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电磁辐射培训集锦9篇

时间:2023-10-13 09:46:28

电磁辐射培训

电磁辐射培训范文1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发明逐渐走迈人们的生活。家用电器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方便与丰富我们生活。而与同时,一个隐形杀手的潜伏在人们的四周。它无色无味,也许在短时间内不被人们发觉。可久而久之,它便威胁到我们的生命。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了解更多的辐射危害,寻找出可以防辐射的方法,给予更多人帮助。

二、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电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电磁辐射有两大类:一是自然界电磁辐射源,来自某些自然现象,如雷电、台风、太阳黑子活动与黑体放射等。二是人工型电磁辐射源,人工型电磁辐射源,来自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统或装置与设备,其中又分放电型电磁辐射源、射源电磁辐射源及工型频电磁辐射源。

三、电磁辐射的危害

1969年~1982年,美国与里州有951名男子死于脑瘤,当时该地区在发展多项电器工业,而这些人之中大部分就是电工或电器工程师。对此,得克萨州癌症医疗基金针对这一些人进行抽样化验,发现好多人的癌细胞比一般人的生长速度快24倍。吸收电磁辐射过多,会导致胎儿变形、骨髓早死、白内障、肺致病死性损伤。

四、有效防护电磁辐射措施

1、缩短一次接触电磁辐射的时间

2、使用防辐射护肤霜。

3、别把家用电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4、假如有应用手册,该根据指示规范,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当电器不用时,最好将电源关闭。

五、各家用电器的辐射量(表格)。

家电种类

辐射强度(单位:毫高斯)

电视机20

洗衣机30

VCD30

复印机40

电脑机150

吸尘器200

微波炉200

手机200

音响20

空调20

也许这些电器的电磁辐射不是很大,然而我们却不可忽视。电磁辐射有一个累计效应,偶尔一两次看不出什么毛病,但日月累积到一它程度就会慢慢对人体产生危害。

注意:对人危害三大要素

a、辐射源的强度

b、受辐射的时间

c、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六、调查周围人群对电磁辐射的认知程度。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我们深入周围身边的人们,其中多数都是我们的亲人,在一次调查中,点共调查了20人,其中男的有12人,女的有8人。知道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危害的人有8人,知道皮毛的有7人,5人可以说一点都不知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有大多数人不明白什么是电磁辐射。为此,更加地坚定我们对电磁辐射的研究。

七、组员的感受

我们都认为了解电磁辐射是很紧要的,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使用家用电器并不知道电磁辐射是对人体有危害的。就算知道的也不以为然,并不重视,久受电磁辐射的危害很快就会显现出来。因此,我们认为是否国家可以宣传电磁辐射的危害。这样的话,应该可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八、疑难问题

电器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产生的电磁辐射都是相同?

每一种电器的使用是否有一个安全的距离?

九、参考文献

1、《电磁波传播与研究》

2、《电磁波》

3、《电磁波传播原理》

调查问卷

亲爱的阿姨叔叔:

您们好,这是我们的一个调查问卷,我们想了解您对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的认知程度,谢谢您的合作。

1、您知道电磁辐射吗?

①知道②不知道

2、您知道电磁辐射的来源吗?

①知道②不知道

3、对电磁辐射的危害,您有防范过吗?

①有②没有

4、一般您是怎样防范?

①不与电器接触过近

②使用防范工具

③擦防护辐射霜

④其他方法

5、长久接触电器,您出现过什么症状吗?

①有②没有

6、以后您会对电磁辐射有严加防范吗?

①会②不会

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2

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两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同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教育为归宿的学习活动,它实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三位一体,极大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深层内涵;它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它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台阶。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目标

1.内容:

挖掘化学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

化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与化学教材相对应的各阶段研究性课题等。

2.研究目标:

学生目标:

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师目标: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或提出研究任务,即建立问题的初始状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进行研究。

学科目标:

化学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通过生活实践和社会调查、通过观察实验和奇趣事例、通过原有知识储备、通过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从而获得较为牢固的知识。

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1.基本原则:

(1)全员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2)综合性原则:由于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很自然地就在已学过的知识间建立一定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系统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从学科的学习带向综合的学习,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期有所收获。

(3)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探索性原则: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2.研究方法:实验法

3.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由教科室组织举行系列讲座,学习理论,设计方案。使教师和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引导师生及学生家长提高认识,作好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准备。

(2)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明确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归类分析问题以及选择课题的一些原则。

(3)做一些课题研究的示范工作学科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描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论证——解释结果——评价结果——问题解决的学科上展示,对学生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

(4)培养课题研究的骨干。通过学习,有的学生已着手开展研究,我们在各班培养一些课题研究的骨干,以带动全体学生。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具体任务是:

(1)指导学生定课题。从身边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课题。学校在课题选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选题比较有特色。一是围绕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如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及对人体的作用,购买小食品的消费情况的调查;二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课题,如房屋装修的材料与污染情况调查、人体所需元素的调查,通过调查、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指导学生制订研究方案

教师对学生所选课题就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指导、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具体实施的步骤等制定研究方案。(3)以班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选聘指导教师,高一年级共确立了82个化学课题,化学子课题组对课题进行归类和整理。

(4)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确定课题后,我们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集中活动和分散步活动相结合,重点从两个方面让学生实践、体验。一是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结论。二是调查研究。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

(5)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估。对课题研究进行陈述并展示所取得的效果,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班级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评估内容。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程序。

(6)课题组成员分工挖掘研究性学习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将设计研究性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7)开展研究性学习公开课,

四、研究成果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一个课题组的学生认为: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而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有科学的决策,我们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学生非常赞同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情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观察、交往、研究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五、子课题研究小组(略)

环境研究性学习报告3

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为现在都市的环境公害,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厦的玻璃幕墙。在下午约2~4时折射的太阳光正好对着公路,司机们的视线受到干扰,存在安全隐患。在深圳也存在此种问题,特别是繁华地段的高层反光反热的玻璃幕墙,因此,本小组在深圳市的蔡屋围等繁华地段进行调查研究,开展了“光污染”的课题研究。课题目的:

1.认识和了解光污染的有关知识。

2.调查城市光污染,并提出有关建议。

3.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

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1)光污染分为人造光与自然光,这些光照对人体有害处。

(2)人对光的色彩有何反应。

(3)光污染对各种人群的危害。

2.实地调查

(1)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2)采用拍照,进行实情记录。

3.总结整理

(1)整理资料,分析内容。

(2)制作网页。

研究结果和分析: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据环境科学的解释,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辐射中常见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视野内有光亮度范围不适宜,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光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见度的视觉现象,玻璃幕墙的光污染就是由于其反射太阳光、灯光等光线过强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视力下降并迅速疲劳,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如夜间迎面而来的汽车前灯的眩光会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机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发生危险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太阳光主要有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等。而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的辐射,紫外光的辐射,能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线过度的照射,便会引起日光性皮肤炎,会使人身体暴露部位红肿,严重者起水疱,患部有灼热,刺痒或疼痛感;病情严重时,可伴随身体不适、发烧、恶心及心跳加速,长期日晒过量会造成慢性损害,长期照射阳光,紫外线能诱发皮肤癌。但适量的阳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阳光

反射太阳光,这种光污染是城市中最为严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筑,虽然以玻璃幕墙为主,是很美观,但在美丽的背后却潜藏着杀机,它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危险,如:使正常细胞衰亡,出现血压升高,心急燥热等不良症状,还可以使人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4)人造光

人造光就是指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灯,舞厅用的彩灯等。在舞厅里,我们看到的灯光五光十色,美丽万分,可你对它的危害又认识多少呢?各式各样的彩灯是光污染的来源之一。彩灯虽然能够强烈的刺激感官,同时刺激也能病发细胞,使人的眼睛不适,影响人的中枢神经,令人产生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的感觉,长期处于这种灯光下会引起头痛,失明,食欲不振。此外经科学研究表明,彩光能给人产生心理压力,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5)彩光心理压力指数

灯光颜色白光黄光绿光蓝光紫光红光黑光

压力指数100113133152155158187

(6)光污染如何导致近视

作为学生的我们受到光污染的危害就更严重了,现代学生的近视眼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必不可少原因是光污染。学生所用的台灯,光质分为红外光、紫外光。红外光易被水分吸收,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长期吸收红外光会使眼组织变异;紫外光有穿透力,杀伤力强,长期受紫外光辐射,眼细胞受到伤害。台灯的光污染会对眼睛造成疲劳,损伤,从而使视力下降。

2.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

(1)在光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可以多植树,树木可以减少光污染的强度,从而减少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

(2)在交通繁忙地区的建筑物应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最好使用不反光、不反热的建筑材料。

(3)住宅区不用反光、反热性强的建筑材料,因为它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生活习惯。

(4)若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做外墙,应有自动转向反光系统。如:两栋楼隔着一定的距离而对立,若太阳光从对面大楼方向射过来,那么这栋大楼的反光外墙通过自动反光系统调节一定的角度,射向另一栋大楼再经过自动反光系统,把光反射到天空去,这种设想的可行性是可以的,但依现在的科技水平要完成这一系统是不可能的,它需要高新的科技与高能量的消耗,因此这种想法只有在未来实现了。

(5)现代社会提倡使用新能源,而太阳能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可以利用太阳的高热能来发电,在某些高原地区长年受到太阳的照射,我们就在那里安装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仪器,同样我们也可以在高楼大厦上安装此种仪器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一是能使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污染大量减少,因为我们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减少对植被的砍伐,也可以减少燃煤的数量。二是能为此大厦减少电费,甚至可以倒卖电给发电公司,同时,能给在此大厦工作的人们带来合适的室内温度,夏不热,冬不冷。

(6)对已经产生光污染的玻璃幕墙,专家建议可采取其他补救方法,如用新型的亚光外墙建筑材料置换或对受光污染影响的地方增加隔光措施等。

(7)目前我国尚未对光污染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政府应制定有关光污染的法律。如,如何使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与对它的使用加以限制;对光污染严重的地区要如何改善等。配合我国现阶段,制定有效的法律来改善现代化都市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光污染情况,这样才能保证这里的人们的健康。

iso9000学习报告4

早就听说过ISO9000认证,它是一种管理体系的认证,是企业管理质量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标准,从一定程度上讲,取得了这项认证就是形成了一个国际化的管理体系标准,许多外资企业通过我们的认证体系就可以了解我们目前所属的管理体系模式。刚进公司时,我还在想,我们为什么没有做个9000认证呢?时间转眼而过,经过一年多的成长,我们的认证工作也紧锣密鼓的运行起来。

更荣幸的是,我很有幸的参加了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的刘老师为我们公司提供的培训。通过刘老师的培训,我更深刻的了解到ISO90001的意义。培训中刘老师不止一次的提及我们公司在开业至今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一次性申请三项认证是非常了不起的!有很多公司,仅是申请一项认证就足以让他们手足无措的了,而我们的这三项认证却实施的有条不紊。

QES管理体系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简称,包含ISO9001质量标准、ISO14001环境标准和ISO28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其中,Q代表质量(quality),E代表环境(environment),S代表安全(safety),同时表示职业健康安全。QES管理体系的理论精髓是:坚持PDCE循环的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性思维的工作方法;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思维方式;系统思考、注重实效的实用主义工作出发点;注重实效、恰如其分的科学评价方法。通过不断推动PDCA持续改进,使管理系统更高效、更优化、更适用。QES管理体系要求企业管理行为重在受控,即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游戏规则,让全体员工及相关各方都去遵循它。要求管理工作程序化、文件化、规范化。各企业均可根据这一方法论结合实际建立起适合本企业特点的QES管理体系。QES管理体系包含“QES管理手册”“QES程序文件”“检验规程、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记录文件及表格”四级文件。

能够融入到滨海中远这样了不起的大家庭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呀!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像我这样一个小丫头,在金光闪闪的滨海中远庇佑下,也觉得自己光鲜了许多。

这次的培训主要是针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刘老师说此管理体系是围绕着八个原则展开的。包括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其中,最关键的原则是领导的作用,因为领导的任务是为企业建立统一的目的和方向,应该创造和维持一个能让员工充分地参与组织目标实现的内部环境。

刘老师说应用领导作用原则通常需要:整体考虑各利益团体的需求,包括客户、组织所有者、员工、供应商、金融机构、当地社团、社会。为公司未来建立一个清晰的愿景。设置有挑战性的目的和目标。在公司各层级建立和维护共同的价值观、公平正直和道德模型。建立信任,消除恐惧。为我们员工提供所需资源、培训和自主以开展相关的职责和义务。激发、鼓励和认可我们的贡献。

这个原则将会让我们理解公司目的和目标,并激励我们向这个方面努力;将以统一的方式评估、合作和实施各项活动;降低组织各层级之间的沟通误解。

它的其中一个基本原则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公司依赖于客户,所以应该了解客户现在和将来的需求,满足客户需求并努力超越客户期望。

应用以客户为关注焦点通常需要:调查研究和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确保把企业目标和客户需求和期望连接起来。在企业内部全面沟通客户需求和期望。测量客户满意度,并针对结果采取行动。系统的管理客户关系。确保在满足客户和其他利益团体之间的平衡。

这样就可以通过灵活和快速的对市场机会的反应提高收入和市场份额。;提高了组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来增强客户满意;提高了客户忠诚度,留住回头客。

另一个基本原则是持续改进,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都会经历一个由不完善,直至更新的过程。人们对过程的结果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提高,例如对服务质量水平的要求。这种发展和要求都会促使组织变成改进。公司应建立一种适应机制,使公司能适应外界环境的这种变化要求,增强适应就是持续改进。企业的存在就决定了这种需求和持续改进的存在,因此持续改进是一个永恒的目标。

应用"持续改进"的原则,公司应在整个公司内使用一致的方法持续改进组织的业绩;为我们员工提供有关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手段的培训;将产品、过程和体系的持续改进作为公司内每位成员的目标;建立目标以指导,测量跟踪持续改进。

八个原则中还包括三个方法原则,分别是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过程方法:在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一个过程来管理的时候,期望的结果将更有效地达到。通过有效地使用资源,降低成本,加速作业效率;得到改进的、一致的和可预测的结果。关注改进机会,并划分优先级。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这里的"系统"的含义是指将企业中为实现目标所需的全部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予以综合考虑。要素的集合构成了系统。要素和系统构成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个系统相对于高于它的一级系统,它自己又是要素。因此,产生了子系统、系统与所处环境的联系及影响。系统内要素不是简单的排列,要素的顺序、关联及构成方式决定了系统的结构。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成功的结果取决于活动实施之前的精心策划和正确的决策,决策是一个在行动之前选择最佳行动方案的过程。应用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公司应确保数据和信息足够精确和可靠,让数据/信息需要者能得到数据/信息,使用正确的方法分析数据,基于事实分析,权衡经验与直觉,做出决策并采取措施。决策是理智的,增强了依据事实证实过去决策的有效性的能力,也增强了评估、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ISO9000的另两的原则分别是全员参与:各层级的员工是企业的要素,充分参与能使每个人的能力为企业的利益服务。在企业内激励员工,获得员工自身的承诺和参与;改革创新和创造以促进公司目标实现;员工将会对自己的绩效承担责任,也就会热心于参加持续改进过程,并积极做贡献。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公司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企业与供方的良好合作交流将最终促使企业与供方或合作伙伴均增强创造价值的能力,优化成本和资源,对市场或顾客的要求联合起来作出灵活快速的反应并最终使双方都获得效益。应用好这一原则要做到在对短期收益和长期利益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立与供方的关系;与供方或合作伙伴共享专门技术和资源;识别和选择关键供方;清晰与开放的沟通;对供方所做出的改进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并予以鼓励。

刘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PDCA循环又叫"戴明循环",简称"戴明环"。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于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和效率十分重要。

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实施:实施过程;

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PDCA循环理论存在于所有领域,既包括人们的专业工作,也包括日常生活,它被人们持续地、正式或非正式地、有意识或下意识地使用于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和每项活动。

总之,这次培训给我带来的收获颇丰,我相信我的同伴们和我的体会都是一样的。我也相信,我们滨海中远不会像那些拿认证当文凭得到后就无人问津的企业,我们是真拼实干的企业,我们有更光辉的未来!

最后非常感谢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给我这次机会,参加培训!

教育法规学习报告5

爱与责任”主题教育活动从月日启动以来,听取学习了高校长宣读的《区关于开展“爱与责任”师德建设实施意见》、王主席宣读了《特教中心“爱与责任”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赵校长宣读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淄博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以及听取其他领导领学的《区师德行风建设的十条禁令》、《教师法》、《教育法》,尤其重点学习了许校长《在开展“与责任”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感觉到这次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教职工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水平,提高依法执教的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参加这次学习活动,体会颇深,下面我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感觉开展这次教育活动很重要很有必要性。这次教育活动是上学期师德建设活动的继续深入和发展,这次活动主题比上次更实际更具体了,是提高师德水平的有效途径。周济部长曾经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与责任,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立业之基石、兴业之根本。以“爱与责任”为主题的本次教育活动,就是要从师德建设的领域中做起,着力塑造深切的教师之爱,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区教育局文件中明确指出:“爱”,就是要立足于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关爱每一个学生;“责任”,就是要着眼于为民族复兴、国家未来、学生终生幸福负责。对我们特殊教育学校来说,“责任”,就是要着眼于为残疾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幸福负责。我将以积极的姿态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这次师德建设活动中。

二、对“工作就是服务”的理解。“工作就是服务”这句话很有理论深度,高屋建瓴,是对我们学校的各部门负责人和各位教职员工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态度的高度概括,是本次教育活动的具体实践,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指南。“工作就是服务”就是让我们在工作中如何体现爱、如何去落实责任,也就是把教育活动同实际工作要结合起来,以“工作就是服务”这一新观念统领我们的各项工作,以服务的姿态做好各自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从大处讲就是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因为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种合格建设人才的重任。往小处说,就是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家长服务。学校的一切活动必须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愿望。对学生的全面负责就是全面服务,只有服务到位,学生和家长才能满意。

为学生乃至学生家长提供到位的服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强烈的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2、要有较强的服务能力。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业务能力提高了才能提高服务能力。

3、要有明确的服务内容、服务范围。要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干好本职工作,为师生和家长服务。

4、要有规范的服务过程。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规范自己的言行,以持之以恒的热情服务人。

5、要有较高的服务水平和稳固的质量保证。要遵守各种法规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电磁辐射培训范文2

【 关键词 】 军事信息;安全保障

1 引言

各种军事计算机网络正在成为军队的命脉,一旦遭受攻击被破坏,信息流动被锁定或中断,整个军队就有可能由此陷入瘫痪,直接危及军事行动的安危与成败,因此,军事信息安全已上升为军事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军事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目前,我军的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外界。纵观全球,以情报站、间谍战、电子战和网络战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对抗日趋激烈。很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军事强国,综合运用各种信息侦察手段搜集各种军事情报,这使得我军军事信息安全保障经受着十分严峻的考验。

2.1 网络攻击

网络攻击是指网络攻击者(或称“黑客”)利用网络协议自身存在的缺陷、配置不当而产生的安全漏洞、操作系统内在缺陷或程序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安全隐患等非法进入本地或者远程用户主机系统,获得、修改、删除用户系统信息以及在用户系统上添加有害信息的一系列过程的总称。对军事信息系统的网络攻击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有病毒攻击、逻辑炸弹、E-mail炸弹、拒绝服务攻击、“后门”攻击、特洛伊木马、口令攻击等形式。

2.2 电子干扰

电子干扰是通过发射干扰性电磁波,或转发来自对方的电磁波,压制或诱骗对方军事信息系统,迫使对方军事信息系统降低或失去其效能的电子进攻手段。电子干扰时电子进攻的软杀伤方式,可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

2.3 电子摧毁

电子摧毁是利用反辐射武器或定向能武器,对敌方电子设备造成物理性破坏的电子进攻手段。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手段,是反辐射导弹和电磁脉冲弹等武器。它们是电子进攻中的硬杀伤方式。

2.4 无线电子谍报

无线电子谍报是指有针对性地截获人们之间无线通信信息并加以破译的活动。无线电子谍报活动不仅把无线通信信息尽可能不失真地再现并记录下来,而且还要把加密信息脱密——即越过信息发出人为其信息提供的密码保护能力。由于无线电子谍报具有隐蔽性、连续性、有效性、可靠性和全球性,一直是国外情报机关和敌对势力获取我军事情报的重要手段。

2.5 计算机辐射信号侦收

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在工作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电磁泄漏,如主机中各种数字电路电流的电磁泄漏、显示器视频信号的电磁泄漏、键盘按键开关引起的电磁泄漏、打印机的低频电磁泄漏等。这些电磁泄漏可被高灵敏度的接受设备接收并进行分析、还原,造成计算机的信息泄露,对军事信息安全与保密构成了威胁。

3 军事信息安全保障技术

根据信息系统的组成结构和信息在各流通环节中的信息安全需求,可将军事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按信息安全环节分类为:系统运行环境安全技术、系统设备硬件安全技术、信息传输过程安全技术、操作系统软件安全技术、数据存储安全技术和数据应用安全技术。如表1所示。

3.1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是军事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石。它是通过信息的变换或编码,将机密的敏感信息变换成非授权者难以读懂的乱码型信息,使不知道如何解密的非授权者,不可能从其截获的乱码中得到任何有意义的信息;同时也使非授权者不可能伪造任何乱码型信息。加密技术是信息在发送、传递、接收、存储等环节中都必须使用的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它与网络协议结合,可发展为鉴别、访问控制、防火墙等技术,因此,人们称之为“信息的保护神”。

3.2 防电磁辐射技术

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在工作时能经地线、电源线和信号线等将电磁波辐射出去,这种电磁波一旦被敌对分子窃取就会导致失密。为了防止系统信息通过辐射扩散,通常在物理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或干扰扩散出去的信号。对电磁辐射的防护和抑制的专门技术统称为TEMPEST技术。TEMPEST技术主要有四种防护措施:信号源抑制技术、辐射信号包容技术、屏蔽电磁辐射技术、电磁辐射干扰技术。

3.3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是安全审计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对入侵攻击的检测与防范是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 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知识,添加到知识库内,以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入侵检测系统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特征检测、统计检测与专家系统。

4 军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从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的过度,在信息安全保障战略指导上,必须明确以技术为根本手段、以组织为保证、以管理为灵魂,建立完善的军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此,我们构建一个将技术体系、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三维结合的安全保障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4.1 技术体系

军事信息安全保障的技术体系将为军事信息安全提供全面的技术保障。该体系有技术机制和技术管理组成。技术机制包括军事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和运行环境以及系统安全技术。通过安全技术管理,军事信息安全技术在网络的各层实体为数据、通信内容、通信连接提供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方面的保护,为通信实体、通信连接、通信进程提供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审计和抗抵赖保护。运行环境和系统安全技术包括物理安全和系统安全。物理安全技术包括通信实体的机械坚固性、电气保障和抗电磁辐射等技术;而系统安全技术则包括对信息系统与安全相关组件的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选择措施或自主控制技术。

4.2 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是军事信息安全保障的基础,有机构、岗位和人事三个模块构成的一个体系。机构的设置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如各单位的指挥自动化领导小组、保密委员会等;管理层:如通信、机要、保密等业务只能部门;执行层:包括用户级所在单位。岗位是信息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根据需要设定的负责安全事务的职位,包括专职岗位和制定责任人的兼职岗位。人事则是根据管理机构设定的岗位,对各岗位上的人员进行考核、审查和监督,对不适合留在安全岗位上的人员进行调离。

4.3 管理体系

管理是信息安全保障的灵魂。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体系由法律管理、制度管理和培训管理三部分组成。法律管理是根据相关的国家及军队法律、法规对信息系统主体及其与外界关联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制度管理是信息系统内部依据系统安全需求制定的一系列内部规章制度,它是法律管理的形式化、具体化,是法律、法规与管理对象的接口;培训管理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培训管理的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培训、安全管理制度培训、业务素质与技能技巧配训等。培训对象包括与军事信息系统、信息处理相关的所有人员。

5 结束语

在新的世纪里,军事信息安全保障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机遇。针对军事信息安全保障的特点,把握军事信息安全保障的发展趋势,从各个方面加大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军事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切实为军事信息安全构筑起可靠与坚固的屏障。

参考文献

[1] 李智林,侯素强. 军队信息安全.出版社,北京,2005.06.

[2] 韩林,李建华.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安全.军事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10.

[3] 周荣庭.军事信息管理概念.军事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03.

[4] 聂元铭,丘平.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01.

[5] 戴宗坤,唐三平.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四川大学信息安全研究所.

[6] 黄世海.军事网络管理学.国防大学出版社,北京,2001.12.

[7] 美国国家安全局.信息保障技术框架.中软电子出版社,北京,2002.04.

[8] 蒲石,陈周国,祝世雄.震网病毒分析与防范[J].信息网络安全,2012,(02):40-43.

[9] 王勇.多重不确定的密码体制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6):82-84.

[10] 黄华军,王耀钧,姜丽清.网络钓鱼防御技术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4):30-35.

电磁辐射培训范文3

浙江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辐射环境管理,保障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放射性安全管理和电磁辐射管理。

本办法所称放射性安全管理,是指对核设施、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铀(钍)矿及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等所产生的电离辐射的安全管理。

本办法所称电磁辐射管理,是指对电磁辐射系统和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辐射的防护管理。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辐射环境管理工作的领导,将辐射环境管理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及时协调处理辐射环境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公安、交通运输、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广播电影电视、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科学技术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辐射环境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在工业、科研、医疗等活动中产生辐射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辐射安全及防护管理,依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防治辐射污染。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组织开展辐射环境管理宣传,普及辐射环境科学知识。

鼓励、支持辐射环境管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利用。

第七条对产生辐射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由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部门审批;与建设项目相关的专项规划依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按国家、省相关规定执行。

环境影响评价确定需要配套建设的防治辐射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使用。污染防治设施依法经验收合格后,主体工程方可投入生产(使用)。建设单位应当保证辐射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使用,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不得拆除、闲置辐射污染防治设施。

第二章放射性安全管理

第八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辐射安全许可证应当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依法报经批准后申领。

第九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贮存、运输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铀(钍)矿开发利用单位,应当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按照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的原则,做好以下工作:

(一)放射工作场所按规定要求进行设计与建设,并配备必要的辐射防护用品和设备;

(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严格操作规程,保障安全管理信息畅通,及时查清和纠正影响防护与安全的问题;

(三)自行或者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定期对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辐射监测,实施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管理,建立个人剂量数据库,加强监测信息的评价和应用;

(四)培育单位安全文化,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使其具备相应资格;

(五)强化内部管理监督,严格执行放射源保存、贮存制度,切实防止放射源丢失;

(六)按规定要求清除污染、处置废物;

(七)建立工作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八)制订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报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开展隐患排查并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发生事故;

(九)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并于每年1月底前向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环境保护部门提交上一年度的评估报告。

年度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情况;

(二)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三)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转让、送贮等情况和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台账;

(四)场所辐射监测和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数据;

(五)辐射事故及应急响应情况;

(六)核技术利用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和退役情况;

(七)安全隐患排查情况和相应的整改措施;

(八)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落实的其他情况。

年度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整改。

第十一条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从事放射诊疗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定期检测设备,防止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以及剂量差错等造成事故性照射。

从事放射诊疗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公示放射诊疗的操作流程和服务规范,指导就诊人员安全就诊。

第十二条从事移动探伤作业、利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作业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已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等要求,划定安全防护区域,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移动探伤作业场所难以划出安全防护区域的,探伤作业单位必须建造探伤室。

第十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放射源跨设区的市移动作业的,作业单位应当在实施作业10日前,向作业地设区的市环境保护部门报告放射源参数、作业的地点和时间、拟采取的辐射防护管理措施、辐射防护责任人及其联系电话等内容。

第十四条产生放射性废物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标准确定的管理目标和要求收集、处理、运输、贮存和处置放射性废物。

废旧或者闲置的放射源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其返回原生产单位或者出口方,或者送交取得相关资质的单位集中贮存、处置。集中贮存、处置费用由使用单位承担。

禁止随意堆放、掩埋、丢弃放射性废物。禁止将放射性废物与普通废物一起处置。

第十五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者产生低放射性废物的单位应当按规定配备暂存库。暂存库及其设备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满足安全防护的需要。

第十六条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应当定期对库区内和库区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并及时向省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监测和运营情况。

第十七条产生放射性废物的单位,不依法贮存或者处置放射性废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督促其依法处理;发现无法确定所有人的废弃放射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公安、卫生等部门按照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采取收贮等措施。

第十八条需要报废X射线装置的,使用单位应当对射线装置内的高压射线管进行拆解,并报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环境保护部门核销。

第十九条拆解、回收、冶炼废旧金属的企业,应当配备放射性检测设备、人员,对废旧金属进行放射性检测,如实记录检测结果。检测发现放射性水平异常的,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报告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

第二十条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场所,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场所,以及终结运行后产生放射性污染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场所和射线装置,需要终止或者部分终止相关活动的,相关单位应当编制退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原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并按照审批要求落实污染治理、场所修复和保护等各项退役措施。完成退役并经原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环境保护部门终态验收后,依法注销或者变更辐射安全许可证。

铀(钍)矿需要退役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伴生放射性矿生产企业应当加强原材料及产品的伴生放射性检测和工作人员必要的放射性防护,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生产产品。

第二十二条生产花岗岩石材、陶瓷产品,或者用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等制造砖、水泥及其他建筑装饰装修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产品出厂、销售时,应当附产品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明示适用的标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安全承诺。不符合标准的,不得出厂、销售。

禁止使用铀尾渣、浓集放射性核素的工业废渣等生产建筑材料或者直接作为建筑材料。

第二十三条核电厂等核设施的营运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确保核设施的稳定、可靠运行和安全。

第二十四条核电厂等核设施的营运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监测体系,按照国家规定对核设施流出物和核设施周围环境实施监测,每年一次向省和有关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通报监测结果,并向社会公布设施运行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接受公众问询。

核电厂换料检修及运行中发生涉及环境影响的重大事件,或者流出物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及总量出现异常时,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及时报告省环境保护部门。

第三章电磁辐射管理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组织制订城乡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雷达、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及其他电磁辐射系统和设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建设布局,防止电磁辐射污染。

第二十六条雷达、广播电视发射台(站)与人口稠密区的距离,必须满足国家相关要求,其所发射的电磁波的强度不得超过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

第二十七条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应当符合城乡建设规划,基站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电磁辐射影响应当符合国家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标准。

已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移动通信基站,不得擅自提高经批准的发射功率等影响电磁辐射水平的参数;确需提高的,应当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八条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设布局,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和工艺。

在高压输变电工程施工实施阶段确需调整线路路径的,建设单位应当对调整的部分进行补充环境影响评价说明,并在施工前向原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部门备案;线路路径或者选址有重大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规定重新报批。

建设单位对同一区域、同一规划建设时期内的高压输变电工程,可以按同一批次或者等级进行整体性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十九条在工业、科研、医疗等活动中使用电磁能应用设备的单位,应当采取屏蔽等防护措施,保证电磁辐射水平符合国家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标准。

第三十条在电磁辐射超过限值的区域,有公众日常长时间停留的,运行和使用电磁辐射系统和设备的单位应当采取整改措施,减少电磁辐射,确保电磁辐射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有公众可能进入并短暂停留的,运行和使用电磁辐射系统和设备的单位应当通过设置警告标志、栅栏等现场管理措施,控制公众进入。

第三十一条电磁辐射系统和设备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项目建设前如实公示建设项目有关信息,开展公众调查,接受公众对建设项目有关情况的问询,听取意见,做好说明、科普宣传和解释工作。

第三十二条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建设和运行的电磁辐射系统和设备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破坏其建设、运行。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卫生、公安和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辐射环境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提高管理能力,加强信息沟通和执法协作,全面掌握监管对象基本情况,共同做好辐射环境管理工作。

第三十四条省环境保护部门应当配合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对本省行政区域内核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退役等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省环境保护部门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规定,具体规定本省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对产生辐射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权限,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六条省环境保护部门按照法定权限负责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核发工作;有关具体工作,可以依法委托设区的市环境保护部门承担。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将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核发情况定期通报同级公安、卫生、交通运输等部门。

第三十七条省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省环境保护规划,组织建设全省辐射监督性监测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事故应急预警和指挥系统。

第三十八条省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根据全省建设开发活动的实际情况,会同省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等部门组织全省伴生放射性矿源项普查,指导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的放射性防护管理。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应当加强对放射诊疗活动和辐射环境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法参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应当加强对放射源的安全保卫和道路运输安全的监管,依法参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发生放射源丢失和被盗的,应当及时立案、侦查和追缴。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加强对放射源水路运输安全的监督管理,并对公路、水路有关运输单位的内部安全管理加强监督和指导。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建筑材料等产品质量和专业市场的监督管理,防治辐射危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给予协助、配合和技术指导。

第四十二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申报进口的废金属进行放射性检测,并按规定保留检测记录;发现放射性超标的,由海关依法责令退运。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应当做好辐射环境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促进公众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明确管理信息公开范围和提供渠道,提高管理透明度,增进公众对辐射环境安全政策和措施的信任、支持。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公安、卫生、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相关规定加强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及时修编、完善应急预案,加强相关预案之间的协调对接,并组织应急培训与演练。

第四十五条核电厂的应急管理工作按照《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浙江省核电厂辐射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执行;其他核设施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参照其执行。

第四十六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发生辐射事故的,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向当地县(市、区)或者设区的市环境保护、公安部门报送辐射事故初始报告;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辐射伤害的,还应当同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接到辐射事故报告的环境保护、公安、卫生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将辐射事故信息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公安、卫生部门,直至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公安、卫生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公安、卫生部门接到辐射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和辐射事故的严重程度,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消除事故影响,同时将辐射事故信息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应当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辐射事故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公安、卫生等部门,应当按照辐射事故的等级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好辐射事故处理工作。

负责突发事件应对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地向公众有关事故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已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环境保护部门处500元以上20xx元以下罚款,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第十三条规定报告放射源移动作业信息的;

(二)未按第十九条规定配备检测设备、记录检测结果、报告异常情况的。

第五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不正常使用电磁辐射污染防治设施,或者未经批准,拆除、闲置电磁辐射污染防治设施的,由环境保护部门处20xx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产生辐射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条规定,不履行辐射管理职责、义务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出厂、销售的建筑材料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由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予以处罚。

第五十三条有关企业事业单位未落实辐射安全及防护管理责任,造成辐射安全事故的,对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或者处理。

第五十四条环境保护等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一)违法颁发许可证或者批准相关文件的;

(二)不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三)缓报、瞒报、谎报、漏报辐射事故的;

(四)未按照规定编制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或者不依法履行辐射事故应急处置职责的;

(五)在辐射防护监督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害民事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消除危险、消除污染和赔偿损失等侵权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六条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

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射线装置,是指X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探伤,是指使用X射线或者射线装置对物体内部缺陷进行摄影检查的工作过程。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是指非永久密封在包壳里或者紧密地固结在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

伴生放射性矿,是指含有较高水平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非铀矿。

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辐射事故,是指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

电磁辐射系统和设备,是指列入国家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并纳入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的系统和设备。

第五十七条本办法自20xx年2月1日起施行。

辐射影响因素弱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4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简称弱作用。弱相互作用是基本粒子之间一种特殊作用,它和强相互作用,电磁作用和万有引力作用并成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最早观察到的弱作用现象是原子核的衰变。后来又观察到介子、重子和轻子通过弱作用的衰变和中微子散射等弱作用过程。弱作用的力程在四种作用中是最短的,在低能过程中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参与弱作用过程的粒子在同一点的作用。

分析实验的经过发现,费米子在一点的弱作用(称为费米作用),是两个费密子弱作用流的耦合,所谓弱作用流相当于电磁作用的电流。耦合常数G与质子质量二次方的乘积是无量纲的,比电磁作用的精细结构常数小1000倍。这个比例反映了两种作用在低能下强度的差别。

弱相互作用的另一个特点是对称性低。在弱相互作用中,空间反射、电荷共轭和时间反演的对称性都被破坏;同位旋、奇异数、粲数、底数等在强作用下守恒的量子数都不守恒。但是破坏时间反演的弱作用比不破坏时间反演的弱作用弱得多。

弱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虽然很不相同,却又有相似之处。弱作用流与电流一样是守恒的,它们之间还有以对称性相联系的关系。

电磁辐射培训范文4

【关键词】:辐射;环境管理;对策

1武进区辐射环境管理现状

1.1辐射环境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

由于辐射环境污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性,所以辐射环境管理工作突显出其更加的重要性[1]。近年来,武进区根据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武进区辐射环境管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区各相关部门辐射安全监管工作职责,建立了放射性同位素转让预审、辐射安全许可证预审现场核查、核技术应用项目环评预审、核技术应用项目竣工验收等规范程序;进一步完善了全区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电子档案,对全区182枚放射源和226台射线装置实现了动态管理;建立了对环保分局和各环保所的辐射管理目标考核体系,修订了全区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全区辐射安全监管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迈进。

1.2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初具规模

武进区着力加强辐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2007年成立了武进区固废与辐射环境管理中心,核定3名人员编制,目前该机构已合并至监察部门,2012年成立固废与辐射监督管理科,有1名辐射专兼职管理人员,根据监管要求,配备了2台辐射环境监测个人剂量报警仪,同时要求环保分局和各环保所也配备了1-2名专兼职管理人员,这样在全区基本初步形成了固废与辐射监督管理科负责材料审核、监察部门负责现场监管的辐射安全监管框架。

1.3辐射监管工作有序开展

目前,武进区核技术利用单位共102家,包括72家射线装置单位、20家放射源单位、8家乙级工作场所、2家伴生矿利用单位,根据省厅、市局监管工作要求,监察部门每年对相关单位均不少于1次现场监管,现场监管记录全部按照要求上传江苏省辐射安全监管网,2010年以来共妥善处置各类辐射70多起,切实消除了区内辐射安全环境隐患,2010年以来全区均未发生任何辐射安全事故。

1.4辐射安全宣传培训稳步推进

近年来,武进区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召开各类培训会议等活动广泛宣传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方面的知识,全区百姓对辐射环境安全的意识不断加强。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全区核技术利用单位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内部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另一方面,积极组织监管人员参加省厅组织的辐射管理工作人员上岗和辐射管理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监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2武进区辐射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针对辐射环境管理的法规,但具体可操作性欠缺,基层监管工作中实际应用较为困难,尺度不好掌握。江苏省人大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环保厅也制定了现场监管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但没有出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特别是在如何加强基层辐射安全监管的规范性、专业性等方面缺失相关指导意见,全省的辐射法规、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建设和评价体系还不健全,致使基层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如无法界定放射性设施、射线装置的分类如何辨别、场所退役是否满足要求的标准,辐射防护设施是否合格的界定等内容。

2.2监管人员明显不足

武进区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长期存在监管人员不能满足要求、监管能力薄弱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日常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武进区环保局各相关单位参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共5人,虽然2015年、2016年组织了20多人次的辐射上岗培训,但是由于频繁的工作岗位调动,许多已取得辐射上岗证的监管人员均不再从事辐射监管工作。另外,根据常州市电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规划[2-3],“十三五”期间武进区移动通信、电力设施等电磁辐射项目将在区域内进一步加大规划建设力度,同时全区核技术应用在工业、农业、医疗、科研等领域将快速增长,辐射环境监管任务将快速增加、监管难度将进一步增强,而现有监管力量也将难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2.3O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辐射安全监管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对辐射监管从业人员中技术人员比例、高中级技术人员的比例都有所规定[4]。而目前在武进区辐射安全监管人员中,没有核技术相关专业人员,同时辐射安全监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辐射安全监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监管队伍不稳定,难以履行好监管职责,已成为制约武进区辐射环境监管工作发展的“瓶颈”。而今后,随着辐射安全监管事权的进一步下放,以及核电等高、精、尖核能核技术的加快引入,与之相对应的辐射安全监管技术难度也将随之加大,对专业高素质监管人员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2.4监管所需仪器装备缺乏

目前,武进区不具备辐射环境监测能力,监测工作只能依靠上级监测部门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同时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所需配备的个人剂量报警仪数量也配备不到位,仪器装备缺失难以满足辐射安全监管任务的需求。而且,武进区的辐射应急保障能力也不足,应对突发辐射事故的装备十分薄弱,无辐射应急保障车辆和应急监测的仪器设备,难以独立处置各类放射源的突发事故。

2.5辐射安全宣传和培训力度不够

随着国家核技术利用的快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核技术利用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武进作为江苏江南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核技术利用的大区,2009年也发生过放射源丢失事件,特别是近年来,公众对核辐射的安全意识逐渐提高,但一些群众甚至是少数辐射工作人员对辐射安全的基本知识还是缺乏了解,不是谈“核”色变、恐惧辐射,就是一无所知、盲目蛮干。辐射监管单位的领导和职工对新的辐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防护知识也不了解,安全和防护意识比较差,全区整体辐射安全环境隐患依然存在。

3武进区辐射环境管理对策

辐射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武进辖区内辐射环境安全必须加强辐射监管能力建设,重视辐射监管机构的队伍建设,确保监管队伍的稳定,武进区虽然成立了辐射环境管理机构,但从人员配备、管理水平和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对照,差距还是较大的,为尽快适应当前辐射环境管理面临的形式和任务,应进一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3.1 加强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

辐射环境管理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辐射安全也是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5],所以,必须加强辐射环境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武进区建立了辐射监管机构并配备了人员,但是机构运行和人员配备与武进区实际的监管需求差距较大,所以,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应作为武进区辐射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此外,武进区环保局可积极借助环保垂直管理的东风,争取更多的监管人员编制,改善基层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真正推动落实武进区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

3.2强化并细化辐射环境监管工作

武进区环保部门要根据各片区监管工作的需要,配备必须的监管人员和个人剂量报警仪,积极协调上级环保部门,有效利用上级部门的辐射应急监测装备为武进区服务,注重人防和技防,从监管技术上重视辐射环境管理,确保万无一失[6]。一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于核技术应用项目新、改、扩建项目,必须按照国家要求进行备案登记或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经有审批权限的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后方可办理其他建设手续;二是认真执行申报登记制度,凡是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和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必须依法予以申报登记,切实做到一源、一装置、一设备一档案;三是认真落实辐射安全许可证制度,凡是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督促其必须依法向审批部门报送申领材料并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后方可运营;四是认真开展辐射安全现场检查,放射源挝灰重点检查,增加检查频次,严格落实管理要求,每半年不少于1次现场检查,其余单位现场检查每年不少于1次;五是认真开展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逐步实现辐射环境管理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过渡;六是认真执行废源集中收贮制度,使用I、II、III类放射源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督促相关单位在放射源闲置3个月内要及时将废源返回原出口方或生产单位,使用IV、V类放射源的单位,要及时将废源送交江苏城市放射性废物暂存库;七是认真执行辐射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对于核技术利用单位直接从事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工作人员要督促其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切实维护职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八是及时调处辐射污染纠纷,积极参与辖区内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和处理,消除辐射事故造成的污染。

3.3建设稳定专业的管理队伍

武进区要统筹考虑核与辐射监管机构管理体制与上级部门的对接,培育、建设一支能打硬仗的核管队伍,不断夯实监管基础、增强监管能力,提升全区核与辐射监管水平。要根据全区实际监管工作的需求,合理配置各地区监管人员,保证至少两名持证上岗监管人员,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

3.4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目前,武进区环保部门因认识不到位影响辐射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因:一是认为辐射环境污染不像其他污染那么直接严重,公众也没有明显地感觉到污染的存在,所以对辐射环境管理可以放到次要的位置上;二是对辐射环境污染心存恐惧,谈“核”色变,不愿正视辐射污染的存在,也怕公众了解辐射污染的存在,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三是对辐射环境管理内容不了解,由于辐射环境管理的专业性强,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同志对辐射污染机理和防治措施不了解,也是导致认识上不重视的原因。所以,武进区首先要努力提高领导同志对辐射环境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全区积极营造辐射环境保护宣教的浓厚氛围[5],增强公众对辐射环境保护的认知度;其次要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辐射环境保护知识,提高人们的辐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公众对辐射的正确认识[7],同时也可邀请省、市辐射管理专家对辖区内核技术利用单位和监管人员开展培训,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形式,既要体现培训内容的专业性,也要通熟易懂,让辐射环境管理真正成为公众关心的环境内容之一,促进武进区辐射环境管理上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辐射环境管理工作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核无小事”必须牢记心头,切实把“严慎细实”贯穿辐射监管工作的始终,武进区要从行政监管、技术能力两个方面来提升履职能力和管理水平,才能使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有效地落实,确保区域辐射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 史国武.辐射环境监督执法在辐射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及存在问题[J].山西化工,2016,(06):115-117.

[2] 《常州市“十三五”电网规划》

[3] 《常州市“十三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的通知.2007

[5] 张家炜.基层环保部门辐射环境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5):119-120.

电磁辐射培训范文5

【关键词】核与辐射;环境;培训;管理体系;B/S结构

近年来,核与辐射技术利用事业的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核电站审批与建设速度加快,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在农业、工业、医疗等多行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通信基站、电气化高速铁路不断兴建带来的电磁辐射防护等问题,势必对安全监管、技术利用等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综合素质等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技术利用有着其行业特殊性,所以研究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技术培训管理体系,对有效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管理和技术水平,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推进核与辐射技术利用事业平稳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及必要性

“十二五”以来,除了核与辐射技术利用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以外,全国核与辐射环境监管工作还出现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一是从简政放权、高效管理、服务社会的角度出发,部分级别、类别的辐射技术利用项目安全监管职能从原来的省级环保部门下放到市级环保部门,从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市级相关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亟待进一步加强。二是随着公众参与水平的不断进步,学者专家、媒体、群众对核电厂建设、电离电磁辐射环境影响以及类似南京丢源突发事件的关注显著提高,这就需要相关从业人员以更加过硬的技术水平确保辐射环境的安全,以更加专业的能力素质应对好、解决好相关问题。三是根据中央改革要求和环保部最新规定,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曾经由政府部门从事的相关技术咨询工作逐步由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承担,这就需要通过新的管理方式,确保这部分从业单位和人员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达到标准要求,规范经营,避免新的问题出现。综合以上新形势的发展和新需求的涌现,建立和完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技术培训管理体系,通过提供培训教育服务的方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进而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提供保障是十分必要的,也符合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的基本原则要求。

二、体系理论模型

一般的管理体系模型结构包括:管理目标、法规制度、组织机构、运作机制和技术保障几方面。其中运作机制方面常用循环反馈控制模型,如PDCA戴明模型等。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技术培训管理体系旨在核与辐射监管和技术培训方面,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和管理理念,整合相关单位现有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音视频及文献资源等,创新和规范培训教育、考试考核、资质维护等管理方式,建立一套较为完整,且可持续改进和完善的闭环管理体系,参考戴明模型,设计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三、体系实现平台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技术培训管理体系拟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平台予以实现,该平台应采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系统运行于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与普通计算机、手机、PAD等终端互联互通,并将部分功能开发成基于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移动终端的APP。平台包括培训教育管理模块、参训人员信息管理模块、在线视频授课模块、法规与技术资料库模块、题库及考试模块、专家库及技术交流模块等,以上6大模块及其所包含的若干子模块组成一套完整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技术培训管理系统。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一)培训教育管理模块。培训教育管理模块负责整个系统的维护管理,设系统管理员权限。管理人员利用该模块完成培训教育通知公告的与管理,相关信息的审核、编辑、操作,程序及数据库的维护等功能等;该模块同时为登录系统的注册用户提供个人待办事项窗口、个人培训教育信息状态提醒及变更提示等功能,注册手机号并开通手机提醒功能的,提供短信通知功能。

(二)参训人员信息管理模块。使用人员通过该模块注册为系统用户,根据管理体系规定,系统赋予不同级别权限,使用系统的不同功能。用户注册信息通过审核后,在系统内自动生成档案,并根据后期培训教育、考试等情况,由系统自动完成更新、统计,并实时提醒。系统根据注册用户接受教育经历、考核情况、获得资质等情况自动记录相关信息,并服务于其它系统模块。

(三)在线视频授课模块。根据培训教育计划安排,组织相关专家录制视频课程,设定学分,并上传至服务器,供注册用户观看学习。用户学习时,由系统自动监控用户学习内容、进度等情况,达到一定要求后,自动更新该用户的受教育信息,并纳入统计。系统根据管理要求,自动设定不同经历、水平用户的学习计划和通过条件。用户据此完成在线培训教育的情况,是系统自动判定该用户是否有资格参加考试的必要条件之一。

(四)法规与技术资料库模块。由管理人员分类汇总、更新核与辐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并制作成一定格式的视频、音频、电子课件或电子文献资料,上传至服务器,提供所有资料的字典检索或分类查询功能,供注册用户在线浏览和下载使用。

(五)题库及考试模块。管理人员组织专家及技术人员,根据培训教育要求,分专项、分类别、分等级编设测试题目,形成全覆盖的核与辐射习题库,供用户练习提高或模拟测试。正式考试时,根据考试规则和要求,组织用户分批次在机房计算机上完成考试,每批次、每个考生考试试题由系统根据一定要求,从习题库中随机选题,组成试卷。考试完毕后,系统自动评分,并根据考生答题对错情况,自动分析考生各方面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向考生进行说明,且反映到下一步该考生的培训和考试中,同时系统将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自动记录在案。

(六)专家库及技术交流模块。根据自愿和择优的原则,建立核与辐射监管和技术专家库,根据培训教育计划、专家研究方向等情况,组织相关专家编写教案、录制课程视频。在系统上建立注册用户技术交流电子论坛,供用户实时交流提高。同时,用户可以定向提出技术问题,由大家讨论解决,也可由管理人员定期汇总问题后发给专家研究解决后,再反馈结果。

四、体系的研究展望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技术培训管理系统必须能够在完全对接国家相关要求和现有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先进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充分整合各类管理、技术资源,为核与辐射监管人员、技术从业人员提供规范、优质、便捷、及时的培训教育机会和技术支持平台,为提高核与辐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险峰. 加快推进山东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2: 108~167.

[2] 匡开宇,宋伟,张明光. 煤矿通防隐患的预警与预测方法[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9(11):84~86.

[3] 刘向升,程卫民,匡开宇.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11):32~34.

电磁辐射培训范文6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省环保局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对大家长期以来为全省辐射环境安全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这次会议是全省环保系统召开的第一次辐射环境监管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第三次全国核与辐射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新时期辐射环境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克服困难,抓住有利契机,努力提升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切实保障全省辐射环境安全。

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总结经验,把握机遇,全面提升我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水平

从*年环保系统正式开展辐射环境监管工作以来,广大辐射环境管理人员立足我省实际,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勇于实践,相继开展了放射源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放射性污染物申报登记、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电磁环境污染源申报登记等一系列活动,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了法律和监管体系,提高了辐射监管能力,使辐射环境管理工作从最初单纯的废物收贮和环境监测发展到今天的集辐射项目审批、辐射环境监察、辐射事故应急、辐射环境监测以及放射性废物管理等为一体的“全过程”监管职能,奠定了环保部门在辐射环境管理领域的统一监督管理地位,提高了我省辐射安全水平,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法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法律体系不断完善。20*年以省人民政府第125号令的形式颁布了《*省放射性废物收贮处理办法》,20*年我省又出台了《*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这不但弥补了地方法制建设空白,为国家和其他省份法制建设提供借鉴,也为我省辐射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是机构与队伍发展迅速,初步形成辐射环境监管网络。全省辐射环境管理队伍已由最初的省放射站6个人,发展到今天省级管理人员26人,七个市有专门的辐射管理机构,所有县区环保部门均设有辐射环境监理员的良好辐射环境监管格局。

三是确立了辐射安全管理工作重要地位,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核与辐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也给予极大关注。近几年,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能力建设资金600多万元,配备了相应的辐射环境执法和应急车辆,添置了三十多台套辐射监测仪器设备,同时也为各市州配备了最基本的辐射监测仪器,另外,中央财政安排2800万元专项资金的“*省放射性废物库改造及旧库退役工程”建设也已开工,预计明年完成建设,这些资金的投入,使我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应急以及放射性废物处理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

四是辐射活动得到有效监管,辐射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建辐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许可制度的执行率均达100%,对Ⅲ类以上放射源的应用单位许可证发放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放射同位素的使用、转让以及流动活动全部纳入监管视野;所有辐射环境事件均得到及时处理;全省放射性废物(源)回收处置率达*%以上,从98年*省放射性废物库投入运行以来,共收贮放射源1033枚,处置放射性废物51947公斤,近两年又解决了部分辐照装置的退役和大量低水平放射性污染物的处置问题,及时消除了辐射安全隐患;省内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放射性水平始终保持在天然本底的涨落范围内,电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情况较好,辐射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健康有序。

五是辐射事故得到妥善处理,应急能力不断提高。我省从*年到现在共发生辐射事故9起,丢失放射源22枚。在与公安、卫生等部门的相互配合下,较好地完成了事故应急工作,及时控制了事故的影响,找回15枚丢失的放射源,并防止了辐射伤害和二次污染事件的发生。20*年圆满完成朝核应急任务,被评价为国家环保总局和地方政府合作开展应急工作的成功典范。这两年又与公安、卫生、财政等部门联合下发《*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进一步规范了我省辐射应急工作,截至今年4月14日已连续三年未发生辐射事故。

六是营造了良好的辐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了全民辐射安全意识。我省公众现已能够通过各种媒体及时了解辐射科普常识、辐射管理法规和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动态,大部分从事辐射工作和管理的人员经过了辐射安全培训,掌握了基本的辐射防护知识。人民群众的安全防护意识得到了提高,更加关注周围辐射项目对自身的影响,形成社会舆论与执法监督相配合的良好局面。辐射技术应用单位领导也普遍认识到辐射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了守法的自觉性。

取得上述成果的经验,我们概括起来,就是“把握一个中心,活用两个手段,做好三个配合,加强四个建设”。

“把握一个中心”就是所有辐射监管工作的开展要始终围绕“保障辐射环境安全”这一目标来进行,它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工作业绩的评判标准,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个中心,才能使辐射环境监管工作纳入正轨。

“活用两个手段”就是在辐射监管工作中把“宣传教育”与“执法监督”两大手段结合起来灵活应用。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辐射管理工作的认知,树立正反面典型,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在执法监督过程中严格项目审批,强化执法监督,细化执法要求,奖惩结合,促进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全面开展,保障整体辐射技术应用产业健康发展。

“做好三个配合”是指做好与上级环保部门、与下级环保部门以及与其他管理部门的相互配合。随着辐射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辐射管理领域的增加以及辐射管理职能的调整,辐射技术应用的管理已经不再是单靠某一个管理部门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作为担负起辐射环境统一监督管理职能的环保部门,首先要配合上级环保部门做好其交办的工作,保障整体工作顺利开展;其次要充分调动下级环保部门参与辐射环境管理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管理网络,消除管理盲点;最后要与公安、卫生等其他管理部门做好沟通和协调,相互配合,促进辐射管理工作统一协调发展。

“加强四个建设”一是指加强作风建设。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国家法规和文件精神,做到学以致用。杜绝在执法监督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坚持依法行政,文明管理,热情服务,树立良好的执法者形象。二是指加强制度建设。要积极促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适应管理需要的地方性法规出台,并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职责、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指加强队伍建设。要积极促进机构建设,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打造团结务实高效和谐的监管队伍,建立完善的辐射环境监管网络。四是加强能力建设。要善于把握机遇,加大资金投入,配备必备的辐射监测仪器设备,改善执法条件,为管理工作提供物资保障。

尽管我们在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辐射环境监管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公众对辐射环境安全的日益关注,以及国家未来一段时期核与辐射安全工作的安排,我们仍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一是队伍和能力建设还比较薄弱。目前,全省共有核技术应用单位1154家,其中放射源应用单位252家,拥有放射源1622枚;射线装置应用单位875家,拥有射线装置1502台;非密封型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31个。有电磁技术应用单位228家,电磁设备超过万台,现有的辐射环境管理队伍和监管能力远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省级辐射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辐射环境监测分析能力、应急车辆不足,仪器设备老化,传输通讯设备陈旧等问题,虽然通过近两年实施*省放射性废物库改造及旧库退役项目、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项目、核辐射应急能力建设项目逐步得到解决,但专业人员短缺的问题却日益突出。而市州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则刚刚起步,能力建设基本属于空白,人员很少,且大部工作人员都没接触过辐射环境管理,缺乏辐射知识,也没取得上岗资格。与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环发〔2007〕82号)规定“无核设施的省份,省级管理人员编制不少于40人,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5%,高级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20%,中级不低于50%,监测实验室用房不低于1500平方米,人均行政办公用房不低于15平方米;地市级人员编制不少于10人,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75%,中级以上技术人员不低于50%,监测实验室用房不低于500平方米,人均行政办公用房不低于15平方米”及大量仪器设备配置的要求相差更远。队伍和能力建设已经成为制约我省辐射环境管理发展的主要问题,这将是我们近期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市州环保部门辐射环境管理职责定位模糊,没有充分发挥在辐射环境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近两年,大部分市州能够按照要求成立专门的辐射环境管理机构,并逐步改变了单纯依靠省里开展辐射管理工作的局面,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已具备单独从事部分辐射管理工作的能力。但在辐射环境管理职责的定位上都存在问题,编办批准的管理职能缺失或不准确,加之现有的法规要求限制了市州环保部门在辐射项目审批环节的职能,制约了市州辐射管理工作的开展,工作中存在脱节现象,影响审批工作效率,提高了管理成本,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负担。明确市州环境保护部门辐射环境管理职责,发挥市州以及县区环保部门在辐射环境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也正是这次会议着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是辐射管理工作任务量大,辐射安全要求标准高。在第三次全国核与辐射监管工作会议上确定了今年及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工作任务,对今年工作提出十八项具体指标要求,工作量是往年的两倍以上,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审批发放工作将是我省辐射管理工作的难点,按要求今年我省要在保证辐射环境安全的条件下,完成剩余149家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单位和近千家射线装置应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审批发放工作。今年也是奥运年,安全的要求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国家要求确保不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全国不能超过一次,一般辐射事故全国不能超过16次,任何一省不能超过一次,这将对我们的监管工作是一次重要的检验。

四是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个别单位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源)的一直没能够得到有效处置,对松花江水资源和周围群众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危险度逐年增加,已成为我省辐射环境安全管理中随时可能爆发的隐患。

在应对挑战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今年环保部的成立,为今后环保部门更好更有效地参与政府宏观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在更高的层面提升辐射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辐射安全提供了切入点和着力点。我们要把握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及时转变观念,摆正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发展辐射安全监管事业,壮大管理队伍,提高监管能力,切实加强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圆满完成辐射环境管理工作任务,全面提升辐射安全水平。

第二,20*年及未来一段时期全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的主要安排

今年是环境保护部组建的开局年,也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能力建设年,今后三年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加快推进《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规划》全面实施的重要阶段。根据国家辐射环境管理工作总体安排,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确立了这一时期我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指导思想,即:认真贯彻党十七大、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和第三次全国核与辐射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队伍能力建设为基础,以放射源安全监管为重点,大力宣传、贯彻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扎实推进辐射环境监管和监测工作,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一是进一步完善辐射安全监管机制,明确市州辐射环境管理职责,充分发挥各级环保部门在辐射环境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市州环保部门要充分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核与辐射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组织开展辖区内辐射防护知识的宣传工作;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本行政区域的辐射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建立并落实辐射环境安全责任制;依法开展辐射污染源的申报登记工作,对辖区内核技术利用、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中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会同同级公安、卫生、财政等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并按照事故分级报告的规定及时上报辐射事故信息;做好辖区内因辐射引起的群众及民事纠纷工作;协助省局做好辐射项目审批、辐射安全许可证发放、监督检查、辐射环境监测等工作。

二是按照《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要求,促进辐射环境管理机构建设,加快人才和队伍的培养,落实国家辐射安全培训计划,提高全体辐射环境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做到机构健全、人员精干,尽快建立完善的辐射环境监管网络。

三是加快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省辐射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完成计量认证工作,实现我省辐射监测技术能力跨越式提高。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基本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废物库改造及配套实验室建设工程。市州环保部门要提高辐射安全意识,把握机遇,加大投入,使辐射环境监察和监测能力建设满足基本工作要求。

四是加强辐射安全法律法规以及辐射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所有辐射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和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五是严格辐射项目审批,从源头上掌控辐射技术应用情况。按照环境保护部整体工作要求做好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审查办理工作,即今年完成全部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单位和70%射线装置应用单位的辐射安全许可发放工作,2009年完成所有辐射安全许可发放工作;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新建辐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严格执行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和流动使用放射源管理程序,加强放射性同位素野外示踪以及伴生放射性矿开采和利用活动的管理;全面执行放射源编码和台帐制度,应用国家统一的放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录入放射源管理信息,每三个月向部里上报一次数据;提高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水平,深入开展电磁辐射污染源申报登记工作,加强电磁辐射环评,规范电磁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六是强化执法监督,保障所有辐射活动在监管视野范围内。市州环保部门对辖区内的辐射技术应用单位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做好检查记录,严肃查处违法行为,遇有重大问题,及时向省局汇报,每半年向省局上报一次辖区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省里每年对所有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单位至少检查一次,Ⅲ类以上放射源应用单位至少检查两次;安装、更换放射源现场必须进行监督;流动使用的放射源到达和离开必须进行核验;放射性标志设置率要达到100%;辐射工作人员个人计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的要得到有效监督;各级辐射管理机构都要完善监管制度和程序,统一执法文书和检查文件,对所有违法违规行为要执法到位,及时消除隐患,确保辐射环境安全。需重点强调的是为保障我国奥运会期间的辐射环境安全,大家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采取超常规措施,落实责任,死看死守,确保我省20*年不发生辐射事故。

七是扎实开展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全面落实国控点辐射环境监测计划,提高环境辐射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监测水平,结合深入实施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建设项目,继续开展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和重点辐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时完成各种监测结果的资料编报,全面掌握辐射环境质量状况。

八是抓好放射性废物收贮和库区管护工作。严格落实放射性废物库管理和废物收贮各项规章制度,安全及时收贮废弃放射源,积极设法安全处置放射性废物(源)遗留问题,加强库区环境监测和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废物库安全运行。

九是不断完善核与辐射应急体系建设。在国家环保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完成*省辐射环境监督站辐射应急能力建设项目。落实《*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做好事故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每年开展一次辐射事故应急演练。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每三个月上报一次事故情况。

十是按时完成污染源普查的相关工作。

电磁辐射培训范文7

记者:首先请您谈谈电子战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俄罗斯军队电子战优先发展的方向。

拉斯托奇金:大国在许多方面依赖于现代高技术,首先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武装斗争的作战样式正在向信息作战领域转化。主要表现形式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斗争,并以此为基础在统一的信息空间框架内建立网络指挥(网络中心战)机构。

众所周知,电子系统是现代武器装备和特种武器装备的基础,广泛应用于智能武器装备、高技术武器装备、机器人武器装备、侦察武器装备、电子战武器装备、指挥与通信武器装备等。但在武装斗争错综复杂的条件下,战场态势呈现出这样一种矛盾的局面:一方面要迅速提升作战能力,就必须使用更多更先进的电子系统;另一方面电子系统一旦遭受破坏,所有优势将不复存在,甚至将丧失战斗力。在此条件下,电子战作为耗资相对较少、瘫痪敌电子系统和保护己方更为有效的作战样式,已是俄军首要探究的领域。在一定的条件下,电子战可以被看作是1种削弱敌装备优势的非对称措施。

电子战实际上是系统与系统的对抗,技术含量复杂的系统可以压制技术含量简单的系统。同时,电子战运用的实践证明,电子战系统与防护、侦察等系统的有效结合可以发挥出更高的作战效益。

未来电子战系统主要的发展方向应该包括:扩大频率使用范围,降低电磁辐射功率,缩短通信距离,加快情报传递速度,采用特殊的工作模式,构建网络体系,广泛使用空中、空间电子战武器和无人电子战系统。此外电子战系统的发展趋势还有:拓宽电子战武器装备的作战功能和提升其作战效率;采取开放式的设计结构,依靠增加的补充模块改变电子战武器装备的作战功能;将电子战装备融合于所有武装斗争的武器系统之中;加强对敌本土无线电电子系统的压制,广泛使用无人机和其它投送电子战装备;研制可以有效压制敌无线电电子系统的新型大功率电磁辐射武器装备;使用特种武器装备,以破坏敌计算机控制系统;空中有人驾驶系统、无人驾驶系统、机器人系统和卫星电子系统将成为电子武器优先压制的目标;探究破坏(改变)无线电波传输的新方法;开发提高武器和军事武器装备隐身防护能力新工艺,对敌电子战武器装备实施反侦察;建立复杂的无线电态势感知体系,以便侦察和模拟敌作战地域的电子武器装备。总之,基于军事斗争、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规律,这些将在未来中长期发展中出现新的变化。

记者:自2012年停止大规模裁军后,俄军电子战部队的发展情况如何?

拉斯托奇金:近年来,俄军电子战部队大大提高了电子战训练的强度。自2014年1月以来,俄军电子战部队举行了不同规模的军事演习已超过15次,参演的电子战部队,模拟了假想敌对所有作战行动会实施复杂和快速的有源压制干扰。俄军电子战部队官兵的总体训练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俄联邦武装力量沃罗涅日空军学院军事教育科学中心是俄军和其它强力部门电子战部队的主要教育和培训机构。俄联邦武装力量坦波夫电子战作战与训练中心主要担负初级专业军官的培养任务。今年是该训练中心组建110周年纪念日。在过去1年训练中,该中心根据4个月的训练期和15个专业的训练计划,共培养了1500多名初级专业电子战军官。作为新型电子战武器装备和无线电侦察的试验平台,该中心积极参加了与俄联邦国防工业的军事技术合作,包括与俄联邦坦波夫“革命劳动”工厂、“天空”和“信号”封闭式股份公司的军事技术合作。

目前,我们正按照俄联邦总统2010年12月31日正式批准的《2011~2020年俄国家武器装备发展规划》实施,以确保俄军电子战武器装备的发展。该规划的完成将确保俄军电子战部队装备现代化水平达到70%。

记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中,俄电子战部队都汲取了哪些电子战的经验教训?

拉斯托奇金:尽管伊拉克和科索沃战争已经过去很多年,但它对俄军具有许多借鉴意义。

首先,这两场局部战争的经验远远不仅局限于今天我们所提及的,还具有更深层的研究领域。其次,这些经验在以后的利比亚战争中得到了成功延续。第三,从现实角度对其分析更有意义。

在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建立了由40颗人造卫星,以及1550个地面无线电技术侦察和测向站组成的空间侦察集群。空中电子战集群编由108架电子压制飞机、空中通信飞机和装有反辐射导弹的飞机组成。在美、英、法3国空海军所有突击飞机和军舰上,均安装了电子防护装备和制导武器。大批作战飞机装备了有源电子干扰吊舱。

在作战地区,以美国为首的地面部队动用了60个地面电子干扰站和37架电子战直升机,对120~150千米纵深的敌战役战术指挥机构的短波、超短波和无线电中继通信实施侦察和电磁压制。

美军电子战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压制和瓦解伊拉克防空指挥系统。如果不能顺利完成上述任务,对伊军武器装备和人员的大规模密集空袭就不会奏效。由于使用了无线电技术侦察飞机、电子战飞机和装有反辐射导弹的飞机,伊军电子战部队全部瘫痪。在战争初期的前10个昼夜,伊拉克军队80%的地面雷达全部瘫痪。事实上,美军电子战首次实战运用“电子打击”作战样式,不仅为航空兵和陆军集群突袭、使用高精度武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夺得战争主动权奠定了基础。

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除对伊拉克国家和军事目标实施大功率的噪声式和瞄准式电磁压制外,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还使用高精度导弹对辐射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与海湾战争相比,电子战装备的使用增加了30%。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首次对伊拉克国家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无线电中继站进行了电磁压制,夺取了信息战的绝对优势。

为了对高精度武器实施制导,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广泛采用了GPS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与海湾战争相比,多国部队高精度制导武器的使用概率提高了95%(第1次车臣战争为7%)。现代局部战争的经验证明,美国和北约都把电子战作为遂行不同规模作战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战武器装备已由作战保障武器装备向主战武器装备演变。

记者:2000年第2次车臣战争中,俄罗斯军队使用了哪些电子战样式?

拉斯托奇金:在作战行动的主动阶段,由于得到国外大量的资金援助,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建立了灵活机动的作战指挥系统,其主要武器装备包括各种移动式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和中继通信。俄军电子战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查明山林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敌小型电台电磁传播和辐射特征,以及选择有针对性的电子战武器装备。

根据第1次车臣战争(1994~1996年)的经验,俄军在研制新型电子战武器装备方面,广泛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基于电子战武器装备使用强度大、故障率高的特点,俄军恢复了野战修理小队,从而顺利完成了电子战任务。此外,降低车臣非法武装指挥部队的作战效率,确保俄联合作战集群电子战武器装备工作的稳定性是俄军电子战部队的主要目标。对此,俄联合作战集群为每支合成作战部队编配了若干个电子战小组,以确保准确测定车臣非法武装野战指挥所电台,并使用地面火炮或航空兵对其实施打击。

由于采用了侦察、火力杀伤和电子压制相互结合的作战样式,俄联合作战集群致使车臣非法武装指挥系统最重要的电子目标瘫痪,使其无法对主要作战部队实施指挥。对此,俄车臣非法武装指挥员被迫使用通信效果较差的小型移动通信装备。在北高加索遂行作战行动中,俄联合作战集群积累了丰富的电子战经验,为实施俄军电子战武器装备发展规划和完善电子战样式奠定了基础。

记者:根据国防订货,俄罗斯军队电子战部队将装备哪些新型电子战武器装备?这些新型电子战武器装备具有哪些优势?

拉斯托奇金:近年来,俄联邦军队为研制新型电子战武器装备系统创造了先决条件,先后完成了2015年和2020年俄国家武器规划的拟定工作,并于2010~2013年间顺利完成了18种新型电子战武器装备的国家试验。这18种新型电子战武器装备包括:“鲍里索格列布斯科-2”、“阿卢尔吉特”、“英福纳”、“克拉苏哈-2O”、“克拉苏哈-C4”、“莫斯科-1”、“滑稽表演”、“罗兰季特-M”、“支索-2”、“支索-3”、“小树林”、“黄土”、“镁-电子战”和“飞行-21”等新型电子战武器装备。

这些最新研制的电子战武器装备,首次具备了下列作战性能:

可以对通信与传输一体化的系统实施无线电侦察和电磁压制,筛选目标的水平提高了50%~80%,反应时间缩短至1/9。

根据方位和系统地址,有选择地对网络通信终端用户实施随机性和隐蔽性封锁。

依靠非电磁压制的方法,封锁网络终端客户,并可将封锁区域的范围扩大到3倍以上。

此外,俄军新型电子战武器装备可以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可有效压制的无线电系统和计算机系统显著扩展;

可对所有物理场和所有无线电电子系统目标的伪装措施实施综合性技术监督;

能够严防信息的泄露和黑客的攻击;

在使用电子战武器装备和反辐射导弹时,可以确保己方武器装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可确保电子战武器装备的可靠性、适修性和舒适性等高实用性能,拥有巨大的技术改进潜力。

基于加快电子战武器装备更新的步伐,俄军10多支电子战分队已经全部装备了现代化电子战武器装备。

电磁辐射培训范文8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并比较对照组和rTMS处理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 定位航行实验中rTMS处理组的潜伏期比相应对照组延长,具有统计学意义。rTMS处理组的中环游泳时间/总时间、中环游泳距离/总距离、平台象限游泳距离/总距离、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总时间比对照组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空间搜索实验中rTMS处理组经过原平台的次数、中环游泳时间/总时间、中环游泳距离/总距离、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总距离、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总时间与相应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MS减弱了大鼠空间学习能力,但对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无显著作用。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Morris水迷宫;空间学习记忆;大鼠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rTMS on spatial learning and memory in rats.Method The changes of spatial learning and memory in rats of rTM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observed with Morris water maze.Results In the fixed position location navigation trail,the latency of exposure of rTMS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percentages of the time and distance spent in the middle and platform quadrant of rTMS group display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control group.In the spatial explore trail,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xposure of rTM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times of covering the site where the former platform was placed,in the percentages of platform quadrant swimming path and time,and in the percentages of middle link swimming path and time.Conclusion rTMS could influence spatial learning capability, bu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patial memory in rats.

Key words:rTMS;Morris water maze;spatial learning and memory;rats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1985年由Bark AT等人开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具有无痛、无创伤、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在其基础上,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得到了发展并广泛用于临床。rTMS是利用交变的电流产生交变的磁场,再通过交变的磁场产生的电流作用于特定区域的脑组织神经细胞,使其去极化而产生生物效应。高频rTMS能提高皮层兴奋性并影响复杂的脑功能活动。通过对动物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对人的神经生理、神经影像的研究,证实了rTMS对中枢功能有局灶性和间接性影响[1]。rTMS还可导致大脑皮层局部代谢水平增高及局部脑血流增多,在治疗情感障碍性疾病特别是抑郁症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2]。近几年还进行了rTMS长时程治疗的研究,包括维持治疗。因此rTMS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就电磁辐射对脑生物效应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实验旨在rTMS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面,探讨rTMS的安全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同批SD大鼠40只,体重200-220克。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rTMS组(rTMS),每组20只。实验动物由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主要实验装置

1.2.1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仪 为本实验室自主研制。工作参数:脉冲频率1~15 Hz,磁场强度0.1- 1.0 T;刺激波形为双相,脉冲宽度为200 μs。自动监控线圈温度,自动调控频率和强度。线圈为环型,外径95 mm,内径55 mm,圈数15。

1.2.2 Morris水迷宫 Morris水迷宫为直径120 cm,高度50 cm的圆形水池。水池的正上方有一摄像仪,摄像仪连接在一台电脑上,自动记录大鼠在池内活动的全过程,并有配套软件分析大鼠的各种运动参数。

1.3 实验方法

1.3.1 动物饲养 自由供水,供食,自然光照。

1.3.2 磁刺激 动物适应环境1周后,接受磁刺激的动物开始为期2周的磁刺激。线圈置于大鼠的颅骨顶点上方,与脊柱平行。每只rTMS组大鼠每天接受rTMS 150个连续脉冲刺激(脉冲频率15 Hz,磁场强度1.0 T,脉冲宽度为200 μs。历时10 s)。对照组处理与rTMS组相同,但是线圈不通电(即无电磁脉冲)。

1.3.3 水迷宫实验 rTMS刺激结束1天后,行水迷宫实验[3]。第一次空间探索实验结束后隔3 d、6 d各加做空间探索实验一次,以更好的反应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水池水面高度30 cm,水温25±1℃。水中添加适量牛奶,使水浑浊,避免大鼠直接看见底面和平台。圆形平台(直径9 cm,高29 cm)位于某一象限中心,平台低于水面1cm。水池以中心点分为四个象限,并在半径上三等分点为同心圆将水池划分为内、中、外三个环。实验期间环境安静,房间内参照物保持不变。

1.3.4 实验程序包括 ①定位航行实验:实验历时5 d,第一天每只大鼠适应水池120 s。第二天分上午、下午两个时段,每个时段训练3次,训练时以除平台以外的3个象限的边缘的中点各为入水点一次,入水时将大鼠面向池壁放入,自动记录运动轨迹。如果在120 s内任意时刻找到平台,即该次训练结束,如果120 s中未能找到平台,则引导至平台,停留30 s。第三、四、五天同第二天。②空间探索实验:在定位航行实验结束后的第一天,第四天,第七天各做一次空间探索实验。在该实验中,撤去平台,每次任选一个入水点(除原平台象限以外的三个象限边缘的中点)将大鼠面向池壁放入水中,记录120 sec大鼠的时间运动轨迹。

1.4 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用均数表示,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和t检验。

图1 两组大鼠在定位航行实验中潜伏期变化(n=20)

Fig.1 The changes of latency of two groups in the fixed position location navigation trail(n=20)

P<0.05,compared with control

转贴于

2 实验结果

2.1 定位航行实验结果

2.1.1 定位航行实验中40只大鼠找到平台的时间即潜伏期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rTMS组的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取后三天的均数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2 定位航行实验中环游泳时间/总时间、中环游泳距离/总距离、平台象限游泳距离/总距离、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总时间分别取后三天的均数如表1所示。行t检验,P>0.05,rTMS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

2.2 3次空间搜索实验

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延长,rTMS组和对照组经过原平台的次数、中环游泳时间/总时间、中环游泳距离/总距离、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总距离、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总时间均减少,分别经t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表1 定位航行实验数据(均数)表2 空间探索实验数据(均数)

3 讨论

rTMS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增强脑组织的兴奋性,进而产生广泛的生物效应,这是其治疗抑郁症的基本机理。但是其广泛的生物效应是会否影响到学习、记忆等脑的复杂功能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重要的高级功能之一,目前认为大脑皮层、海马、小脑、杏仁核特别是海马和颞叶皮质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某些神经元突触的激活、新突触的形成、新蛋白的合成、神经肽、激素及一些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等都可能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因此学习和记忆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报道,短周期光暗循环能够影响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4]。此外有研究表明,Period1能够影响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的活动[5],亦提示Period1可以通过影响多巴胺系统而影响学习和记忆。本实验中,在该实验的rTMS参数下,通过Morris水迷宫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发现,rTMS降低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但对空间记忆能力没有明显作用。那么rTMS是通过什么机制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电磁辐射使海马乙酰胆碱的释放减少影响学习记忆功能[6],而且电磁辐射具有特异性中枢神经继发损伤效应,可诱导海马神经细胞调亡[7]。赵梅兰等研究发现,电磁脉冲可使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功能及突触可塑性上发生变化,并进一步影响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8]。应用电磁辐射照射大鼠后,发现海马c-fos基因表达上调, 提示电磁脉冲致学习记忆损害可能和c-fos基因表达有关。Boland等研究了电磁辐射对海马培养细胞的作用,发现电磁辐射可以加重NO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加NO的神经损伤作用,从而导致学习记忆损伤[9]。但是由于学习记忆本身的神经生化和分子机制还未完全明了,而且rTMS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可能与rTMS参数(频率、强度等)有关。因此,rTMS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机制有待于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Lisanby SH, Belmaker RH. Animal Models of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Comparisons with Electroconvulsive Shock(ECS)[J].Depression & Anxiety,2000,12(3):178-187.

[2]Wassermann EM,Lisanby SH.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a Review[J].Clin Neurophysiol,2001,112(8):1 367-1 377.

[3]李葳,陈登榜,郑航,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Wistar大鼠行为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6,19(1):32-36.

[4]刘延友,杨波,江舟,等.不同光暗循环周期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4, 17(5): 381-382.

[5]王跃 ,周薇,刘延友,等.节律基因Period1对吗啡依赖效应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4,17(5):383-384.

[6]Testylier G,Tonduli L,Malabiau R,et al.Effects of Exposure to Low Lever Radiofrequency Fields on Acetylcholine Release in Hippocampus of Freely Moving Rats[J].Bioelectromagnetics,2002,23(4):249-255.

[7]杨学森,龚茜芬,张广斌,等.电磁辐射对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神经元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2004,26(2):91-96.

[8]赵梅兰,马强,曹晓哲,等.电磁脉冲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长时程增强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2):69-71.

电磁辐射培训范文9

案例一:2002年4月30日,武夷山机场方面急电告知,对航空导航频率130MHz从29日10时起,受到严重干扰,所有进出港的航班与机场塔台通信受阻,严重影响飞行安全,机场已向国内各航空公司发出通报,并已起用备用导航频率,请求无线电管理处尽快派员协助排除干扰。管理处领导当即指示监测分站技术人员即刻携带设备奔赴现场,尽全力排除干扰,确保武夷山机场的航班通信安全。监测分站技术人员通过实地观察频率受干扰的现象,同时利用移动监测设备进行监测扫描,并打开接收机进行监听,发现有一常发信号,经对该信号进行测向和交互测试,发现干扰源来自机场办公楼内一台监听备用机。监测分站技术人员及时排除干扰,恢复机场导航通信,确保“五一”旅游黄金周期间航班的通信安全。

案例二:2003年5月2日,泉州市管理处接到民航晋江航管站投诉,称该航管站塔台指挥调度电台通信频率受到不明信号干扰,请求排查。泉州市管理处当即组织人员对扰的频率进行监听和监测。经技术分析和对已登记的台站资料进行比对,查明干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某广播电台擅自加大调频广播发射设备功率,造成电磁环境恶化和机场导航台270米范围内的几家制鞋企业生产工业射频设备,产生电磁波辐射,在机场通信设备上造成互调干扰。随即,执法人员当即责令广播电台有关人员,将调频广播发射设备功率调至额定功率范围内,及时解决对机场通信的干扰问题。目前,泉州市管理处正积极同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力争妥善解决工业电磁波辐射干扰带来的安全隐患事件。

通过上述干扰案件的查处,我们意识到解决航空干扰问题任重道远,我们要以高度责任感,保障民航飞行安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消除航空飞行安全隐患。

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大监督检查及行政执法力度,增强对航空专用频率安全的保护意识。把无线电频率使用大户作为重点监督检查对象,(如移动、电信、联通等),同时对机场周边及航路上的设台单位,大功率无绳电话进行清查,加强对机场周边范围和航路的电磁环境保护,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或为他人擅自设台提供场所的行为,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福建省无线电管理条例》进行严厉查处。增强社会各界对民用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的安全保护意识,从而提高社会各界共同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的自觉性。结合当前开展的保护民用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专项检查工作,加大无线电安全管理专项整治的广度、力度和深度。

二、加强在用设备的安全管理。武夷山机场所发生的在用设备产生的干扰,严重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造成对港班通信系统的干扰事件。所以在加强无线电频率台站管理的同时,十分必要加强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并开展在用设备的定期检测,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

三、必须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实施技术测试,对产生无线电波辐射得工业设施的选址定点进行强制性规范和要求;产生有害干扰的,应督促设备所有者或使用者采取措施予以消除,主要做法是对设备进行信号接地,中等以上规模的厂家应对厂房实施有效电磁屏蔽。

四、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保障民航导航安全。从处理航空导航通信干扰事件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建立由无线电管理,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的领导和有关专家组成的无线电区域管理机制的必要性,它是保障民用航空导航安全的有效形式之一。它应能够发挥各方优势,解决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并且能够在省市之间、跨地区之间协同开展工作。要本着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一个较为合理有一定规模的解决干扰的监测网络,形成严密有效的监测体系,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根据需要邀请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通报情况,制定方案,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建议靠安全的信息和通信网络,形成部门之间、上下之间反应灵敏的沟通渠道,保证指挥联络和数据传输畅通。

五、提升技术管理含量,强化监管意识。

首先,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要牢固树立一切为用户服务,一切为发展服务的思想,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其次,要树立“技术监督也是管理”观念。可以说,上述干扰案件的查处,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支撑,那只能是大海捞针。随着电信市场的开放,宽带无线接入,第三代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新业务,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技术的进步呼唤并要求以技术手段去为之号脉,实施管理,并使其与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相配套。因此,为了能够适应当前无线电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我们既要不断完善“两网”和“两室”的建设,又要充分让现有设备发挥作用,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既能“天控”,“地检”,又能“网联”,尤其是对一些重点台站电磁环境进行适时监控,实现监管手段地高新化、自动化。与此同时,要不断提高监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技能训练和应用训练,实现岗位人员的知识化、专业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强有力的监测、监控使业经指配的频率正常使用,使需要重点保护的频段有效监管,使违法、违规设置且易构成干扰的频率台站得以有效遏制和及时排除,努力为国家安全、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六、是要突出重点,研究新问题,做好服务。树立管理也是服务的观念,把管理和服务辩证地统一起来,实现监督到位,服务到位。在频率台站审批、监督检查、无线电监测等方面,认真做好重点设台单位服务工作,围绕保证通信安全和畅通,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中心,及时解决网络建设和运营中的干扰问题,并纳入无线电管理的日常工作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和研究,如公众移动通信受干扰问题,干扰源不断增加,又直放站,信号阻断器。GSM和CDMA基站之间或工科医设备。我省及派出机构均配备了专用设备便携式频谱分析仪,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帮助分析新问题,查找干扰源,切实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