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集锦9篇

时间:2023-09-21 17:59:53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122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以新的技术为内容的课程已经成为高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教师要认识到新时期信息技术课程所具备的特点,并且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应该认识到新时期信息技术可能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考虑多种因素,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从而对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与改革,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技术课程在新时期的发展。本文主要基于新时期信息技术课程在高校的改革,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具体思路。笔者认为,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需要认识到互联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消极与积极影响,并且制定相关的改革措施,从而全面提高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

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特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与更新,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而对于高校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新的理念与新的特点才能够适应新时期课程的要求并使其顺利进行。高校信息技术课程在互联网背景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特点:

第一,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资源越来越丰富和广泛。在互联网背景下,由于信息技术与电子科技的发展,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不断的更新加快,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不断的收集新的信息,重新整理教学思路、整理教学内容、整理教学方式,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都能够有适合的学习方法,最终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

第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方式得到了拓展和更新。随着互联网在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从互联网中搜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不断优化和完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教学从被动走向主动。因此,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从传统的讲授内容转变为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主要任务应该变成传授学生基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有自己的认识与理解,用自己的方式来完成。

第三,互联网使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环境得到了完善。互联网背景下,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环境,还是学生的学习环境,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完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与学习地点,并且从互联网上搜取相关的学习资料、视频等,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由、更加开放的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从而为教师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搭建了桥梁,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互联网与教师取得沟通联系,从而解决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保证学习顺利进行。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互联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冲击与影响。从而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新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是,以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依托,从而完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环境。教学环境是整个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环境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而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新的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需要教师与学生同样认识到新时期互联网对信息技术课程所产生的影响,并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变。这就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调动各种资源,将互联网的积极影响予以宣传,比如,可以通过在教室与走廊介绍有关互联网时代高校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基本内容与趋势,让学校其他师生都能够了解互联网对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影响,并参与到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来;另一方面是信息技g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建立新的教学环境,比如,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开通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与本班同学建立微信或微博讨论群,学生可以及时了解教师所要讲的内容。总之,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利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介,可以为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建立新的环境,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重视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不断完善和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方式。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通过互联网让自己的教学方法变得更加有趣、更加丰富。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借深入的学习互联网技术,并且将其运用在教学之中,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比如,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将知识注入给学生,而利用互联网教师可以将部分知识由计算机直接注入给学生,即实现人机交互式教学的方式,从而满足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再者,通过人机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测试,从而更好地独立完成学习。除此之外,人机交互式教学模式,还可以实现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与演示,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设计创建网站,最后通过查询相关的知识进行统一的指导学习。总之,互联网背景下可以优化和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范文2

【关键词】高中生;互联网;技术革命;社会进步

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迎来了互联网时代。使得现在的高中生不仅在衣食住行上获得了更多的便捷,而且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了信息时代的进步。课堂上的知识讲解,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够通过互联网的发展,促进学生根据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在网络平台上搜寻知识或是直接进行学习。这样的互联网技术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促进了社会生产技术的革新,推动了生产力的转变,使数字化的生产逐渐走向未来。

1生产方面

互联网技术变革,就是在互联网的发展基础上,将数字化技术与其它产业相联系,进而产生的“互联网+”形式。这种技术的发展,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从高中生的角度看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相应的动力主体也开始改变。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数字化技术得到了发展,人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所有生产力的输出,可以不再单单依靠人类来进行,对应的机电一体化等技术的出现,依靠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变得更加快速,高效,节省了人工的劳动力支出,减小了因为失误而造成的生产经济损失,从根本上推动了生产行业的进步。例如:在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中,管理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档案进行输入,促进档案的准确性,而且这样也可以对档案进行保存,不存在时间限制,促进这项工作的进展,且档案管理工作关系着社会的政策方针,将档案管理做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更直接,更准确的档案信息,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而生产力的发展,正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根本,它的进步,自然会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2生活方面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高中生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随着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各种信息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例如:人们可以通过网上订餐,体验便捷的上门服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体验随叫随到的滴滴打车。这些都适应了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休闲时间,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互联网技术变革,促进数据化的发展,能够将生活中的很多数据进行存储,使得人们将互联网应用于生活中,并随处可见。例如:户口的网络化,户籍管理工作是公安机关的主要职责之一,对现住居民的户籍情况的掌握,不仅能够在发生重大犯罪事件的时候,方便寻找嫌疑人,也能够促进民警对一些不法分子进行即使的追踪,对黑户进行控制。可以说户籍管理对社会治安的影响极大。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的人数较多,户籍较多,使得这样管理工作并不容易进行,而且涉及的数据较大。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变革发展,民警可以在工作中利用它,将所在管理地区的户籍信息输入进去,计算机就会将这些数据进行自动的存储,形成备份,然后能够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根据输入的词条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自动的处理,给出结果。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与户籍管理工作方面,不仅可以促进民警的工作准确性,而且能够在发生事情的情况下,快速的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治安的和谐,为社会的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3学习方面

对于高中生来说,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这也是他们的根本任务。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大部分取决于国家教育水平的发展。它不仅关乎着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素质,而且对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具有一定的帮助,更有利于促进国家建设的推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变革,促进了学习形式的改变,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变革,开拓出学习平台和新型的互联网技术,辅助学生进行学习,提高了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促进了教育效果的进步,进而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进入大数据时代,多种新型产品的出现,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却也为学习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形式。这项技术的出现,使得很多网络平台得以出现,一些教师通过这样的形式将课件做好讲解录制,然后放到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这些数据进行下载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改变了传统的教授模式。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网络技术得以发展,例如:学习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它能够将一些学习数据进行存储,也能够通过一些系统的机体设计,形成一定扫描系统。高中生在利用它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依靠互联网,将自己不会的题目进行扫描,学习机可以将它进行识别,寻找解题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这样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高中生的学习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行本身就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行提高的过程,也就是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革新,提高了国家的教育水平,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4结语

对互联网技术革命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互联网技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工业的生产效率,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国家教育教学水平的进步,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方方面面上使高中生的生活得到了改变。

参考文献

[1]速继明.互联网技术革命与社会进步[J].教学与研究,2016(07):29-35.

[2]田彬.互联网技术革命视域下的人类生存方式变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纺织;信息;课程;整合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联网+”。“互联网+”与较早相关互联网企业讨论聚焦的“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基础上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互联网+”是对创新2.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应用于某个传统行业了,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基于“互联网+”整合专业教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现将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进行整合,在良好的保证措施条件下,论述了课程整合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探讨了整合后解决的问题,并对整合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这一教改实践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1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整合,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整合属于教育教学范畴之中的行为,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因此,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整合追求的目的应该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的,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整合应该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基于“互联网+”强大的功能,使得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1.2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整合,可以帮助教师教学

通过“互联网+”,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通过计算机联网,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教师可以从大量的备课和讲课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能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使教学活动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从而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

1.3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培养创新性

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所谓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理想的教学和学习环境的支持,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整合于教学过程之中可以为培养创新能力营造理想的环境。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实现“互联网+”行动计划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应用于课程改革,更重要的是采用了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整合教学内容,实现课程资源的信息化整合。基于“互联网+”整合专业课程,突破了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拘泥于课堂的45min,可以线上线下、随时随地学习,真正实现了分类分层教学。因为“互联网+”课程创新了信息化课堂教学内容,学习不仅是停留在感官和直观学习的水平上,更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3基于“互联网+”创新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课程整合的实践

3.1加强“互联网+”学习

加强学习“互联网+”新一代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加大教师信息技术相关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信息化发展。开展“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学生信息社会学习能力,构建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统。

3.2“互联网+”与专业课程整合

挖掘“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课程整合的结合点,将纺纱与织物结构设计教学软件应用到教学环境,整合课程中重复的部分,如《纺织染概论》、《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新型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中的重合部分,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3.3数字化学习网站建立

建立数字化学习网站,如《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纺织材料检测技术》,将数字化教学资源PPT、习题等上传到网站,教师通过在线进行答疑,并进行教学评价,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可以与老师交流,课后也可以和老师交流,随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基于“互联网+”创新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课程整合的保证措施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 中学语文 优势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54

互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仅我们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机会和便捷,还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很好的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进。中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们不仅仅是要学习语文中的字词、词汇等基础内容,还要不断的学习作文,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中学语文作文在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中有重要的作用,写作水平提高了,对学生们的思考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教育的结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有效的资源。笔者根据近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利用网络提升中学语文教学。

一、互联网技术的优势

(一)创新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潜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互联网技术作为当前科技发展的代表,自身就带有很强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的潜力是无穷的。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互联网技术结合教学可以很好的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互联网技术自身的创新优势,可以很好的传递到教学中去,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这无形中也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我们要利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优势,有效的结合语文作文教学,更好的促进学生们创新能力的挖掘和提升。

(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化

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多元性,可以很好地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师们在传统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进行讲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不利于有效的提升学生们语文作文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们语文素养的提升。然而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很好的促进教师们调整教学手段和方式,不断根据学生们的要求和特点,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化。

(三)给学生们提供丰富、便捷的写作资源

互联网技术的重要特点是可以提供庞大的资源和信息。学生们在作文写作的学习和提升中,主要是通过阅读资料进行写作,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以多种思路进行思考和学习。教师们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写作教学,可以有效、便捷的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写作资源。这些写作资源可以很好的开阔学生们的写作思路,也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写作资料,更好的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水平。

(四)有利于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

互联网技术融入教学中,很好地贯彻落实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教师们在接受新的教学手段的同时,可以很好的促进自己教学观念的转变,摒弃一些不好的传统教学理念,以更加开放、宽容的心态接纳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们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要想更好的与时俱进的教学,必须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时,学生们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也会发生观念的变化,更好的促进自己学习理念的变化。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

(一)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资源

互联网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素材。如传统教学中学生们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获取写作知识,这样会使得学生们的写作资源比较少,不利于写作思路的打开以及写作水平的提升。教师们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充分学习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更好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制定出适合学生们写作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一些丰富的写作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不断的扩充学生们的写作思路。教师们还可以通过与家长们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长们正确的监督孩子们进行上网查阅资料,更好的促进学生们对写作资源的获取。虽然互联网技术有很强大的优势,但是同样也是有很大的弊端,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们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让学生们科学、有效的进行网上学习。

(二)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提高学生语文作业的批改力

互联网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交互性比较强,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交互性可以很好地提高作业批改的速度。教师们可以通过在网上阅读学生们的作业,并进行有效的批改,如批改作文类作业时,可以筛选出写作水平较好的文章或者段落,然后放到公共的平台上,让学生们进行评判。通过对筛选出的段落、词句进行有效的评议,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发挥学生们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在网络上进行集体学习和批改,让学生们放开在课堂上的约束性,更加自由、积极的进行参与。同时,还可以很好的做到取长补短,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教师们的批改速度和效率也会加大,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的促进学生们对语文的热情。

(三)利用互联网的共享性,进行作文共享和发表

中学生处在表现欲望较强的阶段,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敢或者没有机会表现自己。那么,有了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可以在公共网页上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让学生们在共享平台上不断的发表自己的文章供大家阅读和鉴赏。学生们自主发表上去的作文,教师们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也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在这样的平台下,学生们可以放开约束,用多余的时间投入到写作中,更好的促进自己写作思路的形成以及写作水平的提升。给予了学生们更多的机会去展现自我,也很好的促进了自己个性的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挖掘自己的创作潜力,更好地促进自己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范文5

关键词:教教育技术 信息查询 互联网学习活动育技术 信息查询 互联网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240-01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源,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探究从信息的海洋中获得知识,在互联网上构建技术支持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等等,这些途径和方法,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如何让学生从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状态,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1 教育技术促进学习

1.1 从技术中学习

20世纪,教育技术出现了第一代幻灯片放映机以及后来的无线电广播和动画片。在同一时期出现了程序教学,可以说这是第一个真正的教育技术,也就是说,技术第一次被特别开发以迎合教育的需要。学生的角色主要是学习技术呈现的信息,就像他们学习教师呈现的的信息一样。

1.2 用技术学习

我们在学校里使用技术的方式应该从“技术作为教师”转变成“技术作为学习中的伙伴”。当学生使用技术学习时,技术应作为学习者思考和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为了让学生用技术学习,教师必须接受并学习新的学习模式。传统上,教师的主要职责和活动是直接教授给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是接受者。在这种学习背景下,学生不可能用技术去学习。他们不可能构建自己的理解、管理自己的学习,因为,这些事情教师都已经为他们做好了。

因此,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教师应该成为帮助学生参与到更大学术团体的指导者。其次,教师不能控制课堂上的所有学习活动。最后,教师必须对技术比较熟悉,即使存在知识的漏洞也应该学会怎样指导技术技能的学习。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

对于学习者而言,他们应该掌握自己的教育。这就需要学习者能清楚地表达、反思和评价他们所理解的知识。为自己设定学习的重点,调控努力程度,并与他人协作及交谈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理解。

2 利用互联网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源

我们认为,技术在帮助学习者解决问题方面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首先,教师必须识别出问题并激励学生解决它们。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生学会搜索解决问题的信息。因此互联网便被视为巨大的在线图书馆,它可以作为学习环境支持建构性学习,一方面学生需要在互联网上找到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学生需要评价这些有效信息的价值。

2.1 信息查询

有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如果学生们忙于在线出询信息,他们就会自然对查找到的内容赋予意义。我们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任务,就是找到唯一答案。所以仅仅要求学生在互联网上找到信息可能不能导致学习。

为了从找到的信息中学习,学生必须有目的地寻找那些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信息。首先,学生们应该明确他们的意图并描述他们要寻找些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些信息是必需的。接下来,学习者必须生成有意识的及有目的地查询策略,以便找到有用的信息资源。

2.2 信息评价

当找到网页时,必须对网页中的信息进行评价。评价的过程需要涉及两个不同的方面,即相关度和可信度。首先,该网站上的信息与问题是否相关?它有助于达到查询的目的吗?其次,学习者需要评价信息的可信度。可信度评价同样包括两个过程:评价信息的来源和评价对主题的处理情况。这些都需要教师给学生示范分析。

2.3 搜索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大多数问题解决几乎都需要信息查询。问题解决者必须对问题所涉及的领域深刻理解才能形成多种解决方案。然而,信息查询并不意味着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只是第一步。

3 互联网学习活动

前面我们讨论了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将学习者置身在一个积极的、建构的、有意图的、真实的和合作的学习中以及在学习中学生如何搜索解决问题的信息。下面将说明互联网学习活动如何促成这些内容。

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活动可以看到学生从极少激发学习的搜索查询到把信息转换成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查询、分析、评价和应用信息的活动。将建构主义应用于互联网可以让学生确定目标,在明确目的下自主实施、创造能证明学习发生的物品。互联网为学习提供了在研究中一起工作的机会,而且还能与其他城市或者全世界其他学校的学生通过互联网来合作。有效的、正确的将互联网应用于教育的关键途径是生成有意图的学习目标并明确意图。

1995年伯尼·道奇和汤姆·马奇开发了WebQuest模型,目前全球已有数以千计的教师建立了自己的WebQuest课程网页,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了实践。WebQuest是一个面向探究的行为,在其中教师为学生选择了网页资源来作为信息以支持对信息的分析、评价和综合。进入一个设计良好的由教师制作的WebQuest可以获得惊人的学习经验,但学生制作的WebQuest可能有更大的价值。

好的WebQuest结合了合作学习、多元观点的思考、分析和综合信息。创建WebQuest的学生在表述问题和想法时,在设计WebQuest结构时,以及在查询和评价信息是都使用了技能。设计任务、活动、界面、过程是一个十分建构的活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信息决策。我们相信,学生制作WebQuest比学习一个已有的WebQuest更有价值、更加建构。可以说互联网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教育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内容。

4 结语

将现在的网络互联计算机技术放在学生的手中,将获得真实的收益,特别当要求学生们以积极的、建构的、合作的、有意图的、复杂的、对话的和反思的方式使用那些技术时。罗杰斯说过:“我们在教室中所做的一切的真正力量很少依赖于技术本身,更多的是依赖我们能利用现有的技术做什么”。

参考文献

[1] 赵勇.传统与创新—— 教育与技术关系漫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成人教育;影响与思考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从此,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的“互联网+”被人们所知晓,“互联网+各传统行业”的创新潮流席卷祖国大地。就成人教育而言,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借力新信息技术,实现成人教育迈上新台阶,是当前成人教育工作的紧要课题。

一、“互联网+”的提出及内涵

(一)“互联网+”的提出

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二)“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的定义一般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联合起来,并进一步融合,使得传统产业的业务体系以及生产要素等方面得到更新、提升,以此助力经济的转型和升级。笔者认为应该分为三个层次来看:一是强调了“互联网+”的关键因素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系列信息技术和平台,这是前提;二是明确了“互联网+传统行业”所产生的变革包括传统行业的业务体系、生产要素等方方面面;三是表明了“互联网+传统行业”并不只是相加而已,其直接目的是促进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进一步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更深层的目的是更好地帮助传统行业实现自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二、“互联网+”对成人教育的影响

(一)“互联网+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有别于普通全日制教学教育形式,成人教育不限年龄。通过这个教育过程,使社会成员中被视为成年的人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获得专业资格,或使他们的发展转向新的方向,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等方面,使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行为素质得到提高。“互联网+成人教育”,并未改变成人教育本身的属性和功能。仍然以满足成人学习需求为目标,以互联网技术、信息、思维为手段和方法,通过搭建成人教育平台,整合资源等等,使得成人教育学习模式进一步创新和高效。“互联网+”改变的是成人教育的学员需求分析、实施形式、教学方式和手段、考核评估等方面。形象点说,学校、教师、教室、学员这几个传统关键因素构成传统成人教育,而如今,通过搭建成人教育平台、通过用户各自的移动终端,相关学员、院校、教师自由选一起构成了“互联网+成人教育”。

(二)“互联网+成人教育”模式对成人教育的影响(采用swot分析法)

1优势

(1)创新教学组织模式。传统的成人教育模式同学历教育一样,是由教室、教师、教材、学员等几个要素构成的,教师是开展授课的权威,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学员只要做好接受和配合即可。然而“互联网+”状态下,学员的学习将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这时候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利用互联网,一方面灵活安排时间集中学习,可以有效解决学员工学矛盾等;另一方面,将成人教育学习课程资源上传到网络,学员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移动端、客户端等形式自由地选择课程。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相互结合,创新了教学组织模式。(2)搭建的开放学习平台。“互联网+”所倡导的一个很重要的思维就是平台思维。传统的学习平台往往是学校,而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搭建起来的开放性、共享性的学习平台,能更好地实现学习的实时化。一是“互联网+”模式下,学员通过登录学习平台可以实现全天候自主学习;二是学员可充分利用多种终端渠道进入平台学习,比如网页、微信、qq、APP等等;三是借助平台,学员可以就学习问题随时同在线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四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根据学员的学习数据掌握学习状态,进行课程推荐或订制,延展学员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2劣势

(1)缺乏情感交流。成人教育理论中关于学习的需求有一个就是社交需求。人是社会人,两个或多个终端的人单单通过互联网的、通过机器转换后的交流缺乏肢体、眼神、心灵的碰撞,这与传统课堂的语言、行为的交流不同。一方面,互联网中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员知识掌握情况以调整教学;另一方面,学员与教师、学员彼此之间同样都是缺乏面对面形式的交流沟通,这种情感交流互动环节的缺失无法满足学员的情感和社交需求。(2)学习过程失控。在传统的成人教育模式中,学员们一般集中于课堂,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学习,教师对于学员的学习过程和状态可以通过点名、提问、小测验等形式进行把控。一方面通过了解学员情况当堂调整教学;另一方面也为下堂课的教授内容安排提供参考。然而,在“互联网+”情境下,学员的学习状态很难及时掌握,讲授与理解之间容易存在节奏错位,影响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3机遇

(1)“走出去”和“引进来”。“互联网+”实现各类资源互通共享、信息充分交流,各类机构的成人教育资源也都可以挂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上。一方面“走出去”有利于提升各类成人教育资源影响力,形成特色,打造精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各类资源的相互融合,把优秀的课程资源等“引进来”为我所用,借此来提升成人教育学习资源的质量和水平。(2)交流合作,互利共赢。互联网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开放。传统成人教育一直受制于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未来,随着受众规模的增加,受众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整体复合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成人教育能够给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这就催生了各类成人教育资源的交流、合作,通过合作打造更符合学员需求的课堂教学课程体系,通过合作加强成人教育院校之间的交流,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4威胁

(1)教师教学要求高。一是要求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和素养。要求教师熟练使用各类网络教学工具,掌握网络教学方法,及时更新网课内容;二是要求教师在虚拟学习环境中能够通过网络关注到学员的学习状态,做好教学控制;三是要求教师做好课后答疑。网络学习讨论社区具有全天候的特征,教师很难做到全天候及时参与学员的讨论、及时答复学员的疑问。(2)成人教育机构的博弈与竞争。互联网这一开放式、大规模的学习平台在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施教主体间的博弈与竞争。在成人网络学习市场的竞争中,各类成人教育学习资源在满足不同受众需求同时,其所能提供成人教育资源的课程质量、服务水平、受众体验等因素都会影响该类学习资源的市场受欢迎程度和市场占有率。对于落后的、体验差的、不能满足学习需求的学习资源将会被网络市场所淘汰,提供该类学习资源的成人教育机构在网络上的生存受到直接威胁。

三、“互联网+”背景下成人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更新理念

互联网思维指的是用户思维、极致思维、平台思维、简约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流量思维、跨界思维。“互联网+成人教育”就是要求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成人教育,就是要求我们要了解和掌握互联网思维思考的方式,在工作时融入互联网思维方式,学会用互联网思维方式提供更好的成人教育学习资源和服务。以“用户思维”为例来说,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成人教育学习方案时要以学员为中心,充分考虑学员学习需求和体验,以此来进一步优化方案设计。

(二)创新模式

今后的成人教育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渐渐深入,必将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以线上为主的学习模式,针对这种形势,需要提前布局,构建“互联网+成人教育”的新模式。一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成人教育线上、线下学习体系,做到无缝对接,全天候实现学习自主选择;二是建立健全学员管理系统,实现管理网络化,实时掌握学员学习进度、学习动态;三是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实时分析学员需求,优化课程安排。

(三)整合资源

一是整合教师资源,打造成人教育师资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成人教育师资库,成人教育行业要建立健全入库条例和规则,参考利用大数据技术筛选学员反映好的、授课质量较高的教师入库。二是整合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各种类、各级别的成人教育的课程资源包括视频、ppt课件、文稿等等收集起来建立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实现共通共享,对外开放。三是从高校或者其他培训机构以及国外汲取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样把他们纳入教学资源库,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员需求。

(四)搭建平台

“互联网+成人教育”模式下的学习要求打破时间、地域等限制。这就要求今后的成人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以及终端学习平台。比如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微信公众号、APP等等形式进行学习。这些网络平台和终端学习平台的搭建,一是利于各类成人教育教学资源在网络上的共享交流;二是利于学员充分利用自由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三是便于利用大数据实时跟踪、了解学员的学习进度情况、学习需求情况。

(五)及时更新

互联网思维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用户思维,就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一切从用户出发,注重用户体验。另外一个重要原则是迭代,指的是更新换代、不断创新。同样的,成人教育工作因为学员的个体差别,需求也有差别,而且由于学员不断变化,需求也不断在变化,这就决定了“互联网+成人教育”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对于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的学习系统、学习平台、学习资源等等,需要依据学员的反馈不断更新、不断升级,如此才能做到及时满足学员需求,使其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白露.互联网思维下干部教育培训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2):83—85.

[2]吕小刚.以“互联网+教育”构建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6(4):62—64.

[3]王德禄.关于“互联网+”的战略思考[J].中关村,2015(12):72—73.

[4]黄威威,崔伟.浅淡“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J].党政干部学刊,2015(7):60—63.

[5]黄楚新,.“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5):5—9.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范文7

关键词:“互联网+” 课堂教学 化解策略

“互联网+”为学校课堂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1]。移动终端的普及与更新,使课堂教学活动从技术层面得以充分展示,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2]。探索“互联网+”时代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教学论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一、“互联网+”对课堂教学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在追求高效教学的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个体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它对课堂教学带来了多方面的冲击。

1.“互联网+”对课堂教学文化的冲击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平板电脑、云储存、云移动终端等媒体与技术的落地,使课堂教学文化逐渐从封闭的课本和狭窄的教室,逐步走向更广阔的文化世界[3]。伴随“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教学时空、教学主客体及其教学实践相互作用的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教学中形成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使课堂教学文化存在、运行和发展的载体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互联网+”课堂文化所具有的虚拟性、交互性、多元性、生成性、自我性、叛逆性和非理性特征,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便捷、开放。供给学生选择学习的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多样,共享与生成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显著特点。这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现代教学观、教学法等一整套学习策略体系,将对当前课堂教学文化、教学理念与学生学习的方式产生根本性变革。

2.“互联网+”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读、写、听、讲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活动,而“互联网+”将为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模式,并为这种转变提供技术支持。从投影、PPT课件、音频视频的使用,到多功能教室、网络化学习场所,诸如以宽带网相联结的数字教室、数字图书馆等,使课堂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体手段。“网络学校”、“空中课堂”等现代科技,将改变当前学校传统课堂中教师讲与学生听的单一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甚至可以不教而达到教的目的[4]。互联网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任意的问题到互联网上搜索可以迅速得到海量的解答,这就预示着“互联网+”的学习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将发生突破性的变革。

3.“互联网+”对课堂师生角色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或者各种教育技术,获得大量的最前沿的信息。由于“互联网+”界面丰富多彩、图文声像形象直观,能够对学生眼、耳、手、身体等多种感觉器官产生综合刺激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教学中形成的“教师、教材、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方式,基于知识的师生之间的角色差距将逐渐消失,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互联网+”时代课程及学习软件开发的主要成员。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授者变成了课堂教学实施的设计者、组织者、陪伴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教职责也由原来过度重视“教书”转变为现在更强调“育人”。学生由知识接受者变为自主探索者,由个体学习者变为学习合作者,进而成为个性化学习者。在师生关系上,师生相互尊重与赞赏,师生互动的交互性、反馈的及时性,以“互联网+”为媒体而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教学环节能够顺畅地推进。“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模糊了师生的边界,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在教学互动中,一方面,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学生探索的问题,学习成长中的知识经验,将不断地冲击着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权威,促使教师重新认识自己,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互联网+”时代,“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优胜劣汰”的生态型竞争趋势。教学环境的变化,确保了优质教师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将迫使教师致力于终身学习。同时,“互联网+”时代,教师的教学已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室,也不局限于照本宣科式地系统讲授教学内容,而是趋向于一种无固定教室的,以主题为主的师生双向讨论方式。从而使师生在同等信息条件下,转换或改变着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呈现出“闻道有先后”、“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教育本质的回归与超越。

4.“互联网+”对学生学业评价的冲击

当前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业评价包括日常作业评价和期末考试评价,属于单一主体的终结性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提高。“互联网+”所提供的技术和条件,能使学生学业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促使学生便利而自主地进行自我评价与即时评价,表现为多元化评价的主体特性。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数据采集,记录、储存、分析、反馈等的学习分析技术,营造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新体系。“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的分析系统可以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建模,将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业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数量化的方式清晰地说明影响因素与学业成绩间是否具有显著差异[5]。甚至可以通过常模比较,与班级、学校或者在更大范围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为学生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学习模型。

二、“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创新的平台

伴随“互联网+”的便利性,信息易得性、技术便捷性、学习个性化等特征,为课堂教学化解冲突提供了基于技术应用的广阔平台[6],优选当前比较成熟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列举出如下几个。

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创设

基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慕课、翻转课堂、在线课程等新型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出现,开启了课程教学变革的新时代。在“互联网+”理念的强力推动下,基于“云”的教育服务和“云端”一体的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便捷。学校可以以“云端”做认知载体,借助BYOD(BringYourOwnDevice,自带设备),运用“云端”来共享课堂教学资源,鼓励和支持学生采取探究性学习、一对一学习、游戏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与线下)学习模式和BYOD学习方式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随时学习梦想的实现[7]。课堂教学通过创设一个快速汇聚信息资源的课堂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行为,在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里协同学习,真正发生切实互动、实现温情交往。这种课堂可以实现学生自主讨论,同学间的交互学习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感、平等感,让困难学生敢“说”、乐“说”,在“说”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加深记忆,不断创生,进行发展性学习。同时帮助者在“说”的过程中,因为获得同伴的认可与鼓励,获得自我满足感、成就感,树立了自信心,更加有动机进行深一步的学习,在这一探一寻的过程中,建构了一个高效的个性化学习课堂。

2.慕课的开发与应用

慕课(MOOC)是一种大规模在线课程,绝大多数课程是免费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慕课网(imooc)是国内的主要慕课平台,慕课网的课程包含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在慕课中,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使用者,而且是课程的参与者,它为学习者之间提供了相应的交流与互动的平台,有利于学习者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在慕课的背景下,教师将更加回归职业本质,更加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形成学生发展的良性互动。慕课具有的灵活性能够为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及兴趣爱好选择学习提供便利,并且慕课将优质教育资源免费开放,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效应最大化,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接受优质教育活动的需要,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平台。

3.微课与SPOC制作与实现

“微课”是应用“互联网+”围绕课程重点、难点或疑点等展开的教与学活动的精彩片段,制作成以视频为载体的表达课堂教学活动的微型课程。“微课”的基本元素是教学设计、课件资源、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业评价、教师反馈等辅课堂活动。它包含了课程的基本要素,诸如内容、互动、作业以及测试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自编微课供课堂教学使用,充分体现“微课”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组成“情景化”的优势,体现草根研究的趣味性,表达教师个人的课程创作与多样化的传播路径,用以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动机。

4.翻转课堂构建与变革

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讲授、课后学习”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课外通过学习教材和在网络学习教师上传的课程讲授视频、听播客、阅读电子书等课程资源,完成知识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将自主学习中不理解的问题,在课堂中通过师生答疑解难、生生间互动交流得以解决,具有O2O学习模式,即翻转课堂的线下学习中,师生将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拓展到课堂上,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遇到的困难,从而进行针对性辅导或让学生自己通过协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翻转课堂线上学习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十分钟之内自主学习的视频资源,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而且内容是永久保存性的,可供学生随时查缺补漏,一些学习建议与提示,也为一些学生提供了个性化教育的思路[8]。

三、化解课堂教学冲击的策略

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其更好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是“互联网+”时代教学论关注的命题之一。

1.转换教学重心:变知识传授的“教”为知识建构的“学”

“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变革引发了知识存在方式、传播方式和建构方式的变化。知识呈几何级增长态势,以数字信息的方式存储于互联网中,书本不再是存储知识的唯一载体,教师不再是传播知识的唯一工具。“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着眼于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培养,教育培养目标要从知识型人才转向能力型人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搜索技术,在网络环境中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知识。教师应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完成知识获取、整理、分析、重构等多样化的知识建构过程[9],呈F出“混合式课程”的特性,使学生进行混合式学习,帮助学生以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面对井喷式增长的知识,让学生在无限延展的教学时空中有效地建构知识。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当由“教知识”向“教思维”转变,即通过引导学生思维导向的发展,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10],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转变教学设计:以拓扑型教学设计代替线性教学设计

在“互联网+”时代,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建构需求,线性教学设计思路显得捉襟见肘。拓扑型教学设计是一种将课程体系中各个知识点以拓扑型结构进行相互连接,反映知识命题中各知识点的网络结构及关系的教学设计。它具有总线型拓扑、环形拓扑、星型拓扑、混合型拓扑以及网状拓扑等结构,但是无论那种类型的拓扑教学设计结构,都具有节点互通、通道多元、稳定而多变的特点。拓扑教学设计思路重视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的多元设计,重视各要素间的整合互通,可以满足学生知识建构方式的多元性和选择性需求[11],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按照拓扑型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提供多条促进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线路。这些线路之间是相互贯通的关系,即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经验、学习方式等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更符合自己当前学习条件和需求的学习线路,也可根据自己学习进展情况,及时地转换到其他学习线路上去。

3.转变认知路径:应用信息技术建构学生的高级认知

钟志贤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应从“技术中学习”向“用技术学习”转变,“技术中学习”是客观主义的技术应用观,“用技术学习”是建构主义的技术应用观。立足于建构主义“用技术学习”的立场观点,技术的真正作用在于充当学习者建构知识的工具。根据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这一定位,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传播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活动展开的凭借与支持,这既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知识,又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知识的建构和促进思维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应将重点放在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认知发展上而不是低级思维的认知发展。思维认知发展的事实表明:“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低级思维认知发展中,并不具备明显优势的教学。因此,完全依赖“互联网+”的知识自主建构,在系统性和完整性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12]。当前教师知识传授可以胜任学生低级思维能力培养,而“互联网+”将在学生高级思维发展方面发挥优势。所以,要建构学生的高级认知,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平台的建设成为最关键的要素。如果课堂教学理念和方式不发生根本性变革,互联网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新累赘,课堂教学就会演变为用机器灌代替教师的用嘴灌,表现为用最先进的技术方式来支持最落后的教学方法。而“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平台,其功能除了推送资源以外,还可以实现学生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的交互、学习成果的展示、学生学业自我评价等。

4.转变教学氛围:构建开放互动、和谐自主的生态课堂

课堂教学的开放互动,既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也包括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与学生间交流合作。在“互联网+”的课堂教学中,学校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采用形式化的数据采集和描述,并基于课堂教学,对课堂活动过程、单元学习过程及学期学习过程等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及其结果的分析,教师可即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控和反思,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家长也可利用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从中尽快发现孩子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孩子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学习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些大数据,构建智慧型的生态课堂和学习环境,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方案。表现在“互联网+”的线下学习中,教师要采用民主对话、多元互动的教学组织方式,使师生、生生间真正发生切实互动、实现温情交往,让其获得生命本真,使师生将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拓展到课堂上,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解决学生学习困难。一方面,建立师生互助组,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班级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建立生生合作小组,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营造和谐温馨的生态课堂。

5.转变教学管理:让课堂管理充满人文关怀

“互联网+”时代技术的高速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互联网+”需要克服的问题依然凸显。由于个体在生活、学习中越来越被数字信息所同化,产生越来越多的依赖,这种依赖性的发展会让人变得缺乏批判思维、不懂创新、有惰性、没有自我,同时,这种碎片化学习方式更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深度有所下降。同时,由于互联网对许多需要经过学生探究的学习内容已提供了答案,容易使学生不经过探究而获得答案,失去了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在探索中学习的乐趣。互联网将一些实验技能制作成动画视频,虽然使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但却使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乐趣。互联网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的便利性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也让学生间失去面对面思维交流碰撞,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与观点的乐趣。如此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互联网,将“互联网+”所具有的工具性与价值性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与主见,敢于质疑与反思[13]。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正向强化法,采取选择性强化策略,经常改变自己课堂中的站位,多离开讲坛到学生中间去,多用目光与学生交流,多用言语和非言语线索,应用明确指导或暗示行为,调控学生利用“互联网+”的不当行为,积极引导学生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拒绝网络侵害,预防在学生课堂教学中违纪行为的发生。

――――――――

参考文献

[1] 范留平.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建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4(8).

[2] 蒋朝军.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构建语文高效课堂[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2).

[3] 陆志平.数字化时代的课堂重建[J].基础教育课程,2014(1).

[4] ⑿巳.论课堂生态与课堂动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7).

[5] 谢浩,陈丽.现代远程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4).

[6] 李志厚.关于有效教学研究的新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5).

[7] 陈光锋.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8] 王柏玲.“翻转课堂”拒绝照本宣科[N].文汇报,2013-10-10(07).

[9] 龙宝新.论“新课堂”视野下的高效课堂改革线路图[J].江苏教育研究,2014(3).

[10] 余胜军,刘军.基于手持式移动技术的教与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3).

[11]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促进学习者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2] 李永健.技术优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9).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范文8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方法;礼仪文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传统教育正在经历一轮新的变革和挑战,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带来了教育技术的革新,而且引起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文化等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对于中西礼仪文化比较课程而言,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方法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对于提升课程效果,提高学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对中西礼仪文化比较课程的影响

1.互联网技术为开展情境教学提供新的手段

中西礼仪文化比较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不能脱离具体的环境而孤立地存在,学生只有在教师创设的情境教学中才能加深对所学礼仪知识的理解,也才能学会在不同场合下灵活、变通地运用礼仪知识。否则,仅凭常规教学法,特导致学生只会理论而不会实际运用。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使用,互联网终端能够营造传统课堂所不能营造的氛围,互联网技术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和超现实性能够为礼仪教学提供不一样的教学体验。

2.互联网方法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指导

中西礼仪文化比较课程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门课程集理论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它不同于一些纯知识性或研讨性的学科,它需要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更需要技能的训练。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快速地提高实践能力是需要该课程创新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方法倡导“连接”,互联网教育所提倡的“线上+线下”学习、“社群”学习等模式为中西文化礼仪比较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指导,能够为学生加强课后的交流,尤其是实践交流提供新的途径和方式。

二、互联网在中西礼仪文化比较课程的具体运用

1.网络教育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慕课(MOOC)成为最主要的网络化教育载体。这样的教育形式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使知识真正具备广泛的“共享”性。在我国当前的高校教育中,中国大学慕课、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网易公开课、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等网络课程资源为学生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提供了多元化的途径,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相关学习资源。

对于中西礼仪文化比较课程而言,笔者在中国大学慕课中以“礼仪”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共有16门课程、50个视频、3个公开课资源可供选择,在精品课程网里以“礼仪”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共有46个视频信息,这就为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

2.社群学习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使教师社群学习形式不断涌现,如教师博客社群、教师论坛社群和主题网站社群等。本质上,这些教师社群均基于现有的网络通信技术,旨在为教师的知识分享、共同成长提供交流构建而形成。它弥补了教师进行传统实地研习而时空受限的不足,现已成为教师学习形式的有益补充。社群学习强调课程资源的共享性,能够在课堂之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中西礼仪文化比较课程中,开展社群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继续交流和讨论,尤其是和外部群体开展交流和学习,拓展对外部世界礼仪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3.微课

微课本质是一种支持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新型课程资源。微课与其相匹配的“微目标、微教案、微讲义、微练习”等课程要素共同构成微课程,它属于课程论的范畴;当学习者通过微课开展学习时,学习者就以微课为介质与教师之间产生间接的交互,通过在线讨论、面对面辅导等不同形式进行直接交互,从而产生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即微课。

通过微课形式,学生能够在网络平台中自由地交流和讨论,教师只需在微信公众号、YY课堂中直播相关课程,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实时收听,而且可以反复收听。在中西礼仪文化比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微课的推广和普及能够为学生掌握知识提供更多的途径。

4.VR教学

VR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简称,也称人工环境。VR最大的特点在于沉浸感,而结合到教育上,能够展现出的新优势就是参与感,这无疑给学生接受教育的体验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通过VR技术在中西礼仪文化比较课程中的运用,教师和学生能够在礼仪文化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得到一种真实的体验感,并且更容易进行多元化的体验,在这样的一种体验中,学生完全可以模拟礼仪发生的真实场景。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西礼仪文化比较课程的创新策略

1.利用网络教育将课堂教学前移

所谓“课堂教学前移”就是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课程资源,学生可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对中西文化礼仪的理论和知识进行初步了解,尤其是中西文化礼仪的、发展历程、具体的礼仪规范等内容。

此外,对于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存在的疑问,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论坛、贴吧等公众平台进行交流,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问题以及真实的学习需求,从而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

如上文所言,中西礼仪文化比较课程讲究情境性和实践性,学习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水平,互联网技术为礼仪文化类课程开展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途径。通过利用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以及众多App软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详细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公众号,学生能够同不同的人群进行交流,在生活的场景中开展实践学习。

此外,随着网络直播技术和VR技术的发展,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结合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具体的礼仪文化实践。

3.利用互联网工具增强教学的体验感

互联网正在实现着“万物互联”的美好愿景,通过互联网能够实现多个场景和情境的整合,提高教学活动的体验感。通过微课、社群学习等方法和工具能够很好地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营造出共享式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在真实或者虚拟的教学环境中进行交流和学习,实现学习体验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艳辉.高职交际礼仪教学中应强调的几个问题[J].辽宁高职学报,2004(2).

[2]周雨青,万书玉.“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

[3]丁继红,熊才平,刘 静,等.PST视域下教师社群学习模式的分析与重构[J].远程教育杂志,2015(3).

[4]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

学习互联网的技术范文9

一、利用互联网,整合资源,促进互动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全面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整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给师生提供互动与沟通的机会,才能让英语翻译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师生的互动与沟通,已经成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技术具有实用性与快捷性,利用互联网技术去开发优秀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提高翻译教学内容的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翻译学习兴趣。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构成元素更加多元化。教师可以利用模拟型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以模拟的方式成为一名翻译,实现笔译与口译学习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重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变的过程中,师生都重新找到自己的课堂定位。

教师,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参与者,促进者,开发者与研究者。在选择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针对教学目标搜集与整理教学资源。利用短视频、在线测评以及模仿等方式促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活动趣味性的提高。像在讲解“Digital campus”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College life in the Internet age”相关内容。要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网络在线测评的方式了解学生现有词汇能力与翻译能力,再借助视频给学生集中展示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以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身份进行互动。采访过程要求全英文,学生随机将自己定位成会英文与不会英文的人,当遇到不会英文的人时,翻译就要上场发挥作用。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互动的机会,有助于当代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与高效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创新英语翻译学习模式

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去创新教学模式。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部分。在课堂中传播与接收学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在收集了教学内容后,利用创新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包装起来,促进教学内容在翻译课堂内的有效传播,才能让大学生融入到翻译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互联网下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也解决了教育教学资源不平均的问题。让互联网技术与大学翻译课堂教学实践完美地结合,还需要教师开发全新的应用手段,积极利用互联网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语音测评了解学生的翻译基本能力。特别是在大学英语的第一节课,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让学生与词汇信息库互动,从认读、听辨以及拼写等不同角度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与传统课堂中的试卷考查相比,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可以借助人机互动技术以及场景化学习,数据统计与分析技术去建立一个互联网英语翻译学习平台,根据在线测评的结果,将学生分到不同等级的学习小组。像在学习“Hoping for better”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Is honesty important? What other qualities are important in our society?”等语言帮助学生了解核心词汇,借助“honesty, safety, social life”等相关词汇的考查,将学生分到移动学习平台中的不同小组,给学生匹配对应的翻译学习内容。用互联网的便利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平台,能够让学生的翻译学习热情延续下去。

三、利用互联网,应用现代化学习手段

除了利用互联网技术,当代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还要重?与互联网相关电子设备的使用。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也让大学生有了随时获取信息的载体与平台。对于大学生来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获得各类信息的主要窗口。新鲜有趣的新闻,互动式的模式无疑吸引了广大学生的注意力。关注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学习设备,促进移动翻译学习模式的产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的英语翻译学习观点。无论是社交网络平台,在线交际平台,还是手机、平板等移动电子信息设备,都能够在无线网络环境下畅享英语翻译学习信息。

上文中提出了互联网在线学习,将互联网在线学习与全新的智能学习平台结合在一起,利用微信、微博、QQ去弥补在线学习的不足,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在线所学内容,还能推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英语翻译改革。像在学习了“中国的传统节庆膳食”译为“Traditional Chinese holiday meals”知识后,教师可以在移动平台上更多有关于中国传统内容的翻译方式,促进学生在课下利用现代化学习设备提高个人翻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