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集锦9篇

时间:2023-08-11 17:18:15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1

(一)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广义上讲就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具体到每个不同学科上,就成为“学科有效教学”;“学科有效教学”除了具有有效教学的一般涵义外,其更多的要受到具体学科特殊规律的制约,又具有更为深层次的涵义。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是指高中师生在化学课堂上、在一般教学规律和化学学科的特殊教学规律指导下,以最少的教学投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使所有学生的化学素养都得到尽可能发展和提高的教学。

(二)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特征,从传统教学论角度会被理解为化学课堂上的教学目标更为明确、内容更为清晰、教学方式更加适当等;但如果从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涵义角度来讲,它更加关注学生的学、非教师的教,即学生的化学素养得到提高和发展应该是衡量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准或者是唯一标准。基于此,我们将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特征的外在表现归结为提高学生化学素养的三点:一是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得到了积累和应用;二是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培养;三是学生能够把化学知识的学习与自身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二、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教师为教而教,而不是为了学生学

就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有教无学,教与学相脱节,教师只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甚至是照本宣科完全的将学生的学置于脑后,教师上课只是为教而教,而不是为学生学。学生处于这种氛围,难免是被动的“接受”化学知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抑制,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二)教学流于形式,无系统、计划可言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要求要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要一改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来促进学生发展。课程改革是好事,但是限于老师对新课改理念的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够深,为了体现“三维目标”,片面强调教学的形式、过程,而不重化学知识本质,教学改革导致教学流于形式,就其教学系统性、计划性而言则无从谈起。

(三)教学实验探而不究,学习合而不作

新课程改革标准重点关注了高中学生化学实验的学习,要求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许多老师大量减少了讲授时间,花更多的课堂时间来让学生“探究”。这样做表面上是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但是也由于缺乏相应指导、引导,导致学生实际上是探而不究。就实验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而言,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成了若干学习小组,但由于学习并没有理解合作学习的本质涵义是“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导致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是互相推诿、合而不作。

三、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化抽象为形象

高中化学学科有很多专业性较强的术语、概念,这些术语、概念多是看不见、摸不着,较为抽象、难懂;但是对于高中化学知识的理解又不可替代。因此,需要教师要对于这类化学术语、概念教学进行巧妙设计,将抽象、难懂化为生动、形象,是一种必然而又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加强知识横纵向联系

正确、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是高中化学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但是许多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书写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难题。为了能够成功克服这个难题,就需要教师在讲解化学方程式时,要尝试联系将新的方程式知识与之前学生的结合起来,即利用化学知识横向、纵向的联系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三)利用反馈、帮学生当堂消化

一堂完整化学课上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真正的能够完全理解、掌握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都会存在一定的疑惑。疑惑一定程度上是好事,能帮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如果疑惑长期累积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对学生后续的化学学习效率、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生反馈,将更多的学生疑惑消化在课堂上。

(四)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

古语有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说明了知识始于问题、终于问题的本质。为增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巧妙设疑,旨在引发学生思考,并利用学生的分析、思考深化问题,从而启发出新问题,对增进学生学习效果定大有益处。

(五)善于总结,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调查发现,高中许多理科生的数学、物理都能学得很好,但总是被化学拖后腿,学生给出的理由是数学、物理的知识对逻辑思维性要求较高,很多知识可以“推理”,需要记的东西也很少;化学恰恰相反,其知识点多杂,很多知识不通过“逻辑”来理解,只能“死记硬背”;这时就需要教师对纷繁复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旨在助理学生理头绪、深理解。

(六)勇于革新,培养学生创造力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2

一、深入研究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就难以做出有效的教学设计,就难以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更难以实现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

学生是一切教育之根本,是学习的主体,如何深入地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需求,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氛围,是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课题。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具有依赖性和独立性。依赖性,即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关心、关注、帮助,从而使他们获得学习心理的满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要正确认识这种“依赖性”,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树立教学威信,让每位学生都获得心理从属感。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这种特质,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你的关注”。“独立性”构成了学生的另一面。高中生都是独立的人,他们身体独立,心理独立,每个人都有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具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这些特征就要求教师在照顾到其“依赖性”一面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到其“独立性”,给学生的学习成长预留一些独立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高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我们应关注学生的需要,把一些化学知识、化学原理和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联系起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这样学生才愿意学,教学才有效果,课堂才会有和谐、轻松、乐学的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原电池的知识时,给学生讲解如何利用原电池知识来除掉银首饰上的黑斑,如何保护自行车不易生锈,等等,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就是生活中必须了解的知识。课堂上把语文、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知识与化学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化学确实是学有所用,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

二、培养学习化学兴趣是有效化学课堂的保障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效课堂的催化剂。心理研究表明,人们似乎都有这样的奇怪的心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就越想知道。这种逆反的心理现象就是禁果效应,即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现象,在教学上设计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高一化学“氮和硫的氧化物”这一节,我开展了实践活动:“雨水pH的测定”。我按要求布置任务后,学生很难交上实验报告。不是天不下雨,就是时间长了,忘了收集雨水。这时,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后,干脆不让学生去做,否定学生的能力,激发他们内心的反抗欲望。结果学生很快就把实验报告交上来了。他们按照兴趣和爱好,自己组合、分工,先上网查阅有关酸雨的知识,再做好准备工作,关注天气预报以获得更多的雨水和数据。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他们体验和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科学研究的严谨治学态度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其次,教师可适当拓展教材,开拓学生眼界,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在讲硝酸盐时增做“木炭跳舞”的实验,在讲卤素时来一次“滴水生烟”,在讲硅酸盐时修一座“美丽的水中花园”。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提出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如在学习酯化反应时,告诉学生:在煮鱼时,加点醋和酒,鱼的味道就特别香醇、鲜美。这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新奇的现象、有趣的问题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思维,去发现其中的奥秘,从而使课堂重点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化学的兴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有效化学课堂的重要途径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式。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动脑思考问题,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讲堂”为“学堂”,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为达此目的就需在教学方法上入手。因为师与生的共同探讨,不仅是知识信息的相互传递,而且是感情信息的共同交流,两种信息的交流是相互促进的。良好的知识信息传递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的良好态度能使学生倍感亲切,从而使学生对学科产生热爱之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根据教学内容注意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如电化教学手段、教学挂图、表格等,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深入探究的兴趣。在提问时,对学生的任何回答,我们都应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应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甚至错误的答案,要引导其得出正确结论,并积极肯定;一时答不出来,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切忌冷嘲热讽。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课本上的化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联系起来,把一些深奥的化学原理用活生生的实例来讲解,就会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例如:在讲解乙醇变乙醛的化学原理时,告诉学生,如果看见有人在冬天用铜壶温酒,你就告诉他这样子就会使乙醇变成乙醛,这样一来酒就有毒了,不能再喝了。学生一下子就能理解乙醇变成乙醛的原理。学习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时,给学生讲解生活中可以用醋酸来解酒,学生很快就能弄清利用乙醇和乙酸来制取乙酸乙酯的原理。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生活阅历,幽默风趣的语言,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轻松、愉快、活跃的氛围中度过每一堂课。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从厌学到愿学、乐学,从而既促进整体提高,又促进个性发展。

总之,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有效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拥有一个温暖的、能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同时也要学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及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一点是要用奇妙的化学知识、艰难曲折的化学发展历程等作为素材,为学生创设出一个个难以忘怀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会化学的学习研究方法,领悟化学世界的无穷魅力,拨动学生的心弦。

参考文献:

[1]关广鹏.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反思.化学教学,2010.10.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3

关键词:化学教学,有效反馈,效率

课堂教学反馈其实就是学生自学成果的展示。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经过施教对象处理后产生的教学效果再输送回来,从而对后续的教学产生影响。有效的教学反馈能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有益的影响。

1、善于捕捉差异思维信息,促进有效反馈。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其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性,所以教师在选择反馈内容时,除了不同层次的思维要选择,也要选择同一层次的不同思维,特别是学生中那些与众不同的独特解法,更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从众多的信息中捕捉,这样学生交流时思维才能碰撞产生火花,并且在倾听别人方法的同时取长补短,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在进行《物质的鉴别》这一专题复习时,我尽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请你用尽可能多的方法鉴别一瓶食盐水和蒸馏水?有的学生一口气就讲了六、七种方法。又如:在化学实验的设计上,可以让学生多想一想:同一套实验装置还可以用来做哪些试验?该套装置改进后还可以用来做哪些试验?如何改进?一个问题问下去,学生反应很强烈,不同学生的想法和方法都不一样,通过课堂交流反馈,实现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然后通过这些反馈信息找出最佳方案。

2、善于捕捉差错信息,促进有效反馈。

教师要有利用错误资源的意识,但不能凡是错误都呈现。反馈时把那种有普遍性的、有一定蒙骗性但又涉及化学知识本质的差错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因为它能引发更多学生的思考,澄清模糊的认识,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观察倾听捕捉,使反馈呈现精彩。

例如:《常见的酸》这一节的教学在讲到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的时候,有这样一道题:在100 毫升水中加入20 克氢氧化钠固体和足量的稀硫酸,请问:充分反应以后生成硫酸钠多少克?题目一出来,学生一看很容易,就立马下笔做,我巡视了一下教室,发现学生当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做法,方法一是根据20 克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来进行计算的,方法二是用100克水加上20 克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即把氢氧化钠当做是120 克来进行计算的,两种做法有明显的差异。当看到这样的问题出现时,脆就让两个同学上黑板演示,一个是采用方法一的做法,是正确的,另外一个是用方法二的做法,是错误的,两个同学一做完,就引起了讲台下面其他同学不同的反应,接着我顺势利导,指出:有溶液参加的化学反应,实际上真正参加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水只是做为一种介质,使反应更容易进行而已,因此,本题中的计算应以20 克氢氧化钠为准进行计算。经过这样一点拨以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本质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

3、善于捕捉重点信息,促进有效反馈。

在课堂上学生一个接一个反馈,时间往往不够,效果也不明显。这时不妨以“并联板块”的方式呈现,当然呈现的材料是同一种难度,不存在方法好坏之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答案有多种预设,但心中要有一个反馈时的理想状态,反馈时尽量体现从易到难,方法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使反馈活而不乱。

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真假黄金如何鉴别?(提示:真黄金的成分是金,假黄金的主要成分是铜―锌合金)学生想到了很多方法,我让学生先在脑海里一一罗列出来,然后提示学生:在做化学鉴别题时往往是先用物理方法鉴别,再用化学方法鉴别,鉴别的方法往往是按照由易到难排列的。在教学的导学案上我设计了下面的表格加以引导,让学生把问题落实到笔头上:

鉴别方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这样一来,学生按照这样的次序来一一做答,整个解题思路清晰而有条理,反馈灵活而又有序,达到了有效反馈。

4、善于捕捉实际问题,促进有效反馈

教师在设计反馈问题时不能过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出发,精心设计调查反馈问题,这样的反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化学课堂教学反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充分渗透化学的学科思想和内涵。

例如: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时,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意义很容易理解,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实验,很容易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但是,怎样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呢?这一点学生缺乏抽象思维,往往很难理解。想到小时候玩过的积木,于是我就问学生:大家小时候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吧,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说玩过。抓住这一契机,我又紧接着问学生:同样一套积木可以搭成不同的建筑物,把它们打散后,再重新搭成新的建筑物的时候,每块积木本身变了吗?积木种类变了吗?每种积木块的个数变了吗?所有积木块的总质量变了吗?学生思考后很快得出结论:都没有变。接着,我又问:如果我们用原子代替积木块的话,大家能不能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了?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意义: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变,原子本身的质量也不变。又如:在讲解化合价的概念时,我从学生们熟悉的胶水入手,询问学生:胶水有何功能?学生们很快回答:当然是粘合纸张等东西。紧接着我因势利导: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化合价其实也有与胶水相似的作用,所不同的是它是用粘合我们前面所学过的一系列化学元素的。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对化合价就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反馈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总而言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方针出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分层反馈,调控教学环节,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纠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偏差,调控后续教学,从而更好地诊断教学过程,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最优化状态,实现有效反馈。

参考文献

1.马社雄.加强课堂反馈提高教学效益[J].教法研究,2012.5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4

1.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在这个时期,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迎来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岔路口,这条路上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这就要求现在的一线高中化学老师主动抓住机遇,不惧挑战,充分考虑到当下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进行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今大部分的化学老师紧紧跟随我国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总结,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高中化学的新课程改革,提高了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然而,从现在的高中化学教学效果来看,高中化学老师还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没有更好地对自身的教学思维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从而使学生与老师都养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只教考试涉及的内容,只学习考试涉及的内容,不会跳出固定的思维圈子,去寻找新的知识海洋,全面发展化学素养。在学生才升入高中的时候,学生在以往的化学学习中基础较薄弱,涉及的内容老师并未深入地进行探讨,所以基础的薄弱导致学生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给高中生本就瘦弱的肩膀再次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2.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的特征

我国的高中化学教学与传统的化学教学比起来,有着传统化学教学所不具备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与高中之前的化学教学目标比起来不相同。高中之前所进行的化学教学过程更加注重的是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初步的、简单的认识;但是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老师更加关注的是能否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能否培养出可以为高校所接受的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让他们能够进入自己想去的大学进行进一步学习。

其次,高中化学和传统化学所选择的教育对象不一样,高中之前的化学教学仅仅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然而高中化学教学在有了高中之前化学教育的铺垫之后,学生对化学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简单的认识与感悟,学生能够进行更加活跃的思考,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抽象思维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最后,高中化学教学与高中之前化学教学比起来,所选择的教育层次不一样。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普及,并且不断拓宽他们对化学的了解与认识。与高中之前的化学相比,高中化学所涉及的内容更为高深,极大地扩展了学生在上高中之前在化学课上所学到的内容。通过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进一步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让自己观察化学问题的水平上一个台阶。

二、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高中化学老师要在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之上,积极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使之适应逐渐改革的高中化学教学。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高中化学老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过去的老师中心论已不再适合当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要积极建立以学生为主人公的高中化学课堂,提高化学的教学效率。在日常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得到充足的个人空间,进行相关的思维活动,老师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使他们形成对某个化学问题的独特见解,并得出自己的感悟,对他们的见解进行一个评估。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于讨论,习惯把化学问题进行必要的联系,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化学问题,从而更好更快地解决化学问题,提升化学的学习成绩。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在高中化学方面,大部分的高考试题与考试要求都给学生设定了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对学到的化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灵活运用联系的方法来看问题,将哲学生活与化学的学习相结合,提高自己在课堂上的知识转化率。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5

【关键词】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 有效性 教学质量

新课改背景下,各科教师都要进行教学思维的改变,在课堂教学中要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活动中,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方法和学习内容上的设计,要保证学生能有效参与教学,保证学习效果。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适应新课标的变化,努力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最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性进行探讨,并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以便和众多一线教师进行交流。

一、营造教学氛围,实现有效教学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一般来说,课堂氛围的有效营造和教师的执教水平以及生活态度、责任心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了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能让学生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反馈。如,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国人的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谈谈生活中出现的食品安全的实例等,之后引导学生关注三鹿“毒奶粉”事件,进而对三聚氰胺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讨论其在食品生产加工中的具体使用。这样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讨论,能让学生们对课堂学习环境不再陌生和排斥,进而能促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活跃学习气氛,最终实现教学有效性。

同时,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实现师生的有效沟通,进而实现教学的互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和学生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实现平等民主的沟通,实现课堂活动中的有效交流。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是主体,所以要加强二者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在特定条件下,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完成教学活动,实现教与学的融合。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和麻烦,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这更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和配合,共同进行讨论和研究,以此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造问题情境,提升问题意识

1 创设化学实验情境。高中化学实验比较难以操作。但是其具备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等特点,使学生能通过实验更为直观地寻找到化学现象及其变化本质,并能在此基础上探究其规律,实现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如,可以通过两组实验演示并讲解氯气的化学性质。我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氯气通过干燥和湿润的有色布条时,布条是否褪色?氯气和水能否产生化学反应?在实验过程中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对氯气的化学性质进行探讨和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联系生活体验,创设问题情境。化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都应该注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联系生活体验,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如我联系生活为学生设置问题:为什么利用食醋能消除水锈?这样学生就会探索水锈的成分,进而探索CaCO3和酸的化学反应。之后,我联系课本内容,讲解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其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能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关注化学,热爱化学,实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1 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我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有效、综合利用实验、多媒体手段,通过分组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等形式来进行尝试。如,多媒体教学能利用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图片、视频等来吸引学生,而这些有趣的图片、动画等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这样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效果。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6

一、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使每分钟都要高效”的观念,课堂教学时决不能浪费一分一秒。要加强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科学控制。要排除一切耽误教学时间的人为因素与环境因素,杜绝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避免出现口头语等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在坚持以知识教学为核心的同时,有机渗透德育,强化技能技巧、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兴趣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足够”的科学的教学容量和“适度”的教学节奏是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方面。“足够”的容量和“适度”的节奏要视学生的基础而定。“大容量”并不要求增加“课标”以外的知识点,而是紧紧围绕知识点,拓宽加深,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容量”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内容,而且包括思维的训练。另外,学生受益的全体性是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除使多数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的重要内容外,还要解决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问题,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较大的效益,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因为学生学习主动,态度积极,思维活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效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怎样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这是每位化学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以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学生完成任务为内驱力,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以及师生共同建构知识体系,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结合了化学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

“教无定法,却有章可循。”随着新课标的施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深化,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愈来愈明显,这样就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即课堂教学的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精心备课,才能设计好教案,提高课堂效率。

1. 精心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纲”。“纲”举才能“目”张。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必须在设计教学目标上下功夫。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化学新课标和化学教材,准确把握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落实到各项教学目标的制订中去。教学目标的制订,要根据新课标和教材要求,把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设计到教学目标中去,不应有所遗漏。

2. 把握教材和深入挖掘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熟练驾驭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要准_地把握教材,关键在于弄清吃透新课标,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理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比较必修与选修知识体系、新旧教材的差别、不同版本教材的异同;考虑教材中各种材料,如“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等内容在课堂上的运用。在理解与分析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对教材独到的见解,力求准确深刻地把握教材,总结出每堂课的知识的内在规律,找出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突破口。

3. 要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

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与课堂教学效率有密切关系。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应包括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既重视知识传授,又加强能力培养,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一堂课的容量和密度不够,教师该讲的重点没有讲清甚至遗漏,该进行的双基训练没有到位,课堂教学内容单薄粗浅,这势必影响课堂效率。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师讲解应简明扼要,要言不烦;提问应富于启发性,使学生思想有所悟;练习应精选习题,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时,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1. 课堂要注重旧知复习

上课开始时对旧知识的复习应当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有时还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复习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扫清障碍,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比如在讲解《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可以先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等,进行教学时就很容易使学生明白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气体发生装置等问题了,课堂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7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71-01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面的推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然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无效的教学现象还普遍存在。有些课堂时间有效利用率只有40%,其余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浪费掉了。可见课堂教学质量是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在无效的讲解、无效的活动、无效的训练等等,从而导致“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苦,”课堂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而,探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很有必要。

有效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们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无疑,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开始。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这一新课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高的求知欲和较大的学习热情,关键是教师如何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分别让学生亲自向石蕊试液和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这时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通过亲自实验,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教师再作分析、归纳,就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讲授的有效性

有些老师对课堂的评价往往以教师是否讲得好为标准,但讲得好并不代表讲得有效。要保证每堂课讲授得有效,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好“量”

“量”就上课的容量,即教师上一堂课40分钟讲了多少内容。课堂容量过多将直接影响教师讲课的效率。这就是所谓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将引起质变。一是容量过多将影响到学生学的质量,一堂课教师讲的内容太多,学生记住的反而少了,试想如果有人一下叫你去办20件事,你能记住吗?如果一下子只叫你办2件事,是不是马上记住了呢?就好比如一个人吃饭过饱反而会引起肠功能的紊乱,吸收的也就相对就少了。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不要以教的多少来衡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要以学生学会多少来衡量讲的效率,学生一节课能接受多少就讲多少。如果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二是教师讲得内容过多将影响到讲的质量。因为一定时间内要讲得多就必然导致讲的不详细,什么都讲,最终却是什么都讲不清楚。另外课堂容量过大必然会导致时间不够用,因此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就采取了“满堂灌”的做法,这样学生就没有机会和时间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的教学纯粹是低效率的无用功。到底一节课教师讲多少最有效呢?这个量没有统一的说法,根据自己的学生接受能力而定。

2、把握好“度”

“度”即每一堂讲到什么程度。教学过程如果对这个“度”把握不好,教学质量同样是低效率的。如果教师教学目标含糊不清,定位不准就会使课堂教学杂乱无章,陷入盲目性,目标确定太高,学生够不着,目标确立太低,学生学不到东西。这样的教学效率必然不高。把握好课程标准这个度后,可分两步进行:

一是上新课时只要把本节要讲的重点讲清楚,难点突破方可。因为新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完全是很陌生的,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相对欠缺,理性思维还处于开始形成阶段,接受能力非常有限。如果教师这时提升深度和难度,学生思维就会混乱,这样学生就会学不好,因而教师讲的也就无效率了。二是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好的基础上再提升。毕竟学生接受知识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也要注意先传授基础知识,再逐步提升到课程标准。

三、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是引导学生检查和运用知识的重

练习是检验教学效果、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它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化学教学必备教学手段之一。在这一环节中,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应着重注意两方面: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8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1.传统的教学中,物理教师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去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

2.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学习,而是被动地接受,这种学习接受模式严重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笔者认为这种不以学生为中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3.要加强师生互动,提倡合作学习。

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这样以来它会把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单向互动向多向互动的转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传统的化学教学课堂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只有真正做到合作学习,才能打造出高效化学课堂。

二、注重有效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了研究、分析、交流等多种方式,认识到了传统高中化学课堂的种种弊端,在实践中我运用了以下几种策略进行有效教学,打造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1.信息化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生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

(2)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辨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

(3)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2.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探究性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要注意以下五点:

(1)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3)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4)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9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94-01

1 关于有效性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整体表现构成上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认知上实现从无到有、情感关系上的从弱到强的实质性发展,同时在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教学气氛灯诸多方面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局面,其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是有效性展现的晴雨表。

2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策略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构成的有机教学系统,其内在多种教学结构和教学实践部分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构成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内在的学习激情与热情,使其以饱满、向上的学习心态投入到教学实践之中去,形成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从而实现整体教学系统的高效运转。

(1)知识传递的有效性:知识点转化与互动。

知识传递过程的有效性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步骤,也是其基础性步骤,主要是用过相关的教学手段的实施,提升师生之间教学信息传递的效率,这种教学措施与策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知识传递活动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实现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化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恰到好处、内容详实的教学过程往往是最能吸引和打动学生的。

此外,在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过程之中,激发学生更加投入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重要内容,这一目标实现与师生之间互动、协作教学关系的形成具有紧密的练习,故而,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成为重要的实现方法。

(2)环境的有效性:良好的教学气氛营造。

在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主题和知识接受者,如何有效地引导唤起化学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营造,促成良好的环境因素成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因素。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故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唤醒其问题意识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诸如:在现实教学实践之中,按照学生的不同基础和学习状况划分成各种教学兴趣小组,尝试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同时按照不同学生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构建问题梯度设置,尤其是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帮助与调动。同时,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文化建设板块、实验教学场所的重要作用,将学生引入到多彩的化学世界,使其能够在参与中体验化学的多彩与喜悦。

(3)实践探究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化学世界是一个多变、多彩的世界,中学化学教学不仅能够教授知识、传递技能,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各种原理和知识,更重要的一点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尤其是在化学实验中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与观察,通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提升自己的动手和思维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可见,化学实验探究的有效性成为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目前《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之中,化学实验主要由观察实验、实验、实验探究、设计实验等模块组成,不同的实验设计赋予了不同的教学目标、训练目的和教学实际。这种教学实验探究有效性的构建主要涵盖了以下三个部分:①简单的观察实验,主要是通过教学演示的方式获取知识与技能,诸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苯与溴的取代反应等实验科目,其中观察与学习成为重要目标。②有些简单验证实验,则可让放手让学生去探究、验证。如:在学习Al(OH)3的两性时,我让学生通过NaOH与Al2(SO4)3的反应获得Al(OH)3,由于学生操作时所加NaOH与Al2(SO4)3的顺序不同而产生不同现象,从而激发他们与探究的 Al(OH)3的性质。③有些实验在课堂演示或学生实验需要时间太长,或实验室条件满足不了的,则可通过教师事先实验室实验的录像或制作多媒体影像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如NH3的催化氧化实验等。④通过某一实验衍生出新的实验。如在学习浓硫酸与炭的反应时,师生根据分析C元素和S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得出反应产物为CO2和SO2,在分析完反应原理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检验该反应的确是这样反应的,即产物中存在CO2和SO2你是否可以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来验证产物?同学们展开讨论,设计出了各种验证这两种气体的实验?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得出:通过澄清石灰水可以验证CO2的存在,通过品红溶液可以验证的SO2存在,但SO2也会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沉淀,要确定CO2存在必须排除SO2的干扰,于是在检验之前应该将SO2除净。于是我们设计出这样的实验顺序:反应产物品红碳酸氢钠溶液品红澄清石灰水。接着我提出问题:如何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学生们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检验水蒸气的试剂和检验的先后顺序,最后完成了该实验设计:反应产物无水硫酸铜品红碳酸氢钠溶液品红澄清石灰水。

(4)有效的课后思考题的提出。

课后思考可以是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是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也可以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预习和资料准备等等。有效的课后思考题的提出更是一节有效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如在学习“蛋白质和酶”时,可让学生想象未来酶――生物催化剂的发展前景;如学习“新型高分子材料”时,可提出,根据你对未来生活的设想,你对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有哪些需求等回味无穷的问题,如在学完氯气的性质以后,可以设计:假如我们遇到氯气泄露,根据其性质我们应做哪些应急处理?学习NO、NO2对环境的污染后,可以设计:面对地球温度不断升高,你觉得我们人类应该如何为地球降温?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构建与实现研究,不难发现,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提升与构建,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的重要发展与进步,以及对于科学探究和自主合作精神的重点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