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时间:2023-08-27 15:04:14

导语:在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第1篇

[关键词] 心胸外科手术; 压疮防范; 表格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c)-0168-02

手术患者术中不能自主翻身,手术也可导致身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较易导致压疮的发生。既往报道显示[1-2],术中压疮发生率为3%~5%,其中,心胸外科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患者体温波动大,且采取肋间隙入路常需保持侧卧位,压疮发生率更高,压疮防范是手术室护士工作重点之一[3]。目前对于手术患者压疮评估和防范多凭手术室护士经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手术室于2012年自制了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主要目的为规范手术室压疮的评估和防范,而对于表格的使用是否可有效降低心胸外科手术压疮的发生率尚无研究,故本研究旨在分析使用我院自制的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在心胸外科手术压疮防范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选取2012年7~12月我院心胸外科手术患者380例,年龄18~65岁,平均(41.2±7.4)岁;男206例,女174例;体重45~66 kg,平均(53±3.6)kg。所有患者术前均无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无皮肤破损和病变,无药物依赖和药物滥用史,体重指数(BMI)为20~24 kg/m2。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190例,其中,平卧位正中入路90例,侧卧位肋间隙入路100例。A、B两组患者的年龄、姓名、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按照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进行压疮评估与防范,B组患者不使用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我院心胸外科专业组手术护士共18人,年龄24~46岁,平均(34.4±4.1)岁;女16人,男2人;职称情况:护士2人,护师8人,主管护师8人;年资3~25年,平均(10.2±3.3)年;将我院心胸外科专业组手术护士随机安排在A组或B组,两组护士的年资、职称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的制定

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由手术基本信息、压疮风险评估、压疮防范措施和术后压疮评估4个部分组成。

1.2.1 手术基本信息 包括患者病室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体重、手术名称、手术、手术间号、预计手术时间、实际手术时间。

1.2.2 压疮风险评估 包括压疮发生的各种高危因素:年龄≥65岁、术前生命体征不稳定、术中体温或血压可能降低、极度消瘦、皮肤水肿、皮肤原发伤、术前长期卧床等。

1.2.3 压疮防范措施 根据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提供多种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干预措施:①按照手术安置原则和流程安置;②选择合适的垫减轻接触面压力;③受压部位皮肤保护;④床单位平整清洁,避免潮湿;⑤体温监测与管理;⑥保障组织有效灌注,维护术中血压,合理液体输注;⑦其他措施如避免术者对患者加压、加强术中观察、尽力缩短歇性解除局部压迫等。

1.2.4 术后压疮评估 术后判断是否有压疮发生,如有发生则详细记录发生部位、压疮级别及面积。

1.3 方法

术前1 d各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① A组:访视时携带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根据表格内容逐项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并制定压疮防范计划,术中根据表格规定的压疮防范计划采取压疮防范措施,并详细填写表格,术毕根据表格进行皮肤压疮评估,所有发生压疮病例均作为不良事件进行汇报,并对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和学习经验教训。② B组:访视时不携带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术前对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的具体内容不知晓,术中也不使用该表格,所有压疮防范措施均根据巡回护士自身工作经验进行,术毕进行皮肤压疮评估。

1.4 判定标准

压疮分期参考NPUAP/EPUAP《2009压疮快速参考指南》,即分为6期:Ⅰ期表现为完整皮肤局部压之不褪色的红斑;Ⅱ期表现为部分真皮受损,表浅溃疡、水疱或淤紫;Ⅲ期表现为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层;Ⅳ期表现为全层皮肤缺失累及骨组织、筋膜和肌肉组织;无法分级:溃疡完全覆盖伤口无法判断溃疡深度;可疑深部受损:完整皮肤呈褐紫色或出现血性水疱,疼痛、硬结、潮湿、皮温升高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中出现压疮1例,侧卧位,Ⅰ期压疮,发生率为0.53%;B组出现压疮8例,其中,平卧位1例,Ⅰ期压疮;侧卧位7例,Ⅰ期压疮4例,Ⅱ期压疮3例,发生率为4.21%。B组压疮总发生率高于A组(χ2=5.58,P = 0.018),B组侧卧位压疮发生率高于A组(χ2=4.69,P = 0.030)。见表1。

3 讨论

压疮原指由于局部组织受压后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持续缺血缺氧性坏死[4],现更新为由于压力、摩擦力或剪切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5]。压疮定义的范围增大,发生率较高。心胸外科手术难度较大、时间较长、多取侧卧位,发生压疮的风险更高[6]。而一旦发生压疮,不仅使患者病情变复杂,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也增加护士工作量,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压疮的愈合缓慢,护理不当容易导致局部组织坏疽、骨髓炎、全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7]。因此,压疮的预防意义远远大于治疗。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AS)中Braden量表被认为是目前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8],并被广泛应用。但由于此表格对外科手术患者压疮风险预测效度低[9],不适合手术室使用。当前针对手术室的压疮风险评估和预防仍无权威的量表可供使用,通常仅凭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经验,使得手术室压疮防范缺乏规范,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压疮危险因素了解不多,对压疮的防范措施不熟悉,进一步增加了手术压疮的发生风险[10]。针对这种现状我院于2012年制定了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

本研究中,A组使用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后压疮发生率显著降低,尤其是侧卧位手术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对心胸外科手术中压疮高发因素进行系统性评估并规范性预防,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本表设计简洁明了,易于掌握和使用,手术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和防范措施均明确列举在表格中,即使是经验不足的年轻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学习本表格,对压疮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干预。而且表格还设计术后评估环节,既有利于手术室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又有利于阶段性的统计分析,总结出更优方案,突破了对手术患者压疮评估和防范仅凭手术室护士个人经验的局限,提出明确的参考标准和防范规范,从而有效降低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Price MC,Whitney JD,King CA,et al. Development of a risk assessment tool for intraoperative pressure ulcers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05,32(1):19-32.

[2] 孙玉梅,张雪.手术压疮的护理研究与预防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05-306.

[3] 周萍,何巧芳,张益辉,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神经外科手术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4B):43-46.

[4] 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 胡军,王秀锋,李玉环,等.压疮分期与危险因素的研究与预防进展[J].上海护理,2011,11(2):69-72.

[6] 仲继红,陈雪莲,王晓峰,等.心胸外科压疮全程预防干预的做法与效果[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6):637-639.

[7] Cremasco MF,Wenzel F,Zanei SS,et al. Pressure ulcer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ing workload,illness severity and pressure ulcer risk [J]. Ostomy Wound Manage,2012,58(10):14-31.

[8] 谢小燕.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研究[D].广州:第一军医大学,2005.

[9] 王欣然,韩斌如,张建华.外科重症病人压疮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3,27(6):1677-1679.

第2篇

1.1查对制度不严格手术室应执行严格的查对制度,如病人的查对制度,包括科别、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等应与病房责任护士查对交接后入手术室,入手术室再次查对,以确保无误。再如手术台上用品的清点,包括各种器械、纱布以及无菌手术包灭菌日期、化学指示胶带、灭菌指示卡是否符合要求,在关闭刀口时再次清点,以免器械遗留在手术区里或发生术中感染。

1.2责任心不强手术室护士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如果护士粗心大意,不按照护理操作规范工作,可能会对病人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1.3手术护理记录单内容描述含糊或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有出入,少记、漏记、错记、涂改,甚至缺少某些记录单,都是引发手术室护理纠纷的隐患。

1.4语言行为不规范手术室应该是安静、严肃、认真的地方,有些手术室人员不注意自身形象和同事大声说笑或议论些损害他人的事,对患者冷漠、指责,甚至侮辱等行为,均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1.5手术的安置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由于病人手术时间较长,肢体局部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压疮。肢体过度伸展、旋转导致神经损伤,或因衬垫不当引起呼吸困难等。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制动,手术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种种预防压疮的措施,如手术床安置泡沫垫、小棉垫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患者处于安全舒适的手术,避免压疮的发生。尽管通过以上措施,可避免绝大多数手术时间短、体质好的患者发生压疮,但是少部分患者,由于术前水肿,如低蛋白、恶病质,加上手术时间长、术中不能移动等原因,还是有发生压疮的可能。如何让医患双方对这类情况达到相互理解,是一个可以商量解决的问题。

2防范措施

2.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法律意识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护理操作常规,对预防医疗纠纷有重要作用,如交接班制度、清点制度等等,从病人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起,每一步护理工作都必须做好查对。首先是查对病人的姓名、年龄、床号、科室、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者是病人、病人的肌肤有无损伤;术前、术中、术后的器械敷料的查对,用药、输血的查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两人两次以上认真核对,无误后方能进行下一个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行事,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并且要加强学习有关法律常识,这样既可为自己敲响警钟,也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加严谨、规范。

2.2加强责任心,护理记录要规范重点记录术中所用无菌包是否消毒合格;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情况;术后患者标本留送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后的去向等。手术护理记录的内容有三不宜:(1)不宜过于详细地描述患者的手术过程,减少与医疗记录的重复和避免在书写过程中出现人为的差错;(2)不宜将麻醉医生观察患者的内容和麻醉医生已做记录的资料重复,过多的重复,容易出现人为的误差;(3)不宜将超出手术室护理工作范围以外的资料纳入。现医疗纠纷实行举证倒置,使医院陷入被动,但及时、完善、准确的记录是最有力的依据。

2.3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医院竞争的也是服务,首先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真诚、认真地对待每一位病人,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温馨的就医环境,这样就会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距离,不易产生抵抗情绪,服务质量是患者就医的关键因素,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护理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

2.4建立术前压疮评估记录对于术中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可建立一个由医患双方签字认可的术前评估记录单。由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患者后,与患者共同签订一份关于“有压疮发生的可能”的术前评估单。如果患者对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有疑问,可由医院的相关机构进行评估,如情况属实,患者应在签同意书后,方可进入手术室。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可避免的压疮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2.5手术中病人的手术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又不过分妨碍病人的生理功能为原则。有些时候往往为了术野暴露,忽视了病人可能引起病人呼吸、循环、神经的损伤,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常常是手术室护士与医生协商的一个交点,但护士要坚持原则。

总之,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为防范护理纠纷,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高超的专业技能,并加强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浣沙.医护耦合性差错及其防范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4(35):227.

第3篇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疗事故最容易发生的高风险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贯穿整个手术过程,因此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就直接决定了手术进行的成功与否,当然其中如果存在有一些护理风险,其同样也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手术室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与手术科室、血库、麻醉复苏室等多个部门和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手术室中相关人员也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手术和麻醉过程的不可预知性等,这些因素使得手术室变成了一个高护理风险的科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有机敏的应变能力、高效的工作效率和严格规范的操作方法。本文笔者浅谈一下手术室中常见的一些护理不良事件,进一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现将报道如下。

1.手术室常见的风险因素

1.1人员因素: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不乏有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不熟练,应变能力差者,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作失误,且失误率较高。另一方面,有些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术主动学习性差,致使在手术护理工作过程中无法独立的完成。如在手术中选择患者合适的或者使用气压止血带时,可能对患者造成压伤、挤压伤等。

1.2管理因素: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或者各项规章制度无法贯彻实施,没有得到落实。如在接送患者的过程中,不穿外用衣和鞋,参观新展开手术的人数较多,造成室内糟杂,室内菌落升高,影响手术操作者的正常发挥和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1.3执行的无菌技术操作标准不高:在手术室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其是防止患者手术室内发生感染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如在无菌包打开后不执行无菌操作而直接敞开抖落器械,容易给患者造成感染。

2.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及其发生原因

2.1 压疮:在手术病人中,较容易发生压疮。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由于手术时间过长压迫而成,不仅给患者造成疼痛,还对手术护理工作和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2]。分析压疮发生的原因有几方面:(1)压力因素:受力面上的压力是导致压疮的重要因素,其与受压时间密切相关,因此手术时间越长越容易引发压疮。(2)剪切刀因素:剪切引起组织相对移动,阻断周围较大区域内的血流供应,造成组织受损形成压疮。(3)摩擦力因素:患者直接与床单接触直接产生的摩擦力可以诱导压疮形成。(4)体温因素:手术中患者处于低温麻醉中,低温下血液粘度增加,血流运行变慢,造成组织缺氧,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压疮发生的几率。(5)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营养不良,使其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皮肤抵抗力也随之而下降,诱发压疮。

2.2输液液体外渗: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常常出现液体外渗的情况,其主要与药物、疾病、机械性损伤、年龄等因素有关。药物浓度高,输液速度快,血管硬化,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血管细,皮下脂肪层保护弱等原因都会引起液体外渗[3]。

2.3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中后清点器械物品不认真,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4电刀灼伤:在使用电刀过程中,由于患者体瘦,身体和电刀接触不良,或者是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工作不认真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灼伤。

3.防范措施

3.1预防压疮的措施: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要求,将手术室内的手术床进行改良,改制成高质量舒适度高的床,舒适的手术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要制定高效的手术配合流程,尽量的缩短手术持续时间,这样也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压疮的发生。

3.2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定期给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培养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提高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通过多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手术室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3.3加强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还要贯彻落实。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加强护理人员的认真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3.4安全使用电刀:电刀要经常定期的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其自身的性能时刻处于安全状态;使用电刀的护理人员要经过电刀使用培训,熟悉电刀的使用手册,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其各项性能是否完好[4];术中使用时要严密观察患者和电刀之间的变化,尤其是在发生改变时要注意将电刀断电,防止意外发生。

总之,本文总结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较为常见的风险,并对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静. 浅谈手术室护理工作容易忽略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6):232~234.[2] 杨福兰. 手术室中患者的风险因素和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j].泰山卫生,2008,32:41~42.

第4篇

术中急性压疮是指患者在术后几小时至6d内发生的压疮,其中又以术后1~3d最为多见。由于手术过程中一些非人为控制因素的影响,比如无法通过改变来缓解局部组织受压等,使术中护理干预受到极大限制,导致手术患者压疮发生危险性大大提高,对手术患者的预后产生负面影响。现就术中急性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防护进展进行总结。

1相关因素

1.1自身因素

压疮发生与年龄、体型、合并疾病、情绪、营养等患者内源性因素密切相关,体型过瘦(≤40kg)卧位时皮肤血管受压更明显而发生循环不良,过胖(≥75kg)时体质量过大造成压力增加,易发生压疮,另外,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贫血、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肾功能衰竭等患者是压疮的高危群体,其中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危险性高3倍。

1.2外界因素

1.2.1力学因素

压力、剪切力及摩擦力是压疮形成最重要、最基本的致病因素,其中垂直压力在术中压疮发生中占主要地位。在9.3kPa持续2h时就会导致不可逆组织细胞变化而造成损害。搬动患者时的拖拉拽等动作、床单皱褶不平或有渣屑时均可产生较大的摩擦力,皮肤的潮湿程度与摩擦力相关,而潮湿可引起皮肤松软、浸渍,更容易被摩擦力所伤。摩擦力可导致皮肤角化层破坏继发出血、炎性细胞积聚和皮肤坏死,另外摩擦力还可引起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这也是发生压疮的重要因素。剪切力可明显提高垂直压力对血管的损伤,持续30min以上的剪切力即可导致深部组织不可逆损伤。

1.2.2手术因素

进行心脏、血管、脊柱、颅脑等手术的患者,由于手术时间、等原因使其成为术中压疮的高发人群,另外术中体腔暴露时间过长、大量低温血输入以及大量冲洗液冲洗体腔等均可能引起外周血运紊乱,进而造成局部受压部位血供降低而发生压疮。手术时间愈长,局部受压部位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越严重,缺血缺氧持续时间愈长,皮肤受损几率愈大,也越容易发生压疮。手术的不舒适或不平衡可影响呼吸功能和破坏皮肤自然保护层屏障,还会造成关节过度扭曲导致关节处骨突起更突出接触体表而诱发压疮,另外术中患者出汗或其他原因(如血液、体液、冲洗液外溢)造成局部受压部位皮肤潮湿,物对血流和机体反应的影响、机体对手术的应激反应等均可从多方面增加压疮发生的几率。

2预防及护理

2.1重视的压疮风险评估

积极评估是预防压疮的关键,采用难免性压疮预报制度,切实有效落实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术前压疮评估尽可能详尽,包括麻醉方式、营养状况、体型、手术方式、手术、皮肤有无破损及全身有无合并症等。针对高危压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急性压疮的预防和控制流程。

2.2合理的管理

手术中对患者要求更趋于个体化摆放方式,要求在利于术者操作的同时还需顾及患者解剖生理的耐受性和安全舒适。手术的摆放应尽量选择在麻醉前、在患者主动配合下进行,术中对受压较大的骨突部位如骶尾、足跟部等应重点保护,需术中移动时用力协调一致,不可强制拖拉,避免剪切力、摩擦力等对皮肤的损伤。另外手术床单、约束带、垫枕等保持干燥、平整、柔软、无皱褶,尽可能消除各种压疮危险因素。

2.3合理使用预防压疮的器具

对手术患者的不同部位给予支持和保护,维持手术患者的稳定舒适,能最大限度地分散压力,最大限度地减少、避免压疮的形成和损伤。不同型号垫,用于不同位置。对高危压疮的手术患者,在安置手术时于局部受压的皮肤处紧密无皱褶的黏贴3M透明敷料贴,对预防急性压疮的形成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2.5注意术中保暖、防潮

患者体温下降后可引起躯体血液循环不良、受压部位体表温度降低、皮肤抵抗力下降而增加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性,因此术中应将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约24℃,使用保温垫、毛毯等遮盖除手术部位外的患者躯体,术中输血前应先在37℃复温或自然复温后再输入,冲洗术野应使用温冲洗液,大量输液时也应对输液进行加温至37℃。 术野冲洗时尽量避免冲洗液弄湿床单,并保持躯体干燥。

2.6加强术中、术后观察

观察和了解患者术中肤色、肤温及局部受压情况,对高危因素包括术中低温、皮肤潮湿、骨突部位长时间受压等及时处理。资料表明当手术超过1h时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对受压部位适当减压按摩有助于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局部受压及减轻患者痛苦。术后仍需认真检查受压部位皮肤状况,发现急性压疮应详细记录并与病房护士严格交班,以便对压疮进一步护理和治疗。

第5篇

        1.手术室护理工作缺陷的原因分析

        1.1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①接患者时粗心大意,未查对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接入手术间时摆错手术;②术中用药不认真核对药物名称,执行口头医嘱时没有认真倾听并复述一遍再执行;③术中输血时对患者姓名及血型核对不认真;④器械纱布缝针清点不清,导致纱布器械纱条等遗留在患者体内。

        1.2器械物品的准备问题  术前物品的准备充分与否,是决定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中物品准备不齐全或者因仪器性能不良将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延误手术时间。

        1.3 “手术护理记录”的问题[2] 手术护理记录内容描述含糊或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有出入,少记、漏记、错记、涂改,甚至缺少某些记录,都是引发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隐患。

        1.4 手术安置不当的问题  由于患者手术时间长、肢体局部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阻,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或压疮。肢体过度伸展、旋转导致神经损伤或因翻身架位安置不当引起患者呼吸困难等。

        1.5 术中医嘱的问题 在手术室有大量的临时医嘱需要护士执行,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的使用等等。从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缺陷的角度出发,术中临时医嘱的执行也应当留下客观详细的记录。

        1.6 送检标本的遗失问题 标本是进一步确诊手术患者病情的依据,如果标本遗失,将会延误诊断失去抢救的最好时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报告以电话方式通知,会传达不准确,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1.7 大手术时患者的压疮问题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往往因为制动或者全麻等原因,手术室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压疮的措施,但还是会有部分患者,由于术前水肿、低蛋白血症、恶液质以及手术时间长等原因,还是会有发生压疮的可能。

        1.8 语言行为问题 语言行为不规范,工作人员在手术间里讨论与手术无关的问题,如果发生意外,或者患者对服务不满意,都会引发护理缺陷。

        1.9 消毒隔离问题 破伤风、气性坏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不明原因新病毒感染者,术后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如在同一时期出现多个手术后患者感染情况类似现象,手术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医院也将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2.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防范措施

        2.1 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及医院的相关工作制度,特别是护理核心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  从患者被接进手术间那一刻起,护理工作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每个环节都要有两人以上进行认真查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个环节。

       2.2 加强物品管理  保证手术物品齐全,各种仪器性能良好,术前护士要熟悉手术步骤、术中所需特殊物品和特殊器械,巡回护士术前检查所用仪器的性能,防止仪器性能不好,延误手术时间。

        2.3 明确手术记录的内容,建立术中医嘱本 由巡回护士书写,及时记录术中所用的物品、器械的清点情况,并查对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和所带药物的种类、数量。麻醉医生在医嘱本开医嘱,巡回护士执行后,填写执行时间和执行者姓名,可先执行口头医嘱,术毕,由医生补开,护士填写执行情况。

        2.4 手术中患者的 手术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要求,又不过分妨碍患者的生理功能为原则,不要只为了术野暴露,而忽视了患者的体会,可能引起患者的呼吸、循环、神经的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2.5 建立术前压疮评估记录 对于术中压疮发生高危人群,可建立医患双方签字认可的术前评估记录单,由手术室护士评估患者后,与患者共同签定关于“有压疮发生的可能”的术前评估单,方可进入手术室。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可避免的压疮而引发的缺陷。

        2.6 加强标本管理 标本常规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结束后认真登记并把标本放入固定溶液的容器内,贴好标签,填好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人送病理科。送检人和接收标本人要登记签名。

        2.7 防止灼伤 使用电刀时,负极板与患者的皮肤接触时,注意平整放置,保证接触面积不要让患者皮肤接触到金属,随时检查,并观察皮肤情况,防止灼伤。

        2.8 提高服务质量 质量是医院生存之本,是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先决条件,只有提高质量,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缺陷的发生。

        2.9 做好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迈向科学化的得力措施,包括:①患者既往史、现病史、家族史、各化验检查结果;②患者的一般情况;③术前诊断、术前准备、手术名称、手术方式;④麻醉方式,找出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术后访视有利于护理问题的改进,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

        3.体会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缺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仔细,不可有半点马虎。提供尽可能的整体护理,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人员的精力和体力,这些都是减少护理缺陷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缺陷,从而确保医疗安全。

参 考 文 献

第6篇

[论文摘要] 目的:介绍神经外科俯卧手术的安置方法及其护理体会。方法:采用更具胸廓的宽窄调整俯卧位垫两侧外缘宽度。膝部、足背部垫海绵枕,头转向一侧,垫头圈,双臂自然弯曲,固定于搁手架上。结果:术野暴露充分,术者满意,患者舒适,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俯卧位的合理安置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功,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降低因安置不当给患者和手术室护士带来的风险。

手术室护士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真正掌握手术中患者的实际需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安全合理的手术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全麻下俯卧位常用于神经外科幕上顶枕部、后颅窝中线区、脑干背侧面等手术。俯卧位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手术切口不偏离中线、便于手术医生操作等优点,但此可能造成患者生理学的改变,易导致呼吸、循环障碍,神经损伤和皮肤压疮等并发症。我院手术室2007年6~12月,对34例俯卧位手术患者采用此法摆放,手术视野暴露好,术者满意,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4例,男10例,女24例。年龄16~58岁,平均37岁。其中,幕上顶枕部20例,后颅窝肿瘤6例,脑干肿瘤8例。

1.2摆放方法

在患者全麻后进行安置,手术床上铺的单子要清洁、干燥、无碎屑,搬动患者时麻醉师站在患者头部,负责观察患者情况,保护气管插管,托扶头颈部,搬动患者时步调一致,将患者脊柱在同一纵轴位转。大单将三圆形软枕卷成管状,折成三角形,尖角朝上置于手术床上,患者俯卧(使患者髂棘处卧于三角形底部横枕上)胸腹部悬空以保持呼吸通畅,膝关节处垫以海绵软枕,大腿与背部呈20°,双小腿上翘与大腿呈30°~35°,双小腿悬空避免脚趾受压,约束带固定下肢,头转向一侧,垫一头圈,两臂自然弯曲置头旁搁手架上或固定于身体两侧,约束带固定,使其处于功能状态,确保手术患者安全。摆放好,患者身上盖手术巾,保暖并注意皮肤与金属接触。

2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1保持呼吸、循环通畅

尽可能使患者舒适,患者胸廓和腹部要留有空隙,达到胸廓和腹部不受压,使患者在通气时,胸腔和腹腔可自行舒缩,以维持正常的呼吸频率、通气功能及静脉回流。

2.2防止压疮的发生

俯卧位时身体主要受力点是两肩锋前侧面、两侧肋骨、髂前上棘、膝等部位。这些部位面积小,承受压力大,脂肪肌肉包裹较少,易发生压疮。摆放时,这些受力点要垫海绵垫以缓解局部受压,手术时间超过1 h的患者,常规进行检查受压部位的血液回流情况,并予以按摩。

2.3眼部和面部受压的预防情况

双眼用专用贴膜遮好,防止消毒时碘酒流入眼内,造成黏膜损伤。头托固定头颈时,要将眼部放于头托凹陥处,避免眼睑部皮肤接触头托,注意调整面部皮肤与头托的接触部位,使前额和两侧颧骨受力点均匀。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巡回护士每1~2小时检查1次患者眼睛、前额和双侧颧骨受压情况,并调整受力点。

2.4避免神经牵拉伤

俯卧位时,患者伸展的双臂与身体的夹角不超过90°,以65°~75°为宜,并垫以软枕,防止过度外展造成臂丛神经牵拉而引起不适。

2.5保护器官避免受损

女性患者乳房因乳腺血运丰富,腺体有一定弹性,受挤压易引起损伤。摆放时将两侧乳房护送至垫中空处并展平胸下中单,避免其受压。男性和阴囊血运丰富,皮肤薄、娇嫩,摆放时,使其不与枕接触,避免受压,水肿的发生。

2.6脊髓损伤的预防

患者全麻后,肌肉完全处于松弛状态,在转换时要使患者头颈部与脊柱在同一纵轴同步转动,并使脊髓维持在其功能位。

3结果

本组34例患者在手术室护士的细心呵护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合理安全、科学的摆放,充分暴露术野,给医生操作带来了方便,缩短了手术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无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4讨论

正确的摆放,不仅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而且有利于对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俯卧位是被迫姿势术中的放置,是手术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手术安置是否正确、合理,不仅直接影响手术操作,还会给患者造成手术以外的损伤,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所以俯卧位的合理安置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功,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舒适需要,不断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本组34例患者顺利完成,均不同程度减少手术时间,降低了并发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降低因安置不当给患者和手术室护士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符利君,吴怀兰,张南南,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殊的安置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69-470.

[2]李海如,宋烽,边树芳.使用弓行俯卧位支架的护理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84-385.

[3]计惠民,徐归燕.患者变换与移动的护理援助[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9,18(4):158-159.

第7篇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不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方法:查找安全隐患因素对症解决。结果: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质量的意识。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不安全隐患意识的管理,保证手术护理工作全方位质量管理方案的良好实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和责任化。

【关键词】手术室; 护理安全隐患; 管理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Hidden Dangers in the Nursing Safety in Operating Room

Huang jingbo Shen danping Qiu deye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e some composition element and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he nursing factor of dangerous in operating room.Methods :To seek the factor of dangerous and solve it.Result :Safety containment measure which was to aim directly at could degrade incidence of the nursing error,at the same time it could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of safe qualitative in nursing staff. Conclusion :It could make a good supervising system on nursing security control which to manage the nursing factor of dangerous in operating room,and warrant to practice well about quality management program in every direction.

【Key words】Operation room; Nursing; Factor of dangerou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48-02

护理安全是在实施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病人在手术室内不给病人造成身心意外的伤害,根据不安全因素种类而采取的各种安全防患措施,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防患,手术室工作节奏快,持续时间长,风险大,通过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采取相应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安全隐患发生,确保手术安全,防止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1]。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疏忽和麻弊大意会直接导致患者手术差错发生,最后铸成重大医疗事故[2]。笔者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因数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

1 手术室常见安全隐患

(1)接送患者手术部位错 手术患者术前的紧张及使用镇静剂,小儿及老人神志不清者的患者,容易接错患者放错手术间。手术前未核对清楚正确部位,导致手术部位错(2) 电灼伤 电凝使用不当以及负极板潮湿引起电灼伤。(3)用错药物及输入异型血未认真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给药不准确,输血输液查对不严格(4) 异物遗留体腔物品清点有误,未按清点交接制度(5) 标本遗失病理标本保管不当,错放错送,责任心不强失误造成遗失(6)压疮手术摆放不当引起患者局部皮肤受压导致压疮。

2 预防措施与管理对策

手术室进一步完善各班次职责及制度和护理工作流程,加强护士法律知识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考核。

2.1 强化护理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手术室护理队伍相对年青,必需加强护士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工作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法规。坚持严格事前控制,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做到“三预、四抓、两超”,即预见、预查、预防;对容易出错的时间、容易出错的环节、容易出错的部门、容易出错的人,进行超前教育和超前监控。在每月对那些虽未造成病人伤害,但造成负面影响,为事故隐患,进行事件共享,给予通报提醒。对检查中发现违规、违纪现象,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并提出整改措施,使护理工作安全警钟长鸣。

2.2 重视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使护士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自觉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经常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文件,增强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手术室护士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严格按规章制度开展护理工作。

2.3 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而且要有精湛的业务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水准。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开展,手术室护士必须不断的充实和更新知识,同时不断的增强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科室领导鼓励护士参加各种自考、撰写护理论文、参加学术会议交流,对新毕业护士定期进行基础理论、操作技能考核。

2.4 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缓解超负荷工作状态:手术室长期存在护理人员不足、工作量大、时间长的问题,护士长弹性排班制,关心护士生活、解决护士的后顾之忧,使手术室护士可以精神饱满的全情投入工作中,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5 针对手术不安全因素,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

2.5.1 接错病人、开错手术部位:接病人时要认真核对病人的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手术部位,特别是接台病人更要加强核对。5岁以下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更要小心核对,不能将两小儿放于同一车床上。手术开始前,再与麻醉师、手术医生共同核对手术部位,术前在手术部位画―个手术标记。

2.5.2 用错药物及输入异型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术时用药通常是口头医嘱,要做到重复―次口头医嘱,用药后与麻醉师再次核对药瓶后方可用药,用药后药瓶要保留。输血时严格执行输血规程,血液需经血库人员、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2.5.3 灼伤、烫伤病人:使用电刀时常规检查性能是否良好, 常见为电刀灼伤,使用电刀时注意负极板的放置时与皮肤完全接触,消毒时不要太湿,电刀不用时固定放置,特殊时肢体需垫海绵垫,保证肢体不接触金属物[3]。避免烫伤病人。防止碘酒、酒精、双氧水等化学药物灼伤。高频电刀在使用时会形成火花,遇易燃物时会着火[4]。

2.5.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异物遗留在体腔内:手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六查:接病人查(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及配血报告)病人进手术室查,麻醉前查,皮肤前消毒查,切开皮肤前查,关体腔前后查,十二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 手术部位,手术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物品合格率齐全)四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刀。洗手、巡回护士手术物品严格执行清点、核对、登记制度,术前、术后认真清点物品,特别是术中剪下的钢丝,克氏针,注射器针头套等,应及时清理手术切口周围的物品,不用时及时回收,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2.5.5 病理标本遗失: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在病人机体上切下的任何组织,洗手护士都要认真保存。对护生及进修生单独洗手时尤其注意,放手不放眼,认真做好带教工作。大标本可用治疗巾、弯盘、盐水盒存放,小的标本(淋巴结、囊肿等)用湿纱布包好,用钳夹住,放于弯盆内妥善保管,术后用10%甲醛固定,标本袋贴好标签连同填好的病理单,巡回护士与医生一起送到存放标本的固定地方,并在标本登记本上双签名。

2.5.6不当引起的神经麻痹导致组织压伤:掌握各种手术的摆放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患者生理特点,进行压疮风险评估,排除术中压疮的发生[5]。摆的原则:保持呼吸、循环功能,充分暴露手术野,使病人舒适,固定牢固。机体的着床支点避开神经走行的部位,避免肢体受压造成神经麻痹。使用气压止血带时严格掌握禁忌证,选择合适的气压止血带,压力适中,记录时间,定时松开。术后检查受压皮肤是否损伤。

3 结果

通过对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制订相应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对策,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提高,手术事故隐患风险大大降低。通过护理安全质量的管理,把手术室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最低程度。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护士的法制教育,提高了法律意识,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慎度精神,对护士的言行举止起到自律作用,无一例护理纠纷出现。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使手术室护士在器械准备和配合方面有所提高,大大减少了因器械准备不足或不良而延误手术的情况。新护士专业技术及基础护理操作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操作技术合格率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使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休息合理搭配,提高了工作质量,减少了差错苗头。有针对性地预防手术常见不安全隐患因素,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护理缺陷,减少了护理纠纷。

4讨论

通过对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强化安全质量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加强专业技术教育与训练是防范手术室护理差错事故的关键。手术室工作是―个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岗位,在繁忙的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安全的隐患,任何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手术过程都带着潜在的风险,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进行质量监控,引用现代科学手段,坚持科学管理,有效的运用现代质量管理办法,使手术室护理安全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春英,赵红英,运用手术室护理质量反规表提高手术室护理前景[J],天津护理,2002,10,(14),197-198.

[2] 曾俊,任辉,实用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5-37.

[3] 刘柏辉.老年脑中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便化与预后的关糸[J].中锅老年学杂志,2007,27(8):1492-1493.

第8篇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  安全  护理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为病人实施手术治疗、并担负抢救危重病人提供治疗的特殊场所,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手术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有的尚可补救,有的则不可逆转,其护理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康复。因此,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树立安全观念,确保病人安全,是护理管理者需探索的课题。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我们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有效地杜绝了差错事故,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保证医院的医疗效果。现将体会小结如下。 

    1  接送病人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护理 

    接病人时要认真查对病历、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病人送入手术室后,核对手术间。巡回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前要认真核对、麻醉医生麻醉前和手术医生洗手前再核对1次。接送病人出入手术室前检查推车是否完好,车轮是否灵活;推送病人时嘱病人不要将手脚超出推车边缘,防止进出门时碰伤。病人头部应与推车人同一端,这样可减少由于震动引起的不适;推送病人时要平稳,搬动要轻巧;神志不清、昏迷、精神病患者、小儿接送时应加以固定并加护栏。入手术室后要有专人看护,并束缚;全麻患者未完全清醒前,应束缚,并专人看护,防止发生意外。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用药安全 

    手术室用药要求快速、准确、及时,抢救病人时更是分秒必争,护士应熟悉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用途等,以利配合抢救。术中使用任何药物都应认真核对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有效期。如静脉注射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时要注意推注速度,并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呼吸的变化。局麻药加肾上腺素时应查明计量、准确加入。术中口头医嘱重复一次再执行,用过的空瓶、空安瓿保留至手术结束方可扔弃。输血时需2人共同核对并签名。 

输血间隔用生理盐水冲管,密切观察输血后反应。 

    3  防止器械物品遗留体腔 

    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的数目,并由巡回护士记录于术中护理记录单上。术闭关闭体腔前,认真核对器械、纱布、缝针的数目,核对无误方可关闭切口。 

    4  防止电烧伤、电灼伤 

    手术护士应熟练掌握高频电刀操作规程,使用高频电刀前常规检查仪器性能是否良好,负极板应平整置于病人肌肉丰厚处与皮肤完全接触,一般选大腿、小腿或臀部。术中经常检查,防止负极板松脱、移位,避免烧伤病人。另外,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一般不能使用高频电刀,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病人与金属床之间垫有绝缘垫,病人肢体由床单包裹,保证病人皮肤不接触金属物,防止发生旁路电灼伤。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把电刀笔固定于安全位置,避免术中电刀笔在非正常使用时灼伤手术病人。高频电刀在使用中会产生火花,遇易燃物时会着火。因此,在使用电刀的局部应避免有易燃物,防止使用电刀时着火。

  5  预防难免压疮 

    术前访视病人对病人做评估,病重、体弱、营养状况差、手术时间长的病人,手术开始前,对易受压部位、骨突处应垫好软垫,手术操作过程中,提醒助手注意勿将手及前臂压在病人身上,洗手护士不要将器械随意压在病人身上,对于手术时间长、特殊的病人,巡回护士应注意协助医生正确摆放好手术并检查受压部位,病人有躁动、移动时,应重新垫好软垫,防止局部压疮。 

    6  防止病理标本遗失或混放 

    一般病理检查标本,术毕由洗手护士亲手交给手术医生,贴上标签,由专人送病理科检查,如遇术中冰冻切片的标本,巡回护士先准备好标本袋,待标本取下立即放标本袋内,贴上标签由专人立即送病理室交负责人检查。如遇多个标本组织时,不可混放。 

    7  防止切口感染 

    手术室的器械敷料灭菌是否完善,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凡是能够高压消毒的器械和物品,均采用高压消毒灭菌;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空气消毒监控工作,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数,尽量减少人员流动;此外,应加    强对医生、进修生无菌操作的监督;加强对护生的无菌观念教育。 

医学的发展以及各种新技术、新仪器的应用,为手术治疗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给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应不断学习和钻研新知识,以扎实的专业知识指导护理实践,防患于未然,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注意以上几点将为病人提供有效安全的护理保障,使病人平稳地度过手术期。  

参 考 文 献 

[1]宋烽,张金凤,蔡小光.手术中高频电刀外科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53. 

第9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0.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0-0082-02

胃癌是我国临床高发恶性消化道?[瘤,本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消化道恶性肿瘤首位[1]。既往研究中认为,近80%患者癌性病灶病变早期无特异型症状,早期诊断率较低,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已经进展至晚期阶段,手术根治是本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2]。但也有报道中认为,胃癌根治术手术时间长,对机体创伤大,术中并发症发生风险高,严重时会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3]。因此从护理角度降低胃癌根治术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与价值[4]。为调查研究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本研究纳入笔者所在医院住院部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胃癌晚期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干预,将护理结果对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笔者所在医院住院部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胃癌晚期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为:(1)经病理学、临床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胃癌;(2)符合胃癌根治术适应症标准;(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年龄低于20周岁或高于80周岁;(2)精神、意识障碍者;(3)合并胃出血、肠穿孔、肠梗阻病变者。经数字随机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40~78周岁,平均(56.9±1.5)周岁;试验组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40~80周岁,平均(57.2±2.3)周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0 ℃~24.0 ℃,湿度控制在40.0%~60.0%,常规配合手术操作医师完成各项手术操作,对手术期间患者基础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与记录。

试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温度调节。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根据主观感受对手术室内温度、湿度进行合理调节,以患者自我感觉舒适,无过冷、过热感为标准。术中所输注各种液体提前加热至37.0 ℃,血液制品术前30 min起用恒温箱输液加温器加热后输注。手术过程中患者身体加盖压力充气式保温毯,充气温度控制在36.0 ℃~40.0 ℃。(2)液体护理。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常规建立静脉通路,穿刺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静脉,明确患者血管走向,原则上避让关节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用胶布进行固定,对注射部位进行检查,若发现外渗需立即停止注射并更换注射部位,液体外渗部位应用硫酸镁或酒精溶液进行湿敷,以免该区域出现肿胀或疼痛感。(3)防护护理。胃癌根治术中需应用高频电刀对患者胃部病灶组织进行切除,操作者应当规范操作方法及使用步骤,以免发生电灼伤问题。手术前护理人员应监督患者去除全身金属饰品,以免发生电流泄露问题。同时,高频电刀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维护,术前由护理人员负责对其使用性能进行检查,确保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术中使用前应再次检查高频电刀导线及负极板工作性能(原则上尽量选择一次性负极板),手术前对高频电刀漏电性进行测试,根据患者病灶部位选择合理的安装位置。手术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穿佩专用绝缘防护装备。高频电刀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响动需立即暂停操作并更换后继续使用。(4)压疮预防。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过程中处于麻醉状态,无法自行翻身,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手术的强制性摆放可能导致患者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存在发生压疮的风险。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应合理使用约束带约束患者肢体,手术台上可加海绵垫,将泡沫敷料粘贴于患者骨隆突部位。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优化摆放方法,遵循人体力学原理,增加受压面积,降低单位皮肤所承受压力。手术过程中每间隔0.5 h对患者受压区域皮肤状况进行检查,在手术操作医生允许的前提下帮助患者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流通。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的差异。低体温判定依据为:患者体温低于36.0 ℃;液体外渗判定依据为:患者留置针穿刺区域近心端皮肤红肿,有接触性疼痛感,穿刺静脉麻木、水肿或苍白,液体输注结束后穿刺点周边皮肤可见水疱或红晕;压疮判定依据为:受压局部皮肤组织可见红肿、有麻木感或疼痛感,或可见浅开放性溃疡病灶;电灼伤判定依据为:导电体接触部位皮肤组织呈焦黄色或黄褐色,或组织有炭化征象及炎性反应[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89%(3/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37%(1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