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经济实力集锦9篇

时间:2023-08-28 16:54:25

企业经济实力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1

【关键词】建筑企业;竞争力;经营管理;发展战略

我国成功的加入WTO,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生机,也给中国的各行各业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建筑企业毫无疑问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克敌制胜”,确保生存并谋求发展,已是国内建筑行业必须思考的问题。这其中,不断增强现代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关键所在。

现代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现代建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科学技术开发引进等一系列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它是一种集合能力,是现代建筑企业跨部门人员不断学习,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和运用知识而形成的整合知识和技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是以追求现代建筑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现有资源的有效整合、科学配置和理性运作的能力。

现代建筑企业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为现代建筑企业带来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每个建筑企业不断地提升核心竞争力,只有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了,才能在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1、现代建筑企业要具有正确的经营思想和能适应现代建筑企业改革内外环境变化、推动现代建筑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

现代建筑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多变,制定战略、强化战略管理是现代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正确的经营思想是优化战略的先导,因此,必须树立以下几个观念:

(1)市场竞争观念。这是现代建筑企业最基本的经营观念,市场是现代建筑企业进行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纽带和桥梁,市场是企业活动的“生命线”。有市场就必然有竞争,市场竞争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现代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代建筑企业要按照市场竞争的规则参与竞争,以市场需求作为自己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现代建筑企业信誉是无形的市场,用户满意是永恒的市场”的观念,以不断开发新产品去占领市场和开发潜在市场;把提高消费者对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看作是现代建筑企业生命之源。

(2)质量优先观念。质量优先的观念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建筑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活力必须具备的基本观念,它关系着现代建筑企业的未来和发展。因此,要树立质量第一、用户就是上帝的思想,要依据市场需求,提供优质产品和良好的服务质量。要有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并积极采用国际质量系列标准。

(3)风险经营观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建筑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会出现各种各样不确定的因素,存在各种风险。因此应主动研究分析各种风险发生的客观规律,主动地规避风险,并力求分散风险,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这就要求:一是要有超前的经营风险意识,特别是现代建筑企业兴旺发达时,应能居安思危,超前决策。要有“末日管理”思想,在现代建筑企业产品有很大份额情况下,始终认为,产品有末日,现代建筑企业有末日,市场无末日,经常同国内外同行企业进行比较,找出差距,不断进行自我否定,求得更快发展。二是要有风险经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风险与机遇同存,现代建筑企业应能利用风险机遇发展自己,三是建立防范和战胜风险的制度,如设立风险基金,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和责任制,依法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

(4)资本运营观念。现代建筑企业在注意搞好产品经营的同时,不仅注重资产的物质形态,而且要注重资产的价值形态,力求通过资产重组,实现资本的最大增值。一是要正确地选择资本运营的方式。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情况,提高资本运营能力。二是应建立以资本运营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系,如完善企业吸收资本的机制,建立以资本运营为中心的财务会计制度等。

(5)可持续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新的发展模式和道路。现代建筑企业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把产业的发展转到既注重量的增加又注重质的提高上来,把工程总承包做强,努力打造国际品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资产经营为纽带,以资本运营为方向,建立起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和科学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使现代建筑企业真正成为管理科学、机制灵活、竞争力强劲的大型工程建设集团。

(6)人才开发观念。这是现代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建筑企业人才,一是有知识才能,二是有发展远见,三是有创新意识并勇于实践。因此,现代建筑企业一是要有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意识;二是有知人善用和用人之长的本领;三是有不断培育人才和进行智力投资的能力。把人力资源的管理纳人现代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之中,把人才优势作为赢得最佳竞争优势的战略。

(7)战略发展观念。这是现代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的根本保证。具有战略发展观念可使现代建筑企业有一个长远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有利于现代建筑企业改革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我们要以加人世贸组织为契机,努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应该了解经济全球化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切实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了解本行业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现代建筑企业主导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和变化趋势,全面分析掌握自身及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

(8)经济效益观念。这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又是现代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现代建筑企业要有正确的战略定位,找准市场位置,形成别人难以模仿的产品和服务。利用成本优势和规模经济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实行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的规模经济战略。现代建筑企业只有多盈利,才能不断增加自身的积累和求得发展。

2、实施人才计划,优化人力资源,高起点构筑人才高地。

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才。现代建筑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拥有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是现代建筑企业获胜的关键。面对国际人力资本的争夺,现代建筑企业应尽快制定加快现代建筑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各项相关制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要利用各种形式广揽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尽快培育一大批拥有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的管理人才和良好素质的职工队伍。

3、依靠技术创新,营造现代建筑企业的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现代建筑企业要树立依靠技术进步发展现代建筑企业的理念,确立和增强现代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意识,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技术创新作为参与市场的强大支撑。要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现代建筑企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加大技术投人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科研开发能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利用产品和行业优势发展现代建筑企业,使现代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一是加大机械设备的投入力度,更新施工设备,实现施工现代化。二是加强科研开发能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和应用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三是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水平。四是利用现代建筑企业具有的地区优势来加快企业的发展。

4、依靠制度创新,营造现代建筑企业的机制优势。

现代建筑企业的机制优势是参与竞争的根本优势,尤其是中国加入 WTO 以后,面对发达国家先进经营机制的冲击,建筑企业不改革,不进行机制上的根本创新,只有死路一条。反之,谁的建筑企业制度完善,谁就能够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实现更快速的增长。因此,现代建筑企业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体制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加强企业的经营能力,确保现代建筑企业获得快速、持续的发展。要改革现代建筑企业用工制度,形成职工能进能出的机制,建立现代建筑企业与职工双向选择的用工制度;改革现代建筑企业人事制度,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机制,给更多优秀的人员提供上岗的机会,使公司的人力资源真正流动起来,激发现代建筑企业的活力;改革现代建筑企业分配制度,形成收入能增能减机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健全以件薪、岗薪、年薪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在经营机制上,我们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利润承包、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内部经济目标责任进行全面改革创新。

5、依靠管理创新,营造现代建筑企业的成本优势。

管理出效率。通过加大现代建筑企业管理机制改革的创新力度,苦练内功,有效地建立公司内部管理机制,积极营造参与竞争的成本优势。要推行企业管理信息化,要规范项目法施工管理,要落实成本责任制;加强市场营销力度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开展资金内部融通业务;建立物资集中配送制度,充分发挥物资流通的作用;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要造就一大批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国际商务和菲迪克合同条款、适应国际竞争和国际工程管理需要的专门人才。

6、建立以现代建筑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规范等内容为中心的现代建筑企业文化,培育良好的现代建筑企业精神。

现代建筑企业文化,是指现代建筑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和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行为模式。是现代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战略手段,是构成现代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建筑企业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管理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又取决于人的意识、价值观和素质。因此应充分发挥现代建筑企业文化的作用,要理性地建立现代建筑企业文化,并渗透到现代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用现代建筑企业文化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建立一套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现代建筑企业文化体系,全面提升员工的现代建筑企业文化素质,使现代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渐渐走向深入,从而提高现代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们深信,只要我们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昂扬向上的拼搏精神、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应对挑战,夯实现代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我们的现代建筑企业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殷其松,殷富广.现代建筑企业竞争力提升要素[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3):20-22

[2]范德明.企业竞争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3-109

[3]龙洋,宁南.现代建筑企业责任管理五个阶段的演变与启示[J].经济研究,2013(3):31-33

[4]文杰,崔晓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8):22-23

[5]尹继之,华山.内需拉动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J].商业经济.江苏商论,2010(9):98-99

[6]王韶龄,苏威.谈入世后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提升[J].冶金经济与管理入世对策[J].2011(1):33-35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2

面对完善体制、构建和谐、转型升级、国际竞争的新挑战,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顺应国家经济发展总体转型的环境,积极构建企业软实力,提升综合实力,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健康持续发展,成为国企人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有企业的时代选择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国有企业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实践,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都得到大幅提高。较好地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破解了发展难题,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较长时期存在的企业结构散、市场秩序乱、管理水平低、经营效益差的状况。但是,认真分析国有企业发展现状,在保持平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从历史层面来看,由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在稳增长、促就业方面的特殊要求,政府长期给予大力扶持,甚至赋予相当的垄断地位。因此应清醒的认识到,现在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不完全是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垄断、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从现实层面来看,同样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在国际竞争中,除为数不多的企业靠整个行业的庞大资产积攒国际影响力、或靠国家背景走出去以外,真正靠技术和管理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屈指可数。另一方面,在自身发展中,科技运用率不高、劳动力投入大、生产力低下,因管理和技术水平落后,靠资金的大量投入和资源的过渡开发换取效益,导致产能过剩,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下,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趋突出。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作为经济调控主要任务。在国家经济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如可提高国有企业发展的质量,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已经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模式。必须深化企业体制改革,主动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优化升级,推动技术进步,努力提质增效,创建创新型企业,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的经营效率,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才能促进企业基业长青。

二、企业软实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生动力

企业软实力主要指运用和整合硬实力的能力,“是企业主体通过对企业特定资源的占有、转化和传播,以吸引企业利益相关者等客体,获取他们的价值认同,使他们产生企业所预期的行为,最终达到企业目的的一种能力”,其构成要素或外部表现为诚信、知识、创新、品牌、形象、服务、文化、价值观等。

企业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规模扩张,而且包括结构调整、运行质量、收入分配、管理模式、现代化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实现经济的数量规模型扩张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理念升华,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在后现代社会,商标、知识、文化等不断地充实为企业战略性资源,企业能力也从获取资金、规模等有形资源向开发文化、价值观等无形资源转化。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引下,企业软实力的竞争越来越受到认可和重视。“企业软实力通过新的战略性无形资源的开发,并强调企业行为方式的转变,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建立起品牌、声誉等新的竞争壁垒,使企业竞争优势逐渐从有形向无形转变。”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企业产品的市场饱和、甚至产能过剩,单纯依靠注入资金和扩大规模等硬实力提升,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必须着力变革与创新,努力构建软实力,对内提高凝聚力、完善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硬件优势,对外拓展企业声誉、提高企业的社会认同度,使软实力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充分作用于企业硬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已经具备了充足的硬实力条件,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靠物质投入、外延扩张已经不可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要在现有基础上保持长足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必须加强基于文化引领的企业软实力建设,使增强软实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硬兼施”,促进企业能力体系和结构的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三、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重要引擎

在理论上,企业软实力和企业文化都是一种无形力量,那么企业软实力和企业文化怎么理解?企业软实力就是企业文化吗?软实力概念源于对文化影响力的研究,但软实力的内涵比文化要丰富得多,企业文化只是企业软实力资源中的一项。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并不都具备较强的软实力。同样,企业都具有自身的文化和较强硬实力,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却不一样,根本原因还是资源的整合能力,是企业文化没有上升为企业软实力。企业文化能不能提升企业绩效,要看资源利用的效果,也就是要看企业文化能否上升为软实力,整合企业资源的过程和能力如何。企业文化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软实力,只有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凝聚力、吸引力、渗透力、影响力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才上升为企业软实力。

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才能将全体员工的心与企业改革发展紧紧连在一起,才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凝聚员工的归属感、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赋予员工的荣誉感、实现员工的成就感;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不能培育对企业的认同感,就不能形成卓越的执行力。

国有企业在提升企业软实力过程中,需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树立良发好企业形象,加强企业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注重工作质量,增强创新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发挥精神超越物质的力量,构筑科学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企业文化的不断积淀、提炼和升华,促进企业软实力提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能力和发展质量。

四、文化引领企业软实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3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人力?Y源管理是针对企业职工实施的管理计划,它是企业管理的根本。具体而言,它是指基于经济学思想和人本观念,在企业经营中通过招聘、选拔、培训、薪资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的有效运用,有助于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最大的优势在于调节部门职责,分配职工任务,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资料。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企业竞争愈加激烈,人力资源作为管理的根本,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企业必须做好人员招聘与选拔工作,掌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打基础。

二、企业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关系

(一)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

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影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不当,人员分配不合理,必然会降低部门的工作效率。相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水平的提高,则具备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最大限度的突出职工的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做支撑

企业经营的目标无外乎在于盈利,企业实施的一切管理活动、人员的分配、资源的的调制都是为企业经营打基础。人力资源部门在人才的选拔、培训过程中,也要以支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核心,通过计划的制定强化管理,帮助企业创收。

(三)人力资源管理目标需要与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相一致

在企业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以及对薪酬制度的研发和制定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需要确保工作实行的效果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相一致。只有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企业发展的目标相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够在企业中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和价值。

三、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健全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计划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涉及到的工作内容多样繁杂,要优化人力分配,突出人员优势,就必须结合企业经营的实际制定健全的管理计划。人事部门需要制定战略目标,将企业文化融入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之中,在计划中确定部门任务,分配职工工作,划分岗位职责,并积极做好跟踪与反馈,优化人力资源工作。

(二)强化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是基于人才的能力进行的合理配置,目前市场经济更新速度快,技术发展迅速,企业要持续发展,在经营中获取利益,就必须强化职工的技术水平和道德修养。对此,企业要做好人员选拔,聘用接受过正规学习的职工,结合市场特点及时更新培训内容。与此同时,还要将企业文化融入培训之中,根据个人特征制定健全的培训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完善职工的综合素养。

(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着眼于人”,其管理归结为人与事的系统优化,使企业取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作为一个管理者, 需要从企业的组织战略高度,更新管理观念,认真研究企业职工的精神、物质变化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激励措施和激励手段,并从组织上加以保证,以增强管理层的管理力度和灵活性,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鼓舞其情绪,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4

党员电教“三心工程”是**市委组织部对**市几年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总结和创新。我公司作为**镇“三心工程”试点单位,自去年以来,在市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关心指导下,大力实施了以“围绕企业发展中心、强化企业党组织核心、凝聚企业员工人心”为主要内容的“三心工程”试点工作。通过“电教先行”、“电教引导”和“电教传播”等手段,强化了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了党委在公司中的地位,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实施“三心工程”过程中,我们注重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与企业党员思想实际相结合,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创新,从而使企业主尝到了甜头,党员得到了教育,员工得到了实惠,真正达到了“企业需要、业主认同、党员欢迎、职工拥护”的效果。

一、企业概况

浙江**集团成立于1991年,专业从事汽车轮胎的生产和销售,是一家集工贸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2004年9月与美国杭廷顿公司合资,成立了浙江杭廷顿富轮/公牛橡胶有限公司。公司现有职工1700余人,年产值10亿元左右。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党建工作也不断加强。1995年,公司成立了党支部,是富阳市较早在民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之一;2000年升格为党总支;2003年组建了党委,现有在册党员67人,下设支部5个。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三心工程”是一项涵盖面极广的系统,需要公司各个部门的参与、配合。为切实开展好试点工作,公司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总经办、技术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和五个支部书记为成员的“三心工程”领导小组,下设“三心”办公室,明确专职人员具体抓。在健全组织的基础上,及时向公司董事会作了汇报,取得决策层的支持,有力的保障了人、财、物等方面的需求,为这一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和物质基础。

(二)宣传发动,造浓氛围。“三心工程”的开展,除了要得到企业主的支持之外,还必须赢得全体党员职工的支持和参与。为使这一活动深入人心,公司党委运用各种形式大张旗鼓的进行了宣传发动。通过召开由全体党员参加的动员大会、在《***报》上开辟“三心专栏”、刊发《党工共建》专刊以及配有“三心”标识图案的黑板报、宣传栏、标语、横幅等方式,使“三心工程”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夯实基础、抓好规范。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三心”试点实施计划》,重点突出“六个字”:抓基础、促规范。具体讲,是做到了“五个一”。

1、统一了“三心”形象标识。根据组织部设计的“三心”图案,我们在电教室制度牌、车间固定标语、黑板报、宣传栏中,全部统一以“三心”标识作为背景图案,增强了党员电教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2、建立了标准的“电教播放室”。电教室我们原来就已建立,但设施不够完善,标准化程度不高。在“三心工程”活动中,我们严格按照“高标准配置、合理化投入、紧扣党员电教主题”的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了课桌椅、片库柜、电视机和音响等设施,增挂了固定标语,重新建立健全了“电教播放制度”,到新华书店购买了符合企业需求的电教片,内部布置更加整洁规范,做到了“两机一室、制度上墙、活动正常”。

3、建立了“三心”宣传长廊。在集团公司大门口、进出主道边和工厂内部等三个地方,共设立长2米、宽1米的宣传板21块,作为宣传“三心”工程的主阵地,累计面积达42平方米。宣传重点以“三心工程”实施计划,主题实践活动内容,企业经营理念、方针,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技术知识、任务目标等为主。宣传形式要求图文并茂,可观性强,从而使党员电教的载体功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4、建立一个“三心”科技实践园地。在**和**两个厂区,分别设立了“党员责任区”和“党员示范岗”,开展技术传帮带活动。近几年,公司党委经过开展“在技术骨干和中层干部中发展党员、在党员中发展技术骨干和中层干部”活动,党员在技术骨干中的比重有所上升。目前中层以上干部党员比例占到43%,其中副总级以上的8名高层领导中,党员占6名。所以,开展“党员示范岗”的条件比较成熟。此外,积极依托技术比武、技术创新等活动来提升员工技能,7月份,开展了《安康杯》知识竞赛活动。

5、积极开展“三心”主题实践活动。按照“前期抓基础、后期抓活动”的工作思路,在完善好阵地建设后,我们着重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三心工程”,阵地建设并不难,难就难在主题活动的组织实施。主题活动不仅是体现党员电教效果的关键,也是将“三心工程”引向深入的关键。围绕“三个心”,我们精心设计载体,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如围绕企业发展中心,开展了“质量优胜班组”竞赛、质量优胜个人评选和操作比武活动,发动党员为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献计献策44条。围绕强化核心,积极为企业排难解难,在企业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党委及时组织党员给予解决。如抗击“麦莎”、“卡努”等台风时公司党员义务值班,生产任务紧时发动党员突击加班等等,在企业中逐步形成“有困难找党委”的习惯,提升了党委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围绕凝聚人心,开展了四个层面的活动:一是“党员春风行动”。建立“春风行动”长效机制,通过党员捐款,先后集资56000余元,用于扶贫帮困,把党的温暖带给群众。目前已资助特困生三名,一名已毕业,由公司安排了工作,还有二名尚在继续资助。二是组建“职工之家”。党组织从关爱员工身心健康入手,建立了“职工之家”,购置配备了一些文体用品,开辟了活动场所,积极组织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三是建立“救助基金会”。“救助基金会”启动基金依靠企业行政赞助、职工捐款、工会拨款和个人赞助实现,长效基金通过发动党员、工会会员每人每月捐1元,保证“救助基金”细水长流。到目前己救助天灾人祸职工4名,金额达37000多元。四是提倡“善待职工”。结合“三心工程”的开展,公司党委提出了“善待职工”的口号,维护职工利益,关心职工疾苦。督促企业做好职工劳动保险、安全保护、工资增长、女工保护、工作休息日安排等工作。目前公司保险率达75%;职工工资以每年以5%—8%的水平递增,从不拖发工资;职工劳保福利、休息日均国家规定执行,外地职工有探亲假;采用发放住房津贴、公司租房、购房多种形式来保证职工住房。2005年建造职工住宅楼68套,进一步改善职工的居住环境。同时做到有病必访,有难必帮,使职工真正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三、取得的成效

电教引路“三心”护航努力实现非公企业经济和党建的双赢

党员电教“三心工程”是**市委组织部对**市几年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总结和创新。我公司作为**镇“三心工程”试点单位,自去年以来,在市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关心指导下,大力实施了以“围绕企业发展中心、强化企业党组织核心、凝聚企业员工人心”为主要内容的“三心工程”试点工作。通过“电教先行”、“电教引导”和“电教传播”等手段,强化了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了党委在公司中的地位,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实施“三心工程”过程中,我们注重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与企业党员思想实际相结合,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创新,从而使企业主尝到了甜头,党员得到了教育,员工得到了实惠,真正达到了“企业需要、业主认同、党员欢迎、职工拥护”的效果。

一、企业概况

浙江**集团成立于1991年,专业从事汽车轮胎的生产和销售,是一家集工贸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2004年9月与美国杭廷顿公司合资,成立了浙江杭廷顿富轮/公牛橡胶有限公司。公司现有职工1700余人,年产值10亿元左右。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党建工作也不断加强。1995年,公司成立了党支部,是富阳市较早在民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之一;2000年升格为党总支;2003年组建了党委,现有在册党员67人,下设支部5个。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三心工程”是一项涵盖面极广的系统,需要公司各个部门的参与、配合。为切实开展好试点工作,公司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总经办、技术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和五个支部书记为成员的“三心工程”领导小组,下设“三心”办公室,明确专职人员具体抓。在健全组织的基础上,及时向公司董事会作了汇报,取得决策层的支持,有力的保障了人、财、物等方面的需求,为这一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和物质基础。

(二)宣传发动,造浓氛围。“三心工程”的开展,除了要得到企业主的支持之外,还必须赢得全体党员职工的支持和参与。为使这一活动深入人心,公司党委运用各种形式大张旗鼓的进行了宣传发动。通过召开由全体党员参加的动员大会、在《***报》上开辟“三心专栏”、刊发《党工共建》专刊以及配有“三心”标识图案的黑板报、宣传栏、标语、横幅等方式,使“三心工程”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夯实基础、抓好规范。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三心”试点实施计划》,重点突出“六个字”:抓基础、促规范。具体讲,是做到了“五个一”。

1、统一了“三心”形象标识。根据组织部设计的“三心”图案,我们在电教室制度牌、车间固定标语、黑板报、宣传栏中,全部统一以“三心”标识作为背景图案,增强了党员电教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2、建立了标准的“电教播放室”。电教室我们原来就已建立,但设施不够完善,标准化程度不高。在“三心工程”活动中,我们严格按照“高标准配置、合理化投入、紧扣党员电教主题”的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了课桌椅、片库柜、电视机和音响等设施,增挂了固定标语,重新建立健全了“电教播放制度”,到新华书店购买了符合企业需求的电教片,内部布置更加整洁规范,做到了“两机一室、制度上墙、活动正常”。

3、建立了“三心”宣传长廊。在集团公司大门口、进出主道边和工厂内部等三个地方,共设立长2米、宽1米的宣传板21块,作为宣传“三心”工程的主阵地,累计面积达42平方米。宣传重点以“三心工程”实施计划,主题实践活动内容,企业经营理念、方针,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技术知识、任务目标等为主。宣传形式要求图文并茂,可观性强,从而使党员电教的载体功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4、建立一个“三心”科技实践园地。在**和**两个厂区,分别设立了“党员责任区”和“党员示范岗”,开展技术传帮带活动。近几年,公司党委经过开展“在技术骨干和中层干部中发展党员、在党员中发展技术骨干和中层干部”活动,党员在技术骨干中的比重有所上升。目前中层以上干部党员比例占到43%,其中副总级以上的8名高层领导中,党员占6名。所以,开展“党员示范岗”的条件比较成熟。此外,积极依托技术比武、技术创新等活动来提升员工技能,7月份,开展了《安康杯》知识竞赛活动。

5、积极开展“三心”主题实践活动。按照“前期抓基础、后期抓活动”的工作思路,在完善好阵地建设后,我们着重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三心工程”,阵地建设并不难,难就难在主题活动的组织实施。主题活动不仅是体现党员电教效果的关键,也是将“三心工程”引向深入的关键。围绕“三个心”,我们精心设计载体,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如围绕企业发展中心,开展了“质量优胜班组”竞赛、质量优胜个人评选和操作比武活动,发动党员为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献计献策44条。围绕强化核心,积极为企业排难解难,在企业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党委及时组织党员给予解决。如抗击“麦莎”、“卡努”等台风时公司党员义务值班,生产任务紧时发动党员突击加班等等,在企业中逐步形成“有困难找党委”的习惯,提升了党委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围绕凝聚人心,开展了四个层面的活动:一是“党员春风行动”。建立“春风行动”长效机制,通过党员捐款,先后集资56000余元,用于扶贫帮困,把党的温暖带给群众。目前已资助特困生三名,一名已毕业,由公司安排了工作,还有二名尚在继续资助。二是组建“职工之家”。党组织从关爱员工身心健康入手,建立了“职工之家”,购置配备了一些文体用品,开辟了活动场所,积极组织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三是建立“救助基金会”。“救助基金会”启动基金依靠企业行政赞助、职工捐款、工会拨款和个人赞助实现,长效基金通过发动党员、工会会员每人每月捐1元,保证“救助基金”细水长流。到目前己救助天灾人祸职工4名,金额达37000多元。四是提倡“善待职工”。结合“三心工程”的开展,公司党委提出了“善待职工”的口号,维护职工利益,关心职工疾苦。督促企业做好职工劳动保险、安全保护、工资增长、女工保护、工作休息日安排等工作。目前公司保险率达75%;职工工资以每年以5%—8%的水平递增,从不拖发工资;职工劳保福利、休息日均国家规定执行,外地职工有探亲假;采用发放住房津贴、公司租房、购房多种形式来保证职工住房。2005年建造职工住宅楼68套,进一步改善职工的居住环境。同时做到有病必访,有难必帮,使职工真正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三、取得的成效

党员电教“三心工程”在我公司开展大半年来,以其丰富的内涵,拓宽了党员电教的工作领域,规范了党员电教的工作范畴,提升了党员电教的工作水平,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一)党员电教自身建设有了新起色。开展“三心工程”前,我公司虽然也有电教室,但活动开展不正常,硬件设施不到位,电教效果不够明显。开展“三心工程”后,播放设施进一步完善,播放制度进一步健全,教育方式进一步创新,党员电教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二)企业主对电教工作的认识有了新提高。由于“三心工程”坚持了“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的原则,紧紧围绕企业发展中心,所以企业主很支持。公司董事长在看了组织部下发的《海尔经验》、《外国小企业成功奥秘》等系列电教片之后,感到很意外,觉得很受用,很感兴趣。特别是在党委建立了“科技实践园”、开展了“三心”主题实践活动后,董事长对开展开展“三心工程”的热情更大,对党员电教工作的认识和感情进一步增进,表现在行动上对“三心工程”的支持力度更大。

(三)企业发展步伐有了新加快。开展“三心工程”后,通过“电教先行”和“电教引导”,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内聚力、吸引力得到大幅增强,公司要求入党人员明显增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上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也有大幅提高,特别是在开展了技术比武、“安康杯竞赛”等活动后,因与员工工资、职称和职务晋升挂钩,员工之间比、学、赶、超成风,学技术、学知识的自觉性增强。“三心工程”还为企业党员核心作用的发挥创造了平台,营造了一个相互尊重、关系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使职工对企业有了一种归属感,稳定了职工队伍,增强职工的责任感,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基础。“三心工程”能不能顺利高效的开展,企业主的重视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非公企业性质的特殊性,普遍存在着党员职工雇佣思想严重和企业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现象,有些企业主认为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关系不大,还存在着不重视的心理。所以,开展“三心工程”一定要解决企业主的认识问题,加强与企业主的沟通,取得企业主的支持,争取让企业主看到实效。领导重视了,资金、人才、活动场所等要素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注重实效是关键。“三心工程”是一项务虚的工作,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主题实践活动去推动,必须立足于实效。建一个电教点很容易,无非是人、财、物和制度的落实,基本可以一步到位,而开展经常性的活动形式则需要精心组织和谋划。从半年来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一项务虚的工作如果不注重实效很容易流于形式,甚至会出现全年工作花一天、两天就完成的弄虚作假现象,加上有时教育内容的滞后性和盲目性,极易造成整个教育效果不明显,所以,开展“三心工程”必须依托于大量的主题实践,如技术比武、扶贫帮困、学习座谈等等,必须避免空洞说教,要有注重可参与性,注重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善于创新是灵魂。因为每个企业的现状不一样、存在的情况不一样、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所以开展“三心工程”一定要因地制宜、善于创新,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载体创新很重要,只有不断的创新,党员电教工作才能不断突破,党员电教的活力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浙江**集团党委

2005年10月

党员电教“三心工程”在我公司开展大半年来,以其丰富的内涵,拓宽了党员电教的工作领域,规范了党员电教的工作范畴,提升了党员电教的工作水平,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一)党员电教自身建设有了新起色。开展“三心工程”前,我公司虽然也有电教室,但活动开展不正常,硬件设施不到位,电教效果不够明显。开展“三心工程”后,播放设施进一步完善,播放制度进一步健全,教育方式进一步创新,党员电教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二)企业主对电教工作的认识有了新提高。由于“三心工程”坚持了“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的原则,紧紧围绕企业发展中心,所以企业主很支持。公司董事长在看了组织部下发的《海尔经验》、《外国小企业成功奥秘》等系列电教片之后,感到很意外,觉得很受用,很感兴趣。特别是在党委建立了“科技实践园”、开展了“三心”主题实践活动后,董事长对开展开展“三心工程”的热情更大,对党员电教工作的认识和感情进一步增进,表现在行动上对“三心工程”的支持力度更大。

(三)企业发展步伐有了新加快。开展“三心工程”后,通过“电教先行”和“电教引导”,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内聚力、吸引力得到大幅增强,公司要求入党人员明显增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上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也有大幅提高,特别是在开展了技术比武、“安康杯竞赛”等活动后,因与员工工资、职称和职务晋升挂钩,员工之间比、学、赶、超成风,学技术、学知识的自觉性增强。“三心工程”还为企业党员核心作用的发挥创造了平台,营造了一个相互尊重、关系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使职工对企业有了一种归属感,稳定了职工队伍,增强职工的责任感,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基础。“三心工程”能不能顺利高效的开展,企业主的重视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非公企业性质的特殊性,普遍存在着党员职工雇佣思想严重和企业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现象,有些企业主认为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关系不大,还存在着不重视的心理。所以,开展“三心工程”一定要解决企业主的认识问题,加强与企业主的沟通,取得企业主的支持,争取让企业主看到实效。领导重视了,资金、人才、活动场所等要素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注重实效是关键。“三心工程”是一项务虚的工作,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主题实践活动去推动,必须立足于实效。建一个电教点很容易,无非是人、财、物和制度的落实,基本可以一步到位,而开展经常性的活动形式则需要精心组织和谋划。从半年来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一项务虚的工作如果不注重实效很容易流于形式,甚至会出现全年工作花一天、两天就完成的弄虚作假现象,加上有时教育内容的滞后性和盲目性,极易造成整个教育效果不明显,所以,开展“三心工程”必须依托于大量的主题实践,如技术比武、扶贫帮困、学习座谈等等,必须避免空洞说教,要有注重可参与性,注重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善于创新是灵魂。因为每个企业的现状不一样、存在的情况不一样、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所以开展“三心工程”一定要因地制宜、善于创新,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载体创新很重要,只有不断的创新,党员电教工作才能不断突破,党员电教的活力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5

【关键词】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 管理创新

在全球二次大战之后,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使得全球经济发展呈现一种新的态势,经济结构从传统的物理空间逐渐向信息空间转移,新型经济发展形态对人们原有的生活工作带来较大的变革。尤其是20世纪末以来,随着美国实施的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计划,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了数字化状态,跨入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社会经济形态,全面改变了人们传统生活工作方式,并带来了人们观念的变革,知识经济管理就是基于这种经济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

一、知识经济管理概述

(一)知识经济管理内涵

知识经济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实现企业经济生产效益,通过在组织内部构建具有开放性、信赖度的工作环境,对企业员工的心理特征、工作态度施加影响,进而影响其工作行为,实现员工共享合作工作关系的一种经济管理手段。知识经济管理比之传统管理,更强调对企业员工内在需求的满足,企业员工不论其工作能力、工作贡献、工作职位的差别,都希望自己能够被认同为是具有思想具有价值的员工,希望企业能够尊重并重视自己的建议,希望企业能够真正将自己看作工作主体,而不是仅仅将自己看作一种活性资产、劳动力或管理客体。知识经济管理比之企业其他的生产要素,作为经济主体人,其具备的社会知识都是来自于自身的实践学习,因此在企业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需要不断创新企业员工的思想,需要不断更新企业员工的信息,构建企业员工相互信任的工作环境,实现员工思想求同存异,在企业发展中实现企业员工共同协力,实现企业信息共享。

(二)经济时代下的知识经济管理

美国曾对外宣称美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给美国生产要素带来了超过80%的增长,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都来自于对知识经济管理的重视。在传统社会中,社会企业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于生产资源作用,最重要的生产资源仅仅包括企业机器设备、企业生产原材料、企业自然资源以及土地等,企业人力资源的作用在当时并没有被发现,尤其是人力资源中蕴含的知识经济作用。到现阶段,知识经济管理才被逐渐重视,科学技术才成为社会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蕴含在人力资源之内的,知识是科学技术的核心,因此,深度挖掘科学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育就成为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经济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知识经济管理,尤其是社会市场中最基本的单位——企业。在工业经济时代背景下,科学管理学家泰罗和行为管理学家梅奥将企业员工仅仅看作是企业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并没有深度挖掘企业员工蕴含的知识,而是社会中存在的“经济人”和“社会人”。在经济时代背景下,这种忽视知识经济管理作用的做法是错误的,尤其是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企业只有正确认识知识经济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知识经济管理的作用,才能在市场中立足,才能在社会中持续发展,实施经济时代下知识经济管理迫在眉睫。

二、经济时代下知识经济管理的应用

(一)图书馆应用管理

在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管理对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增强了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图书馆是人类搜集、保存、整理知识的机构,也为人们实施知识经济管理提供了便利,为了实现知识经济管理与社会的同步发展进步,需要考察在经济时代下知识经济在图书馆的应用管理。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图书馆应用管理将呈现数字化图书馆的趋势,即将知识经济管理应用于数字化图书馆的构建,实现新阶段的发展。

(二)企业竞争力应用

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是知识,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也是知识,企业实施知识经济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创新的波动性,成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提升企业产品服务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知识经济管理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四方面: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知识属性、企业核心竞争力自身就是一种知识经济管理能力、企业实施知识经济管理可以有效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知识经济管理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为科学指导。

(三)企业管理应用

自2001年我国莲花软件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的以知识经济管理为主题的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的汇展,到联想公司、清华紫光公司、TCL公司等先后准备并实施知识经济管理,这些企业在管理方面应用知识经济管理,实现了企业知识库的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库的建设,实现了企业共享透明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用知识经济管理实现了经济资本的发展进步。在知识经济管理的需求下,企业逐渐形成在自己的知识经济管理方案,促进了企业管理的进步。

三、经济时代下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管理与传统形态管理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知识经济管理的广泛应用推广并不是由物质资源、资本资源以及技术资源和生产规模所决定的,而是由目前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产业的聚集发展带来的信息积累发挥作用引起的,即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被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从最初的知识积累到竞争力的转化,到最后的效益的释放,是一个完整的应用过程。

(一)管理目标的发展

在传统经济形态下,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产量,提高企业收益;在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的目标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知识作为企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使得企业从生产规模的扩张转变为生产质量的提升,主要依靠企业产品服务质量的强化,来满足企业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采用各种营销手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企业售后服务的完善,以及企业市场营销的开展,在管理中实施知识经济管理,对信息进行识别、搜集、整合、共享,构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的平台,不断创新,获取企业利润。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在经济时代背景下,实施知识经济管理需要依靠人力资源,只有高效的人力资源才能确保知识经济管理功效的发挥,可以说高效的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管理作用发挥的载体。在传统经济形态下,企业管理主要是对物的管理,这种管理思想是以物为中心的,但是在知识经济管理中,企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这种管理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因此,在管理思想方面需要进行转化,实现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改进,实现管理思想的逐步过渡。知识经济管理在管理思想方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层次:第一,在知识经济管理中实施人本管理,改变企业管理思想,创新企业管理方式,变革企业管理职能,有利于知识经济管理功效的发挥;第二,在知识经济管理中实施人本管理,充分发挥知识经济管理的功效,不仅可以为企业创收增益,还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转化,发挥企业无形资产的作用,构建企业文化内涵。

(三)管理组织的发展

在传统经济形态下,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由于传统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的限制,而且企业高端技术以及决策权归属于企业少数人群,使得企业信息资源只能够按照从上而下的形式进行传递,形成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垂直流动形式,呈现金字塔形态,主要是以精细化的分工管理为基础的,这种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灵活性较差,信息传递共享性较差,企业在管理中一旦面临市场变动,就可能引发企业管理方式与企业管理目标的脱轨,生产管理目标无法实现。因此,在现阶段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有了新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企业为了更好的实施管理,需要构建一个具有高效、灵活的管理组织结构,建设一支具有组织势能的工作团队,促使企业管理组织向精干化模式发展。

(四)科学化发展

知识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是指在知识经济管理中应用科学技术能够实现的目标和达到的水平。科学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即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知识经济管理,确保管理方法的有效性,保证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对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创新,运用科学软手段,强化科技硬手段,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以实现先进管理水平。首先推行知识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的领域是美国的大学行政部,采用高效的管理方法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手段,为大学学术提供服务,强化了大学的竞争力。知识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逐渐被推广应用与其他领域,在美国已经成为一种发展应用趋势。在我国,实施知识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是一个理性的方式,通过在企业管理中构建量化和非量化的考核指标,对企业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建设企业管理数据系统,将知识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与企业管理融合发展。

(五)专业化发展

影响知识经济管理功效发挥的关键因素是人力资源,只有具备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才能实现知识经济管理的作用,人力资源专业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如下:职业管理人的出现、针对管理阶层的激励机制、企业家精神、人才培养机制、学习型人才的培育等。现阶段,在企业实施知识经济管理,需要全体员工的支持,而知识经济管理的实施又需要员工对知识有一定的认知能力,需要综合性的人力资源。为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可以借助社会媒体形式对知识经济管理概念进行宣传教育,树立全民知识意识,还可以科学合理的手段,尽可能的降低企业成本,发挥知识经济管理最大的外在效益,还可以通过职业管理人的培训,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整合再造,人力素质得到了较高的提升,管理目标也得到了实现;另外,构建包括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内的虚拟组织,建设相应的文化,应用共同的价值观对人力资源施加影响,因此专业化发展趋势将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四、结论

知识经济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思想,从其产生、兴起到发展就在社会各大领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管理的应用渗透,在图书馆管理应用、企业竞争力应用以及企业管理应用中尤为明显,人们逐渐借助信息技术发挥知识经济管理的作用,尤其是在企业管理领域,知识经济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管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变化,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相反,知识经济管理也给经济时代的发展带来了影响,促进了经济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文群.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视野,2013(23).

[2]潘连乡.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企业经济,2013(02).

[3]邹玉艳.新时期知识经济管理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6

1、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企业经济管理观念落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好坏与企业经济管理观念有直接的关系,许多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时,只重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却忽略了更新企业经济管理观念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者只是简单的认为企业经济管理观念就是一种理论,而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根本没有很好的实施,致使企业缺乏科学的、现代的、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的指导。企业管理者落后的管理理念阻碍了经济管理的发展创新,不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无法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1.2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当前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施,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有关的经济管理制度,但是并没有真正应用到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来。企业制定了相关制度,而且根据制度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是缺少必要的对实施后的监管工作,导致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执行力不高,执行不规范等现象的产生;经济管理制度与企业发展不对称,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较为落后,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企业经济发展速度的需要,直接导致现阶段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适用性不高。此外,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也会导致企业内部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在企业的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不能充分的明确工作制度以及工作责任,因此很多工作人员在对待业绩考核的过程中玩忽职守,无法按照规定执行,而一旦出现了问题时,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很容易出现工作人员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

1.3企业经济管理方式落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缺位。受传统经济体制及思想的影响,粗放型的经济管理方式仍然主导着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以及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粗放型的经济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如何实现由粗放式向集约型管理方式的转变,对企业经济管理方式做出调整, 用现代科技和科学管理方式来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在企业中的作用,基本流于形式,多数企业用财务审计作为成本控制的手段, 来对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进行管理。但在经济管理实践中,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我们会发现, 单纯以财务管理作为全面全面经济管控的做法是有局限性的,没有统一协调的机制对内部控制加以指导,企业制定的目标往往不符合实际情况。

2、解决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更新企业经济管理观念。对企业来说,要想保证企业经济管理的正常有序进行,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形成正确的经济管理观念,通过科学的、正确的经济管理观念来指导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特别是领导者的对于经济管理的认识上,如何更新其管理观念对于企业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构建起良好的企业管理条件的基础。领导者应当从自身做起,加强对经济管理理论知识的补充与学习,以及加强其自身对经济管理的敏锐度和管理水平,同时,加大对企业员工,特别是中层管理干部的经济管理观念与方法的培训,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提高企业员工对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新观念,使他们在工作中能有效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在企业内部制造一种经济管理的良好氛围,让经济管理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

2.2构建全面经济管理制度,实施经济管理监督。企业的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企业的框架构成,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计划及其营运正常有序顺利进行的前提,同时也是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提高企业营运效益的必要手段之一。所以,企业必须要逐步建立健全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不断优化和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使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在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应当以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为基础,对企业中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不合理的地方做出相应的调整。

为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能够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地发挥经管制度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高,企业应当建立实施全面经济管理监督机制,将经济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控制协调企业内部各机构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管理对各个机构的管理约束力。注重企业管理过程中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于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且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处理。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对企业经济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激励制度,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既可有相应的约束,同时也可以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

2.3完善组织机构设置。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构建是强化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明确管理人员具体的岗位职责有助于管理者自身的合理的定位。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当明确自身地位,完善组织机构,废除自上而下垂直多层的机构,增加管理幅度,建立横向组织,加快信息传递,提高管理效率。设置合理的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方式的组织保障,是企业经济管理疏通内部信息的传播通道。合理的管理组织在给与企业员工一定职权的基础上也能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从而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2.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成为企业能否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之特点,努力开发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一套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从而调动起各位员工的主动性,做到人尽其才。笔者认为,企业应当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员工,让员工感觉到自己与企业处于平等地位,用情感去束缚员工;二是是完善技能人才教育培养制度。积极拓展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加快紧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技术素质;三是加大激励机制的创新,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四是要落实人才选拔制度。要积极提高技工经济待遇,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水平、责任大小和贡献不同等要素,确定岗位工资标准;五是企业要规避人事风险,建立完善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使员工安心工作,积极投身于所从事的工作。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7

企业经济风险评价是采用规范的操作对企业经济的指标和参数进行客观评价,以此来控制企业经济风险。在完善企业经济风险评价制度过程中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可量化、可操作的措施,建立起风险评价的分类,做到对企业经济风险有有效评价与管理。要完善企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以定量、定性的方式对企业经济风险进行有效评价,列出相关的要点,做到对企业经济风险的有效识别与管理。要完善企业经济风险的问责机制,对评价中表现出的问题要有专人负责,从深层次挖据风险产生原因和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形成对企业经济风险管理工作和企业风险的全面、深入控制。

2、建立企业运行质量考核制度

要以企业的实际经营和管理作为基础,建立企业运行质量的会审与考核制度,要由企业领导牵头,主要内控管理工作部门为主导,定期召开企业运行质量、经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会议,对企业经济和运行做到全面分析,找到企业经济和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沟通,利用质量考核制度建设企业经济风险管理的新体系,做到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3、完善企业经济风险管理体系

3.1加强企业经济风险的财务监督

财务监督是企业经济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根本形式,现代企业中财务监督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监督的作用与价值,要树立企业经营和业务拓展到哪里,企业财务监督就监控到哪里的理念,做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监控,以有效的财务监督来降低企业经济风险,实现对财务活动、管理工作疏漏的有效补充,做到对企业经济风险的有效防范。

3.2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监控

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字眼,特别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中人力资源更是决定企业经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很多现代化企业将人力资源引入到企业工资计算、保险核算及奖金系统等关键系统内,实现了全企业工资、奖金、社会保险扣缴、劳动保护审批、人力资源技能开发、人员调配、职工教育培训等环节形成统一的闭环管理。当前企业在企业经济风险的防控中要实现对人力资源的集中管控,使企业能够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优势,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在提升人力资源发展的同时,控制企业经济风险管理,更为有效地提升企业各项工作质量。

3.3建设新型绩效薪酬体系

建设企业的新型绩效薪酬体系是合理控制企业的重要经济与管理工作,以绩效的全面控制实现企业对经济风险的防范,提高企业经济运行水平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绩效薪酬的创新也是企业加强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要加强对绩效薪酬体系的内部监督,以有效的措施加强绩效薪酬的运用,以内部监督的途径来实现对绩效和薪酬的有效评定,进而促进对企业发展潜力的有效挖掘,做到对企业经济风险的有效管理。在当前的背景下,要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为依托,构建新型绩效薪酬的体系,将企业的薪资分配全部纳入到科学的管理系统和网络平台,以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实际为平台构建统一的薪资体系,发挥网络的优势,自动全面掌握企业运行的数据,做到对绩效薪酬的有效管理,实现对企业员工薪资发放的有效监控,做到对企业经济风险的有效防控。

3.4加快企业经济风险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在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以法制化作为基本保障,应该结合当前市场经济法制化的进程,重点对企业经济的关键性工作加强管理,以合同管理强化,合同严格审查,规范合同签订程序等手段来实现对企业经济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企业应该寻求社会上法律专业组织和法律事务所的专业化帮助,以此来消除企业经济管理和合同中存在的法律性风险,避免无效合同、欺诈合同对企业经济和经营的负面影响。同时,企业经济风险管理中以法制化作为前提,以避免企业经济活动中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做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有力保障,进而实现对企业经济风险的全面控制。

4、结语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8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经济管理;创新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很激烈的竞争,尤其是我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改革的阶段,这种新形势下,要求企业必须实现经济管理的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从而达到管理方法的创新以及经营结构的转变是现在很多企业面对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催化剂。

一、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改革深化,企业面临着一种新的经济格局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不得不为自己的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来实现改革经济管理体系,通过对自己的改革来适应当前不断发展的经济格局形式。

(二)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们都知道企业的管理工作涵盖内容十分广泛,它是贯穿了生产、经营、销售和售后四个环节的活动,通过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可以有效的实现企业的各个板块的业务开展。在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收支管理、投资、预算这些非常重要的内容都属于它的管理范畴,实现经济管理的创新可以有效的实现这些板块的控制。

(三)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知识来发展的,企业在这样的大前提北京下如何实现自身的战略发展就需要在知识时代下实现企业治理结构的不断转化,来适应现有的社会环境,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管理。

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的经济管理制度不合理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现有的很多企业还是没有根据经济形势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还是沿用以前的旧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落后于企业的自身发展水平,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虽然在现在的企业中有些企业已经实现了现金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但是并没有合理的监督方式进行监督。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经济管理,开始落实到具体方法上。

(二)企业管理意识淡薄

现在我国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把大部分焦点放在企业的营销额上,从而很大方面忽视了企业的经济管理。甚至一些企业仅仅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忽略长远效益造成了因小失大的局面,使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虽然有些企业开始实现经济管理的形式,但是没有科学的经济管理模式来完善监督体制,也没有一个科学的意识来进行指导。现在的企业经济管理观念没办法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所以很难形成经济管理的创新模式,企业没办法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三)企业管理的理念落后

传统的企业经营观念仅仅是对于企业的销售利润上,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没有给企业做到长远的战略规划,这是现在企业发展的通病。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如果一个企业仅仅是把眼光放在看得见的利益上,会很大程度上局限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中主要以人为本,让企业员工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使得企业走次序发展的道路,实现企业的经济规模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新形势下企业实现创新的举措

(一)实现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

新形势下,企业的经济管理要从思想上进行创新,企业要从现在的经济形势出发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建立国际化发展的经营理念,实现经济管理的管理理念创新。另外,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上也应该实现创新,实现多元化的经营理念,实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目标,突出有特色项目经营。同时在实现经营管理创新的同时更应该兼具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提高自我风险防范能力。

(二)优化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

新时期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首先需要设立目标、建立规章体制然后强化落实。首先,对于建立经营管理目标,需要根据时间不同确立不同时间段的目标,然后将其量化分解,将经济管理目标切实的落实到企业的不同经济管理责任部门,进而建立框架性的经济管理体制。然后根据这些建立的目标来完善企业中的不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最后要针对企业各部门的落实情况将进行跟踪调查,来保证企业的各项制度目标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企业的管理结构

将企业的传统管理结构像现代信息化的新式进行转变,强化信息执行度和反馈度。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实现企业减少组织结构,增加中间结构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幅度,可以将企业传统的系统进行拆解,按照不同的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其次要注意实现企业的组织结构柔性化。最后要结合当前的业务能力来对组织的结构内部进行调整,是组织结构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通过以上几种措施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实现企业精简的框架。

(四)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在企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起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必须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创新。首先企业应该完善企业的资源配置模式,明确企业每个部门的人员配置,实现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其次,注重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招贤纳才,对招聘人才的过程严格把关,同时还要实现后期的培养工作。

四、结语

新的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仅是对于企业的一种挑战也是企业的基于。所以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工作时,要进行创新,通过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完善内部机构,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良好持续的发展。(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曹海云.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解析[J].商场现代化,2014,(1):93-94.

[2]丁立.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13):96-96.

企业经济实力范文9

关键词:电力经济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自从我国电力企业改革至今,电力企业的管理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整体水平还不高。由于电力企业长期处于传统的经济模式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适应市场经济,导致多数电力企业管理机制不完善甚至是完全缺失。

一、有关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与不完善,“集中、垂直、一体化”被视为电力企业的体制特点,体制是制约电力企业有效经济管理的最大障碍。长期以来,电力企业承担了过多的行政功能,政府对电力企业的生产、销售、分配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与控制,企业自身的自主安排受到限制。又由于电力企业需要大规模的投资才能运转与运行,这种投资沉淀成巨大的经济体,别的企业很难,同时国家又对电力企业的产、供、销做了严格规定,不允许别的投资主体进入其内部,这样电力企业形成了一个趋向封闭的运行环境。其结果,一方面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垄断权利与垄断利润,另一方面也因为缺乏外部交换及市场的影响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2.管理理念滞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依然没有走出传统的管理思维定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依然发挥着主体性作用,并以压倒性的权力优势将电力企业的市场行为绑架在企业行政权力的框架内。企业行政领导以其管理权力的秉持而使本应该在经济运行中起到主体作用的市场的主体性逐渐发生倾斜甚至走向边缘化,悖离了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初衷,不能有效激发市场的活力,阻碍了电力企业经济发展的速度,降低了电力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3.企业管理模式上陈旧,电力企业是从事电力生产经营活动的工业企业,它通过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等子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进行电能的生产和销售,它实行独立经济核算,是独立的工商合一的经济单位。由于长期处于垄断性经营,市场开放程度有限,竞争压力也得以减少。在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等企业协调管理及子系统的内部管理上重安全而轻管理,呈现出信息分散、条块分割的局面。由于缺乏综合系统的管理,电力企业各子系统及其内部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调度与管控,这样不利于电力企业在总体设计上进行规划,同时也不利于其精简机构,加大了企业的开支与负担。

4.信息化管理不能及时跟进,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不仅是电力发展的需要,也是电力行业战略规划的需要。然而,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以及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信息化管理没有与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保持同步、及时跟进,而是呈现出总体规划缺失、信息系统不相容、各子系统直接缺乏联系、重复建设以及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不统一、信息编码不规范等问题,这样不仅浪费了企业的财力,更是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制约了电力行业的发展。

5.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尚需优化,在电力企业经济的运营管理中,人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因素。这是因为从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实、执行,最终都要充分发挥人的因素,由人来组织实施。管理是以激励性的或规约性的措施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按照企业的发展、制度以及文化而投入劳动,从而为企业带来最大经济效益与剩余利润。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停留在管人、限制人的阶段,使员工在工作中按部就班,缺乏创新精神与创造力。

二、有关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应对策略分析

1.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是电力企业适应新时展的需要。为此,电力企业首先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这是电力企业谋求发展、不断与时俱进的必走之路。具体来讲,现代管理理念主要包括客户价值最大、社会利益最大、企业管理集约化等观念,只有在这些现代管理理念支撑下,电力企业才可以更好地做好经济管理工作。为此,电力企业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在不断学习现代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摸索,不断创新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新方式。

2.加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电力企业应该加大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研究工作,同时结合经济管理实际,强化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另外,电力企业应用计算机技术对经济管理进行监督管理,成立情报监督管理、多方合作的信息系统平台,提高经济管理质量控制的水平与能力。电力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于经济管理信息化监督管理系统定期检查工作,同时对于检查结果进行考核。再次,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要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建立经济管理激励以及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经营管理作用。另外,电力企业组织结构必须向网络化、柔性化的方向发展。最后,电力企业的组织形式以及管理模式必须与公司规模相适应,不断适应当代电力企业发展新趋势,不刻意追求电力企业发展大规模。

3.继续发扬传统,抓好安全管理。抓好安全管理是电力企业做好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电力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为此,电力企业必须继续发扬传统,抓好安全管理。为此,电力企业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及规章制度,强化电力企业领导人安全管理意识。其次,管理创新要体现个性,切忌盲目随从。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是不同的,为此,电力企业应该努力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而不是盲目地随从他人经济管理经验。电力企业应把自己摆到市场上去,要把市场观念牢固地树立起来,紧密围绕市场,去探索和实施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千万不能有依赖的观念。

4.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要及时调整,采取科学、人性化管理模式。具体来说,要构建符合员工实际情况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而且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体价值。

5.电力企业需要调整战略规划和能源结构,传统的电力企业战略规划没有考虑低碳经济的因素, 只考虑了电力供给。现如今,电力企业需要选择电力供给投入或者节能投入, 结合电力的需求特点, 减少因电力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此外,电力供需和电力结构的规划不仅要受资源情况约束,二氧化碳的低排放也需要成为电力需求的重要约束。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能源的价格日益走高, 电力企业的发展直接受市场能源价格和不稳定的经济现状影响,寻找经济可持续的煤炭替代能源,考虑不同种类能源之间的替代性、价格联动性和相关性,大力开发水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发电,逐渐减少并淘汰火力发电,是实现电力低碳化发展的最佳途径。因此,有实力的大型电力企业需要舍得投入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 在经济管理上, 要放宽对这些方面的资金限制, 舍得花资金培养科技人才,为长远的发展打好经济和科技基础。尚未成熟的低碳电力技术不能实现大范围大规模的商业应用,在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二次能源发电没能广泛应用之前, 火力发电仍是我国当前解决市场需求的主要发电模式, 因此提高煤炭利用率就显得至关重要。电力企业需要淘汰低效的燃煤机组,将部分资金投入到购置最新的高效煤电机组。减排成本较高给许多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但是为了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每个电力企业都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最好的体现便是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上对减排资金的大量投入, 这也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只有经济了才能够循环发展。

6.发展重点要偏向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我国地域辽阔,能源分布不均,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发电的主要基地在西部,用电的高度密集区在东部,从而造成了我国西电东送的大局面,降低能源传输过程中的碳排放也不可忽视。引入高效率的能源传输技术以降低碳排放对于以煤炭为主的石化燃料有着深远意义。现代科技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输电电压的等级提高,新型输电技术不断应用,电网输电损耗将会越来越低,我国正在研究的特高压输电方式将会呈现低碳经济的巨大力量。智能电网解决了可再生能源地处偏僻,输电距离远的难题,它便捷地接入多种发电方式以及储电设备,实现柔性接入、大规模远距离输送。智能电网的投资应用可以实现供需两方信息的灵活互动,大大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的高效利用率。另外,智能电网还可以把分布式的能源和主网之间的输送损耗降至最低点,科学完善的整合两者,交互供电,用电效率也得到了可观的提高。智能电网对于低碳减排的优越性体现在对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整合。电力企业在经济管理上大力投入特高压输电和构建智能电网都意义。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与方式方法也需要及时跟进并不断走向创新。僵化与一成不变的经济管理注定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电力企业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人员能够审时度势、对症下药,以实现管理与电力企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杜明,舒广奇,郑能洁.电力需求侧管理在电力客户服务中的应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5.

[2]殷令姣,相明琼,郝朝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效益综合评价[J].当代经济,2011,27(8)

[3]唐雪琳.浅析电力工程经济的全过程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3).

[4]游佳.浅议电力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云南电业,2001(11):37-38.

[5]邢伟东, 刘丹. 论加强工程造价中全过程管理[ J ] . 企业导报,2010(07):102-103.

[6]王昊.浅谈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创新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