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电磁辐射累积效应集锦9篇

时间:2023-10-15 10:13:07

电磁辐射累积效应

电磁辐射累积效应范文1

那么,电磁场又是从何而来呢?电磁场的来源有自然和人工两类,每个人都被这两类电磁场包围着。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磁场,太阳光也是电磁波的一个频段,还有雷电和其他星球产生的电磁波,这是来自自然的。人工磁场产生电磁辐射的设施主要有五类: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如电视发射塔、广播转播台站;无线通信发射系统,如手机基站、小灵通基站;高压送变电系统,如高压线、变电站;电气化铁道,如磁悬浮列车;工业、科学、医疗用电磁能设施,如高频冶炼炉、磁共振检查仪等。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电磁辐射都构成电磁污染。人们所担心的电磁污染,则是指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值,作用于人体,产生生物效应,引发头晕头疼、产生畸形儿、诱发白血病、促发癌症等。

有专家说,城市空间人为电磁能量将以每年7%~14%的速度增长,2000年时,城市环境电磁能量密度最高值已比20世纪70年代增加了26倍,到2025年可增至700倍。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后,电磁辐射已成为第四污染源。

电磁辐射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什么影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有关专家介绍说,目前,国际上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长期低剂量的电磁辐射有害于健康;另一种认为,只有达到足够高的辐射强度才会造成影响。我国电磁辐射研究学者基本上都认同前者。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三种。热效应是高频电磁波对生物机体细胞的加热作用,引起体温升高,由于电磁波是穿透生物表层直接对内部组织产生作用,往往机体表面看不出什么,而内部组织却已严重烧伤,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心悸、头涨、失眠、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对视觉系统的影响是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等;对生育系统的影响是降低,男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胎儿畸形等。非热效应则是低频波产生的影响,即人体被电磁波辐射后,体温并未明显升高,但人体固有的微弱电磁场已经受到干扰,也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累积效应即人体受到辐射后来不及恢复又被辐射伤害,久之成为永久性病态。

电磁辐射无色、无味、无形,人们每天暴露在不同电磁缓慢而问接的辐射中而不自知,容易忽略其危害。

公共卫生专家纷纷表示,电磁辐射对人们的影响虽然是普遍存在的,但并不可怕,可适当做些预防,以减少电磁辐射的影响。一般认为,对于电磁辐射最佳的防护办法是与发射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因各个频率的电磁场均随距离而快速衰减。一般距离高压输电线路50~100米远处.其电磁场强度就与环境本底值接近;距离电脑显示屏30厘米远,其电磁辐射的强度便微乎其微;距离彩电和微波炉1米远则相对安全。

电磁辐射累积效应范文2

影响家电辐射危害的因素

在探讨那些有关家电辐射的流言之前,咱们必须搞清楚家电辐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首先应该澄清一点,家电辐射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如果你的中学物理学得不太差,就应该知道,只要电器通电,就一定会有电场和磁场的存在,再加上我们使用电器的时候电压和电流常常变化,因此一定会向外辐射出电磁波。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以及前两者的累积效应。热效应很好理解,就是电磁波的加热效果,比如在阳光照射下会感觉到发热;非加热效应就是外界电磁场对人体的器官和组织自身的电磁场的影响和干扰,这种影响是人类无法直接感知的。那么我们要探讨的关键问题就是,这些家电的辐射到底有多大?会不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明显损害?把问题进一步细化,并结合基本的电磁学知识,可以发现实际上家电辐射对我们造成的损害大小并不完全等同于电磁场强度的大小,还跟辐射的波段、功率、影响范围,以及人体的吸收剂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至于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请看下文分解。

流言1:

“电动剃须刀打开时,辐射值达到19.59μT,远超微波炉、电磁炉等电器。”

真相:电动剃须刀的额定频率一般为50Hz左右,额定功率一般也不超过5W,这么一个小玩意儿威力当然有限,属于典型的低频辐射。至于该流言所提到的19.59μT(微特斯拉)是指电动剃须刀工作时周围小范围内的电磁场强度,人体的吸收剂量也相当有限。再者且不说测量方法有没有问题,单是把“电磁场强度”等同于“辐射值”显然就属于偷换概念的行为,而这一类低频辐射的安全电磁场强度远大于19.59μT(对比:在赤道0°纬度上的地磁场强度就达到了31μT)。

结论:完全用数值和前提模糊的对比来忽悠,电动剃须刀的使用对人体没什么危害。

流言2:

“长时间近距离作用于头部的电吹风危害巨大,辐射值竟达18.49μT,连续三次使用家用电吹风的辐射累积量等于照一次X光的辐射量!”

真相:这条流言的误导性很强,然而仔细想想根本经不起推敲,只是话放得比较狠而已。没错,电吹风的确威力不小,功率可以达到1000W,然而它的额定频率一般也就50Hz,仍然只能产生低频的电磁场,18.49μT的强度也远低于低频辐射的安全电磁场强度。至于和X光的辐射相比,则纯属扯淡,因为X光的辐射属于电离辐射,完全不跟电吹风的低频电磁辐射在一个层级上。

结论:把电吹风说得再狠,它也只是电吹风而已,即便加上“长时间近距离作用于头部”等描述也只是壮壮声势而已。当然了,要是你因为没把头发吹干而睡得头痛,千万别以为是辐射所为。

流言3:

“电磁炉的电磁波容易泄漏,在工作的时候距离40cm以内都超出了安全辐射标准,10cm处为19.74μT,最大泄漏值达到了2000μW/cm2!”

真相:该流言中所谓的“超出安全辐射标准”其实是混淆了电磁场强度和电磁辐射功率密度这两种辐射度量值的安全标准。电磁炉的工作频率是20KHz~30KHz,虽然看起来比小家电的频率大了很多,但仍然属于低频辐射,所以它的电磁场强度并没有大到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电磁炉发出的电磁波除去对锅体的作用外还有部分辐射至锅外,也就是所谓“漏能”,但即使是2000μW/cm2的辐射功率密度,比起10mW/cm2的安全值还是要低不少,所以质量合格的电磁炉还是安全的。

结论:电磁炉也不会直接对身体造成多大损害,主要由于产品良莠不齐,产品本身质量的影响很大,总的来说使用的时候只需保持50cm以上的距离即可。

Tips:

杜绝辐射?Mission Impossible!

电磁辐射累积效应范文3

关键词:电器; 电磁辐射; 人类; 危害; 防护

中图分类号:TN91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1)20-0140-07

Effect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from Home Electrical Equipment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CUI Ben-liang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Nanyang473061, China)

Abstract: Any electric equipment has electric field around it. The periodic change electric field produces the periodic change magnetic field, and has electromagnetic wave an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lectromagnetic pollution is caused by excessiv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generat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s harmful to human beings, espetially microwaves, short waves and ultrashort waves. The wave type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domestic appliance are analyzed.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are introduced.

Keywords: electrical equipmen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human; hazard; protection

收稿日期:2011-05-26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0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B140011)

0 引 言

数字社会,你无法抗拒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和舒适;数字社会,你面对琳琅满目的科技产品,却始终挥散不去对电磁辐射的心理阴影。生活中你仔细一看,不难发现这样的情景:对着电脑害怕“射”伤身体,就穿上了售价高昂的防辐射服;拿着手机担心“煮”熟大脑,不厌其烦地戴着耳麦说话;看完电视脸上生怕残留“辐射物”,便匆匆忙忙跑去洗脸做面膜……也许你并不清楚这样做到底有没有用,但似乎只有这样,才有个心理安慰。

有些调查报告指出:经常接触电磁辐射的人,若再受到高温作用,则他们体内发生乳腺癌变的危险就更大;长期担任电气工程师的人,若再经常接触汽油、农药或杀虫剂,则他们患急性白血病的危险就增大。

不少调查报告还指出,从事“电气职业”者,儿童以及不适当使用家庭电器者(常玩视频游戏的儿童,常使用电热毯和其他电加热器的妇女与儿童等)受低频磁场损害的危险较大。一些国家对怀孕的妇女还有这样的规定:婴儿未出生前3~6个月内不能使用电脑。

低频磁场辐射的强度和累积量都会影响致病的概率。并且,有些人是在潜伏期长达10~15年以后才发病的。国际卫生标准中规定,可以容许的磁感应强度上限为100 μT。电磁辐射就像太阳和紫外线的关系一样,你要享受阳光就不可避免接受紫外线的辐射。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感知,因此其危害就显得尤为隐秘。

从电子闹钟、吹风机、微波炉、电熨斗,到计算机、传真机、电话机,大家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电磁的“抚慰”。走出门外,电力线、各种电机设备又使我们十分容易地处于电磁场中。21世纪电磁环境恶化已成定局。

所谓的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即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它的传播速度即为人们通常所说的光速。电磁辐射可按其波长、频率排列成若干频率段,形成电磁波谱。频率越高该辐射的量子能量越大,其生物学作用也越强。

从电话、广播、电视、通信、卫星、信息、网络、计算机、微波、医疗技术,到国家安全、军事上广泛采用的监督、控制、报警干扰系统和导弹、宇航系统,再到市内超高压输送电网,它们无一不为人类的物质文明、科技进步和社会安全保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电磁污染日益严重。

电磁辐射会造成所谓的“电磁波污染”,即电磁辐射的强度超过人体或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所产生的危害现象。它无色、无味、无形、无踪、无任何感觉,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无处不在,被科学家称之为“电子垃圾”或“电子辐射污染”。有专家称这是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第四污染。它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实在不可小觑。各种电子设备,包括家用电器和照明灯具等,在正常工作时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波长和频率电磁波,超量的电磁波辐射能引起人体的大脑、神经、生殖、心血管、血液和免疫等系统和组织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

1 对人体的危害

近年来,电磁波对人体危害的例子多有发现,只不过其影响程度与所受到的辐射强度及积累的时间长短有关,目前尚未较大范围地反映出来,所以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有关研究表明,电磁波的致病效应随着磁场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频率超过100 kHz以上,可对人体造成潜在威胁。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生活过久,电磁波的干扰,使人体组织内分子原有的电场发生变化,给组成脑细胞的各种生物分子以一定程度的破坏。产生过多的过氧化物等有害代谢物,甚至使脑细胞的DHA密码排列错乱,制造出一些非生理性的神经递质。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射剂量下,人体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一些受到较强或较久电磁波辐射的人,已有了病态表现,主要反映在:

(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头痛,心悸,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乏力,免疫功能下降等。

(2)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容易激动,失眠等。

(3) 对视觉系统的影响:表现为使眼球晶体混浊,严重时造成白内障,是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影响视力;

(4)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表现为降低,男子质量降低,使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5) 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激素分泌、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诱发癌症,以及糖尿病,遗传性疾病等病症,对儿童还可能诱发白血病的产生。

(6) 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2 其他危害

(1) 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破坏建筑物和电气设备;

(2) 在长期存在电磁辐射的区域,如微波发射站所面向的山坡,会造成植物的大面积死亡。

(3) 电磁辐射有可能泄露电脑上机密,电磁波向外泄漏的途径有:电脑本身、电源线、连接到电脑的电缆(包括网络电缆)、电脑的设备。它们所起的作用就跟发射天线一样。电源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泄漏渠道,因为它连接到公共的电网上,因此就会跟有线电缆有一样把电脑里头的信号交连传送出去。

电磁辐存在危害的一些依据如下:

2.1 事实依据

(1) 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是距离高压电线太近,受到严重电磁污染所致。

(2) 美国一癌症医疗基金会对一些遭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

(3) 电磁辐射对孕妇的危害更大,据最新调查显示,在中国每年出生的约35万残缺儿童中,有25万为智力残缺。

(4) 中国内陆某省对某专业系统16名女性电脑操作员追踪调查发现,接触组月经紊乱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8人10次怀孕中就有4人6次出现异常妊娠。

(5) 有关研究报告指出,孕妇每周使用计算机超过20 h,其流产率增加80%,同时畸形儿出生率也有所上升。

(6) 几年前,在风景名胜峨眉山发生过一起微波污染事件,在面向微波发射站的坡面上,由于长期遭受辐射,松树等自然植被全部枯萎而死,而山的另一面,植被却郁郁葱葱。

(7) 1995 年 4 月,日本冈山红十字医院一位患者的自动点滴器突然停止,经多方调查,最后发现事故的真正“凶手”是同病房病友打手机时产生的电磁波。

(8) 1997 年 8 月 13 日在深圳机场发生的我国第一起因无线电干扰航空通信导致机场关闭两个小时的严重事件,系深圳机场附近的山头上无线寻呼台的发射功率过高所致。

2.2 实验依据(白鼠试验)

900 MHz微波辐射对小白鼠脂质过氧化作用及神经递质含量影响射频微波辐射,特别是高强度的辐射,能引起机体致热效应,造成健康危害。但也有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人体在反复接触低强度微波照射后,体温虽无上升,但也能造成机体的健康危害。

为探讨移动电话手机电磁辐射对使用者健康影响,对900 MHz微波电磁辐射对小白鼠脑神经递质含量及全血中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对人的心血管有所影响)、丙二醛(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含量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

(1)GSH-Px活性:由表1可见,辐射强度为1 mW/cm2实验组全血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

(2)MDA含量:由表1可见,辐射强度为1 mW/cm2实验组全血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3)全血GSH-Px和MDA比值:由表1可见,辐射强度为1 mW/cm2实验组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4)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由表2可见,辐射强度为1实验组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N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有研究发现,采用915 MHz照射小白鼠,使其腹腔温度升高36.4℃,结果表明,小白鼠在功率密度为1 mW/cm2的900 MHz的电磁辐射暴露下,全血中脂质过氧化物增加,但暴露的功率密度增加(2 mW/cm2,5 mW/cm2)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

在强度为0.05~0.5 mW/cm2时,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升高,而1 mW/cm2时未见改变,作者认为这是机体的代偿反应所致。并经过一系列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免疫实验证实,短期微波辐射,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刺激作用,长期微波作用,其免疫效应可以转向抑制,呈现代偿-适应-代偿不全的动力学过程。

3 移动电话手机影响调查

随着无线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移动电话手机电磁辐射对机体的健康影响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某导弹基地的一次演习中,就因为导弹指令系统的频率和试验场区附近加油站自动门的控制信号辐射的电磁波频率完全一致,以致形成误触发,使导弹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自动”弹出发射架,飞向天空。20年后的1993年3月,美国有人状告电力公司,高压线的电磁波导致在附近生活的人长了肿瘤。而瑞典则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承认强度在0.2 μT以上的低频电磁场对人体有害的国家。

最早状告NEC公司的移动电话用户也是一个美国公民,诉其夫人因长期使用移动电话而致癌,并要求赔偿。以后类似的报导日渐增多,争论也日趋激烈。

所有这些事实都表明:电磁波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辐射污染已成为继噪音、固体废弃物等污染要素之后的又一新的污染物。人类也从此背负上移动电话这一高科技产品所带来的喜与忧。

(2) 飞机拒绝“大哥大”恐怕已是尽人皆知。1997年初,中国民航总局针对民航旅客在飞机上使用电子设备日益增多的情况发出通知:在飞行中,严禁旅客在机舱内使用“大哥大”等电子设备。坐过中国民航班机的乘客也都有这样的经验:飞机未起飞时、飞行中、降落前广播都会告诫乘客别使用移动电话。这个通知太重要了,它不仅关系到飞机的安全,也直接关系到机上数十人乃至数百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专家们认为,移动电话是高频无线通信,其发射频率多在800 MHz以上,而飞机上的导航系统又最怕高频干扰,飞行中若有人用移动电话,就极有可能导致飞机的电子控制系统出现误动,使飞机失控,发生重大事故。边样的惨痛教训已屡见不鲜。

1991年英国劳达航空公司的那次触目惊心的空难至今令人难忘,有223人死于这次空难。据有关部门分析,这次空难极有可能是机上有人使用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它释放的频率信号启动了飞机的反向推动器,致使机毁人亡。

1996年10月巴西TAM航空公司的一架“霍克-100”飞机也莫名其妙地坠毁了,机上人员全部遇难,甚至地面上的市民也有数名惨遭不幸,这是巴西历史上第二大空难事件。专家们调查事故原因后认为,机上有乘客使用移动电话极有可能是造成飞机坠毁的元凶。也就是源于这次空难,巴西空军部民航局(DAC)研拟了一项关于严格限制旅客在飞机飞行时使用移动电话的法案。

1998年初,台湾华航一班机坠毁,参与调查的法国专家怀疑有人在飞机坠毁前打移动电话,导致通信受到干扰,致使飞机与控制塔失去联络,最后坠毁。

我国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某年某月,由上海飞往广州的CZ3504航班的南航2566号飞机准备降落时,由于有四五名旅客在使用移动电话致使飞机一度偏离正常航迹;也是在这一年,一架南航2564号飞机执行CZ3502航班从杭州飞回广州时,在着陆前4分钟,发现飞机偏离正常航道6°,据查当时也是有人在使用移动电话。这两起事例虽然没有酿成大祸,但让人想起来就后怕,如果偏离的不是6°而是更大,其后果不堪设想。

从对以上几次比较典型的空难事故的分析来看,事故原因都极有可能与使用移动电话等便携电子设备有关。于是,世界各国都相继制定了限制在飞机上使用移动电话的规定。

移动电话所产生的电磁波除对飞机上的仪器有影响之外,对汽车上的电动装置也有一定影响,甚至会使行驶中的汽车电动装置“自动跳闸”。英国有关专家告诫人们尽量少在汽车内使用移动电话,英国政府也因此决定要求汽车生产厂家提高汽车内部电子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4 医疗设备远离“大哥大”

医院里由于使用移动电话而干扰医疗设备工作、导致患者出现人身安全事故的报导也经常见诸报端。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美国、荷兰、德国、瑞士、加拿大等国家早就开始了,并已有报导。

从第2、第3节的叙述不难看出,使用移动电话对人体本身造成的间接危害已被认可,并理所当然地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电磁辐射有着巨大的危害表现如下:

移动电话尚处于发展阶段,移动电话手机使用者随使用时间的增长可能造成进一步的健康危害,所以应加强移动电话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必要的手段,降低移动电话手机电磁辐射强度。

(1)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原理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人体是一个导电体,本身就是一个生物弱电磁场。

热效应:高频电磁波对生物肌体细胞的“加热”作用。人体接受电磁辐射后,使肌体升温,如果吸收的辐射能很多,靠体温的调节无法把热量散发出去,则会引起体温升高,进而引发各种症状,如心悸、头胀、失眠、心动过缓、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视力下降等。

非热效应:低频电磁波产生的影响,即人体被电磁辐射后,体温并为明显升高,但已经干扰了人体的固有微弱电磁场,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可能导致婴儿畸形或孕妇自然流产;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役、生殖和代谢功能等。

累积效应:是指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2)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眼睛的原理

电磁辐射对人和动物眼睛的伤害是微波热作用的一个明显例证。眼睛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构造,主要由晶状体和玻璃体等构成,眼睛内存在大量水分和少量血液脉管,其介电常数和导电率很高。也就是进入眼球的微波会被迅速衰减,表明眼球对微波有很好的吸收特性。电磁辐射作为一种能量传递方式,会直接将能量传递给原子和分子,使其运动加速,进而在体内形成热效应。当微波作用于人的眼睛,眼睛晶状体水分较多,易吸收较多的能量,从而损伤眼睛的房水细胞,晶状体内无血管成分,代谢率低,很难将损伤或死亡的细胞吸收掉,日积月累在晶状体内形成晶核,导致视力下降,白内障产生,甚至失明。

(3) 电脑电视等产生辐射的原理

视频终端显示器(电脑)和家用电视机的工作原理电子扫描。电子计算机的终端设备-阴极射线管视屏终端显示器(VDT)的电子枪需要在30 kV的高压下将电子流射向并撞击荧光屏,由此产生电磁辐射,电子在高压作用下迅速射击、碰撞荧光屏,从而产生电磁辐射,其主要成为X射线与光辐射。

(4) 电磁辐射伤害的敏感人群和症候

各类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正日益严重,电磁波辐射对机体的主要作用是引起神经衰弱症侯群,比如普遍感到头痛、头晕、周身不适、麻木、胸闷、心悸等症状;体检发现,少部分人员血压下降或升高、皮肤感觉低下、心动过缓或过速、心电图窦性不律不齐等,且发现少数人还有脱发现象。

① 电磁波会影响及破坏人体原有的电流和磁场,使人体内原有的磁场发生异变。这会干扰人体的生态钟,导致生态平衡出现混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影响脑部神经系统,使脑下松果体生产褪黑色素的速度放慢,影响了正常睡眠。

② 长时间的电磁辐射污染可能诱发诸多疾病:电磁辐射可能破坏老年人免疫系统,诱发白血病、癌症、脑肿瘤,加速机体衰老。电磁辐射可以伤害细胞膜,干扰激素,对少年儿童可造成发育不良、性早熟、记忆力衰退、视力受损,甚至引发儿童白血病。电磁辐射会使面部皮肤变厚、干涩,出现斑,痤疮、色斑,甚至有演变成皮肤癌的危险,脸上的化妆品在电脑在电脑辐射的作用下,会生成带有放射性的、结构复杂的化学物质,进一步对皮肤造成长时间的,永久性的损害。这些损害一旦形成,是不可逆转的。电磁辐射会对男女产生影响。经常使用电脑的女性,有排卵异常、月经紊乱、阴道干涩、性冷淡的现象发生。男性的也是对辐射非常敏感的器官,过量的电脑辐射会造成畸形、减少、低下、阳痿等男性疾病。电磁辐射还能破坏人的染色体,造成卵子和异常,产生畸形儿和弱智儿。有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每年2 000多万新生儿当中,有25万智力缺陷者,导致缺陷的原因,在已知的30%因素里有20%是环境因素影响造成的。

电磁辐射有如此巨大的危害,那它的来源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量电视塔、广播站、雷达、卫星通信、微波等带有电磁辐射的设备和活动也越来越多。这些设备对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产生的电磁波也是一个环境污染要素。社会发展愈是进步,电磁污染环境状况也越严重。所以,电磁波既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信息载体和能量流载体,又是有害于人类生活的污染要素,其危害已受到国际环保领域的高度重视。因此,既要把电磁能作为一种资源,充分地利用;又要加强管理,将电磁辐射的负面效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专家介绍,从专业角度说,电磁辐射一般是指频率在100 kHz以上的电磁波。电磁场的来源有自然和人工两类。首先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磁场,太阳光本身也是电磁波的一个频段,还有雷电和其他星球产生的电磁波,都是自然产生的,而人类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进化过来的,与自然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共存关系,所以,自然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然而,自从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发明了很多利用电磁能工作的设施,这些设施大量的向环境中发射电磁辐射或产生电磁场,使环境中的电磁辐射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产生了电磁环境保护问题。产生电磁辐射的设施大致可分为5类: 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如电视发射塔、广播转播台站; 无线通信发射系统,如手机基站; 高压送变电系统,如高压线、变电站; 电气化铁道,如磁悬浮列车; 工业、科学、医疗用电磁能设施,如高频冶炼炉。

以下是如何防止电磁辐射所产生的危害:

4.1 防止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1) 屏蔽室:由金属(片、网)所构成,多用于对大型机械组或控制室的主动场屏蔽;

(2) 屏蔽衣屏蔽头盔和屏蔽眼镜:这些均是个人防护具,可以有效地降低磁辐射强度,以保护从事接触电磁辐射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3) 屏蔽罩:这是对小型仪器的主动场屏蔽的主要方法,屏蔽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是电阻率小的导电性材料,如铜、铝等;

(4) 对于手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可以戴耳机来减小电磁辐射,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泰尔实验室的实验证明使用耳机通话时头部受到的辐射量处在直接用手机通话辐射量的 1/100 到 1/200 之间。4.2 防止电磁辐射泄露你的电脑机密的方法

(1) 被动模式:进行电磁屏蔽,防止电磁波向外泄漏。单一使用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如果屏蔽不能彻底,高灵敏度的电磁接收设备还是可以获取信息。

(2) 主动模式:发射电磁波,使得用于窃密的电磁接收设备接收到扰了的信号。单一使用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如果使用设计得非常好的软件对接收到的扰了的信号进行分析,还是有可能和还原出有用的信息。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同时混合使用这两种模式。

因此,采取被动模式防止电磁波向外泄漏,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单一对显示器进行屏蔽,还不足够。当要在保密情况下使用电脑的时候,应当把所有不必要的电缆和设备除去。

使用电池供电的手提电脑就能够免除这种连接。但如果非得要使用公共电源的话,被动模式的滤波设备或者再加上主动模式的干扰信号注入电源线就成,是可考虑采用的措施。

当然,人们不要一听电磁辐射就恐慌。人类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电磁场里,电磁辐射无所不在,所以电磁辐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电磁辐射只有超过一定的数值时,才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电场强度如果低于每米40 V应该就是安全的。即使超过这个数值也不一定产生危害,这根据个人的抵抗力和接触的时间、距离等情况而定。另外,专家还指出,电磁波无所不在,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便利,应该正确对待,合理利用,完全没有必要过份担忧,只要进行适当的屏蔽防护,就可以大大降低辐射影响。

那么,电磁辐射究竟有多可怕呢?

近年来,国内外媒体对电磁辐射有害的报道一直未断: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专家认为病因是受到严重的电磁污染;美国一癌症医疗基金会对一些遭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我国每年出生的2 000万儿童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为智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是影响因素之一。

电磁辐射的危害真这么耸人听闻吗?

如前所述,其实人类一直生活在电磁环境里。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其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此外,太阳及其他星球也自外层空间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但天然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是没有损害的,对人体构成威胁、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人工产生的电磁辐射。

早在168年以前,英国人法拉第就发现了一种奇妙现象:电流通过媒体时可产生电场和磁场,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之为电磁感应的现象。19世纪80年代,人们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发电站。从此,人类大步迈进了电磁辐射的应用时代。

从1901年首次开始的全球通信,到如今移动通信的大面积使用,以及家家必备的彩电、冰箱,电磁辐射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充分享受电磁辐射带来的方便舒适的同时,人们也日渐感受到它的负面效应。如电磁兼容中的电磁辐射曾造成导航系统、医疗信息系统、工业过程控制和信息传输系统的失控,干扰了人们对广播、电视的收听……

听说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电器装置,只要处于操作使用状态,它的周围就会存在电磁辐射。又听说电磁辐射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有人因此将产品电磁辐射产生的污染比喻为“隐形杀手”。那么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呢,有为此采访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教授赵玉峰。

赵教授说:“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是两个概念,电磁辐射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电磁污染只有在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才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导致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脏出现界限性异常等症状。如在电磁辐射超强度的环境下长期作业,严重的可能引起部分人员流产、白内障,甚至诱发致癌……”

赵玉峰坦言,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虽普遍存在,却并不可怕。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年龄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即使在超标环境下,也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得病,因此大可不必对电磁辐射“草木皆兵”。当然,对老人、儿童、孕妇或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对电磁辐射敏感人群及长期在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采取防患措施。

针对日常生活中接触电器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危及健康,中国消费者协会8月6日发出警示:生活中须防电磁辐射。

“其实,电磁辐射到底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影响并不是什么新鲜问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李天麟告诉记者,“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电磁辐射的研究及评论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由于研究的目的、方法、条件(接触电磁辐射源的距离、时间、生物模型等不同)等因素不一致,目前全球有关专家学者们对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和观点也不尽一致。因此,电磁辐射对人体究竟有哪些影响及危害,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不过,李天麟认为,作为一个大国,我国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尽快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电磁辐射安全卫生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便生产企业能遵循这一标准研制、开发超低电磁辐射的电器、设备,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同时将电磁辐射的管理纳入正常的社会环境保护范围,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就制定电磁辐射标准问题采访了几个有关部门,了解到,过去卫生部、电子工业部(现合并到信息产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军队等部门,都分别制定过本行业电磁辐射安全的标准,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电磁辐射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据悉,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制定电磁辐射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今年年底前有望出台。

据国家环保总局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的电磁辐射环境是比较好的,相当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我国面临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情况,有苗头出现,远未到严重的地步。但从现在就要从严管理,未雨绸缪。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对电磁辐射的应用。若电磁污染到了环境无法忍受的地步,再想进一步发展经济就举步维艰了。

也就是说电磁辐射并不是对人类只有负面作用,它仍然有其特殊的功用,如:

(1) 工农业:如测厚、探伤等;

(2) 医学:X射线,CAT扫描。

5 结 语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的是一种潜在的积累型危害。如不重视,不仅对这一代人,而且对后代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除了宣传、普及电磁辐射及防护知识,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外,从劳防用品这一方面入手,以“防微杜渐”,显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尽快制定有关法规和制度并加以实施,这确实已是不容等待。

但是人们对电磁辐射不应该过度的恐慌,要在对电磁辐射有完整、清醒的前提下避开一些不必要的电磁辐射对自己的伤害。要正确对待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春生.众说纷纭:VDT综合症是电脑引起的吗\.中国健康月刊,1997(1):45-46.

[2]纪朋.怎样避免电脑辐射\.应用科技,1999(1):63-65.

[3]严玉平,任少华.浅谈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预防\.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7,17(6):50-51.

[4] 王宏全.集成电路静电损伤的失效分析[J].航天工艺,1995(5):28-29,32.

[5]马恕.电脑维护与故障排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 查志琴.计算机维护与维修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7]刘小伟.电脑故障排除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陈淑平,臧海峰.电子产品静电放电的危害、测试及其对策[J].今日科苑,2009(4):65-67.

[9]丁毅.电子产品防静电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04(1):80-81.

[10]沈颐宁.电磁场与电磁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杨玉民.电磁污染[J].农村电工,2003(11):43-45.

[12]盛振华.电磁微波技术与天线[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电磁辐射累积效应范文4

论文关键词:语音室,设备管理,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的危害

大家知道长期使用电脑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出现过头晕、眼睛疼等症状。究其原因,不得不从电磁辐射说起。电场和磁场的传播过程生成一个作用力场,这个作用力场就叫做电磁场,而这样的传播过程就叫做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主要集中在工业、通讯、医疗和军事等方面,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电子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家中的电视机、电活、音响、空调、电脑、手机、微波炉等一应俱全;办公设备增加了复印机、传真机、碎纸机等,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人们在享受工作和生活极大方便的同时,己不知不觉地将自己放置于高密度的电磁环境之中。电磁辐射在给人类生活、工作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也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有环境科学家预言步入21世纪后,人类生活中电磁环境的严重恶化将取代噪声污染,而成为首要的物理污染因素。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也把微波列为必须控制的“公害”之一。

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可由三个要素定义:1、辐射源的强度;2、受辐射的时间;3、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电脑、电视、微波炉、手机等都存在电磁辐射,辐射源发出的电磁强度越强对人体的危害越大,距离越近对人体的危害越大。电磁辐射还有一个累计的效应,偶尔一两次看不出什么毛病,但是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慢慢对人体产生危害。

通常受到电磁辐射的人都会感觉到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体征变化也可能有脱发、掉发的情况,眼睛通常会发涩、发干、大强度的会导致白内障。血象上还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血压时高时低,白血球有时候也发生过高的现象,另外检查心电图还可能发现心悸、心律不齐的症状。有研究报告显示常用的电脑显示器产生的电磁波主要对眼睛、头、骨骼肌、皮肤等能够产生危害。电脑对妊娠和胎儿有影响。长期从事电脑作业,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易全身疲劳等。

电磁辐射的防护方法

作为多媒体语音室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终端就包括电脑显示器,因此出于健康方面的考虑,我们在构建和维护语音室时不得不考虑电磁辐射对使用者造成的可能伤害。

对于语音室,电磁辐射来自显示器、主机、机箱、甚至鼠标,当然最主要的辐射还是来自于显示器,因此做好显示器的防辐射工作是必须的。可采取的防护方法分为被动防护和主动防护两种。

被动防护法防护措施包括:

l通过课程时间安排缩短学员和教师对辐射的一次性接触时间;

l配备显示器防辐射屏,指导教师使用防辐射护肤霜等。

防辐射屏必须能够导电,因为只有能够导电的东西才能屏蔽电磁波,普通视保屏两面都是不导电的,防辐射屏至少有一面是导电的,这样才能起到屏蔽电磁波的作用。

l调整显示器的摆放位置,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着有人的地方,因为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

l水是吸收电磁波的最好介质,可在显示器的周边放瓶水,容器必须是塑料瓶或玻璃瓶的才行,绝对不能用金属杯;

l减少待机当电器暂停使用时,不让它们长时间(一个小时及以上)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l及时洗脸洗手,显示屏表面存在着大量静电,其集聚的灰尘可转射到脸部和手部皮肤裸露处,时间久了,易发生斑疹、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皮肤病变等,因此在使用后应及时洗脸洗手;

其实防护措施除采取屏蔽、加强个人防护及现场工作注意事项外,还可以注意以下二个方面

一、食疗,多食用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莱、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二、药疗,如果从中医理论出发,研制出有固本、怯邪、补肾、壮骨、调整阴阳等功效的中药,用做接触电磁辐射之前或之后的防护药物和治疗药物,可以清除体内导致多种疾病的自由基因并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主动防护法则是从电磁辐射的“源头”——显示器部件下手。在CRT时代,低辐射显示器是健康显示器的应用标准。当前低辐射的LCD日益普及,将CRT显示器更换成LCD显示器也成为语音室建设应该考虑的硬件升级内容之一。然而LCD显示器因为高亮度等原因也存在对使用者视觉的伤害。有研究发现,只有用户与屏幕的距离达到1米以上,否则300cd/m2以上的亮度将会对用户的视觉造成一定的伤害。

诚然提起多媒体教学,来自教师的好评如潮,诸如图文生动、信息丰富、授课新颖、寓教于乐之类,好处多得说不完。但是学生家长的反对声也不小:一是教师的粉笔板书对学生写字的示范作用减弱;二是投影屏幕或电脑屏幕,对正处发育期学生眼睛又是一个刺激,学生回家总闹眼睛疼。有鉴于此,我们在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同时,多考虑其不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这样就可以实现教学与健康的双赢。

参考文献

电磁辐射累积效应范文5

【关键词】电偶极子;煤岩破裂;电磁波

【Abstract】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law of propag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layered medium,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al and gas outburst, the coal and rock burst 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propag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regulation forums of electric field and magnetic field transmitted are carried out by software programming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calculating, which provides a convenient analytical tool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fracture of coal and rock.

【Key words】Electric dipole; Coal and rock outburst; Electromagnetic wave

0 引言

作为能源大国,煤矿安全一直是全国工业安全工作的重点。而煤矿瓦斯灾害,却是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影响生产进度、损失经济利益的主要原因,其中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预防,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研究可靠的突出预测方法,可有效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高矿井经济效益。因此,煤岩破裂的预测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及社会意义。

煤岩破裂预测作为瓦斯灾害防治综合措施是最重要的环节。目前,煤岩破裂预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声发射监测方法,电磁辐射预测方法,以及利用环境监测系统连续监测工作面的瓦斯涌出变化特征,分析瓦斯涌出与突出关系的预测方法。其中电磁辐射预测方法目前正在广泛研究开展中,但是如何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从软件到硬件实现整合的电磁辐射预测系统,将使煤岩破裂防治技术大幅度提升,对改善当前煤矿安全状况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1 煤岩破裂电磁辐射分析

1.1 理论分析

煤岩体同其他固体材料一样,都是由成千上万的电子、原子等基本粒子组成,当煤岩体受载变形破裂时,电子等带电粒子变速运动就会向外辐射电磁波,这就是电磁辐射现象。当煤岩相邻颗粒之间发生非均匀变形时,界面处的电平衡遭到破坏,在受拉界面会积累许多自由电荷,而在受压处则积累了同样数量的相反电荷,这就相当于电偶极子。因此,可以将煤岩破裂时的辐射源等效为电偶极子。

依据电磁波的传播理论,煤岩破裂时辐射的电磁波在分层媒质中的传播,可等效于辐射源在由“岩石层-煤层-岩石层”组成的三层媒质模型。研究煤岩破裂时电偶极子场源电磁波的正向传播规律可转化为分析该辐射源辐射的电磁波在各媒质层中电场和磁场的场量表达式。由于垂直和水平电偶极子是电磁辐射的基本模型,任何辐射源都可以分解为垂直和水平电偶极子的加和。因此,本文将针对电偶极子场源进行研究。

1.2 电磁波辐射场强的计算

由于水平电偶极子与垂直电偶极子场源辐射场强的计算思路基本相同,文章只讨论垂直电偶极子场源辐射场强的计算。

图1 垂直电偶极子情形

为方便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以电偶极子所在点为原点,该电偶极子的长度为dl,其电流为I・ejwt(A)。以垂直指向大地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如图1所示。根据实际情况,第一、三两层为岩石层,其电磁参数分别为μ1、ε1、σ1和μ3、ε3、σ3;第二层为煤层,其电磁参数为μ2、ε2和σ2。

垂直电偶极子情形下只有z分量,则垂直电偶极子场源情形下中间媒质层中各部分的电场和磁场场强表达式如下所示:

1)z0≤z<z1部分:

■(1)

■(2)

2)z2≤z<z0部分:

■(3)

■(4)

其中,■(5)

■(6)

■(7)

■(8)

■(9)

■(10)

■(11)

而J■■(x)=-J■(x)(12)

J■■(x)=■・J■(x)-J■(x)(13)

可由贝塞尔函数的求导公式J■■(x)=■J■(x)-J■(x)得到。

2 系统软件开发

关于三层煤质中的场强公式已经明确,为了将理论成果更好的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可将理论推演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在软件的选择上,鉴于Visual c++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我们选用Visual C++6.0开发平台作为程序开发环境。

无论是电场场强E,还是磁场场强H,都是一个很复杂的积分算式,含有诸多参数,但最终都可转化为电导率σ1、σ2、σ3,磁导率μ1、μ2、μ3,媒质的介电常数ε1、ε2、ε3,角频率ω,电偶极子内的电流I,以及相应的坐标值x、y、z等。在所建三层媒质模型中,由于大地媒质在通常情况下为非铁磁性媒质,因而此时可设定典型分层媒质模型中各层媒质的导磁率相等,并且均等于空气导磁率,即μ1=μ2=μ3=0。第一、三两层为岩石层,所以σ1=σ3,σ1=σ3。这样一、三层媒质参数设为相等,便于编程实现。当场强计算公式必需的参数都一定的情况下,调用复数基本乘、除法函数,让程序中用到的复数运算都以实部和虚部的参数形式出现,避免了复杂的复数运算,再调用贝塞尔函数等,得出被积函数,准备进行积分。此时调用“积分定限函数”,确定积分限的情况下再进行龙贝格积分,将积分结果求模值,得出运算结果。具体的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整体程序框图

在场源参数都已知的前提下,用户根据需要变换坐标值的输入范围,计算出对应的场强数据,并可将对应场源参数、坐标值、场强数据存入相应数据库中,作为下一步场源定位查询的依据。

3 结论

针对目前电磁预测法中存在无法对破裂源实现准确定位的问题,本文结合煤与瓦斯突出时的实际模型,推演出煤岩破裂时电偶极子场源电磁波的正向传播规律,将理论推演进行计算机编程来开发相应系统软件。系统包括场强计算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等,为根据接收信号队破裂源进行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恩元,何学秋,聂百胜,等.电磁辐射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原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0.

[2]张清毅.透地通信信道的研究―一种关于分层媒质场强计算的新方法及其应用[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995.

[3]郑钧.D. 电磁场与波[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4.

[4]王凯,俞启香.煤与瓦斯突出的非线性特征及预测模型[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电磁辐射累积效应范文6

关键词: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测试方法;辐射危害

中图分类号:O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6-0343-02

1 电磁辐射的概念及其放射源

电磁辐射是一种普遍的物理现象,它是由空间共同移动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的。换句话说:电磁辐射就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放射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电磁辐射源通常分成两大类:一是自然界电磁辐射源,来自某些自然现象,如雷电、台风、太阳的黑子活动与黑体放射等。而这种电磁辐射源常常会被我们忽视和淡化!我们所一直关注的电磁辐射源,其实只是电磁辐射源的其中一种,即:人工型电磁辐射源。人工型电磁辐射源、来自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统或装置与设备,其中又分放电型电磁辐射源、射频电磁辐射源及工频电磁辐射源。

2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1998 年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五大影响但归纳起来,我们可以把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三种。

3 防电磁辐射服装织物及面料

防电磁辐射服装的面料对于电磁波的防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选用电磁辐射防护服装时,应了解防护服装所采用的面料,及其工作原理。由于电磁辐射的频率高低不同,所以我们必须按其高频和低频辐射的特点,用不同的织物及面料进行防护。对电磁辐射的防护需要材料有好的导电性或导磁性,所以不锈钢纤维、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银、镍、铜的电镀纤维或织物、填充炭黑、导电化合物和吸波添加剂的有机复合导电纤维便应运而生,而且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磁屏蔽织物和面料。

制成方法:利用金属材料,如采用金属丝网罩隔离装置和用金属粉处理过的服装;利用金属纤维和其他纤维混纺成纱,再织成布。

3.1 防辐射织物、面料的一般分类及特点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防电磁辐射织物有三种,工作原理都是通过基料表面所形成的良好导电性能,使其具有抗电磁波的功能。通过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而形成屏蔽作用:

(1) 合金纤维混纺:采用不锈钢纤维与其他化纤、棉等纤维混纺形成电磁屏蔽织物,具有耐洗涤、耐磨、柔软、手感好、透气、抗静电、防电磁辐射等功能。

特点:透气性好、服饰感强、耐洗涤、手感好。

适用范围:这种面料目前使用最广,其可以被制成各类防辐射服装,如医护类、孕妇防护类等。

(2) 多离子织物:采用多种金属离子涂敷粘附在普通织物上,形成一定的电磁屏蔽功能的织物能保持原普通织物的性能、颜色和手感。

特点:柔软、透气、服饰感强、服饰使用范围宽。

适用范围:可以制成T恤、内衣、床单、蚊帐等。

(3) 金属化织物:采用化学沉积方法在普通织物表面牢固地“镀”上一层高导电金属层,形成电磁屏蔽织物。

特点:镀膜薄、附着力强、柔软、透气性好、使用频率宽、屏蔽效能高。其中,金属化织物是目前国内外最新一代技术产品,比前两种织物更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工作频率宽、屏蔽效能高、使用领域广。

3.2 屏蔽高频电磁辐射面料的类型

3.2.1 混纺梭织屏蔽布

外表与普通面料一样,采用纳米金属屏蔽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织成,屏蔽纤维直径只有头发的1/12,比蚕丝还细腻柔软。

此面料经过及测试中心检测屏蔽效果达到99.9%(30dB以上),同时保留了普通面料的柔软性、均匀性、透气性、耐洗性、致密牢固、使用年限长等特点。

3.2.2 纳米离子屏蔽布

采用高科手段,将金属纳米离子置入到织物的内部,从而达到电磁屏蔽的作用。屏蔽率达到99.9999%(70dB以上),防辐射能力强,适合电子电器内部防辐射;电信发射机房、基站、电视广播雷达发射台等的电磁防护,可作为机器设备的覆盖物,或制成衣服的夹层,只可轻轻擦洗,不可揉搓。同时这种面料还可以起到远红外保健、抗静电、杀菌作用:能促进和改善人体浅表组织微循环,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对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3.3 检测防电磁辐射面料的一般方法

(1) 测导电性

用万用表检测到有良好的导电性,普通面料则没有导电性。

(2) 用火烧屏蔽布

混纺布会剩下一层屏蔽丝网;而纳米离子布则剩下一堆金属粉末。

(3) 使用手持式电磁辐射测试仪

有辐射时红灯亮,用防辐射布挡住后,绿灯亮,表明辐射已被屏蔽。

(4) 包裹测试发

将手机等包裹在防电磁辐射屏蔽布或服装中,看其信号是否减弱。

3.4 dB和屏蔽率的换算

dB和屏蔽率的换算率是:3dB50%;6dB75%;9dB87.5%;

12dB93.75%;30dB99.9%;70dB99.9999%;

3.5 防辐射服dB值是否越高越好

答案是否定的。作为防辐射服装,首先要有服装的基本性能,比如可洗涤,透气性,穿着舒适性,同时要能满足家电的防辐射。除非在雷达,发射台等特殊高辐射场合,美国军用标准规定大于15db。一般家用电器,如防电脑,微波炉等的辐射,由15db即可。大于60db,99%的织物表面上可以包住手机的辐射,但大多是电镀金属的织物,洗涤几次就不行了。

4 防电磁辐射服装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目前市场防辐射服装品种单一的情况,但我们可以将研发制作方向分为:金融、广电、IT、电力、电信、民航、铁路、医疗、生活进行分类。 在接下来的产品中,我们不仅要注意产品的防电磁射功能,同时还可以增加服装的防紫外线、防风、拒水、防污、防蛀、抑菌、防臭的功能。

我们必须注意到,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防辐射服装仍存在一定的发展问题,如:品种太过单一、品种不全、屏蔽效果参差不齐且多为妇女防护用品如吊带、连衣裙等。二是针对防辐射服装世界上并未形成标准化的计算单位和检测方法。三是具有防辐射功能织物原理均为反射和吸收两种,而面料一般只有三种,要想达到令人更加满意的效果我们必须研发更新更好的材料,至于什么材料可以更好的使防电磁辐射功能在服装中进行应用,这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据了解,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姚穆教授的一项研究将有望填补国内外空白。一直从事提高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和健康素质方面研究的姚穆教授带着博士生们,动手制作检测设备,从无数种检验方式中得到逐渐清晰的规律,三年来,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检测方法。他们研究的防电磁辐射纺织品的检测与标准制定项目,如果通过国家认证,将为防电磁辐射服装的生产、检测提供科学的数据和标准。不久的将来,人们将穿上放心、舒适的防电磁辐射服。

参考文献

[1]刘国华, 王文祖. 电磁辐射防护织物的开发[J]. 产业用纺织品, 2003, 21,(6).

[2]王进美, 田伟. 健康纺织品开发与应用[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电磁辐射累积效应范文7

[关键词]睡眠功能;疲劳;信息接收;睡眠条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223

从心理学角度去观察睡眠现象,睡眠是与清醒相对的意识状态,是我们最熟悉的日常活动之一,每个人的生命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在每天24个小时中,都会有睡眠。但睡眠的形式、时间和地点却有所差异。和动物睡眠相比,人类睡眠主要特征为:睡眠多在一定地点(床)上进行,而且要更换衣服。睡眠的个别差异较小,成人需5~9小时,平均需75小时。动物包括人为什么要睡眠呢?如果持续数日不睡,会对身心有什么影响呢?这些问题,心理学上迄今并未获得肯定的答案。对于睡眠的功能,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分别是“恢复论”或“保养论”和“演化论”。但是这两种理论似乎都有可取之处,也都有不完善之处。下面就睡眠的功能进行探索。

1信息接收和疲劳程度

11信息接收

人的身体接收信息分为可感受信息和不可感受信息两种。可感受信息指通过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感受到的各种信息,如人的耳朵接收声音,通过听觉系统传入大脑相应区域进行处理所获得的信息。可感受信息又分为外部可感受的信息和内部可感受的信息。外部可感受的信息的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接触各种外部刺激,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这些感觉经过传导进入大脑相应的区域,经过处理形成各种可接受信息。内部可感受的信息的感受器位于身体内部,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的不同状态,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等信息。各种可感觉信息的产生都由相应的分析器实现。分析器就是分析刺激的器官,她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和大脑的神经中枢三部分组成。

并非所有信息刺激都会引起感觉,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量,即达到绝对感觉阈限,才会有绝对感受性。低于绝对感觉阈限的刺激所产生的信息为不可感受信息。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可感受信息和不可感受信息。可感受信息的刺激形成感觉,不可感受信息的刺激形成不可感受信息。

12信息接收引起的疲劳

无论可感受信息还是不可感受信息,只要为信息都会引起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疲劳,如果这种疲劳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身体一定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是需要休息、睡眠等。因信息接收引起的疲劳称为信息接收疲劳。其最低限度成为疲劳阈限。由于身体接收信息,不同感觉是由不同感觉器官和系统完成的,因而疲劳程度设为P,可以是各种器官组织的疲劳程度线性相加关系,也可以是非线性关系。如果假设是线性关系,则设Pi(i=1,2,3,…)表示各种器官组织的疲劳程度,如P1表示视觉系统引起的疲劳程度,P2表示听觉系统引起的疲劳程度。则总的疲劳程度P为:P=Pi。

疲劳程度P的数值包括可感受信息和不可感受信息两种刺激引起的疲劳程度。不可感受信息的刺激也会引起疲劳。例如对于声音刺激引起听觉。声波按频率分类,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频率在20Hz~20kHz的波称为可听波,即人耳能分辨的声波;频率在20kHz~1G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频率大于1GHz的声波称为特超声或微波超声。人体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相近似(001~20赫),倘若外来的次声频率与人体内脏的振动频率相似或相同,就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体产生疲劳,甚至次声频率穿透人体时,不仅能使人产生头晕、烦躁、耳鸣等症状、恶心、心悸、视物模糊,吞咽困难,而且还可能破坏大脑神经系统,造成大脑组织的重大损伤。

再如电磁辐射由低频率到高频率,主要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人眼可接收到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波长380~780nm)。电磁辐射量与温度有关,通常高于绝对零度的物质或粒子都有电磁辐射,温度越高辐射量越大,但大多不能被肉眼观察到。除光波外,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的电磁波。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等。热效应是指人体内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非热效应是指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遭到破坏,人体正常循环机能会遭受破坏。累积效应是指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或危及生命。接触电磁辐射会引起身体疲劳。

2基于疲劳程度的睡眠功能模式

21睡眠条件

睡眠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达到一定量的疲劳度(疲劳程度简称),需要更高层次的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等调节。如图1所示。

22睡眠条件系统

在疲劳度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更高层次的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等调节下,就可以进入睡眠状态。

除了信息接收可以产生疲劳,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也可以产生疲劳,疲劳积累达到疲劳阈限,就可能需要睡眠来恢复精力和体力。而信息接收产生疲劳可以归结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产生的疲劳中去。

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等,既存在显性上也存在隐性上。显性上指平常所说的对客观事物空间关系的认识。隐性上指没有达到显性上知觉的知觉阈限,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觉。这也属于知觉的一部分。

睡眠条件系统组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不一定可以睡眠,有时需要调节系统参与作用,才可以启动睡眠系统。在知觉调节系统之上还有表象、思维等更高级调节系统。

时间知觉可以分为可感知时间知觉和隐性时间知觉。可感知时间知觉就是平常心理学家所说的时间知觉,这种时间知觉具有四种形式: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计,对时间的预测。隐性时间知觉是人体对于时间的隐性的分辨、确认、估计与预测,还没有达到知觉程度,虽然不明显显示出来,但身体仍然能够隐性地分辨、确认、估计与预测自然界中的周期现象、机体的生理节律。对地球生命而言日出日落,是最熟悉的自然界中的周期现象。正是依据这个现象形成了许多有规律的生活节奏,特别是许多动物形成了不同的睡眠规律。

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莫不如此。

图2睡眠条件系统

3结论

信息接收对人类而言可以分为可感受信息和不可感受信息两种,相应地会产生疲劳,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产生的疲劳一部分。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等又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更高层次的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表象、思维运动等调节下,就可以进入睡眠的启动状态。

参考文献:

电磁辐射累积效应范文8

关键字:辐射、危害、防护、措施

辐射是一种无形、无色、无味、无声,即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听不见的,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无形物质。如果不对辐射的知识有所了解,对辐射的污染加以防护,将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随着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和电波技术、射频电子设备应用日益广泛,加强辐射防护研究,提高辐射污染防治水平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一、辐射的概念及其分类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非电离辐射)两种。

电离辐射是作用于物质能使其发生电离现象,它具有波的特性和穿透能力。按照辐射的来源将它们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来自自然界的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是指宇宙射线与大气层中的核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如3H、7Be、14C和22Na)和原生放射性核素(地球上生来就有的核素,如232Th系、238U系、235U系、40K、87Rb、138La等)。人工辐射源来自矿物开采、核动力生产、核武器爆炸、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射线装置和医疗照射等。

电磁辐射是电磁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它的传播速度即为人们通常所说的光速。电磁辐射可按其波长、频率排列成若干频率段,形成电磁波谱。频率越高该辐射的量子能量越大,其生物学作用也越强。电磁辐射源可分为自然电磁辐射源和人为电磁辐射源。雷电、太阳黑子活动、宇宙射线等都产生电磁辐射,这是自然电磁辐射源;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广播电视和雷达等无线电设备也产生电磁辐射,这类辐射源通常称为人为电磁辐射源。

二、辐射的危害

辐射危害大致可以分为客观健康危害和其他危害两大类。

电离辐射的客观健康危害指的是对受照者本人及其后代健康的有害影响。对受照者本人的影响称为躯体效应,对后代的影响称为遗传效应。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既有现时的损伤,也有潜在的危险。当受照者接受某特定水平的辐射照射时,就会遭受某种形式的辐射损伤,如皮肤烧伤、眼晶体白内障、造血障碍、由于性细胞的损伤而引起的生育能力低下等。这些效应的严重程度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是辐射的非随机效应。对于这种效应,存在一个剂量阈值,当所接受的剂量低于这个阈值时,就不会发生这种效应,或者效应极为轻微,根本无法察觉。电离辐射的另一种效应,如辐射诱发的癌症和辐射的遗传效应等,是辐射产生的随机效应,这种效应发生的概率(而非严重程度)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除了客观健康危害之外,电离辐射还可能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如核电站及其他生产、使用、操作放射性物质的单位排放的放射性气体、气溶胶和液体可能污染周围的环境,放射性物质的海洋倾倒可能污染海洋环境,放射废物的地下埋藏可能污染地下水,核企业发生重大事故时释放放射性物质可能造成较大面积的环境污染。环境的放射性污染不仅可能对污染区居民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而且还可能造成经济损失或给人们带来不便。

超过一定限度的电磁辐射也有危害,首先表现为工业干扰方面,造成对有用信号的破坏,特别是广播电视的干扰;其次是超过安全限值的高频辐射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主要作用是引起中枢神经的机能障碍和以交感神经疲乏紧张为主的植物神经紧张失调。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以头昏、头胀、失眠多梦、疲劳无力、记忆力减退、心悸等最为严重;还有较突出的是头痛、四肢酸软、食欲不振、脱发、体重下降、多汗等等症状,部分女工还会发生月经周期紊乱现象,少数人员指颤、易激动。

三、辐射的防护

辐射危害随辐射物剂量或电场强度、功率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在保证对伴随辐射照射的有益实践造成过度限制的情况下为人类提供合适的保护,即是要防止有害的确定效应(非随机性效应),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合理达到尽可能是低的水平。辐射防护要遵守辐射防护“三原则”(辐射实践正当性、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当量限值),从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上,落实各项技术措施、管理措施。

(一)、电离辐射防护

1、外照射防护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就是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之所受辐照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外照射防护要从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着手。累积剂量与时间成正比,要充分减少受照时间;在辐射为点源(对任何形态的源,当考察点与源距离比辐射源本身的最大尺寸大于5倍以上时,可将该放射源视为点源)的情况下,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要远距离操作,任何源不能用手操作。屏蔽防护中,根据辐射源的类型、射线能量、活度,选择适当的材料和相应的厚度进行屏蔽。

2、内照射防护

进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时,除了考虑缩短操作时间、增大与源距离和设置防护屏障外,防止射线对人体过量外照外,还应考虑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所造成的内照射危害。一般采取如下措施:

(1)包容:操作过程中,将放射性物质封闭起来。

(2)隔离:将工作场所进行分隔、分区管理。

(3)净化:采用吸附、过滤、除尘、凝聚沉淀、离子交换、蒸发、贮存衰变等方法,尽量降低空气、水中放射性物质浓度,降低物质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

(4)稀释:在合理控制下利用干净的空气或水使空气或水中的放射性浓度降低到控制水平以下。

(二)电磁辐射防护

电磁辐射累积效应范文9

如今的社会,许多地方为了迎合和跟上最新的数字科技,在每个角落都应用科技来满足使用高科技成瘾的我们。而这些孤立度假村却相反,所有的电源都会被拔掉,离别Facebook、Twitter、电子邮件,打造远离任何闪烁画面的不插电的世外桃源,来远离辐射、拒绝辐射。

现代化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不断增加的家用或者办公电器。手机、电脑、电视、微波炉、电磁炉、音响、加湿器、吸尘器、打印机……仔细数数,家里、办公室里大大小小的电器可以用“堆积如山”个词了。堆积如山的家用、办公电器,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舒适,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文明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现代科技文明带来的负面效应。其中辐射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更不容小觑。

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电磁噪声与干扰委员会中国官方代表岳东美讲,各种电器都存在着电磁辐射。一个房间里摆放着各种电器,这些电器产生的所有辐射累积在一起所产生的危害就特别大了。

电磁辐射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水源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辐射无处不在,看不见的电磁辐射,给人体造成的伤害往往是缓慢、隐性的,让人们疏于防范。

医学研究表明,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伤害,医学研究也证实家电辐射会促发癌症,并可导致胎儿或新生儿严重发育不全或畸形等。诱发高血压和心脏病、引发痴呆症、过敏症等,这些字眼又为电磁辐射的危害蒙上一层黑色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