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旅游区景观设计集锦9篇

时间:2023-08-24 17:14:53

旅游区景观设计

旅游区景观设计范文1

【关键词】旅游景区;生态景观设计;设计原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由于人口增多、自然环境恶化等现象的出现,生态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对景观设计而言,不仅是提供美的景观和创造休憩场所,更需要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回应人与自然发展之间的矛盾。

建立在生态原理基础之上的生态景观设计的出现,反映了当代景观设计师对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思考和改良愿望,以唤起人们对于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旅游景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建设与发展中融入生态景观设计的思想,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又具有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生态景观设计的内涵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意味着设计的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有助于改善人类及生态系统的健康。景观设计是一个有关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生态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其核心是生态原理,从更深层意义来说,是对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是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反映了人与自然合作与友爱的关系,反映了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在当今生态问题备受关注的背景下,生态景观。

设计势在必行

2.旅游景区中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

2.1体现旅游景区的地域特征

每一个地区都具有自身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地域性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景区生态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

首先,尊重场所自然演进的过程和乡土材料的使用。区域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当然,尊重场所自然演进过程并不意味着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而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将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融入在新的设计之中,适应场所自然生态过程。其中,乡土物种和建材的使用是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是经过长期的自然淘汰而保留下来的,最适宜当地的气候环境,它使用的投资、管理成本最少,既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养护,又能减少对异地环境的破坏,所创作的作品也更具地方风格。

其次,注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的延续与创新。根植于地域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当地人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衍生和积淀。一个适宜于景区的生态景观设计,首先应考虑当地传统文化给予的启示,再结合现代景区发展的需求,延续与创新传统文化,才能使设计作品有立足和发展之地。

2.2充分利用与节约

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景区生态景观设计中,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或新技术等都可以达到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比如,用自然林地取代人工草坪,乡土草种取代外来草种,可以减少灌溉用水、少用或不用化肥和除草剂,并能促进植物自身的繁衍,大大节约能源。

2.3建立完善的景区生态系统,让自然做功

自然界是具有能动性的,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自我调节系统,维持生态平衡。例如,一个水塘如果没有人为的干扰,便会在其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昆虫、水藻、杂草,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让自然做功这一设计原理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减少设计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和合作关系。

在景区的生态景观设计中,让自然做功就是要尊重和保护自然,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形及植被,避免大规模的土方改造工程,尽量减少对原有环境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建立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

2.4关注景区的边缘效应,创造丰富的景观

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能为人类提供最多的生态服务。如城郊地的林缘景观既有农业上的功能,又具自然保护和休闲功能。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大多数的旅游景区都是处于这样的边缘地带,是多种植物和生物栖息的区域,因此,要充分利用其所处边缘地带的有利条件,通过保留、恢复、再生等多种方法,创造丰富的景观。

2.5显露自然,维护地区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显露自然过程,让人们感到自然的过程。生态景观设计强调不单设计景观的形式和功能,而是通过将自然元素及过程的显露,引导人们体验自然。比如,雨水的导流、收集和再利用的过程,通过雨水生态设计可以成为一种独特景观,以唤起人们对自然保护的意识。

维护区域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一个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旅游景区往往是一个区域水系、山体植被生长的重要空间,更应在其设计中注重维持自然的山水格局,起到维护地区整体山水格局连续性的作用。

2.6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

生物多样性维持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运转,生态景观设计应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旅游景区中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区等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在其设计中,更应有意识地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为重要的设计指标,为营造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大地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3.生态景观设计对于旅游景区的意义

近些年,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旅游热的背后也给旅游景区留下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原有自然、社会、文化环境遭受破坏,损害了旅游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基础,降低了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生态景观设计在旅游景区建设中的引入,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3.1生态效应

旅游景区是所处地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氧气、营养水分等多方面的生态意义,担负着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生态功能。在其建设与发展中倡导生态景观设计,可以促使整个景区生态系统达到最佳状态,对景区的生态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

3.2品牌传播效应

旅游景区中生态景观设计,就是要以区域内真实的地质地貌为骨架、以生态和谐、优美独特为内容,它既是其它旅游项目开展的良好背景环境,自身也是一项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并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更多的人了解景区,加强其品牌的宣传与传播效应。

3.3经济效应

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生态景观设计,增加了景区的游览项目,延长了游客逗留的时间,增加了景区吸引力,在给游客留下高度满意度的同时,会让他们成为景区的回头客,而且通过他们向亲朋好友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使景区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3.4生态环保的宣传教育意义

旅游区景观设计范文2

【关键词】旅游区;体验;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景观

因为人们越来越热衷在节假日出去旅游,为了满足人们对旅游的要求,最近几年我国的旅游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景观规划经历了城市开发区阶段、急功近利的狭义景观阶段和生态景观阶段三个阶段,现在已经部分进入度假区景观优化阶段,但是这个阶段不能满足大众化旅游方式,目前人们在旅游中想实现情感满足和自我实现,追求的是一种体验式的旅游方式,所以以体验为主导的旅游区景观设计对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我国旅游区的景观规划现状

1.1景观一般化

景观的一般化是旅游区的通病,因为很多的旅游区是在短期内规模扩大形成的,为了尽快的投入运营,并没有突出自身的特色和内涵,甚至很多的景区存在互相模仿的情况,这样就降低了度假村的吸引力。还有些度假村,在风格上面追求欧美风格,没有考虑到旅游区自身环境的情况,使得很多的景观设计显得很突兀,自然不能够吸引游客。

1.2重景轻体验

重视观赏景观设计而忽视体验景观设计,是旅游区没有跟上游客的需求的表现。以前人们进行旅游的时候,喜欢看风景,因为很多的景色没有看到过,但是现在互联网技术很发达,纯观赏性的景观设计已经不能够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了。现在游客需要的是体现,在游玩中动起来,身临其境,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等。

1.3人性化不足

缺乏相应的文化底蕴,使得很多的旅游区的个性化不足,特别是旅游区过分的注重景观的效果,没有注重游客的感受。旅游区的路线往往大同小异,各个景观区的布局很单调,这就给游客的旅游带来了不便,例如有些旅游区的景观区相互之间的距离较远,这就使得游客在进行旅游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疲惫的状况。

2、体验性景观分类

2.1体验的基本类型和层次

根据景观设计学家的的观点,体验性旅游区的体验活动,是根据参与主动性和参与的投入度进行划分的,主要划分为以下四个类别:娱乐型、教育型、逃避型、审美型。游客在进行旅游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每种形式都有所参与,当这四种形式完美结合的时候,游客就能够达到旅游的甜蜜地带,也就是旅游满足了其需求。体现的基本类型的参与的主动性和投入程度见表1:

表1 体验的基本类型

体验

类型 主动

参与 被动

参与 投入精力较多 投入精力较少

娱乐型

教育型

逃避型

审美型

根据游客个体性差异,以及目前体现的现状,游客体验又可以分为:表层、中度、深度三种层次的体验。具体的分层方式详见下表2:

表2 体验的基本层次

体验层次 主动性 与体验对象接触

程度 体验的全面性 创造个人独特体验

表层体验 被动

接受 很少 较为

单一 基本没有

中度体验 主动

参与 部分接触和交流 比较

丰富 可以创造

深度体验 完全

融入 零距离

接触 十分

全面 能且深刻

2.2基于景点和项目设置的体验分类

根据体验的类型和层次,景区体验的目标是游客的高主动性,游客能够从视觉、触觉、味觉等方面体验当地的风俗、文化等,这样才能够在体验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景点项目进行体验类别的划分,一种体验类型可以涵盖多种活动,根据旅游景点的景观和项目的设置,体验可以分为:地域风情、生活文化、特色景观、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生态养生、猎奇探险等7种类型,所以需要根据景点的情况进行相应体验项目的设定。

3、体验性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3.1体验性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

体验就是亲身的效果,是通过感觉得到的结果性的信息,不是通过推理而得到的信息。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就是体验需要达到的一个层次的目标,所以需要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充分的利用景观的特点,对游客的情感进行引导,使得游客能够触景生情。下一个层次的体验就是通过感知和心理的感受,游客能够对景观进行一定的认识,也叫做以情入景,这样才能够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2体验性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3.2.1特色主题原则

旅游区因为其特色的主题才能够吸引大批的游客,一个有个性、有特色的旅游区你能够在游客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体验性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特色主题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历史人文,提炼和确定旅游去长期发展的战略,因地制宜,显示自身独特的一面,才能够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

3.2.2以人为本原则

旅游区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游客,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旅游区的核心,对游客的心理进行剖析,以进行景观的设计,使得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身心愉悦,这是满足广大游客体验满意的基础。

3.2.3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这个区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决定的。而且可持续发展能够很好的带动周围环境的建设,为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打下基础。

4、某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

4.1旅游区概况

某旅游区位于江西省,其占地面积较大,在旅游区内有多个自然村,西面临山,南面临江,且与多位历史名人的故居隔江相望。在旅游区内,有信江、赭亭水库、叫岩水库三大水体,旅游区地形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4.2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构思

通过对旅游区的资源的挖掘分析,最后总结出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的主题,结合了历史名人故居,充分的利用了江水优势和西面的山体,打造出了以民俗化景区、情景化景观、游乐化景观的有机结合。

4.3叫岩旅游度假区规划布局和项目策划

4.3.1布局结构

在布局上面遵循空间的连续性,从自然山林―赭亭水库―丹霞地貌―农田村庄―信江为连续出发,结合体验项目,旅游区分为7大功能区:酒店度假区、民俗风情、酒店发展-民俗风情―生态农庄―生态养身、信江游览线、赭亭水库游览线、丹霞景观游览线。下面挑选部分分区进行简要介绍。

4.3.2功能分区和项目策划

酒店度假区是标志性的景点,酒店的外观采用民居风格,使得游客更容易的融入到旅游区的民风中去。农庄生活体验区处于旅游区自然村的位置。提供的项目都是参与性较强的项目,例如:钓鱼、摘水果、农家美食、采摘茶叶并在制作等,可以让游客感受真实的农村生活。丹霞景观游赏区在旅游区的中部,此处景观利用了原有的山形地貌,进行造景,并保留了大部分的自然景色,此处主要提供的观光,并且在观光的过程中添加了探险的元素,使得观光的体验性增强,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5、结语

旅客对旅游概论的转变,使得体验性为主导的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够满足游客心理变化的特点,提升游客体验满意度,同时为地区性环境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芳绒,杜佳,任娟,刘欣婷.河南省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以漯河舞阳冯河村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1(02).

[2]胡晨希,代晓芳.云南省安宁市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浅析[J].林业实用技术, 2011(03).

旅游区景观设计范文3

关键词:旅游区;建筑;规划设计

旅游景区是天然景观或后期人工建设的景观,都是提供人们游览活动的休闲场所,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都应符合景区的文化背景,符合自然景观环境,遵循这样的建筑原则。虽然建筑类别不同,但是万变当中,旅游景区建筑理念是不变的。下文对建筑类别做出概述性归纳,针对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遵循原则特点提出几点,旅游景区相关建筑设计理念建议。

1 旅游景区相关建筑物分类

作为旅游景区建筑,一般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作为旅游资源的相关建筑。第二,在旅游景区覆盖范围内,为景区游客提供服务的相关建筑。这两类建筑有不同的景观区别,在建设的时候,建设风格也各有不同。

1.1 可作为旅游资源的相关建筑

这类建筑一般按照景区原有的建筑基础之上,利用景区景观特色,建设新的建筑,提供人们观光性旅游资源。可作为旅游资源建筑,一般都是有特殊价值的建筑,有的是按建造时间来划分,分为大致三类,古代建筑,近代建筑,现代建筑。一些有;历史价值的景区建筑多半是以陵园陵墓,寺庙,宫殿,王府,类似的带有皇家建筑风格的建筑。近代建筑多半以民居,祠堂,书院,会馆、楼阁、私家园林、民族村寨等;宗教建筑,包括寺、塔、宫、观、庙、庵等;工程建筑,包括古城、城墙、军事遗址、道路、桥梁、水利和搬运工程等;纪念性建筑,包括革命旧址、名人故居、纪念塔、碑和碑坊等。此外,一些优秀现代的城市建筑和工程建筑也是旅游开发的资源,可将这些建筑分为:现代城市建筑,主要是城市的摩天大楼、广场、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大学校园建筑、城市公园建筑、标志性或纪念性建筑等;现代工程建筑,主要包括桥梁、隧道、水利、道路、航空港、卫星发射基地、现代工业园区等。

1.2 旅游景区为提供游客服务的建筑

旅游景区不可缺少提供有可服务的建筑,这些为游客提供服务建筑,多半以盈利性质的提供游客服务的建筑,这些建筑主要是为景区更好的开发,为游客提供更方便的服务项目,当地特产购物,休闲度假,餐饮服务,宾馆住宿等服务项目。例如,在古城附近的旅游景区建筑,多半以民族手工饰品商店为主。天然火山景区附近,都会开发旅游资源,提供游客温泉服务等。而这些旅游景区的建筑,多半缺少景区建筑风格,缺乏文化或天然景观的协调性,对于当地旅游景区建筑理念没有更好的理解。

2 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

2.1 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的合理性

从景区建筑使用的类别上分析,景区建筑从布局就要与人文需要合理配置,满足游客需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在景区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先考虑游人的生活物质条件基本需求,对于景区建设合理化设计,例如,在景区内,设置一些休闲场所,供游人休息娱乐,减少旅游过程中的疲劳,或者在一些较为宽阔的地方,建设一些宾馆,酒店,为游客提供食品用品之类的。这些根据旅游游客的行为规律,设计出不同的旅游景区里,满足游客需要的相关建筑。在设计景观建筑满足人们旅游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应尽量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通过景区内建筑的选址,决定建筑的结构,朝向等建筑需考虑的外界条件,决定景区建筑的空间大小和建筑路线设计等诸多建筑因素。

2.2 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的对象性

旅游景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特色背景,地区特点等能与景区建筑设计理念的功能,性质,风格等应该是相互具有对象性的。这种对象性的审美标准,一般来源于游客在生活中,思维上所积累的实际审美经验,这些审美经验对旅游景区建筑是否与景区特点相对呼应,有着评判性的标准,景区建筑的性质功能不同,游客对其心理上审美值是不同的。如景区道路设施,游客无暇关注,而纪念碑这样的建筑,相对精神性审美需求会更高一些。

2.3 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的和谐性与艺术性

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筑物与景区周围景观相互之间具备和谐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然环境方面的和谐性,其次是景观建筑的视觉美感方面的和谐性,也就是说建筑的艺术性,提高视觉美感。

可以说,自然环境,是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中,最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前提,自然环境是不可破坏的天然资源,设计者在设计初期就应考虑,景区建筑介入景区环境,是否会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可不可以融入到自然景观环境秩序中。第一,考虑景区建筑地方的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地形地势地貌各地有各地的水土特点,在设计建筑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水土条件,来决定景区建筑的整体规划,让景区整体的自然景观中,可以融合进后期建设的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景观周围的自然景观特点,参考当地人们生活建筑,因为当地人们生活建筑都是当地地域气候条件所影响下,条件进化适应的资源,这些现成的经验条件资源是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例如,我国湘西的吊脚楼。不仅适用当地地质特点,还使用当地自然风貌,在景区建设的时候,还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特点,利用传统的地方材料,恢复最初的自然面貌风格。在维系自然景观的同时,为当地的旅游景区建筑视觉美感增添色彩。

建筑选材的时候,可以利用当地的特色,景观特色来为建筑增添质朴气息,例如,在古镇景区建筑设计的时候,可以充分的考虑到当地历史文化,在景区建筑外观设计,可以采用琉璃瓦,仿木等,符合当地文化气息的建筑材料。可以尽量考虑当地自然文化底蕴,而不是所有的景区建筑,一定都要采取用现代化建筑中的建设方式。要注意与当地民族特色相互和谐性建设。

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的艺术性就是建筑景观美学布局,旅游景区建筑,不仅要有实际的使用功能,还要在外观上与旅游景区景色相互协调,完程整个景区的景色布局,让景区建筑具有观赏性,提高景区风景区整体美感。

3 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主要是通过建筑所必须遵循的几种特性,将景区的建筑与景观融合到一起,为人们提供视觉上的享受,同时在景区建筑的实际使用功能上,要考虑到人们的行为习惯,一切建筑都要本着方便游客,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宗旨,重视建筑的协调性,合理性,艺术性,对象性等等方面,更好的提供设计理念的分析因素。

参考文献

[1] 芮田生.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06).

[2] 姜丹.生态美学时期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探讨――以世博会建筑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旅游区景观设计范文4

一、关于景观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的提法始于20世纪,受益于华裔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同炎对建筑设计的贡献,是指不经过准确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做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随着人们对概念设计的理解、应用和拓展,概念设计作为项目设计研究的必要手段,已经被应用到社会的许多领域,逐渐显现出它的功能作用和社会地位。景观概念设计是概念设计的拓展,它通过设计概念将设计者理性与创造性灵感思维上升到专业设计领域,由概念而生形成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表现为一个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的不断进化的景观设计过程,同时结合成功的景观工程案例,依据景观建设项目策划、规划成果,融合政策、法规、规范等因素,形成理性、统一的主导理念,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从而形成独特的、富有创新性的景观设计方法。景观概念设计需要全面、整体、统一的思维能力,其核心在于设计概念的提出、确立与运用是否准确,因为概念思想决定概念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二、景观概念设计在建设云南特色旅游小镇中的意义

1.景观概念设计促进旅游小镇景观建设良性发展对于云南省旅游小镇的景观建设,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许多地方急功近利地进行探索式开发,造成建设项目相互模仿、景观效果雷同的现象。景观概念设计立足于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和社会意识,强调设计的独创性和原创性,从形式和内容上强调创新,将已存在的形式符号和做法,以新的手法、新的视角加以运用,凝聚时代最先进的技术成果,处于时代的前沿。为了建设云南省旅游小镇,建设者应合理利用景观概念设计提升小城镇的形象水平,促进小镇景观建设良性发展。

2.景观概念设计为旅游景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景观概念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设计方案的对比优选,通过对旅游资源、市场和建设条件的调查和分析,对项目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从而确定旅游景观建设项目在市场、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是否具备可行性。景观概念设计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以图解的方式贯穿设计的始终,能减少和避免旅游区景观设计过程中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损失,用合理的投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旅游景观概念设计应成为重要的专项规划内容,为旅游景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3.景观概念设计是旅游规划的必要补充传统的旅游规划偏重于经济效益的产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关注,而景观概念设计则力图弥补这一缺陷,更强调如何合理安排各类景观元素,使旅游景观建设在生态性、艺术性和功能性上达到紧密结合,在旅游经济效益产出的同时,优化环境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和谐景观环境。

三、挖掘云南旅游小镇景观概念设计的特色

对于旅游小镇来说,特色就是吸引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各旅游小镇要根据各自优势,科学确定旅游小镇风格。③为了深入挖掘云南旅游小镇景观概念设计的特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历史文化特色云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珍贵稀缺、互补共融的特点,不仅具有地域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而且许多内容具有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云南青铜文化、铜鼓文化、朱提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古驿道文化、古矿冶文化等多样性文化及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古建筑、宗教建筑、会馆建筑、古城风貌等在景观概念设计中都可充分被展示。在景观概念设计中,对能够展现历史文化特色的资源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其中所独有的元素形式,把这些元素化为符号更加直观地表达出来,使其具有更强的表达性和象征意义。这种历史文化特色的元素符号,必须是形象感强烈、有文化积淀、代表性和象征性的元素,可以是当地建筑符号语言,如当地民居、特有的建筑装饰元素与色彩、当地的手工业制品、历史典故与传说等。设计师将这些分析出来的元素加以强化处理,删除不必要的细节,保留精髓,以此突出历史文化特色。

2.自然风光特色云南自然风光独特,如热带雨林、原始森林、喀斯特山水景观、高原湖泊、高山峡谷、冰川雪景等丰富多彩的生态和自然景观。景观设计师首先要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差异性,最重要的是要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景观设计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地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④旅游区内旅游景观的数量、密度、线路上的空间布局,以及单个旅游景观的体量、层次、规格应坚持适度原则。首先考虑自然风光的维持与保护;其次在进行旅游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景观的时序安排,优先安排核心景观,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3.民族风情特色云南省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风俗各异,而且同一民族由于所居住的地域环境不同,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族风情多样性现象。⑤在旅游景观概念设计中,设计师应充分考虑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特别是唯我独有的资源,以增加旅游景观的精雅度及奇特度,从而使景观设计具有强有力的吸引力,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效果。

4.时代特色建造当代的景观,就必须立足于当代,把握时代精神。生态化、人性化、艺术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当代景观设计的显著特征,要设计与时代接轨的景观就必须将这些显著特征融入其中。因为当代景观设计承载了文化的附加和意义的表达,它介入景观设计体现了当代艺术的生活化和时代特征。只有解决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突出时代特色,才能让云南省旅游小镇建设在创新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案例分析——片马旅游区景观概念设计

1.项目概况片马口岸地处怒江州泸水县境内,距州府六库97公里。片马镇常住人口1800多人,流动人口3万多人,是景颇族、白族、彝族等多民族聚居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泸水县逐步形成了以片马口岸为中心、以俄嘎等通道为辐射线的立体对外开放格局。⑥片马旅游区景观概念设计根据《片马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有关要求,按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带、片马边境口岸旅游片区、小江跨国风情旅游片区进行旅游景观分区规划,通过旅游景观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使片马旅游区逐步形成“三江并流”旅游区中的著名品牌。

2.旅游资源分析片马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民族民俗风情独特,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带,同时又在“三江并流”风景区中独具边境、出境旅游、驼峰航线等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无论是人迹罕至的高山冰川湖泊、冰雪皑皑的山峰、跌宕直下的林间飞瀑,还是淳朴的民风民俗,都保持未经雕琢的天然古朴,充满了自然野趣与高度纯真之美。“三江并流”的世界品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令人遐想的情调等是片马口岸独有的、潜力巨大的优势资源。

3.景观主题概念提炼高山峡谷景观及峡谷民族风情是片马的特色招牌,返璞归真的“野气”是其旅游景观的基质。全面挖掘片马历史文化,认真研究片马民族民俗与自然风光资源,丰富片马旅游区的内涵。严格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片马旅游资源,把被动保护变为突出历史遗存的保护,使片马的特色和风貌得到保护和延续。在充分展示地方旅游特色的前提下,巧妙利用片马地区的山水风光,充分展现边境风情的地域特色,提升片马旅游服务功能,塑造边境旅游城镇形象,将片马旅游区打造成具有游山看水、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旅游区。

4.重点旅游景观策划

(1)姚家坪森林生态回归旅游景观项目姚家坪森林景区位于鲁掌镇西约32公里,海拔在1950~2500米之间,景区内原始森林茂密、鸟兽众多、景色迷人,夏秋凉爽似春,六库—片马公路横贯景区,交通方便,是科考的理想去处,也是游人生态回归的旅游胜地和避暑胜地。当地应重点建设具有科普—环境教育功能的森林体验旅游景观。景区入口:修建景区标志性牌坊(图1),造型上借鉴傈僳族千脚楼的木结构样式,使之起到景区点题的作用,成为进入高黎贡山植物王国的大门。在牌坊外修建生态停车场,采用硬化停车线和绿化停车面,设回车线并分设出入口。珍稀植物观赏区:观赏区位于六片公路以北,以“秃衫王”为形象标志,包括秃杉林、红豆杉种苗繁育基地等观赏植物相对集中的珍稀树林;采用生态型材料,如防腐木建设完善步行游路系统,使之成为既适宜步行游览观光又以此锻炼身体的绿色健行步道,建成高黎贡山森林浴场或森林氧吧(图2)。休息观景点建设:选择便于观景的地方,以亭、台、廊等形式修建休息观景点。休息观景点的修建应选择木、石等生态材料,建筑风格应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小熊猫观赏基地:将现有的小熊猫繁殖基地建设为小熊猫繁殖—观赏基地,美化、亮化基地环境条件(图3)。姚家坪度假山庄森林休闲木屋建设:整体改造现有森林小屋,选用全天然优质木材依山势搭建森林休闲小木屋,将其分为情侣浪漫套房和双人标间两种,屋内装饰一应俱全,为客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形成森林度假村。游人在此可听林涛如歌,沐明月清风,步浪漫情道(图4)。

(2)古炭河森林休闲体验旅游景观项目古炭河森林景区位于经过姚家坪的跃片公路下方,与姚家坪森林相连,古炭河纵贯其间,植被优良,森林十分茂密,最低海拔约1800米。在此应重点建设时尚和充满活力的森林休闲娱乐旅游项目。在景区内的古炭河上修建具有怒江地方特色的吊桥、石桥、木桥、藤蔑桥等各种桥梁,它们既是连接古炭河两岸景区的通道,更是展示怒江地区桥梁特色的靓丽景观;设置一定数量的溜索,让游人体验溜索飞渡的惊险和刺激。

(3)片马风雪丫口寻访旅游景观项目片马风雪丫口,又称胜利丫口或福克斯丫口,海拔3153米,曾是驼峰航线的主要通道,在抗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建旅游接待点:片马丫口在冬季会出现风雪奇观,为了满足游客观风雪奇观的需要,可在丫口附近修建旅游接待点;建筑设施就地取材,以纯天然石材为主;突出原野气息,房前屋后、房顶、篱笆上遍植各类绿色植物。

(4)小江跨国风情旅游景观项目古浪坝戏水区亲水平台建设:古浪坝小江河谷较宽阔,水位落差较小,峡谷风光不多,故以生态体验为主要旅游产品。应整治小江河滩,开辟一片戏水区,在适当地段设置亲水平台——戏水滩,开辟几条片岗公路至江边的道路,供旅游者开展戏水、野炊等休闲活动,让游客观赏两岸的各种自然生态系统和农村景观。旅游旺季时在岸上设置帐篷、充气屋、儿童充气乐园、大型遮阳伞等设施,并专门设置一个适合儿童游乐的嬉水区。茶山人村寨建设:在古浪坝现有茶山人村寨的基础上,对其加以一定的整治、修饰,增加一些必需的基础设施,形成以民族风情体验为主的接待村,以接近原汁原味的民族形式展现给游客。旅游服务中心建设:针对游客尤其是频繁过往的商务人员(包括车辆驾驶员)的需要,宜在古浪坝建设一处集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商务、洽谈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中心(图5),从而使古浪坝戏水区、茶山人风情村寨、旅游服务中心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旅游活动区域。

旅游区景观设计范文5

2.1 阻力面理论的基本含义

景观生态学家俞孔坚博士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物物种迁移过程中的阻力面概念,并建立了判别模型,俞孔坚博士用阻力面理论来识别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状态。在阻力面理论中物种对景观的利用被看作是对空间的竞争性控制和覆盖过程,而控制和覆盖必须通过克服阻力来实现,即阻力面反映了物种的空间运动趋势[1]。

2.2 地阻力面理论分析

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引入的阻力面概念,则应当是反映具有相当价值的旅游资源点、资源区克服阻力实现开发建设规划,不断扩大规模,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能力在空间的运动趋势。因而,建立这样的阻力面的旅游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TMCR)的因素则应从资源点、资源扩展阻力及其因子等几方面考虑。旅游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公式如下:

附图

式中:TMCR——某个地区内所有资源点扩散到空间某一点的最小累积阻力;

f——某个待定的正函数;

D[(K),ij]——以资源点i为圆心,以其中心开发建设的景区j向外辐射的半径;

R[,i]——以资源点为主要开发对象的景区j在开发建设中的阻力,由当地的基面特性和资源点本身的扩散能力(市场竞争力)决定;

n、m——分别是资源点和景区类型的数目。

K[,i]——从源j到空间某一点的路径数目。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确定模型中的R[,i]值时,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的情况,一是当地基面特性,二是资源点本身的 扩散能力(市场竞争力),其包括的具体影响因子可如图1所示。

附图

图1 影响资源点本身的扩散能力(市场竞争力)因子分析

Fig.1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apability completion

2.3 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分析

在旅游区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影响阻力面的各个构建各因子D[(k),ij]、R[,i]、及n、m、K[,j]等的分析确定,利用旅游资源点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TMCR)来确定阻力特征,再用相等的阻力特征值绘制旅游地等阻力线图(图2),旅游地等阻力线图可以很好的表明旅游资源点、资源区在扩大规模和参与旅游市场竞争能力中其空间阻力的分布状态,在旅游地的规划和开发建设中通过对旅游地等阻力线图的分析可以找出旅游资源点或资源区的运动趋势。从旅游地阻力线图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资源点或资源区的扩散阻力在源区呈区域性下陷(图中的大面积黑色区域,已经将源包含在其中);在空间扩散最难的区域,其阻力最强,等阻力线分布类似于地形图中的山脊区域,区域阻力线分布集中且呈蜂状突起;在两下陷区域之间有低阻力分布区域,类似于地形图中的山谷区域,等阻力线分布稀疏或没有分布,可用谷地线相连,即旅游地阻力线图中的源间通道;两峰之间可用代表高阻力面的脊线相连[2]。

在指导实践上方面,可以根据阻力面进行空间分析,以判别资源点和资源区的在空间运动过程中的区间连接线、辐射道和战略点[3];根据旅游地阻力线图进行空间分析,可建立一组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相对应的旅游地规划要素,即:

以上述分析为基础而进行景区规划,可以达到地方旅游地合理开发的目的,其中,旅游地阻力面理论的实践意义可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①旅游区的功能分区规划;②旅游线路的设计;③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④旅游产品的建设布局;⑤旅游区的范围界线。

3 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在旅游开发实践中的分析

本文采用我们参与完成的黑龙江省计划委员会和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项目“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地质遗迹部级保护区总体规划”中,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研究为基础,对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加以点滴应用,以阐明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3.1 指导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作用

按照旅游者的市场需求,结合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有效地组织合理的空间结构和旅游线路,是区域旅游开发和规划过程中需要加以解决的重要之一,而阻力面理论的构建正是基于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阻力的空间分析。在旅游地阻力线图中,其点、线、面三类空间要素均可成为区域旅游空间结构要素的选择基点,为优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提供分析依据。

附图

五大连池保护区(风景区)面积为1,060km[2],按其资源的地域组合特征来看,可分为7个景区[4]。其中,药泉湖景区、药泉山景区、老黑山景区和火烧山景区之间相距较近,是整个风景区的核心景区,的开发层次较高,也是旅游者必然游览之景区。而旅游资源品质相当的南北格拉球山景区、龙门山景区、笔架山景区和两个以火山堰塞湖为基础的水域景区等,或由于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较低,或由于距核心景区较远等因素,而旅游客流很少,在浪费了旅游资源合理利用价值的同时,严重了风景区旅游业的。例如,南北格拉球山景区的旅游资源在火山地质景观中实数罕见的景观类型,对五大连池这一以火山地质景观资源为旅游资源基础的风景区,其“火山地质博物馆”的美誉就是产生于火山地质景观的典型性、系列性和完整性,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足严重影响了风景区的景观形象,减少了风景区的旅游容量,降低了游客的滞留时间,影响了风景区的开发效益。如何降低景区开发劣势,合理的开发这一景区,旅游地阻力面可为其提供联系中心景区的最小阻力线和最佳战略点提供依据(图3)。在战略点设置具有吸引旅游者游览参与的景观,以有利于旅游活动的空间扩散,如可设置火山活动模拟演示馆。战略点的景观建设,在空间上将南北格拉球山景区和核心旅游区连接了起来。

3.2 优化旅游路线,提高旅游产品丰度

旅游产品是地区旅游规划的核心所在,其独特性和丰富程度是吸引客源和发展地区旅游产业的关键。阻力面通过对各影响因子定量分析而确定的区域旅游发展阻力线图,可为旅游资源实现产品开发提供指导。就线状空间的利用而言,有两种重要的线状空间区域有待发现和利用,其一,旅游区域内景点与景点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所形成的最小阻力线作为设计旅游线路的选址依据;其二,源间通道的选定为考察地文景观资源提供了最好的路线,以便于风景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旅游产品设计新的,例如,源间通道的地文为森林景观则可设计为林间浴场或狩猎观鸟道;再如源间通道为是河流等水域景观的则可设计漂流项目;如果地文景观为陡峻的山体则可将其设计为探险攀登旅游产品。这两种旅游空间区域的发现,为旅游路线的设计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依据,使旅游路线设计即达到了连接景点与景点、景区与景区的作用,同时又丰富了该旅游路线上的旅游产品,提高了景区整体旅游产品的丰度。

在五大连池风景区,岩浆流动形成的五个火山堰塞湖,湖面清澈、两岸风景秀丽,有温泊和灰鹤湿地等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又与火山景观形成完好的景区空间结构,然而由于水域景观长期没有得到相应的开发,使相当的水域已遭到周边农业污染和沿湖水土流失的破坏。运用旅游地阻力面理论来分析,可将五个湖泊作为五个旅游资源点——源,源之间有天然流水通道,将各源之间的流水施以少量工程便可开发出一条以船为工具的优质旅游路线,将旅游接待区、水域观光娱乐景区、老黑山景区、南北格拉球山景区有机的连接成一体,沿源间通道可建设的旅游景点、景区主要有:温泊云雾奇观、垂钓乐园、连池矿泉水上餐厅、湖滨浴场、灰鹤湿地以及野外度假区等,在湖的两岸还可以开发大量的湖滨园林或其它人造景观,这不但丰富了旅游产品,增加了旅游路线,同时开辟了其它旅游产品的新的观赏角度,有力地提升该风景区的旅游产品品位。

3.3 建立风景区间的联系形成旅游体系

按照等级一尺度理论,地方旅游区仅是更大时空尺度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1],在对区域旅游开发规划的和管理中,不仅要注重风景区内旅游资源和产品的空间特性研究,而更应注重某风景区与相邻地域其它风景区或旅游影响要素间的关系研究,以及旅游区与旅游区之间的关系研究。在更为广泛的时空尺度上进行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并将不同层次的旅游区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旅游空间网络体系。

阻力面可将不同等级和不同空间规模的风景区或区确定为不同的因子层次,确定其模型中的因子等级尺度,并根据实际区域范围的大小进行分析,设计出更大空间的旅游区域体系,并用以指导具体风景区的旅游规划和建设。在小尺度上研究景区内各资源点,例如,五大连池风景区内的一个泉眼、一个火山口、一片石海等的空间阻力特征;在中尺度上则可将风景区内不同的景区作为点要素来考虑,例如,五大连池风景区内的10个景区,以景区与景区所形成的空间阻力面特征分析来实现整个风景区的各景区之间的空间结构优化组合关系,制定出整个风景区旅游业建设的理论依据;在大尺度上着眼于五大连池风景区与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其它风景区间的主力特征分析,建立以风景区为区域单位的旅游源之间的点状要素,其阻力面特征分析则是用来研究更大空间范围区域或国家之间旅游空间结构特征。这样不同尺度旅游空间阻力面分析一方面为确定空间范围内旅游发展的构建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各确定区域的比较优势分析提供建设依据,同时有利于建设更大空间的旅游网络体系,该研究策略的对以省或国家为区域单位的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 结论

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将旅游资源点看作是具有可扩张性发展的能动主体,实现这种资源的扩张价值则需要克服以当地基面特征和资源本身竞争力两要素所决定的阻力来完成。从不同空间尺度进行分析,则特定范围内的旅游空间结构可以通过旅游地阻力面分析得到体现,其发展趋势也可以通过对阻力面的分析得到预测和调控。因而,可以得出结论,旅游阻力面的研究可以在旅游规划和开发实践中起到优化资源配置和合理设计旅游地空间结构的指导作用。本文对于旅游地阻力面的论述仅仅是该理论初步的提出和探讨,在模型的构建和因子的选择上仍有待完善,而其意义则需在实践中得以检验。

附图

图2 旅游地阻力线图

Fig.2  equal resistance side

附图

图3 五大连池格拉球山景区的阻力面空间分析示意图

Fig.3 The analysis of the resistance side between the central beauty spot and Gelaqiushan in Wudalianchi

【】

[1] 徐海根.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理论与[M].北京:环境出版社,2000.29-37.

旅游区景观设计范文6

关键词:旅游区;建筑; 规划设计;特殊性

中图分类号: F590.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4)0109004

旅游区作为人类游览活动场所,建筑是其必不可少的要素,景区建筑对旅游者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吸引力。近年来,我们在从事旅游景区开发规划工作中,发现旅游景区建筑的规划设计越来越重要,好的建筑能为景区增色,甚至成为新的旅游景观,而不协调的建筑,往往影响旅游景区的品位和形象。虽然不同景区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旅游主题、地域文化特色等,在规划开发上都很重视建筑设计的科学化、实用化、景观化,但很多景区的建筑仍然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河南省少林寺景区环境曾一度成为整治的重点,周围农民私搭乱建,在审报世界文化遗产时,登封市政府投入3.5亿元左右的资金,对景区内的私搭乱建建筑进行大规模的整治。还有些景区的宾馆饭店、景区管理用房、旅游购物区建筑、农家餐馆、旅游厕所、景观小品等,在设计时对建筑的规模、体量、色彩处理失度,建筑密度过大,对地域文化内涵表现肤浅,或者因为建筑形式简单粗陋,对景区环境造成影响,对风景质量造成破坏。本文从旅游景区开发的普遍性原则上,探讨旅游景区在开发建设中,建筑规划设计应注意的几个特殊性问题。

一、自然环境是建筑规划设计的大背景

旅游区自然环境是建筑设计的大背景,应当考虑如何让建筑介入景区环境,服从原有的环境秩序或建立风景环境的新秩序,让建筑与景区整体的景观环境和谐共存。在景区建筑规划设计中,首先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充分利用自然,适应自然。当地传统建筑样式是人们生活需求、地域气候、资源条件进化适应的结果[1],其独特的形式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以传统的建筑样式为母题,按照功能、空间需求进行重组和变化,是体现旅游景区建筑特色的有效方法。比如福建的土楼、豫西的靠山窑、湘西吊脚楼等。

建筑规划设计除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外,建筑材料尽可能就地取材,充分使用当地常见的建筑材料。如砖、瓦、石灰、砂石、土、竹、木、草等传统的地方材料,使建筑的色调和质感比较质朴,很容易与自然环境协调,增加旅游区建筑的地方色彩。比如山东沿海的海草房(图1),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坡度越大越便于排水,也更加耐腐,其屋面坡度超过五十度,为了抵御大风,海草房的屋脊上特地覆盖一层加了泥的海草,或者再盖上一层瓦 “压脊”,同时在整个屋面上绷上旧渔网,这些适宜技术的策略,既解决了建筑的功能问题,又能展现地域建筑特色,这种传统也是一种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景区宝贵的旅游吸引物。此外,在规划景区建筑的时,特别在应用一些现行技术和建筑材料时,应做到勇敢采用,谨慎待之,切莫什么建筑都应用钢筋、混凝土、琉璃瓦、外墙砖、仿木、仿竹等,避免弄巧成拙,不伦不类。

二、地域文化是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

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风格,如欧式、中式、现代、巴厘岛风格、地中海风格等。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就是彰显各族特色,如展现云南傣家风格的傣族竹楼,草原民族的帐篷、蒙古包(图2),黄土高原的窑洞,等等,这些都是地域文化的特色体现。旅游建筑的规划设计,不能忽视其地域文化属性,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不同地域传统文化也有明显差异,表现的建筑也各不相同。因此旅游区建筑规划设计在其内容、形式、风格上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因为传统的就是世界的。

每个旅游景区一般都有一个文化主题或主线,有的是宗教旅游景区,有的是民俗旅游景区,有的景区本身就是文物保护单位,或世界文化遗产,还有的是传统的农家乐景区,等等。因此建筑设计和建筑风格一定要和景区的文化主题相一致[2],以旅游区的文化主题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在规划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的建筑设计时,就必须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时代背景、建筑风格等相一致,即设计时必须从地区文化整体的深层意义中寻找内在的秩序,在传统中发现并把握那些不变的文化因素,给予恰当诠释和充分的展现,寻求符合当地人们文化心理需求的解答,从而保持旅游景区地域传统建筑的延续性。在历史遗迹附近景区进行建筑设计时,同样要把握建筑的风格问题,如果有过大反差的话,会影响游客游览时的沉浸感,带来不好的旅游体验。例如,在设计宗教建筑时要充分了解相关宗教的教旨、教义、文化传统、宗教习惯等。在一些有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进行建筑设计时,则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当地的民间传统,设计时突出其民间特色。此外,在设计旅游服务性建筑时,如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购物场所等,也一定要与相关的旅游主题和当地文化背景相一致。

三、与自然协调是旅游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建筑的空间与形态应融合到景区的自然环境之中,在尊重环境意向的前提下,提炼建筑符号,使二者在表现形式和传达意蕴上不冲突,做到积极造景,因势利导,使建筑与自然“有机匹配”,和谐互依。例如五大连池自然旅游区建筑风格,就与旅游区得天独厚的天然矿泉水有关,它以水为中心的规划结构,建筑临水而造,枕水而筑,引水而入,以千姿百态的形式与水相融合,使“水”这一自然景观贯穿五大连池旅游区中,构成了优美的水景观,成为五大连池建筑风格的特征之一。

从建筑选址上来讲,首先要考虑旅游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有的区域是门景服务区,有的是观光游览区,有的是休闲度假区,有的是参与性娱乐区,等等。不同功能的建筑对选址有不同的要求[3]。功能不同的建筑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也不同,比如自然景区中的大门,一定要选择有利于停车、售票、管理服务的环境,要有一定的集散空间,又能控制游客进出和便于景区管理。总之,建筑设计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即不给主要景观添堵,也不要太过隐藏让游客不易找到。规划的时候要考虑当地的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水文条件等,要在结合景观性原则的同时,充分考虑日照、通风、给排水等条件,为建筑物长期使用提供优质资源。同时,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采用各种适宜的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太阳能、合理组织通风、适度采光遮阳、保温隔热、节水节材,以达到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也为景区的运营节省成本(图3)。

山水景观旅游区中的建筑体量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无论是一个单体建筑还是一群组合型建筑,建筑要与自然山体、地形地貌相协调,体量一般不宜过大,最好不要超过三层。如果需要较大的建筑面积,可以考虑依山就势将建筑做退台处理,或者将建筑分散为多个单体,采用园林化的组织方式,达到减少建筑体量的目的。风格的体现也要结合本身的环境,或高山,或海滨,或平原丘陵,或传统民居古镇,还要结合旅游区的主题,如:主题公园、温泉度假村、农家乐、观光型景区、休闲型景区,等等,对建筑风格的要求都不尽相同。目前,旅游发展总的趋势是: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和回归自然旅游。因此,结合旅游市场这一特点,景区建筑设计也要突出生态化、自然化,从建筑设计的外部、内部,皆要坚持生态和环保原则,采用生态技术、环保设施、环保材料,进行清洁生产、节约生产,营造生态化旅游氛围。如新型建筑资料的采取、宾馆饭店的锅炉从烧煤型改成三回程烧油型、污(废)水处理从简略渗透排放到厌氧沼气池处理等,使旅游建筑与自然环境和环境保护相一致。

四、建筑的景观化与美学布局是吸引游人的关键

旅游景区的建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建筑要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要与景观环境相协调,同时建筑还要具有一定的景观性,满足游人的审美需求。因此旅游区对建筑景观品质的要求较高。比如景亭,除了对其风格、体量、色彩有高的要求外,对它的选址位置也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对一个景观建筑来说,不同的观赏位置和距离所带来的景观效果是不同的,位置得当可以让人驻足赏景,引人入胜,远处看到的是旷景,近处看到的是微景。所以建筑的设计要全方位、立体化考虑,建筑的体量、尺度、色彩、质感、朝向、屋面的形式,地面、墙面、屋顶的协调,局部与整体的组合,都要不断的比较、分析、归纳、组合、推敲,最终设计出比较完美的旅游建筑(图4)。

其实在旅游景区开发中,每个建筑设施都应作为景观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要重视建筑的景观美学价值[4]。因为,旅游景区的建筑对整个景区来说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对景区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格外“用心”。 要敢于创新,应运用工程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与小品、布置园路、设置水景等途径创造“园林化”、“景观化”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区域。要有创新意识,同时联合传统的做法和技巧,有效地解决建筑与环境间的某些不协调的问题。

旅游景区的建筑布局,讲究的是空间的组合形式,可以独立的建筑和环境组合,可以形成建筑组群,也可以总布局中有分区组景,形成开放的或半开放的空间,景区建筑同样讲究对比,如体量对比,形状对比,与自然景物对比等。总之,应做到恰到好处,满足游客视觉的舒适感。例如,对于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景区,空间上应力求曲径通幽,曲折有度,视觉上应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协调布局,提高观赏性、艺术性。对于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其区内建筑设施要坚持“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藏不宜露、宜疏不宜密”的原则。此外,旅游区的一般空间范围不大,但是组成旅游区空间的物质要素,包括民居、河道、街道、桥梁、园林以及公共建筑等,都应以人的尺度为基本尺度来规划设计,一般都是小尺度、小比例、小体量和小空间的处理手法,这样才能形成独特的建筑景观和布局。同时,为了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景区建筑样式要尽可能做到不雷同、不重复,要勇于创新,标新立异,不断增加景区的观赏性和吸引力。例如,法国巴黎就要求所有建筑物必须用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用于建筑物的外观修饰上,如花园、雕塑等,同时绝不允许相同的建筑物施工建设,长此以往,该城市就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大观园,景观化的各式建筑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五、在重视建筑旅游功能的前提下,不能忽视建筑的使用功能

虽然旅游景区的建筑物,要突出建筑的景观化功能,但也不能忽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使用功能是建筑存在的必要条件,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应追随它的使用功能,例如体现住宿餐饮使用功能的有酒店、旅馆、饭店;体现功能的建筑如庙宇、寺观、教堂等。目前许多旅游景区出现了忽视建筑基础使用功能的问题。如景区入口区的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往往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停车、售票、验票、游客集散等功能问题。景区的餐饮建筑应该合理布置后厨与前厅,处理好顾客流线、服务人员流线和物品流线,但现实中一些景区的餐饮建筑由于设计不合理,往往不能满足游客顺利就餐。再如景区旅游星级厕所外观十分漂亮,造型很别致,装修也十分华丽,但是也存在许多功能缺陷,有的没有设置前室,在视线处理上根本不能保证使用者的隐私,有些缺少无障碍厕位,或有无障碍厕位却没有设计坡道,等等。这些问题都要在规划设计中加以重视,不能顾此失彼。

总之,旅游景区的建筑规划设计,不仅专业性强,而且涉及到的专业和要素较多,因此较之其他建筑而言,旅游景区的建筑自身拥有很多特殊性,这要求我们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众多元素,使其与当地景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相融合,同时既要体现景区建筑的景观功能,又不失其使用功能性。本文对此问题的探讨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仅是抛砖引玉,还需要与旅游建筑规划设计界同仁共同研究。

参考文献:

[1]何晓昕.风水影响下的东南传统建筑[J].东南文化,1988,(5):116-131.

[2]张伟一.谈旅游区旅游建筑的文化属性[J].南方建筑,1997,(3):30-33.

旅游区景观设计范文7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景观设计的质量对旅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他的相关旅游环境部分产生影响,造成自然环境与形象环境的失衡,威胁到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应当大力推崇。

基于生态理论的旅游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

融合旅游景观生态设计理论、生态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是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的原理,所以在旅游景观设计应用生态理论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首先是自然优先原则,维护自然自身的景观特征是生态理论的重要原则之一,所以在旅游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其自然原有的景观面貌保留下来,例如古文化遗址、森林等。在合理开发的基础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其次是生态持续原则,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通常在旅游景观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该原则,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防止损坏旅游景观内的生态系统,保证旅游景观的稳定性,再生性;最后还要遵循综合效益原则,在选择旅游景观的材料等方面,应当对旅游景观的经济效益、综合生态效益等进行充分的考虑。减少对景观的改变产生的负作用。从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旅游景区的生态稳定。

生态思想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选择材料方面的应用

不同的旅游景区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特点,于是在材料方面应用生态理念也逐渐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从而在使用建造技术、景观材料、人造景观建筑等方面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并根据这些不同的影响形成旅游景区的地域特点。于是在利用当地的材料、适应地理环境的时候,能够对旅游景观的地域特色的要求实现满足,保证材料使用的合理性。而在建设旅游景观的时候通常是需要大量的。大规模的使用材料,为了保证旅游景观建设时可以节约自然资源、降低旅游景观建设成本,应当对地方的自然资源进行使用,减少使用其他地区的资源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使用本地材料也是节约经济成本的重要手段。如使用当地的廉价材料石材、土等,耐压性是石材的重要特征,在旅游景观设计时将其设计景观中,与生态理念向符合,有利于提高旅游景观的稳定性。

2.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生物栖息地、生物系统、人类生存的自然界等自然环境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生态理念在大自然的整体性中则充分的体现。旅游景区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生态系统,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中对旅游景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而利用有力的景区资源进行旅游景观设计,则设计的景观环境将适应景区的自然因素。另外依照人文特征、当地情况,对旅游景区的整体空间系统进行构建,从而满足旅游景观设计的功能方面的需求,以此来建立整体性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同时为了应用生态思想,还需要在景观设计中将地域特色文化展现出来,传承当地的文化,发展生态理念。

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的方法

1.尊重生物多样性

首先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当合理搭配。由于植物的种类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且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更多的阳光等特点,于是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在植物设计上要依照其生长特性,选择互相补充的植物进行搭配,减少多种植物在生长中的竞争。同时在搭配的时候也要注重视觉美感效果。例如将低矮的灌木与高大的乔木设计在一起,形成一组和谐的植物景观,减少它们在生长的过程中进行的直接的空间竞争。同时也可以给游客们一种高矮相间的视觉效果。其次在选择植物选用方面要选用一些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依照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种类的树木间的生态效益也存在差异性,例如大叶黄杨、刺槐、国槐、柏树等树木可以对有毒气体进行吸收,在旅游景观中使用这些树木可以提高空气的质量。或者将耐水性较强的柳树等种植在湿地,将耐干旱的仙人掌等种植在旱地等,从而发挥其生态效益,维护旅游景观的生态平衡。最后在搭配植物的时候可以模拟自然群落,针对旅游景观的环境特征,选择合理的植物种类,从而形成新的自然植物群落,使其能够平衡稳定的发展,各个植物景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存在,保证景观系统结构的功能健全,另外减少人为管理植物景观的经济成本。

2.遵守自然和谐发展

首先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应当保证生态优先,在旅游景观设计时要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进行遵守,对原有的自然景观的结构格局进行保持,减少对原有景观格局的改动,降低干扰,保证旅游景观的生态系统和整体环境的和谐共生。而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主体,就应当发挥人类的职能引导自然发挥其力量,为人们提供利用和服务,并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例如人们在吸收氧气之后就会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一定的氧气为人们所利用。通常情况下一些有毒气体可以通过相应的化学反应、物理反应进行恢复,维持生态的稳定,所以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结合自然的功能,合理的设计旅游景观。其次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等功能进行合理的利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的限制,有很多系统结构不能够深入的了解,这时在景观设计时就需要尊重这些景观的系统结构,主要是由于这些景观在无序到有序的周期演变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组织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净化能力、自我修复能力,自然生态的这种能力使我们可以欣赏到蓝天白云等自然景观,所以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要利用其功能,使当地的生态系统可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从而有效的维护生态平衡。最后在旅游景观设计时要将自然景区的自然演进过程显露出来,让游客们可以通过自然景观感受到自然,例如通过观看树叶的摇摆可以感受到风在大自然中的存在,在树叶由绿变黄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四季的更替等等,以此来真切的感受自然生态。

3.遵循可持续发展

首先对自然景观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在设计旅游景观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特点,在基于旅游景区植被、河流、地貌等生态框架之上,对自然景观进行适当的修复,保证其整体性。而在人工景观建造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当地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生态要素。其次要对旅游景区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扬,每个地区都有着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特征,在设计旅游景观的时候,需要找出旅游资源中的历史文脉,总而将其设计成为可视化的符号,并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引入,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设计元素,创造当地鲜明的历史文化景观环境,另外还可以设计具有生态理念标志性景观。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的深入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在设计旅游景观的时候融入生态理念,需要遵循相应的生态原则,在实际应用中要结合旅游景观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同时只有采取科学的景观设计方法,才能够充分发挥生态理念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促进旅游地区的生态平衡,维护旅游景观的生态系统稳定,从而促进旅游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带动经济的进步。

旅游区景观设计范文8

所谓生态规划设计,就是指从生态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旅游景区的事务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在旅游产业刚兴起之时,旅游活动并无规划项目的存在,更别说生态规划设计项目。然而,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旅游业取得了空前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已经开始从城市向乡村拓展开来,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思想开始逐渐发生变化,以便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神享受。

2.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包含的重点要素

2.1旅游资源

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重点突出旅游二字,其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才能开展旅游活动。在绿色环保理念深入发展的今天,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兴产业,并具有客观的发展前景。在人类价值取向、消费方式多样化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旅游资源也出现了多样化发展趋势,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各地区景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

2.2产业间的整合

任何的产业都不可能独立开来发展,必须依赖于其他相关产业。旅游业也不例外,在开展旅游景区生态规划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对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如:交通运输业、通讯业等进行整体规划,更要强调突出旅游业与当地支柱产业的相关度。所以,进行景区生态规划,必须从产业间的关系入手,做到有效整合,以满足游客、景区所有者、景区地居民等多方的需要,进而达到建设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战略规划。

2.3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生态规划必须要在不破坏当地旅游景区的基础上进行,这是规划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不能对当地景区过于保护,保护过度了,不仅会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会阻碍当地经济的提高;当然开发过度了,生态环境就会失衡,景区所特有的旅游资源就会面临侵蚀。所以说,必须要寻找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点,走“保护-开发-发展-保护”的良性发展路线。景区生态规划要重视景区资源和环境的未来发展状况,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分析景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而积极规划,长远发展。

3.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实施策略

3.1开发旅游景区的特色旅游产品

随着绿化意识的逐渐深入,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向自然化方向发展,开始饮用天然饮料,渴望居住环境绿色化等等。在进行景区生态规划设计时,引入纯天然设计风格,强调景观自然色彩和绿化材料的应用,采用多种艺术风格和手法,在“回归自然”的主题上下功夫,开发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特色旅游产品,让人们通过产品联想到自然。

3.2开发特定文化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

在确保景区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背景下,景区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其所特有的资源优势推动与旅游相关其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发挥旅游景区的多元综合功能。譬如说,可以利用景区中优美的山水组合和景观美感,联系摄影公司,将其作为婚纱照拍摄外景场地,同时还可以联合当地相关组织,开展以“爱情山水”为主题的摄影、绘画大赛等;景区所具备的旅游资源丰富,植物和岩石的种类繁多,景区相关负责人可以联系当地的中小学,开展夏令营活动,帮助中小学生认识各类岩石和植物,并对其进行生态旅游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3.3开发新兴的生态旅游商品

在旅游景区的经济市场竞争中,旅游商品是当中的一个杀手锏,对景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兴的生态旅游商品能提高景区在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能进一步会推动景区可持续发展。因此,景区在开发生态旅游商品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可开发地方特产、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等,以促进当地传统文化、艺术及工艺品的复兴,并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唤醒游客保护环境的意识。

3.4建立和完善景区的环境管理制度

一方面,景区可以明确自然规划区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强生态旅游人才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生态旅游的培训工作,建立一支优秀的生态旅游队伍。另一方面,景区可以从游客入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激发游客对大自然的热爱,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从而达到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4.结语

旅游区景观设计范文9

[论文摘要]丹霞地貌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它的开发与利用应以保护旅游区自然资源为前提。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指导旅游区进行生态建设是实现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景观结构的构成要素,并从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调控两方面探讨了如何对旅游区进行生态化设计与管理,以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丹霞地貌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据统计,全国共有600多处丹霞地貌,以长江以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发育最为典型。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丹霞地貌呈现出瑰丽奇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丹霞地貌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先后建立了一批风景旅游区。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却常常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景观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导致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为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景观的特色和质量,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针对丹霞地貌风景区进行生态化设计与调控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

一、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结构

景观生态学是现代地理和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连接自然科学和人类学的交叉性学科,属于宏观尺度空间研究范畴[1]。它注重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强调生态整体性和空间异质性,通过对旅游区的景观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的研究,从而实现对景观的优化利用与管理。

描述景观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有斑块、廊道、基质和缘[2-3]。斑块是景观中与周围在外貌和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匀性的空间单元,在旅游区内是指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地域和服务网点;廊道是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旅游区内的廊道主要表现为河流、林带、交通线及其两侧的带状树木、草地;基质是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景观背景结构,对应于旅游区内的自然地理环境;缘则是指旅游区的保护带或旅游斑的环境,作为缓冲区,可避免自然环境与周围社会环境直接接触,有利于旅游区的生态保护。

二、丹霞地貌景观生态设计

丹霞地貌风景区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体,不仅具有观赏的功能,还具有维持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一旦遭到破坏,将难以恢复乃至无法恢复,无论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还是旅游业来说,这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因此,对风景区进行设计与开发,应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以保护、优化风景区内自然生态环境,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

(一)景观的结构设计

1.斑块的设计。景观要素及其功能格局是控制旅游区生态环境状况的关键。在自然风景区内,按照景观生态学理论,在斑块设计方面应以大型植被斑块作为主要考虑对象,同时需要一定数量分散的小型斑块作为补充。就丹霞地貌风景区而言,它最具特色的景观要素是赤壁丹崖,丹山、碧水、秀峰、奇石构成了旅游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因此,为保护旅游景点的整体性,应以巨型的旅游斑为主要考虑对象。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点与周围环境组成旅游斑,斑块的构成大体上是有一个近圆的核心区,弯曲边界和有利于物种传播的边缘指状突出。对于斑内脆弱的核心区,为避免破坏地质结构,应禁止游客进入,可以考虑建立远距离观景平台,配置观景设施,为游客提供远距离观景服务。红色岩系胶结和固结程度较差,岩石硬度小,易受风化侵蚀,因此在旅游斑内严禁砍伐树木,禁止在崖壁上人工斧凿和雕刻。旅游区内自然植被斑块对于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型的植被斑块可以起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的作用;小型自然植被斑块既可作为动物临时栖息地和避难场所,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又可增加景观异质性,扩散干扰风险,因此要注意保留、保护,加强实时监测,及时养护管理。作为游客休憩、消费为主的小型人为斑块,则要注意远离巨型旅游斑块,沿廊道分散安排,合理布局。

2.廊道的设计。在旅游区内,廊道的构成主要是引导游客活动的旅游线路。丹霞地貌风景区内的廊道除了具有旅游线路引导功能外,还是联系斑与斑、斑与种源之间的纽带,因此,廊道的设计必须从多方面考虑,总的思路是保护、保持原有地形,其宽度、长度和位置的设计应根据山体实际情况而定,综合估计其利弊。根据丹霞地貌风景区独特的地质条件,廊道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了保护地形,同时也为了控制游客数量,景区内应以步行道为主,不宜建造盘山公路,也不宜修建高空索道;(2)旅游区内不同斑块之间要有廊道相通,注意保持廊道和斑块植被结构的相似性,以保证斑块之间的连通性,满足内部种在斑块间运动的需要,保护景观整体的生态功能;(3)在线路选择时,最好利用现有自然通道,同时避开生态脆弱区;(4)在道路施工时,尽量利用自然的无污染的材料,如木材,石板等;另外,对于某些自然廊道,如林带、河流等,既是景观中能流、物流的通道,同时本身也具有娱乐价值,因而要注意加以保护与管理,避免人为破坏。

3.基质和缘的设计。基质是景观中的背景地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主导作用。从生态学角度看,保持旅游区内基质的稳定性对于实现景区内生态系统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生态规划角度看,对基质的全面调查与研究也是对旅游区进行功能分区、优化景观格局的基础。由于丹霞地貌多发育在气候湿润地区,流水对其影响极大,因此在开发时要注重流域的完整性;从景观上来讲要注意山水结合,突出“山体为主,水体映衬”,体现丹山碧水的特色。另外,在旅游区要规划一定宽度的缓冲区。一方面,作为交通工具的停放地和旅游者住宿、购物区,满足游客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将游览以外的活动集中在缓冲区,可减轻旅游区内部环境压力,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二)优化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是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景观生态学强调空间格局对过程的影响,通过优化景观格局来改善景观的功能、调整能流物流的输入输出,从时空尺度上来耦合生态与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管理景观资源的利用[2]。目前,“集聚间有离析”的景观格局被认为是生态学意义上最优化的景观格局(forman,1995)。依此为规划目标,注重风景区内质地粗细结合,大小斑块互为补充,斑、廊和缘的合理布局,最终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分类。如在廊道之间或没有廊道的地方加设一行小的斑块以增加调景观连接度;在细质地的景观局部设置小型植被斑块和廊道;设置边界过度带,作为服务区,为游客提供休憩机会等。目的是使景观要素之间达到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在优化景观格局的同时还丰富了视觉空间,最终形成以地貌景观为依托,并融合当地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景区整体风格。

三、丹霞地貌景观生态调控

(一)景观生态管理

在生态系统进行动态监控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旅游区进行管理,力求使系统结构合理,功能协调,促进系统内的互利共生与良性循环。这包括对景观、基础设施和人员的管理等几个方面。

为了保护丹霞地貌风景旅游区内的天然风貌,保证视觉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除了历史遗留的文物古迹、楼台庙宇外,在景区内应避免建造新的人工建筑物,必要的基础设施要严格限制其规模和数量,设施的造型,色彩、质地等也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能破坏景观视觉美感。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而遭到破坏的景点和基础设施,需要及时修缮或替换,确保基础设施的正常发挥。

加强游客管理,正确引导游客的旅游行为,一是通过计算景区环境容量来确定游客数量,防止因游客数量过多加重环境压力;二是通过广泛的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提高游客保护自然地貌的自觉性;三是通过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游客的某些不良行为(如攀爬、刻画等)。

对于旅游区工作人员,要进行集中培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与服务水平,加强与旅游者的沟通。实践证明,只有游客与管理人员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促使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二)景观生态监测

景观生态监测的任务是不断监视景区内生态系统的状况,确定其改变的方向和速度,并查明人类活动对这些变化所起的作用,以便能快速、准确的制定出相应对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景观生态监测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4]。

1.3s系统的应用

3s系统是对gis、gps和rs的总称。三者各具特色又相互关联,在解决问题的功能上各自存在优点和不足。只有把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实现各种技术的综合,才能完全实现监测地表变化的功能,在资源、环境调查和区域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随着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尺度的扩展,3s技术逐渐成为景观规划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目前,该项技术已被应用于旅游区位置的确定,生物资源调查,地貌监测等方面。由于丹霞地貌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区域,气候湿热,风化强烈,加之其特殊的岩性特征,对于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因此,利用3s技术对丹霞风景区内的地形地貌实施监控是十分必要的。

2.ledess空间明晰化模型

ledess 模型[4](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support system)原意为景观生态决策与评价支持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帮助决策者对景观中自然环境部分进行管理和规划,尽量减少未来出现的非确定因子,分析不同的决策方案对植物和动物种群造成的生态后果。将ledess模型引入丹霞地貌风景区,用来模拟植被演替过程,按植被演替和生境的需要,评估物种生境适宜性,计算潜在生物斑块间的景观连接度,将对景区的规划、建设和保护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我国对3s系统或ledess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还要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善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对这方面的研究,尽快应用于实践,为实施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恢复行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慧、王家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3

[2]李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研究以目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 旅游学刊 2002(5)62-65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