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生物与医学专业集锦9篇

时间:2023-09-20 18:19:34

生物与医学专业

生物与医学专业范文1

[关键词]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a)-0157-0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简称生化)是当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世界语”[1],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成为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医学生化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即研究人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是医学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主干课程。由于其内容多抽象,学科发展更新快,因此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公认的“两多两难”的现实性问题[2],即教学内容多,生物化学反应与机制多;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难,理论知识理解和记忆难,一度被学生称为“四大名捕”之首。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与学习,更不利于实现“知识、能力、创新、综合培养”的教学目标。且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对生物化学的记忆更加所剩无几,以至于只知道机械的看化验单而并不能将各种疾病与其症状及各项诊断指标进行联系。在新形势下如何改善老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的困境,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化难为易,更新理念,较好地掌握新知识、新内容;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每位生化教师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本校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供交流。

1 整合教学内容,重点突出

本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医学院校,除普通医学专业外,还设有蒙医学、蒙药学等特色专业。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结合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制了自己的授课计划和学时安排,在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与教学方式也各有方案。我们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各种国家统一性考试的固定内容,也兼顾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进展。我们把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2)物质代谢及其调节;(3)遗传信息传递及其调节;(4)专题部分包括肝胆生化、血液生化、维生素、生物转化、细胞信息转导等。不同专业根据学时数在内容上做一些增减和调整。如:蒙医学专业细胞信息转导不作为讲述内容,增加了水盐代谢酸碱平衡这部分内容。各版本教科书中通常生物氧化这部分内容在糖代谢、脂代谢之前。生物氧化这章内容抽象难懂,在教学中我们在顺序上做了调整,先介绍糖代谢,再给学生讲授生物氧化,然后讲述脂代谢。如此以来,不仅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生物氧化这部分内容,而且在讲糖代谢时给同学们留下了疑念,维持生命活动的ATP如何生成的?糖进入体内经过化学反应后分子逐渐减小如何转变成了ATP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入脂代谢学习后对生物氧化的理解会更加深入,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使学生更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紧扣大纲,将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转化为授课时的中心思想,并注意归纳总结各章节的纵横向联系。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来说,教材较厚,信息量大,在有限学时数内不可能把所有内容介绍给同学,有些内容我们点到为止,给同学留下一些思考题,围绕这些题自学整理。同时我们利用节约下的时间,通过互联网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把生物化学的前沿动态、研究热点、发展新趋势和新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内容新颖实用,既能开拓学生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当前加强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方向。另外,凡是各种考试涉及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我们都要结合相应的题突出强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益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

2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2.1 总结归纳式教学

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在紧密围绕重点、难点、疑点及知识点进行课堂总结归纳教学。医学生化研究的对象是人体,人体各组织器官间、各代谢途径间都存在着普遍的联系,通过总结,既可以进行纵向联系,又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可帮助学生分清概念,记住要点,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如讲授完的遗传信息传递及其调节相关内容后,从模板、原料、产物、合成方向、合成方式及参与的酶几方面列表比较复制、转录、翻译和逆转录,通过总结比较帮助学生找出规律,抓住重点,提炼了内容。使学生对各章节所学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巩固和提高。学完物质代谢后,学生总是稀里糊涂,甚至有些畏惧,因为这部分化学反应式太多,且各条代谢途径交叉联系,使其更为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有无从下手感。帮助同学总结三羧酸循环、丙氨酸-葡萄糖循环、柠檬酸-丙酮酸循环、鸟氨酸循环、嘌呤核苷酸循环过程和生理意义,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更加清晰易学,利于沟通各部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并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知识。总结归纳的意义在于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简单化、条理化,便于理解记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采取传统的平铺直叙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理解,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每次上课开始利用简短的时间回顾上次课的内容,然后开始讲述新内容,每次课在即将结束前将本次课的内容串联一遍,这样更益于学生温故而知新。

2.2 案例式教学,加强与临床课程的联系

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吸引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思维。生化学科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学中引入具体临床病例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生物化学理论与临床问题相联系,使他们既意识到人类的很多疾病发生与生化过程有关,又能发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能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利用,而不再是死记硬背的空洞知识,也为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如临床常用的辛伐他汀类药降血脂的机制是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活性而发挥作用的,这样学生就会记住了HMGCoA还原酶。2型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依赖胰岛素,从而引入血糖调节的学习。肝功能障碍为什么发生昏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镰刀形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结合临床开展的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让学生轻松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同时,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以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在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并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学科新进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教与学最大程度地融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知识信息,同时借助动画的生动性、直观性和形象性来帮助师生共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3]。我们在七版教材课件的基础上,利用平时积累的教学素材对课件内容、图表和动画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使之变得条理清晰简明、有趣易懂。我们建立了丰富的课件资源:把丰富的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及与生物化学有关的图片、动画、科普小电影、习题集等挂在了校园网上,供学生自学,充分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但是有些内容在教学中单用多媒体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适时结合板书的使用会事半功倍。如介绍糖代谢途径时,对于步骤繁多的化学反应,在黑板上写出关键步骤的反应,会引起学生特别的关注,认真做笔记,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结合实际情况经常是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3 完善实践教学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实验指导,并在每个实验的实验步骤中设计了一些小问题,让同学们边做实验边思考这样操作的目的,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5]。不断地更新实验内容,实验内容涉及电泳、层析、PCR、质粒提取等,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比例逐渐增大,跟上了学科的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实验课考核制度,包括考勤、提问、实际动手能力、实验报告等方面。期末考试时实验分总分为10分,理论卷面分为90分。我们还向学生开放实验室,结合教师的科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们为改善教学效果还定期举办讲座,达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增加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在临床医学专业中每年开展知识竞赛,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当然,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成败往往由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共同决定。教师要从一而终地认真对待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钻研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使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姚富丽. 记忆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210-2212.

[2] 吴琦,王宏兰,王淑英. 问题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4):2309.

[3] 芦晓晶,徐俊杰,吕士杰. 医学院校本、专科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20-121.

[4] 罗永会. 如何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 7(2):156.

生物与医学专业范文2

关键词:微生物;免疫;改革;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244-02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是医学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1],而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来验证理论知识的结论,有助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在高职教育中课时分配较少,但是教学任务却较重,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需要实验教学更好的辅助。中医专业的学生在实际临床过程中,无菌观念相比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较为淡薄,西医基础医学理论也比较薄弱,所以实验教学就显的更为重要了。那么如何在这种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就成为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老师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方法相比理论教学而言方式会更灵活,可变通的区域更多,所以实验教学就成为了改革的新领域。本人从事高职医学微生物教学多年,就个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创新教学思维,通过多种方法来优化中医专业实验教学进行探索。

一、首先,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竖立创新教学思维

过去我们的教学模式就是理论老师先在讲台上讲授实验原理,然后教师进行实验示范,最后由学生模仿教师练习实验操作,书写实验报告。这样的讲授方法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被动,无积极性,学习的内容也容易混淆,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尤其是中医专业的学生,专业的特性决定他们更注重理论的推理和判断,而动手能力却有所欠缺,并且高职学生基础、学习动力和习惯参差不齐。所以要改变教学方法,多吸取其他先进的教学经验,如研究性教学[2]、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兴趣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举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所有专业的学生都使用学校规定的相同实验指导书,实验项目也是相同的实验项目,实验内容是实验老师精心设计好的,实验步骤由老师统一印发,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实验结果也是预期的。所以实验的目的只是在验证微生物学理论,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的思考习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3]。所以我们要根据学校实验室的条件和中医专业对学生的要求,要选择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既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对常规仪器的使用,又能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要考虑到中医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实验内容进行精选优化,使其更加切合专业的实际,更有针对性。

三、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验计划范畴内,让学生自主选择较为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程序。糅合一些先进教学经验,如“PBL教学法”、“复合性实验”[4]等,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包括试剂的配备、器皿的洗刷、培养基的配制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学习积极性[5]。由老师全程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进行引导启发,纠正不规范的操作手法和观念,另外在教学计划分配学时设置两个机动学时,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微生物学问题,自行进行查阅、设计、准备,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书写实验报告,作为最终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的方式之一,以此来激励学生。

四、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教师的教学实验计划要提前通知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学计划提前知道教学内容,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如网络、图书馆等查阅资料,对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实验教学,必然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人才的需要,这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多加强校院的联系

安排学生在课外时间进入学校的附属医院传染病科、检验科、基因研究所等科室见习,让学生们参观临床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先进设备仪器,如自动化微生物分离培养系统、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全自动血液细菌培养分析仪。同时,还能让学生了解细菌的感染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知识在临床中价值。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方面使同学们把理论和临床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们了解本学科最新进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

六、实验室在自习时间对学生开放[6]

使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不受实训技能教学课时的限制,又能在课余时间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并且有利于实验课的良好开展和学生技能的提高。微生物实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显微镜油镜的使用、革兰染色技术、培养基制备、细菌的分离与培养、无菌操作技术、细菌的分布等。实验室要配备专业老师值班,一方面能对学生的操作技能随时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能对实验室的安全起到监管作用。

七、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机制

加大实验课程在考核中的比重,使学生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只会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现场指导,当场考核,还要依据出勤情况、现场实验操作手法及实验结果进行考核。规范的操作和可靠的结果是考核的重点,占实验课成绩的40%。对于实验报告,占实验课成绩的40%。还应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严防抄袭现象。通过对考核方法的改革,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基本技能之外的其他能力的培养,如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等。

最后,还要加强教师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不断学习新的实验课程管理理念,不断开发新的研究课题。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的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学的过程中,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同时也要多听取学生对项目的意见,集思广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7]。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应用性非常强[8]。同时,微免也是一门桥梁学科,它能为是学好生化、遗传、诊断等其他基础课程的奠定基础[9]。通过以上这些改革措施,我们对中医专业的微生物学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将微生物学实验单列为一门课程开设,通过多种举措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就业或深造中具有很大优势[10]。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贴近社会需求,培养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社会对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给学校的反馈意见就是学生眼高手低,这也成为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验教学是培养操作技能的前沿阵地[11],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纽带[12],中医课程的很多现象,通过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学习,自然就融会贯通了,因此加强对中医专业微生物与免病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在高职中医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胡涛,刘希伟.医学免疫学成人教育的教学策略与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

[2]张宇燕,杨洁红,黄燕芬.研究性学习在中医院校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4):43.

[3]卢莉莉,于志君,邓海英,等.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探[J].医学信息,2011,24(4).

[4]王勇,袁红瑛,张青晓.医学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尝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3).

[5]杨红亚,王明谊,张天娥,等.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15).

[6]林燕文,李云,张福平.高师生物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科技信息,2010,(14).

[7]叶辉.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2).

[8]周宜君,刘越,戴景峰,等.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0).

[9]唐赘,宋波.高师院校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0,37(2).

[10]刘森林.微生物学实验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4).

生物与医学专业范文3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转化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64-02

随着医学的发展,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关注焦点与研究方法差距越来越大,沟通和交流却逐渐减少,最终产生了二者之间的鸿沟,被称之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死亡谷”[1]。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又称为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1992年,Choi[2]在《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bench to bedside”的概念;1996年,Geraghty[3]在《Lancet》上发表文章首次应用“translational medicine”一词;2003年,Zerhouni[4]在《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Medicine. The NIH Roadmap”中提出了转化医学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将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中应用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药物,在实验室与病房(bench to bedside)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不论是基础医学还是临床医学课程,实验教学都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操作中获得的对理论知识的二次习得,才能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在实验课中学生的基础医学技能操作也得到很好的锻炼。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它连接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性地结合转化医学理念和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同时,兼具有转化医学理念和思维模式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一项创新,并影响了实验课内容、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科特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是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主要包括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基因信息传递为中心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知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决定了其知识点纷繁复杂,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枯燥吃力,因此在理论或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建立“病例引导型教学”[5](Case Based Study,CBS),从具体临床疾病现象做引入使学生先有具体模像,然后对疾病相关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机理进行分析和讲解,这样“由表及里”地引导教学过程能让学生有层次地学习和理解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知识,课堂中营造出的“病例-机理”氛围也能使医学生感受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临床中的重要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又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新理论、技术层出不穷,具有很强的更新及前瞻性。与日新月异的发展前沿不同,教学所采用的教科书的更新和修订速度较慢,因此不论在理论或实验教学中,教师都应主动在教学过程中添加前沿新发现和技术,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已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对于医学生来说学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十分必要,可为后续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与转化医学的联系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作为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时展产物的转化医学,其研究内容的中心环节之一是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涉及到分子标志物的鉴定和作用;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用药治疗,疾病治疗反应和预后的评估与预测[6]。转化医学的主要任务是架起基础科研工作者跟临床医师的桥梁。它的出现使得基础科学重视临床医学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并根据现象追根溯源寻找机理原因,并能将研究出的机理成果运用到临床问题中,解决临床医学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并在“现象-机理-运用”这一过程中形成及时反馈,使临床研究者修改观察指标或侧重点,同时也相应地使基础研究者修改研究方向,为临床服务,最终使患者受益。其两者都是桥梁学科,与多学科密切联系,特别是与临床知识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工作者教学与研究必须以转化医学的理念为指导,从而适应转化型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与转化医学理念的创新结合

1.引入病例引导型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中,建立“病例引导型教学”(CBS)内容。用具体临床疾病做实验背景,并阐述疾病相关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原理,然后对验证此原理所采用的实验技术进行讲解和操作示范,学生即可开始实验操作并完成报告和教师布置的相应思考题。例如,我们使用医院生化化验单的幻灯片来引入血糖这一生化指标,讲述血糖的生化和临床诊断意义,并以糖尿病为病例讲解血糖超标后对身体的影响,在进行背景铺垫后开始讲解葡萄糖氧化酶测定血糖的原理及方法,最后让学生对事先准备好的不同血糖浓度的血浆样本进行检测,获得结果后进行分析:所测样本血糖是否在正常;如果不在正常值范围内,是偏低还是偏高,分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经过这次实验,学生不仅学习了检测血糖原理的实验技术,并对血糖的生化知识和临床运用有了很好的结合学习。

2.引入个性化用药治疗的系统实验内容。转化医学将分子标志物、分子分型的个体化用药治疗及疾病治疗与预后的评估与预测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内容。在实验中充分融入转化医学科研成果,开展一系列以科研成果如个体化用药治疗为主的内容新颖、应用性强的专业前沿研究性实验,能够极大地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目前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关键问题有初步的了解,较好地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转换,相互促进。我们在实验课中创新设置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人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实验。首先为学生讲解整个实验背景:硝酸甘油作为治疗心绞痛的基本药物之一广泛用于临床。研究发现硝酸甘油的舒血管作用通过释放一氧化氮(NO)所介导[7]。乙醛脱氢酶2(ALDH2)具有硝酸酯酶活性,对硝酸甘油转化产生NO起了关键作用[8],而ALDH2基因中Glu504Lys位点的多态性会影响ALDH2硝酸酯酶活性,用药指导建议,ALDH2 504Lys等位基因携带患者慎用硝酸甘油[9],所以这一基因多态性位点具有指导临床硝酸甘油的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然后为学生讲解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这些关键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使得学生对实验背景、目的和所采用技术的原理及操作都能有统一清晰的认识。具体实验流程为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口腔黏膜细胞中提取自己的DNA,经过PCR特异性地扩增ALDH2基因中含Glu504Lys片段,再经过酶切反应和电泳检测即可获得自己的Glu504Lys位点基因型。通过这一系列综合开放性的实验,以学生自身遗传多态性为背景,将临床个性化用药检测与经典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结合,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关注和投入,训练了实验操作能力,还加强了他们转化医学思维的培养,

3.实验教材的采编。实验教材是实验课程的重点。本教研室认真研究国内外优秀教材,借鉴其经验,同时结合本学院学生的临床需求,精心编写自己的教材,建设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配套的实验系列教材。同时也精心挑选合适的转化医学内容穿插入实验教学过程中。

随着日新月异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进展,我们也对前沿进展和发现保持持续关注,将更新的内容及时修改、添加到实验教材中。

以上仅是我们作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师在转化医学大背景下,在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探索的心得及体会,随着转化医学的发展,其内容必将会更新和扩大,作为基础医学教师要敏锐地跟上发展脚步,积极寻找转化医学与生化、分子生物学的结合点,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基础扎实、科研思维清晰的有用医学之才。

参考文献:

[1]赵玉沛.转化医学本土路线图[J].中国医院院长,2011,(11):92.

[2]Choi DW. Bench to bedside:the glutamate connection[J].Science,1992,258(5080):241-243

[3]Geraghty J.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J].Lancet,1996,348(9025):422.

[4]Zerhouni E. Medicine. The NIH Roadmap[J].Science,2003,302(5642):63-72.

[5]贾舒婷,张继虹.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病例引导型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实践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7,8.

[6]闫华.医学科教新任务――促进转化医学[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225-228.

[7] Marsh N,Marsh A.A short history of nitroglycerin and nitric oxide 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J].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2000,(27):313-319.

生物与医学专业范文4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双语教学;电路分析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109-02

一、前言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面向全球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使得双语课程建设成为众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生物医学工程是物理、生物、医学和工程技术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1-2]。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最初在一些综合性重点大学开设,这些院校工程技术教育基础扎实,但是学生的医学知识较少。而医学院校恰恰相反,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医学知识背景,临床医学、解剖学、生理学等都是必修的基础课,这也成为医学院校生工专业学生受到医疗设备企业青睐的原因。生物医学工程(简称“生工”)专业是广东医科大学少数工科专业之一,截止到2016年7月,已经培养了超过700名本科毕业生。我们的专业定位十分明确,即立足于珠三角地区,辐射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区,为医院和企业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目前专业分为医学电子工程和医学影像工程两个方向,分别对应医疗电子设备和医学影像设备两块市场。行业内对本科生的电子技术知识要求较高,需要完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学习,同时具备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电子类课程成为本专业最重要的课程群之一。《电路分析基础》是该课程群基础课程之一,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后续《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和《医学仪器原理》等课程的先修课。2013年,广东医科大学对“电路分析基础”双语课程进行立项建设,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步完善了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考核方式改革。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其他双语课程借鉴和参考。

二、课程建设思路和教师队伍介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任何学科和领域都需要兼容并蓄,双语教学改革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而提出的。大学学习需要双语这样的形式来促使学生用开阔的眼光和思维对待知识和文化。我校生工专业《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考虑到大一学生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我们设定的课程建设目标为:采用中英文双语的讲义形式,辅以英文教材和文献作为参考资料,在保证学生能够准确地获得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和增强学生针对英文专业资料的基本阅读技巧、自信心和自学能力。我们的教学团队中,主讲教师为博士、副教授,同时具备学校考核认定的双语教师资格。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3%,教学团队成员的知识背景全部为理工科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背景。课程负责人担任主讲教师并组织课程讲义、讲稿和教案,每位老师还要负责一个自然班的第二课堂,在课程结束前完成一项电路实验设计。

三、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内容建设

与普通高校电子信息和通信工程不同的是,本专业电子类课程内容局限在低频电路范围内,但是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因此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双语课程建设的精髓。《电路分析基础》是本科生进入到专业领域的第一步,因此需要在教学中体现出专业特色并在授课过程中营造专业氛围。

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采用中英文两本教材,分别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路(第5版)》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电路分析基础(英文版)》。两本教材均深入浅出,内容全面,并能够相互对应,非常适合生工专业学生使用。其次,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了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以及生工专业的特点。我们将教材中第一、二、三、四、六、七、八、九章作为教学内容,可统称为电路原理与分析方法。而将原来耦合电感和三相电相关内容归到另外一门课程――《电工学》中讲授。本课程更加注重理论分析方法学习和弱电实验验证,强调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的区别和统一。实验教学共安排了4个验证性实验,分别为叠加定理、戴维宁和诺顿定理、一阶电路和RLC谐振电路实验。为了训练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课程要求实验数据全部使用软件进行分析和作图。最后,关于课堂教学设计,我们重新编写了多媒体讲义。幻灯内容中,英文内容超过50%,所有术语、定义和定理描述均由英文给出。课堂讲授过程,为保证学生能够听懂全部内容,英语口语表述后一般会进行汉语的复述。每章内容学习完毕,会布置英文文献阅读作业,学生需要根据文献内容完成要点归纳。

生物与医学专业范文5

关键词:临床检验;见习;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32-02

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重组DNA技术、杂交瘤技术、细胞大规模培养转基因技术及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制药的相继问世都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PCR技术的发明,更使得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重要农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渗入,相继发展起了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组合化学、生物芯片技术以及一系列的自动化分析测试和药物筛选技术和装备。目前,各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生物加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并对制药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连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定位是以生物技术应用学科为主,结合理、工、医、生物等其他相关基础学科,培养具有生物学、医学及工程学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医学院校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条件赋予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特色,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方向和渠道。

临床检验见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获得全面发展,走向临床一线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目前在各级医院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等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观察。而各项临床检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等与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的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以上专业基础课程时,除要求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外,还应熟练掌握各项临床检验的常用方法原理及检验结果分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最终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临床,解决临床检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经过几轮的临床检验见习的教学实践和跟踪调查证明了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临床检验见习的必要性,同时也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见习计划、目的明确,实行规范化管理

教研室设有专职教师负责学生临床检验见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见习计划,落实专业带教教师,联系见习医院,确认临床带教教师,沟通见习内容等。开课前首先让学生明确见习目的,了解见习内容、安排及临床科室相关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按照见习计划进行见习,严格遵守医院及临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见习课程考核评价制度。课程实施过程中专业带教老师全程参与,帮助学生从提高临床兴趣逐步过渡到真正掌握临床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第一阶段,了解检验工作性质、临床检验工作流程等;第二阶段,根据理论课程的讲授进度,当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学生参与实践,增加其临床思维能力及接触社会的能力。

二、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树立职业道德

见习是高等学校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由学生成为专业从业人员的角色转换的开始尝试阶段,也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最佳时期。作为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技术上过硬,思想作风上更要过硬。要有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意识。所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对没有出校门、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作风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在见习的过程中带教注重强调组织纪律、遵守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学生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通过见习过程的耳濡目染,同学们深刻领会到临床检验是一项又脏又累又苦的工作,它不但要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还要求检验人员谨慎细心,注重每个细节,检验结果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今后的学习道路任重而路远,必须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为将来胜任自己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专业教师和临床检验师共同带教,提高学习效率

见习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活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专业教师对见习内容及学生最为了解,在参与带教时,可结合课堂教学,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式或设问式讲解,而临床带教教师有着丰富的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可以通过临床实例,生动讲述各种检验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弥补了专业教师无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对新的检验技术仪器不熟悉,难以生动深入传授知识的不足。学生通过临床检验见习,在教师辅导下获得感性认识,验证深化了理论知识,获取课堂上难以体现的临床知识。同时临床全新的氛围和应用性极强的实践,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进行临床检验见习,还可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作用,见习生与实习生具有相似的背景,无代沟,交流容易,既能使受教育者得到进步,也能使同伴教育者自身受益,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有效沟通能力。

四、注重反馈总结,提高见习效果

通过见习结束后学生撰写的总结报告,对已开展了临床检验见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比较欢迎这种教学方式,认同率高达98%以上,35%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大学生科研课题对见习学到的知识加以扩展,提出新思路。同时,部分学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见习时间是否可以适当延长,安排更灵活,增加实际动手训练;带教老师是否能够更详细地介绍更多检验新技术、进展等。可见临床检验见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活安排见习时间,采用先集中后分散,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室进行见习等方式不断优化临床检验见习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切实提高医学院校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莫小卫.中等卫校生物化学科开设临床检验实验及见习教学分析[J].医学文选,2005,24(1):100-101.

[2]吴晓宁,林发全,李山,秦雪,莫武宁.临床医学检验课间见习的初步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64-166.

[3]张艳玲.加强临床教学,培养合格医生[J].医学文选,2005,(241):102.

[4]林发全,罗群.以同伴教育形式进行医学沟通学教学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7):78-79.

[5]邓卫,唐伟,于淑梅,等.临床医学专业见习内容及方法的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7,6(7):640-642.

生物与医学专业范文6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学习倦怠;医学影像专科学生;直观式教学;干预效应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68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59-02学习倦怠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学习倦怠是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它反映了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长期的学习倦怠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研究发现,倦怠与很多心身问题有关,包括抑郁、易激惹、无助、焦虑、失眠、头疼等[1-2]。作为医学院校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学习课程多、难度大、需要记忆的知识多,学业繁重。《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医学基础课程,既有直观知识,也有抽象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免疫学部分,具有抽象、系统性强等特点,学生难于理解和记忆,就像一块啃不动的硬骨头。这样以来,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相比其他非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就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将直观教学法用于《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过程,对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产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起到了良好的而干预作用。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本组研究对象52例,均为通过参加全国高考被我院录取于2011年9月入学的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其中男生25例,女27例,年龄20-23岁;城市户籍学生20例,农村户籍学生32例;上述所有研究对象对参与该项研究均知情并同意,且配合良好。

1.2方法该项研究在笔者任教的《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实施,该课程均于大一第二学期开设。在开学后的第1天,首先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3]进行施测,旨在了解学生进行该课程学习的现状。该量表共20道题目,分为3个维度,即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量表采用5级评分,理论最低值为20分,最高值为100分,学习倦怠的3个维度的得分越高,表明学习倦怠程度越高。该问卷总体平均分高于3分者视为学习倦怠,低于2分者视为不存在学习倦怠,介于2分和3分之间者视为不确定的中间状态。最后的统计指标为总分和3个因子(或称维度)分。然后,在理解教学大纲、熟读教材、掌握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采用直观教学法进行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工作。具体而言:直观教学法是主要运用教学中的多种多样的直观形式,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及教学条件,加以灵活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直接实验、实践、教师的形象化语言和直观教具等。①实物与模拟标本的运用。这种直观教学形式一般在讲解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或寄生虫学时使用。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菌的形态及其某些特殊结构,可大大增强学生对细菌和寄生虫形态结构的认识和记忆,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细菌和寄生虫的致病性进行放散性思维;在讲述细菌的细胞壁时,为了让学生对肽聚糖的三维或二维空间结构有一个感性认识,可用铁丝、木板及不同颜色的乒乓球制作成肽聚糖的立体结构模型,且形象生动。在介绍细菌的特殊结构菌毛时,为加强学生对其形态与功能的理解,可用一种野生草本植物―――苍耳子作为模拟实物,该植物外形酷似长满菌毛的细菌,而且能粘附到衣物上,经使用后,学生反映对菌毛的认识及印象十分深刻。②运用挂图进行直观教学。在传统教学媒体中,挂图一直是《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常用的直观教具之一,包括形态学挂图、各种图表性质的综合类挂图、展现某一具体过程(如免疫应答、超敏反应),或进行众多知识点的分类整理等多种类型,且具有形象直观之共性特征。③运用象征性教具进行教学,主要指绘图、图解的运用。该教具既可由任课教师自己绘制,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由具备绘画天赋的学生来完成。如在讲解寄生虫相关内容时,课前对疟原虫各期的形态绘制成彩色的卡片,然后让学生以箭头图归纳其生活史,再让学生把这6张卡片贴在所对应的位置上,以加深对所讲内容的理解,强化记忆。④利用教师的形象化语言直观教学。因为语言是教师传授或表达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够达到集多种美感于一体的境界,如情感美、形象美、准确美、启迪美、机智美、音乐美等,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心理磁力,既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激活或者促进学生构建放散性的思维模式。⑤提升实验课的直观教学价值。主要是通过实验演示、示教、模仿、操作等手段运用,起到正强化的巩固效应,从而加深或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并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直观教学效应。多媒体教学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各种先进的实验设备、多媒体、录像、显微电视系统等的应用,从而使该课程抽象复杂的知识,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直观形式表达出来,生情图文并茂,让学生受到愉悦的感官刺激,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知识的承载量更大,在单位时间内掌握的知识更多。上述各种直观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至学期结课后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重复施测,以观察比较实施该教学方法前后对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效果。

1.3统计学处理前后2次测评学习倦怠获取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

2结果

直观式教学法实施前后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包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

3讨论

医学院校大学生相对于其他院校大学生,其学业负担更重,学业难度也更大,这些特点使得医学院校大学生极易产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其中学习倦怠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4]。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学习倦怠的3个维度上,实施直观教学法成就感低得分最高,该结果(见表1)反映部分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的价值不大,即使工作入位后也是在医技科室工作,用不着这些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使得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就业焦虑[5],认为“大学毕业等于失业”,进而导致学习动力的缺失;另一方面,中学和大学管理的差异导致了学生行为的失衡[6]。中学时代为能够考上大学“玩命学”,可考上大学后,提倡的是自主学习,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完全不同于中学时代的高压管理模式,学生认为无论怎么样均会拿到大学文凭,出现“玩着学”的行为和认知。从该项研究结果看,直观式教学法实施前,得分比较高的还有情绪低落维度,这一结果主要与该课程的特点有关:抽象、系统性强等特点,学生难于理解和记忆,故出现厌学、或者因学校的管理制度的约束,不得不被迫地坐在教室听课,出现“身在曹颖心在汉”地机械被动地学习等情绪反应;行为不当维度得分排在第三位,分析认为是低成就感、情绪低落两个维度的必然结果,反映出学生因上述低成就感、情绪低落影响因素的存在,出现旷课、迟到、早退、偏科等现象。经直观教学法实施后,结果显示(见表1),成就感低得分、情绪低落得分、行为不当得分均明显减低,差异显著,说明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该课程的内容由抽像变得直观形象,由系统性强枯燥变得充满了趣味性,由认为与医学影像专业没有关系的错误认知转变为该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密切相关,是学好并用好医学影像知识和技能的基础;由被动被迫学习转变为主动自觉。至于直观式教学法对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学业倦怠的干预机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直观式教学法均是以实物为教具,真实、客观,所具有的“百闻不如一见”之优势,它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②有助于系统化理论知识的形成,对微生物形态的认识起到了强化记忆的作用。③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大提高教学质量。④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⑤特别是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一些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直观形式表达出来,起到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快、知识承载量大,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接受信息并掌握所学知识的作用。4结论

在教学工作中,教有方法,但无定法。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在吃透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对象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内在或外在根源,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探讨研究并针对性的实施,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该项研究证实,采用直观式教学法,可有效地干预医学院校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提高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29(1):47-51.

[2]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成因研究[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

[3]王宇中,主编.心理评定量表手册[M].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45-48.

[4]陈洪岩,元帅,王金祥.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及相关因素探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6):707-710.

[5]李杰.医学院校女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1):55-57.

生物与医学专业范文7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在农、林、牧、渔、医药、环保等诸多行业愈来愈多地被广泛应用,已成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高新技术。目前世界上60%的生物技术成果都应用在了医药领域,这引发了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对医学生物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我国生物技术专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专业主要设在理工类或农学类综合型大学,招生规模不大,课程设置侧重基础,倾向于理工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大部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余多就业于生物公司或科研机构的研发和销售。这些学生缺乏医学知识及实验技能,很难满足医药行业的需要,直接就业于医药领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在医学院校开设生物技术专业,依托医药专业培养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的需求现状及定位

医学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向医学领域渗透融合的结晶,是一门集生物学、医学、药学及相关实验方法为一体综合学科。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操作、质量检验和医学检验基本操作能力及生物技术产品基本知识和产品营销能力。吉林是生物产业大省,分析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具有医学背景的生物技术人才明显缺乏,毕业生就业前景好,个人发展空间也较大。

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

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于2011年开设了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作为新开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处于探索阶段。我院具备医学院校的教学背景,我们将生物技术的人才培养充分融入到医学教学中,探索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1.课程设置

本着将生物技术与医学知识相渗透的原则,我院除教育部规定的四大工程和基础课外,还融入了本院的医学特色。依托学校基础医学、检验医学、临床医学等课程,首先,在基础课中加大医学课程份额,将医学检验、内外科、组培、解剖、病理病生、药理学成为学生的重要课程;其次,在四大工程的教学中倾向选择与医学联系紧密的内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最后,与我院的检验专业紧密融合,使学生熟悉临床中有关生化、免疫、微生物及分子生物学等检验新技术。既体现出医学院校教学特色,又可满足生物医药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

2.师资力量建设

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培养需要大量具有生物、医学背景和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作为医学院校,四大工程是薄弱环节。我院重视师资力量建设,首先,派出生物专业骨干教师到综合大学及生物医药公司进修学习,同时积极引进优秀师资人才。其次,要求专业教师多听医学课程,将其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授课中,杜绝照本宣科,使生物学授课与医学融合。最后,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要求教师及时掌握生物医学发展现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采取灵活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

3.重视实践教学

生物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使学生完成理论向行为能力的过渡并适应生物医药的就业要求。我院始终重视实践教学,要求课程尽量按照理论与实验1∶1比例开设,实验内容尽量与医学相关;全面建设专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购买实验课所需实验仪器并注重实验室安全建设,为学生提供专业安全的实验条件。在实验课程设置中增加综合性和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并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科研思想和科研兴趣。此外,强化生产实践,在生物医药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理论课结束后进行相应生产实习;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重视毕业实践,强调毕业论文突出生物医药特色。

四、小结

创办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当今迅速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必然需求。我院创办该专业三年来,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利用现有医学教育资源,在课程设置中将生物技术和医学理论融合,充分体现医学特色,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优化培养,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集知识、素质、能力培养为一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办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实践,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艳,王会岩,郝峰,等.为地方生物产业发展培养医学生物技术人才[J].中国卫生产业,2013,(3):185.

生物与医学专业范文8

[关键词] 动物医学专业 兽医药理学课程 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257-01

兽医药理学是我国动物医学临床研究的重点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可以将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联系到一起,主要应用生理生化与微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作为作用机理,为兽医临床工作提出合理的理论依托,教师必须重视课程改革工作,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1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思路不明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等,影响着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教学质量。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教学思路不明晰。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讲解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期间,存在教学思路不明晰的问题,主要因为动物医学专业教师还在通过兽医专业教学思路开展兽医药理学教学活动,缺乏兽医药理学中“药”的教学特色,教学重点讲解药物作用、机理、用途等知识,难以为学生讲解全面的药物特性与基础知识等,导致学生在学习药理知识与作用知识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学习时间,还会导致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事技术与临床指导工作的时候,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些临床用药出现的问题,难以快速为用户解释清楚。在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难以根据动物药品实际发展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导致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第二,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教师只能应用满堂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不能凸显学生的主置,在死板的教学情况下,学生会感觉课程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导致学生的情绪更加压抑。同时,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难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第三,缺乏完善的实验教学内容。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讲解兽医药理学课程的时候,不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只能设计简单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药理实验教学中,只为学生讲解与演示,学生的实际操作内容很简单,教师也无法全面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导致实验教学效果降低,学生无法通过药理实验验证药物理论,不能提升实验真实性与准确性,导致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降低。同时,实验教学质量降低,会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降低,难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2]。

2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置,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增强专业教学效果,具体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 完善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重视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必须全面u估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汲取国外教学经验与教材内容,补充现有的教学内容,删除各类重复的课程体系,完善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方案。其次,教师需要明确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重点,将教学内容与兽医实际临床情况联系到一起,将动物医学临床用药动态与趋势显现出来,及时更新药物与技术,将药物应用新方式添加到教学内容中,重点为学生讲解此类知识。最后,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要使学生可以将相关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在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快速投入到工作中[3]。

2.2 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搜集网络系统中的教学素材,将其应用于多媒体教学课件中,除了要丰富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之外,还要形成生动形象的教学体系,将重点知识内容凸显出来,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图片、标注等将教学难点凸显,利用视频与动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建设多媒体课件网络系统,阶段性的对其进行更新,引导学生在课程预习与复习的时候,在网络中下载学习资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实验教学方式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方式,阶段性的丰富实验内容,融入先进的实验技术,摒弃传统的实验模式,增加现代化医学实验教学手段。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机能实验内容的添加,例如:要求学生掌握外周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药物试验知识与原理,并开设综合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增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体系。

2.4 重视双语教学

目前,英语动物医学专业文献较多,文献中的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丰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兽医药理学课程理论知识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安排专业素质较高的双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动物医学专业知识,提升学生英语文献的理解能力,增强其发展效果。

结语

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开展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工作期间,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实验教学与双语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郝景锋,李国江,付连军等.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13,49(8):92-94.

生物与医学专业范文9

医学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等其他医学专业的结合与发展:1998年在汉城召开的第9届世界医学信息学大会(MEDINFO.98)期间,国际医学信息学会(IMIA)主席vanBemmelJH教授曾向中国医学信息学分会主任委员欧阳轵能先生询问:“中国的医科大学是否也在培养一批从医学本科毕业,当过几年医师,又回到大学攻读医药信息处理的研究生”[3]。vanBemmelJH教授的这个问题说明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应该学习医学信息学专业的知识以提高他们今后成为医师的医药信息处理能力。而在医院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in-formationsystem,CIS)等迅速发展,掌握了医药信息技术的临床医师将会在他们的从医工作中做得得心应手。除了临床专业外,其他医学专业像检验、药学、预防等专业,在信息化的今天同样要跟医药信息技术密切接触,比如信息系统、决策系统、影像信息资料等的处理都离不开医药信息技术。现在的医院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开设了医学信息学专业的高校为其他医学专业学生开设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医学信息学与生物信息学的结合与发展:跟医学信息学相似,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同样是一门前沿的交叉学科。生物信息学包含了生物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分配、分析、解释等在内的所有方面,它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来阐明和理解大量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生物信息学不仅是一门新学科,更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开发工具。从工具的角度上来讲,生物信息学几乎是今后有关生物(医药)研究开发所必须的工具。著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之一在于阐明人类约10万种蛋白质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寻求各种治疗和预防方法[4]。如今,生物信息学的许多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其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技术以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将在医药行业取得长足发展。

而国内传统意义上的医学信息学的发展侧重于对文献型信息的管理、分析研究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医学信息学,其重点是将计算技术和信息科学应用于医药卫生领域。现在的医学信息学与向医疗方向发展的生物信息学在课程设置上有许多是重叠的,比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等。而且,随着学科间的交叉互补,一些医学信息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攻读生命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优势互补,卓有成效[5]。对国内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目前,各个开设有医学信息学专业的高校都有他们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现就本校医学信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进行初步剖析:根据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信息学专业2012版本科培养方案,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管理学和信息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医学信息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以医药卫生领域为主,并覆盖其他行业领域的信息处理、信息服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研究与咨询、信息教育以及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维护等各方面工作。笔者认为要在学制为4年或5年的时间内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要求的复合型医学信息专门人才实在是免为其难。理由如下:目前本专业培养模式由四大模块组成,即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培养。而现阶段本专业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全是医学信息学的专业课程,即专业教育,包括计算机专业课及图书情报专业课,然而,要成为复合型医学信息专门人才还需要学习医学、外语,医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课程,英语还需包括公共英语和医学英语,这些众多的课程要真正学好不是那么容易,都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的。再者,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学生毕竟还是本科生,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全校性选修课等公共课程又是必不可少的,暂不说出于个人兴趣或对大学生活的丰富,比如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党校培训等,这么多课程已经让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学生没有时间去考虑其他了,对于搞课题研究等其他自主探究性学习项目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是难于挤出时间来做。相对于国外,比如美国斯坦福大学,他们的医学信息学学生在第一个两年中一半时间学习正规课程,其余时间用于做研究课题。对培养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的几点建议:医学信息学毕竟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目前还不被许多高考考生和家长耳熟能详,许多考生和家长在查询各大高校信息专业的相关信息时看到“医学信息学”或“医药信息学”都很疑惑,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发展前景,出于好奇或为了解决这一疑惑,许多考生和家长便采取普遍的“百度百科”查询,然而,“百度百科”的资源毕竟有限,无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考生和家长的疑惑。因此在一些设置有医学信息学专业的高校里,医学信息学专业相对于医学院的许多其他专业来说总不那么“热门”。

据不完全统计,那些进入医学信息学专业学习的考生多是因为填报了其他医学专业像临床、检验、预防未被录上而被调剂到本专业就读的。由于这个原因,再加上学生本身对医学信息学专业的不了解,直接导致了一些学生尤其是一些男同学刚入学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为此,笔者认为,为了培养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①从“源头”-医学信息学专业的招生把关:优质的生源是培养医学信息学专业人才的基础。在招生录取工作中,为了使众多考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医学信息学专业,学校在专业信息查询处、招生咨询处必须开设专栏,详细介绍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师资力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就业前景等,让考生和家长详细深入了解本专业,解决了考生和家长对本专业的疑惑,才能吸引真正对本专业感兴趣的、有这方面意向和特长的考生积极主动地报考本专业。②专业引导和专业启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刚入学学生出于对专业的不了解而荒废学业的问题,各院校开设由各专业领域内的权威教授主讲的“专业导论”课程的措施值得进一步推广,让学生详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和专业启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在第一学期便对2012级医学信息学本科生开设了“新生课”,学生的学习热情浓厚。③解决因课程涉及领域繁多导致学生学习“多而不精”、缺乏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针对医学信息学专业学生的课程繁多,学生学习面面俱到但多“学而不精”的问题,各高校可对现行的医学信息学教育模式稍作改革。例如,可以考虑将专业划分为几个培养方向,调节学科领域侧重点,使学生在第二年确定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方向,将各个方向上的学生组织起来分别培养,调整课程结构,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可以考虑延长学制,将各个专业课程合理安排到各个学期,加强各领域课程之间的联系,培养更高层次的医学信息学复合型人才。各高校还可以加强硕士点、博士点的创建工作,让一批批接受了本科教育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学生进行深造;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积极与国外医学信息学专业发展迅速的知名品牌大学建立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等。

作者:陈超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药信息系12级医学信息学120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