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自学配音的方法集锦9篇

时间:2023-10-15 10:13:07

自学配音的方法

自学配音的方法范文1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面临的新形势,教育部在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十二条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意见,其中之一就是要通过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提升教学水平,并具体要求各高校要在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让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逐渐达到15%以上。

但是,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所限,人们对计算机音乐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尚处在开发阶段。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针对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中实际应用的若干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经验。

一、《和声学》教学

在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里,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由于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许多高师学生在入学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声。面对如此的教学对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因而几近于“纸上谈兵”;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学生因看不见其乐谱形式,故而又等于“对空弹琴”。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尽管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辛苦,但学生最终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琐的清规戒律。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书面作业错误这一教学误区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耳朵中感觉不到和声的音响美,思想上也无法形成最一般的和声思维习惯,学到最后,多数人终于失去了对和声学习与应用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之关键所在。

为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引进了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主要采用美国Passport Designs公司开发的《Encore》制谱软件(Version4.2.1)、英国Software Partners公司的《tonica》和声教学软件(Version 5.0)和美国Jo Brodtkord公司与挪威Musicator A/S公司联合开发的《Musicator Win 3.0 ( MW3) 》音序软件(中音公司全权国内发行),综合利用它们各自的特殊功能,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多媒体和声教学,主要做法如下:

(一)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

Encore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对某种具体的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和声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己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审美判断。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判断的自信心。

(二)利用MW3的乐谱编辑功能进行习作示范与作业讲评

MW3的乐谱编辑功能是非常出色的。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以及在课堂上进行习作示范时,利用该功能常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例如,对和弦连接中最常出现的平行、反向及隐伏五八度等不良声部进行,可以利用乐谱编辑中的拷贝(Copy)功能,将包含上述错误的和弦连接片断拷贝到下方相邻音轨的同一节拍位置,并在新音轨上利用编辑功能将多余声部删除,只留下构成平行进行的两个声部,学生视、听后就会对问题一目了然,无须再作过多的说明。

在做习作示范时,教师可将同一条习题拷贝到同一节拍位置上的不同音轨中,通过启发讲解,让学生对同一习题做出多种不同的和声配置。然后,利用MW3的单轨放音功能,把通过课堂讨论所得到的各种和声配置方案分别放音让学生倾听,视听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及和声思维能力,并培养其高雅的和声审美趣味。

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习题原样输入到计算机内并拷贝到不同音轨,在新的音轨中对习题进行分析改错(不同的改正方案可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音轨里,各个音轨中的改正方案均可随时单独放音倾听)。改题结束后,通过新旧配置方案的音响对比,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和声配置方法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利用tonica学习不同类型的和声风格并帮助进行和声改题

tonica是一款专门用来学习四部和声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其他软件相比,虽然tonica的界面设计不太友好,但对于和声教学来说,tonica专有的练习功能仍可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例如:可以将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为旋律(或为低音)配和声的例题或学生课后作过的书面习题,利用tonica的自动配和声功能,选择不同的和声风格另做几次不同的和声配置,让学生体会不同和声风格之间的技术差异。另外,可以将学生的和声习作以MIDI文件的格式导入tonica,利用它进行和声作业的技术性改题。在目前许多院校的和声学教学采取大班上课的特殊情况下,采用tonica帮助进行和声改题无疑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和声教学方法。

(四)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进行键盘和声弹奏指导

键盘和声弹奏是高师和声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

往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眼看和弦标记、心想连接规则、手弹四部和声,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弹奏时往往顾此失彼,弹错了音而自己却不知道。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在学生弹奏之前按下录音键,弹奏与录音就会同步完成,并即时生成乐谱,这样,转眼即逝的键盘和声弹奏转换成了具体存在的五线谱形式。以学生现场弹奏即时生成的乐谱为依据对其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问题。另外,为加强键盘和声练习与即兴伴奏课程的衔接,教师可将学生弹奏的四部和声在新音轨中演化成常见的伴奏织体(或简单的伴奏音型),通过四声部的和声轮廓与伴奏织体的鲜明对比,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练耳》教学

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课程的两大中心教学内容之一,其重要性对于专业音乐学生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高师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专业起点较低、视唱练耳课时偏少且学习年限又短,故长期以来练耳教学多在较低层次上徘徊不前。特别是近年来因招生人数盲目扩大导致数十人的大班上课,更使得这一问题每况愈下,已经成为严重影响高师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了美国MidiTec Denmark公司研制的《EarMaster Professional》(Version4.0)练耳教学软件进行练耳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译为“练耳大师”)是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十多种拍子类型,1-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十项训练内容。每一项训练内容又根据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别设定为10-60课不等。

《EarMaster Professional》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甚至是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至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进行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现。(二)在音程的音高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是否显示调号、是否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或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是单音或是调内和声进行等等。(三)在和弦听辨中,可以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进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听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各种和弦材料(可以选择只听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听各种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现代和声的和弦材料进行听辨。(四)其余各项练习内容如音阶、节奏、旋律、四部和声等,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EarMaster Professional》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广泛使用。如果学习者真正能够按照教师或程序设定的教学计划,通过电脑循序渐进地学完各项内容的所有课程,其听觉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必然会大大超过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

三、《乐器法》教学

乐器法知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常识。因条件所限,过去的乐器法教学多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介绍,学生对各种乐器的了解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观看乐器图片,而无法听到各种乐器的实际音响,显然,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学方法。在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美国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多媒体光盘软件《 Musical Instruments(乐器)》,该光盘存储了世界各地从古至今数百种乐器的声、图、文资料,分别按形制、地区、乐队编制和乐器名称分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例如,在介绍提琴类乐器时,通过该光盘可以直观地看到从古提琴到现代小、中、大及倍大提琴等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不同形制的提琴类乐器,听到它们各自演奏的、选自著名音乐作品的独奏音响,同时还可看到有关该乐器的外形结构、形制数据、发展历史、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彩色图文资料。除西洋乐器外,该光盘还收集了亚、非、拉、美各洲各国的众多民族乐器。仅就中国乐器而言,该光盘就收集了各民族的乐器达数十种之多。使用该光盘进行乐器法教学,不仅可以按照传统的管弦乐器分类法进行讲解,而且还可依照时代、地区、民族等各种标准作分类介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进行乐器法教学,学生看得见、听得着,直观性强,听、视觉印象强烈,都说是参观了一个庞大的世界乐器陈列馆,收获特别之多。

四、《配器法》教学

配器法是研究多声部管弦乐音乐作品写法,特别是研究乐队音响及音色组合的作曲理论课程。高师音乐系科因教学环境及条件所限,以前的配器教学多局限于书面写作练习及钢琴音响试听的旧模式当中。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初步的配器理论与写作技巧,有的人还试写了一些配器作品,但由于学生没有试听自己配器作品实际乐队音响的条件,故配器法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为改善配器教学之现状,我们采用了美国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开发的专业音序软件《Cakewalk Pro Audio (TM) 9.03 》,借助于该软件非凡的声音编辑功能,配器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木管组及铜管组乐器的配器时,各种乐器的不同的旋律结合、不同的和弦排列以及不同的和声配置,通过MIDI系统均可发出具体、真实的乐器音响,有利于学生对配器效果的分析和把握。再如,当介绍弓弦乐器的弓法技巧时,利用Cakewalk的声音编辑功能,将同一段音乐采用增加或缩短音符的节奏值(tick)、增加或减少音符的击键速度(Key Velocity)以及分离音符另建新轨(New Track)等方法,即可做出连弓、分弓、跳弓、顿弓等弓法效果。左手的揉弦效果,也可以通过对Modulation控制器数据的实时处理来获得。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讲解,学生对所学内容就会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另外,将学生的配器习作采用MW3或Cakewalk输入计算机后,通过MIDI系统即可产生较为真实的乐队音响,教师结合实际音响进行分析、讲评,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配器法教学的质量水平。

最近,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推出了《Cakewalk Pro Audio 》的换代产品《Cakewalk Sonar》(Version 1.01),在这个版本中,声像、表情、合唱、混响等音乐要素均可在主窗口进行最直观地调整,这无疑会给配器法的教学带来新的面貌。

五、《西方音乐史》教学

美国Midisoft公司开发的《Music Mentor(音乐教师)》是一个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它将西方音乐的历史分为早期(Early Music)、巴罗克(Baroque)、古典(Classical)、浪漫(Romantic)及现代(Modern)共五个时期,并将各时期的音乐按照构成因素分解为旋律(Melody)、节奏(Rhythm)、和声(Harmony)、音色(Timbre)、织体(Texture)、曲式(Form)等六个专题。采用Music Mentor进行西方音乐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可以研究与某一历史时期有关的全部六个专题,也可以研究与某一专题有关的各不同历史时期。以时期划分为序,学生可以看到并可听到各种音乐要素在某一时期表现出的风格特点;以音乐要素为序,学生又可以观察到某一音乐要素在各历史时期的风格演变。以该软件做为西方音乐史教学的辅助手段,使音乐史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具体直观。

另外,若需要对西方音乐史作更深

入的了解,还可以采用美国Vayager公司的五卷系列多媒体光盘软件《So I've Heard》。该软件采用交互式多媒体手段,提供了从古希腊音乐到20世纪电子音乐的历史发展概述。第一卷名为《Bach and Before》(巴赫及以前时代的音乐);第二卷名为《The Classical Ideal》(古典音乐范例);第三卷为《Beethoven and Beyond》(贝多芬及以后);最后两卷分别为《Romantic Heights》(浪漫主义音乐的顶点)和《Here and Now》(当代音乐)。各卷中所包含的文字、照片、图画和大量的音乐作品实例,可以使我们的音乐史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结语

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MIDI和多媒体系统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观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已经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自学配音的方法范文2

   科学与艺术是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但自远古时代起,人类的艺术发展就不断地从科学的进步中获益。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代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高科技应用工具,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在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领域中,得益于计算机音序软件(Sequencer)、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和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基于PC机(Personal Computer)基础上的MIDI和多媒体系统如日方升,不断地拓展着它的应用空间。受其影响,传统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面临的新形势,教育部在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十二条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意见,其中之一就是要通过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提升教学水平,并具体要求各高校要在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让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逐渐达到15%以上。

但是,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所限,人们对计算机音乐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尚处在开发阶段。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针对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中实际应用的若干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经验。

一、《和声学》教学

在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里,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由于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许多高师学生在入学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声。面对如此的教学对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因而几近于“纸上谈兵”;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学生因看不见其乐谱形式,故而又等于“对空弹琴”。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尽管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辛苦,但学生最终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琐的清规戒律。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书面作业错误这一教学误区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耳朵中感觉不到和声的音响美,思想上也无法形成最一般的和声思维习惯,学到最后,多数人终于失去了对和声学习与应用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之关键所在。

为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引进了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主要采用美国Passport Designs公司开发的《Encore》制谱软件(Version4.2.1)、英国Software Partners公司的《tonica》和声教学软件(Version 5.0)和美国Jo Brodtkord公司与挪威Musicator A/S公司联合开发的《Musicator Win 3.0 ( MW3) 》音序软件(中音公司全权国内发行),综合利用它们各自的特殊功能,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多媒体和声教学,主要做法如下:

(一)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

Encore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对某种具体的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和声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己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审美判断。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判断的自信心。

(二)利用MW3的乐谱编辑功能进行习作示范与作业讲评

MW3的乐谱编辑功能是非常出色的。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以及在课堂上进行习作示范时,利用该功能常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例如,对和弦连接中最常出现的平行、反向及隐伏五八度等不良声部进行,可以利用乐谱编辑中的拷贝(Copy)功能,将包含上述错误的和弦连接片断拷贝到下方相邻音轨的同一节拍位置,并在新音轨上利用编辑功能将多余声部删除,只留下构成平行进行的两个声部,学生视、听后就会对问题一目了然,无须再作过多的说明。

在做习作示范时,教师可将同一条习题拷贝到同一节拍位置上的不同音轨中,通过启发讲解,让学生对同一习题做出多种不同的和声配置。然后,利用MW3的单轨放音功能,把通过课堂讨论所得到的各种和声配置方案分别放音让学生倾听,视听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及和声思维能力,并培养其高雅的和声审美趣味。

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习题原样输入到计算机内并拷贝到不同音轨,在新的音轨中对习题进行分析改错(不同的改正方案可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音轨里,各个音轨中的改正方案均可随时单独放音倾听)。改题结束后,通过新旧配置方案的音响对比,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和声配置方法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利用tonica学习不同类型的和声风格并帮助进行和声改题

tonica是一款专门用来学习四部和声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其他软件相比,虽然tonica的界面设计不太友好,但对于和声教学来说,tonica专有的练习功能仍可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例如:可以将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为旋律(或为低音)配和声的例题或学生课后作过的书面习题,利用tonica的自动配和声功能,选择不同的和声风格另做几次不同的和声配置,让学生体会不同和声风格之间的技术差异。另外,可以将学生的和声习作以MIDI文件的格式导入tonica,利用它进行和声作业的技术性改题。在目前许多院校的和声学教学采取大班上课的特殊情况下,采用tonica帮助进行和声改题无疑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和声教学方法。

(四)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进行键盘和声弹奏指导

键盘和声弹奏是高师和声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眼看和弦标记、心想连接规则、手弹四部和声,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弹奏时往往顾此失彼,弹错了音而自己却不知道。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在学生弹奏之前按下录音键,弹奏与录音就会同步完成,并即时生成乐谱,这样,转眼即逝的键盘和声弹奏转换成了具体存在的五线谱形式。以学生现场弹奏即时生成的乐谱为依据对其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问题。另外,为加强键盘和声练习与即兴伴奏课程的衔接,教师可将学生弹奏的四部和声在新音轨中演化成常见的伴奏织体(或简单的伴奏音型),通过四声部的和声轮廓与伴奏织体的鲜明对比,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练耳》教学

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课程的两大中心教学内容之一,其重要性对于专业音乐学生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高师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专业起点较低、视唱练耳课时偏少且学习年限又短,故长期以来练耳教学多在较低层次上徘徊不前。特别是近年来因招生人数盲目扩大导致数十人的大班上课,更使得这一问题每况愈下,已经成为严重影响高师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了美国MidiTec Denmark公司研制的《EarMaster Professional》(Version4.0)练耳教学软件进行练耳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译为“练耳大师”)是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十多种拍子类型,1-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十项训练内容。每一项训练内容又根据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别设定为10-60课不等。

《EarMaster Professional》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甚至是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至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进行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现。(二)在音程的音高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是否显示调号、是否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或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是单音或是调内和声进行等等。(三)在和弦听辨中,可以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进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听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各种和弦材料(可以选择只听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听各种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现代和声的和弦材料进行听辨。(四)其余各项练习内容如音阶、节奏、旋律、四部和声等,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EarMaster Professional》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广泛使用。如果学习者真正能够按照教师或程序设定的教学计划,通过电脑循序渐进地学完各项内容的所有课程,其听觉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必然会大大超过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

三、《乐器法》教学

乐器法知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常识。因条件所限,过去的乐器法教学多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介绍,学生对各种乐器的了解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观看乐器图片,而无法听到各种乐器的实际音响,显然,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学方法。在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美国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多媒体光盘软件《 Musical Instruments(乐器)》,该光盘存储了世界各地从古至今数百种乐器的声、图、文资料,分别按形制、地区、乐队编制和乐器名称分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例如,在介绍提琴类乐器时,通过该光盘可以直观地看到从古提琴到现代小、中、大及倍大提琴等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不同形制的提琴类乐器,听到它们各自演奏的、选自著名音乐作品的独奏音响,同时还可看到有关该乐器的外形结构、形制数据、发展历史、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彩色图文资料。除西洋乐器外,该光盘还收集了亚、非、拉、美各洲各国的众多民族乐器。仅就中国乐器而言,该光盘就收集了各民族的乐器达数十种之多。使用该光盘进行乐器法教学,不仅可以按照传统的管弦乐器分类法进行讲解,而且还可依照时代、地区、民族等各种标准作分类介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进行乐器法教学,学生看得见、听得着,直观性强,听、视觉印象强烈,都说是参观了一个庞大的世界乐器陈列馆,收获特别之多。

四、《配器法》教学

配器法是研究多声部管弦乐音乐作品写法,特别是研究乐队音响及音色组合的作曲理论课程。高师音乐系科因教学环境及条件所限,以前的配器教学多局限于书面写作练习及钢琴音响试听的旧模式当中。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初步的配器理论与写作技巧,有的人还试写了一些配器作品,但由于学生没有试听自己配器作品实际乐队音响的条件,故配器法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为改善配器教学之现状,我们采用了美国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开发的专业音序软件《Cakewalk Pro Audio (TM) 9.03 》,借助于该软件非凡的声音编辑功能,配器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木管组及铜管组乐器的配器时,各种乐器的不同的旋律结合、不同的和弦排列以及不同的和声配置,通过MIDI系统均可发出具体、真实的乐器音响,有利于学生对配器效果的分析和把握。再如,当介绍弓弦乐器的弓法技巧时,利用Cakewalk的声音编辑功能,将同一段音乐采用增加或缩短音符的节奏值(tick)、增加或减少音符的击键速度(Key Velocity)以及分离音符另建新轨(New Track)等方法,即可做出连弓、分弓、跳弓、顿弓等弓法效果。左手的揉弦效果,也可以通过对Modulation控制器数据的实时处理来获得。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讲解,学生对所学内容就会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另外,将学生的配器习作采用MW3或Cakewalk输入计算机后,通过MIDI系统即可产生较为真实的乐队音响,教师结合实际音响进行分析、讲评,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配器法教学的质量水平。

最近,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推出了《Cakewalk Pro Audio 》的换代产品《Cakewalk Sonar》(Version 1.01),在这个版本中,声像、表情、合唱、混响等音乐要素均可在主窗口进行最直观地调整,这无疑会给配器法的教学带来新的面貌。

五、《西方音乐史》教学

美国Midisoft公司开发的《Music Mentor(音乐教师)》是一个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它将西方音乐的历史分为早期(Early Music)、巴罗克(Baroque)、古典(Classical)、浪漫(Romantic)及现代(Modern)共五个时期,并将各时期的音乐按照构成因素分解为旋律(Melody)、节奏(Rhythm)、和声(Harmony)、音色(Timbre)、织体(Texture)、曲式(Form)等六个专题。采用Music Mentor进行西方音乐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可以研究与某一历史时期有关的全部六个专题,也可以研究与某一专题有关的各不同历史时期。以时期划分为序,学生可以看到并可听到各种音乐要素在某一时期表现出的风格特点;以音乐要素为序,学生又可以观察到某一音乐要素在各历史时期的风格演变。以该软件做为西方音乐史教学的辅助手段,使音乐史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具体直观。

另外,若需要对西方音乐史作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采用美国Vayager公司的五卷系列多媒体光盘软件《So I've Heard》。该软件采用交互式多媒体手段,提供了从古希腊音乐到20世纪电子音乐的历史发展概述。第一卷名为《Bach and Before》(巴赫及以前时代的音乐);第二卷名为《The Classical Ideal》(古典音乐范例);第三卷为《Beethoven and Beyond》(贝多芬及以后);最后两卷分别为《Romantic Heights》(浪漫主义音乐的顶点)和《Here and Now》(当代音乐)。各卷中所包含的文字、照片、图画和大量的音乐作品实例,可以使我们的音乐史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结语

自学配音的方法范文3

关 键 词:听觉联想 图声文同步 电脑音乐制作应用 直观性

一、服务于和声学音乐教学

多年以来,在高等院校的音乐系里,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但由于我国普通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许多学生并不了解什么是和声,又由于中国的乐器大多为单旋律乐器,所以中国学生大多对多声部音乐感觉较弱。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的听觉联想。而教师在抄写谱例时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难以培养学生对和声音的听觉习惯及对和弦联结的感觉和审美观。一味地练习和弦联结,而忽视了其音响效果,这几近于“纸上谈兵”。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和声教学,学生常有“看不见,摸不到”的心理困惑。另外,教师在举谱例时,由于谱例具有复杂的织体、多声部的和声、极快的速度,教师为了在演示中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备课时要用大量时间练习。有的谱例甚至更难,以致非常困难或无法弹奏。这样,就造成了教师教起来辛苦,学生学起来枯燥的局面。久而久之,会有许多人失去了对和声学习的兴趣,以致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而电脑音乐技术的引入很轻松地解决了以上难题。我们以电脑音乐制作最普遍最广泛的软件,美国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开发的专业音序软件《Cakewalk Pyo Audio(TM)9.03》为例。

和声学教师再也不用为不能演奏和声谱例而烦恼了。有了钢琴卷帘窗口和五线谱窗口两大功能,不论再难的谱例,哪怕不会弹钢琴,只要能认识五线谱,都可以完美地演示给学生听。任课教师可提前把上课需要的谱例输入电脑保存,输入过程可用软件中实时录音功能,或用步进录音功能降低弹奏的难度。在音色库中可以设定不同的音色。在钢琴卷帘窗口修改音符、节奏时值、控制表情、力度的变化,速度可以随意设定,快慢程度会令你无法想象。课堂上只需几秒钟时间把文件从电脑里调出播放,避免了抄谱、弹奏等重复性劳动,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内容的讲解上。

综合利用Cakewalk音乐制作软件各自的特殊功能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的多媒体和声教学,主要做法如下:

(一)利用五线谱窗的乐谱显示进行授课

五线谱窗有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在授课时,可将和声谱例与谱例实际音响同步向学生展示。在讲授基本写作与方法技巧、写作规律时,通过使用鼠标移动和拖放音符功能,可表现同一和弦的各种形态,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音域音区等和声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的音响效果的同时也看到了谱例。使学生能掌握不同的和声效果,对不同的和弦联结作出自己的音响审美观,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视听同步,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利用五线谱窗进行作业批改

在批改和声作业时,由于学生写法不同,不整齐和用橡皮擦过造成音符不清楚等原因,教师在批改时费时又费力。但五线谱窗有放大功能,可以将五线谱及音符增大数十倍。在批改时就不会那么费神了。在批改时发现原音轨也就是作业音轨中,有错误时,可将错误和弦联结片段拷贝到另一新音轨的同一节拍位置,然后修改原音轨错误音符。学生在视听后便会对问题一目了然,必要时还可以在乐曲信息框中输入批语注解等。这样便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时许多不必要的负担,使教师能更好地备课,更有效率地授课。

(三)利用五线谱窗口进行习作讲授示范

在讲授习作示范时,由于同一习题有不同的和声配置,而黑板的大小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把众多的方案都写在黑板上。所以学生不能同时看到它们之间的不同,而不同的音响效果也不能很快地听到它们之间的不同。而五线谱窗又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把不同的方案写在不同的音轨上,然后用静音或独奏音轨去对比不同配置的不同和声效果。把通过课堂讨论所得到的各种和声配置方案分别放给学生倾听,视听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及和声思维能力,并培养其和声审美趣味。

二、服务于配器法教学

《配器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理论课程,是研究多声部管弦乐音乐作品写法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各种教学手段的利用,如谱例的音响欣赏、乐队的合奏、观摩音乐会、音乐高科技、电脑音乐制作等方法。但因为教学环境等条件所限,以前的配器教学多局限于书面写作及钢琴试听音响的旧模式中。这样的模式教学,便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了兴趣。即使大多学生在如此枯燥的课堂上学到了一些初步的配器理论与写作技巧,有的人还试写了一些配器作品,却没有试听自己配器作品的实际乐队音响的条件,从而使配器法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电脑音乐制作的引入让以往的教学状况随之改变。

(一)有利于乐器法的教学

在以往教授乐器法时,教师要花很多时间去介绍管弦乐队、小型民族乐队和电声乐队中的常见乐器,力求使学生掌握乐器的音色特点、主要功能、演奏方法、记谱法以及在乐队中的运用。但这些内容都是书本知识的介绍。书上白纸黑字,使有些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感到乏味,以致注意力分散。还有的学生配器法背得一字不差,却把乐器张冠李戴,甚至根本就不认识所学乐器的样子。

在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可采用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光盘软件《Musical instruments(乐器)》。让它来服务于音乐教学,该光盘存储了世界各地从古至今数百种乐器的声、图、文资料,分别按性质、地区、乐队编制和乐器名称分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例如,在介绍提琴类乐器时,通过该软件可直观地看到从古提琴到现代小、大、中及倍大提琴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不同性质的提琴类乐器。同时还可以看到有关该乐器的外形结构、性质数据、发展历史、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彩色图文资料。最有利的就是还能听到该乐器的声音。这样图、文、声三者相结合,使学生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而且对该课程有了很大兴趣。教师再也不用费口舌地去反复讲解那些枯燥的文字了,也不用费神地去搜集乐器的图片了。这样便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讲授更重要的知识了。

(二)有利于配器法的教学

在以往的和声教学中,尤其是到不同声部的乐器结合。同度结合、八度结合、多重八度结合,还有和声配置法如叠置法、交置法、包围法。一直到更深的为管弦乐队配器。在讲授时,没有音响效果,一味地去讲声音是如何的圆润、轻盈,如何的充满力量、音响宏大,如何柔美动人,如何暗淡无色,光用文字来形容无异于“纸上谈兵”。学生无法体会其音响效果。所以在配器学习中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实际运用中也不会运用自如,甚至无法下手。

为改善配器教学现状,在应用了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后,以上问题又一一解决了。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中有大量音色库,还有些音色都采用真实乐器,在学习电脑音乐制作时,可以调出各种乐器的声音,用采配器。在制作自己的配器时,学生们训练了自己的耳力,慢慢地提高了对乐器声音辨别的敏感度,有利于学生对配器效果的分析和把握。

在讲授不同乐器的结合时,教师再也不用费很大劲去形容音响效果了。只要调出所要乐器音色并同时播放,音响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在为学生示范、为旋律配器时,再也不用像以往的光是写在总谱纸上,而听不到其音响效果了。电脑音乐制作把以前配器所要经过的几个步骤(思、写、听、改、演、录)这样庞大的工程同时进行,可以边想边写,边写边听,边听边改,边改边想,在同一时间听到自己配器的音响效果。当完成配器后,自己是演奏者,又是制作人、录音师。学生们在录制配器音符时,不但练习了键盘,而且锻炼了自己的节奏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因为电脑音乐制作可以增强对音乐的综合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会更加容易理解和感知音乐的内涵。

转贴于

在使用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制作好配器后,多声部的管弦乐配器已很大程度地训练了学生的耳朵,使学生的耳力听觉更加灵敏,对每个声部都清晰可辨。在制作的同时学生们获得了从音色、节奏、和声效果、音乐情绪的立体的多方位的感知。运用现代的音乐科技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不但更好地帮助学生紧跟时代脚步、及早适应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并且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发掘他们的创造力与潜力。这样的训练手段同时满足了学生对音色、音高、和声、各种节奏、风格等音乐要素乃至整体音乐作品的吸取。可见,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引入能强有力地服务于音乐教育,这是以往传统教育模式所无法比拟的。这种科技性的教育模式将更适应当今的教育理念,将更有力地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对音乐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有利于音乐教育,使教学取得理想效果。

三、有利于视唱练耳教学

将电脑音乐制作应用到视唱练耳中,已成为当前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可以有效地丰富传统方式的视唱练耳训练,还缩短了学生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以往教学所处的单一音响的状态、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一的状况,而且对其他音乐基础技能教学的辅助意义也是相当有益的。

在以往的视唱练耳教学中,视唱与听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以钢琴为教具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定会遇到训练音色单一、不断反复弹奏、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难题。但电脑音乐制作的运用,使老套的课程变得生动化、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事先运用电脑音乐制作系统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的音程、和弦、旋律、节奏,还可以自己用MIDI制作伴奏。上课时通过电脑对视唱曲和练耳内容进行编排,自动播放,从而使教师在集体训练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近距离辅导。同时,在视唱时更可以减少减轻教师不停伴奏和范唱的辛劳。电脑制作的内容节奏音准非常精确,可以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播放。其速度、音调、音色均可任意变化。只要合理运用电脑音乐制作系统,教师将会在授课时既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运用了电脑为教具后,练耳不再是钢琴单一的音色了。教师可以使用不同音色来播放同一旋律,让学生体会不同音色的同一旋律、风格。为学生今后参加各类演唱、演奏、合奏、协奏打下良好的听觉基础。

有“音乐灵魂”之称的节奏在视唱练耳中占有相当比重,也是具有训练难度的。因为节奏训练要求精确度的掌握和不同风格的把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内具备了打击乐器效果。调出打击乐音色后,每个键盘上有相对应的打击乐音色,从全套爵士鼓到木鱼,从拉丁手鼓到梆子应有尽有。教师可以将打击乐音编成节奏型,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即时改变速度、力度,与以往教师用跺脚拍掌,用口读“哒哒哒”进行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两者效果有天壤之别。

四、服务于声乐教学

声乐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看不见的教学,也就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很多人都说声乐是最难学的科目,因为它不像理论课或器乐课那样直观。另一个问题就是声乐教学双方要付出巨大的体力代价和时间代价。教师在讲课时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到声音的位置,教师就要反复示范。如果示范的时间过长,就会造成教师的疲劳。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也只是教师的演唱或是大师的CD或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仿又容易造成依赖心理或方法错误。

利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可以让声乐直观化。可以应用到相应的音乐制作软件Cakewalk 9.0或音频软件Cool Edie pro、2496或Sound forge录制声音。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示范在讲课时实时录入电脑,电脑将生成音频波形文件。这样,声音就可以看到了。好的声音的音频波形与不好的音频波形是有很大区别的。教师可以把波形给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这样便可直观地去讲述问题的关键了。这种直观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体会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发现自身的不足。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及时发现、及时改正。教师可以把自己录好的声音反复播放,让学生聆听,并穿插讲解。这样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教师还可以把课堂示范及一些重要资料复制到光盘上,使课堂教学得以延续性发展,同时又无形地对学生进行了课后辅导。

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它可以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是钢琴自身的音准问题,再者是可变的“跟节奏”伴奏无法给予学生准确的节奏感和风格感训练。同时,教师在伴奏时不容易更投入地去听学生声音的正确与否。正所谓“一心不能二用”。

运用电脑音乐制作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和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和风格观,从而达到表达的准确性。可见,电脑音乐制作能很好地服务于声乐教学。

五、教师的素质要求

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熟悉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如Window 98/2000/xp系统;熟悉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熟练电脑音乐制作技巧,如音乐制作软件Cakewalk、SONAR、HW、Band-in A Box等的熟练操作和相关硬件设备如MIDI接口、音源、功效、调音台的操作。电脑音乐制作能够很大程度地服务于音乐教育。但事实上,要运用好这种现代化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也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合理的知识体系,更需要合理科学的应用。一堂质量差的多媒体音乐课或许比传统方式教学还要糟。但是,数字化音乐环境中多媒体所带来的崭新知识传输方式、广博的信息量是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

当然,教师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是不可忽视的。电脑音乐制作这种多媒体音乐课的介入,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不能全部依赖于电脑,否则会使课堂成为机械的知识灌输,而教师在无形中充当了“播放员”“放映员”的角色,从而适得其反,不利于音乐教学。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音乐技术是音乐教学的一大辅助工具。教师应利用这一科技性教具合理地进行音乐教学,主次分明,传统音乐教学与多媒体科技相互结合,使音乐教学更科学、更生动、更有效率。

结语

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电脑音乐制作和多媒体系统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观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学生们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方式;为教师们提供了现代的科技性教学工具和教学模式,在音乐教育中已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音乐理论课程中采用电脑音乐制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交互式教学,不但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抽象的音乐课程变得真实可感、活泼生动,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活跃了学习者的音乐思维,调动和激发了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音乐学习的效率,也使得音乐教学质量、效率发生质的变化,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自学配音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初中英语;音标教学;口语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28-01

"初中英语教材和大纲要求中对音标教学都提出了相关要求,但在实践的教学中,老师往往集中几节课一下子将音标教完,并没有将音标发音知识系统化。 " 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如何有效开展系统化音标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基于此,作为音标执教者,教师必须在课堂内进行全方位音标教学,课堂内需全面讲解各个音标发音与规则,以音标故事,游戏,绕口令和小练习作为讲课辅助,并搭配音标进行生词教学与默写训练, 来进行课堂学习与巩固。

1.全面讲解各个音标发音与规则

在英语学科音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在教学初期先进行系统化的音标教学。从元音到辅音,从音节到重音,乃至各个零散的发音规则都要求学习,掌握根本。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切勿急功近利,务求循序渐进。 教学过程应先从最简单的 12 个单元音入手,以两两配对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掌握根本的单元音后,进一步用单词进行 8 个双元音的讲解,配合更多单词的发音,讲解所有元音的发音规则与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在单双元音讲解完毕后,应进一步讲解辅音的相关内容。辅音相对而言数量较多,有 28 个。但通过清浊辅音的搭配与单词的配合讲解,并不难掌握。最后在熟知 48 个音标的正确读法与发音规则后,再进行音节与重音的讲解,讲解过程应配合相关练习方能达到一定效果。具体来说, 在单元音教学时,教师在初期可以采用长短元音两两配对的模式进行教学。方式配对结果为:短元音分别配对长元音,剩余两个短元音[e]和[ae]自动配成一对。配对的好处在于学生会非常清楚明了元音存在长短元音两种,且由于配对性,不容易造成遗忘和疏漏。在对元音进行两两配对后,教师可以进一步通过嘴型、具体描述口腔相关部位,以及谐音的方式来告知发音规则。例如在教授[u]和[u:]时,针对口腔部位可以描述为:[u]发音舌尖稍离开下齿龈,舌后部上台,唇较圆。[u:]舌位同[u],但比稍低,唇较[u]更小。

2.配套音标故事,游戏,绕口令和小练习

教师在音标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个大问题,就是学习的枯燥性。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音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元音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教师可以针对特定的一组元音,如12 个单元音,提前设计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将这 12 个单元音的发音巧妙地嵌入在小故事的句子或段落后遮盖起来。让学生们根据他们所掌握的音标知识填空补全整个故事,然后带领全班诵读这些小故事,这种有机的结合无疑会让学生们对枯燥的音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扎实掌握了元音知识。 例如下图小故事:

3.搭配音标进行生词教学与默写训练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开口操练,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准。一堂能够让学生不断开口的英语课才能算是成功的英语课。教师在教授新单词时,应当结合音标来进行教学。有的老师习惯于先教授单词再进行其他词组和课文的讲解;也有的老师惯于将单词融入到课文中进行讲解。两种方式都被普遍接受。针对不同教学,也有相应音标的教学法则。

比如先教纯单词。在每个单元的末尾都有一张相应生词表,同时会附上相应音标,中文和词性。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音标能力,可以让学生先根据音标自己读生词,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自主解决大部分生词的读音,偶尔几个较难的也可以同学讨论或跟读老师和录音机解决,从而锻炼音标能力。其次,针对个别单词,教师还可以复习讲解音标发音与字母关系。例如单词: heat 中,音节 ea 发[i:]的音,类似还有 tea, meat 等,举一反三,更多了解音标规则。除此之外,重音的强调以及音节划分也可以充分复习巩固。

总之,"音标学习是初中阶段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音标是学习英语的重要工具,是学好英语的坚实基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根本在于发音。而音标教学则是口语和语音中不可替代的入门基础。忽略音标教学,也导致了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及交流能力低下的窘境。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音标教学,从而为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学配音的方法范文5

由于大家没有把思想统一到对整合型音乐基础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与作用上来,对它的学科发展方向和科研定位不够明确;对它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看法不一致;对教师的配置不够合理等因素使得整合型音乐基础课的发展受到了制约,笔者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了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课程整合新方案,并对它的实施可行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是指将和声、复调、曲式、计算机制谱、歌曲作法、乐队编配和MIDI制作等七门课以现代思维方式为基础予以合并,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来替代以传统思维方式为基础的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课程。与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不同的是,“七合一”互动式的教学过程和综合性的教学内容,更能体现出在大众化教育模式下,对高师学生作曲基础理论应用能力与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电脑音乐创作得到充分表现,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目的,以适应现代中小学多媒体音乐教学和大众化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对高师毕业生的要求除了具备课堂协调与组织能力、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合唱训练与指挥能力、音乐欣赏讲解能力外,还应该结合计算机制谱和MIDI制作等音乐软件,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把和声、复调、曲式、乐队编配、歌曲写作等知识综合应用起来服务于教学。将七门课组合在一起成为一门课主要是考虑应用型和实用性的人才培养。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设备,通过计算机制谱和MIDI制作,把歌曲写作、和声、复调、曲式、乐队编配等课程内容科学地结合在一起,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它打破了以往传统式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科交叉的教学形式,把七门课变为一门多媒体作曲基础理论课。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综合性、可操作性课程,是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改革课程之一,符合高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强、应用型突出的中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在美国攻读作曲硕士期间,考察了一些本科生的作曲技术基础理论课程,他们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如:教学注重和声与歌曲写作的联系、歌曲创作与曲式结构的联系、复调写作与乐队编配的联系、乐队编配与MIDI制作的联系等。教学形式采用多媒体授课,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如:教授在电脑里出16小节带和弦标记的单旋律题目,学生从电脑里拿到题目后,利用10分钟把自己喜爱的钢琴伴奏音型输入电脑;教授对几位同学的作业进行现场点评后,再让学生按照步骤,把钢琴伴奏谱转化为电声乐队四大件编制的乐队谱;等学生掌握了电声乐队编配手法后,再加上旋律乐器,学习简单副旋律写作,高年级的同学还要根据情况学习各种复杂乐队的编配和电脑音乐制作。据介绍,经过三年学习的学生都能为自己创作的校园歌曲进行配器和MIDI制作,能为单旋律的歌曲配写二声部或多声部,能自如地把钢琴谱转化为不同编制的乐队谱,能应用计算机把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课程综合运用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去。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体系改革也应该学习和借鉴美国这种做法。按照三年的学习周期,笔者就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计算机制谱与MIDI制作:从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开始学习电脑制谱和简单MIDI制作。电脑制谱软件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谱面视觉上掌握正确的记谱法,同时还可以通过电脑播放所记录的乐谱,让学习者有一个直接的音响感受。教学可从单旋律的制谱输入和版面设计入手,结合视唱和乐理课程教学,在学习制谱的同时,巩固视唱和乐理课中所学内容;也可以由浅入深地为不同组合的乐队制谱,熟悉不同乐队的编配和各种乐器的记谱法。掌握计算机制谱软件还有利于音乐课件制作的学习,方便将来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通过MIDI制作出来的音乐可以让声音更接近真实乐器,学生还可以通过技术处理,把一些自己想要的个性化声音效果加入到音乐创作中,让音乐更加丰满和流畅。在初级阶段可以教会学生乐谱输入法和简单编配常识,在美国的一些学校,计算机制谱软件和MI-DI制作两门课的基础知识是和乐理课整合在一起的。

2 和声与歌曲写作:传统学院派的和声与歌曲写作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和声教学一般从一个音配一个和弦开始,强调和声功能进行,大部分学校和声课结业考试还停留在一个音配一个和弦的教学内容里。歌曲写作与和声教学也是脱节的,教学强调个性的发展,为了突出地方特色,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加入地方戏的音乐要素,这种常见的做法让富有经验的传统和声教师感到束手无策,无从着手为歌曲配置和声,更何况我们高师的学生呢?

以上两门课对作曲指挥系专业的学生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但对将来走向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的高师音乐学生来说,他们将来面对的是一小节一至两个和弦的校园歌曲、通俗歌曲和民歌,学习和声的主要目的是能为一些校园歌曲编配简单的钢琴即兴伴奏,为歌曲配置简单的二声部或多声部,帮助自己制作MIDI或为小乐队配置简单的乐队谱:学习歌曲写作的目的是能创作单声部或二声部简单的校园歌曲。传统的和声与歌曲写作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合用于高师音乐学生的教学。

笔者建议从第二学期开始,把传统和声、歌曲写作、曲式等课整合在一起,课程内容不宜太难,应该以强调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在学科联系上做到和声学习与和弦连接相结合,和弦连接与钢琴模式化伴奏音型写作、歌曲写作相结合,歌曲写作与曲式结构、旋律发展、旋律变奏写作相结合等,具体说从学习简单的和弦连接入手,根据所提供的和弦连接创作单一曲式结构的歌曲,再进行单一曲式结构的旋律变奏写作、模式化钢琴伴奏音型写作等,加上电脑制谱软件辅助教学,学生能即时听到自己的创作成果。笔者相信这一做法能让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 MIDI制作与电声乐队编配:第三学期可以学习简单MIDI制作,学习如何把钢琴伴奏谱模式化地转化为电声乐队谱,如何制作简单背景音乐,如何录制打击乐器等,同时继续深入和声与歌曲写作内容学习,创作单二部、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并通过电脑把所创作 的歌曲制作出电声乐队的音响效果来。

4 二声部写作与电脑音乐:第四学期延伸第三学期的学习内容,创作多段体曲式结构的乐曲和歌曲。电脑音乐制作方面,在电声乐队的基础上加上一至二件旋律乐器,同时学习简单二声部副旋律写作,如:与旋律声部构成三六度的副旋律写作、在和弦连接中寻找横向为大小二度音程关系的副旋律写作、在和弦音的基础上加经过音和辅助音以及为长音填空等副旋律写作。

5 乐队编配与电脑音乐:第五学期可以深入以上学习内容,创作复杂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学习简单多声部写作方法,为歌曲编配二声部或多声部,把一些名曲改编成不同风格或不同乐队组合的乐曲,学习如何把钢琴谱转化为不同乐队组合的乐队谱,如何在电声乐队的基础上制作不同乐队组合的电脑音乐,如何使用色彩性乐器,如何加入电子音响效果等。

6 综合练习:第六学期可以综合运用以上所学知识,制作自己的结业作品,结业考试将以原创作品音乐会的形式展示教学和学习成果,这种做法能凸显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音乐院校音教系办学特色。 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综合音乐素质、扎实的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知识、熟练的电脑音乐制作能力和音乐制谱软件使用能力、较强的课堂组织和应变能力等条件,而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实行的是精英化教育模式,强调单学科的深入,教师只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就可以了,这种教学形式适合用于少数作曲尖子生的培养,教学目的与高师作曲基础理论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脱节现象。

作者认为,在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当对“七合一”作曲基础理论课教师配置这一既带有普遍性又具有指导意义的问题认真研究,采取积极的配套措施,实现以课程为主配置教师,加强学科建设,对在职教师进行科学培训,对引进教师进行合理考核。具体地说,应当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 组织专家和教师一起就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研讨,更新观念,统一认识,解放思想,鼓励创新。成立“七合一”课题组,申报课题,编写教材,尽快拿出一套科学可行的授课方法和模式来。

2 加强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教师知识结构建设,提升教学能力。引导一些高素质的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毕业生投入到“七合一”的课程研发中,也能注入新鲜血液,充实师资力量。同时对在职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教师进行技术培训,指派理论组专家教授上课,明确课程、教材、课时、内容以及考核标准,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实际运用能力以及课堂组织与应变能力。

3 可以组织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课程实验班,请有经验的专家专门授课,进行科学实验,以便总结经验,指导和改进教学。

4 设立和完善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教法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七合一”教法应该是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完善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能促进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使音乐教育课程结构更合理、体系更饱满。选派有经验的专家学科带头人任研究生的“七合一”课程教学,并带领研究生一起深入到本科教学第一线,边学习边实践,一起申报课题,编写综合性教材。这种做法比要求在职教师从事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课程研发更科学、更有效、更快捷,还可以使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为师范学校培养和输送具有一定研究和教学能力的优秀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教师。

5 完善“七合一”作曲基础理论课教师引进制度,加大引进力度。在师资引进方面,全面考察应聘者综合应用能力,从原先考核单一学科能力转换到考核综合素质上来。如:首先看应聘者阅历,是否有参加乐队和集体课教学经验,是否有课堂组织和灵活应变能力;其次,再从专业角度进行全面考核:考核钢琴演奏能力、键盘和声、即兴弹奏、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综合应用能力等。

自学配音的方法范文6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与专题片配音及各类影视配音能力;

3.具备各类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节目的播音、主持能力;

4.具备从事语言表达工作的能力;

5.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及现场报道方法;

6.掌握播音与主持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

7.掌握广播电视新闻拍摄制作与基本的音频、视频编辑方法;

8.了解党和国家新闻宣传报道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业方向

一、主持人或播音员

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节目主持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些职业全部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口。从事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经验和超强的即兴能力,这些岗位非常看重专业技能。

二、配音员

配音是为影片、视频或多媒体加入声音的过程。在一些传媒学校,以及专门的艺术类院校中都会单独开设配音这个专业,但是它依旧属于播音主持专业,只不过以培养配音方面的人才为主。

在当今社会,新闻配音、影视配音,客服配音,以及高铁、飞机、轮渡等各行各业对配音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并且配音员的待遇普遍很高,且就业面比较广泛。配音逐渐发展成当代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的就业方向。

三、出镜记者

记者是集编辑、采访等多合一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要从事记者这一行业,除了自身的专业技巧要过硬,更要学习编辑、采访、拍摄等技能。而且,记者这一行业门槛高,需要进行部级别的考核。

有许多省级电视台和有名气的报刊、网站,在招聘记者时,基本要求就是被招聘的人需要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因此,记者这一行业对播音主持毕业生来说,是个高要求高回报的岗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要课程

1、大部分专业都会学习的必修课,包括政治类、军事理论、职业生涯规划、形式政策教育、体育等。

2、学科基础课,包括中国文学史、艺术概论、播音主持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大学语文等,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3、专业基础课,包括普通话语音、发声基础、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所学为配音专业、双语播音专业等,还会开设相应的配音课程、新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表达等。

自学配音的方法范文7

关键词:认知语法;配价关系;自主/依存关系

中图分类号: H31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1011706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著名语言学家R. W. Langacker 分别在1987年和1991年出版了《认知语法基础》(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第一卷(理论前提)和第二卷(描写应用),开创了配价语法的认知研究先河。“自主”(autonomy)和“依存”(dependence)是Langacker在语法配价研究中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于自主/依存的研究最初是以一种语法形式――依存语法进行的,依存语法是一种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基于词间关系的形式语法,它强调以动词为句子中心,其他词汇依存于动词。[1]但是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把自主/依存关系作为一种分析模型来对具体的语法现象进行解析,尤以河南大学牛保义教授为首。本文尝试着从语音和语义两极对认知语法配价理论的自主/依存关系进行具体解析,并对其进行语法输入。

一、自主/依存关系的来源和定义

自从20世纪50年代法国语言学家Lucien Tesniere在他的《结构句法概要》 ( Esquisse dune syntaxe structurale)中涉及到“配价”这一概念以来,配价理论开始成为语言研究者们新的研究方向。“价”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化学领域中,它是为了说明在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间的比例关系。而Tesniere在引进“价”这一概念时,是为了说明动词能支配的行动元的数量。传统的配价理论认为,动词就像一块磁石般的原子,它能吸住几个行动元就是几价动词。例如,汉语中的下雨、刮风等词,它不能支配任意一个行动元,那么它们便是零价动词;而汉语中的睡觉、休息、发烧、醉等动词,它们能支配一个行动元,因此它们便是一价动词;以此类推。

传统的配价语法认为,配价反映了语言结构中不同词项之间的一种最基本的联系,[2]2正是这些联系建构了整个句子的框架,帮助人们理解句子所标示的含义。传统配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句子各个成分进行分类研究;而认知语法配价理论认为,配价关系是为了对各构式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建构的本质进行精确描写,以期对语法行为作进一步的理解。[3]277

认知语法配价理论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对配价关系进行阐释,即对应关系、侧面决定体、自主/依存关系以及成分组合。作为配价关系的第三个配价因素,自主/依存之间的关系对于语法构式的解释至关重要。配价语法反映了语言结构中各构式之间的一种最基本的依存关系,因此很早就引起了语法研究者的不同程度的注意,其中比较早的是柏拉图[2]7(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他在《对话录》(Dialogues)中把希腊句子主要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名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这种划分为后来对各种语言进行句法分析和词类划分提供了依据。[4]

自主/依存关系,旨在揭示句子的各种构成成分之间分层次的依存与被依存关系,依存关系又分为上项词对下项词的支配关系和下项词对上项词的从属关系两种。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上的依存关系表达了句子成分之间在意义上的限定和补足关系,[2]15它侧重研究句子中各构式之间的自主与依存关系,并以此作为句子构式的主要方面。自主与依存的概念通常运用于语音和语义结构中,同时也运用于单极元素和双极词素的确定上。

认知语法把自主构式(autonomous structure)定义为:可以独立出现的、自身的语义明示(manifestation)不预设另一结构的或者说是不需要进一步概念化的音位结构或语义结构。与此相对,依存构式(dependent structure)是指其自身的语义明示预设另一结构的音位结构或语义结构。[3]488例如,在below the bridge这一短语结构中,标示方位的自主构式below其语义标示至少一个界标(landmark),表示具体的位置;而the bridge这样的依存构式,它的语义并不预设任何其他的成分。

二、自主/依存关系在语音极和语义极中的体现 配价关系中第三个配价因素是自主元素与依存元素之间的差别,尽管这种差别很小,但是它对于语法构式的解释却是至关重要的。自主与依存的概念通常运用于单极和双极词的确定上,但同时也运用于语音和语义结构中。

(一)语音极的自主/依存关系

词类划分研究的是系统元素的问题,依存关系则需要理清的是元素间的关系。[5]在语音中,单极元素包括音段、音位、语音和音调等,但是词素在本质上是双极的,因为一个语音的排列是根据其成分的语素地位而排列的。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双极词素中的语音排列的音段和单元素极组织的音段是不一样的。例如picnics这个词,从单极元素角度来看,它可分为pic和nics两个部分,因为它是从语音方面来分解的,分为这两个音节,不涉及语义的部分;而双极词素方面来说,它被分解为picnic和s这两个部分,因为这两个部分都涉及到了语义,picnic就是指野炊、野餐等,而s是复数意义。在语音音段中,元音是自主的,而辅音是依存的,一个元音可以独立地代表一个音位、一个词或者是一个实体,而辅音却不可以。但是认知语法配价理论中的自主与依存并不是这种意义上的区别,而是一个更深层面上的,它涉及到元音和辅音的本质,并最终为之服务,即辅音预设元音,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元音是不可或缺的。

在语音元素,特别是单语素中,在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元素在它的内部结构中凸显并解释另一元素,那么它便是依存的。认知语法配价理论认为,这种描述在词缀这一块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一个后缀一般是一个词干后面的一个元素,它是依存的,而词干便是独立的。

我们可以用英语的复数词素来解释bridges这一复合结构的语义极(如图1所示)。[BRIDGE]是一个可数名词,表示“桥”这一事物,而[PL]是一个复数述义,它是这个配价关系中的侧面决定体,在图中以加粗的形式表示;而bridges是一个集合名词。作为侧面决定体的复数述义,它表示了一个再生集合。配价关系被[BRIDGE]所凸显的实体和[PL]所凸显的再生集合中任意一成员间的对应关系所影响,所以这个复合结构就凸显了一个由无数个[BRIDGE]范畴子集组成的再生集合。

Bridges的语音极如图1(b)所示。[BRIDGE]的语音顺序是[bri ],图1Bridges的语音极图它是一个由音节组合而成的整合结构,而[PL]是一个比[z]更为复杂的语音结构,[z]代表了图示化的语音结构,从这可以看出这个结构的最后一个音节是清音,而且至少有一个音节元素。但是它过分简化了事实,因为[z]不仅仅是简单地被置于此语音结构中,而是在它的音位组织中有自己的极,[z]是[bri ]最后音节中最外面的辅音。一般来说,我们不会单独地发这样的音,那么这个结构就肯定被另一特定的语音内容所替代,它通过连接复数词素的词干和[bri ]这个语音的对应关系以及连接名词词干无论哪个语音极的对应关系来实现。

因此我们可以说,元音和事物是自主的,而辅音和关系却是依存的。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差别是一个程度的问题,特别是在语义极中,有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不对称。

(二)语义极的自主/依存关系

无论什么时候两个成分组合成一个配价关系,我们都可以依照一个定义来看其中的一个结构是否依存于另一个结构,这个定义是:一个结构D依存于另一结构A,在某种程度上,A是对D中一个凸显子结构的阐释。[3]300这个定义本质上是一个程度的问题,因为它主要依存于阐释和凸显这两个概念,严格地说,配价关系中的结构明显是不对称的,其中一个是依存的,而另一个是自主的。更详细地说,假定两个谓语动词X和Y整合在一个配价关系的语义极中,那么我们怎么来确定X是否就依存于Y呢?我们可以通过考虑与Y的侧面相对应的X的子结构来决定,并把这个子结构命名为Xe。X依存于Y的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X中Xe的凸显度;Y对Xe阐释的详细度。同样,Y依存于X的情况也是如此的,那么我们就必须明确与X相对应的Y的子结构Ye,并且确定Ye的凸显,然后对比Dxy和Dyx。如果Dxy比Dyx更好,那么X就是这个配价关系中的依存成员,而Y便是自动的;反之同理。

以below the bridge为例(如图2)。tr表示射体,lm表示界标,虚的弧线将三个小方框中的射体与界标连接起来。述义[BELOW]勾画的是两个抽象事物(即射体tr和界标lm)之间的空间关系,述义[BRIDGE]勾画的是一个具体事物――桥。这两个述义的复合是通过[BELOW]的界标和[BEIDGE]的侧重(图中右下角方框加粗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的,它所包含的关系包括一个抽象的射体和一个具体的界标。在below the bridge这一述义中,标示的是位置关系,而并非具体事务,所以在图2中左下角部分以加粗的形式表示侧面,即below为侧面决定体。

图2复合构式 BELOW THE BRIDGE 配价关系示意图

那么试问,[BELOW]和[THEBRIDGE]这两个谓语间哪个依存于哪一个?首先我们必须考虑与[THEBRIDGE]的侧面相对应的[BELOW]的子结构,这个子结构是[BELOW]的界标,而且在它的关系侧面中是凸显的;第二,我们需认识到这个界标是高度示意的,可以用来解释[THEBRIDGE]更为精确的细节。考虑到这两个方面,我们就知道[BELOW]明显依存于[THEBRIDGE]之上。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是否有可能[THEBRIDGE] 依存于[BELOW]之上?从图中可知,[THEBRIDGE]中并没有存在一个与[BELOW]的侧面相对应的子结构,所以并不是[THEBRIDGE] 依存于[BELOW]之上。

但是在that boat below the bridge 这一复合构式中,boat是关系述义below the bridge的图式界标,它标示的是boat这一名词,而并非像That boat is below the bridge一样凸显的是一种位置关系。在that boat below the bridge这一复合构式中,[BELOWTHEBRIDGE]是依存的,而[BOAT]是自主的。

在自主/依存的配价关系中,X与Y作为一个典型结构,有一些X的子结构即Xe与Y的侧面相对应,因为Xe被Y所解释,那么我们叫Xe为阐释位(也可叫结构解释面),简称esite。[3]304在图2中,X是[BELOW],它所凸显的子结构即为Xe,Y是[THEBEIDGE],[THEBRIDGE]是对[BELOW]的一个子结构的解释,所以说[BELOW]的界标便是阐释位,它与[THEBRIDGE]的侧面相对应。同样,在that boat below the bridge 这一复合构式中,阐释位是[UNDERTHETABLE]的射体,它被自主述义[BOAT]所阐释。

在动词与介词短语结构间同样存在着自主/依存关系。例如:The little girl crawled through a tunnel. Crawl标示它的射体的空间路径,但是它在本质上并没有细化任何东西,这个路径在配价关系中便是阐释位,被through the tunnel所阐释。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crawl的阐释位并不是简单的一个不相连的实体,因为它包括过程所选择的方面。

对于意义,单极元素和双极词素间的差别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差别就像概念和语义结构间的差别一样,单极元素是概念单位,而双极词素便是语言表达的语义极。需要注意的是,在单极和双极元素间会存在很大的分歧,就像我们在语音结构中所见到的一样(picnics)。例如,一个单一的玉米粒比这些颗粒的结合表达了一个更为简单的概念,从双极方面来说,前一个概念是后一个的成分之一。但是,从语言学上而言,corn这个词在集合的层面上就包括了这些实体,但是kernel of corn这一复合结构所标示的却是一个简单的成员。因此,双极复合组织与非语言学概念组织无关。

在概念结构中也同样存在着自主与依存的关系,一个概念性的依存结构应该是能够预设另一个的,而且它是对整体的补充说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关联概念都可以认为成是概念依存的,因为它需要对关联要素的实体进行推导。例如,我们在定义 “追赶”这一概念时,我们必须把追赶的主体和被追赶的对象考虑在内;而一个具体的事物,如树、猫等,它们的概念都是自主的,因为我们在定义一只猫时无需考虑它的参与者。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语义极中,无论什么时候两个成分组合成一个配价关系,如果一个结构D依存于另一结构A,那么在某种程度上,A是对D中一个凸显子结构的阐释。

三、自主/依存关系在语音极和语义极中的语法输入 在一个语言结构中复合结构的分配并不都是一定的,它受很多方面的因素所影响。认知语法配价理论认为,虽然兰盖克对术语的选择并不一定都是很正规的,并且有的还很难被我们所理解,但是兰盖克强调对术语的选择都是有理据的。例如,autonomy vs. dependence 是用来描述语言成分最具有理据性的方式,它以所有语言结构的因素为基础,并且对语法的解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认知语法配价理论为了强调兰盖克还有一些方面不是很理解,所以选用dependence这个词,而不是我们平常所见的dependency,然后再把它应用于更大的表达conceptual dependence 概念依存及phonological dependence语音依存这些概念里面。

(一)语音极的语法输入

配价关系中的双极元素一极在自主/依存关系中所体现的语法并不是相同的。在语音极中,自主/依存的不对称可以用来解释词根与非词根元素间的差别,词根是自主的,它提供了一系列最初的语音元素的排列;而非词根却是依存的,它可以被看作是对词根的修饰。

以unlawfully为例,一般我们都会把这个单词分为[un/law/ful/ly]这几个音节,词根law是自主的,在语音上它并没有凸显任何其他的元素;而其他的附属成分是依存于law上面的,每一个非词根元素都与它所修饰的元素有关。自主成分与依存成分的联结是层级性的,简单的合成结构与其他成分联结组成较为复杂的合成结构,[6]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看出不同层次上的因素叠加起来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词,第一,依存体-ful连结自主的词根law组成一个复合结构lawful,lawful又与-un连结组成别一个复合结构unlawful,然后unlawful又与-ly结合组成了一个最高层次上的词unlawfully。那么我们注意到,law, lawful, unlawful, unlawfully这些词分别都是自主的,而只有几个词缀是依存的。

兰盖克认为,当配价关系中的结构A必须通过另一结构B来定义时,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推导出其语音结构的依存体便是A。[3]307例如,粘着词素就是粘着于一个比粘着词素在语音上更自主的成分。粘着词素的语义必须通过其词根才能定义,例如-er,这一词根作为teach的粘着词素,把它们隔离开来我们很难定义其意义,但是在teacher这个词中,我们便很容易明白它指示的是“……的人”,所以-er是依存体,而teach 是自主体。而对于比词更大的表达,在一个配价关系中,语调上凸显的构式需要其他构式的依存能完成整个述义。

(二)语义极的语法输入

概念自主与概念依存的区别在定义一些语法名词的时候非常重要,特别是语法中一些相对应的概念。例如,一个句子中“中心词”与“边缘词”的概念,动词的“补足语”与“修饰语”的概念。主语和直接宾语通常都被认为是中心元素,而介词短语、副词等的地位就难确定一些了,它们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有不同的地位,例如句(1)、句(2)。

(1) aThe verdict rendered him speechless.

bI put the sweater in the box.

(2) a Before she left the phone rang.

bWe chased squirrels in the park.

(1)a中的speechless是这句话的中心元素,同时也是动词的补足语,(1)b的介词短语in the box也是其中心元素。但是在(2)中副词before she left和in the park都是边缘成分或者说是修饰语。(1)和(2)的主要区别在于动词与它相关联的成分间的概念依存关系上。(2)中的动词是这个关系中的依存体,render描述了一个人状态改变的过程,所以这个状态便是这个动词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也就是它的凸显,这个状态在与speechless组成的配价关系中处于阐释位的地位。同样,put暗含了它主要界标的最终目的地,所以in the box阐释了被put所引导的一个子结构。但是在(2)中,副词是依存体,这个动词所形成的组合(即the phone rang)与它的主语、宾语标示了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里的每一个成分都与副词的射体相对应,而且还很好地解释了它,即the phone rang阐释了before she left的射体;we chased squirrels阐释了in the park的射体,动词所形成的组合并不依存于副词的述义。我们都知道,铃声响这样的事件与其他的事件有一定的时间关系,而像追松鼠这样的动作需发生在一定的地点场合,即空间位置上,但是这些内容都是他们本身所固有的部分,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一部分都没有被凸显。

概念自主与依存还能帮助我们解释其他传统问题,如中心词/修饰语的关系,像(1)中的成分关系和(2)中的中心/修饰关系都是在同一个语法结构的两个不同述义中定义的。这个语法结构存在着独立/依存的不对称关系,我们把这些成分述义分别叫做A和D。当A在这个结构中是侧面决定体时,例如(2),我们叫它为补足语,而不是中心/修饰体。A是D的补充成分。补足语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它可以是名词侧面,也可以是关系侧面;而主语和宾语是名词性补语,而speechless和in the box这样的叫做关系补语。

因而在一个配价关系中存在自主/依存的不对称关系时,补语是依存的述义。而在一个配价关系中当自主述义是侧面决定体时,就存在着中心/修饰关系,即结构A是中心,结构D是这个中心的修饰体。例如(2)中副词依存于动词所形成的组合,因为后面那个成分在整个句子中是一个过程的凸显,它是侧面决定体,同时也是这个配价关系中的自主成分,即动词组合的成分是中心,而副词是这个中心的修饰语。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中心,既可以凸显一个过程,也可以是一个不受时间影响的关系或是一个时间。

在that boat below the bridge这句话中,[BOAT]是自主的,阐释[BELOWTHEBRIDGE]的射体,因为[BOAT]同时也是侧面决定体,所以below the bridge可以说是名词bridge的修饰语。

配价关系中关于概念结构的自主与依存关系的阐释包括很多细微的方面,我们很难每次都面面俱到,而且这种差别经常是一个程度问题,我们有时候并不是容易就能把它区分开来,它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认知背景等进行深入的分析。

四、结语

在认知语法配价理论中,自主构式是指可以独立出现,其语义内容不预设另一构式的音位构式或语义构式;与此相对,依存构式是指其自身语义内容明确预设另一个构式的音位构式或语义构式的存在。

作为认知语法配价关系的第三个配价因素,自主/依存之间的关系对于语法构式的解释至关重要。通过对自主/依存之间关系从语音极和语义极两个方面的解析可知,在语音极中,元音和事物是自主的,而辅音和关系是依存的;在语义极中,无论什么时候两个成分组合成一个配价关系,如果一个结构D依存于另一结构A,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讲,A是对D中一个凸显子结构的阐释。把自主/依存关系输入到语法中后我们发现,自主/依存关系在区分词根与非词根、中心词与边缘词以及动词的补足语与修饰语等不对称组合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文宜.依存语法概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研究,2010,(4):152

[2]袁毓林.汉语配价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

[3]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1991:277

[4]Robins.R.语言学简史[M].上海外国语许愿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自学配音的方法范文8

[关键词]动画;角色配音;现状;弊端;影响

一部动画片除了通过片中的剧情以及视觉效果呈现在观众眼前,还需要通过后期角色配音来完成对动画角色性格的塑造和对整部动画影片的诠释。因此,动画配音显然已经成为动画影片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优秀的动画影片不仅要在情节上打动人、视觉上吸引人,更要在听觉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动画配音在动画片中的作用

形象的动画配音与动画画面的完美结合可以使观众在视觉与听觉上都受到享受,还能更深切身的感受动画剧情、和动画角色所带来的感染力。配音为活动在银幕上没有生命的线条赋予灵魂,个性鲜明的声线不仅可以增强动画角色性格的性格特点而且可以让观众对动画角色形成声音上的记忆符号。就拿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为例,小新的配音是那种孩子气但又想模仿大人还非常淘气并且有点猥琐、傻傻的那种感觉。还有动画片《哆啦A梦》中的主角哆啦A梦的配音也很有特色,哆啦A梦是一个来自未来世纪的并且身体里藏着很多未来“武器”的“超级猫”,所以在哆啦A梦的配音中有很明显的一种区别于常人的发声方法,这种特殊的发声方法让其声音形成在音调和音色上都有带有类似于一种“电子音”的声音,观众很容易就能从哆啦A梦的声音中感觉到这个动画角色在身份上与其他角色的不同。在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中,柯南的配音就特别能说明配音对角色的作用,柯南为了掩饰自己成人的身份而作为一名小学生时,他的配音就充满童稚,声线稚嫩,对着自己喜欢的小兰姐姐说话时偶尔还有一些小孩“发嗲”的声音。当他破案的时候,立马回复到成年人的思考氛围,此时柯南的配音马上是以成年男子的声线来表现,此时的声音显得特别坚定、成熟、深思熟虑,而且还为了配合破案时剧情的发展,其声音在表现时营造出一种神秘感。柯南孩童时和成人时的配音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更为塑造柯南的双重身份的角色形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时富有特点的人声加入不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制作成本,用较少的角色动画制作一部动画却不会让观众感到影片情节的缺失。日本的动画制作者们利用声音使故事更加连贯,利用声音将观众带入银幕进入一个由他们自己营造出来的虚拟空间,这就是日本动画片吸引观众的很重要的缘由之一。声音可以借助作为载体的动画影片本身而赋予一个新的让观众感觉很亲切的听觉的世界。这就是配音的重要性所在,他带给观众幻想中听觉的真实性,无实物却能达到比实物更加强烈的效果。比如,一段生命垂危的场景,如果仅用画面来表现伤感那是很苍白无力的。然而加上配音,利用断断续续、有气无力的声线表现出来后会大不相同,就算仅仅是一字对白:“你……” 想象一下如果是生气的场景,声线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换为一对情侣见面又会是什么样?他们有什么样的声线、音色和音量?声音之中透着什么样的感情?如果仅仅是画面加上字幕,观众想要深刻地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感情时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啊!

二、日本动画配音行业的状况

可以说,日本的动画角色配音在世界动画配音界是享有盛誉的。分析和研究日本动画配音行业状况对我国动画配音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日本对于本国的配音演员有着严格的定义和划分。专门为动画和Drama CD配音的人成为“声优”,为外国电影配音的人称为“吹替”,为影视配音的人称为“配音演员”。

声优的出身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从中小学生的时候就开始在大剧团里表演的童星,高中毕业后从事配音工作,之后大部分都成为第一线的演员和声优。第二类是在高中、专门学校或是大学毕业后在剧团作演员被动画相关人士发掘后成为声优。第三类是在高中、专门学校或是大学毕业后在去专门的声优培训学校深造。第四类是从原来其他行业或完全不相干的工作转行成为声优。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配合动画片的周边产品的宣传,声优开始从幕后走上台前,他们发行唱片、开演唱会、fances见面会。声优的偶像化更加吸引观众对配音和声优的重视,同而推动了日本声优培训机构的发展和完善,在这样大好的背景日本动画配音整体实力大幅度提高。在日本,声优可能会因为塑造一个生动的动画角色而成名,动画片也可能因为著名声优的出色演艺而卖座。一般,动画导演和声优联系密切且合作默契,导演从动画制作开始的策划阶段就能很方便地找到适合自己动画角色的声优。此外,导演们也可能会对某一动画角色的声优进行招募,或者有可能会选择人气高的声优,利用他们的明星效应来为动画中的主要角色进行配音。当配音演员敲定后,片商们便立即着手忙于宣传,配音阵容与宣传海报放在同等的位置进行扩展市场。动画上映之后声优们忙碌于各个fances见面会,为自己所配的动画进行宣传。动画片中的歌曲有时也会请声优进行演唱然后出CD,既宣传了动画片也使声优的名气得到提高。日本声优的迅速走红,使当今日本动画配音界更专业化。越来越多的人崇拜声优,喜欢上声音表演并热衷于这项工作,于是更多人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动画片的配音工作中来。

三、中国动画配音现状

在中国,为影视配音同与动画片配音演员之间的概念非常模糊,许多动画片请来配音演员或是为电影配音的或是非科班出身的专业配音人员。动画配音的特点是夸张而有特色,而影视配音则要配合表情不能脱离现实。动画配音行业想要发展就必须从影视配音中脱离出来,有专业的针对动画配音的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动画角色。观众长期接触国外动画而日渐形成的高眼光同国内动画配音不专业、不投入的矛盾直接导致今天中国动画配音实力不强。现在的国产动画片呈现在观众听觉里的都是一些没有感情的对白,一些故意扭曲自己的声线做作出来的声调,这无疑使荧幕上的动画角色看起来毫无生命力。动画片中的声音无法带领我们进入那奇妙的幻想世界,而观众只能把配音当作另一种诠释动画片的手段,这正是中国动画配音的问题所在。

(一)中国动画配音的运行模式

一部普通的动画片前期制作认真精细,配音却草草了事。制作方对动画后期配音的忽视,导致了现在动画配音行业无法形成产业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配音演员长久以来隐居幕后,他们很少被人重视和被众人熟知,他们的名字即使出现在动画人员表上也是一带而过,动画片热映后也不会出版关于配音和音效的CD周边产品。

然而,在日本做法却大不相同。大多数动画片在制作初期就由制作人和导演开会后指定的音响指导来分派工作给各音效部门来进行音乐制作。一个作品的角色分派都是由导演来完成,为了找寻符合理想的声线他们往往会找寻很长一段时间。导演往往与声优们联系紧密,细心地从众多声优中找寻符合的人选,有时还会向与声优接触最多的音响指导询问适合的人选。选好人员后开始正式录音,这个过程导演往往全程跟踪来指导声优每一句台词的情感音调。日本也注重明星效应,一部动画的配音人员中如果有当红声优,那么这部动画也会受到声优粉丝的追捧。

(二)中国动画配音的弊端

1.不同角色的配音缺乏特点

在动画配音不太被受重视的今天与个性不太鲜明的动画角色的结合导致了一些具有毫无特点相同声线的声音充斥在如今的国产动画片中,闭上眼睛听,除了音色的区别,在角色性格、语气、个性等方面的表现上都毫无特点,就如机器批量生产的模具。然而,在日本导演们会为了某个重要角色征集声优并挑选出适合角色的优质声优,高素质的声优可以根据角色的不同变换着自己的声线,动画角色被他们演绎得富有个性而且栩栩如生。

2.角色配音缺乏真情实感

动画配音需要配音演员给角色赋予灵魂,需要配音演员们通过自己对动画剧情和气氛的揣摩用声音来诠释和表现动画角色。动画片成本的控制使配音成为影片制作中不太受关注的一部分,成本成为动画制作的一个致命弱点,片商们被关在产业链的牢笼里,无法用雄厚的资金去让他们塑造有血有肉完美的动画角色。苍白无力的卡通形象在观众的眼里就仿佛吃快餐一样,虽然能够填饱肚子但却谈不上任何营养更谈不上给人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

3.角色配音的情感表现不到位

每个动画角色都是有生命的,然而在中国的配音中,给幼儿的配音就一味地装出傻乎乎的感觉,给年轻角色的配音就仿佛感觉是旁边有两个人在念对白,声音平铺直叙、毫无生气。如果一个老人激动的时候是什么样,如果那青年悲伤的时候又会怎么样,没有人会去揣摩这些声音不同状态的特点。无数的动画片中的角色配音完全像一场对白录音,这些配音完全脱离了人们的感情。

4.配音演员的专业培训

中国,几乎没有专业的为动画片配音的培训机构,为中国动画片配音的基本上都是凭借名气而上,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或者应邀为动画角色配音。

在迪斯尼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国语版别请了张国立为小丑鱼马林配音张国立平和的音调把小丑鱼爸爸爱孩子、嗦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还请了徐帆为带点神经质的帝王鱼多莉配音,她神经大条、说话直率的特点深深吸引了观众,台词功底丝毫不亚于专业配音演员。而在《怪物史莱克Ⅱ》中赵薇与王学兵的配音却没能打动观众,引来一片质疑声。由明星来担当动画角色的配音演员有利有弊,他们有表演经验有名气,但是角色性格与演员相符才是最重要的,单凭明星个人的名人效应只能一时拉动票房,而不可能使一部动画作品作为经典影片留存于世。2008年上映的《风云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前期利用明星对动画做宣传的确非常到位,引得许多观众冲进影院一睹风采。但由于配音质量不好,虽然花了大力投入了配音换来的却是观众反感的声音。

四、结语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离不开好的配音,一个好的配音不仅能更好地诠释动画角色所表现的内涵,还能使角色深入人心。加强对动画影片后期配音的重视是中国动画目前处在发展阶段不容忽视的一件事情,培养有专业素质的配音人员、形成动画配音产业、发展动画配音周边产品等,都是我们目前急于解决的事情。中国动画配音市场潜力有待于我们动画人去开发,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把影响动画影片质量的方方面面都做好,才能使我们的国产动画展现出往日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杨世真.电视艺术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05-133.

[2] 王长潇.电视影像传播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140-173.

[3] 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81-203.

[4] 容旺乔.动画概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123-133.

自学配音的方法范文9

如何培养音乐学生的艺术思维与表现力,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的音乐教育中,这方面却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音乐教学中过分偏重技巧的训练;音乐形象思维贫乏并导致音乐表现力的不足;艺术表现手法单调与公式化等。可喜的是,这些问题已越来越受到音乐教育界的重视,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与探索,如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都已开始在音乐课程中刻意努力或改变这种现状,专业的音乐比赛也开始注意考察选手们的艺术思维与表现力水平等。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寻求实现的方法或途径,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思路。对此,我们在教学中摸索出了一种可行的途径或思路,即:加强音乐美育方面的教育与高尚情趣的追求,提倡文学(主要是诗歌)与音乐的融合,努力提高学生的文艺欣赏水平,注重艺术情思的培养及在乐器上的个性化与多种化的表现手法。 一 人们说:“语言停止的地方,音乐就响起。”我们知道,音乐具有四个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奇妙的是,语言(语音)也具有这四个要素,且四要素独立或结合都可构成语言的节奏。诗歌作为语言的精华与最凝练的形式,在诗句的升降调(即抑扬)、韵律、音步、轻重等方面与音乐高度契合,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实际上就是自然语言与音乐语言的最佳结合。翻开音乐史,我们就能发现音乐其实与诗歌的关系太密切了!简直须臾不可分离。从很大程度上说,诗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灵感、意境与思想内涵,更是音乐表现的重大主题之一。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提倡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有足够的现实基础与条件的,是适当而有益的,是一种正确而有效的做法。诗歌的艺术特点决定了它不仅是用来阅读的,更重要的是用来朗读的。于是朗诵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就成了学习诗歌最好的切入点与方式;而配有音乐的诗歌朗诵,则完美地融合了音乐与诗歌这两大艺术形式。既能提供音乐方面的研究或学习内容,又无形中起到了诗歌的美育与熏陶效果,提高学生们的文学修养,增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与表现力,是培养音乐学生艺术思维与表现力较好的方法之一。 二 那么,具体该如何去做呢?我们的思路是:从名家优秀的诗歌朗诵作品入手,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诗歌的朗诵;第二,诗歌朗诵伴奏音乐的研究与运用。两者密不可分,音乐学生应以诗歌朗诵的学习与练习为基础,侧重于伴奏音乐的研究与运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们的反复观摩与模仿学习,首先将诗文朗诵好,并在此过程中较好地熟悉、理解、表达作品;在此基础上,将主要精力放在诗文的伴奏配乐上:学习、研究、揣摩、模仿这些范本的各种音乐思维、诗歌艺术形象的音乐表现方式、配乐手法、演奏处理等各种各样的细节,再以钢琴为主要乐器重新演绎伴奏配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对诗歌的理解欣赏水平,更好地理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以及恰切地用音乐来表现情感,逐渐增强学生的文艺素养,提升审美境界、培养高尚的情趣,以提高其音乐诠释与艺术表现力。为了更好地说明具体的实施方法,下面以舒婷的当代著名诗歌《致橡树》为例,展开探讨。 第一步:首先分析研究诗的艺术形象、意境与时代意义。诗歌朗诵,当然得从诗歌本身的研究出发。本诗是后新时期诗歌的发轫之作,属破旧立新的标志性作品。以“橡树”、“木棉”、“凌霄花”、“险峰”等事物来构造意象,象征各种新旧观念、各式人物与行为,对曾广被宣扬并认可的旧伦理、旧观点、旧婚姻给予彻底否定,面对国家(集体)与个人、男女两性之间、情爱婚姻这三个重大关系时,提倡独立人格、真诚、高尚、坚贞的立场与态度,富于人文精神与新时代的气质,由此而确立了本诗在我国文学史与思想史上崇高的历史地位。 第二步:基于对本诗的理解,掌握朗诵与伴奏配乐的要点。就本诗而言,朗诵与伴奏配乐必须体现出以下特点:深情而又冷静、柔婉而又坚强、富于赞美歌颂而又不乏战斗性,有褒有贬、有抑有扬,洋溢着女性的温情又具有男性的力量。配乐伴奏要做好朗诵衬托,以更好地体现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表现诗歌蕴含的情感与力量,让人们更好地品味诗歌的思想内涵。 第三步:比较优劣后,慎重挑选一个好的配乐朗诵版本。这首诗的配乐朗诵版本较多,音乐的选择各有不同,如有班得瑞的《TheFirstSnowlakes》、久石让的《天空之城》等,至于谁最好,则见仁见智了,但必须以第二步的要求来挑选。我们认为本诗最好的朗诵版本是丁建华朗诵+伴奏音乐,是《SomewhereOutThere》的版本。丁建华是我国首屈一指的朗诵艺术家,伴奏音乐又是好莱坞经典电影中的经典插曲。但第一流的播音艺术家,加上第一流的音乐,并不等于完美的配搭,最终还得看与诗歌的意象、意境结合得是否完美。例如这首诗光丁建华朗诵的又有几个配乐版本,其中有的配乐很差,完全没有那种起伏与深情,音乐倒象是背景噪音,还不如不要。而《SomewhereOutThere》版本,丁建华高度的驾驭与表现能力,充满深情的发挥,加上伴奏音乐曲调非常深情、优美,具有纯净与朗远的风格,配合得当,将诗歌的意象意境与内涵较好地表现出来了,具有较高的诗歌理解力、表现力与艺术策划水平。 第四步:反复聆听、领悟,按照丁建华对本诗朗诵的具体处理,用朗诵记号①对全诗进行标记,并将音乐的配合细节也在诗句中标出来,作为演奏的参考甚至指示。如下: 第五步:对照上述范本,认真反复观摩与模仿学习丁建华的朗诵,直到效果较好为止。主要解决吐字发音、气息处理、气势营造、肢体动作、声调声量、感情的起伏等与朗诵有关的问题,而最好的做法是尽可能地模仿丁建华,不要自以为是,老老实实地做个学生。 第六步:尽量先找现成的钢琴曲谱,如果没有再尝试动手改编成琴谱,有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加入一支弦乐器或一支管乐器或两者兼备的乐器。一般商业性质的优秀的配乐诗歌朗诵作品,会动用管弦乐队与钢琴合作,有时还会用到电声乐器。可对我们而言,现实通常只有钢琴,就连一两支弦乐、管乐都难以找到。因此,必须有相应的钢琴曲谱,有现成的当然最理想。通常,这种曲谱拿来就可用,即使有必要改动也很少。退一步,如果没有,我们就必须动手去编写钢琴曲谱,这是提升音乐综合素质的很好学习方法,它涉及到音乐的很多方面,如和弦的构成与组织、织体的作用、旋律起伏变化、声部之间的配合、调性转换与运用等等,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控制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驾驭水平,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有创造性地塑造音乐形象,在演绎或诠释时更有内涵与表现力,并不仅仅是作曲。不管如何,有一点需要注意:对比管弦乐队版本的原曲,没有了弦乐器、管乐器的配合,钢琴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意境、气氛与情绪都失色不少,效果不尽如人意。除需要更加注重钢琴的演奏控制以及与朗诵的配合外,有时还得设法加上一两支管弦乐器(民乐器也可以)。于是,我们还必须考虑管弦乐器的安排与运用,还必须通盘考虑因此带来的色彩、音乐层次、音响效果的丰富与变化以及复杂与风险,要求更提高了一层。#p#分页标题#e# 第七步:音乐部分的配合练习及其与朗诵配合的排练。在与朗诵配合排练前,音乐部分也需要较好地解决彼此之间的配合与默契。我们坚持以钢琴为主导,不仅承担全部的伴奏,即发挥所谓的通奏键盘的作用,还承担演奏主旋律;而管弦乐器仅作的加花、装饰性的演奏,就如同游动的精灵,为钢琴的演奏推波助澜、锦上添花,并可弥补钢琴线条性与歌唱性不足的天然缺陷。这样设计,将大大减轻对管弦乐器的依赖,降低管弦乐器运用的难度;一个好的钢琴演奏者还是较容易找到的,必要时可由钢琴教师顶上。音乐部分完成配合后,就须与朗诵进行配合排练,在反复的排练中逐渐找到感觉与平衡,最后达到较完美的协调、配合。需要强调的是:诗歌配乐朗诵中,诗歌朗诵永远是主角!主奏钢琴服从朗诵的节奏与表现意图,而其他乐器又服从主奏钢琴的需要与调配,从而形成一种梯次交替的空间序列与纵深的艺术效果。 事实上,实际的操作会比这七步复杂,光是诗歌本身,朗诵记号的标记、配乐运用的提示,就需要多次修改,最后呈现的面貌将更细致、更复杂。还有一些事项也需探讨,如朗诵与配乐中学生的交替练习、教师的角色与作用、钢琴与其他乐器(甚至人声)的种种合作形式等。 三 不仅进行过《致橡树》的演奏尝试,在练习与演奏李斯特的钢琴独奏曲《第十四行诗》时,也曾做过尝试:此曲是为彼得拉克的一首十四行诗而创作的,因此,对原诗的理解就显得必要与重要。基于这种理解,在练习此曲的过程中,反复朗诵原诗,推敲品味其意蕴与意境,以增强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并转化到演奏中去;而且,在教师专场音乐会上演奏此作品时,让一位学生作配乐朗诵,采取了钢琴与诗歌朗诵相结合的形式,得到了师生们普遍的认可与赞扬。经大家的讨论,认为这种形式能提升演奏的意蕴,较有新鲜感,对听众理解作品也有好处。从此出发,众多的钢琴曲也可采用如此做法。如舒曼根据歌德诗歌所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印象派诗人马拉美与波德莱克的作品等等。 不仅钢琴学生可以从诗歌中得到借鉴启发,其他专业的音乐生,声乐学生也可以如此。如门德尔松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根据海涅的同名诗歌创作的,通过对原诗的理解,才可真正理解歌曲本身,才能准确地表现与演绎此曲,并为此找到恰当的表现手法或手段。另外,原诗也有配乐的朗诵版本,其音乐、诗歌与朗诵较完美地结合了在一起,说实在的,一点也不比咏叹调差,由此也可以看出朗诵的独特艺术魅力。当学生们演奏或演唱此曲时,若能参考配乐诗歌的版本,肯定有助于深入理解此曲,而且学习或练习的效果会更好。又如,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是根据同名诗歌集而创作的,声乐学生如在学习、练习中结合对本诗的朗诵,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时代氛围、情绪、心境、意境等元素,直接指导演唱,还可解决演唱的咬字吐音、呼吸气息控制等技术问题。同样的例子,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