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集锦9篇

时间:2023-09-19 18:51:55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范文1

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印发

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的通知

旅办发〔2017〕3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局:

《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已经国家旅游局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

为认真贯彻《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一、形成新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国旅游公共服务有序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交通集散、厕所革命、旅游便民惠民、旅游安全保障等领域加速建设,全国旅游公共服体系初步建立。

(一)旅游公共服务保障政策实现突破

旅游公共服务已成为各级旅游部门的重要职能和工作内容。国家旅游局首次出台《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公共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指导和推进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各地不断强化领导,设立旅游公共服务管理机构;研究出台旅游公共服务保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建设。

(二)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车站、码头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加速发展,旅游通达条件持续改善。通信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旅游信息服务基础不断巩固。大型旅游综合体相继建成,城市休闲设施加速开放,国民旅游获得更大休闲空间。

(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加速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覆盖主要交通枢纽、景区景点、商业步行街区等游客集中区域。旅游咨询网站、智慧旅游终端等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相继建成。旅游信息咨询、门票预约、酒店预订等服务功能不断拓展。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开通,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智慧化水平逐步提升。

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不断提升。旅游道路加速建设,旅游专线相继开通,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明显好转。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等主要交通沿线的景区景点标识导引设施加速建设。旅游集散、交通换乘等旅游集散中心服务功能日渐强化。

厕所革命启动开展。《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等文件制定出台。全国旅游厕所工作现场会、中国厕所革命推进日、中国厕所革命宣传日、全国旅游厕所设计大赛、全国旅游厕所技术创新大赛等相继举办。各地厕所革命领导小组纷纷成立,厕所建设计划相继出台,厕所资金投入、用地保障等政策不断推出。2017年全国建设旅游厕所 22009 座,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厕所革命开局良好。

旅游便民惠民举措陆续推出。旅游消费券、旅游卡、旅游年票等便民惠民举措不断推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景区门票优惠政策持续出台。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旅游资源相继免费开放。通信、邮政、医疗等服务设施旅游功能不断加强。

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旅行社安全规范》 、 《旅游景区反恐怖防范规范》、《旅游饭店反恐怖防范规范》等不断出台,旅游安全法规标准体系逐步健全。旅游与外交、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质检、食药监、保险、气象、地震等部门间的旅游安全监管协同联动不断深化。旅游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及应急值守制度不断完善。旅行社、旅游景区等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安全应急工作不断加强。

二、迎来新机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旅游公共服务将迎来大变革、大跨越的发展新阶段。

(一)国家战略决策为旅游公共服务提供有利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旅游公共服务的基础支撑作用将更加凸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法规与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十三五期间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全面强化,旅游公共服务迎来有利发展环境。

(二)巨大市场需求催生旅游公共服务广阔发展空间

到十三五期末,我国旅游市场总规模将达到 67 亿人次,为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吃、厕、住、行、游、购、娱和文、商、养、学、闲、情、奇旅游综合要素体系完善健全,自助游、自驾游等加速发展,将推动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

(三)对外开放新战略拓宽旅游公共服务建设视野

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深入实施,旅游公共服务迎来国内建设和国外输出双重机遇。中国与亚欧国家之间政策、设施、贸易、资金等要素间的互联互通,区域机场、港口、车站等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以及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的加速建设,将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管理、标准等领域的多方位国际合作,加速中国旅游公共服务走出去步伐。

(四)科技进步为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新技术、新产品突破应用,将为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和科技支撑。

(五)政府职能转变为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政府职能加速转变,公共服务将成为各级政府工作重点。旅游部门工作职能不断转化,旅游公共服务将逐步成为十三五时期各级旅游部门的核心职能,为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提供更加坚实保障。

三、面临新要求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既是大众旅游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加速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

(一)助力旅游强国三步走战略顺利推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旅游公共服务的基础支撑作用,推动旅游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单一的总量扩张向质量效益综合提升转变,增长动力从依靠资源要素扩张、人财物投入向依靠旅游公共服务提升转变,加速推动我国从粗放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进而从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并最终建成高度集约型世界旅游强国。

(二)引领社会公共服务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旅游作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特征更加显著,要求进一步加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旅游公共服务对社会公共服务的示范引领作用,优化旅游环境,增进民生福祉。

(三)释放旅游消费需求

十三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将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居民出游需求将更加强烈,要求必须加速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补齐短板,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更加舒适、更加安全的旅游消费环境。

(四)推进全域旅游加速发展

加快推进由景区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的旅游业发展主线。全域旅游需要全域统筹规划,全域资源整合,全要素综合调动,全社会共治共管、共建共享,需要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空间、时间、内容、功能、人群等领域的旅游公共服务全域全覆盖。

(五)推动提升旅游业品质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持续推进,旅游大众化与家庭化、个性化与多样化、休闲化与体验化、品质化与中高端化等特征将更加凸显。加速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创新旅游消费和服务模式,有助于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不断提升旅游业品质。

四、存在短板及挑战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将面临需求快速增长与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分布不均、效能不高,不平衡、不均等、不可持续等问题亟需解决,补齐短板任务十分艰巨。

(一)有效供给不足

大众旅游新时代,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及时性、移动性等要求不断增强,传统旅游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在部分地区长期存在,旅游公共服务低水平供给在短期内难以改观。

(二)运营效能低下

旅游公共服务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精细化不足、专业化不强,整体运营效能低下,旅游公共服务品质与游客期望和旅游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均衡发展不力

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景区与非景区之间以及景区之间的旅游公共服务差距明显。部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存在技能门槛、信息化门槛,旅游公共服务不均等性与游客需求的普遍性之间存在矛盾,游客的旅游公共服务获得感差异较大。

(四)信息化水平不高

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的规划引领不够,顶层设计不足,建设投入缺乏保障。旅游资源基础数据库、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等建设推进不畅,新型信息技术行业应用不足,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供给存在碎片化、硬件化问题。

(五)体制机制掣肘

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存在区域分割、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信息分割等问题,供给过多依赖政府单一主体,市场化发展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六)外部保障政策不足

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主要围绕居民生活服务目标,缺乏基于游客的旅游公共服务整体统筹,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外部保障政策不足。

第二章 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坚持需求导向、补齐短板、创新共享、智慧支撑、结构优化、全域全程、软硬并举建设主线,扩大旅游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内容,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提高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为实现旅游强国三步走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理念

十三五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应坚持以下理念:

(一)补齐短板、增加供给

坚持旅游公共服务全域规划、全资源整合、全要素综合调动,积极扩大旅游公共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加大旅游公共服务投入,加快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扩大旅游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补齐旅游公共服务短板。

(二)全面创新、提质增效

突破政府单一供给模式,推动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内容,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从单一要素配置向全体系构建转变。强化旅游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扩大增量、盘活存量,推动硬件建设和运营管理同步提升,推动旅游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三)融合共享、引领发展

坚持旅游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有机衔接,以旅游公共服务引领社会公共服务发展。加强政府与企业合作、市民与游客融合、旅游与非旅游功能互通、景区与非景区资源联通,实现旅游公共服务融合联通、共建共享。

(四)科技支撑、智慧发展

坚持游客需求导向,加速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强化资源整合共享,推进线上线下服务衔接,创新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渠道,提供及时、便利、舒适、智能的全新旅游公共服务。

(五)均等公平、全域覆盖

扩大旅游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引导旅游公共服务向社区、郊区、乡村延伸,向游前、游中、游后旅游全过程覆盖,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游客群体倾斜,实现旅游公共服务全域全程全主体覆盖。

(六)深化改革、规范发展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推动旅游公共服务法制建设,健全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环境。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加速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与大众旅游新时代相匹配的结构完善、高效普惠、集约共享、便利可及、全域覆盖、标准规范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品质化、均等化、全域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力争实现六大目标:

(一)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总量有效扩大。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旅游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发挥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立足游客需求,扩大旅游公共服务内容,促进中高端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结构。

(三)旅游公共服务运营绩效完善提升。创新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市场化运营,强化旅游公共服务绩效考核,提高游客满意度。

(四)旅游公共服务均等发展实现突破。坚持共建共享,推进城乡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普适性、便利性,推动旅游公共服务普惠化、均等化发展。

(五)旅游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推进、重点突破,有序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在东部、中西部、东北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区域的科学布局,打破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发展障碍,做好国内旅游公共服务与一带一路、跨境旅游、边境旅游等沿线国家的对接,推进旅游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的均衡化、一体化、全域化、国际化。

(六)旅游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建立旅游公共服务综合推进机制,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合作格局,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实现旅游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一)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主线,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推动编制《全国旅游交通体系规划》,完善旅游交通布局,构建快进慢游综合旅游交通网络。推动编制《旅游公路建设及服务标准》,建设完成一批旅游专用道路,推动高速公路服务网向周边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延伸,提高连接特色景观名镇名村、乡村旅游重点村的道路等级。优化旅游航空布局,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支线机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支线机场。推动提升铁路旅游客运能力,加大跨区域旅游区、重点旅游经济带内铁路建设力度。

(二)完善旅游景区主要交通连接线

推进旅游景区主要交通连接线建设,依托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民航、高等级公路等构建快进交通网络。加强城市与景区、景区与交通干线之间的交通设施和交通组织,实现城市中心区、机场、车站、码头等到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以及景区之间的交通无缝衔接,解决旅游最后一公里问题。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实现一种及以上快进交通方式通达 4A 级景区,两种及以上通达 5A 级景区。

(三)提升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

推进机场、车站、码头以及宾馆饭店、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商业步行街区等游客集中区域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鼓励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高速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加快应用。加快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游客集中区、环境敏感区、旅游危险区等设立信息自动感知采集设备,对人流、车辆等进行数量和特征识别,实现旅游热点区的动态监测。

二、优化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

(一)完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

按照《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国家标准,推动各地完善交通沿线及关键节点的旅游交通导览引导系统,将观景台、旅游标识标牌等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统一规划、设计。重点提升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旅游专用道路以及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商业步行街区等游客集中区域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体系,增加区域人文特征和旅游特色,实现旅游交通标识的设置规范、清晰明确、快速识别。

(二)健全交通服务设施旅游服务功能

强化客运枢纽的旅游服务功能。拓展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邮轮码头等客运枢纽旅游服务功能,改造升级枢纽内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等设施,增强自驾游服务等功能。鼓励发展旅游客运码头、游艇停靠点,加强邮轮港口与城市旅游体系的有机衔接,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建设邮轮旅游集散枢纽,提升旅游服务能力。

提升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增设休憩娱乐、物流、票务、信息咨询和特色旅游产品售卖等服务功能,设置房车车位、加气站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施,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型服务区转型升级,建成一批特色主题服务区。支持高速公路服务区联合临近景区创新建设模式,开展服务区景观营造,增设旅游观景专用服务区或停车区。鼓励有条件的高速公路因地制宜,灵活设置高速公路景区出入口。

完善普通公路的旅游服务功能。推动国省干线公路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支持增设驿站、观景台、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厕所等服务设施。鼓励有条件农村公路增设简易驿站、港湾式停车带和观景台。加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场建设力度,鼓励在交通干线和旅游景区之间增设停车场并实现景区接驳服务。

(三)提升旅游运输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客运能力。推动增加重点旅游城市至主要客源地直航航线航班,优化旅游旺季航班配置。根据旅游业发展实际需求,优化配置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列车班次,鼓励增开特色旅游专列,提升旅游专列服务水准。鼓励开通至景区景点的旅游专线、旅游直通车,鼓励在黄金周、小长假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开通定制旅游线路,增强城乡客运线路的旅游服务能力。

完善游客联程联运服务。鼓励建立省域旅游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完善运行机制。推进跨运输方式旅游客运联程系统建设,提高联网、联程、异地和往返票务服务水平。加大公空联运、空铁联运建设,增设或加密机场到重点旅游景区的客运班线,在空铁联运枢纽内设立旅游服务窗口。

(四)强化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公共服务功能

制定出台国家旅游风景道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规划,把营地标识纳入公共交通标识体系,鼓励服务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智能服务平台提供自驾游线路导航、交通联系、安全救援和汽车维修保养等配套服务。加快自驾游呼叫中心和紧急救援基地建设,推动建设一批自驾车旅居车旅游服务区,形成网络化营地服务体系。

(五)构建城市休闲绿道慢游系统

编制《自行车休闲绿道建设及服务标准》,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建设跨区域自行车绿道,配套建设驿馆驿站,增加休闲休憩、餐饮购物、停车换乘、自行车租赁等服务功能,形成覆盖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绿道慢游系统。

(六)推进旅游区交通服务闭环连接

研究编制《旅游观光巴士设施及服务规范》,推动各地旅游观光巴士线路规划建设,建立闭环式旅游观光巴士网络,实现区域内旅游景区景点的交通闭环连接,满足自助游、一日游等不同层次旅游交通需求,提供便捷的城市游览服务。

三、提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一)优化线下旅游服务中心布局

编制完成《城市旅游服务中心规范》,推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机场、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商业步行街区等游客集中区域的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分层级、分类别、分功能原则,重点推动建设一批旅游服务中心示范点,为居民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旅游集散、宣传展示、旅游投诉、旅游预订等旅游公共服务,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服务中心体系。

(二)打造线上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打造线上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水平。重点优化提升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旅游信息资源,实现全国旅游信息数据共享。建设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推动旅游与公安、交通运输、卫生、气象以及航空、通信等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衔接共享,研究制定数据共享清单、开放清单,推动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产业运行的有效监测。促进旅游服务大数据应用,引导各类互联网平台和市场主体参与旅游服务大数据产品及增值服务开发,运用网站、微博、微信、应用程序(APP)等媒介,为游客提供多样化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三)推进智慧旅游业态建设

推进互联网+旅游战略,建设一批国家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乡村。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景区承载量监测预警机制、旅游舒适度评价机制等。到十三五期末,全国4A 级以上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全部实现免费 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智慧旅游服务功能的全覆盖。

四、大力推进厕所革命

(一)推进厕所革命建设行动

加强政策引导、标准规范、技术创新、典型示范,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推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线路、商业步行街区、乡村旅游点等游客集中区域的厕所建设。落实业主单位建设责任,将旅游厕所纳入 A 级景区等创建和评定工作。加大厕所建设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大中型企业、社会组织投身厕所革命,积极向中西部地区捐建援建旅游厕所。开展第三卫生间建设,推进厕所无障碍化。开展厕所技术创新,利用科技手段解决孤厕、旱厕、冰厕面临的高寒、缺水、缺电等问题。推动各地开辟绿色通道,在旅游厕所项目审批、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加速厕所革命进程。

(二)实施厕所革命管理行动

完善旅游厕所管理服务平台,将所有旅游厕所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厕所信息电子化、厕所管理实时化、厕所查询网络化、厕所评价动态化。贯彻落实《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开展旅游厕所评定工作,通过标准化手段,完善旅游管理服务。加大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厕所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推动通过市场化手段开展厕所建设、管理,实现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的市场化、长效化。推动各地成立旅游厕所开放联盟,倡导政府机关和社会单位厕所向游客免费开放。推动开发旅游厕所服务地图。完善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监督考核制度,开展厕所革命游客评价调查,厕所满意度报告。

(三)推进厕所文明提升行动

加强厕所革命舆论宣传和引导,组织开展全国厕所革命万里行等活动,推动全社会关注和参与厕所革命。制作文明如厕主题宣传片、公益广告,强化文明如厕公民教育,引导游客文明如厕,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旅游厕所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五、构建国民旅游休闲网络

(一)拓展国民旅游休闲空间

完善国民旅游休闲服务设施,拓展国民旅游休闲空间。推进城市休闲公园、休闲街区、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环城休憩带等休闲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

(二)建设国民旅游休闲示范体系

开展国民旅游休闲示范体系建设,推动国家旅游休闲示

范系列标准制定及评定工作。贯彻实施《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国家蓝色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旅游休闲示范城市标准》等国民旅游休闲示范标准,推动编制《诚信旅游示范城市标准》、《湿地旅游示范区标准》、《旅游休闲示范乡村标准》、《旅游休闲示范区标准》等标准,启动旅游休闲示范区、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一批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蓝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三)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功能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健全文化、体育、商务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旅游休闲功能,改善国民旅游休闲整体环境。

六、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

(一)推动景区门票优惠和免费开放

推动各地推出景区门票减免、赠送等惠民活动。推进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城市资源免费向市民游客开放。推动有条件的景区景点设立公众免费开放日。

(二)提升旅游消费便利化

鼓励各地发行旅游一卡通、电子消费券、旅游年卡等,为游客市民提供旅游便利服务。鼓励金融企业开发旅游金融分期消费产品。支持景区景点开展互联网平台建设,完善旅游预约服务。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旅游城市群开展跨区域旅游一卡通建设。

(三)完善特殊群体旅游服务保障

制定《老年旅游服务规范》,完善老年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优化老年人游览服务。推进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游客群体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地方和企业针对老年旅游推出经济实惠的旅游产品和优惠措施。

(四)推进旅游志愿者服务

推动建立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畅通旅游志愿服务参与渠道,培育旅游文明引导、游览讲解、质量监督、旅游咨询、应急救援等志愿者队伍。建立中国旅游志愿者联合会,依托景区、博物馆、商业街区、交通枢纽站点、社区等游客集中区域建立旅游志愿者服务工作点。完善中国旅游志愿者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制定中国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建立旅游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制度体系,有序推进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工作。

(五)加强旅游公益教育

建立旅游知识宣传、公民旅游教育体系,传播旅游出游知识、旅游消费知识和旅游安全知识。组织旅游大讲堂,开展旅游科普活动,推动旅游教育进学校、进社区。强化旅游责任教育,《绿色旅游消费公约》和《文明旅游公约》,提升游客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文明意识。推动开展研学旅行,鼓励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

七、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

(一)加强旅游安全制度建设

完善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制度,规范旅游安全风险级别划分及风险提示,及时向旅游者旅游安全警示。贯彻实施《旅游安全管理办法》,规范旅游安全监督管理、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落实旅游经营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编制《高风险旅游项目目录》,推动高风险项目分类管理和责任落实。研究编制《景区开放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景区安全管理制度。

(二)强化重点领域和环节监管

强化重点领域和环节监管,开展旅游包车、旅游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及景区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和联合整治,重点强化旅行社在包车、包船、包飞机等购买交通服务环节的安全监管。推动落实旅游客运车辆导游专座制度。推动建设旅游包车安全运营及动态监管平台,实现旅游包车统一管理、包车驾驶员统一考核、包车供给及需求集中交易、包车运行动态预警及监测。加强旅游节庆活动安全管理,开展景区景点最大承载量管控和专项检查。推动旅游场所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三)加快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

推动将旅游应急管理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建立旅游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完善旅游安全应急指挥、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信息报告及应急值守等相关制度。编制《国家旅游安全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标准》,健全完善国家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推动国家、地方安全应急指挥平台的无缝对接。编制《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及服务规范》,推动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专业化、市场化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一批国家旅游安全与应急救援示范基地,分类建立旅游应急救援中心、救援工作站、应急救援点,为游客提供及时应急救援服务。推进旅游景区安全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实现人流、车辆、位置、环境等关键节点的全域全程全时可视化监控。

(四)深化旅游保险合作机制

深化旅游保险合作机制,完善旅游保险产品,提高保险保障额度,扩大保险覆盖范围,提升保险理赔服务水平。完善旅行社责任保险制度,鼓励游客购买旅游意外险。推动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游大巴及高风险旅游项目实施旅游责任保险制度。加强与重点出境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保险合作,建立健全出境旅游保险保障体系。

(五)强化旅游安全教育培训

组织开展旅行社、旅游景区等重点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和导游领队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开展旅游安全应急演练、旅游安全应急技能大赛等,提升旅游安全应急能力。开展旅游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等活动,强化旅游安全宣传教育,提升游客安全意识和安全应急知识,营造全社会平安旅游氛围。

八、优化旅游公共行政服务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旅游行政服务效能。创新旅游监管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加强旅游综合执法,全国旅游秩序指数。完善12301旅游投诉受理机制,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制度,改进旅游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健全旅游从业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信用体系,推进旅游失信行为记录和不文明行为记录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引导旅游经营者诚信经营,游客文明旅游。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提升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全国导游公共服务监管平台、旅游质监执法平台等旅游行业监管系统。

九、推动旅游公共服务走出去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管理和服务标准的对外输出,推广中国旅游服务、提升中国旅游国际影响力,实现旅游国际合作在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率先破局。

第四章 重点工程

一、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工程

优化提升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各地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接入国家平台,实现全国旅游信息数据互联共享,满足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便捷、高效的信息需求。重点开发旅游公共信息资讯平台、旅游产业运行监管平台、景区门票预约与客流预警平台、国家旅游大数据集成平台、旅游气象信息服务平台、三维景观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旅游目的地导航系统、多语种旅游形象推广平台等。

二、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编制完成《城市旅游服务中心规范》,整合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等服务设施,推进主要旅游目的地交通枢纽、旅游步行街区及 3A 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游客集中区域的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形成由服务点、服务站、综合型服务中心等组成的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服务中心体系,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旅游集散、宣传展示、旅游投诉、旅游预订等旅游公共服务。

三、厕所革命推进工程

加速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步伐,推进厕所革命深入城乡、普及景区内外,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

四、旅游最后一公里优化工程

推进旅游最后一公里建设,完善旅游区交通连接线,畅通旅游交通毛细血管,实现旅游目的地内部交通无缝衔接。到 2020 年,实现 A 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等与城市中心区、高铁站、机场、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等之间的有效连接,消除断头路通往 5A 级景区、部级旅游度假区的道路力争达到一级公路及以上标准,通往 4A 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至少有一条二级公路,通往 3A 级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的道路符合等级公路标准。

五、国家旅游风景道公共服务示范工程

以国家等级交通线网为基础,实施国家旅游风景道公共服务示范工程,重点推动建设自驾车营地、驿站、景观台、休憩场所、旅游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旅游交通导引、信息咨询、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功能。到 2020 年,重点推动建设川藏公路风景道、海南环岛风景道、长江三峡风景道等 25 条国家旅游风景道公共服务示范工程。

六、旅游观光巴士示范工程

编制完成《旅游观光巴士设施及服务规范》标准,推动实施旅游观光巴士示范工程,培育打造一批旅游观光巴士示范城市,推动各地旅游观光巴士建设,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城市游览服务。

 七、旅游休闲绿道示范工程

编制完成《自行车休闲绿道建设及服务标准》,推动各地旅游休闲绿道建设,形成覆盖主要城市、景区景点的绿道慢游系统,重点推进建设一批跨区域自行车旅游休闲绿道,满足国民旅游休闲需求。

 

  八、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公共服务示范工程

推动开展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公共服务示范工程,在主要旅游交通干道、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规划建设一批自驾车旅居车营地,配套完善道路指引、餐饮购物、汽车养护、安全救援等服务功能,打造一批精品旅游自驾线路。

 九、旅游区(点)道路交通标识体系优化工程

按照《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国家标准,推进旅游区(点)、交通集散点等区域的旅游交通标识指引体系建设。到 2018 年底,完成 4A 级以上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主要公路沿线的交通引导标识设置;到 2020 年,完成 3A 级以上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等主要旅游资源在公路沿线的交通引导标识设置。

十、旅游安全与应急救援示范工程

编制完成《国家旅游安全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标准》,健全完善国家旅游安全及应急管理指挥平台,指导并推动各地建成相应指挥平台并与国家平台实现对接,形成全国一体化旅游安全应急指挥体系。编制完成《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及服务规范》,探索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专业化、市场化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一批国家旅游应急救援基地。

 

  十一、A 级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工程

编制完成《景区开放安全管理办法》,推动实施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工程,引导并推动所有 A 级景区建立安全视频监控系统。

 十二、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工程

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通村公路、网络通信基站、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可进入性与旅游舒适性。规划启动六小工程,确保每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好一个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站、一个农副土特商店和一批旅游标识标牌。

 十三、红色旅游公共服务工程

实施红色旅游公共服务工程,推动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交通连接线建设。加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内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以及展陈场馆、解说系统、旅游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推动完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沿线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十四、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工程

实施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工程,完善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重点培育旅游文明引导、游览讲解、质量监督、旅游咨询、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旅游志愿者队伍。

 十五、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工程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制定推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规范和质量服务标准,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标准覆盖率,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宣传和推广培训,开展标准化试点和示范工作,加强绩效评估,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水平。

 

  十六、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工程

按照《旅游质量发展纲要(2013-2020 年)》要求,立足旅游交通便捷服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旅游安全保障服务等内容,编制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数体系,定期《全国旅游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报告,提高旅游公共服务能力绩效和游客满意度,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创新体制机制

建立旅游公共服务综合推进机制,明确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管理责任部门,增强旅游部门综合协调和行业统筹能力。开辟旅游公共服务绿色审批通道,协调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健全旅游公共服务持续投入机制、绩效评估机制。推进多规合一,将旅游道路、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

二、健全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法律法规,推动制定《旅游公共服务条例》、《中国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高风险旅游项目目录》、《景区开放安全管理办法》等,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

三、加大投入力度

推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向旅游公共服务倾斜。落实地方政府对旅游公共服务投入的主体责任,推动建立适度超前的旅游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机制。鼓励设立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基金,支持推行 PPP 模式,推动社会资本投入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引导金融业加大对旅游公共服务投资的信贷支持,为重大旅游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提供便利融资服务。

四、优化用地政策

推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旅游公共服务发展需求,合理安排旅游公共服务用地布局。明确旅游开发要优先保障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推动旅游公共服务用地审批便利化。支持各地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等开展旅游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积极盘活乡村旅游用地,鼓励农村土地向旅游公共服务用地转化。

五、落实国民休假制度

推动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鼓励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休假时间。支持各单位结合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安排错峰休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扩大旅游公共服务工作人员编制,分领域、分区域定期组织开展旅游公共服务专业培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人才素质和服务管理水平。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明确了主要工作任务、重点建设工程,是统筹推进未来五年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和改革的综合性、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各地加快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行动指南。

《规划》指出,十三五旅游公共服务发展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坚持需求导向、补齐短板、创新共享、智慧支撑、结构优化、全域全程、软硬并举建设主线,扩大旅游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内容,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提高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为实现旅游强国三步走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加速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与大众旅游新时代相匹配的结构完善、高效普惠、集约共享、便利可及、全域覆盖、标准规范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总量有效扩大、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旅游公共服务运营绩效完善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均等发展实现突破、旅游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科学合理、旅游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六大目标。

《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提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构建国民旅游休闲网络、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优化旅游公共行政服务、推动旅游公共服务走出去。

《规划》重点部署了未来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16项重点工程。包括优化提升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中国特色旅游服务中心体系,实现游客集中区域的旅游服务中心全覆盖;完善旅游景区主要交通连接线,构建旅游快进交通网络,推进旅游最后一公里建设,实现旅游目的地内部交通无缝衔接,到2020年,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等一种及以上快进交通方式通达4A级景区,两种及以上通达5A级景区;推动跨区域旅游休闲绿道建设,构建覆盖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绿道慢游系统,到2020年,建成完成20条跨区域自行车旅游休闲绿道,全国总里程达到5000公里;开展旅游观光巴士示范工程,完善城市游览服务,满足自助游、一日游需求。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范文2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部署。在省旅发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泰安被确定为全国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这是对我们的充分信任和极大鼓励,也是泰安加快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以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视野、创新的办法,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努力开创全市旅游发展新局面。

刚才,省旅发委于风贵主任作了重要讲话,于主任分析了当前旅游业面临的形势,介绍了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概况和先进地区的经验,传授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理念,为我们谋划了思路、指明了方向,讲话站位高、把脉准、契合实际,我们要全面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接力奋进,久久为功,全市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发展

多年以来,我们发挥泰山的龙头作用,整合旅游资源,突出项目建设,大做“吸引人、留住人”的文章,旅游业发展实现了量的跨越和质的提升,实现了由单一泰山游向多点联动游的转变,由旅游文化各自独立发展向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转变。

一是旅游产业的支柱地位日益凸显。“十二五”以来,我市旅游业收入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旅游消费总额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全市接待游客量相继突破3000万、4000万、5000万和6000万人次大关,去年达到6278.18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相继突破200亿、300亿、400亿、500亿、600亿元大关,去年达到661.64亿元,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消费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1%和15.3%,连上四个大台阶。旅游消费总额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的42.7%,相当于GDP的19.9%,这两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我市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提高、贡献不断增大、地位不断上升。

二是大旅游格局逐步形成。充分挖掘整合全市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狠抓旅游文化大项目建设,相继建设了方特欢乐世界、天颐湖旅游度假区、春秋古城等旅游文化主题公园,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刘老根大舞台等文化演艺项目,莲花山旅游度假区、神童山景区、东平湖—白佛山景区、泮河景区硕园公园等一批山水文化旅游景区,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市场主体规模逐渐壮大。目前,全市A级景区景点发展到57家,部级和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增加到7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星级酒店46家,旅行社170家,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600余家。引导各景区景点、旅游项目和旅游企业,科学串联、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高了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推动旅游业由人数增长型向消费增长型转变。目前,来泰游客人均停留时间已经达到了2天。去年,泰山景区接待游客573万人次,门票收入4.3亿元,其他纳入监测的十家重点景区接待游客584万人次,门票收入6.5亿元,全市以泰山为龙头的大旅游格局已经形成,也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乡村旅游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适应人们回归自然、体验民俗的需求,以里峪村、水牛埠村、塘坊村、南堂子村、掌平洼村、王家庄村等特色村为典型,打造了一批“泰山人家”“汶水人家”“水浒人家”“徂徕人家”等乡村旅游品牌,推出了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示范区、特色村和星级农家乐,形成了赏花采摘、观光垂钓、生态农场、古村落展示等多元发展的乡村旅游格局。全市拥有省级旅游强乡镇39个,省级旅游特色村87个,岱岳区、东平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市有4个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四是旅游品牌开发持续推进。按照“挖掘文化、打造品牌、提升效益”的思路,大力促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中华泰山·天下泰安”“登泰山·保平安”等旅游文化品牌深入人心。整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元素,不断扩大泰山国际登山节、东岳庙会、泰山石敢当文化节、“泰山冠军”系列登山擂台赛、中华泰山成人礼等旅游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成功开发了泰山玉、泰山女儿茶、泰山汉麻、肥城桃木工艺品等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在国内大赛中连获大奖。

五是游客满意度大幅提升。完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火车站、汽车站、各景区景点间实现了旅游交通的“零换乘”,市政广场停车场法定节假日免费对外开放。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建成4个大型游客咨询中心,完善交通标识系统,建立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启用市旅游信息指挥服务中心,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实施游客满意度提升工程,广泛开展“诚信旅游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游客满意度在全省名列前茅。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省旅发委长期以来对泰安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顺应趋势,抢抓机遇,以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谋划旅游

我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按照国际旅游规律,旅游消费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井喷式增长。“十三五”时期,旅游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并呈现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竞争国际化五大趋势。近期,国家旅游局印发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明确提出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原则、目标、任务以及考核评估的办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要求:“全省上下要牢记的嘱托,把走在前列作为长期坚持的目标定位和根本要求,贯穿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做到发展思路按照走在前列来谋划,发展布局围绕走在前列来展开,发展举措聚焦走在前列来制定,发展成效依据走在前列来衡量。”

对照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对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标准,对照省委走在前列的要求,我市在旅游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体制机制、旅游环境、产品结构、营销手段等方面,都还有不少的差距和不足。一是旅游发展模式有差距。旅游产品结构以观光游览的多,休闲度假的少;旅游项目建设缺乏统筹谋划,有的存在同质化竞争问题;收入结构亟需改善,“门票经济”依赖过重,游客综合消费水平较低。在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非景区景点的旅游人数已占到65%以上。二是旅游服务功能有差距。在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交通标识、旅游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还有一些问题;高端休闲度假酒店缺乏;泰城多年来没有建成像北京南锣鼓巷、成都宽窄巷、杭州河坊街、阳朔西街那样的休闲旅游街区。三是旅游管理体制有差距。在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职能分散、各自为战、合力不强的问题。旅游执法相对薄弱,多部门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更是能够成为集聚各种要素、各种消费、各种业态的平台性产业。旅游环境是由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治安环境、服务环境等软硬件构成的综合环境,当旅游环境达到较高水准的时候,意味着一个区域具有了较高的区域竞争力。旅游业不仅具有经济贡献,还具有文化贡献、社会贡献、传播文明的贡献、促进开放的贡献等等。站在全国、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中来看,泰安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泰安的旅游优势非常明显,泰安的旅游产业独具特色。在发展全域旅游方面走在前列,我们完全有这个条件和基础,也应该有这个责任和担当。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作为贯彻省委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具体行动,作为推动泰安旅游“二次创业”的突破口,作为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安的战略选择,抢抓机遇,坚定意志,一抓到底。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紧紧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标准,始终贯彻省委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坚持“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全域布局、四季旅游”的原则,深入实施“旅游全域化”战略,发挥泰山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旅游供给侧改革,着力构建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旅游业发展新模式,推动旅游空间布局由局部发展、一山支撑向全域延伸、多点支撑转变,产业发展由单一业态向多业深度融合转变,结构类型由传统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全面提升全市旅游业国际化、信息化、标准化、特色化水平,把泰安建设成为国际著名遗产地和旅游目的地城市,谱写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安建设的旅游篇章。

三、全景打造,全域整合,以走在前列的思路举措抓好旅游

把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业,融入城市和农村建设的各领域,坚持“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思路,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形成宜居、乐游、颐养、平安的旅游发展新气象。

(一)强化要素整合,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1.在提升泰山龙头效应方面实现新突破。泰山景区要坚持“严格保护、科学开发、共享遗产、永续利用”的指导思想,突出泰山文化这个“灵魂”,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发展,全力打造好“泰山旅游”这个金字招牌,进一步当好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火车头”。泰山东部慢谷项目,要高起点规划,高档次招商,高标准建设,精心打造成自然文化浑然一体、观光休闲度假功能齐全,独具泰山特色,吸引高端游客慕名而来的新龙头项目。力争用3到5年时间,实现年进山进景点游客量、年旅游综合收入双翻番,进一步巩固中国山岳旅游第一品牌的地位。

2.在发展城市旅游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突出规划引导。泰安有着“山城一体”的独特城市特质。要依托泰山景区、城市历史文化片区、城市特色建筑群、现代商务区等,充分整合观光游览、饮食、住宿、商贸、娱乐等产业资源,集中连片规划城市旅游功能区,按照景区标准,提升城市景观形象,打造城市旅游消费高地。二是突出山水特色。加快构建“两山相映、一水绕城”的山水城市发展格局。中心城区要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轴、时展线、中央商务区建设,逐步建成历史展示区、文化体验区、游览观光区、休闲购物区。东部加快建设泰山慢生活区,南部发展以徂汶景区为核心的休闲度假区,西部打造以旅游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休闲度假区。要规划建设特色娱乐街、购物街、美食街,活跃夜生活,提升泰安城市品位和休闲度假功能。三是突出国际视野。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泰山优势,按照国际著名旅游城市的要求,对旅游形象、结构布局、产品开发、要素集聚、市场拓展及支撑保障等做出全面、科学的定位,做到旅游管理服务与国际惯例接轨,符合国际化旅游准则,努力打造国际化旅游产品。

3.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实现新突破。乡村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方向,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各县市区都要高度重视,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依托自然生态、特色农业、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切实做好乡村旅游这篇大文章。一是做好配套提升的文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换不来绿水青山。要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好特色古村落,挖掘传承好民俗文化。整合各项涉农资金,集聚人力、物力、财力,全面实施乡村硬化、净化、美化、亮化、彩化工程,加强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功夫完善乡村旅游服务功能,提高农村居民的精神风貌,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二是做好规模化发展的文章。结合新农村建设、生态泰安建设、文明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百镇示范行动和乡村记忆工程等,整合资源,落实政策,形成乡村旅游与各项工作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以乡村旅游示范点为基础,把各类文明村、示范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推进乡村旅游连片规模发展,逐步形成城市近郊乡村旅游休憩带、高端乡村旅游度假区。三是做好品牌带动的文章。每个县市区都要扶持几个旅游小镇、几个旅游特色村的发展。争取用1至2年时间,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村、民宿村、休闲农庄和风情小镇,把“泰山人家”“汶水人家”“水浒人家”“徂徕人家”等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把泰安的乡村打造成济南居民休闲的后花园、周边省市居民向往的度假区。

4.在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方面实现新突破。旅游企业集团化经营已成为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大企业的支撑,就形不成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发展一批名牌旅游企业集团。泰山旅游集团、东岳旅游集团等本土旅游企业,要积极推进产业链向景区、交通、住宿、娱乐、购物等方面延伸,做强主业,扩大规模,提升效益。要加强资本化运作,按照“重组”和“转型”的要求,对现有重点旅游景区和主要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包装,组建新的旅游管理集团或旅游投资公司,搭建引进外资、社会融资的平台,增强资源整合能力。加强政银企合作,用好产业引导基金和投融资平台,支持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私募股权投资、PPP模式,吸引各类资金、资本进入旅游市场,建设旅游项目,加快旅游业发展。

(二)突出项目带动,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载体。一是高门槛招商引资。重点策划包装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体、旅游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旅游娱乐休闲大项目,吸引高端投资主体、名牌旅游企业到我市投资旅游项目。在这方面一定要抬高门槛、提高标准,做到优中选优、好中选好。同时,体现地域内涵,充分彰显特色,突出主业主营,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高层次推进跨界融合。跨界融合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理念。要注重推动旅游业加速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不断催生新项目、新业态、新模式,拓展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比如,“旅游+工业”,大力开发泰山啤酒、蒙牛等工业旅游产品,把机械的现代工业生产流程,提升为游客观赏、参与、购买、休闲等多元化的旅游体验过程;废弃的煤矿巷道也可以改造成观光体验项目,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旅游+养老”,依托泰山、徂汶景区森林氧吧、温泉和盐化工卤水等资源优势,加强旅游与医疗康体、养生养老产业的融合,推出一批集康复理疗、养生保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产品。“旅游+会展”,依托泰安国际会展中心,整合宾馆、饭店等资源,配套建设休闲娱乐设施,发展会展旅游。“旅游+体育”,积极申报创建国家运动旅游休闲区,以泰山国际登山节为统领,加快节事、赛事旅游产品开发,构建特色运动休闲旅游格局。三是高品位开发旅游商品。以泰山玉、泰山茶、四大名药、肥城桃木、宁阳大枣、东平湖水产等泰安本地特色产品为依托,加强新产品的策划、开发、包装和营销,构建泰安旅游商品创意体系,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高端化的旅游商品展示、营销、研发和生产基地。

(三)围绕服务提升,营造全域旅游发展新体验。一是完善旅游交通网络。积极推进济泰城际和泰城东部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城区至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之间的公路建设,优化城市、交通枢纽和景区间的交通衔接,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旅游交通路网格局。全面更新、改造、升级景区旅游交通标识标牌。完善覆盖主城区景区景点的公交线网,推进实现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以及泰山主景区与县市区主要景区公路交通的高效对接。二是健全旅游配套设施。推动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咨询站点建设。加快实施公共厕所升级改造工程,加大旅游景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点、交通集散点等旅游节点的厕所建设力度,鼓励引导临街、临景的单位商家厕所免费向游客开放。泰城主要游览线路、休闲街区,要规划建设好游人休憩座椅。合理布局建设旅游停车场,鼓励更多的机关事业单位节假日免费对外开放停车场。三是加快智慧旅游发展。以“互联网+旅游”的理念,加快智慧旅游升级,推动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相结合,构建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旅游大数据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泰安旅游数据中心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假日旅游调度、公共服务、应急管理、宣传营销等多种功能,推动全市重点景区、景点、酒店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四是提升旅游服务标准。严格按照部级标准,在全市涉旅行业全面实施旅游服务综合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培训、技术练兵、技能大赛、服务明星评选等活动,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将服务细节、服务水平作为A级景区、旅行社和星级饭店评定和复核的重要标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五是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探索建立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制定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责任清单,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大对星级饭店、A级景区、旅行社的规范和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黑导游”“黑出租”和诱导、欺骗、强迫游客消费等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串通涨价、哄抬物价和价格欺诈等行为,营造诚实守信的消费环境。健全完善涉旅舆情监控处置机制,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地做好涉旅舆情监控处置、投诉处理和市场秩序整治。

(四)坚持市场导向,打响全域旅游发展新品牌。一是实施旅游品牌战略。加强“平安泰山”品牌建设,大力开发平安泰山系列旅游产品,完善“中华泰山·天下泰安”“登泰山·保平安”“平安泰山·慢游泰安”文化体验游精品线路。借助强势媒体,利用黄金时段,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泰安旅游形象。二是改进营销手段。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区域联盟、上下联动”的营销机制,针对不同目标市场进行专业化、品牌化、科学化营销。充分借助专业旅游营销机构、中介组织,借助各大旅游门户网站,开展精准营销活动。灵活运用网络营销、媒体营销、体验营销和事件营销等方式,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不断扩大和提升目标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大力开拓旅游市场。坚持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举,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开发,树立整体形象。认真研究国内客源的特点,发挥区域联合营销优势,寻找新卖点,打造新主题,开发新产品,设计新线路,巩固传统市场,开辟潜力市场。国外游客少是我们的弱项,要经常“走出去”,通过各类旅游展览宣传推介泰安,下大气力开发境外市场,特别是以日、韩市场为主体,以点带面,开展全方位、多渠道营销。

四、齐抓共管,狠抓落实,以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推进旅游

实现走在前列的目标,必须有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要牢固树立“大旅游”理念,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强化扶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为旅游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都要树立全域旅游发展观,强化全域旅游工作思维,把推动旅游业改革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组织领导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组织、宣传、政法等党委部门和发改、公安、财政、国土、环保、住建、规划、交通、水利、农业、文化、体育、统计、林业等政府部门在合力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二要强化综合协调。市旅发委要加强对全市旅游产业总体谋划、资源整合、市场培育、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综合协调。加快推进旅游、建设、发改、国土、环保等部门的“多规合一”,充分体现旅游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推进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适时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等执法机构,强化旅游综合执法监管,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提升泰安旅游形象。

三要强化政策扶持。市委、市政府决定,市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和营销推广。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在土地、财税、资源、金融、人才、技术等方面,细化出台实用、管用的扶持政策。各县市区也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发展动力,努力保持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四要强化督查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两办”分别印发了《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旅游业改革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对照责任分工,主动担当,通力配合,切实完成好各自承担的任务。建立定期督查和情况通报制度,及时调度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要强化考核导向,加大旅游工作在综合考核中的比重,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范文3

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县域旅游经济发展为中心,紧紧围绕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工作部署,全面落实《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多措并举,合力攻坚,为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构筑新的支撑点,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工作思路:把县作为一个整体,按国内一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进行打造。即:以南部滨海休闲旅游为龙头,以北部长城山水生态休闲旅游为补充,以“重点项目、重点活动、重点工作”为抓手,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休闲旅游功能,提升休闲旅游形象,精心打造一批高端休闲项目,策划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

总体目标与工作要求

总体目标:立足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致力于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加速旅游产业的优化与升级,建成一个休闲旅游功能区(南戴河休闲旅游功能区),两个休闲旅游产业带(南部滨海休闲旅游产业带、北部长城山水休闲旅游产业带),并通过“一区两带”产业集群建设,逐步把建设成国内一流,京、津、冀、辽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目地的,建设“中国旅游强县”。

工作要求

一是强化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支柱地位。在以观光为主导的旅游产业基础上,着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扩大休闲旅游产业规模,促进休闲旅游产业素质的提升,将旅游业建设成引领第三产业高速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是致力于休闲旅游发展环境的改善。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抓休闲旅游产业就是抓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重视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共识,为休闲旅游产业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要继续完善休闲旅游产业体系。按照建设休闲旅游目的地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旅游产品的提升改造与上档升级,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增加休闲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休闲旅游产业体系。

四是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消除发展瓶颈。通过鼓励扶持旅行社的发展,整合旅游宣传促销方式,理顺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严格执行旅游规划,畅通融资渠道等措施,解决休闲旅游功能和设施不完善、休闲旅游目的地形象不鲜明、旅游产业布局、产品结构及产品设计不合理、旅游规划落实不到位等瓶颈问题。

五是把握发展机遇,促进休闲旅游产业的大发展。环京休闲旅游产业带的形成,将促进省内休闲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的整合,有利于休闲旅游资源的集约型利用和经营,将产生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将为县旅游发展带来大好机遇。全县旅游行业要找准切入点,自觉融入环京津大旅游圈,与周边市县联合营销,形成区域联动旅游市场营销格局。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握机遇,形成合力,加快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使休闲旅游产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加速发展、赶追发展的引擎。

重点项目与工作任务

(一)建设一批休闲旅游龙头骨干项目

未来几年,要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依托海滨、温泉、长城、森林等特色资源,围绕县域休闲旅游“一区两带”产业集群建设,谋划建设一批高端时尚的休闲旅游产品,以点带面,使其成为引领县域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的骨干与龙头。

围绕南戴河滨海休闲旅游功能区和南部滨海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着力建设、谋划以下5个重点项目:

一是南戴河旅游度假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012年—2013年,投资3150万元,完成岸线浴场整治、荷花湖公园改造、区内光明路林园路人行道硬化、旅游购物市场、沿街建筑立面整治、街道绿化和亮化提升等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南戴河水厂、垃圾中转站、天然气入户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南戴河旅游度假区管委。

二是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提升改造项目。2012年,投资4470万元建会务中心、海上嘉年华、槐花湖大剧院提升完善、《海誓·南戴河》风情剧表演、输电双回路改造、星级厕所、景区污水处理设施、景观提升、绿化美化等工程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南戴河旅游发展集团公司。

三是林海逸舍·房车俱乐部项目。2012年开工,2013年建成。项目实施单位:海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责任部门:渤海林场。

四是旅游购物休闲广场项目。由北京盛杰凯达旅游管理集团投资建设,2012年建成开业。责任部门:旅游局。

五是仙螺岛二期开发项目。2013年前完成规划设计并启动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单位:南戴河旅游发展集团公司。

围绕北部长城山水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抓好以下七个重点项目:

一是金舍·如意山水温泉小镇项目。2012年,争取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及项目审批。2013年,争取启动项目建设。项目实施单位:德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责任部门:杜庄镇政府。

二是背牛顶佛教文化景区项目。2012年,争取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及项目审批。2013年,启动项目建设。项目实施单位:悟缘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责任部门:县渤海林场。

三是隆盛旅游度假观光园建设项目。争取于2012年底完成全部在建项目,2013年正式开业。项目实施单位:骊城隆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协调责任部门:坟坨管理区管委。

四是傍水涯古战场景区在建项目,争取于2012年暑期前建成开业。项目实施单位:天易龙行广告公司。责任部门:石门寨政府、文体局。

五是温泉旅游度假山庄一期项目。2012年正式启动开发,一期投资500万元,完成山庄步游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单位:利彬房地产有限公司。协调责任部门:水务局、杜庄镇政府。

六是县城休闲文化体育中心项目。项目责任部门:县文体局。

七是板厂峪长城旅游景区、象山景区二期工程项目。项目实施单位:板厂峪景区、象山景区。

(二)策划一系列重大的旅游形象宣传活动

未来几年,要强化县域休闲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宣传、广电、旅游及各旅游企业要相互配合,加强合作,通过整合营销的模式,聚资聚力,一体化宣传,一体化促销,营造市场亮点,放大旅游形象。一是继续办好南戴河荷花艺术节、板厂峪梨花节、天马山“三月三”庙会等节庆活动。二是充分利用主流媒体,适时开展重大的形象宣传活动。三是积极参加国内各种类型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三)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全面加强要素产业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创建一流旅游服务环境。利用2—3年的时间,对县域内旅游基础设施及要素产业进行提升完善。

旅游住宿:对现有旅游住宿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同时积极谋划建设高档度假及商务接待酒店。南戴河旅游度假区管委负责督导南戴河区域内饭店、旅游宾馆、休疗养院设施功能的提升改造。旅游局负责指导北部乡村旅游接待户落实接待标准。

旅游餐饮: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餐饮业。南戴河旅游度假区至少要建成两个高档次的海鲜广场;天马山、天马湖一带借助天马湖鱼鲜宴优势,精细制作,原汁原味,争取打造天马湖特色鱼鲜宴品牌。

旅游交通:交通局要把景区连接线纳入村村通工程,加快对通往隆盛旅游观光园、天马山等景区连接线的规划设计与勘测。争取2013年前,所有景区连接线实现道路畅通。同时,加强与市交通运输部门的协调,争取重点旅游景区全部开通客运专线。

旅游厕所:用2—3年时间,完成旅游厕所提升改造工程。南戴河旅游度假区及其景区厕所要达到三星以上标准;北部重点旅游景区厕所达到二星级以上标准;其它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全部达到水冲要求,消灭旱厕。责任部门:分别是南戴河旅游度假区管委、各景区、各乡村旅游创建村。

旅游标识:用2—3年时间,全部完成旅游标识牌的改造与更新。2013年暑期前,南戴河旅游度假区及其景区完成中英俄三种文字对照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标识牌建设;北部重点景区及景区通道完善中英两种文字对照标识牌建设;乡村旅游点因地制宜,合理设置标识牌。责任部门:分别是南戴河旅游度假区管委、各景区、各乡村旅游创建村。

旅游咨询及信息服务系统:在2011年前,重点景区至少要建一座规模相当的游客中心;南戴河旅游度假区建设一座功能齐全的大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2013年前完成旅游信息网建设。责任部门:各景区、南戴河旅游度假区管委、旅游局。

二是加快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县域休闲服务水平。积极启动南戴河旅游度假区旅游小镇创建工作。2012年6月完成申报,争取年内创建成功;推进景区A级管理与创建工作。已形成规模的旅游景区要加快景区的升级与改造,争取用2-3年的时间,全部纳入A级管理序列。新开发建设的景区严格按照A级景区标准开发建设。加快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5A景区创建工作进度,争取在年内通过验收;加快推进旅游宾馆争星创星工作。争取在3-5年内县域内星级宾馆数量上升2-3倍。责任部门:南戴河旅游度假区管委、旅游局

三是推进乡村旅游点创建工作,加快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提升与改造力度,2012年重点抓好董家口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北未庄、英武山、樊各南等12个乡村旅游点的创建。到2013年,乡村旅游创建村数量不少于17个,乡村旅游示范户不不少于101个。责任部门:各创建村所在乡镇政府、旅游局

责任落实与措施保障

休闲旅游产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旅游、文化、建设等多个部门,涵盖服务、管理、建设等多个工作层面,各单位、各部门必须积极作为,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旅游发展形势,统一调度,协调解决在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快推动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的顺利实施。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围绕县域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制定支持产业发展的工作措施和优惠政策。

二是全面落实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确保产业发展按照规划有效实施。《县休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并已颁布实施,各部门各单位旅游产业建设中必须要严格执行规划。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相关的法规和规划要求,对涉旅项目进行前置把关。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强化神农溪旅游区资源环境保护,完善旅游设施,优化服务质量,全力打造环境优美、卫生整洁、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一流、安全文明的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提升巴东旅游产业素质,壮大旅游产业块头,促进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组织领导

成立创建神农溪国家5A级旅游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指导、检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李洪敏同志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刘冰同志任常务副组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久红、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太可、县政协副主席谭德明同志任副组长,旅游局、建设局、环保局、交通局、公安局、工商局、卫生局、林业局、水利局、水保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电信公司、邮政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旅游局办公,由徐鹏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神农溪风景管理处主任李荣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三、创建目标及任务

根据《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17775-2003),5A级景区必须达到如下条件:景区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一)标准分1000分,共8个大项,其中旅游交通140分,游览210分,旅游安全80分,卫生140分,邮电服务30分,旅游购物50分,综合管理195分,资源和环境保护155分,5A级景区必须达到950分以上;景观质量评分细则(细则二)分为资源要素价值与景观市场价值两大评价项目,标准分100分,其中资源吸引力65分,市场吸引力35分,5A级景区必须达到90分以上;游客意见评分细则(细则三)为游客意见评分,游客综合满意度为100分,5A级景区必须达到90分以上。神农溪景区从2006年6月起,立足从薄弱环节入手,强化软硬件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争取各项指标都达到5A评定标准,计划在2007年12月底以前完成5A的评审工作。

四、创建工作重点

(一)旅游交通

1、完善景区交通,增强可进入性,进一步缩短与依托城市的距离。沪蓉高速公路已在神农溪景区设置互通,必须积极配合,尽早开通。

2、宜万铁路野三关火车站的建设使神农溪景区与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实行链接,将县城至野三关公路改造成一级旅游公路;将“双神”线改造成二级旅游专线,路面实行黑色化;尽快将沿罗、沿楚公路改造成山丘三级公路。

3、加强长江旅游专用码头建设进度,满足一次性40艘旅游船的停靠能力,引导游船在码头靠泊过夜。

4、加强神农溪航道整治,禁止非旅游船舶在景区航行,疏通165-175米水位漂流河道。

5、在318、209国道设置通往神农溪景区的线路指示牌,夜光绿底白字,中英文对照。

6、完成罗坪停车场扩容,四周绿化。

7、做好景区165、172、175米水位旅游替代设施复建工作。

(二)游览

1、罗坪游客活动中心建筑物外墙刷漆,屋顶检修,各类装饰维护更新。

2、景区电脑触摸屏景点介绍软件资料制作及安装。

3、游客中心游览示意图布置。

4、景区200块标示牌维修更新,金属制作,咖啡色底白字,中英文对照,安置于175米水位线以上。

5、长江神农溪入口设立“欢迎游览国家AAAA级旅游区——神农溪”告示牌。

6、沿渡河大桥内外两边设置“世界纤夫在哪里,长江三峡神农溪”主题宣传口号广告牌。

(三)旅游安全

1、建立健全景区旅游安全保护机构,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和安全管理人员,强化宣传教育和培训。

2、完善景区旅游安全各种应急处置预案,加强旅游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和检测,落实应急处理工作机制。

3、在罗坪游客中心设立医务室,配齐必备的器材和药品,配备专职医务人员1名。

(四)环境卫生

1、整治景区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现象,禁止在景区保护范围内挖沙、采石和进行有破坏景区形象的一切活动。

2、加强神农溪垃圾清理,组建专班,实行日产日清。

3、打造环保垃圾打捞船。

4、启动神农溪流域环保治理项目。

5、增设旅游码头环保型垃圾厢40个。

6、罗坪旅游厕所提档改造达5星级厕所标准,水池扩容增压,配设母婴厕位和影视设备。

7、小河口、姚家滩旅游码头购置生化环保厕所2个。

(五)邮电服务

1、在罗坪接待中心设置邮政信箱一个,间隔2天收发一次。

2、维修罗坪接待中心公用电话,增设小河口、姚家滩码头公用电话,开通国际长途直拨业务。

3、制作发行神农溪旅游纪念邮票一套和集邮册。

(六)旅游购物

1、规范罗坪接待中心、小河口和姚家滩旅游码头商品市场秩序,强化宣传教育,杜绝尾随兜售和强买强卖现象。

2、开发神农溪系列旅游产品,突出神农溪品牌特色。

(七)综合管理

1、打造独特的企业形象,包括独特的产品形象,鲜明的视角形象和文明的员工形象,塑造神农溪土家文化和纤夫文化。

2、打造神农溪独特的产品形象,突出“纤夫”灵魂品牌。

3、进一步执行神农溪旅游规划,编制《神农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神农溪风景名胜区详规》,申报部级风景名胜区。

4、全力打造罗坪古郡。

5、加强员工的各类培训,特别是导游业务培训,增加语种,培养高素质的导游队伍。

6、完善游客投诉处理机制。

7、强化景区网络信息建设,依托知名综合网站,做好网站宣传促销工作。

8、强化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组建宣传队伍,完善宣传机制,鼓励员工向各级报刊投稿。

9、建立景区电子商务,推行网上旅游业务。

0、实施旅游“百镇千村”工程,增强景区辐射功能,带动地方经济迅猛发展。打造旅游百镇——沿渡河镇,旅游千村——高岩村、罗坪村。

(八)资源和环境保护

1、加强植被保护,禁止乱砍滥伐,严防火灾。

2、实施景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建立10万亩柑桔生态观光农业基地。

3、申报金丝猴自然保护区。

4、搞好景区绿化工程,力争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

5、保护景区水质,杜绝向景区排放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

6、景区悬棺整体搬迁至175米水位线上。

7、龙王庙整体搬迁,恢复原貌。

五、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3月1日—3月10日)。召开创建神农溪5A级旅游区工作动员大会,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工作;组建创建工作专班;培训学习《旅游区质量等级划分评定管理办法》和《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通过各种形式宣传5A创建工作,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自评(3月11日—3月20日)。对照《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17775-2003)中5A级景区评定标准进行逐项自评打分,找出景区薄弱环节,逐一整改。

(三)申报(3月21日—3月25日)。准备《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书》以及相关材料,向州旅游局申报审核推荐,报送省旅游局审核推荐,再向国家旅游局申报。

(四)分解任务(3月26日—3月30日)。按照创建工作重点,实行差什么、补什么“一对一”地抓落实,将各项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创5A级景区任务分解情况见附表),相关责任单位要按照分解的任务,建专班、定专人、明责任,必须在2007年9月30日前完成任务并收集好档案材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2007年10月10日前报送创建5A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整理资料(3月10日—9月30日)。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要按照任务分解要求完成本部门所承担的资料收集工作,报送到创建5A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神农溪风景管理处要将景区近两年以来的各种资料整理归档、装订成册,待创建工作任务结束后统一汇总,分项建档。必须做到内容完整,图文清晰,卷册整洁,美观大方。

(六)自查(10月1日—10月10日)。对照《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17775-2003)中5A景区的标准及要求,结合本景区创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逐项自查评分,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游客意见评分。自评合格后,向省、国家旅游局申请审核评定,自评尚不达标的,立即进行整改,待整改达标后再向省、国家旅游局申请审核评定。

(七)申请审核评定(10月11日—10月20日)。景区软硬件完全完善达标,各种资料备齐后向省、国家旅游局提出申请,请求对创建5A工作进行实地审核评定。

六、工作要求

(一)做好创建神农溪国家5A级旅游区工作,是我县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和神农溪景区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重点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及旅游企业要站在发展旅游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高度参与创建工作,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全面发动社会广泛参与,确保实现创建目标。

(二)从相关单位抽调的创建专班人员必须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和集中办公,确保创建工作机构健全,工作人员到位,协调配合有力。

(三)有创建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所承担的创建任务必须按时、按标准、按要求完成,如因工作不落实影响了创建工作,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每月对创建工作进行督查,并将工作情况予以通报。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范文5

秦安县凤山景区管理所

关于国家4A旅游景区复核自查工作的报告

秦安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近年来,秦安县凤山景区在秦安县委、县政府“旅游兴县”战略的推动下,结合我市大景区建设和智慧景区建设的大好时机,在省、市、县旅游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各相关单位的大力配合下,推动凤山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国家4A旅游景区工作成果活动。近日,按照省、市、县文化和旅游局统一安排部署,秦安县凤山景区高度重视,认真部署,依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旅办发【2012】66号)、《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标准,根据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开展2019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复核有关工作事宜的函》有关要求,景区开展自检自查,对各个项目进行自查自评打分,并对开展的游客问卷调查进行了汇总和统计,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得分

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得分912分,细则二景观质量得分81分,细则三游客意见得分80.54分,完全符合国家4A级标准分值850分以上要求。

二、自查情况

现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标准,重点从景区安全管理、服务质量、厕所革命、公共基础设施、讲解服务、景区价格、环境卫生、资源保护、诚信经营、智慧景区等十个方面认真自查,系统梳理,并提出整改措施,认真狠抓整改落实,使其全面达到相应国家A级旅游景区标准。现将近年来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景区安全管理

凤山景区管理所机构健全,职责分明,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且贯彻落实。有文物保护单位、林业保护单位和旅游单位,经营、质量、卫生、环保、统计等规章制度健全。

景区管理设有安全保护机构,设有专门的警务室,各项安全预案健全,安全保卫制度与人员健全,工作落实。设立24小时值班制度及巡检制度,专职安全保护人员8人,流动安全保护人员数量4人。

凤山景区管理所在青莲念佛堂下东北处设有消防监控中心室,并派有专职人员负责24小时值班,2019年秦安县政府实施了泰山庙古建筑群消防安全工程;目前景区管理所消防安全配置有符合景区规模、特点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消防监控系统一套,设备已安装到位,消防水池选址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原有器材设施30具,泰山庙古建筑群26具,后山游客中心4具并保持完好有效;高大建筑物“蓬莱阁”及古建筑物上都装置有避雷针并保持完好;对明火、电及易燃物品管理严格,彻底杜绝火灾隐患;配置有兼职消防队伍,兼职消防人员为景区全体干职工,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景区全体人员都参加接受救火灾的培训,具有良好的防救火灾意识和本领;消防安全出口、通道时刻保持畅通并有明显标志,无火灾事故发生。

医疗服务方面设有专门的医务室,突发事故处理及时、妥当,档案记录完整,配备游客常用药品。救护等设备齐全、完好、有效。

游客人生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游览通道,特别是狭窄、危险地段设保护围栏和警示标志;游览旺季和游人拥挤时,有专人负责疏导,不发生游人伤害事故;销售的食品饮料无毒、无污染。

财物财产安全室内配有有效的报警装置;确保单位财产无重大损失。

至目前消防、防盗、交通、机电等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

(二)厕所革命

结合4A旅游景区创建,参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建了5处旅游厕所,增加卫生清洁人员,在每座厕所上贴有通用图标志和中英文对照标志。标识清楚,指示明确。每个厕所都有专人负责保洁,10小时保洁制度,在开放时间内专人分区负责随时清扫。景区新建旅游厕所数量充足,布局较合理,采用水冲式厕所,数量基本能满足游客高峰期需求;厕所外观、色彩、造型与景观环境协调,厕所80%具备水冲设备,并保持完好。厕所地面干净无污渍、积水、纸屑比较整洁。墙壁无蛛网、尘积和乱涂乱画痕迹。洁具洁净、无污垢、及时冲洗,无堵塞。无蚊蝇、异味。每日喷洒消毒药水、除臭剂或空气清新剂。保持厕所内设施设备完好,冲水箱正常可用,门窗完好,便具无损坏。厕所内配有洗手池并保证有水,面镜、挂衣钩、干手设备、清新剂、洗手液、驱蚊蝇、手纸等配置,干净卫生。均固定专人进行管理,以2A级标准进行配置,内设有残疾人厕位,洁具质量较好。

为了方便广大游客在进入景区后第一时间找到旅游厕所,景区管理所与7月份完成了旅游厕所百度地图上传工作。

(三)公共基础设施

凤山景区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在文广局的指导下,景区做了以下两方面的精心准备。

(1)景区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加强领导管理,认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邀请县旅游局有关专业人员对景区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的系统培训,使景区工作人员对A级旅游管理服务基本规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升了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水平。

二是健全完善景区相关工作资料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了景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及时运转各类资料,明确了值班巡查制度,责任到人,24小时不定时进行值班现场巡查,每天8:00——18:00不间断保洁,并签写了工作日志和记录簿。设立了投诉台、投诉电话和游客意见簿等监督平台,定期咨询游客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整改完善。

三是完善、更新各类标识指示牌,各种规章制度上墙。景区内增添了可以360°旋转的景点标准导向牌和指示牌;在一些危险路段,设置“注意安全”、“小心路滑”等安全警示标识标牌;增添了“下坡台阶”、“水深危险,请勿戏水”、“110报警、120急救、119火警”报警牌;划分了吸烟区与非吸烟区,并设置了“禁止吸烟”标识;更换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的各类不醒目的标识;对游客中心重新布局,内设票务中心、咨询服务台、导游讲解、多媒体、游客休憩设施等;单独设立了医务室、警务室、服务监督台;更新更换了前后山导游线路图;各类规章制度上墙。

四是协调县电视台修改了景区宣传片。景区纸质宣传资料上架,电子版宣传资料每天8:00——18:00进行滚动播放。       

(2)加大建设力度,完善服务设施

一是增添景区沿线交通安全设施。为了方便游客安全出行,从原交警到景区后山入口急弯处,景区内主干道急弯处,购置并安装了8面会车镜,沿线增添指示标识标牌。

二是购置景区功能设施提升景区内部形象。为了提升景区形象,统一制作了工牌;游客中心选购安装服务台、陈列柜、游客休闲椅,安装两台电子触摸屏,方便游客查询;购买雨伞架并配备雨伞,方便游客应急使用;资料架上摆放景区宣传资料和报刊杂志,方便游客休息时阅读;景区先后建设了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和企鹅QQ号,加强景区宣传力度。

三是景区主入口处设置了减速带,方便游客通行。协调县住建局、公共事业管理所、环卫所等部门和单位,在景区前山主入口处、明清古街上关入口处划了减速带,方便游客通过。

(四)服务质量

交通基础服务景区地处秦安县城区内,内外交通道路畅通;景区内景物景观和公共设施各类标牌设置齐全(包括名牌、说明牌、警示牌、道路引导牌。)所有景物景观设置名牌和说明牌。在各类公共设施游览通道适当位置设引导牌。危险路段设警示牌。景区工作人员按照要求佩带工作号牌;游客中心提供各类咨询服务;景区摊点管理有专人负责协调和管理。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对游览参观点的摊点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商品经营服务公平交易,价格合理,明码标价;商摊区干净卫生,无果皮、废纸,包装箱不乱放。保持商摊区公共秩序和交通正常,无聚众斗欧吵闹,交通堵塞现象。服务态度热情周到,不与顾客争吵。不尾随顾客,没有发生强行追售现象。

游览参观点内建筑有独特风格,并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被保护的文物景观附近50米内无乱搭乱建的临时建筑,旅游旺季和高峰时间游人控制与引导得当,符合环境定量标准。游人秩序井然。景区各项游览服务设施注重细节,突出特色,给人以独特、和谐、舒适的游览氛围。

(五)讲解服务

凤山景区有讲解服务的兼职人员4名。讲解服务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推进景区旅游讲解,讲解服务人员应佩戴好本景区讲解员的上岗标志;应做好游览前、游览过程中与游客的沟通,微笑贯穿始终,言谈举止应文明稳重,自然而不做作。讲解服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景区内容的讲解,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口齿清楚,发音准确,表达逻辑清楚,用语礼貌自然,能实现语言的适度生动;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文化素养,努力学习和把握与讲解内容有关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法律法规、政策,熟悉相关的自然和人文知识及风土习俗,并将其运用于讲解工作,具有相应的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六)景区价格

2012年下半年,重新设计了以景区蓬莱阁为背景的成套邮资门票,背面有游览简图,显著位置标有旅游投诉电话、旅游咨询电话、景区救援电话和景区形象标志,制作精美,深受游客好评。在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开展邮政纪念服务,提供纪念戳、本地纪念封、明信片纪念邮票等,公用电话数量充足,设置合理,标志美观、醒目,与环境相协调,接受信号装置隐蔽,不影响自然景观,电话信号覆盖整个景区。

自2018年9月27日,天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取消秦安县凤山景区门票价格的通知》,秦安县凤山景区从9月27日起免费向社会开放。现在只保留有一项由秦安县物价局批复的秦价发[2015]12号关于凤山景区停车场停车服务收费标准。在出入口设收费处,并设有收费员佩带明显的标志。收费严格按照物价局核发的标准,出具正式票据。

景区所有商品要求实行明码标价。

(七)环境卫生

景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基本上达到每100米设有一个垃圾箱,淘汰旧式垃圾箱,配置两箱式和三箱式垃圾箱300多个,垃圾清运车1辆,做到垃圾及时处理,无外溢现象,表面干净无污迹。采取划段包干,提高卫生检查标准,不间断清洁,注重废弃物管理,做到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污物现象,门前及内部地面无果皮、纸屑、烟头、痰迹。环境比较整洁,无污垢,空气清新、无异味。垃圾管理上做到垃圾清扫日产日清不留陈垃圾,垃圾集中处理场地远离旅游景区,不从在就地掩埋。吸烟区域合理设置,划分为吸烟区与非吸烟区,标志清楚且管理到位。游览通道和各类角落里无垃圾和其他堆积物。垃圾箱设置位置摆放合理,数量充足,景区内厅堂的门窗每日擦拭,无明显灰尘污迹。厅堂内的陈列台要天天擦拭,无灰尘。灯具美观大方无积尘,墙壁天花板无蛛网灰尘,定期粉刷。做好花草树木定期浇水、修剪、抗旱、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工作,秋冬季割草防火工作,冬季树木的涂白、保暖工作,保持草坪绿篱干净整齐,无脏物散落,保持规整。

(八)资源保护

凤山景区分为生态水域景观、太平堡“青莲念佛堂”、泰山庙古建筑群、春场行宫、上关明清古街五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1340余亩。2011年和2012年两次评定天水市A级旅游景区先进单位。以其独特的观赏、游憩、科考、历史价值,在国内外均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已形成了科学考察、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相结合的旅游胜地。近三年来,年综合接待游客均在60万人次以上。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在旅游交通、卫生、游览、旅游安全、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设施,管理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知名度、市场吸引力和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凤山景区人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古建筑、文物较多,景区植被丰厚,物种丰富。近年来,景区健全保护制度、完善设施设备,投入大量资金采取防火、防盗、古建筑修缮、古树名木保护、限制机动车辆进入中心景区等措施加强对生态系统、文物、建筑、水源的保护,景区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噪音指标为国家一级标准和一类标准;景区主体建筑、出入口与景观相协调。

(九)诚信经营

景点购物场所相对比较集中,管理所加强对商品经营人员的管理,开展业务培训,要求实行明码标价,无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的经营户,通过不定期的抽查管理,景区购物场所环境整洁、秩序良好,商品种类繁多,地区特色浓厚。

(十)智慧景区建设

按照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天水市智慧文化旅游建设管理运营实施方案的通知》(天旅领发〔2017〕19号)精神,县文化广播影视局按照建设内容和要求,与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衔接,结合实际,制定了《秦安县智慧景区建设实施方案》。自2018年2月开始建设以来,至目前已建成五大建设项目,并已投入使用。共投资230多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景区视频监控系统、智能票务管理系统、智能停车场系统、 LED屏幕信息系统、指挥中心、无线Wi-Fi覆盖、建设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数字化广播系统、二维码导览、大数据中心、手机APP客户端等十一项内容。凤山智慧景区对于推进秦安智慧旅游整体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融合,加快旅游业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对于实现秦安整个旅游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自查中发现的问题

(一)供水没有保障,严重制约景区生态建设。

(二)景区功能不完备,不能够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景区亮化滞后,主要游客栈道夜间没有路灯照明。

(四)泰山庙内燃香化纸点位置不规范,数量过多。

(五)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整改措施

(一)加强与水务部门的联系,及时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在景区延伸段修建有地域特色的农家乐、休闲度假酒店、综合性游乐场、书画交流中心等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场所;配备功能齐全的旅游商店和景区生态垃圾桶。

(三)配备一批造型独特,设计各异的太阳能路灯,方便广大市民夜游出行。

(四)合理规范泰山庙内燃香化纸点位置,减少数量。

(五)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

特此报告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范文6

1.1项目概况

凉州,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四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海内外。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接古浪石峡,南靠祁连山麓,北抵腾格里沙漠,西临茫茫草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区内有部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目前按地理分布已形成了5条黄金旅游线。区内有以“陇右学宫之冠”之称的文庙,中国旅游标志之都铜奔马出土地雷台汉墓和雷台,著名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葬舌之地罗什寺,海藏禅林海藏寺,大云晓钟古钟楼,以及西郊公园、南城门楼、东关花园、海藏公园等为主的历史文物古迹旅游线路;东线有以全国第一座沙漠公园,西部最大的野生动物园,以及延寿寺、设施农业、皇台葡萄基地、高沟堡古城遗址等为主的人文景观旅游线路;南线有以正式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等景点为主石窟塔寺旅游线路;西线有以莲花山寺、药王温矿泉疗养山庄等景点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北线有以名胜古迹松涛寺、西宁王碑、下双大庙等为主的寺观庙宇旅游线路。这里有迷人的西部戈壁田园风情,有古老的汉、明长城遗址,有古丝绸之路的驼队足迹,有长河落日的大漠风光,有高效设施农业,有万亩葡萄长廊和中国悠久的葡萄酒文化,是中外游客观光旅游、文化访古、旅游探险、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近年来,凉州人民为打好“中国旅游标志之都”这张牌,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的档次和服务质量,凉州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不少旅游品牌已在全国甚至国外打开了市场。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凉州区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景点厕所卫生条件极差,环境较好的旅游厕所几乎没有,部分景区(点)甚至没有厕所,给旅游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的影响了旅游景区(点)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为从根本解决旅游景区(点)旅游厕所的问题,为中外游客营造一种卫生、清洁的旅游环境,依据《武威市旅游事业“十五”计划》、《区域分析与规划》以及区内自然条件、给排水条件、游客日流量等因素,拟对凉州区内各旅游景区(点)旅游厕所全部更新改造为水冲式厕所和免冲式环保厕所。

1.2项目的必要性

1.2.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极大的拉动了西部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旅游业提出“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号召,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国家专门设立了旅游国债资金,投资建设西部旅游、生态旅游、扶贫旅游等重点项目,特别对西部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旅游厕所加大了投资力度,争取和利用好旅游国债资金对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2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九五”以来,凉州区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成和修复了一批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点),形成了行、游、住、吃、购、娱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尽快新建旅游景区(点)的高档次旅游厕所迫在眉睫。

1.2.3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

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首先要加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而建设高标准的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旅游景区(点)服务档次,美化景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1.2.4环境保护的需要。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环境保护是发展旅游的前提和保证,发展旅游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条件。旅游厕所的修建,既可以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又可提高旅游景区(点)的整体形象,实现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1.2.5旅游者消费需求发展需要。

当前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旅游不仅要求愉悦、放松,还要求舒适、卫生。高标准的旅游厕所不仅能丰富景区(点)的内涵,而且还能满足旅游者的各项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还代表着城市和景区(点)的品味与形象。

1.3项目的可行性

1.3.1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修建高标准的旅游厕所可以借助现有基础设施如给、排水、电力设施,修建成本相对较低。

1.3.2以“铜奔马”为标志的旅游产业正在凉州区如火如荼地兴起。

乘着西部开发的东风,雷台公园的扩建工程、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寺、天梯山石窟修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特色旅游形成专线,观光农业形成规模,交通通讯不断完善,民俗风情丰厚浓郁,各种景点争奇斗艳,为凉州旅游业的发展推波助浪。

1.3.3各种装饰优美的造型厕所也是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既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又点缀了景区景点。

第二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2.1各景区(点)的厕所现状。

武威市凉州区现有160多个景区(点),除文庙、雷台公园各有一个普通的水冲厕所外、其余景区(点)基本为一些结合本地条件而建的旱厕、土厕,既不卫生又不美观,无法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区内尚无符合景区标准旅游厕所。

2.2日客流量分析

根据旅游景区(点)最大日客流量和厕所使用情况,按照《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游景区(点)厕所厕位按最大日客流量的5‰估算,全区共需要设置厕所52个,厕位305个。具体估算表见表(一)。

2.3建设内容及规模

2.3.1新建水冲式旅游厕所21间,其中:2厕间5厕位13间,2厕间8厕位2间,2厕间10厕位4间,2厕间12厕位2间。

2.3.2新建免冲式旅游厕所10间,其中:4厕间5厕位8间,8厕间10厕位2间。

2.3.3新建太阳能免冲式厕所18间,其中:4厕间5厕位9间,3厕间3厕位6间,2厕间4厕位3间。

2.3.4购置移动型4厕间5厕位免冲厕所3辆。

2.3.5改造现有给、排水设施。

第三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3.1投资估算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30万元,详细预算见表(二)。

3.2资金来源

申请国债资金5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地方配套430万元。

第四章项目实施步骤

4.1建设期及步骤

该项目建设期为二年,即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分期分批建设。

第一期:2003年6月至2004年10月。完成武威市凉州区各景区(点)高标准厕所规划设计方案并立项,完成文庙、雷台、西郊公园、海藏寺院、海藏公园、东关花园、南城门楼、大云寺、白塔寺、天梯山石窟旅游厕所的建设。

第二期: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完成沙漠公园、濒危野生动物园、莫高旅游度假村、邓马营湖、莲花山风景区、清水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园区、高坝智能农业示范区、沙产业室、沙生可食用动植物生态园、皇台葡萄基地、二坝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旅游厕所建设工作,沙漠探险区购置3辆可移动免冲厕所。

第五章项目效益评估

5.1社会效益

5.1.1项目建成后,各种造型优美的厕所成为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既能方便游客,又能吸引众多游客到武威观光旅游;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范文7

在建设过程中,新兴产业产生的聚集效应吸引了大量人才、技术和资金投入,形成良性循环,为温州旅游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进一步提升了温州旅游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使“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服务更加便捷、完备,成功打造智慧旅游城市的品牌形象,塑造温州旅游目的地的核心价值。

作规划,明确智慧旅游发展方向

2012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温州市十二五旅游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温州智慧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总体任务。2013年,编制《温州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和《温州智慧旅游建设示范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明确2014年为温州智慧旅游基础建设阶段,2015年为展开实施阶段,2016年为深化应用阶段,并重点推进智慧旅游基础支撑体系、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示范试点项目建设。2014年,编制《温州智慧旅游示范试点项目一期工程建O方案》进一步细化、落实智慧旅游云数据中心、行业运行监测平台、智慧旅游展示体验中心的建设任务。

经过三年的合理规划和分步实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运用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使全市旅游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逐步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

定规范,健全旅游信息化标准化体系

为推进智慧旅游标准化运行,温州市旅游局出台涵盖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星级酒店的《温州智慧旅游建设规范》,指导和规范旅游行业信息化建设。制定《温州智慧旅游管理规范》、《温州智慧旅游建设规范》、《温州智慧旅游数据库建设规范》、《温州智慧旅游应用平台建设规范》和《温州智慧旅游安全技术保障规范》等标准体系,从全市智慧旅游行业的发展方向、建设目标、重点任务、主要措施,以及不同类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综合管理、游客服务、网站建设、网络营销和移动互联网运用等方面作出了基本合理的应用规范。

搭平台,打造智慧旅游一体化工程

首先,通过搭建温州智慧旅游数据中心平台,全面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资源信息和旅游行业信息,实现数据的集中统一采集、存储、处理,以及信息的互通互联和信息共享,为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其次,基于旅游云数据平台建立包含地理信息系统、旅游资源管理系统、旅游预测预警系统、假日运行监测系统、客流统计分析系统等十大业务系统的温州旅游行业运行监测平台,初步实现了全市旅游行业相关信息资源的接入与整合,实现从旅游产业监测、预警、分析、决策、指挥、评估等环节的全过程、流程化管理。

此外,建成完善的温州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从2014年开始,基于“一云多屏”建成集温州旅游政务网、资讯网、WAP网、APP客户端和720°动景展播平台等多终端一体化的温州旅游全媒体平台。通过逐步完善,已基本实现为游客提供包含旅游资讯获取、旅游产品推荐、惠民活动推广、旅游行程规划、景区导游导览、虚拟旅游、旅游地图服务和导航、互动评论等贯穿旅游全过程的一体化的公共信息服务。

近两年,温州市旅游局主动把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从PC端转向移动端,开启“一部手机游温州”的功能。目前,全市旅游网站集群、温州旅游微信厅、温州旅游微周刊等借助全市统一的旅游信息报送平台,实现市、县两级资讯互联互通,官方微信、微博的粉丝量和活跃度达到新的高度。同时,基于移动端开发“智驾温州”信息服务平台,为自驾游游客提供一站式无障碍的旅游信息服务;开发“虚拟游温州”动景展播系统,游客可通过手机端与PC端浏览温州各大景区720°全景,听语音讲解,身临其境游温州;开通温州旅游官方微服务平台,可为旅游企业与从业人员提供综合办事指南、旅游政策查询等政务类资讯服务,为游客提供旅游资讯查询、虚拟旅游、导游导览、电子商务、旅游投诉等旅游服务。

汇数据,三级协力共建旅游基础数据库

温州市始终围绕共建共享的思路开展旅游基础数据库建设,由市本级搭建平台,区县和景区终端接入,共建统一平台,实现旅游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同时,启动了省、市、县三级旅游基础数据采集和平台对接工作。

目前,温州市已收录包含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公共等7200多条旅游行业基础数据,并通过与公安、运管、测绘等横向部门以及运营商的数据对接,建立完善的旅游基础数据库,满足各类旅游信息综合查询和统一,为游客提供动态、详尽、准确、多元化的旅游信息服务。

抓试点,推进全域旅游智慧化发展

通过以点带面、试点先行的举措推行信息化项目建设,形成智慧旅游良性发展的态势,先后涌现出一批实用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成果,全市旅游行业对互联网的运用能力不断增强,全行业智慧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江心屿景区可通过景区综合管理控制平台,利用多维度地图监测景区运行情况,实现集监测、控制、维护、管理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管理。景区智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为温州首个获批的部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雁荡山景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先后建成景区管控中心、视频监控系统、客流统计系统、智慧小屋体验点、VR虚拟互动系统、“夜色灵岩”巨幕裸眼3D山体秀,以及雁荡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多平台统一管理系统,实现了一部手机游雁荡的智慧旅游体验。文成县建成大型智慧旅游互动中心,利用光影、虚拟等现代高科技技术和手段,将县内各著名旅游景点、古村美景、刘基文化等富有文成特色的元素相结合,使游客可在虚拟技术里提前体验文成实景。

洞头景区、寨寮溪景区、中雁荡景区、南雁景区等4A级景区通过旅游大数据平台,对各景区进行游客量实时监测与分析,达到保护景区资源,使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和旅游感知,提升景区旅游服务的整体品质,促进景区精准旅游营销的目的。楠溪江景区从2009年开始借助旅游业务管理系统,为旅行社、游客中心、商家、OTA(在线旅游网)打造一体化的全方位旅游业务管理平台,并通过智能化票务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对接,推进楠溪江智慧旅游的稳步发展。

夯基础,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支撑

通过不断推进旅游^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相关信息互动终端建设和物联网设施建设,完善互联网+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改善智慧旅游的发展基础,实现智慧旅游的普及化。温州市从2012年开始实施“无线景区”建设,截至2016年全市34个3A级以上景区实现WIFI覆盖,经过逐年推进网络提质增速,可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上网体验;在全市景区、旅游饭店及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相继布放100台多媒体查询终端,建成54个智慧旅游体验点,便利旅游者的信息查询和在线互动,拓宽了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宣传;全市3A级以上景区实现二维码语音导游导览、旅游资讯、线上线下咨询投诉和智能售检票等智能化服务;4A级以上景区100%实现对景区重点区域客流的实时视频监控,将旅游服务、安全监管纳入智慧化范畴。

重电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温州市将各平台有机融合、推广应用,形成了旅游企业管理数字化和经营服务智能化,在线旅游业务在旅游产业比重逐年提升。至2016年,全市旅游景区、酒店和旅行社自有电商平台营业额近74亿,较去年增幅达47.4%,在第三方电商平台的网络营业额为35亿元,较去年增幅达23.4%。

2014年3月,在全国旅游系统率先建成官方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各大景区统一网上订票,线下出票,线下检票无缝紧密结合。在旅游企业推广应用旅游电子合同签约平台、地接统计系统、业务分销系统等,有效解决了全市旅游企业无区域布点、无成熟产品及业务管理等方面问题;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拓展网络营销渠道,全市A级以上景区均建立自媒体资讯渠道,99.4%以上旅行社和星级饭店开展了网上和移动端预订业务,并使用信息化手段统筹管理业务运行。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范文8

一、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以“建设西北最美丽的乡村”为目标,围绕“女娲故里、绿色茶乡、休闲养生”定位,依托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培育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努力做好景区、做全功能、做响品牌、做优服务、做旺人气,全面启动“美丽乡村游”。主要目标:全县建成并开放运营景点达到10个,可同时接待旅游餐饮、住宿达到3000人,旅游从业人数5000人,旅游商品达到20种,旅游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宣传促销成效显著,入境游客达到30万人次,组团游客达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5亿元。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打造景区景点

景区景点建设是启动生态旅游的前提条件,按照“一城两区三线”的规划布局,先期启动天书峡、女娲山、龙头村、长安、翠茗园、琵琶岛、黄洋河漂流、西河朝阳渡假村、悟真观、古仙湖10大重点景区,确保2012年10月底前初步建成并开放运营。具体建设任务如下:

1、天书峡景区。(1)全面完成景区公路、沿河步道、引水成瀑、万卷天书、拦水大坝、观景平台、景区大门、仿生桥、人工湖等一期工程建设项目;(2)完成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标识体系建设,启动宾馆、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建设;(3)推出峡谷探险、森林探幽、避暑休闲、汽车露营等特色旅游项目,确保2012年六月底前开园运营。(4)加大招商力度,力争启动龙洞河瀑布群、正阳大草原景区开发建设,完成景区公路环线对接。

2、女娲山景区。(1)督促业主加快建设进度,6月底前完成女娲庙大殿主体建设,10月举行开光仪式;(2)完成女娲金身塑像并安装到位,佛事活动正常开展;(3)完善景区水、电、路、通信基础设施,搞好景区绿化、场地平整,建设生态停车场,实现可接待游客目标。

3、龙头村景区。(1)完善农耕文化园建设,完成农耕器具布展及声光电效果安装,实现接待游客正常化;(2)持续推进产业观光园、水上游乐园、花卉盆景园、七彩山鸡园等设施建设,确保游人能进、能看、能游;(3)提高龙头村乡村客栈和传统作坊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龙门客栈、月亮湾、桃花山庄、竹林贤居等较大客栈要具备开展民俗文化表演的功能,实现全村同时接待游客1000人的目标;(4)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和标识体系建设,改造村级公路确保旅游大巴进入畅通。

4、长安景区。(1)启动西入口广场建设,5月份前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建设;(2)开展石牛河、长安河综合整治工程,景观面貌显著提升;(3)做好茶园修剪、补植工作,完善茶园、茶山观光设施;(4)提升女娲茶庄、秦楚茶庄、神草园等一批重点茶庄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住宿、餐饮、娱乐、加工、购物、导览设施建设,实现全镇同时接待游客500人的目标。

5、翠茗园景区。(1)做好观光茶园的修剪、补植和步道修建,培训一支相对固定的采茶队伍,提升旅游观赏效果;(2)改造停车场东侧建筑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具备导览、购物、咨询、集散功能;(3)提升餐饮、住宿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茶业加工设施,打造一台精品茶艺表演节目。

6、琵琶岛景区。(1)完善垂钓中心、休闲荷塘建设,开展垂钓休闲、荷塘泛舟旅游项目;(2)改造景区大门、停车场及宾馆,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完善旅游服务功能;(3)贯通景区步道环线,搞好水域及周边环境整治,开发特色餐饮,增强旅游吸引力。

7、黄洋河漂流景区。(1)明确开发业主,落实旅游开发责任;(2)修建上、下码头,清理河道,购置漂流皮艇,恢复漂流旅游项目;(3)整修岸边服务设施,具备游客换衣、物品存储、餐饮、休闲功能。

8、西河朝阳渡假村景区。(1)明确开发业主,落实旅游开发责任;(2)恢复西河漂流旅游项目,完善朝阳渡假村旅游设施,实现正常接待游客目标;(3)策划沙滩篝火旅游项目。

9、悟真观景区。(1)对悟真观宾馆进行重新装修,达到准3星级旅游宾馆标准;(2)提升餐饮水平,开发特色风味菜肴,推出一台具有八仙特色的民俗文化表演节目;(3)做好景区步道、景点、设施及环境的综合整治。

10、古仙湖景区。(1)明确开发业主,落实旅游开发责任;(2)修建上、下码头、游客服务中心及停车场,解决游客停车、集散及上下游船问题;(3)购置观光游船及摩托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水上游乐活动;(4)做好摩崖石刻、观景亭、钓鱼台、游人步道的维修及完善。

(二)完善服务体系

服务是旅游发展的支撑,没有完备的服务体系就无法解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启动“美丽乡村游”,要按照“服务设施现代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产品特色化、服务内容人性化”的要求,全面完善我县旅游服务保障体系。

1、构建精品旅游线路。依托交通网络,适应旅游消费需求,构建“-女娲山-县城人文景观游、-南宫山-天书峡山水风光游、-翠茗园-龙头村-长安-茶乡风情游”三条精品线路。(1)“-女娲山-县城人文景观游”以女娲文化游为主线,包括黄洋河漂流、西河朝阳渡假村、女娲山、琵琶岛、翠茗园、纸坊沟等景点,县城作为旅游目的地和接待服务中心;(2)“-翠茗园-龙头村-长安-茶乡风情游”以茶文化和田园风光为主线,包括翠茗园、龙头村、古仙湖、长安、关垭等景点,县城和长安镇作为旅游目的地和接待服务中心;(3)“-南宫山-天书峡山水风光游”以山水风光为主线,途中包括悟真观、廖乾五故居、天书峡、龙洞河、正阳大草原等景点,八仙古镇作为旅游目的地和接待服务中心。

2、加快交通网络升级。(1)依托安平高速公路和S308、207省道主线,加快高速交通网络对接,改善旅游交通可进入条件,建立多层次、高水准、布局合理的旅游交通体系。(2)加快交通主干线连接重点景区景点的道路建设,做好景区旅游道路升级改造,拓展旅游景区公路的通达深度,满足旅游正常需求。要完成女娲山景区道路改造工程,天书峡景区公路通过验收。(3)加大对全县客运车辆、出租车统一调度和组织,开通县城至天书峡、县城至长安关垭、县城至龙头村三条旅游专线,满足游客出行需求。

3、完善接待服务设施。(1)以县城为重点,扶持高档次的旅游星级酒店建设,督促众鑫大厦尽快竣工并建设3星级以上宾馆。(2)提升兴隆宾馆、丽晶酒店、云耀商务酒店、春兰宾馆、唐人宾馆、如家快捷酒店、君豪酒店、假日交通酒店等一批中等规模宾馆饭店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档次,通过整改要达到2星级以上标准。要依托星级宾馆,完善休闲娱乐设施,满足游客需求。(3)围绕“山水园林县城”,以“双创”为抓手,做好县城的美化、绿化、亮化和净化。启动“一河两岸”灯饰亮化工程,规划建设旅游风味小吃一条街、旅游购物一条街、文化娱乐一条街和民俗文化、地方风情演艺中心,建成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形象鲜明的县城,确保可同时接待游客2000-3000人。(4)以长安镇为重点,规划建设7-10家大型茶庄,集餐饮、住宿、休闲、购物、加工为一体,可同时接纳游客800-1000人,作为县城游客分流副中心。2012年要新增3家大型茶庄。(5)以城关镇纸坊沟村为重点,打造“陕南美食第一村”,2012年5月前农家乐要达到80家,可同时接待3000人就餐。

4、建设旅游标识体系。(1)在安平高速公路和S308、207省道同其它省市县交界处,设置具有鲜明视觉效果和有效引导作用的交通旅游标识系统;(2)在主干公路与景区公路连接处,设置中英文对照的景区指示引导牌;(3)在各重点景区入口处设立景区导览全景图。(4)完善县城各街道、路通道路标识体系。

5、培养导游人才队伍。(1)从全县筛选一批形象气质佳、文化素质高的大中专毕业生,成立一支20人左右的旅游导游队伍,负责全县重点景区的导游工作。(2)编印全县导游讲解词,强化导游业务能力培训,实现导游竞争上岗和挂牌上岗工作。(3)在县职教中心常年开设旅游班,依托各镇和各重点景区输送人才,加快发展旅游教育,强化岗位培训,储备旅游后备人才。

6、成立旅游服务中心。(1)设立全县旅游服务中心和散客中心,导游及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负责游客信息咨询、导游服务、旅游纪念品销售、旅游投诉处理和旅游接待。(2)在天书峡、女娲山、龙头村、长安、翠茗园、琵琶岛、古仙湖等重点旅游景区设立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负责游客接待服务。(3)在长兴宾馆、兴隆宾馆、丽晶酒店、君豪酒店设立游客咨询点,安装电子触摸屏,实现旅游信息共享。

7、开发旅游纪念商品。(1)增加旅游纪念品种类,尽快形成规模。以女娲绿茶、绞股蓝为主的茶饮产品形成一个系列,以腊肉、蜂蜜、板粟、核桃、苦荞为主的土特产品形成一个系列,以党参、天麻为主的中药材形成一个系列,依托3大系列开发20种以上旅游纪念品。(2)要规范旅游产品市场,加大监管力度,县旅游部门要审核把关,提高旅游纪念品准入门槛和产品质量。

8、丰富旅游文化内涵。(1)编排一台1小时左右、高质量、高水准、展现特色的《印象女娲》文艺节目,打造精品,形成品牌,作为旅游、公务接待的主打文化产品。(2)要培养茶艺表演队伍,总数量达到20支,在各大宾馆、饭店、景区、茶庄,随时随地可以观赏到不同内容的茶艺表演节目。(3)要研究挖掘民俗文化,创新提升弦子腔、皮影、山歌等传统文化,普及到乡村和景区,让游客到能感受到浓厚的地方特色文化。

(三)开展宣传推介

宣传推介是旅游产品成功的重要因素,将有力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要狠抓旅游宣传推介,创新营销手段和方式,推动“美丽乡村游”品牌快速发展。

1、统一旅游形象品牌。统一对我县的旅游品牌进行形象策划和整体包装,确立“西北最美丽乡村”的旅游形象品牌体系。把旅游形象品牌纳入社会公益宣传,在县级主要媒体开设专栏,在车站、宾馆等公共场所设立公益广告。重要涉外经济文化活动要使用带有旅游形象品牌标识的宣传品、纪念品等。

2、灵活宣传推介方式。(1)加强与国内外主流媒体合作,坚持高水平策划创意,制作一部高质量的旅游宣传形象片,力争在中、省、市级媒体上播放。(2)在西康高速公路、西安、、湖北十堰等人口密集城市投放平面广告,让更多的游客认识、了解。(3)组织开展“作家写、画家画、摄影家拍、文艺工作者唱”系列活动,增强旅游影响力。(4)积极参加“西洽会”、“旅博会”、“龙舟节”等各类商贸展会,推介旅游资源。(5)出版发行旅游画册、宣传折页、旅游地图。(6)做好旅游网站,开展网络促销,推行电子商务,打造网络信息平台终端。

3、大力拓展客源市场。(1)2012年要在全县成立2家以上旅行社,具备开展游客组团、地接、机票预订等业务能力,2015年全县发展到5家旅行社。(2)与省内外知名旅行社达成合作协议,2012年签约10家以上旅行社,2015年签约30家以上旅行社,将纳入签约旅行社产品范围内,并与之开展广泛的旅游合作业务。

(四)策划系列活动

持续不断地举办各类文化旅游活动,是凝聚人气、提升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具有特色、创意和新奇的文化旅游活动,对于吸引游客眼球、带动“美丽乡村游”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征集“美丽乡村游”旅游宣传口号(举办时间:2012年4月)。面向全社会公开有奖征集县“美丽乡村游”旅游宣传口号和形象用语,提升“美丽乡村游”的知名度和热度。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平台,通过对旅游宣传口号的征集、筛选和评比,展示特色,增强游客对旅游的印象和好感。

2、举办第四届“茶之旅”文化节(举办时间:2012年4至5月)。依托文化节盛大开幕,邀请50-100家省内外旅行社负责人参加,同时邀请30-50名外国友人来旅游,通过开幕式、欢乐茶乡游等系列活动,全面高调启动“美丽乡村游”。

3、策划关垭古长城“楚河汉界”象棋大赛(举办时间:2012年6月)。充分发挥“秦头楚尾”区位优势,邀请2名象棋大师到关垭举行“楚河汉界”象棋大赛。活动内容包括大师对弈、擂台赛、个人挑战等,设立获胜奖金吸引象棋爱好者。在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广泛宣传,及时赛事预告和比赛信息,增强吸引力。要协调争取湖北省旅游部门参与大赛活动,力争把此项赛事活动办成陕、鄂两省一次重要的文化交流盛会。

4、开展“中国最美村姑”评选活动(举办时间:2012年8月)。在全省茶叶大县精心挑选数十名俊俏村姑,走进翠茗园、长安、龙头、天书峡等重点景区,在乡村T型台上进行茶艺、厨艺、才艺展示,获胜者颁发“中国最美村姑”奖牌,并成为“美丽乡村游”形象大使。活动前后注重宣传推介和新闻,比赛过程穿插地方民俗表演和旅游活动,充分展示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同时,在活动举办期间邀请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组走进,以青山绿水、民居村落为外景,摄制一期“中国最美丽村姑”专题娱乐节目。

5、邀请“佛教泰斗”本焕长老赴女娲山开光讲经(举办时间:2012年10月)。本焕长老生于1907年,现年105岁,22岁在新州报恩寺出家,入佛门70余年,戒行精严,修正功深,行化南北,法流天下,被尊为“佛门泰斗”,信众弟子达10万人之多,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投资修建女娲庙的是本焕长老的弟子释印净大师,待女娲庙建成之日,邀请本焕长老赴女娲庙开光讲经,弘扬佛法,届时将有大批佛教信徒云集女娲山,做好活动前后的宣传、策划和组织,将极大地促进我县“美丽乡村游”产业。

(五)优化产业环境

1、落实环境保护。(1)林业部门要协助旅游部门做好旅游规划区内森林生态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并做好旅游沿线的林相改造;(2)做好景区景点封山育林、抚育管理、植树绿化、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严禁砍伐名木古树,禁止捕杀列入保护的野生动物。(3)农业部门要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研制农副产品,把小商品做成大产业。(4)水利局要加强县境内河流和库区水质管理,通过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天蓝、山绿、水清的生态环境。(5)环保局要对矿山、水电及其他需占用旅游资源的产业开发项目,实行发改、旅游、林业、环保等部门逐环节把关的审批制度,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坚决不予审批,切实保护我县生态旅游环境。

2、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支持景区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电力局要做好旅游景区内的杆线搬迁,加快通往旅游景区的通电设施建设。水利局要做好旅游景区内的水资源供应,加快通往旅游景区的供水设施建设。电信局、广电网络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要加快旅游景区的通信网络设施建设。

3、加大项目招商。(1)县发改局要把旅游发展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和旅游产业政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积极向上争项争资。(2)县招商局要做好旅游项目前期论证包装,提高项目基础工作深度,储备一批可选择性项目。要落实旅游重点项目招商引资责任,利用各种渠道、各种资源招商引资。(3)县考评办要将旅游招商引资和市场拓展工作列入职能部门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重奖重罚,强力推进。

4、强化旅游安全。(1)落实旅游经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旅游安全教育、预防、检查、报告、应急处理、紧急救援、善后处理及保险赔付等制度。(2)进一步增强旅游安全、食品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社会治安等管理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和各项防范措施,定期开展旅游质量安全大检查。(3)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制定全县酒店、餐饮、农家乐、旅游购物统一服务标准,引导旅游行业规范服务、守法经营、诚信经营,促进旅游行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接待水平。

5、优化发展环境。(1)县财政局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落实“美丽乡村游”旅游启动专项资金,落实相关旅游发展优惠政策,县农行、信用联社要加大对旅游产业项目的信贷支持。(2)公安局要建立以110、122、120、119、114为中心的旅游治安联动系统,及时处理旅游突发事件,提升应急能力,维护整体形象。(3)国土局要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旅游产业项目用地规划的协调,落实旅游建设项目预留用地,对旅游项目用地给予支持。(4)民政局要管理好县内的民族宗教事务,配合旅游部门共同做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开发工作。(5)卫生局、工商局、物价局加强旅游商品、景区门票、服务价格、市场秩序和食品卫生等方面的管理。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1)组建启动“美丽乡村游”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旅游局,由旅游局局长李仕阳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美丽乡村游”的组织、指导、规划、协调等工作,切实解决启动“美丽乡村游”过程中的重大问题。(2)将生态旅游建设任务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考评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旅游产业发展贡献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3)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主动配合,积极支持,共同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发改和财政要把旅游发展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和旅游产业政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交通部门要按照建高速、连县城、接景点的要求,加大县境内交通网络建设,将景区连接道路列入交通建设年度计划优先安排,县域旅游精品环线道路要达到二级公路标准;电力、通讯部门应优先解决旅游景区相应配套设施,对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实施通讯全覆盖;林业、农业、水利、国土、住建、文广、教育、民政、扶贫等部门在安排业务项目资金时,要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予以重点扶持;公安、工商、物价、技术监督、环保、安监、卫生等部门要加强对旅游运输、旅游价格、旅游市场、旅游食品等方面的监管;电信、网络、广电等部门要搞好旅游宣传、旅游广告和旅游服务,形成领导重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齐抓共建,培育我县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范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健全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旅游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整治景区环境卫生,规范旅游服务市场,培育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逐步打造管理规范、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的标准化景区。

三、景区范围(略)。

四、主要任务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在、曾庙、武氏祠景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星级厕所;改造、提升停车场;完善旅游标识系统。

严禁违章建筑,对景区范围内建筑风格独特、富有地方特色、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民居等特色建筑加以保护。

实施封山育林,搞好景区绿化,强化山林防护,积极创建为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地质公园。

根据县政府第次常务会议要求,整治景区环境卫生,将景区周边村、沿途路域环境整治等内容纳入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景区增加保洁、保安人员数量,曾庙景区、武氏祠景区增加保洁人员。增加景区讲解人员。

加强景区商业店铺、摊点、停车场管理。进一步完善景区规章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全面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水平。

围绕景区周边村庄,整合各部门有关政策、资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集中打造,逐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要素齐备、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五、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及环境卫生集中整治阶段

认真查找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工作目标、完成时限,实施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并按照责任分工,建立长效机制。

(二)建设提升阶段

按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新建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并完善相关设施,扩建、改造、提升景区停车场,提高旅游景区软硬件水平,加强景区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推进发展阶段

精心编制景区专题招商方案,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企业、大项目,采用市场化运作,进行景区开发建设,推进景区大发展。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直接关系到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的一项重要工程,各有关单位、乡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县政府成立县景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统一研究、安排、调度、督查全县景区建设管理工作。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旅游文物局。为切实加强景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专门设置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由镇党委书记任办公室主任。以镇为主,从镇、县旅游文物局及其它职能部门相关专业人员中抽调8—10人,具体运作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加强业务指导和帮助,共同推进景区的开发、建设。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