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电力工程新能源集锦9篇

时间:2023-10-02 09:07:48

电力工程新能源

电力工程新能源范文1

关键词: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人才需求;风能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作者简介:陈建林(1975-),男,湖南浏阳人,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陈荐(1967-),男,湖南衡阳人,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长沙 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教研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123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20-03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发展风能与太阳能也是我国实现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过渡为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为主的必然之举。近年来,我国风电与太阳能发电迅猛发展,对新能源产业人才提出迫切需求。自2006年以来,我国相继有华北电力大学、河海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开办“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按照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自2011年开始,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又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新能源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2013年,根据教育部要求,“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将统一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对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和我国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现状,本文对“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过渡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1.总体装机情况

自2007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呈高速增长趋势。如表1所示为2001~2012年我国新增及累计风电装机容量(数据来源:CWEA)。2010年,我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风电装机1893万千瓦,累计风电装机容量4473万千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至2012年底,全国新增安装风电机组7872台,装机容量1296万千瓦;累计安装风电机组53764台,装机容量达到7532万千瓦;风电并网总量达到6083万千瓦,发电量达到1004亿千瓦时,风电已超过核电成为继煤电和水电之后的第三大主力电源。

图1 2001~2012年中国新增及累计风电装机容量

至2012年上半年,我国规划建设的百万千瓦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包括甘肃酒泉基地(首期380万千瓦)、蒙东基地通辽开鲁基地(150万千瓦)、蒙西达茂巴音基地(160万千瓦)、河北承德基地(100万千瓦)、新疆哈密基地(1080万千瓦)的建设项目已部分或全部完成。此外,全国还有6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正在组织开展建设前期工作,分别为宁夏贺兰山基地(450万k千瓦)、甘肃武威民勤红沙岗基地(100万千瓦)、吉林四平大黑山基地(170万千瓦)、锡林郭勒基地(300万千瓦)、兴安盟桃合木基地(200万千瓦)、呼伦贝尔基地(250万千瓦)等。

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核准风电项目1651个,累计核准容量9040万千瓦(含国家核准计划外项目517万千瓦),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累计核准容量2084万千瓦,居全国之首。2012年上半年全国风电累计吊装容量6190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5572千瓦,在建容量3468万千瓦,并网容量占核准容量的62%。其中内蒙古风电并网容量突破1500千瓦,领跑全国,河北、甘肃、山东、黑龙江、江苏、新疆、山西、广东、福建等省区并网容量也均超过100万千瓦。

2.风力发电投资企业情况

2012年上半年,国电集团新增并网容量190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1172万千瓦,继续保持全国风电并网容量首位;华能集团新增并网容量100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759万千瓦,居第二;大唐集团新增并网容量101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675万千瓦,居第三。五大发电集团累计并网容量3170万千瓦,约占全国并网容量的57%。2012年上半年全国投资企业基本保持稳定发展状态,同比2011年上半年并网容量降低了约16%。表1所示为2012年上半年主要投资企业并网容量统计情况。

3.风电机组制造商情况

大规模风电基地建设,为我国风电机组制造商开拓了广阔的市场。2012 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二十的企业几乎占据了国内98%的市场份额,其中金风新增风电装机容量最多,达到2521.5兆瓦,占据19.5%的市场份额。2012 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金风、联合动力和华锐。2012年中国风电新增与累计装机排名前二十的机组制造商分别如表2与表3所示。

另外,我国海上风电也取得较大进展。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建成的海上风电项目共计389.6兆瓦,是除英国、丹麦以外海上风电装机最多的国家。我国海上风电开发提供风电机组的制造商中,华锐、金风、Siemens 所占份额较大,机型主要以2MW以上的风电机组为主。

二、我国风电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

风电产业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风电人才的短缺。我国的风电人才需求主要为三个方向:一是风电开发企业,如国电、华能、大唐、国华、华电、中电投、中广核、华润等下属的风电场,主要从事风电场运行与维护方面的工作;二是风电机组制造商,如华锐风电、金风、广东明阳、国电联合动力、湘电风能、Vestas、上海电气、东汽、Gamesa、GE等,这类企业一般需要高端的风电研发人才;三是风电规划设计或建设单位,主要从事风电场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我国风电人才培养大体上形成了三个层次的格局:第一梯队是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由国内各高校及研究机构借助风电领域的课题研究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的风电领域高层次人才。第二梯队是本科生培养。据统计,自华北电力大学2006年创办我国第一个风能与动力工程本专业以来,包括长沙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全国已开设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学校有16所(2013年起,“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第三梯队是高职生。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从事风电机组制造、风电场运行与维护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从长沙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首届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考研与出国情况来看,毕业生出现不同层次的走向。截至2013年3月20日,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09级毕业生63人,已签约49人,就业走向主要为中国大唐集团、国电集团、华能集团、电力投资集团、华润集团等发电企业的下属新能源公司,少部分为风电机组制造商和电力建设单位;读研7人,分别被华北电力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大学预录取;出国深造2人,分别为丹麦科技大学和德国汉诺威大学预录取。从目前人才需求角度来看,由于近几年风电项目的迅速扩张,风电行业对风电场运行与维护的技能型人才有较旺盛的需求。

在风电大规模发展的同时,近几年我国太阳能发电也迅速扩张。截至2012年底我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达到7.5GWp,预计2013年将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10GWp,计划2015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40~50GWp,2020年新增80~100GWp。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作为新能源中两支主力军,出现并驾齐驱的局面,产业发展必然对专业人才提出迫切需求。2013年,教育部统一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专业也将面向更宽广意义的新能源产业需求,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整。

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教育既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中坚力量,又承担着为行业高端人才培养打基础的重要任务。本科生的优势在于理论基础、思维方法和发展潜力,但缺乏的是技术细节方面的训练。因此应始终以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强为目标。从新能源产业自身发展角度来说,需要一批具有宽广知识体系、能够引领新能源技术发展的高水平创新型复合人才出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教育应该既注重专业的基础性,又要注重工程实践性。为此,我校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原则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2009年首届招生以来,本专业依托本校能源电力优势学科,立足新能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风电产业人才需求,确定了“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外语水平,系统掌握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胜任风电场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风力发电项目开发等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他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2011年,本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省级特色专业。2013年,根据教育部对本科专业整理工作的统一部署,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将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对专业培养方案做了相应的调整,但仍然保留“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特色,以风力发电为重点,涵盖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等新能源知识体系,培养具有宽厚理论基础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注重基础性和实践性相结合设置课程模块与培养环节

根据学校的特色和优势,编制风能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共开设必修课35门,开设选修课23门,现已开出课程门数为58门,学生需选修33学分选修课程,选修课在总学分中的占比为19.6%。设置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风力机空气动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机学、电路理论、自动控制原理、风力发电原理、光伏发电原理与应用、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应用等主要理论课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风资源测量与评估、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电机组控制与优化运行、风电场电气工程、海上风力发电等技术类课程;以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风电场电气工程课程设计、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风电场认识实习、检修拆装实习、仿真实习、运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作为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实践教学贯穿全程。共4次集中实习,课程模块与培养环节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模块与培养环节关系

3.在工程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是支撑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源于实践,在工程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长沙理工大学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学生能力结构体系、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管理模式,提出了“工程基础训练+工程创新训练+大工程意识训练”的工程教育模式。基于工程教育理念,形成了“三层次、四模块、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实验、实习、设计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按基础训练、提高训练、综合训练三个层次进行系统设计;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实验、实习、设计、课外实践四个模块;采用课内外、校内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三结合的方式组织实践教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并建立了稳定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1)校内实习基地。建立校内“风电机组运行特性分析实验室”、“风力机变桨控制实验室”、“风力机偏航控制实验室”、“风力机组检修拆装实验室”、“大型风电场运行仿真实验室”、“风力机叶片振动特性实验室”、“风力机设备腐蚀与磨损实验室”、“光伏发电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室,为专业实验课、认识实习、拆装实习、仿真实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2)校外实习基地。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大唐华银城步南山风电场、华电郴州仰天湖风电场、中电投九江长岭风电场、大唐漳浦六鳌近海风电场、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兴业太阳能有限公司、北京木联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省内外相关企业共建“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形成学校与企业产、学、研全面合作的长效机制。风电专业骨干教师共18人次先后到内蒙古华电新能源辉腾锡勒风电场、福建大唐漳浦六鳌近海风力发电场、河南南阳方城风电场、新疆电力设计院、大唐甘肃酒泉风电场等风力发电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科技服务。风电专业学生在华电郴州仰天湖风电场、宁夏贺兰山风电场与太阳山光伏电站等基地开展了丰富的暑期实践活动。依托专业实验室,学生开展了大量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了部级(共4项)、校级(4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研究工作;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科技性竞赛活动,获得较佳的成绩。

4.转变技术类或实践类课程的学习过程

本科教育的缺失是职业技能或技术细节方面的训练。理论知识宽广但实践动手能力差是目前本科教育存在的较普遍现象。本科毕业生感觉学了很多东西,又感觉什么也没有学到,学到的都是一些理论或概论性的东西。相反,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针对性很强,注重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弱化理论知识体系的教育,相比于本科生,高职生在职业技术方面更容易上手。但如果本科生像高职生那样培养,势必过于狭隘,也违背了大学本科教育的初衷。本科生的优势就在于理论基础、思维方法和发展潜力。因此,本科生的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沿用传统的书本教学为主,培养思维方法;技术类或实践类课程学习则应放弃那种“先书本,再实践”或“只有书本,没有实践”的教学方式,而应遵循“在实践中学习”的原则。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选择性地开设或加强职业技能型的课程。对于本专业来说,则应加强计算机绘图、电气与控制、模拟仿真、机械设计与制造等模块的技能培养。如此,本科生则不但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

四、结论

风电与太阳能发电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蓬勃生机的发展局面。新能源产业发展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本专业人才也必将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力。本专业应以“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支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2012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J].风能,2013,(3).

[2]李俊峰,蔡丰波,唐文倩,等.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1[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3]袁剑波,郑健龙.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

[4]李录平,张拥华.基于工程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理工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0,(4).

[5]李录平,张拥华,周键,等.高等学校实践教育多维度理念探析[J].中国大学教育,2011,(11).

[6]何建军,陈荐.风电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

[7]姜玉立,何伟军.我国风电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24).

电力工程新能源范文2

智能电网是指在高科技技术基础上,建立的智能型、全新电网。该类型电网以传统物理电网为基础,将通信、自动化等技术有机结合,融入物理电网中,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保障电能供应更加稳定、高效。智能电网是科技与电力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为电力产业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智能电网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显著优势:一是降低能耗。以往电网规模大、运行效率低,且管控难度大,智能电网能够将各个环节有机整合到一起,实现统一管理。二是智能电网科技含量高,融合现代技术,能够快速解决故障问题。三是智能电网架构更强大,能够应对各类恶劣的外部环境,保障供电稳定性。可见,智能电网凭借自身优势,将成为未来电网建设及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给予更多关注和重视。

2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2.1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利用电力工程技术可实现电网每个环节的供需平衡,提供给不同设备所需的电源,主要类型有直流电源、交流电源、恒频及变频电源,通常蓄电池充电源为直流电源,在变电所的运行过程中,还会涉及交流电源,在计算机的运行操作中,所需的电源均为高频电源,根据设备及运行环境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类型的电源。智能电网通常需要高质量且稳定的电源能源,为保证达到电能的标准要求,可以利用电力工程技术中的谐波抑制技术,无功补偿技术也可以保证电源能源的稳定性。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力工程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出现新设备与装置、变换器类型的转变、无功补偿装置的更新等。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线路较长或输电容量较大时,通常采用直流电源进行电能运输。我国在电能运输中,通常利用闸管变流装置充当整流阀结构,有效提高了电网输送的稳定性,同时电网输送容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利用逆变闸进行配电的过程中,能有效减少电压的不稳定事故及各种突然停电事故,提升了供电效果。常规电力技术在电力公司中应用广泛,比如:当公司的电力负载出现异常的电压变化或出现电源突然中断的问题时,会导致供电系统的供电电源异常敏感,甚至出现整体断电情况,严重时会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我们可以通过更换电力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表明,使用两套常规的电力设备能有效避免电力公司的断电情况,再次投入使用后,还会极大提升公司电力质量水平。2.2柔流输电技术。该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建立在微电子、通信控制等相关技术基础上,能够将污染小的新型清洁能源输入到电网中。智能电网建设中,超高压输变电数量增加,因此,应积极引入新型清洁能源,减少对有限能源的过度消耗,且能将各类能源有效隔离。该项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特别是将其与智能电网的结合,能够保障智能电网稳定运行,能够提高电能运行质量。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交流输电网络中,这一技术是在电力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中央处理技术和网络结构技术广泛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要想将柔流输电技术应用得更好,需要做好对电网结构和系统的有效控制,实现对智能电网中电能的有效隔离和清除,确保整个输电过程变得更加顺畅。在柔流输电技术使用过程中,要将电力通信技术与电力输电技术进行高效结合,并对电网系统中的电力信息和控制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和处理,从而使智能电网对各种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地反应。2.3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现阶段,我国输电以直流电为主流趋势,供电范围越来越广,很多输电环节变为交流电,这对智能电网建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能够实现对输电网络整流、逆变的处理,使电网处于优良状态。针对重量较轻的直流输电系统而言,设置换流器,能够提高输电可靠性。该项技术在智能点样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远距离、偏远地区供电的目标,如针对海岛等地区输送电能。尤其是我国正致力于西部大开发,适应远距离输电的高压直流技术会获得更广泛的推广应用,以推动我国电力产业的持续发展。2.4能源转换技术。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等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开发新型能源迫在眉睫。运用新型能源能够降低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且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引入能源转换技术能够为智能电网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目前,我国电网建设主要以并网技术为主,随着范围不断扩大,将会引入光伏发电技术。但相比国际水平,我国在能源转换方面还存在一定滞后性,要适当增加技术、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技术核心性能。我们应与时俱进,吸纳先进的技术并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进行电网建设。2.5用电计量技术。用电环节作为智能电网运行终端,在传统模式下,用户根据电表数字确定用电量,精确度偏低,且功能较少,无法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求。智能电网建设中,利用用电计量技术,能够提高计量设备精确度,且能够使计量更加稳定,提供更加多元、具有时效性的供电服务,电力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各家各户用电信息。新电改背景下,针对电力调度的管理也趋于自动化,有效协调了电力能源分配与供应,逐步突破了供电与用电之间的矛盾,提高了电能利用率。2.6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需要确保有完善的电能质量等级和评价标准体系,要充分考虑供电接口和用电接口的经济性能,以实现供电质量和用电质量的优化。要对市场用电需求进行有效分析,从而保证供电与用电之间的平衡。此外,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还包括对直流有源滤波器、电气化铁道平衡供电等一系列技术的应用。通过这些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高供电电能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在减小供电成本的基础上,帮助电力企业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

3结语

智能电网建设成为电网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电力工程技术作为一项综合性、先进性技术,建立在多项技术基础上,具有传统电力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实现对电能针对性的管理,提高电能供应质量。能源转换、用电计量等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智能电网建设面临的各类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加大研究力度,不断丰富电力工程技术,完善智能电网建设方案,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事业进一步发展。

作者:谢桂明 单位:龙江县电业局

参考文献:

[1]韦佳誉.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27):127-128.

[2]闫停.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低碳世界,2014,(17):95-96.

[3]吴燕.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建设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5):81-82.

[4]杨轶.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硅谷,2014,(10):72-73.

[5]孙志丽.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效果[J].今日科苑,2015,(12):112-113.

[6]容炜洁.浅议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6,6(21):145.

电力工程新能源范文3

1.1电力工程技术在电网建设中的总体应用

1.1.1电力工程技术在电源领域的应用电力工程技术可以为电网建设中的各种相关设备提供电源,具体包括恒频、变频的交流电、直流电。在实践中,变电所既可以使用直流电源,也可以使用变流电源;一般采用直流电源给蓄电池充电;小型或者大型计算机采用高频的开关电源。

1.1.2电力工程技术在数电中的应用电网对于电能的稳定性以及电网稳定的工作状态要求比较高,要达到这种目的,需要电力工程技术中的无功补偿技术以及谐波抑制技术来配合和支持。为了提高电网的稳定性,电力工程中也要不断研发出新的装置,例如,薄型交流变化器以及超导无功补偿装置等。

1.1.3电力工程技术在发电中的应用电力工程技术通过电力以及电子设备来实现电能的转化和控制,既降低了能源消耗,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适应当代的新技术。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半导体的功率原件提高了容量,并且向着耐高压以及特高压的方向发展。

1.2电力工程技术在电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1.2.1电能的质量优化技术在电网中应用该优化技术需要建立的基础是电能的质量等级划分以及评估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供用电的经济性能,建立用户经济型评估体系以及技术等级评估体系,促进电网建设向着既优质又经济的方向发展。电能的质量优化技术具体包括以下电力工程技术,即电气化铁道平衡供电技术、自适应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以及连续调谐过滤器关键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能的质量,降低了电能的使用成本。

1.2.2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直流输电系统在输电过程中采用直流电,但是在很多其他环节上都采用交流电。采用该项电力工程技术通过利用控制器来实现逆变的工作状态或者整流的工作状态。换流器在质量比较轻的直流输电系统中通常是由若干可以关断的元件构成,该换流器具有较高的电能使用经济效能,并且有利于提高电能输送的稳定性。该换流器的应用比较广泛,既可以在远距离的直流输电工程中应用,也可以在近距离直流输电工程中应用,还可以为孤立的地域供电。目前为止,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远距离输电中,并且正在向着更大容量与更远距离的工程发展。

1.2.3能源转换技术节能减排是当前能源使用的主流指导理念。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电能能量的转化是电能方面的低碳经济能源的核心所在。当今社会,风能以及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已经广泛成为能量转换的新能源,并且正在探索其他新能源。

1.2.4柔流输电技术低压和高压输变电是我国的电网建设的主要基础,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输进新的清洁能源,并且要实现能源的隔离,柔流输电可以实现上述要求。柔流输电是将先进的控制技术与电力工程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来实现控制和调整电网中的各种参数,达到促进电网稳定运行的目的。在电网的建设中,柔流输电技术的使用不仅降低了输电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同时也提高了输电线路的输送电力的能力。

2结语

电力工程新能源范文4

关键词:教育改革;培养方案;创新;能源动力工程

作者简介:代元军(1978-),男,河南正阳人,新疆工程学院电力系,副教授;李保华(1979-),女,河南新安人,新疆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讲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1)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工程学院重点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3-ZD11)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75-02

能源,是世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动力,能源的科学开发和优化配置,是当今各国现代工业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乃至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新疆有着极为丰富的能源资源。据统计,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预测资源量,分别占全国陆地预测资源量的30%、34%和40%,光、热、风等资源也在全国占有较大份额,这为新疆建设国家能源战略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疆如此丰富的特色资源下,新疆高校能源与动力本科专业如何设计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创新和一体化,是摆在能源与动力工程教育者面前的难题。

一、新疆经济发展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预测

首先,一方面随着煤炭的大量生产,通过建设大型电厂,把煤转变成电,利用“西电东送”两条750kV的高压交流电网和一条800kV高压直流电网把电输送到疆外;另一方面新疆的新能源领域快速发展,铸就太阳能、风能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辉煌业绩和企业的规模扩张。目前新疆发电企业和新能源企业向大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必然会对技术人员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能源与动力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是建设现代化能源企业的当务之急。

其次,新疆现阶段煤电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主要依靠内地大企业引进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来实现,其设备技术和管理已接近中国先进水平。然而,新疆地处偏远,引进高端人才困难,劳动力成本高,人员不稳定。目前煤电行业和新能源行业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管理先进,另一方面是与之配套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却严重不足,从而使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无法发挥应有的水平,甚至不能正常运行,导致事故发生,人才本土化培养的问题日益突出。[1]

根据《2009-2015年煤炭煤电煤化工人才发展规划》,到2015年,新疆煤电装机3450万千瓦,新增装机约2630万千瓦,可向我国东部送电1100万千瓦,预计新增煤电行业从业人员2万人,热电行业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同时,在新疆地区,新能源产业人才也是非常缺乏,人才培养不能够满足新能源市场迅速发展的需求。

所以加快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步伐,促进新疆煤电工业和新能源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加快解决高层次人才培养本土化问题,实现当地招生,当地培养,当地就业;有利于培养高层次新疆少数民族工科人才,促进少数民族整体素质及文化水平的提高。这对新疆煤电行业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新疆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各民族不断富裕发挥重要作用。

二、新建本科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据现行的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由原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流体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动力工程和冷冻冷藏工程等9个专业组合而来。[2]目前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这是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

过去,新疆工程学院热能动力设备及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热能动力及其控制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管理及一般热力与控制工程设计,具备基本的经济与管理、社会与人文、环境与保护等方面基本知识的第一线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3]随着新疆工程学院的升本,学校在2012年开始制定能源与动力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顺应国内外尤其是新疆地方特色的能源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对培养目标的提法进行了多次修改。在2013级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培养目标已修改为:“培养适应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型工业化建设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突出,获得工程师素质基本训练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新能源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4]

三、新建本科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思路

国外高等工程教育中没有专门设置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但是在机械工程专业中,都开设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课程,其中机械工程专业把传热学课程作为专业的必修课程。为适应现代工业的快速而巨大的发展,美国、日本和德国一些发达国家不断地对高等工程教育进行着改革。[5-7]

目前,新疆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方面的改革要体现出“常规能源、新能源、节能减排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相结合,适应时展,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充分考虑学生自我发展,培养创新人才”这一总体思路,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来体现和实施改革意图。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思想上,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手脑并用,鼓励创新”。

四、新建本科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

教材建设对于能源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意义重大。通过编写适合新疆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新教材,对于内容陈旧或重叠的课程和学时,进行合理精减和合并,拓展和新增反映社会人才需求趋势和专业发展的课程,来体现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的设计思想。

在课程设置方面,将原“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共计96学时)合并为“机械设计基础”(72学时);原“公差与互换性技术”和“机械工程材料”(共56学时)合并为“公差与金属材料”(24学时);原“热工仪表”和“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共80学时)合并为“热工过程检测技术”(48学时),原“制冷技术”和“热泵技术”(共64学时)合并为“制冷原理及设备”(64学时)等。新增风能利用技术40学时、太阳能利用技术40学时、节能技术32学时,动力工程前沿12学时、新能源工程前沿10学时、制冷空调工程前沿10学时等合计学术前沿专题讲座32学时,以讲座的形式由相应领域的专家负责编写大纲和主讲。

五、新建本科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采用彻底的专业课程选修制

充分利用新疆工程学院的学分制和选修制,根据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市场需求及学生的志愿和兴趣,实施更为彻底的专业课程选修制度。

在2013级培养方案中, 除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外,其余专业课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共91.5学分,供学生从中选修69.5学分。并且要求高年级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课程时,用“交叉捆绑”方法必须选择部分专业选修课(例如对“热电工程”方向捆绑部分“新能源工程”,对“制冷空调工程”方向捆绑部分“新能源工程”),以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

六、新建本科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一直以来,作为具有典型实验研究特点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实验教学方面主要开展较多的演示型和验证型实验。该种做法使得学生实验技能欠缺,尤其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其创新能力显得不足,常常在毕业设计阶段特别明显。而目前国外大学的工科专业专门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了能够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学分探索型实验课程,目的是用以加强工科学生的动手能力。[8-10]

通过充分调查和研究,在新疆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安排了36学时的“自主创新专业实验”教学环节,以扩展和补充专业实验教学的内涵,提高专业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具有工程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实验教学环节主要面向三、四年级学生,以解决来自于工厂企业生产一线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者以参加相关专业的大赛为出发点,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个人要求,设计或者完成实验。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在于实现“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创新实验教学理念,使每名高年级学生都能在一种开放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学习和创新训练,得到不同程度工程师的训练。

七、结束语

在新疆经济大发展的推动下,新疆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教研室通过积极调研和深入思考,在发挥传统专业优势的前提下,明确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工程创新思维和工程创造能力,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才会选择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修订和调整,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如因大面积的专业选修课带来的教学资源(如教师、教室、实验室、图书等)不足、教学组织和安排困难等问题也还有待继续研究、实践和总结。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改革与实践方面的努力应该不是多余的。

参考文献:

[1]秦春艳,才博.新疆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J].2009,15(22):3-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01级专科专业培养方案[Z].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2001.

[4]新疆工程学院.2013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Z].新疆工程学院教务处,2013.

[5]王秋旺,陶文铨,何雅玲.从国外传热学教材谈起[J].中国大学教学,2000,(6):38-39.

[6]何雅玲,陶文铨.从两本特色明显的国外热工教材看我国工科机械类专业与教材改革的趋向[J].中国电力教育,2002,(4):89-97.

[7]时铭显.面向21世纪的美国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38-40.

[8]陈介华,陈明清.中日高等教育之比较[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1,2(3):304-307.

电力工程新能源范文5

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两大关键问题的钥匙,未来50年是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关键期,21世纪也是围绕新能源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高速发展期。新能源技术是涉及电气、动力、材料、控制、电子、计算机、信息等多个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为了推动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需要加紧新能源技术的知识传播和相关人才的培养,为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开设了“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

根据本校的实验条件和综合实力,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的重点不是新能源与电力系统的结合,而是新能源发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结合。该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新能源发电技术现状,掌握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水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核能发电、分布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硬件组成和控制技术,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新能源发电系统及控制技术、电力电子系统设计与控制打下基础。

一、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实践环节也随之更新,这就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其中实践教学改革是重中之重。教学实践表明《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需要工程实践能力加深对新能源发电及控制技术的理解,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实践性、创新性、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便更好的和课题、科研衔接,为从事新能源专业打好基础。综上,急需进行《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二、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内容

新能源发电技术突出新能源发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与控制技术的有机结合,除了讲透三部分内容,还要将他们有机结合起来。但授课学时仅为32学时,内容繁多,课时有限,要想在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有效掌握关键技术,需要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筛选。梳理教学内容,将其分成两部分:一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以便持续获得二次清洁能源――电能;二是对电能通过变换与控制,满足高质量的终端能源消费需求和电力的高效管理。

我国具有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条件和历史,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以年均超过25%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能源领域增长最快的两点。截至2014年上半年,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9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83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200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过全部发电装机的3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过全部发电电量的20%,风电装机容量连续5年快速增长,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预期,连续五年新增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一,太阳能光伏电池和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发电的主力军。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源、核能等其他新能源发电技术还处于实验研究或商业探索阶段,市场份额较小。鉴于此,本课程首先介绍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状况和最近技术,然后介绍新能源发电系统中涉及的电力电子变换电路及相关参数设计,再介绍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控制技术及控制算法,最后介绍各种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组成及相关的控制技术。

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1章新能源与发电技术综述,介绍国内外新能源发展技术及经济数据,这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结合每年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国内外政策分析、各国的能源发展规划,使本章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第2章介绍新能源变换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除了复习电力电子技术里讲述的AC-DC、DC-DC、DC-AC、AC-AC四类典型变换电路,还增加了新能源发电系统里常用的驱动和保护电路分析,新的拓扑结构分析等内容。第3章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重点介绍光伏发电原理,太阳能电池板的电特性,离网型及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技术、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第4章为风力发电控制技术,介绍风力发电机组及工作原理,控制策略及相关的并网技术。第5~8章分别介绍水力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海洋能发电技术及温差发电技术,第5~8章根据学时安排及教学效果,可安排自学,或者作为选学内容。

三、新能源发电技术实践内容建设

新能源发电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添加实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技能、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仿真实验和实际电路设计实验。仿真实验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电池建模及电输出特性,光伏并网逆变器非线性控制策略仿真研究,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变流器非线性控制策略研究。实际电路设计实验共4个,分别是太阳能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器设计、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器设计、小功率风力发电系统设计、基于uc3906的蓄电池充电管理器。

具体实施办法为,仿真实验在matlab仿真实验环境下进行,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仿真完成后按照要求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实际电路设计实验首先学生选题,根据不同的内容2~5人一组,然后小组成员分工,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可适当调整;然后设计电路,进行相关参数计算、器件选型;然后进行电路焊接、调试、软件编程、软硬件联合调试;组织学生答辩,最后撰写报告。由于实际电路设计实验以设计和分析为主,电路选型、参数计算、控制算法都要学生自己设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动手,单独操作,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采用开放式、案例式、讨论式、实操式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指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而是多渠道开放式的,可选自图书馆,也可以选自互联网,教师有引导性的推荐一些主要参考书和阅读资料,鼓励学生自己查找和组织学习资料,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接触国内外最新、最成功的教学内容和学科前沿信息,使学生了解科技的最近发展形势,站在学科发展的前列;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查找资料、组织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知识管理能力、自学能力和习惯。案例式教学将身边案例搬进课堂,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建立起系统设计概念,了解系统设计步骤、设计方法、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等。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建立新能源系统的知识结构,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将学习过程转化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的提高过程。太阳能光伏发电小系统项目式实操教学,在风光互补发电实验平台上,实操太阳能光伏板能量转换实验、环境对光伏转换影响实验、太阳能电池光伏系统直接负载特性实验、太阳能控制器工作原理实验、接反保护实验、太阳能控制器对蓄电池的过充保护实验、太阳能控制器对蓄电池的过放保护实验、夜间防反充实验、离网型逆变器工作原理实验、独立光伏发电实验、并网型逆变器工作原理实验、光伏并网实验、风光互补功能操作。

五、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发电技术及相关的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多,需要大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在授课过程中发现该课程存在如下问题:(1)教材问题。国内外已经有多种版本的新能源发电及利用技术的专著,由于新能源发电技术涉及能源种类繁多,应用规模和水平相对较低,许多技术有待完善,开设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的专业也比较繁杂,缺少一本能兼顾各种新能源发电技术、控制技术、实验设备,并且能和学生专业基础很好结合的教材。(2)缺乏实践教学内容。现有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实验平台大都是演示型操作平台,价格昂贵,导致不能满足每个学生都有动手设计、动手操作的实验要求,可操作性比较差。(3)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目前新能源发电技术一线教师大都是从相近专业转型过来的,缺乏新能源发电系统研究,缺乏工程实践背景。

电力工程新能源范文6

关键词:节能减耗热能与动力工程

1热能与动力工程概况

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能够实现能量的转化,热能在一定装置的作用下,将其转化成动力能源,并将动力能源转换成热能和电能,在能量转化期间,最终实现获取我们想要的电能。煤炭厂、电厂在生产能源时,为了确保能源的顺利转化,需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所以热能与动力工程对能源的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虽然热能与动力工程能量的转换看似简单,但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而将热能与动力工程合理地运用于传统工业的生产,能够提高能源生产效率。

2我国传统工业遇到的发展困境

2.1重工业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重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中国经济的一定时期的高速发展,但也给中国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少不良后果。如河北、山西、河南、湖北、辽宁等地的重工业城市的河段绝大部分受到严重污染;有近3亿的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质;工业污染物堆积成山;全国出现大面积长时间段的雾霾污染。这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给我国的发展提出严峻警告,其中我国的重工业化发展中出现的高污染、高物耗、高能耗问题对于我国的环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的相关重工业必须认清当前的历史任务,一方面促进效益的提高,一方面应当把节能降耗放在发展的历程中。

2.2技术创新力度不够

当前,传统工业内部鼓励员工创新不足,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与培育机制也不够完善。部分传统工业在企业创新中缺乏总体规划、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高新技术现象十分突出,引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提高企业的生产装备水平。作为技术引进者的传统工业战略性不强,从引进的技术类型来看,真正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制造核心技术所占比重小。从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情况看,大部分传统工业企业只是静态引进了先进的高新技术,而未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动态新模式。因此,当前有必要增强传统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2.3新型技术在传统工业中应用不足

比如,热能与动力工程致力于如何更高效地利用能源,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但是传统工业实际上并未主动将相关技术引入到生产经营中。传统工业企业作为进行传统工业升级的主体,是传统工业升级的起点,因此应提高新型技术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3热能与动力在传统工业中的应用

3.1利用多级汽轮机的重热现象提高电能

多级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重热现象,上一级汽轮机损失的热能能够被下一级汽轮机所利用,所以有效利用多级汽轮机的重热现象,可以使得热能与动力工程合理地运用于电厂中。在发电机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将重热系数控制在最佳范围内,通过调节重热系数,从而提高发电机发电的效率。由于不同发电机组从设计上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其重热系数并不完全相同,最佳的重热系数应该控制在0.04~0.08,此时多级汽轮机的重热现象才能得到有效利用,而且使得发电机组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由此可见,将热能与动力工程合理地应用于电厂中,可以提高发电机发电的效率,从而提高电厂电能的产出。

3.2提高汽轮机的射水抽气器系统

在火电厂的应用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电为主的一次能源国家,火电厂能源消耗非常大,而且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有必要对火电厂整体的生产运营做一次整体的规划与设计,其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对于火电厂减能降耗非常重要。对于中小型水电机组凝汽器而言,抽气器选用射水抽气器更为明智,因为射水抽气器对凝汽器的真空和工作效率有直接的影响。与射汽式抽气器比较,采用射水式抽气器,能够减少耗在射汽式抽气器上的蒸汽量,且不需要制冷器,提高了火电厂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3.3优化强化传热在实践中的应用

21世纪以来,我国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局面,能源转化消耗量过多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局面。因此,改善能源转化效率有利于我国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在动力、冶金、化工、石油、材料工程、电子、核能等多方领域都不可避免地涉及热量的传递及强化过程,换热器作为一种传热设备在能源生产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强化传热是实现换热器高效、连续工作的主要途径,总体来说,能达到提高现有换热器换热能力、强化工作条件、减少工作阻力等作用,对于能源生产中热能的有效传输及强化意义重大。因此,利用热能与动力工程对现有工厂中的传热器进行改进,优化强化传热在能源生产中的应用,对于节能降耗又是一大利器。

4结语

能源危机、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对于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幸福感也有重要影响。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优先将节能降耗放在企业发展的目标中。节能降耗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系统、多环节的庞大工程,先进的科技是确保企业运转高效、优化设施的基础,科技创新依赖于先进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并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加强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有利于传统工业优化升级,对新能源的应用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雨沁.关于能源与动力工程的节能技术探讨[J].新校园旬刊,2015(10):192~192.

电力工程新能源范文7

1电力工程设计中的节能技术

(1)节能型变压器,变压器是输变电行业中的主要耗能项目,我们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改造,维护和保持三相负荷之间的平衡安全。在节能技术的设计中一定要保护三相技术的平衡性,如果三相负荷不能平衡的时候,就会带来漏电的隐患,变压器负载荷度与电流间是呈正比的关系的,灵敏相的漏电会直接导致变压器功率损耗的加大,不灵敏相的漏电还会直接引发触电事故。危害到人身安全以及财产损失。

(2)减少设备的无用功的消耗。在电力工程的设计中可以设置并联电容器来减少供电中感性负荷的产生来控制电能的损耗,作出无功补偿。无功补偿大大降低了无用功的损耗,节省了可开支。动态的无功补偿是无功的发生器巨大提升,这种方法产生的谐波少,有效地改善了供电质量。相关的设计人员应当从多方面考虑,敢于创新实践,主动寻求更多新型的节能能源,完善设计人员素质和技术,进一步提高电力节能措施。

(3)对运行中的电压进行实时有效的调节。电力工程设计中在电压及线路上作出一定的调节,理调节电压的运行,保证供电的质量,实现有效的节能,根据电压的平方和有功的耗损之间是正比的关系的理论,自动调节压力的变压器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另外在制定节能措施中要注意自然因素和部分人为因素。

(4)新能源的应用,风能和太阳能是我国电气新能源开发的重要资源,电气新能源的开发分析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能源问题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除了要从意识上技术上节约电能之外,还应当大力开发电气工程新能源。将开发新能源作为现阶段节约能源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煤炭是我国主要的电力能源,但能源利用的效率很低下,与天然气相比,煤燃烧时每单位能量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要更多。所以,要着手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我国很多地区和企业已经开始采用新能源发电,一定程度上为减少了城市污染。天然气在安装中比煤的价格便宜,更适合大范围运用。积极研究和寻找开发新型节能技术。和世界先进理念接轨,寻找更多有效的节能技术,多方位开展节能工作,选择节能设备,并利用到可以利用的天然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电力工程节能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1)变电所的位置以及低压供电线路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电力消耗。由于实际地理条件的变化或生产需求的不同,变电所位置不合适,使供电总线路过长压力变大。或者的为了节约资金,减少了配电箱的数量,导致配电箱超负荷运行,增加了线路使用压力和线路以及开关的损耗。

(2)对电力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人员意识上对电力节能不够重视,过多重视眼前经济效益,对节能改造问题就不再那么重视。对电力节能方面的管理问题,在定期对电力计量工作当中不严谨,技术水平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新的电力设计中考虑到节能的措施,及时改造旧的高能耗电力设计,提高对节能的重视,加大对节能应用的力度,逐步实现电力的节能降耗。

3结语

电力工程新能源范文8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067-02

一、改革背景与培养目标

(一)改革背景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选择。2010年,国家确立了重点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北是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为适应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高校人才需求的新期望、新要求,湖北省教育厅于2010年首批批准武汉科技大学等3所本科院校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车辆工程专业(简称“车产”专业),并于次年秋季招生。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目前世界汽车行业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类型。根据汽车行业的这一发展方向,我国确定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目标是:着力突破电动汽车领域内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等重要部件的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二)培养目标

立足社会发展需求、紧跟时代科技发展潮流是确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武汉科技大学“车产”专业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应具备机械工程、汽车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专门知识,能在汽车、新能源、机械工程等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技术运用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技术运用与管理等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主要特点

课程体系改革一直都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为使“车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达到预期效果,在突出“新能源汽车”本色的前提下,课程体系改革坚持以社会需求作为课程的重要来源,以学生作为课程的最根本的服务对象,以知识作为课程基本来源的课程配置导向,合理规划课程体系以实现课程之间有机融合,努力把社会需求、学生个人发展,学科进步贯穿于课程体系设置之中,构建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课程体系。

(一)改革思路

1.固机强电。即在巩固普通车辆工程专业机类工程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即增加电类课程,以增强学生机电融合的工程能力。

2.优化组合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主要是对通识教育平台中英语、体育等多学时、多学期授课课程及其内容进行重组优化。

3.校企联合,强化实践。在学生学习专业课期间,将专业生产实习时间延伸、内容扩展,即鼓励学生利用暑假结合生产实习任务与要求到相关新能源汽车企业实习基地实习2―3个月,且实习单位安排企业导师指导。

4.导师制。“车产”专业班的每名学生从进校开始配备专业课老师担任导师。大一、大二期间,导师定期就专业学术问题开展专题讲座,以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探索专业问题的积极性和对学科前沿发展的关注力。

(二)“车产”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

为保证教学过程有序进行,武汉科技大学“车产”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形式及其学分要求与其他专业完全相同:课程体系构成仍然采取模块化结构形式,本科阶段学习需修满的总学分为174学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素质拓展模块。

1.“强电”安排。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是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鉴于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越来越高及电动汽车对电类知识的高要求,从“强电”的要求出发,在原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车产”专业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中新增加了“微机原理与单片机”、“电动汽车电机拖动基础”、“动力电池技术”、“电力电子技术”4门课程(共计152学时),并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安排了一周的“电气电子工艺实习”对相关知识予以巩固强化。

2.重组优化通识教育平台中相关课程。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目标及“车产”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要求,在对普通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车产”专业的课程体系对其理论教学部分的相关课程与内容配置进行了重组优化。具体就是在通识教育平台中重点对的英语、体育、政治理论课等多学时、多学期授课课程及其内容进行了重组优化,

3.突显“新能源汽车”的专业本色。新能源汽车专门知识既是“车产”专业与普通车辆工程专业的重要区别,也是“车产”专业的本色特征,为突显“车产”专业的“新能源汽车”的专业本色,“车产”专业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模块构建方面,除了保持普通车辆工程专业配置的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等专业主干课程外,特别新增设了“新能源汽车原理与应用”课程(32学时),同时配套安排了二周的“新能源汽车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旨在增强与强化学生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

电力工程新能源范文9

【关键词】 新形势下 风电光伏 经营管理

1 前言

随着新疆地区限电政策的普及,风电和光伏的经营管理工作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关注,因此,对新疆地区的风电光伏经营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提升新疆电力资源供给质量十分重要。

2 新形势下新疆风电光伏经营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

2.1 限电造成经营管理困难

目前,新疆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工作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度较高,而在这种情况下,限电政策成为了新疆地区电力资源供给领域较为常见的政策之一[1]。如果风电光伏的发电能够满足固定时间内的电力资源需求,而新疆地区现有的电网资源无法保证对全部的风电光伏发电进行收纳,则很有可能造成电网系统难以对全部的风能发电进行收纳。在这种情况下,限电政策对保证电网系统的运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为避免新疆地区的火力放电同风电光伏领域形成冲突,限电政策成为了保证风电光伏体系正常发展的必要政策。目前,新疆地区的限电政策已经直接的影响了风电光伏系统的运行模式。此外,电网结构目前也存在较大的送出困难问题,使得很多电网结构的调整存在较多的阻碍性因素。

2.2 电价政策导致经营管理困难

当前,我国新疆地区在风电光伏领域虽然实施了很大程度的业务调整,但并没有将现代市场机制充分纳入新疆的风电光伏工作领域,使得很多定价机制并不能够充分结合市场机制的灵活性特点对电价政策进行合理的制定,造成很多电价的制定无法通过有效的降价措施适应市场环境的需求,导致风电光伏工作的开展不能在市场环境下具备足够的发展优势。虽然我国政府对新疆地区的风电光伏工作重视程度较高,并已经制定的诸多有利政策,但依然不能有效保证新疆地区在电价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能够凭借自身优势进行市场分割的抢占,使得很多市场份额难以在电价政策的有效支持下实现经营水平的提高[2]。还有一些风电光伏领域的经营人员并没有借助法律的优势对电价政策进行合理引导,造成很多电价政策的优势不能得到凸显。我国政府自2013年起投标产项目,电价补贴一直不到位,使得很多新疆地区的电力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的问题。

2.3 经营成本过高

目前,新疆地区的风电光伏工作领域虽然对技术创新机制和引进机制进行了高水平的构建,但是,很多经营成本问题依然不能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3]。在相关技术水平不足的情况下,诸多经营成本问题难以在合理的体制影响之下得到有效的处置,造成很多的风电光伏领域的经营成本较高,难以实现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还有一些风电光伏工作由于对自然能源的消耗较大,而新型清洁型能源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完整的投入使用,使得很多的清洁能源处理工作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环保要求的满足,使得很多风电光伏领域的工作人员只能消耗较大的经济成本用于环保工作领域,导致很多经营成本的控制工作变得较为困难。还有很多的电力结构调整工作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较多,使得很多的化石能源难以在燃烧过程中有效的保证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最终造成很多的煤炭能源对自然环境构成了不利影响,而治理污染所消耗的能源也不利于相关经济成本的合理控制。

3 新形势下提升新疆风电光伏经营管理质量的策略

3.1 完善限电政策应对措施

首先,新疆电网公司要对当前全国范围内的限电政策和电力资源供给硬件系统的实际情况,对限电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和政策的具体影响进行完整深入的研究,使全部的限电政策都能有效保证适应新疆地区的电力资源供给要求,避免硬件设施应用水平不足造成限电政策的质量受损。此外,新疆电网公司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对风电光伏工作同常规火力发电关系的关注,使所有的风力发电都可以结合限电政策的要求作出科学的业务调整,使限电政策可以适应电网运行的客观要求,并保证能够在限电政策的影响之下充分发挥风电光伏业务的优势,增强风电光伏工作质量。

3.2 改良电价政策

首先,新疆电网公司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当前电力工作领域相关政策的研究,使全部的风电光伏工作能够在业务调节方面更多的适应电价政策的处理要求。此外,必须结合当前市场运行过程中的风电光伏工作处理要求,对全部的定价机制进行完整的处理,保证定价机制的运行可以适应市场运行环境的具体要求。在处理电价政策调控机制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全部的电价政策可以在市场环境中发挥足够的作用,并且有效的保证电价政策可以对风电光伏领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性支持,使新疆地区的电价政策可以保证在经营过程中进行政策优势的体现。

3.3 善经营成本控制机制

首先,新疆地区的风电光伏工作必须对工作规划程度进行必要的调节,使各个时间段的经营成本控制工作都能结合新疆地区的业务处理要求进行设置,使成本控制工作可以有效的结合当前的业务处理体系进行业务细节的设计。此外,要结合当前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技术水平特点,对全部的经营活动进行业务合理性的保证,切实加强风电光伏业务的评价科学性。此外,要对风电光伏工作对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带来的压力进行统计,使全部的经营成本控制工作可以适应清洁能源的处理要求。

4 结语

新疆地区的电力资源供给是保证新疆地区各项社会事业顺利推进的基础,因此,对新疆地区的风电光伏经营管理工作进行完整的分析研究,对提升新疆地区多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质量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乔桂银.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12,10:174-17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