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公共安全集锦9篇

时间:2023-09-26 09:36:51

企业公共安全

企业公共安全范文1

1 公共安全产业现有规模

根据《安徽省工业领域新兴产业培育计划(2010-2012)》(皖经信规划〔2010〕53号)和《合肥公共安全产业发展规划》(合政〔2009〕51号)两个文件,目前安徽省属于公共安全领域的企业共有99家,主要分布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防灾减灾和食品安全四个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合芜蚌地区、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两大产业集群,公共安全产品生产制造企业在地域上集中于合肥和芜湖等城市,而且在单一产品领域又高度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地区,从而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从地域分布看,合肥市的企业数量最多,共有70家,占企业总数的70.7%;合芜蚌地区78家,占78.8%;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86家,占86.9%.

2012年,公共安全企业资产总额达到918.3亿元,年末从业人数17792人;实现工业总产值388亿元,营业总收入380.5亿元,净利润35.1亿元,上缴税费56.6亿元。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为19.6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5.2%.从各类企业的规模看,生产安全类的企业规模最大,工业总产值所占份额为76.3%,其次是社会安全类企业占21.1%,食品安全类企业占1.9%,防灾减灾类企业占0.7%.

2 公共安全产业的核心技术

我省公共安全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在反恐安全(公共安全应急)、火灾安全、信息安全等诸多安全领域都拥有一批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公共安全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优势和区域特色。

(1)火灾安全技术。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6年来先后主持和承担了119项火灾科学领域重大(重点)科研项目,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如“大空间早期火灾智能监测与电气火灾隐患检测系统”不仅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而且被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广泛应用。

(2)公共应急信息技术。中电集团38所在公共应急信息等方面拥有国际先进的核心技术。38所研发的互联互通、应急指挥车、便携式应急指挥箱、车载图传、动中通、动中看、指挥决策系统、新华频煤等系列化的应急指挥产品和平台构建了最全面覆盖的应急指挥系统,广泛应用于公安、武警、消防、电力、国家安全局等行业和领域。

(3)智能交通技术。中电集团38所研制的新一代应急通信集中一体化控制平台(“路鹰”系统)广泛使用行政管理在公路、人防、公安、交警、消防、甚至部队边防等领域。安徽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的智能交通信息采集及信息处理系统,在智能交通领域形成了“道路交通工程与交通安全设计”、“交通信息采集与”、“交通信号控制及交通仿真”、“警用装备”、“智能交通软件系统”等四项核心技术和40多项产品。

(4)视频立体监控技术。中电集团38所研发的公共安全立体视频监控系统,包括360度全景摄像机、公共安全立体视频监控、多目标跟踪,通过对监控区域的三维可视化表达,可以完全实现无死角的视频立体监控。

(5)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安徽光机所由于早年的成功“定位”,在大气光学方面,针对环境光学与监测技术目标,积极开展环境监测技术新原理、新方法和环境监测仪器技术集成等环境高新技术研究,由单项技术与设备研发到多项技术与系列设备研发;由点式监测设备到区域监测设备;由地面监测技术到立体监测技术,都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在国内外已经独树一帜。

(6)量子通信技术。在量子密码通信领域上,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前沿,并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早在2009年5月初,中国科大潘建伟教授研究小组就在合肥建成世界上首个光量子电话网。2009年5月中旬,郭光灿院士研究小组在芜湖市建成世界上第一个“量子政务网”,不仅可以实现保密声音、保密文件和保密动态图像的绝对安全通信,还能满足通信量巨大的视频保密会议和大量公文保密传输的需求,可以有效对抗黑客攻击和木马窃听。

(7)煤矿安全技术。淮南矿业集团以袁亮院士为代表的科研团队突破传统的经典采矿理论,研究“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把瓦斯治理融入到采矿活动的全过程,创立的“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技术,坚持煤与瓦斯共采,治理与利用并重,实施“可保尽保、应抽尽抽、先抽后采、煤气共采”的瓦斯治理战略,解决了低透气性高瓦斯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难题,基本找到了解决瓦斯治理难题的方法和途径。

3 公共安全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省公共安全产业发展较快,目前我省加快发展公共安全产业在矿山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火灾安全、信息安全等领域已具备较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及条件。

3.1 产业基础。

近年来,我省公共安全产业培育形成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市场开拓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公共安全产品制造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省公共安全各项经济指标都呈现增长势头,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产品占产品总数的88%;累计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研发人员数量和研发经费支出也保持较好的增长趋势。可以看出,我省公共安全企业的发展态势较好,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较快,尤其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产品数增长最快,发明专利数也增长较快,大部分企业都比较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能力比较突出,研发投入强度都相对较高,这些都为我省公共安全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3.2 科技资源。

安徽省和合肥市政府充分聚合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分院,共同组建了“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同年在全市新成立了6个公共安全产学研战略联盟,建立了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初步形成了科技、产业、基金三位一体的公共安全产业发展体系。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拥有高校51所,各类科研机构275家,国家及部级重点实验室20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20家,两院院士31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59人,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因此,通过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我省有望在国家公共安全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领先一步。

3.3 技术优势。

近年来安徽省在公共安全领域取得了一批拥有国内外领先、具备产业化前景的技术及产品。煤矿安全领域,实现1m厚度以下的薄煤层高效安全开采,矿区杜绝了瓦斯爆炸事故,百万吨死亡率由以前平均4.01下降到0.2左右,下降近20倍;交通安全领域,在智能交通领域具有航管、防撞雷达等一批成熟技术和产品,在交通事故防治领域已形成事故防治产业链;信息安全领域,在量子通信、应急通信指挥、北斗导航、公共安全核心器件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民用雷达、多媒体通信、微波组件、专业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在智能语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中文语音产业链已初具规模;食品安全领域,合肥美亚光电色选机是国际食品加工领域的色选机首选品牌,被誉为“中国粮机行业的骄傲”;火灾安全领域,部分项目已处于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参与了多项国家消防规范的制定和修订;电力安全领域,在配电网自动化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已形成一定规模,在各种过电流及过电压保护设备的研发、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科技强警领域,提升和改善了我省公安科技装备水平和技术手段,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明显增强。

3.4 区域优势。

我省公共安全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从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论文格式合肥市的公共安全企业总量最多,占全省总数的70%以上,产业发展在全省也是最快,各项经济指标都居前列,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加大,创新能力比较突出,同时随着合芜蚌试验区和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建设的趋步推进,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也日益显现。

从省内环境看,我省自主创新的空间布局已经完成,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全面展开并积极发挥作用,为支撑公共安全产业发展以及引进集聚人才等各类要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随着合芜蚌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等体制环境的建设,企业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建设步伐加快,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工业园区和优势产业集群逐步成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增长动力由“投资主导—工业推动”的组合向“消费主导—服务业推动”转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阶段。

3.5 研发平台。

安徽省公共安全产业拥有良好的研发平台。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公共安全科技研发平台技术力量十分雄厚。合肥市全力推进科技创新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建立健全产学研有效结合的运行机制,加快完善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注重公共安全产业的平台建设,先后形成了以高新区及科技创新试点市示范区为代表的园区平台,以中国科技大学火灾实验室、中电38所、43所等为代表的科技研发平台,以四创电子、科大立安、工大高科等为代表的成果转化平台等一批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公共安全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合肥现有的三大开发区和七个省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公共安全产业配套能力较强。

3.6 政策扶持。

安徽省和合肥市政府先后明确将公共安全产业列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导性产业,优先重点发展。早在2008年,合肥市已明确将公共安全产业集群列入着力培育的五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壮大。2009年6月,合肥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合肥公共安全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7年)》,对合肥市公共安全产业的发展作了全面规划和部署。2010年8月,合肥市公共安全产业基地在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内正式建设完成,主要为公共安全领域的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提供科技研究、产品开发、行业标准以及信息交流等服务。2011年5月,安徽省科技厅出台了《安徽省公共安全产业技术发展指南(2010-2015年)》,提出了公共安全产业的发展思路。2011年9月,安徽省政府了《安徽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优先发展公共安全产业,围绕生产安全、社会安全、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在煤矿、交通运载、信息网络、食品等行业,加强关键技术研究。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提升我省公共安全产业技术水平,培育新型公共安全产业,促进和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4.1 产业总体规模偏小,有些行业尚未形成规模。

与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2012年公共安全产业总产值占1.1%,高端装备制造业占26.4%,电子信息产业占26%,新材料产业占20%,生物产业占13.7%,节能环保产业占6.4%,新能源产业占6.1%,新能源汽车占0.3%.可以看出,我省公共安全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总体规模均相对偏小。从我省各类公共安全产业情况看,生产安全类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大,食品安全类和防灾减灾类企业规模很小,这两类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2.6%,产业基础相对较弱。

4.2 我省公共安全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产业链不完整。

产业集群是指同处或相关于某一特定产业(行业)的众多相互依赖的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目前我省公共安全产业的要素资源处于分散发展的状态,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公共安全企业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不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更是缺乏行业领军企业,部分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从技术源、外延生长、产品制造、产品应用、产品流通和服务等产业链核心环节缺失,配套不完善,关联性不强,未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联动效应,因而对整个公共安全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尚未形成集群效应。

4.3 我省公共安全产业创新能力集中在少数企业。

我省公共安全企业的创新投入强度有所下降,其中社会安全类、防灾减灾类公共安全企业的创新投入2010年比上年出现负增长。从企业创新产出情况看,少数企业创新能力比较突出和集中,大多数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2012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前3名的企业,不论是发明专利申请量还是授权量占比均都超过了全部公共安全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半数以上,这也说明了大多数公共安全企业的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

4.4 促进公共安全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机制亟待完善。

目前,促进我省公共安全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有待完善。产学研互动性不强,科研院所产业化动力不足,科技研发和产品推广缺乏足够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和省市共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的资源及服务优势尚未完全发挥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我省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合肥市虽已成立了“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但由于其职责权利尚不明确,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其它地市还未建立相关机构、平台,各项工作还未步入正轨,平台作用也还未得到有效发挥,在探索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创新机制方面尚需支持公共安全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与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此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评价等机制有待完善,需要针对公共安全产业建立一个涉及融资、科技成果评价、成果转化、综合平衡、综合监督、综合激励的机制体系对成果转化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企业公共安全范文2

论文关键词:境外公共安全;预防;危机处理。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 A

目前,境外公共安全越来越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工程事故、原油泄漏等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都会引起当地政府、甚至是全世界的关注,因此帮助企业成功应对公共安全危机,重塑企业正面形象,显得格外重要。在此,主要详细探讨境外企业公共安全危机的处理宗旨和原则、程序和此类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

一、处理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宗旨和原则

1.宗旨

真实传播事件真相,重塑企业正面形象。当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要真实、准确地传播事件真相,妥善应对当地政府、民众、各种媒体会对事件的强烈关注或大肆渲染,避免外界臆测,把握舆论的主动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尽快恢复企业的社会声誉,重塑企业的正面形象。

2.原则

(1)实事求是,坦诚相待。企业绝不能逃避事实、歪曲真相,要坦诚地面对企业所需要承担的责任,采取公开透明的原则,要避免媒体与公众的质疑,减少恶意炒作和臆测。

(2)快速反应,勇于担当。要按照危机公关处理的“24小时法则”[周长琴:《危机公关中的传播技巧》,《青年记者》,2006年第4期],提高危机处理快速反应能力,防止事态的恶化与蔓延,企业要尽快掌握整个事件的具体情况,决不能搪塞回避,第一时间对媒体和公众公布真相,树立勇于担当责任的形象。

(3)以人为本,优先考虑当地公众利益。保护当地公众的利益不受损失,是危机管理的第一要义,对于当地公众的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都不能轻视,要善于关怀当地公众情绪。

(4)分工协作,首抓新闻传播。要掌握正确运用媒体、引导媒体的技巧,帮助企业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把企业的损失减到最小,让企业能够长远地发展。

(5)一个声音对外说话,形成文字规范传播。要努力避免多个声音对外发表言论,防止不必要的猜疑和信息混乱,一个声音对外说话,为媒体提供规范文字稿件,主动引导外界产生共同认知。

二、公共安全事件处理的程序

1.立即成立由企业负责人和公共安全负责人员组成的事故处理专门机构,迅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事态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周密制定事故处理的方针和对策。

2.分析公共安全事件原因。要区别分析内、外部原因,对可控、不可控因素,对应采取稳妥的处理方案。同时,争取当地政府和业主的帮助,由权威单位在当地媒体上进行宣传、出面辟谣,帮助企业迅速扭转因公共安全事件在当地社会的不良形象。

3.及时、准确、完整的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事故状况,并且向当地有关单位(如当地医院、消防队、警察部门、兄弟企业等)求救求援,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4.及时公告真实情况和企业的对策,获得当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要遵守所在国和当地的法律、风俗习惯,因公共安全事件对员工造成伤害的,应提供一切必要的补偿,做好医疗或抚恤安慰工作,并满足员工家属的探视、吊唁及其他合理要求。

5.主动与当地新闻媒体合作,获得新闻传播的主动权。派专人接待记者,通过企业发言人随时向新闻界及时报导事故的发生、经过和处理事故的对策、进展等情况,争取新闻界的支持。同时要注意沟通合作方法:

(1)公布事故情况前企业内部要统一认识和口径,以事实真相为基础,形成书面材料供新闻媒体采用,并由权威人士对外公布,避免使用技术术语和晦涩难懂的语句,防止因用语不一致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有的事项不能发表,应妥善说明理由,获得当地媒体的同情和理解。

(2)发表信息的时机要适宜。对于社会影响大的突发事件,发表消息越早越主动,不能因过于慎重而贻误时机,以致流言、谣言产生,引起混乱。

6.及时与当地社区居民沟通。如给当地居民带来损失,公共安全人员应及时向当地居民登门道歉,说明事故造成的原因,以求得他们的理解,并应主动提议赔偿经济损失。

7.妥善处置人员伤亡事件,安抚、安慰受害者及其家属。要保持耐心、谨慎的心态,主动介绍事情真相,为受害人家属铺垫一定的心理准备,再以恰当的方式通知受害人的情况。赔偿问题则宜在受害者及其家属充分宣泄愤怒和不满之后,再进行理智的商谈,共同确定结论。

8.事态结束的声明要慎重。在调查完成、正常的运行重新开始或克服灾害之前,不要急于事态结束的声明,最后的报告应该是确定性的,并对曾经有过的各种推测做出结论。

三、企业公共安全危机的预防

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是企业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处理的工作重点。根据工作实际,有如下几点建议:

1.做好危机的预测和分析工作

企业公共安全部门作为涉外社会安全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及时掌握企业内部各级安全管理机构提供的安全管理信息,对本企业内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出预测和分析,及时提示可能发生的危机性质、数量、规模及其后果,加强安全预防的权威性。另一方面要以国内外安保专家作为技术依托,提高预警预报工作的科学性。企业各级海外项目安全管理机构,要与项目东道国大使馆保持密切联系,与驻在国相关机构和人员做好沟通,及时掌握所在国和项目周边安全形势。

2.做好安全培训工作

要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技能。公共安全管理培训和教育对象包括中方派出员工和当地雇员,尤其要加强对当地雇员安全操作技能和规程的培训工作。由于很多企业大部分业务在经济不发达国家,当地教育水平和人口技术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较弱,当地雇员公共安全培训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要通过培训与教育,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避免事故发生。

3.树立危机意识

提高安全和风险意识,树立公共安全管理理念。境外项目人员,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将“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等理念落实到项目实际运行中去。企业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具备危机感,增强危机意识,一旦危机发生应将它降到最低程度,并很快解决。

4.严格驻外项目管理

首先,企业总部应成立一个专门的境外项目公共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其次,在各涉外专业公司和境外项目部要分别建立对应的部门,负责安全风险信息收集、公共安全管理论文汇总和上报以及预警信息传达工作,并利用对项目所在国的安全环境更为熟悉的优势,实施对生产现场和中方人员营地周边安全风险的实时监测。

5.制定好应急计划

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很重要,在项目运行之前,要建立公共安全风险预防机制及预案。应急机制及预案包括公共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营地管理、行程管理、车辆管理、公共安全培训、应急预案及演练计划、紧急撤离远等。在工作期间要全面加强安保措施,提前安排好危机中和危机后处理各种问题的各环节合适人选,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质设备,事先同危机发生后可能需要向其求援的当地部门/单位建立联系。例如:当地医院、消防队、警察部门、交警部门、同行业的兄弟单位,都可能是处理危机过程中企业的求援对象。[引用李海平:《海外石油物探公共安全风险与防范》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9月第3期

]

6.做好预防危机的宣传工作

要把危机情况的预测和相应的应急措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印成小册子,发给全体员工,提高员工对危机事件发生的警惕性。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向员工介绍应付危机的方法,让员工对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和应付办法有足够的了解,也可在当地适当的组织应急演练。要进一步研究采用多种信息传播手段,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站、简报、短信等方式,构建与各种媒体联动的预警预报信息网络,扩大覆盖面,提高时效性。

企业公共安全范文3

监督检查计划

 

为全面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行为,实现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4号)、按照《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办法》(安监总政法〔2017〕150号)要求,结合我县“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及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编制本局2021年度安全监督检查计划。 

一、编制目的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以及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精准执法,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源头管控,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积极适应安全生产工作新常态,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大力实施依法治安,明确执法责任,创新执法方式,突出执法重点,提高执法效率,严肃查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全面规范安全生产秩序,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促进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继续下降,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科学合理安排年度监督检查的范围和数量,增强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强化监督检查计划落实,加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通过安全生产监管年度执法工作的落实,规范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行为,推动各行业、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促进企业本质安全;通过指导、协调和监督各乡镇(园区)、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能,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通过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三、编制依据及考量因素 

(一)《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徽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省安全生产“铸安”行动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二)执法人员的数量。 

(三)本部门监管检查职责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数量、分布、生产规模及其安全生产状况。 

(四)重点监督检查的地区、领域、行业和企业规模与特点。 

(五)道路交通状况、执法车辆和技术装备情况。 

(六)影响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执行的其他因素。 

四、编制原则 

按照统筹兼顾、分类分级、突出重点、提高效能、留有余地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检查、专项检查和一般检查。

五、工作重点 

对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以下18项内容:

1.依法取得有关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情况; 

2.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情况;

3.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以及安全生产责任险等其他安全生产投入的情况;

4.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情况;

5.从业人员受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取得有关安全资格证书的情况;

6.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及按规定办理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情况;

7.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情况;

8.对安全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的情况;

9.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和制定应急预案的情况;

10.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的情况;

11.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的情况;

12.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与对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情况;

13.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统一协调、管理的情况;

14.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排查治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情况;

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宣传、教育、培训、演练、评估、修订等情况;

16.危险物品的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企业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兼职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以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配备、维护、保养的情况;

17.按照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

18.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六、执法计划的组织实施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依计划执法,有的放矢的执法是保证安全生产工作重大决策和部署落地生根,切实做到尽职免责的有效举措。相关股室、监察大队要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内部层级监督体系,做到各负其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提高计划执行的严肃性、执行力和针对性。要根据年度实际情况随机确定待查对象和执法人员,建立完善“双随机”抽查机制,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大力推广“双随机”抽查工作,建立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着力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突出问题。监管执法工作计划明确后,不得擅自变更和调整,因上级监管工作部署和不可遇见等因素确需进行重大调整或变更的,应及时报告,经分管局长和局长同意后重新履行报批和备案手续。 

(二)加强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加大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和案件查处的监督检查、监管力度,对每一起行政处罚案件,从法律依据、情节认定、证据收集、处罚标准、程序运转以及文书适用等环节进行仔细审核把关,确保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各有关股室和监察大队要细化分解制定月度监管执法工作计划,做好相关衔接工作,对同一企业开展检查要采取联合行动,步调一致,切实落实执法检查的内容、次数。检查前要认真制定检查工作方案,检查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对查出的重大隐患、重要问题要及时梳理,建立台帐,加大督促整改力度。做到每次现场执法检查都有计划、有方案、有实施、有总结。 

(三)加强从严执法,完善联合执法机制。针对不同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在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和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完善联合执法机制,着力在从严执法、公正执法、依法行政上下功夫,进一步发挥部门联合执法的优势,形成联合执法机制,确保执法到位。 

(四)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加强执法信息公开,充分利用网站、信息简报、手机平台、“双微”等载体,及时将执法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等在系统内进行通报公开,达到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对于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严重非法违法行为、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以及重大案件查处情况,按照信息公开有关规定,通过媒体和网络予以曝光。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活动的宣传报道,提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率,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意识。督促企业扎实开展职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育,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浓厚氛围。

 

附件:1.工贸企业监督检查计划

2.危险化学品监督检查计划

3.关于烟花爆竹经营单位监督检查计划编制情况说明

 

 

 

 

 

 

 

 

附件1

 

工贸企业监督检查计划

 

一、全县工贸企业基本情况

截止2020年底,我县共有金属铸造企业1家,建材企业27家,轻工企业32家,纺织企业3家;规模以上企业197家,其中,风险等级较高、危害程度较大的重点行业领域为涉氨制冷、粉尘涉爆、有限空间及金属铸造。

二、行政执法人员数量和执法工作日确定

(一)行政执法人员数量

目前我局负责工贸行业管理的执法大队现有工作人员2人,均持有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证。

(二)工作日确定

1.总法定工作日(500个工作日) 

总法定工作日=(全年天数-全年公休日数-国家法定节假日数)×从事综合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数量=(365-104-11)×2=500个工作日。

2.监督检查工作日(96个工作日)

现场执法检查按月进行,采取“双随机”和“四不两直”的方式,每次抽取2名执法人员,必要时聘请相关安全专家参与,月平均随机抽查4家工贸重点企业,每家企业需1天。企业数×天数×人数×月数=4×1×2×12=96个工作日。

3.其他执法工作日(208个工作日)

执法大队的其他执法工作包括: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整改措施落实情况效果评估、安全生产举报查处、参加县直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及县应急局牵头或县安办组织的重点时段安全督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取缔和行政处罚、办理行政复议或行政应诉、完成领导或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等事项。经测算,共计208个工作日。

4.非执法工作日(196个工作日)

非执法工作包括业务学习培训考核及工作会议、检查指导下级安全监管部门工作、参加党群活动、病事假和法定年休假等事项。经测算,全年共需196个工作日。

三、重点检查安排

(一)工贸企业检查内容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办建立全面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工贸行业重大安全隐患(2017版)、金属冶炼企业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一批)、建立健全“六项机制”情况等为重点,分类如下:

1.金属铸造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否达到三级(小微)及以上等级;

(2)吊运钢水铁水与液态渣的起重机是否符合冶金铸造起重机相关要求;

(3)吊运高温熔融金属的铸造起重机是否使用固定式龙门钩;

(4)人员聚集场所(包括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是否设置在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影响区域内;

2.涉氨制冷

(1)作业场所是否用氨直接蒸发空调系统;

(2)快速冻结装置是否设置在单独作业间;

(3)氨制冷机房是否符合防爆防泄漏规定;

(4)安全责任体系是否做到“五落实五到位”;

(5)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体系是否健全。

3.粉尘涉爆

(1)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是否设置在非框架结构的多层建构筑物内,与居民区、员工宿舍、会议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要求;

(2)可燃性粉尘与可燃气体等易加剧爆炸危险的介质是否共用一套除尘系统,不同防火分区的除尘系统是否互联互通;

(3)干式除尘系统是否按照规范要求采用泄爆、隔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种控爆措施;

(4)除尘系统是否采用正压吹送粉尘,且未采取可靠的防范点燃源的措施;

(5)除尘系统是否采用粉尘沉降室除尘,或者采用干式巷道式构筑物作为除尘风道;

(6)铝镁等金属粉尘及木质粉尘的干式除尘系统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设置锁气卸灰装置;

(7)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20区是否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设施;

(8)在粉碎、研磨、造粒等易于产生机械点火源的工艺设备前,是否按规范要求设置去除铁、石等异物的装置;

(9)木制品加工企业,与砂光机连接的风管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火花探测报警装置;

(10)是否制定粉尘清扫制度,作业现场积尘是否及时规范清理。

4.有限空间

(1)风险辨识和台账建立情况;

(2)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情况;

(3)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情况;

(4)设置警示标识配置通风检测仪器装备情况;

(5)开展应急演练情况;

(6)外委作业签署安全协议并现场监督情况。

(二)月检查计划

1月份,春节前安全大检查。共检查企业4家次。每家企业检查1天,每次参加2人,需:4×1×2=8个工作日。

2月份,春节后复产验收。共检查企业4家次。每家企业检查1天,每次参加2人,需:4×1×2=8个工作日。

3月份,第一季度安全大检查。共检查企业4家次。每家企业检查1天,每次参加2人,需:5×1×2=10个工作日。

4月份,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安全专项检查。共检查企业4家次。每家企业检查1天,每次参加2人,需:4×1×2=8个工作日。

5月份,雨季“三防”安全专项检查。共检查企业4家次。每家企业检查1天,每次参加2人,需:4×1×2=8个工作日。

6月份,第二季度安全大检查。共检查企业4家次。每家企业检查1天,每次参加2人,需:4×1×2=8个工作日。

7月份,防暑降温和汛期安全专项检查。共检查企业4家次。每家企业检查1天,每次参加2人,需:4×1×2=8个工作日。

8月份,安全标准化达标实施情况安全专项检查。共检查企业4家次。每家企业检查1天,每次参加2人,需:4×1×2=8个工作日。

9月份,第三季度安全大检查。共检查企业4家次。每家企业检查1天,每次参加2人,需:4×1×2=8个工作日。

10月份,国庆节节后安全专项检查。共检查企业4家次。每家企业检查1天,每次参加2人,需:4×1×2=8个工作日。

11月份,防寒防冻安全专项检查。共检查企业4家次。每家企业检查1天,每次参加2人,需:4×1×2=8个工作日。

12月份,第四季度安全大检查。共检查企业4家次。每家企业检查1天,每次参加2人,需:4×1×2=8个工作日。

四、工作日测算说明

(一)总法定工作日(500个工作日)

经测算,全年总法定工作日500个。其中:执法工作日和其他执法工作日合计304个,占总法定工作日的60.8%;非执法工作日196个,占总法定工作日的39.2%。

 (二)监督检查工作日(共96个工作日)

执法检查工作日=总法定工作日-非执法工作日-其他执法工作日=500-208-196=96个工作日,执法检查工作日占总法定工作的比例约为19.2%。

(三)其他执法工作日测算(208个工作日)

1.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 预计参与4起相关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案件调查,每个案件需要2人工作5天。需工作日测算为:案件起数×调查人数×调查天数=4×2×5=40个工作日。

2.安全生产举报案件查处。全年按6起计算,每次需2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处理,工作1天,需工作日:案件起数×核查人数×核查天数=6×2×1=12个工作日。

3.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报告的受理、登记建档、跟踪监控、督促整改等。约挂牌企业3家,每家需2名工作人员收集整理资料、督办1天,需工作日:挂牌企业数×人数×检查天数=3×2×1=6个工作日。

4.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取缔和行政处罚。预计全年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和行政处罚案件5起,每起需2名执法人员工作2天,需工作日:查处违法行为和行政处罚案件数×人数×工作天数=5×2×2=20个工作日。

5.行政处罚、听证、复议、及资料整理归档、统计分析等。按人均每月2个工作日,需2名人员,需工作日:每人每月工作日×月数×人数=2×12×2=48个工作日。

6.机动执法。因工作的不确定性,全年机动监管工作日计划平均每人每月1个机动工作日,需工作日:每月工作日×月数×人数=1×12×2=24个工作日。

7.参加县直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及县应急局牵头或县安办组织的重点时段安全督查。按每季度开展1次督查,每次2个工作日,2名工作人员参与,需工作日:督查次数×督查天数×人员数=4×2×2=16个工作日。

8.行政执法统计及信息报送工作。每月每人1个工作日,安排1名工作人员,需工作日:每月每人工作日数×月数×人数=1×12×1=12个工作日。

9.做好行政执法限期整改复查工作。对责令限期整改的重点监管企业县局组织复查,全年预计有6次,每次复查0.5天,2人参加,需工作日:企业数×天数×人数=6×0.5×2=6个工作日。

10.上级安全监管机关安排的工作任务。预计每人每年12天,合计2×12=24个工作日。

全年共需208个工作日。

(四)非执法工作日测算(196个工作日)

1.学习、培训、考核、会议。共需112个工作日,其中:

学习:每周每人0.5天,合计0.5×2×52=52个工作日;

培训:每人每年5天,合计2×5=10个工作日;

考核:每人每年1天,合计2×1=2个工作日;

会议:参加国家应急部、省应急厅电视电话会议、县政府协调安全生产相关工作会议,局务工作会议等,每人每月4次,每次0.5天,合计4×0.5×12×2=48个工作日。

2.检查指导下级安全监管部门工作。每人每年12天。合计12×2=24个工作日。

3.参加党群活动。按每人每月1天测算,合计1×12×2=24个工作日。

4.病、事假。每人每年3天,合计3×2=6个工作日。

5.法定年休假。按执法人员实际享受法定年休假待遇计算,2人工龄均超过20年,休假15天,合计15×2=30个工作日。 

全年共需196个工作日。

五、重点检查工贸行业企业名录

序号

企业名单

所在地址

行业类别

备注

一、安全生产风险等级较高的企业

1

安徽汉邦希瑞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寿蜀园区

器件研发

 

2

安徽金诚车辆有限公司

寿蜀园区

汽车制造

 

3

安徽盛华纺织有限公司

新桥园区北区

纺织

 

4

安徽安佑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新桥园区

饲料添加

 

5

中信格义循环经济有限公司

新桥园区

能源研发

 

6

安徽湘大骆驼饲料有限公司

新桥园区

饲料添加

 

7

安徽燊元机械有限公司

新桥园区

金属铸造

 

8

安徽百仓食品有限公司

新桥园区

食品加工

 

9

寿县安固建材有限公司

安丰镇

建材

 

10

寿县顺利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大顺镇

建材

 

11

寿县如今食品有限公司

茶庵镇

食品加工

 

12

寿县利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陶店回族乡

建材

 

二、近三年发生过造成人员死亡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

 

 

 

 

 

三、纳入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对象的生产经营单位

 

 

 

 

 

四、发现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试生产或者复工复产的生产经营单位

 

 

 

 

 

备注:由于全县工贸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本部门执法力量难以实现全覆盖。对重点企业以外的一般企业,在机动执法、联合执法工作中,列入“双随机”抽查。

 

附件2

 

危险化学品监督检查执法计划

 

一、全县危险化学品监管企业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41家,其中40家加油站点,1家气体经营企业;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企业7家。

二、行政执法人员数量和工作日确定

(一)行政执法人员数量

县应急管理局综合监管股主要负责全县危险化学品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工作,执法总人员数为3人。

(二)工作日测算

1.总法定工作日(共750个工作日)

2021年全年365天,共52周,公休日为52×2天,国家法定节假日11天。直接从事危险化学品监管执法人员总数为3人。则总法定工作日为(365-52×2-11)×3=750个工作日。

2.监督检查工作日(共264个工作日)

(1)重点检查工作日(共192个工作日)

对列入《重点检查危险化学品企业名单》(见附件)的企业进行检查,全年共10家企业,其中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6家,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企业4家。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每季度检查1次,复查1次,共检查48次;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企业每半年检查1次,复查1次,共检查16次,每次选派3名执法人员,每家企业用时1个工作日。共需要192个工作日。

(2)一般检查工作日(共72工作日)

危险化学品一般检查工作日,计划随机抽查企业6家,每半年检查1次,复查1次,每次选派3名执法人员,每家企业用时1个工作日,共需要72个工作日。

3.其他执法工作日(共220个工作日)

综合监管股的其他执法工作包括:

开展危险化学品综合监管相关工作、实施行政许可、开展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整改落实情况效果评估、核查安全生产投诉举报、参加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办理行政复议或行政应诉、完成县政府和市应急局交办的执法工作任务等事项。经测算,全年共需220个工作日。

4.非执法工作日(共266个工作日)

非执法工作包括业务学习培训考核及工作会议、检查指导乡镇和工业园区应急机构工作、参加党群活动、扶贫、病事假和法定年休假等事项。经测算,全年共需266个工作日。

三、重点检查安排

(一)重点检查单位范围、数量、名称、行业领域

综合监管股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年度重点检查单位是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企业共10家。(见附表)。

(二)在年度监督检查计划中的占比

危险化学品监管重点检查的单位共10家,占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的比例为62.5%,共192个工作日,占计划检查的比例为72.7%。  

(三)其他事项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检查内容主要根据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检查重点指导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5〕113号)、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构建“六项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皖安办〔2017〕19号),结合被检查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执法检查表,对表、对标进行抽查。

四、一般检查安排

(一)一般检查单位范围、数量、行业领域。

综合监管股年度危险化学品监管的一般检查单位是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企业,共随机抽查6家企业,其中,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4家,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企业2家。  

(二)在年度监督检查计划中的占比。

危险化学品监管一般检查的单位共6家,占计划检查的比例为37.5%;共72个工作日,占计划检查的比例为27.3%。

(三)其他事项。

以“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实施检查,随机抽取被监督检查单位、随机选派监督检查人员,并依法公开监督检查结果。

五、工作日测算说明

(一)总法定工作日测算(共750个工作日)。

全年365天,共52周,公休日为52×2天,国家法定节假日11天。直接从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总数为3人。

总法定工作日=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日(全年天数-全年公休-国家法定节假日数)×直接从事危险化学品行政执法人员总数=(365-52×2-11)天×3人=750个工作日。

(二)监督检查工作日测算(共264个工作日)。

1.重点检查工作日

对列入《重点检查危险化学品企业名单》(见附件)的企业进行检查,危险化学品监管执法全年共10家企业,共检查32次(含复查),6家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为每季度检查1次,复查1次;4家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企业为每半年检查1次,复查1次。每次选派3名执法人员,每家企业用时1个工作日,共需要6×4×2×3×1+4×2×2×3×1=192个工作日。

2.一般检查工作日

对全县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企业随机抽查6家,每半年检查1次,复查1次,每次选派3名执法人员,每家企业用时1个工作日,需要6×2×2×3×1=72个工作日。

合计共264个工作日。

(三)其他执法工作日测算(共220个工作日)

1.开展危险化学品综合监管(共36个工作日)

开展危险化学品综合监管相关工作, 全年需3名执法工作人员,每人12个工作日,共需12×3=36个工作日。

2.实施行政许可(共66个工作日)

①做好市级发证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县级初审工作,配合行政审批股开展县级负责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核发工作。市级发证企业县级初审6家,县级负责企业审查1家,由3人审查,每名审查人员、每家企业需要2个工作日,合计(6+1)×3×2=42个工作日。

②配合行政审批股做好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工作。全年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含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共4个,由3人参加,每名审查人员、每家企业需要2个工作日(含现场审查安全条件和资料符合性审查),合计4×3×2=24个工作日。

合计共66个工作日。

3.配合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共7个工作日)

①全年配合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1次,1名工作人员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工作,每名工作人员、每次3个工作日,需要1×3×1=3个工作日。

 ②全年危险化学品事故整改措施落实效果评估1次,2名工作人员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工作,每名工作人员、每次2个工作日,需要1×2×2=4个工作日。

合计共7个工作日。

4.调查核实安全生产投诉举报(共27个工作日)

①安全生产信访举报督查。全年4起,每起3名工作人员负责,每起1个工作日,需要3×1×4=12个工作日。

②安全生产信访举报现场核查。全年5起,每起3名工作人员负责,每名工作人员、每起1个工作日,需要3×1×5=15个工作日。

合计共27个工作日。

5.参加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共48个工作日)

①县应急局牵头和县安办组织的重点时段安全督查。全年4次,每次3个工作日,3名工作人员参与,需要3×3×4=36个工作日。

②与县直相关部门、园区联合督查检查全年4次,每次3个工作日,1名工作人员参与,需要4×3×1=12个工作日。

合计共48个工作日。

6.办理行政复议或行政应诉(共4个工作日)

全年2次,每次1个工作日,2名工作人员负责,合计1×2×2=4个工作日。

7.完成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安排的执法工作任务等事项(共32个工作日)

①局长信箱回复。全年4次,每次1名工作人员负责,每次1个工作日,需要1×1×4=4个工作日;

②网上咨询回复。全年6次,每次1名工作人员负责,每次1个工作日,需要1×1×6=6个工作日;

③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调研和答复。全年2次,每次2名工作人员负责,每次2个工作日,需要2×2×2=8个工作日;

④各乡镇、园区应急或安监机构上报的相关工作总结及报表统计。1名工作人员负责,每年8个工作日,合计8×1=8个工作日;

⑤信息报送。全年6次上报市安办和应急管理局报表,每次1名工作人员负责,每次1个工作日,合计1×1×6=6个工作日。

 

 

 

 

重点检查危险化学品企业名单

序号

企业名称

地址

行业领域

备注

一、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

1

寿县双桥镇加油站

双桥镇

危险化学品营

 

2

寿县安丰塘镇苏王加油站

安丰塘镇

危险化学品经营

 

3

寿县东岳加油站

众兴镇

危险化学品经营

 

4

寿县双庙镇加油站

双庙镇

危险化学品经营

 

5

寿县花园科达加油站

寿春镇

危险化学品经营

 

6

寿县新发气体有限公司

县工业园区

危险化学品经营

 

二、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企业

1

安徽沃尔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寿蜀园区

危化品储存使用

 

2

寿县一得打火机有限公司

保义镇

危化品储存使用

 

3

钰兴医材(六安)有限公司

堰口镇

危化品储存使用

 

4

寿县中皖水务有限公司

寿春镇

危化品储存使用

 

三、近三年发生过造成人员死亡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

 

/

/

/

/

四、纳入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对象的生产经营单位

 

 

 

附件3

 

关于烟花爆竹经营单位监督检查计划编制

情  况  说  明

 

全县现有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3家,零售经营单位1237家。根据市应急局2021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安排,我县3家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均为市级重点监督检查单位,按照要求,我县不再将其列入监督检查名单;零售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相对较低,可以采用随机抽查方式进行执法检查,不纳入执法计划名单,全年共抽查零售经营单位不低于总数的10%。

 

 

 

 

           

企业公共安全范文4

一,xx年年的主要工作

1,积极扶持农垦龙头企业:

2,抓好企业改革,改制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有关指示要求,xx年年我们在结合农垦管理工作实际和确保企业职工思想稳定的基础上,加大对三联公司改革改制.鉴于该公司资产总量过大,任何一家外来投资者都很难独立完成收购或参与改制的实际情况,按照"整体推进,盘活存量,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通过招商引资项目的形式来筹集改制成本,分行业和项目来推进公司整体改革,改制工作.今年4月以来,公司经多方招商引资和洽谈后,与广东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花溪基地综合开发意向书》.具体做法是将花溪生产基地的全部资产(含土地)与公司剥离后进行评估,并以评估价作为国有资本,按《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共同设立新的股份公司,双方按各自出资额确定公司股权比例,新股份公司负责花溪生产基地开发的具体事宜.花溪生产基地的具体综合开发项目所需的资金投入,由战略投资者负责,对花溪生产基地现有国有职工的分流安置,在严格按照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相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一是对花溪生产基地国有职工的进行分流安置,费用由市改革发展基金据实核拨.二是公司国有职工暂不进行国有身份置换,由新股份公司对选择上岗就业的职工进行就业安置,其余职工继续由公司管理,待公司改制工作整体启动时再进行国有身份置换和分流安置.目前,正在对该基地的资产进行剥离,审计和评估.

3,抓局属农垦企业税费改革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意见"([xx]25号),为加强我局属农垦企业税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税改工作顺利进行,我局成立了以荆子亚为副局长任组长的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指导负责协调和联系相关部门,拟定税费改革实施方案,及时处理和解决税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确保国家税费改革政策和配套措施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切实解决好农工负担,全面促进了国有农场改革发展和稳定.

xx年年市财政局共下达我局属农垦企业xx年的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共计166万元,其中:三联公司75万元,红枫公司61万元,开阳双流茶场30万元.

4,抓企业生产管理

为帮助企业发展生产,围绕局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深入企业做好调查研究,组织企业召开生产经营运行情况分析会议,帮助企业分析,探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各企业从销售,物资采购,加工等几方面开展增收节支,合理有效的降低费用开支.

5,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厂务公开工作

根据年初目标要求,企业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入了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目标,与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业务工作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层层签订目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党风廉政建设无死角.通过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进一步巩固深化企业的厂务公开工作,使企业党员干部的思想提高了,企业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妥善得到了处理,重大事项提交职代会审议,既规范了企业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6,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

我局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局统一领导,农垦管理处具体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的方式进行,为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年初,局与各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具体抓了以下工作:①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局和企业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立安全生产办公室,并具体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服务.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并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③进一步修定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为积极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对企业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原预案的不足,进一步修定和完善了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使其更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④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全年共组织企业节前安全生产检查3次,安全生产重点隐患专项排查2次,有效防范和遏制了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发生.⑤做好维稳工作:为确保稳定,根据局要求各企业党政领导必须切实解决好离退休人员和困难职工群众生活,一是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对当前存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认真进行排查,认真研究处理,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预见,有防范,对企业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全面认真进行排查,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共2页,当前第1页12 二,全市农垦经济运行情况:

工农业总产值18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97%;

奶牛存栏4600头(含基地奶牛存栏),比去年同期减少3.16%;主要原因是饲养成本增加,奶农收入减少.

上市乳制品8500万份,比去年同期增加879万份,完成年计划目标任务的101.19%;

加工各类干茶208吨,比去年同期减少4.81%.

一年来,在全市农垦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省局下达我市的农垦目标,基本实现了企业的稳定,职工增收和国家增税的总体目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垦企业职工多,社会性负担重,资金不足,机制不活,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2,企业职工素质低,管理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同质化产品严重,附加值低,销售利润薄.

3,农垦企业改制面临巨大困难,农垦农场涉及面广,人员众多,职工安置问题难度大,企业改制成本高,资产变现力弱,加之,职工对改革改制顾虑重重,担心改革改制后丢掉饭碗,使改制工作困难重重.

四,明年工作计划: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厂务公开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厂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总结经验,全力推进,规范运作,切实解决好我们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厂务公开工作在推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

2,各企业主要负责人(法人),要从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安全生产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建立健全并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提高企业安全生产防范意识,认真组织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和督促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企业公共安全范文5

和谐共建委员会由公司董事长和总裁担任顾问,党委书记担任主任,行政和党、工、团主要干部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共建委员会实行一年来,坚持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目标,通过有效整合企业党政工团合力,在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中发挥了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

一、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搭建了更加有效的平台

党委通过抓共建委员会,将公司党建工作与活力和谐企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找到了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有效平台。一是找准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坚持以抓好人才工作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双向培养”计划和聚才兴企服务,努力在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发挥作用。一年来公司共有32名业务骨干被吸收为党员,5名党员被培养成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党员倪蓓爱,原来是生产部门的一名普通员工,因各方面表现比较突出,能力较强,党组织经过考查了解后,积极向董事会进行推荐,去年底,董事会经过研究,将她提任为公司副总。二是抓住了党建工作的结合点。坚持把引导企业科学决策作为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通过建立“党组织+董事会理论学习联合会议制度”,对关系企业发展方向、重大投资经营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企业发展共谋良策。今年初,党组织向公司提出的申请绿色环保标志建议,最终使公司顺利通过了ISO*001质量认证换版和ISO1400国际环境认证。三是把握了党建工作的着力点。着力于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依托企业党政校、报刊和职工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深入开展了“八荣八耻”教育、文体竞赛和各类先进评比等活动,引导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员工团队精神,形成了“企衰我耻、企兴我荣、企强我富”的思想共识和共同价值取向,增强了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为各方利益群体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了畅通的渠道

党委赋予共建委员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在协调各方关系、调和各类矛盾、促进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公司发展营造和谐的内外环境。一是建立劳资双方之间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开展业主谈心接待日、民主恳谈会等活动,对涉及企业员工利益和企业发展的问题,广泛征求员工意见,为员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进一步拉近了劳资双方之间的距离,有效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像员工宿舍软硬件配套建设、员工养老保险、员工要求参加自身素质提升的各类培训等问题,通过这种有效途径,都得到了解决和落实。二是建立党组织和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建立党工团、行政组织与股东代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企业各类组织各个部门共同解决一些内部问题,形成了工作合力。三是建立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分别与国税局、商检办事处、消防大队等涉企单位开展党建共建、文明共建,并聘请8名涉企部门工作人员为政策法规顾问,加强了与政府部门的经常性沟通协调。一年来,涉企部门共为公司提供有关政策法规咨询达78余人次,并帮助公司解决了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如用电短缺、产房扩建、安全防患等。四是建立企业与所在村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开展了“企村共建”活动,帮助周边村加快发展,为公司营造了和谐的周边环境。例如,*年公司征用了童桥村一块基建用地,准备建造职工食堂和宿舍楼。但由于受到少数村民阻挠,始终无法动工。去年,我们与村里开展共建活动后,赢得了村民的理解与支持,该工建项目终于破土动工。

企业公共安全范文6

2006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高峰论坛

主题:安全与民生

一、活动背景

2009年是中国“安全生产年”,1月9日,国务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预案分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及附则等六大部分。

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目前,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实施总体预案,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对于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十年,世界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如何科学应对和及时、有效地加以处置,是当今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区域性、季节性强;特别是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灾难、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体预案,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总体预案已经,关键在贯彻落实。为此适时举办“2006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高峰论坛”将是深入贯彻党和政府提出的“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政策方针及贯彻《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高社会公众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普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知识,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等重大举措。同时也为政府、企业、学者等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交流机会。

二、可行性分析

1、2009年为中国“安全生产”年,1月8日,国务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且已经深入落实到省市机关单位,相关单位也已经下发到企事业单位,并要求他们根据各自行业特色编制《应急预案》,并严格落实到位,为此举办论坛无疑是企业学习与交流的良好机会;

2、2009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两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关注民生”作为重中之重,这是政策导向。此项活动正式立足于“两会精神”,围绕安全“预防”与“应急”开展广泛宣传、研究、与探讨,关乎民生,关乎安全;

3、安全问题确实已成为阻碍和谐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虽然2009年安全问题有所好转。但研讨安全预防与应急管理势在必行;

4、活动本身关系到民众的生命、财产、企业的发展等众多问题,属于公益性活动,以“民生与安全”为主题,必定能够赢得企业与政府的支持,对于赞助企业来说也是一项公益事业;

5、借助华声国际强大的媒体资源,可以迅速的传播论坛信息,这位招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与保障;

三、优势分析

1、与时俱进,关注民生:紧紧围绕两会精神,组织策划活动;

2、顺势就事,主题突出:预防与应急系统,始终是我国企业与政府最为缺乏的经验,而以前也很少涉及,借助《应急预案》的出台,必将得到更好的关注;

3、强劲媒体,宣传迅速:利用华声国际强大的媒体资源,瞬间即可传播海内外,为招商带来很大方便;

4、政府牵头、权威主办;拟邀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牵头主办,以政府的声音权威呼唤“安全与民生”

5、专家演讲、学术精深;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全面解析安全生产的应急管理;

四、参与群体

1、各地市、县政府机关分管领导或安全管理部门;

2、海内外食品、矿业、交通、消防等科研单位及安全教育单位;

3、海内外相关安全生产企业等。

4、海内外安全生产设备制造企业

五、活动主题:安全与民生

六、活动名称:2006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高峰论坛

八、论坛议题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制定:

安全生产与民生

应急管理与企业发展

安全生产技术与设备

重大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预测与预防

国际知名企业的应急管理系统解析

国内知名企业的应急管理系统解析

企业危机管理

安全生产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意义

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九、活动内容

1、论坛新闻会

2、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高峰论坛

3、安全生产技术与装备交流洽谈会

4、优秀企业应急管理考察

5、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大赛

6、欢迎晚宴

7、颁奖大会

8、开幕式

9、闭幕式

10、领导致辞

11、专家演讲

企业公共安全范文7

一、财务共享平台应用时,内部控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我们可以将财务共享平台在企业中的应用时会遇到的内部控制分为长度问题、深度问题,以及信息安全问题来进行阐述。长度是指财务共享平台在企业应用的时间问题,这类问题会因财务共享平台在企业的应用时间越长而减少;深度是指财务共享平台建立初就确定了的影响其发挥功效的程度问题,这类问题会长期影响财务共享平台;信息安全问题是指财务共享平台下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保护问题。

(一)长度问题

1、信息系统整合度低。企业最初应用财务共享平台进行管理时,会改变原有的手工会计作业方式,基本形成包含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集成,但是由于信息系统水平较低,其对信息的整合能力不高,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数据不能很好的共享,导致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信息供给小于需要。并且,由于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下的母子公司不完全在同一地方,二者的信息传输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而信息系统水平低其整合能力不高,导致母子公司沟通不协调,大大降低了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工作效率。除了以上所提到的问题,财务共享平台开始使用时可能还会有报表表示不全、使用界面复杂,以及逻辑清晰度不够等问题。

2、制度管理落后于平台应用。企业内部控制需要依靠制度进行实施,财务共享平台也不例外。企业构建财务共享平台时需要实施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规范化操作流程、子公司响应制度等,否则管理层不能真实评价财务服务共享中心和企业员工的业绩;同时也将导致员工不能掌握工作内容,降低工作效率;而且也将使得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分析与判断产生失误。再者,如果企业缺少专门针对财务共享平台异常事件的应急通道,将会增加业务办理时间,浪费企业人力物力。

(二)深度问题

1、人才队伍建设。财务共享平台的实施需要企业全员参与,这里的人才不仅指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还包括企业各层级的人员;财务共享平台的业务量较大,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高。企业的领导者如果没有给下级做一个良好的示范,以及给企业做一个适合的目标,下级人员如果没有积极的参与与执行与财务个共享平台有关的指令;如果财务人员缺乏深刻的财务理论基础、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以及企业管理决策技能,对于财务共享平台在企业的实施将带来一定困难。

2、财务共享平台定位问题。虽然财务核算不同于财务管理,但是两者在很多方面需要相互协调,财务核算具有的反映和监督职能能够帮助财务管理,同时财务核算反映监督的目的就是帮助财务管理,二者互为表里。财务共享平台虽然是一个新设立的部门,但是财务管理部门职责仍然需要区分清楚,避免出现财务板块的漏洞。并且财务共享平台不能仅仅关注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预算、缴费报销、基础财务分析,还应该对其服务领域和服务产品进行开发与拓展,激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降低企业的的经营成本降低的目标。

(三)信息安全问题

财务共享平台由于其机构特性,其所承接的业务种类与对外信息展示都呈对外开放状态,包括企业业务范围及企业财务数据,这种开放性与企业的信息保密以及信息安全都产生了一定威胁。使用财务共享平台后,企业对数据的处理方式发生改变,由以往的手工会计转变为由计算机信息技术集成的集中数据处理,由于财务共享平台还依赖于会计软件,如果会计软件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对于整个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完整也会产生一定的威胁,导致会计资料的泄漏和损坏。并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接收来自不同地区的内外部信息时,在信息传输和在线保存中可能会出现电子数据的更改,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

二、财务共享平台应用时,针对遭遇的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完善人才队伍

上至企业领导者,下至企业人员都应该了解到财务共享平台的优点以及实施难处,通力合作克服困难。同时,企业应建立一个学习形的团队,团队主要针对实施财务共享平台的具体人员,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把服务对象的需要放在首位,把各方面的因素考虑进来,关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日常活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发展中提升自己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价值。

(二)加强制度建设

企业应该建立统一的操作流程规范,这种标准化作业流程会帮助员工更好的开展工作;企业应该建立子公司相应制度与投诉制度,这种制度能够帮助集团公司更好的受理子公司的业务需求,并对子公司需求展开分析,并且通过投诉,子公司可以通知集团公司财务共享平台存在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财务共享平台的服务质量;企业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业绩考核体系,可以通过设置平衡积分卡,间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企业也应该建立财务信息安全体制,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

(三)加强监控

企业公共安全范文8

一、明确企业应急管理的工作目标

(一)各级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把应急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企业应急管理机制;建立起训练有素、反应快速、装备齐全、保障有力的企业应急队伍;加强企业危险源监控,实现企业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的有机结合;政府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企业应对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健全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大型企业要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形成企业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群团组织协助配合、相关人员全部参与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矿山、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企业(以下简称高危行业企业)要设置或指定应急管理办事机构,配备应急管理人员。其他各类企业也要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组织开展自身应急管理工作。

(三)完善企业应急联动机制。县级人民政府要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高危行业企业分布、企业重点危险源、应急队伍、救援基地、应急物资、道路交通等基本情况,加强与企业联系,组织建立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关联单位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合力,协调有序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中央企业要加强与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主动接受安全生产监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要及时报告有关情况,预警信息。

三、推进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

(四)编制完善企业预案。应急预案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主线。各企业要针对本企业的风险隐患特点,以编制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为重点,并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其他方面的应急预案。预案内容要简明、管用、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生产企业要在预案中明确可能发生事故的具体应对措施。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点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较差企业、产生或经营危险废弃物的企业和改革重组改制企业的指导,明确预案编制要求,制订编制指南或预案范本,提高预案质量。

(五)加强企业预案管理。建立企业预案的评估管理、动态管理和备案管理制度。各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状况、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企业应急预案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备案管理单位要加强对预案内容的审查,实现预案之间的有机衔接。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预案演练。各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工作。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预案演练。要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预案演练的指导,并组织高危行业企业开展联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四、加强企业应急队伍和基地建设

(七)加强企业专兼职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企业应急队伍体系。大中型高危行业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小型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有关专业应急队伍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其他企业应根据需要指定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对已经建有专兼职消防队的企业,其应急救援队伍应当依托已有的专兼职消防队组建。涉及高危行业的中央企业都要建立起现代化、专业化、高技术水准的救援队伍。各企业要切实抓好应急队伍的训练和管理,加强对职工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安全生产关键责任岗位的职工,不仅要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术,更要掌握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事件的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签订救援协议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要定期协助协议企业排查事故隐患,熟悉救援环境,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协议企业应予以积极配合和支持。充分发挥专家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应急处置等工作的指导作用,提高企业应急管理水平。

(八)加强企业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大型矿山、石化、民航、铁路、水上运输、核工业企业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建设专业特色突出、布局配置合理的应急救援基地,并在做好本企业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参与社会应急救援工作。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要率先建立一批管理规范、装备先进适用、信息畅通、处置能力强的区域应急救援基地,承担起一定区域内的重大抢险救灾任务。有关部门要加强与相关地方的沟通,做好救援基地规划布局和组织建设工作,建立有效的全国救援基地信息沟通渠道。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的支持,充分发挥救援基地在区域救援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做好隐患排查监管和应急处置工作

(九)开展企业隐患排查监管。各企业要组织力量,重点针对企业生产场所、危险建(构)筑物以及企业周边环境等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全面分析可能造成的灾害及衍生灾害。对查出的隐患及时治理整改,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对隐患较大的要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或停止使用等措施,防止发生突发事件。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实时监控,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改革重组改制企业要特别重视矛盾纠纷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隐患的排查化解工作,防范发生。有关部门要加强隐患标准的制订、完善工作,加强督促检查。

(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标准迅速向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对溢流、井喷、危险化学品泄漏、放射源失控等可能对周边群众和环境产生危害的突发公共事件,企业要在第一时间向地方政府报告有关情况,并及时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单位、职工、群众发出预警信息。要控制事故发展态势,标明危险区域,组织、协助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救助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地方政府要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加强对应急处置的指挥领导,组织开展救援和群众疏散工作。有关单位要按照地方政府的统一要求,做好各项救援措施的衔接和配合。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各企业应尽快组织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消除环境污染,并加强事后评估,完善各项措施。

六、强化企业应急管理职责分工和相关政策措施

(十一)明确和落实企业应急管理责任。企业对自身应急管理工作负责,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在政府的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按照现有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监管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监督指导有关企业预防和应对其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出资人职责,负责督促监管企业落实应急管理方针政策,把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对监管企业应急预案的制订和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综合指导、协调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不同特点,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的分类指导。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应急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企业公共安全范文9

关键词:安全环保监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应急管理原则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1 安全环保监督的措施

1.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委员会应当组织各级领导监督下属生产工作,并且定期报告生产状况,报告的具体工作内容。根据单位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安全生产法规。

1.2 组织基层领导督促员工安全生产。单位企业领导是最重要的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所以领导基层引起足够的重视,日常工作中要对员工加强教育,要保证员工规范操作。

.3 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要雇用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组成的监管部门,监督单位企业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情况,由该部门来负责生产安全委员会,并报告定期报告。

1.4 提高安全环保教育意识。员工要真正实现安全环保生产。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基层领导人尽职调查,确保员工规范操作,提醒员工。

1.5 建立明确的安全环保检查制度。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通过员工的意见,提供全面,适合实际的管理制度。

1.6 完善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1.7 安全环保监督检查内容要明确。 安全监督部门各级要制定的具体检查工作,根据每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做出更详细的制度,制度一旦,各级部门应该严格按照制度安全生产,也可以通过上下级相互协调沟通的方式来制定安全环保监督检查规则。从厂长到基层员工,所有涉及安全生产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每个部门之间也可以互相监督,遇到某一个部门违规规则应立即报告检验部门,如果情况属实,对于举报者可以提供适当的奖励。

1.8 各类单位企业要引以为戒,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或者有害气体回收处理系统。企业领导应该改善生产环境保护,不能一味追求眼前的利益。

2 应急管理原则

2.1 加强预防

加强忧患意识,公共安全工作要高度重视,居安思危,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结合常态与非常态,必须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组织、预案和物资等准备。

2.2 以人为本

保护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任何可能发生导致伤亡突发公共事件,要采取及时的人员安全保护措施;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要马上开展紧急救援人员的行动,加强应急救援人员安全保护的意识,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破坏危害;

2.3 快速反应

加强当地应急处置队伍快速反应本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依靠群众力量,建立快速反应的机制,及时获取完整和准确的信息,然后跟踪及果断决策,迅速处置,减少危害和影响;

2.4 损益合理

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所采取的措施,应该与突发公共事件给社会造成危害的程度、性质、范围和阶段相符合;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应当选择对公众利益的、对公众权利与自由更少危害的措施,不应超出人们的控制及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所必要的限度,并对公众造成的损失的合法利益所给予适当的补偿;

2.5 联动处置

建立和完善关节坐标系统,推动城市叫做,统一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工作,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城市和农村社区、企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地区间灵活,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在中央调度机构和当地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具有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有序、协调、高效运行的特点;

2.6 分级负责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可控、资源等因素以及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

2.7 专群结合

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加快,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应急处置技术及设备,技术水平和应对公共应急指挥能力要提高;有序的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突发社会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力度宣传和教育培训的工作,提高公众的自我警卫意识、自救互救的能力,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分析,员工对突发事件进行决策咨询,学习专业救援、紧急救援等知识;

2.8 责权一致

实施应急管理领导各级责任制,依法律保障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计划行使权力;对不作为,延迟时间,组织不力等渎职应当依法追究责任;在紧急情况下要采取有效措施,相关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员应该视情临机决断,控制事态的发展。

2.9 资源整合

整合现有的公共应急等信息,建立监测、预测、预警系统,建立一个网络互联、科学和有效的预防体系,整合现有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资源措施,建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定期不懈的安全系统,整合现有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和组织网络系统,建立统一的、科学的、高效的指挥系统。

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很多安全生产事故,工业污染情况也非常严重,企业应该加强对自身的环境监管,提高单位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日常工作过程中要严格规范员工的操作流程,只要确保单位企业绿色生产,安全生产,才可以保证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史丽萍.标准化视角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目标实现机制[J].华东经济管理.2010(08).

[2]张宁,刘春林,王全胜.企业间应急协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09).

[3]宋伟.我国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后重建管理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