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无形资产入账价值集锦9篇

时间:2023-08-09 17:25:22

无形资产入账价值

无形资产入账价值范文1

《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其条件为: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不能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但这里的“相关税费”包括哪些税费,这些税费是否都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等问题,至今没有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注册会计师考试通用教材、各院校财务会计教材以及关于这个问题发表的一些文章等,对“相关税费”的处理都不一样。笔者认为“相关税费”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价外税增值税;(2)价内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关税及城乡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3)交换双方支付的其他有关费用,如运费、保险费、包装费、装卸费、过户费、评估费、手续费、佣金等。

二、相关税费的会计处理原则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是否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笔者认为:一要看换入资产的计价基础;二要看税费与换入、换出资产的相关性。

一般来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无论是以公允价值还是以账面价值计价,增值税销项税都应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应抵减换入资产成本;不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不抵减换入资产的成本。

营业税、消费税及其附加等价内税费,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情况下, 不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 按照业务性质确认为营业税金及附加, 或者冲减资产处置损益;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情况下,应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 实际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管是以公允价值还是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价,价内税及附加都计入了换入资产成本了,不同的是,在以公允价值计价的情况下, 价内税及附加已经包含在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中了,所以不用将计提的价内税及附加重复计入换入资产成本。而在以账面价值计价的情况下, 账面价值本身是不含价内税及附加的,所以应将计提的价内税及附加单独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过程中发生的其他相关费用,在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价的情况下,与换出资产有关的费用应计入资产处置损益,与换入资产有关的费用应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在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价的情况下,相关费用应全部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

三、相关税费会计处理案例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有两种方式。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计量公式如下:

支付补价一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计入成本的相关税费-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收到补价一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计入成本的相关税费-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确认的交换损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计入成本的相关税费

计入成本的相关税费用包括:增值税销项税;与换入资产有关的费用。

不计入成本的相关税费包括:价内税及附加;与换出资产有关的费用。

以账面价值为基础的计量公式如下:

支付补价一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收到补价一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包括交换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税费。

[例1] A公司用库存商品一批换取B公司生产经营用设备一台,A、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A公司库存商品账面价值为120万元,公允价值(与计税价格相同)为128.2万元,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为21.8万元,交换价格为150万元,交换时收到补价9.6万元,以现金支付设备运杂费0.5万元。B公司设备账面原值为170万元,已提折旧10万元,公允价值(与计税价格相同)为120万元,增值税销项税额20.4万元,交换价格为140.4万元,以存款支付补价9.6万元,以现金支付商品运杂费0.6万元。假设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交换双方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假设该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交换双方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假设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交换双方均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来计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第一步:判断交易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因为9.6/150=6.4%

第二步: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设备入账价值=换出存货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计入成本的相关税费-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128.2-9.6+21.8+0.5-20.4=120.5(万元)

第三步:确认交换损益

交换损益=换出存货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存货资产账面价值-不计入成本的相关税费=128.2-120-0=8.2(万元)

第四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1205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4000

银行存款 9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8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18000

库存现金 5000

同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00000

贷:库存商品 1200000

B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第一步:判断交易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因为9.6/(140.4+9.6)=6.4%

第二步: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库存商品入账价值=换出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计入成本的相关税费-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120+9.6+20.4+0.6-21.8=128.8(万元)

第三步:确定交换损益

交换损益=换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计入成本的相关税费=120-(170-10)-0=-40(万元)

第四步:会计记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1600000

累计折旧 100000

贷:固定资产 1700000

借:库存商品 128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18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000

银行存款 96000

库存现金 6000

借: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易损益 400000

固定资产清理 400000

(2)假设该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交换双方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来计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第一步:判断交易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因为9.6/150=6.4%

第二步: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设备入账价值=换出存货资产账面价值-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120-9.6+21.8+0.5-20.4=112.3(万元)

第三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1123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4000

银行存款 96000

贷:库存商品 1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18000

库存现金 5000

B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第一步:判断交易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因为9.6/(140.4+9.6)=6.4%

第二步: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库存商品入账价值=换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170-10+9.6+20.4+0.6-21.8=168.8(万元)

第三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1600000

累计折旧 100000

贷:固定资产 1700000

借:库存商品 168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18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6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4000

银行存款 96000

库存现金 6000

[例2] 甲公司用一项无形资产交换乙公司一项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为80000元,累计摊销10000元,计提减值准备1000元,公允价和计税价均为100000元,此交易收到补价6400元存入银行,此交易应交营业税5000元,城建税350元,教育费附加150元。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80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93600元,以存款支付补价6400元。假设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交换双方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假设该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交换双方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假设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交换双方均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来计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第一步:判断交易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因为6400/100000=6.4%

第二步: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换出无形资产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计入成本的相关税费=100000-6400+0=93600(元)

第三步:确认非货币易损益

交换损益=换出无形资产公允价值-换出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不计入成本的相关税费

=100000-(80000-10000-1000)-(5000+350+150)=25500(元)

第四步: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93600

银行存款 6400

累计摊销 10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000

贷:无形资产 80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5000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350

——应交教育费附加 150

营业外收入 25500

乙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第一步:判断交易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因为6400/(93600+6400)=6.4%

第二步: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无形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股权投资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计入成本的相关税费=93600+6400+0=100000(元)

第三步:确定交换损益

交换损益=换出股权投资公允价值-换出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不计入成本的相关税费=93600-80000-0=13600(元)

第四步:会计分录

借:无形资产 1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80000

银行存款 6400

投资收益 13600

(2)假设该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交换双方均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来计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第一步:判断交易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因为6400/100000=6.4%

第二步: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换出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80000-10000-1000)-6400+(5000+350+150)=68100(元)

第三步: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68100

累计摊销 10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000

银行存款 6400

贷:无形资产 80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5000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350

——应交教育费附加 150

乙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第一步:判断交易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因为6400/(93600+6400)=6.4%

第二步: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无形资产入账价值=换出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80000+6400=86400(元)

第三步:会计分录

借:无形资产 864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80000

银行存款 6400

参考文献:

无形资产入账价值范文2

关键词:评估地价 无形资产 公积金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可永续使用等基本属性。目前,农村土地资源未纳入会计账内核算,土地管理存在着诸多弊端漏洞,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将土地纳入会计账内核算,对土地资源进行规范地、科学地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核清土地面积,科学评估地价

组织村民代表会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土地清理小组,按自然地块逐一对土地进行测量,并与历史资料相核对,确保测量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根据士地的土质、水利及交通等条件,综合评定出土地的等级,作为评估土地价格的基础依据,并参考当地的土地市价,科学地评估土地价格,作为土地的入账价值。

二、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

我国土地的交易,是土地使用权的交易,我们核算的土地价值,就是“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土地使用权是“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之一,实务中增设“无形资产”一级会计科目,并通过对应科目”公积金”核算土地使用权的价值。

(一) “无形资产”属资产类科目,该账户借方登记土地使用权及其他无形资产的增加值,贷方登记土地使用权及其他无形资产的减少值,借方余额表示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及其他无形资产未摊销的账面价值。会计实务中,不分期摊销“无形资产”中的土地价值,转让土地使用权或重新评估土地价格低于账面价值时,应对应冲减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二)“无形资产”明细科目的设置,根据土地用途及土地使用者的不同,农村土地分为以下几类:农户平均分种的耕地、宅基地、集体留用的机动地、工矿企业用地、林地等。会计核算中,根据可操作性、实用性以及对信息数据的要求,对以上各类土地分别对应设置明细科目“耕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机动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通过以上明细科目,对各类土地进行数量、金额明细核算。

(三)“公积金”是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核算土地价值“无形资产”的对应科目。根据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在“公积金”科目下增设“土地公积”明细科目,明细核算土地的公共积累。

三、土地的入账价值

土地的入账价值按评估价入账。工作中,随时评估地价是不可行的,在土地全面评价后,按类型计算该类土地的平均评估价,作为该类土地会计核算的固定入账价值。当土地市价发生明显变化时,可重新确定平均估价。土地的用途发生改变时,应按新用途的评估价入账,原账面价值与新入账价值之差作“公积金”处理。村集体征用建设用地,涉及用货币支付相关费用,征用后的土地按“建设用地”的评估价入账,入账价值中包括用货币支付的相关费用形成的价值,原账面价值和支付的费用之和与入账价值之差,作“公积金”处理。

四、土地的转让核算

土地必须依法转让,转让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作“公积金”处理,同时对应冲减“无形资产”价值。建设用地转让时,由于其账面价值中包括用货币支付相关费用形成的价值和土地本身价值两部分,该两部分的价值形成有明显的差别,账务处理时应分别核算。无论转让价值高低,由支付相关费用形成的“无形资产”的价值部分,作“其他收入”处理,同时冲减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和“其他收入”之和与转让价值之差,作“公积金”处理。业务工作中,“建设用地使用权”,价值也有增减变化,为方便计算,假定这种变化与支付费用办理征用无关,而是土地本身价值的变化。土地转让时,账面价值和“其他收入”之和与转让价值之差也作“公积金”处理。

五、土地台账的建立及登记

土地账内核算后,“无形资产”账户总分类核算土地使用权的价值,按设立的明细账户,明细分类核算各类土地的数量价值,以上核算不能反映各农户对各类土地的使用分布情况,工作中,可设立以农户为单位,以各类土地为明细科目的多栏式土地台账,登记各农户各类土地的变动情况及余额情况。根据需要,可对耕地再细分为:早田、水田、菜园等进行核算。土地台账格式见附表。

六、业务举例

(一)会计分录

例:村集体与农户协议流转入耕地lO亩,办理建设征用,协议商定,流转后的土地归集体统一经营使用,集体每季按当地平均产量补助农户粮食,按市价兑现。办理征用支付费用40000元;村民张某承包4亩建企业,土地评估价,承包费同上;经研究转让给村民王某6亩建企业,转让价18000元/亩,款己收,转让过程中的税费王某承担。会计分录为:

①流转后办理征用:

“公积金”价值= 10000×10- 5000×10-40000 = 10000

借:无形资产一建设用地使用权100000

贷:无形资产一耕地使用权50000

银行存款40000

公积金一土地公积10000

②承包给张某,不作会计分录,只登记土地台账。

③转让王某6亩

转让土地的账面价值: 100000/10×6=60000

转让土地的收益=40000/10×6=24000

记入“公积金”价值=18000×6一(60000+24000) =24000借:银行存款108000

贷:无形资产一建设用地使用权60000

其他收入24000

公积金一土地公积24000

④若转让价格82000元时,其分录:

借:银行存款82000

公积金一土地公积2000

贷:无形资产一建设用地使用权60000

其他收入24000

⑤10月25日秋季补水稻产量按450公斤/亩,单价0.8元/公斤。

借:其他支出3600

贷:现金(内部往来)3600

(二)土地台账登记:

张某,户号001号,2002年1月1日有关资料如下:

人口5人,分配耕地5亩,其中:水田2亩,早田2亩,菜园l亩,宅基2倍,面积0.4亩,承包机动地2亩,合同号001,承包林地10亩,合同号0200 2002年6月10日,经协商流转给村集体耕地(旱田) 2亩,集体用于企业占地,流转合同号0210 6月25日承包土地4亩建企业,合同号025,年内该户出生2人,死亡1人, 2002年12月31日,按规定进行土地找补,在收回的2份机动地内找补1人土地。

该户张某的土地台账见附表。

无形资产入账价值范文3

我国在1992年首次提出资产减值准备,1993年开始计提坏账准备,1998年增加了存货、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三项准备,到2001年又增加了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由一项、三项扩展到八项,这些措施规范了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夯实了资产质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但从整体上看,这些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规定散见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于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了新的调整。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会计处理不尽相同,下面仅就几项重要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梳理,以供会计人员参考使用。

一、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一)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金融资产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但不包括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分为四类:第一类以公允价值计量,而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它包括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而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这一类金融资产在期末不存在计提减值的问题,因为它的期末始终是按照期末现行市价来做调整的。第二类金融资产就是持有至到期的投资,主要是指债权投资。第三类金融资产是贷款和应收款项;第四类是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上述第二至第四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将其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记入当期损益。

(二)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应当设置“坏账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科目核算。

1.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1)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坏账准备”科目。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各项贷款和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进行转销。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各项贷款,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转销各项贷款,借记“贷款损失准备”科目,贷记“贷款”、“贴现资产”、“拆出资金”等科目。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转销应收款项,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3)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等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如债务人的信用评级已提高等),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但是,该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已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贷款损失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也可以按照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

(4)外币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先按外币确定,在计量减值时再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成为记账本位币反映的金额。该项金额小于相关外币金额资产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账面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5)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利息收入应当按照确定减值损失时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采用的折现率作为利率计算确认。

[例]某企业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提取坏账准备的比例为3%,2005年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为200000元;2006年发生了坏账损失12000元,其中A单位4000元,B单位8000元,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为240000元;2007年,上年已冲销的B单位的应收账款8000元又收回,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为280000元。要求计算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应提、补提或冲回多提的坏账准备,并作会计处理。

2005年:应提取坏账准备=200000×3%=6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6000

贷:坏账准备6000

2006年:冲销坏账12000元。

借:坏账准备12000

贷:应收账款——A单位4000

——B单位8000

2006年末按应收账款余额计算的期末“坏账准备”贷方余额=240000×3%=72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13200

贷:坏账准备13200

2007年:上年已冲销的B单位账款8000元又收回入账。

借:应收账款——B单位8000

贷:坏账准备8000

同时,借:银行存款8000

贷:应收账款——B单位8000

2007年末按应收账款余额计算的期末“坏账准备”贷方余额=280000×3%=8400(元)

借:坏账准备6800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6800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该转出的累计损失,等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和已摊余金额、当前公允价值和原已计入损益的减值损失后的余额。

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2)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随后会计期间内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事项有关的,应按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股票等权益工具投资的(不含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后,利息收入应当按照确定减值损失时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采用的折现率作为利率计算确认。

二、存货跌价准备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期末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存货的存货跌价准备。资产负债表日,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存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按照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企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时,对于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

[例]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甲存货进行期末计价。2005年年末,甲存货的账面成本为105000元,由于本年以来甲存货的市价持续下跌,并在可预见的将来无回升的希望。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状况确定的甲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95000元,“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为零。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5000-95000=10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10000

假设2006年年末,甲存货的种类和数量、账面成本和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均未发生变化,甲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97000元,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8000元(105000-97000)。由于甲存货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00元,因此,应冲减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000元(10000-8000)

借:存货跌价准备2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000

假设2007年年末,甲存货的种类和数量、账面成本和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均未发生变化,但是,2007年以来甲存货市场价格持续上升,市场前景明显好转,至2007年年末根据当时状态确定的甲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110000元。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判断以前造成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8000元(10000-2000)内予以恢复。

借:存货跌价准备8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8000

三、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一)长期股权投资减值金额的确认

1.企业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将该长期股权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类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

企业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应当设置“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核算。资产负债表日,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例]红星公司对甲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950万元。由于该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为950万元,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按两者之间的差额50万元(1000-950)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红星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长期股权减值准备5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500000

四、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一)固定资产减值金额的确认

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二)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当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核算。资产负债表日,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例]2006年12月31日,A公司的某设备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经计算,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合计为1300000元,账面价值为1350000元,以前年度未对该设备计提过减值准备。

由于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1300000元,账面价值为1350000元,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按两者之间的差额50000元(1350000-1300000)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A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000

五、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一)无形资产减值金额的确认

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二)无形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企业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当设置“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核算。资产负债表日,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例]2006年12月31日,市场上某项技术生产的产品销售势头较好,已对B公司产品的销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B公司外购的类似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为650000元,剩余摊销年限为5年,经减值测试,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630000元。

由于该专利技术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价值为650000元,可收回金额为630000元,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按其差额20000元(650000-630000)计提减值准备。

B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0000

无形资产入账价值范文4

关键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关税费的内涵;损益确认;分摊率

一、相关税费的内涵

对于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分两种情形作出了不同的处理:不具备商业实质或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成本为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具备商业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的成本为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两种情形下应支付的相关税费都构成换入资产成本的组成部分,那么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在两种情形下是不是一样的内涵呢?

对于相关税费。两种情形下的处理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说两种情形下相关税费的内涵是有区别的。相同的地方是:为换入资产应支付的相关费用和销项税额都应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都应从换入资产成本中剔除;发生的印花税都是直接借记“管理费用”,贷记“银行存款”,不入成本。不同的地方是:为换出资产发生的相关费用和价内税(指消费税、营业税和资源税以及附征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备商业实质或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时要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在具备商业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却是计入单项换出资产的损益。据此可以给出两种情形下换入资产成本的基本计算公式。

实质且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可靠计量。

黄河公司换入专利权的入账价值=900000+100000+900000x17%=1153000(元)

(1)确认收入

借:无形资产一专利权 1153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900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3000

银行存款 100000

(2)结转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800000

贷:原材料800000

(3)视同销售发生的运费计入销售费用

借:销售费用 12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

2 长江公司的账务处理

应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中只应包括存货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发生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进入专利权的处置损益。

长江公司换入存货的入账价值=1000000-100000+6000-900000x17%=753000(元)

应计提的营业税=1000000x5%=50000(元)

应计提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50000x10%=5000(元)

借:原材料 753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53000

银行存款 94000(100000-6000)

累计摊销 500000

贷:无形资产一专利权 1400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营业税 50000

一应交城建税 3500

一应交教育费附加 1500

营业外收入一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45000

比较例1和例2,尽管两种情形下换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发生的相关税费完全一致,但无论是黄河公司还是长江公司,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在两种情形下都不一样。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前一种情形下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而在后一种情形下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另一个是对于为换出资产发生的相关费用和价内税的处理不同。

二、非货币性资产变换损益的处理

有印花税发生时由于是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当然会产生损益,但这种损益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尽管印花税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是一种客观存在,准则中却并没有提及,除此之外,在不具备商业实质或换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不会产生损益。

在具备商业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损益的产生不仅仅限于公允价值(可能是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也可能是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看谁更公允)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为换出资产应支付的相关费用和价内税也是要计入损益的,因此确认损益时应按以下方法处理:一是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视同销售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收入》以其公允价值确认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为换出资产应支付的相关费用计入销售费用,为换出资产应支付的价内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或其他业务成本。二是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及为换出资产应支付的相关费用和价内税之和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支。三是换出资产为金融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及为换出资产应支付的相关费用和价内税之和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例2中黄河公司换出存货产生的损益=90-80-1.2=8.8(万元),其中其他业务收入9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80万元,销售费用1.2万元;长江公司换出专利权产生的营业外收入=100-(140-50)-5-0.5=4.5(万元)。

三、同时换入换出多项资产时换入资产总成本的确定基础及分摊率的选择

对于多项资产交换,换入资产成本总额的确定基础。应依以下情形确定:1 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能够可靠计量。则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2 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不能可靠计量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更可靠。则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3 如果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则取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

对于多项资产交换。用于计算单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分摊率依以下情形确定:1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分摊率为单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2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分摊率为单项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换入资产账面价值总额。

由此衍生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出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可靠计量,单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补价+为换入资产应支付的相关费用+销项税额一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单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第二,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但换入资产不能可靠计量,单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补价+为换入资产应支付的相关费用+销项税额一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单项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换入资产账面价值总额。

无形资产入账价值范文5

一、新旧准则的有关规定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这些资产,相

对于货币性资产而言,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固定的或不确定的(旧《非货币易准则》第4条,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第二条)。

就投资方来讲,根据旧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第7条的规定:以放弃非货币性资产而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按《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的规定确定,即企业发生非货币易时,如果不涉及补价,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非货币易准则》第5条)。用公式表示为:①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投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关税费(即投资方所记投资额);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长期投资准则)第四条(四)规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交换准则)确定。而《交换准则》第三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六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地计量,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用公式表示为:②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相关税费。由上述①、②公式可见,站在投资方角度看,其投资成本新准则在按账面价值计量的基础上,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

而从被投资方来看,根据旧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第13条、《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第12条、《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第10条的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均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用公式表示为:这些投入资产的价值=投入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协议价(即被投资方所记的投资方的投资额)。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一条,《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一条,《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四条的规定,投资者投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这三项新准则,虽然在措词上与旧准则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都属于协商价的范畴,因此,对被投资方而言,在计量上基本没有变。

二、投资双方在计量上应采用同一标准

从上述准则的比较看,新旧准则在相关计量的规定上变化不大。综上所述,目前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方以账面价值或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确定投资成本,被投资方则以协商价确定,显然投资双方在计量上采用的不是同一个标准。

例1:甲股份有限公司接受乙企业投入的商标权,投资协议确认的该商标权价值为200万元,该商标权在乙企业的账面价值为15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被投资方(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 2000000

贷:股本2000000

投资方(乙企业)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1500000

贷:无形资产1500000

对此笔者认为不妥。因为既然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时适用《交换准则》,说明此项投资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而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双方均按同一个计量标准,即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或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新《存货准则》第十二条、《固定资产准则》第十二条、《无形资产准则》第十五条、《交换准则》第三、第六条)。

例2: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长江股份有限公司决定以所持有的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交换A公司的一项非专利技术。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为245000元,已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为2300元;非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为235000元;假设没有发生任何税费。

长江股份有限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 2427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23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245000

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235000

贷: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 235000

这里长江股份有限公司按所持对B公司股权的账面价值作为收到的非专利技术的入账价值;A公司按其所持非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作为取得对B公司股权的入账价值,双方在计量上均采用账面价值。既然如此,那么投资双方也应该采用同一个计量标准,而不应像例1那样一方用账面价值,一方用协议价。

三、投资双方计量时应采用协议价

首先,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从本质上看还是不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甚至投资之间的互换,既然是互换,当然是认为这两个互换的资产在价值上是相等的,也就是说换入的资产账面价值等于换出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如果认为这两个互换的资产在价值上是不相等的,则就存在补价的问题了。而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投资则不同,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换”。例如上例2中长江股份有限公司用持有的B公司的股份换入A公司的非专利技术,交换后,长江公司得到非专利技术,A公司得到的是B公司的股份,此次交易结束后,长江公司与A公司就没有关系了。但例1中乙企业用商标权对甲公司进行投资,投资后,甲公司得到商标权,乙企业得到甲的股份,甲、乙仍然存在被投资与投资关系。

其次,在用现金投资时,投资额为实际支付的价款(没有已宣告但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时),而用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时,投资额为账面价值的话,即“实际支付的价款”相当于账面价值,显然不对,因为“实际支付的价款”应为双方可接受的价。

再次,从道理上讲,投资双方所记的投资额应该相同,但若以账面价值计量,显然是不一致的,即使不考虑相关税费,也不相等。如上例1。还有,从另一个角度看,若例1中乙企业用商标权对甲公司进行投资后,即刻将该项投资转让给第三方,显然第三方也不会按乙企业的账面价值接受的,即乙企业实际投资的价值是不等于账面价值的。

怎么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而对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要有以下原则:该资产有市价的,按市价作为公允价值;该资产没有市价,但有类似资产的市价,则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该资产没有市价,也没有类似资产的市价,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确定。由此可见,实际上公允价值主要指的是市价。如果投资方投出的非货币性资产是没有用过的,那么市价与双方协商确定的价是一致的,这样用市价与用协商价计量没有区别,但如果投资方投出的非货币性资产是旧的,那么用市价即公允价值计量,不就相当于认为新、旧资产等值?这显然不合理。另外,实际上不论用什么价计量,最关键的还是需投资双方相互同意才行,这个双方自愿的金额,也就是协商价。因此,笔者认为投资双方还是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即协商价计量为宜。

无形资产入账价值范文6

资产核算方面

1.货币资金中的“其他货币资金”的明细科目取消了“在途货币资金”,增加了“信用卡存款”、“信用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

2.应收项目核算

(l)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不同。新制度规定企业发生的购销活动产生的应收账款和非购销活动产生的应收债权(例如各种赔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都可以提取坏账准备。

(2)计提比例不同。新制度规定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合理估计,没有原制度的3‰-5‰比例限制,但是下列情况不得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当年发生的应收账款;计划对应收款项重组;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3)坏账损失的处理方法不同。原会计制度使用的直接转销法有修于权责发生制,新会计制度一律采用备抵法。

(4)为了解决计提坏账准备的随意性问题,新会计制度规定不得提取秘密准备。秘密准备是指超过资产实际损失多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

3.存货核算

(1)期末存货的计价不再仅仅是原始成本,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

(2)接受捐赠的存货计价方式不同。新制度要求分不同情况处理:捐赠方提供凭据的;捐赠存货存在活跃市场的;不存在活跃市场的。

(3)债务重组和非货币交易取得的存货,按会计准则处理。

(4)按估计价值入账的盘盈存货,改按市场价格计价。

(5)旧会计制度对盘盈、盘亏的存货进行挂账待处理,然后转批;新制度规定本经股东大会批准的,可以先处理,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的,应按其差额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6)期末存货市价低于存货历史成本的差额,新制度规定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年末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反映。旧会计制度是计入“存货跌价损失”科目,年末在利润表反映。

4.固定资产核算

(l)对外商企业购买国产设备退还的增值税款冲减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2)投资人投入的固定资产,原来按投资方投出资产的评估价值入账;新制度规定按各方确认价值入账。

(3)融资租赁,旧会计制度规定按协议支出数入账,新会计制度改变为按租赁开始回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为入账价值。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小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入账价值。

(4)对捐赠固定资产,旧会计制度规定按重置完全价值入账;新制度规定按捐赠人提供的凭据入账,没有凭据的按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入账,没有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的按其可带来的未来收益的现值入账。

(5)对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价值,旧会计制度按调出单位的原值入账,新制度改为按调入单位净值加运杂费、安装费等相关费用,以后折旧按尚可使用年限计提。

(6)通过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换入固定资产的处理,执行会计准则规定。

(7)盘盈的固定资产,旧会计制度规定按重置成本入账;新制度改为按同类市场价值减去按新旧程度估定的折耗价值后的净值入账。

(8)对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如果已经达到使用状态,但未办理竣工手续的,按估计价值转入固定资产账户计提折旧。

(9)对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使用方法,旧会计制度按净残值率3%-5%,外资企业为10%;新制度规定由企业自行决定,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别、特点、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10)对于接受捐赠的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当根据调整后的预计价值和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率,及选用的折旧方法进行处理。

(11)新增“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在融资租赁固定资产中,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之间的差额。

(12)盘盈的固定资产与盘盈存货处理相同,年末不得挂账。

(13)新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未按单项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5.无形资产核算

(l)新制度对无形资产核算定义为:为企业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2)增加了非货币性交易无形资产的处理。

(3)无形资产后续发生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4)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出租无形资产的收益,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5)增加“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单项计提减值准备,减值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6.新增“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减值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7.取消“递延资产”科目,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计入“长期待摊费用”,自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损益,计入管理费用。

8.投资核算

(l)投资成本划分为初始成本与新的投资成本。

(2)以非现金资产投资视为非货币性交易。

(3)增加“委托贷款”科目,下设“本金”、“利息”、减值准备三个明细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委托贷款利息按期计提,确认收益,但逾期未收回的,要冲回利息收入,在备查账上登记、催收。收回后再调增收益。老本金可收回额低于原计成本,要计提减值准备。

负债核算

1.流动负债科目增加2个:“待转资产价值”和“预计负债”;报表项目增加五个:“预计负债”。长期负债包括的内容增加了“专项应付款”,取消了“住房周转金”。

2.对于受托代销商品需确认为一项负债“代销商品款”。

3.统一分配给股东的胜利和利润,列为“应付股利”,原制度仅包括现金股利,不含应付利润。

4.对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或有负债,应该确认为现实的负债

5.单独核算的专项拨款,计入“专项应付款”,待项目完工后,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价值转入“资本公积”。

6.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原来计入营业外收入,新制度规定计入资本公积。

7.借款费用核算单独设立准则。

所有者权益核算

1.接受现金和非现金捐赠分开核算。

2.新设“资本公积——拨款转入”,企业收到国家拨入的专门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的拨款项目完成后,形成各项资产的部分,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同时,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计本科目。

3.新设“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一直到企业投资转让后,减去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金额入账资本公积;准备是不允许直接转增资本的,只有待实际价值实现时才转。

4.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计入“资本公积”。

5.新制度允许盈余公积用于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

收入、成本、费用及利润分配

1.收入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2. 处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

3.处置无形资产的净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都计入营业外支出。

4.存货跌价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5.进一步明确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原则和方法。

6.利润分配明细科目新增7个,分别是:提取储备基金(外资)、提取企业发展基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利润归还投资、单项留用的利润、补充流动资金、归还借款的利润。加上未变的8个,总共15个。

财务会计报告变动

1.增加的报表和内容:

(l)增加了“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2)较详细的规定了附注的内容及编制要求。

2.会计报表的变动:将原分部营业利润和资产表分为分布报表(地区报表)和分部报表(业务分部)。

3.新制度规定报表9种,附表6种(资产负债表附表3种,利润表附表3种)。

4.资产负债表变动情况:

(l)各项资产均按净值反映(固定资产除外)。委托贷款准备分别反映在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项目中。

(2)表内不再有“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还存在,年末要处理,不许挂账。

(3)负债类增加“预计负债”项目。

5.利润表的变动情况:

(l)将“营业费用”挪到“其他业务利润”下。

(2)取消“存货跌价损失”项目,转入管理费用核算,不再作为利润表的一个项目。

6.现金流量表变动情况:

(l)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不再将增值税价税分离。

(2)项目内容进行适当合并,简化了项目分类(详见《企业会计制度》)。

从本次会计制度改革来看,主要体现了以下3个内容:

1.贯彻谨慎性原则,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根据会计稳健原则的要求,对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对那些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不符合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修改,规定企业对不实资产必须提取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从会计制度规范的角度,努力解决企业的盈亏不实、短期行为和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促使企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

2.实行会计与税收相分离的做法。企业实行的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相分离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制度如有与税收制度不一致或不协调,要根据会计制度计算财务成果,按照税收制度计算调整后的应税利润。比如,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股份公司提取吕项准备,提取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这就必然出现会计制度与国家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按照会计制度核算,在计算所得税时进行纳税调整。如果不实行会计与税收相分离,会计的稳健等若干会计原则将无法贯彻。

3.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会计惯例,是指经济实质重于具体表现形式。例如,我国会计制度对收入的确认做出如下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

(l)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润能够流入企业;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无形资产入账价值范文7

1不良资产存在的主要形式

1.1货币资金中的不良资产

包括银行存款中难以收回的长期未达账项和外埠存款中的呆死账。银行存款中的长期未达账项是因汇兑差错等原因造成无法收回或难以收回的长期未达账项;外埠存款中的呆死账是企业以采购名义将款项汇入采购地或经销代购网点,被挪用或因其他原因形成呆死账,但仍挂在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未作处理的款项。

1.2应收款项中的不良资产

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中的呆死账。应收账款中的呆死账是赊销形成的无法收回而企业也未作坏账处理的货款;预付账款中的呆死账是企业以订购名义付出,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收到符合要求的货物而又无法退款的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中的呆死账是以各种名义借出或按规定应收回而无法收回的款项。

1.3存货中的不良资产

包括外购材料的减值、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的减值、生产成本的减值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减值。外购材料的减值主要是市价下跌减值和货物霉变毁损减值;产成品、自制半成品中的减值除以上原因外,还有企业为高估利润人为少转销售成本而滞留于库存商品中的高估成本;生产成本中的减值是因料件废损缺失减值、市价下跌和企业为高估利润形成的生产成本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虚增成本;分期收款发出商品中的减值主要是购货方未按合同规定分期付款又无法收回货物而形成的坏账。

1.4长期股权投资中的不良资产

包括已入账而无法收回的投资收益和无法收回的投资本金。其形成原因一是被投资单位经营亏损而形成的投资收益倒挂和投资本金亏蚀,二是企业为粉饰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将低值资产人为高估投资给关联方,形成的虚增投资。此外,还有少数企业决策者为个人利益将企业资产投资于个人的关系单位,造成投资零收益和投资本金的流失。

1.5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中的不良资产

固定资产中的不良资产包括。

1.5.1报废、毁损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

1.5.2由于市价不跌,或技术进步发生无形损耗的固定资产。

1.5.3长期闲置实质上没有或不能给企业创造利益的固定资产。

1.5.4由于企业人为原因不提或少提折旧,致使固定资产账面净值高于实际价值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中的不良资产包括报废或毁损的部分工程和报废、毁损的已领用工程物资以及由于工程建设期长、工程成本大于工程市值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中的不良资产包括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发生减值及企业人为不摊销或少摊销而形成的、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无形资产。

1.6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待处理财产损溢中的不良资产

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都是虚拟资产,实质上属于费用。其中的不良资产包括应摊未摊的费用和应转未转的损失,是企业为调节利润,人为不摊不转或少摊少转而形成的不良资产。

1.7福利费超支

福利费超支在报表中反映为红字负债,是企业的福利费开支额超过提取额未予核销而形成的福利费倒挂,实质上属于费用。

2不良资产的审计

2.1对于货币资金中的不良资产,首先应核查银行存款明细账、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查清长期未达账项的形成原因,未达账项的可收回性,查出其中的不良资产;其次应核查其他货币资金明细账,检查外埠存款、汇票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银行对账单,确认其他货币资金的真实性,若发现已被挪用仍长期挂账的其他货币资金,应查清资金去向,确定其可收回性,如为损失,应查清造成损失的原因。

2.2对于应收款项中的呆死账,应通过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其他应收款账龄分析表及预付账款长期挂账资料,分析各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通过查询、函证和抽样分析,确认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中的呆死账数额,以正确评价应收款项的实存量。

2.3对于存货中存在的不良资产,首先应对存货进行盘点,确定存货的短缺、霉变毁损数量及金额;其次,对存货的账面价值与市价进行比较,以确定存货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金额,对于其中人为高估利润而造成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生产成本等存货的虚增,应与正常的市价下跌引起的存货减值加以区分,以确定性质,分清责任;第三,审查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合同,检查货款回收情况,对未执行合同而长期挂账的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应通过查询及函证,对其可收回性进行评估,以确认其中包含的不良资产数额。

2.4对于长期投资中的不良资产,首先应检查投资合同,审查投资收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检查实际收回的投资收益与合同规定是否一致,检查有无将投资收益存入账外作为小金库或被挪用的现象,有无高估投资收益虚增利润的情况;其次,检查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价值是否相符,通过查询及分析,确定投资成本的亏蚀情况及损失金额。对于投资收益不能按合同收回的情况应查明原因,特别是投资收益不入账的情况应充分揭示,以防止资产流失;第三,对于投资成本不能收回的情况,应分清是投资决策失误还是被投资方的经营失败,或者是企业领导人以投资名义谋取个人利益而造成的投资损失,应分不同情况提出审计意见。

2.5对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中隐含的不良资产,应进行如下审计:

2.5.1对固定资产,首先按类别进行盘点,以发现缺损淘汰的固定资产和长期闲置的机器设备;其次,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资料固定资产净值,与企业账面固定资产净值进行比较,确定折旧计提是否正确,有无人为少提折旧高估利润的现象,如有,应查清其高估金额;第三,对固定资产价值与市值进行对比,估算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形成的无形损耗及市价下跌发生的减值,综合确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中包含的不良资产数额。

2.5.2对于在建工程,应审查施工中的报废工程是否记入当期损益,在建工程账面价值与市价是否相符,如有减值应查明其原因是市价下跌还是人为抬高或挤占工程成本。

2.5.3对于无形资产,应审查其入账基础,有无将已在费用中开支的支出又作为无形资产入账的现象,检查其摊销是否符合规定,有无不摊或少摊,造成无形资产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现象,同时还要结合市价对无形资产进行估价,以确定无形资产中包含的不良资产。

2.6对于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等费用,在审计时应进行甄别,通过检查、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确定合理的挂账金额,识别企业为粉饰经营业绩,选用不恰当的政策或任意变更会计估计,造成应摊未摊,应转未转的现象,查出虚拟挂账金额,合理确认企业的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等费用性资产的真实性。

无形资产入账价值范文8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归属问题

本稿“第七条:企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对于固定资产形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比照《企业会计准则××号———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处理;对于无形资产形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比照《企业会计准则××号———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处理。”对此条规定,笔者认为似有不妥。

1、投资性房地产不应该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处理。首先,投资性房地产不完全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定义。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指出,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而投资性房地产,则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企业以投资为目的而拥有的土地所有权及房屋建筑物;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租的开发产品(在此,我们仅以非房地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由此可见,以赚取租金为目的(出租)投资性房地产可以划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范畴,而以赚取资本增值为目的投资性房地产,则不属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范畴。其次,虽然投资性房地产与原来意义上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物质形态上是相同的,但企业持有它们的主要目的不同,如果将他们进行统一的核算,明显不符合会计的“明晰性”原则,同时也会引起“折旧、摊销”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同时,从企业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中,绝大部分是以增值为目的。由此可见,投资性房地产不应该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核算。

2、投资性房地产应该作“类投资”业务处理。从经济业务的内涵看,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业务与企业的“投资”业务并无质的区别,两者都是游离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之外的以赚取增值为目的投资行为。但是由于企业会计准则所指“投资”仅指对外投资(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主要形式为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而投资性房地产业务既不属于股权投资,也不属于债权投资,不属于对外投资的范畴,而是纯粹的对内投资业务。因此它也不完全符合会计准则中的“投资”内涵。如果将其纳入“长期投资”的范围,也似有不妥,但它的投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投资性房地产业务具有明显的投资特性,但与“投资”又不完全吻合。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的这一特点我们将其定义为类投资业务,即不将其纳入“投资”的范围,但是按“投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所以,在核算上拟采取类似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即借鉴“长期投资”核算原理,设“投资性房地产”账户进行专项核算。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投资性房地产”账户

为了核算投资性房地产业务,需增设“投资性房地产”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借方记录投资性房地产的取得成本、后续支出及因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产生的增值。贷方记录因出售、转让、转自用及报废或毁损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处置时冲减的账面价值。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该账户按投资性房地产的种类设置明细账户。

(二)“投资性房地产”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

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的类投资性质,拟将其列为“资产负债表”左边的第三大项,即介于“长期投资”与“固定资产”之间。

(三)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间增值收益的会计处理

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在持有期间可能会因为后续计量(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产生增值,获得相应的增值收益。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的“类投资”特性,该部分所以应该全部作为“投资收益”处理。相应的,若产生减值损失,也将其纳入投资收益的范畴,以抵减收益。(四)投资性房地产的账务处理方法

1、企业取得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

(1)以货币资金购入投资性房地产时,按实际取得成本借记“投资性房地产”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等账户。

(2)原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按转换资产的账面价值或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账户,借记“累计折旧”,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账户,按固定资产账面原值贷记“固定资产”账户或按无形资产的账面摊余价值贷记“无形资产”账户。若记录结果有差额,则将其记入“投资收益”账户。

例1.某企业拟将一自用房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其账面原值为1000万元,已提折旧300万元,已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万元,经评估其公允价值为600万元。则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性房地产――xx房产600万元

累计折旧300万元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万元

投资收益50万元

贷:固定资产1000万元

例2.若上例中房产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则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性房地产――xx房产1200万元

累计折旧300万元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万元

贷:固定资产1000万元

投资收益550万元

2、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企业在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期间可能会发生一些相关的支出,如维护费用等。对于这部分支出应该将其作为追加投资处理,记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以期将来得到补偿。

3、投资性房地产租金收入的核算。

企业以赚取租金为目的的投资性房地产,按期取得的租金应作为投资收益处理,直接记入“投资收益”账户。

4、企业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

(1)企业出售、转让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出售、转让投资性房地产时,按实际取得的净收入借记“银行存款”账户或其他相应账户,按账面价值贷记“投资性房地产”账户,按两者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账户。

(2)企业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将原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时,按转换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按转换资产的账面价值贷记“投资性房地产”账户,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账户。

(3)投资性房地产毁损。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因不可抗力因素毁损,应按其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账户,按应获得的保险赔款借记“其他应收款”账户,按资产的账面价值贷记“投资性房地产”账户。

5.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

如果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企业应改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即期末企业应按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按资产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账户,同时贷记“投资收益”账户。

三、投资性房地产“增值收益”的所得税问题

无形资产入账价值范文9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应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是(

)。

A.企业自创商誉

B.企业内部产生的品牌

C.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

D.为建造厂房以支付出让金方式获得的土地使用权

2.英明公司于2017年1月1日将其一项专利的使用权对外转让,其转让价款为2000万元,转让专利的使用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6%。英明公司转让该项使用权取得的银行存款的金额为(

)万元。

A.2220

B.2170

C.2120

D.2000

3.S公司为甲、乙两个股东共同投资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一年后,甲、乙股东之外的另一个投资者丙意图加入S公司。经协商,甲、乙同意丙以一项非专利技术投入,三方签订协议确认该非专利技术的价值为400万元。该项非专利技术在丙公司的账面余额为560万元,市价为520万元,那么该项非专利技术在S公司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400

B.560

C.0

D.520

4.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买一项商标权,由于甲公司资金被新产品的开发占用,资金周转较为紧张,其与乙公司达成协议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款项。协议约定,该项商标权总计为2000万元,2017年起每年年末付款400万元,5年付清。另支付相关税费2万元和专业服务费10万元,于购入商标权日支付。假定银行同期贷款年利率为5%。为简化核算,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则该商标权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已知(P/A,5%,5)=4.3295

A.2000

B.2006

C.1731.8

D.1743.8

5.A公司2016年3月1日开始自行研发一项新工艺,3月至10月发生的各项研究、调查等费用共计400万元;11月研究阶段成功,进入开发阶段,支付开发人员工资320万元,福利费80万元,支付租金80万元,假设开发阶段支出有70%满足资本化条件。2016年12月31日,A公司该项新工艺研发成功,并于2017年2月1日依法申请了专利,支付注册费8万元,律师费12万元,3月1日为了能够正常运行而发生人员培训费16万元。则A公司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372

B.344

C.336

D.356

6.甲公司2016年1月5日开始自行研究开发一项管理用无形资产。研究阶段发生材料支出60万元、发生职工薪酬30万元;进入开发阶段后,相关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前发生材料支出40万元、发生职工薪酬4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材料支出230万元、发生职工薪酬170万元。2016年7月1日,该项无形资产开发完成达到预定用途并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16年度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

A.应确认管理费用170万元,年末无形资产的列报金额为456万元

B.应确认管理费用170万元,年末无形资产的列报金额为400万元

C.应确认管理费用190万元,年末无形资产的列报金额为380万元

D.应确认管理费用190万元,年末无形资产的列报金额为360万元

7.2014年1月1日,X公司从外单位购入一项无形资产,支付价款4600万元,估计该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为10年。该无形资产存在活跃市场,且预计该活跃市场在该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仍可能存在,经合理估计,该无形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为200万元。该项无形资产采用直线法按年摊销,每年年末对其摊销方法进行复核。2017年年末,由于市场发生变化,经复核重新估计,该项无形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为3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和摊销方法不变。则2018年,该项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为(

)万元。

A.440

B.0

C.20

D.220

8.下列关于无形资产残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项无形资产,其残值不应当视为零

B.残值确定以后,在持有无形资产期间,至少应于每年年末进行复核,预计其残值与原估计金额不同的,应按照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

C.如果无形资产的残值重新估计以后高于其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可以继续计提摊销

D.无形资产预计残值信息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并且该市场在该项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可能存在,这种情况下其残值不应当视为零

9.A公司于2016年1月1日购入一项无形资产,初始入账价值为500万元,其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摊销。2016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出现减值迹象,预计可收回金额为36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之后,该无形资产原预计使用年限、净残值和摊销方法不变。则该无形资产在2017年应计提的摊销金额为(

)万元。

A.50

B.36

C.40

D.30

10.2016年1月1日,A公司将一项专利技术出租给B公司,租期为5年,每年租金为120万元,A公司在租赁期内,不再使用该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是A公司于2013年7月1日购入,入账价值为128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无残值。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的影响,A公司2016年该专利技术影响营业利润的金额为(

)万元。

A.104

B.57

C.128

D.73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无形资产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

B.无形资产是可辨认的

C.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D.无形资产具有实物形态

2.下列有关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无形资产的成本不能够可靠计量时,不能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

B.当月增加的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从下月开始计提摊销

C.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需进行减值测试

D.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3.下列关于土地使用权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不转入在建工程成本,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提取折旧

B.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C.企业外购房屋建筑物所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确实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D.以外购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当按照取得时所支付的价款、相关税费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作为土地使用权的入账价值

4.2015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100

000万元,购入一项土地使用权,该土地使用权的使用年限为2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无残值,同日甲公司决定在该土地上以出包方式建造办公楼。2016年12月31日,该办公楼工程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全部成本为80

000万元(包含土地使用权摊销金额)。预计该办公楼的折旧年限为25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甲公司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A.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应合并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并按固定资产有关规定计提折旧

B.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分别作为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C.2016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180

000万元

D.2017年土地使用权摊销额和办公楼折旧额分别为4

000万元和3200万元

5.关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B.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于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

C.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均影响企业当期损益

D.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可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也可能确认为费用

6.企业在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

A.无形资产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情况

B.使用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的寿命周期

C.使用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市场需求情况

D.为维持该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预期的维护支出,以及企业预计支付有关支出的能力

7.下列关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无形资产自达到预定用途的当月起开始摊销

B.企业至少应于每年年末对无形资产使用寿命进行复核

C.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D.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8.下列关于无形资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应该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

B.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该记到当期损益

C.持有待售的无形资产照样进行摊销

D.无法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应转销并终止确认

9.英明公司于2010年7月接受投资者投入一项无形资产,该无形资产原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投资协议约定的价值为1200万元(与公允价值相等),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2014年年末英明公司预计该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50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4年,摊销方法和预计净残值不变。2016年7月1日对外出售该无形资产,取得200万元处置价款存入银行。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英明公司取得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为1200万元

B.2014年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前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660万元

C.2014年年末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为160万元

D.2016年7月1日,对外出售该无形资产时的净损益为-112.5万元

10.2017年6月1日,甲公司预计其一项管理用专利技术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遂将其账面价值转销。该项专利技术系2014年6月1日购入,其原价为1440万元,甲公司预计其使用年限为6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摊销,未计提减值准备。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则2017年度甲公司下列会计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

A.应确认管理费用100万元,应确认营业外支出720万元

B.应确认管理费用120万元,应确认营业外支出720万元

C.应确认管理费用100万元,应确认其他业务成本700万元

D.应确认生产成本120万元,应确认营业外支出700万元

三、判断题

1.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房屋建筑物的,相关的土地使用权按照无形资产核算,不计入到该房屋建筑物的成本中。(

2.企业内部研发无形资产,无法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应当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成本。(

3.已计入各期费用的研究费用,在该项无形资产获得成功并依法申请专利时,再将原已计入费用的研究费用予以资本化。(

4.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并按会计政策变更进行处理。(

5.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不应当计入所建造的建筑物成本,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计提折旧。(

6.划分为持有待售的无形资产不再进行摊销,按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孰低计量。(

7.企业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该确认为其他业务成本。(

8.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予以转销,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9.无形资产的残值一般为零。(

四、计算分析题

1.2015年1月6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买一项管理用专利技术,由于甲公司资金周转比较紧张,经与乙公司协议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款项。合同规定,该专利技术总计1200万元,从2015年起每年年末付款400万元,3年付清。该专利技术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无残值,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假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8%,已知(P/A,8%,3)=2.5771。

要求:

(1)计算无形资产入账价值并编制2015年1月6日相关会计分录。

(2)计算并编制2015年年末有关会计分录。

(3)计算并编制2016年年末有关会计分录。

(4)计算并编制2017年年末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公司”)与无形资产相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015年1月,长江公司以银行存款3600万元购入一项土地使用权(不考虑相关税费)。该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2)2015年6月,长江公司研发部门准备研究开发一项专利技术。研究阶段,企业为了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评价,以银行存款支付了相关费用500万元。

(3)2015年8月,上述专利技术研究获得技术可行认证,转入开发阶段。开发阶段,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分别为800万元、1500万元和500万元,同时以银行存款支付了其他相关费用200万元。以上开发支出均满足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4)2015年10月,上述专利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当月投入新产品A产品的生产。长江公司预计该专利技术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长江公司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利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5)2016年12月31日,由于新产品研发技术的出现,长江公司生产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故对其上述研发的专利技术进行减值测试,经测试,该项专利技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205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2100万元。假定计提减值准备后该项专利技术的使用年限、净残值和摊销方法均不变。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要求:

(1)编制长江公司2015年1月购入该项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分录。

(2)编制土地使用权2015年摊销的会计分录,计算长江公司2015年12月31日该项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

(3)编制长江公司2015年研究开发专利技术的有关会计分录。

(4)计算长江公司研究开发的专利技术2016年年末应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计提减值准备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企业自创的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选项A和B不正确;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为无形资产,选项C不正确。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无形资产的内容”。

梳理做题思路: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提示】①对于企业自创的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②对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该相应的记到当期损益中,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记到无形资产的成本中。

2.

【答案】C

【解析】转让专利的使用权属于出租,取得的租金收入应该记到其他业务收入中,同时应缴纳增值税,所以出租该项资产取得的银行存款的金额=2000+2000×6%=2120(万元)。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无形资产使用权的转让处理”。

梳理做题思路:

相应的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212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20

3.

【答案】D

【解析】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是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如果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则按照公允价值进行确定。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成本的确定”。

梳理做题思路:

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是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如果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则按照公允价值进行确定。在本题中约定的价值是400,但是市价是520,说明约定的价值不公允,应该按照公允价值入账,所以该项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是520万元。

4.

【答案】D

【解析】

甲公司购买该商标权属于分期付款,具有融资性质,应以延期支付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其入账价值,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400×4.3295+2+10=1743.8(万元)。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分期付款购进无形资产”。

梳理做题思路:

企业分期付款购进的无形资产,具有融资性质,应该以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基础计算购进资产的入账价值。将长期应付款的金额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以后期间进行摊销。分期付款购进资产的入账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初始直接费用。

账务处理:

借:无形资产

1743.8

未确认融资费用

268.2

贷:长期应付款

2000

银行存款

12

5.

【答案】D

【解析】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确认为无形资产,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在无形资产获得成功并依法申请取得专利时,要将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无形资产在达到预定用途后发生的后续支出,如培训支出,仅是为了确保已确认的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预定的经济利益,应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故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320+80+80)×70%+8+12=356(万元)。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

梳理做题思路:

6.

【答案】C

【解析】2016年度研发支出中费用化支出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60+30+40+40=170(万元),2016年度无形资产摊销额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230+170)/10×6/12=20(万元),故2016年度应确认管理费用的金额=170+20=190(万元);年末无形资产的列报金额即无形资产账面价值=400-20=380(万元)。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初始成本的确定”。

梳理做题思路:

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确认为无形资产,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本题中发生的费用化金额=60+30+40+40=170(万元),符合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金额为400万元。

账务处理: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70

——资本化支出

400

贷:原材料

330

应付职工薪酬

240

期末

借:管理费用

17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70

2016年7月1日达到预定用途

借:无形资产

4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400

无形资产从7月开始进行摊销,2016年应摊销的金额=400/10×6/12=20(万元)

借:管理费用

20

贷:累计摊销

20

累计摊销是无形资产的备抵科目,所以无形资产的列报金额=400-20=380(万元)。

7.

【答案】B

【解析】2017年年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4600-(4600-200)/10×4=2840(万元),经过重新估计的净残值3000万元高于其账面价值,所以无形资产不再摊销,直至净残值降低至低于账面价值时再恢复摊销。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无形资产后续计量”。

梳理做题思路:

无形资产的残值确定之后,在持有无形资产期间,至少应于每年年末进行复核,预计净残值与原估计金额不同的,应按照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如果无形资产的残值重新估计以后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则无形资产不再摊销,直至残值降至低于账面价值时再恢复摊销。

8.

【答案】C

【解析】如果无形资产的残值重新估计以后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则无形资产不再摊销,直至残值降至低于账面价值时再恢复摊销,选项C错误。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无形资产后续计量”。

梳理做题思路:

选项C,无形资产的残值确定之后,在持有无形资产期间,至少应于每年年末进行复核,预计残值与原估计金额不同的,应按照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如果无形资产的残值重新估计以后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则无形资产不再摊销,直至残值降至低于账面价值时再恢复摊销。

9.

【答案】C

【解析】该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后的账面价值为360万元,2017年计提摊销的金额=360/(10-1)=40(万元)。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之后的摊销”。

梳理做题思路:

对于无形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该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将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说明发生减值,账面价值小于可收回金额,说明未发生减值,无需进行处理。本题中该项资产是在2016年1月1日购进的,2016年摊销的金额=500/10=50(万元),所以至2016年12月31日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500-50=450(万元),而此时的可收回金额是360万元,说明该项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相应的账务处理是:

借:资产减值损失

9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90

减值之后的无形资产应该按照新确认的摊销方法、使用年限及净残值重新计算摊销的金额,减值之后的账面价值为360万元,因减值之后的原预计使用年限、净残值和摊销方法不变,所以应该以剩余的尚可使用年限9年为基础计算摊销的金额。

10.

【答案】A

【解析】A公司2016年该专利技术影响营业利润的金额=120-128/8=104(万元)。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无形资产的出租”。

梳理做题思路:

在出租无形资产时,应该将取得的租金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将摊销的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相应的账务处理:

2016年取得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12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20

2016年摊销的金额=128/8=16(万元)

借:其他业务成本

16

贷:累计摊销

16

所以该项业务影响2016年营业利润的金额=120-16=104(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ABC

【解析】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无形资产的特征”。

梳理做题思路:

无形资产的特征:(1)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并能为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3)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4)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2.

【答案】AD

【解析】选项B,当月增加的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计提摊销;选项C,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但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减值测试。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梳理做题思路:

(1)无形资产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予以确认:①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进行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进行摊销。【提示】注意与固定资产区分,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

3.

【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梳理做题思路:

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但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应当按投资性房地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相关的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不转入在建工程成本,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计提折旧。但下列情况除外:

(1)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作为存货核算。

(2)企业外购房屋建筑物所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确实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3)企业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停止自用土地使用权而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时,应将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提示】土地使用权可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可能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也可能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可能将其计入所建造房屋建筑物成本,作为存货核算。

4.

【答案】BD

【解析】外购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计提折旧,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2016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其全部建造成本80

000万元,选项C错误;2017年土地使用权摊销额=100

000÷25=

4000(万元),办公楼计提折旧额=80

000÷25=3200(万元),选项D正确。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梳理做题思路:

外购的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用于开发建造办公楼,应该将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核算,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在建造期间无形资产摊销的金额计入该办公楼的建造成本中。建造完成之后,办公楼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5.

【答案】AD

【解析】选项B,研究阶段的支出应于发生时先记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期末再结转至管理费用;选项C,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初始计量”。

梳理做题思路:

6.

【答案】ABCD

【解析】在估计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时,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通常应当考虑的因素有:①运用该资产生产的产品通常的寿命周期、可获得的类似资产使用寿命的信息;②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现实状况及对未来发展的估计;③以该资产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④现在或潜在的竞争者预期将采取的行动;⑤为维持该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预期的维护支出,以及企业预计支付有关支出的能力;⑥对该资产的控制预期,以及对该资产使用的法律或类似限制,如特许使用期间、租赁期等;⑦与企业持有的其他使用寿命的关联性等。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

梳理做题思路:

应明确无形资产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该按照合理的方法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进行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进行摊销)。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但应该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若发生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

7.

【答案】ABC

【解析】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选项D不正确。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梳理做题思路:

选项A,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摊销。应该与固定资产区分开,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从下月开始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

选项B,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不同于以前的估计,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方法,并按照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选项C,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的金额一般应该记到当期损益中,但是如果该项无形资产是专门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或其他资产的,应该将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记到资产的成本中。

选项D,在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内,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对应摊销金额进行摊销,可以相应的采用直线法、产量法等,无法可靠确定其预期实现方式的,应该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有特定产量限定的特许经营权或专利权,应采用产量法进行摊销。

8.

【答案】ABD

【解析】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需摊销,应该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选项A正确;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该记到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中),选项B正确;持有待售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选项C错误;无法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应转销并终止确认,选项D正确。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梳理做题思路:

(1)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需摊销,但应该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将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发生减值,账面价值小于可收回金额,未发生减值,无需进行处理。

(2)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该记到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中),但如果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是通过转入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3)持有待售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按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孰低进行计量。

9.

【答案】ABCD

【解析】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照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入账,合同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选项A正确;2014年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前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1200-1200/10/12×(6+4×12)=660(万元),选项B正确;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660-500=160(万元),选项C正确;2016年7月20日,对外出售该无形资产时的净损益=200-[500-500/4×(1+6/12)]=-112.5(万元),选项D正确。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梳理做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察: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以及

无形资产处置等知识点

(1)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所以该项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是1200万元。

(2)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进行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进行摊销,所以该项无形资产从购进到2014年年末,应该计提的摊销金额=1200/10/12×(6+4×12)=540(万元),

此时的账面价值=1200-540=660(万元)。无形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应该将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说明发生减值,所以该项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金额=660-500=160(万元)。

(3)在减值之后应该按照新确认的折旧方法和年限以及预计净残值计算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所以在2015年该项无形资产摊销的金额=500/4=125(万元),2016年该项无形资产应该摊销的金额=500/4×6/12=62.5(万元),所以至2016年7月1日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500-125-62.5=312.5(万元),出售的价款是200万元,对应的账面价值是312.5万元,应该确认的处置损益=200-312.5=-112.5(万元)。

10.

【答案】BCD

【解析】2017年该项无形资产摊销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1440/6×5/12=100(万元);至报废时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1440-1440÷(6×12)×(7+12×2+5)=720(万元),应将其账面价值转销计入营业外支出,选项A正确。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无形资产的报废”。

梳理做题思路:

对于无形资产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应将其报废,将账面价值转到当期损益中。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进行摊销,本题中是在2014年6月1日购进的无形资产,至2017年6月1日,摊销的期间为36个月(2014年6月-2014年12月31日、2015年、2016年、2017年1月-2017年5月31日),至报废时该项无形资产计提的摊销金额=1440÷(6×12)×(7+12×2+5)=720(万元),此时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1440-720=720(万元),所以该项无形资产在报废时的账面价值为720万元,应转到营业外支出中。

该项无形资产是在2017年6月1日报废的,所以在2017年摊销的金额=1440/6×5/12=100(万元)。

三、判断题

1.

【答案】×

【解析】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房屋建筑物的,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梳理做题思路:

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但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应当按投资性房地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相关的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不转入在建工程成本,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计提折旧。但下列情况除外:

(1)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作为存货核算。

(2)企业外购房屋建筑物所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确实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3)企业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停止自用土地使用权而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时,应将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提示】土地使用权可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可能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也可能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可能将其计入所建造房屋建筑物成本,作为存货核算。

2.

【答案】×

【解析】企业内部研发无形资产,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支出的,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初始计量”。

梳理做题思路:

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期末相应的转到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无形资产,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提示】无法区分是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将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3.

【答案】×

【解析】已经计入各期费用的研究费用,在该项无形资产获得成功并依法申请取得专利时,不得再将原已计入费用的研究费用资本化。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成本”。

梳理做题思路:

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成本仅仅包括在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时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总和,对于同一项无形资产在开发过程中达到资本化条件之前已经费用化计入到当期损益的支出不再进行调整。

4.

【答案】×

【解析】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并按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

梳理做题思路: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年限和摊销方法,并按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

5.

【答案】√

6.

【答案】√

7.

【答案】√

【解析】企业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形成的租金收入和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分别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

梳理做题思路:

企业转让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属于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业务(出租无形资产),在满足收入确认条件下应该将取得的收入金额记到“其他业务收入”中,将摊销出租无形资产的成本等费用记到“其他业务成本”中。

8.

【答案】×

【解析】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无形资产的报废”。

梳理做题思路:

对于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应将其报废,将账面价值转到当期损益中(营业外支出)。相应的账务处理:

借: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倒挤)

贷:无形资产

9.

【答案】√

【解析】无形资产的残值一般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1)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2)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从目前情况来看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

四、计算分析题

1.

(1)无形资产入账价值=400×2.5771=1030.84(万元)。

借:无形资产

1030.84

未确认融资费用

169.16

贷:长期应付款

1200

(2)

借:长期应付款

400

贷:银行存款

400

借:管理费用

103.08

贷:累计摊销

103.08(1030.84/10)

借:财务费用

82.47[(1200-169.16)×8%]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82.47

(3)

借:长期应付款

400

贷:银行存款

400

借:管理费用

103.08

贷:累计摊销

103.08(1030.84/10)

借:财务费用

57.06

{[(1200-400)-(169.16-82.47)]×8%}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7.06

(4)

借:长期应付款

400

贷:银行存款

400

借:管理费用

103.08

贷:累计摊销

103.08(1030.84/10)

借:财务费用

29.63(169.16-82.47-57.0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9.63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分期付款购进无形资产”。

梳理做题思路:

企业分期付款购进的无形资产,具有融资性质(应视为自有资产进行核算,相应的对该项资产进行摊销),应该以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基础计算购进资产的入账价值。初始入账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初始直接费用。长期应付款与其现值的差额所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信用期间内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除此之外,均应当计入财务费用,每期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金额=期初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期初长期应付款余额-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实际利率

【提示】因为在初始取得资产时形成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应该在整个分期付款期间摊销完,所以在最后一期的时候应该采用倒挤的方式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的金额。

购进的该项无形资产是管理用专利技术,所以应该将无形资产的摊销的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2.

【答案】

(1)

借:无形资产

3600

贷:银行存款

3600

(2)

2015年该土地使用权应计提的摊销额=3600÷50=72(万元)。

借:管理费用

72

贷:累计摊销

72

2015年12月31日该项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3600-72=3528(万元)。

(3)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500

贷:银行存款

500

借:管理费用

5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500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3000

贷:原材料

1500

银行存款

200

应付职工薪酬

800

累计折旧

500

借:无形资产

300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3000

(4)至2016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专利技术累计应提取的摊销额=3000/10/12×(3+12)=375(万元),2016年12月31日该项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3000-375=2625(万元);该项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二者较高者,即2100万元,小于其账面价值,故应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金额=2625-2100=525(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525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25

【解题思路】本题考察的知识点“外购无形资产和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初始计量”。

梳理做题思路:

1.对于外购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不含可抵扣的增值税)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其中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包括使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专业服务费、测试无形资产是否能发挥作用的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