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放射医学技术专业知识集锦9篇

时间:2023-08-11 17:18:08

放射医学技术专业知识

放射医学技术专业知识范文1

一、结果与分析

(一)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审查情况2012年全省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共计755个,其中放射防护预评价项目360个,预评价率为85.28%;控制效果评价项目395个,控制效果评价率为96.70%。放射治疗和核医学的建设项目卫生审核验收优于放射诊断,这主要与放射治疗工作主要集中于三级甲等医院、核医学工作主要集中于二级乙等以上医院,医院重视放射卫生工作并具有较高管理水平有关。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由于放射防护法律法规知识缺乏,不够重视放射卫生工作,致使X射线影像诊断审查率相对较低。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情况详见表1。

(二)放射诊疗安全防护情况本次检查放射诊疗设备8837台,开展放射诊疗设备安全防护与质量安全控制监测8501台,检测率为96.20%。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的配置率为93.08%,受检者防护用品的配置率为89.06%。检查发现,我省多数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都能开展定期防护性能检测,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的放射诊疗单位均能按要求配备并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辐射检测仪器。但少部分医疗机构对放射诊疗防护重视程度较低,对放射诊疗设备安全防护与质量安全控制检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防护经费投入少或基本不投入,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意识薄弱,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不足和使用率低等问题仍存在。突出表现为:一是部分民营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认为放射诊疗设备和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的检测费用高于影像科目带来的经济收益,不愿意或拒绝检测。二是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有限甚至没有配备,放射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些医疗机构配备的受检者防护用品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有的防护用品比较陈旧,没有铅当量标识或达不到0.5mm铅当量,不符合受检者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1]。三是部分医疗机构虽然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但存在着防护用品形同虚设的问题。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工作人员接受的散射线极少,而机房墙、机房门、窗等设备均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加之射线损伤近期效应并不明显,从而忽视了自身放射防护。有的由于工作忙,觉得穿戴防护用品笨重费时、不方便,故不愿穿戴防护用品。或者由于工作量过大往往不愿意为受检者进行应有的防护。少数医疗机构已购置防护用品但并不放在各机房内,而是集中放在某一处保管,以致在对患者进行放射检查和治疗时根本不按规定给受检者和陪检者进行相应的放射保护。四是缺乏科学论证,盲目引进。近年来各家医院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竞相引进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数量急剧增加。随着设备剧增而暴露出较为严重的配置与利用的不合理现象,过高预计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忽视本地经济水平,反而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个别单位由于经营不善,导致对必要的防护设施的投入一减再减,必要的防护技能培训经费一缩再缩,质量管理松懈,人心涣散,日益暴露出可怕的安全防护隐患。

(三)放射工作人员资质及管理情况1.工作人员配置情况及其资质情况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放射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多数是二、三级综合医疗机构,人员配置基本上都能满足放射诊疗的要求,部分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在人员资质问题上,存在使用不具备执业资格的执业助理医师单独执业,聘用一些在其他医院退休但没有变更执业地点的放射诊疗人员执业,有部分医师存在跨专业执业行为,医师执业范围不是影像专业等现象。2.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情况本次检查放射工作人员共计12209名,有11191名开展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体检率为91.7%;有12033名进行了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培训率为98.56%;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0%。检查发现:放射工作人员岗前体检率低,忽视职业禁忌人员的发现。虽然大部分放射诊疗机构都能够按要求开展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建立个人剂量档案,但是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长,部分介入工作人员未纳入放射工作人员管理。

(四)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放射防护)情况本次检查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放射防护)共计68家,均取得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放射防护)资质,其中40家取得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检测资质,68家取得放射诊疗场所防护评价、检测资质,19家取得个人剂量监测资质,1家取得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资质。检查发现:取得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放射防护)资质的机构均是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放射诊疗场所和个人剂量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少,设备仪器不足且有待更新,导致我省部分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设备和工作场所防护的检测周期长,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不符合最长不超过90天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绩效改革,开展放射技术卫生服务主动性不强,多数只存在被动应付诊疗场所检测工作的局面,目前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不能满足我省日益增长的放射诊疗服务需求。

(五)放射诊疗违法案件查处情况2012年,全省立案查处放射诊疗机构253家,警告201家,罚款90家,罚款金额42.45万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详见表2。

二、讨论

江苏省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与近几年来各地卫生监督部门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放射防护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了医疗机构对放射防护工作的重视有关。但是本次调查发现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卫生监督人才队伍建设卫生监督执法的专业性强的特征较为明显。当前,卫生监督工作正面临卫生监督医改工作深化,卫生监督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的机遇。随着放射诊疗装置的广泛应用,放射卫生工作涉及面广,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专业从事放射卫生监管人员少,很多是兼职的,综合执法在基层单位推广,专业放射卫生监督人员少之又少,放射卫生监管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担负新时期卫生监督工作的使命和要求,卫生部门应从措施落实、经费保障、制度建设、督导考核等方面全面加强放射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利用卫生监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对卫生监督员进行全面教育培训,以适应放射卫生监管的需要。

(二)加强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拓宽资质认定工作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机构管理,强化放射卫生技术服务队伍的建设,对取得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放射防护)资质的疾控机构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人员的配置、设备的投入和质量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行。不断拓展服务范围、规范服务行业行为、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一方面,引入社会资金投入,做好民营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形成服务市场的竞争机制,满足医疗机构不断增长的放射诊疗检测、评价、指导等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卫生监督执法的专业性特征较为明显,随着工作深入,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其他社会技术服务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利用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资源,将之作为提高执法水平的手段。

(三)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守法意识加强对放射诊疗单位负责人和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普及放射防护法律法规和相关防护知识,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放射诊疗单位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督促放射诊疗单位落实好放射防护工作。切实贯彻落实各项放射防护措施,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其他可能接触放射诊疗放射性危害因素人员的身体健康。还应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不断增强全民防护意识和放射诊疗防护工作的社会监督。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防护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放射诊疗实践的正当性和避免滥用放射诊疗手段。工作中放射工作人员无视放射防护原则和规律必然造成辐射危害,而过分夸大放射危害的后果导致缩手缩脚,甚至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认识辐射的危害,了解和掌握放射防护的知识和技能,在利用射线装置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同时,保护人员、环境不受影响。

(四)加强放射诊疗技术准入管理,做好建设项目的审查工作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与管理制度。加强对心血管介入技术等重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监督检查,依法严肃查处未经准入而开展技术项目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预防性监督工作,落实放射诊疗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审查制度。建设项目审查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新、改、扩建机房的审查,可以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消除由于放射防护措施不完善而可能造成的辐射危害。

放射医学技术专业知识范文2

治学精神:刻苦钻研、善于总结

刘玉清的为人、做事、治学,一贯以“认真”著称。无论是在校的求学阶段,还是在漫长的工作生涯中,他总是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注重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后再查阅文献以提高认识。这种学习、实践、查证、总结的循环治学方法贯穿于刘玉清的一生,形成了他独特而又严谨的治学精神。

读片是放射科医生的基本工作,刘玉清强调:每一次的读片分析,都要认真、细致,稍有疑问就要追根究底,力求诊断意见清楚、全面,决不能有半点粗心和怠慢。因为这关系到对患者的全面诊断,还将影响对治疗和预后的判断。他认为,要做出正确、全面的影像诊断,不能仅局限于影像学征象的分析,还要客观地探讨其内在生理、病理学基础,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尽量作出全面的诊断分析。因此,放射科医生除了掌握放射学的知识、技能外,还应不断学习、了解有关的临床及基础医学知识,必要时可直接检查病人。刘玉清经常告诫自己和同事:“放射科医生不是‘读片员’,也不是‘操作员’,而是医生!”他还总是引用一位国外学者所说的话:放射科医生不仅是患者的医生,也是医生的“医生”。

刘玉清在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经验摸索中,注重分析实践材料和经验,并加以总结提高,这对丰富和发展其专业学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1957年至今,刘玉清、评论及学术演讲等280余篇,主编专著8部,参编17部,作为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获卫生科技进步成果奖8项(部级2项,部级5项,医科院级1项)。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钻研精神,以及勤于总结、善于总结的学术研究个性是分不开的。

医德风范:爱岗敬业、真诚相待

刘玉清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认真负责,持之以恒。他长期担任过放射科主任职务,在他的带动下,科室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他本人也数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1959年,他出席了北京群英会;1978年,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1985年,出席北京市劳模大会……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刘玉清认真仔细地完成读片和诊疗等基本任务,他始终保持对患者的热情与真诚,态度和蔼可亲。全国各地慕名前来求诊、求教者络绎不绝,刘玉清对他们均一视同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地真诚相待。当患者以各种“方式”要感谢他时,都被他婉言谢绝。他经常说,医生的天职就是为患者服务。

刘玉清还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为指导青年医师、研究生和进修医师等竭尽心力,言传身教,从实践中培养、锻炼了青年医师们的各种临床能力,也促进了学科的人才建设。他对教学工作严格要求,特别重视对影像学发展新趋向的把握,亲自审核研究生和青年医师们研究课题的各项进展。对于课题实践的各个步骤,任何一个微小细节、错误,他都不会放过。刘玉清同时也以自己严谨的治学精神感染着青年一代,这包含着他培养青年医师的良苦用心。1986年,刘玉清被评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

学科建树:开拓进取、不断求新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刘玉清倡导与病理科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X线与手术切除肺、食管标本的“X线-病理对照”研究,并逐步形成制度,建立了对照记录,定期进行分析总结,该合作一直坚持至今。这对深化多种胸肺、食管疾患病理基础的认识和提高X线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教研资料,推进了科室学术建设,填补了当时国内此项空白。

20世纪60年代,为提高心脏X线诊断水平,刘玉清一方面将“X线-病理对照”转变为“X线-手术对照”;另一方面,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意识到,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心电图和X线各有其作用和限度,于是他逐步创建了以X线为基础的“X线-临床-心电图”三结合的心脏X线诊断方法。这使放射科医师能够发现一些临床医师没有注意到的诊断问题,纠正了某些不当的临床印象,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这些以X线为主的全面分析方法,为创建心血管放射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放射科开展介入治疗工作做好了铺垫。

20世纪70年代,随着CT的问世,刘玉清敏锐地注意到,这是放射学向影像学发展的新动向。1974年前后,他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医学影像学”的学科新概念。1977年,他发表文章较全面地向国内评价了CT及其临床应用的概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际上,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相结合,共同形成了诊治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刘玉清于1985年率先向国内介绍了这一新概念,并在国内首次提出“介入诊疗已成为同内科、外科治疗并列的三大诊疗技术之一”。同时,“介入诊疗技术及相关器械、器具的应用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医学攻关项目,并与防治重大疾病以及我国相关器械、器具现状相结合,制定了15个攻关专题。刘玉清作为专家组组长,主持了专题的评审、中期评估和项目的总结、验收工作。这一工作对推动和提高我国介入诊疗技术及相关器械、器具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随着影像学新技术的发展和传统X线诊断及其各种造影检查的成熟,逐步形成了具有多种成像技术的影像诊断学。与此同时,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也促使我国的现代医学影像学演进成为诊治兼备的学科体系。刘玉清自90年代初即倡导、推动这一新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并多次撰文或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演讲,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刘玉清当时提出,应加强影像科室介入专业人员的培训以及主要介入治疗技术的规范化问题。他强调,介入放射学应为医学影像科的组成部分,实现与影像诊断优势互补,这将更有利于其发展。他还提倡开展影像学综合诊断优选应用研究,即“各种技术综合分析,优选应用”。针对心血管疾病,他提出“三主轴”(超声、CT、磁共振)和“两翼”(X线平片及相应造影和核医学)的主要诊断进程,并应以患者诊治的“实际需要”为原则。临床和影像学医师应综合分析研究多种影像技术(新技术和普通X线检查)的诊断性能(优势及不足),从中优选出合理的检查技术,向患者提供优质的影像诊断服务,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诊治效益。1996年,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开展大型诊疗设备临床应用规范化研究,由刘玉清负责医学影像组,他将他的这一思路落实其中,促进了影像学及相关专业的发展。

本世纪初,刘玉清组织放射学(含介入)、超声、核医学有代表性的专家,主持召开了“医学影像学前沿学术讨论会”,着重探讨了新世纪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我国的战略对策,并于2001年出版了专著《医学影像学展望及发展战略》,受到行业内人士的普遍重视。刘玉清提出,现代医学影像学科作为一个科室必须诊治兼备,由影像诊断(含CT和MRI)、超声、核医学和介入治疗(含超声、核素治疗)等分支学科组成。同时对专业人员的培养又应划分为神经、心胸、腹部和骨关节影像学等亚专业,各有分工,协调发展,以适应临床学科如大内科及其呼吸、心脏、消化等分支学科的对等发展。因此,医学影像住院医师必须进行诊、治兼顾的全面培训,高年医师则应有所侧重、各有专长。他积极呼吁、推动组建“大影像”概念的新世纪现代医学影像学科,进而探讨向“宏观(即生态环境、心理等)和“微观”(即分子、基因水平等)方向发展的新趋势。

绸缪为国:学科统筹、协调发展

1981年至1983年,刘玉清历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院长、所长;1987年至1992年,任该院、所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84年至1993年,任两届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放射学会主任委员;1993年,被授予“中国医科院、协和医大名医”称号;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玉清院士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勤耕不辍,多年来对心胸放射-影像学医、研、教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还为我国的医学影像学学科结构建设呕心沥血。

关于如何组建我国现代医学影像学学科,刘玉清认为,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经验,可采取“两步走”的策略:一是先组建“独联体式”的医学影像学部,开展联合性学术活动;二是逐步组建统一的医学影像学学科。

在看到我国临床应用研究与国外相比并无明显差距,但是医学基础和实验研究领域却与国外水平相差甚远的状况后,刘玉清大力呼吁各个医疗单位和医学院校、科研机构等积极创建、开展基础和实验研究基地,积极推进相应研究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各地区、各单位的专业、学术水平发展颇不平衡,设备条件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刘玉清极力提倡:向广大城乡基层居民提供有效且优质的影像学服务。尽管影像学新技术的应用率不断提高,但普通X线检查仍是影像诊断的基础,在某些方面如胃肠道、骨骼和胸肺疾病的检查方面仍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X线设备在我国乡镇单位已基本普及,因此,若能坚持提高与普及并重,针对影像学不同亚专业开展多中心的“影像学综合诊断优选应用研究”,制定出适当的“规范”,减少不必要的、高昂的、重复的检查,必将提高诊断效果和效率,直接造福于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乡镇居民。

国际交流:互动双赢、学术“外交”

1978年至1984年,刘玉清担任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咨询委员;1984年,受聘为美国哈佛大学放射学客座教授;1991年,当选为日本医学放射学会名誉会员;1970年,担任阿尔巴尼亚国立第二医院放射学中心顾问。多年来,他致力于拓展国际学术交流,为使我国放射学跻身于世界放射学之林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也为国际放射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自1978以来,刘玉清先后40余次出访美、日、澳、德、法、印、新、韩、马等国,进行考察、学术交流、参加会议和讲学,增进了与国外同行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放射医学技术专业知识范文3

【摘 要】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得出目前影像专科生的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为了更好的就业,毕业的影像专科生要看准医院的发展前景及给予你的发展空间,不要盲目的提高自己的就业要求,一味的追求效益及医院规模,更要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业务水平,为更好的就业做好准备。 

【关键词】 就业;发展空间;前景;对策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我国目前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的前景还不明朗,医疗体制政策还不完善,较多医疗卫生单位严重差人也不愿或不能进人,导致医护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医疗事故频发,同时,部分专业的医学毕业生明显供过于求,导致大多数用人单位纷纷提高进人门槛;在这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 就业情况的随访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31 个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男生9 人,占35.8%,女生22 人,占64.2%,已工作或已签约县级、区级及市级医院或同等级医院的共19 人,占61.3%,其中女生13 人,男生6 人,县级以下医院7 人,占22.6%,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占16.1%,;其中从事超声工作的14 人,占45.2%,从事放射技术工作的8 人,占25.8%,同时从事放射诊断及技术工作的4 人,占12.9%,均在县级以下医院工作;通过以上调查,得出影像专科生近几年的就业率达到83.9%,加上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就业率达到100%。 

        2 就业前景分析 

        2.1 医学影像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医学影像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 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 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 

        2.2 医疗技术及医疗事业的发展 

        1970 年代,电子计算机x 线断层扫描仪(简称ct)和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 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随着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越来越强,能够对大量的来自高度检测仪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迅速成像;20 世纪后期,世界上掀起了以微创手术为主的医疗技术革命,出现了许多以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学,通过最新影像诊断技术,可以检测出早期肿瘤和其他许多早期病变,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医生越来越倚重仪器设备的检查,另一方面在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下,各项仪器检查结果成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有无过错的重要法律依据,此仪器检查使用率必然提高,导致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医学影像科室的迅速扩张,出现医学影像人才短时间内的相对匮乏。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个人医疗服务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同时国家也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各地政府纷纷提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如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政府提出在2015 年前重庆区域内三级综合医院将达到30 所,以上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高端影像设备不断普及到县及县级以下医院,导致目前中国较多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西部医疗卫生单位对影像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增大;在目前这种医疗体制下,医疗卫生单位需要影像专业人才,但又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员编制,很多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以招聘影像专科生来解决这种矛盾。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专业也越分越细,主要分为影像诊断及影像技术两个专业,目前设有影像技术专业的医学院校相对较少,毕业生也较少,特别在西部省份的毕业生就更少,那么他们的就业情况就相对较好。 

        2.3 医院自身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都靠自我创收维持发展,床位越多,病人越多,设备越先进,创收就越多。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同级及同区域医院还互相开展“军备竞赛”,不断要在医院规模上压倒对方,同时还在先进仪器设备数量上压倒对方,先进仪器设备中大部分为影像设备;同时,部分区县级医院没有专门的影像技术人员,为了医院的发展,必须新招收专业的影像技术人才;以上几方面也是导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3 就业对策 

        3.1 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搞好实习的信心。充分估计实习中的困难,并作好应对措施。在医学知识方面,实习生在实习前有必要重温与影像学密切相关的临床知识和基础知识,尽快了解和熟悉所到影像科室的有关医疗制度,为今后圆满实习做好准备。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学习、思考、提问、总结,尽量将所学书本知识与临床实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有意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3.2 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着重提高实习生的实践技能 

        影像实习带教中,教师应注重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影像检查手段,知道何种疾病应首选何种检查方法,如何识别疾病的基本影像学表现;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反复让学生将学到的影像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病例中来,围绕问题、病例进行影像实习带教,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日常的工作、读片和病例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相互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带教老师要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更多的典型临床病例,设置更多形式的自我测试、教学考试等形式,多渠道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将人体解剖、病理生理、临床检查资料等与影像学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尽力教会学生如何去书写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影像报告。总之,带教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 

放射医学技术专业知识范文4

1从细微处入手,重视入科教育

1.1针对专业特点,做好辐射防护教育:针对放射科工作环境存有电磁辐射危害的特点,和目前依法执业及医疗安全的需要,重点突出地做好入科教育。向实习同学讲述X线的五大特性,其生物效应对人体的危害,使其明确做好防护的重要性,掌握常规防护方法和辐射防护三原则:实践的正当性、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学习掌握对受检者防护知识:育龄期妇女应注意询问是否有身孕。如为孕妇,则应立即与经治医师联系,尽量采取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如确认必须给予X线检查时,检查前,对非检查部位的重要/射线敏感器官(如大脑、甲状腺、性腺等)做好屏蔽防护或距离防护,以避免发生不必要设计辐射安全的纠纷。使医学生在实习期间懂得影像学检查的合理(正当)应用,和做好自身及受检者防护的重要性。

1.2依法实习、实践:自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实施后,任何无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包括医学生在内不得单独处理患者,包括报告书写、履行告知和知情同意书签署等。在实习中,除认真向带教老师学习检查方法外,医学生还应注意学习履行告知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注意事项等。此外,注意尊重患者的权利。世界医学会《患者权利宣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对患者的权利都有明确的规定。患者的权利有以下10项:生命权、生存权、身体权、健康权、平等的医疗权、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权、保护隐私权、免除一定社会责任权、诉讼权和求偿权。尊重患者的上述权利,既是依法行医的重要内涵,也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需要。除上述两大方面外,在入科教育中,对工作学习纪律、接待患者的礼仪教育等方面,注意配合科教科院前教育,结合放射科实际诊疗工作情况,进一步细化、强调。力争将医学生实习教学工作从入科教育开始科学、规范的做好。

2注意方法学教学,避免单打一式诊断、鉴别诊断思维

我科是集普通X线、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医学影像学科。讲课中,我们一般先讲述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适应证及各自在诊断方面的限度,以及各种影像设备/检查方法在诊断中可以相互弥补。讲解某一病种,也尽可能将其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表现,即用比较影像学的模式展示给学生,启发他们学会水平思维(横向联系)、垂直思维(纵向分析)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学。告知他们要重视、注意结合临床资料,重视循证医学影像学方法的应用。不就“影”论病,避免单打一式思维诊断模式,从而减少或避免在“异病同影”或“同病异影”时,因定式思维(经验主义)而导致漏、误诊。

3加强学习与积累,提高团队素质与水平

通过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培训,提升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医院和科教科大力支持下,放射科通过外派内引和科室内教学,以提升团队素质与水平。

3.1外派进修学习,培养骨干团队:自年起,放射科先后派出11人次到上级医院定向进修学习;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培训班61期计136人次。对外出进修学习人员,规定其在学习结束后,必须写出书面进修、学结,向医院和科室汇报其收获以及可引进开展的新技术项目等,并且在科内做一次专题汇报。这样,既可以促使外出进修学习人员须认真用心学习,履行职责,又能做到一人进修学习,全科人员受益提高。

3.2上请外引,借力提升:采用请上级医院专家来医院、科室讲学,主动联系、承办学术会议的方法,使众多无机会外出进修学习的医技人员得以就近听取学术讲座,了解影像医学新进展,学习和掌握新的检查、诊断技术与知识。—年,我科在科教科支持下共承办青岛市放射学分会年会四届,承办青岛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培训班和辐射安全防护培训各三届。另有5位上级医院专家来院作学术讲座9课次,有力的促进了本科室的学术水平,提高了专业骨干的表达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升了医院和放射科在本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放射医学技术专业知识范文5

关键词:就业 发展空间 前景 对策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我国目前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的前景还不明朗,医疗体制政策还不完善,较多医疗卫生单位严重差人也不愿或不能进人,导致医护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医疗事故频发,同时,部分专业的医学毕业生明显供过于求,导致大多数用人单位纷纷提高进人门槛;在这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一、就业情况的随访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31个医学影像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男生9人,占35.8%,女生22人,占64.2%,已工作或已签约县级、区级及市级医院或同等级医院的共19人,占61.3%,其中女生13人,男生6人,县级以下医院7人,占22.6%,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人,占16.1%,;其中从事超声工作的14人,占45.2%,从事放射技术工作的8人,占25.8%,同时从事放射诊断及技术工作的4人,占12.9%,均在县级以下医院工作;通过以上调查,得出影像学生近几年的就业率达到83.9%,加上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人,就业率达到100%。

二、就业前景分析

1、医学影像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医学影像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

2、医疗技术及医疗事业的发展

1970年代,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仪(简称CT)和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随着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越来越强,能够对大量的来自高度检测仪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迅速成像;20世纪后期,世界上掀起了以微创手术为主的医疗技术革命,出现了许多以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学,通过最新影像诊断技术,可以检测出早期肿瘤和其他许多早期病变,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医生越来越倚重仪器设备的检查,另一方面在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下,各项仪器检查结果成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有无过错的重要法律依据,此仪器检查使用率必然提高,导致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医学影像科室的迅速扩张,出现医学影像人才短时间内的相对匮乏。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个人医疗服务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同时国家也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各地政府纷纷提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如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政府提出在2015年前重庆区域内三级综合医院将达到30所,以上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高端影像设备不断普及到县及县级以下医院,导致目前中国较多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西部医疗卫生单位对影像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增大;在目前这种医疗体制下,医疗卫生单位需要影像专业人才,但又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员编制,很多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以招聘影像学生来解决这种矛盾。

3、医院自身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都靠自我创收维持发展,床位越多,病人越多,设备越先进,创收就越多。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同级及同区域医院还互相开展“军备竞赛”,不断要在医院规模上压倒对方,同时还在先进仪器设备数量上压倒对方,先进仪器设备中大部分为影像设备;同时,部分区县级医院没有专门的影像技术人员,为了医院的发展,必须新招收专业的影像技术人才;以上几方面也是导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三、就业对策

1、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搞好实习的信心。充分估计实习中的困难,并作好应对措施。在医学知识方面,实习生在实习前有必要重温与影像学密切相关的临床知识和基础知识,尽快了解和熟悉所到影像科室的有关医疗制度,为今后圆满实习做好准备。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学习、思考、提问、总结,尽量将所学书本知识与临床实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有意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2、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着重提高实习生的实践技能

影像实习带教中,教师应注重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影像检查手段,知道何种疾病应首选何种检查方法,如何识别疾病的基本影像学表现;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反复让学生将学到的影像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病例中来,围绕问题、病例进行影像实习带教,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日常的工作、读片和病例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相互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带教老师要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更多的典型临床病例,设置更多形式的自我测试、教学考试等形式,多渠道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将人体解剖、病理生理、临床检查资料等与影像学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尽力教会学生如何去书写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影像报告。

放射医学技术专业知识范文6

[关键词]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

恶性肿瘤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放射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有45%可以被治愈,其中经手术治愈约为22%,18%经放疗治愈,化学药物治疗治愈约为5%[1]。放射肿瘤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综合学科,其内容涉及知识面较广,包括肿瘤学、影像学、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学生毕业后医学继续教育的核心,在医学终身教育中起到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2-3]。目前,很多院校没有开展肿瘤学这门专科,在临床实习期间没有接触放射肿瘤学这门学科,由于专业的复杂性和住院医师对放射治疗专业认识不足,因此,短期很难掌握,对于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规培生)显得尤为重要。作者结合近年来本院的临床带教经验,提出自己的体会和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本院放射肿瘤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模式。

1理论教学模式

1.1将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应用到放射肿瘤教学中NCCN指南是由美国21家世界顶级癌症中心肿瘤专家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共识而制定的临床肿瘤诊治指南。NCCN指南教学系统、全面、针对性地解答了各种肿瘤从初治直至预后及随访整个诊治过程,对于引导肿瘤学的住院医师实践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作者在研究生带教中引入NCCN指南,具体为:主治医师职称以上带教教师排课表每周1次,对于常见病和多发病行最新指南解读,方式为利用多媒体教学,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解读和翻译,进行双语教学和互动教学,既系统学习了常见肿瘤的分期、综合治疗原则、靶区的定义及剂量、同期化疗方案等临床实际问题,培养了住院医师对肿瘤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的充分认识,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专业外语水平。本科室住院医师在外文文献翻译及解读能力上明显高于其他医院同专业毕业生。1.2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应用到临床带教中PBL教学,又称问题式教学,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强调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强调团队合作与引导,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4],该模式适合于有一定自我学习能力的学生教育。具体教学方法:首先从新入院的患者中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初治病例,由至少3名住院医师组成小组自行询问病史及查体。教师引导性提出问题,如初步诊断、鉴别诊断、下一步治疗计划、该病的最新治疗动态、靶区如何设计、计划放疗总量及分割剂量?住院医师可以分工带着问题自行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阅文献、专著及教材、NCCN指南,结合临床自由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可先尝试勾画靶区。每周举行2次病例讨论会,每组出1名代表将病例和该病种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症状到诊断分期及治疗方案制作成PPT向各级带教教师及其他组住院医师汇报,大家可以各抒己见,提问讨论。最后带教教师解答疑难问题,修改靶区,并做出概括性总结。本科在临床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后发现既可以增强研究生对放射肿瘤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勾画靶区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2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2.1注重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教学CBL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于教学查房中,培养临床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先让临床实习生对典型疾病、实例进行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再由带教教师对疾病进行充分分析,提出相关专业问题。CBL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责任,并通过事先准备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案例:患者女性,46岁,未绝经,右侧乳腺癌保乳术后2周,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肿块1.0cm×1.5cm,前哨淋巴结阴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该患者诊断明确,是体现肿瘤综合治疗的典型病例,查房时由规培生讨论下一步具体治疗方案,患者已行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治疗包括哪些?是否需要放疗或化疗或内分泌治疗或分子靶向治疗?规培生讨论后意见为需要放疗,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指征不明确,HER2(++)需要进一步做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是否为阳性来判断,内分泌治疗效果欠佳,再由教师进一步总结和引导。需要放疗时,放疗前定位注意事项是什么?靶区勾画范围为哪些?是否需要勾画锁骨上淋巴结?腺体勾画临床靶区(CTV)的上下内外界是什么?计划靶区(PTV)怎样外放?如果做完FISH检测后,HER2(+)则不需要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HER2(+++)则需要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那么化疗方案如何选择?分子靶向药物如何用?这样由一个问题变成多个问题,学到更多知识,印象更深刻。同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增多,思路会开阔,处理问题更自信,也提高了决策和管理的能力。CBL教学最重要的收获是参与者之间相互学习。这种教学查房模式满足了肿瘤学多学科诊治模式的需要。2.2积极参与肿瘤多学科会诊。肿瘤综合治疗的定义为“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病理、病期与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合理地综合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以期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5]。放射肿瘤学作为肿瘤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其毕竟不是唯一手段,所以在教学之时必须实事求是地把握各个学科的地位,在决定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时,必须请相关科室会诊,包括肿瘤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等。通过充分的讨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这也是综合治疗模式中要求的“有计划性与合理性”。本院自2005年开展肿瘤多学科会诊制度以来,目前每月都有腹部肿瘤、胸部肿瘤及头颈部肿瘤等多学科联合会诊。1例初治的肿瘤患者,究竟是先手术还是先放、化疗,还是先介入治疗,各学科专家经过综合性讨论,制定详细治疗方案;每种治疗措施结束后,评价疗效,再由相关专家聚集讨论,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个体化为治疗原则。本教研室遵义医科大学肿瘤内科教研室要求研究生积极参会,引导学生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与协作的意识,真正做到肿瘤的综合治疗。2.3培养影像诊断能力。肿瘤的放射治疗是以大体解剖、病理和放射影像学资料为基础的。现代放射治疗将定位CT、移动激光定位系统和三维TPS系统工作站三者通过网络连接,形成包括影像诊断、图像传送、肿瘤定位和治疗计划为一体的高精度肿瘤定位计划系统[6],这要求放疗科医生掌握影像诊断水平,掌握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及淋巴引流规律,因此,带教中影像诊断方面的培训尤为重要。在影像诊断的临床带教中,首先要了解各种影像学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和图像特点,特别是肿瘤科常用到的CT、磁共振成像(MRI)、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检查。阅片是全面掌握影像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多收集一些典型的影像学资料让学生反复阅片,并将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练掌握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的基本影像学表现,并要求放射肿瘤学规培生轮转影像科室3个月,参加每周影像科疑难病例的读片会。本科采用多媒体读片,每周的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中,让规培生根据患者情况自行阅片,然后请上级医生结合具体病例对肿瘤影像学表现进行解读,从而使学生的影像诊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3重视循证医学教育

如今,为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循证医学教育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7]。循证医学公认的定义:慎重、准确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证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制定出最佳治疗措施[8]。循证医学强调最佳证据与专业技能经验的结合,这要求教师注重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循证医学指导的放射肿瘤学教育模式下,必须注重学生对肿瘤基础知识的掌握,灵活应用临床工作中,在带教中,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学生可以利用图书、指南等进行资料检索,查阅文献,了解最新的肿瘤学知识及肿瘤治疗的新进展、新技术,对患者的病因、疾病转归、治疗原则提出自己的看法,养成一种“查阅文献-提供依据-综合评价-积极处理”的循证医学思维习惯。

4培养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技巧

心理健康对于肿瘤患者来说非常重要。肿瘤患者长期抑郁、悲观的情绪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9-10],免疫力下降,肿瘤自然就有机会进一步发展和恶化。所以医生应该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注意沟通技巧,这样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提高医患沟通质量,促进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而首次沟通通常会使肿瘤患者对主治医生产生一种依赖感[11]。肿瘤患者的心理常表现为怀疑、焦虑、恐惧和绝望,甚至是精神障碍,所以在治疗时,心理干预特别重要,肿瘤心理治疗在延长生命的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2]。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认清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换位思考,充分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情,增强医患沟通技巧。培养规培生的交流沟通技能与医学专业技能同样重要,包括从接触患者开始到询问病史、告知病情、方案制定、疾病预后及临终关怀等一系列诊疗过程中的沟通,学习如何建立医患信任关系、降低坏消息对患者负面影响的技巧。

放射医学技术专业知识范文7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医学影像设备的增添与更新已经成为我省各家医院加速发展的必然趋势。随后就是对影像专业人员的需求增加。但到底该专业人员的现状如何?能否满足社会需求?未来3~5年的需求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全国也未见相关数据报道[1]。为此,我们在海南省卫生厅的直接支持与帮助下,对海南省医学影像界的人员现状及其未来几年的需求情况作了一个全面的调研,为高校今后如何办好该专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1 调研内容与方法

通过省卫生厅发文到省、市、县、区各级医院,对海南省三个级别医院的医学影像专业(包括放射影像、超声影像和核医学影像)的医师和技师系列的现有人员和未来3~5年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员的数量、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知识结构等。同时,也对影像设备的现状和未来需求进行了调研。问卷回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总共回收270家医院的有效问卷,其中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64家,一级医院200家,囊括海南省约66%的一级医院及全部的二级和三级医院。

2.1 海南省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状况及未来3~5年需求状况

现有状况: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共1 320名,其士3名(0.2%)、硕士23名(1.7%)、本科387名(29.3%)、大专及以下907名(68.7%);放射科医师533名(40.4%)、放射技师246名(18.6%)、超声医师522名(39.5%)、核医学医师19名(1.4%)。未来3~5年需求状况:共需求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1 253名,其士16名(1.3%)、硕士82名(6.6%)、本科693名(56.0%),大专及以下444名(36.00%);放射科医师489名(39.5%),放射技师243名(19.6%),超声医师486名(39.3%),核医学医师17名(1.3%)。见表1。

2.2 海南省医学影像专业现有设备状况及未来3~5年需求状况

未来3~5年ct、mri增长速度较快,见表2。表1 海南省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状况及未来3~5年需求状况表2 海南省医学影像专业设备现有状况及未来3~5年需求状况(台)

3 讨论

医学影像学科是一个设备依赖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海南各家医院影像设备增加迅速,人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没有一批高素质的队伍,设备根本无法充分利用。

3.1 海南省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现状分析

(1)整体学历结构低,高学历人员极其匮乏。全省 1 320名专业人员中,博士3人,硕士23人,全部集中在三级医院,硕、博比仅为1.9%。笔者从我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百度网上均没有查到其他省份类似的数据。宁夏、青海、江西等地区医院的博士数都会超过3名。多数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35岁以下的医师几乎博士化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省医学院校没有自我培养硕士、博士的能力,加之我省近几年经济形势和医生待遇的原因,造成人才引进困难。这使得各级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素质与其他省份相比,差距在不断加大。随着高端设备越来越多,这种不适应的状况会越来越突出。

(2)大专学历仍然是我省影像界的主力军。我省目前本科学历的影像专业人员只有387人,如果按全省影像医师总人数1 074人计算,本科占36%;其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本科人员比例分别为76.4%(155/203),38.9%(197/506)、9.6%(35/365),而全省专科及专科以下人员(包技师)达 68.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省三级医院的医师队伍还没有本科化,二级和一级医院医师队伍的主体还是大专以下人员。这样的人才队伍状况,是很难满足高质量影像医疗服务和高精尖设备引进的。

(3)放射诊断和超声诊断医师占据80%。从专业知识结构看,放射诊断医师占40%、放射技师占18.6%,仍然是人员的主体;超声医师39.5%,与放射诊断医师平分秋色;而核医学医师为数甚少。

3.2 海南省医学影像专业未来3~5年技术人员需求分析

(1)人员总数需求量大。未来3~5年内共需求影像专业人才1 235人(见表2),占目前人数的93.6%,几乎翻一番。这种人员需求量,将是很难满足的,占目前我校影像专业在校生人数,也就是未来3~5年毕业的人数224人的5.5倍之多。

(2)高学历人员需求量大。其士需求16人,是现在的5.3倍,主要集中于三级医院;硕士需要82人,是现在的3.6倍,主要集中于三级和二级医院。这种学历层次的需求与湖北省类似[2],硕士和博士的需求远大于供给,每年愿意从省外来工作的硕士寥寥无几,博士基本要靠很优厚的政策,才能引进。本科需要693人,是现在的1.8倍,主要分布于二级和一级医院,三级医院需求量已接近饱和。而专科及专科以下需求444人,是目前总数的0.5倍,主要集中于一级医院,就连二级医院的技师,都有本科的大量需求。

(3)专业知识结构比例变化不大。从事放射诊断医师和超声医生均各占40% 。三级医院希望诊断医师与技师分开,60%以上二级医院需要医师兼技师共用,80%以上一级医院希望医师兼技师共用。这对我们本、专科层次的办学定位很有启发。

(4)高端设备人才需求量增长迅猛。未来3~5年内影像专业设备需求增长情况:x线机增长0.74倍,ct增长 2.15倍,mri 增长6.75倍,超声增长0.48倍。这种需求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对我们影像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海南医学院目前开办的医学影像本科专业是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状态。2008年我们39名首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就达95%以上,且三分之二流向了省外,形势明显好于北方部分省份[3]。虽然每年也有省外人员来我省就业,但估计每年该专业本科生的总供给量也就是在40左右。当然,医疗专业人员也可以从事本行业,但对于多数二级医院来讲,影像专业人员更受欢迎。因此,面对如此现状与需求,我们应该有一种使命感,从政府、高校、医院自身及行业学会都应做出短期、中期和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并采取多途径、多层次加快人才培养速度。为此,建议如下:

(1)在职人员的培训:短期以开办培训班为主,辅以人员进修和高职学历教育。主要针对一级、二级医院的新从业人员。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投入。(2)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主要针对三级医院的年轻医生,尽可能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医院本身应积极鼓励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 提高学历层次。(3)加大高校学历教育的规模,扩大海南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本、专科的人才产出数量和质量,政府最好给予一定的投入与支持。(4)尽快实现海南医学院影像专业的硕士点建设以及重点学科的建设,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速度。政府应给予一定的关注与支持。(5)政府想方设法,将目前我省几个卫校的放射中专学历教育提升为大专教育。(6) 行业学会应加大针对基层医院的学术活动与交流的力度与频次。(7)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 要把人才培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加强在职人员的各级学历教育, 鼓励在职人员采用函授、自学、夜大、脱产和半脱产学习等形式进行学历教育, 提高学历层次。学历教育和进修培训是不能互相替代的,良好的学历背景,更能厚积博发。我们认为这是提高我省专业人员素质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方法。(8)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一定要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办学层次,招生数量和课程设置[4],主要培养本科为主的放射诊断,放射技师、诊断兼技师并用、及超声科医师为主的新一代影像人才。

总之,社会的发展,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和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适应市场需求,确保高就业率[5],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同时自己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致谢:该调研得到了海南省卫生厅及各市县卫生主管部门及其各级医院的帮助。在此,特表谢意!

【参考文献】

1 张德营,刘军,卜玉莲,等.安徽省部分医院影像设备及影像专业人员状况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33(1):31?32.

2 殷国生.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28?29.

3 牛志敏.浅谈新形势下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理想就业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6:14.

放射医学技术专业知识范文8

1.1辐射场内床边操作

介入放射工作不同于普通的X射线隔室操作,它属于床边操作,即介入操作者在X射线机下的诊疗床边操作,第1术者一般距床边辐射区不到0.5m,身体完全暴露于辐射场内。

1.2累计曝光时间长

由于病种不同,手术复杂程度不一,因此每台介入手术的累计曝光时间也不相同,一般为20~30min左右,最短者为3min左右,最长者可达几小时。

1.3射线工作条件高

由于很多介入手术的部位是实质性脏器,所以使用射线工作条件(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相对高于普通的透视或摄影。

1.4辐射屏蔽防护难

由于射线装置本身固有防护设施少,在进行放射介入操作时,操作者必须使用铅衣、铅帽、铅围脖、铅眼镜等物品进行屏蔽防护,但由于防护用品过重,手术时间较长,对介入手术者是个挑战。

1.5受照剂量大

由于介入治疗比传统X射线诊断复杂,难度大,因此患者和操作者受到的皮肤剂量和全身有效剂量比传统X射线诊断的大。

2国外介入放射学放射防护控制措施

2.1受照剂量现状调查研究

部分介入治疗手术中,受到辐射照射的皮肤和眼晶体可以接近或达到的剂量水平:白内障达到1Gy以上,皮肤脱毛、红斑达到5Gy以上,皮肤水泡达到10Gy以上,皮肤二次水泡、坏死、溃疡达到20Gy以上。ICRP85号报告中建议:当患者皮肤最大累积剂量在1Gy左右(多次重复操作)或3Gy左右(单一操作)时,应记录其剂量值、照射部位和照射范围;同时还对所有预计皮肤累积剂量最大达到3Gy以上的应随访10~14d[4]。美国的Miller等[5]称,部分介入操作中有6%患者的辐射累积剂量超过5Gy(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辐射剂量)。Mooney等[6]报道,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手术时患者皮肤剂量高达4.6Gy。有些人曾报道过一次介入放射学操作患者皮肤剂量最高达到43Gy[7-8]。比利时的Deierckx等[9]报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患者皮肤剂量高达12.86Gy,肝动脉造影术患者皮肤剂量高达108.26Gy。

2.2介入放射学辐射防护控制措施研究

国外推荐的防护措施有:①质量保证。包括设备质量控制、对患者和操作者应有剂量监测措施,并保证操作人员的剂量值在约定的管理目标值以内。②降低剂量技术。有报道称,使用改进的持针器装置和一次性灭菌无铅手术悬垂帘均使介入操作者手部的受照剂量显著减少[10-11]。Nicholson等[12]报道,在对图像质量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使用0.35mm厚的铜做滤线器可使患者的皮肤剂量下降58%。Nikolic等[13]使用脉冲透视后使20例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的卵巢吸收剂量和皮肤吸收剂量比连续透视分别减少了1/2和1/3。Mooney等[14]采用数字荧光透视设备和影像冻结技术使患者剂量下降30%。Pecher等[15]使用路图和保留透视的最终图像技术,可使1208例血管性介入操作者剂量下降61%,患者剂量下降17%。Xu等[16]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使用ROI透视技术可降低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剂量。Miller等[17]通过剂量分散技术使患者皮肤表面最高剂量(PSD)下降的同时也缩小受到最大剂量照射的皮肤面积。

3国内介入放射学放射防护控制措施

3.1受照剂量现状调查研究

我国介入放射学起步晚,介入手术的工作量约为国外的20%。但随着介入放射学适应证的不断扩大,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受到的照射剂量不断增加。余宁乐等[18]报道,省级介入手术者的年均工作量为355例,单次介入手术者防护服外胸腹部的最大剂量值为0.35mSv,则预计年剂量最大值为124.25mSv。宣志强等[19]报告的介入操作者年有效剂量平均值是普通放射工作者的6.38倍。赵智慧等[20]报道的介入手术中患者受到的照射剂量最大为1097.00mSv。赵红胜等[21]通过介入设备自带的剂量监测系统发现3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累计曝光时间为2h,入射体表总剂量达到11Gy,患者的平均受照剂量值为1.86Gy。黄润玲[22]报道的36名介入放射操作人员防护服外剂量均值为630μSv/次;指部剂量均值达752μSv/次;经皮胆道引流术和肝动脉栓塞造影2项手术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均值分别为1098、1027μSv/次。有报道称,有多数介入操作者在操作时不戴铅眼镜,直接裸眼操作,造成放射性白内障[23]。综合上述,介入操作者和患者的放射防护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2放射防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至少6万多名医务人员从事介入放射工作,每年有上百万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由于对法律法规认知不足,不重视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有些单位没有把从事介入工作的人员纳入放射工作人员管理,更谈不上辐射防护。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①介入操作者放射防护意识淡漠,甚至空白,医院对放射防护管理不重视。有些医院对介入诊疗的放射防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介入操作者的防护不到位,对患者的防护更置之不理,错误地认为虽然每次患者受照射剂量较高,但因接触次数少而没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防护。很多医院的介入操作者并未被当成放射工作人员对待,更谈不上辐射防护控制措施。②设备良莠不齐。我国介入放射学的设备有胃肠造影X射线机和数字减影(DSA)X射线机两种,而数字减影X射线机才是介入放射学专用设备,部分市县级医院目前还在用胃肠造影X射线机来进行介入放射诊疗,导致介入放射学诊治患者受到较高剂量照射。③专用防护设备和设施配备不足。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单位在介入治疗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开展介入诊疗活动,个别医院未采用专业的介入手术等影像设备进行介入诊疗操作,没有给操作者和患者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等。④介入放射工作者的放射专业和防护知识缺乏。介入放射学从业人员来自临床各个科室,医学影像专业知识缺乏,更谈不上对电离辐射存在的危害和防护原则了解。⑤预防性监督管理不到位,存在较多的防护问题。个别介入诊疗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介入诊疗项目时由于不知或不及时申报审批,致使预防性监督管理未到位,错过设计介入诊疗项目辐射防护最优化的时机,致使选址、布局、屏蔽设计等防护措施达不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存在较多的辐射防护安全问题;机房内无关的其它杂物随意堆放较多见,造成机房使用面积变少,无形中增加了室内散杂射线对人员的受照剂量。

3.3介入放射学放射防护控制措施

我国介入放射学辐射防护控制措施研究具体如下。张良安[24]对介入辐射防护提出的建议有:①制定介入放射学辐射防护的标准、规范;②对进行较复杂的介入手术患者尽可能给予剂量监测,至少应详细记录能进行溯源剂量估算的信息。③建立培训和资格制度,对进行介入操作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只有当他们具备了相关的辐射防护知识并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对如何做好介入操作者的防护,胡益斌等[25]就介入操作者的辐射防护有如下建议:①严格操作规程。②充分利用设备的自有防护设施。③充分利用辅助防护用品,操作者必须要穿好铅防护衣、围好铅防护颈套,戴好铅防护帽和铅防护眼镜,不图一时的轻松和方便而损害自身健康;张继勉等[26]称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设施对射线衰减很高,铅衣为88.6%~91.1%,固定防护设施床上铅屏为96.0%,床侧铅帘为97.0%。④选用合适合理的曝光模式。⑤尽可能使用低的管电压、管电流和小照射野的面积。⑥提高插管操作技术和诊断水平。⑦建立个人职业健康档案。对介入放射学的防护,张志兴等[27]提出的对策有:①加大监管力度。②使用专用的介入设备。③使用防护效果好的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④加强患者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照射。⑤加强放射卫生法律、法规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郭锐等[28]提出的介入放射学的管理建议有:①资格准入制度与学科定位。②病房建设与操作技术。介入科室必须向市级以上环保和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许可手续,对防护性能差且没有带影像增强器的X射线机、数字减影装置等设备应不予许可;缩短诊疗时间和提高操作技术均能减少放射剂量。③职业归类与安全培训。介入操作者应归类于放射工作人员管理范畴,上岗前必须经过放射防护的培训和职业健康检查,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才可从事该项工作。④监督管理与职业健康监护。熊中奎等[29]提出了一种在高等医学院校专业学习为主,职业进修培训为辅的放射卫生防护和安全教育体系模式。

4结语

放射医学技术专业知识范文9

[关键词]高校;文化辐射;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2 ― 0124 ― 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前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组成社会的每个细胞都必须努力的文化发展方向。高校作为组成社会的细胞,作为高等教育的组织机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社会职能的转变,高校不仅肩负了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职能,同时也逐渐具备了向周围区域传播文化的功能,高校从旁观者转化为一个社会的积极参与者,通过参与带动区域文化的发展,进而实现文化的辐射职能。

辐射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对等的”。高校文化辐射、带动、影响地方区域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受到地方区域文化发展水平和习俗的影响和制约,高校文化与地方区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发展。高校如想充分发挥文化辐射的作用,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地方区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搭建服务平台,探索行为模式的转变,建立地方区域、高校及地方企业共赢的互动格局。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推行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的文化辐射推动地方区域的发展。

一、发挥先进文化的带动功能

高校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有力补充,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总体的价值观、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行为规范等构成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得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遵守和维护,并内化成为高校成员的内在价值观的一部分。我国高校文化普遍存在着厚德载物、博学励志、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总体上传承了民族文化精髓,具有积极进取的态势,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高校教师能够鉴别文化、发展文化,能够敏锐的把握政策法规的发展方向,能够创新知识。将这种具有正确方向性、科学性、创新性和感染性的先进的文化价值理念,不断向社会辐射,发挥高校文化蕴含的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为例,校训的变化过程就经历了“求知立志、救死扶伤”至“大学至善,大医精诚”。“自强不息甘于奉献”是齐医人的精神;“崇尚学术,追求卓越”是齐医人的办学理念。这是齐医文化的精髓,体现了齐医人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和乐于奉献、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也体现了齐齐哈尔地区人民的坚韧和不屈,推动了齐齐哈尔开拓、创新、坚强不屈、充满生机的城市精神的丰富和深入发展。

二、实现高校培养模式的转变,实现“人才辐射”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不可推卸的使命。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坚持先进文化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多元化的文化融合。用健康、高尚的特色文化引领教育学生树立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具有积极的主观能动性的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不仅用所掌握的医疗卫生知识服务社会,同时也在无形中将文化的氛围展现在工作岗位中,通过人才实现了高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1946年,根据东北革命根据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黑龙江军区卫生部建立了黑龙江军区军医学校,历经了“黑龙江省卫生学校”、“黑龙江省立卫生干部学校”、“黑龙江省医士学校”、“齐齐哈尔医学专科学校”、“齐齐哈尔医学院”发展历程。在战争时期,经历了战火的考验为东北输送了大量的医务人员;和平时期;历经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大批面向基层的医疗卫生人才;目前,向着医科大学的目标迈进。经不完全统计,在齐齐哈尔地区的医疗单位的医护人员中,齐齐哈尔医学院的毕业生占60%。目前有教职工4623人,其中副高职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达931人;专任教师639人,其中副高职以上282人,占专任教师44.1%;硕士以上学历402人,占62.9%。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代,齐齐哈尔医学院为齐齐哈尔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开拓创新,实现高校的“科研辐射”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拥有大量的专业教师、科技人才,拥有合理的学科建设和完善的科研平台,拥有开放的学术精神,每年高校都产生大量科技创新成果,促进科技发展。世界上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探索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科技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双方认为最有价值的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齐齐哈尔医学院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市级重点学科3个,拥有包含省级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各类科研机构22个。仅2008年至2011年,齐齐哈尔医学院共获得各级各类项目46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28项,省教育厅资助项目92项,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市科技局、社科联资助项目328项,共获得资助经费714.14万元。完成各类科技项目355项,成果登记355项,年成果登记数连续三年位列全省高校前三名。获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7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高校科学技术奖、省卫生厅、市科技局科技进步奖等厅局级奖励167项。获得专利13项。被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88篇。2006年至2010年,共发表学术论文2167篇?。已有多项专利与地方经济合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形成了产业经营,其产品和药品已投入市场。强大的科研能力已经对齐齐哈尔地区的经济社会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四、“实践辐射”加强高校与地方区域密切联系

高校通过鼓励教师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参与地方区域的文化发展。高校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加强同周边区域的交流沟通。高校将校园文化、科学知识注入城市,为城市带来新的活力;同时,通过实践也吸取了地方文化的有益之处,实现了校地文化的交流互动。

齐齐哈尔医学院通过开展“医疗卫生下乡”、“送医送药”、“法律知识援助”、“开展人文培训”、“心理援助”、“大学生与社区对接”、“青年志愿者活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捐资助学”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将医学院的风采展示在齐齐哈尔市民面前。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拓展了见识、积累了人生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师生习得了齐市地区居民的热情、奔放的感情特点,进一步体会到了齐市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目标,这些又指导了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五、建设开放式校园,实现环境育人的功能

高校开放式的校园,面向地区居民开放,让市民步入大学、了解大学,感受大学氛围。高校开设的各类培训班、学术科研交流、校园文化活动都可以对面向市民;高校教师参与地方讲师团,开展先进文化、知识、理念的宣讲工作;部分向社会开放校园及基础设施,例如图书馆、校史馆、实验室等,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媒体和现代通信技术,形成品牌文化,加强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通过多种形式的开放,加大开放的力度,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走进并深入了解地方文化

高校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体现为封闭性和开放性共存;先进性与保守性同在;多元性和一元性兼具。城市文化具有聚集性与开放性互动;多元性与凝聚性兼容;大众娱乐性和消费性特色鲜明的特点。高校为充分发挥文化辐射的作用需要走进地方文化。

可以尝试发挥高校的人文优势,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的长期、科学规范化的研究与保护。还可以积极参与对地方农村文化,对其进行整合、统筹规划,例如齐齐哈尔医学院分期分批的培养乡村医生、卫生院的全科医生等,对齐齐哈尔市乡镇的医疗注入活力。高校还可以通过参与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和内容来实现文化辐射,帮扶、协助农村文化发展机制的改革,从而加快农村文化发展的步伐,发展农村文化的格局。

发挥文化辐射还需要高校深入的研究地方文化。高校的人文力量使高校可以实现为地方区域决策发挥有效的资政功能,有效的为地方社会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提供决策手段,发挥丰富的人才资源的作用。可尝试建立一个对内联系地方社会需求,对外联系高层次研究机构的平台,组织多方面力量进行地方性难题的攻关,为地方文化决策提供优质的服务,对地方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为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辐射,实现高校与地方区域文化互动,还需高校转变理念,加强思想建设。加强服务思想建设,转变办学理念,培养具有服务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毕业生。改变对知识的理解,重视隐形知识,将校内知识与校外知识有机结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将其内化为个体的自觉,丰富知识构成。摈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对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教育自身的规律有科学的认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达成高校与地方区域的合作、交流,更加利于高校文化辐射能力的培养与实现。

综上所述,高校需加强对地方文化的研究,探索地方文化的利弊,加强文化融合。逐步探索高校与政府、企业、社区合作的模式,发挥各自的管理、人才、资金的优势,提高合作中的文化融合水平。健全有效的互动机制,例如产学研一体化机制、互动保障机制、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等。同时需要政府的良性作用,统一规划、搭建平台。在多方努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高校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实现地方文化与高校文化的和谐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房喻.大学文化的内涵发展及建设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9,(07).

〔2〕吴斌.大学文化的内涵与当代大学文化的滑坡〔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

[收稿日期]2015 ― 01 ―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