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一对一数学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3-09-03 14:57:38

一对一数学教育

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1

关键词:体育学校 数学课教学 运动员的文化素质 高素质的运动员

在奥运会及各种国际体育大赛中,我国体育健儿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但是与体育成绩相比,运动员的文化课成绩极为薄弱。这些给将来运动员退役后从事其他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为此,这两年国家要求各级体校加强文化课教学,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按“读训并重”的原则办学。本文将围绕体育学校的数学课教学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究。

一、当前体育学校数学课教学的现状

当前体校的数学课教学问题很多,学生不想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下面就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生学习方面

1.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数学学习习惯。具体表现在:缺乏课前准备的习惯;缺乏协作研讨的学习习惯;缺乏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缺乏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缺乏质疑、反思的习惯;缺乏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缺乏按数学格式书写的习惯等。

2.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异常薄弱。以我刚教完的中专二年级(相当于高二)为例:学几何时,不知道诸如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等常用结论;解不等式时,不会去括号、移项、通分、约分等。

3.学生对数学课缺乏正确的定位。学生自进入体校以来,在思想上就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来进行体育训练的,文化课学习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另外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尤其是高中段数学在实际中没有什么用处,也缺乏学习的动力。

4.学生对数学课缺乏兴趣。当今体校,落后的教学硬件,枯燥的课堂,高强度的专业训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看课外书、玩手机,将课堂当成了一个休闲的场所。

(二)教师教学方面

在体育学校,文化课教学是第二位的,这就导致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学校教学环境相对封闭,教师缺乏交流学习的机会,导致教师业务很难有大的发展。

2.现在的体校教学仍停留在原始的粉笔加黑板时代,使教师在当今教育飞速发展的形势下,逐步落伍。

3.相对于普通学校,体校平行班极少,一些教学试验难以开展,同时教师间也缺乏必要的竞争。

4.体育学校对文化课教师缺乏基于教学的合理评价和奖惩机制,这也影响了教师开展教研教改的积极性。

5.体校文化课教师结构不合理,很少进新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临时聘用人员,这样导致很难开展正常的教研教改。

二、学好数学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1.数学课学习与体育训练的关系。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意义重大。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大脑思维离开了灵活、深刻、创造、批判,而是迟钝、肤浅、因循、保守的,那么他将来也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好数学,将会潜移默化地帮助运动员更好地领会教练的意图、学习专业动作。

2.数学素质的提高与体育生全面发展的关系。体校学生将来也要走向社会,而数学素质是当今社会人们应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时至今日,数学的知识和技术有逐步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一种通用技术的趋势。能否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基本表现。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生活是高度社会化的,而高度社会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就是定量化和定量思维。定量化和定量思维的基本语言和工具就是数学。由此可见,未来人的数学素质将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三、如何搞好体育学校的数学课教学

当前体育学校的数学教学应从体校的实际出发,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放在首位。通过这些年的体校数学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适当对教材进行取舍。当前没有专用的体校教材,体校仍然使用普通学校的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删,以更好地适应体校的数学教学。增删的基本原则是: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材料等内容,在不影响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可适当删减;一些较为有趣或与体育关系较为密切的内容可适当增加。

2.处理好体校学生的学习不连续性与数学学科前后联系紧密之间的矛盾。对于体校学生来说,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拿出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训练,而且要参加各种比赛和集训,造成学生时常中断学习过程。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措施是采用中观教学的思想设计授课内容。每学完一个单元,都给学生编制一份知识结构图,并配以适当的针对性练习,让学生扎实掌握各知识点,形成基本的知识结构。即使耽误课的学生,也能清楚没学内容的地位,并可据此材料进行灵活补课。

3.在课堂上唤起体校学生永不服输的竞争意识。体校学生尽管基础较差,但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强。若能将这些优点引入数学课堂,将会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体校课堂的现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策略,具体如下:

(1)将班内学生按运动队分组。将个人的数学学习与本运动队的荣誉联系起来,定期反馈各队的学习状况,调动班级内各运动队之间的学习竞争。

(2)将学生的各个学习项目进行适当的课堂量化,并记入个人量化积分,使学生的学习真正看得见摸得着。间隔一段时间,对表现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和适当奖励。

4.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逐步去接受数学,进而去主动学习数学。具体方法如下:

(1)通过找学生谈心,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文化课教学,将数学学习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2)精选内容,定期为学生上数学专题课。比如数学美学欣赏、数学史选讲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去了解数学。

5.丰富数学课的授课模式。若一名教师总是采用一种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学生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倦怠,最终对数学课失去兴趣。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精选授课内容,更应该好好揣摩授课方式。时常变换形式,让数学课保鲜,使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热情。比如,别致的导入、让学生在动手中去学习体会、教师用设计精美的课件进行演示、带领学生去追寻数学知识的由来、上一点数学阅读课、学生自学并以教师的身份去讲授等。

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2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成人教育;创新;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1年专门文件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出在浙江要“强化数字赋能”a。成人教育的创新发展,也应以大数据技术应用为载体,面向多个领域充分做好教育拓展及教育改革,实现对新时期成人教育质量的充分提升,使新时期成人教育的发展能更好地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借鉴。

一、新时期成人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成人教育打破普通高校人才教育培养的结构限制,其极强的教育包容性及教育适应性,使成人教育可以更好面向不同社会群体开展教育服务。然而新时期成人教育发展,在教育创新方面存在细节性结构性问题,促使成人教育质量有所下降,不利于成人教育工作稳步开展。在全国数字化转型升级之际,用数字化思维和手段来对成人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实践是非常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利于成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成人教育的生源质量良莠不齐

成人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在年龄及从业方向等不做严格限制。正是由于成人教育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可以面向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开放教育平台。成人教育是学历补偿的最后途径,但由于门槛相对较低,生源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比较突出。问题的产生主要受专业不合理及知识基础不足两方面要素的影响。知识基础不足,是指社会成员知识面相对较为狭窄,无法有效对教育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专业选择不合理,是由于学员对自身定位尚不明晰,未能规划系统性的学习目标,使其难以基于自身需求做好课程学习决策。最终对成人教育的育人功能构成一定影响[1]。

(二)成人教育的课程优化缺乏针对性

保证成人教育的教学针对性,基于各类教学需求有计划的推进成人教育工作,是成人教育稳步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成人教育发展改革的关键。然而,部分高校由于对成人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特点等缺乏了解,无法基于未来阶段教育需求,有的放矢地推进成人教育工作。久而久之,成人教育的开展必然难以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成果[2]。另外,针对成人教育各类问题制定了多套教育方案,但教育适用性与实用价值相对较低,学校仅能采取循规蹈矩的教育模式开展教育工作,在教育实践方面缺乏良好的教育创新,使成人教育的教学有效性无法得到保证。长此以往,也将对成人教育的工作质量及教学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成人教育工作的推进失去本质意义,不利于成人教育的长效化开展。

(三)成人教育模式及教育方法存在滞后性

成人教育模式存在滞后性问题由来已久。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校缺乏教育创新与教育探索驱动力,未能根据未来阶段教育发展需求及人才培养需要,对目前的教育规划及教育内容作出及时调整,相关教师的教育探索与教育创新工作推进产生无从下手的问题,使成人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时展脱钩,难以基于新时期教育发展需求,提升成人教育的总体质量。此外,部分学校在教育实践方面虽然采用具有一定先进性的教育理念,但相关教育配套机制与教育措施并不完善,使成人教育工作无法在现有的条件有所突破。针对以上问题,新时期成人教育的发展,应基于对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运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数据资源整合,做好教育发展创新,提升学校多方面的教育创新能力,使教师能在教育创新方面有效找准教育切入点,以此提升新时期成人教育的总体水平。

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成人教育创新发展必要性

(一)解决成人教育的教育发展问题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成人教育,可以有效解决部分成人教育问题,提升成人教育的实效性与有效性,使成人教育的发展创新能充分与时展接轨,实现成人教育育人高水平推进。譬如,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资源整合,而后围绕大数据分析建立多个不同数据模型,按照数据模型呈现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的优化。以此提升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大数据技术在成人教育创新方面的运用具有开拓性意义。进一步改变传统逻辑的情况下,成人教育能充分契合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最大限度优化成人教育的自主化人才培养空间,拓宽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路径,为后续阶段人才教育培养高质量推进夯实基础[3]。

(二)推动成人教育的系统化与多元化开展

成人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质量具有严格要求。以大数据技术应用为中心,构建成人教育发展新平台,则可根据成人教育基本需求的变化,开展多元化与系统化的教育对接,使成人教育的教学服务能力得到充分增强。所以,大数据技术在成人教育创新方面的应用,为成人教育的开展开辟新的路径,改变成人教育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加强成人教育协同教学能力,使成人教育能不再依赖单元化教育机制,提升成人教育的教学适应性,强化部分教育内容的教学实用价值。另外,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建立统一数据库,针对学生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与二次数据整合,实现成人教育的数据化与信息化开展,提升成人教育的教学成果产出。

三、新时期大数据技术导向下成人教育创新需求

(一)提升成人教育的核心质量

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个行业发展革新创造时代新机遇。科学做好行业发展的分析,了解成人教育受众群体的主要需求,明确各个阶段成人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提升新时期成人教育的核心质量,顺应大数据环境下成人教育发展的洪流。为此,成人教育应将教育改革发展重心放置于优化教育体系、创新教育策略及创造教育新理念等多个方面。通过对部分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及新技术等运用,提升成人教育的多方面教育水平。大数据技术在成人教育创新方面的运用,应充分满足新时期成人教育发展创新需求,使成人教育可以客观地做好新时期教育发展环境及就业发展环境分析,进而从提升教育质量、就业能力及教育水平等方面着手,以新的模式及新的思想推动创新成人教育新发展,为未来阶段更好弥补成人教育不足奠定坚实基础[4]。

(二)构建多位一体成人教育发展体系

新时代教育发展环境的改变,在为教育工作创造便利条件的同时,也提出更为严格的教育要求。针对新时期教育发展需求,多位一体成人教育发展体系的建立可更好地提升成人教育适应能力,使成人教育在不同环境下均可发挥自身教育优势。大数据技术由于实现线上平台及线下教学有效融合,可以为成人教育构建多位一体教育体系提供支持。通过对教育内容的重新调整,成人教育能运用大数据信息资源及大数据技术分析,建立多个教育服务对接节点,使成人教育能形成多点融合。这其中,随着成人教育课程教学的逐步深入,各个教育节点也将逐步面向教育中心区域进行合拢。此时,成人教育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搭建多位一体的教育发展结构,提升新时期成人教育的实效性。

四、新时期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成人教育创新发展对策与路径

(一)建立成人教育大数据管理联动机制

建立大数据管理联动机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成人教育生源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制定多种不同教育方案,改变传统一以贯之的核心教育理念,采用灵活教育推动成人教育育人工作。这其中需要从入门考核、课程分析及教育优化三个方面进行教育管理联动机制的构建。入门考核是指根据学生所选专业及学科内容,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初步分析,并将考核结果上传至大数据分析的数据库,按照成人学生的特点利用大数据建模整合学生数据画像,使教师能直观地对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短板进行了解。课程分析,则是根据大数据的数据分析,对各个学科课程教学适应性进行解析,结合学生学习能力与课程学习难度,对部分不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进行筛选,确保当前课程教学难度与学生学习能力处于相同水平线。进而,有效避免产生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及学生课程学习难度过高的问题。教育优化,则是基于对大数据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改变等进行分析,总结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与学习变化。以此,为后续阶段教师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及教学策略的优化提供数据信息参考,进一步提升各个阶段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5]。

(二)提升成人教育教学规划的针对性

提升教学规划的针对性是课程优化缺乏针对性的关键。提升教学规划的针对性,不应盲目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要根据大数据的数据信息统计及数据分析,有序开展成人教育的教学优化。例如,针对土木工程的成人教育规划,先要对学生土木工程学习基础及土木工程从业经验进行掌握,结合学生土木工程学习兴趣及知识基础,进行土木工程课程教学顺序及教育内容的调整。针对具备一定学习从业经验及知识基础的学习,要基于大数据信息分析提升其课程学习深度,使其能将自身从业经验应用于学习实践。对于不具备相关从业经验或知识基础的学生,则要在大数据分析方面,先将初级阶段的课程进行教学讲解。在学生对土木工程知识具有一定了解之后,再提升课程教学难度及学习强度。通过对成人教育教学的提升,教师不仅可以有效掌握当前的教学节奏,同时,也能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薄弱项及学习表现等做好实时监控,使教师针对各类教育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与教学预案。

(三)推动大数据视角下成人教育持续创新发展

推动成人教育持续创新发展,并非传统意义上单方面开展成人教育的创新,而是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确保成人教育能始终保持先进性与前瞻性。使成人教育在教育创新发展能随时根据行业变化、教育环境改变等,科学地作出成人教育创新决策,让成人教育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学校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需要从建立大数据预警机制、优化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两个方面进行布局。建立大数据预警机制,是指根据对行业发展动态及教育环境变化的监控,时刻做好对信息内容的反馈,使教师能随时对教育动态进行掌握,帮助教师在教育创新方面提供部分内容参考。优化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则是从加强信息管理决策的角度,将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整合,建立独立的成人教育数据平台模型,使大数据平台具备智能化思维。以此,帮助教师教学创新给予部分决策建议,使教师能在短时间内制订多套教育创新方案,有效解决成人教育模式及教育方式存在的滞后性问题。从而在新时期教育发展视角下,实现成人教育创新发展的系统化、多元化与科学化开展,提升成人教育实际的教育发展上限,弥补成人教育的部分细节性与结构性不足。

(四)构建成人教育数据信息统计及数据共享平台

建立数据共享与统计平台,便于开展成人教育的教学数据分析,有利于更好地对成人教育信息及教育问题进行了解。针对成人教育数据共享与统计平台的构建,要考虑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在教育内容上差异。为此,学校不应基于某一专业教育需求建立数据统计框架,要基于推动成人教育扁平化发展理念,构建平衡性发展的数据统计机制,确保各个学科及各个专业,均运用数据信息内容的分析,有效针对各类教育问题制订科学的应对方案。譬如,针对成人教育中新闻学专业课程的数据统计与数据共享,可以同时将语言学、文学等相关学科数据统计内容加以融入,使新闻学专业教师能根据对学生各个学科学习表现及学习能力的分析,做好对本专业教育内容及教育规划的调整,科学地帮助教师找准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点,明确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需求,充分优化学生课程学习的教育体系,使新闻学专业能运用多项数据信息内容的分析,为未来阶段课程教学工作的推进做好布局。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教育对于数据统计与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应注重对数据管理安全性及保密性的处理,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稳步开展的前提下,科学做好对部分数据信息内容的运用。同心,要避免数据信息的过度采集触犯相关法律法规。

(五)优化大数据为载体的成人教育考核、评价模式

成人教育由于存在一定教学特殊性,其课程教学不可避免存在个体化差异问题。随着学生个体化差异的不断加大,后续课程教学难度也将随之提升。对此,成人教育针对学生的教育考核与评价,不应采取传统的模式,要根据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问题有计划地实施教学考核策略。譬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其教学考核的选题应在其个人可接受范围内,避免教学考核选题难度过高,使成人教育的教学考核失去本质意义。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成人教育则可按照大数据分析结果,适当提升部分课程考核难度,使成人教育的教育考核内容能与学生学习能力形成内在关联。在考核评价方面,教师同样要根据大数据平台的考核结果分析,给予学生部分课程知识学习意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基础上进行教育优化,使大数据技术视角下的成人教育考核与评价,能按照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做好多方面的教育评估。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在成人教育创新发展方面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新时期成人教育发展面临的部分问题,并充分优化成人教育发展体系,提升成人教育质量及教育总体水平,改变成人教育传统的教育发展模式,使成人教育能充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新环境,进一步弥补新时期成人教育的部分不足,实现成人教育多元化发展循环,为后续阶段成人教育的长效化开展及高质量推进奠定良好根基。

参考文献:

[1]韩红燕,孙忠贵,周书锋.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学习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33-34.

[2]陈清洲.论我国成人教育制度创新[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6):38-41.

[3]王忠东,等.大数据时代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7,37(5):1-5.

[4]宋阳,陈彦彦,陈圆圆.基于大数据的成人英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32(1):21-25.

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教育 素质教育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快发展,大量的数学方法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各个生产领域,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在发生变化。针对当前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以及素质教育的相关问题,期望得到大家的关注。

一、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及其成因

目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正在由应试教育的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过渡,而这时也正是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的关键阶段。在当今的高中数学教学领域,“应试教育”仍占据主要的地位,各种升学考试、入学考试成为老师和学生追求的目标,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思维则被大大忽视了。数学教育中应有的陶冶人的情操、思维能力的培养被题海战、各种培训、单纯追求分数的提高取而代之了,严重地忽略了思维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当前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滞后的数学教育观念。高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具有稳定性、封闭性、节奏缓慢等特点,相对来看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以及对公民整体数学素质的提高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Www.133229.COM但是当前的高中数学教育观念滞后,教育素质培养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应试教育依占据主导地位。虽然一直倡导提高素质教育,但如何将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很好地结合,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当我们将中学数学知识用某种新的数学理念去透视的时候,就有一个由于观念的历史演变带来的认识视角差。

二、当前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是面向新世纪的、高要求的素质教育,其主要目标是普遍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包括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抽象能力、数学符号变换能力、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充分发展学生的各种需要。数学教育对于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数学知识、数学观念、道德品质、美学修养、思维方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及各种能力的拓展。素质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相比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改变,给教师自主创新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对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高中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责与任务。教师的职责应当是突出教学而不是教书,突出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功能。(1)教师通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如不迟到、早退、拖堂,对待学生要耐心认真,这些对自身严格要求的原则将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使学生达到启迪心智的目的,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境界变得更为崇高。(2)教学生如何学数学,如何进行数学思维。实施数学素质教育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思维。(3)教学生学会“问”,并具有独创精神。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到活跃状态,能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数学素质教育中思想观念的转换与方法的更新。高中数学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效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数学教育思想观念的转换和更新。所谓更新,并非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它既是对传统的扬弃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比数学知识的更新更为重要,也更为困难。因为观念的更换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且取决于人们的态度。那么,如何调整和确定更新的方法呢?目标是用辩证的数学观、素质型的目的观以及科学的方法观,树立数学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1)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改进教学方式。素质教育更多的是以问题作为课堂的中心,围绕问题,组织学生以讨论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在教学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主,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式的思维方式。

三、结束语

就目前的高中数学教育而言,数学素质教育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教师并未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然而,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以后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相信当数学素质教育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素质教育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4

[关键词]数学教育;应试教育;文化审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11-0058-03

当下,人们谈论数学教育,总是与应试教育联系起来,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倾向:一种认为中国的数学教育等同于应试教育,已步入应试教育的歧途,考试评价制度是制约数学教育发展的瓶颈,数学素质教育难以推进,这似乎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共识;另一种则认为中国的数学教育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并不等同于应试教育,应从整体性的文化脉络去把握中国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内涵,数学教育发展与应对考试要表现出一定的相容性,一些专家学者持这种观点。

一、中国的数学教育等同于应试教育

回眸数学教育发展史可知,建国以来我国数学教育评价政策、制度和评价行为主要是以选拔为目标,考试成为数学教育评价的风向标。60多年的数学教育评价史可以说是一部以考试变革为枢纽来驱动整个评价体系革新的复演史。

(一)应试教育评价决定中国数学教育的实践走向

“中国的数学教育等同于应试教育”这一命题根植于我国深远的“科举”考试文化哲学,是由我国的基本教育国情和评价制度决定的。大多数人认为,高考是中国教育的死结,只要取消高考,应试教育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但现阶段取消高考并不现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了强大的升学竞争压力,导致中、高考成绩成为选拔学生进入高中、高校的标准,升学率成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绩效的标准,从而阻碍了数学课程改革和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学者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分析了课程标准的中西文化差异:课程标准在我国是衡量教育水平的唯一尺度,因为我们的升学考试是教育集权制下的统一考试;而在西方,课程标准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低标准,学校可以自主地选择课程,可以超越这一尺度标准。这种分析是客观的,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学校自主选择课程的权限与动力十分有限,课程计划仍然是“考什么,教什么”。这样,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愈演愈烈,违背了教育方针,违背了教育规律,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是基础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应试教育评价决定了它的实践走向是应试性教育,数学教育文化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考试文化,这是不争的事实。

(二)应试教育教学模式是中国数学教育的基本现实

有学者总结了中国数学教学的五大特征:注重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中长于由“旧知”引出“新知”;注重对新知识的深入理解,强调解题;关注教学方法和学习技巧;重视及时巩固、课后练习,记忆有法。“不难看出,中国的数学教学十分注重应试性教育,教学方法重视解题和解题思路的探求,注重一题多解,一法多用;数学教学每课有练习,每节有习题,每章有复习题,课内有练习,课后有作业,单元有小考,学期有大考。而且学生的数学学习强调记忆,基本理念是“趁热打铁,熟能生巧;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全景式图景。

由此可见,中国的数学教育通过课程改革来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思想并没有真正落实,应试教育仍在扎扎实实地进行着,学生学习负担繁重,教师教学苦不堪言,学校教学压力很大。而且,国人对教育的误读更加使教育教学偏离学校正常的教学轨道,社会与家长热衷于“英才教育”和“全才教育”,不问孩子的特长和兴趣,要求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盲目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中国的数学教育并不等同于应试教育

当下,中小学数学教育在新课程理念和考试高压下徘徊,在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中苦苦追寻数学教育的“本真”所在。有学者立足于中国当下数学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从认识论视角对中国的数学教育作了客观分析与评判,认为当下的数学教育具有“考试压力”是一种事实存在,但并非是主流因素,数学教育应试现象有其社会根源和文化诱因。从本质上看,数学教育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并不等同于应试教育,数学教育应在这种考试高压下作出新的发展。这种认识充满辩证哲思,理性地回答了中国数学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问题。

(一)数学教育应试现象的社会根源和文化诱因

教育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一方面,教育服务于社会,社会又决定着教育的发展与走向。数学教育也是如此,考试高压下的中国数学教育服从于中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需求。考试作为一把水平尺度量和选拔人才,其政策、制度和评价容易被社会接受,这是为什么新一轮数学课程评价改革具有渐进性的决定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教育具有文化继承性。观念系统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是文化特质最深刻的体现。考试高压下中国数学教育充满浓重的个人主义文化色彩,明显打上“功利主义”“科举仕官”的文化烙印, “学而优则仕”是其深层的文化诱因,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考试是改变个人前途和命运的重要途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仕官之众,爵位之崇”隐隐为中小学生所顶礼膜拜。因此,现实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决定了我国教育考试评价制度的改变必须是个渐进的过程,至少在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二)数学教育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中国的数学教育有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特色,不应被简单地等同于应试教育。从中国数学教育教学的文化伦理来分析,其一,中国数学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重视“基础”,这形成了中国数学教学的一大特色。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是发展数学能力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因素,对于“双基”的重视,并非完全是为了应对考试,也是为进一步学习夯实基础。其二,中国数学学习目标是达到“理解学习”。“理解学习”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目的观,数学教学中对于记忆和练习的强调,是与追求知识的深层次理解相关联,是使数学学习向“理解”的深层结构转化提供认知条件。其三,中国数学教学文化体现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强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活动,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领略“书中乾坤大、笔下

天地宽”的意境。这种对中国数学教育文化的认识视角是全面的,实质是强调要用整体l生的文化脉络去把握中国数学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内涵。这一观点的价值分析在于:在人们模糊了中国的数学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视线时,能够辩证地分析中国数学教育文化的合理性,且对中国数学教育文化的认识释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一中国的数学教育文化有其悠久的历史文明形态,经过千百年的历练,形成了熠熠生辉的灿烂文化,不能简单地用“应试教育”加以否定,而是要理直气壮地继承、批判和发展。

(三)数学教育发展与应对考试要表现出一定的相容性

中国数学教育具有“考试压力”,这是数学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数学教育如何发展?数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育新的发展或者说改进措施必须与应对考试表现出一定的相容性。首先,数学教育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文化,要全面理解和挖掘中国传统数学教学文化思想的深刻意涵,防止简单化与片面化。其次,数学教育要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育人目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数学教育教学在更高层次上的育人目标。再次,数学教学的金科玉律是教会学生思考,数学教学要唤发数学课堂教学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这些建议都富有辩证哲理,但又不是“中庸哲学”“相对主义”,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和客观评判基础上的价值判断,对当前数学教育教学的改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就“数学教育发展与应对考试:对立还是包容”这一论题而言,我们显然不应停留于“两者是相互包容的”这样一个结论,应有具体的制度措施,比如在素质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稳步推进中、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积极完善教育考试评价制度,逐步消除中、高考等升学考试的高利害性,以期达到数学教育文化与考试制度文化的兼容。

三、数学教育应试观不同认识的文化反思

面对不同的数学教育应试观的争鸣现象,我们必须客观分析与冷静反思。数学教育要继承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基”教学,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在不断地侵蚀着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为应试而进行无谓的练习活动。有学者针对中国数学教学实际,提出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洞悉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学的本质。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数学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很有启迪的。

我们认为,上述关于数学教育应试观的不同倾向,某种意义上主要是基于数学教育评价机制内部的探讨,是外在的矛盾现象,如何认识现象后的潜在本质是关键。辩证地分析原因,不难看到,数学教育应试现象反映了一个时期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数学教育应试观争鸣的本质最终可以归结到两个方面加以认识。

第一,文化继承性。以文化视角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数学教育应试现象,本质上应是文化变革与文化适应。课程改革的过程是“各种次级文化、利益团体和多元价值之间相互冲突、协商、适应和妥协的过程”。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在文化层面上往往矫枉过正或滞后发展,未能协同,事实证明效果并不理想。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数学教育改革进入了高原期,成绩、问题与矛盾共存。但我们应当认识到, “批评与争鸣”都是一种关爱,促进我们反思。从文化角度来看,数学教育课程及其评价改革的诸多焦点与矛盾,是数学课程文化、教学文化以及学校文化的教育适应问题,是不同的数学教育观、数学知识观以及数学评价观的价值选择问题,实质是深层次的文化选择问题。针对新课程展开的种种问难、质疑以及来自新课程的诸般辩护、反诘,本质上是素质教育新文化与强势的应试教育旧文化之间的冲突造成的。例如,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原因之一是其与当下的考试文化不能协同。又如“轻视知识”教育思潮的理论论争,某种程度上是基于“知识本位与能力本位”的文化立场之争。文化是影响和制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层原因。所以,从文化角度来看,转变数学教育教学新文化理念,转换教育文化体制,以适应数学课程文化、教学文化以及学校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是解决数学教育及其评价改革固有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二,社会发展性。数学教育及其应试观的文化争鸣应放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文化是影响和制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层原因,而文化机制受社会发展机制的制约,因此,社会发展制约教育发展。今天,追求教育考试制度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只要追溯我国科举考试文化制度几废几兴的历史,再看看今天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权威性和社会信誉,就会理解严格的考试制度之所以被认同和存在的理由。中国考试文化制度已经成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政治文明和社会信誉的教育基础,它的血液里流淌着千百年来“科举哲学”所孕育和传承的历史文化基因。因此,从社会文化学角度来审视数学教育应试观问题,笔者认为,中国数学教育应试问题,不单纯是教育问题,它与国家的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社会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前提和必要条件。简单地从教育体制内部去寻找数学教育评价机制的有效性是不够的,它是社会发展矛盾与数学教育内在发展矛盾的统一体,要从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矛盾人手,要做到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这是一个较长时期的渐进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崔允涕,夏雪梅,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处在十字路口:兼论评价范式的转移[J]教育发展研究,2006(9):6--9.

[2]中国应试教育为何死结难解[EB/OK],(2008-01-15)[20io-08-20],http//www,jyb,cn/comments/kz/t200801 15-137378,htm.

[3]涂荣豹,中国数学教学的若干特点D],课程・教材・教法,2006:43--46.

[4]郑毓信,考试高压下的中国数学教育:现状与对策[J],数学通报,2007(5):23―26.

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高职;高等数学;教育

高等数学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但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思想不断深入,很多高职教育渐渐地对高等数学教育产生了误解,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教育可有可无,数学教育更成了一种形式,数学教学改革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分析了现阶段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并给高职数学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职数学教育的意义

高职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数学教育就是要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数学知识的传承;第二,对于数学方法的应用;第三,对于数学思维的训练;第四,数学精神方面的学习。由此看来,高职高等数学教育更加不能只将重点放在数学知识的教育上,更应该是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但现阶段的高职数学教育不容乐观,笔者做出了总结:首先是学生方面,高职的学生主要是高考失利的学生和职高毕业生,他们的数学基础一般较弱,数学基础薄弱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加之学生潜意识里认为在高职学习数学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对数学的学习不够重视。其次是学校教育方面,现行的高职数学教育在时间上相对较少,为了满足高职教育的标准,学校在高等数学教育中片面地强调数学教育的实用性,将一些难以应用的数学知识删去,数学教育只保留了一个框架。高等数学教育的课堂枯燥不堪,教师教学以书本上的内容为主,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从概念到证明再到学生的习题练习,毫无主动性可言。

二、对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建议

1.明确高职高等数学的教育目的

高职高等数学教育要为高职教育服务,就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培养。高等数学教育尤为如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熟练运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其次,高职的数学教育必须要为专业教育服务,即高等数学教育要围绕专业构建知识平台,发挥数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的独特作用,充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此,笔者认为,在高职高等数学教育中要增加数学文化的教育,即数学史、数学美以及数学建模的教育。要将数学文化和高等数学教育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高等数学对于自己成长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2.改革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教学内容

针对现阶段高职高等数学的实际教学情况,我们要积极地改善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将够用和必需作为基本准则,结合专业的需要,合理安排数学教学内容。对于高等数学教育内容,我们首先要改变以往压缩本科数学教学内容的形式,教学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定理、定义、公式的堆积,而是应当将阐述数学基本思想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如微积分和极限等较难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必再重点教授给学生解题技巧,而是加强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详细分析基本知识的背景和来源,让学生领会到数学知识背后的精髓。精简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专业,以学生专业需求为重点,找到数学在专业中的侧重点。教学内容也要以够用和必须为原则,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编写教材时,我们还要注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准,让高职的数学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

3.改革教学方法

高职高等数学教育要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此,高职高等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根据学生差异而进行分层次教学,创建生活情境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等。同时增强数学试验和数学建模的教学,让学生不断构建数学知识结构,增强数学素养。

4.改革教学评价

高职高等数学教育不单依据学生笔试成绩评测,还要参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种评价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并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轮章.高职高等数学教材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2]曾大恒.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6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德育教育;开展策略

近些年我国对于中职教育的宣传角度有所改变,加上中职教育的实用性,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也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同时,国家为了更好地保障进入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更好的培养和熏陶,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文明办、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明确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了指示,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纳入到中职学校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职数学课作为中职学校的重要学科,同样需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样需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思想品德的渗透。如何就数学课程设置的课程以及教学的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应当成为教师所关注的重点。

1中职数学课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数学课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加入德育教育的精神和文化,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够让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学习中了解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抽象的数学学习中了解到更加丰富的人文知识与情怀,对于学生理性与感性的认识方面起到深化作用。

1.1通过数学教学唤醒学生人文精神:

人们对于数学的认识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种理性的、逻辑的学科进行认识,对于其所展现的富有美感,具有深刻人文情怀的一面则认识较少。将德育教育纳入到数学教学中,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所具有的美感,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更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培养了情操,建立了人文精神。

1.2培养学生爱国意识:

爱国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数学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数学的发展早于西方数学,具有非常璀璨的数学成果,我国历代数学家对于数学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此引发学生对我国历史发展的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更加热爱。

1.3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当前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注重的是个性的培养,性格的教育。在中职数学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建立起很好的个性,有助于学生优良性格的养成。数学来自于实践,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和联系性,将其与品德教育相联系,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普遍联系的世界观点,让学生坚持从实践出发,科学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进行思考,能够形成自己对事物、事件的认识和观点,对于学生性格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培养和推动作用。

2中职数学课中发展德育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教师应当对中职数学课程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引起关注与重视,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德育教育的渗透,注重学生优良品行的养成。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开发新的途径,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予以更加有效的培养,让学生的品德得以塑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1以教材为根本进行德育渗透:

中职数学的教学应当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在基础的学习上进行创新与进步。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好的蓝本,学生从教材的学习中能够进行很好的知识的掌握。教师将德育教育纳入到教材的学习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立足基础进行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基础的重要性,了解到从实际出发,从基层做起的重要意义。数学教材是国内专家经过精心选择的内容和安排,其本身就具有道德典范性或者深刻的教育意义,不仅注重浅层次的知识符号的解读与理解,更关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传授和熏陶,是渗透德育教育最好的载体。

2.2挖掘课堂教学内容,建立德育教育:

中职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进行与开展,教师在数学课的德育教育中是数学的教学者,更是德育教育的工作者,因此,教师具有着双重的责任与义务。教师要调动课堂可利用的一切资源结合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充分挖掘相应的德育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意识的灌输,让学生认识到道德素质的培养并非简单的一节课、一个章节,其蕴含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数学的身影,同时生活中的数学也处处蕴含着道德培养的素材,教师只有掌握好德育的素材,才能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

2.3教师做好示范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因此,教师做好德育教育,首先应当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为学生做好示范榜样,通过自己的严谨教学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对学生进行影响。通过教师的表率作用,学生能够更加深刻领会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在学习之余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结语

德育教育是一项终身的事业,其不仅需要学生在一生中进行德育的自我培养和学习,同样需要教师在一生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探索和研究,把我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德育教学伴随教师一生,让德育学习伴随学生一生。数学与德育的结合让学生对于数学和道德建设都有了新的认识,教师要积极把握数学教学中的每一个元素和细节,让其成为学生成长之路上的助推器,推动学生向着更好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雪.在中职数学的有效教学中多运用德育元素[J].科学咨询,2012,(6):84-86.

[2]王峰.新课程背景下中职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11,(60):71-72.

[3]孙雪艳.浅谈中职数学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5,(9):177-177.

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7

关键词:数学教育;问题思考;解决策略和措施

1学校数学教育的发展

1.1数学教育的产生:数学教育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早在我国的西周时期,数学就被列为“六艺”之一,成为一门具有专业性的学科,后随着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使得数学教育更加普遍化和专业化。数学教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数学实践教育方法,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随时代的变化而进行改动和调整。关于数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具体要考虑到知识经济、社会需求、制度改革、素质教育等多方面因素。1.2基本数学教育方法:数学的学习范畴根据学习难度也可分为三六九等,例如数字练习、九九乘法表等数学入门课程,还有需要丰富想象力的立体几何问题以及较为抽象、复杂的方程求解和微积分应用等。老师根据课程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譬如乘法口诀的记忆教学法、经典数学原理的推导演绎法、方程类问题的大量练习法等等,不管选择哪种教学方法,其最终目的还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关于学校数学教育现状的几点问题思考

2.1数学应试教育与学生兴趣之间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而对于实际学校教学来书,数学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必选课程、必备技能,从学校及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来看,数学教育更是被蒙上了一层应试教育的色彩。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是存有一定程度的喜爱的,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反感溢于言表,因此,解决数学应试教育与学生学习兴趣矛盾成为学校及老师的一大难题,需对两者进行合理权衡、统筹兼顾,既要避免放纵学生,任其自由发展,也要防止老师采用强制手段,逼迫孩子们进行数学学习,以免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恶感的进一步加深。2.2基础数学教育与专业数学教育的问题:对于很多人而言,数学教育被认为是专业学科教育的典型代表,有人表示数学教育的针对人群应该是那些头脑发达、异于常人的数学精英们,普通人只需要接受一些基本的数学教育即可;而也有一部分人们认为将数学教育分为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层次,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不肯定和不信任,如此以来,学校的数学课程教育就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状态,既怕以基础教育为主,无法满足一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又怕提高课程难度,使教学内容趋于专业化,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些学生难以跟进教学速度,影响学生整体数学能力的提高。2.3学校教学计划与专家指导意见的问题:学校数学教育存在的几点问题中还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基本教学计划和专家指导意见的矛盾问题,学校也应当对此问题引起重视,尽量以最和谐统一的方式实现矛盾的合理解决。我们先来看数学专家对于学校数学教育的指导意见,专家认为,学习数学本身是一件有趣并让人感到兴奋和心情愉悦的过程,对于学校数学教育的方法,专家们考虑的较为长远一些,其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本着培养数学专业人才、挖掘学生数学潜力的目标,进行学生的数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热情和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掌握数学研究技巧,为未来的专攻性数学学习做准备;显然这与学校的基本教学目标是相违背的,学生的学习计划受时间的约束和限制,致使学校数学教育只能尽量向学生灌输一定的基础数学理论,掌握简单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现代学校数学教育维持在一种浅尝辄止的状态,与专家建议的长远学习法格格不入。

3基于数学教育现状的解决策略和措施

3.1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抽象、复杂、难度系数较高的学科,对于学校的数学教育而言,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当务之急。老师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可以尝试设置情景教学法、小组探讨学习法和学生自我展示法等教学方式,借助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数学成为学生们的兴趣课程。3.2适当增加课堂的难度系数:至于基础数学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冲突,其解决措施可以为适当增加课程内容的难度,根据数学课程的难度系数设置不同的教学课堂,由学生自主选择,这样既能满足部分学生的专业兴趣学习,也能保证大部分学生跟进教学速度,完成教学任务。3.3转变老师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领路人,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启蒙者,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掌握程度,还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根据专家指导建议,老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求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的最佳方式,实现学校数学教学的改革发展。

4结束语

文中提到的目前数学教育中的几点问题比较棘手,引起了大众的激烈争议,亟待快速解决,文中先是探索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清晰,希望可以在学校数学教育改革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欧阳兰芳.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

[2]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探讨[J].郭晓莉,徐敏.中国校外教育.2017(05).

[3]任朝雁,王琳静.关于中学数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1998,(03).

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8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模式;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

一、德育教育与高等数学教育的要义

(一)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我们可以理解为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锻炼学生的意志,启迪学生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拥有美好的理想追求,能够让学生以科学观认识世界和拥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念。顺应时事,德育教育是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可以说,德育教育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无论是谁,无论在什么样的形势下,都应该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因为思想品德主导了人类个性,人类的行为都直接受思想品格所支配,而人类的行为就是整个社会的行为,由此可见,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二)高等数学教育的意义

高等数学是相对于初等数学来定义的,作为一门理性的科学,高等数学有着其无法言说的特点:抽象性高逻辑性严和应用性广。只有在不断的探索高等数学来提高我们自身的思维的方式,我们才能更深入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规律,方便我们认识世界。所以,数学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很难能可贵的,训练人们思维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的过程。同样,数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如今,计算机已经普及,数学的作用便会更强大,高等数学正在成为科技的核心和动力,所以,学好高等数学对我们来说也是刻不容缓的使命。

二、德育教育在高等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德育教育和高等数学教育的关系

在上面谈到了德育的要义,其中表现出来的品格是高等数学教育拿自身的方法去实现的。至于德育教育所养成的习惯,更和数学教学中的技能相辅相成,更进一步的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高等数学教育,而理性的数学教学又可以使学生们养成实事求是的好习惯,探索知识的精神,以及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观。这些观念正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良好的德育教育又可以帮组高等数学的教育,让学生能更快更好的接收高等数学。

(二)高等数学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德育教育

对于高等数学教育,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是很难学进去的,为了解决学生不愿意学习的这个问题,老师就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劳动建设,要解决学生如何端正学习态度的问题,也要利用德育教育,当要指导学生学习的问题时,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与其谈谈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态度,激发其上进心,调动了其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数学教育更好的进行下去,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在每一次的数学教育中肯定会夹杂着不少的德育教育的活动。当学生不明白学习数学的目的时,老师就要和学生谈谈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其他学科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数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当其明白了这些后,学习数学便不会有抵触心理;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老师就要对他孜孜教导,帮助他解决困难,树立信心,告诉他在以后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懂得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当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而作弊时,更要对他进行思想教育,改正他在学习中的思维偏差,及时的帮他改正过来,要让他养成实事求是、诚实可信的精神。如此,更是可以看出,只有在数学教育中应用了德育教育,才能使数学教育之路走得更加平稳和广阔。

(三)德育教育是高等数学教育的基础

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竞争,在高等数学教育中也是如此,但是,如果是恶性竞争,便会失去高等数学竞技原有的内涵和意义,这时,便需要老师对其的耐心教导,净化其心灵,让其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这门学科,但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的思想,任其发展,后果就会不堪设想,这样教育出来的高智商“人才”是社会所不敢接纳的,那我们之前对其的高等教育就实属白费。

自古数学家便是清贫者,专心于数学研究的人只会有对数学追求的狂热,而忽视了对物质的追求,如果学生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坚定的信念,就很难支持下去,这样,我国的数学发展便会衰落,这一点更加证明了在高等数学教育中缺乏德育教育是完全行不通的,正所谓“先成人,后成才”。只有加强德育教育,锻炼好学生的意志,才能在高等数学的领域中不断的追求与探索。

(四)重德育将高等数学的教育当成一门艺术

重视德育把高等数学教育教成一门艺术那是一种境界,因为高等数学本来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将德育教育巧妙的融入其中,必将能使数学教学少了呆板、枯燥的特点,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数学教学将事半功倍,而且,教育出的学子将是高智商、高素质、高品格的人才,会为中国的发展打入强心剂。

结束语:高等数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培养科技人才所需的重要学科之一,必须以其独特的魅力来诠释着德育的内涵,重德育教育,将德育与高等数学教育相融合,教师们创新新的数学教育的方法,在创新时应当注意方法上的有机结合,做到合适妥帖,切记死板教条,使高等数学和德育教育相辅相成,以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刘桂清.谈谈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引入”艺术[J].

[2]王希胜.高等数学远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初探[J].

[3]李志松.浅谈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一对一数学教育范文9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育背景;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126-02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创新教育改革经常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中,社会各界也会这一问题广泛关注,教育专家的研究更是多不胜数。十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报告的论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对创新教育的重视。创新教育就是属于素质教育,在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求学校对各个学科的教学进行积极有效的探讨并积极付诸实践。高中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同时也是创新教育进行着重教学创新的学科,需要重新定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和数学教学思想观念。总之,在创新教育背景下积极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探讨极为重要。

一、对创新教育的理解

对创新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进行积极有效的探讨,首先需要理解创新教育的涵义。创新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积极体现创新活动的行为或意识,通过这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实现人的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德智美体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创新型人才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最好最普遍的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学习,这就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密切相关。而创新教育与当前经常提到的素质教育又是相互联系着的,创新教育不是离开素质教育另起炉灶,而是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可以使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方向性更加强,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创新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方向和途径。

这就是当前的创新教育的大背景。在这一背景要求下,高中进行的新一轮积极有效的课程教育改革就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积极就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探讨,体现了这一时代背景,反应出当前教育界对创新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的强烈要求。也只有理解了创新教育这一背景,才能更好地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的探讨。

二、当前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依然沿用老方法旧思维。由于创新教育的提出、实施不是很久,其影响范围、发展速度仍然有限,而在一些地区和一些学校,老师仍然用老方法就思维来进行数学学科的教学依然普遍存在。在以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考“一考定终身”、“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与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这不仅阻碍了创新教育的推行,更是对学生的今后发展很不利。创新教育或者素质教育正是与这些落后错误的教育思想与做法想法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些学校老师对创新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或者老师本身的创新教育教学能力就不足。

2、在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急功近利。做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到实践中去。然而一些学校想借助创新教育的名义来增加自己的名气,自己本身实行创新教育就不久,为了与同类学校进行比较,吸引更多的生源,往往以高中创新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来进行宣传,这样急功近利,只一味地追求形式主义,而没有认真地真正落实到高中数学学科的创新改革中去,最终还是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这样做只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不利。

3、在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任何学科的知识传授,学生始终是最重要的对象,这就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性,这更是创新教育的具体要求之一。但是现在还存在一些学校的老师依然只是老师的“教”,而忽略的学生的主动的“学”,没有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然是被动式的学习。这样不仅没有达到创新教育的要求,更是无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创新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1、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氛围包括当中的学生、老师、教学设备、书本、教学活动等组成的一个客观的外在的教学环境。同时又包括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老师的心理状态、情绪感受、教与学的态度等心理反应过程。积极把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的意识,可以从数学教学问题的设置、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现、学生的课堂讨论着手,还可以通过数学趣味游戏、设置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等,使学生积极参与、享受到教学互动中去。高中数学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他们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可以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探索性,这也正是创新教育的实践成果的表现。

2、要转变数学教学的观念,树立创新的新意识。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教师观念不改变不仅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的学生,有时还会阻碍学生的创新的发展。落后的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学观念主要表现在,还保留着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思想,认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不适宜过多进行创新式教学,或者根本就是觉得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不好也没必要进行创新意识教学。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根本上转变数学教学的观念,树立创新的新意识,用新在教学观念指导学生,不仅教师自己要树立创新的新意识,还要帮助指引学生树立科学的新意识,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3、要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等进行教学。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意味着许多高科技设备的广泛应用,把这些先进的设备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去,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多媒体设备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性极强的数学问题难点,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借助先进设施来进行数学探究。高中数学的教学还要创新教学模式,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应用性。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真正地做到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 肖蜜霞.论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创新教学[J].魅力中国,2013(1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