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8-19 22:44:18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总结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总结范文1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2000万元,同比增长42.6%;完成工业增加值20187万元,同比增长24.8%;完成产品销售收入69878万元,同比增长48.4%;预计完成利润683万元,同比持平。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上半年主要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抓经济运行,着力提高经济运行工作质量和企业效益。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工业提速增效年”,我市按照省、市提速增效工作要求,成立了工业提速增效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工业提速增效动员会,认真制定了《大安市“工业提速增效年”活动实施方案》,落实了工作任务,周密安排了各项经济指标,并层层分解到位,确保完成全市工业提速增效目标任务。

一是积极扶持了一批重点企业。我市将轴承集团、安大牧业、汽车靠背等10户重点企业确定为重点调度和扶持对象。采取重点调度、跟踪服务等措施,实行月调度、月分析、月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积极帮助企业抓开发、抓管理,使这些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重点企业上半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4000万元,占全市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的75%。

二是着力扶持一批新建企业。去年年底我市新建投产8户规模以上企业,为了使这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主管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反映情况、交流信息,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资金短缺、开拓市场、降低生产成本等实际问题,扶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我市工业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上半年,这8户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300万元,占全市上半完成工业总产值的18.4%。

三是大力培育资源型“龙头”企业。我市充分发挥企业改制后形成的新体制、新机制的优势,积极挖掘增长潜力,大力培植资源型“龙头”企业。今年3月份,明胶股公司与法国罗赛洛公司正式签约,实行股份制合作。罗赛洛公司在原装备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即可达到年产明胶2000吨,产值超亿元,可上交税金1000多万元,安置300多人就业,按规划2008年三期改造结束后,产量、产值、税金都将翻番。明胶公司与罗赛洛公司的正式签约,实现大安市与国外资本合作零的突破,在白城市范围内也是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一家。目前法方己注入资金4000万元,完成了工商注册和设备检修,企业己投料生产计划7月末产品投放市场,届时该企业将成为大安市最有资源优势的产业“龙头”。

四是帮助企业协调生产资金,加快企业发展步伐。今年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全省中小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特派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深入各县市调研为企业贷款。我们紧紧抓住这次机会详细的向省信用贷保公司介绍了我市工业企业情况,并对我市发展潜力大、产品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后省信用贷保公司对我市工业企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好评价,表示对我市企业贷款将给予积极的扶持。

五是加强工业企业治乱减负

二、下步工作安排

针对我市工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狠抓生产,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经济指标计划任务。到年末,计划完成工业总产值143000万元,同比增长26.3%,计划完成工业增加值43727万元,同比增长26.3%,计划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31560万元,同比增长32.4%,计划实现利润2100万元,同比增长26.3%,各项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白城市下达给我市的目标任务。根据上述目标,下步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是要继续加大工业生产指挥调度工作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充分发挥工业主管部门综合、协调作用,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掌握运行态势,分析工业提速增效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生产运行中重点难点问题,使各项工业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促进企业增产增效。

二是继续抓好停产企业的复产工作。要继续抓好大安石油机械厂启动生产工作,这些企业启动对我市工业经济稳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下步我们要按工业提速增效的总体要求,对该企业的生产运营给予重点扶持、重点调度、重点协调,落实好我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确保产品在年内投放市场,扩大全市经济总量。

三是继续抓好重点企业和新建企业的增盈工作。要继续抓好汽车靠背、轴承集团、安大牧业等10户重点企业增产增效工作,增长速度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年末,要完成产值108000万元,实现利润1700万元;突出抓好恒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春光玻璃工艺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新建企业的增产增效工作,确保这些企业产值利润增长一倍。

四是继续抓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对技术水平高、带动效应大、符合省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的重点技改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要搞好协调调度,实行重点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突出抓好明胶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春光玻璃工艺制品等新投产技改项目;重点抓好橡胶工业、汽车靠背等在建项目的技术改造建设进度,力争年内竣工投产。

五是引导改制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我市改制企业实际情况,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全市改制后企业真正建立企业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并按照《公司法》使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离,实行董事会领导总经理负责制。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年度发展情况;年度统计数据;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3-0004-02

当前,青海省正在进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不容忽视的环节。现结合2013年度火炬统计相关数据,对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年度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1 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年度发展特征

1.1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不断壮大

截至2013年年底,青海省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72家,其中当年新认定高企16家,复审通过5家。高企总数较上年度增加28.57%,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壮大。

企业规模构成数量显示,72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年收入20亿元以上企业3家,占总数的4.17%;1亿~20亿元企业25家,占总数的34.72%;5000万~1亿元企业12家,占总数的16.67%;1000万~5000万企业20家,占总数的27.78%;1000万以下企业12家,占总数的

16.67%。

从亿元企业构成及数量上显示,2013年度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亿元以上28家,较上年度增加33.33%。28家亿元企业中,生物医药领域7家,资源与环境技术、新材料、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各5家,高技术服务业领域3家,新能源2家,电子信息领

域1家。

数据显示,2013年度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大幅增加,高企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规模型高企中,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类企业发展速度日益凸显,年收入亿元企业数量占亿元企业总数的42.86%,逐渐与传统的装备制造、矿产资源类高企并驾齐驱,引领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1.2 高新技术企业结构构成持续优化

高新技术企业结构构成趋于优化。截至2013年年底青海省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72家,其中区内企业16家。按领域划分,72家高企分布于生物医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资源与环境技术等7大领域。从各领域的企业分布分析,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19家,占总量的26%;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9家,占总量的13%;新能源与节能技术领域8家,占总量的11%;高技术服务业领域14家,占总量的19%;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10家,占总量的14%;新材料技术领域10家,占总量14%;电子信息技术领域2家,占总量的3%。

数据显示,相比2012年度,2013年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中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业、资源与环境技术等领域企业数量增加明显,说明省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逐步显现。

1.3 高新技术企业年增长势头良好

2013年,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4.89亿元,较上年度增长42.04%;企业平均工业产值3.45亿元,较上年同期提高12.01%。总收入325.52亿元,较上年度增长90.56%;企业平均总收入4.58亿元,较上年度提高17.38%。71家(1家企业复审未通过未报送)高新技术企业年净利润19.58亿元,较上年下降40.65%。

通过数据可见,2013年度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各项经济总量指标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受近年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2013年青海省高企产品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净利润较上年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1.4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队伍不断增加

2013年,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45049人,较上年度增加98.31%;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2630人,较上年度增加38.41%。当年,从事科技活动人员7296人,较上年度增长30.80%;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3518人,同比上年度增长72.37%。

随着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增加,企业从业人员也有大幅增加,科技活动人才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人才结构逐步向技术型人才方向发展,更多的高素质、知识型人才投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以满足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1.5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成果显著

2013年度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产出显著。统计上报的71家(1家企业复审未通过未报送)高企中60%拥有企业研发机构,当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5.49亿元,较上年度增加93.38%,有力保障了高新技术企业科研经费所需。71家高新技术企业当年专利申请215项,其中发明专利99项,专利授权168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9项,较上年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通过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度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均较上年度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增效明显。在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企业逐渐认识到只有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总体而言,在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外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态势依然向好。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工业总产值不断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也不断得以增强,一批有竞争力,有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正慢慢成长起来,逐渐成为青海省高新产业的代表和示范,对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2.1 政府鼓励,政策引导

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对在国家、省、各级各类计划立项与推荐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和支持。例如设立省级专项资金,以项目等形式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积极组织推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国家各类科技项目,争取科技创新资金支持;进一步优化完善和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依托高新区和各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集孵化、转化、产业化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创新创业载体,重点引导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2.2 市场主导,企业主体

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与企业主体的作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正确引导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实现科技金融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融合,拓展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放大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效应,吸引银行和社会资金聚集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和市场开拓,充分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打造稳定的经营平台和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稳定创收能力;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用的技术联合,增强企业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研发能力,保障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

发展。

2.3 中介服务,集聚资源

在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中,除发挥政府企业力量外,还要积极调动中介机构的各项服务职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对现有的服务机构,鼓励其完善服务内容,构建包括企业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在内的功能较强的科技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认定、成果转化等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满足其快速发展的科技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总结范文3

企业全年完成产值xxx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xx%;完成销售收入 xx万元,比上年同期增 xx%;实现利税 xxx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xx%;工业增加值 xx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xx%。并对年初提出企业总结范文存在的问题,大部份予以落实。完成上述指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管理 。

1、狠抓安全不放松,重视基础求企业总结范文发展。

安全生产管理和软硬件基础环境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在全年的管理工作中,做到人员落实,制度落实,机构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坚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坚持制止各种违章行为;坚持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们的安全意识;生产部坚持每周例行的检查以及日常巡查工作,同时企业也坚持定期不定期的抽查跟踪,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加大安全硬件设施投入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工作,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XX年,企业在软硬件基础环境建设上有了较大突破。首先,随着新人的增多和生产任务的加大,原有的车间管理工作结构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因此,我们一直在谋划基层一线管理工作干部的培养和储备问题。我们通过层层推荐、筛选和广泛的征求意见,在一线青工中选拔了五名车间主任助理,同时还确定了一批重点培养和考察的后备干部。像这样大面积的提拔和培养干部,对我们来讲是头一回,为了确保我们选择的正确性,我们制定了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并制订严格的公示、培训、考评和试用机制。通过半年来的锻炼,事实证明,大多数同志还是经得起考验的,推荐和选拔也是客观公正的。其次,我们下决心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技术部进行了改造,极大的改善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有效的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如果单纯的从办公软硬件设施来看,我们的技术部目前在全街道,乃至全区,都是数一数二的。

2、克服两大难题,确保企业总结范文任务完成。

从我们原有的厂房面积和基本的一线人员数量来看,要想完成全年6000xx万元的生产任务,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因此XX年初,场地和人员成为了阻碍我们完成目标任务的两大难题。

为了确保全年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新年伊始,我们就积极筹措资金,加快了征收土地和进行基建的步伐,但往往事与愿违,我们在征收土地过程中,遇到了政策瓶颈,国家的政策是不可抗拒的。面对这种不利局面,为了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我们没有被动的等待和消积的怨天忧人。我们一方面与政府部门联系开展土地扭转工作,另一方面积极的租赁了两幢标准钳工车间,共1800平方的可用生产场地,这个1800平方的场地,大大的缓解了我们下半年的生产困境,但异地生产也给生产成本的增加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所以,租赁厂房不是长久之计,从企业中远期的发展考虑,土地扭转这项工作我们还是要继续做下去的。同时我们也已做好了另一手准备,就是说一旦土地扭转工作短期不能实现,我们将在艾贝克企业闲置的土地上做文章。困此,生产部门还要有一个长期面对两地生产管理工作的思想准备。

今年以来,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企业人员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目前我们的员工总数已由去年底的153人,增加到181人。由于普遍的发展,而且考虑到本地企业总结范文间人员流动的良性循环,我们想在当地招收熟练的一线员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今年上半年一度给我们出了很大的难题,而我们最终通过与劳务市场的合作,吸收外地打工人员,以及招收一些徒工基本上顺利的解决了一线人员不足的问题。但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太大,也给我们的管理 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今后还是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以招收当地青年学徒培养为主,以吸收外地务工人员为辅,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员问题。

3、强化内部管理工作,夯实发展企业总结范文基础。

(1)节能减耗降成本,狠抓质量上台阶。

XX年,企业面对生产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和产品销售市场价格下压的双重挑战,着力于节能减耗降成本,努力克服资金困难。因此下半年,我们在企业内大力开展励行节约活动,并成立一个“励行节约领导小组”来全面组织和指导这项工作。从节约一滴油、一度电做起,加大现场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严格管理,精心计算,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原材料浪费和资金流失。涌现了不少象钳工一车间主任周宗田同志那样,采用新工艺、新方法,仅一张图纸所下的材料就能节约几千元原材料的先进事迹。

随着今年生产规模的扩大,我们意识到,必须进一步加大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力度,因此,春节后我们调整了质量管

理机构的人员结构,将质检科单列并扩大为质检部,调整和充实了部门领导,制定并实施了一些新的过程质量控制制度。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我们的质检人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同时相关部门也还有很多配合不到的地方,尤其是在现场安装过程中,我们还要动脑筋找到更好的控制办法。以往我们讲产品质量,主要是从产品实现过程中来找问题,即在设计、采购、制造、安装调试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通过我们最近对几个实例的研究和分析发现,我们在产品质量控制上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即产品的销售和合同评审过程。我们有些销售人员,为了能拿到订单,在价格上一味的让步,而且我们的管理工作机构在合同批准和评审上的省略,造成了低价销售,导致无法从根本上保证高质量产品的先天缺失。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各个部门的重视。

(2)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

制度建设是企业总结范文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发展至今,一是抓住机遇,靠灵活机动的生产、经营战术,二是靠广大员工的支持和严格的制度管理工作。XX年,企业结合经营管理工作实际,动员中层以上管理工作人员在每次例会上就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制度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管理工作人员及全体员工在企业总结范文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发动全体管理工作人员对制度的修订完善,使企业制度建设更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XX年新制订了设计开发、生产管理工作和采购等三个操作规范,修订了《过程检验制度》。在执行制度上坚持人人平等、奖惩都硬,同时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人本管理工作机制,把情感管理工作融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提高管理工作质量,真正实现把约束机制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3)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监督,保障资金需求。

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管理、发展、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XX年,企业进一步对资金使用实行分级计划、分层把关、严格审核,保证资金统筹安排合理运用,同时,加大了资金合理利用的监督力度,用好用活资金。一是加强了存货资金的管理工作,对库房材料实行了定额管理工作,原材料实行以耗定进的办法减少存货资金的占用;二是加大了对应收账款的清收力度,坚持督促销售人员对到期货款的回收,使应收账款降到最低水平,行使法律程序减少呆坏帐损失,加快了流动资金周转。三是加大财务监督力度,严格控制人为失误,减少资金损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财务人员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仅在一张发票上的较真和认真复查,就为企业搀回近2xx万元的损失,而在一份外加工合同款的支付上严格把关,又为企业搀回近xx万元的损失。因此,我们应当统一认识,给予财务部门审核和监督工作更大的支持。

(4)推行办公自动化,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为了改变传统的办公方式,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在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快了计算机信息化工程的进程。在网管部的努力下,企业完善了技术信息化管理工作、销售信息化管理工作、采购信息化管理工作、仓库半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工作、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办公初步自动化等平台,并提倡管理工作人员尽量、尽快掌握现代化和信息化办公设备,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虽然年初我们被认定为市级信息化实施企业总结范文,但我们仍然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信息化还没有完成部门之间的接口,我们也还没有实现生产经营管理 管理工作全过程的模块整合平台,同时我们的人员素质也还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我们离真正的信息化实施企业总结范文,尚有很大的差距,也正因为如此,才使我们讲了多年的仓库信息化全过程管理工作,迟迟难以实施。但由于我们多年来已经整合了完备的硬件基础,只要我们下决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短时期解决的。

(5)切实加强物资供应,保证采购物资质量。

为了确保正常生产和XX年初制定的一系列目标指标的实现,供应部全力以赴,认真做好库房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库房物资数量的动态情况,尽量减少物资压库。在采购中,千方百计实现比质比价采购,对采购市场进行咨询了解,逐一排查,分析掌握生产厂家资质和技术力量,从产品的实用性等多方进行比较,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始终坚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进销差率。通过努力,XX年供应部按时到货率、进货验收合格率,与往年相比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不合格率和退货率却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我们讲,供应部门在上述工作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包括我们计划的合理性和资金的合理使用,以及对新供应商的资质调查评审和本部门人员的管理工作等等,都要进一步加强。

(6)紧抓住销售市场,调整营销策略。

为提高销售额和资金回笼率及产品销售价格,XX年企业在部经理办公会上,认真对全国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分析,准确地把握产品市场走势,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销售策略,建立诚信的客户网络,不断提高我们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经过一年的努力,企业的表干炉系列产品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u型退火炉设备,销售率和资金回笼率均名列其他产品的前列,在用户心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总结范文形象和品牌形象,上述产品的销售价也能长期处于较高价位。全年共计签定有限合同69份(不含配件销售),合同总标的达8075xx万元(其中93.3xx万元欧元按1比10换算)。完成上述业绩,对我们来讲是值得自豪的,这与我们全体参与市场营销的销售、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比如像徐林同志,做工业炉销售的基础在销售队伍里,并不突出,但他以务实、诚信和勤快,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一年来累计签定有效合同4份,累计合同标的达695xx万元,有的同志讲他跟踪的项目成功率高,所取得的业绩,有运气的成份,但我们不能完全赞成这种说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既使有也要你去动手和张嘴,否则它一样不能为你充饥。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销售工作,对我们每一个从业人员来讲,都必须发扬钉子精神和务实、诚信和勤快的工作作风。讲到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下我们销售部的翻译xx同志,她是我们XX年上半年刚聘请的专业翻译,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业务领域,每天加班加点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她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受到了来企业考察外宾的一致好评,尤其为我们与伊朗步进炉的成功签约,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肯定上述业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有一个基本清醒的认识,我们的专职销售队伍在整体发展上还比较薄弱,在企业的销售工作中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里有我们对队伍管理工作和引导不力的问题,也有我们销售人员自身努力不够的问题。

4、着眼企业总结范文未来发展,注重员工素质教育。

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总结范文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学习能力,一个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和创新型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总结范文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XX年企业制订了后备干部和骨干培训计划,并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引进了部份专业人员,认真组织开展了中层以上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和iso9001质量管理工作体系、质量管理工作基础知识培训,对一些特殊工种委外进行了培训,尤其是着眼企业总结范文未来的发展,招收了几名大学生和中专生到基层车间工作,当然我们也要求生产部门,在待遇上不能让他们与一般的徒工相比,否则你就留不住人。通过培训和引进,既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又实现了企业总结范文人力资源的不断增值。

5、注重企业总结范文文化建设,推动文明健康发展。

企业总结范文的文化建设是企业总结范文发展的催化剂,更是企业总结范文健康发展的基础。XX年,我们将企业总结范文文化建设定格在增强企业总结范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上,把企业总结范文精神作为员工的精神力量,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管理 目标任务的完成,继续深入、持久地在全企业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争创文明车间、文明部门;提倡员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分别组织迎春文艺演出、迎春体育比赛,而且在今年夏天还组织了与外单位的足球比赛、参加了社区运动会和大型慰问演出。通过这些活动,对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总结范文形象,对内极大地增强了员工对企业总结范文的凝聚力,同时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员工生产(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企业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

6、加强科技创新、企业总结范文努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XX年,我企业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自行研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式退火炉自动生产线”设备,被南京市科技局立为XX年市级重大科技项目。这是我企业历史上首次承担政府的科技开发任务,这也是政府对我们科技投入和科技开发能力的认可和回报。同时,这也是我省工业炉企业总结范文首次承担的政府科技开发任务。到目前该项目已经结题,而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的经济和技术指标,得到了江苏省生产率促进中心专家组的一致认可,并成功的申请了专利12件。

XX年,由于我们对科技开发进行了较大的投入,组织了科技开发队伍,我们的这支队伍连续两年均以10件以上的数量申报专利,企业在上半年被评定为市专利实施企业总结范文。三季度,我们的三个产品,也顺利的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这在我们街道乃至整个工业炉行业也是第一家。

XX年我们在科技开发硬件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宣传和包装上还没有跟上,我们的多数设备出厂后,连一张完整的图像资料都没有,这与我们的科技开发工作力度很不相称。因此,我们还必须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真正做到我们的能力,不光要让政府知道,更应当让用户和市场知道。

XX年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如前面讲到的,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在这里就不一一讲了,总之,企业领导班子对XX年全年的工作成绩是持肯定态度的,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我将在节后的职工大会上和相关部门的专题会议上再来进一步的总结。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总结范文4

(一)企业基本特点

1.企业数量保持增长。2012年末,上海拥有民营工业企业4593家,比2010年末增加47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47%,占比较2010年提高0.3个百分点。相比全市工业企业数量变化,上海民营工业企业增长相对较快。2.企业规模以小微型为主。2012年末,上海民营工业企业有大型企业30家,占全部民营工业企业的0.6%,中型企业410家,占9%,小微型企业4153家,占90.4%。民营工业小微型企业占全市工业小微型企业的一半以上,达52.2%。3.行业分布不均。2012年,上海民营工业企业分布于32个工业行业大类。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是最为集中的3个行业,分别占民营工业企业总数的12.7%、11.6%和10.6%。此外,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5个行业的民营工业企业占30.6%,其余24个行业只占34.5%。4.私营企业占主体。从企业注册类型看,私营企业占主体。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共有3712家,占80.8%;其余集体、联营等内资企业仅占19.2%。5.吸纳就业人员较多。2012年,上海民营工业年平均从业人员达69.98万人。其中,轻工业年平均从业人员占36.3%,重工业占63.7%。民营工业年平均从业人员占全市工业的26.2%。相比上海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4%而言,上海民营工业对工业就业拉动作用明显。

(二)整体发展特征

1.产销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以来,上海民营工业产出规模不断扩大,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逐年提高,产值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96.62亿元,比上年增长0.6%,增速高于全市0.8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4494.38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比重保持稳定,产销率达97.8%。出口继续增长,2012年,民营工业出货值占全市工业出货值比重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完成出货值380.96亿元,比上年增长2%,高于全市工业出口增长6.9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对工业经济的产出贡献进一步加强。2.整体效益出现下滑。2010年以来,上海民营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增长,但受成本费用上涨影响,利润总额增长相对较小,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逐年下降,整体效益出现下滑(图1)。2012年,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12.6%,降幅大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3.亏损程度加大。利润下滑导致上海民营工业亏损企业增多,亏损面逐年扩大。2012年,共有亏损企业679家,亏损面达14.8%,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民营工业亏损额达29.55亿元,比上年增长79.4%。受美国、欧盟相继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双反”影响,太阳能制造企业严重受损,造成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亏损最大,亏损额达9.17亿元,增长2.3倍。4.行业发展不平衡。2012年,32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的民营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024.66亿元,占全市民营工业总产值的87.6%。其中,7个行业总产值保持同比两位数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工业总产值增长43.1%,是全市民营工业增长最快的行业。但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下滑明显,分别较上年下降23.5%和20.4%(表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1.83亿元,居各行业之首。从效益看,2012年,超过半数以上行业的利润总额下降,其中16个行业同比下降超过10%。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及化学纤维制造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分别亏损3042万元和1027万元,行业亏损面达45.5%和42.9%。13个行业的利润总额实现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较上年增长1.7倍,是效益增长最快的行业。5.成长性向好。尽管上海民营工业效益出现下滑,但整体成长能力依然存在。2012年,上海民营工业企业所有者权益达1939.35亿元,比上年增长8.4%;资产总计进一步增大,达4493.26亿元,增长9.4%;资产负债率处于适宜区间内,为56.7%,比2010年下降1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成长性较好,资产总计增速均超过10%,利润总额增速均超过20%。

二、上海民营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对全市工业经济带动作用有限。近年来,尽管上海民营工业产销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对全市工业经济拉动作用依然有限。从总量看,2012年,上海民营工业企业虽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47%,但完成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3%,工业总产值占14.4%,主营业务收入占13.8%,利润总额占10.9%。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比全市工业低1.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上海民营工业产出和效益依然相对较低,在工业经济中的作用有限。2.经营管理成本高。2012年,受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融资困难、用工成本高涨等影响,上海民营工业经营管理成本进一步提高。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较上年增长16%、13.8%和17%;成本费用合计增长1.6%,增幅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2%,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上海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保支出提高导致企业应付职工薪酬上涨是企业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2012年,上海民营工业应付职工薪酬较上年增长14.2%。受企业资产规模小、融资困难等影响,民营工业企业应对成本上升能力相对较弱,直接导致效益下滑。3.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上海民营工业逐步向重工业领域集中,对劳动力需求逐渐减弱,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能力下降。2012年,民营工业效益下降,企业减员力度加大,导致从业人员下降速度加快。2012年,上海民营工业年均从业人员比上年下降2.2%,占全市工业年均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32个行业中有19个行业年均从业人员减少,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人员减少比例最高,达21.8%,纺织服装、服饰业人数减少最多,达6532人。4.结构不合理。2012年,上海民营工业效益下降,除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外,民营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一方面,组织结构不合理,“多、小、散”特征突出。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组织分散,尚未形成相互关联的集聚形态。大量小微型企业对市场变化敏感,抵御风险能力差。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不完善。上海民营工业发展对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少数行业依赖大。产业结构刚性明显,抗风险能力弱。

三、上海民营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挑战

1.成本或将进一步上升。一方面,伴随上海商务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稀缺性日益凸显,房价持续高位运行,民营工业企业商务成本或将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用工荒”的出现将推涨劳务工资水平,同时,上海再次全面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严格执行《社会保险法》,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成本或将继续增加。此外,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原材料价格或将恢复提升。高成本产生的“挤出”效应,可能造成部分企业选择外迁,甚至破产关闭。2.市场竞争或将更加激烈。受宏观经济影响,市场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工业企业竞争愈加激烈。一方面,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加大开拓国内市场,抢占民营企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企业出口难度加大,国内竞争更显激烈。上海民营工业又面临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下,生存发展受到挑战。3.融资或将更加困难。2013年,国家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力量控制通胀水平,压制流动性过剩,加强对银行资金管制力度,这可能进一步推高民营工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贷款难度。目前,民营中小企业由于有形和无形资产较少,从银行获取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能力有限,又较难达到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要求,民营工业企业融资依然不乐观。

(二)面临的机遇

1.政策的支持。十要求“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为上海民营工业企业获得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进入现有国有、外资企业高度垄断行业提供了可能,为民营工业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2.税费改革的助力。转型发展过程中,国家积极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以应对总需求收缩矛盾,提高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服务业“营改增”取得明显效果。下一步,国家将深化税收改革,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税收减让,调整和完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这为上海民营工业有效降低缴税负担,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活力提供了条件。3.上海转型发展的契机。上海已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从过度依赖出口向出口和内销转变,从注重数量提升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这为民营工业企业升级发展提供了契机。

四、上海民营工业发展的方向和政策建议

上海民营工业应紧紧把握机遇,“调结构,促转型”,全面提高发展质量。调结构就是要从产业全面开花转向重点突出;促转型就是要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挺进,从劳动和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此,建议民营工业发展实现“三个聚焦”。

(一)产业聚焦

1.设立重点发展行业目录,合理引导民营工业向重点发展的工业行业集中。发挥现有民营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产业优势,加快与上海六个重点发展的工业行业协作,形成特色突出、技术先进的民营工业产业结构。2.规划民营工业产业布局,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整合上海现有400多家私营企业园区,促进园区内民营工业企业联动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与全市六大产业基地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扩大民营工业发展空间。

(二)政策聚焦

1.聚焦民营工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设立和完善民营工业融资引导基金,建立健全企业评级、项目评级、代偿制度和担保准备基金等制度,加大贷款贴息和金融担保,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加大支持民营工业。积极开拓资本市场,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引导企业直接融资。2.聚焦民营工业企业竞争力不强问题。着力提高民营工业技术水平,建立完善民营产业集聚区与高校、研究所合作机制,提高民营工业企业产学研合作水平。开放创新基金申请范围,支持民营工业企业积极申请各类政府创新项目。完善人才政策,加大民营工业企业劳动技能培训,建立稳定的技术人才团队,促进民营工业企业持续发展。3.聚焦民营工业企业规模小问题。支持民营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民营工业中小企业孵化器建设,着力培育技术先进、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支持民营工业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及用地扩张等,提升民营工业企业发展空间。鼓励企业积极申请市级、部级名牌产品和市、国家著名商标等,提升民营工业企业知名度。

(三)服务聚焦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总结范文5

现在,我代表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第七届理事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监事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总社和各级联社认真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城镇集体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联社职能创新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城镇集体经济稳步增长。2014年,全国集体控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279.6亿元,同比增长4.09%;利润总额1837.8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轻工集体控股企业实现主营收入6266.6亿元,同比增长5.25%;利润总额402.9亿元,同比增长4.67%。据对10个省市联社调查统计,所属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366.33亿元,同比增长11.88%;利税总额1635.06亿元,同比增长7.32%;利润总额1062,12亿元,同比增长6.76%。

――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各级联社和所属企业深化改革、改制,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力度,整合盘活各种存量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大力推动工艺美术等特色经济的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认真研究解决中小企业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政府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落实,扩大社会就业。深入基层,化解矛盾,处理来信来访,帮扶困难职工,保障职工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联社职能创新迈出新步伐。各级联社加大转型创业工作力度,巩固发展现有主营业务,积极开拓新的业务,进一步扩大内外开放和合作,部分省市恢复联社机构,加强对成员单位的指导服务,推动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取得新业绩。

总社和各级联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及时反映诉求,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

积极向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反映集体经济和集体企业的情况,多次在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组织召开的经济运行分析会、专题研讨会、工作协调会,以及通过向政府部门报送行业信息、专题信息,反映小微企业负担重、扶持政策不落实、企业经营困难等集体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总社、联社机构改革中的问题,集体资产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积极参与有关法规、政策的制修订。对发改委、工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有关年度关税调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进口技术产品目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所提调整出口退税率的建议被采纳,涉及轻工12个行业、34项产品,惠及一批集体企业。

总社召开两次专题座谈会,就当前联社和城镇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向有关方面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总社还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集体资产出资人等问题,同省市联社联合进行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编发了《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将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料编辑《联社动态参考》,供领导参考。

各地联社及时反映集体企业改革、产业发展、职工生活及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推动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

(二)深化改革,增强城镇集体经济活力

深化产权改革,实现转型发展。浙江联社推进“二次创业”战略,将深化产权改革与完善企业经营责任制、期权激励等办法相结合,对重点企业实施直接注资、与企业经营团队同比例增资、向企业经营团队定向增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形式的增资注资,提升企业资本实力,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省联社加强资本运作,带动转型升级,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首家注册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集体企业。密切关注文化传媒、环保节能、创投基金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机会,通过股权投资、资本收购等方式实现对新兴产业的直接或间接持股。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取得大幅提升。全年营业收入75.76亿元,同比增长21.26%;利润总额4.49亿元,同比增长79.19%;母公司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48.91%。上海工业联社新工联集团五个业务板块调整转型:商贸板块“资源整合”,酒店板块“做实做强”,金融服务板块“做稳做大”,房产板块“有保有舍”。集团连续11年盈利,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2亿元,净利润5800万元。北京市联社在深化改革中着力优化资本结构,提高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联社净资产逐年增加,连续七年对联社在职会员(职工)进行奖励分红。去年,联社所属的轻工集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

制定改革措施,推进深化改革。吉林省联社制定实施全省联社系统加快推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意见,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帮助改制后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武汉联社加强指导,帮助企业细化改革改制方案,解决改制启动资金,与政府部门协调,化解困难企业金融债务,妥善解决职工社保欠费等遗留问题。西安联社加强对集体企业改革改制的分类指导,起草上报《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属工业集体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争取相关扶持政策。

(三)强化服务职能,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完善服务平台,推进转型升级。总社和各级联社在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和科技奖励,推荐重点节能技术,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编制技术标准体系,组织完成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培育和共建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拓展展会功能,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积极为集体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山东省联社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织编制家具、家电两个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总结推广两化融合典型经验,促进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联社系统经济总量占到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10.51%。上海城镇联社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成员企业“专、精、特、新”产品的培育开发。去年,投入技术改造和创新资金1.5亿元,开发新产品567个。所属嘉定联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共同改造开发高品质创意产业园区。组建股权投资基金,依托专业投资机构,瞄准智能制造、高端医疗设备、环保节能、互联网经济等产业开展股权投资,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物业资产经营业、金融服务业三大产业体系,连续6年保持净利润10%以上和净资产收益率8%以上的增长率。广东省联社通过搭建“政策宣传、对标管理、联合发展、权益维护、行业协会”平台,指导和助推各地联社和企业的改革发展。山西联社提出从十个方面指导全行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及相关的配套文件,推动全行业转型发展,继续加大对直属单位和联社资产两个资源的重组,完成了山西工美集团和山西城联资产管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工作。新疆联社推动以生物发酵为主的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新兴业态。

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和特色经济。各地联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和特色经济。广西联社营造特色区域发展的“政务”和“产业”环境,着力打造和培育特色区域品牌,建成18个产业特色区域。荔浦县年产衣架20亿只,销售额18亿元。产值、税收分别占当地工业产值和税收的30%和80%。山东省联社召开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工作座谈会,提出加快促进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通过政协提案,积极争取工艺美术保护资金。与省人社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艺美术专业职务资格评审体制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意见》,开展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工作。广州、江门、肇庆三市在品牌推介、产业服务、产业集群、会展等方面结成战略联盟,共同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福建省工美中心建立全省工艺美术人才专家库,积极引导工艺美术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参与第三届中国福州海峡版权(创意)产品精品博览交易会。

(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就业、民生、维稳服务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吉林联社借助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行业协会,围绕组织生产、项目建设、企业创新、民营经济、信息化五个方面,做好服务企业联系点工作,注重发挥“联”的优势,坚持“手拉手一起干”,帮助企业开拓就业门路。截至去年底,全省联社系统共吸纳从业人员94957人。山西联社编辑出版国家和地方有关中小微企业政策汇编,在全省开展“百强项目建设”活动,建立了项目库,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服务。江苏联社积极反映企业呼声,通过网站刊物介绍国内外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和经验,行业发展的趋势,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新疆联社实施民生工业促进计划。创建和田玉文化创意产业园等6个民生工业示范基地和4个民生工业公共服务平台,安排就业人员7000余人。青海联社加大对全省民族手工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了一大批少数民族用品生产企业。

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广东联社搭建权益维护平台,指导各市、县设立管区,全省已建立各种形式的管区41个,统一经营管理退出企业的残存资产约29亿元。五年间管区所辖关停企业员工养老保险覆盖率由35%提升到66%,医疗保险覆盖率由27%提升到79%。上海生产服务联社通过修改章程等,解决退休员工和离开企业员工的股权退出机制,做好联社的维稳工作。西安联社加大对困难职工扶贫帮困力度,开展重点案件“百日大化解活动”。

(五)依法维护权益,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摸清家底,加强监管。天津联社对集体企业投资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清查与核对,摸清了底数,完成了联社资产情况清查报告,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资产结构,做好不动产经营、会展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及股权投资。内蒙联社就审计部门提出二轻联社资产归属问题,经请示总社正式批复后,明确资产属性及联社管理资产的合法性,成立了资产管理组织,建立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联社资产不流失。河北省联社依法恢复了对全省轻工集体企业及资产行使管理的职能,积极开展维权确权工作,努力保全省联社资产,并积极调研各市、县联社发展状况,使河北省联社的职能得到相当程度恢复。重新恢复职能的河南轻工集体联社,恢复与地市、县级联社的联系,积极开展资产的保全和盘活存量资产工作,抓紧企业改制准备,争取资金,解决所属企业困难职工的安置等问题。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总社召开了财务工作会议,就严格预算管理,强化监督管理,防止金融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行了部署。浙江联社全面开展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完成34项制度的新增和修订工作,推进联社和集团公司规范运营。北京联社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完善颁布制度44项。上海城镇联社研究探讨联社系统预决算管理办法,指导区(县)联社健全理事会和监事会,组织开展监事会干部培训,加强对集体资产的有效运作和权益维护。武汉联社加强对直属单位和改制企业的财务检查和审计,企业实施改制和处置资产做到必审必评,并按规定程序办理审计评估备案手续。

(六)探索职能创新,增强联社实力

适应形势新变化,扩大服务功能。上海生产服务联社积极承接政府机构改革中下放的职能,承接国有企业剥离的集体资产,逐步实现对国资委系统集体资产、集体企业的集中统一管理,着力把市联社打造成为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服务集体经济的平台、集体资产流动平台、集体企业监管平台。以市联社、化工联社、医药联社为母体,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了上海上谊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市城镇联社针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情况,及时组建上海城联投资发展公司,会同区(县)联社和直属成员企业共同投资开发租赁、机动车回收拆解等项目。

拓展服务范围,加强队伍建设。吉林联社提出“拓展成员,延伸手臂,注重服务,促进发展”的方针,拓展服务范围,扩大联社经济总量。广西联社创建了自治区联社、市县联社之间的服务工作机制。打破所有制界限,鼓励各市联社扩大成员单位,目前20个特色区域成员达2478家。

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提高集体经济和总社、联社的影响力。总社与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等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集体合作经济创新发展”征文活动,总结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集体合作经济的实践和创新之路,上海工业联社等单位开展集体经济发展中政策法律环境等调查研究,形成一批理论新成果。总社继续加强同国际合作社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扩大总社和各级联社的国际影响。

二、2015年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我国城镇集体经济在新常态下正在发生深刻而积极的变化,呈现出经济总量所占比重减小、质量提升、增速放慢、结构优化等特征。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继续分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依然突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正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由产业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口。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持续回落,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增速分别由2011年的19.9%和15.52%回落到2014年的8.7%和5.2%,其中轻工集体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的增速同期分别由19.95%和23.08%回落到5.25%和4.67%。城镇集体经济既面临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共性问题,又面临自身的特性问题。

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增加,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利润增长空间进一步压缩,一些企业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不强,质量效益型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多年积累的历史负担尚未完全解决,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结构调整阵痛显现。由于集体资产监管法规不完善,出资人不能依法确定,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存在不少实际问题,加大了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难度。

同时,我国城镇集体经济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城镇集体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各地联社和集体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改制、转型发展,闯出了一条发挥集体经济优势和特色的发展路子。城镇集体经济正由传统轻工集体经济转向跨行业、跨产业、跨城乡融合发展,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商业等新业态发展迅速。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正由单一形式转向各类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等多种形式,增强了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和韧劲。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蕴藏着集体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城镇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电子商务、“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计划,为适应个性化、定制化、柔性化生产和服务方式的小微企业、集体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发展的广阔空间。

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两会”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加突出稳增长同调结构、转方式的有机结合,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更加突出发挥优势和特色,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总社和各地联社深化改革、创新职能,提升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城镇集体经济结构和各地联社管理体制呈现出多样性,做好今年工作,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按照问题导向,做好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要着力把握以下几点:

(一)牢固树立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集体经济同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判断没有改变,集体经济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没有改变,党和政府始终坚定不移支持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决策没有改变。

从近几年总社每年召开的部分省市联社座谈会反映的情况看,尽管遇到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各种困难,参加座谈会的近20家省市联社,每年都实现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效益稳步提升,在企业改革转制、资产重组、资本运营、职能创新等诸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联社工作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展示了新形势下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显示了对发展城镇集体经济的自信。我们要学习借鉴先进联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牢固树立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以改革发展来解决集体企业和职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二)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

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年面临的困难比去年还大,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合理区间的增长是调结构、转方式的基础,稳增长是城镇集体经济保障供给、促进就业、繁荣市场的硬道理。要在稳增长中优化结构,用经济平稳运行为调结构、转方式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进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和产业升级,把稳增长同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要发挥优势和特色。巩固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主营业务,积极发展适销对路、有市场前景的日用消费品、老字号特色产品,进一步发展工艺美术、手工业等文化创意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新业态,努力使产品和服务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二是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优化技术结构,加大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高端装备、高端材料、进口替代技术的攻关,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三是实施绿色发展。变压力为动力,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破解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积极开展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四是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协调解决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和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环境。

(三)以消费者为中心,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我国消费方式正由模仿型、排浪型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定制化转变,商业模式正由传统的店商向线上线下结合、体验互动等多种方式转变,产品普及和升级换代相互交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要紧紧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加大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力度,紧紧抓住两化深度融合和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遇,增强创新动力,密切跨界合作和融合发展,发挥消费者的主体作用,满足和创造新的需求,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思路,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项目为抓手,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工程,推进经济合作、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总社、联社内外之间、相互之间的项目合作,总社要为相互合作创造平台,提供协调服务。

(四)增强法制观念,切实维护集体资产合法权益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增强法制观念,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依法治理、依法维权的具体工作和内容。我国《宪法》、《公司法》、《物权法》、《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对城镇集体资产的性质、产权归属、行使权利都有明确规定。各级联社和企业要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集体资产合法权益,防止集体资产被平调、侵占和流失。

(五)创新完善职能,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准确把握深化改革、创新职能的总体要求,围绕发展壮大城镇集体经济的大局,坚持为成员单位服务的宗旨,坚持集体经济基本属性和优势、特色,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联社职能,选择和完善切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模式。

按照问题导向的原则,研究解决企业改革改制、联社拓展服务领域、集体资产整合、资本融合、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积极探索在法规建设等外部环境不完善情况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进程中推进环境的改善。

始终把提升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作为自身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把发展作为最主要的职能,作为第一要务,以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发展的动力,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三、2015年重点工作

做好2015年工作,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从全面深化改革中获取发展新动力,提高集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总社和各级联社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调研,推动城镇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加大调研力度,密切跟踪经济运行变化和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加强集体经济运行分析和信息统计服务,及时了解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提高反映诉求的前瞻性、针对性,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抓住政府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及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的各项举措,积极提出和实施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重点就改善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环境、及时解决影响稳增长的共性和突出问题,改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降低进口原料关税,对资源再利用实施鼓励,扶持出口等实际问题,提出建议。

继续开展轻工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及推荐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平台的作用。

(二)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围绕消费者需求,加快产品结构调整。设计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质优、时尚、环保、实用的新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着力开发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产品,满足和创造不同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培育发展自主品牌,做好优势品牌产品、品牌培育管理先进企业推荐、评审表彰和宣传。

加大两化融合和“互联网+”进程,优化技术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密切产学研用结合,针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瓶颈和短板,加强联合攻关,加大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进程。用装备和技术替代人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

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把产业有序转移同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培育发展新型制造业基地、文化创意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加大向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转型力度。继续做好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共建复评工作,提升特色区域、产业集群建设水平。

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总结城镇集体经济“十二五”期间的成绩和经验,分析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提出“十三五”期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三)深化企业改革,增强经济实力

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推进集体企业深化改革。总结前段集体企业改革成果,分析研究集体企业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就解决城镇集体经济深化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指导意见。从实际出发,采用资源整合、资产组合、资本融合、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优化企业结构和资本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借鉴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经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合作和融合,增强集体企业的活力和经济实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总结完善职工持股制度,探索合理股权结构,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的利益共同体,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四)进一步推动工艺美术等手工业产业发展

对工艺美术、手工技艺等手工业指导协调服务,一直是总社和各级联社的重要职能。多年来,总社和各级联社为推动工艺美术、手工技艺等手工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产生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

2015年,要切实加强指导、协调、服务工作,推进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作品创作同市场运作、产业化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和精品,培育更多优势产业和企业。积极参与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和园区建设,进一步做好工艺美术、手工技艺等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培育共建和规范管理。

积极承接政府下放职能。做好工艺美术专业职称、荣誉称号的评选表彰和奖励工作。《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明确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交给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总社同轻工联合会合署办公,总社和各地联社要认真抓好承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职能下放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搞清产业和人才分布现状,完善科学分类,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和落实工作。

(五)研究解决总社、联社深化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总社和各地联社进入深化改革新阶段,必须从实际出发,转变观念,转型发展。

认真总结和巩固发展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实践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按照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本着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挥总社和各地联社的作用,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发展的要求,研究解决深化改革的实际问题。

一是始终高举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旗帜,保持总社和各地联社机构、队伍稳定,依法维护集体资产权益,推进城镇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管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如何变动,这一点始终不能变。要主动加强宣传,增进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总社和各地联社职能的了解,增强总社和各地联社的影响力。

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搞好职能定位。根据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要求,以及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深化改革的要求,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按照最大限度有利于集体经济发展和联社自身发展的原则,明确职能和机构属性。

三是构建新形势下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努力提高总社和各地联社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夯实基础工作,积极探索受成员单位、政府和社会欢迎的有效工作方式,以有为才能有位的思路和实际工作业绩,赢得各方面的认可,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完善科学决策机制,规范内部管理,加强领导团队和员工队伍建设,加快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依靠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集体经济和总社、联社自身的发展。

(六)营造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精神和要求,落实总社《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妥善处理好集体资产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发挥各级联社监督职能,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法制宣传,依法维护集体资产权益。

充分利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契机,继续推动解决城镇集体经济法规不完善、出资人不能依法确认等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推动有关集体经济、集体资产法律法规的修订,积极参与同集体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

总结宣传各级联社改革发展和职能创新经验,深入开展对联社职能创新与改革发展模式、集体经济产权结构与改革趋势、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城乡一体化中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等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编辑出版《集体合作经济干部读本》,推进政府有关部门对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了解和认识。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总结范文6

今年以来,我市工商部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三张名片”,实施“三个××”战略的要求和部署,以开展“创业服务年、创新推进年”为总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引导和服务,努力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促进××个私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一、个体私营经济的基本情况

,××个私经济总体表现仍呈稳定发展态势。个体工商户数量继续在高位小幅盘整;私营企业走出了近一年的低速增长期,增速有所加快,企业规模质量继续提高;新开业个体工商户大幅增加,新开业私营企业扭转去年的下降局面,出现了较快增长。

____年,我市有个体工商户______户,从业人员______人,资金数额达______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_.__%、_.__%、_.__%,与上季末相比分别增长-_.__%、-_.__%、_.__%。

____年,我市有私营企业_____户(含分支机构____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_.__%,剔除分支机构后,同比增长_.__%,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_.__个百分点。全市私营企业有投资者_____人,雇工______人,注册资金_______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_.__%、_.__%、__.__%,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__._、_.__、__.__个百分点;几项指标与上季末相比分别增长_.__%、_.__%、_.__%、_.__%,是近一年来季度环比的最大增幅。

到目前,

私营企业的户均注册资金达___.__万元/户,同比增长_.__%。私营企业(不含分支机构)的户均注册资金达___.__万元/户,同比增长_.__%。我市一大批私营业主加大资金投入,发展势头良好。全市现有私营企业集团__家,同比增长__.__%,全市私营企业累计注册资金___万以上的____户,___万元以上的____户,____万元以上的____户,_亿元以上__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__.__%、__.__%、-_.__%、_.__%

____年,新开业个体工商户_____户,从业人员_____人,资金数额达______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__.__%、__.__%、__.__%。

____年,新开业私营企业____户,投资者____人,雇工_____人,注册资金______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_.__%、_.__%、__.__%、-_.__%。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私营企业总数中第三产业占__.__%,其中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比去年同期增长__.__%,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比去年同期增长__.__%,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比去年同期增长__.__%,住宿和餐饮业比去年同期增长__.__%。

____年,我市私营企业三次产业之比从去年同期的_.__:__.__:__.__发展到现在的_.__:__.__:__.__,个体工商户三次产业之比从去年同期的_.__:__.__:__.__发展到现在的_.__:__.__:__.__。

二、我市经济运行逐渐回暖,困难与挑战并存。

据××市统计局数据分析,我市本文来源:文秘站 经济运行呈现出逐渐见底反弹迹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升,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降幅继续缩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稳增长,但外贸出口形势仍未好转,经济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仍然不容忽视。

_.规模以上工业生产降幅明显收窄。_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___.__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_._%,下降幅度比上月缩小_._个百分点。_-_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____.__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_._%,降幅比_-_月缩小_._个百分点。

_.固定资产投资降幅继续减缓。_-_月,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___.__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_._%,下降幅度比_-_月缩小_._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性投资___.__亿元,下降_._%,下降幅度比_-_月缩小_._个百分点。

_.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稳增长。_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__.__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__._%,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比去年同月增长__._%。_-_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___.__亿元,增长__._%,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__._%,增幅比_-_月提高_._个百分点。

_.外贸出口形势仍未好转。随着发达国家经济步入衰退,外部需求显著减少,我市外贸出口难度依然较大。_-_月,全市外贸自营出口总额__.__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__._%,下降幅度比一季度扩大_._个百分点。另外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货值看,_-_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货值___.__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__._%,塑料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家具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主要行业出货值降幅仍在扩大,出口依旧疲软。

三、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建议

_、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区域的资源环境密切相关,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加以引导,则可以加速调整进程。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注重内外结合,即引进改造和内部提升相结合。充分利用我市发展的资源,根据产业特征,重点引进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能够延伸产业链、对整体经济有带动作用的项目,引进一大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现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不断改善企业装备水平,引导技改投资向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和名牌产品集聚,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通过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提升,求得全市产业结构升级。

_、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品层次。围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发挥科技创新政策导向作用,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培育部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促进企业开发新产品。大力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重点抓好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鼓励引导企业建立网站及电子商务系统。加大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引导一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组建有限公 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一批部级和省级品牌,形成品牌竞争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_、引导企业加强市场开发力度,不断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在国家控制贸易顺差增长过快的宏观环境下,外贸出口企业要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积极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内贸企业也要充分认识当前国内通胀速度加快也正是内需增长加速时期,要抢抓机遇,积极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拓展销售市场,以生产规模的扩张来消化上游产业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

_、引导企业提高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总体看,我市大量的中小企业管理都比较粗放,以加强管理来增加效益的空间很大,在市场的倒逼下,企业应该下苦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成本控制、物料消耗、现场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全面实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最大程度降低物耗、能耗,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挖掘企业潜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总结范文7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工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工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全县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工作,动员全县上下特别是奋战在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努力推动我县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午,大家听了市委党校赵教授关于劳动法规的辅导,相信这对于我们企业主管局和各企业处理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有效保护国有资产不受损失,将会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后面,璩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现在,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明晰形势,切实增强发展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应对挑战、奋发进取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始终把扩大工业总量作为首要任务,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发展实力进一步壮大,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有效克服了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呈现出了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是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2009年,全县实现工业产值11.1亿元,增长17.7%;17户规模工业实现产值6.18亿元,增长31.6%。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利润6100万元,增长10.9%,实现税金5000万元,增长25.5%;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4.32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近一半。

二是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在建重点工业项目达到10个,有1个项目当年投资过亿元,当年累计完成投资8.82亿元,占全县项目建设总投资的56%。去年全县工业投资无论是总投资规模还是单体项目投资额都创历史新高,总投资相当于过去5年工业投资的总和。

三是工业园区建设迈出重要一步。县绿色食品工业园区5月份开始筹建,成立了园区筹建工作机构,出台了企业入园优惠政策,规划区630亩土地全部收储到位,园区河堤、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启动,有8户企业申请入园,2户企业启动建设。张米黄金循环经济工业集群区规划通过评审。

四是发展循环经济步伐加快。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规划循环经济项目75个。年产1.3万吨木塑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尧柏秀山、恒泰塑业、永乐新型建材为龙头的循环经济型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尧柏秀山水泥公司获得国家退税补贴453万元,鑫安建材公司获得国家补贴资金100万元。

五是支持工业发展力度加大。县委、县政府通过组织县级领导包抓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落实工业发展环境保障机制,深入开展“百人百日进百企”活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带头包抓重点企业、难抓的企业,仅金岭金矿、秀山水泥、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三个项目的领导指挥机构就抽调领导和工作人员100多人。全年为企业争取贷款贴息300多万元,科技创新和探矿增储资金200多万元,陕南突破发展资金1000万元,今天政府又拿出21万元奖励企业,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发展。

纵观我县工业发展形势,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然比较突出。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尚未形成,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增速上比较,我县在全省和全市的位次靠后,与实现突破发展和“工业强县”战略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二是企业融资难依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诚信关系还未恢复,“贷款难、放款亦难”的怪圈还未走出,地下钱庄风行,地方金融机构支持工业发展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基本都处于初级加工阶段,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且不定型,产业链条短,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企业做大做强。四是矿产企业因市场、资源、安全等因素影响,停产半停产企业较多,生产不稳定,生产规模小,市场抗风险能力差。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当前,我县工业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尽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总体上看,今年的经济形势将好于去年。从国际国内的大环境看,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调要保持货币流动性合理适度,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财政对工业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从我们自身的发展实际看,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有利因素较多,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商丹循环工业园区对我县的辐射带动作用将逐步显现,全县工业发展必将有利于更多地享受上级在金融、土地、税收、项目、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随着西康高速公路的建成和西康铁路二线的开工建设,加上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交通、区位、资源、市场及要素成本优势不断上升,为引进投资建设工业大项目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中金、华电、尧柏等一批国内省内大企业相继落户投资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引领突破发展的效应日益显现;一批产业带动强、发展后劲大的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逐步成为拉动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辩证地看问题,既要充分估计形势的严峻性,把困难及对策考虑的更充分和周全一些,扎扎实实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又要坚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部署,立足于抓早、抓实、抓好,推动全县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推动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后危机时期推动经济转型、实现持续较快增长的关键一年。既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又要超前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各项工作,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抓好今年的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十分重要。

今年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继续坚持走“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按照“扩总量、调结构、上水平、促增长”的思路,推进项目建设扩总量、做优特色产业调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转方式、扩大招商引资增活力,着力在工业项目建设、优势产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实现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全年总体目标是: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2.63亿元,增长14.8%;增加值达到4.3亿元,增长30.3%;实现利润7000万元,增长14.7%;实现税金6000万元,增长20%。其中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7亿元,增长24.6%;增加值达到2.8亿元,增长21.7%。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15.9亿元,增长16.2%,新增私营企业35家、个体工商户650户。全年工业建设项目16个,当年完成投资8.1亿元。

(一)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项目是工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没有项目就没有投资,就没有总量扩张。因此,今年要继续把工业项目建设放在工业经济工作的首位,通过项目建设来扩大工业总量、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今年有16个工业项目纳入全县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当年计划投资8.1亿元,占全县项目年度总投资的近一半,各项目主管部门和投资业主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中金冶炼厂作为今年的头号工业项目,必须完成各项前期工作任务,力争下半年开工建设;尧柏秀山水泥公司、双龙公司、恒泰塑业公司等扩建技改项目必须按期完成扩建技改任务,力争达产达效;金岭金矿5000吨生产线要全面建成投产,大乾公司、黄埔银锌公司两个铅锌采选项目必须当年建成投产;四个绿色食品加工项目都必须当年建成投产;其他项目必须完成当年投资计划和建设任务。二要瞄准市场,在拓展项目建设领域上下功夫。立足优势,在狠抓企业扩产升级项目上见实效。及时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信息,努力通过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信息寻找项目。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项目,不断开拓工业发展的新领域。三要抓好工业项目储备。扎实抓好“十二五”工业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十二五”工业项目规划,要认真分析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按照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要求,结合我县资源优势,积极筹划、培育一批新项目,保证后续工业总量和质量。

(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工业园区建设是今年工业经济的重点,我们要紧紧抓住省上支持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绿色食品和张米黄金两个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一要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尽快成立园区管委会和园区开发公司,促进园区建设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努力搭建园区融资平台。通过公开招聘的办法,先期引进2至3名高级管理人员,逐步充实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和民间个人、社会闲散资金投资兴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减轻企业入园建设成本,全面提高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有效利用国家各类扶持项目和资金,多方筹措资金,加快以防洪河堤、园区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三要强化园区招商引资。按照“大企业带动,孵化小企业”的思路,坚持把引进大企业和扶持地方小企业相结合,积极开展园区招商引资。大力开展园区对外宣传工作,适时开展叩门招商和项目推介活动,积极与大企业、大集团联系、对接和洽谈,全年力争引进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企业5户以上,力争有3户企业建成投产。四要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水平。按照园区项目入园标准和条件,严把项目准入关,确保入驻项目质量。特别要加强园区土地管理,切实提高园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杜绝在园区内占多建少、只占不建、浪费土地资源或以建设项目为名“圈地”、“炒地”的问题发生。要切实解决入园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办理各类项目报批手续,为企业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同时,完成张米黄金产业循环经济集群区相关报审批手续和金尾矿综合利用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全面抓好企业生产经营。当前,各企业要按照抓生产保增长、促销售提效益的要求,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生产、销售上,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销售,做到生产销售两不误。企业主管部门要紧紧围绕年度各项目标任务,逐企业分季度下达生产计划,进一步夯实责任,各企业要将各自的生产经营任务再进行细化分解,计划下达到月、到旬、到天,任务落实到车间、到班组、到人头,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各企业的总经理在通盘考虑企业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拿在手上,把握市场信息,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落实,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的各项生产要素,积极为企业的正常满负荷生产创造良好条件。特别是尧柏秀山水泥公司要提早统筹安排好生产线技改扩建计划,设法弥补技改扩建期间的损失,确保全年生产销售任务的全面完成。经贸局、中小企业局要加强企业生产的监督检查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些问题,协助企业搞好分析研究,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好具体困难和问题,力促正常生产企业满负荷生产。要切实抓住当前市场回暖的有利时机,引导企业把握市场动态,加强营销队伍建设,逐产品挖掘市场潜力,努力提高我县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要加大双龙黄金、太白矿业等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复产工作力度,力争复产率达到100%。

(四)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非公经济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提供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逐步完善配套措施,切实从市场准入、项目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扶持等方面破除体制障碍,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和谐环境。二要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积极引导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实施重组整合、加强企业管理,促进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一批新的优势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脱颖而出。三要抓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作,这是今年工作的重点。我县工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中各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各有不同,但最突出的是资金和环境问题,尤其是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做大做强的一大制约瓶颈。对此,我们要按照“政府搭台、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银企双赢”的原则,进一步建立紧密的银企协作机制,放宽融资限制,创新融资模式,努力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扶持工业发展的融资政策,创造条件尽快成立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公司或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搭建融资平台。银行机构要积极调整授信政策,逐步扩大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范围,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企业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尝试培育和发展有组织的同业互保、联保等担保形式,在争取银行更大支持的同时,积极开展服务融资、项目融资和招商融资,多渠道解决资金困难。四要通过采取各种扶持、激励措施,在全社会大力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能人大户和籍在外投资者回乡领办创办企业,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创业的强大合力。

(五)不断强化企业自身建设。我县多数企业起步比较低,管理、技术还相对落后,很难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加强企业自身建设迫在眉睫。一要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政府积极推动的技术创新体系。采取多种途径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项目研发,大力支持校企、院企、企企联姻,加强项目对接,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二要不断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各企业要创新用人和分配机制,加快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继续加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外出参加学习,开拓视野,转变观念。要拓宽用人渠道,大力引进各类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三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的设计、工艺、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相关部门要选择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做好名牌培育工作,引导企业通过商标注册、质量认证、与国内外的名牌、名企、名人攀亲结缘等形式,创出一批省级名牌和驰名商标,增强企业竞争力。四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规范的要求,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加快企业管理、生产、营销信息化建设,加强市场、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建设。结合今天上午的培训,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好职工的劳保福利、社会保障,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六)切实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企业的经济效益,事关社会的大局稳定,责任重于泰山,我们一定要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一岗双责。把安全生产的责任层层落实到企业、车间、班组和个人,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原则,把基层和基础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来抓,以点上的安全保面上的安全,以基层的安全保全局的稳定。二是坚持预防为主,重点抓好矿山、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部位的专项整治。狠抓各类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对重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源,实行重点监控。三是安监局、经贸局、中小企业局要定期组织召开企业安全生产座谈会,探讨研究安全生产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积极推广典型。要强化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业务技术学习和培训,提高实战能力。相关监管部门必须从严履职,企业必须履行好主体责任,强化安全意识,加大安全投入,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安全生产。

同时,要强力推进企业节能减排,认真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确保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积极稳妥推进丝绸公司和板栗食品厂两户企业的破产工作,妥善解决好企业破产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四、搞好协调服务,营造良好环境,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工业要有大发展,协调服务水平必须上台阶,要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在全市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这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凝聚各方力量、增强发展信心的重要抓手,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载体。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企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

一是营造功能完善的硬件环境。要搞好以绿色食品和张米黄金两个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的工业发展平台建设,切实抓好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满足工业项目入驻、建设和企业生产、发展的功能需要。要切实搞好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按照“规划一次到位、功能统筹安排、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改善工业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发展的硬件条件。交通、水利、电力等有关部门要提前搞好规划,积极做好项目策划申报,力争得到上级部门的更大支持,今年要着重抓好冷安公路、园区道路拓宽、园区防洪河堤等重点项目的申报、争取和实施工作,逐步改善工业发展硬件条件。同时,继续通过国家政策投资和企业投资相结合的办法,着力解决好企业因项目建设、扩建改造需要的移民搬迁、人畜饮水、电网改造等方面的配套建设。

二是营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今年,县政府重新出台了《工业企业考核奖惩办法》,这是县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讨论后制定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切实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要围绕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配置,坚持在不违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大胆引进外地成功经验,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大胆试行,凡是上级政策和规定有一定弹性幅度的,都从有利于发展出发用足用活,把涉及企业发展、投资条件、投资者的待遇等有关政策放到最为宽松的程度,达到企业和投资者满意的程度。积极主动帮助企业争取关于贷款贴息、政策性税费减免、节能环保资金扶持、国家无偿资金申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各级各部门要着眼长远,坚持算大帐、活帐、长远帐,甘于牺牲部门利益,切实减、免、缓政策范围内的各类费用。继续坚持政务公开,要建立和完善审批项目五公开、限时办结、告知承诺、预约办理等制度,实行“阳光操作”,规范审批行为,确保按时办结。对招商引资、高新技术、重点建设等项目要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快捷办理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经贸局、中小企业局要切实做好企业的服务工作,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切实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主动联系常驻企业工作组和有关职能部门,对企业周边环境进行重点整治,切实化解与周边村组和群众的各种矛盾纠纷,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总结范文8

[关键词] 交通运输企业人工成本经济效益竞争优势

人工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因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各种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是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和衡量企业劳动工资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人工成本事关员工切身利益,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也直接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经营能力。因此,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与控制,提高员工劳动效率和产出水平,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普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旨在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交通运输企业的人工成本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思路和对策。

一、交通运输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面临一系列不确定因素。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以流动性充裕为前提,实体经济复苏为预期,供需关系为题材,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波动并带动原料价格上涨,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压力明显增加。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员工平均工资水平不断上升,国家也从民生角度出发,普遍提高了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新的劳动法也对企业用工行为进行了规范要求,这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人工成本包袱。因此,加强交通运输企业的人工成本核算和管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优化企业成本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作为劳动和资金双密集型企业,近年来交通运输企业的人工成本问题尤为突出。一方面,石油价格的持续上升使企业生产运营成本不断上升,对企业利润和经济效益造成极大侵蚀;而人工成本的持续上升更使企业生产运营雪上加霜。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市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占增加值的比重、人工成本占销售收入比重、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分别从2005年的25756元、65.2%、15.71%和16.51%上升到2009年的62791元、75.42%、33.56%和33.96%,其中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更是上升到106265元、76.49%、44.23%和48.72%。同时由于交通运输企业的人工成本弹性非常大,有研究表明,如果企业的人工成本弹性调整5~10%,就可能产生5~10%的利润,交通运输企业应关注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的最优化,在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企业的活力与市场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利润、成本、人力投入与产值的良性循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持续经营能力。加强人工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充分发挥人工成本的激励作用,是新时期交通运输企业优化企业成本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2. 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系统优化配置,提高劳动效率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企业需求的不断扩大,交通运输企业的员工人数快速增加;同时,交通运输企业员工大多面临高强度、高压力工作,员工平均每月只有3-5天的休息时间,这种高压工作状态导致员工流出现象严重。为了留住员工,企业只好提高员工工资水平。这种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势必会产生企业冗员,导致人浮于事,造成人工成本投入的不合理和无序增长,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企业并没有采取有效的人工成本管理措施,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在人工成本增长的前提下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使人工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目前面临的最紧迫的管理任务之一。通过加强人工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有效控制和深入剖析其使用的各种劳动用工的数量、结构和水平,科学制定劳动组织计划,形成科学的人员管理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利于对比分析不同用工的人工成本效率,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合理的薪酬制定,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等科技手段,通过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等针对性措施提高企业计划内劳动者的技术和技能水平,改善人才队伍结构,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3. 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随着交通运输企业服务对象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企业不得不增加投资,加快更新运输车辆的车型和速度;同时,由于自1999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连续十多次上调柴油价格,导致交通运输企业燃料价格累计涨幅达80%以上,交通运输企业的物耗成本大幅增加,从而造成了对人工成本的挤占。通过加强人工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使人工成本支出与企业人员规模、运输收入、利润积累和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保持协调;有利于企业全面掌握其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主要支出方向,及时有效地监督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过程中的费用支出,从而不断改善成本费用的支出结构,更加合理有效地优化人工成本结构,达到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目标;有利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全面掌握本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状况,并据此作出科学的分析、判断和宏观的战略决策,促进企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和完善,努力改善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某钢铁公司附属运输公司人工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某钢铁公司附属运输公司是2007年12月根据国家辅业改制政策规定改制、某大型钢铁公司参股的非国有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公司,现有在册职工480人,拥有各类乘用车、商务车、工程车辆207台,主要从事某大型钢铁公司内部生产保产卸运、物资进出倒运、汽车维修保养、水渣销售运输等业务。随着某大型钢铁公司“十一五”规划一期工程项目的相继竣工投产,该附属运输公司的运输业务量大幅增长。与其他交通运输企业一样,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面临如何实现多增效益少增人、多提效率少增成本的矛盾。近年来,该公司人工成本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物耗成本观念强,人工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在交通运输企业中,企业管理者一直都非常关注企业的物耗成本,物耗成本占企业经营成本的40%~50%左右。管理者认为只要减少企业的物耗成本,就可以有效控制企业总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关注物耗成本固然重要,但企业管理者忽视了另外一项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有重大作用的成本――人工成本。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交通运输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在企业中,对有效管理控制人工成本的宣传、研究不够,不注重人工成本投入产出分析,人工成本管理仍然是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在生产经营、劳动工资管理过程中,多数职工对人工成本的概念比较模糊;作为劳资、财务部门和基层领导来说,也缺乏研究、控制和管理人工成本的自觉性。目前某交通运输公司也并没有建立与企业人工成本管控目标相一致的企业人工成本管控预警机制,以强化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过程监控,导致年末对企业人工成本管控效果进行总体评估时,常常出现结果与企业设定的目标相去甚远的情况,管控效果不佳。

2.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持续快速增长,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压力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用于衡量企业劳动效率的状况,反映活劳动对物化劳动的吸附程度,这一比值愈低,反映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大;反之,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小。某交通运输公司2007年―2009年的人工成本总额分别为:2449645、1758528、3445967元,总成本为:7898585、5312783、9087046元,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依次为:31.01%、33.10%、37.92%。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公司采取了降薪、裁员的非常措施,使总成本和人工成本有所减少,但从总体趋势看,公司的人工成本和总成本呈持续增长态势,并且增长速率不断加快,特别是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一直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状态,给企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人工成本压力,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3. 人工成本结构不合理,人工成本管理失控

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的侏儒,特别是在人工成本管理方面,由于管理者与员工长期片面形成的“人本观念”,没有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实质,从而进入了“人本陷阱”,造成人工成本呈现失控状态,最终导致企业利润与人工成本的失衡,也成了企业管理者最“头疼的顽疾”。我们选取某交通运输企业近两年的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人事费用率和人工成本利润率4个指标分析其人工成本结构。2008年和2009年度北京市装卸搬运和其他交通运输服务业的人均人工成本分别为41308、62791元,人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为26.19%和33.96%,人事费用率为24.26%和33.56%。两年来,某交通运输公司人均人工成本快速上升,但与北京市人均人工成本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表明其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存在弱势;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远高于北京市水平,且09年较08年上升幅度较大,反映了活劳动对物化劳动的推动力较小,人工成本压力较大;人事费用率上升4.36个百分点,其人工成本的使用效率在逐渐降低;人工成本利润率呈现出增长趋势,表明公司人工成本的价值创造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是绝对值仍然较低,需要继续提高。另外,该公司的人工成本使用和支出结构也不合理,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企业减岗降薪、压缩非生产性开支,此方法虽然可以降低表面上的成本数字,但实际上严重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情感,导致劳资关系紧张,劳动效率低下,利润得不到增长,这种只“节流”不“开源”的方式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三、交通运输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企业控制人工成本就是要降低员工的工资水平。我们认为,如果通过降低员工工资水平进行人工成本的刚性控制而导致员工工作绩效降低,对于企业而言得不偿失。企业人工成本控制应该是在综合考虑企业支付能力的基础上,对人工成本的使用情况展开分析,协调人工成本的支出与企业的人员规模、销售收入、利润积累和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确保员工劳动获得公平回报,促使企业健康发展。因此,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更重要的是通过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挖掘潜效,充分提高人工成本的使用效率,变人工成本为人力资本。

1. 加强人工成本预算管理

人工成本预算是一个通过预算进行管理的过程,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成本预算可以强化企业成本管理中的控制工作。人工成本目标值的预测、确定与预算的编制是管理者对企业资源如何利用进行的事前控制,预算执行是管理者进行的事中控制,预算的差异分析、考评是一种事后控制。加强人工成本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意识到人工成本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有利于企业有效控制人工成本总额。根据某交通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建议该企业采用人工成本总额控制的预算管理模式,具体人工成本预算采用自上而下(与运输收入等关键绩效指标相挂钩)和自下而上(下属部门根据历史测算数据上报)两种方式,既引入新的人工成本管控模式,又与历史接轨保证平稳过渡。

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效率

合理定员、定岗、定编是加强用人管理的基础,也是节约活劳动、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工作。因此,交通运输企业要形成精干、高效、层次合理的人员结构,实施“平台”作业,提高劳动效率,节省人工成本支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更多的劳动产出,意味着产量、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加。只有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企业才可以在不降低员工收入的情况下,使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进一步下降,因此,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是人工成本管理的落脚点。通过对某交通运输企业实际工作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建议该企业采用以下措施提高劳动效率。(1)改变原有的定岗定编方式,将以车定岗变为以事定岗,根据实际运输量的大小和作业时间长短来确定用车用人数量,突破三班四人制的定员模式,由2―3人承包三班运输工作量,司机实行自由组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2)对薪酬实行必要的浮动,打破原有的岗位工资制模式,采取多种工效挂钩的办法:以单车利润考核的实行按利计奖超利分成;以单车运量考核的实行按运量单价累计,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按固定任务考核的对完成任务的员工增加20%的绩效工资,并通过客观公正的考核,充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3)进行技术创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结合车辆更新的进度,对小吨位运输岗进行整合,用一台大车顶两台小车的岗位,既可以提高运输效率,节约油耗材料,又可以减少用工人数;(4)根据工效学的原理对工作环境进行优化,降低员工工作压力,减轻员工的工作疲劳。实行岗位承包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岗位工作量的大小,确保一周工作时间不超过50小时。

3.改善人工成本的使用和支出结构

人工成本的使用和支出结构直接影响人工成本使用和支出的效率和效果,人工成本效能的发挥依赖于合理的人工成本结构。人工成本的绝对额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这是一个总趋势。因此,人工成本控制不是减少企业人工成本的绝对额,而是控制其相对数,也就是说,要降低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增强人工成本的支付能力;降低人工成本的劳动分配率,增强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力。说到底就是要提高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比,提高人工成本的投入效益,即通过企业各个环节的努力,使一定额度工资性投入产出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效益,这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理想的人工成本分析结果应是U型的,即:“二高一低”,高人均人工成本,低人工成本含量,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系数[7]。某交通运输企业的人均人工成本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定员、定岗、定编减少冗员数量,适度提高人均人工成本,从而增强企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和激励力;企业可以在总成本预算的前提下,调整人工成本的内部结构:稳定基本工资,大幅增加绩效工资,适当降低各种福利在人工成本中的比重;企业走出危机和提高劳动效率的有效方法是通过培训增加员工的知识储备以及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云飞 王建武:强化人工成本管理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的有效途径[J].职场纵横,2009,(5):44~45

[2] “2009年度企业人工成本信息”公布

[6] 黄辉 苏君:铁路运输企业人工成本的分析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3):101~104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总结范文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工业企业在全区的经济地位日益突出,但其所产生的高能耗、高排放及高污染等问题亦亟待解决,通过对2001-2013年期间,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及节能减排现状的动态变化分析,归纳总结了当前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为全面提升节能减排效率提出了相应策略,包括对“三高”行业调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产业、开发与推广新技术、加大监督管理以及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等具体对策措施。

[关键词]

工业企业;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动态;内蒙古

近年来,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消费、供给及化工生产基地,内蒙古经济整体呈现出平稳且快速发展的态势。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也随之相应地呈现出较大幅度变化,并逐步趋向于高能耗、高排放及高污染的趋势。因此,在当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背景下,如何构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体系,是内蒙古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目前公认的、健康的新型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涉及产业、技术、城市、社区、交通、生活、文化及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领域[1-3]。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即三低三高)为基本特征,以通过节能减排的途径来减少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形态。总之,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要达到低能耗、高效率、绿色GDP以及充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而在这其中,节能减排又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4-6]。

目前,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内蒙古的工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整体得到了明显提升,已具备了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在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工业经济的发展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以及促进社会进步发展、文明建设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全国整体情况而言,我国工业始终处于“路径依赖”的窠臼之中,工业产业一直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内蒙古工业发展亦不例外。虽然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不能逾越工业化的阶段,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进不仅是产业技术,还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内在的必要理念。近些年来,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总量持续攀升,2013年达669361亿立方米(标态),比上一年增加5.3%,内蒙古为31128.44亿标立方米。其中内蒙古工业SO2排放量达123.64万吨,仅低于山东排在全国第二位;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超过68.41万吨,排在河北、山西两省之后,居全国第三位[7]。而且内蒙古工业废气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如电力、热力的生产、制造业及煤炭业的SO2、NOX及烟(粉)尘排放量均排在全国第一位。由此可见,内蒙古作为我国碳排放的重点地区,高碳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仍然突出。同时,从产业构成来看,全区高耗能、高碳产业占三分之二,且高碳产业所占比重偏高;而从能源结构来看,高碳能源依然占据主体地位,而且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90%以上都是煤炭,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众所周知,煤炭的排放系数要远远大于石油和天然气[8],从而导致内蒙古煤炭消耗量和碳排放总量呈显著正相关。

一、工业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动态变化分析

当前,在我国经济整体持续稳步上升时期,内蒙古依托能源及矿产资源优势,使得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呈现出良好持续发展态势[9,10]。然而在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特别是2001年至2013年这十三年期间,内蒙古工业企业的增加值、能耗、“三废”及其他污染物排放等情况也随之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动态变化趋势[11]。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02—2014年《内蒙古统计年鉴》、《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中国环境统计公报》等。

(一)工业企业总能耗动态变化在2001年至2013年这一时期内,内蒙古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迅速,2001年只有541.02亿元,而到了2013年即猛增至7944.4亿元。由图1可以看出,其占全区GDP的比重总体呈增长趋势,由最初的31.57%快速递增至2013年的67.6%,其中2001年至2011年期间上升较为缓慢,然后在2012年突然出现快速增长,增长17.5%。可见,工业企业在内蒙古GDP构成中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改变。此外,2013年内蒙古工业企业的总能耗为14154.38万吨标准煤,而在2001年仅为2172.44万吨标准煤,可见上升幅度之大、速度之快。由图1可看出,工业企业总能耗占全区的比重从2002年开始出现大幅上升,在2001年到2004年的三年时间里,其由48.78%迅速增至85.93%,虽然之后又出现了下降态势,但到2013年仍达68.8%。但就总体变化走势而言,工业增加值对全区GDP的贡献率增长了36.03个百分点,而其总能耗占比几乎与前几年持平,下降幅度不大。由此可见,工业企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仍然占主体地位,工业企业总能耗大,依然是全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因此,如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仍然是当前节能减排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动态变化从内蒙古工业企业单位GDP能耗动态变化趋势来看(如图2所示),其值在2001年为2.3吨标准煤/万元,到2013年为1.2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趋势显著,下降幅度达44.8个百分点,其中2002年至2007年单位GDP能耗相对2001年有小幅度的上升,但自2008年开始一直呈现出下降趋势,且从2011年起下降幅度更为明显。整体而言,2001年至2013年时期内,内蒙古工业企业单位GDP能耗呈平缓下降态势。此外,由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动态变化趋势可知(如图2所示),在2001年至2013年这一时期内,单位增加值能耗呈显著上升—显著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其中,2001年其值只有4.02吨标准煤/万元,而在2002年猛增至7.12吨标准煤/万元,增加了77.1%,而后又开始下降到2003年的6吨标准煤/万元,2004年又出现小幅度上升,为6.33吨标准煤/万元,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在2013年下降至2.62吨标准煤/万元,相对于2001年,下降幅度达34.8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这一时期内呈下降态势,且降低的幅度较为显著。工业企业单位GDP能耗及单位增加值能耗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主要与全区针对经济发展中凸现出的高能耗、高排放问题,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有关,如强化环境污染治理,严格落实工程、结构、生产工艺及管理减排措施,促使全区工业能耗呈现出较大幅度下降,同时,2013年全区化学需氧量下降2.21%、氨氮排放量下降2.48%。

(三)工业企业“三废”排放总量动态变化当前,内蒙古工业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依托能源及资源优势,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工业企业规模持续扩大。2013年工业总产值达24137.53亿元,而在2001年仅为1347.9亿元,增加了近17倍,全区工业企业增加值也增加了13倍以上。然而随着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地扩张,其“三废”排放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如图3所示,2001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20959.93万吨,到2013年增加至36985.79万吨,增加了0.76倍;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由4958.92亿标立方米增加为31128.44亿标立方米,增加了5.3倍;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由2482.52万吨增加为20080.59万吨,增加了7倍。虽然工业“三废”排放量自2001至2013年期间呈现出波浪变化,其中2013年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总量较上一年有所上升,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上一年出现了下降,但总体来看均呈上升趋势。但与工业企业的扩大规模及速度相比,其“三废”排放增长速率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缓慢的,都低于工业企业增加值13倍的水平。由此可见,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全区大力推进绿色GDP、循环经济及低碳经济的健康经济发展模式,在治理污染及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工业“三废”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又表明,如何提高高能耗、高污染工业企业的改造升级,发展清洁能源、推广清洁技术,推动高能耗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依然是今后关系到节能减排能否取得更大成效的关键所在。

(四)工业企业各类废物排放动态变化如图4所示,2001年至2013年期间,工业“三废”排放量变化幅度较大。其中工业SO2排放量及烟(粉)尘排放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总体亦呈递增趋势,而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总体呈递减趋势,但分阶段来看,不同时期变化幅度较大。工业SO2排放量从2001年起开始不断增加,2003年增长幅度较大,为113.78万吨,之后在2004年排放量虽有所下降,但之后又开始不断增长,2006年其值达138.36万吨,2007年又开始出现下降,之后其变化幅度不大,2013年工业SO2排放量为123.64万吨。总体而言,增加了154.9%,呈显著上升趋势。而烟(粉)尘排放量在此时间序列内变化幅度较大,从2001年的24.01万吨快速增长,至2005年达60.35万吨,之后又明显下降,2013年,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68.41万吨,总体来看,增加了77.6%,其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在2001年至2004年期间呈上升趋势,由40.3万吨增加至89.36万吨,增长幅度达50%以上,之后又明显开始降低,在2008年出现上升态势,以后又呈明显下降趋势,截至2013年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大幅降低,仅为1.37万吨。总体而言,减少了96.6%,呈显著下降趋势。可见,内蒙古工业企业各类废物的排放,特别是工业企业SO2排放量和烟(粉)尘排放量虽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均又在后期呈现出明显降低态势。

二、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

(一)工业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间的二元矛盾依然突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内蒙古积极大力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改造升级,以发展清洁能源、推广清洁技术为重点,实施了一大批技改项目,淘汰了一批技术落后、产能过剩行业,积极构建绿色、循环及低碳发展的健康经济发展模式,这一系列措施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工业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间的二元矛盾依旧突出。一方面,工业企业单位GDP能耗及单位增加值能耗总体呈下降态势,这主要与内蒙古积极采取一系列强化环境污染治理,优化产业布局、控制燃煤污染、淘汰落后产能及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等措施有关。另一方面,工业“三废”总体仍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这表明如何提高高能耗、高污染工业企业的改造升级,发展清洁能源、推广清洁技术,推动高能耗行业向绿色循环低碳方向发展等,依然是今后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此外,虽然对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的控制效果显著,总体下降趋势明显,但工业企业其他各类废物的排放量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SO2和烟(粉)尘排放量总体仍呈上升趋势,并且上升幅度较大。由此可见,工业企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仍然占主体地位,工业企业总能耗大,特别是重工业依然是全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如何在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仍然是当前及今后所要面临的主要难题。

(二)工业产业结构仍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地区,受到自然条件、区域位置及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滞后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决定了其社会经济的相对滞后性。同时,内蒙古经济增长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较为缓慢,且为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层次水平较低,仍处于低级发展时期,,工业经济的增长仍然是粗放式的增长方式,高新科技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偏低。2013年,内蒙古工业总产值份额排在前6位的产业依次是: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这六大产业所占比重之和达到61.8%。可见,资源对内蒙古经济发展依然占有主导地位,且重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仍是最大的。工业产业结构失衡,工业生产大部分为粗放式生产,工业设备、工艺及技术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此外,从轻重工业比例看,2013年内蒙古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28.8%和71.2%,由此可见,内蒙古工业产业结构仍然专注于重工业的发展。而重工业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过度扩张,且这些产业的单位产出能耗过高、污染严重,更加剧了单位GDP能耗的升高。

(三)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因素对节能减排的制约内蒙古地处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节能减排体系建设与目标要求差距较为明显。当前全区经济发展仍然主要依赖于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拉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调整进展缓慢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都制约着全面而有效地实施节能减排。特别是依靠重工业中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及一些本应淘汰的落后产能企业在市场中仍占有一定份额。技术的进步发展是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演化转型的关键内在动因之一。然而,内蒙古工业化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有限,其现状与国际惯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还是依赖于国内发达地区及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大部分工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工业产业生产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

(四)节能减排相关制度体系不够完善近年来,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到各级地方政府对节能减排都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使得节能减排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节能减排任重道远,这与相关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没能及时同步出台,政策法规没有完全到位,执行力度不够。同时,一些工业企业没有按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标准,阻碍了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一方面,一些地方一味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不惜牺牲环境资源,大量发展一些经济效益高、能源消耗高及污染排放高的行业,甚至滥用行政权力对污染企业提供庇护,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一些工业节能环保项目成本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即使国家积极扶持鼓励,并给予一定的补贴,但在充分调动工业企业的积极性方面成效不显著。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节能减排制度体系不完备,节能减排的管理监督、排放计量、执法力度及评价考核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的不断完善。

三、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效率提升对策

(一)加强对“三高”行业的调控在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中,煤炭开采与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化工业等都是高能耗、高排放及高污染行业(即“三高”行业)。这些行业即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同时它们也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领域,应对这些行业继续加大调控力度,节能减排的效果亦会更加显著。一方面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加强企业监督管理,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增产能,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退出。依据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要求,制定行业导向目录,加大对“三高”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与行业结构调整,尤其要针对重工业中煤炭业、金属业、化工业及电力业等行业要改进工艺流程,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从多方面提高其节能减排效率。另一方面应积极进行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节能减排标准是社会效益、企业效益、公众效益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产物,是政府监管的依据,也是企业实施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不仅有助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而且能够促进政府相关部门对工业企业节能减排进行有效监管,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提升行业准入标准,亦可以阻止一些“三高”工业项目的新建与扩建。

(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节能减排新产业2014年初,在国务院有关加强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工作部署中,明确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要进一步加快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尤其是要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长期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对能源及资源都是高度依赖,尤其是煤炭作为全区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高达85%以上,远远高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及传统用煤技术造成的排放,往往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从目前来看,煤炭作为内蒙古能源消费的主体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所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大力推广使用洁净煤,进一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是工业企业提升节能减排效率的主要策略之一。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快发展节能减排新产业的步伐。节能减排产业作为十二五规划重点扶持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产业产值增长很快,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因此,要积极引导工业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装备及工艺流程,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相关产品,以提高其市场占有份额,提升竞争力,不断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同时,内蒙古丰富的风能及太阳能资源,使其发展清洁能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可以解决目前的能源瓶颈制约问题,又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为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坚实的新能源资源。

(三)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与推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在煤炭、有色、石油石化、电力及钢铁等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大力开发并推广新能源替代、能源循环再利用、能源及环境自动检测与控制等重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提升基础能源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特别是以煤炭为主体能源和工业原料的行业。此外,内蒙古还应积极依托国家各项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计划,建设技术支撑平台,积极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政策,鼓励并扶持工业企业积极加大技术研发和改革创新,加快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全面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首先,应在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及建材等重点行业,进一步推广先进适用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设备,以降低能源及资源消耗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其次,要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和无害化,重点要从源头和全过程预防或减少污染的产生。此外,还应积极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鼓励人们使用节能减排的环保产品,增强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形成循环经济发展人人有责的观念。

(四)加大节能减排监督及管理措施强有力的监督及管理措施是保证节能减排效率的必要手段和方法途径,主要包括节能减排制度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两大方面。一是构建科学合理、规范适用的节能减排制度体系,建立科学、统一的统计评价体系,如定期检查节能减排指标达标、监督管理、能源消耗、节能技术改造及项目运行情况等,以量化指标来衡量节能减排效果,让工业企业及政府能及时准确的了解真实情况,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二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使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能切实的执行实施,全面提高节能减排效率。三是充分运用价格约束、绿色税收、环保收费及生态补偿等一系列环境经济措施,对相关工业企业及政府部门进行约束引导和责任追究。此外,还应将节能减排工作成效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实行污染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使相关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得以真正有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晓莉,吴林海.论低碳经济的时代变革———我国工业企业低碳生产转型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3,(10):63-67.

[2]毕克新,黄平,马婧瑶.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技术观[J].中国科技论坛,2013,(9):107-112.

[3]程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2):94-112.

[4]陈跃,王文涛,范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4):14-19.

[5]龚建文.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9,(7):27-33.

[6]刘莉.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科学发展———关于推进节能减排的有关对策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2,(5):77-79.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统计公报[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8]王平,张秋菊,朱帮助.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能源消费分行业碳排放系数因素分解[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42(24):11-20.

[9]何云强,靳大力,李萌萌.经济—能源—环境动态交互关系的探索性分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11-15.

[10]王芳,宋玉祥,王文刚.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演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1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