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集锦9篇

时间:2023-09-22 09:48:36

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

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范文1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在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下,传统媒体已经出现逐渐败落的趋势。比如,2013年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以2.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负盛名的报纸之一《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旗下的《波士顿环球报》被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贱卖,《新闻周刊》也正式告别了纸质时代。我们已经可以预见未来的报纸终将摆脱纸质时代,最终以电子媒介的形式呈现给受众。我国的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纸媒的衰落越来越明显且迅速,许多传统媒体除了运营自身的专业媒体平台以外,还开辟了网络媒体平台,寻求其他的生存道路。比如我国一些纸媒都开辟了自己的微博号、微信公众号,利用本身已有的受众新闻信息或广告信息,谋得生存之路。

但传统媒体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高质量的新闻仍然要依靠专业的媒体人员,就新闻的专业性来说,传统媒体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传统媒体应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运用互联网的优势,更新信息传播方式,抓住时代变革的契机,以求得更大的发展。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新方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重视的是内容的丰富性和信息的时效性,重视以多种形式展现信息,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相比,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增加了社交要素,重视与网民的沟通,更受受众的欢迎。互联网时代突显并强化了情境的意义,将内容、形式、社交和情境要素结合在一起。在互联网传播方面,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的优势都被充分利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与情境时代为基础的服务,重视感知环境和适配信息。移动互联网基于空间和情境,以满足用户个体偏好为目的,重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的盈利可以利用大数据,创造更加个性化、互动性和可选择性的营销策略,发展更多的盈利手段,顺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在创新方面,新闻传播借助移动互联网可以使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化,拓展互动空间,丰富资讯内容,与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传播不仅可以对内容进行创新诠释,还可以创新信息服务方式。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新闻的优势

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在组网上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念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移动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这些优势包括使用的便捷性、传输的即时性、定位的精准性和数据的移动性和其他层面的独特性,这些优势都是传统互联网不可比拟的。并且,基于移动终端和移动智能产品的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优势更加明显了。

(1)传播的便利性。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有两大特点,方便和快捷。在信息传输上表现出了极大的便利性,特别是移动网络和智能产品的普及,使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

(2)信息的实时性。受众使用移动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获取最新资讯,这是获取信息的实时性,同样的,终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信息,实时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

(3)信息传播的融合性。移动互联网不仅可以综合各类信息,还可以组合各类信息传播渠道,利用移动终端和各类通讯产品,比如微博、微信等实时传递文字、语音、图片等综合信息。

(4)信息传播的私密性。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一般为一对一定向传播,具有很强的私密性,能更加精准、高效地传递信息,更好地保密个人信息。

四、移动互联网催生了自媒体

目前,科技发展和革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移动终端设备比如智能手机的普及范围日益扩大,再加上各种通讯工具的产生,自媒体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目前存在新闻传播的五大媒体依次是纸媒、无线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公众可以随时随地信息,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自媒体的发展非常依赖各类型的媒体,它无法单独存在,但同时又具有传播范围广、精准高效、互动性强等等优势。目前自媒体的发展还不是很强盛,但鉴于手机等移动工具的普及和受众对信息的实效性要求越来越高,自媒体必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范文2

关键词 报纸传媒;互联网挑战;思路分析;深度报道;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8-0003-02

报纸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大众传媒媒介,从诞生之后受到过来自广播、电视的挑战,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报纸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一些优势,这是报纸能够发展到今天的一个重要原因。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介,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对于报纸传媒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报纸传媒如何才能够在新时期更好的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已经成为了目前传媒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实践和对于报纸传媒的理解,就互联网传媒的优势和劣势开展了分析,同时就报纸传媒应对互联网挑战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报纸传媒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

1互联网媒体的优势和劣势探讨

1.1互联网媒体的优势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媒体的读者越来越多,这和互联网传媒自身的一些优势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互联网自身有着交互性的优势,互联网的交互性主要是指网民不仅仅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自身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同时也能够和信息的提供者相互的联系与交流。这种交互式的信息传达方式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优势之一,这也是互联网媒体能够广泛的吸引众多读者的重要原因。另外互联网作为联通全球的网络媒体,有着巨大的信息来源,能够为读者提供来海量的信息。读者只要登陆互联网,就可以和外界任何的传媒消息联系起来,这在很大层面上打破了地段和国界的限制,使得网络媒体以开放的、自由的方式走进了千家万户,这是报纸传媒在传播过程中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从时间上来讲,互联网传媒突破了时间的限制,互联网能够在为读者全天候的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使得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的快捷方便,极大的方便了读者的生活和学习。

1.2互联网媒体的劣势

虽然目前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互联网起步的时间相比较报纸传媒来讲还是比较晚,因此普及的程度和报纸传媒比较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造成这一原因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互联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在城乡各地达到全部普及和覆盖。另外一方面互联网因为有着一定的自由和随意性,所以对于一些重大消息还需要通过纸质媒体来进行求证,这说明传统的纸媒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在民众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共识,在短时间不可能被互联网媒体所代替。同时新时代下的网络媒体,其信息量要比传统的报纸媒体多的多,这在很大方面程度上方便了读者的生活和学习,但同时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也使得一些读者无法正确的辨别信息真伪,容易造成读者对于信息的误读,这使得一些民众希望通过直接、经济的方式获得有价值的准确信息,而网络媒体在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劣势,专业化、深度化的新闻信息是报纸媒体所应当追求和努力的重要方向。

2新时期报纸传媒应对互联网挑战的策略分析

2.1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

传统的报纸传媒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平面化的,这种思维是将事件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通过一条线连接起来。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网络媒体将事件的过去、现在、实体、虚幻、外国、国内的信息通过全方位的展示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球体,以多元化的立体思维呈现给读者。这种做法有着很好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扩展了新闻的信息量,因此互联网传媒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传统的报纸出传媒要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站稳脚跟,就应当转变自身的思维模式,不能再坚持传统的、孤立的思考和观察的方式,而是应当从多个角度发展和融合,采取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方式进行思考,这样就可以使得报纸传媒在信息的选取和传播中能够选择的路径更多,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的促进传统传媒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

2.2对传统的采编制度进行变革

对于报纸的编辑来讲,在知识经济快速的发展的时代,不能一味的等待来稿,而应当主动的通过网络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同样也给报纸编辑自身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捷,报纸编辑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浏览一些新闻网页,同时也可以通过微博和微信来第一时间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进而开展深度的报道,这能够很好的增强编辑自身的工作效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上各种信息内容越来越多,有一些信息甚至是虚假信息,这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会给群众的个人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作为新时期的报纸传媒工作者,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知识信息的筛选能力,充分理解信息的出处和来源,并对信息进行真假的辨别,为社会提供权威、准确的信息,这样才能够发挥出纸质媒体的价值,获得读者的认可。

2.3优化报纸的办报策略

面对目前高速的发展的互联网传媒,报纸传媒在第一时间突发事件的优势逐渐丧失,相应报纸的编辑也失去了掌握信息来源的优先权。在传播环境和受众心理发生变化的大环境下,传统的报纸媒介可以转变自身的办报策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纸媒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从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的方面进行挖掘,这样才能够将面对互联网传媒的时间劣势转变为办报角度的优势,促进报纸传媒在新时期的不断发展。

3结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传媒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使得传媒的报纸传媒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报纸传媒要想能够快速的发展,就应当分析互联网传媒的优缺点,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抓住互联网时代报纸传媒的发展机遇,不断挖掘报纸传媒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够保障纸媒在新时期获得稳定和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升,袁振德.报纸数字化的实现[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

[2]胡婉芳.从《东南商报》社区全媒体看报纸如何跨界经营新媒体[J].中国报业,2012(14).

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范文3

在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时代,网络信息更加碎片化,实时化,个人化。社会化媒体与电商的奇妙结合,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模式,让营销更实效更精准。对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数字营销电子商务探究基础上,大胆提出数字营销拥抱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社交网络搭载社会化媒体的新兴营销模式,对未来的社会化媒体整合营销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营销;移动互联;自媒体;数字营销

1 移动互联时代的社会化媒体营销

1.1 社会化媒体营销基本含义

社会化媒体营销(Social Media),是一种新型的媒体方式,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不断的交互和提炼实现信息的分享和广泛而深远的传播。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商业平台,利用时下最流行的互动沟通工具,使生意建立在关系的基础之上,企业直接跟客户互动交流,将本来的弱关系转为强关系。营销工具一般包括论坛、微博、微信、SNS社区、twitter、博客、facebook和youtube等,通过自媒体平台或者组织媒体平台进行和传播。

1.2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

1.2.1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现状

社会化媒体营销方兴未艾,发展势头强劲。《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753.1亿,调研机构eMarketer的数据显示,美国有80%的企业参与社会化营销,facebook正准备把5亿用户转变为在线购物者。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应该把关系当作一笔重要的生意来做,越来越重视通过社会化媒体与潜在消费者互动,搭建社会化媒体平台,进行社会化营销。

1.2.2社会化媒体营销主要特征

(1)移动性与及时性

目前移动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网民购物、社交、娱乐、媒体的综合性平台,企业社交、社会化电子商务等新兴社会化媒体平台不断崛起,而附身于手机媒体上的移动社交工具便有了移动性的特点。社交媒体的及时提醒服务,在离线状态下也可以及时接收,具有及时性特点。

(2)服务性与个性化

社会化媒体带给用户是全方位的服务体验,用户可以转发、评论、随意@,并且以社交关系为基础,消息开放,社会化营销是一种对话式的营销,它与传统营销最大的不同就是:互动。所以要结合具体用户的行为特点,有个性化针对性开展。

(3)自媒体化与整合性

自媒体是通过数字技术链接全球知识,从而提供一种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和分享自身经历和新闻的途径,即个人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向他人传播。社会化媒体可以广泛分享用户体验,做到以个人为起点的传播。社会化媒体整合了各种社交工具的应用,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 移动互联数字营销

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是数字营销趋势,在智能终端和移动网民规模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经济快速增长,移动互联也相应推动商业价值变现以及许多新生事物的发展等。

2.1 推动数字化“超媒体”出现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有三个层次,最底层以产品为中心,其次以平台为中心,而最高层则是以社区为中心。每隔一百年,媒体就会发生一次变革,上一百年被定义为大众媒体的百年,而在下一百年里,信息将不仅是被推销给人们,而且是在人们所处的无数个链接中被分享,所以基于关系的“信任推荐”将是未来网络营销的圣杯。社会化媒体、社区网络建立的是关系搜索引擎,而移动互联则推动数字化“超媒体”的出现。它不仅解构了传统媒体,还重构了当代的媒体环境。

2.2 催生O2O商业模式

O2O就是生活消费领域通过线上虚拟世界和线下现实世界互动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即Offline to Online的离线商务模式(线上交易到线下消费体验、线下营销到线上交易)。AlexRampell在2010年首次提出O2O概念时指出: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O2O商务规模至少是目前互联网模式下电子商务规模的10倍以上。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规模达到5.4万亿元,增长38.5%。未来的十年,无论是线下的零售企业,还是线上的互联网企业,在这个“虚实互动的O2O新商业模式”引领下,将出现新商业时代的营销、支付和消费体验革命。

2.3 变现社交关系链商业价值

在终端、应用、平台、管道等要素的轮番驱动下,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根据Gartner的报告,到2015年,企业的网络销售有一半是通过社会化网络和移动产生,预计到2015年,人们通过社会化电子商务的花费将达300亿美金。企业应该明白,移动互联和社会化媒体提供了一个社交关系链商业价值变现的渠道,可以让他们直接接触到潜在或现有客户,直接跟他们进行互动交流,聆听他们的声音,把本来的弱关系转为强关系。在社会化媒体主流化的时代,需要把传播力转化为营销力,将虚拟的ID过滤为真实的个体,以实现社交关系链商业价值变现。

3 未来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过去的十年是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十年,而未来则将属于移动互联网,据EnfoDesk易观智库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500个亿。网民从个人电脑到移动端的迁移带动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

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变人与媒体、信息的创造传播模式,社会化的变革正在改变着营销环境。自媒体时代正在降临,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平台,通过人际传播的社会化营销逐渐瓦解旧有的营销格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足以改变每一个人和世界各行各业的行为方式。数字营销已经成为整个营销传播领域的主要趋势,未来营销和传播显现出数字化趋势。在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时代,让数字营销拥抱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社交网络搭载社会化媒体的新兴营销模式,打造全新数字营销平台,无疑将在数字营销的市场中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报告(2012-2013).2013.02.05

[2]社会化媒体营销,网络营销,企博网.2012.10.26.

[3]李高广.吕廷杰: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运营模式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企业实施社会化媒体营销.中国广播网2013.10.20.

[5]胡世良、钮钢、谷海颖: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范文4

----不过,中国真的能有网络公司迎娶媒体公司式的“世纪婚姻”吗?换个角度说,中国的传统媒体真能象时代华纳那样直面互联网企业的挑战吗?回答实在不容乐观。

----在大众传播学概念中,互联网本来是不属于传播媒介的。但随着互联网公司来势汹汹,海外业界早已约定俗成,将所有的传媒――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统统称为传统媒体,惟互联网是现代传媒。此二者当然不可完全地相互替代,但既然同为传媒,相互间就是争夺受众的对手。美国的传媒人最早意识到来自互联网的压力和挑战,所以不仅尽可能巩固原有阵地,而且很早就进入互联网业,并与大型互联网公司有各种合作。时代华纳从1994年就开发了Pathfinder网站,因为在网络业拓进不很顺利,而网络业本身的发展速度又太快,走近世纪之交再想迎头赶上,与美国在线合并就成了有利于双赢的最佳选择。

----中国的传统媒体同样面临着互联网这种现代媒体的竞争。传统媒体在国内受众市场上自有其优势,例如人才、信誉、内容制作、采访权和广告发行经验,又如频道、有线网络经营权等等。但平心而论,传统媒体在已有市场上运行尚不能说很有效率,在进入新的互联网业时更显行动迟缓。在“传统”与“现代”之战中,前者与开拓现代媒体市场的互联网公司之间有诸多差别,除了内容、版面和发稿速度等方面,还有具根本性的体制上的差别。这种情形是海外同业所未体验的。

----中国的新兴互联网公司大都是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产权结构多样,运营机制灵活,充满了生气勃勃的创新精神。而传统媒体――目前至少有近2000家报纸、2000多家电视台――大多长期以来属于官办行政性事业单位,至今缺乏按市场原则的运作,当然更谈不上以多元的产权结构确保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许多媒体生存在竞争的环境中,曾自发地进行了一些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商业化改革,但进展相当缓慢;从制度安排的意义上说,亦不具根本性,路径选择也颇多误区。所以,传统媒体就整体而言效率不高,产出有限,资金拮据,与国际资本市场普遍看好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正成对照。

----从实质上说,在中国现阶段,传统媒体机构与现代媒体公司之间存在着两种体制的竞争――计划与市场、“单位”与公司的竞争――自然使其在现代传媒公司的进击面前劣势凸显。在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是铁的规律。大洋彼岸的美国传统媒体历经风浪,早已建立了现代公司体制,或可较为从容地面对新兴网络业的挑战;纵如时代华纳最终选择与网络公司合并,也属两情相悦、优势互补的“美满姻缘”。而中国的“事业单位”型传统媒体若不尽快走上变革之路,与新兴网络公司根本不是对手,大有可能在网络时代败下阵来,其未来的结局或只有被动收购和整个行业的萎缩。在当前机制不般配的情况下,哪怕藉行政之手拉成几桩网络公司与传统媒体的“婚嫁案”,也必是难免摩擦,难言和美,不可能成为市场上的楷模。

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范文5

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媒体出现后,网络营销成为各行各业普遍采用的营销模式。从广义概念上来看,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包括Internet企业内部网、EDI行业系统专线网及Internet国际互联网)开展的营销活动。而从狭义角度来看,网络营销则指组织或个人基于开放便捷的互联网络,对产品、服务所做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而达到满足组织或个人需求的全过程。

社会化的营销行为经由数字化技术的改进而转战虚拟的互联网空间,数字技术使得以往互不相干的各种传播媒介具备了相互融合、汇流的基础。信号格式的统一,配合传输通道的串联,媒体产业的数字化变革已日渐深入,新媒体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加优质的产业链。这就是数字化网络营销所带来的协同效应。

现阶段,中国已经拥有一批优秀的致力于网络营销的企业,诸如提供搜索服务的百度、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大型综合网络门户的腾迅等,互联网企业的进入是顺其自然的结果,但只是整个市场组成的一小部分,来自各行各业的参与,已经将网络营销贯穿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据国内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CNZZ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的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不含渠道商收入)已达到100亿元,2010年,国内网络营销市场规模则有望达到257亿元。可见,中国的网络营销市场正逐渐走向深层探索,其间的利弊风险依然存在,但是,良好发展前景已经初露端倪,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网民结构“量质”并存网络营销市场增长强劲

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到28.9%。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年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中国网民规模增长有所放缓。

1、手机上网成互联网用户新的增长点。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46亿人,较2008年增长7600万。手机网民规模年增加1.2亿,达到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3070万,占整体网民的8%。

2、互联网随身化、便携化的趋势进一步明显。手机和笔记本作为网民上网终端使用率迅速攀升,其中,手机增长率98.3%,笔记本电脑增长率为42.4%,而台式机的增长率仅有5.8%。

3、中国互联网影响显现从娱乐化向消费商务型转型的趋势。网络音乐、网络新闻、搜索引擎成最主要网络应用。09年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名前三甲分别是网络音乐(83.5%),网络新闻(80.1%),搜索引擎(73.3%)。商务交易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长最快,平均年增幅68%。其中,网上支付用户年增幅80.9%,在所有应用中排名第一,旅游预订、网络炒股、网上银行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分别增长了77.9%、67.0%、62.3%和45.9%。

以上数据均来自于CNNIC的统计报告,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应用正体现出网络消费快速增长的显著趋势。庞大的受众群是网络营销市场发展的根基,网民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年龄结构多元化,农村网民快速增长。随着网民结构变迁,更多的行业适合网络营销,这无疑成为中国网络营销市场长远的增长动力。

据艾瑞咨询集团出具的监测报告显示:2001-2006年,IT产品类行业一直占据网络广告投放费用第一,但2007-2008两年,交通类行业一跃成为网络广告投放的翘首。房地产行业投放费用从2005年开始发力,开始更多尝试网络广告,2008年,服装类行业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后起之秀,互联网广告投放行业已经由IT产品类行业的一枝独秀发展到多行业并驾齐驱。至2009年底,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不含渠道商收入)已达到100亿元;2010年,国内网络营销市场规模则有望达到257亿元。网民结构“量质”并存、日趋优化,从而带来了市场需求空间与购买力的增长,并进一步推动我国网络营销市场的发展。

网络广告多元整合营销模式日渐成熟

网络营销在中国经历了初期简单的广告、邮件推广阶段之后,正逐步走向多元化的整合发展,营销模式日渐成熟。效果营销、口碑营销、整合传播营销等营销模式逐渐成为现今网络营销市场的主流趋势。

1、效果营销需求强烈,搜索引擎成为核心驱动力。效果营销就是按效果计费,广告主根据广告后的行为数量与会员进行费用结算。这种后付费的结算行为对于广告主来说,规避了投入的风险。效果营销不仅仅只是局限于线上,传统的传播目标也是网上推广的效果目标,流量的多少已经变得不再重要,流量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才能使广告在投放后产生1+1大于2的效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效果营销的效力无限放大,而搜索引擎也因为其广告的效果较好成为企业投放网络广告的首选。

2、口碑营销多元发展,品牌意识深入人心。口碑是指在互联网媒体给予消费者讨论品牌和产品的机会,让消费者产生与品牌相关的互动。而在这一过程中,在意见领袖的引导下产生正面的积极地评价及推荐等行为,将会有助于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决策。DCCI的研究数据显示,消费者对品牌的线上接触,散落在不同的接触点,有的接触点覆盖的品牌受众更多,而有的接触点传递的品牌信息更多,还有一类接触点受众接触品牌的时间更长。网络营销密切了企业与自己的消费者在不同接触点的沟通,能够提供消费者不同的产品体验机会,如果方法得当,将会把一个接触点变为品牌营销的真正的引爆点。目前在对口碑的效果评估方面,也有了一些定量的指标进行分析,如正负面口碑数量、关键字排行、含有品牌信息页面的浏览量、关注度、黏着度、以及受众的用户特征等,都让口碑变得更加可测。

3、整合营销覆盖广泛,跨媒介传播多维增长。由于网民的媒体接触习惯日趋多元化,广告主的媒体选择也日趋复杂,整合营销是网络营销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领域内的跨媒介营销雏形正逐步形成。随着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大众已然处于泛媒体时代,在受众端,媒体是连续的;但在媒体端,各个媒体是孤立的,这为营销带来很大的困惑。如何有效掌控各个媒体,实现多媒体配合条件下的有效覆盖,以及跨媒体的用户行为追踪,成为实现跨媒介营销的核心问题。

从上述网络营销模式的发展趋势来看,网络营销不再是单一的企业制定和执行的业务活动,而是有消费者参与的营销活动。从而使网络营销更容易实现个性化和定制化、专业化趋势。网络营销最主要的趋势是更加注重客户的需求和体验,真正的逐步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迈进。

根据艾瑞咨询集团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57.4亿元,环比增长26.2%,其中网络服务类行业的广告投放费用在第三季度出现强势增长,一跃成为网络广告投放费用最多的行业。另外,互联网广告主的数量也急剧升温,出现多元化趋势,房地产类、网络服务类、交通类、IT产品类以及家居装饰类的广告主成为网络广告的支柱行业。无论是从网络广告的投放费用,还是从广告主数量上来讲,网络营销都显示了强劲的竞争力,是未来广告主营销战场的必争之地。

广告市场规范市场集中度提高

自08年开始,中国广告市场中基于产业链的整合成为网络广告公司最为显著的趋势,经济危机成为资本战略布局最佳时机,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

如图1所示,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61.2亿元,相对2007年的40.8亿元增长了50.0%。近年来,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增长至75.1亿元,增长率达22.7%,预计2010年将达到101.7亿元,增长率达35.4%。

随着广告市场成熟度的提高,品牌广告主进一步增加对互动投放、网络营销的重视,广告主对网络投放的媒介选择难度加大,在投放过程中会更加依赖于公司的意见。注:网络广告收入指网络广告公司在媒介费(媒介购买差价收入)和服务费(媒介计划、创意等收入)两大方面的收入。

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DCCI)在对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年度数据分析研究中总结得出的“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发展趋势”显示,国内的广告市场日渐成熟,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本土广告将在资本整合的压力下进一步提升自身业务实力。外资跨国广告营销机构将纷纷加大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投资、资源整合、互动营销布局力度。

2、市场进一步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广告增长速度放缓。互联网媒介的碎片化,导致广告主投放的难度加大,网络广告公司的的垄断与集中则恰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

3、创意、技术的创新会对网络广告效果产生有效促进。“媒介效果”会成为广告公司制胜的关键。广告主选择广告投放会更加理智,这会直接导致网络广告公司不仅要向广告主提供媒介价格低的网站,更重要的是提供媒介广告效果好的网站。这就需要公司既要了解真正对用户购买有影响力的媒介分布,同时,也要提供网络媒介建设意见,改善自身广告营销效果,以实现双赢。

4、资本运作引领网络广告新布局,未来或将进一步垄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产业链整合将成为网络广告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网络广告市场的产业链整合似乎成为一条明显的趋势。

5、网络媒介的精准营销技术将成为媒介与争夺话语权的关键。网络媒介在商在集中采购阶段,强势话语权的影响下,已经无法与商分庭抗礼。但是,网络媒介对精准营销技术以及有助于改善用户体验的各种技术、服务手段的更进一步的重视和发展,不仅会引领网络媒介的竞争、洗牌,也会在与网络广告的竞争中更有发言权。

7、公司协助下的网络媒介的整合营销仍将是广告主投放的首选。随着广告主对网络广告形式、效果的认知逐渐加深,广告主会更多的选择网络广告作为投放的选择,而依赖于公司的网络媒介的整合营销将会是广告主投放的主要形式,单一的媒介投放计划不但会增加投放的风险,效果比整合营销也逊色不少,因此,理性的广告主会采用网络媒介的整合营销策略。

8、专注于互联网营销的公司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分众将非互联网业务出售给新浪,不仅将缩短自己的业务链条,充分发挥自身在、渠道、销售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可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互联网的精准广告,更加清晰专注于面向互联网的技术、营销等。

因此,未来在互联网领域专注于互联网的营销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市场充满机遇

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媒体并愈发成为原有各类媒体的集大成者。如果说,互联网从兴起到爆发式增长再到低迷调整直至理性发展,是价值链自我调整与探索的过程,那么,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则是互联网经济理性回归之后下一个市场空间。

2009年是3G业务元年,电信运营商在重组后大力发展融合业务的同时,更将3G移动互联网业务作为重中之重,市场竞争激烈。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如图2所示),未来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规模将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由此,带来无线广告市场的盈利空间进一步被扩大(见图3);更多的中小企业选择成本低廉、效果直接的无线互联网投放;3G业务发展都将成就无线广告市场的高速发展。未来的移动营销市场将成为网络营销市场中最具潜力的市场份额,同时也给整个市场模式的变革带来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小结

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范文6

我们正向一个数字化的、咨询化的社会转变。新工具、新媒体的发明和出现,对于设计来说,有着不言自明的重要意义。作为设计师,作为具有先进意识的群体,更应领风气之先,保持对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尤其是对设计本身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新工具、新媒体。在这个以互联网络技术为标志的崭新的信息时代,设计师如何将网络与设计、技术与艺术完美地结合,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研讨的。

1 数字化生存和数字化设计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互联网的发明就是明证,称之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最伟大的发明毫不过分。互联网太强大了,它决不仅仅是PC的继承或者仅仅将PC的地位取而代之。PC时代的数字化是个人的,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则是全球的。互联网使时空的距离成为零,大大地降低了信息的传播费用,实现社会化,达到信息的迅速广泛的传播。与传统的传媒方式相比较,互联网具有鲜明的优势。以计算机二进制语言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构成了信息社会的最基本原子,在信息时代,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不可避免地建立在数字化信息之上。

与以纯艺术绘画、雕塑等等为主要内容的视觉欣赏相对应,视觉传达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其本质就是通过设计,将持定的视觉信息最准确地、最快捷地传递给大众。视觉传达设计其内容广泛,涵盖了一般平面设计所包括的内容,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公共标识设计、CI、标志设计等等。视觉信息是其传达的精髓,或者也可将视觉传达设计称之为一门信息处理的艺术。从这一点来看,视觉传达设计与互联网之间有着可以结合的共同点,两者都是人类围绕信息的传播而展开的努力与探索。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寻找能够用视觉符号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寻找能够利用图形存储自己的记忆和知识的方法,寻找能够把信息的传达程式化和简单化的方法。文字的产生、印刷的发展等等,都代表了这种努力。直到目前电脑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依然代表了这种探索的发展。

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师应该为自己能够生存在这个信息时代而感到庆幸,因为信息时代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的发展环境。计算机的发明为设计师提供了得心应手的创作利器,切实地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方式与表现手法;而由无数台计算机相连而成的互联网络则更具威力,它即将成为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师的最主要的活动领域。

2 “第四大众传媒”与视觉传达设计

2.1 信息传播革命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社会至少已经经历了四次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每一次信息传播革命都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传播的诞生:提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质量、速度与效率。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字传播的诞生:使得人类的信息传播革命第一次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得以广泛流传和长期保存。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传播的诞生。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品大众媒介迅速普及。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模拟式电子传播的诞生。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一系列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与媒介相继出现,并迅速普及,使得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空前迅疾,范围空前广泛,内容空前丰富,复制扩散和保存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人类进入以模拟式电子传播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时代。

最新的一次信息传播革命,即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数字式电子传播的诞生。进入90年代以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征服了文字数字化的难题,而且征服了比文字更复杂的声音世界。如今,表现和记录人类物资和精神世界的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过去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都可以用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来作数字化处理,从而可以浑然一体,相互转换了。报纸、广播、电视和书籍、杂志、电影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在形式之间的差异正在缩小或消失;交互式传播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的相互关系正面临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了真正的信息时代。

2.2 “第四大众传媒”

公认的大众传媒主要包括报纸、广播、杂志、书籍和电影等六大媒介。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脑硬件的更新换代,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和网站的大量建立,互联网正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如今,国际上已把互联网纳入六大媒介中,并将其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众传媒”。这说明,人们已经认同了互联网的作用,能够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一样,广泛地传递新闻信息。

其实,国际互联网不仅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能够及时广泛传播信息的一般功能,而且还具有多媒体、实时性、交互性传播新闻信息的独特优势。它使人类面临着一次信息传播技术的前所未有的,带有根本性的突破和变革。传统的、界限分明的语言、文字、声音、影像等各种传播形式之间的铜墙铁壁顷刻就要瓦解,传统的、相互分割的报纸、广播、书籍、杂志和电影等大众传媒顷刻就要融为一体。人类社会,就要随着新一代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进入一个信息传播的时代。由于国际互联网所具有的超越传统新闻媒介的优势,决定了网络对平面媒体的超越,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2.3 媒体与设计的互动效应

视觉传达设计以信息传达为目的,而传达的最终表现界面则永远也脱离不了媒体。媒体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媒体既体现了设计,又给设计带来了局限性;设计既受制于媒体,又是新媒体产生的动力之一。

传统的传媒方式为我们所熟知,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等媒体依然在信息传播领域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和互联网络相比较,它们具有比较单一的感官传达功能,因此,它们的先天缺憾愈加明显,同时,比较单一的传达功能也使设计师受到限制。人类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多感官的,视、听、触、嗅、味的感官综合使得我们更完善的了解其他事物。为达到信息的全面传达,追求尽善尽美的设计师一直在寻找着崭新的媒体来表达完善的设计。而今互联网络正是新生的、综合感官的、充满活力的新媒体,为设计师创造了以前所想象不到的信息传达手段和途径。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极有可能成为最完善的媒体。这应该引起每一个视觉传达设计师的关注。尽管现在互联网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段距离,但网络发展的速度和力量是惊人的。

3 互联网的力量

以互联网为代表技术的信息时代,为视觉传达设计师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的结合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数字化设计成为未来设计师的主要表现手段。虽然对许多人来说,互联网还象一个梦幻般的故事,其实仔细一看,视觉传达设计与互联网相结合所产生的真实的力量已经毕现无遗。

3.1 无限制的传播

国际互联网的优势之一就是全球传播,不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计算机连入网络,那么你就可以将信息传送给他,或是获取他的信息。商家在互联网络上只花极少量的广告费用,就可以将他的产品在全球宣传;设计师可以与远在天边异国同行交流设计心得……

3.2信息极大丰富

有上网经验的人都有这种体会,即当你在网冲浪的时候,会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络这个信息海洋的广博无边。目前全球网民数量已超过1.5亿,网上主机数量约3000万台,可检索的网页数约50亿页,真正称得上“信息海洋”。另外,网上信息量可扩充,几乎不受限制。

3.3传达形态多样

由于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所以在视觉传达的手段上丰富多样。多媒体技术是将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传播形式(如语言、文字、声音、图象和影象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显示。这样,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段和表现范围得到了大大的扩展,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是综合性的,涵盖了人类全部感官的全面设计。这已经超越了现有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3.4 时效性强

虽然许多人都在抱怨网络的传输速度太慢,但相比较传统的传播媒介来说,互联网在信息传输的迅速及时上依然具有明显的优势,实效性强是其一大优势,当报纸、杂志还在制版印刷,当广播、电视还在后期制作时,退过互联网的信息早已传到受众的身边。互联网的迅速快捷为视觉传达提供丁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捷径。

3.5 交互传达

互联网是有史以来的影响我们生活面最广、最容易产生互动的新科技,它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从以前的线形思考到现今的网状思考,由一体通用到量身定做,从单向沟通到双向沟通,从实体到虚拟,这皆是互联网的互动特性所带来的新特性。互动的设计更会引起受众的兴趣,满足人们的参与感。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他们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参与机会,例如可以对网上的某些信息作出自己的反应,并将其加入到网络媒体当中,反过来又成为互联网信息的一部分。

3.6 自由性

媒介、印刷、出版社、发行等环节不再成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障碍,任何人都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以文字、声音、图象、影视等任何形式发表他们创造出来的作品,供全球亿万人人机交互,共同欣赏和相互切磋。在网络时代,优秀的设计者不必再为没有机会和条件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担忧,而且,者可以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随时随地的修改,而这一点正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例如,如果已经印刷的内容房要临时调整,那批印刷品只好报废,而网上信息的修改则是轻而易举。

3.7 传达效果可测性

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体都有各自对传播覆盖面及传播影响和效果的统计方式,如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客流量等,而网络媒介则由于其独特性,网上视觉传达设计的效果统计能够更加科学、精确和细致。精确的统计,有助于广告客户和设计师了解广告设计的效果和影响范围,对进一步改进视觉传达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4 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局限

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尽管有着这么多的优势,但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与其它设计一样,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也是一种羁绊设计,有其局限性。

4.1 被动点选

由于网络的交互特性,受众可以自由地选择浏览的内容,而且网上内容极大丰富,受众有着宽松的选择余地,所以网络媒体是一种被动点选,没有传统媒体的强迫性阅读特点。这既是一种优势同时又可以说是一种不足。因此,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网站本身的内容以外,视觉传达设计起着挽留受众的决定性作用。

4.2 版面局限

网页作为互联网媒体的具体页面,相当于一本书的一页,由于受计算机显示器的局限,设计的版面过小,创意受制于小空间。在这一点上,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比采用海报或是户外广告作为媒体的设计相比,视觉冲击力上先天不足。它的设计倒是与书籍设计相仿,虽然平面空间受局限,但它更注重的是立体的整体纵深性结构。

4.3 技术局限

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在各个设计领域内都广泛地存在,例如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在传统的基于平面载体的视觉传达领域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当然存在,不过在崭新的基于网络载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中,有一些不同以往的特性需要我们了解。文字、图形、影像等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元素在网络上的体现,比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更大,这主要是因为网络的信息传输量受硬件的限制,所以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元素应尽量做到“小而精”。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因已有很多文章专门讲解,在此不再多谈。

5 结束语——整合时代的来临

电脑、互联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种种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几乎超过了我们心灵的成长。电脑的诞生和使用,已经使得大多数的设计师弃笔从“电”.而就在十几年以前,这是谁都没能想到的,不管你接不接受,电脑已经成为当代设计师的必要工具。同样,互联网络作为崭新的大众信息传达媒体,也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成长为第一大众传媒,这是与传媒须臾不可分的视觉传达设计师们所必须面对的现状。21世纪,是整合的世纪,是富于包容力的世纪。就传播媒体而言,21世纪是媒体整合的世纪,是媒体创意的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师为迎接新的世纪,需要把握多种传播媒体和多种传播方法、传播技能,需要在“网络思维”的关照下重新反省,给予网络以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范文7

关键词 互联网;网络媒体;大众传媒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7-0051-02

信息技术代表着先进性与创新性,作为一种新媒体,互联网以其独有的优势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在相关行业中加以利用。在互联网的作用下,网络媒体应运而生,成为了人们在茶余饭后浏览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时网络媒体的诞生压榨了传统大众媒体的生存空间。因此就网络媒体对大众媒体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 网络媒体与大众传媒区别

1.1 网络媒体概念

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是一种能够与传统媒体共同存在的新媒体,并且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网络媒体的信息流动性较强,内容十分丰富,其传播形式也多种多样,这些优点和特点都是传统大众传媒所无法比拟的。

1.2 大众传媒概念

不同的传播媒介决定了不同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因此,传统的大众传媒可分为3个阶段:首先,在传统的传播媒介当中,纸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呈现载体,由纸衍生而来的媒体,如报纸、杂志、图书等都属于第一阶段的重要媒体;其次,随着电波的诞生,我国的广播事业开始了自己的发展旅途,因此,广播是第二阶段的代表性媒体;最后,数字信号推动了电视机的产生,从而使得电视机一跃而起,成为人们获取资料信息的重要手段,是第三阶段的媒体。

2 网络媒体的主要特点

2.1 加强舆论沟通

传统大众传媒更多的是官方发表声明的手段,其传播的内容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压迫了人们的主观思维。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新闻查询、浏览书刊以及收看节目等等,与传统大众传媒相比,它的内容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内容深度也是传统大众传媒所不能及的。而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它的作用已经从简单的观看转变为直接参与,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与沟通,利用文字叙述或者语音沟通也十分的便捷,成为了许多人了解社会、深入社会的主要方式。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大众媒体虽然也为人们提供陈述和建议的机会,但是制约条件相对较多,压制了人们的主观思想。

此外,许多人能够坚持自己的主要观点,其观点是属于客观评价范畴内的,并且有一定的负责能力,但是传统的大众媒体对个人的言论和评价不够重视,如报纸、广播以及电视上很难看到这些人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其官方性过强,间接压榨了人们思想意识的传播,但是网络媒体与之不同,它崇尚自由言论,开放性较强,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相关事件进行阐述,从而真正实现了人民的话语权。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言论自由不等于言论泛滥,网络媒体虽然保持了较为开放的评论空间,但是也并非任何言论、任何评价都是积极的、客观的,因此许多不恰当的言语是禁止出现在网络媒体上的,比如影响社会和谐、攻击党和人民的话语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因此公民需要提高网络道德素质,在评价一件事、或是一个人时,要做到客观严谨,不仅政府需要及时辟谣,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积极配合上级领导将不法谣传扼杀在萌芽之中。

2.2 提高社会监督力

网络媒体是政府了解民生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加强人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在网络媒体的作用下,人们可以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实事要闻对政府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使政府能够更好地把握民意、民情,时刻提醒政府将工作细化。比如:某车违规行驶酿成重大车祸,车内两人同时丧生;事件发生后,许多人利用网络将信息公布于众,人们就该事件进行评论与探讨,相关部门通过仔细调查得出结论,并对民众进行答疑解惑,基于此网络媒体是当下十分重要的媒介手段。

3 网络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互联网的优势众所周知,它不仅信息传播及时,也为人们陈述各自的主张与观点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受诸多条件制约,这样的平台是传统大众传媒无法做到的。为了走出目前的困境,在互联网时代搏得一丝发展空间,传统大众媒体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努力提高传播效率。在过去传统大众媒体占据了主导地位进而成为了“主人”,人们只能被动接受成为“客人”,大众媒体所提供的内容局限性较高,人们无法看清事件背后的真实内容。再者,传统大众媒体多为官方服务,国家需要控制社会舆论导向,媒体是把控导向的关键,造成了十分片面的传播方式。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新媒体的诞生加强了人们对信息完全掌握的强烈意愿,不仅将更多的信息内容传递到人们的视野中,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信息的机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随地筛选信息。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大众媒体必须与时代接轨,摒弃原本的传播形式,保证信息服务质量,提高社会地位。

传统大众媒体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应用。从今天的发展来看,互联网将全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网络媒体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枷锁来到了新的竞争领域,人们也由此进入了信息含量大、涉及范围广的世界当中,使传统大众媒体必须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传统大众媒体需要时度势,采取相关策略改变以往的运作模式,各家媒体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互相学习、交流,使传统大众媒体能够在互联网的统治下继续发展。

网络媒体代表着自由、平等以及公开等优势,虽然传统大众媒体并不具备或者符合条件较少,但是总体看来:传统大众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不是没有可能的。传统大众媒体多以单独播放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不支持与其他媒体有所连接,但是在互联网的作用下,网络媒体能够将诸多传播形式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各媒体之间交流的目的。网络媒体十分便利,提供文字、语音等多种交流方式,还可以随时分享各种社会、新闻信息。比如,CNTV就是网络上的中央电视台,CNTV具备所有CCTV的频道、信息以及相关功能。该情况说明,以网络为媒介进行发展,是传统大众媒体迈向未来的重要手段。

4 结论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媒体为传统大众传媒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网络媒体也为传统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了众多契机,相关媒体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解决传统大众传媒的弊病,同时与网络媒体加强合作与交流,使大众传媒能够与时俱进,为推动我国传媒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玉涛.大众传媒的现状分析[J].媒体时代,2015(10).

[2]杨臻臻.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基于唯物主义的大众传播模式[J].兵团党校学报,2016(6):37-40.

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范文8

朱春阳:我用“天书”这个词来表述中国互联网技术与当代社会的关系,它承载了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新媒体虽然给了中国不同阶层中的网民平等接入机会,但在使用互联网能力上的差异却导致了不同阶层间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对于那些无法融入数字化时代的人们而言,互联网就如同“天书”般,不懂得这部天书的人将被孤立在互联网社会的边缘;另一方面,互联网这部“天书”也使每一个互联网的接入者都在书写可以永久保存的“天书”,它让所有的网民在“触手可及有网络”的状态下缔造出一种尊重技术、遵守规律,尊重公众理性合意的新秩序。简而言之,对于那些处在社会边缘地带的弱势群体,需要重新审视其在数字知识获取层面的素养和能力,进而获得“逆袭”的可能性;对于传统的机构、部门,尤其是传统媒体和政府职能部门而言,更需要以积极的姿态对接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培育互联网思维和使用互联网的能力,致力于新媒体时代话语权的重塑。

记者:您如何看待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对当前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的影响?

朱春阳:新媒体的强势崛起使“数字鸿沟”成为一个极为严峻的现实问题。它意味着一种新的传播技术的勃兴对不同群体因各自能力的差异带来的影响和收益层面的差异。目前官方传统媒体正面临着陷入“数字鸿沟”的危险,传统媒体的权力面临被分化和去中心化的尴尬处境。这一方面源于互联网新媒体所提供的用户体验和生活方式更具便捷性和人性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媒体作为突发事件中交流信息与意见的第一现场而成为社会舆论的核心平台。从目前来看,两个舆论场的摩擦依然存在,尽管互联网为两个舆论场的区隔的打通提供了契机,但并没有真正消解,因为传统主流媒体在成为人们行为决策参考方面的影响力正在下降。从两个舆论场打通的角度来看,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要成为人们行为决策的参考坐标,需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打造以“双向沟通能力”为核心的话术技巧。

记者:你如何看待政务新媒体对弥合两个舆论场区隔的作用,政务机构应该如何利用政务新媒体打造“双向沟通能力”?

朱春阳:政务新媒体目前已经进入常态运营期,从理论上讲,政务媒体是建构两个舆论场对话的重要平台和重要阵地,它在突发事件中扮演的是政府的沟通自救平台,在日常事务中扮演的是网络群众路线平台。官方机构开通新媒体平台以此作为沟通官民的渠道已经是业界和学界的普遍共识,但仅仅有政务媒体量的积累还不行,它需要真正让政务新媒体的作用落到实处,必须考虑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让政务新媒体与网络媒体平台、本地网民建立良性的互动网络,形成彼此信任的关系。现在的政务新媒体平台几乎是遍地开花,但存在着极为鲜明的问题:日常强调正面信息的传播,却往往在社会冲突中失语。对于政务新媒体来说,要发挥其打通两个舆论场的作用,需要有学习者的姿态、研究者的意识,通过关注各类新媒体研究机构、舆情研究机构等的排行榜或研究报告,对那些特别典型的优质案例进行系统观察和学习,分析和总结其在信息时段、事实陈述技巧、突发问题应对策略、与网民互动技巧等层面的规律性,增强政务新媒体运营的主动性与策略性。

记者:在“互联网+”被提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传统媒体有哪些可以积极探索的方向?

朱春阳:“互联网+”被提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它作为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导向已经成为与市场导向并驾齐驱的助推力量影响着传统媒体的发展。这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从当前来看,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或者说探索的方向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内容、渠道和产业链。在国家加大版权保护力度的背景下,内容依然是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它是吸引受众的根本所在,决定着用户注意力的流向,因而加大对内容资源的拥有程度,注重内容的优质化和精良化,同时增强内容的版权经营意识和竞争意识是首要目标,也是值得努力的一个方向。从渠道的角度来看,数字化时代大量媒介平台的涌现,使渠道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整合多样化的渠道,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一云多屏”的架构体系,使其自身内容借助多元渠道的整合使协同价值得以最大化是重中之重。此外,传统媒体还需要改变收入来源单一的状况,通过上下游资源的整合,打造新的价值链,营造完整的生态环境,创造更为多元化的收入。

记者: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您觉得在媒介融合时代,我国需要什么样的新型主流媒体?

朱春阳:首先,从服务于当前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这一我国“第五个现代化”的新要求的层面讲,新型主流媒体应该继承正面宣传能力的既有优势,同时又要彰显在社会冲突时刻提供沟通桥梁的价值,做到沟通能力的优化;其次,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体系多元化与碎片化的背景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国家、社会、个人三者之g共享的价值体系,以形成更高程度的共识为目的打通两个舆论场,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最后,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发挥新媒体在跨行业、跨地域层面超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形成高效率的内在动力机制,实现有效的政治传播。简而言之,新型主流媒体就是正面报道能力与社会冲突沟通能力协同发展的媒体。

记者:近年来,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为契机出现了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新闻客户端。作为颇受学界和业界关注的澎湃新闻无疑是一个典型案例,您如何评价这一产品?

朱春阳:澎湃新闻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典型,其横空出世不是偶然的。首先,《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将新旧媒体融合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澎湃新闻通过严肃的政经新闻和深度独家报道对当下中国诸多焦点问题予以关照和反思,成为人们理解当代中国焦点问题的主要信息和观点来源,契合了“新型主流媒体”的特征与定位。同时,上海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优势、人才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和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也为澎湃新闻提供了充足的行动空间。综合来看,澎湃新闻的成功靠的是精确的读者定位,良好的采编团队,对既有《东方早报》资源的有效整合,新旧媒体出版秩序的调整等。但就目前来看,澎湃新闻如何在创新激励层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保证既有竞争优势得以持续。

记者:在各大媒体广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看待都市报与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

朱春阳:在2005年之前,都市报一直充当着传媒业创新的旗手角色,但在2005年这一局面发生改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替代了都市报成为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创新领导者。根据我的观察,都市报能否在互联网时代依然在传媒市场上拥有立足之地,最为重要的因素是都市报能否获得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都市报和机关报相比,有体制上的灵活性优势;但和商业新媒体公司,尤其是上市新媒体公司相比,却缺乏优势。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一些率先发展起来的都市报成为传媒人才的“黄埔军校”但却无法留住人才,一些都市报虽然一度拥有不菲收益但却承担反哺母报的重担,使其收益循环至体外导致对创新者的激励严重不足。对于都市报来说,处理好与新媒体的关系,需要用“用户关系”建设来取代传统的“传-受关系”,重塑传播力与话语权,将自己建构成政治上能够打通两个舆论场,经济上能够壮大实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记者:您如何看待移动互联网时代国家政策在推进中国媒介融合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朱春阳:近年来与媒介融合发展相关的政策比较具有重要意义的是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3月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同年7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使媒介融合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从顶层设计的层面为我国传统媒体转型、传媒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推动产业融合创新,成为新形势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宏观战略,进一步为传媒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让事业的归于事业,让产业的归于产业,分类管理是大势所趋,如果这一重大制度突破得以实现,这对于提振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及参与国家治理的能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记者:您如何看待传统媒体纷纷进驻移动互联网这一现象?

朱春阳:2012年,手机超过台式机,成为网民上网的第一通道,这标志着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成为网民生活方式的第一承载平台。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媒体跻身主渠道,挺进互联网是顺应传播业发展潮流的选择。作为传播主渠道的移动互联网,也是中国社会信息变动的第一现场,唯有到达这一现场,才能与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专业群体同场切磋,相互砥砺,共同进步。传统媒体如何把内容资源、采编团队的优势,延伸到移动互联网平台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两者的对接将会促动传统媒体巩固其既有优势,拓展平台建设,强化其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力;对于互联网媒体来说,通过资源整合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扭D其公信力相对匮缺、优质内容相对缺乏的局面。传统媒体纷纷进驻移动互联网将继续推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带来现有资源的整合重组、结构优化,进而为我国传媒集团的融合发展提供路径和经验。

【专家简介】

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范文9

在消费数字化的今天,传媒过往的历史已经无需再提,积攒的经验也已经作废。都市精英抛弃了昔日的读本,转向成天捧着手机、PAD。不出意外,在微信公共账号里已经可以看到周末画报iweekly的身影,时尚集团也已经搭建了自己的全媒体平台。现在的传媒公司拿不出几个新媒体产品来都好不意思说自己是传媒人。

传统媒体做个内容网站,或者弄出个APP、自媒体不是什么新鲜事。更大的问题在于,拿纸媒的内容进行粘贴复制,拷贝出个内容页面,受众就能买账,客户就能买单,听起来似乎有点天方夜谭。在交互方式进行了革命性的改变之后,内容阅读是否还能延续以往的接收惯性?或者,受众需要的是否还是,记者按照自己理解整理成文的有关机构的?在互联网取缔一切中间环节的今天,媒体如果找不到具备独家价值的内容,不买账的事实依然不可避免。

关注一下美国的各大纸媒应对互联网冲击的变革,成功的几乎都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对于经历了数百年沉浮的纸媒来讲,互联网带给媒体的蜕变,更新换代5~8年就会有一次革命性的。回想一下,我们最早浏览门户网站的时候是怎样的如获至宝?我们对于搜索引擎的依赖是怎样的欲罢不能,唯一而排他?可是,现在呢?

移动互联时代,新生事物几乎不会给你任何喘息的机会。当搜索无法触及移动产品的时候,新闻的获取第一时间转向微信、微博等移动产品。尤其,我们对于最新事件和特殊关键词搜索时,你会发现搜索已经那样无力。

在新技术面前,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忘掉过去,对曾经的新技术,对曾经知名的品牌,残酷无情。但对于媒体自身呢?

行业媒体的今天,或许应该从自身的定位和因循了数十年媒体采访报道形式上开始颠覆。在IT对社会经济的作用还没那么重要的时候,或者,在IT部门在企业还属于业务支持部门的时候,我们跟在IT企业背后跑似乎顺理成章。在PC年代,报道技术趋势、新产品、解决方案,树立品牌、采访个高管几乎就可以涵盖企业的推广需求。但进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时代,媒体的作用瞬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第三方的价值由传播转入营销。换句话说,直接给企业提供销售线索。互联网的Face to Face属性,致使企业营销和服务跨院中间环节直接面对最终消费群体,2C如此,2B也如此;而找到企业潜在的消费用户,唯一可能性来自于你比企业更精准地挖掘出消费者的痛点。

互联网时代最终结果,是一切经济和社会都处在互联网生态之中。经济生活将被互联网思维重新调整节奏和方法,社会、产业将进行深层次的转变。因此,IT企业未来也不可避免,必须围绕互联网调整整个产品架构和服务模式。作为服务于这个产业的核心媒体,势必先一步用互联网的思维重新定义媒体报道和服务形式。将内容的产生以众筹模式重新定义,内容的最终价值以搭建企业和消费者交互平台,并最终带来消费线索为终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