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集锦9篇

时间:2023-09-07 17:40:03

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1

(一)课程设置的情况

本次新课程改革将义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九年一贯地进行课程设置,这是新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具体体现。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小学到高中科学和物理课程的设置方案,如下表1所示。

物理是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因此,只有深入了解《科学》(小)、《物理》(初)和《物理》(高)中“科学探究”螺旋渐进式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才能有效驾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二)科学探究的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文有五千字,“探究”一词就出现了4次,涉及“探究”内容的就有230多字,约占4.6%。《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全文有三千八字左右,“探究”一词尽管只出现1次,但与“探究”有关的内容就有80余字,约占2%。另外,对于全文只有三万二千字的《科学》(小)来说,“探究”一词共出现137次,有关“探究”内容约占全文的26.88%;而对全文只有二万六千字的《物理》(初)来讲,“探究”一词竟出现172次,有关“探究”内容就约占全文的32.69%;而对有四万字的《物理》(高)来说,“探究”一词共出现110次,有关“探究”内容约占全文的10.75%.由此不难看出,“科学探究”在新课程标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正确把握“科学探究”的内涵和具体要求,对物理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三)科学探究的比较

1.纵向比较。对《科学》(小)、《物理》(初)和《物理》(高)三课标中有关“科学探究”的内容作具体的比较,如下表2所示。

由上表2不难看出,一是它们都要求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并都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二是《科学》(小)明确提出“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而《物理》(初)给出的则是“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物理》(高)给出的是“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三是《科学》(小)从8个方面来描述“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的,而《物理》(初)和《物理》(高)则是从7个方面来阐述“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科学》(小)多一个“认识科学探究”环节。四是《科学》(小)不仅画出“科学探究内容标准框图”,还提出具体的活动建议,而《物理》(初)则给出2个具体的“科学探究实例”。五是《科学》(小)的“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和“表达与交流”几个环节,在《物理》(初)和《物理》(高)中则分别称为“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和“交流与合作”这几个探究要素。与此同时,它们都提出了:教学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以及有关学生评价的建议,只是编排顺序不完全一样。另外,《科学》(小)不仅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和“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的问题,而且《科学》(小)在“附录”中还提出了“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以及具体的13个“案例”和18种活动形式。《物理》(高)在“附录”中还提出“物理实验专题”和“物理专题研修”这两个问题。这对实施新课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内容标准的比较。对《科学》(小)、《物理》(初)和《物理》(高)“内容标准”中的科学探究“要素”或“环节”的有关要求进行系统比较,如下表3所示。

由上表可知,《物理》(初)和《物理》(高)对于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用7个“要素”和“基本要求”来描述,而《科学》(小)用8个“环节”和“具体内容标准”来描述,多一个“认识科学探究”环节和“活动建议”。另外,一从“提出问题”来看,《科学》(小)只要求能对周围事物提出一些简单问题,并能对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物理》(初)要求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能用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而《物理》(高)则要求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不仅要会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而且要认识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二是关于“猜想与假设”《科学》(小)只要求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假设性解释;《物理》(初)要求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而《物理》(高)则要求能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三是关于《物理》(初)和《物理》(高)中的“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以及“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两要素,在《科学》(小)中则分为“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和“搜集整理信息”三个环节。四是在《科学》(小)中的“思考与结论”和“表达与交流”两个环节,在《物理》(初)和《物理》(高)中被分成“分析与论证”、“评估”和“交流与合作”三个要素。

(四)教学建议的区别

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2

关键词:物理教学;课时;实验教学;边缘化

1.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二者矛盾突出

一般而言,学校的物理课时根据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来制定,而省教育厅颁布的物理课时标准普遍存在课时偏少的问题。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并不一定适合学校的具体情况,但是很多学校盲目执行也是造成物理课时过少的原因之一。例如山贵州省教育厅颁布的可是标准,九年级每周3节物理课,八年级是每周2节物理课,而教材内容却非常多,很多教师反映没办法按照进度来完成教学任务。就以九年级为例来说,按照省教育厅颁布的标准来算,九年级每周3节,每学年就有60节物理课,但是每个学校的学生生源不同,层次不同、基础不同,对于同一个物理问题的理解所需要的课时也不同。各个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不同,因此教学计划不同,这样也就造成教学课时的不同,对于很多生源比较差但学校来说,物理课时可必须相应的增加才能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很多学校反映,初中物理教学三年级至少有70个课时才能按照教学进度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此外,物理每周的课时少,但是,人均教学班数数量却增大,因此,造成物理老是在每个班进行辅导的时间短,作业批改和讲解的工作了加大,导致了老师和学生交流机会的减少,这样也就为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课外辅导的机会减少。初中物理可是过少,加上学科众多,尤其是对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高度重视而忽视了物理的学习,导致学生物理课外学习时间少,知识遗忘率高,造成初中物理教学效率低下。

1.2初中物理教学实验教学滞后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实验教学滞后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实验教学观念不足,忽视实验教学。有些老师由于安全性、纪律性或者怕麻烦等原因,对于应该走进实验室的内容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实验教学滞后是由于实验设备不全,不完善而造成的,这种情况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初中最为明显。很多学校使用相对于老版的教材,缺少新教材中的“实验与探究”与“迷你实验室”等实验栏目。有些学校虽然使用的是新教材标准,但是实验设备却远远不能满足物理新课程对于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要求,很多地区,教师在实验课程之前要话费大力气才能准备好教学仪器和实验器材,这样就为实验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1.3忽视初中物理教学,初中物理学科边缘化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的模式,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教学质量,而物理占中考总分数比重较小,很多学校片面重视语文、英语和数学这三个主要科目,却忽视初中物理的教学,没有足够重视物理教学导致了物理学科的边缘化。正式由于学校的重此轻彼,导致教师对物理教学的不够重视,从而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忽视。初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习热情低迷,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低下的情况。出现了一些初中物理执行竞赛和应用竞赛无人自愿参加的情况。物理学科的边缘化导致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低下。

2.初中物理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2.1综合各种措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打破课时少的局限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课时数量和内容矛盾突出的问题,必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首先,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定物理课时,不能盲目的执行上级对课时的规定。其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解决课时少问题的关键。为此加强物理学科集体备课的力度,加强物理教研工作的研究,从而提高全体物理教师处理教材和教案设计的能力,通过集体物理老师的智慧探讨出高效的物理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次,加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老师间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的分享。

2.2完善实验设施,强化实验教学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相对滞后的问题,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学校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增强实验设备的配置要求,提高实验设施的配置标准,完善实验设施。第二,采用新课程教材,建设和改进实验室,增加实验课程,切实完成“实验与探究”与“迷你实验室”等实验项目,提高实验课的开课率。第三,加强对实验经验的总结归纳,提高实验创新能力,组织物理方面的骨干教师进行实验研究,改进实验,设计出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验方案。第三,加强教师实验观念培养和实验技能的培训。才能贯彻落实实验教学,从而达到初中物理教学的良好效果。

2.3以等级学科模式加强对物理教学的重视

针对忽视初中物理教学,初中物理学科边缘化的问题可以从这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对中考实行等级学科模式。严格按照等级学科的要求进行录取学生,对于语文、数学和英语总分达标甚至超出入取分数线,而物理、化学等其他等级学科不达标的,也不允许录取。须知,初中物理直接关系到高中物理的学习,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为此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于等级学科特别是物理学科的重要性有进一步认识。另一方面,加强物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采用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防止物理学科被边缘化。

3.结论

初中物理教学必须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加强物理知识与能力、物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培养学生。加强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上结合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二者矛盾突出;初中物理教学实验教学滞后;忽视初中物理教学,初中物理学科边缘化三方面问题,分别探析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对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海连.初中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09,1.

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教材;设计特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7-0038-02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全面提升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物理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定位,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去设计初中物理课程。它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保持探索科学、关心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与情感。[1]经过多次修订,初中物理教材的设计已经基本符合新课标对初中物理课程设计的要求。要使新教材的设计理念不再流于形式,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新教材的设计特点

1.从教育思想角度看,初中物理新教材的设计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前提,要求符合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关心,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2.从教材内容及学科专业的角度看,新教材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为出发点,降低了对物理知识深度、广度的要求,降低了知识难度,注重知识本身与当今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文字表达方面通俗易懂,还多处使用图片、漫画、案例等多种方式呈现,增强了物理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避免使其与现实生活相脱节,以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物理知识与未知世界的兴趣。

3.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看,新课标极力要求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使用探究、讨论、实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探究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注重物理教学、物理探究的过程,减轻对教学结果的要求。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物理知识,体会、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兴趣和情感。

物理新课标下的教学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新的机遇、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它使物理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动手实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增强,以及应用课堂知识解释、解决生活问题等能力也得到增强。但同时,它也给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施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文字叙述过于简略,使重难点不突出,以至于学生每学习一部分知识都需要结合多种参考资料。而学生在搜寻各种资料时,由于知识和能力所限,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物理新课标下的教学在减轻学生课堂学习负担的同时,还增加了课余学习负担;同时,教师的课时紧张,不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要使新教材的设计理念不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生冲突,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设计理念不再流于形式,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

二、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物理知识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教学过程应多与生活实例、探究与讨论、实验、学案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初学者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提高自我探究、学习的能力。

1.小组探究、讨论的教学方式。在探究、讨论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通过探究、讨论让学生发现某些物理规律,同时还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即科学探究的过程应注重从学科知识、学生能力的提高、良好兴趣和科学态度的养成三方面达到初中物理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尽量以生活实例、现象,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出发点和资源。将学生分成小组,可事先将需要研究的内容做出相应的提示,在实施教学之前就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并作相应的思考,做到有备而来,课堂教学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样,让学生自己在发现、探究、学习身边物理知识的同时,激发初学者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学案教育方式。学案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即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和载体。顾名思义,它与教案教学过程相比,将教学过程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

学案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学案设计要紧扣新课程标准;②重、难点知识要突出;③学案设计思路要符合中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思考特点;④每个学案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另外,初中物理学案教学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需要实施不同的学案进行教学。反之,则很容易让学生刚开始学物理就拉开差距,甚至让其产生厌烦情绪。学案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比较高,教师需要事先将有关知识点的相关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筛选。

3.实验的教学方式。由于物理课程,尤其是初中物理课程本身实践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许多教学内容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这使学生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占很大的比例。初中物理实验按照操作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种。教师演示实验主要以教师的演示为主,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而进行的一种实验方式。学生实验则以学生自己动脑和动手设计、操作实验为主,与教师辅指导相结合的一种实验方式。实验教学的内容相对比较重要且为难点,实验操作过程又比较费时,一般情况下,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动手做、教师独自指导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可以选取实验动手能力强、实验效果好、操作规范的一些学生与教师一起指导其他学生完成实验。这样既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可使实验能力强的那些学生在指导其他同学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检验、体会、探索实验的过程和意义。

三、结语

课程改革不单纯是教材的更换或改革,也要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教材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个漫长,且要经过反复推敲和经教学实践检验的过程。随着新科学领域的不断涌现,以及学生群体身心发展的不断变化,新教材、教学方式在适应、解决现有教材与教学矛盾的同时,也会再次面临新矛盾的挑战。物理教材和教学的改革之路亦是如此,因此,不断发现、研究初中物理教材在使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它不断适应新的教学环境、逐步走向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4

【关键词】初中物理 培养思维

现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在学习方式上十分强调科学探究。高中物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习方式上注重自主学习。两个不同阶段的物理课程标准在目标体系上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和发展性。

而在教学实践中,初中物理教师更多地是关注初中物理课程,对高中物理课程要求及特点,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水平认识不足。高中物理教师对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法也了解不够。导致初中生升入高中,往往产生不适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形成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事实。究其原因,除受学习基础、学习方法等因素影响,物理思维能力的薄弱及缺乏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突出表现在逻辑思维的发展上。在这样的心理发展特定时期,教师抓住契机,创设好情境,给初中学生一个物理抽象思维的启蒙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较好地结合教材的特点有计划、有层次地渗透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科学推理方法的培养。在开启物理抽象思维智慧大门过程中,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1.在教育理念上树立科学教育观

主动深入地去研究怎样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现在绝大部分一线教学的教师本身就是在应试教育下教育出来的,这种传统的印记或多或少地根植在教师的脑海深处。不能打破教师自身的传统,就不能真正地融入到新课程理念中。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主动关注和掌握新课程改革形势,理解国家在新一轮改革中预设的目标。以往的的教学大纲也有三个维度: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方面。只是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较好的是知识维度,另外两个维度体现得较弱。课程改革正是基于这个现实要调整,将能力和情感维度强化和目标具体化。因此,我国的课程改革必定会顺应时展的需求,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目标。

2.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系统化布局

物理思维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在形成物理概念和建立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一样是研究力、热、电、光、原子和原子核等物理现象,只不过初中物理在研究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实验提出问题,或者由实验得出结论,认识过程基本上由感性到理性,研究的物理现象较复杂,与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一定紧密;但这正符合和遵循了中学生心身成长和认知发展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到抽象,逐层深入,衔接恰当。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教师能将初、高中物理课程放在一个系统的角度上来把握教学。

首先,教师应钻研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每一章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也应研究高中物理课程,了解和掌握初、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要能实践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能力提高是必然的。进入高中的学习也必然不会觉得物理是那么难学。其次,教师应通读教师教学用书。了解教材编排的特点及目的,借鉴教材提供的教学指导及实验指导。尤其是教材提供的参考资料,能较多地联系到高中物理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师深化课堂,拓展课程。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师能恰当地选择到合适的衔接点将初中物理的内容放在中学物理的体系中去教学。在实施课程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是要思考如何把握课程标准中的总体设计部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内容等;另一方面要思考如何完善教学的总体设计,包括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目标的分解和分配、教学内容的选用、教学策略的选择等。最后,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物理知识。初中物理形象生动,以实验观察,归纳总结为主。物理学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同性很高,也是物理学特点的反映。物理概念它在形式上是抽象和主观的,但在内容上是具体和客观的。发现和掌握物理规律要进行推理。只有在这些推理中渗透形象思维,才能有效地完成物理规律的教学。

3.在教学目标上设计合理的阶段性目标

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5

对比新旧历史课程标准,二者显然有许多不同,有较大变化。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还是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建议以及评价建议,表述上都有许多变化。然而,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没变,以转变学习方式为核心的改革目标没变,课程目标关注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整合也没有变。可见,新旧课程标准之间体现的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据权威专家说:“这次是修订课程标准,不是重新制定。修订课程标准是为了总结以往课程改革的成就与问题;是为了巩固以往的成果,修正以往的不足,完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

面对新旧课程标准诸多的变与不变,当如何去把握,如何继承,又如何发展呢?这值得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深思。通常,历史老师们学习课程标准,会将关注点放在课程内容的调整方面,着重关注知识点的增删与能级要求的调整。这些固然需要了解,但绝非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我认为,学习与运用新课程标准的关键,应牢牢把握历史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与评价,以培养和提高初中生历史素养为宗旨,全面推进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新发展。

一、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是历史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时常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课程,在初中阶段的课程体系中价值意义何在?对此,历史课程新标准认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吸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从课程价值的角度来看,这里强调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事物;二是从历史中吸取智慧。那么,究竟什么是历史的角度?与人文学科中的语文、政治等课程相比,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有何特殊的意义呢?

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的重要的人与事。历史学不仅要了解并说明这些事物的真相,还要对这些事物出现的原因、结果加以解释,并要作出价值判断。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在揭示事物时,竭尽想象,呈现细节,不乏虚构。政治课程则以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为标准,褒贬事物,重在导向。历史课程的独特之处在于:重视了解历史的真相,客观地说明历史的本来面目;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思考与考察历史事物,将重大历史事物置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评判其历史地位与作用。不仅如此,历史课程还要将诸多的历史事物联系起来,在历史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揭示其时代特征,认识其发展趋势,从中吸取历史智慧,并服务于现实。

由此可见,历史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是“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对学生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但又强调要达到“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的境界。这种境界恰恰是历史课程赖以存在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需要明确而多元的目标为导向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其信息量之多,其真伪之难分,其解释之纷纭,在各类学科中,当属首屈一指。就历史学科的本质而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求真务实是历史学科的不懈追求。历史教科书尽管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但也仅仅是代表主流观点的一家之言,与真实的历史依然距离甚远。因此,“教教材”对历史教学而言,绝无可取之处。而“用教材教”,则需要以明确而多元的目标为导向,为规范。

我们要注意区分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对学生通过学科教育教学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历史教学目标的制订需以历史课程目标为凭依,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发展变化的结果为归属,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目标的整合为思维框架。要深度挖掘课程目标中关于初中学生历史人文素养提升的各种元素与要求,并将其转化为教学目标。

要注意把握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内在关系和三者联系。

在“知识与能力”层面,要以“点”的知识为基础,依据历史时序,连点成“线”,形成历史线索。这是学习历史的最底层基础,必须扎实、牢靠。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理解历史、解释历史。对历史的理解与解释,不能简单套用现代人的眼光,简单类比,而是要站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考察历史事物及人物、事件。理解与解释历史,需以历史材料为依据,做到论从史出;要注重证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要从纷纭复杂的历史事物中,提取有效信息,合理处理信息。要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包括文献资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文学作品。要具有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力。

在“过程与方法”层面,从感知历史,到形成概念,认识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趋势,需经历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价值、探究历史问题,并掌握学习与解释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让学生亲历体验历史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并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6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客观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正是基于此认识,各地在进行中考命题时,实验探究题在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比重很大,分值较高。毫无疑问,目的是想让中考更能符合课程标准,贴近各级教育部门对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以期真正体现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创新能力。如济南市初三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三个实验探究题共计18分,而这一类题正是考察学生实验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体现。考察的知识相当灵活,难度较大,失分较多,往往给学生一种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在济南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实验题者得天下。通过对实验题的分析与论证,我们发现,济南中考实验题并不是完全照搬于课本上的实验。,而是在课本基础知识上再次升华、提炼,确实是真正贴近了《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终身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虽然命题老师初衷是好的,可是面对的中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他们学习物理一共才两年,思维能力还达不到相应的考察高度、对实验的认识程度还没有那么高,推理逻辑并没有相应的水平。而老师平时在授课过程中更注重的是题海教学,计算教学,因此老师平时在课堂上在对培养学生实验能力、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二、实验课的备课策略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抓紧时间授课,将大量的精力用于讲解习题,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实验备课和教学,实验部分老师简单的讲解一下就行了。其实不然,作为一名在一线教学十几年的物理教师,笔者认为掌握好了时间分配,充分的进行实验课备课,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学生成绩必然提高。正是基于对此的认识,因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备课程标准

任何一门学科考试命题的指挥棒均是该学科的课程标准,同样我们在进行课时安排、授课内容等个方面都要“受制”于课程标准。它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总抓手,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中心思想。因此,作为一名初三物理教师,当你面对中考时,必须深谙此道。对课程标准对每一部分的要求和掌握程度要烂熟于心。只有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进行备课的时候才能有所依靠、有章可循。因为我们知道无论什么样的新题、“怪”题,都离不开课程标准对它的要求,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我们的法宝。

2.备课本

上一节实验课和一节普通的新授课一样,不仅需要备课而且需要格外的仔细、认真,要对导入环节做好认真的预设,实验内容与前后只是如何连接,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突况”。除了常规的检查实验器材、准备备用器材,教师更应该做到实验必须提前预设,只有做好预设在能真正合理、科学的分配时间,做到万无一失。

3.备学生

新世纪的中学生,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每天会接受大量的新鲜事物,接触的是潮流前线,思维活跃,可能会在课堂上冷不丁地提出一个“古怪”的想法。因此,这需要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更要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轻松、灵活的处理学生带来的各种幸福的“障碍”。笔者在教学中有一种非常深刻的体会,那就是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更活跃,一级比一级更不“惧怕”老师。我们与学生之间的代购越来越明显,之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除了教书,更需要我们每天去接触大量的知识风暴,天文地理无所不含。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7

一、读书开阔胸襟,提升教材的解读能力

通过阅读《初中物理教师专业能力必修》一书,我切身体会到:如何揣摩教材的用意,是教师进行物理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对于提升物理教学的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1)对话课程标准。读教材并非教师一相情愿地随着自我的意志进行,更非随心所欲地任意剖析,《初中物理教师专业能力必修》告诉读者解读物理教材首要之处在于教材内容与《物理课程标准》中理念与要求的链接。与《物理课程标准》的对照,有助于教师从更高的层面、更新的体系、更准的方向中认知教材的意旨与目的,从而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2)对话教材编者。教材编者对话是正确解读文本的重要方面,是洞察编者悉心编排教材良苦用心的重要途径。教材的编排从内容的择取到顺序的安排直到最后内容呈现的方式都在某一个层面彰显了教材特质。而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几乎都是就一课论一课,目光总是局限在某一章节的某一方面内容,这样只能局限在固有的层面中不能自拔,只见“树木”的一斑,而无法洞察“森林”的全貌,从而严重制约了物理教学效益的提升。

二、读书广寻策略,转变备课的常规模式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处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物理课程标准》中,师生双方的角色界定非常清晰,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备课中只设计教师如何教学,关注的都是教师的行为,而对学生实际学情的掌握与考量、分析与运用,则丝毫没有任何的体现。这样本末倒置的做法,使得教师在课堂中不管如何尽心尽职,其物理教学的效益都必将事倍功半。

如在阅读《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一书之后,我对《物理课程标准》中师生的角色界定与职责分工有了更加清晰的概念,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了更为通透的理解。在《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一书理论的支撑下,我大胆尝试,将传统以教师教学为主的“教案”改为以学生学习为主的“学案”实施教学,物理教学的成绩非但没有任何的退步,而且学生也在这种“学案”的浸润下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感受到自我能力的存在,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激情与动力。

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一课时,我力求避免教师如何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而将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所遇到的困难和疑点一一列举出来,在备课过程中我试图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与探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能够解决问题。所以,我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筷子会在水中弯折、硬币会在水中上浮,引发学生的好奇意识与质疑思维;紧接着让学生在观察光进入水中的情况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光在空气中和水中遵循的规律,然后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的两次实验的让光从不同的角度射入水面得出相应的数据,从而在分析中得到结论。

这样一则案例,几乎没有教师的存在,学生成为探究原理和规律的主体,凸显了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的意识,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探究知识过程中的思维轨迹和意识过程。

三、读书拓展视野,展示物理自然之美

毋庸置疑,物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总结与探寻自然界自然规律的科学。笔者一直也是这么认为。但在阅读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一书之后,我更新了我的认知。物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美学,是呈现自然之美的学科。所以,现在执教物理课,我力求将严谨的物理课上成极具美感的艺术美,展现物理之美。

这样,学生就能在物理内容的简单美中感受物理世界的纯净与圣洁,在物理世界的匀称美中感受物理物质存在、构成和运用的之间的协调匀称美,在物理事物内部的和谐美中感受宇宙万物的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必然关系。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一书则在更高层面上阐述了需要在展现物理的同时,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物理之美。由于学科本质属性的限制,物质之美并非是听觉和视觉所能察觉的,而是需要学生运用心智的力量才能真正感知的。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平常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8

关键词:采集;走访;拓宽;深化;生物学知识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所以说,作为初中生,学好生物学,对以后服务于社会,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初中生学好生物学的重要性,明确指出了“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但是,就目前生物学的教学情况来看,我们的教学存在很大的弊端。即教师们注重了生物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们理论知识学得比较好,但根本不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种现象严重违背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我们的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人最近几年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教给学生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及时组织学生深入到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把学得的生物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每年春季,我都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亲手采集生物标本,了解有关的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活动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成绩。

我的做法大体上是这样的:

每年春季前,我都要认真拟定好活动计划,规划好要采集的生物标本的种类、数量,需要走访哪些部门,了解哪些生物学知识等。待到春天来了,就把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选好组长,落实好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学生领受任务后,就可以分头行动了。

生物课课上的时间太少,事实上也不可能占用更多的上课时间去采集生物标本。于是,我号召学生利用放学或者星期天时间去采集。经过学生们的努力,每年的春、夏和秋季我们都能采集到很多种类的生物标本。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我还能边做边给学生讲解和分析每种生物的生物特点和生活习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根据农时,我还组织学生们走访当地的农业专家,了解各种种子的发芽、生根、分蘖、开花和结果等等情况;走访养牛、养羊、养猪、养鸡、养鱼等专业户,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整个的饲养过程。

更有意思的是,我还多次组织学生走访当地的医院,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的特性,学生们认真听取大夫的介绍,详细记录。回来后,认真整理好笔记,作为资料存起来。

无论是采集标本还是走访专家,回来后,我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认真的讨论,谈收获,谈体会,谈设想。学生们每次讨论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很大的提高。

学习生物学走出了学校,走出了课堂,是件很好的事情,学生们都很喜欢这种做法。他们长期被关在学校里,关在课堂上,精神很受压抑,一旦有机会走出课堂,他们当然很开心了。同时,还能学到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他们就更高兴了。

归纳上述做法,大致上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1.贯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拓展了课本知识

深入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学习生物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之一,我们把学生放归自然,放归生活正是贯彻了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要拓展学科知识,我们的做法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都拓展了生物学的学科知识。我们的学生每学期所学到的知识绝不是课本里的那点知识,而是比课本知识宽泛得多。

2.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结合,深化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

过去,学生学到的只是课本知识,如今,他们不仅学到了课本知识,更多学得的是实践知识。最重要的是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化了课本知识。

3.增强了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9

一、课程标准框架结构的比较

大陆《标准》与台湾《纲要》的框架结构如下页表1所示。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大陆和台湾的课程文件都明确提出了课程目标,大陆《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大致相当于台湾《纲要》中的教材纲要、实施要点。在结构上,大陆《标准》的目标层次明确,分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三维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依据,2016版中的“核心素养”更是与时俱进;台湾则依据“高一统整、高二试探、高三分化”的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设定不同的目标,必修与选修部分的课程目标分别列写。除此之外,《纲要》还单独提出了学生核心能力的要求。

总体来看,大陆与台湾都十分重视物理学科的科学教育功能,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相比而言,大陆《标准》注重先进教学理念的引领,以及初中、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有效衔接,但是其部分目标要求过高,过于空洞甚至牵强附会,从而容易导致部分目标要求形同虚设,无法对其进行有效评价。相对而言,台湾《课纲》的目标要求简练、可操作性强,更便于在教学中实施和评价。

二、课程结构的比较

为了体现课程结构的基础性与选择性,大陆2003版的高中物理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共12个模块,每个模块占2学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和物理2)是为全体高中学生设计的课程,学生完成这两个模块的学习后,可获得4个必修学分,余下的2个必修学分可以通过选学选修1-1、选修2-1或选修3-1中的任何一个模块获得,其课程结构如图1所示。

而大陆即将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6修订讨论稿,未正式),其课程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必修模块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内容,供全体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物理学科素养。学生完成必修课程并获得4学分后,可参加高中物理学业水平合格考试。选修I系列模块是物理科学素养的基础拓展,是学生进入大学理工类专业学习的支持性学习内容。学生完成选修I系列模块的所有课程并获得6学分后,可参加高中物理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对于选修II系列模块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倾向等选择学习;学校或地方可根据实际需求编写选修II系列模块的教材。2016版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的选修部分作了较大程度的调整,与台湾的物理课程结构相似,但其仍然存在培养对象定位不准、可选择性不强的问题。

台湾的高中物理课程结构如下页图3所示。其中,“基础物理一”衔接九年一贯课程内容,进一步介绍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侧重于介绍物理学的基本精神及物理学的知识范围,以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激发学生追求事物原理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体认物质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及其重要性,启发学生在科学创造及应用上的潜在能力。“基础物理一”课程于高一实施,为共同必修课程,共2学分,可弹性安排于高一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实施,以每周授课2节为原则。高二社会组(文科类)学习“基础物理二(A 版)”(共2学分),其是以高一基础物理教材为基础,介绍力学的基本知识,可弹性安排于高二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实施,以每周授课2节为原则;高二自然组(理科类)学习“基础物理二(B 版)”(分上下册),其以高一基础物理教材为基础,深入探究力学,培养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奠定学生研习高三选修物理的基础。“基础物理二(B 版)”为4-6学分的课程,教学时间为1学年,每学期2-3学分,以每周授课2-3节为原则。A 版的内容包含于B 版,B版的深度、广度高于 A 版。自然组(理科类)的学生在高三阶段还需继续学习“选修物理”(分上下册),每学期3-4学分,每周授课3-4节。“选修物理”以高中必修科目为基础,增强了内容广度和深度,通过训练学生的抽象思考、计算以及实验的能力,奠定学生下一阶段物理学习的基础。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地物理课程结构的设置思路类似,均分为“必修基础”和“选修提升”两大部分,但大陆2003版课程标准对选修部分的课程设置过于理想化,同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考试较少涉及其内容,许多学校不会进行教学。

三、教材体系结构的比较

知识内容是教学的基本,是各种学科思维、方法及核心能力培养的承载。通过选取大陆高中物理人教版(2004)和台湾龙腾版理科类学生的物理教材,对其教材体系结构进行比较分析。

人教版教材和龙腾版教材编排思路都遵循了物理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都涵盖了物理的核心知识。但是人教版7册教材是并列关系(其结构如图4所示),共同支撑高中物理学科。从知识的逻辑顺序上看,人教版教材形成一个大循环:从高一力学开始,然后按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等逐项讲授,这样的顺序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严谨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但是初中与高中的物理学科思维方式之间存在较大的跨越,初中的物理知识直观形象,而高中的学习需要深入的抽象思维,人教版教材这种一步到位式的安排必然会给还未转变思维方式的高一学生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使其失去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