博话题中关于“王宝强”的相关话题达到382个;而关于“王宝强离婚”的话题达到150余个,其中仅“王宝强离婚”一个话题的阅读量在3天内就达到了52.7亿,讨论量达158万;最受关注的前10个话题的阅读总量达59.9亿次,讨论总量达187.2万次。

这无疑是一个公众广泛参与讨论、在短时间内能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的话题,它是普通热门话题的升级版,用户参与度与媒体关注度更高,话题参与用户构成更具多样性,并能一定程度影响甚至改变受众的现象级话题。

2.调查概况与具体实施情况

本文发放500份网络问卷,涉及湖南、四川、浙江、北京四个省,有效问卷为471分,问卷有效率为94.2%。其中,调查对象主要针对青年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于2013年确定新的年龄分段: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青年人是网络的主力军,在话题产生和发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占被调查对象的92.8%(见表1)。

本次调查首先根据文献查找确定方向,并进行思维发散,由4个概念词汇形成4个一级标题、5个二级维度、21个三级维度、9个四级维度,并从研究的价值、创新性、现实可行性等多个方面出发,不再重点关注微博、成因、舆论引导等维度与路径的问题 ,重点选择现象级话题等维度与路径开展深入讨论,最终形成测量问卷的维度树形图和结构。

在“现象级”话题这个维度上,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根据美国政治学者啥罗德・拉斯韦尔的5W理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五个问题: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at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进行向下分解,确定了“受众情况”“主体情况”“涉及内容”“渠道”和“成本”5个维度,这也是调查的主要内容。

3.信度分析

在李克特量表法中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为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Nunnally(1978)提出通常情况下一般探索性研究中Cranbach's a系数在0.6以上,被认为可信度较高。本问卷的α系数为0.832,信度值大于 0.8,说明本问卷信度非常高(表2)。

4.因子分析

现象级话题是由热门话题演变升级而来,而受众的选择决定了话题的热度。

问卷中影响话题关注度的15个类别间可能存在交叉,很难从中辨别真正的资质。而因子分析是多元分析中的一种降维分析,可以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张文彤,2010),从而用少数因子简明有效地代替原有变量,因此是本研究的重要分析方法。笔者先采用因子分析对变量进行降维。

因子分析的前提是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本文利用实证研究工具SPSS,对问卷的15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从这15个题项中筛选出13个题项,按照特征值超过0.73进行抽取,采用最大方差法和接OBlimin旋转法对因子进行旋转,共抽取6个因素。

首先采用KMO and Bartlett检验对13个变量间的相关程度进行检验。已知KMO>0.9时,做因子分析的效果最理想,KMO在0.6以上的都可进行因素分析。研究显示KMO值为0.832>0.6,因子分析效果好,Bartlett球体检验近似卡方为2048.797,相伴概率为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见表3),同时,解释的总方差大于0.7,因子分析得出的新因子占总样本的绝大部分(见表4),说明本研究中的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接下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提取,并以最大方差法和接OBlimin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出6个资质因子。结果报告在表5至表9中。

(1)收益因子。收益因子的主成分由权威可信度、内容丰富性、报道的整体质量和设计水平组成,三者决定了话题信息的冗余程度、丰富程度和质量水平。因此,根据刘玮对美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传播获选的或然率公式”的延伸(受众选择的概率=获得报偿÷付出代价=(功能收益+情感收益)÷(收视费+时间等其他成本)=受众价值最大化)可知,收益因子越大,分子越大,在分母固定的条件下,受众对话题的选择几率越高,即可达到受众效益最大化。频数分析显示,对“权威可信度”进行打分(1分为最低分,6分为满分),162人选择6分,129人选择5分,84人选择4分,80%的人认为话题需要权威可信度高。由此可见,受众很重视信源的可信度,也就是有效信息量的获取。

(2)成本因子。利用直接OBlimin旋转法对13个因子进行旋转后,得到主成分由金钱、情感、时间成本组成的成本因子。根据上文刘玮扩展的施拉姆或然率公式可知,成本因子越小,分母越小,在分子固定的条件下,受众对话题的选择几率越高。在话题发酵的过程中,受众参与话题耗费的成本越小,如花费的金钱、时间,甚至所要投入的感情越少,就越倾向于关注该话题。

(3)技巧因子。技巧因子的主成分由产生时机和报道技巧组成,当信息者选定合适的时间,以及相对合理的报道技巧,利用简单、新奇、活泼的方式,抓住人的眼球,就能达到比较好的话题传播效果。频数分析显示,受众浏览话题的时间有三个高峰:清晨、午餐前后和晚上,其中睡前达到最高峰,这为话题信息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时间。

(4)主体因子。主体因子的主成分由主体的知名度和经济水平组成,特征为影响力强、经济条件高的意见领袖,在微博上常为明星、著名商人和部分网红等名人。在对样本进行bootstrap频数分析后发现,近80%的人J为“现象级”话题的主体受关注度高,即知名度高。在“哪一类人最容易产生‘现象级’话题”的问题中,明星位居第一,占比29.3%,其次是政治家、运动员、网红。这四类人本身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他们长期暴露在公众视野里,备受关注,一旦有了新鲜点,便极易引发“现象级”话题。

(5)风格因子。由简易程度、严肃程度两个变量组成,根据茎叶图显示,受众倾向于更为简单的信息和更为轻快活泼的叙述方式。bootstrap频数分析显示,95%的人认为涉及社会伦理道德和国家大事的话题,容易形成“现象级”话题。在话题主题类别上,娱乐、时政、生活、民生位列前4名。其中,娱乐和生活多为社会伦理道德,时政和民生多为国家大事。社会伦理道德和国家大事与个人接近性强,易吸引受众参与。王宝强离婚事件中,王宝强深夜发表声明,指出妻子马蓉对婚姻不忠。在国人眼里,婚姻是神圣的,出轨被世人所不容,因此这类事件能吊起大众的味蕾,引发大众情绪。

(6)门槛因子。门槛因子主成分为金钱成本变量,阅读一个话题所要耗费的金钱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受众是否会选择越过该门槛进入该话题。

三、“现象级”话题的舆论引导

微博自2009年来发展迅猛,同时它也愈发难以检测和引导微博舆情。“现象级”话题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若不加以正确引导,舆论便如决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其造成的社会后果难以想象。

1.建立和完善微博舆情的大数据监测体系,提升谣言的识别筛选与舆情危机的应急处理能力

在微博平台,每个人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伴随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人皆可在微博上接收信息、发表言论,对信息进行选择性传播。由于信息泛滥、真假难辨,在传播过程中不免存有虚假甚至有害信息。如果对这些信息不加以识别,其达到一定的传播量,便会造成舆情危机,给国民经济生活带来伤害。而完善的舆情监测体系是监测微博舆情、引导舆论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所以,要监测微博舆情,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微博舆情的监测体系,构建舆情信息大数据格局。

“现象级”话题因极高的公众参与度与社会影响力,极易产生舆情危机。要提升舆情危机的应急处理能力,可采用以下三个方法:第一,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准确识别舆情事件,欧国滔认为可以利用通过无监督的聚类和有指导的分类来对网络舆情进行发现或者利用增量聚类,将之前的事件的信息归入相应的事件,并对舆情事件进行识别;第二,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过滤谣言,美国计算机工程师格雷厄姆曾提出通过设置贝叶斯过滤器,对词语进行贝叶斯判断,从而过滤垃圾邮件,同样可以利用贝叶斯算法对谣言常伴生的词汇进行筛选并过滤,从而及时辟谣;第三,话题的主体要勇于发声,揭示真相,政府等权威部门要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以权威之声对抗虚假言论,安定受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正视舆情危机中的问题,公正公平公开进行处理。

2.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受众细分体系,精准定位

由实验可知,技巧因子与风格因子可以影响话题的传播效果。如何将话题信息在最佳产生时机以及利用最合理的报道技巧和风格,是媒体人一直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受众细分体系,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找准目标、跟踪目标,做到精确定位,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受众及其行为习惯的全面记录和动态追踪成为可能。大数据是信息社会特有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它“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数据采集后,通过数据挖掘和关联分析,可获得受众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地域、身份等自然属性信息,以及兴趣喜好、人际关系等社会属性信息。基于这两类信息,构建受众立体化形象,可以细分受众,对受众进行精准定位。

比如,在前文研究中,可以看出受众浏览话题的时间有三个高峰:清晨、午餐前后和晚上,其中睡前达到最高峰。根据受众这一行为习惯,话题主体在这三个时间段信息,信息接收者人数最多,信息达到率最高,极易产生“现象级”话题。又比如,受众倾向于更为简单的信息和更为轻快活泼的叙述方式,那么传播者在传播信息过程中,需采用受众喜欢的内容与形式。

而从报道风格角度考虑,精准定位用户喜欢什么样的风格是其一,利用受众喜欢的风格潜移默化“培养”受众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受众喜欢信息展示的风格才会去关注,从而不抗拒信息对他们的影响。

3.发挥意见领袖在网络社区的关键作用

除了要掌握受众个人的行为习惯信息外,还需要识别微博“现象级”话题中的意见领袖。通过因子分析笔者找到由经济水平与关注度组成的主体因子,如何影响主体因子从而影响话题的传播效果是对话题信息进行舆情引导的关键。

目前,微博意见领袖有了新的功能,主要包括信息,意见领袖微博成为舆论始发地;转发和评论,将事件迅速推至舆论高潮;设置议题,改变舆论进程中的议题走向等。

在“现象级话题”产生后,要加强对意见领袖的监测与疏导,尽量与意领袖达成共识,通过意见领袖来传递权威信息和正确的价值观。

4.开辟“打分”功能,推介权威信息

在信息泛滥、真假难辨的微博平台,若要加强“现象级”话题的控制和引导,需主动推介权威信息,从而既减小成本因子,吸引更多关注者,同时达到舆情控制的效果。

信息推介主要是对信息呈现进行先后排序,排序的标准为信息的准确度与权威性,即为准确指数。2014年8月,微博开通“打赏”功能,邀请部分自媒体认证用户进行测试,12月正式向所有微博用户开放。打赏是为了鼓励用户生产原创优质内容,是对用户内容的肯定与评判。借鉴“打赏”功能,微博可开辟“打分”功能,即为受众对信息的准确度和权威性打分。“打分”功能采用百分制,受众可自行评判,给出一个分数,系统计算出平均分,作为此信息的准确指数。此功能,一来切合受众对可靠信息的需求。前文提到,80%的人认为话题需要权威可信度高。由此可见,受众很重视信源的可信度,也就是对有效信息量的获取。二来有利于鼓励受众“打假”,提高对信息准确度的辨识能力。三来可对同一话题下不同信源的信息按准确指数高低排名,高者置顶,依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受众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触到最权威的信息,降低受众的时间成本(阅读时间)、金钱成本(流量)以及情感成本(阅读产生的情绪),从而降低舆情控制和引导的成本,提高效率,增强舆情控制和引导效果。

参考文献:

[1]郑维东.期待“现象级”[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4(11).

[2]谢天琛,谢鸿鹤.从湖南卫视打造“现象级节目”看省级卫视综艺节目竞争策略[J].声屏世界,2014(6):34.

量子通信论文范文7

一、信息化发展的背景

1、信息系统对业务的覆盖率逐步提高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信息经济的兴起,带动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会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仅从政府角度看,我国电子政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了大量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正在经历由传统运行方式向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运行方式转移的过程。以北京市为例,“十五”期间,全市1186种政府业务,运用信息化实现的有591种,建成726个业务支撑系统,50%的政府业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高度重视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约90%的市、区政府部门建设了局域网,超过90%的政府部门达到了人均1台计算机,有90%的政务部门已建成或正在建办公自动化系统,其中无纸化程度达到50%以上的部门占80%。①

2、基于网络平台化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的信息化,都受到战略管理和服务客户的强烈驱动,在不断地扩展信息化的应用领域和内容,朝着基于统一网络管理平台,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方向发展。

政府各机构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基本职能过程时,正越来越广泛地采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由于应用目标的整体性,要求政府业务系统、政府信息具有集成性和共享性。例如,北京市业已建立了连接各级政府机构政务系统的政务内网平台,通过信息交换平台和政务门户网站,各级各类政府机构可以实现协同办公和信息共享。又如,北京市东城区首创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通过综合的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城市各类基础部件的综合管理。再如,“首都之窗”网站群作为政府门户,正把更加全面的政府公共服务纳入到信息化应用范围。②

企业信息化应用模式早已脱离了个别业务系统孤立应用的阶段,步入了企业战略协同系统应用阶段,其中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最具代表性。ERP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目前已发展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最为流行的一种形式,几乎是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ERP系统以经营资源最佳化为出发点,全面整合企业的供销存、财务、计划、质量、制造等核心业务,并最大限度提升企业各项经营资源的应用效率。

实现统一的网络平台管理,进行系统协同整合,核心的内容就是要进行应用系统及数据集成,建立可以共享的统一数据管理结构。建立一致的数据规格标准和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应用规则,是实现应用系统和数据集成的主要途径。如何建设与上述信息化环境配套的电子档案的统一管理、共享利用的机制、模式,网络环境下的档案馆如何构建和运作,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3、信息资源战略成为信息化核心内容

2004年12月国家颁布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的信息化步入了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重心的发展阶段,这既是信息化向其本源的回归,也是我国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从国家层面来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就是借助于信息化手段,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增强政府能力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发展为目的,形成政府信息资源、社会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局面,同时推动信息资源产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紧紧围绕政务公开、重大基础信息库和重点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进行。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重点是强化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档案等领域的公益性开发和利用。同时,国家将研究制定鼓励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政策;健全信息资源市场监管制度,完善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提高审批效率,扩大登记备案和事后监督的范围;研究制定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的财政政策和信息资产管理办法;制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标准体系表,优先制定并大力宣传贯彻信息资源分类、共享、基础编码等国家标准;推进公共文献基础数据库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③

从机构层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资源服务于战略决策、满足客户信息需求和提高业务管理信息提供水平的客观发展需要。从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上来讲,信息系统总是由满足业务处理、运行需要开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遵循着数据—信息—知识的过程。机构层面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总是从系统集成、数据集成开始,在整合的数据仓库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挖掘和满足不同需要的数据应用。这实际上类似于我们传统的档案管理利用流程,应当把它纳入到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内容范畴。

二、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的若干问题

信息化系统正在演化成为各类组织业务运行的基本方式,网络平台正逐渐成为政府机构、企业信息运动的支撑平台。对档案管理活动而言,各类组织运行平台的变化,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基于数字化概念的新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探索符合信息化特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1、电子文件长久保存和长期可用问题

人们把以数字化方式记录的文件,统称为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在性质、形式上与纸质文件的不同,无疑是档案界最先感受到和最先关注的信息化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由模拟方式转变成数字化的记录方式,主要的问题有三个:一是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问题,数字化信息复杂多样的编码格式、读写方法和载体材料,都给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带来困难。二是电子文件的证据力和法律效力问题,这包含了对数字方式所记录信息的真实性以及获得、保持信息真实性方式方法的可行性、可信性问题。三是数字化信息与载体的依附关系问题,数字化信息的组织是通过编码形式完成的,人们处理、传输、存储和显现数字化信息,要借助能处理这些编码的信息技术设备间接完成,因此,数字化信息依赖于元数据、数据格式、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才能够被处理、存储和显现。综上所述,电子文件的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是过去纸张载体所没有的。

归纳起来讲,目前解决电子文件真实性、长久保存、长期可用的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类方法:一是通过法规约束电子文件格式种类,如我国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所选择的管理方式,方法就是尽可能地选择比较通用通行的少量几种文件格式,通过降低电子文件格式种类繁复性,增加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可靠性、可控性。二是通过对电子文件存在的系统相关要素的规范设计和过程控制,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包括系统地记录背景数据和规范、控制信息流转环节等方式。三是提高载体材料寿命或对电子文件处理、存储、传递和应用所依赖的软硬件环境进行备份的方式。四是分离数字信息的语义表示与格式表示,形成不依赖于特定的通用信息存在形式,不会出现因为数据格式及软硬件环境的变迁而造成电子文件不可使用的情况,如以XML作为标识规范的方法,等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外都作了相当多的探讨和尝试。首先,各国都倾注力量,制定系统成套的和普遍适用于各类信息系统的电子文件管理需求规范和档案系统标准,力求把问题解决在电子文件的形成阶段,达到电子文件永久保存的目的。如澳大利亚的国家“数字化保管动议”,通过建立文件管理国家标准、文件管理元数据规范、文件系统设计与实施程序等标准规范,保障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其次,从数字档案的永久性入手,研究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数字档案的系统化保存、保管方式,如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NARA)于1998年开始,耗时6年时间对永久保存电子文件的可能性、保存技术、保存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全面的论证和试验⑤。第三,研究数字化适用载体在各种状况下的长久保存问题,如荷兰2000年启动了“数字保存试验”项目,针对政府常用的电子文件类型,进行了迁移、采用XML格式和仿真三种数字保护方法的试验,评价各种方法的效果、局限性、费用及应用的可能性。第四,在我国,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档案部门站在长久保存的立场,通过归档要求的约束,保障电子文件的可靠性,如《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2-1999)、《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等,省市地方和行业主管机构也制定了相关规范或标准,如建设部的《城建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2、多种类型数字化信息的档案化问题

在电子文件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其种类也日益丰富,包括文本文件、电子报表、电子邮件、图形、图像文件、视频文件、网页文件、数据库文件等。数字化信息的复杂多样,具有传统纸质文件所不具有的性质,因此,这些数字化信息的档案化在总体上处于随机状态,有些数据累计存储在业务数据库中,有些被定期销毁,有些则被迁移到临时载体上。如果不能建立系统型的管理规则,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导致数字化信息档案化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与传统文件运转流程无关。长久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了纸质文件档案化的系统化的方法体系,主要是依靠业务流程的自然发展进程,在业务流程终结时,把文件归档转入档案系统,以备今后工作查考。或者对文件的价值进行鉴定,判别文件对形成者的意义大小以及对社会的意义大小,在规定的时间阶段,把分布在各个机构的文件汇集到档案馆集中保存,以长久留存社会记忆,保障社会发展的延续性。久而久之,文件的档案化形成了对业务运转流程及其规则的依赖性,当数字化信息因不能纳入一般的业务流程,或业务流程因信息化而发生变化时,将会导致电子文件在档案化过程中范围的缺失。比如,电子邮件系统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政府或企业网络系统的必备子系统,电子邮件也早已成为人们在进行工作交往时的基本工具,很多国家或组织也都制定了电子邮件的管理制度,但电子邮件的档案化问题依然处于随机管理状态,主要原因就是电子邮件联系方式的公私性质不容易界定,不容易纳入到正常的业务运转流程之中。

(2)非文本型数据。在纸质档案管理时期,由于非文本型数据的数据单元不能完整地表达一个事项,数据结构、信息组织方式与文本方式不同,并且很多结构化的数据库数据经常处在变动之中,无法纳入到文本文件的管理体系,往往不进行档案化处理。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电子文件的数量与日俱增,但档案机构往往比较注重对文本型电子文件的归档和收集,对非文本型数据库数据、多媒体数据的归档重视不够,也没有切实可行的档案化措施。而且,档案界还存在着一个概念误区,认为数据库文件本来就有自身的数据结构,并且处在存储状态,没有必要再转化为所谓的档案文件。目前,大部分关系型数据库,都是作为支持业务流程的存储机制来建设的,从性质上来讲,可以认为是“暂存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往往是随着业务过程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变化的,在结构上又是连续性的,往往不能按事项分块,不能按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管理。但是,这些数据往往是一个业务系统的核心资源,

支撑着一个机构的业务运行,绝大多数具备档案价值,如果不尽快建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目前,有注意到非文本型数据归档的机构,往往采用简单拷贝、累加存储的方式,或者以备灾数据库的方式同构备份数据。这些方式可能不能真正解决数量巨大的非文本数据档案化问题。

(3)网页类型文件。互联网的普及,使数量巨大的Web文件存在于流动的网络信息海洋之中。我国的各类机构为了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与沟通,建设属于机构自己的网站的比率很高。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资料显示,到2005年底,我国政府域名()注册量达到23752个,政府网站达到11995个,县级以上门户网站拥有率达到81.1%,其中部委、省级、地级和县级政府网站的拥有率分别为96.1%、90.3%、94.9%和77.7%。⑥但由于网页文件的内容重复率高,数量巨大,各类机构往往都不作档案化处置。这种情况是否存在档案缺失的漏洞,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3、双轨制与双套制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类机构的信息系统覆盖率不断提高,意味着文件的处理、运行过程的双轨制越来越趋向于单轨制,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在人们的档案思维中,依然存在着对纸质档案的心理依赖,充满了对电子文件的不确信感。这种情形也体现在国家及行业已经颁布的电子文件管理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规定对于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文件,要电子、纸质形式双套保存。

造成双套制比较普遍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是档案思维还停留在纸质文件时代,对电子文件及其存在的技术环境还不熟悉、不确信,对电子文件是否能够长久保存及长期可用缺乏认知。其次,是国家的档案行政机构缺乏档案无纸化战略规划、制度设计和系统规范,使得对纸质文件依赖成为制度性的选择。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相继颁布了《电子签名法》或相关法律,力求通过法律的形式,确认数字化信息在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及其具有凭证性的条件。《电子签名法》的意义在于通过法律确定了电子数据可以作为法律凭证,使电子文件具有了与纸质文件同等的证据作用。一般来讲,《电子签名法》主要是规范电子文件的技术条件和应用背景,以保证电子文件在交互过程中的真实性是可确认的,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但并没有解决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问题。而这方面的规范有赖于档案管理机构来解决。

双套制的另一种情形,是国内的各级各类档案馆大量地将纸质档案拷贝成电子档案。为使档案馆蕴藏的丰富档案信息资源能够提供网络应用,根据档案利用需求有选择地提供目录定位服务以及部分档案的原件服务是必要的。如果盲目地无限度地进行档案的电子化,以此作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成就标志,只能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可以想像,不解决双套制的问题,是无法推动信息化发展的。信息化发达国家在信息化进程中都强调“无纸化”作为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来积极推动,可见它对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双套制或无纸化的解决方案,一定不是单纯的技术解决方案,而应该是制度化方案。这个制度化的解决方案,依赖于我国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取决于信息系统的业务覆盖率,特别是网络应用的覆盖率。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无纸化的全面管理制度,可能包括两个层面:档案馆层面的和机构层面的。档案馆层面要解决电子文件永久保存的技术条件(载体的可靠性、信息对格式的非依赖性)、文件真实性的制度和管理系统保障规范、电子文件应用的规范。对机构层面,档案及档案管理系统提供凭证性、证据性文件的系统认证标准、规范,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建设等。

4、电子文件运动规律与档案管理模式选择

近年来,关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的争论十分引人关注。信息化彻底改变了各类社会活动的时空关系和运行模式,人们需要基于新的社会运行方式,建立新的信息思维,寻找信息运动新规律,以求在准确揭示信息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管理。这是这场争论的意义所在。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的实质,是如何看待文件运动的统一性和管理一致性问题。“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在文件的不同运动阶段有着不同的运动特性,强调在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而“文件连续体理论”认为文件运动是一个整体,文件运动有着不同的功能轴,文件运动每一个时点,都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功能价值取向,因此,管理上不必划分文件与档案的阶段性。从弗兰克·厄普沃德对文件连续体模式的四项基本原则看:第一,文件价值的持续性与文件档案化。主要强调的是文件、档案的整体观,这与我国普遍认知的“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一体化”的观念是相类似的⑦,是“从文件形成到文件作为档案保存和利用的管理全过程中连贯一致的管理方式”。第二,文件联系以逻辑联系为主。这是传统档案学的基本原则,档案的分类、主题方法都是按逻辑组织文件的方法,即使是网络化条件下,文件分处不同的物理位置,也应坚持这种方法。第三,文件管理制度纳入业务活动目标与过程。它强调的是要把文件管理职能制度化地纳入业务系统中,应该说“纳入”概念在档案界也并不是新概念。第四,档案学是随着组织知识的背景条件变化而变化⑧。这是关于档案学理论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变化的思想,是任何理论都应该具有的素质。归纳起来讲,文件连续体理论强调的是文件与档案是一个整体,不必区别管理,而且从形成阶段就应予以制度化的干预。显然,这一核心思想存在着理论臆断性。文件的形成是为业务运转服务的,其首要目的和价值是业务的有效运转,如果按照文件的历史价值进行文件系统设计,其结果不仅会削弱文件的真实性、客观性,而且可能导致业务系统效率的极大降低。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已经证实,无论是政府或是企业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都面临着系统数据档案化的问题,在业务系统中建设数据档案库,或者是不经档案价值鉴定,简单地直接地迁移业务系统数据到档案库,其信息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况且,由机构档案室到档案馆的过程,也绝不能是简单的迁移过程。

作为我国的档案工作者,在学习国外的理论经验时,不能采取简单的“取代”或“覆盖”等方法,而应该是在考察各种理论的基本背景的前提下,积极汲取各种观点中的有益成分,构建适合我国的档案管理可行模式。

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关联性,如果不在制度上和文件管理要素上对业务系统提出要求,比如提出元数据要求,就可能使业务系统自然生成的电子文件无法长久保存。所以,文件连续体理论提出的整体系统思想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我国的电子文件管理中提出的全程管理、前端控制思想,就是对这种理论的合理诠释。但是,档案有档案的价值取向,对电子文件的管理要素的控制,不能取代对档案价值的判断和对文件的取舍。特别是在信息膨胀的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正在积极建设网络文件中心。这种热潮的基本出发点是,对分布在各个机构的业务活动中的电子文件进行集中管理,有的采取集中存储、集中利用的模式,有的采用备份中心的模式,有的采用存储目录、逻辑归档的模式。网络建立的广泛联系,为各种模式都提供了支持条件。无论是物理集中,还是逻辑集中,电子文件中心都不能以文件的集中取代文件的档案化过程。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出现电子文件的大量堆积的局面。无论采用何种理论模式作为指导,在电子文件运动整体环节中都不能取消“档案化”的环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

注释:

①北京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十一五”电子政务规划研究报告》。

②北京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

③⑥《2006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④。

⑤archives.gov/。

量子通信论文范文8

[关键词]电子商务;会计环境;会计理论

[作者简介]林吉峰(1991—),男,汉族,四川人,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会计

1引言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正在全球蓬勃发展,成为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交易不可或缺的工具。电子商务浪潮席卷世界,加强了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约束,节约了交易成本等。另外,会计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特定的商业环境有密切联系。会计理论必须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保持生命力。

1.1电子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也称ElectronicCommerce或ElectronicBusi-ness。世界贸易组织在《电子商务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一书中认为,电子商务通过电子通信网络进行商务活动。国际商会于1997年11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电子商务会议(TheWorldBusinessAgendaforElectronicCommerce)上将电子商务定义为: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从技术方面可以定义为: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交换数据(如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E-mail))、获得数据(共享数据库(Database)、电子广告牌(BBS))以及自动捕获数据(条码(Bar-code))等。

1.2电子商务的特征

(1)实时性。电子商务所依赖的信息技术不受时间与空间约束,网上的交易信息以及会计信息都可以实时地更新。商品和服务可以实现不间断的流动和供给,交易双方不受时间限制。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电子商务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源源不断。

(2)无纸化。从购销合同到销售发票和运输单据再到货款结算,电子商务全过程都必须实现无纸化操作。电子商务的无纸化也使得会计记录的无纸化,这对传统的会计记录方式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3)电子化。由于计算机所处理以及传输的都是代表特定信息的电磁信号,于是以因特网为载体,计算机处理为特征的电子商务各方的交易记录,使用的货币甚至商品本身都是电子化的。

(4)低成本性。电子商务不需要店面以及专门的销售人员,也没有库存压力,这是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商务的优势之一。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性对交易各方都非常具有吸引力,不论在电子商务实践中有多少模式,无一不体现了低成本的特性。

2电子商务与会计环境

会计理论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会计环境,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技术等。所谓会计环境是指影响会计理论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之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会计理论的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环境的变化进而对传统会计理论构成了挑战。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管理对象、管理方式、组织结构发生的变化导致了管理环境的变化,进而改变着会计环境。电子商务与会计环境互动关系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电子商务与商务环境

第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生业务,例如网站建设、域名购置、数字化产品的产生等。这与传统商务环境截然不同。第二,企业内部的购销活动,支付手段,管理手段逐渐信息化和电子化。这些电子化的金融活动使得传统的会计确认出现一些问题,如电子货币的确认和计量问题。第三,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的信息和人力资本重要性不断加强,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

2.2电子商务与法律环境

第一,电子商务交易各方身份认证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电子商务交易身份认证程序和方法;第二,确定电子商务合同的规则与电子书写文件和原始文件条件的合法性程序;确认支持数字凭证与数字签名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规定,以及其他认证合法性的规定;第三,要明确电子支付命令签发与接收程序规范和交易各方的权利、责任、义务的规定,又称电子支付管理。

2.3电子商务与市场环境

传统企业面对的是简单、狭小的市场环境,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企业的市场大幅扩张。互联网上的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顾客。顾客需求也从传统的单一性走向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时代。这种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对内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来达到增值效应。

2.4电子商务与竞争环境

电子商务的出现加剧了本已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间的竞争从线下拓展到了线下和线上的双层次的竞争状态。与此同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一些企业通过B2B等方式实现网络合作共赢。在互联网上的合作中,合作企业可以借此实现资源整合、业务互补最终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一合作模式直接导致了虚拟企业的诞生。

2.5电子商务与技术环境

第一,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企业传统的生产管理活动过程全都可以在信息平台上进行,实现了无纸化运作。无纸化的管理是技术环境的重要升级。第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凭证也实行无纸化,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企业价值。第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商务的各方都使用网络和计算机作为交易载体,具有电子化、无纸化与数字化的优势。

3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3.1电子商务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有关会计目标的研究早已有之。佩顿、利特尔顿等在其专著中对此都有精辟的论述。一般认为,会计目标有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利益相关者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且其本身也作为一种信息获取的渠道影响着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例如,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并做出决策。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和便捷。电子商务的出现支持并促进了决策有用观的发展。事实上,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不互相排斥,委托人通过财务报告评价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目的也是在于做出是否继续和终止受托责任关系的决策。

3.2电子商务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虚拟企业对传统的会计主体理论构成了挑战。虚拟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在完成既定的目标后即宣告解体,因此与传统的会计主体理论有冲突,甚至有人们认为不应该将其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对待。笔者认为事实上虚拟企业尽管有其特殊性,但是也是一个具有自身现金流和运营管理机构的组织,本质上和传统的会计主体并无根本区别。因此建议仍将虚拟企业视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虚拟企业对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的挑战。虚拟企业的明显特征就是存续时间短。这与传统的会计假设相矛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主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无限经营下去,这也产生了会计分期报告的需要。而虚拟企业的特征是存续时间短,这违背了持续经营假设,进而也没有会计分期的必要。

3.3电子商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第一,电子商务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自己需要的各种相关信息。与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相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更加具有相关性。第二,电子商务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采用的计量模式更加丰富。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的采用可能减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第三,电子商务影响重要性。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无形资产和一些其他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但未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资源(如品牌、文化、人力资源、电子数据产品等等)将被纳入会计管理。第四,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及时性。第五,电子商务带来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问题。第六,电子商务增强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透明度是新兴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透明度有助于增强信息使用者对于真实的经营及财务状况的了解和判断。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以用下图表示:

3.4电子商务对会计确认的影响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数据产品也异军突起。围绕电子数据产品的会计确认问题,会计界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电子数据产品是数字化的音乐、软件、书籍、杂志等。电子数据产品的边际成本较低、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对传统的会计确认理论构成了挑战。由于销售模式较常规的商品销售模式有较大差异(如确认时间、确认条件),电子数据产品的收入与成本难以进行配比。即使对电子数据产品的收入进行确认,也存在着具体分类的问题。电子数据产品的收入应当确认为一般收入还是使用费收入也存在较大争议。

3.5电子商务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葛家澍教授指出,“随着会计电算化以及商务活动网络化的普及,计算机系统可以及时和有效地搜集和处理大量的市场价格资料一并处理以及计算不同的预期交易模式和计量结果,信息处理成本相对低廉,计算相对准确,从而为应用非传统计量模式提供了操作可行性”。庄明来教授也认为计量技术作为会计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是如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打破货币计量之框框,变仅有的货币计量为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3.6电子商务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推进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网络财务报告的披露语言从最早的电子文本发展到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延伸性标记语言XML,再到现今流行的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体现出电子商务对财务报告的深远影响。早在2005年4月,上证所就以单位会员的身份加入XBRL国际组织,成为国内第一家加入该组织的会员。特别地,XBRL现今已成为全球通用的商业报告语言。XBRL降低了用户获取和处理信息的难度,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及时性。

4结论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导致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环境的改变使得会计理论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正如查特菲尔德在《会计思想史》中指出的:“会计主要是适应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电子商务仍然处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之中,笔者对于相关问题的论述不免陈旧,这也要求研究者持续地关注电子商务和会计理论的动态发展,深入思考两者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杨坚争.杨立钒,张建新.电子商务统计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

[3]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量子通信论文范文9

关键词:网络论坛;意见领袖;pagerank算法;文本倾向性分析;舆情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2-5393-03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Opinion Leaders Detection in Network Forum

GE Bin1, JIANG Lin-cheng1, XIAO Yan-dong1, SHI Zong-lin1,GUO Si-lu2

(1.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Laboratory in National Univ.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2.Huna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hangsha 410073, China)

Abstract: Opinion leaders in network foru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public opinion. How to detect opinion leaders from huge comments h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 system of opinion leaders automatic detection in network forum was designed and realized by comprehensive using web crawler, text extraction, text sentiment analysis, influence compute and network visualization. Oper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stem was accurate, efficient and strong.

Key words: network forum; opinion leaders; pagerank; sentiment analysis; public opinion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公众通过网络参与社会讨论和表达社会意见。由于互联网具有交流平等、参与广泛的特点,许多国内外热点事件能够迅速形成巨大的网络舆论压力,网络已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在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中,意见领袖的助推作用显著。能提出指导性见解、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叫意见领袖,又称舆论领袖。意见领袖在网络论坛中积累了较高的声望,在舆情事件酝酿和发酵过程中,舆情主体更容易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意见领袖的言论和意见往往会影响和改变其他人的意见,引导和推动事态进一步发展,他们在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而对意见领袖的挖掘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开始利用信息化手段研究网络舆情,关于网络意见领袖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贾文凤[1]分析了网络论坛意见领袖的构成,以概括现象的方法对意见领袖影响力作了论述。周裕琼[2]以强国论坛“十大网友”为研究对象,总结概括了政治论坛中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的特征及意见领袖发挥作用的机制。这两篇文献均以研究意见领袖的特征和重要性为主,未能实现意见领袖的挖掘。Gao Junbo等[3]对基于小世界网络的在线论坛中意见领袖的发现进行了研究,虽然找出了论坛中的意见领袖,但采用的是论坛单日数据作为数据集,结果准确性不高。

本文面向国际互联网论坛中的海量评论,设计并实现了网络论坛意见领袖自动挖掘系统,以期准确挖掘出论坛中的意见领袖,为相关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及时发现热点问题、引导网络舆情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 关键技术

1.1 网络数据采集技术

网络数据采集技术是网络舆情研究的基础,数据采集一般使用网络爬虫[4]实现。网络爬虫是一个沿着链接漫游Web文档集合的程序,它一般驻留在服务器上,通过给定的种子URL,利用HTTP等标准协议读取相应文档,然后以文档中所有未访问过的URL作为新的起点,继续进行漫游,直到没有满足条件的新URL为止。网络爬虫的主要功能是自动从Internet上的各Web 站点抓取Web文档,并从中提取信息来描述该Web文档,为搜索引擎站点的数据库服务器和网络舆情分析系统追加和更新数据提供原始数据。

1.2 网页预处理技术

原始网页中往往含有大量的与研究无关的信息,且这些无关信息会影响到后续结果的处理,因此使用网页预处理技术来提取对研究有价值的正文信息。信息抽取技术的常用手段是通过正则表达式[5]实现,采用不同的正则表达式去分别匹配原始文件中的帖子标题、帖子内容、发帖作者、评论人和评论内容等信息,同时构造正则表达式过滤网页源码中的制表符、链接图片、字体等信息。只有通用性强、完善性好的正则表达式才能提高匹配的效率和准确率。

1.3 影响力计算

意见领袖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对其他用户的影响力上,Pagerank[6]算法是google用于网页排名的算法,挖掘意见领袖实质是对论坛中用户的影响力进行排名并找出排名靠前的用户,两者具有相似点,文献[7]对应用该算法处理社会网络数据进行了尝试,并对采用该算法探测意见领袖的合理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基于Pagerank算法思想可对论坛中的帖子作者进行影响力计算。通过程序读入处理后的xml文件,将发帖者看作被链接的网页,回帖者作为链接网页,最后读入回帖文本,通过文本进行倾向性分析计算出此次链接的重要度结果。

1.4 倾向性分析

分析用户之间关系时,除基本的连接关系外,一个用户对另一个用户的支持度计算是核心内容,通过对帖子的文本内容进行倾向性分析可提高支持度分析的准确性。文本倾向性分析是指通过挖掘和分析文本中的看法、好恶等主观信息,并对文本的情感倾向做出类别判断。倾向性分析一般由论坛情感语料库和帖子文本计算打分两部分组成。

论坛情感语料库的建立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实现,将论坛的历史帖子作为训练和测试语料,以支持向量机模型[8](SVM)作为分类器,其关键技术是中文分词和特征抽取[9]。中文分词是将一个字串分成词串,去掉没有意义的停用词,最终将一个句子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特征抽取是挑选出各种代表情感的特征词,如“糟糕”、“很好”等。帖子文本计算打分建立在论坛情感语料库的基础上,计算过程先对文本进行分词并基于语料库抽取情感词,最后通过加权计算得到文本的情感倾向的计算结果。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总体结构

网络论坛意见领袖挖掘系统综合运用了网络爬虫、正则表达式匹配、文本倾向性分析、Pagerank算法、网络可视化等多种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网络论坛意见领袖的自动挖掘。

系统主要功能由以下6个子模块组成:网页抓取模块、网页信息提取模块、Pagerank算法矩阵构造模块、意见领袖挖掘模块、挖掘结果验证模块和网络可视化模块,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2.2 子模块功能实现

1)网页抓取模块。该模块利用改进后的开源爬虫netcrawler实现,根据用户提供的网络论坛种子URL抓取网页及相关帖子并存储到本地,供网页信息提取模块使用。

2)网页信息提取模块。该模块通过正则表达式匹配提取网页中的正文信息,包括网页标题、作者、发帖内容、回帖者、回帖内容等,并将同一个帖子的所有信息属性存储到xml文件中,最后生成论坛中所有帖子的xml文件库。

3)Pagerank算法矩阵构造模块。该模块通过读入预处理得到的xml文件,结合文本倾向性分析构造算法矩阵。第i个用户每次回复第j个用户的回帖内容,经过倾向性分析计算所得支持度数值,矩阵上每个点P(i,j)对应数值即代表第i个用户对第j个用户的支持程度。

4)意见领袖挖掘模块。该模块是论坛意见领袖挖掘的核心,通过设定Pagerank算法迭代收敛误差和需要提取的意见领袖人数,通过迭代计算得到论坛中的意见领袖。

5)挖掘结果验证模块。意见领袖挖掘模块得到的意见领袖可能是由于论坛中存在孤立结点导致等级沉没得到的,不具有孤立结点是Pagerank使用的前提,因而需要验证挖掘结果的正确性。验证时主要是通过人工浏览某些构成了孤立的小网络用户是否被选为了意见领袖,如果存在表明结果有误,剔除这些结点后重新执行意见领袖挖掘模块。

6)网络可视化。该模块使用基于prefuse[10]的社会网络可视化工具Vizster实现。系统去掉了繁多的个人信息,增加了凸显意见领袖和查看总得分功能,并且由于Vizster支持可视化搜索、分析和自动关联节点等功能,通过系统能够很容易地观看到整个论坛用户的影响力结构图,并通过颜色区分快速发现意见领袖。

3 运行实验及结果分析

3.1 实验环境与实验数据

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 2005编码实现,实验使用的PC机配置为内存2G,主频2.10GHz,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p3。

实验数据集为天涯论坛篮球公园版块2011年5月1日前的所有主题与评论。程序运行结果如图2所示。

图3显示的是天涯论坛篮球公园版块论坛意见领袖可视化展示效果图。

3.2 结果分析

在统计结果时发现椰子肥仔熊、缺啥有啥、阿杜犯规3个支持总人数仅有十多个的用户被选为了意见领袖,进一步查看发现三者相互支持且与外部很少交互,由此可见他们构成了一个孤立的小网络,导致了等级沉没。剔除这三个用户重新执行意见领袖挖掘模块,最终得到论坛意见领袖,对比查看天涯牛人堂上关于天涯篮球公园论坛意见领袖的资料,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系统挖掘结果与依靠人工统计得出的意见领袖大致相同,系统运行得到的意见领袖准确率达到了90.9%,这充分体现了系统的准确性。两者之间存在的微小差异可能是爬取的数据集不够充分或者衡量指标不同导致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天才混混qd、张佳玮、民非明是自由撰稿人、作家、资深篮球;天涯体育、地狱吸血鬼、甚爱毕大费是天涯篮球公园版主;赵一刀、商业包公、温酒一刀是篮球公园2010年度十大牛人;上帝之鹰和微雨霭芳原是论坛活跃用户,发表了大量帖子拥有众多粉丝。他们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符合意见领袖的特征。

4 结论

本文综述了网络论坛意见领袖挖掘系统所需的关键技术,设计了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和运行流程,并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了系统功能。经实际运行测试,系统能够准确探测出论坛意见领袖,与论坛的官方数据对比分析,证明了本系统所采用的方法是可行的,挖掘结果是准确的。随着论坛意见领袖重要性的不断凸显,该类系统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 贾文凤.BBS舆论领袖的构成及其影响[J].青年记者,2006(20).

[2] 周裕琼.网络世界中的意见领袖――以“强国论坛”十大网友为例[J].当代传播,2006(3).

[3] Gao Junbo,Zhang Min,Jiang Fan,et al.Analysis of Opinion Leader in On-Line Communities[J].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2005.

[4] 罗刚.自己动手写网络爬虫[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 余晟.精通正则表达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 余小兵.Google搜索引擎的核心――PageRank算法综述[J].电脑与电信,2006(12).

[7] 吴令飞.寻找“意见领袖”:应用Page Rank 算法处理社会网络数据的尝试[D].北京:北京大学,2007.

[8] 王素格.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文本倾向性分类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5).

[9] 单大力.中文WEB文本倾向性分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