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铁路交通运输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9-19 18:52:06

铁路交通运输管理

铁路交通运输管理范文1

铁路运输产业的前进战略问题不仅是一项肃穆的实践问题,并且是一项重要的原理课题。由于经过我国铁路建设和发展的进程回望与世界铁路产业的比较剖析,极易获得铁路运输产业物质根基较弱的论断,发现存有运能缺乏的难题。但是只有这些是远远不行的,问题的重点在于:铁路运输产业怎样在科技突飞猛进、产业争夺激烈的环境下决定自身的发展战略与怎样达成自身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

市场经济;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模式

一、铁路交通运输管理实施经济化变革的重要性

(一)在市场经济情形下,铁路交通运输统筹管控组织怎样迎合市场的诉求,构建适合于生产力前进的输送系统,是铁路运输机构正式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逐渐迈进体系化、范式化、法律化的正轨,此是目前与将来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所以经济化变革是它关键的出路。铁路机构经过去除与合并运输站段、关掉运量较低的中转站、开展规划装车点与卸载点,推动机车长交路、深化公司组织规划与劳动机构变革等,让输送能力出现了深刻、巨大的改变,推进了运输产量的前行。

(二)铁轨主辅相分的变革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铁道部把铁轨物品、通讯、规划、作业单位移送国资委与所属的子公司管理,把铁路校园、医学中心移送地区政府统筹管控。铁路投资制度获得了极大的突围。铁路部和各省市宽泛进行合资建设的战略合作,增强合资建设的强度。03年到08年,整路新构建合资企业达七十六家,吸引了地区政府、战略投入人员的很多资本,转变了铁轨构建只依靠中国政府投建的局面。以上措施不但构建了铁路市场投资的平台,并且探究与积淀了铁轨运输公司构建当代企业机制的珍贵经验。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增强铁路交通输送管理方略的探究

(一)构建铁道独立的市场运营主体。中国的铁道垄断是一项政策性垄断,并不是技能性垄断,政策性垄断是一项体制性、断绝竞争制度的垄断方式。因为公司对配备资源的高效应用、成本削减、服务质素提升的内里动力显然不够,社会需要无法满足。铁道机制变革需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需要与铁道运输的技艺经济特质,变革当前的政策性垄断,建立一个有益于铁道更好、更快、高有效前进的条件与制度环境,促进完整的铁道交通运输产业科技前进、成本削减、快速发展、增添高效供给与服务质素提升,从而推动社会福利与为国民经济其余产业的发展、世界竞争力的提升创设更有益的条件,迎合中国经济发展与构建小康社会的需求。依据市场经济前进韵律与世界发达国度的经验,还有中国其余产业的变革实践,消除市场准入壁垒、引进竞争制度是达成目标最是高效的解决方法。所以,中国的铁道机制变革应当让企业变成独立的市场运营主体。

(二)构建数个市场竞争运营的主体。对已有的铁道部做好地域合并,经过股份制、集体制企业的方式对已有输送资源与运输业务做好重构工作。几个集团企业势必会尽可能多地供应线路并推动输送能力的提高,政策性垄断的基础设备和引进竞争体制的运输相分离,铁道客货输送的垄断情形也许会被一举破解,从而达到平等运输与公平竞争的目的。把各地区企业的铁道资产管控权完全移交到有关的国有资产组织,从此不直接管控铁路国有财产。变革后的铁道统筹管控职能会移交到全产业的管理上,能够归交通部掌握,负责编订产业发展计划、行业政策、技能准则、主要的规章体制还有经济规定等,而且健全监管系统与增强监管力度,有法可依地实施产业监督职责。施行铁道部依照地区撤并组建集团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不但可以高效清除铁路运输的耗费,更有益于达到运营成效的最大化,对于推动铁道企业科学发展创设更加有利的环境。

举个例子,像沈阳与哈尔滨两局,假若双方做出撤并为整体,就能够两局之间五道分界口的人为约束,又有益于对列车与线路运力做出统筹规划,达到铁道运力的整体提升,更好地对处在东北老工业区三省,与西部省份的经济前进服务,亦更有益于达到企业运营成效的最大化。比如,由提升经济收益的视角观察,在装车上能够相应地对北部偏重一些,进而有益于给地区经济服务。伴随辽宁、吉林省份的煤矿能源的削减,加上经济飞速发展对资源需要的持续增加,增强资源输入变成重要路径。但黑龙江省身为煤矿资源大省,及其煤矿探明储量与采矿量逐步增大,势必会变成辽宁、吉林省份煤矿输进的关键来源,两省煤矿发生紧张情况,关键是哈尔滨当局在使用车受限制的情形下,对确保黑龙江省中煤矿运力、预防使用车辆大幅降低导致的。沈阳、哈尔滨铁道局撤并后,在煤矿运送尤其是电煤紧缺时段,突破使用列车的限制壁垒,使用列车调节上则能够依据运力需要快速向黑省偏重,不但可以确保辽宁、吉林的煤矿需要,还能够增大黑龙江省的煤矿外运量,推进经济的前行。并且,提升铁道货物输送的距离,增加物资运费收益,提升运营质素。获得推进3省经济发展,提升铁道运输企业经济收益的双赢成效。

(三)重视与其余运输产业的协调合作,创设交通运输大范围的双赢局面

在中国5大运输产业之中,不但存有这能源与市场的竞争情况,并且还存有由于各自优点不一样而要求协调合作的现实可能。所以则可能会显现2种结果:恶性争夺和良性的竞争。恶性争夺是不凸显与加强自身的运输专业优点,不注重服务的质素与形式,反倒是拼命按压运输单价,大搞价格战争,最终只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残局,不仅耗费了经济能源,而且导致了社会效益的流失;良性竞争和这个恰好反过来,5大运输产业坚持自己的目标战场,运输单价不降低抑或是稍微上升,在运输服务的质素与形式上努力做好工作,靠服务与技能创新来获得市场,如此的竞争形式不但可以科学配置了经济能源,并且开发了愈来愈大的社会效率。

三、结束语

预计伴随中国市场发展得愈来愈健全的时候,市场极致的价值愈来愈普遍与优化,交通运输范围的产业架构走向发达完善,经过而且仅可以通过良性竞争而一定会组成双赢的局面。与此同时,处在单独市场竞争主体未知的铁道运输产业会展现在大众面前一个全新的面貌,对于中国经济建设发挥它应有的效能与价值。笔者在本文中对于铁路交通运输管理变革的必要性与变革方式以及其可能带来的成效做出了细致的解析,希望可以给更多的人以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于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J].新课程(教师),2010(04)

铁路交通运输管理范文2

今年“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向媒体透露了原铁道部人员分流去向,“有些进入中国铁路总公司,有些进入交通运输部或国家铁路局,还有部分人员将进入地区铁路局”。

这仅仅是铁路改革人员分流计划中的一部分,18个地方铁路局机关工作人员,同样面临身份转换。

根据今年“两会”确定的大部制改革进程,3月底之前,国家铁路局“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已印发至各省、部,至此,铁路政企分开改革悬念悉数揭晓。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并非各种运输方式的简单叠加即可完成,要真正形成大交通格局尚需在行政管理、意识和理念上有新的突破。

按照此方案,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其职能主要以行政和监管为主,同时成立沈阳、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兰州七个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内铁路监督管理工作。

在国家铁路局加盟后,交通运输部实现了对公路、铁路、民航、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集中式管理,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部门。

2008年以来,交通运输部连续两次成为政府机构改革对象,实属罕见,改革力度之大和影响之远自不待言。然而,由于内部整合和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加上外部多方掣肘,“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尚待时日,最新的铁路局改革,则是另一场复杂的职能分解和利益分割,其中考验颇多。 铁路改革第一步

铁路系统总资产4.3万亿元,现有职工200万人,实行高度垄断的政企合一模式。和其他行业不同,铁路改革波及面广,影响大,同时改革成本高,因而在此前多年,虽然改革呼声高,但是一直没有实质动作。

2013年新一届政府的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铁路便列其中,根据改革方案,今年3月开始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原铁道部不再保留,同时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荣朝和认为铁路政企分开一步到位不太现实,最高层把铁路改革分成了若干步来实施,这次迈出的是第一步。

铁路改革并未借鉴电力、电信等垄断行业的改革经验,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考虑到运输安全和职工队伍稳定,以及中国高铁的国际竞争力,高层并未推进铁路企业更为深入的改制重组。

3月17日挂牌成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注册资金1.036万亿元,为部级国有独资企业,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原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出任公司总经理。原铁道部所属18个铁路局(含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青藏铁路公司)、3个专业运输公司及其他企业全部划归中国铁路总公司,如此规模、如此规格的企业极为罕见。不过,铁路的行业垄断问题并未解决,是这轮大部制改革的一大遗憾。

国家铁路局承接了原铁道部的部分安全生产监管职能,今后,该局主要以行政和监管为主。

在业务司局设置上,亦体现浓厚的监管特色。按照“三定”方案,该局下设综合司、科技与法制司、安全监督司、运输监督管理司、工程监督管理司、设备监督管理司、人事司七个内设机构。同时“三定”方案明确将成立七个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

在原铁道部政策和规划职能划归交通运输部以后,部门内部逐渐形成了部决策、局执行的内部治理结构,部门决策、执行、监督职能适度分开局面初步形成。

人员安置事关稳定,历来是政府机构改革最难一环,铁路改革也不例外。

随着国家铁路局“三定”方案落地,原铁道部的职能、内设机构归属逐渐明晰,903名公务员分流计划正稳步推行。

铁路系统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铁路总公司已全盘接收原铁道部机关人员,部分人员将进入国家铁路局和地区铁路监管局工作,其中国家铁路局预计130人左右。据悉,将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人员分流的双向选择工作。

和机关公务员一样,原铁道部下属的事业单位人员也在打听所属单位去向。

现有职工170余人的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有工程设计鉴定、工程技术标准、规划咨询三项职责,按照对应职责划分,应分别划归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铁路局和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知情人士表示,亦有可能整建制划归铁路总公司或铁路局,目前尚未敲定。

按照国家铁路局“三定”方案,铁路政策和规划职能划入交通运输部,该职能涉及原铁道部政策法规司和发展计划司,但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分流到交通运输部机关的寥寥,“很可能一个都没有,就像2008年民航局并入时那样”。

有学者预测,交通运输部或会成立一个专司铁路政策和规划业务的司局,对接国家铁路局;亦不排除将上述职能分别并入该部政策法规司和综合规划司。目前,交通运输部“三定”方案尚在酝酿。 “大交通”格局待成

铁路加入交通运输部以后,实现了铁路、公路(市内运输、长途运输、高速公路、农村公路)、水路、民航等多种交通方式的集中管理,“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然而,要真正发挥作用,依赖于与其他部门职责的界定,减少掣肘,同时还取决于内部整合的到位情况。

对于中国交通来说,2008年是个重要节点,在2008年之前,中国交通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分部门进行管理,涉及到的部门包括交通部、民航总局、铁道部等,虽前几轮政府机构改革有整合动议,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实质推动。

1988年前后,国务院曾动议合并交通、民航、铁路,组建类似今日的大交通部,但是当年1月民航、铁路相继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最终促使大交通改革计划泡汤。2008年前后,铁道部再度面临被改革,时任铁道部部长以维护路网完整性、调度统一指挥为由“上书”国务院主要领导,得到领导肯定批示后,改革铁道部的内容最终没有写入当年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中。

当时虽然铁道部未被改革,但是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还是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中央借鉴了发达国家经验,开始探索实行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组建了交通运输部,并代管民航局和邮政局。

有了上一轮改革的铺垫,以及前任铁道部部长因为贪腐被,2013年,改革铁道部已无悬念,铁路顺利并入交通运输部。

纵观这两轮政府机构改革,可以看出中央对交通改革的思路,即重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融合、协调发展,重视城乡交通的融合,同时重点解决交通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病。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课题组对“大交通”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存在交通运输部职能整合不到位等问题,例如指导城市地铁、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职能在建设部门,在实践中往往导致城市地铁与火车站不能互联互通,人流较大的北京西站不通地铁即是一例。

课题组还发现,交通运输部的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协调缺少手段,协调职能被虚化。

2008年交通运输部“三定”方案规定,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承担有关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有关重大问题的协调工作。由该部起草规划可谓名正言顺,但是实际上,“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并非该部主导完成,而是国家发改委。

一位熟悉内情人士介绍说,交通运输部起草规划时遇到很多困难,例如难以协调民航部门,更别说平级的铁路和发改部门。后来国家发改委积极争取,规划起草改由其操刀,由于发改委掌握着资金规模和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权,协调阻力更小。

此外,还有交通运输部与部管局融合问题。可以看出,部管局依然按照原来一套独立运行,交通运输部对其并无实质管理权,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资源调配、整合。

“民航、邮政合并了,但是内部怎么整合不明确,应该说是机构改革方案制定得不够缜密。”上述知情人士介绍说,部管国家局重要规划、政策往往直呈国务院,实际上变成了“部外局”。

2008年大部制改革以来,“大交通”的框架已经搭建,但是更深入的整合尚未开始。不少研究人员寄希望于这轮大部制改革,通过交通运输部“三定”方案的起草,理清诸多遗留问题,真正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势。

目前,交通运输部正组织专门人员深入调研,研究起草交通运输领域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推进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预计起草工作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更为明显的改革成效或在三五年后显现。 综合运输之障

经过两轮大部制改革,在宏观层面,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已经实现了无缝连接,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并非各种运输方式的简单叠加即可完成,要真正形成大交通格局尚需在行政管理、意识和理念上有新的突破。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刘斌介绍说,十年前理解的综合运输主要是不同运输方式配置问题,现在要考虑的主要是衔接问题,例如场站之间通道问题,对外交通和市内交通衔接问题。

以往车站、货场设置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本系统的通畅,而不是综合畅通,因此出现了公路和铁路各搞一套现象。车站设置并未考虑货物分装,人员与城市交通的中转换乘考虑得也比较少。

直观来看,在货运层面,铁路和公路、铁路和水运之间的衔接问题较大,反映较为强烈。在刘斌看来,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城市交通与大场站、大枢纽的衔接,例如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各自与城市交通网衔接普遍较差。

刘斌认为这里既有意识不到位原因,也有行政管理方面原因。

对外交通归交通部门管,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归城建部门管,因而城市交通、对外交通完全是两个体系。城建部门认为对外交通对城市交通来说是个冲击,因为大的场站是城市交通的拥堵点,因而要求将车站、货站搬到城外以减少拥堵,但无疑增加了人员换乘量和货物倒装量。

国家发改委正积极推动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作为综合运输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交通枢纽是衔接多种运输方式、辐射一定区域的客货转运中心。在布局规划编制时,相关部门要求各地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审批。

不过,由于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事权不明晰、项目审批和资金来源等方面原因,42个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比预期的要慢”。

综合枢纽建设中遇到中央地方职能如何分解,事权如何划分问题,这也反映出综合交通发展的复杂性。

由于城市建设的事权在市里,他们清楚交通枢纽应该建哪儿,但是往往话语权很小。再如,铁路、民航实行的条条管理,地方往往难以协调。北京高铁南站选址曾经历的分歧可见一斑,当时铁道部力主在南部建站,北京市考虑到人员分布和出行成本,力主在北部建站,但最终并未被铁道部采纳。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徐丽认为,综合交通体系的形成有赖于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最后是市场说了算。

铁路交通运输管理范文3

[关键词]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293-02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事业飞速发展,短时间内建立起了高速铁路的研发、建设、运营体系,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为了使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沿着安全、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继续前进,应当加强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深化地方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铁路运输安全运营和管理机制,提升运输安全水准。

一、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现状

据《2014年铁路安全情况公告》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铁路未发生铁路交通特别重大、重大事故,发生较大事故6件,同比减少2件,下降25%。国家铁路未发生责任较大事故。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232人,同比减少104人,下降7.8%。总体看来,我国铁路运输安全情况持续好转。该《公告》同时显示了影响我国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的几大主要因素:其一是铁路沿线因素的影响,全年有3起较大铁路交通事故由行人非法上道、机动车抢越道口和其他治安原因造成,同时,燃气管道非法穿越铁路、铁路安全保护区内私搭乱建、上跨公路桥坠物等现象也对铁路运输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其二是洪水灾害的影响,全年有3起较大铁路交通事故是由水害原因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上道引起的;其三是营业线施工因素的影响,部分施工单位擅自在铁路沿线周围进行现场作业或侵限作业,干扰了行车安全;其四是主要行车设备因素的影响,线路接触网故障和机车车辆故障等时有发生,导致出现行车安全隐患。

在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上,仍然存在许多政企不分的现象,铁路的市场性和公益性划分不明,导致铁路领导缺乏对自身社会责任和安全义务的正确认识,在运输安全管理上麻痹大意、安全意识薄弱,致使出现安全隐患和运输安全事故。随着国民经济生产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地方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加,地方铁路运输能力与地方铁路运输量的矛盾日渐突出,尤其是长假期间和春运期间的客流高峰,使地方铁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运输安全管理难度的加大使铁路运输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地方提炼运输安全管理部门现有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与市场经济发展环境脱离,管理层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管理效率和质量较低,安全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铁路工作人员和安全人员缺少相关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导致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总体工作水平低下。

二、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策略

(一)加强地方铁路运输法治管理

为了加强新时期的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和护路联防工作,必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引导、惩戒、保障等作用,严格按照《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中所规定的职责和要求,依法规范铁路治安秩序、依法打击铁路犯罪、依法解决涉路矛盾、依法维护运输稳定。例如针对《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铁路与道路立体交叉设施及其附属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移交有关单位管理、维护。”国家铁路局于2014年展开“打非治违”活动,把110作为提交上跨高铁立交桥列为挂牌督办重点任务,并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分析原因,加大沟通协调、联合执法以及行政处罚力度,消除高铁安全隐患。上海铁路监管局对辖区内51座上跨高铁立交桥移交情况与相关单位逐一对接;沈阳铁路监管局制定辖区内18座未移交上跨高铁立交桥督办推进明细表,逐人逐处包保,定责任、定时间、定效果,及时协调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督促责任单位加快整改遗留问题。同时,地方铁路部门还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落实相关涉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铁路沿线地方政府、政府监管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的职责和责任,强化基层执法、监管力量,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制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推进铁路依法治理。

(二)加强地方铁路运输安全信息化管理

地方铁路部门要在切实抓好基层基础建设的前提下,大力推进铁路护路联防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铁路护路“信息网上传递、办公网上流转、工作网上考核”模式,力争实现物防、人防、技防的三位一体,确保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深入发展。铁路运输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铁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铁路运输系统的丰富信息资源,在已开发、已投入使用的各种铁路应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各种为铁路运输安全保障服务的应用信息系统。地方铁路运输安全领导部门和铁路决策层应当成立铁路运输安全信息化领导工作组或领导办公室,对铁路运输安全信息化工作展开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将铁路运输安全信息化落实到日常铁路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在现代铁路电务管理工作中,可对铁路分组交换数据网和程控式铁路电话网进行改进、改善,并逐渐转向全路段数据信息网,开展宽带、窄带综合信息业务,建立健全铁路运营信息系统和铁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为铁路运输安全的日常管理提供可靠数据信息保障。在建设列车运输安全信息系统和控制信息系统的工作中,加强电务、工务、机务、车务等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尽快使车站实时监控系统、区间抢险救灾系统以及路基、道口、列车检测系统等联网运行,并在各个调度中心设置多媒体技术告警设备设施。例如今年上海铁路局在所有高铁上都配备了铁路智能运输系统,该系统能帮助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通过对铁路运行状态和周边区域安全程度的分析和判定,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人为事故、恐怖袭击事故进行事前预防、快速定位、快速处理,落实灾难备份和灾难处理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高铁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三)建立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铁路沿线具有线长、面广、点多等特点,运输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为了进一步发挥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统领作用,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应当本着完善、融入、创新的原则,从人、路、物、机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思考和分析,强化各负责人在体现建设中的职责,明确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核心目标,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运输安全管理机制。在日常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加强相关岗位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进一步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的承担要素,并对要素构建和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形成由上至下的全员式运输安全管理建设形势。为保障地方铁路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有序进行,相关领导和部门要注重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相关人员可充分利用宣传栏、牌板等传统手段和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种现代化电子信息手段进行运输安全宣传体系建设活动,并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强化安全知识学习效果。针对薄弱地点、薄弱人员和薄弱时间,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将事后查处逐渐转变为全程预防,并调整、改善运输组织方案,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安全事故隐患,进一步提高运输安全管理机制的长效性和稳定性。例如太原铁路公安就从今年6月1日起至今对辖区线路治安隐患进行长期、全面的排查工作,加大了夜间对易发案区和重点行车设备的巡逻守护,提高了警力上线率和管事率,加强了对铁路要害部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并督促责任单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太原铁路公安及时对线路两侧出现的侵限放牧、焚火烧荒等现象进行处理,对排查出的治安隐患一律下发整改通知,为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提供了保障。

(四)充分调动群众力量开展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

地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部门要充分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传达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以及相关基础知识,让爱路、护路成为基础群众的自觉行为。地方铁路安全管理部门应当采取各种方式深入社区和各级单位,通过分发宣传手册、讲解相关知识、组织相关活动等各种形式向铁路用户普及铁路运输安全知识,让群众真正认识到维护铁路运输安全不只是政府和铁路部门的职责,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上下关联性问题,认识到铁路安全是一张错综复杂、紧密相联的网,从而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以及对铁路安全的重视程度。例如今年春运工作正式开启后,内蒙古赤峰火车站就联合赤峰市公安局组织基层群众开展了“查隐患、保冬运”铁路治安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该行动组成了由五百多名治安管理专项人员和一百多名群众构成的工作小组,沿赤大白铁路和锦赤铁路涵盖的19个车站和46个社区、村展开了一系列安全隐患排查、分析工作,工作小组中的参与群众积极配合专业工作人员通过步巡、车巡等方式,清查铁路沿线内部单位、废旧品收购场所等,全面检查铁路沿线重点路段、桥梁涵洞以及其他重点部位,查处各种危及行车安全的重点治安问题,如闲杂人员线上行走坐卧、在铁路安全保护区挖沙取土、拆盗铁路器材等。在该项“查隐患、保冬运”活动中,基层群众的积极参与提高了铁路治安排查整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铁路运输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方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铁路运输安全运营和安全管理工作,强化运输质量管理和安全监控机制,将安全运输管理与法制管理相结合,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提供有效、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明宗良. 浅谈铁路运输安全管理[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82-83.

[2]马金宝,季宏杰.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12,07:624-625.

[3]谢俊. 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主要问题及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J]. 金融经济,2012,12:132-134.

[4]袁毅. 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 民营科技,2012,08:188.

[5]李东旭. 浅谈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11,09:408.

[6]刘计辉. 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的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2011,23:133-134.

铁路交通运输管理范文4

【关键词】交通运输;一体化;铁路;运输发展

一、交通运输一体化相关概念

交通一体化,其实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理论基础,从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统筹区域各种运输方式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资源与衔接上能得以最大化的利用,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组合优势和整体功能,全面满足多样化的运输需求,以促进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一体化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包含了综合运输的思想,而又远远地超越了综合运输的内涵。一个完善的一体化交通系统包括:客运系统和货运系统的一体化;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一体化;交通运输规划与交通运输运营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结构的一体化;交通管理一体化;交通信息一体化;交通管理与交通控制的一体化;交通控制一体化;交通诱导与交通控制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的资源(需求、供给、信息)的一体化等。

二、交通一体化的必要性分析

交通一体化是协调交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地区资源和环境的容量十分有限,以大量占用土地等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以,迫切要求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

三、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发展措施

对于促进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方法为切入点,如图1所示:

图1 促进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发展图

(1)重视铁路运输枢纽合理布局,实现与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运输枢纽是运输方式的结合部,船、车、飞机运转作业的操作场,旅客和货物换乘、换装和集散的中枢,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铁路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铁路枢纽在综合运输枢纽中的布局,并结合运输体系现代化,与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实现布局合理化,运输过程“无缝化”。铁路运输枢纽布局合理性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枢纽在全国铁路网上布局合理;二是在综合运输枢纽地区铁路枢纽与各种运输方式及城市交通(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应紧密衔接,布局合理,特别是在对全国交通乃至国际交通有重大影响的特大城市、大城市综合运输枢纽中的铁路枢纽,应该做出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规划。(2)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优化运输合理结构。可以通过优化运输结构,来达到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对于铁路而言,需大力发展高速铁路与客货专用铁路,从而提高电气化铁路与复线铁路的比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还可以使铁路能得以更好的发展。同时,铁路还应加快发展电力的牵引,这样,可以让铁路完成的运量上,还可以在线路的里程上来增大比重。(3)加快高速客运系统建设。近年来,高速客运的承载量在不断地增加,而且周转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对于旅客运输的高速化,不仅需增强高带客运的能力,还需增加运输线路客流量的重要途径。这是为了满足现状运输需求,为了经济发展,为了社会进步,为了节省旅客在途时间的一个有效方法。

总而言之,对于加强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发展,可以通过重视铁路运输枢纽合理布局,实现与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优化运输合理结构、加快高速客运系统建设、与时俱进,发展现代物流、积极推动运输管理体制创新等方法来解决。

参 考 文 献

[1]沈银涛,张国强,李家辉.对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发展对策探讨[J].职业技术学院.2011(18):193

[2]蓝月晶,占成安,吴成林.浅谈交通运输一体化中铁路运输发展趋势及前景[J].交通交通安全.2011(8):51~53

铁路交通运输管理范文5

关键词:铁路;运输业;发展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在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致使国家损失巨大。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铁路总体规模发展不足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纵深和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铁路总体规模发展不足致使运能短缺。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客货运需求一起压向铁路,致使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突出,因铁路运输能力不足造成的后果更加一览无余。同时,我国铁路现状各地区间发展且不平衡。东部地区铁路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铁路比较落后,甚至一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这种现实状况将不利于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也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其次,铁路运输业的属性未明,阻碍了铁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目前铁路政企不分的经营管理体制下,铁路运输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究竟是纯粹公益性行业还是市场主体是不明确的,其属性处于模糊状态。这种属性未明直接结果是人们不把铁路运输业当成企业看,认为铁路运输业要承担的是更多的社会责任,铁路运输业即使经营入不敷出,政府也是应该财政补贴的。正是这种长期的属性未明,造成铁路运输业缺乏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失去降低成本、创造利润的激情和动力。目前,尽管随着不断的国企改革,铁道部给铁路运输企业下放了许多经营权和其他相关权利,但这只是名义上的下放。铁路运输企业还远未成为市场主体。

再次,高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制和服务质量不高。虽然我国铁路运输业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制,但由于改革缺乏正确的引导,在重复中耗费了巨大的改革成本后而收效甚微。企业国有资本的独占性未从根本上改变,相对独立经营的体系也尚未建立,仍属于垄断式国有企业。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制,扼杀了其竞争活力,使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视而不见、反应迟钝,是造成铁路运输业效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铁路沿线小站安全管理上存在着管理滞后、缺乏持续性等弊端。铁路沿线小站的安全在铁路运输安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着铁路运输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社会政治和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基层站段对沿线小站的安全管理,存在着管理被动和“以罚代管”等现象。站段安全专职人员一般在事故发生后,在进行安全总结分析后,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而未进行各种安全业务指导和教育。这种单独“以罚代管”形式的效果,只能是暂时缓解沿线小站面临的严峻铁路运输安全,带来的后果却是铁路员工心理上产生的反抗情绪。这种滞后的安全管理模式是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将会大大削弱了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

首先是实现铁路交通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可见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势必会严重制约着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也应被剔除出去。这些部门虽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

其次是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最后是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首先,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许多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其次,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积极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已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

铁路交通运输管理范文6

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在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致使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铁路总体规模发展不足且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纵深和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铁路总体规模发展不足致使运能短缺。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客货运需求一起压向铁路,致使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突出,因铁路运输能力不足造成的后果更加一览无余。同时,我国铁路现状各地区间发展且不平衡。东部地区铁路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铁路比较落后,甚至一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这种现实状况将不利于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也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其次,铁路运输业的属性未明,阻碍了铁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目前铁路政企不分的经营管理体制下,铁路运输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究竟是纯粹公益性行业还是市场主体是不明确的,其属性处于模糊状态。这种属性未明直接结果是人们不把铁路运输业当成企业看,认为铁路运输业要承担的是更多的社会责任,铁路运输业即使经营入不敷出,政府也是应该财政补贴的。正是这种长期的属性未明,造成铁路运输业缺乏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失去降低成本、创造利润的激情和动力。目前,尽管随着不断的国企改革,铁道部给铁路运输企业下放了许多经营权和其他相关权利,但这只是名义上的下放。铁路运输企业还远未成为市场主体。

再次,高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制和服务质量不高。虽然我国铁路运输业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制,但由于改革缺乏正确的引导,在重复中耗费了巨大的改革成本后而收效甚微。企业国有资本的独占性未从根本上改变,相对独立经营的体系也尚未 建立,仍属于垄断式国有企业。垄断致使铁路系统内部缺乏竞争机制, 扼杀了其竞争活力,使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视而不见、反应迟钝,是造成铁路运输业效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铁路沿线小站安全管理上存在着管理滞后、缺乏持续性等弊端。铁路沿线小站的安全在铁路运输安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着铁路

运输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对社会政治和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基层站段对沿线小站的安全管理,存在着管理被动和“以罚代管”等现象。站段安全专职人员一般在事故发生后,在进行安全总结分析后,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而未进行各种安全业务指导和 教育。这种单独“以罚代管”形式的效果,只能是暂时缓解沿线小站面临的严峻铁路运输安全,带来的后果却是铁路员工心理上产生的反抗情绪。这种滞后的安全管理模式是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将会大大削弱了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

首先是实现铁路交通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可见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势必会严重制约着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也一应被剔除出去。这些部门虽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

其次是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最后是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首先,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许多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其次,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积极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已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

铁路交通运输管理范文7

关键字:运输管制政企分开措施改善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运输管制是政府对运输行业的企业行为所制定的规定,一般包括行业进入和退出管制,费率管制和安全管制等内容。综合运输管制则是政府在管理上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机统筹管理,以充分发挥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由于公共运输业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很高,而且具有沉没成本的特色,趋向于大规模的组织与经营,容易造成独占垄断的现象。同时,运输也具有很多的外部成本和外部利益,例如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以及运输发展所带来的土地增值等问题。此外,运输服务具有部分公共物品的特性,不具有排他性。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政府介入,并且对交通运输行业进行适当的管制。然而,不可避免的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1.我国交通运输管制

我国目前的运输管制体制主要包括加入和退出管制,费率管制,服务水准管制以及补贴等等[1]。

1.1加入和退出管制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对于各种交通运输企业进入和退出此行业的全过程都进行了详细而严格的规定。例如,我国的航空运输企业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规定的条件,其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必须按国家有关法律进行调整,凡经批准开办的航空运输企业,必须有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对于公路,我国也实行许可证制度,只有满足法律规定的准入制度的企业才颁发经营许可证,办理停业手续之后才可以公告停止营业。同样的,对于从事水路运输经营的企业,必须由交通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领取“水路运输许可证”和“船舶营业运输证”后方可进行营业。

1.2费率管制

为了规范交通运输业,方便政府和人民对其的监督,同时为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的经营者的权利,我国对于运输业的费率进行严格的管制。各种运输方式的税率都有明确的运价表予以规定,运输企业被要求严格按照运价表收取运输费用。

1.3服务水准管制

我国的服务水准管制的内容涵盖了运输业经营的技术和服务准备,有关安全、运输工具、运输业从业技术人员的考核以及运输合同条款方面的规定较多也较为详细,但对于服务水平以及次数等的规定比较笼统。

1.4运输补贴

我国的补贴主要分为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两级。中央财政补贴主要用于铁路和管道;地方财政补贴主要用于城市公共交通,如地铁和公交等。补贴形式为货币补贴和非货币补贴。

以上就是我国交通运输管制的现状。

2.国际交通运输管制

2.1美国交通运输管制

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交通运输业,美国政府制定了相关的管制措施。美国在1967年成立了联邦运输部,交通运输业由联邦运输部进行管理,下设八个分局分三个层次对交通运输业进行管理。美国对于铁路的运输管制主要有以下的特征:一是政府放松了管制,主要体现在对铁路公司资产重组的管制和价格的管制方面,扩大了铁路公司的定价范围。二是政府帮助铁路摆脱困境,主要体现为政府参与铁路业务的结构重组,帮助一些重要的铁路公司摆脱沉重的历史负担。三是铁路经营私人化。四是客货运分离 [2]。

2.2欧盟交通运输管制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欧盟各国也在不断地调整各自的交通运输管制措施。欧盟各国政府与铁路运输企业各司其职,政府负担铁路的建设维护,并向铁路运输企业征收线路使用费。而铁路运输企业则实行商业化运营,自负盈亏。同时引入市场竞争体制,开放通路权,但对公益性的地方客运,政府则会进行适当的补贴[4]。另外,政府也在进行产权和投资建设改革,改变国有独资状况,建立多层次的投资体制。

3.我国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对比,会发现我国的交通运输管制体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缺乏统一规划,各地区及各交通方式的发展不平衡,不能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优势。同时,我国的运输管制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实施,增加管理成本的同时也会导致各部门在执行任务时出现矛盾。因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措施,更好地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1政企分开

我国现行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下,政府对企业有很多约束和管制,我们可以打破政府与企业间的隶属关系,建立规范的、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公司,建立健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使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和监督者都可以真正到位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政府则要转变职能,制定各项政策法规和交通管制政策。

3.2网运分离

交通基础设施是公共性的服务设施,投资巨大,回收期很长,私人很难兴办,一般应由政府来统筹规划和安排。所以政府主要负责交通基础设施的建造、管理和维护,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实行分层分级管理,各运输企业负责经营,并向政府支付使用费,争取实现自负盈亏。

3.3运输业的宏观经济管理

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对交通运输业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引导运输业的发展。我们现行的营运执照、运价审批制度以及一些补贴政策就是这一措施的很好体现,应该继续实行下去[5]。

3.4注重公众的了解和参与

为使运输政策的制定能更代表公众利益,同时使运输政策能为公众了解并愿意配合执行,可以就某项运输政策的制定进行民意测验,在报纸、电台或网络上进行公开讨论,或举行专门的听证会和辩论会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运输政策。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通运输管制政策,从而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时为社会大众提供安全、高效、合理的运输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浩,主编.运输组织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牛保国,周骞.运输管制与放松管制对美国运输发展的影响.运输管理,2006(8)

[3]路正业.日本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中国道路运输,2002(2)

铁路交通运输管理范文8

关键词:铁路运输组织 模块化 组合优化 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35-01

目前,高校中的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研究方兴未艾,涉及基础教育及专业课教育[1~4]。《铁路运输组织》是交通运输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在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和能力培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涵盖了行车、货运及客运中与运输组织密切相关的核心内容,目标是使学生熟悉铁路运输生产的过程及特点,掌握铁路运输组织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全面了解铁路运输组织作业过程与方法。

1 铁路运输组织课程开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铁路运输组织》在交通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均开设,授课学时为48学时。而不同的专业有其自身特点,对铁路运输组织理论的知识的要求有很大差异。所以十分有必要研究各专业对铁路运输组织相关理论的需求。而目前已有的《铁路运输组织》教学大纲,只是根据学时量选定了相关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教学内容的筛选不具有针对性。

2 铁路运输组织课程知识点聚类分析

铁路运输组织课程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进行铁路运输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与优化组合,首先要对铁路运输组织的知识点进行聚类分析,分别生成不同粒度的铁路运输组织知识点。

通过综合分析,将一级粒度知识点模块划分为行车组织基础、运输调度指挥与统计分析、客货运组织三个模块。行车组织基础模块着眼于铁路生产现场运输生产组织实务,系统介绍车站工作组织、车流组织及运行图和区段通过能力等内容,是铁路运输组织的核心和基础。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与统计分析模块属于铁路运输上层管理、涉及铁路运输组织决策性质的内容,关系到运输全局。而旅客运输组织与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块是铁路面向社会的运输的体现形式,涉及具体客运站作业组织、客运计划、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及乘务工作组织、货运站与货场、铁路货场管理等重点内容。[1]

3 各专业分类及对铁路运输知识点需求特点分析

铁路运输组织课程的开设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让非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掌握铁路运输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其尽快融入相应的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而不同专业的就业去向也不尽相同,对铁路运输组织课程中的知识点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所以,进行针对各专业的铁路运输组织知识点优化组合的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是分析各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了解其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从而在铁路运输组织课程教授知识点组合时做到有的放矢。

作者统计了交通运输学院非交通运输专业(交通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近三年的就业去向情况。将就业单位划分为铁路局及地铁运营公司、工程局及相关公司、相关设计院、读研及其它五类。其中,铁路局与地铁运营公司对铁路运输组织知识要求水平较高,工程局及铁路相关公司次之,设计院就业与读研就业人数较少,但其对学生掌握铁路运输组织相关理论知识的水平与程度要求也相对较高。其它就业去向对铁路运输组织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不高。

通过对各专业的就业去向进行统计分析,认为交通工程专业应将铁路运输组织课程作为必修课,加强车站工作组织、区段通过能力及运行图方面知识的学习;物流专业将其作为选修课程,注重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方面的强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铁路运输组织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加强铁路调度指挥与统计分析。运行图等内容的学习。

4 专业与铁路运输组织课程知识点匹配与课程内容优化组合

4.1 匹配等级与强度

在确定铁路运输组织课程知识点与专业的匹配等级时,采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在权重系数确定时,单纯采用专家评判法受专家主观意志影响较大,单纯采用层次分析法又存在操作性较差的缺陷。为保证权重系数的客观、公正和权威,采用专家评判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指标的权数:先采用专家评判法取得各位专家对各指标的估价权数,再用层次分析法对专家的估价权数进行汇总及检验取得指标的权数。

4.2 相关度计算与学时换算

根据4.1节介绍的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得到各级粒度知识点与各专业的相关度系数。将技术站作业组织知识点,所包含的所有四级知识点货物列车和货车在车站的技术作业、接发列车工作、调车工作基础、解体调车作业、列车编组调车作业、取送调车作业、车站班计划级车站阶段计划,针对各专业通过运用专家打分法及层次分析法进行汇总,得到针对各专业的各四级粒度知识点的权重,然后根据权重,换算为教授知识点时间。

5 结论

本文阐述了铁路运输组织的理论体系结构,将其知识点由宏观到微观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分为一级粒度知识点、二级粒度知识点、三级粒度知识点及四级粒度知识点,并利用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各专业的培养计划及就业去向,将运输组织的四级粒度知识点进行组合优化,生成了各专业的《铁路运输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各专业的学生适应将来的就业岗位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相关任课教师备课、设计教学日历、执行教学任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 龚新湘.高校公选课教学内容模块化探讨:以《现代经济学基础》课程为例[J].大学:学术版,2011(9):14,26-29.

[2] 耿桂宏,马金福,房国丽.《材料物理与性能学》课程内容模块化构建与教学实践[J].科技信息,2012(25):22-23.

铁路交通运输管理范文9

关键词:铁路运输经营管理体制

在我国当前的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占据着关键地位,这一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输优势是得天独厚的,特点为:受天气因素影响小、运输成本比较低、运输量比较大等,其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发展,确保我国经济全方位平衡进步。

一、改革铁路运输经营管理体制的关键性

一方面,在物联网时代背景下,交通运输量越来越大,而铁路运输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表现出较高的性能,也因此使得铁路运输表现出较高的重要性,加强对其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显现出较高的必要性,而且在成功改革之后,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营运输成本,使其在当前市场中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改革铁路运输经营管理体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制造产业的成本,使其生产制造成本呈现降低趋势,进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二、改革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对于铁路运输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应积极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建立一支专业团队,用专业化流程探究改革的主要思想,尽可能的以最低代价获得最佳的成效。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到改革工作必须顺应我国的国情,满足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交通运输需求量,严禁背离其具体需求。

(二)政策性辅助支持

由于铁路的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铁路的建设与国家的交通运输存在重要的联系,有的铁路还具备一定的政治或是军事效益,所以铁路建设需要国有企业和政府提供支持,具体表现在:改革应与政策性辅助相匹配,具备清晰的、全面的政策性要求,对企业与政府的职责与权力范围加以严格划分。

(三)经济恰当扶持

铁路属于一个巨大的系统,涵盖面比较广,牵扯到庞大的从业人员,只要稍有不慎,必将影响全局,所以必须十分谨慎的进行改革。同时,在改革过程中,应重视改革的经济时效性,确保大多数人的既得利益,借助改革来对铁路有关层面的利益进行增加,从而将改革的阻力减小,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人才队伍建设

在铁路运输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中,人才作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足够的人才,才能够具备高效的改革手段。在改革过程中一定会触及到个别人员或是个别层面的利益,这就阻碍了铁路运输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若未对这些阻力加以有效处理,将极易导致改革陷入僵局。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确保改革的有序开展。

三、铁路运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为能够有效开展铁路运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具备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复合人才队伍,这样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需要具有远见的人才提供专业化及科学化的建议与意见,管理人才能够对多方面的工作进行统一协调;(2)聘用一些具有较强领导能力的人才,从而在宏观上对整个改革局面进行有效控制;(3)必须重视“人”及其必要性,有效建设及进一步扩充人才队伍。

(二)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铁路的起步比较晚,每个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现阶段,国外在铁路改革方面已取得显著的成效,我国个别城市也取得一定的成效。所以,在铁路运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可学习这些地区先进的经验,并将之应用到改革的实际措施之中。

(三)重视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铁路属于运输部门之一,更加全面的说,其属于一个运输服务部门。当前,人们拥有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平,更加注重精神上的享受,所以人们更高的要求这交通运输工作的服务性及舒适性。为此,在改革铁路运输经营管理体制过程中,应重视提升铁路的服务水平及质量,提升铁路运输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挖掘有创新的铁路运输衍生服务,让旅客享受到更加舒适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