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食品业安全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11-23 10:15:25

食品业安全管理

食品业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食品企业 质量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FS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52-02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假冒伪劣食品不断出现在市场中,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食品安全也成为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不会对身体造成慢性或者急性的危害,并且能够满足人们日常所需摄入的营养要求。食品安全关系到国民健康,所以,食品企业要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健康的食品。

1 我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经常发生,给食品生产厂家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使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使人们对食品企业的信任度下降,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目前,我国的食品企业具有许多问题,还需要食品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保证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我国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比较小,缺乏品牌意识,甚至有些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是正规的品牌,属于贴牌生产,因此也不注重食品的质量管理。那些将农业产品作为生产原料的食品企业,由于农产品本身的质量不合格,农药化肥等残留量超标,使得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合格。有些食品加工企业则是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进行食品生产,或者加入过量的添加剂。有些食品企业没有营业执照,属于小作坊式的生产,生产食品的车间卫生条件比较差,使食品的卫生不达标。总体来看,我国的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认证比例不高,还有很多食品企业通过认证后反而对食品质量安全不予重视,使得食品质量出现问题。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给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了挑战。

2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许多食品企业只重视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关心食品的质量安全,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一些食品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不注意对原材料合格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的检验,也不会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选择原材料的标准就是价格,原材料的价格越低越好。还有的生产企业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卖相能够吸引消费者,添加过多的食品添加剂,而不考虑食品的质量是否达标。

2.2 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高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主要考虑的是价格因素,对于食品的质量安全可能会忽略。尤其农村地区的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比较低,使得许多三无产品或者劣质的食品流向农村市场。同时由于农民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高,在进行农作物生产时会无意的使用超标的农药和化肥,造成食品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形成恶性循环。

2.3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

由于城市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使假冒伪劣食品在城市中很难立足,有些不法商贩利用农村地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品监管力度不大等特点,将不合格食品输送到农村。一些非法的食品加工作坊也转移到农村,使农村的消费市场成为不合格食品的集散地。由于农村地区比较分散,加工销售劣质食品不会被轻易发现,使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增大。

2.4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不足

我国在近几年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投入的资金不多,缺乏先进的检测设备,现有的检测设备由于缺乏维修保养,损坏严重。这些问题使得食品质量检测的结果缺乏准确性,一些指标的检测不能及时得出结果,阻碍了食品监管工作的开展。工商部门对食品质量检测时要委托其他的检测机构,由于检测结果延迟,对于不合格的生产企业无法进行处罚,使得这些企业生产的食品会继续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3 提高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完善食品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仅仅是要通过国家机构的食品质量安全认证,还要求食品企业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食品质量安全。在生产食品的每一个过程,食品企业都要严格把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企业要加强生产人员的食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使食品的生产的过程更加规范,为食品质量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3.2 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政府的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严格检测程序,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监管部门要对食品企业的生产许可进行严审查,做好食品企业证书的年检工作。对食品审查人员和检测人员要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监管的效率。同时,还要对食品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建立食品企业诚信档案,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4 结语

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食品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还是存在一些企业,尤其是小作坊式的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使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所以,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不法分子,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赵子文.食品企业建立和实施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常见问题分析[J]农技服务,2011,12(8):17-19.

[2]王瑞军,吴泽柱. 浅析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J].农产品加工,2011,6(4):43-45.

食品业安全管理范文2

关键词: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317-0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餐饮消费需求日益旺盛,这就使得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餐饮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都得以快速发展。餐饮业规模庞大,消费人数众多,又是食品产业链条的终端,其食品安全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对餐饮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变得庞大而复杂,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很难做到实时、精确的对大型餐饮企业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信息时代赋予了信息管理系统新的含义,随着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食品安全管理中采用信息化技术是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

中国的传统餐饮业要想做强做大,必然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流程化,进而为连锁集团化铺平道路。餐饮企业的管理目的是成本控制、运营控制,其最终结果表现为效率和效益,而要达到这一目的,管理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特性恰恰是信息系统的最重要的特点。目前也有许多企业运用信息化对日常经营进行管理。

餐饮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前台管理:点菜收银,接待预定,补打账单,吧厨出品,交接班,财务上缴,暂时离开;团队接洽:团队预定,团队接待,团队查询;基础数据:酒菜设置,特价促销,酒菜折扣,酒菜组成,房台设置,消费方式,员工资料,其他资料;辅助管理:会员资料,会员消费,挂账管理,挂账交款,账务处理,冲账;库存管理:单据管理,往来单位,库存账务,库存盘点,库存期初数据录入,当前库存,供应商供货明细,商品进货统计;查询分析:账单查询,点单查询,交接班记录,财务上缴记录,点单分析,销售分析,员工业绩;报表:营业明细表,月营业报表,年营业报表,酒菜销售明细表,酒菜销售汇总表,酒菜预定统计表,酒菜月销售统计表,酒菜年销售统计表,宾客消费统计;系统管理:系统设置,数据初始化,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操作员管理,更改密码,权限管理,重新登录。由上面可以看出,单纯的把餐饮信息化就理解为用电脑收银,或是电脑点菜,是不能概括信息化的全部功能的,而众多信息化的功能是要根据企业的逐步规划发展,逐步演变而来。

虽然近些年餐饮业的信息化管理得以快速发展,但目前我国基于餐饮业食品安全的信息化管理可以说处于起步阶段。食品安全问题是世界重大公共问题。2010年至今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内就发生了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2010年,调查发现很多餐厅使用地沟油,媒体称内地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高达200万至300万吨。2010年4月7日,江苏如皋一家食品添加剂公司被发现在生产面粉增白剂时加入了石灰粉,含量竟达30%。卫生部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这两种物质。2010年8月26日。江苏苏州抽查爆出问题银鱼,含孔雀石绿和甲醛。2010年12月16日,沈阳晚报对华润万家超市三经街店出售的散装脐橙涉嫌含有苏丹红进行了报道。2011年3月15号,内地媒体曝光瘦肉精猪肉。3月18号,重庆媒体报导,有商家往牛血中添加福尔马林,让血旺的卖相更好,这样的血旺日产达到4000斤。4月12号,上海多家超市被曝多年来销售染色馒头.随后浙江温州和广东广州也相继发现生产或者销售染色馒头。4月15号,多地曝出牛肉膏事件,可将猪肉变成价格相对高出很多的牛肉。之后,广东佛山又爆出有商家在猪肉中添加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涉案假牛肉数量超过了1.省略的信息管理系统也就是常说的B/S结构的信息管理系统。B/S结构模式是利用Web服务器和ASP(ActiveServerPages即动态服务器网页)作为数据库操作的中间层,将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数据库结构与Web技术密切结合,从而形成具有三层Web结构的B/S模式的数据库体系。B/S结构的工作原理是:在前端采用IE浏览器将用户提交的操作信息向Web服务器发出HTTP请求,Web服务器通过ASP和一些中间组件访问后台数据库,并将操作结果以HTML页面的形式返回给前端浏览器。开发基于B/S模式的新型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如下鲜明特点及优势:1、B/S是一种瘦客户机模式,客户端软件仅需安装浏览器。应用界面单一,客户端硬件配置要求较低,可由相对低廉的PC机替代。2、易于管理和维护。因客户端浏览器界面风格单一,利于提高效率。而在C/S模式中,操作人员必须熟悉不同的界面、理解程序员的意图,为此要对操作员进行大量培训。在B/S模式中,这些工作变得简单易行,B/S在版本升级时只需集中维护放在服务器端的代码,这种以Server为中心的管理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减少了Client端维护工作的负担。3、无须开发客户端软件,浏览器软件可以从网上免费下载,升级。对已安装了Windows的用户,可以使用内置的TCP/IP协议和InternetExplorer中文版。4、开发B/S应用,开发效率高,开发周期短,见效快。5、平台无关性,具有极强的伸缩性,可以从不同厂家选择设备和服务。6、开放性,采用公开的标准和协议。7、可使原有的软硬件投资得到较好的保护,从原有系统平滑地升级到Internet。

系统由四个主要的功能模块组成,分别是原材料采购电子台账,库房管理模块,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模,块消毒模块。原材料采购电子台帐的建立无疑是系统最大的亮点之一。其功能顺应了餐饮业经营者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记录制度,便于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并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规范进购食品原料规范索取票证,做到货物、凭证、台帐三者相符。库房管理模块功能包括:录入货品信息并确定每类货品的保值类别,对每个类别定义保质极限期限,按照食品货品储存保质要求对货品多级分类;支持组合查询,能够按照货品类别、保质天数、保值类别、货品名称、进货日期、警告天数、进货人、库房号等等项目对库房内货品进行检索统计;库房巡检功能能定时检索库房每件货物,计算其库存时间,效验其是否已经过期或即将过期,并给出相应提示;支持上级主管部门实时访问、检查库存信息。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模块功能包括:登记员工信息,并按照工种分类管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定义不同工种的疾病限制,并设置员工体检周期;支持上级主管部门实时访问、检查员工健康信息。消毒模块功能包括:餐饮具、空调基本信息登记;消毒日志登记;消毒巡检;支持上级管理部门实时访问、检查消毒信息。以上功能建立起了强大的自查监督体系,能有效的避免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

餐饮业食品安全与老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繁荣稳定。虽然对餐饮业食品安全的管理任务异常艰巨,但只要依托科技的力量,不断创新,采用信息化管理将翻开对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食品业安全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端市场;食品安全管理

北京A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主营业务为西餐食品的生产与销售。历经近十五年的发展,A公司现已成为集研发、生产、进口、加工、销售、物流、配送、仓储等多项业务为一体的西餐肉食企业;也已成为北京西餐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引领企业。A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四星级以上酒店、驻华使领馆及航空配餐企业,最终消费主体为高端人群。高端市场消费者对西餐食品的配方要求严格,也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为保证产品质量,向市场提供安全放心的西餐食品,企业实行了以高端市场为目标的食品安全管理。

一、实行以高端市场为目标的食品安全管理的背景

(一)食品行业遭遇信任危机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面临巨大的信任危机,对此食品生产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重建公众对食品质量的信心,A公司在原有质量标准和生产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原料采购、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环节,积极重建公众对国产食品质量的信心,使A公司成为一个让社会放心的食品企业。

(二)满足高端市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网络和体系较为完善和成熟,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供食用的牲畜如牛、羊、猪都会挂有识别标签,并由网络计算机系统追踪监测。如果出现食品安全危机,也可以根据标签编码迅速找到源头和原因。其实施的食品召回制度是发现食品质量存在缺陷之后采取的补救措施,是防止问题食品流向餐桌的最后一道屏障。而我国目前食品行业的监管体系亟待完善,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曝光之后,高端市场消费者对国产食品安全的关注更为敏感,在消费者集体对中国食品安全失去信任的时候,作为食品生产企业,A公司以该部分市场的高端消费者的要求为标准,参考欧盟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用客观的生产环境和检验结果使消费者保持对企业和产品的信心。

(三)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诚信是食品行业的基本道德,只有诚实的生产、诚信的经营才能够确保食品的安全。也只有确保食品的安全,食品企业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食品安全也是食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作为食品行业的从业者,A公司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一种信仰,有了这种信仰就有了做好食品安全的内在动力,有了食品企业自律的道德基础。主动配合政府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维护行业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之一。

二、实行以高端市场为目标的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参考欧盟标准制定食品安全标准

随着国内西餐食品市场发展迅速,A公司选择了集中市场营销,以四星级以上酒店和高档西餐厅、驻华使领馆等性质相似的高端市场为目标市场,在西餐食品的高端市场上实现了较大的市场占有率。选择这样的市场的同时,企业也就选择了一批高端客户,他们对产品的品质、安全要求就更高,在满足国内食品企业各项认证体系要求的同时,投入市场的产品要达到出口欧盟的同等品质。A公司参考欧盟相关法律法规,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的基点上贯彻实施相关体系认证,对产品质量进行“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终端控制”。从食品的初级生产开始确保食品生产、加工和分销的整体安全;全面推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建立微生物准则和温度控制要求;确保所生产食品符合欧盟标准或与之等效的标准。

(二)原辅料的源头控制

食品原材料的安全是食品链中重要的一环。与国产肉相比,澳洲进口肉的安全性和品质更为高端消费者所接受。尤其是在华外国消费者,他们在关注食品安全的同时,更加关注动物健康与福利,多数人认为没有良好福利和生长环境的动物不是真正健康的动物,它们都是靠药物来维持健康的。这样的动物在屠宰后,体内会有大量的抗生素和其它不利于人类健康的成分,以此作为食品原料是极不安全和不可接受的。而进口的澳洲肉类产品,由于其从动物饲养到后期屠宰所执行的各项标准远远高于国内大部分同类产品,符合企业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实行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采购方法,即战略采购。更注重“单一最低采购价格”,即以最低总成本建立服务供给渠道,而非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资源的简单交易。企业需要进行供应商评价和选择、供应商发展、买方与卖方长期交易关系的建立和采购整合。企业在进口澳洲肉类产品时,通过澳洲肉类协会等多方平台,与澳洲多家肉类产品供应商建立联系,并分别对其进行要素评价,从中选择4-5家供应商建立长期联系。

(三)完善ERP管理系统

ERP系统把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

1、实现对食品安全信息可追溯:可追溯有利于鉴别产品、追溯其历史和产品来源。它并不能使食品本身变得更安全,而是一个管理工具。它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并且在发现食品不安全的时候有助于采取必要行动。企业以在食物供应链的每一步实行“退一步和进一步”的方法为基础,为整个食品链中的环节提供可追溯性。在肉食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肉品从“加工-冷冻-配送-零售-餐桌”全流程各个环节的可追踪性与可追溯性,确保肉食品供应链每一个环节的信息准确性。要做到原来来源有保障,加工生产环节有严格的控制标准,事后对过程信息科追溯。A公司完善了ERP管理软件,在ERP的平台上实现了供应链、生产制造、质量管理等重要功能。这样就可以做到在原辅料供应、生产管理、仓储物流、营销相关业务环节采取合适的软硬件技术手段实时记录产品信息,可通过查询随时跟踪产品的生产状态、仓储状态和流向,以达到产品追溯管理的目的。

2、实现精准的客户管理:基于ERP的客户管理,优化了产品销售结构,提高了产品经济效益。根据销售价格及客户队伍的统计分析,为产品的效益比对提供参考,有选择的做大做强效益较好的产品,从而达到优化产品结构的目的。进一步完善了客户考核评价方法,提高客户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客户管理的人为因素,规范产品销售的业务操作,降低经营风险。客户管理系统充分借助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完善产品销售的制度+科技管理模式,在提高产品经济效益、防范法律风险的同时,也促进了产品销售廉洁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

(四)建立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完整的冷藏食品供应链是食品安全不可或缺元素。A公司的配送车辆使用厢式冷藏货车,车辆配备GPS定位系统、温控系统。企业可通过温控系统记录的数据,监测车厢内的温度。食品从冷库被装运到配送车辆车厢内,直至送达客户库房,温度必须持续保持在零下十八度。在产品发生位置改变时,始终保证其瞬间温度变化不超过三度。通过清晰明确的产品标识,让消费者了解食品的正确储存温度,避免因储存不当导致食品安全事故。

(五)实行食品召回制度

国外相对成熟的召回制度,是以企业信用制度为基础的。如果一个企业任由缺陷食品上市并不加以召回,那么必将被市场无情地抛弃。产品召回,并不意味着产品质量低下,而更多代表的是产品质量的监管,政府法规的系统完善,以及企业的诚信、自律、社会责任及对消费者的关爱。只有诚信,才能真正确保消费者对自己所选择的产品安心、放心。在召回制度下,企业视产品质量为生命,将诚实守信规则和自律作为对社会、公众健康所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A公司实行《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该制度适用于发现存在食品安全危害且已流向市场的产品。企业是食品召回的发起人,负责启动食品召回,并完成以下工作:1、召集委员会开会并审查资料,包括撤除的初始操作;2、确认召回的必要性。首先进行风险评估,进一步了解信息,如需召回,再确定召回采取的方式;3、向召回协调员提供信息;4、确定召回层次,是消费者层次召回还是商业层次召回。这一方面取决于分销和产品性质,另一方面应根据卫生机构的讨论来决定。若是消费者层次召回,则应通过媒体广告来通知公众;5、停止产品分销和销售。立即通知分销商停止销售,让消费者停止购买,并且让销售商尽快从消费者手中取回产品等待处理。食品召回过程完成时,企业需要做总结评价工作,具体包括:1、编写召回进展报告,说明召回工作的进度;2、审查企业食品召回的执行程序;3、向卫生部门提交食品召回总结报告,提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防止再次生产问题食品的措施,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战略。

(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杜绝人为的食品安全因素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尤其是在食品企业,如果人心经营不好,很可能会发生一些人为的食品安全事故。事故与产自田间地头的生产原料无关,与储运保藏无关,它只是一个恶意的人为结果。食品生产消费的链条很长,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储藏运输……每一个环节均与安全关联密切。其中人的因素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人的“故意破环”更让质量监管难以防范。相比其他因素,人为的破环应该最为“难”控。

面对人为的安全因素,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个体,从企业经营目标出发,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让员工参与绩效考评制度的设计,使考评制度更具公信力。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员工胜任并发掘员工的最大潜能,提高其工作能力,增强其应变和适应能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归属感。企业将培训内容与企业目标相结合,员工就会将其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工作当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公司通过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绩效和薪酬的调整、培训的开展,员工对企业忠诚度提高,产生了一种深刻而持久的工作驱动力,使企业保持高昂的士气。员工将自己的理想与企业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最佳组合,形成了企业的最大整体合力。同时,企业改善了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保证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次数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低温环境作业对身体造成的影响。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改变管理模式,让每一位员工感受到企业与个人是共生共利的关系。当员工感觉到企业与个人的友好关系时,人为的食品安全因素就会被杜绝。

三、实行以高端市场为目标的食品安全管理的效果

实行以高端市场为目标的食品安全管理不仅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回报,更为公司带来了较大的社会效益。企业一直以来的高品质形象和良好的行业口碑,使A公司得到了大型赛事及活动主办方的关注。2008年,A公司以“零成本”成为奥运食品供应商,并以“零事故”、“零投诉”的供应服务完成供奥任务。期间,A公司制定的奥运食品供应标准得到质监局驻厂官员的肯定,并被制定成标准手册,在所有供奥食品企业中推广。2012年,A公司成为北京市商委指定的“十”食品供应商,企业以常态化的高标准生产状态通过了资质审核与生产环境检验并顺利完成任务。A公司还是每年“全国两会”和“北京市两会”的食品供应商。2014年,公司成为APEC会议主会场的食品供应商。随着企业高端品牌形象的树立,A公司在行业内的品质地位逐渐确立,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好伯”品牌全系列产品在北京市及国内其他一二线城市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好伯”品牌意味着品质、安全和信任。同时,随着该企业在重大会议、会展等活动供餐服务领域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西餐肉食领域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这些效益的取得均源自于企业主动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

参考文献:

食品业安全管理范文4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企业服务中心是园区对外的窗口,作为服务中心的分管领导,我从严要求自身素质的提高,认真学习系列讲话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以及党的会议精神,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熟悉各项程序工作流程,使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并自觉地落实到各项工作的细节之中,踏踏实实工作,为做好园区的各项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立足本职,抓好分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1.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完成。预计全年实现产值130亿元,同比增长15.1%。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 ,同比增长2.1%,比目标任务14.1%增加0.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8%。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预计全年完成税收9000万元,同比增长12.5%。

2.大力推进招商工作。三季度已完成市外到位资金42万元(其中:市外固定资产投资17.4万元;省外资金到位24.6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40亿元的105%;预计全年完成市外到位资金47万元。预计全年完成新签约宏泰锅炉、盛泰元环保、 银欧女鞋、科迪锻业等项目10个,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11%。新开工项目8个,新竣工投产6个,包装重大项目9个。

3.创新创建工作顺利完成。今年3月省政府正式认定沿滩工业园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1月,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通过省科技厅备案。今年园区新引入孵化企业33户,正在全力创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

4、密切联系服务企业。根据区委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部署,印发了《党员干部联系企业和重大项目工作实施方案》,每个月至少一次及以上全覆盖的企业走访调研,及时收集解决企业问题,采纳建议,帮助企业克服生产经营困难。组织了园区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1场、银企对接会1次,解决企业问题100余个。

三、自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切按制度和规定办事,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取利益。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学习,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管好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属,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搞特权,没有接受过企业主一顿吃请,没有收受过企业主一分礼物。平时注重深入基层,自觉深入企业走访开展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向群众学习,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廉政勤政的工作作风。

食品业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企业标准体系建立食品安全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覆盖了企业所有管理工作。其中,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管理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工作标准是为实现工作(活动)过程的协调,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对每个职能和岗位的工作制定的标准。对企业而言,企业标准体系包括现有的标准和预计应发展的标准。

一、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基本任务

食品企业在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过程中,要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以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为主体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由食品企业品管部门(或技术质量部门、企管办等)统一管理本企业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工作,对内负责食品安全标准的建立实施、监督检查和考核改进,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处于受控和常态化。

二、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构成

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构成包括食品安全技术标准、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和食品安全工作标准。在食品企业中食品安全工作标准与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存在相互交叉,但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食品安全管理标准主要是食品安全管理的框架,其主要体现在食品安全管理程序和流程标准上,是食品企业相关部门管理层次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是理顺各部门食品安全的内部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的桥梁,使食品安全管理程序和流程在各部门之间得到顺利实施。

1.食品安全技术标准

食品的基本要求:食品的安全卫生和必要的营养。其中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的最基本的要求,食品的安全性是以食品卫生为基础,食品安全性包括了卫生的基本含意,即“食品应当无毒、无害”,是正常人在正常食用情况下摄入可食状态下食品,不会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因此建立食品安全技术标准是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核心。

2.食品安全管理标准

食品安全管理标准是食品企业在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和实现食品安全技术标准的重要措施,它把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各个层次以及各个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到食品质量及安全的管理上,提高社会食品安全信誉度,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食品安全工作标准

在目前食品安全事件日益突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食品安全工作标准是生产高质量和高安全性的食品、提高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各项食品安全技术标准的重要保证。

三、 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工作重点

1. 改变观念,不断创新

目前有些食品企业,特别是中小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信息相对闭塞,企业管理者对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工作不够重视或未重视,企业内部没有完整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或者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更新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求,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存在重大食品安全质量投诉或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势必影响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信誉度,造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滑坡。为此食品企业的管理层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和强化食品安全意识,着力建立完善的企业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指导和推动各部门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和操作。要周期性地对岗位员工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意识和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对新上岗位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知识和文件规范的系统培训,提高新进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从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上保证食品安全。

2. 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要体现全面化、系统化、合理化的特点

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与传统管理模式有所不同,它是一个完整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具有全面化、系统化、合理化的特点。全面化是指食品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能和业务都应有符合食品安全管理要求、食品安全技术要求、食品安全工作要求的程序和规定,也就是说,食品企业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以后,其食品安全标准应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企业的各项食品安全活动都有标可依、有章可循;系统化是指食品安全标准化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各自为政的,为此,食品企业在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时,应经过制定计划、论证审批、监督实施、修订提高等一系列程序过程,充分吸收和创造性地运用国内外先进管理方法及经验,必要时应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严格求证,保证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先进性及合理性。

3.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化全员参与意识、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化队伍建设

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必须全员参与的基础工作。目前食品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食品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员工流动性比较大,员工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如果再加上关键岗位人员的流失,就会因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对食品企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严重时会使食品企业停产倒闭。这就要求食品企业的管理层具备较强的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标准化意识和对社会食品安全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应深刻地认识到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仅靠安全标准化管理部门(品管部门、技术质量部门、企管办等)的一个人或几个人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食品企业管理层树立食品安全全员参与意识,各级员工都应支持和配合食品安全工作。这就需要食品企业管理层充分认识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所有员工及新上岗员工的食品安全标准培训工作,以提高企业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提高全体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管理水平,使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管理工作深入到作业层次,体现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全员参与的体制,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有效运行。

4.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化组织(如ISO等)制定的标准,如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ISO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等标准;国外的先进标准主要是指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及公司团体标准,如《食品卫生总则》、《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应用准则》、美国GMP《良好操作规范》法规等等。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是世界贸易中衡量食品安全和质量水平的重要依据,是食品产品通向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钥匙。食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关键是要将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与企业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要求食品企业管理者树立领导亲自参与和超前意识,科学谋划质量管理体系与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并通过引入体系第三方认证,推动持续改进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切实促进食品安全技术进步和食品安全质量的提高,提高食品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食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一个食品企业基于企业标准体系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要强化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应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努力提高全员食品安全意识,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实施,充分利用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手段提高食品安全程度及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食品企业才能持续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以自身企业食品安全保证实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食品业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

1食品安全及监管的基本特点

1.1《食品安全法》对于食品安全的描述

《食品安全法》的描述新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未明确表述相关定义,但从具体内容中可以看出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食品安全的领导、组织框架和职责;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和其他有害因素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食品安全标准框架和制定;检验检测机构及职能;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行业协会、政府监管部门的关系和各自职责等。

1.2相关概念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指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应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监管措施,依法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能框架和组织系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主体是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单位或个人;客体是食品污染、危害、风险和各类食品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2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模式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2.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目前我国食品监管采用的是分散式监管模式。根据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所确立的“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食品安全监管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农业、质检、工商、卫生四部门分别负责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管体制

国务院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对具体监管体制做出了规定:由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农业、发展改革和商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种植养殖、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行业管理工作。

由此可见,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权限分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科技、环保、法制等部门,形成了多部门管理格局,不同部门仅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是一种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

2.2.2食品安全标准建设严重滞后,检测空虚

目前,我国的食品相关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食品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水平偏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之间存在交叉、矛盾或重复,重要标准短缺,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部分企业标准低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部分标准的实施状况差,甚至强制标准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2.2.3缺少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

与经济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相比,我国缺少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例如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制度以及食品安全的监测机制,等等。

2.2.4食品安全执法队伍薄弱、监督不力

执法队伍力量薄弱、监督不力是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有的地方专职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人员不足50人,其中卫生9人左右,工商15-20人左右,质监5人左右,农业不足10人,商业、供销部门都是1-2人负责食品职责工作。执法人员少且分散,造成食品监督不到位,审批发证把关不严,责任追究不落实。甚至有些部门看到有利益可图时就督查,无利益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法进行有效监督。

3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对策

3.1健全管理机构,切实抓好工作队伍建设

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是绿色食品监管与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条件。应该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出台为契机,按照“有工作机构,有组织领导,有专人负责,有明确职责”的工作原则,尽快使食品监管队伍入位、上位,按照向下延伸、规范实施的思路。

3.2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

由于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机制,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在实施中暴露出不少相互矛盾的问题,比如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或方法不同、含量限度要求不同等,不仅让相关食品加工生产者颇为头疼,也使得政府部门在对不少食品的监管上陷入尴尬的境地,因此必须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在此基础上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3.3完善食品安全的信息披露制度

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消费者无法获取食品安全的信息。鉴于此,政府应承担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管理和等工作,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通过定时食品市场检测等信息、及时通报不合格食品的召回信息、在互联网上管理机构的议案等,使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的真实情况,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4完善监管网络,拓展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我国的食品安全体制不是靠出台一部《食品安全法》来弥补《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法规的不足,而是要重构一种新的权利分享观念。实践证明,一个仅靠行政内部制约与监督的制度安排,很难建立更加高效的食品监管机制。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监管机构本身的运作必须引人社会力量的监督。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和监督作用。针对目前企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行业协会:一要以服务促发展。通过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标准等促进企业自我管理;整合行业中的技术骨干和质量管理骨干形成行业的技术优势和质量管理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以期解决企业在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制约企业发展的难点问题。二要以监督促交流。配合政府全面做好生产过程的监管,配合政府严肃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通过曝光、通报批评、开除出行业协会等自律措施,规范全协会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3)畅通群众参与食品监管的途径。大力宣传和普及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人人关心食品,人人维护安全”的浓烈社会氛围。鼓励社会各方面对区域性食品生产企业加强监督,充分发挥社会举报作用,创新投诉举报工作,落实打假举报奖励制度。对群众反映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迅速组织力量及时调查处理,避免引起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积极性,加强食品安全宣传,为监管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

参考文献

[1]詹承豫.转型期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五大矛盾分析[J].学术交流,2007,(10):9397.

[2]李志,刘运来.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法律体系[J].新安全,2005,(4):3032.

食品业安全管理范文7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设施和网络建设,完善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大力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创新监管机制,规范监管行为,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工作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工作,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监管队伍素质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装备进一步改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设和检测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大幅减少。

——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市食品安全信息监测覆盖面达到90%;市区和城镇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的抽检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5%;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率达到100%;食品召回覆盖面达到85%;食品生产企业专项检查覆盖面达到95%。

——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药品供应网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市药品检验所对国家药品标准的独立全项检验能力达到95%。药品监督抽验覆盖面达到90%,药品、医疗器械举报投诉处理率达1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ADR)报告达到200份/百万人口;市、县(区)两级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网络覆盖率达到100%;重大药害事件处理率达到100%。

三、主要任务

(一)食品安全方面

1、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加强对重点地区“菜篮子”基地环境监测监控,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点。规范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可追溯制度,完善市场例行监测制度,在县城区以上城市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建立鲜活农产品质量监测监控点。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完善我市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加快无公害食品(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完善对经营者主动退市的管理机制,对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粮食加工品及食用植物油等高风险食品开展食品召回工作。

2、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整合现有检测资源,加强市、县(区)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与保障网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为县级配备快速检测车,为乡镇配备快速检测箱。推广餐饮业常见危害因素的检测技术,完善餐饮业10种常见化学性和生物污染因素的快速检测技术。逐步实施全市性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统一抽验,提高全市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和食品的市场竞争力。

3、构建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形成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立高性能、易管理、安全性强的食品安全动态信息数据库。以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为基础,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中心,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综合分析和监测;对食品安全状况做出评价和预警,定期编写、全市或某一行业的食品安全状况报告。完善我市食品安全信息管理有关制度,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制度,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统一性。

4、加强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配套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信息传递快速通畅、处置措施有力有效的食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建立应急指挥决策体系、应急监测、报告和预警体系、应急检测技术支撑系统、应急队伍和物质保障体系,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加强应急现场处置能力建设,培训应急处置专业人员,提升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查处机制,加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督查督办力度,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回访督查制度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5、建立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制度和体系,研究食品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及其严重性,以及危害发生的概率,并据此划分食品的风险等级,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把食品安全评估评价工作与风险预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科学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为政府制订食品安全监管控制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6、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食品安全诚信档案,推行食品安全诚信分类监管。建立食品企业红黑榜制度。继续做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力争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开展诚信教育,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食品行业安全自律制度建设,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强化食品卫生许可和监督管理。

7、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完善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管,探索农村小型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的有效监管模式,有效遏制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和无证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格落实食品经营索证索票、购销台帐等制度,强化食品安全责任。重点打击制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商标侵权、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严查有毒有害食品,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

8、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现代流通网和社会监督网,建立农村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完善对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馆和“农家乐”的监管机制。建立农村家庭宴席卫生指导制度。完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实施农村食品质量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过程监管。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传统集会、庙会及商品展销交易等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防止和及时处置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全面完成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目标任务,总结推广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以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推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9、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相关认证工作。完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饲料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制度,积极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认证工作。推动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生产过程开展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规范认证后企业的自律行为,保证认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信誉。

10、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食品安全进社区”、“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开展“绿色消费”理念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每年5月份集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普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和参与监督能力。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培训体系,对政府管理人员、执法者、企业管理与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消费者进行多形式、多途径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

(二)药品安全方面

11、提升药品生产质量监管水平。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实施水平,强化药品GMP跟踪检查,切实提高监督检查的实效性、针对性;强化药品生产的动态监管,全面实施药品生产企业驻厂监督员制度、质量授权人制度,强化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建立企业诚信档案,促进企业自律;通过建立药品安全动态监管系统,实现药监部门对药品生产的实时监控,实现对全市特殊药品生产、经营单位特殊药品数量及流向的实时监控。加强中药源头监管,推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保证中药材质量。

12、加强药品流通市场监管。进一步贯彻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配合医药体制改革,推动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加大对企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的指导力度。严格药品说明书、标签的审核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包装管理。健全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监测制度。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建设,提高市、县两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重点实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表的标准化,加大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监督管理力度,提高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质量。完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管理办法及跟踪检查制度,强化GSP跟踪检查的针对性,实施《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建立和完善药物滥用监测网络及特殊药品监管网络,对特殊药品实现每一针、每一片流向的监管。建立品、流弊和滥用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和预警制度,完善品、依赖性和药物滥用潜力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13、加强药品检验体系建设。加强药品检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实验大楼建设。提升药品检验能力,完成计量认证复查和部分食品检验的扩项工作,使我市药品检验设施与能力达到全省先进水平。进一步推广快检技术,充分发挥药品快检车的作用。

14、规范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实施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管理规范,逐步对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管理规范进行检查,促进生产企业达到规范要求。建立市、县(区)两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报告体系,强化企业的报告责任和义务。搭建上市后医疗器械风险效益评价的技术平台,建立预警、召回等制度。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在用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提高在用医疗器械监管效率。

15、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械行为。重点查处涉及面广、影响大、公众反应强烈的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大案要案,提高监管工作效能。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产、供、用单位的专项整治和监督抽验,加强对中药材、中药饮片监管和对药品、医疗器械包装、标签、说明书的专项检查,继续开展对非药品冒充药品的检查和药品广告品种专项整治。积极发挥“药品快检车”的作用,建立起以“掌握信息、快速筛查、靶向抽验、目标检验”为目的的药品抽验模式,不断提高稽查工作效率,稳步提升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抽验合格率。

16、继续整治药品、医疗器械广告。食品药品监管、工商、广电、新闻出版和宣传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综合治理机制,重点整治未经审批擅自的品种、擅自篡改批准内容的品种和使用过期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品种。针对性地开展广告品种抽验,重点查处在大众媒体上的处方药、非药品宣传药品疗效的广告。

17、推进药品和医疗器械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开展药品安全信用管理,积极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在建立健全药品批发企业信用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启动药品零售企业信用档案资料的建立,认真贯彻实施好《市药品经营企业诚信建设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实施意见》,开展药品经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活动。

18、深入推进农村药品监管网和供应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药品配送网络和零售供应网点,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合法药品经营企业集中配送进乡入村,鼓励批发企业向农村配送药品,鼓励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建立符合要求的农村药店。强化农村药品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向农民普及基本用药常识,建立起“运行良好、监管有效”的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从源头、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来保障农村用药安全,实现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到100%,供应网覆盖率达到80%。

19、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建设市级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心,加强应急指挥中心信息通讯、机动能力装备与建设,配备应急检验检测设备,提高应急信息报告、指挥、处置能力。加强市级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处理培训演练基地建设,开展应急知识的技能培训,组织定期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0、推进药品、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推进信息化步伐,建立和完善市、县、乡(镇)三级药品监管信息网络及安全平台。积极推进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创新监管手段。以药品批发企业和市区、县城药品零售企业为核心,建立电子信息网络平台,逐步推广到县城区和乡镇药店,实现监管信息资源共享、监管手段便捷,监管效益提升。

2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改善各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办公和装备条件,建设办公业务用房,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经过五年建设,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行政执法机构的办公业务用房和执法装备基本满足执法需要。

四、保障措施

22、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定期分析评估本地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协作,形成完整的监管链。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真正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生产经营企业要强化自律意识,建立健全企业责任制度和自律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诚信度,积极履行和承担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3、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审批方式,规范审批程序,推进政务公开。建立食品药品监管重大决策听证、论证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提高行政监管效能。强化基层执法队伍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食品业安全管理范文8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科学监管; 预警体系; 信息化; 数字监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 044

[中图分类号] C931.2;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 0074- 03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损害了食品市场的正常秩序,给整个社会的食品消费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如“2011年的塑化剂和瘦肉精”、 “2010年的地沟油和毒豇豆”“2008年的三鹿奶粉”、“2006年的苏丹红鸭蛋”、“2005年的甲醛啤酒”、“2004年的阜阳劣质奶粉”、“ 2003年金华农药毒火腿”。这些事件警示着人们,食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现有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值得重新审视和探讨。以河北省质监系统肩负的食品生产环节为研究对象,探讨通过创新监管模式,完善监管手段,构建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预警防范体系,在食品生产环节充分行使职权,实现对食品生产环节的全局掌控,有效降低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严峻课题。

1 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是实现科学监管的基础

质监部门有别于其他的执法机关,就在于它是一个“以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的部门。若基础不清,数据不准,或者搞一堆不能说清问题的“死数据”,导致监管部门不能动态地说清食品安全状况,就无法实现科学监管。准确可靠的数据是我们实现科学监管最基础,最基本的支撑力量,也是我们制定法律法规、条例制度、政策标准、规划计划和综合决策的依据。

2009年河北省质监局以战略的眼光和高度适时启动并完成了河北省质监系统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以省食品检验院为龙头,以10个市级食品检测中心为骨干,以32个县级食品检测中心为补充的全省食品检验新格局。全省的食品检验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统一规范和提高。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长期以来,全省食品检验机构欠账较多,各自为战,画地为牢。工作上存在着管理缺位、体制不顺、反应不灵、信息不畅、数据不准、能力不足、资金匮乏、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困扰着食品检测正常的开展。改变食品检测工作严重滞后的状况,必须紧紧抓住当前国家重视食品安全的历史性机遇,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整体能力,加强食品检测技术执法和技术监督,提高食品检测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切实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形成主动、事前、预防、积极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格局。

1.1 创新食品检测管理体制

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和预警体系,是为顺利完成食品安全定期检验、专项监督性检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和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专项调查性检验任务而建立的一套先进的,完整的和符合河北实际的食品检测的法规制度、业务管理、技术装备、技术标准和人才保障体系。河北省应着力建设适应“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和食品安全监管所需要的现代化食品安全检测和预警体系,必须创新和理顺食品检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科学的食品检测管理体系。

(1) 理顺河北省食品检测的统一监督管理关系,加强质监系统内部的食品检测管理。研究制定食品检测事业发展战略,拟订食品检测管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理顺省局和地方、质监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检测关系,研究解决食品检测事业发展人、财、物保障问题等。

(2) 省局授权省食品检验院履行食品检测技术管理职能,提高检测技术支撑和技术抓“总”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市、县食品重点实验室和相关省级站食品检测工作的技术指导,加强食品安全预警和食品安全应急检测能力,科学评价全省的食品安全质量状况,真正成为全省食品检测的技术中心、数据中心、全省检测网中心和培训中心,成为全省顶尖的食品检测权威机构。

(3) 为了强化食品检测工作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管理,保障食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和及时性,可以实行食品检验机构在业务上的垂直管理,如省食品检验院对市、县食品重点实验室和相关省级站实行以省食品院管理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甚至可以实行食品检验机构省以下垂直管理的模式。

1.2 建设和完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

实践证明,食品安全检测网络是实施食品检测的有效组织形式和载体。目前,河北省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的三级构架已经初步形成,但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

(1) 食品安全检测网络还不健全。①现有的县级食品检测中心还需要认真优化梳理,更新调整,明确检测项目和覆盖区域;②重点监管行业和重点大型企业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尚未纳入食品检测网络运行;③我们建设的三级食品检测网络只局限于质监系统内部,尚未建立各有关部门所属食品检测实验室参加的真正意义上的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网络。

(2) 食品安全检测经费严重不足。《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质监等部门在执法工作中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为落实《食品安全法》这一规定,各地质监部门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检验经费问题,一方面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目前食品检验经费的保障基本都没有纳入各级政府的常态化年度财政预算支出范围。

(3) 为了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预警体系,食品安全检测网络的重点建设任务应着力于优化调整和补充完善省内各级各类食品检测机构,满足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同时为掌握我省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及其变化、了解潜在性风险因子、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有效预警与应急检测作准备。

1.3 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是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预警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目标的重要手段。本着“强化省级、配强市级、加强县级”的原则,通过加快实施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规划,尽快启动“十二五”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规划,全面加强和完善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保障性检测和超前预警性检测能力,需要重点形成以下与体系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技术装备能力: ①加强我省43个重点实验室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装备的保障性能力建设,提升说清我省食品安全状况的能力;②对重点监管行业和重点大型企业的食品检测实验室提出确实能实现“出厂检验”的技术装备要求,提升企业自身的检测能力;③全面提升与食品相关的省级站的能力建设要求;④加强食品安全预警和食品突发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装备能力,提升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检测响应能力;⑤加强快速检测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快速检测在食品安全检测和监管中的应用;⑥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与统计信息技术装备能力建设,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信息化能力水平等。

1.4 强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食品安全检测人才与队伍是决定能否建成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真正发挥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作用的关键所在。建设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必须率先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以准确定位、合理投入为基础,改革创新检测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培养骨干人才,形成一支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精神奋发的专业化食品安全检测队伍。

1.5 全面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数据质量监督与管理

食品安全检测数据质量是食品检测工作的生命线。数据可靠是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建设目标,必须全面加强检测数据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2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有效手段

食品企业多,监管人员少是河北省的现状,这一现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目前,国家和省政府不会给予质监系统更多的资源和政策上的倾斜,但社会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敏感,基本上是处于“零容忍”的状态。这些使得质监系统只能迎难而上,努力探索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实现对食品企业的“强制性”监管,让企业的生产状态真正处于质监系统的“全程监控”之下,同时让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检测人员在网格内也真正做到“尽职尽责”,只有这样才能把发生食品安全风险的机会降到最低。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在全省构建科学的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长效工作机制提供了可能。

2.1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建设基础和功能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基于利用国内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视频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集成的软硬件产品而开发设计,借助数据和视频的远程传输实现对食品企业、食品检测实验室、基层监管工作的实时监控,同时能对采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实时动态汇总和分析,真正实现既能说清我省的食品安全(生产、检测、监管)状况,又能实现食品安全风险超前预警的功能。具体地说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

(1) 在局食品安全“数字监管”中心或任意一间办公室,都可随时随地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远程监控和指挥。

(2) 运用河北省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面掌控我省(市、县)食品企业、检测机构、基层监管局等的布局和其他信息。

(3) 可对食品企业的生产线、原料库、成品库、实验室等关键部位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功能。

(4) 可对食品企业的基本信息、生产设备、检测仪器、质管人员、原材料、包装材料、添加剂、生产报表、产品(成品)信息、日常巡查、监督抽查、不合格品、委托检测、行政处罚和生产许可等企业的信息实时进行动态数据查询的功能。

(5) 可对食品企业实验室重点仪器的使用情况和进出厂检验数据进行专项查询功能。

(6) 可对食品检验机构的实验室设备和数据进行实时查询的功能。

(7) 可对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管状况进行查询和指导的功能。

(8) 可对采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存储并能按照各种条件要求进行汇总、报表、分析和预警的功能。

(9) 可对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应急指挥和决策处理的功能。

2.2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组成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2.2.1 设在在各级质监局的食品安全“数字监管”中心

主要是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实现对食品企业、食品检测机构、基层监管局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可对被监控服务器上自动保存的数据资料、视频资料等数据进行调用、查询、汇总、预警和指挥。监管中心一般设有独立办公室和人员,并配备安装监控系统专用软件的计算机组、服务器、监控液晶大屏幕等组成。监管中心必要时可配备机动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和专用笔记本电脑,使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随时随地通过密钥无线上网以掌控食品安全的动态和随时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数字监管”中心专用软件基于河北省的电子地图(GIS)综合平台,配合使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开发为质监局(省、市、县)三级版本和企业使用版本,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实现自上而下的逐级监督,中心监控软件应开发出以下子系统。

(1) 食品企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

(2) 食品安全生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3) 食品企业实验室监督管理系统

(4) 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监督管理系统

(5) 食品企业日常监管信息动态查询和指挥系统

(6) 食品安全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

(7)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和决策系统

(8)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举报系统

(9) 食品安全风险因子数据库

2.2.2 安装在终端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等硬件设备

主要实现对食品企业关键部位(生产关键控制点、实验室、原料库、成品库)、检测机构、基层监管数据库等进行实时数据和视频图像的采集。一般有视频摄像头、实验室数据采集终端、数据和视频服务器等。

2.3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符合国家质检总局实施的“科技兴检”战略,是省局提出的质检机构和信息化同步提升强有力的抓手。该系统的建设是省局实现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长效工作机制的深入探索和必要补充。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建成势必对某些企业的生产行为起到明显的警戒作用,有利于企业自律和更加自觉地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对食品检验机构和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勤政尽责”起到督促作用。系统的应用将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预警、处置和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是一项“惠企”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政府工程,该系统的建成和应用将开创并引领全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

3 对构建食品安全科学监管体系的其他思考

(1) 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和河北省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建设是实现我省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基础和手段,是新形势下保障全省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的两把金钥匙。体系和系统的建设可能会触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做好项目的前期调研、评估、经费预算和动员部署尤为重要。可先在重点区域或对重点产品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再在全省推广。项目的建设也可分期安排工程,先易后难,逐步完善,最终建成一个覆盖全省,三级(省、市、县)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2) 在建设过程中,可根据企业规模、食品种类、风险程度和控制能力等综合因素对我省食品企业进行分级监管,全省食品企业可分为三级即省控企业、市控企业和县控企业。这样既能引导我们省、市两级的监管力量靠前监管,又能补充和带动基层监管力量,同时让他们既成为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也成为规章制度的执行者,使得体系和系统的建设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在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和河北省食品安全“数字监管”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以探索监管和检验工作的一体化运作,既可以解决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又能把监管和检验融为一体,起到相互补充和促进的作用,真正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强大合力。

食品业安全管理范文9

1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重难点分析

1.1难以实现源头管控

当前在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难以实现源头管控。食品源头主要指用于食品生产和加工的各类原料,比如果蔬、肉类、牛奶等,这些原料在食品生产链条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高,根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抽样化验过程中50%左右的食品原材料不合格,主要表现为果蔬中农药残留、肉类免疫不合格、奶制品中微生物数量超标等。这类问题是造成食品安全的根源,但是由于食品原料供应方比较散乱,比如在采收果蔬时有许多个体种植农户参与其中,很难实现监督管理[2]。

1.2食品加工生产地点分散

食品加工生产地点的分散化同样是食品安全管理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满足于温饱,更多的追求食品种类的多样化,这带动了中国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中国食客的需求,不同种类、不同档次的加工食品充斥着食品市场,这造成了我国食品加工生产企业众多、分布散乱。很多食品加工生产企业甚至不具备相应的生产资质,并且受利益的驱使,在原材料、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上趋向于低成本加工,这就使得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由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人力和物力有限,难以实现对小生产作坊的精准查处和打击[3]。

1.3食品的流通过程难以追溯

食品在完成生产加工之后,需要通过相应的销售渠道进入流通环节,流入广大消费者手中。由于销售和流通渠道多种多样,有直接销售、销售等,并且伴随着各类网购平台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网络销售渠道,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难度。食品在流通过程中需要经手多个卖家,并且这些卖家之间缺乏准确的信息沟通,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存在主体责任界定困难、食品生产追溯困难以及调查取证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降低食品安全监管质量和水平,使扰乱市场秩序的假冒伪劣食品仍然流通[4]。

2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低

目前,国家和政府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但是仍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缺失,导致相关的监督举措和责任范围不够明确,制度的缺失直接导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执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缺乏规范性和约束性,影响了监管效力。②目前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和健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相关的惩处措施不足,对于违法经营、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等行为的处罚力度较轻,犯罪成本低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食品安全乱象的发生。另外食品安全监管相关工作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尤其是在网络食品销售平台普及的今天,要对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追查,有时需要跨越多个省份,这就存在着地域管辖权的问题,其中食品安全情况的说明和管辖权交接会浪费一定的时间,降低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效率[5]。

2.2食品生产销售行业诚信缺失

在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除了外部监管问题之外,食品生产销售行业的问题更加突出,表现为食品商户和经营者诚信的缺失。目前食品市场上“注水”类产品、“色素”类产品之所以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在于食品生产者受利益的驱使,通过添加低成本色素或添加剂来使食品有更好的卖相和口感,从而获取高额利润,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道德问题,因此全面整顿食品市场,要从内部入手,提高各类商户的思想道德水平[6]。

3“互联网+”背景下食品安全管理的优化措施探讨

3.1建立“互联网+食品安全”的管理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互联网+食品安全”的管理模式,实现源头追踪、生产监管和流动查询。首先在源头追踪环节,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原料追溯链条,对各个食品加工厂或生产企业采购的原料进行编码,通过扫码和一键查询的方式了解原材料种植基地、养殖农户。其次在生产监管环节,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对每条食品生产线进行全环节的质量监管,同时借助于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动态记录食品的各项生产信息,包括用料、生产日期等,以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抽检和审查。最后在食品流通环节,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销售追踪系统,尤其是针对网购食品的销售,要强化商和平台的安全监管责任,明确其倒溯食品生产及原料安全的义务。

3.2加强违规违法处罚力度

要想真正规范食品市场,必须要用更加有力的外部监管手段来对食品市场中的乱象进行治理。①要由国家食药监局牵头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明确规定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责任和具体任务,确保各项安全监管举措的有效落实。②必须要利用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性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提高犯罪成本起到震慑作用,并利用互联网平台扩大宣传,让食品安全成为食品行业不可触碰的高压线。③为解决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地域局限性,要求建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全国联动的食品安全管理绿色通道,对于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通过互联网提前沟通和协调,成立联合执法调查组,彻底查处生产源头,从而真正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7]。

3.3提升食品行业的信誉水平

除了加强制度和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外,食品安全管理必须从行业内部入手,进一步提升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的信誉水平。相关行业协会要重视内部的诚信经营和道德管控,将食品企业的诚信和食品的质量作为衡量企业经营好坏的最主要标准,利用互联网建立诚信评价机制,对各商家的信誉水平以及卫生等级进行联网公示,普通社会公众可以直接查询。另外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还应当重视构建一个全社会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通过建立专门的食品安全查询和投诉网站,让社会各界都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这既能够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更体现消费者对自己及家人生命健康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