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数字化物业管理体系集锦9篇

时间:2023-09-20 18:19:22

数字化物业管理体系

数字化物业管理体系范文1

关键词:数字经济;管理转型;制造企业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5],具有万物互联化、知识智能化、数据要素化特征[6]。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的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有效推动了GDP增长,数据资源成为驱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企业管理转型的必要性

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体系完备,但仍存许多问题。传统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发达国家较弱,生产管理效率较低。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根据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内涵,现代制造业应该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相结合,促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引导制造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本质特征即信息流和工作流的数字化[14],企业需对数字化工作流和信息流进行有效管控,利用物流和资金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协同。因此加速高新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企业管理融合迫在眉睫,管理数字化转型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4]。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企业管理转型要素

为了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我国制造企业全力推进设计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的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更加趋于网格模式,传统制造企业管理转型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在企业生产制造、销售物流、产品创新等环节的应用进行[8]。这样企业就能改善客户体验、创新价值主张、提升组织效能。基于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结合数字经济时代背景特点,企业管理转型涉及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供应链管理,建立与供应商、分销商之间快速的合作和交流的渠道,面向供应链以市场的观点对整个商务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整体结构。供应链管理转型是以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整合为基础,以最低的整体成本满足客户的同时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二是生产与研发,关键在于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数据及其相关技术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用户的偏好成为企业产品研发的关键。客户管理关系中精准化营销模式倒逼上游生产体系发生变化,传统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产品设计、研发模式均应有相应的改善。三是客户关系管理,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及其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利用数据信息改善客户关系管理成为关键。数据信息对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建立良好关系等起重要作用,有效利用数据信息改善客户关系成为传统制造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以上三方面相互联系协调,为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同时业务流程重组不断对企业原有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创新,则是对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的组织保证[15]。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供应链管理转型

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化的供应链平台成为供应链效率提升的支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化技术的逐步成熟有效解决了供应链上的链接、索引和交互等问题,实现了供应链不同环节的有机联合,供应链效率大幅提升。数字经济对供应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横向一体化、物流系统数字化等方面。第一,企业供应链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等的支持。因此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转型需要利用大数据构建系统化的现代管理体系,搭建好信息供应链管理平台,以确保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顺畅。同时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人工,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促进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1]。第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为了追求资源整合往往采用纵向一体化来实现高度控制。数字经济时代横向一体化成为主导,企业只需抓住产品方向和市场这两个重点,及时整合外部资源响应市场即可。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完整贯穿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的链条,链条上所有节点的企业都需同步、协调。因此供应链横向一体化程度也是影响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数字经济时代,线上线下交易融合交错,物流成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其数字化程度对企业交易的完成度有重要影响。企业需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结合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建立适配的物流系统,使全范围、全过程的物流活动能够实现纵深化的管理和协调。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生产、研发管理转型

数字经济给企业带来生产技术创新的同时生产模式、产品设计、研发模式等也发生变化。第一,生产模式趋于模块化、柔性化。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及其相关技术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用户的偏好成为企业产品研发的关键。因此,数字经济背景下客户管理关系中实施的精准化营销模式倒逼上游生产变化,单一批量的生产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为了满足差异化需求,企业的生产需适合于定制化产品的模块制造,生产模式逐渐柔性化。同时数字经济降低了企业的搜索、复制、溯源以及认证等相关成本,企业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模式优化中去[8]。第二,产品设计趋于版本化、迭代化。数字经济时代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用户识别、敏捷学习、迭代试错成为企业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重要能力[13]。迭代创新模式增加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多样性,也降低了资源禀赋约束[12]。迭代化的生产节奏有利于企业及时地适应供需两端的需求与发展,更加精确地感知新变化、把握新机遇。第三,研发模式趋于开放化、开源化。数字经济发展过程是全生态协力共进的发展,创新不只是部门内部的创新,更是整个生态的协力共进。企业需要不断综合不同领域的新知识、发掘跨界创新潜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凸显核心竞争力,拥有更多的选择、更稳定的系统和更强的抗风险能力[2]。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传统的业务流程中一项完整的工作会交交由不同的部门依次进行,信息传递路线较长,信息失真概率更大,导致组织内各部门交流、协调较为缓慢,生产效率与决策准确率较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业务流程重组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企业战略为基础,涉及到组织结构和人文因素等诸多方面。第一,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组织结构具有复杂化、集权化等特征[3]。组织结构为适应精细化分工和数字化供应链平台等,逐渐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为了与业务流程相适配平台型经济形态也不断发生变化[16]。面对数字经济带来的企业环境快速变化、组织边界模糊化、组织创新多元化,网格制相对于科层制更具优势,也是数据驱动组织结构创新的体现。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规则和权力两方面。数字化技术改变了行动者规则,行动依据不再是科层制中稳定的公式规则系统,而是由原来的经验规则变为数据规则,数据、信息技术、知识等要素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形成以数据信息及相关技术为核心的规则体系[10]。开放的网络式管理模式和无边界的生态圈管理模式使得权力趋于分散,变得更加多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同一组织内的不同层级之间信息高度透明,组织和个人的信息权力越来越小,拥有大数据信息的大型平台组织和政府部门等成为权力集中地。第二,信息技术在业务流程重组中主要作用是提高信息决策质量和速度、简化管理流程[7]。其对业务流程重组的技术支撑主要是作为流程再造规划管理工具从整体把握项目的规划、进度、预算、评估等;作为成本分析工具分析项目所需资源与成本;作为人事计划工具来进行人力资源相关分析;作为集成工具、编程工具等管理系统开发工具。相对应的,业务流程重组也对信息技术有较大影响,促使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不盲目接受,而是注重人工和信息技术的配合与协调,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支持。第三,企业流程重组不仅涉及到技术,还涉及到人文因素。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深层的管理变革,原有企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将被重组。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制造企业需要进行企业文化变革,需要在创新协同的文化引导下,以客户为中心,团结协作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通过整体氛围的引导与激励,调整员工的意识行为、价值观等,以实现企业业绩的提升[17]。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构建新的价值体系与行为模式,使企业文化与业务流程重组过程相适应,两者相互交融,共同进步。同时数字经济背景下,智力价值不断提升,企业组织管理更趋于扁平化,权利也更加分散,企业人员的知识与能力、素养、态度等也需与之匹配[18]。第四,企业战略是业务流程的总纲领和指针。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业务流程重组实质上是结合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从业务流程出发挖掘企业潜能来进行战略构想[17]。传统制造企业需要结合数字经济对企业的内外部资源、环境、市场、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进行更适配的调整。

(四)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转型

数字化物业管理体系范文2

论文摘要 阐述数字农业的概念及其作用,指出数字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意识及利用信息能力不强、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并对数字农业的建设进行了展望和设想。

在我国2000年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将数字农业放在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谈谈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以供参考。

1对数字农业的认识

数字农业(digital agriculture)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1]。

有的学者认为[2],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在农业领域的延伸。正如“数字地球”的概念一样,数字农业这一概念体现了数据和技术的综合集成。数字农业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农业,即信息化农业,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狭义的数字农业,是以农业空间信息机理为基础的、以“3S”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系统空间信息技术体系。

事实上数字农业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综合概念。近年来,与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有关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的侧重点,成为极其活跃的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农业是一项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对地观测、数字通讯、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科学体系,是由理论、技术和工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数字农业是对有关农业资源(植物、动物、土地等)、技术(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开发利用等)、环境、经济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存贮、处理、分析、查询、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总称。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高级阶段,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可以预言,数字农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与网络体系不健全;已开发的大量农业经济信息系统、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作物品种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农业土壤系统分类数据库系统等大多不涉及空间维度,难以适应当前对空间数据信息的需求;对于来源多种多样、格式也不尽相同的各种数据的实时性、地域性、综合性处理还需作出很多努力。

2.2农业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一方面,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业从业者,知识老化,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处理、利用农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加工处理的技术人员缺乏,当前,就连最基本的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产品供需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方面的人才也不多,更谈不上能够满足数字农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2.3农业信息化效益不明显

数字农业还刚刚起步,在国内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实用性、普遍性的技术应用还很少,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

2.4农业信息数据的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其他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完成某种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各种农业数据往往格式与结构不同,而且往往掌握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或研究机构中。因此,未来建立在网络上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要具备获取和分析分布式存储数据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使所谓的WebGIS能够协同处理来自不同组织和机构的农业数据[2]。

3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台州在数字网络建设、原始数字化数据积累、数字化信息采集及其处理等

方面的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起动发展数字农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借鉴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4,5],提出建设台州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就是要在台州已有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上,建立可视化的台州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直观形象的农业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视频体系,实现农业信息的现代化综合管理、分析、共享和,彻底改造台州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台州农业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3.1整合已有的农业信息

在国家、省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各级农业部门为依托,建设中央一省一市县信息骨干网络系统,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性能优良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并与其他网络互联,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农业资源和经济信息网络系统。

3.2信息表达要直观、形象,并要实现信息系统的联网

把市内的地形、地貌、交通、村镇、行政区划等基础地理信息以及耕地分布、土壤类型、种植结构、水肥状况、农作物生长发育、气象、病虫害、农民知识、乡镇企业、农业法律法规等各种农业信息以图形图像等直观形象的可视化电子地图与相关信息的形式在投影视频系统上进行显示和表达,随着数字农业的发展,逐步做到与省级、部级类似的信息系统进行交互式查询等。

3.3强化对科研、管理等的服务工作

通过对基础地理信息和农业专题信息的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和追踪分析等,实现农业科研、管理和决策人员在全市三维农业电子模型上,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高效、直观、形象地为农业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管理、服务、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4参考文献

[1] 蒋建科.“数字农业”带动农业现代化[J].农资科技,2003(5):41.

[2] 薛领,雪燕.数字农业与我国农业空间信息网格(Grid)技术的发展[J].农业网络信息,2004(4):4-7.

[3] 曹宏鑫,王家利,郑宏伟.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农村信息化[J].农业网络信息,2004(1):17-20.

数字化物业管理体系范文3

西方发达国家在飞机研制过程中率先全面应用了数字化技术,取得了缩短飞机研制周期,提高研制质量,降低研制成本的显著成效。波音777是全球第一个采用全数字化定义的飞机,波音737-700飞机实现了研制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控制,2002年首飞成功的美国第四代战斗机F-35,在数字化管理和控制的基础上,采用了优势企业(中心)联合的研制模式。西方发达国家在飞机数字化研制道路上走过了“产品数字化定义”、“过程管理数字化”、“优势企业中心联合”三个主要发展历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全新的飞机数字化研制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飞机制造业传统的设计和制造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见图1和表1),数字化技术及其应用已日益成熟,代表了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在上级机关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国航空工业通过实施飞机制造业数字化工程,以打通数字化生产线为主线,以并行产品数字化定义为核心,打通了飞机/直升机数字化设计制造主流程,从根本上变革了飞机设计、试验、制造和管理的模式、流程、方式、方法和手段,形成了数字化生产方式,初步建立了飞机数字化研制基本体系,大幅度地缩短了飞机型号研制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飞机数字化研制基本体系

体系是由若干个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飞机数字化研制基本体系由数字化设计等九大要素组成,各要素在飞机研制过程中的位置、作用及关联关系见图2。

数字化设计、试验仿真、制造、管理构成了飞机数字化研制体系的主线,而基础数据库、飞机设计/制造标准规范和政策法规构成了飞机数字化研制体系的基础;中间的数字化支撑环境和软件系统将各类要素联系在一起,集成各类应用系统和网络,为飞机数字化研制提供支持协同设计制造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飞机数字化研制的信息沟通、单源数据管理和并行过程控制。

通过构建飞机数字化研制基本体系,中航工业主机厂、所形成了“一个平台,七个中心”的数字化建设成果,全面支撑了数字化设计、制造主流程和仿真试验辅流程等全新的飞机数字化并行协同研制模式。见图3所示。

一个平台

较大规模的厂、所数字化协同平台。厂、所数字化协同平台是以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产品数据管理、物流管理系统为核心,是航空企业从事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与制造、生产管理等各类数字化研制业务的协同工作环境和信息集成、平台。是数字化设计管理的基础设施,它通过建立强壮的网络连接和提供完善的网络服务,整合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资源,保证设计、制造、管理信息流的通畅流动,实现产品设计制造的数据集成、功能集成和过程集成,形成支持跨厂所的产品设计制造协同工作环境,是飞机数字化研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台主要由三维设计软件、产品数据管理软件,工作站、服务器,连接厂所千兆网络等组成。可供全体飞机数字化设计制造人员同时按并行协同的方式,完成全机产品数字化定义和制造生产数据的有效组织和传递。见图4所示。

七个中心:

功能/性能仿真中心,是基于功能/性能数字样机,通过数字化仿真试验手段,在产品设计阶段早期就替代、减少和简化部分物理试验(实物、半实物试验),通过仿真迭代使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逼近设计指标,逐步走向成熟。

数字样机装配、仿真中心,用以部分取代实物样机设计协调。确保装配设计数字样机评审结果的真实有效。通过虚拟拆装、人机工效等先进的三维仿真手段对装配过程进行预演,检验产品的可装配性、可维护性和工艺性。使得在型号研制中采用全新的三维数字化手段和逼真的立体图像进行设计装配和协调,替代了过去飞机研制采用的木质或金属实物样机。为详细设计、发出飞机生产图样打下基础,见图5所示。

工艺仿真中心,主要通过虚拟制造环境,集中开展主要专业制造过程(如装配、机加、钣金、复材、焊接等)的模拟仿真,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关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工艺问题并优化工艺设计,使工艺方案更科学、合理。如图6所示。

产品数据管理中心和制造数据管理中心(型号数据中心),由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和支撑的服务器硬件组成,并通过二次开发和系统集成,将设计数据、分析数据、工艺数据、工装数据以及各类基础数据库等按不同需求物理异地存放,逻辑统一管理,支撑并行协同研制过程,解决型号研制过程对产品数据共享和流程控制的需求,实现单一产品数据源。

物料配送中心,按照数字化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要求,对生产物料进行集中管理和配送供应,按照生产作业计划组织进行工装工具、毛料、零件和标准件的即时配送管理,实现主要生产过程的流程并行。不仅保证按计划进行生产,同时能够实现对物料的统一仓储规划、实现系统化作业管理和规范化库存管理生产管控中心,负责生产计划指定和设备有限能力的平衡,实现按照架次交付计划进行生产计划的优化排序,实现生产计划编制、下达、跟踪和反馈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控制。从而促使飞机制造企业由传统的按完成项目百分比考核进度、手工对账方式统计缺件等粗放的管理方式,向准确、具体、信息反馈及时的生产计划与管理模式转变。

在飞机数字化研制基本体系建设过程中,突破了九项重大关键技术:

1) 飞机数字化研制模式及并行协同流程关联技术;

2) 成熟度控制下的并行产品数字化定义技术;

3) 用于并行产品数字化定义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技术;

4) 数字样机与虚拟现实融合技术;

5) 面向制造的全机产品数字化定义技术;

6) 跨厂所并行协同工作平台和产品数据单源管理技术;

7) 飞机总体方案多专业关联设计技术;

8) 统一模型关联和参数化模块化快速设计集成技术;

9) 基于模型定义的全三维设计制造技术(MBD技术)

结合型号研制应用,初步实现了方式、方法和手段的七大变革,显著缩短了新机研制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成本。

1)并行产品数字化定义取代了传统设计/制造串行;

2) 数字样机取代了实物样机设计协调;

3) 开展了部分飞机系统的数字试验仿真,简化或减少部分物理试验,加速产品设计迭代过程;

4) 数字量协调传递为主的制造技术体系取代标准样件-模线样板工作法,取消大量模拟量工装;

5) 打通了机加、钣金、焊接、直升机装配等部分数字化生产线,实现数字化制造取代模拟量制造;

6) 部分工艺数字模拟和仿真试验取代工艺试切和试验;

数字化物业管理体系范文4

[关键词]融合发展;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实施路径;实施建议

质量是出版的生命线。近十多年来,专业出版社整体发展规模呈上升趋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精准的选题策划、严格的质量管理。在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数字出版来说,如何建立健全数字出版质量管理体系,如何进行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已成为专业出版社亟须解决的新课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编辑出版实践经验,围绕数字出版的策划、制作、开发、运营和销售的全过程来探索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可行路径,并分别从打造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硬举措”和提高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软实力”两个方面提炼了相关实施建议,以期能为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一、数字出版全过程质量管控

众所周知,质量管理是始终贯穿于出版物策划、制作全过程的。出版单位在传统出版过程中已建立起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路径和制度,积累了丰富的质量管理措施和经验,并组建了质量管理部门和优秀的编校队伍,在此基础上,数字出版的质量管理既要融合传统出版的制度和方法,又要创新和重塑数字出版质量保障体系,紧紧围绕数字出版的独有特征,从内容建设阶段、技术开发及后期制作阶段、运营和销售阶段去探索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实施路径,进而实现数字出版的全过程质量管控。1.内容建设阶段质量管理内容永远是出版物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式,展示位置,音视频的技术参数、字幕、片头片尾,数字课件规范性,检索有效性等进行审校。另外,还需要额外增加测试环节,特别是对于需要后期制作和技术开发的数字出版物,更需要对其功能性、交互性、承压能力等进行综合测试。最后,对于成型数字产品还需送往专业机构(或用户)进行“一读”,从内容、技术和项目整体上保障数字出版物的质量。综上所述,对数字出版来说,“三审三校一读”制度对于保障出版物质量尤为重要,既不能取消,更不能简化,必须严格落实、坚决执行。2.技术开发及后期制作阶段质量管理近年来,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以平台开发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数字出版新局面逐步形成。技术开发和后制作已成为数字出版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平台(网站)、微信小程序、阅读器的开发,还是数字课件、音视频的后期制作,既给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新课题、新挑战,又提出了新要求。技术开发及后期制作阶段的质量管理需着重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加强技术开发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对于需要大量技术开发的数字出版物,因技术开发工作专业性较强,质量人员应深入参与技术开发的需求分析、方案制定、系统实现、技术测试、试运行、系统上线等全过程,根据技术开发流程图,确定各环节质量风险点,并重点对需求实现、功能展现、试运行报告、技术测试报告等进行质量监督,确保技术开发工作围绕既定的技术开发方案执行。二是加强后期制作和数字化加工的质量检查。目前,绝大部分数字出版物都需要进行后期制作和数字化加工。对于专业出版社的数字出版物来说,因为涉及有大量的图、表、公式、符号、二维码、超链接、课件、音视频等,在数字加工和后期制作时经常会出现乱码,图注、表注、上下角标缺失,正斜体不统一,图文位置不正确,链接失效,画面卡顿等问题。因此,质量人员在进行质量检查时须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给编校、技术等相关环节,尽快确认质量风险点(分析是属于数字化加工问题,还是技术开发问题,或编校的问题);各环节在确认是否需要修改和修改的具体内容后,再交后期人员剪辑修改;剪辑修改完成的文件由责任编辑确认修改结果,无误后交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检测;检测如无问题,再由责任编辑、质量人员和相关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交运营人员进行上架工作。3.运营和销售阶段质量管理运营和销售阶段的质量管理是大家经常容易忽略的一个节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大量的数字出版物依托网站、APP、微信小程序等渠道展示给用户,数字出版物在运营和销售阶段的“轻资产”“重体验”的特征恰恰非常利于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我们要充分利用现阶段数字出版的网络出版属性,扎紧制度篱笆,筑牢质量防线。一是建立线上质量检查制度。与传统出版物相比,数字出版物在运营和销售阶段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即“轻资产”特征。因此,对通过网络传播的数字出版物建立线上质量检查制度,非常有利于我们把好质量的最后一道关。[2]根据质量检查相关规定,对所有上架的数字出版物按照20%的比例进行质量检查,特别是当遇到设备故障、服务器迁移、软件升级、网站迭代、断电等情况时,质量检查的比例应该提到50%。二是积极做好营销反馈和更新工作。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已经成为我们进行产品建设和质量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数字出版物在运营和销售阶段的用户反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用户需求从而不断更新内容,更快地了解产品质量进而及时修改差错。我们应充分抓住这一时代特征,利用好这种“迭代式”质量改进方法,不断提升数字出版物的质量。[3]

二、软硬兼施提升数字出版质量

2019年印发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中将“出版质量”作为最重要的一级考核指标,在总分值中占比高达50%。从2021年1月1日起,北京市将“明确出版质量与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评价体系挂钩”“明确出版质量与出版资源配置挂钩”“明确建立责任编辑的责任追究机制”。如何加强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工作是出版单位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1.打造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硬举措一是完善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根基。如在宏观层面上须制定《数字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数字出版物质量管理办法》;在内容建设阶段须制定《数字出版物选题管理办法》《数字出版物制作加工审核流程及品控管理办法》;在技术开发阶段须制定《数字出版物技术开发管理办法》;在运营和销售阶段须制定《新媒体内容审核及管理制度》《数字出版物线上检查与更新制度》。同时,围绕数字产品的选题策划、内容制作、数字加工、技术开发、后期制作、上架运营和销售推广等环节,对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实行多责任人制度,各环节负责人既要对本环节内的质量和进度把控,又要及时沟通协作,配合项目负责人从整体上进行质量管控工作,确保数字产品的出版质量。[4]二是完善数字出版物的质量评价体系。在建立健全数字出版质量管理制度的同时,还需要对已出版的数字出版物质量进行评价,完善数字出版物的质量评价内容及方式。既要对数字出版物出版过程进行质量把控,让质量评价贯穿于数字出版的全过程,如对数字出版物的内容质量、界面(UI)设计、结构功能、后期制作等进行质量评价;又要对数字出版物在运营和销售阶段的用户体验、使用便捷性、产品性能等进行跟踪评价。通过对数字出版物不定期质量检查、常态化的质量评比和建立质量奖惩制度等方式,建立起系统、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从而实现以质量换流量,以品质换口碑的目标。三是加强数字化加工技术储备和合作中的质量管理。专业出版社在数字出版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资金、技术、渠道等方面的原因采取和互联网公司、技术公司合作的方式,在合作过程中,出版单位既要时刻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深度参与数字化加工技术的研发与储备工作,为保障数字出版物的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又要对数字出版各生产环节的合作伙伴提出明确的数字加工标准和质量要求,并可采取诸如签订数字化加工质量管理办法的形式来保证数字出版物的质量。2.提高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软实力”一是建立专业的数字出版编校队伍。责任编辑和责任校对是提高数字出版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版单位应建立起一支多元化、复合型的数字出版编校队伍;队伍组成除了传统的专业编辑、校对人员,还应该包括熟悉技术开发的检测人员、掌握数字化加工和后期制作技术的数字编辑等,从而能够在知识层级上形成互补,在内容审核上形成良性互动的协作关系;[5]有条件的还应组建社外数字编校队伍和社外审读专家团队。二是加强数字化人才储备。目前,数字出版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高度竞争时期,出版单位对外应积极引进诸如互联网(IT)企业的技术开发、运营、销售等各类人才;对内应大力培养复合型编辑(产品经理)、质量管理人才。出版单位应不断加强数字出版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数字出版业务交流会,鼓励数字出版人员积极参加数字编辑职称考试,努力实现融合出版下的人才转型,为数字出版的质量管理打造新的闭环。

数字化物业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数字乡镇 ; 地理信息系统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analysis of the digital villages and towns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For explaining it better, they are firstly introduced that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digital villages and towns . Then It is introduced that the analysis of the digital villages and towns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 And specifically it is explained with the example .

Key words: GIS; digital villages and towns

中图分类号:C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数字乡镇”一词来源于“数字地球”、数字中国和“数字农业”。随着数字农业与农业信息化的不断深人,数字化的内容也延伸到了乡镇、村等基层区域 。数字乡镇其本质就是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并在此基础上深度开发、整合、应用、交流和共享乡镇的各种信息资源,对乡镇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以及辅助决策的技术体系。最终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化社区, 实现全乡镇政府、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一数字乡镇建设的重要性

乡镇是党政、经济、社会等各项实际工作最稳定的基层涉及到全国80%的人口,是宏观和微观工作的结合点,是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单位和社会生活区域,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政府去落实。所以,通过信息技术去提升乡镇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至关重要。信息技术在乡镇一级政府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数字乡镇”的建设,将可极大地提高政府管理的能力及水平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模式和方法。“数字乡镇”不仅对政府、公众及企业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对政府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乡镇”是信息化建设的理想状态和终极目标,它可以帮助实现乡镇的跨越式发展,达到优化乡镇功能,提升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并最终实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乡镇信息化过程中,选择“数字乡镇”建设作为乡镇信息化目标,既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乡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由于乡镇在人口结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上的特殊性,上级政府的的信息化建设,如“数字城市”、“数字区县”都完全不能取代“数字乡镇”的建设。我们必须针对乡镇的特殊性量身定做出一套专门的体系。

二数字乡镇的框架设计

“数字乡镇”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乡镇管理、农业技术服务系统是实现农业生产的信息驱动、科学经营、知识管理、合理作业、促进农业增产的高技术系统。“数字乡镇” 涉及农业信息化的方方面面,经过分析研究后认为、数字乡镇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七个组成部分、十六个应用系统,它们构成一个统的整体。

三个层次为:信息基础层、综合应用层、综合决策层。信息基础层主要有公用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将建立一个无缝、集成的地理空间数据和服务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数字乡镇空间数据框架、空间数据协调管理,更新与分发体系和机构、空间数据交换标准、元数据等。公用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中还包括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技术标准等。综合应用层是行业数字化框架.其主要内容有:面向政府和面向社会的公众应用系统。综合决策层是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性应用框架,它是构筑在基础层和应用层之上的智能化系统。通过建立一系列应用模型,运用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在前瞻性方向上不断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以获得乡镇的可持续发展。

七个组成部分为公用信息基础设施平台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政府娄应用公众类应用政策法规规章及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及各种应用规范。

十六个应用系统分别是:乡党委办公系统、乡行政办公系统三维展示与查询系统、乡镇特色旅游信息系统、地面监测网络系统、遥感监测信息系统、乡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水资源与水利设施信息系统、乡镇规划与监控信息系统、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农作物产量预测分析系统、污染物削减分析系统、农作物栽培信息系统(包括田间信息采集)、科技教育信息系统、信息与咨询网络系统、乡镇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化乡镇体系要横连农村经济各产业及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纵连省、地、县各级部门和农村基层单位,要能全方位、多层次地获取和提供全面反映农村经济运行经济情况,覆盖农村经济科技社会领域的各类信息,建立起技术手段先进的省、地、县、乡、村全部联网运行的农村信息体系。

三基于GIS的数字乡镇分析

1研究区范围与土壤现状

研究区属于石屏县宝秀镇的许刘营等9个村委会集体所有和赤瑞湖部分国有,研究区建设规模为1521.0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有1409.9公顷(其中水田面积有1275.92公顷,旱地面积有55.83公顷,水浇地面积27.87公顷,菜地面积50.28公顷),园地面积2.04公顷,农村道路用地面积有14.26公顷,农田水利用地面积有18.56公顷,田坎面积有76.27公顷。

土壤是指具有肥力的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是各个自然成土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研究区范围内土壤主要是潴育型冲积性水稻土,土种主要为浮泥田,成土母质为板岩、石灰岩冲积物,土层深厚,耕作层厚度平均在50cm以上,养分含量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质地适宜,一般一年两熟,适种作物广,是发展粮、烟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理想土壤,其理化性质见表3-1。

表3-1研究区土壤理化性状

2 该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

矢量化操作,线、点类数据及区域边界等开始进入系统。但由于系统和人工的因素造成了一定的误差,对已矢量化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图形编辑、投影转换、误差校正,形成区(多边形)文件,得到云南省石屏县宝秀镇数字乡镇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如图3-1)

图3-1 宝秀镇数字乡镇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通过现状图,对研究区现状图进行分析。

1)从矢量图中做DTM分析。得到下面图形。(图3-2)

图3-2 宝秀镇研究区格网立体图

2)对地类面积进行统计。

图3-3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图

3)将输出的属性数据导入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如表3-2)

表3-2 研究区现状结构简表 单位:公顷

四总结

“数字乡镇”建设是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建设方向。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数字乡镇”建设的研究,简单的实现了“数字乡镇”综合信息的应用,具有地图查询、土地利用查询统计、农副业统计等功能。如果要完全实现基于GIS的“数字乡镇”建设,还应该从政府角度出发,研究区域内企业数、土地属性、耕地面积、房屋数量和占地面积等各方面的信息,要求能够实现乡镇的可利用土地的性质、面积,需拆迁建筑的位置、面积、补偿费用等数据,从而实现科学决策。

参考文献

[1] 承继成,等.数字城市——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阎正.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 尹朝阳.用MAPGIS编制土地利用的方法.测绘通报.1999(6):36-38

数字化物业管理体系范文6

随着计算机、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空前的应用,信息技术本身已经在全球溶入国民经济、乃至人们的生活之中。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信息已经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支撑信息技术平台就是计算机、通讯技术,其具体表现基本形式就是数字化。一方面信息作为资源必将通过交流才能产生价值、另一方面信息作为资源在现代经济活动、人民生活中蕴藏巨大的需要,这就势必需要一个数字化的平台。包括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数字岛、数字细胞等概念的提出,无非都是为数字化信息在各个不同空间区域为信息共享、交流及延伸出来的服务提供系统通道。

有概念认为信息要进行广泛的传播,是需要社会有机的综合,社会的空间依赖人们生活和活动空间是城市,体现信息化的城市骨干网;城市骨干网与下一级应用子网的连接能通路,重点在系统网络体系的构造,或作为基础的支撑,为各个应用的基本单位社区提供连接。而信息交流和产生价值需要具体的应用层的支撑,这些应用和增值将是依托社区为基础,那么数字化社区的概念应运而生。

1数字化社区的基本概念

数字化社区,就是通过数字化信息将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与每个住户实现有机连接的社区。这种数字化的网络系统,使社会化信息提供者、社区的管理者与住户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由于现代网络浏览器的先进性以及多态的表现性,加上各种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营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社区。

这个虚拟的社区是由现实的社区为支撑的,是现实社区的发展和延伸,所以社区仍为主体。现实的社区提供的具体建筑物和环境,而虚拟社区是指在网络上有虚拟社区,实际上所提供服务是有形的,具体的。虚拟的含义是在网络空间的虚拟,但为现实社区拓展跨地域的空间,与外部有广泛联系。使更多的社会资源能够共享和跨地域提供的服务在社区成为可能。

数字化本义是指信息数字化,数字化社区的概念相应是实现了信息数字化的社区,其基本属性应该是社区。与传统的社区不一新,社区的管理、社区的文化建设、社区提供的服务应该是统一在一个数字化的平台上。

数字化社区应该是一类消费信息岛,数字化城市应该是由多个消费类信息岛及其他提供服务类信息岛的综合。

数字化社区是由于有一个数字化的平台,数字化社区比传统社区的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更加丰富的文化、更加全面的服务。实现一个环境优雅、设施齐全、生活方便、居住安全的环境。

2数字化社区的内容

2.1宽带网络

数字化社区的内容首先基于宽带的数字化平台、即宽带的网络。这个网络是内部是intranet(内部网络),对外与internet(互连网)连接出口。这个内部网络不仅由基础设施构成的物理网如综合布线、网络设备、计算机构成;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管理和服务的综合系统平台这由支持软件构成,真正实际应用的。为什么要有小区的内部网络?这是因为小区的应用和资源利用所决定的,小区的信息有很多是小区特有的如住户信息,设备信息、管理信息、甚至服务信息,它们将是在住户和管理公司之间交互的,这是有隐私性和特定性;另一方面所有信息如果不是在内部网络经过处理、分发而直接上internet这势必会造成信息拥护需要出口带宽的增加,直接导致营运成本的增加,如果所有的小区信息都直接上internet,也会增加延时而无法处理实时信息。对外的internet出口带宽也是宽带网络的重要部分,没有它将无法与社会实现信息的共享。

2.2数字化社区管理

数字化社区的管理,包括对人、物和事务的管理体现出更加有效,表现出来是具体和直接。社区实现数字化后数字信息的交互直接了,管理中心对所要进行管理的住户状况可以快速准确的反映出来,住户有问题也可以直接通过管理中心要求;管理中心可以直接监控各种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及时发出处理指令;对于小区经常性的事务处理包括内部办公自动化和面向住户服务指南、投诉、维修、查询、缴费、建议等功能将会更加方便。值得提出的是,由于数字化社区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化的服务功能,其中有许多是物业管理公司本身不能提供的,但会为小区所需要如电子商务、娱乐节目、网上教育等等,那么对外的提供增值服务的管理也将是管理的重要内容。数字化社区服务功能有很多内容,可以说社会提供的服务几乎都可以进入社区,当然目前能够实现的而且有用户需求的包括如下:

住户可以在网上全面了解社区发展商、物业管理机构的背景资料;

网上获取住户入伙、装修申请等流程,并在网上进行交互式操作;

查询与自身相关的每月应交的水电、管理费等费用清单并进行网上支付;

住户还可以进行网上投诉、咨询、报修等,并从网上获取回复和上门维修约定、报价等;

发展商、物业管理机构可 以在网上向全体,或某些特定的住户通告;

物业发展商和管理机构,或者是某一些住户可以在网上发起有关小区建设与社区活动、社会问题的讨论议题,大家可以共同在网上进行交流、沟通。

2.3数字化社区服务

数字化社区提供的社区服务功能是指社区外部和内部的服务提供者为社区住户提供的社区电子商务(网上商店)功能以及网上生活资讯(包括网上学校、网上医疗保健、网上娱乐等等)。

2.3.1社区电子商务

社区电子商务就是实现住户在网上购物的功能。功能具体可以实现:

住户能在网上浏览商品信息并进行订购;

住户可以说用网上电子支付或选择社区管理服务机构提供的其他方式进行结算;

可以查询每次、每周或每月的购物清单等等;

而社区的管理服务机构则要通过系统进行电子商务的客户管理和订单管理,包括订购客户的身份甑别、查询客户的信用级别和记录、处理订单、送换货任务管理、应收款项管理等等。

2.3.2网上生活资讯

住户在网上获得生活资讯及其服务是多样性的,包括网上娱乐、城市生活(吃喝玩乐)动态指南、网上教育、网上保健等等。系统将不断运用互联网的各种最新的技术,实现多媒体、交互式、同步管理等网上生活资讯服务。主要可以实现:

网上学校:网上少儿培训、补习,网上多媒体英语教学,测试等;

网上医疗保健:各种最新保健方式介绍,网上互动疾病诊疗咨询等;

网上新闻:当天各种报刊要闻,体育报道等;

网上娱乐:下载播放流行音乐,娱乐新闻、动态;

网上家庭个人理财:股市、期货、货币汇率消息;个人投资理财顾问,互动咨询;

网上城市生活指南:城市生活地图,吃喝玩乐消费指南等;

通讯:实现基于ip网络的而非电信psdn的全端点的ip电话(ipphone),ip可视电话(ipvideo),具有更经济,更好质量的通讯。

呼叫中心:提供综合服务

数字化社区仅为以上所有的服务功能提供了手段,具体的内容实现还将依赖专业的内容提供商,目前在这人而发展还是远不能满足需要,提供内容服务是促进实现数字化社区的关键。

2.4数字化社区和智能小区的区别

数字化社区和智能小区都是比较新的概念,都在不断的发展,现在也很难在细节上严格区分,可能需要随着发展才能有准确详尽的定义,但数字化社区和智能化社区是不完全等同的,有观点认为数字化社区=智能小区+虚拟社区,从这个观点来看智能化是数字化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

1.数字化社区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它的依存的基础除了社区本身,离不开数字化城市,很难想象一个孤立的数字化社区能够存在,这是因为数字化信息是社会资源。智能小区则将在小区内部实现智能化的功能。

2.数字化社区强调的是在小区内实现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供更多的社会化数字化信息服务;智能化是面向社区内部的以科技手段来提高住宅的功能,更多的体现出社区内部管理。

3.数字化社区强调的虚拟社区整体的综合,智能化更多的是考虑住宅内部具体设备设施的管理。

3数字化社区的系统构成

数字化社区的系统包含外部的构成要素:icp、isp、ip城域网等,内部构成要素小区内部宽带网络、物业管理、用户。内外要素有机构成系统。

isp是指internet连接服务商,通常在各城市具有电信资源的开设的网站,以中国电信、网通及广电在各城市拥有自己的ip城域网提供基础进接通道是有资源优势的isp;再者为专业的全国性的知名网站如:263、163等。其主要功能为用户提供internet链接服务,提供搜索、链接等功能,当然大多数isp都提供了综合性信息服务,如新闻、聊天等一些综合服务的功能。服务商isp本质是提供internet连接的中介服务,依靠收取用户月租是主要的运营模式。

icp是指为internet内容提供商,通常是提供专业服务内容的,目前还主要广告和其他邮箱租用为主要收入,目前以提供专业内容的服务并且为主要赢利模式icp并不多见,这不仅限制icp的发展,也使得用户不能得到有用信息和服务资源。

目前有isp和icp合为一体的趋势,因为isp至少还是在赢利,可以支撑icp的投入时期,这在现阶段不失为策略性方式。

驻地营运商是小区内部网络的经营和管理者,目前有两类,一类是象长城宽带或电信提供内部网络投资为主,向内部网络收取月租的方式为经营模式,但一般很难结合小区的物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另外是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依靠向服务商isp租用internet接入,直接面向住户提供管理和服务,这是比较合理的模式,问题是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缺乏科技人力资源和管理经验,从长远来看,物业管理将会配备资源和积累经验是必然趋势。

4数字化社区的实现

数字化社区实现除了技术和系统整合,还需要是由一系列的运营模式策略组合而成,这涉及到基于internet的实现方式、社区电子商务、伙伴关系的确立的概念。

4.1基于internet的实现方式

数字化社区解决方案完全是基于internet的,这种实现方法的优势在于:

目前国内大部分已建成的居住社区和商用楼宇的综合布线都未考虑和实现网线到户,要进行改造的难度很大。基于internet的实现方式就不存在任何的局限性,无论是通过宽频接口、有线电视网,或者只有电话线,都可以实施数字化社区的构建和运营。

可以完全不受现实地理位置的限制的交互方式。住户假如正在公司上班,她可以用公司的电脑访问社区的网站进行报修或投诉,在异地可以用手提电脑通过当地的isp进行访问,查询应交费用清单、进行转账等等。

对于在一个城市开发出多个社区,甚至在全国各地都有项目的房地产商,完全可以通过internet/intranet的方式,在数字化社区上实现统一构建,树立统一的品牌,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服务。

基于internet的数字化社区,实际上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这样对于数字化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可以获得以internet为载体的各种资源和技术支持,可以做到以服务社区的住户为本,但在形式和内容上则完全超越于现实的社区。

4.2发挥社区电子商务的特色和优势

社区电子商务这个概念,有一些观点认为:目前国内在互联网上所开展的电子商务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瓶颈,而数字化社区通过互联网与社区现实管理网络的结合所进行的社区电子商务,则恰好可以突破这些瓶颈。

据统计,目前在电子商务网站上,登录访问者中在网上消费的人数、消费的次数和金额都相当少。中国目前的网民中,有相当部分的是比较年轻的,大约20~30岁的占90%以上,他们的收入为中等,但他们的消费水平却高于平均消费,这主要是因为消费观念和没有家庭包袱缘故,他们完全可能成为未来网络电子商务的主力。由数字化社区所连接上的是中国最普遍、最具消费力的家庭,网民也是这些家庭中的成员,相信在他们带动下,逐渐将会形成在网上销售并送货上门生活必须品的消费。电子商务的主要障碍,在于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对于使用网上支付安全性的不信任,以及对于一个完全虚拟的对象缺乏信心,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消费习惯、二是缺乏社会信用机制、三是现实可操作性如送货和退、换商品的等问题。如果以实体的存在物业管理机构作为中介,以真实存在的住户为消费对象,这些对象不仅容易查询,而且至少有房产为信誉实力,建立商家、银行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非常容易。另外,目前物业管理机构与住户之间已经建立了每月各种收费的结算、转款机制,可以成为网上电子支付有效的补充形式。物业是作为中介方承担退、换货等物流中转的工作是比较理想解决方案。而社区电子商务的运作机制有物业管理机构的参与,这些环节的运作质量以及效率将会极大的提高,并为网上的消费者(住户)带来信心的保证。

4.3物业管理增值服务

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了为数字化社区的各用户端、管理端开发应用的软件。这些软件将与现有的物业管理系列软件组合应用,既要确保物业管理软件的用户可以保留和重用积累下来的管理成果,又是要通过这种组合发挥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强的服务功能。现有软件中物业资源管理、客户资料管理、收费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等模块的数据可以传递到电子商务的管理模块中进行应用。相反地,在社区管理信息网站以及电子商务管理中形成的投诉、报修、订购账单等数据则可以传递到现有软件系统的客户服务、收费管理等模块中进行处理、统计分析、输出各种报表并进行实际事务处理等等。

通过电子商务的在社区内开展,无疑会给物业管理带来增值服务的机遇,社区外的服务是不可能直接面对住户,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客户是虚拟的,但物业公司对住户是直接的,物业公司是服务的中介,完全可以从中介服务得到商机,获得合理的利润。这个利润的得到可以是从商家那里实现,因为商家利用电子商务不但可以减少营业面积和人员的规模而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扩大销售量获得更多利润,而消费者并不需要付出更的费用。

5数字化社区的建设

数字化社区的建设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是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的。除了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必将渗透、溶入、影响数字化社区的建设,社会性的关联更将为数字化社区的建设带来困难。仅技术方面的因素还是可以克服的,但如果社会的不协调则很难在虚拟的环境里建立真实的服务。所以,需要有效的组织,引导、鼓励、推动信息资源建设,这只能是由政府组织,企业参与来实现。

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城市的社区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城市数字化社区的规模、类型,逐步考虑社区建设规划报批项目中增加对数字化实施规划评审制度,促进数字化社区的建设。

政府应组织行业单位制定数字化社区的标准或指南,明确数字化社区实施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允许有不同等级差别定位,以满足不同的投资规模和档次的需求。深圳最近率先在全国的城市中公布了深圳市信息化社区评介规范,这对数字化社区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政府应带动信息资源的建设,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已经建立相当的信息资源数据库,要注重综合这些信息资源提供使市民更方便使用公益性资源的手段,如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政府带动信息资源的意义在于使更多的企业来参与资源建设,这些资源建设应该有商业运营的模式,能提供增值服务,形成丰富资源和提高利用率的良性循环。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数字化社区建设的产业化,从产品的开发生产、提供信息增值服务、社区物业管理多方面应有鼓励政策,同时对垄断性的行业、如公用事业的燃气、供水、电力的远程计量抄收实现社会化,要求打破壁垒,提供资源配置开放。

数字化物业管理体系范文7

1.形成了信息化教学管理应用体系的数字化软环境。

数字化环境是数字校园的基础,教学管理应用体系的建设是数字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教学,即数字化“教”和数字化“学”。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合作学习、探索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发展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2.搭建了信息化教学管理应用体系的资源建设系统。

一个有生命力的数字校园一定包括大量的信息资源并有高度的共享性,我们通过建设录播教室和搭建资源库中心、网上教学平台,建设教师和学生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形成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在先进的硬环境中提供为教与学环境服务的软环境,实现录播资料—>资源中心—>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资源搭建流程,最终形成丰富优质的网络资源环境并实现信息化教学管理应用体系。

3.促成了信息化教学管理应用体系的职业教育特色。

为了开创职业教育特色,我校开办了SMT实训工场和物联网技术班,标志着学校教学模式彻底从传统理论教学走向理实一体化的产教结合模式。SMT实训工场借助微格实训录播系统对实训工场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精细化的影像存储,从而形成具有显著校本特征的优秀课程资源。我校校史馆和会议中心是物联网技术实训点,实现了空调、窗帘、多媒体、广播等一系列设备根据指示提前打开和自动关闭功能。

二、试点项目成果展示

(一)综合信息门户系统:包括综合信息门户平台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综合信息门户平台以浏览器的方式整合各类应用系统,用户可自由定制个性化的信息内容,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是用户单点登录。我校的综合信息门户系统如图2所示。

(二)SMT实训录播系统

我们与企业合作研制,在SMT实训工场搭建了微格实训录播系统,该系统集微格教学、多媒体录制、网络直播及点播、教学资源管理、网络实训教学于一体的网络化微格实训教学系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点播、测评与学习。该系统的实训环境如图3所示。

(三)物联网服务

我们通过建设一系列具有物联网服务功能的设备或场所,实现产教结合。通过物联网RFID技术自动识别锁定校内固定人员、来访人员、车辆、各种固定设施等目标对象,并通过一卡通系统将各项应用连成一个整体。物联网会议室实现了空调、窗帘、多媒体、广播、投影仪等设备根据固定人员指示提前开关等功能。物联网管理平台及一卡通系统如图4所示。

(四)资源建设系统

我们通过建设录播教室和搭建教学资源库、网上教学平台和精品课程中心,实现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提供服务的实名制网络教与学空间的软环境。我校的资源中心平台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了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和归档。包括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功能、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三大子系统,三系统之间无缝联接。录播教室和教学资源库如图5所示。

(五)数字化学习新模式

数字化物业管理体系范文8

关键词: 数字油田;智能油田;无线局域网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220191-01

为实现“十二五”两化融合的战略目标,在推动智能发展的愿景下,大庆油田正在加快油田数字化建设。现阶段以建设数字油田为主,将逐步转变为以深化应用为主,向智能油田演进已是必然。

1 数字油田

数字油田是全面信息化的油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全面实现油田实体和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数字油田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从石油探测到石油冶炼运输的一系列流程,需要信息技术、石油地质、地球物理、油藏工程、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

1.1 数字油田建设方案

根据A11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的指导,结合大庆油田的现状,提出了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的体系架构,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生产管理三个子系统。1)数据采集子系统。该子系统是油气物联网系统的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和传感器网关构成。终端传感器和自动化装置遍布油水井、计量间、注配间、中转站、联合站及相关集输管网,实时采集生产数据,通过RTU、DCS等控制器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上传,为应用系统提供可靠参数。2)数据传输子系统。该子系统用于连接前端感知层和应用服务层,实现数据的高效传送。根据油田井、间、站的分布情况,采用有线光纤传输和无线通信接入的系统架构。在光缆可达的工区、站和间,采用光缆传输方式,保证采集数据、视频数据的稳定传输;选用以McWill无线宽带网络为主,MESH网状网和WLAN无线网桥技术为辅的异构网实现采集数据和视频数据的传输。3)生产管理子系统。该系统是数字油田的应用服务层,通过建立各种系统模块,实现生产数据采集、生产数据处理、报表自动生成、生产动态分析、实时监测、智能监控、应急辅助、远程控制、设备管理等功能。

1.2 数字油田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庆新油田已完成生产指挥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数据自动采集、过程自动控制、故障自动报警、场景视频监控,达到了节人、节能、节约运行成本、保障矿区安全的目标,充分证明了建设数字油田的可行性,为大庆油田全面开展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宝贵的经验。

2 智能油田

2.1 油田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纵观数字油田的发展,如何让数字油田在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永葆先进性?智能油田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智能油田是能够全面感知、自动操控、预测趋势、优化决策的油田,是数字油田的高级阶段,通过建立覆盖油田各业务的知识库和分析、决策模型,为油田生产和管理提供智能化手段,实现数据知识共享化、科研工作协同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应用一体化、生产指挥可视化、分析决策科学化。

2.2 智能油田的关键技术

1)无线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是智能油田数据传输网络的核心技术,关系到无线网络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现有网络基础和McWiLL无线宽带网络可基本满足数据采集和视频传输的需求,但是在由数字油田向智能油田演进的过程中,待建工程繁杂,纵观石油开采整个过程,各个环节都需配置大量的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采集各类生产数据,从网络负载能力和组网方式等方面对无线局域网提出挑战,是今后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解决的问题。2)遥测技术。遥测技术主要应用于油田智能勘探,主要包括四维地震监测、重力测量、电磁监测、永久型地面检波器网络和永久型光纤井下检波器等。3)可视化技术。包括勘探与生产数据的三维可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在数字油田建设阶段,已经实现了重要场合的实时视频监控,在智能油田建设阶段,结合实时采集的数据利用三维可视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将无法实现视频浏览的场合直观的模拟出来,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4)智能钻井与完井技术。整个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模拟、分析与决策。利用内嵌导线的智能油井管建设一套连接地面与井下的闭环信息系统,可伴随作业过程实时指导各项技术的应用和勘探开发方案的执行与管理。利用基于Web的面向多智能体的应用软件平台,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协同决策的方法为不同地域的多方专家创建一个具有临场感的远程协同决策环境。5)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野外作业现场、井间站设备调测,通过自动化设备和人工智能完成基本的作业操作,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特别是组分推断控制、多参数预估算技术、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技术、自适应控制、故障诊断等技术,能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科学决策能力。6)数据集成、管理与挖掘技术。智能油田的数据管理包含了地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生产、试油试采、地面管网、地理等信息,覆盖面广,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作用和关联,需要一个全过程的庞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深层挖掘。7)集成管理体系。智能油田的集成体系主要集中在勘探、开发、地面工程、油气储运、物资管理、经营管理等专业系统内部的集成,包括数据集成、应用系统集成、业务流程集成。企业应用集成EAI系统可成为解决企业内各种应用软件之间相互集成的架构方案。将商务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到智能油田的管理体系中,能建立与外部市场环境紧密结合的枢纽。

2.3 智能油田的发展目标

建立智能油田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数据库和信息平台的建立是智能油田建设的基础。将油气发展与开发工作从历史性分类资料的顺序处理改变成实时资料的并行处理是智能油田的核心,利用实时数据流结合创新应用和高速计算机系统,建立快速反馈的动态油藏模型,并将这些模型配合遥测传感器、智能井和自动控制功能,让管理层更直接的观察到生产动态和更精准的预测未来动态变化,以便优化作业过程,提高油田科研生产效率,为企业获得高额利润。

3 总结

智能油田的应用与发展将是不断创新、发展与升级的过程,结合数字油田的建设现状,向更高的智能阶段展望,数字油田还有着漫长而艰辛的发展历程。随着数字油田建设的深化,大庆油田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将被推进到石油行业国内领先高度;在此同时,向智能油田平滑演进,将信息化水平推进到国际领先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权,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数字油田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

[2]PieterKA,Kapteijn,智能化油田,世界石油工业,2003(5).

[3]李清辉、文必龙、曾颖,数字油田信息平台架构,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5.

数字化物业管理体系范文9

关键词:物联网;数字矿山;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智能化物流系统

前言

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其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在多个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矿山建设中,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矿山生产效率,保障矿山生产的安全,而且其利用准确的监测和定位,能够实时、准确的实现对作业人员、设备及物流等的实时监测,有效的提高矿山管理的现代化,为矿山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物联网及其矿山应用背景

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技术,从字面可以理解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因此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作为核心的基础,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可以将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在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是依托于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来对任何需要监控、连接和互动的物体及过程进行实时采集,并能够采集到各种需要的信息,并与互联网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物品与网络的连接,为识别、管理和控制带来更多的便利。

在矿山建设过程中,井下生产环境恶劣,安全隐患较多及通信联络困难等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这也对矿山数字化建设更具迫切性。通过加快推进矿山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建设,能够有效的提高矿山生产效率,保障矿山井下作业的安全。近年来,我国矿山生产中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仍应看到,我国矿山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当前设备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无论是实时性、准确性还是数字化设备普及程度都有许多地方需要改时,特别是对于井下诸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仍然无法实现信息的有效联通,还没有实现与井下其他设备及井上监控设备之间信息的交换及共享,这就导致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无法掌握井下设备的工作状况,对井下工作人员作业情况及工作环境也无法及时了解,这不仅对矿山生产效率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也对矿山生产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矿山建设中来,有效的提高矿山物联网应用水平,为矿山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物联网在数字矿山建设中的应用

2.1 采矿生产过程实时监控系统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开采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就导致在矿山开采作业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因此也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导致生产指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资源利用效率也会有所下降,严重时还会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矿山中,通过构建实时监控系统来对矿山生产状态进行实时了解和掌握。实时监控系统主要依托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局域网的无线传输协议及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利用射频、红外及激光等传感器来对井下作业人员、设备及环境状况进行实时感知,掌握爆破、出矿及运输等各生产环节的工作状态,并运用各种接口技术等形成矿山智能感知网络,实现多种信息源的融合共享,从而实现对矿山生产过程的有效监控,确保采矿生产过程的可视化,进一步优化生产作业计划,并实现调度指挥决策的智能化。

2.2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在矿山企业各项工作中,安全生产是恒久不变的重要话题,同时也是矿山企业重要内容。矿山生产过程中,无论是生产人员还是生产设备都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特点,同时生产环境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下,极易发生突发状况,因此在矿山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作业人员、设备和材料等进行有效监测和定位,并对工作环境参数进行及时采集。

当前很大一部分矿山都在矿井中安装了安全监控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但无论是监测还是定位,整个过程中都建立在传统的人工呼叫系统基础上,这就导致监控系统和定位系统无法有效的发挥其重要作用。将物联网技术在矿山安全监控系统中进行应用,由标识卡、读卡器、网络传输系统、上位机及系统软件等共同组成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不仅实现了人员和设备的定位,而且能够及时采集工作环境参数及对数据进行传输,同时井下人员和设备所处位置自动传送到系统中,对矿山生产环境参数自动进行测定,并上传给上位机进行分析和预警,一旦有突发状况发生时,能够将信息及时发送到井下,并按照具体的规划进行撤离。

相较于其他行业,矿山开采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源,这就对矿山开采过程中重大危险源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具体工作中,需要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基础的平台,参照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与物联网对信息处理和分析和强大功能,通过对灾变危害进行有效评价,从而对矿山重大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并深入分析作业场安全及变化趋势。

通过物联网,将各个独立的监测对象进行联接,基于GIS技术,采用B\S与C\S的混合结构,应用有限元、神经网络等分析手段,实现基础空间数据库、重大危险源管理、危险品管理、危险源监测、危险源综合信息查询、预警分析、变化趋势分析、应急指挥等功能,并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过程自动监控应急预警一体化系统。

2.3 智能化物流系统

矿山生产过程物流主要是生产所用材料、采出矿石和废石。矿山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炸药,许多矿难的发生都与炸药的使用与管理的不当有关,因此对炸药流向管理是极为重要的管理环节,传统上一般采用登记领用方式加以管理,难以准确控制。在物联网系统架构内利用二维码识别与管理技术对炸药流向进行管理,同时与人员定位系统、运输车辆管理系统协同使用,实时记录炸药的出入库、领用人员身份、使用炸药的火工人员运动轨迹、放炮时间点危险区域内人员、车辆隔离等情况;矿石和废石流向与定位主要通过对运输车辆/机车管理实现。

3 结束语

在当前矿山建设过程中,需要与物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数字矿山建设工作中来,通过对矿山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有效的提高矿山生产管理水平,实现矿山生产的安全、高效,为矿山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卫国.物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化油田站控系统[J].工厂自动化,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