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集锦9篇

时间:2023-08-17 17:51:28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范文1

关键词:标准化;质量安全管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标准化理论的应用优势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凸显。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纷纷开始将标准化应用到其管理中,尤其是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中,标准化理论的应用最为全面。而质量安全管理中由于应用了标准化理论,使得企业的生产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这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可以说,将标准化理论应用于质量安全管理中,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也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在质量安全管理中引用标准化理论所能够起到的作用

1.1 应用标准化可以有效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力度,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在质量安全管理中引入标准化,可以使得生产的规模和性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得企业的生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优化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利于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就企业产品的出口来说,所要出口的产品必须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要求,才能够顺利的实现出口。而要想使得出口的产品符合国际质量标准要求,就需要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同时将企业产品生产标准进行全面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我国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能够为进口国家所接受,以保障产品出口的顺利。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保障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统一的标准,优化工艺流程,在每个生产环节上都要进行规范化处理,每一生产工序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来进行工作,只有保障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化的要求,才能够有效的保障企业生产的质量和安全,只有这样的产品才能够获得市场的青睐,赢得人们的信任,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推动企业的发展。

1.2 有利于实现质量安全管理的有益循环。标准化的应用为质量安全管理建立了目标,只有质量符合标准化的要求,才能够推动企业的平稳发展。标准化的应用不仅为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标准化理论贯穿质量安全管理的始终,将标准化理论全面的融合到质量安全管理中,有利于实现质量安全管理的有益循环。另外,在质量安全管理中应用标准化,不仅能够将企业的生产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也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完善标准化在质量安全管理中应用的几点对策。就我国目前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现状来说,标准化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要想有效保障企业生产的质量安全,就需要不断对标准化理论的应用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而完善标准化在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2.1 完善法律来对标准化管理进行有效的保障。我国针对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也颁布了诸多的法律和法规,通过所建立的法律和法规初步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在初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项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中的不足也逐渐现象出来,其无法有效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要想加强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水平,就需要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的质量安全管理标准法律体系,利用法律来实施对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监督,以服务便民为宗旨,优化质量安全管理,从而使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这对企业经济的发展将形成有效的推动。

2.2 提高工作的标准意识,加大标准化管理的宣传力度。要想使得标准化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先要对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意识,使得企业能够对标准化的重要性做到充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相关部门可以顺利的开展工作,从而推动企业的大力发展。另外,要注意加大标准化管理的宣传力度,使得标准化管理的范围不断拓展,提升标准化管理的有效性,利用标准化来实现对企业相关机构的合理配置,同时也能够利用标准化来对企业的发展策略进行有效的制定,保障企业员工的待遇,合理的对企业的发展经费进行安排,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水平。

2.3 健全体制,提高标准化质量安全管理的执行力。要增强标准化质量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必须优化管理工作流程。通过构建合理、适用的安全标准体系,发挥系统论中的系统优势,不但能够对性质、功能各异的安全标准进行有机组合,切实指导质量安全管理建设,还能够为确定未来相关标准的发展趋势,为安全管理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规范基础。

2.4 引入ISO标准,推进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系列标准,用标准化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管理领域,是一种科学实用的管理方法模式。在经济发展中,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为顾客提供稳定优质的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标准化理论应用于质量安全管理中,利用标准化来提升质量管理的水平,推动企业经济的进步,同时也利用标准化来实现质量安全管理的循环,从而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而就我国目前企业安全质量管理现状来说,标准化的应用还具有明显的不足,要想使得企业的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就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完善企业管理体制,从而使得标准化的应用可以发挥出其最佳的效果,进而为企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忠海.实施标准战略是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J].交通标准化,2010(24).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范文2

同志们:

刚才xx市质监局x局长就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辅导报告,虽然由于时间关系,报告不长,但是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指导意义,让我们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进一步强化了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理念。同时,华伍、惟思特、恒顶、盛丰新能源等企业的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站在实践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应该说,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大家有着强烈的共识和共鸣。这也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丰城企业的做大、丰城对外开放度的提高,我们的干部和企业负责同志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眼界得到进一步开阔,对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在认识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市委、市政府对于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历来比较重视。这么多年来,政府先后多次进行过专题研究,下发了相关文件,成立了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在政府的重视和企业的参与、配合下,丰城的标准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业方面,以华伍公司为代表,有19个产品被确定为行业标准;在农业方面,以中国生态硒谷为代表,有12类富硒农产品被确定为省级标准;在外商企业方面,以惟思特公司为代表,正在推进标准化建设相关工作。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对标准化建设工作在认识上还有差距,有些企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意识不强,这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继续加强,不断改进。

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受肖局长讲话的启发,就丰城当前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我谈三点意见,供大家一起探讨和研究。

一、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认识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标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标准化工作是提高产品质量乃至经济增长质量的基础,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和支撑,它直接关系着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形象。实践证明,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时代,谁的技术标准领先,谁的产业发展就抢占先机;谁拥有标准,谁就赢得未来市场。如今“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品牌、超一流的企业卖标准”已达成共识。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标准化工作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一要认识到,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标准化竞争时代,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以标准化手段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特别是在后危机时代,随着低碳经济的悄然兴起,一些发达国家更是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标准优势,构筑非关税壁垒,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设定新的限制。为此,我们的产品要走出去,要保持和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既要及时跟踪掌握国际标准和主要贸易国标准的变动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更要加快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体系以及与其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这样我们才有话语权,才能占领制高点。

二要认识到,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没有标准化,就难以形成生产的规模化和增强产业竞争实力。标准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标准,作为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谁掌握了标准的制订权,谁的技术就成为标准,谁就能够有效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谁就能在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中抢占先机,控制产业链的高端,进而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引导消费、控制市场,获得最大的效益和生存空间。我们知道,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在此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标准并保证标准的贯彻与落实是必要条件之一。否则,创新成果在转化过程中就会变形、走样,就无法实现产业化。正所谓,熟悉标准是前提,执行标准是关键,构建标准才能赢得未来,才能占领制高点,为此,作为企业来说,必须始终注重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三要认识到,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是提升国家和地方核心软实力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策略,争夺国际标准制定权进而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实现技术垄断,其最主要措施就是大力实施标准战略。如,欧盟提出实施标准化战略,通过实施“控制型”国际标准战略,将欧盟标准制定成国际标准推向世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从我国来看,近年来也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标准战略,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就提出,要把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作为一个重大的技术保障措施。与此同时,我国各地也积极推进标准化战略实施,如上海、广东等省市都制定了标准化战略发展规划,出台支持标准化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可以说,实施标准战略,构建质量标准体系,是地方发展最大的品牌、最大的资源、最大的竞争、最大的潜力、最核心的软实力。着眼丰城的科学发展、弯道超越、率先崛起,必须更加注重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

二、要把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作为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这么多年来开放型经济工作的实践让我们深深感到,环境建设的内容需要不断丰富,需要与时俱进,环境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丰城开放型经济发展到今天,丰城高新产业发展、培育到今天,理应把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

一要强化构建质量标准体系就是优化环境的理念。我们说,在开放型经济工作中,不仅要有“保姆”式的服务,更要有“慈母”般的胸怀与情怀。怎么以“慈母”般的胸怀与情怀来服务企业、帮扶企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服务内容,需要我们不断丰富服务质量与水平。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科技强市战略,按照“三个不拘一格”的思路,着力引进、培育高新产业,初步构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高新企业28家,其中部级高新企业1家,省级研发平台1家,12项新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如何帮助这些高新企业抢占行业制高点,迫切需要我们把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作为企业服务的重要内容,帮助、引导企业加强质量标准建设。

二要强化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相关工作的宣传。客观地说,当前我市各级对标准化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还不够高;政府有关部门通过标准化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意识还不够强;一些企业标准化主体意识还不够强,主动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还不够高,甚至有些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的意识还比较淡漠。为此,迫切需要我们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宣传,加强对相关工作的宣传,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和所有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同时,标准化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仅靠哪一个部门都无法完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多层面、多视角宣传标准化工作,营造全社会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创标准的良好氛围。下一步,要就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问题组织一次专题讲座,请全市所有企业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都参加,也请xx市质监局予以支持,具体由xx同志负责。

三要强化对企业建设质量标准的服务支持。企业是标准的利用者、受益者,也是制定标准的重要力量。同时,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技术性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服务支持企业建立标准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相关部门要总结提升我市华伍制动公司、富硒产品等质量标准建设的经验做法,制定出一个标准化工作的“标准”,让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少走弯路,有效、有序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最终就是要使我市支柱产业的重点龙头企业都能够形成自己的质量标准体系,真正在丰城形成一个标准体系集群,这就是丰城发展的未来、丰城发展的潜力、丰城发展的支撑点。

三、要以时不我待、时不再来和与时俱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各项工作

当前,我市正处在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处在加速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处在弯道超越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我们强化“质量兴市,标准先行”的理念,以时不我待、时不再来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围绕我市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抢占技术标准制高点,全面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当务之急是三个方面:

一要加快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规划引领未来。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推动工作的稳步有效推进。近年来,我们出台过一些相关工作方案,也有一些工作举措,但总体上层次不够高,发展方向不够明确,缺乏系统性,缺乏整体发展的战略构想。要按照“四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企业主体原则、坚持自主创新原则、坚持与品牌建设结合原则、坚持政府推动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快制定我市质量标准化体系中长期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将标准化发展战略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要将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分解细化,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具体责任,分阶段推进,分年度落实,分重点突破,确保工作有序、扎实推进。同时,要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激励机制,特别是在每年的经济工作表彰会上,增加对企业产品创新、质量标准体系创新的奖励,引导企业强化标准意识,真正让“两个创新”成为丰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点、突破点、总抓手。

二要加快质量标准体系人才队伍建设。标准化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一支过得硬的队伍,推进标准化工作就没有可靠的根基。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标准化科研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快标准化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各类标准化人才专家库。要以各类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支覆盖一、二、三产业的企业标准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增强企业标准化工作后劲;以质监、科技、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建设一支熟悉专业技术、熟悉标准化理论、熟悉国际标准制定规则与程序的标准化行政管理人才队伍;以丰城创新大厦和即将启动建设的职业教育大学城为平台,以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为重点,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标准化科研队伍。希望xx市质监局加强对丰城市质监局人才引进工作的支持,按照丰城六大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加强选配相关人才到丰城市局工作。同时,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要结合“521”人才战略注重引进为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服务的专门人才;对于“521”战略近年来引进的人才,要重新梳理分类,注重人才的再培养、再使用,更好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广泛动员全社会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坚持“以质取胜”战略,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全面提升我县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为建设和谐、繁荣、富裕、秀美、文明新纳雍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到年,全县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产品质量

1、重点主要工业产品经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达到90%以上。

2、创建一批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在主要产业、支柱产业中创建和培育一批居行业前列、有较强竞争力的省名牌产品。

3、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上新台阶,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4、依法监管企业生产。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管理、强制性认证管理、市场准入制度管理产品的企业全部持证生产;国家产业政策规定限制发展和责令淘汰的产品得到有效的清理。

5、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全面推行企业生产标准化和完善计量管理。基本消灭无标生产现象,产品标准覆盖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全面推行《企业标准体系》,建立覆盖企业技术产品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企业标准体系。

6、农产品总体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在地方大宗特色、外向型农产品和主要食用农产品方面逐步实施标准化生产,产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生产过程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建立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养一批在省内外市场知名度较高的省名牌农产品。

7、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严重的重点区域、重点市场得到有效的整治,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得到有效遏制,基本清除区域性制假售假现象,消费者和名优企业投诉大幅度减少,建立较完善的企业诚信机制。

(二)工程质量

竣工的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及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验收一次性合格。

(三)服务质量

初步实现服务质量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本县第三产业(交通、旅游、医疗卫生、商贸等服务行业)全面推行国家服务质量标准及环境管理标准,用户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落实地县重点污染源全面达标工作,稳步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新型工业发展;主要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全面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纳雍县质量兴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质监局,刘玉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本县质量兴县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宣传教育、考核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结合实际,制订质量振兴的实施计划,推动质量振兴工作的开展。

(二)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各部门要根据本部门的职责和县质量振兴的工作目标,制订具体的年度工作方案,并督促、指导做好质量振兴工作,全面推进全县质量振兴工作的开展。各部门应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具体分工如下:

1、县质监局:承担、履行质量兴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负责起草方案、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同时要及时推广质量振兴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表彰先进,推动质量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质量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标准、计量检测和质量管理三大体系;深入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帮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积极推动食品行业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实施质量奖励制度,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坚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加强质量监督,从源头抓好质量;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积极培育和发展工业名牌产品;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标准实施推广力度;打假治劣、扶优扶强,依法规范质量行为。大力推动地理标志申请工作,积极帮助和指导开展地理标志申报。同时,要加强地理标志管理和执法工作。

2、县发改局:负责把质量工作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质量工作落实到本县各项经济和社会建设规划中。

3、县经贸局: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实施企业高起点的技术改造,推进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企业质量管理,总结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引导企业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组织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指导企业贯彻质量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体系,组织质量攻关活动,抓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综合协调,加大培育力度,推动名牌带动战略深入开展,不断提高全县产品质量整体水平。

4、县科技局:负责制定积极的科技政策,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为目标,大力支持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保护知识产权,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帮助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规范专利产品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县公安局:积极配合县质监、工商、卫生、食药监、烟草、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活动,为有效开展质量兴县工作提供保障。

6、县财政局:负责制定推动质量振兴的各项扶持政策措施,为开展质量兴县工作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7、县建设局:负责深入贯彻实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严把从业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工程质量。

8、交通局:根据行业特点,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服务质量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强化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改善服务设施和条件;加强标准、计量、质量基础工作,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强化行业自律,全面提高窗口行业的服务质量。

9、县农业局:负责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和农业标准化技术,保证农产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要求;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推广农业标准化成果,大力实施名牌产品带动战略,培育和发展地方特色的农业名牌产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体系,促进安全、优质、高效农业发展。

10、县卫生局: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严厉查处食品药品卫生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负责监督、指导、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及食品、经营企业贯彻国家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

11、县环保局:负责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环境监督管理,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格建设项目的环保准入制度并加强全过程的监督管理;配合质监部门积极推动GB/T2400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全面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加快企业清洁生产过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纳雍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2、县旅游局:按照行业的特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改善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

13、县工商局:围绕规范和繁荣市场抓好质量工作,认真贯彻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负责依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积极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引导和支持企业创立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依法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和商标侵权等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14、县食药监局: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负责严厉查处药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加强药品的监督抽查,全面提高药品的质量水平;参与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协调,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15、纳雍报社、县文广局:大力宣传党和国家质量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质量兴县工作的要求和成果,宣传名牌产品和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为开展质量兴县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6、生产企业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质量振兴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行业自律标准,积极组织开展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活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加大质量工作投入,积极开展质量技术培训,强化质量管理,并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质量振兴工作,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推动本县经济结构调整,带动提高本县相关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四、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质量兴县是全县人民共同的事业,各乡镇、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都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抓好此项工作。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范文4

    比如,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量占了加拿大出口总量的3/4,两国标准的差异极有可能破坏两国经济贸易关系。因此,经济区域一体化内部标准的协调对于各国都是极其重要的,不相容的标准和认证体系将使各方付出巨大的代价。另外,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的标准协调也对全球经济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凡希望与欧共体国家进行贸易,甚至要想在其它市场上同欧洲公司竞争的各国厂商,都将感受到欧共体施加的新的市场压力。欧共体从1992年开始使用ISO/TC176制订的ISO9000系列标准,作为其质量体系注册和合格审核的第三方认证方案的要求文件。美国和加拿大的标准化组织(ANSI和SCC)也积极推动两国的标准协调工作,就协调现行标准的技术要求和制订两国共同标准(binatinoalstandards)积极努力,并已取得初步成果。其他区域性合作组织也在积极推动相互的标准协调和质量体系及产品认证的相互承认工作,以保证标准和技术法规不会成为贸易的技术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为标准化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标准的协调和相互承认,是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最终目标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国在未来的标准化工作中要重视如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标准化活动领域和范围应适当由制造业向服务业拓展。过去标准化以制造业为中心开展活动。随着世界经济由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化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各国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作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了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我国标准化工作必须适应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及时将活动重心转移到服务业标准化领域上来。

    2、信息和其他高新技术方面的标准化将成为标准化工作的重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成为标准化的重要课题。据ISO资料统计,近年来信息技术标准化在整个ISO工作量中的比例已从5%增加到25%,目前ISO最大的技术委员会就是信息处理系统技术委员会(TC97)。在社会信息化大潮中,任何硬件、软件和系统过程都离不开事物信息化的协调和统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需紧跟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以保证在信息技术标准化领域能够与国际社会协调发展。

    3、环境及其保护的标准化将成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遏制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为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普遍关注环境质量和资源的更新。现在需要各国不仅在口头上,而且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实现环境的有效保护。标准化为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了有效工具。目前社会所需的是一系列新的标准,这些标准不仅关注社会生产和产品的质量,而且关注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范文5

比如,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量占了加拿大出口总量的3/4,两国标准的差异极有可能破坏两国经济贸易关系。因此,经济区域一体化内部标准的协调对于各国都是极其重要的,不相容的标准和认证体系将使各方付出巨大的代价。另外,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的标准协调也对全球经济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凡希望与欧共体国家进行贸易,甚至要想在其它市场上同欧洲公司竞争的各国厂商,都将感受到欧共体施加的新的市场压力。欧共体从1992年开始使用ISO/TC176制订的ISO9000系列标准,作为其质量体系注册和合格审核的第三方认证方案的要求文件。美国和加拿大的标准化组织(ANSI和SCC)也积极推动两国的标准协调工作,就协调现行标准的技术要求和制订两国共同标准(binatinoalstandards)积极努力,并已取得初步成果。其他区域性合作组织也在积极推动相互的标准协调和质量体系及产品认证的相互承认工作,以保证标准和技术法规不会成为贸易的技术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为标准化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标准的协调和相互承认,是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最终目标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国在未来的标准化工作中要重视如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标准化活动领域和范围应适当由制造业向服务业拓展。过去标准化以制造业为中心开展活动。随着世界经济由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化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各国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作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了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我国标准化工作必须适应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及时将活动重心转移到服务业标准化领域上来。

2、信息和其他高新技术方面的标准化将成为标准化工作的重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成为标准化的重要课题。据ISO资料统计,近年来信息技术标准化在整个ISO工作量中的比例已从5%增加到25%,目前ISO最大的技术委员会就是信息处理系统技术委员会(TC97)。在社会信息化大潮中,任何硬件、软件和系统过程都离不开事物信息化的协调和统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需紧跟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以保证在信息技术标准化领域能够与国际社会协调发展。

3、环境及其保护的标准化将成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遏制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为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普遍关注环境质量和资源的更新。现在需要各国不仅在口头上,而且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实现环境的有效保护。标准化为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了有效工具。目前社会所需的是一系列新的标准,这些标准不仅关注社会生产和产品的质量,而且关注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范文6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 队伍整体素质 共同发展

当前,国际、国内对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质监部门承担着很重的监管责任和巨大的风险压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解决长远问题结合起来,把转变思想观念与创新体制机制结合起来,把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与增强基础建设结合起来,把自身发展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质监事业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创新机制和方式提高监管水平和有效性

根据质量安全监管职能的分工,质监部门主要负责生产领域这一源头环节的监督管理。认真总结“三聚氰胺”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必须把监管的着力点前移,建立新的以全过程监管为特征的监管方式。通过这一创新的机制,把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所有要素和环节全部纳入监管的视野和范围,形成应对严峻的质量安全形势,提高监管有效性的新机制、新方式、新举措。要认真总结应对“三聚氰胺”事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机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建立明察暗访制度,落实举报奖励制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于违法违规生产导致的质量安全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通过新的监管机制早发现、早预警、早打击、早处置,有效地防止危害健康安全的质量安全事件大范围发生和大面积扩散。要在食品小作坊、小企业整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对小作坊、小企业明确质量责任、承诺质量安全、巡查制作过程、限定区域销售的监管新机制,努力提高这部分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安全程度。

要严格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等手段,严把市场准入关。对高风险产品,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格资格审查。要建立生产许可后续监管制度,实现与发证审查制度的对接和互动,形成完整的生产许可监管链条。要加大对关系健康安全、公共安全、国计民生、农民利益产品的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建立质监部门与相关执法部门联席机制,定期通报情况,加强沟通协调,形成执法合力。

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增强服务经济建设的贡献率

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进程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有不可替代的职责。质监工作应当融入当地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之中,从三个方面准确切入,紧密结合,强力推进。

一是分层次地实施标准化战略,全面提升当地标准化水平。为要提升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必须根据当地经济结构,分层次提升标准水平。第一层是以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具有深度发展潜力、体现经济技术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产品为重点。第二层是在寻找差距,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主导产品、优势产品现行的技术标准进行有力度的修订和改造,使标准水平得到明显的和大幅度的提升。第三层是以大宗和特色农产品为重点,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为目标,以农业示范区为运作方式,抓紧制定包括产品品质、安全、生产技术、环境条件等标准在内的完整的系列化的农业标准体系,带动农业在优质、高效、安全基础上的产业化、集约化进程,整体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第四层是鼓励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积极按照国际标准或出口指向国的技术标准组织生产,以消除贸易技术壁垒,扩大对外贸易。

二是坚持以质取胜的基本方针,着力培育和创造名牌产品。实行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就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以名牌效应体现和发挥经济优势和经济强势,带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要调整好名牌产品的结构,坚持以主导产品、优势产品、特色产品以及市场占有率高,发展空间大的产品作为创立名牌的主要对象,把提高科技含量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创立名牌的基本条件,激励创牌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创立名牌产品,关键在于培育。要制定不同层次的名牌产品培育和创立规划、计划,围绕创立名牌,从产品的研发、创新、标准的制定、工艺和设备的改造、质量管理、市场开拓、产品宣传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和整体运作,落实责任和效果,对难点重点应组织攻关突破,实现由地方名牌、省名牌、中国名牌到国际名牌的滚动发展。

三是增强服务功能,夯实企业技术基础。计量和检验检测是企业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应当根据我省企业的规模和特点,在增强企业技术基础建设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提供积极有效的技术服务。对大型规模企业,主要是指导其根据产品开发、升级的需要,进一步提高量值溯源的精度和检验检测水平;对中小型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工艺、技术特点,帮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的配备方案,培训计量检定和检验检测人员,制定计量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和管理水平。

促进经济发展着重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依法规范企业行为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对企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企业一旦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生产,其发展速度必将是空前的,发展前景必将广阔无限。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范文7

建筑物的建设主要是将其经济效益发挥出来,从而在体现投资效益的同时提高建筑经济效益。因而在建筑物建设之前,就必须对其进行精心的设计,并确保设计过程的可靠性、适用性、美观性和耐久性以及经济性,而这就离不开相应的标准,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才能更好地将建筑的使用价值体现出来,进而更好地将其经济效益体现出来。因此,各种建筑标准都会对建筑的经济效益带来相应的影响,但也是确保建筑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因而建筑标准在建筑经济效益提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切实掌握建筑标准制定的原则以确保建筑经济效益

为了更好地确保建筑标准在建筑经济效益提升发挥其作用,首先就必须科学的制定建筑标准。具体来说,在建筑标准制定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应的原则,尤其是应注重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这一原则,方能确保所制定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由于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环境下,建筑标准在形式上的区别较大,因而建筑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所以我们在制定建筑标准时,必须紧密结合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实际确保所制定的标准与我国国情相符,方能在促进建筑经济效益实现的同时将其提高。

三、致力于建筑质量标准体系的完善是促进建筑标准应用成效提升之根本

为了更好的应用建筑标准促进建筑经济效益的提升,就必须致力于建筑质量标准体系的完善。因而在完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应尽可能地预防和避免出现建筑质量时候检查的尴尬局面,否则就会难以确保建筑质量,进而降低建筑的经济效益,因而必须从建筑物的规划到设计再到施工和维修的全程贯彻和完善建筑质量标准体系,以确保建筑物有效的进行质量的监督;其次,应将建筑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作为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首要任务,加强建筑质量的工作必须在整个生产全程进行,实现全面地管控建筑工程质量,并从科学性、全面性、预防性和推进性等多方面开展,方能促进建筑业稳健的发展。再次是始终将促进建筑经济效益提升作为建筑改革的根本性目标,并始终坚持建筑标准化,以实现其对提升建筑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做好修订建筑标准的工作,并致力于建筑质量标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从而在促进建筑质量提升的同时促进建筑使用价值的提升;最后,将完善的建筑质量标准体系应用于整个建筑工程之中,最大化的确保建筑经济效益,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致力于建筑节能的优化促进建筑经济效益的提升

节能环保是未来我国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建筑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建筑的节能性。因而必须致力于建筑节能的优化,促进建筑经济效益的提升。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优化措施。一是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加大节能工艺技术和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在建筑节能过程中,建筑节能高效与否不仅与节能工艺有关,更与材料的节能性有着直接的关联,因而在加强新的节能工艺技术应用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环保节能材料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力度。加上建筑节能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因而必须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型,尽可能地采取保温隔热材料,选用节水的设备作为建筑的卫生洁具,以及防水性强的材料和现金的取暖设备等降低建筑的能耗,提高建筑的节能性,实现建筑节能的最大化。从而将节省能源转化为建筑经济效益。二是加强对建筑节能的分析和研究,由于建筑节能是未来我国建筑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而作为我国的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研究,在注重多种学科联系的同时还应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致力于环保隔热、高效节能工艺与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尤其应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最大化的确保建筑节能功效,进一步发挥和挖掘建筑的节能潜力,促进建筑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五、致力于建筑成本的控制促进建筑经济效益的提升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建筑企业在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且正在变得日益激烈,建筑企业要想从激烈的建筑市场中获得一杯羹,作为建筑企业就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从而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成本控制步进是发现自身不足和挖掘自身潜力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企业,必须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大对成本的控制力度,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全程实行全方位和动态的成本控制,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初期就应确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目标,并在确保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成本管控目标,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将建筑的经济效益发挥出来。

六、致力于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的提升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点多面广、展现比较长,施工企业加强项目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新一代的施工项目管理是以施工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中心,以合同为依据,按施工项目的内在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的过程。因此,作为施工企业必须严格管理,努力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不断提高竞争优势。

七、结语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范文8

关键词:质量评价体系 经济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107-01

引言

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而言,如何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已经成为一个重点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地解决,对我国的经济现状进行评估,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调整经济建设方案。当前我国主要通过对GDP考核来实现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的评价,很多时候GDP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对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加以重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进行更加全面地评价,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一、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经济发展的评价工作的规划程度不够

经济发展规划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只有对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对经济发展方案进行充分、科学的规划设计,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理论支持不足的现象,具w说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区域规划理论与管理体系,在这种背景下,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时候也没有统一的计划和规范,对经济发展的评价工作规划程度不够高,比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如何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如何对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准确、高效的评价等,都应该是经济发展规划设计中的主要内容。

2.经济评价系统建设问题

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政府和各地百姓都很重视经济发展,过度关注经济指标,在建设过程中也很关注一个地区的GDP,GDP已经成为经济建设成效的一个判定标准,在对经济建设情况进行评判的时候一般都采用这个指标。由于我国经济建设规划过程中很多细节问题没有得到落实,因此在经济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评价标准不够全面是最明显的问题,导致区域经济发展评估结果不准,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

1.对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内容进行完善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是经济发展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实现对经济发展情况的准确、全面评价。在现代化评价体系中,应该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经济总量。经济总量是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展示的主要数据,也是国际上公认的经济发展度量指标,落实到具体的经济发展评价过程中,即利用区域生产总值(GDP)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衡量。

第二, 对经济结构进行评价。根据经济增长结构理论,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例如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也能反映出当地的经济变化情况,体现出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对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不仅要看生产总值,还要加强对经济结构的重视。

第三,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能够有效保护产权的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人力资本以及物资资本投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增长。在经济发展评价过程中也应该要加强对经济制度评价标准的重视。

第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纵观我国乃至世界上的一些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其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因此将技术创新能力当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评价体系,能够对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更加全面地判断。

2.加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对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应该要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从而对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在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该要建立层次分明的质量评价体系,根据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内容,对各个层次的评价标准进行确定,例如首先要设定总体评价标准,以经济发展水平为核心,对各项经济发展评价内容进行拓展,建立经济总量水平、经济结构水平、制度水平和创新水平四个基本的评价体系,再各个体系下又对具体的评价内容进行完善,从而对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进行掌握。

结语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前全国各地的经济面貌都实现了真正提升和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地理环境、资源因素等跟各方面的限制和制约都比较明显,导致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对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解的重要途径,应该要对质量评级体系进行完善,实现准确、全面、真实地评价。

参考文献

[1]宋明顺,张霞,易荣华.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J].经济学家,2015(02)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范文9

关键词: 环境标准; 经济可持续发展; 辩证关系

1 环境标准理论

从环境的本质意义上或者其最广泛的意义上讲, 环境一词涵盖了各种事物存在、生活或发展的条件或影响[1] 。环境标准的产生有其深远的政治、经济背景[2]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而制定的技术性规范。环境标准通过控制人类行动的手段或方式来控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以达到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环境标准的实施过程是复杂的, 其不仅关系到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 还对产品的最终形态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环境标准是依据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程序, 结合本国的自然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本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而制定的, 既体现出科学性和现实性, 在提升环境保护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它通常由一系列具体的技术数据组成。但更为重要的是, 环境标准通过一系列具体数值的设立, 在法律层面上规定了生产者应当遵守的环境保护义务。我国共颁布环境标准364 项条, 其中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84项,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10项, 方法标准299项, 同时各地方根据管理的需要, 颁布了地方性环境标准[ 3 ] 。经过10多年的努力, 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环保标准体系。

环境标准是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源排放水平评价、环境执法等环保工作的重要依据[4] , 它的出现为环境有效保护指明了方向, 为环境公正执法确立了具体的标准, 为社会和谐发展确立了具体目标。环境标准能够衡量一个地区环境保护的效果, 监测本地区内企业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这使得环境标准更具备现实性与应用性。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技术参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系统应用, 事关重大利益的环境问题, 这些重大利益主要包括: 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协助相关环境法规的制定; 改进获得许可与授权的程序; 提高生产量;提升企业形象;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 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经济可持续发展旨在以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控制技术与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来确保实现和满足当代人与子孙后代对资源的依赖和需求。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则, 一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与规模必须控制在生态环境容量所容许的范围内, 只能从生态环境中取走“利息”, 而不能再消耗它的“资本”[ 5 ]。这种可持续发展理念(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 能够节约土地、水、植物和动物资源, 不但在立法层面提升环境标准的制定水平, 还使得环境监测技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真正做到经济上可行, 社会可接受。虽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被社会大众所普遍接受, 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越是先进的思维意识距离现实生活越是有差距。因此, 就可能出现这样的尴尬: 大部分人可能会非常认同滥砍滥伐、滥捕滥捞等行为的非法性及非道德性, 但在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 人们的利益天平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个体利益或私人利益, 其自身的社会行为往往导致生物物种灭绝、全球气候变暖、人口数量激增等等, 这就是人们的普遍意识与现实生活的非同步性。因此, 现行的政府政策目标不仅要关注当下环境污染的治理, 更应将相当的精力用在对于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预防上。

经济可持续发展往往关注于社会科学的巨大力量、经济系统的调节功能、市场与市场经济的分配能力、追求盈利的动机、市场效益最大化、法律的支持与帮助、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与重要性。经济可持续发展重点关注环境破坏与环境保护的成本消耗、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长久功效, 并通过人类的努力达到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平衡, 以多种形式来保障和实现人类对资源需求和利用的代际公平。

3 环境标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辩证关系

环境系统是经济的源泉, 经济系统是环境系统的延伸。保持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系统承受极限的唯一和最佳途径[6] 。而环境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能够带来经济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

3.1 环境标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更高水平的经济活动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 经济的增长能够为经济实体带来更多的利润, 为大众带来更多的收入, 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经济的增长能够为国家带来更多的税收, 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经济的增长能够提高商品生产和服务的效率, 降低失业率, 缓解政府的压力。基于以上原因, 以往环境问题较之宏观经济目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总是处于次要的地位,甚至被完全忽略。在市场经济中, 虽然需求与供给由市场来调节, 但是企业应该考虑环境标准成本, 将其纳入所谓的企业私人成本。因为不这样做, 外部的环境将导致市场的失灵。政府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在短期内权衡经济增长与环境的保护, 不能只注重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忽视环境标准, 应当将环境标准成本纳入企业的生产成本与企业的利润之中。因为环境标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两者在冲突中相互补充。环境标准的实施能够保证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避免土地和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破坏。

3.2 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环境标准的健全与完善

在国家和地方层面, 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将诸多相互竞争的利益主体考虑进去, 例如: 公民个体与生产商和开发商、中央政府与特殊利益集团、环保部门与促进经济增长部门。这些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观点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模式。环境管理冲突的可能性随着环境保护与管理策略的日趋复杂而增加。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恰当的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规范为基础,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以人为本”, 提倡保护生态环境, 构建严格且符合本国实际国情的环境标准体系。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 只有具备恰当的环境标准, 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然而, 经济发展的过程必然与环境标准的具体实施产生一系列冲突与矛盾, 应当通过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来化解两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协调环境标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环境标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矛盾与冲突中最终走向相通相容。人类经历了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之后, 认识到环境保护的极度重要性。。

参考文献

[ 1]A lan G ilp in. Env ironm en talE conom ics: A critical overv iew [M ] .England: JohnW iley& Sons, LTD, 200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