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科研能力测试集锦9篇

时间:2023-10-05 10:40:26

科研能力测试

科研能力测试范文1

新起点

祖静,1932年9月生,祖籍河北省抚宁县,教授,中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工学会会士,荣誉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美国IEEE高级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兵器工业劳动模范、山西省科技功臣等称号。

1955年祖静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或许从踏入学院的那一刻,祖静的命运就与后来他一生从事的事业紧紧相联,然而人生的路途却并非平坦,从1958年开始,由于错划,祖静开始了长达21年的“流放”生涯,在这21年里,他几乎把全部收入都用在了购买科技书籍和杂志上面,做了30多项重要的技术革新。

1979年10月,落实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47岁的祖静重新回到大学教师的岗位,来到太原机械学院任教。他铆足了劲儿,想为“憋”了21年的能量找一个能发挥的方向。那时,我国的兵器技术还处于画(设计)、加(加工),打(打炮)的落后状态,新兵器研制周期长,成本高,性能难以提高,关键之一是缺少先进的动态测试技术,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1980年,他把目光瞄向了动态测试这个方向,下决心要为我国在测试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也为学院在国防科技领域争得一席之地。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和当时院系领导的支持下,我国第一个兵器测试技术专业诞生了,祖静花了3年时间跑兵器工业部主管部门和进口业务部门,为这个专业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进口仪器设备。

刚开始,这个专业只是进行教学和一些简单的科研准备工作,并没有“实战”演练过,难免有人对这个专业“评头品足”。1984年初,原兵器部研制的一种涉及到兵器部4个局的产品在初样试验时达不到技术要求,部里指定太原机械学院通过测试查找问题所在,学院里大多数专家认为他们当时并不具备完成这项工作的能力,但祖静和同事们力排众议,大胆承担重任,通过靶场实测,找到了症结所在,圆满完成了这个测试任务。这次胜利,鼓舞了教研室全体人员,也让怀疑的声音戛然而止。通过这一次测试服务,学院第一次有了科技服务的收入,祖静他们用这笔收入在教研室搞起了改革试点,也为系里办起了系级计算中心。同年底,祖静走上了学院院长的工作岗位。

从1982年开始,祖静一直梦想把测试仪器直接放到被测体(如飞行的弹丸)内或被测环境(如发射过程火药燃烧着的炮膛)中,在被测体运动的过程中直接测取其动态参数。担任院长后他紧紧依赖他的课题组成员和研究生来实现这个梦想,白天忙院里的行政工作,晚上和节假日一头钻进实验室和大家一起打拼,往往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从来没有节假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几年的耕耘,终于结出硕果。1989年,由他负责研制的在火炮膛内直接测取发射时的膛压的”电子测压蛋项目通过部级鉴定,这是一种新一代膛压测试仪器,它采用了先进的电子存储技术,直接放到被测体内,不需引线,钻孔,自动测量,精度高,鉴定委员会认为这一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测试技术领域的一项空白,1991年该项目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成为山西省高校得到的第一个国家发明奖1995年他负责的“弹载全弹道动态参数快速存储测试装置”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同年,他负责的“石油井下电子测压器及油井模拟实验装置”项目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祖静和他的课题组还获得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各项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兵器,航天、航空、舰船,石油、汽车等各个领域。

学科领域的奠基人

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祖静和他的同伴及学生们总结出存储测试系统的组成原理,各种被测对象的运动规律,特殊的测试要求及测试系统必需具备的采样策略,研究存储测试系统的状态设计方法,为减小体积。功耗及高的性能指标先后研制了4代6种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SoC单片系统,1990年在第一届全国电子技术应用研讨会上祖静提出“存储测试技术”这个名词并加以论述,以后又陆续在国家一级学会的学报上展开论述了“存储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1995年祖静的学生、课题组主要成员张文栋以“存储测试技术的设计理论”为题发表了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该论文入选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以后张文栋又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同名专著。当一批批学生成长为行业专家的时候,当我国存储测试技术逐步步入先进行列的时候,祖静教授无疑已经成为我国存储测试技术的奠基人。

把测试系统植入被测体内或被测环境中,在被测对象实际运动的过程中实时实况地测取其动态参数,是国防科技发展的一种特殊需要。例如飞行或撞击硬目标过程中的导弹或弹丸,发射过程中的火炮膛内。爆炸过程的爆轰场和冲击波场,行驶过程中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发动机及传动部件,也包括某些民用工业过程,如几千米深的石油井下射孔压裂的过程,车辆碰撞的过程等等,都需要把测试系统放置到被测体内或被测环境中在其运动的过程中直接测取其动态参数,测试装置在被测环境中必然受到与被测体相同的恶劣环境力的作用,将强烈地影响到测试装置的性能,还会混杂许多非常强烈的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恶劣环境力还经常损坏测试系统,所以,业界对武器动态测试常常评价为“测不到,测不准,不可靠”。而常规关于动态测试的研究都是把仪器置身于被测环境之外,研究剧烈变化的信号的获取和处理方法,对测试仪器的考核评估都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没有考虑环境力对仪器性能的影响,更没有考虑测试系统在恶劣环境下的存活性和可靠性。为了研究恶劣环境下的信息获取科学,把恶劣环境下的动态测试变成“测得着,测得准,使用方便,靠得住”,在大量高难动态测试实践的基础上,祖静提出“新概念动态测试”的概念,研究把测试仪器直接放在恶劣的被测环境中所必须面对的各种问题。“新概念动态测试”研究适用于各种严酷要求的采样策略、技术、装置和体系结构;研究测试装置的微体积,微功耗、微噪声和高可靠性高存活性问题研究环境力对测试系统性能的影响及在模拟的恶劣环境下进行校准和校正的方法和技术,动态参量的溯源性校准理论和技术以及环境因子校准技术,使动态测试具有高的可信的精确研究测试装置的存活性、可靠性及可靠回收技术针对国防和工业界的需求研制了系列化的植入式动态测试仪器,并得到了普遍推广应用研制了一批专门的试验校准设备,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概念动态测试实验室。

从2002年起祖静在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发表有关新概念动态测试的论文,2006~2008年连续3年在美国国家标准局

主办的计量科学研讨会年会上主持“动态参量校准”分会场并发表自己的论文。“新概念动态测试”是恶劣环境下的信息获取科学,已经在大量国防科技及民用科技领域中发挥作用,已经成为国防现代化的尖兵。“新概念动态测试”在科技界广泛的争论声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验校准技术体系,逐渐地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认同和支持,进一步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工作50多年,祖静一贯强调从实际出发,研究解决现实生产和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实质,找出主要的矛盾,研究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解决主要的矛盾,他广泛参考国内外的类似案例,但并不为别人的案例所束缚,而是要结合自身情况走出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能够实现的创新之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不断地用已经掌握和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不断地总结和创造新的理论,也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我。

每当被问及取得一项科研成果的感受时,祖静教授总是强调团结的重要性。他常说,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首先要能团结人。而对于年轻人,他总是爱护有加,在课题组管理上,成果出来了,需要排名次,年轻同志、干得最多的排在前面,对有能力独立工作而又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他帮助其确立科研方向,工作上压担子,鼓励他们超越老师,在条件成熟时鼓励他们“分巢”出去,打拼出一片自己的天地,由祖静教授带出来的弟子张文栋,陈安世、马铁华、郑宾、张志杰、陈鸿、李霆等人都已经成为新的领军人物,在各自的学科方向上做出了新的重大的贡献,有的已经成为部级的科学家,祖静看到弟子们一个一个超越自己,感到无比欣慰,他自己常常自豪地说:“学生一定要超越老师,这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1995年,祖静教授离开了学院院长岗位,继续担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从事他所钟爱的学术和科研工作,并不断取得新的科研成果,他先后荣获光华科技一等奖和山西省科技功臣称号。

因材施教的好导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祖静教授一直以一种传道者的精神培养人才。作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带头人,祖静教授对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组织课题组提出并建立完整的存储测试技术理论:进一步提出和发展了“新概念动态测试”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概念动态测试实验室,开发出系列化的各种植入被测体或被测环境的动态测试仪器系列,以及各种模拟实际应用环境下的试验校准设备,满足了国防及民用科技日益增长的动态测试要求。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交流论文40余篇,其中被EI、ISTP、SCI收录7篇。

多年来,在学科建设中祖静教授一直致力于建设和发展学科,培养青年人。对青年教师,祖静教授因材施教、因事选材,针对不同人自身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的所擅长的教学,科研领域,做到人尽其才,优势互补。从帮助他们解决疑难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师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他都尽心尽力。现在,学科上已形成的各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其学术带头人都已成为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学者,每个方向都已形成稳定的人员梯队,每个骨干都有自己固定的研究领域和优势项目,每位成员都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科研思想,在学科梯队中找到了自己的准确定位,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在祖静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的弟子们也迅速地成长为新的领军人物。祖静教授的第一个弟子张文栋教授已经成长为部级的中年科学家,现任中北大学校长,张文栋教授领导的科研群体已经成为部级先进科研群体,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祖静教授强调以课题组成员组成一个导师团队来指导研究生,课题组(动态测试与智能仪器研究室)集体对研究生负责,明确每一个研究生的导师和副导师,有一个教授管理研究生的日常事务和考勤,以及负责对研究生的助学金和奖惩管理。

对于博士生,他强调实践和创新。对于有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博士生,他让他们在自己已有的方向上完善和创新:对于还没有明确方向的博士生,帮他们确定一个方向,找到自己的创新点,并努力通过学习和科研实践去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创新点,带他到一个能够自己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他的博士生都有自己的创新和自己发展的领域。

课题组每年招收30名硕士生,祖静主张让他们在科研项目的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用课题组的科研费给每一个硕士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的条件和环境。祖静强调现在是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硕士生,他们每一个人都将到人才市场上去找到自己的工作,他关心在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国际上科技发展的趋势,从中总结出我们的学生需要补充哪些知识和技能,总结出培养硕士生的趋势和方向,对于培养计划中缺少而又被市场所需要的知识,通过老师补充讲授和科研实践使研究生得到锻炼。他们所培养的硕士生理论知识全面,受到老师们从事科研实践的熏陶和从事科研项目的锻炼,在市场上是“抢手货”。他们培养出来的硕士生一般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有不少还考上名牌大学的博士生,受到用人单位和所在大学的欢迎。

科研能力测试范文2

航天测试发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近年来,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明显增加,载人航天、深空探测、二代导航、对地高分、新型运载火箭试验、多平台发射等新任务连续不断。航天发射将呈现出零窗口发射、连续多窗口发射、快速密集发射、一箭多星发射、应急快速发射等发射新局面,参试人员兼岗、多任务并行情况普遍。高密度航天发射带来参试人员的不足,也对测试发射人才素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航天发射试验任务涉及部门多,直接参与试验任务的指挥和技术人员众多,往往需要各级指挥机构组织协调并联合决策。航天发射试验是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要求万无一失,而决策的问题往往是隐藏很深的技术问题,决策难度大。为了较好地实施靠前决策和联合决策,指挥层次日趋扁平化、管理日趋精细化,应急指挥情况越来越复杂、决策能力需求知识面越来越宽,迫切需要院校培养新型指技复合型人才。航天测试发射专业培训对象主要来自(或即将分配到)总装备部三个航天试验基地、相关研究院所、二炮部队和联合作战相关部队。岗位范围包括操作手岗位、指挥岗位、机关作试参谋岗位及其他与测试发射相关的试验技术岗位。具体岗位涉及测试、发射、指挥、地面设备管理及气象保障和勤务保障任务以及与之相关的组织指挥、总体协调、任务分析、诸元计算、遥外测及其数据处理任务等。航天测试发射专业人才培养包括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包括现职干部任职教育和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学历教育包括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同的培训对象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不同,只有掌握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施教,提高教学水平。

航天测试发射教研训一体化研究

教学理论研究按照航天测试发射任务对不同层次人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探讨并构建了测试发射方向的“多层次、多目标、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定量化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考核方式等,构建具体课程、专题的详细完整的内容体系,严格课程设计、课堂设计、课件设计、试题库设计,制定考核方式等。修改完善了研究生、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创建了生长干部任职培训、试验中级指挥干部任职培训、测发总师系统研讨班等教学对象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航天测试发射人才培养主要服务于部队航天发射试验任务,因此,针对航天发射试验任务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开展讨论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具体技术方法,全面拓展“贴近部队、深入部队、服务部队”的教学研究。针对测试发射领域知识广、测试发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高的特殊性,研究并创新了“网络型、实践型、团队型”教学手段。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型”教学平台,通过网络课程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按照学员培训需求和培养目标,积极组织开展实地参观、模拟训练等“实践型”教学,使其通过切身感受,扩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研究团队教学的特点及优势,创建了“团队型”教学模式。通过集体讨论、集体备课,高度凝练了教学内容;通过集体指导、重点检查,大幅提升了课堂设计水平;通过集体监督与标准化考核,有力督促了年轻教员的成长。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探索了“问题型”专题教学方法,实现了从“收集现实问题——确定教学内容——组建专题教学组和评估专家组——设计教学专题——组织学员研讨——完善教学专题——正式进入课堂”,已建成《航天试验技术》系列专题、《航天发射安全性可靠性》系列专题、《航天试验指挥》系列专题、《航天装备应用》系列专题等。在教学中强化了“案例型”专题教学方法,航天测试发射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将这些典型实践进行归纳,挑选合适的实践作为案例教学。为此,针对航天测试发射教学,探索了“案例型”教学。案例教学的关键是选择好的案例,在选择案例时应注重启发性、典型性、真实性和故事性。例如在《航天发射故障诊断》、《可靠性工程》、《安全性工程》课程时,通过典型的国内外大量的卫星发射、载人航天、载人探月、星际探测等航天任务实际案例,极大地调动了学员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了对航天发射事业的热爱。对测试发射重大现实问题创建了“研究型”教学方法。测试发射专业教学中除了通过集体授课解决共性问题,更多是采取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个性问题,即采用“研究型”教学方式。通过组织观摩优秀教员的授课、精品课程的建设,组织学习优秀论文,探讨提高教学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资助教员开展教学研究课题,针对教学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对于任职教育学员,按照预先收集的测试发射相关领域的现实问题,学员自愿组合成课题研究小组,导师负责指导学员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学历教育,采用课程小论文的形式,针对某一个特定问题开展研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构建了“首席教授+专业方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研训团队。学科师资队伍由17人构成,拥有多个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为人才培养保证了充足的师资力量。由航天测试发射学科首席教授牵头,以各专业方向责任教授为组长,以高职和中青年骨干为核心,构建多个教研训团队。通过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并为学院教学改革出谋划策,从而极大地发挥了教研训团队的集体力量。采取“调研+代职+参与任务+进修+引进+外聘”方式强化师资力量。通过组织和鼓励教员走出校门,进入航天试验部队、航天工业部门代职锻炼、接受培训,了解学员所需,了解产品、了解工程化过程。目前,航天测试发射专业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覆盖了从装备的使用操作、工程技术到顶层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基本满足了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的需求。制定“传帮带+竞争上岗+公平考核”激励制度。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取决于合理的激励制度。对于经验丰富的高职教员,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要对搞得好的高职教员实行合理奖励。同时,对于授课教员,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促进高职教员,鼓励年轻教员,提高整体授课质量。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估需要做到“公平考核”,由授课质量专家组、学员按照一系列指标打分,结合教员自评,给出综合评定成绩。另一方面,通过净化竞争环境,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积极调动教员的积极性,杜绝“等、混、差”的消极思想。教研训一体化平台建设研究为提高测试发射教学质量,需要为教员、研究生学员和总师班学员的科研和技术推演提供一个平台;需要为学历教育和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学员的指挥、操作和技术学习提供一个平台;需要为轮训班学员学习测试发射新技术提供一个平台;需要为中级指挥学员进行指挥演练提供一个平台;需要为多层次学员联合演练提供一个平台。为此,开展了航天测试发射教研训一体化平台构建研究。通过将已有试验设施设备、科研试验设备、学科建设新购设备、教学科研训练软件系统,按照模块化、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等原则集成,构建了航天测试发射教研训一体化平台。使得测试发射方向的基础设施设备得到系统改造,教学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科研环境得到极大加强,训练环境得到全面升级。航天测试发射教研训一体化平台主要新建项目包括:航天测试发射指挥模拟训练系统、新一射场测发信息检测分析系统、CZ-3A系列运载火箭多路测试信息采集处理系统、运载火箭遥测数据判读系统、CZ-3B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模拟器等。如航天测试发射指挥模拟训练系统用于对运载火箭测试发射操作、组织指挥级技术勤务保障等方面的训练,系统主要包括发射站指挥所分系统,以及运载火箭控制、动力、利用、遥测、外安、勤务等模拟训练分系统。该模拟训练系统为本科生、研究生、生长干部、测试发射中级指挥干部等提供了良好的训练环境。

航天测试发射教研训一体化实践

科研能力测试范文3

关键字:地质分析;测试技术;发展

随着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地质分析工作应该顺应时代需求,适应科学研究进程,发展地质分析测试技术。作为地质研究的重要手段,地质分析测试技术是发展地质勘察事业的主要技术支撑,也是测试工作项目开发时的必需工作。现代地质分析测试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由无机到有机,由宏观到微观,由手动到自动的发展。科学技术大步进步的时代,地质分析测试技术也逐渐受到重视。

1 国内外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

1.1 无机元素分析技术

现代大型元素分析仪器的普及是无机元素分析技术发展的主要体现,例如等离子体质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这些仪器的引进及普及促进了痕量及超痕量技术的发展。而且,通过对不同地质情况进行的元素分析,使得与无机元素分析技术相匹配的配套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加,科学家测定的元素范围也逐渐宽泛。通过无机元素分析技术的应用,实现测试流程简化的同时能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大大的提高了地质分析工作的效率。我国紧跟步伐在多地开展地质分析测试工作,并将无机元素分析技术用于地质分析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断研究地质分析方法,使得无机元素分析技术在地质样品痕量分析应用中得到推广。

1.2 元素形态分析测试技术

元素形态分析属于现代化学分析范畴,近年来对其进行扩展应用到地质分析领域。在地质分析测试工作中,地质工作者提取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并对其分析,这是我国地质实验元素化学形态的主要研究方式。另一研究方式是研究分析土壤中的金属与非金属,了解其形态分布及转化过程等信息。通过元素形态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丰富了对土壤中元素的信息,有利于土壤污染的控制,为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1.3 有机地球化学实验测试技术

近年来地质分析测试技术较突出的发展特点就是从无机分析向着无机与有机并重的方向发展,这为多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如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等。并在环境及能源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如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实验测试技术是建立在实验数据基础上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手段,主要对油、天然气等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基础工作离不开样品选取及实验测试,通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紫外串联法、固相萃取技术、微波萃取等技术,对样品元素进行技术分析,将抽提的元素进行试验检测及定量分析,从而得到可靠数据。有机地球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地质资源的测量提供更准确的分析数据。

1.4 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

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的研究主要是同位素测年技术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这些测试技术的研究包括微区原位同位素、高灵敏度同位素、复杂样品同位素等。如引进二次离子探针质谱推动了微区同位素测年的发展,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的发展提高了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的分析水平。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具有传统测试技术没有的优势,该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我国同位素测试水平,更为生态环境地球化学交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平台。

1.5 绿色分析技术和样品制备技术方法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内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发生转变,开始向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分析技术及样品制备技术方向发展。通过开展样品粒度与分析测试中最低样品消耗量间关系的研究,使得应用基础理论突破。这项研究实现了分析成本的降低及分析效率的提高,并减少了试剂对环境的污染。

1.6 实验室基础性工作和科研条件平台建设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会产生大量数据,如何高效的进行数据处理对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考验。通过合理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进行大量实验数据的处理,同时将数据进行储存和管理。如基于软件测控的大型离子探针质谱仪远程共享系统的运用,实现了大型仪器的远程共享。为适应地质科研工作的进行,国内地质实验室开始修订地质实验测试方法标准,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的地质实验室测试技术规范。

2 我国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不足

2.1 体制与机制问题

我国地质部门存在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地质部门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没有根据需求进行合理的人员分配及整体布局;对于地质实验测试工作缺乏发展目标,未作出整体规划;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实验测试技术服务于地质科研的意识较弱;研究模式封闭,未建立科技资源共享的研究机制;科技人员缺乏积极性,科研团队没能有效调动积极性;与国际技术研究的交流或合作欠缺等。

2.2 地质测试技术方法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实验测试新技术的创新性不高;对于研究结果没有进行深入推广;地质实验室资源共享程度小;难以改变被任务牵着走的局面;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标准化程度不够等。

3 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研究为地质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接下来我国地质分析测试技术领域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首先优先支持重大领域或课题,如完善土地及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实验测试体系、建立能源地质与非能源矿产资源调查实验测试体系、完善地下水污染调查实验测试体系等。其次加强研究同位素分析技术、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样品中元素形态分析测试技术等实验测试技术与方法。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国家对于地质工作逐渐重视起来。通过科技改革政策的实施及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地质实验测试工作得到了进步与发展,改变了地质科研工作只求生存的局面。同时这种地质工作的转变要求地质部门加强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研究,为地质事业的发展做技术支持。为了满足未来对于测试技术更高的要求,我国地质部门应合理利用新科技提供的硬件软件,不断更新分析测试技术,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陈道华,刁少波,张欣等.我国海洋地质分析测试技术[J].岩矿测试,2013,32(6):850-859.

科研能力测试范文4

本次课题研究分预测、测评、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等三阶段。

首先是预测阶段。

2012年4月,课题立项后,课题组立即界定研究问题、确立研究目标、选择理论支持和方法技术、设计测评模型与测评方案、开发预测评试题、对预测院校人员开展培训;6月,在3所院校的4个专业实施预测评;6月,完成改卷、数据处理和预测评分析总结,形成预测评报告;7月,课题在广州大厦开题,在职业能力建设司领导、课题论证专家的悉心指导下,课题组修定了研究设计,为正式的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工作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测评阶段。

测评模型与内容设计方面——2012年7~9月,依据开题意见修正本研究问题为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研究目标是检测一体化课改试点工作的效果,理论支持是一体化课程理论(包括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一体化课程理论和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和职业能力测评COMET理论(德国不来梅大学菲利克斯﹒劳耐尔教授领导的一个起源于德国的国际职业能力大规模测评研究项目)。

测评设计以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形式展开,以符合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求、体现中级工的特征(测评样本的学习阶段)、体现学习者和职业教育的特征为原则;三维测评模型设计为由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职业内容维度、完整工作过程伴随职业素养的职业行动维度和职业能力的三级水平维度,从职业人的职业效度而非从课程效度的视角来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由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以及特定工作领域的能力特征、技术标准和社会规范,对学习者是否达到教育目标和职业规范的要求进行大规模测试。

图 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模型与测评方案

将测评内容设计为分专业的职业能力测评和学习情况调查。能力测评采用真实任务,要求被试者以符合职业要求的专业态度和方式方法在纸笔测评中独立编写测评任务的解决方案,全面细致地阐述采取方案的理由,记录任务完成过程和结果且说明理由,并用实操测评的方式实施、检验与评价这个方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行动过程。

测评样本确定方面——由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技工教育管理处依据2009年试点院校专业开设是否有对比班和测评期间学生实习地点情况,确定了试点专业被测院校的15个教学班级。

测评过程监控方面——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下发文件,课题组制定工作指引,组织了被测院校管理者的培训。被测院校严格执行了企业和其他院校考评员聘请的要求,由当地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负责考场监控,并进行全程录像,确保了考评过程的客观性。

课题组进行了5个专业6份样题和10套学生职业能力测评试题及1份调查问卷的开发,提交人社部审核。2012年10月19日起,5所院校4个专业试点班和非试点班共计495名学生,采用A、B卷交叉发放实施测评和问卷调查(机加工专业没有合适的测评样本,故未施测)。

第三是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阶段。

2012年10月后,组织阅卷与数据统计分析,启动报告撰写与内审,2013年3月22日课题结题。

数据统计依据4个专业测评试题的评分标准,对试题中每一个评分点的得分情况从四方面逐项开展统计。共统计371个评价点,生成67225个数据、195个图和132个表,形成约30万字的测评总报告、调查问卷报告与4个分专业报告及5所测评院校15个教学班的成绩报告、495名学生成绩报告。数据准确,图表详实,行文严谨,内容客观,结论可信。

攻克三大难点 创新研究过程

难点一: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的建立。

建立一个跨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测评模型是面临的首要挑战。本研究以“COMET三维职业能力模型”为基础,但该模型用纸笔测试方式只测评学生的认知潜能,而本课题的研究问题是测评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纸笔和实操两部分测评,这就需要对COMET测评模型这一国际前沿理论创新应用。为此,课题组构建了由职业内容维度、职业行动维度和职业能力维度组成的测评模型。在职业内容维度上,依据中级工测评对象水平,以程序性任务为主;在职业行动维度上,职业素养伴随从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确定方案、实施/检查控制到评价反馈的职业工作过程;在职业能力维度上,以功能性能力为主,适当考虑过程性与设计能力。

难点二:职业能力测评试题的开发。

开发一套跨专业的符合测评模型的一组测评试题是又一挑战。COMET职业能力测评是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是设计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解决方案的纸笔测试形式。而本研究测评试题为保证测评的科学性、客观性,对5个专业均设计了A卷、B卷两份试题,测评时交叉发放给学生,采用真实任务,要求被试者在纸笔测评中独立编写测评任务的解决方案,全面细致地阐述采取方案的理由,记录任务完成过程和结果且说明理由,并用实操测评的方式实施、检验与评价这个方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行动过程。如何让测评模型与测评原则充分反映在不同专业的试题中?如何保证同一专业两份试题的等值性?如何涵盖职业行动与职业素养要求来设计纸笔与实操测评试题?这些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难点三:测评数据分析维度的设计。

设计一套跨专业的符合测评模型的分析处理方法是第三个挑战。如何对8份正式测评试题的371个评分点的数据进行分类分析?课题组紧紧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职场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是否匹配”的研究目标,创新性地设计了数据分析的四个维度:测评总分、纸笔测试与实操测试试点班与非试点班的对比情况分析;职业行动维度的对比情况分析;纸笔测试综合职业能力的对比情况分析;纸笔测试的设计与实操测试的实施和评价等若干项目的相关性统计。数据处理方法是数据的科学性、严谨性的重要保障。本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分析,设计检验指标有:平均分、平均得分率、标准差、t值、F值、显著性和均值的标准误等。

两大因素给力 开创研究新范式

第一,成功归于结构合理、运作高效的科研团队。

本课题组由领导小组、科研顾问组、企业专家组、课题研究组、五个专业组和数据统计组等组成,本课题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是研究团队的结构合理、运作高效。课题研究组的核心成员有着丰富的一体化课改课题研究经验和大规模测评经验,能充分保持良好的沟通,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来完成命题式课题研究,顺利推进研究进展;能充分发挥科研顾问组、企业专家组的指导作用;能科学高效管理着来自7所院校的19位不同专业教师组成的5个专业小组;能充分沟通以确保数据统计小组工作的科学严谨。这些都是本课题研究中碰到的新问题、新挑战、新经验。在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的统筹和精心组织下,课题组敬业爱业、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团队的合力作用,课题研究成果实现了预期的效果。

同时,成功来自对被测评院校的高效沟通与科学管理。本次预测评3所院校4个专业、正式测评5所院校4个专业,涉及19个教学班,区域跨度大,专业差异大,学校间软硬件条件、测评组织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一体化课改实施的水平不一,给测评的组织管理带来了挑战,科学的过程控制设计非常重要。在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技工院校管理处、广州市人社局的领导下,课题组培训考务人员,考场工作准备要求等指引文件,实施过程监管等方式,确保了测评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第二,成功归于理论实践、探索检验的有机结合。

科研能力测试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语言测试

随着语言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进步,语言测试的发展也不甘落后,其测试的手段有了长足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外语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也使得语言测试的技术手段和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语言测试在经历了前科学或传统测试的第一阶段,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或现代测试的第二阶段后,现已进入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或后现代测试第三阶段的发展。这一阶段的关注范畴是考试效度;也就是说更关注考试目的、考试用途、考试效果;关注被考试能力与实际语言运用的关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确保语言测试科学属性方面显示了如下的优势:

一、解决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效度、信度和可行性之间平衡问题

信度和效度是英语测试具备的两个质量特征。考试效度是衡量考试质量最重要的标准,是考试最基本的出发点。语言测试界对考试效度的传统定义是“考试是否或多达程度上测试了测试者想要测试的内容”一个测试只有具有要准确测量的内容时,才能称得上有效度。信度表示测量结果的内部一致性的程度。考生在同样能力下的不同测试结果非常接近,这样的测试即称为有信度。根据现代语言测试理论,质量合格的测试首先要有效度和信度。

以国内的四、六级考试为例,标准化考试以其测试过程、手段和评价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而适用于四、六级测试中。但是,由于标准化考试较多地采用客观题形式的考题,从而常常被简单地等同于多项选择题。测试界普遍认为客观题具有信度高、效度低的特点,而主观题具有效度高、但信度低的特点。作为大规模标准化考试中使用的多项选择题目前仍是语言测试界争论的焦点之一。科学的多项选择题可以保证测试采样面的宽度,而且信度很高。但多项选择题的效度很难达到十分理想的状态,对教学的后效也因此受到影响。而作文、口试、回答问翻译等主观题效度很高,教学后效特别好,但需付出很大代价才能取得基本满意的评分客观一致性。目前,信度和效度之间平衡问题的根本解决受到大规模标准化考试可操作性的制约。所以有专家指出:在加强标准化考试的理论和时间的研究,完善四、六级考试系列措施中,开发利用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主的高科技手段,实现考试手段和管理的现代化,从长远来看,这也许是解决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之间平衡问题的最终出路(金艳,2005)。

二、体现认知语言测试理论观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语教学的研究中心从教学方法的研究转移至学习过程的研究,尤其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学习策略、情感因素等个性特征与学习效果之间关系越来越多的语言测试研究者开始对影响测试行为的认知特征感兴趣,并开展了一系列理论与实验研究。

计算机适应性语言测试是一种技术上受计算机管理的先进的测试语言能力的方法,其理论基础是项目反应理论。它采用项目反应理论为数学模型建立题库,从题库中选取符合受测者语言水平的题目进行测试。考生可以全部在电脑上做答,每答完一道题,电脑都能即时进行评分,从而可以迅速准确地估计受测者的语言能力水平,直到达到预定的测试精度要求即可结束考试,考试结束后电脑给出对考生能力的评价分数和测量误差。

计算机适应性语言测试实现了个性化语言测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实现了项目难度适应与受试的能力水平,而且在认知心理上适应于受试的个性特征,使语言测试更具个性化。同时也更加符合认知科学的规律,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测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已完成“计算机化的大学英语适应性语言测试”的理论研究,并已启动实用系统的开发工作。 转贴于

三、提高交际语言测试的真实性和交互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语言学、教育测量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和交际外语教学发的逐步普及,交际式外语测试也不断完善。交际测试其实是间接的行为测试,所以测试的真实性取决于语言测试行为和非测试语言行为的一致性。Bachman 和Palmer ( 1996:23) 认为,真实性指某一语言测试任务与实际语言运用任务在特征方面的对应程度。这一定义使真实性在测试中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根据真实性测试的结果才能推测考生在目的语使用域中的语言使用能力或其它非测试语境中的语言使用能力。测试的反馈作用能促使学生学习真实的语言材料,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语言能力。

四、研究开发更具有可操作性、能适应不断扩大的考生规模、且能降低考试所需的人力和物力的考试

以英语测试中的面试型口语考试为例,口语考试的最大特点是能够让考生之间、考生与考官之间开展互动的交流,因而是最具真实性的考试,其理想的测试效度和对教学的后效使其它任何形式的口语考试相形见绌。但参加四、六级口语考试的考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那么从实施上来说困难不小,如缺乏足够的合格考官、合适的考场以及有关部门考试设备。因此,研究开发一个更具可操作性、能适应不断扩大的考生规模且能降低考试所需的人力物力的口语考试已势在必行。因此,大学英语四、六级委员会正在积极研究开发计算机化的四、六级口语考试,以进一步扩大口语考试规模,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五、结语

在语言测试中使用计算机出题、考试、评分、进行试卷分析及成绩反馈,已成为计算机在测试领域里运用的基本功能,它在平衡测试的信度、效度、提高语言测试的真实性及关注考生特征等方面已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计算机在研究考试方法对考试成绩的影响、考试成绩分析、及对考生特征的研究方面,也都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身处计算机时代的外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计算机化语言测试,充分利用其在语言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更好地为语言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金艳,改革中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 J ],中国外语,2005(1)。

[2]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3]邹申,试论口语测试的真实性 [J],外语界,2001,(3)。

[4]李清华,论交际测试的“真实性”[J] 外语界,2001(6)。

科研能力测试范文6

关键词: 语言测试 语言教学 测试 理论发展

1.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

语言测试作为语言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学者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测试可以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标准,对教学的目标实现进行监控和评价,对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材料进行试验和调查并为语言教学的理论研究提供方法论。具体地说,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衡量工具,一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检测教学效果,反映教学中的长处与短处,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即对学生而言,通过测试可以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检测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确定努力方向;对教师而言,通过测试可以帮助了解学生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及其应用技能情况,检测教学效果,改进在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可见,语言教学离不开语言测试,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

2.测试理论的发展

2.1测试理论的前科学时代

如果说语言测试的科学性是指对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的真实反应程度,那么对于语言学和对于语言习得的不同理解就会决定语言测试的方方面面。语言测试理论的历史发展对应于语言学历史发展中对语言和语言习得的不同理解。在语言测试理论的前科学阶段,由于人们认为语言习得就是对所谓标准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忽视语言的日常实际应用能力,再加上测试还没有被单独地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因此,语言测试表现出了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测试内容重视语法规则、词形变化和词语的用法。测试的形式重视书面用语,一般只采取笔试;一般由任课教师独自命题和评分,没有统一的测试指导思想和评分标准。题型则多以主观题为主,如文章翻译、作文、书面回答问题等,而且测试后忽视对测试成绩的分析与评估。这种测试在今天看来由于对于语言理解的偏颇和缺乏科学的测试理论指导是不具有多少科学性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语言习得和测试的理解加深,出现了相对科学的语言测试理论阶段,即心理测量――结构主义阶段。

2.2分离测试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智力测验和智商的测量理论和方法逐渐运用于学校的课程测试之中,其代表人物是教育测量学的奠基人、著名教育学家桑代克(Thorndike)。教育测量学反对传统测试中的主观随意性,主张测试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可靠性。同时,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飞速发展,现代语言学诞生了。以著名语言学家Saussure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兴起,不仅加深了对语言的理解,而且带来了语言学习理论的革新。一种新的外语教学法――听说法产生并很快流行起来。这种教学方法重听说,轻读写;主张进行大量的机械操练,从而加快习惯形成的过程;坚持多教实际话语,少讲语法知识。而相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的测试方法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旨在衡量单个语言项目的分离式测试法(discrete point testing approach)。美国语言学家Brown指出:以分离式测试为基础的一个主要的假定是如果把涵盖不同语言点的一些问题作为一个惟一的评分标准,那么它将会产生一个对受测者的语言能力具有概括性的评估标准(Brown,1988)。分离测试测试的目的是根据受测者掌握语言体系知识的情况,而不是运用语言的具体行为来推测受测者的语言能力,因此,分离式测试又称为间接的测试(indirect testing)。

由于分离式测试比较容易做到教育测量学所要求的准确与客观,美国语言学家Lado把二者吸收、融合在一起,创立了科学的现代外语测试理论。他的测试学巨著《语言测试:外语测试的结构和使用》(Language Testing: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Foreign Language Test)成为现代外语测试史上的里程碑。在书中,Lado用丰富翔实的范例,具体介绍了语言、词汇、语法等语言成分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测试方法,详尽阐述了分离式测试法的特点:(1)把信度和效度作为评价外语测试的基本标准;(2)测试可按语言结构层次由低到高进行,可以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衡量受试者的语言能力;(3)一道试题测试一个语言点,因此,题项较多,测试内容覆盖面较宽;(4)语言情景无限,但语言成分有限,因此测试语言成分更有效,而且题项可以是孤立的;(5)测试要精确客观,测试结果便于统计分析各项指标(如,难度、区分度等),最典型的题型是多项选择。

2.3综合式测试理论

语言测试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伴随着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兴起而产生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带动下,语言学的研究从单纯的语言形式研究转到了对语言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效用的探索。心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是:人的大脑先天具有掌握语言的机制,人使用语言是大脑的创造性活动,语言能力包括语言使用者关于语言的全部知识。社会语言学的最大特点是,强调语言的使用受到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崭新理论也给语言教学研究吹入了新鲜空气,虽然没有形成有代表性的教学理论,但在外语测试界,Oller等却在积极倡导新的测试法。

Oller在对分离式测试提出严厉批评之后,提出两大理论假设:一是语用预期语法(pragmatic expectancy grammar):语言的创造性和冗余性能够使语言使用者预见到所给予的语言线索之外的内容。二是整体能力假设(unitary competence hypothesis):强调语言能力的不可分性。根据这两种假设理论,Oller提出了综合式测试法(integrative approach),其主要特点是:(1)把听、说、读、写等技能综合起来测试,从而衡量受试者的综合语言能力;(2)强调语境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测试考生在一定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3)测试题型主要有:完形填空和听写等。

2.4交际测试理论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以来,语言学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语言认知机制、言语功能、语言能力和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认识逐步深入,从而引发了外语教学界的一场革命,一种新的教学法――交际式教学法应运而生。交际教学法强调在语言教学要重视语言的整体性,讲求语言教学的目的性,课堂活动要真实有效,对学生的错误提高容忍度,既要训练准确,又要训练流畅。也就是说语言教学是创造一定的语境,使学生能够用外语(目标语)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达到交际目的。因此,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教学法的改革也带来了语言测试法的巨大变化。服务于交际式教学法的是交际测试理论的兴起和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Bachman发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交际能力理论模式,被Skehan(1992,15)称为“语言测试史的里程碑”。Bachman的交际测试理论模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交际语言能力模式(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简称CLA模式)和测试方法层面模式(A Framework of Test Method Facets,简称TMF模式)。Bachman认为:语言能力应包括语法规则知识和如何使用语言达到特定交际目的的知识。具体包括两大部分: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其中每种能力又可以分成更小的范畴:组织能力包括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语用能力包括社会语言能力和言外能力。语言使用是一个动态过程,语言能力的成分之间互相作用,涉及对一定语境中相关信息的判断、取舍和语言使用者对语义的协商等。

各种知识和心理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更科学地测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发现他们在语言使用中的问题,Bachman的测试方法层面模式把测试方法分为五个层面:测试环境;测试说明;考试材料的输入方式;答题方式;输入和答题之间的关系。测试者在设计试题时既要考虑测试内容如何能真实反映受试者的语言能力,又要考察测试方法与形式的有效度。

3.展望

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经历了由重视语言知识转向语言技能,再转向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一种教学方法的流行往往会伴随产生一种相应的测试模式,外语测试与外语教学法的发展进程即从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到交际法的过程是一脉相承的。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教学法直接受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的指导和支配,而语言测试的内容和形式又直接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

在当代,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逐渐深入与英语区域化趋势的进一步显现和新兴语言教学理论对传统的、以特定教学法为指导的、一元教学模式的批判和反思,以及理论界对于特定语境中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对语言教学影响的关注,对于语言教学的研究日益开放、具体,着重探索教学实践中区域和个体的差别和教学理论的情境化和实践性(Kumaravadivelu,2006)。这给当今语言测试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科学地评估和反应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体现语言教学中具体语境的影响和作用,是今后语言测试,尤其是外语测试的重要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Bachman,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Brown,J.D.Testing in Language Programs[M].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 Hall Regents,30,1988.

[3]Kumaravadivelu,B.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From Method to Postmethod[M].Mahwah.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6.

[4]Lado,R.Language Testing,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Language Tests[M].London:Longman,1961.

[5]Oller,J.W.Language Test at School:A Pragmatic Approach[M].London:Longman,1979.

[6]Skehan.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Thames Valley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992:No.1,15.

[7]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科研能力测试范文7

1在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中,需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

目前,在公路施工技术规范中,对施工质量管理提出的一系列控制指标,是解决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手段,也就是说,对于各个控制指标要有相应的计量检测仪器和计量检测方法。譬如,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面材料的制备、摊铺和压实这三个主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前面已讲过路面材料的制备离不开严格的计量检测和测试手段。摊铺和压实更离不开严格的计量检测和测试手段。在进行路面的试铺和压实时,试验工程师应测试摊铺温度、碾压温度并作出记录。并按照规范规定进行规定的和其它检测试验,以便获得最佳的碾压遍数、松铺厚度等经验参数。而后对试铺后的路面进行测量,检查其标高、平整度、路面横坡是否合格,并随机取样试验,检查密实度和厚度。当路面面层施工正式摊铺后,监理工程师应不间断地对试验室、拌合厂、运输、摊铺、压实进行监督、检查、测量、抽样试验。直至面层摊铺压实完工交付验收。

2在工程完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中,需对承包人所完成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和评定

检查所完工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有关的质量标准。在工程质量的验收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每项工程完工后应进行的检测项目和标准。科学的计量检测技术是进行工程完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的必要手段。譬如,沥青面层外形尺寸技术指标的验收检测是通过几何量的计量才能实现。目前我区正在修建的高等级公路中所用的一些几何量计量仪器,如平整度仪、水平仪等是从国外进口的,这些先进的计量技术成果的应用,对高等级公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也推动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发展。在对路基、路面进行质量验收时,国内常采用环刀法和灌砂法测定密实度,这些方法需要在路面上挖坑取样,不仅速度慢,费人工而且会破坏完好的路面结构,既影响了路面的美观,又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目前国外利用电离辐射计量技术研制的核子密度仪广泛应用于我国公路工程检测中,它是一种全表面型的密度与水份测定仪。它不破坏土基或路面结构层,测量迅速准确、微机处理功能齐全。目前我国在计量检测技术方面逐步向国际靠拢或接轨,高精度、小型化的计量仪器不断得以应用。大力开发应用连续自动计量设备及其它先进的计量设备;研究大流量、高速计量设备的实物检定技术。公路工程自动化检测仪器向小型化、便携式方向发展;开发和推广应用适合施工和监理单位使用的轻型、简便、快速的检测仪器。准确的计量器具和科学的计量检测手段为指导、控制和评定公路工程实践提供科学的检测结论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3对加强试验检测工作,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的一些建议

3.1进一步加大对专业型试验检测机构的扶持

专业型试验检测机构是指那些拥有专门试验检测人才、专用试验检测设备、只能承担单项或少数几项试验检测工作的机构。由于这类试验检测机构所能承担的试验检测项目较少,按资质等极标准,很难对这类试验检测机构进行认定。但这类试验检测机构在试验检测市场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其试验检测水平、技术能力在交通系统属于领先地位。一些国家重点试验室、省重点试验室都属专业型试验室范筹。这类试验室主要有:土工类、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类、钢绞线类、桩基检测类、软土地基处理检测类等。

3.2要充分发挥科研型试验检测机构的作用

科研型试验检测机构是指那些人员技术力量强、学术水平高、具有先进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在承担试验检测的同时,还承担相应的科研工作的试验检测机构。这类试验检测机构一般为数不多,但是他们代表着交通工程试验检测的最高水平。这类试验检测机构科研和试验检测相辅相成,以科研促进试验检测技术的发展,以试验检测技术带动科研水平的提高,可以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设备优势,为交通试验检测工作服务。

科研型试验检测机构对交通工程试验检测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代表着交通试验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这些试验检测机构紧跟时代步伐,经常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积极引起先进的检测技术,提出新的试验检测思路,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试验检测方法,以适应交通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其次,代表着交通试验检测技术的先进水平。这些试验检测机构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试验检测设备,拥有高水平的试验检测队伍,可以承担非常规性的试验检测工作,在交通试验检测市场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对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三,充分发挥了试验检测工作为工程质量服务的特点。这些试验检测机构,利用先进的试验检测设备,优秀的试验检测人员,在对工程材料进行试验检测的基础上,对材料优选、材料级配、施工工艺控制、质量保证措施提出独到的见解,并积极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努力提高交通工程建设质量水平,充分体现了试验检测工作为工程质量服务的特点。

鉴于科研型试验检测机构具有的特点,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带动交通试验检测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3.3应进一步加强对试验检测市场准入的管理

科研能力测试范文8

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时期强调通过综合性测试测量语言交际能力。综合法主张通过一次测试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总体语言水平。在这一时期,语言测试者们认为语言不但是一个可以分解的体系,更是一种动态的、具有创造性的功能体系。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出对语言测试的效度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交际法语言测试在这个时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Davies(2003)认为语言测试的第二时期重点强调语言测试的组织和分析方法,第三个阶段却转变为对语言的一种信仰。因此他将语言测试从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的变化称为范型的转换(paradigmshift)。纵观测试发展背后的语言观变化,我们不难看出理论语言学的发展以及对语言本质的进一步认识是推动语言测试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原动力。语言测试进入第三个阶段后,测试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Bachman(2000)认为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语言测试已经融入了应用语言学的主流中。但是这些发展并不是都与交际法测试相关。交际法测试尚处在发展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方式可以采用,但交际法提出的一些有关语言能力的思想是值得语言测试研究者思考的。交际法测试的一个主要的贡献就是将真实性的篇章和任务引入了语言测试(Bachman,1990;赵,2013)。Skehan(1988:215)指出“交际能力实际模型的空泛,使人对其可测性产生怀疑”。他认为行为测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所谓行为测试指的是那些模仿现实世界中的目标行为的考试,但是这种考试的缺点是它考察的是考生的行为表现而不是他们的能力(ibid.)。行为测试的出现并不是对交际能力测试的取代,而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同交际能力测试一样,行为测试考察的是在真实的语境(确切的说是模仿真实的语境)下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Bachman(2000)认为行为测试或真实性测试(authenticassessment)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随着语言测试理论的深化和统计分析工具的不断完善,行为测试正逐步成为语言测试的一个新的亮点。

二、新的研发手段对测试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影响

语言测试作为一门既有坚实理论基础又有成熟的测量统计方法的学科,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也在不断地汲取新的科技养分来完善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在语言测试研究中引入新的方法,新的试题传输系统及新的分析方法对考试的内容及评判考试的方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需要辨证地来看待新的科技手段对测试造成的影响,切不可过分强调手段而忽略研究问题,造成本末倒置。本文试从两方面对此进行讨论,其一是考试的分析问题,其二是试题的传输问题。Bachman(2000)对近十年来语言测试研究领域所涌现出的更为精确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简要回顾,同时指出不可过分依赖统计分析工具。Davies(2003)将经典测量理论同项目反应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比较,指出经典测量理论所提供的信息都是依赖具体的样本的,很难推广到其他样本上,而项目反应理论所提供的信息都是不依赖样本的,因此可以推广到其他样本中去。项目反应理论认为考生的表现是试题的难度同考生自身能力的综合体现。凭借着这些优势,项目反应理论在考分等值研究,题库的建设和机助自适应考试的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断完善的统计分析工具在测试领域的实证研究中发挥了愈来愈大的作用。但是语言测试者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些研究工具只是为测试理论服务的,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重视理论问题,决不能本末倒置。

随着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在教育系统得到了相当普遍地应用。语言测试者们就如何将计算机应用到考试中也做了一些探讨。Bachman(2000)对计算机在测试中的使用做了详细地介绍。他认为将项目反应理论的发展同计算机技术相接合使得机助自适应考试成为可能,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和开发基于计算机的更具真实性和互动性的考试提供了机会。同时他认为对于这些基于计算机的考试有两大问题亟待解决。一个是需要对传统考试中的语言构念进行重新定义,另一个是对这种新型的基于计算机的考试进行效度研究。这些问题需要语言测试专家同心理测量专家和信息科技专家们进行通力合作才可以解决。Davies(2003)认为当前语言测试所要考虑的问题是计算机对试题的传输,考试的实施,以及试题分析到底有多大的影响,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考试方法和内容的变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对计算机在语言测试领域的应用产生很大影响。

三、结论

科研能力测试范文9

关键词:Rasch模型;化学学科能力;性别差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02-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01

一、问题的提出

现阶段各国中学大多数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它能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教学效率高,但是在这样的班级模式下,教师很容易忽视性别差异。尤其是在我国,长期提倡“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关注教学中性别差异问题更为稀少。而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显然,教学中考虑男女生的性别差异是必要的。因此,高一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是否存在和存在怎样的性别差异,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为了测查高一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我们选择南京市一所普通高中的134名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陈功设计的高一学生化学学科能力测试卷作为化学学科能力测试工具[1]。陈功的测试卷基于Rasch模型原理设计,并经由大样本测试证明了其符合Rasch模型理论预期,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我们在研究中仅对该测试卷中的少量题目表述做了微调。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测试卷,再利用Winsteps3.72.0、SPSS17.0和Excel对试卷进行处理分析,进而得出研究结论。

三、Rasch模型简介

为了克服传统测试存在的“工具依赖”(被试成绩高低与试题难度有关)和“样本依赖”(题目难度与被试水平有关)缺陷,上世纪60年代,丹麦数学家乔治・拉希(Georg Rasch)创立了Rasch模型[2]。其数学表达式为:Pni=[3]。其中θn是被试n的能力值,δi是试题i的难度值,Pni是被试n答对试题i的概率,当θn=δi时,可以得出Pni=0.5,即当题目的难度与被试的能力水平相等时,被试答对该题的可能性是50%,被试能力值越大,试题难度值越小,被试通过的概率越接近于1。通过这个数学表达式我们可以看出它同时考虑了被试的能力和项目的难度,所以克服了“样本依赖”和“工具依赖”的局限性。

在Rasch模型中,被试的能力值和项目的难度值是依据被试答题结果运用最大概率估计法估算出的,估算可通过一定的计算机程序如Winsteps等实现[4]。Rasch模型中的能力值和难度值都是对数型的(分值差1即是差10倍,差2既是差100倍,与分数段无关),从而实现了二者采用同一个等距的量规。

运用Rasch模型时,测试工具和测试对象的反应要满足模型各理论参数要求,即与理论模型相拟合,如果不拟合,则需要修改测试题目直至拟合。

四、研究过程

(一)测试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陈功编制的化学学科能力测试工具,其将化学学科能力分成三个维度:科学的解释化学现象、设计和评价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探究、科学的理解实验资料和事实。题目编制时主要参照了PISA2006中的情境式试题,在情境中考察学生的以上三种能力。笔者对测试工具的修订主要包括导语的修订、情境的修订、题项的修订和评分标准的修订等。整套测试卷设计了四个情境:一、玉米燃料和温室效应;二、自来水安全吗?三、雾霾和酸雨;四、从燃素说到氧化说。每个情境下设计5-6个小题,共有23个小题。如:

从燃素说到氧化说

1703年,德国医生兼化学家贝歇尔和他的学生施塔尔共同提出著名的燃素学说来解释燃烧现象。燃素说学者认为: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来,同时发光发热。燃烧是分解过程:

可燃物灰烬+燃素

金属锻灰+燃素

如果将金属锻灰和木炭混合加热,锻灰就吸收木炭中的燃素,重新变为金属,同时木炭失去燃素变为灰烬。木炭、油脂、蜡都是富含燃素的物质,所以燃烧起来非常猛烈,而且燃烧后只剩下很少的灰烬;石头、草木灰、黄金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不含燃素。

后来,拉瓦锡通过精确实验发现燃素说有其自相矛盾的地方。他认为可燃物质的燃烧或金属变为锻灰不是分解过程,而是与氧化合的反应。他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其中引用的一个重要实验是一定量的白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拉瓦锡想要利用白磷燃烧的实验证明燃烧是化合而不是分解过程,他需要提供什么证据?并做如何说明?

2.拉瓦锡还需要做如何的实验设计,才能说明白磷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化合?如何说明?

3.磷的燃烧实验还可以用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由于燃烧产物P2O5有一定腐蚀性,有人认为该反应不太环保。小明想尝试使用镁替代磷,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装置图如下。

(1)请填写以下实验步骤:

①按图装配仪器,盛装所需物品。

② ,关闭止水夹。

③引燃打磨后的镁条,迅速插入集气瓶中,等待镁条燃烧完毕后, ,打开止水夹。

④测量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和集气瓶的总体积。

(2)实验按上述步骤正确操作,但实验结束时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大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70%,可能的原因是: 。

(3)镁条燃烧产生的固体在水进入集气瓶后部分溶解,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在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出现红色。试推测溶解过程发生的反应:(用反应方程式表示)

其中第1题旨在考查学生设计和评价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探究的能力,此题的Rasch赋分方式为:

2分:证据:白磷初始的质量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或白烟)的质量(或反应前后磷的质量差);说明:白磷燃烧产物质量比白磷质量要大,表明燃烧并不是白磷中燃素的分解,而是白磷和氧气的化合反应;

1分:只说明将白磷燃烧,称量其产物质量,没有说明质量差;

0分:其他答案或未作答。

(二)资料的收集

本研究调查了南京某高中高一四个班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34份,回收问卷133份,有效问卷115份。2015年5月上旬测试,测试时间为50min。笔者负责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并得到该校化学教研组长的协助。

(三)数据的分析处理

1. 整体信效度分析

下表是基于Rasch模型的被试和项目的整体信效度分析。

Rasch测量模型将项目的平均难度设置为0,被试能力平均水平随不同测试对象而有所不同,本测试中被试平均能力水平为-0.82,说明测试卷相对于被测样本而言偏难。Infit和Outfit的MNSQ值和ZSTD值均接近理想值(MNSQ接近1,ZSTD接近0[5]),说明测试数据与理想模型有很好的拟合。项目分离度4.95(大于2为好[6])和分离可靠性0.96(接近1为好[7])均非常高,体现了项目良好的区分度。对于被试而言分离度和分离可靠性相对较低(但也是可接受的,分离可靠性>0.65[8]),说明被试能力水平层次差异较小,考虑到所测试的样本量不大,且来源于同一所学校,以上结果还是比较真实的。

2. 单维性检验

单维性是Rasch模型的基本要求之一,即要求所要测量的是一种(而非多种)心理结构。图1是标准残差图,主要鉴别是否有其它可能的因素影响被试的反应。

图中大小写字母代表着各个项目,横坐标是项目难度,左边纵坐标是当主要变量或结构被控制后,项目分数与另一潜在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右边纵坐标是某一相关系数上对应的项目数。若某测试项目的相关系数在-0.4~0.4之间,则认为该测试项目测量的是被试某一种特定的心理结构或能力[9]。由图可知,大部分项目的相关系数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可以认为每一道题目测量的是一种能力。

3. 试题难度与学生能力匹配度检验

Rasch模型通过将原始分转换为logit分,将被试能力、项目难度放在同一把量尺上进行比较[10],图2是本测试结果的项目-被试对应图。

图中间竖线是logit刻度尺(M、S、T分别代表平均水平、1个logit、2个logit),表示所测量变量。刻度尺右侧是测验卷中23个项目的分布情况,从下到上题目难度逐渐增大。刻度尺左侧是学生能力水平分布,每一个“#”代表一定数量的学生,从下到上学生能力逐渐增强。由图可见,23个项目的难度范围较广;被试的能力分布也较为理想,基本呈正态分布。因为测试样本来自于非重点中学,故学生能力大多分布于项目的下部分,整个测试卷偏难。虽然其中部分题目未捕捉到能力相当的被试,但男女同学用的是同样的测试卷,该不足因抵消而可被忽略。

4. 项目拟合度检验

由表可以看出,项目难度在-1.74~2.15之间,除了项目T0403c,其他项目的标准误差都在0.11~0.30之间。检验测试结果与模型预期一致性程度的两个基本指标是MNSQ (0.7~1.3)[11]和ZSTD(-2~2)[12],其中除了项目 T0204、T0105和T0104,其他基本都在理想值范围之内,同时发现这三个项目的MNSQ均小于0.7,说明被试们在此项目上的反应过于一致,但总体来说项目的拟合度是可以接受的。

五、测试结果与分析

分别算出男女生测试结果的Rasch分,再运用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被试化学学科能力及学生性别的描述性统计如下:

研究结果表明:

从男女生比较看,男生能力A、能力B和能力C的平均水平都高于女生。男生和女生在能力B(设计和评价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探究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8.809;P=0.004);在能力C(科学的理解实验资料和事实能力)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F=4.045;P=0.047);在能力A上也有差异,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从男女生群体看,男生是能力B >能力C >能力A,女生是能力A >能力C >能力B。即男生在设计和评价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探究这个能力上水平最高,而女生此能力水平却最低。

六、讨论与思考

以上结果是有点出乎我们意料的,因为目前女生比男生优秀似乎是很普遍的现象,比如在南师大,不论化学专业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是女生比男生多,其他许多高校也有类似现象。结合对测试答案的具体分析,我们认为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

(1)教育模式的影响。在目前考试选拔方式长期影响下,很多中小学老师倾向于以能出好成绩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更倾向于“听老师的话”,记住老师教的和书本上有的教学内容,探究和质疑的能力相对薄弱。比如在面对“拉瓦锡还需要做怎样的实验设计,才能说明白磷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化合?如何说明?”这个问题时,女生的回答普遍是分别将白磷与氧气和其它气体反应,比较反应产物。这样的回答只考虑到了设置对照实验这一角度;而很多男生的回答则是考虑到了氧气的体积约为空气体积的,采用气压差法,通过判断倒吸到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瓶子总体积的,从而判断白磷是与氧化合。女生倾向于单纯运用书本上的知识,而男生更倾向于将学过的知识联系到一起去解决这个问题。

(2)思维风格的差异。男生一般倾向于独立思考问题,对问题的宏观把握较好,能够综合的看待问题,理清问题之间的联系;女生通常注重细节的把握,但常因注重细节而缺少了对全局的掌握,处理问题缺乏宏观性。比如题目“用镁代替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但实验结束时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大约是集气瓶总体积的70%,可能原因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12名男生考虑到是Mg还与空气中的其它气体反应,比如氮气、少量CO2。而女生的答案基本上都是Mg与CO2反应。Mg的确会与CO2反应,但是女生却忽略了CO2在空气中的含量极少,根本没法和O2共同占到空气中70%的体积分数。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男女生在思维、情感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采用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或策略,比如,多给女生鼓励和宏观策略上的指导等。真正性别平等的教育并不是无视男女生的差异,盲目地追求“男女一样”,而是尽管男女生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但是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是平等的。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当发现男女生的某些学科能力存在性别差异时,不应该“一视同仁”,而应该针对其性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提高。

本研究发现该校高一学生化学学科能力整体上是女生弱于男生的,但还需要更细致的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另外,生源更好或更差学校的学生是否存在以上差异,也需要更多样本的研究才能回答。这些也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功. 教师自主支持与学生化学学习相关性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2] 罗冠中. Rasch模型及其发展 [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02:40-43

[3] 王蕾. Rasch测量原理及在高考命题评价中的实证研究[J]. 中国考试(研究版),2008,01:32-39

[4][10]王祖浩,杨玉琴.基于Rasch模型的“化学实验认知能力”测验工具编制及测评研究[J].化学教育,2012,05,95-104

[5] 晏子. 心理科学领域内的客观测量――Rasch模型之特点及发展趋势[J]. 心理科学进展,2010,08:1298-1305

[6][7][9]Xiufeng Liu.Using and Developing Measurement Instrument in Science Education:A Rasch modeling Approach .Charlotte[M],North Charlotte: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Inc.,2010:206-208

[8] Gavin W. Fulmer;Ling L. Liang;Xiufeng Liu. Applying a Force and Motion Learning Progression over an Extended Time Span using the Force Concept Inventor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14,Vol.36,No.17,2918-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