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消费与经济的关系集锦9篇

时间:2023-11-03 10:18:32

消费与经济的关系

消费与经济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关系

1、导言

在宏观经济中,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一起,构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它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而在这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又是最重要的。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作为最终需求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生产的正常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在总消费中,居民消费又占绝大部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因此,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2、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概述

2.1消费的定义

消费是人们通过使用消费品满足需要的经济行为,消费包括消费者的需求产生原因、满足需求的方式等等。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消费是某时期一人或一国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严格地说,消费应仅指在这一时期中那些完全用掉了的消费品。但在实际上,消费支出包括所有已购买的商品,而这其中许多商品的使用时间要远远超出考察时期。

2.2经济增长的定义

库兹涅茨把经济增长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需要的制度政策的相应调整基础上的。”简单来说,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持续增长,可以用一国GDP的增长来衡量,另一种说法是指人均产出量的持续增加。

2.3研究居民消费行为的意义

2.3.1居民消费行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之一

居民消费行为在经济范围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居民消费能力的波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居民消费能力高,国能生产总值也高,必然带动我国经济的增长。可以说,居民消费行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之一。对居民消费能力的研究,也就是对我国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

2.3.2居民消费行为是中国经济增长最有利的推动力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居民劳动能力的提高,而居民劳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保障居民生活起居的消费能力的提高,所以居民消费行为提高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是中国欧经济增长最有利的推动。

2.3.3居民消费行为是中国经济政策的直接产物

随着对居民消费能力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居民消费有助于提高本国GDP,会对本国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中国经济政策发生转变,降低储蓄率,鼓励居民消费。可见,居民消费行为是中国经济政策的直接产物,对于本国经济增长具有十分直接的影响。

3、新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掌握我国新时期的居民消费特点、变动趋势,我们需要进一步实现对消费结构的考察、探索,这样更有助于提升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市场优化,正确处理供需关系。除此之外,通过这些评价、分析,有效地对国家产业的结构进行衡量,检验市场中的供需关系,对于市场调整也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消费结构是供需之间的产物,合理的消费结构可以有效地调整二者之间的关系。消费结构变动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动而不断变化。同时,一定的消费结构又会影响到供需关系的变化。所以,二者的影响是相互的。

实现对消费结构的考察,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消费需求的满足,同时还可以考察消费的特点和趋势。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考察的是人民在生活需求上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以及在消费形式上的支出比例。例如当下的居民消费形式中,支出比例较多的是服装、日常用品的消费品,而食品消费已经由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人民在恩格尔系数上已经体现出了生活质量的优化。这也体现出了供应条件的改善对需求质量、食品支出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这也体现了在社会主义环境下,我国市场导向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优化新时期居民消费结构的策略

4.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市场是一个灵活的手,它是衡量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社会需求的主要途径。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就是将落后的生产力、生产方式淘汰,培养与社会发展趋势相符合的新兴生产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想实现以上目标,就需要开发与现在适应的、未来会需要的产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除此之外,还要加快主导消费品的转型,创以此促进传统消费品向更具现代化标准的消费品上过渡。

4.2提升居民收入

当下我国地域之间的收入不平衡,最明显的一点在于城乡差距的扩大,城乡消费水平逐渐拉开。所以,加强对城乡市场改革,这是优化、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战略调整上要结合城乡之间的消费断层,来凝结新的消费动力,发展农村地区的市场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4.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近些年有了显著成效。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我国的社会制度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需要从规范、平等两方面入手。实现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提升、企业性保障制度向社会性的过度。实行个人账户、社会统筹之间的协调,完善社会资金保管办法,更好地实现对居民的失业、养老、医疗方面的问题解决,以此来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让其能够有更多的消费能力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改进,还需要通过大力宣传,让广大居民能够充分地相信新体制下对居民生活的改善。让居民充分地体会到新时期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政策所带来的美好,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以此来实现消费结构中对动力的调整。

4.4推进多样化的信贷消费

物价的上涨始终处于一个较快的水平,这种情况下,金融风险始终居高不下,这就导致居民对于扩大消费更是缺乏信心。一方面,信贷消费中的贷款利率始终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城乡居民消费更普遍于倾向固定资产的投资,这更不利扩大内需。居民的收入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存在着巨大的负面影响。居民收入通过短时间内的累积,仍然不能满足扩大内需的市场要求。根据上述问题,国家应积极调整政策,通过灵活的金融政策,带动信贷消费,支持信用支持性的超前消费,这样可以有效地化解产品积压、消费动力不足的问题,进而拉动内需,使得消费对经济有一个良好的推动作用。

结论

综上所述,过去由于我国处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较快,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光靠投资和进出口来保持经济增长已经很难实现。应逐步提高消费在内需中所占比重,提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改变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失衡状况,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正视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内需才是目前可以预见的解决之道。相信对居民消费能力的鼓励下,我国经济将重新平衡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使我国经济达到更加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崔海燕.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J].技术经济,2011,02:98-101.

消费与经济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电力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电力作为一种优质、便捷的能源,占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的15%以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当前我国电力供应十分紧张,客观地分析我国电力消费和GDP之间的协整和因果关系,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电力能源发展有着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

本文利用我国1971~2002年时间段内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全国电力消费总量(POW)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03》,所有计算由Eviews3.1软件完成。

平稳性检验

首先,本文分别利用ADF(Augmented Dickey Fuller test)和PP(Phillips Perron test)单位根检验方法来验证时间序列的平稳性,结果见表1。ADF检验表明,水平序列LGDP(GDP的自然对数序列)与LPOW(POW的自然对数序列)无法拒绝不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也就是说两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而一阶差分序列分别在10%和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即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为平稳序列,PP检验也在1%的显著水平上认为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

协整检验

平稳性检验验证了LGDP与LPOW同为一阶单整序列,需要进一步验证变量间的协整关系。以下分别采用两阶段法(EG法)和JJ法检验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EG检验随机项ADF值为-6.8182*,表明协整回归方程的随机项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即LPOW和L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JJ检验在1%的显著水平下(LR值为27.5218NS)拒绝没有协整关系,却无法拒绝(LR值为2.8628)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这表明在两个序列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因此可以进行下面的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建立有效的误差修正模型。

格兰杰因果分析

对序列进行滞后期分别为1-5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一致表明在滞后期1-5年内都无法拒绝GDP不是POW的原因(检验F统计量分别为:0.3577NS,0.1232NS,0.0967NS,2.1903NS,1.1573NS),相反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了POW不是GDP的原因(检验F统计量分别为:4.3965**,3.5311**,3.7426**,3.8529**,5.2391*)。因此可以推断电力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单向原因,然而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GDP都不是电力消费的直接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探讨研究,以下采用误差修正模型的方法做比较分析。

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消费与经济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电力 经济 消费 因果关系 产业调整

中图分类号:TV521 文献标志码:A

电力是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产业,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电力的供给已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因而经常出现电力短缺,其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将对科学用电、制定电力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论文从用电量这个角度对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基于我国1990-2013年全社会用电量、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统计数据,利用SPSS软件,采用误差修正模型(ECM)与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分析手段,对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关系分析模型

(一)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平稳的时间序列,是指一个时间序列内,统计指标的均值、方差等统计特征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在图示中,其可看做是一条围绕其平均值上下波动的曲线。为避免伪回归现象,多变量的时间序列回归建模必须要进行平稳性检验。序列的平稳性检验主要有DF检验、ADF检验及PP检验等。本文的单位根检验采用ADF检验。

(二)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是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若通过了协整检验,则说明该方程的回归残差是平稳的,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方程进行回归,其回归结果较为精确。协整检验一般采用E- G(Engle-Granger)两步法和Johansen极大似然法。本文采用E-G两步法。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主要是检验一个经济变量的历史信息是否可用来预测另一个经济变量的未来变动。也就是说,Granger因果关系是一种计量经济学意义上的预测关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于2元向量自回归(滞后为q)联立模型:

三、实证分析

以实际GDP代表经济增长,以全社会用电量代表电力消费。本文采用1990―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年度实际GDP是用每年度的名义GDP除以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以197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为基期1),见表1。

我国1990~2013年GDP与全社会用电量数据,以X表示全社会用电量,Y表示经济增长,见图1。

(一)单位根检验

本文对这两个时序变量分别取自然对数,即为lny、lnx(其目的是排除异方差性),采用ADF检验来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见表2、表3。

d(lny,2)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2可知,t值(t=-2.885971)小于1%水平下的临界值(τ=-2.717511),则说明lny在二阶时,有99%的可能性,其实平稳的。因此,lny是二阶单整的。

由表3可知,t值(t=-4.984366)小于1%水平下的临界值(τ=-4.498307),则说明lnx在二阶时,有99%的可能性,其实平稳的。因此,lnx是二阶单整的。

(二)协整检验

lny,lnx均是二阶单整的,利用E-G两步法检验二者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对lny进行关于lnx的最小二乘法回归,见表4。

根据上表的输出结果,得lny与lnx的长期均衡关系为:

由回归结果可知,残差项是平稳的。因此,lny与lnx存在协整关系。

表4的回归结果表明,电力消费每增长1%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平均增长0.376%。

(三)误差修正模型

以滞后一期的残差项作为误差修正模型,其建模结果见表6。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由伴随概率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lny不是lnx的格兰杰原因”、“lnx不是lny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因此,从二阶滞后的情况来看,lny与lnx互为因果关系,见表7。

四、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1990~2013年期间的全社会用电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全社会用电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具有长期均衡(协整)关系,且呈正相关关系,全社会用电量每增加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76%。因此,要合理发展电力工业,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电力工业需要火力发电或水力发电做支撑,在发展电力工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全社会用电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Granger因果关系是双向因果关系,即全社会用电量与GDP是相互制约的。不仅经济增长会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而且电力消费的增加也会促使经济的增长,反之亦然。现阶段,我国社会的用电量处于短缺状态,因此要积极发展国内经济,从而更好地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的发展也会很好地推动经济得增长,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我国社会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参考文献:

消费与经济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 能源消耗;GDP;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预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8. 034

[中图分类号] F427;F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8- 0062- 03

1 引 言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能源的大量使用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可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形成一定的互动关系。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经济增长又拉动能源消费。能源消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能源消费,一般这部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短期之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另一部分是由管理水平、市场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即体制性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这部分消费可变性较大,引起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不稳定。

内蒙古是我国的能源大省,蕴含丰富的煤炭、天然气、风能以及稀土资源。其中煤炭产能居国内前列。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同时占有临近东北老工业基地及华北京津经济发达的区位优势。最近几年资源转化的飞快发展支持了周边地区快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内蒙古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自治区建立起了煤炭开发、电力生产、天然气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体的能源经济体系。

本文拟从定量分析内蒙古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入手,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运用回归分析和协整分析方法,分析1985-2010年内蒙古能源消费与地区GDP 增长的关系。通过对经济增长的预测结果间接估计能源消费总量变动趋势。

2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从国内外研究成果看大多的研究模式是一致的,即用GDP数据代表经济发展,用能源消费总量数据代表能源消费,选用经济计量模型展开研究。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的分析数据来源于《2011年内蒙古统计年鉴》,其中能源消费总量以万吨标准煤为单位,GDP 以亿元为单位。1985-2010 年间中国国内物价变化很大,造成名义GDP与实际GDP 数值之间出现较大差异。由于能源消费总量是以万吨标准煤为单位,不包含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在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时,应该选取扣除价格变动影响后的实际GDP。本文以1985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用此实际GDP作为经济发展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2.2 简单回归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内蒙古能源消费与GDP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GDP的增加与导致能源消费的增加,首先对两者进行简单相关分析。为消除数据间的较大变动,对数变化后能减少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对模型的影响,因此对两变量取对数。用Y表示能源消费,X表示实际GDP,lnY表示对能源消费Y取对数,lnX表示实际GDP值X取对数。以此利用Eviews 6.0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t=(20.90)(19.56)

R2=0.94 DW=0.167 (1)

在回归方程中,括号内表示系数估计的t统计量。从回归的结果来看,回归方程和系数都表现出高度显著。利用White检验统计量nR2对上述回归结果的残差进行检验,得到nR2=1.93,说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否定原假设,即认为随机项中不存在异方差。但DW值为0.167,小于dL=1.302,说明残差序列存在正自相关。很明显,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不能有效解释能源消费和GDP 之间的关系。

2.3 协整分析

2.3.1 单位根检验

平稳性检验是检验时间序列数据的波动是否平稳。分别对变量lnY、lnX 的水平值及其一阶差分序列和二阶差分序列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lnY和lnX,DlnY和DlnX的ADF统计量的值均大于1%~10%水平所以的临界值,无法拒绝原假设,即认为均为非平稳序列。lnY和lnX的二阶差分DDlnY和DDlnX的ADF统计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认为它们是平稳序列。因此,检验结果表明lnY和lnX的二阶差分变量都是二阶单整序列I(2)。

2.3.2 协整检验

对于两个经济变量,有时虽然它们各自有各自的长期波动规律,但如果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则它们是协整的。如果两组非平稳时间序列不存在协整关系,则根据它们构造出来的回归模型就可能是伪回归的。由于变量lnY和lnX是二阶单整序列,因此应该对其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本文选用EG两步检验法对二者进行检验。

第一步,建立DDlnY作为被解释变量,DDlnX作为解释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回归结果如下:

消费与经济的关系范文5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协整;长期动态模型;ARDL模型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45-03

1 前 言

中国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节能减排将是一项基本国策,问题是这一抑制能源消费的政策是否会阻碍经济增长?回答取决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如果能源消费增长能够带动经济增长,那么限制能源消费肯定会限制经济增长;相反,能源消费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或重要原因),那么抑制能源消费将不会对国民经济有很大的抑制作用。此外,国内外关于这个主题的研究不少,但结果没有表现出一致性,除了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外,不同国家或不同地方的不同样本数据,也可能导致不同的结论。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间的规律实际上可能没有普遍性,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经验认识。因此,通过实证研究弄清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1 变量和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年度数据,考虑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设定样本区间为1985―2009年。经济的增长状况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指标来度量,记为Y,数据来自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以1978年为100。能源消费采用能源消费总量(E)的实物量来反映,数据来自2009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单位为万吨标准煤。图1是1985―2009年消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的增长趋势。由图1可以看出能源总量和经济增长的变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尤其在2002年以后,二者都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可见,中国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很可能存在着协整的关系。

2.2 稳定性检验

由于很多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对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统计推断时会出现伪回归问题,因此,必须考虑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可通过增加DF检验法,即ADF检验法来检验。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对趋势项和常数项设定非常敏感,预先不知道是否应该包含断截距项和趋势项,在实际研究中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判别:先检验带截距、带趋势项的情形,如果趋势项不显著,则去掉趋势项;如果截距项也不显著,则继续去掉截距项。通过比较AIC的大小和兼顾模型和系数的显著性来选择滞后阶数。由表1可知LE的一阶差分,LY的一阶差分在检验显著水平为10%以下都是平稳的。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第一,通过协整分析,确定能源消费和GDP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即尽管在短期内我国能源消费与GDP之间的关系存在波动,但是从长期来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第二,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知,我国能源消费是国内经济增长格兰杰原因,经济的增长就必须以能源消费为代价,能源消费总量必然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增长。但是,GDP并不是能源消费的Granger原因。由此,可以得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的结论。

第三,建立了长期动态模型,可以用能源消费总量滞后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滞后值来预测未来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为制定未来有关能源消费的政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3.2 建议

影响能源消费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经济规模、技术进步、结构变动是其主要的原因,大约占了总因素的98%,从变动趋势来看,有两个时期的能源消费变动比较剧烈。一个是1995―1998年的能源消费下降,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加快;另一个是1998―2003年的能源消费上升,主要因素是结构变动中重工业趋势和技术进步变慢。因此,为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开发新能源、新工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征收能源消费税提高能源使用成本,对节能技术研发的投资项目实行减、免税收及直接补贴等方式,推动节能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大科研开发新能源(如核能、氢能、生物能等)、新工艺的投入,缩小各领域里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实现降低能源消耗、缓解能源紧张、促进能源经济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另外,第三产业能源消费较第二产业很低,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生产总值的比重,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就会下降,所以国家在制订经济发展规划时应鼓励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4 本文需改进的地方

在选取指标上,选取了全国生产总值指数和能源消费总量,这样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够细致,可能不能在实际上给决策者提供很好的操作信息,应该把全国的情况按行业来细分,首先可以按三个大的产业来划分。再进一步,就可以按更细的行业来划分。而对能源消费,也可以按不同类型的能源来划分,譬如可以按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四种类型的能源分别来做实证研究。这样研究会得到更有用的分析结论,还可以针对不同行业或不同类型的能源消费作出相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

[1]余江.资源约束,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能源消费的经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达摩达尔•N•故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侯建朝,谭忠富,谢品杰.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2009(27).

[4]王建林,赵佳佳.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测度与分析――基于中国样本[J].工业技术经济,2009(27).

消费与经济的关系范文6

国外文献对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有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法,得出台湾GDP与能源消费总量有双向因果关系;还有得出巴基斯坦经济增长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及石油消费量增加。近几年,国内也出现了应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中国GDP、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电力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结论的文章。但国内文献中,采用协整分析法研究的寥寥无几。但实际上,大多数经济数据都是非平稳的,而协整理论是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

本文试图立足国情,通过协整分析及Granger检验,对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及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消费量之间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及Granger因果关系,并对未来两者如何协调发展提出一些战略性建议。

一、数据描述

本文选取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能源消费总量、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消费总量为研究对象。样本数据为1970年 2003年的年统计值,观测个数共 204个。相关数据源自中国统计年鉴。通过Eviews统计软件,分别对这六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取对数和对数差分处理后,可得其变化趋势图。

由图1可见,国内生产总值的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对数时间序列数据的波动较

小,一直较平稳地增长。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在1991年有小幅下降;

由图2可见,国内生产总值和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消费总量的对数时间

序列数据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

综上,五组序列有大致相同的增长和变化趋势,说明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即具有长期共同趋势。

图1 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总量

图2 国内生产总值和煤炭,石油,天然气

变化趋势图

水电消费总量变化趋势图

二、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1.平稳性检验。对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总量、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消费量分别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五组序列都是同阶非平稳序列,可使用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分别对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总量、石油、天然气消费量数据两两之间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三组序列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且仅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即存在着长期共同趋势。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别对国内生产总值与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三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得:煤炭消费量的增长导致了 的增长;而 的增长只是石油和天然气这两种能源消费量增长的导致因素。

三、结论

1.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即具有长期共同趋势。

这说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对能源消费增长有更高的依赖性。目前以重化工业为主拉动工业增长,是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弹性明显增高的重要因素;

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则意味着需相应增加能源供应;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如人均占有住房面积增加,每千人拥有汽车数量提高,家用电器拥有率提高等,都使人均能耗增长,对能源增长有更高的依赖。

2.与日剧增的能源消费量和高速的经济增长,促使能源价格的全面上扬, 这意味着成本的急剧上升,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成本优势正在一点点丧失。此时更应该解决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此,在政策上必须从中长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制定和实施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将节约能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同时加强政府节能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建立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和标识体系;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节能新机制。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

(1)经济增长导致了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因此,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率的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可提高石油利用效率,节省能源。

(2)煤炭消费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经济增长。目前我们在经济和能源安全供应方面远没有大量利用石油而抛弃煤炭的客观条件,必须正视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近期难以改变的现实。因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当发展煤炭的洁净利用。不顾客观现实盲目提高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导致石油消费量无节制增长,将会给能源供应带来极大的不安全隐患。

四、未来中国经济与能源消费协调发展的战略性建议

由以上实证检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未来中国经济如何与各种能源消费协调发展的启示,从而,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一些战略性建议。

1.提倡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尽快制定出国家总体能源发展战略。

在能源供应不足或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下,国家应利用法律、行政,以及综合运用投资、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积极倡导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出国家总体能源发展战略。只有在国家层面上制定的长远能源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实施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能等各个部门的协调发展目标,才能实现能源整体优化。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大替代石油工作的力度,防止石油消费量过快增长。

由于近年来,石油消费量增加的幅度较大,石油价格也持续上涨,而由以上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石油消费量的增加并非可以直接导致经济的迅速增长。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大替代石油工作的力度,防止石油消费量过快增长。如可油气并举,加快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加快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步伐,国家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高度重视煤炭的洁净利用,对煤代油技术开发给予投资;大力发展洁净能源,如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采暖和地热发电、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等方面等。

具体措施为:(1)建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法规体系。研究制订专项法规或修订已有的法规,逐步建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法规体系,主要包括项目审批程序、财税制度、安全和环保、价格、建筑设计等。

(2)设立专职机构,建立开发利用体系。负责实施和指导扩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和利用计划,支持高风险长远研究开发活动,管理指令性援助计划。

(3)利用部分国债资金开发利用新能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尽量减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是我国今后能源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可以考虑由政府利用部分国债资金,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工作。

消费与经济的关系范文7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经济增长;VAR模型

一、引言

从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开始发生改变。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投资率从1978年的38.2%上升至2013年的47.8%,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比重也从1978年的-0.3%上升至2013年的2.4%,而消费率则是呈现下降趋势,由1978年的62.1%下降2013年的49.8%,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消费增长不足,限制了我国经济持续的增长。因此,如何形成主要依靠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山东省2013年人均GDP为56184元,但近几年的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在40%以下,因此山东省促进居民消费,以此实现实现消费与生产的相互促进租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二、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1.变量的选取

本文采用山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指数来衡量经济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分别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衡量。以上变量通过对各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整理所得,样本区间为1984-2013。为剔除了价格因素采用价格指数进行平减。用GDPZS表示经济增长,以CZ和NC来表示城乡居民的消费。

2.变量平稳性检验

为了检验数据的平稳性,本文采用ADF方法检验GDPZS、NC、CZ是否存在单位根。根据ADF检验结果显示NC、CZ、GDPZS的一阶差分序列ADF检验值都小于临界值(5%)的值,因此这些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检验结果如下表。

3.滞后阶数确定和模型稳定性检验

本文通过统计软件利用LR(似然比)检验以及AIC信息准则与SC准则选择模型的滞后阶数。模型最优滞后阶数为1,故应该建立VAR(1)模型,统计结果见下表。另外通过检验,VAR模

4.格兰杰检验

对GDPZS、NC、CZ进行格兰杰检验,通过检验结果可知在5%显著水平上都拒绝原假设,所以GDPZS和NC以及CZGDPZ和CZ都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所以,城乡居民消费都是引起经济增长变化的原因。

5.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准确掌握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影响关系,本文拟引入脉冲响应函数图,分析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影响关系以及影响路径的变化趋势。脉冲响应函数图如下。

通过分析城乡居民消费自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函数输出结果,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以及影响的力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本期给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一个冲击后,CZ对这个冲击一开始都是正向的,在第四期的时候达到了最大正响应点。随后又变为负响应,在之后的几期内一直为下降趋势。NC对这个冲击在一开始也是正向的,在第二期时候达到了最大正响应点,随后变为负响应并在第五期时候达到了最大负响应点,在第五期之后其变化趋势有变为上升,并在之后几期一直逞上升趋势。

从脉冲响应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城镇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作用,在一开始城镇居民消费的增加就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农村居民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在一开始的效果要比城镇居民好,但是很快这种作用逐渐下降。因此,城镇居民消费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没有滞后的,而农村居民消费则是经过一段时间过才开始显现作用。

6.方差分解

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由方差分解图可以看出,在经济增长对自身的变化贡献率最大,但这种贡献程度逐渐下降,在15期时达到了67%左右。而NC、CZ对收入差距变化的贡献率一直逞增长趋势。NC由第二期的2%增加到15期的26%左右CZ则由第二期的0.04%增加到15期的26%的左右。所以,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变化贡献率相比于城镇居民要大很多。

三、结论

从模型分析来看,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拉动作用大于农村居民消费。因此,提高城镇居民消费尤其是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对于山东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城乡居民消费都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在短期内能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厉以宁.消费经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吴异光.对我国居民消费的统计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3]舒义田.关注居民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学习导报,2003(12):12-13.

[4]孟昊.消费与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11:22-23.

[5]查奇芬,李敏.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6,3:125-127.

[6]吴晓明,吴栋.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分配状况关系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5:22-32.

[7]俞建国.中国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8]徐凤,金克琴.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30.

[9]俞建国,王蕴.“十二五”时期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路和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2):3-7.

消费与经济的关系范文8

关键词:消费水平经济发展问题影响

从人的多种经济角色之间的关系来看,无论何时何地,从事何种经济活动,人一时一刻也不能停止消费,否则,就不能担当生产者、劳动者、投资者等其它经济角色。消费者要持续进行消费,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就必须进行劳动,通过不同职业的劳动来维持和扩大社会再生产,因而消费和生产是社会成员两种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普遍具有消费者和劳动者的双重经济主体身份。由此可见,经济发展以人为本所指的具体对象,可以进一步归结为以消费者群体和劳动者群体的利益为本,实现广大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广大劳动者收入最大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

一、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

第一,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时,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第二,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有一定的依存关系。消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其变动必然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而最终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函数,就是消费率,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率变动有明显的影响。

在2000年至2003年的三年里,我们经济的成长大致是8%,那么在这个中间消费贡献在50%左右,投资的贡献在四十多一点,外需的贡献还是在六左右。那么这样一种格局表明我们整个国家经济增长,内需是主要的,外需是辅助的。这是我们可以得到的一个结论,而在整个内需变化的过程中间出现了投资到消费,消费到投资这样一种顺序上的变化,但从平均角度来讲消费依然还是内需的主体,投资还是仅次于消费的重要力量,但是这几年在现实的增长中间,由于我们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六千六百亿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因此在年度中间还有不同,也就是有此年份投资的作用更突出一些,有些年份消费的作用更突出一些,有些年份外需的作用更突出一些。因此我们回顾历史从需求的角度来说:目前正处于一个消费比较平稳,投资继续增强,外需也是相对稳定的阶段。

目前国内消费需求基本平稳、大体正常,居民购买力实现程度稳中有升。但由于收入分布不均,使不同阶层实现购买力程度不同,突出表现为收入高的群体实现程度低,收入低的阶层实现程度高。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一方面低收入阶层有旺盛消费需求但购买力不足,消费潜力难以得到释放;另一方面拥有强盛购买力的高收入群体,其消费需求已基本实现,购买力大量以储蓄和金融资产的形式沉淀下来。这一反差是形成目前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应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和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我国经济增长仍主要表现投资拉动型有关。由于投资与消费存在着一定的相互替代关系,因此在近年来过高投资的作用下,也使得我国社会消费率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出现了持续减弱。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投资增长率连年提升,同期消费增长率也出现了逐年走低的趋势。特别是2004年在投资率由2000年的36.4%升至42.3%的情况下,消费率则由61.1%降到了53.6%。

二、消费水平与经济结构

合理消费水平,要与生产力发展相互促进。在健康的伦理、道德规范下,合理的消费水平主要体现在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上。在数量上,合理消费水平应与国民总收人及其增长速度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速度保持恰当的比例;在结构上,合理的消费水平应与消费品的供给结构相适应,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经济结构大体上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成分,各组织和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构成,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国的经济增长从其内涵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而一国的经济增长又是以一定的消费水平为前提的。当社会经济实现增长,经济总量及人均收入量也会相应增长,从而引起需求结构、生产结构以及外贸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高的经济增长率必然带来高的结构变化率。也就是说,结构的变动是与经济发展过程相联系,是以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即人均收入水平和工业化程度)为条件,是通过资源的再分配来实现的。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依然存在不合理的状况,这一状况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但这种不合理状况不是由于过去重工业的倾斜政策而造成的,而是因为当前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导致现行经济结构不再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目前从我国消费领域的整体来看,酝酿着一次新的消费升级 - “住行消费升级”(在此之前,已有几次消费结构升级)。其间消费投入大,积蓄时间长。这使得消费需求不足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收入的增长必然引起消费水平的增长,而消费水平的增长又会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增长,结构合理,就可以提高全社会总要素的生产率,进而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率,这样就必然能够带来消费水平的提高。

我国经济增长、投资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速度是比较居中的,投资的增长速度基本上是要高于这个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总是有一些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增长速度明显地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这种局面如果长期地持续下去,引起经济结构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平衡,投资增长相当地快,居民收入的增长相对低于经济的增长,这样会出现居民收入相对增长较慢,消费需求相对增长较慢,在国民经济增长中,主要是靠投资增长来拉动,短期这种情况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长期是这样一种局面的话,会引起经济结构的失衡。

三、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我国,由于消费水平的差异,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表现得非常明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发展较快,大部分农村发展比较慢,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城乡之间的消费水平差异比较明显。

(一)消费差距大于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的最终反映是生活质量的差距,生活质量主要体现在消费。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差距大于收入差距。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124元,农村居民为4655元,城乡居民消费比例为2.39:1,大于收入差距25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消费倾向为80.1%,农民为71.6%,相差8.5个百分点;城市居民食品支出3523元,是农村居民的2.4倍。其中肉、蛋、奶、水产品支出城市居民为1064元,农民仅为390元,城市居民是农村居民的2.7倍;衣着支出城市居民为906元,农村居民为331元,城市居民是农村居民的为2.7倍;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城市居民为704元,农村居民为272元,城市居民是农村居民的2.6倍;交通通讯支出城市居民为1688元,农村居民为469元,城市居民是农村居民的3.6倍。

(二)城乡居民家庭财产差距悬殊。

到2003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约为41200元,农村居民约为10180元,城市居民是农村居民的4倍。据1000户城市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用于储蓄、储蓄性保险、购买有价证券的支出达3748元,相当于当年农民收入的58%。

消费与经济的关系范文9

【关键词】能源需求;协整;ECM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能源工业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因素之一。据分析,由于能源不足所引起的国民经济损失,约为能源本身值的20~60倍。因此,做好未来能源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这对于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据的选取

为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了1978-2009年的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万吨煤)(记为Y)与GDP(亿元)(记为X)的数据,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数据的相关处理借助Eviews6.0来完成。

表3-1 1978―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和全国GDP数值

年份 能源消费总量Y 全国GDP X 年份 能源消费总量Y 全国GDP X

1978 57144 3645.2 1994 122737 48197.9

1980 60275 4545.6 1996 138948 71176.6

1982 62067 5323.4 1998 132214 84402.3

1984 70904 7208.1 2000 138553 99214.6

1986 80850 10275.2 2002 151797 120332.7

1988 92997 15042.8 2004 203227 159878.3

1990 98703 18667.8 2006 246270 210871

1992 109170 26923.5 2008 285000 300670

二、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

1、平稳性检验

如果一个时间序列Xt是稳定的,则满足:(1)均值E(Xt)与时间t无关;(2)方差Var(Xt)是有限的,并不随着时间t 的推移发生变化;(3)自协方差只与考察的两期间隔有关,而与时间t 的变化无关。由于多数的宏观经济时间序列都是不稳定的,而研究协整关系首先就要对序列作稳定性检验。因此,作为分析的第一步,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根据AIC 准则确定滞后期的长度P。从X样本中抽取1980 -2000年的数据来检验其序列平稳性,从Y样本中抽取1980 - 2008年的数据来检验其序列平稳性,结果如下:

表3-2ADF检验结果

变量 ADF 显著水平5% 显著水平1% D.W 滞后期 结论

x1 3.2210 -3.0656 -3.9204 1.885 4 不稳定

dx1 0.4497 -3.0810 -3.9591 2.3039 4 不稳定

ddx1 -4.7466 -3.0810 -3.9591 2.1664 3 稳定

y1 2.2630 -2.9980 -3.7530 2.0000 5 不稳定

dy1 0.4753 -3.0124 -3.7880 2.0337 6 不稳定

ddy1 -3.6624 -3.0124 -3.7880 1.9037 5 稳定

在扩展根检验中,y1的最大滞后期都设定为6,而x1的最大滞后期为4,两序列ADF的检验值都大于1%,5%和10%的水平,所以两组数据都并非平稳序列,要进行差分处理,先求一阶差分,检验其是否为平稳序列;如果一阶差分处理后,序列仍不为平稳序列,就进行二阶差分处理。

在经过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处理后,ddx1在滞后期3时,ADF值分别小于不同检验水平的三个临界值,是一个平稳序列;ddy1在滞后期5时,ADF值分别小于5%和10%的检验水平,且P值为0.03

2、 协整性检验

如果一个时间序列xt是非稳定,则其均值和方差将随时间t改变,将这样的序列转化为稳定序列必须经过d次差分,那么这样的序列被称为d 阶单整,记为I (d)。根据Engle 和Granger 在1978年提出的协整理论,对于两个都是非平稳的变量序列,如果这两个序列的某个线性组合是稳定的,则称这两个序列为协整的。两个序列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是序列之间具有协整性的必要条件。

由协整回归得出长期关系方程:Y=72862.98+0.7504X

表3-3 残差ADF检验结果

变量 ADF 显著水平5% 显著水平1% D.W 滞后期 结论

-3.3598 -3.0810 -3.9591 2.5740 3 稳定

检验的结果显示在滞后期为3时,残差项e的ADF检验t值分别小于滞后区内5%和10%的临界水平,通过单位根检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两变量之间有协整关系。也就是说全国能源消耗和国内GDP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的关系。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因为能源的消耗和GDP增长都有时间序列平稳性,并且两组数据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表3-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 结论

X does not Granger Cause Y 17 7.1563 0.0094 接受

Y does not Granger Cause X 0.8333 0.5404 拒绝

从表中可以看出,以相伴概率5%的水平检验,在滞后期为4时,原假设“国内GDP增长不是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增加的原因”被接受,但原假设“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增加不是国内GDP增长的原因”被拒绝。

三、结论

针对国内国际上一些著名机构对我国未来(2020年) 能源需求预测的失效,本文采用协整技术建立了我国能源消费的协整方程,对我国未来能源的需求量做出预测,并提出了发展战略。主要结论和建议如下:

第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从GDP到EC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必然增加,必须有足够的能源供应同步增长。另外,由于不存在从EC到GDP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国民收入的增长不一定要靠能源的大量投入,采取节约能源的政策并不会对国民经济形成较大的冲击。

第二,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都属于二阶单整序列,且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第三,当前,我国的能源问题存在较为严重的潜在危机,主要表现在能源资源严重不足,能源需求过度膨胀,使用效率低下,供求矛盾突出。

【参考文献】

1.张勇卫.我国能源需求预测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3-5.

2.Engle,R.F and Granger,C.W.J.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etion:Representation,estimation and testing.Econometrica,Vol.55,No.2,1987,251-276.

3.韩君,梁亚民.基于协整与ECM模型的中国能源需求计量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6):54-56.

4.王筱琼.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相关性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7):41-45.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