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品管转正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2-06-07 04:10:35

品管转正工作计划

品管转正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余才充当;销产转换;制造订单;件次计划;智能制造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5-0010-01

1 背景介绍

“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而钢铁行业在此次重大改革的十大任务之一,与德国工业4.0对接,逐步迈向工业智能制造。

公司通过APS系统将订单信息、机器设备、工序待时、运输耗时、存货数量和人工成本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机整合、整体规划。实现了生产定制化、要素柔性化、交付精确化的生产一体化协同能力,满足了客户“快、短、少”的个性化需求。在各决策层相互协同,以关键绩效为导向,逐步优化各项资源计划来满足终端需求。

2 APS高级排程主要系统简介

APS高级自动排产功能主要包括以下9点:(1)公司级生产计划生成:自动销产转换、智能的主生产计划生成、交期管理、生产计划下发。(2)余材充当:可以匹配中间库和成品库的余材和相应的销售订单匹配。(3)物流和发货计划:包括上游和下游的物流与仓储的全供应链计划。(4)作业排产管理:钢区调度系统、钢轧联动排产管理、热轧冷轧的件次一体化排产。(5)生产反馈调整:生产异常计划调整、改单插单计划调整。(6)跟踪及分析:订单计划情况跟踪和预警、计划信息的报表分析。(7)生产关键指标管理:生产关键指标分析。(8)基础数据及知识库管理:数据管理、参数管理、生产规则维护、设备状态管理。(9)用户管理:用户信息管理和用户权限管理。

3 APS系统业务流程梳理

APS高级排产系统主要由四大模块:交期评审、销产转换、主生产计划、作业排产。其中交期评审、销产转换及主生产计划模块主要在全局计划系统中完成,作业排产主要在件次系统中完成。件次排产系统分为钢轧件次排产系统和冷轧件次系统两个部分。

交期评审模块主要针对意向订单做虚拟排产,根据有限产能约束和虚拟生产工艺路径,得到可满足的交期,如果交期满足订单要求,则反馈给资源调度系统ERP,将意向销售订单转换为正式销售订单进行正式销产转换排产。当虚拟排产后得到的交期不能满足订单交期要求时将可满足的交期反馈给ERP系统,由销售人员与客户进行沟通最终确定交期,并达成订单是否生产的最终方案。

销产转换模块主要负责将销售订单转换为制造订单和件次计划。当正式的销售订单达到APS系统后,计划员可以基于MES给定的物料库存信息做余才充当。首先进行成品的余材充当,尽可能直接利用成品满足销售订单;然后计划员基于QMS的自动或手动半成品余材匹配信息,手工脱挂单,尽量利用半成品继续深加工以满足销售订单需求,进一步降低库存。接着在销产转换决策中,对于销售订单仍然存在的欠量,创建全流程计划制造订单,同时也考虑直接使用外采坯作为原材料满足计划制造订单对钢坯的需求,达到生产总量、机器产能、物料供应以及销售订货量各方面之间的一个平衡。

生产计划模块主要是负责将销产转换完成的连铸制造订单进行组炉组浇,热轧制造订单进行热轧轧程的组建,冷轧制造订单进行冷轧轧程及生产工艺规则的匹配。完成制造订单的组织和拆解,将制造订单拆解为件次计划。

作业排产系统模块主要负责件次计划的排序工作,将主生产计划产生的各个件次计划任务按生产规则及工艺路径要求和设备生产要求安排到适合的生产设备上。当生产计划由计划员确定后手动下发给生产执行系统MES组织实际生产。

4 系统实施效果总结

APS系统的应用和实施将公司销售订单准时交付率由月提高到周。当正式订单到达APS系统后,系统根据当前的产能情况及工艺产线对应的生产规则,迅速分析出了该订单的最优生产路径、出货时间以及所需耗材,然后开始智能排产,使生产计划控制非常精确。紧接着对应下发计划到生产执行系统MES,指导自动化设备组织实际生产。当意向订单到达APS系统时可以进行虚拟排产计划,将订单是否可按时交付进行准确估算。

当销售订单进行销产转换排产时,可以充分利用库存物料进行成品和半成品的余才充当,有效降低库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订单的准时交付率,加速资金的快速流转,提升客户满意度水平。

全流程按单生产,进一步提升订单的管理水平,订单按工序及生产工艺路径有效约束产能,全流程透明化跟踪处理和数据追踪,提升公司智能制造水平,为公司智能工厂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品管转正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民用飞机 转包项目 VIP计划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187-01

1 沈飞民机公司转包项目的现状分析

作为国内主要的民用飞机转包供应商,沈飞民机公司于2011年8月与庞巴迪公司签订了机身连接工作包的合同,在原有承担Q400飞机的前机身桶段、中机身桶段、后机身桶段、尾段、六个舱门、机身电缆的基础上,进行前中后机身桶段的结构连接,机身电缆铺设和液压系统、启动系统、防冰系统和燃料系统等管道的铺设。Q400机身连接工作包不仅是单纯的工作包结构的增加,同时还需要面临直接客户由庞巴迪贝尔法斯特到庞巴迪多伦多的转换、客户转包生产经验的不同、对转包生产的理解的不同、客户关注点及要求的不同、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对产品成本的持续关注与改进要求、对项目管理水平的新要求等一系列问题。这要求民机公司在管理运营Q400机身连接这个工作包时,不能按照以往传统的转包生产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更为先进和合理的项目管理,来面对这个新工作包和新形势。

基于对民机转包项目管理转型的形势的要求,和沈飞民机公司经营生产的实际工作的要求,沈飞民机公司项目部以Q400机身连接项目为依托,开展了民用飞机转包项目管理转型的研究,创造性的提出并开展了民机转包生产的并行工程,工作包转移与工作包界面划分并行;工程更改方面主动要求更改并参与整个工程更改过程;梳理完善构型更改索赔流程,成功实现索赔;从客户角度出发寻找降低项目成本的突破点;全面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并形成了民机转包项目管理的新流程与新制度,为沈飞民机公司管理创新和流程再造提供了科学依据,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及制度在公司范围内得到了全面推广,民机转包生产的并行工程、构型更改索赔理念、流程等对沈飞民机公司、乃至国内其他民机转包项目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 项目质量意识的提升与项目质量管理的改革措施

基于对民机转包项目管理转型的大形势的要求,和沈飞民机公司实际经营生产的实际工作的要求,沈飞民机公司项目部以Q400机身连接项目为依托,实施了有效的民用飞机转包项目质量管理举措。

2.1 VIP计划的实施

VIP,Vendor Inspection Program,即供应商检验计划,由BA授权沈飞民机公司的质量人员进行产品检验工作。VIP计划类似于工程的MRB计划。质量上的VIP与之前的区别可以从如下的流程图上清晰的体现出来:

着眼于沈飞民机公司与BA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公司长远的发展方向,积极的推进VIP计划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以下是BA的VIP计划战略地图:

目前VIP计划在沈飞民机公司已经进入实施准备阶段,BA确认了VIP计划的人选,包括质量工程师和检验人员。现阶段,正处于人员的培训阶段,民机公司的VIP计划人员通过参加BA的会议和培训,熟悉整体的计划内容,掌握必备的根据和技能。按照客户的计划,预计2013年7月份,沈飞民机公司的VIP人员将正式的承担起授权检验的工作。

2.2 质量门的应用

质量门(quality gate)又称质量闸,是戴姆勒―奔驰公司最先采用的一种产品质量管理模式,它被誉为目前领先世界的10大生产实践之一。质量门是我们的客户庞巴迪公司在加拿大德哈维兰工厂实施的质量管理方法之一。

质量门,即在生产线上设置这样一个门,合格的产品可以顺利的通过这个门进入下一工序,不合格的产品却无法通过这个门。由于机身对接工作包的特殊性,如果有些工作保留到后续工位,会给后续的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比如一架带开口RNC的中机身进入了机身对接工位,但是后续在排故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情况,RNC未能及时关闭,后续的相关工作就无法继续进行,对进度和排产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或者,有可能由于某种原因,故障未能排除,机身需要更换蒙皮或者报废,那么与之相连的前、后机身都将受到最直接的影响,进而造成更大面积的报废。越是到最后的工位出现的问题,对整个生产线的影响就越大,为了出了这个问题要付出的代价就更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Q400机身连接项目实行了质量门管理。

经过多次的向客户的学习与客户的现场指导,民机公司开始建立并完善了质量门的管理。在机身连接工作包上,质量门的应用是一个典范。机身连接工作包的质量门设置在对接准备工位,即在对接正式开工之前,以严格控制进入对接工位的前、中、后机身的质量。有问题的工作原则上不允许在对接上使用,必须排除所有故障并关闭文件后才能使用。如果由于特殊情况和生产进度需要,必须安排这样的机身进入对接工区,那么必须经过项目、质量、技术和客户的综合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为低,才允许通过这道质量门。

2.3 项目质量管理的改革――质量文化节

2012年9月26日,Q400项目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质量文化节。Q400项目装配厂各部门分别按照预定时间,在现场质量研讨作战室进行质量文化的讨论。本次质量研讨本着“眼睛向内、深入挖潜”的原则。在研讨活动中,分别针对部门的质量文化、重大和典型质量问题、员工行为习惯及文件控制进行讨论。并首次尝试运用头脑风暴、SWOT、BOSTON和鱼刺图等工具进行分析。在讨论过程中,装配厂质量领导小组成员分别参与各部门的讨论,并根据讨论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偏,帮助工区全面的学习和理解相关质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这次质量文化节期间,机身对接工作包也进行了专项质量改进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比如,在对接准备工区,为了防止在飞机吊装过程中出现任何意外,编制了《飞机吊装吊挂检查单》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在吊装前对吊挂进行严格的检查,吊装吊挂检查单由检验员负责监督并保存,无吊装吊挂检查单禁止进行吊装操作。

3 结语

通过Q400机身连接项目管理的课题研究,沈飞民机公司项目部在民用飞机转包项目管理方面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民机转包项目管理经验,与客户一起制定并实施了客户授权供应商检验VIP计划,为民机转包项目的项目质量管理开创了全新的模式。其整体项目的实施为沈飞民机公司管理创新和流程再造提供了科学依据,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及制度在公司范围内得到了全面推广,民机转包生产的并行工程、构型更改索赔理念、流程等对沈飞民机公司、乃至国内其他民机转包项目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12-2013).

品管转正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erp;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优越性

一、erp环境下成本管理的原理和必要性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最初是由美国的gartner group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erp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行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消除生产过程中一切无效的劳动和消耗,实现企业整体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为目标,以计划和控制为主线,以网络和信息为平台,集客户、市场、销售、采购、计划、生产、财务、质量、服务、信息集成和业务流重组等功能为一体,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其主要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面向全球市场,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实施erp、进行信息化改造是中国企业顺应历史潮流,走向全球市场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企业由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型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企业提升网络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WWW.133229.COM

但是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而且,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产品种类越来越复杂,这种强调人力劳动因素的粗放型计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现代管理的需要。现代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能协调、计划、监控和管理企业各种成本发生的全面集成化系统,从而协助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都面向市场来进行运作。erp作为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平台,除了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监控和优化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外,erp也为企业资金管理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控制和丰富的分析功能。

二、erp环境下成本管理的内容与操作

erp的成本管理是按照管理会计的原则,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与考核。erp采用的是标准成本体系。标准成本体系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是集成本的计划、控制、计算和分析为一体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从系统本身来看,erp成本系统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在成本发生前,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和反复测算,制定出未来某个时期内各种生产条件(如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能力利用等)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和基础。在成本发生过程中,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记录产生的差异,并做适当的控制和调整。在成本发生后,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制定新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按适用期和修订频率可分为基本标准成本和现行标准成本。前者是指成本标准一经制订,只要基本生产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制度。使用基本标准成本与各期实际成本对比,可反映成本变动趋势。后者是指按其适用期内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当各因素变化时应当及时修订。这样,既可用于评价当期实际成本,又可用于存货及销售成本计价。以上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如经常根据实际情况变动则不利于进行较长期间的趋势分析,反之则不利于日常控制。传统的做法不得不采取折中的办法,结果是两方面管理都未做好。而在erp系统完善的库存及标准成本数据支持下,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我们可以在年初备份现有库存及标准成本数据(基本标准成本),年内各会计期间及时更新成本标准,使之尽量符合实际情况(现行标准成本),以有利于效率评价和成本控制,年末再备份当前标准成本数据,即可与年初数据比较,用作趋势分析。

erp成本计算的基本数据包括采购成本、材料定额以及各种费率等。它们分别记录在物料主文件、物料清单、工作中心和工艺路线等文件中,这些基本数据的准确性是成本计算准确性的重要保证。erp成本计算方法采用的是滚加法,是按物料清单所规定的物料之间的层次、需求关系和制造过程,从产品结构的最低层次开始,从低层向高层逐层累计。成本的发生和累计与生产制造过程同步,随着生产制造过程的进行,在材料信息和生产计划信息动态产生的同时,成本信息也随之产生,使得在计划、控制物流的同时,也控制了资金流,做到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目前国内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开始运用erp进行成本管理。erp的使用,解决了传统工作成本管理的诸多不足。erp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集成性,该特性使得在erp平台上工作的人们用一个声音说话,他们所面对的是一套源头唯一而且勾稽准确的数据。在erp的成本管理系统中,所有的成本管理应用程序都共用同样的数据源,并且使用一个标准化的报告系统,用户界面的同一结构使这个系统具有容易操作的特点,成本与收入的监控可贯穿所有职能部门。差异或有问题的项目一旦出现就能被分离出来,并可采取措施去纠正。

三、erp环境下成本管理的优越性

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成本的计算不及时、工作量大且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但在运用erp进行成本管理的企业中,上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及时计算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例如,制造费用是一种间接成本,当其发生时尚不能直接判定所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此要对制造费用先行归集,再定期分摊。这样一来,在进行产品成本计算时,制造费用的计算和分摊都有某种程度的滞后,影响了成本计算的及时性。而在erp标准成本体系下,则是事先制订制造费率。有了制造费率才能把制造费用分摊到工作中心上去,然后再乘以工艺路线记录的工时数,使得在成本滚加的过程中,制造费用的计算和直接费用的计算同步进行,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再如,采用分步法下的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成本核算所划分的生产步骤,逐步计算和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步骤计算出产成品成本。各生产步骤的成本核算要等待上一步骤的成本核算结果。而在erp系统的标准成本体系下,所有存货(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在制品)均按标准成本计价,不存在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计算的等待性,为成本的及时计算提供了可能。

(二)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成本计算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这给核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上提到的,逐步结转分步法是为分步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按其半成品成本项目在下一步骤成本反映的不同,又可分为综合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不分成本项目,直接以材料费形式计人下步骤的方法称为综合结转;上步骤半成品成本按成本项目(材料费、人工费、间接费用)分别计人下步骤产品的成本项目的方法称为分项结转。在综合结转方式下,要想了解成本的原始构成,就需要进行成本还原。而成本还原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如果采用分项(即按成本项目)结转,虽然可以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构成,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但成本结转工作比较复杂。上述计算的烦琐在erp标准成本体系下便不成为问题。bom(物料清单)的应用,可按物料制订各成本项目标准(横向),按层次结构又可实现自底向上按成本项目的滚加(纵向)。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核算工作量,简化了成本核算。除此之外,采用erp成本管理系统,在通过库存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取出相关成本数据或手工录入数据后,系统还可以自动生成各种成本报表,如完工产品成本报表、在产品成本报表、成本差异分析表等,并保证各种数据的来源唯一性,确保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正确性,从而避免了手工做报表的繁重工作量。

品管转正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

医院信息系统(HIS)是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撑环境,它可以带动医院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制度化,促进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药品是医院为开展正常医疗业务工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是医疗业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药品收支占医院业务收支相当大的比重,药品收支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经营成果。因而,在医院信息化管理条件下,加强药品的进、销、存各环节的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财务核算方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医院HIS系统下完善医院药品财务管理进行粗浅的探讨。

1、药品管理的原则

1.1计划采购  医院应严格按基本药品目录编制药品采购计划,坚持按计划采购药品,防止无计划采购和超计划购药,避免造成药品积压,影响医院流动资金周转。

1.2定额管理  医院应根据各自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药品储备定额,实行定额管理,防止库存药品过多地占用流动资金。

1.3加速周转  在不影响临床诊疗工作的前提下,药品采购尽量做到勤进、少进,加速药品周转,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4保证供应  药品是为医疗活动服务的,要必须保证药品的及时供应,避免出现因药品供应不及时影响医疗效果的情形。[1]

2、药品核算的方法

2.1零售价管理  医院药品的出入库、领用、消耗、结存等都要按数量、单价金额记账,并且都统一按零售价进行核算,便于准确计算药品的经验成果。

2.2 数量统计  在HIS系统下,医院的全部药品无论是入库、出库、领用、销售、库存都要进行数量统计,期末,计算机可以对药品的购进、发出和结余进行自动汇总,药品的实物数量与计算机中的结余数量核对无误,从而真正做到药品的科学管理。

2.3 实耗实销  在HIS系统下,药房根据计算机自动汇总出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的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中实际消耗的药品的销售额向财务部门结算,改变了以领代销和以存代销的核算模式,真正做到实耗实销,确保账实相符。

3、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

3.1 药品出入库制度  药品采购入库时,由仓管员负责验收、药品会计共同参与,严格按审批的计划验收。药品发出时,由药房或使用科室填写请领单,经药品会计开具计算机出库单,并确认记账后,请领人凭出库单交仓管员按单发货。

3.2 处方与收入核对制度  药房与收费室每天按规定的时间同时结账,药房填制药品销售收入日报表后与收费室药品收入日报表核对是否相符。要具体核对清楚当天现金药费的数额和记账药费的数额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要及时查明原因。

3.3 定期盘点制度  在医院HIS系统下,对药品的盘点应当做到1个月盘点一次为宜,至少一年不得低于4次,即一个季度至少要盘点1次,以便及时掌握药品库存,及时发现漏洞,做好药品日常管理。

4、加强药品内部控制

4.1 采购控制

要正确制定采购计划,合理确定采购批量,控制采购价格,合理确定采购限额,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控制积压、减少浪费。

4.2 储存控制  医院要对购入的药品严格执行入库验收制度,对品种、数量、质量进行严格验收,未经验收的,财务部门一律不得记账和付款;同时,要制定合理的药品储备定额,防止积压和浪费;医院要定期组织药品的清查,对失效、毁损、霉烂、丢失的药品,要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确保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2]

4.3 领用控制  首先,根据医院临床各科室对药品的消耗量,制订出全院合理的消耗定额;其次,要控制好药品的领用范围,一般情况下,仅住院药房及各门诊药房可以领用药品,临床科室原则上只能领取材料性的药品,不得领用成品药品;再次,要严格执行药品请领的审批手续,对领用的药品要严格执行分管领导审批制度;最后,还要注意加强药品领用后的跟踪管理,定期不定期检查药房有无调药、换药、借药等情况,一旦发现,要坚决制止惩处。

5、积极探索实现药品“零库存”管理

5.1含义及作用

药品“零库存”管理是一个的综合而复杂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利用严格的数量管理来掌控药品需求的变动,保持最小的库存数量,通过少量、多次的药品流动来代替库房存放。

在医院管理中,药品“零库存”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及意义。首先,它可以使库存压缩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减少因库存量大而占用较多的资金;其次,它以病人需求导向来制订采购计划,其运作是以少量和多次为特点进行的,可以优化资金结构,加快资金周转;最后,它可以为医院有效节约仓管成本,最大限度地回避了因药品积压带来的价格下降导致的经济损失,加之其始终以严格的数量管理为基础,从而实现全院药品“供应链”的管理的科学、准确和高效。

5.2 具体做法

利用医院HIS系统,住院及门诊各药房可以根据药品发出的实际情况统计出药品的实际消耗,并按药品品种逐个确定药房需求的最高和最低限值,据此,各药房上传采购计划至药库,药库接收到采购计划信息后,及时安排采购;药品购入医院后,药库根据各药房上传的采购申请,快速、全额发放药品,从而实现药库的“零库存”;药品调拨到药房后,可以很快发放到病人手中,从而大大加快了药品的流通速度,有效地减少了药品的积压和资金的占用。医院的各药房可以通过领药入库表、库存表、消耗表、出库表、损益表和缺药报警、有效期报警以及处方查询、退药查询等报表来实现全面控制,严格控制到每一种药品,甚至每一个批号。有了实时、准确的数据依据,辅以严格的管理制度如药品分类分柜管理、值班数量核查责任制、不定期数量抽查、定期盘存等,再配合财务管理手段,从而真正做到药品全面管理。

另外,运用HIS系统的查询和统计功能,药库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药品进出情况,统计库存药品,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畅销药品、滞销药品、积压药品、过期药品、损耗药品、医生用药偏好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数据,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在HIS系统中,会计与库管之间有严格的审核与牵制关系,药品会计账基本都可以由计算机完成。因而做好对药品品种、批次、价格、包装单位的清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如原始凭证、审核签章等就显得非常必要,另外还 必须强化对付款凭证、月末结转、财务对账的管理,做好财务核对和付款准备工作,为药品流通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对医院来说,药品是医院的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药品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业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手段[2],因此,在医院HIS系统下,医院的财务管理不能仅停留在事后的管理上,而应当同时做好事前、事中的管理,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为医院当好家,理好财,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品管转正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 MES;ERP;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220150-02

1 冷轧MES系统体系结构

冷轧MES系统,介于PCS与ERP系统之间,在整个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承上启下,是生产活动与管理信息沟通的桥梁。系统其主要结构是根据ERP系统下发销售订单,通过质量设计、生产调度、成本控制、物料平衡等过程组织生产,并将信息加以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及时呈报ERP系统,最后达到上下连通控制设备与管理平台,前后贯通所有产线,实现过程的一贯制管理。

2 冷轧MES系统功能

2.1 订单管理

订单管理主要负责接收EPR系统下发的销售订单,为实现“按合同组织生产”提供必要的合同数据准备。

MES系统接收到的订单应当已经通过必要的合同评审、确认或分解,是可以组织生产的合同,合同类型主要包括:期货合同、现货合同、预合同等。

2.2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前提,以质量工艺规程为依据,充分考虑用户的特殊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质量设计,通过对各个生产节点的管理控制,达到用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确保从合同接收开始,到成品出库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实现从原料入库到出厂的质量一贯制管理,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

2.2.1 产品规范管理

目的是对钢铁企业的标准产品,按产品的种类、形态、标准、牌号等进行统一编码,并规范产品品名、标准、牌号、表面特性等规范书写格式,同时对体现产品特性的最终用户与最终用途进行规范,实现“标准+α”组织生产。

2.2.2 冶金规范管理

目的是对所有产品涉及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包括用户的特殊需求,系统性的记录于计算机数据库中,包括表面检查的方法与标准、取样要求、检验标准、包装要求、标签与质保书要求等。

通过冶金规范管理,针对每一特定产品,结合最终用户的特殊需求、产品的最终用途,设计出符合产品生产要求的多条生产途径,并针对每一生产工序,制定出具体的加工方法与控制要求。

2.2.3 合同处理

合同处理是联系订单管理与生产管理的桥梁,是实现销售订单向生产合同转变的功能模块。通过合同处理,为每一份合同建立起一整套对应质量与生产控制标准数据,从而保证合同的生产可行性,为实现“按合同组织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合同资料准备。

2.2.4 检化验管理

主要负责向检化验系统下发试验委托指令及试验标准数据,接收检化验系统反馈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试验实绩,完成实绩数据与标准数据的比对。

2.2.5 质量判定与处置

质量判定是对生产过程中在制品、成品是否合乎质量标准的界定,完成对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等级判定,为质量保证书的打印提供支持。

质量处置是基于管理与质量因素的考虑,对物料进行人工过程干预,包括封锁、返修、改规、降级、释放等处置,增强各生产环节的应变能力,实现产品的弹性制造,最大限度的体现产品价值。

2.2.6 质保书管理

质保书管理是质量一贯制体系的终点。通过质保书管理,可以依据产品规范、冶金规范、销售合同的具体规定,自动收集合同发货信息、物料规格数据、理化性能数据,打印符合用户要求的质保书,为日后的客户服务、质量改善及诉赔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2.3 生产合同管理

对合同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实时动态跟踪;通过合同归并、合同计划、转用充当、原料申请、合同准发等功能模块,为企业根据产销情况及时调整合同的生产节奏、平衡物流、减少余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供管理平台和决策支持。

合同归并:在合同处理成功后,把订货量较小的合同按一定的归并原则进行归并,按归并合同组织生产,达到提高产能、减少余材、方便管理的目的。合同计划:是合同处理成功后需经过的管理步骤,主要作用是根据合同的工序最晚通过日期,确定合同通过各工序的计划日期;实行工序能力平衡和库存物流平衡,检查合同计划日期的可行性。原料申请:在确保物流平衡的前提下,根据合同原料和合同计划的要求申请相应工序的原料。通过正确、及时的原料申请,可以把合同所需的原料按计划组织到位,从而确保合同的按期完成。

材料转用和充当:将材料信息与合同信息比对,进行合理性检查,通过对材料进行脱合同和挂合同处理,实现物料与生产合同关系的优化匹配。通过物料的转用充当,可以根据合同的执行进度,合理地使用库存的各种物料,从而达到加快物流周转、减少余材,确保合同按期完成的目的。准发资源管理:是生产合同管理与发货管理的一个业务界面。成品材料产出并具备准发条件后,这些成品材料就作为准发资源进行管理。成品准发条件一般是指成品已综判合格、已按合同要求包装完毕,已入成品库。通过准发资源管理,可加速成品材料的出厂速度,压缩成品材料的库存,确保物流畅通和合同按期完成。合同跟踪:合同跟踪是MES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其本质是对每一个合同的当前状态和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正确及时地计算合同欠量,根据合同工序欠量,掌握合同进程,预测合同交货期和进行合同脱期报警。合同工序欠量也是正确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和准发计划的主要依据。

2.4 作业计划管理

是面向冷轧产线的各道机组,将可以投入生产的材料按照合同要求、生产规程、设备要求等编制出各工序可执行的作业计划。通过编制详细的作业计划,向操作人员发出明确的作业指令,有效地控制现场生产,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以及物流的畅通。

2.4.1 规程建立

对机组的一些作业规程建立相应的静态表和查询维护画面,以便于对形成的计划进行自动的规程检查,突出显示违规材料,提醒计划员注意并调整计划内材料顺序。

2.4.2 计划管理

作业计划的编制是将已放行生产的、有欠量的合同以及可以投入生产的材料按照作业规程、设备要求进行计划编制,其目的是确保合同按时完成以及物流的畅通。作业计划根据主要机组工序分别编制,计划编制步骤基本相似。

2.4.3 命令管理

根据已释放计划的基本信息和计划内材料的详细信息,生成相应的生产命令,下发给相应的L2系统。

2.5 物料跟踪与实绩管理

负责接收L2上传的生产实绩,以了解物料在生产过程当中的动态变化、质量工艺控制情况,为后续的仓库管理、质量管理、发货管理提供基础数据。通过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的全过程进行一贯跟踪,实时掌握库存情况,保持实物与信息的同步,以达到降低库存、确保物流畅通、保证系统正常运转。

物料录入管理:根据“数据就源”原则,通过接口,接收热轧MES系统的热轧原料基础信息和化学成份等信息。生产实绩收集:通过和各相关L2系统的接口,收集生产实绩信息,并分类保存,以此作为系统跟踪、管理物料的信息基础。

为避免通信故障引起的产出实绩和吊销实绩无法正常接收,同时具有这些信息的后备输入功能。物料跟踪管理:通过处理各种实绩信息,实现对物料的全程过程跟踪,实时反映物料的当前状况。工序成本数据收集:收集成本基础数据,并将这些实绩上传ERP系统。

2.6 仓库管理

支撑冷轧原料库、在制品库、成品库物料的入库、出库、倒垛、盘库等业务,以实时了解存库情况,减少物料在库时间,加快物流运转。原料库管理:原料库管理主要物料对象为原料库中的热轧卷。在制品、成品库管理:在制品与成品库管理主要物料对象为单一物料。

2.7 发货管理

发货管理的目标是规范出厂管理业务,根据合同交货要求,合理有效组织出厂资源,缩短出厂物流周期,降低成品库存,保证合同按期交货,提高客户满意度。

发货计划管理:根据MES与ERP系统的功能分担,编制发货计划,将发货实绩上传ERP系统。发货作业管理:实施成品装车发货,确认发货实绩,并将发货实绩上传ERP系统。系统为处理业务操作环节的异常,提供在一定条件下允许数据流回退的手段。轧辊管理:通过录入轧辊基本信息,维护轧辊磨削信息,人工修改轧辊使用状态,以台帐方式对轧辊进行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品管转正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经济效益

1 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管理的意识淡薄。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有些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往往不考虑经济效益,重生产管理轻经营管理,重数量指标轻效益指标,加上职工经营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比较淡薄,时至今日,一说成本超支,要么归于物价上涨原因,要么归于上级计划不周,只讲客观,而不从自身粗放的成本管理中找原因,寄幻想于上级成本支出计划的调整,怕过紧日子吃亏,怕承担成本管理风险,层层向上伸手,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观念上的滞后,严重阻碍了成本管理工作的改善和加强。

(2)成本计算工作的随意性。

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企业与职工个人利益同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宏观上缺乏有效的控制机构,企业行为日趋短期化,反映到成本计算上是少计或多计成本。www.lw881.com如:随意提高费用开支标准,扩大成本开支范围;该摊的费用不摊或少摊,该提的费用不提或少提;不转或多转在产品成本,少转专项工程费用等。这种视本单位利益需要人为地调整成本的现象,是司空见惯的。

(3)成本管理措施不够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

长期以来,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顾虑太多,习惯于“中庸之道”,在收入分配上不敢真正拉开档次,不敢使那些工作突出、贡献大的职工先富裕起来,未能使他们名利双收。对超支、损失浪费,不敢在“否决”上动真的,尤其是没有按规定真正将成本控制目标完成情况与政绩考核、职务和工资晋升很好地结合起来,考核时往往心慈手软,讲客观、讲情面,迁就照顾,奖罚不分明,使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无法形成。没有真正下决心剥离和清除依附在主业身上的“寄生”公司,没有根治其它经济实体挤控主业的现象,缺乏“碰硬”的保证措施,遇到关键性问题总是下不了决心和狠心,致使这些问题成为成本管理不能落实的主要障碍。

2 加强成本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1)强化成本意识是做好成本管理的前提。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成本指标是企业管理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强化成本管理要有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必须在把主要精力用在放眼市场,打开销路,占领市场的同时,还要眼睛向内,抓管理、降成本、增效益。为此,企业应广泛深入地强化成本管理宣传教育。把市场竞争的压力,转化为全体职工的压力,使人人肩上有指标,人人都来关心成本,主动为降低成本献计献策,精打细算,真正做到从我做起,就是事事、时时、处处都要对产品成本有明确的反映。实行全员、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如果有了这样的成本意识,这样的自觉行动,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就有可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2)夯实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首先要齐抓共管。做到单位第一管理者组织抓,财务主管具体抓,具体工作人员协同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同心协力强化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做到成本费用真实可靠,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详实的资料。其次要健全内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各种管理办法,从调查研究入手,学习先进经验和办法,制定出适合自身实情的规定和措施,同时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使成本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其三要加强法制教育。端正领导班子的经营思想和行为,做到依法经营和管理,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堵塞因管理不善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造成的成本管理中的漏洞。其四应加大财务监督、内部审计力度。财务监察、审计人员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检查、掌握、反馈财务管理的负面信息,对违规、违纪现象采取有效措施,严肃查处,决不手软。把日常财务监督、审计工作与加强成本管理、净化运营成本紧密结合起来,强力推进成本管理工作规范化。

(3)改革成本计划管理体制。

成本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同成本计划管理体制有直接的关系,近几年来,成本指标已不再下达,只是在成本报表上保留了何比产品成本降低率“这一徒具形式的栏次,连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也是只包利润指标,而不包成本指标,无形中增长了企业领导只重视利润,忽视成本管理的倾向。为获得更多的盈利,千方百计在产品价格上做文章,而功夫不是下在成本管理上,使相当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靠涨价或变相涨价取得,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标准亦越来越失真。因此,应改变现行的成本计划附属于财务计划的做法,将成本计划单独纳入计划管理体系,同财务计划平行,在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中作为指令性计划指标考核。尽管目前对成本指标有不少争议,从实际情况看,”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可比性强,便于分析,仍以此作为成本考核指标为宜。

(4)认认真真落实成本责任制。

成本工作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每个人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成本水平,经济效益的高低。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未达到各取所需”的极其发达生产力水平以前,经济利益、物质利益原则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为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必须认真落实成本责任制,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即:按责任归属确定价值指标数据,计算指标完成情况,定期考核,奖惩兑现。使企业从领导到职工群众,人人有成本责任目标,个个讲求经济效益,增强其紧迫感、责任心,真正将成本责任制落到实处。

(5)举措创新,强化管理。

在管理中,应紧紧抓住效益这个中心不动摇,抓住成本不松手,抓住成本否决不留情,强化成本控制,让市场机制进入车间、班组,成本指标分解到人,模拟市场价格,进行成本倒算,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

品管转正工作计划范文7

关键词: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经济效益

1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管理的意识淡薄。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有些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往往不考虑经济效益,重生产管理轻经营管理,重数量指标轻效益指标,加上职工经营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比较淡薄,时至今日,一说成本超支,要么归于物价上涨原因,要么归于上级计划不周,只讲客观,而不从自身粗放的成本管理中找原因,寄幻想于上级成本支出计划的调整,怕过紧日子吃亏,怕承担成本管理风险,层层向上伸手,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观念上的滞后,严重阻碍了成本管理工作的改善和加强。

(2)成本计算工作的随意性。

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企业与职工个人利益同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宏观上缺乏有效的控制机构,企业行为日趋短期化,反映到成本计算上是少计或多计成本。如:随意提高费用开支标准,扩大成本开支范围;该摊的费用不摊或少摊,该提的费用不提或少提;不转或多转在产品成本,少转专项工程费用等。这种视本单位利益需要人为地调整成本的现象,是司空见惯的。

(3)成本管理措施不够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

长期以来,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顾虑太多,习惯于“中庸之道”,在收入分配上不敢真正拉开档次,不敢使那些工作突出、贡献大的职工先富裕起来,未能使他们名利双收。对超支、损失浪费,不敢在“否决”上动真的,尤其是没有按规定真正将成本控制目标完成情况与政绩考核、职务和工资晋升很好地结合起来,考核时往往心慈手软,讲客观、讲情面,迁就照顾,奖罚不分明,使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无法形成。没有真正下决心剥离和清除依附在主业身上的“寄生”公司,没有根治其它经济实体挤控主业的现象,缺乏“碰硬”的保证措施,遇到关键性问题总是下不了决心和狠心,致使这些问题成为成本管理不能落实的主要障碍。

2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1)强化成本意识是做好成本管理的前提。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成本指标是企业管理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强化成本管理要有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必须在把主要精力用在放眼市场,打开销路,占领市场的同时,还要眼睛向内,抓管理、降成本、增效益。为此,企业应广泛深入地强化成本管理宣传教育。把市场竞争的压力,转化为全体职工的压力,使人人肩上有指标,人人都来关心成本,主动为降低成本献计献策,精打细算,真正做到从我做起,就是事事、时时、处处都要对产品成本有明确的反映。实行全员、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如果有了这样的成本意识,这样的自觉行动,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就有可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2)夯实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首先要齐抓共管。做到单位第一管理者组织抓,财务主管具体抓,具体工作人员协同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同心协力强化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做到成本费用真实可靠,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详实的资料。其次要健全内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各种管理办法,从调查研究入手,学习先进经验和办法,制定出适合自身实情的规定和措施,同时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使成本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其三要加强法制教育。端正领导班子的经营思想和行为,做到依法经营和管理,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堵塞因管理不善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造成的成本管理中的漏洞。其四应加大财务监督、内部审计力度。财务监察、审计人员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检查、掌握、反馈财务管理的负面信息,对违规、违纪现象采取有效措施,严肃查处,决不手软。把日常财务监督、审计工作与加强成本管理、净化运营成本紧密结合起来,强力推进成本管理工作规范化(3)改革成本计划管理体制。

成本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同成本计划管理体制有直接的关系,近几年来,成本指标已不再下达,只是在成本报表上保留了何比产品成本降低率“这一徒具形式的栏次,连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也是只包利润指标,而不包成本指标,无形中增长了企业领导只重视利润,忽视成本管理的倾向。为获得更多的盈利,千方百计在产品价格上做文章,而功夫不是下在成本管理上,使相当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靠涨价或变相涨价取得,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标准亦越来越失真。因此,应改变现行的成本计划附属于财务计划的做法,将成本计划单独纳入计划管理体系,同财务计划平行,在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中作为指令性计划指标考核。尽管目前对成本指标有不少争议,从实际情况看,”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可比性强,便于分析,仍以此作为成本考核指标为宜。

(4)认认真真落实成本责任制。

成本工作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每个人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成本水平,经济效益的高低。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未达到各取所需”的极其发达生产力水平以前,经济利益、物质利益原则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为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必须认真落实成本责任制,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即:按责任归属确定价值指标数据,计算指标完成情况,定期考核,奖惩兑现。使企业从领导到职工群众,人人有成本责任目标,个个讲求经济效益,增强其紧迫感、责任心,真正将成本责任制落到实处。

(5)举措创新,强化管理。

在管理中,应紧紧抓住效益这个中心不动摇,抓住成本不松手,抓住成本否决不留情,强化成本控制,让市场机制进入车间、班组,成本指标分解到人,模拟市场价格,进行成本倒算,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

品管转正工作计划范文8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系统是美国GartnerGroup公司于1990年提出的,是MRPⅡ(企业制造资源计划)下一代的制造业系统和资源计划软件。除了MRPⅡ已有的生产资源计划,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功能外,还有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存货、分销与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定期报告系统。它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核心目标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满足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有力保障,为企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提供有效的服务。

一、ERP的核心管理思想

其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二)体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同步工程的思想;

(三)体现事先计划与事前控制的思想。

二、ERP实现财务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企业实施ERP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这个过程就是将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根据新的管理需要并结合ERP软件的功能进行重新划分和制定,最终在系统中分配不同的职责权限,以完成业务流与信息流的同步运行。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个过程也是部门职责、工作任务的重新分配。

首先,由于业务流程的重组,财务部门不再负责对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确认和核算工作,这项工作分别由商务管理部和生产运营部来完成,而且此项工作是在ERP系统中随着“发货”指令的发出而自动完成的。商务管理部将销售合同的信息输入系统中,创建销售定单;系统运行市场资源计划(MRP)后就会由销售定单自动触发生产计划(生产定单),生产计划又会触发采购计划;生产部门按照生产定单上显示的物料需求进行领料和生产;每个产品被发货后,系统都会自动生成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财务凭证,无须财务人员做凭证。

ERP系统的这一功能不仅严格保证了收入和成本的相互匹配、业务流与财务信息流的高度统一,而且使从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的财务人员有精力仔细检查:每个销售定单的毛利率是否正常,偏离预算毛利率的原因是什么;每个生产定单的完工状态有无问题,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产生在哪个环节;客户和供应商的库存状态是否正常,有多少存货是处于滞留的状态,对采购量和采购价进行分析;查询应收款和应付款的动态、账龄状况等。这从根本上实现了财务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三、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有限公司ERP系统的实施

(一)公司背景

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泰公司)成立于1997年,公司主要经营原料药、无菌原料药的生产,医药中间体生产及销售;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

公司的核心文化是“业绩文化、创新文化、效率文化”,以此为经营理念,从而实现公司的愿景:“建设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公司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阿莫西林生产基地,销售量在国内市场居于首位,市场占有率在30%左右,其另一主导产品氨苄西林钠在国内市场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占有率在8%左右。

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适应国际市场竞争法则,以强势胜出,已成为现代化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先泰公司从2003年开始与北京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合作推行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成为改变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进行流程再造,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最终达到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二)ERP实施前管理背景

先泰公司以往的物流管理不到位,例如库存产品的流程监管及日常进销存管理上,管理部门即是库存商品的“会计”,同时又是“出纳”,其物流工作没有处于其他任何一个部门的有效监管范围内,而且手工记账繁琐,各项信息数据不能共享,很难分析问题。在日常工作上,各部门汇总上报的进销存数据口径不一,库存管理的“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互混杂在一起,使得领导对数据的准确性产生怀疑,可比性差,无法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的决策依据。更有甚者,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误导。另外,在成品、原料及备品备件等管理流程上,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有待去规范和解决。为此,多年来先泰公司一直尝试和摸索着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直到2003年公司成功开发和上线实施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才将以上所面临的问题逐一加以解决。

(三)公司实施ERP系统

就企业内部而言,ERP系统是企业范围内进行预测、计划及制表的一套工具。它能够将客户与供应商完整地连接在一条供应链上,先泰公司通过应用,已证明了销售、市场、生产、采购、财务、新产品开发和人力资源等部门的整体协调与运作。

1.ERP系统的逐步建立。先泰公司进行了基本信息、管理维护、自定报表、物流管理存货、订单、采购、应收、应付、会计总账、自动分录、工单、物料需求等共15个子系统的上线实施工作,形成:

(1)物流监控体系包括:原材料从计划到采购、检验入库,再到车间领用等一系列监控流程;产成品从车间生产出来,经过检验、入库直至销售等一系列监控流程;原料库、成品库、备品备件库等库存数量随时查询。

(2)资金流监控体系包括:客户信用控制;应收款项账龄分析及回款考核;应付账款账龄分析及采购付款控制。

经过近三年的实施,先泰公司已基本实现对物流与资金流的有机结合运用,使企业具有了现代企业应具备的管理水平。

2.ERP使各项信息及时、准确汇总,达到查询共享

企业实施ERP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打造一个集成的、实时的信息平台,打造 “整个公司是一个整体”。所有可公开的业务信息,经逐级授权后可在公司内部充分交换和共享,公司员工(包括决策层和执行层)在可获得信息后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及时响应,从而提高公司整体的工作效率及反映能力,以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就像大多数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状态一样,先泰公司在实施ERP系统之前,业务系统、账务系统、办公系统等多套不同的系统在支撑各职能部门的运作。就职能部门内部而言,这些系统运行得不错,但由于这些系统不集成,每月业务系统与账务系统的对账工作量很大,而且无法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决策层所需要的各种管理报表。同时,由于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扩张,企业的管理者明显感觉到各部门信息孤立,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统一的信息平台是企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三年的实施,公司内部成功建立了ERP系统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生产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变化,合理安排生产;销售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公司的生产状况,确定市场开拓的节奏;财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种业务信息,转化为数字语言为决策层提供支持。

3.借助ERP的实施,流程得以优化

ERP的上线过程,其实也优化预期流程的过程。ERP系统正式应用以前,企业的流程不顺。应用及根据公司管理现状,对领料流程、销售流程、出库流程等进行了优化。企业管理开始由强调流程管理向以流程管理为技术约束条件方面的转变。

4.ERP实现了公司信息的整体管理与控制

为遏制新增逾期应收账款,防止“坏账”给企业效益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通过在ERP系统中完善和细化信用管理制度,明确销售流程,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了市场管理体系,规范销售员的工作职能等。针对公司销售控制点预测出的问题,在建立健全信用、服务、考核政策的基础上,强化逾期应收的管理,逐步由事后追讨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控制,将重点放在产品销售的事前和事中,以达到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目的。同时,借助ERP账龄分析系统监控应收账款超期情况,以天为计算单位,超出合同约定时间的款项,ERP自动预警并停止发货,进入催收程序,由业务员或专职人员负责清欠,取得了显著成绩。

5.ERP促进了传统管理思想的转变

ERP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要求企业管理人员的岗位有明晰的职责,权责分明,强调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流程节点的每一个环节都实施ERP对整个企业所有资源的计划管理。通过ERP系统流程得以优化,对管理人员的业务行为起到约束和控制的作用。

(四)实施ERP取得的效益

经过对ERP管理系统三年来的摸索、开发与深挖其潜能,先泰公司已取得显著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1.管理效益

(1)规范并加大物流管理力度,理顺公司物流管理流程,使得物流库存成本处于最佳成本底限。通过有效的日常监管,以达到节约资金,降低库存成本的目的。杜绝了物流方面违章、违法行为的发生,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增加了管理效果。

(2)通过ERP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相互核对、补充,不断寻求物流与资金流的最佳结合点,提高了产品周转频次,加速了流动资金的周转,并通过ERP系统的信用控制模块,加强了对应收账款的分析与考核,加速了资金周转,杜绝“坏账”发生,减少坏账近500万元。

(3)随着ERP项目的开展,尤其是ERP流程的不断完善,克服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随意性,促使员工逐渐改变以往处理事情的逻辑思维,明白自己的作业不仅把现有的操作流程要引入系统,更重要的可以发现原有工作的不合理处,把ERP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融入到流程中,并通过“为下道工序”着想,使为“创造客户”服务思想的宗旨不断巩固。

2.经济效益

(1)库存下降30%-50%

这是人们说得最多的效益,因为它可使企业的库存投资减少40%-50%,库存周转率提高约50%。

(2)延期交货现象减少50%

当库存减少且很稳定的时候,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了。企业的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25%,误期率平均降低25%,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信誉。

(3)采购提前期缩短40%

采购人员有了及时准确生产计划的信息,能够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货源选择,研究谈判策略并了解生产问题,从而缩短了采购时间,节省了采购费用。

(4)制造成本降低12%

品管转正工作计划范文9

我向大家作如下述职报告,敬请批评指正!

一.协助部长做好部门全面工作。

1.负责环卫车辆开发部全系列车型参数及产品技术特点资料的整理汇总,并进行不定期维护更新,目前已完善全系列80余种车型的技术资料,以文件共享的形式提供给销售部门,为销售部门提供车辆宣传及投标文件整理方面的技术支持。

2.协助部长负责部门每周的周工作总结、周工作计划以及月度、年中、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的落实、整理及汇总工作,负责部门技术资料的整理计划、专利论文编写计划的落实与推进,保证了部门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3.参加奔马生产部每天下午的生产调度会,对会议提出的各项技术类问题进行快速、有效的响应及配合,及时对生产现场问题进行协调处理,为生产任务的推进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二.转运车辆开发处全面工作

在协助部长做好部门全面工作的同时,还负责整个转运车辆开发处的新产品开发及产品维护工作。

1.产品开发方面

2016年担任环卫车辆开发部部长助理一职以来,共完成27种垃圾收转运类环卫产品的新产品开发工作,其中包含10种车厢可卸式垃圾车,6种压缩式对接垃圾车,8种压缩式垃圾车,2种自装卸式垃圾车以及1种自卸式垃圾车,实现了垃圾收转运车辆的不同底盘、不同吨位国五车型的全面覆盖。

2.产品维护方面

2016年5月至今完成多项车型的产品结构优化工作,其中3吨拉臂上装由外购转为自制,在提高了装载能力的同时,使上装成本降低50%。同时根据销售部门提出的不同需求,完成多种车型特殊订单的制作。

3.其他方面

近一年以来,转运车辆开发处共完成专利编写14篇,其中发明专利5篇,实用新型专利9篇,另外还完成《智能化压缩式垃圾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申报,并获得许昌科技成果进步奖一等奖。

三、工作计划

1.部门管理方面,加强自己对人员管理及项目管理方面的学习,提高管理水平,更进一步的协助部长做好部门管理工作。

2.产品开发方面,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及客户不同需求,并通过深入考察对标车型,关注市场动向来进行新产品的立项、开发,从而提高新产品的一次开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