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配音的学习方法集锦9篇

时间:2023-12-24 16:37:31

配音的学习方法

配音的学习方法范文1

【关键词】英语学习;电影配音;口语;听力

英语热在中国已持续了数十年,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在每个大学都得到了相应的重视。然而,一些高校的学生仍觉得英语学习有障碍,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如何选择有效的方法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颇具探讨意义。本文将从传统英语学习下大学生听说现状、英文电影配音练习和测试、优势以及实际操作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展开粗浅的论述。

一、传统英语学习下,大学生听说现状

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将听说割裂开,不易于提升学生的学生听说能力。笔者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只有25%同学对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表示比较满意,而高达75%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他们认为传统学习形式较单一、过程枯燥且难坚持,学习材料难度大。资料显示,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确存在着难开口、开口错、语音不准、语调不正等诸多共性问题,而其又成为学生的听力弱的原因之一。传统的学习资料以文字形式呈现,学生对于其涉及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了解不深,而且其教材使用数年,更新速度较慢,对英语听说提升帮助有限。目前,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待提高,英语学习的氛围也不够浓厚,听说水平并不理想。

二、英文电影配音练习和测试

那么,电影配音练习对听说学习是否更为有效?我们做了以下测试。

研究对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口语成绩相近的学生

测试软件:My English Tutor( My ET) 内容:自我介绍1(软件自带),为无字幕跟读材料 测试过程:将研究对象分为配音组(A组)与非配音组(B组),每组8人,A配音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配音训练,B组为传统学习,每月组织两次听说测试。

测试目的:证明英文电影配音练习对英语学习具有正相关的作用。

测试结果:以下是两组中初始水平相当的两名同学于2013年9月10日、9月25日、10月9日测试的结果。

据图表可得,A组成员在三次测试中,在语音、语调、流利度和音量上都有明显的进步,尤其以发音和流利度的提升最为明显。而B组的同学在这三次的测试中,语音、语调、流利度和音量四个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由此,我们初步得出,英文电影配音对英语口语的提升作用比传统学习方法更有效。为进一步证明这个结论,配音组与非配音组成员再进行了一个月的口语测试。以下为测试结果:

随着配音练习的不断进行,A组和B组的同学在语音、语调和流利度上逐渐地拉开了距离。A组在测试中的音量变化幅度较小,其音量控制更为稳定。从曲线的运行态势看,配音组的同学的口语明显提高,语调的进步最为突出,其次是语音和流利度。由测试结果得知,电影配音训练的提升率为11.1%,而传统学习的英语口语提升率仅为2.23%。访谈中了解到A组的同学在电影配音练习中养成了语言环境的感知能力,掌握了语音、语调和语气的模仿能力,其表达更为流利口语表达自然。非配音组同学对测试的语言环境不敏感,跟读中模仿能力较弱,导致口语表达不如配音组准确。

三、英文电影配音练习的优势

电影是生活的写照,是了解不同群体生活和文化的间接渠道。英文电影配音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熟悉相应的语言环境,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结合问卷调查、对测试对象采访以及软件测试结果,英文电影配音练习的优点总结如下:

1.文化背景的了解更加深刻

电影配音是根据生活场景而设定,其内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人际交往规则。我们与配音组成员和非配音组成员分别进行交谈,发现配音组对电影中西方礼仪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理解要更为深刻。英文电影配音练习提供贴近生活的语言环境,增进学生们对西方社会文化的了解,操作形式简单,充满趣味性,相比枯燥的传统学习方法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2.听力理解能力提高

声像结合电影弥补了传统音频为主的听力材料的不足。听力中所涉及的专业词汇,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画面信息进行推测,迅速地抓住每句话的重点,把握每个意群,准确理解听力内容。同时,其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学习效果更为明显。软件测试的结果也证明,配音组跟读句子的准确度高于非配音组。

3.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进步明显

从英文电影的视频画面上,配音组的学生可以深情并茂地去模仿,通过观察电影演员的嘴型,纠正自己的发音错误。在受试者中,配音组 的口语提升速度明显快于非配音组。配音组通过模仿纠正自己原先的语调语速,培养良好的语感。从测试结果显示,由此可见,与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相比,英文电影配音的形式学习英语不仅能够培养良好语感,还有利于丰富日常的口语词汇,提高交流能力,了解西方文化背景,拓宽知识面,感知语言应用环境,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本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四、实际的操作注意事项

1.电影配音片段的选取

问卷调查和访谈资料显示电影配音的片段选取应该以迪斯尼动画片为主,这些电影内容贴近生活、富有趣味性和文化内涵,适合作为英语学习资源。此外,这些电影专业词汇相对较少,语速较慢,语句较短,配音难度小,可操作性更强。在配音过程中,配音组的部分成员存在盲目模仿,语气和音量掌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英文电影配音练习需要有老师进行系统性地专业指导。

2.电影配音时间的安排

电影配音练习收效甚好,但不宜琥珀太长的时间。因为电影有娱乐性,如果配音时间过长,同学们关注的重点容易转移到情节上,变成了看电影,而忽视配音中对语音语调和语气的把握,与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初衷相悖。同时,配音练习容易产生疲倦,配音的趣味性会降低。电影配音控制在一周2次,片段长度5~10分钟,练习时长30~45分钟较合适。

五、结束语

目前,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较弱,传统学习材料枯燥,难度大,其学习效果不理想,而英文电影配音练习操作简单、趣味性强、听说结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弥补了传统学习在这方面的不足。本研究证实了英文电影配音对英语学习的正相关作用。我们应该鼓励开设电影配音、电影对话场景模拟演练课程,举办电影配音大赛等形式丰富的电影配音练习来促进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晨.英语配音在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2]段淳淳.英文电影配音与口语教学简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

[3]葛岩峰.英语电影课程介绍.[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

[4]鞠海浩,刘德永.运用原版电影进行英语口语教学的尝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

[5]康丽颖.电影课确实大有可为.[N]中国教育报,2002

[6]李异飞.论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7]刘花,张娟.浅谈英文原版电影对英语口语的提高作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

[8]麻哲.电影对白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科教文汇,2010

作者简介:

林樟嫔(1993~),女,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本科生。

配音的学习方法范文2

一、重视语音教学

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教师要把语音教学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词汇教学打好基础。多英语教师都深知学好语音的重要性。但语音教学比较单调乏味,尤其那些枯燥的音标符号和众多的读音规则,更使学生眼花缭乱。许多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却不知怎样用音标拼读单词,学英语对这些学生来说感到很吃力。单调的音标教学会使活泼好动、情感易变、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如果以生动的词句形式出现,则更能体现学习的乐趣。因此,如何改革语音教学,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语音知识,为学好英语打下良好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弄清词汇的组成形式

英语单词是由词素构成的,掌握构词规律有利于记忆单词。词汇的讲解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每一个单词不仅表达一定的概念,具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而且在语音、拼法、语法等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讲解单词时,除了着重讲解词义和用法外,也要讲解其他方面。词汇的讲解具体表现在音、形、义三个方面,即就是使学生掌握:音形:正确地发音、拼写、能随时回忆起它。正确的发音和拼写,这是学习词汇的基础,只有通过正确的发音和书写,才能正确的识别。有时候差一个字母或顺序倒一下,就大相径庭。词义:即知道词性,知道它的搭配关系;这个环节是连词成句、成篇的语法基础,也是语法的基础元素;能把它用一个恰当的东西或概念联系起来,在书面、口语中能熟练地识别和运用它。比如英语的合成词,由两个或多个词合成一个词,其词义往往是原词义的叠加。有的用连词符号“-”连接,有的直接连写在一起,还有的由分开的两个词构成。如:blackboard bedroom;man-made blue-eyed;bus driver bus stop 。二是缩略词的一些形式,例如,smog (smoke + fog), telecast (television + broadcast)。五是由一种词性转化为另一种或几种词性。如:taste ( v.) taste( n.)It tastes goodIt has not much taste 。还有就是形似结构总结归纳,便于学生深刻领会,举一反三地运用。如,hope/ wish/ expect的用法,注意区别:没有hopeto do的用法,强调wish加从句后虚拟语气的用法;used to do/ be used to do/ be used to doing的区别;prefer/ refer/ confer/ infer变形时都要-rr-。再如讨论try to do与try doing的区别时,应该帮助学生回忆stop/ go on/ remember/ forget/ regret/ mean后加to do与doing作宾语的区别。

三、记忆词汇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可用以前学过的旧词解释新词,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分类记忆。英语单词的拼读、构成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可根据所学单词的拼读规则、构词规则、词性、形似词、同音词、反义词、近义词等进行分类,指导学生采用列表、图示、卡片等方式促进记忆单词的音、形和义。指导学生把每个单元筛选出的难记的单词制作成卡片,以便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记单词。联想搭配记忆。单词的联想和搭配对英语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并丰富语言表达,因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尤其是其中的固定搭配。搭配分为词组搭配和句型搭配两方面。词组不是单个词汇意义之和,仅仅记住单词而忽略词组是学不好英语的,所以要努力记住尽可能多的词组搭配及其意义。词组又分名词词组、动词词组和介词词组等。如学习take这个单词要尽可能多地联想它的搭配,如take an exam;take medicine; take the temperature;take place; take the place of; take part in;take measures 等等。还可以把单词分为生活用品、动物、植物、水果、食物、家庭成员、人体各部位、学习用具、学科、交通工具、地方场所、星期、月份、季节等。分类记忆的方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进行选择,如表格、画图等等。如果只是单纯地布置归类任务,学生会感到比较枯燥,也缺乏完成任务的动力,如果我们把任务放在一个语言环境里,让学生在用中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化语言的运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各种形式的复习巩固

词汇十分繁杂丰富,复习时,一要总结归纳词汇的音、形、义、用四方面,扩大词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所谓深度和广度是指归纳同义词、近义词的异同;尽可能掌握常用词的各种用法、搭配和意义,特别是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词如:need、consider、suggest、expect、prefer等。例如suggest一词,可以表示“建议”,也表示“暗示”、“表明”等意义。另外学习和归纳近义词、同义词,也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复习besides用法时,可以联系except,but,except for,except that,but for盯等词语的词义区别和用法。二要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的复习,是词汇学习、也是语言学习得以成功的最重要阶段。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学习词汇,在实践中巩固和增加词汇,提高记忆力,培养语感。还有就是在起始阶段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汇的习惯也是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配音的学习方法范文3

关键词:健美操专业;创编能力:音乐选配能力

1.前言

在健美操开课初期阶段,那种比较简单的技术动作学习组合,简单知识理论教学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已不能适应社会对健美操专项教学的需求,因此培养拥有较强的健美操教学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必要的。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湘南学院健美操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

2.2 研究方法

2.2.1 实地调查法

对湘南学院体育系健美操专业学生的创编能力及音乐的选配进行调查,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湘南学院体育系2007-2010级105名健美操专业的学生(男生35名,女生70名)为研究对象。

2.2.2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湘南学院图书馆、湘南学院电子阅览室查阅了近几年发表的大量有关文献资料,为完成论文提供了丰富资料和理论基础。

2.2.3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来的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健美操学生的创编能力研究

编操是指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动作及音乐自编设计动作套路,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编动作套路,是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具体体现。

3.1.1学生的创编能力现状

通过实地调查,采用教师在期末测试中给出的学生创编能力分数,从对本校的105名健美操专业学生进行的调查(表1)表明,学生的创编能力一般。

3.1.2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思考

(1)搜集、积累素材能力

首先应随时注意动作素材的积累,这是进行创编的前提和基础。任何健美操的组合或成套动作,都是以基本动作为基本元素的,因此要想创编出一套好的健美操,必须要掌握大量的基本动作素材,这样在创编时才能游刃有余。

(2)改编、创编组合和成套动作能力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健美操基本技术以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形,灵活运用,巧妙组合。还可以在熟练掌握了基本套路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局部改动其中的一些动作,分组进行练习,然后互相观摩评比。在此基础上也可选用一些典型的组合,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加上方向、路线、节奏、重复次数等的变化,形成一个新的组合。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

观察分析和纠正错误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课堂教学和完成动作时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2 通过选配音乐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行动的信息,音乐新颖、节奏感强,能使动作有力、明快,能激发起练习者的感情,与动作配合非常协调而透灵气。健美操课中贯穿音乐这一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令运用能力,形成良好教态。

3.2.1 健美操的音乐选配能力研究

健美操学生的音乐选配能力现状

在对我校健美操专业的105名学生进行了健美操课音乐的测评,测评数据(表2)表明: 105名学生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的选配音乐。

教学中合理地选配音乐,使学生在欢快的乐曲中,进行自娱,调整心态平衡,调剂思想情感,同时,通过健美操课音乐的熏陶,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欣赏水平。

3.2.2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选配能力的思考:

(1) 根据动作的性质选配音乐

健美操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音乐和动作的配合,对全套动作的艺术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实践证明:选定任何一首音乐,首先应该熟悉和理解音乐的主题、表现的内容以及练习者的欣赏能力及爱好,才能使动作造型与音乐节奏协调一致,表现力更为丰富。

(2)根据健美操的练习对象选择音乐

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状况差异较大,因而操的节奏、操的时间、动作难度和强度等需要相应的变化,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无论哪一个年龄阶段,都要依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来选用音乐,以达到最佳健身、健美的效果。

(3)加强健美操的音乐教学能力

通过音乐伴奏,不仅培养和发展练习者的节奏感、韵律感及动作的协调性,调节肌肉的用力和放松,激发学习兴趣和上课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好音乐,提高音乐修养、欣赏水平及审美观,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良好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4)成段、成套动作的音乐配套练习

如何把一套动作复杂、难度较大而编排新颖的健美操很快地教授学生,并使其熟练掌握,就必须保持动作的节拍和音乐节拍的一致性。 (5) 教学中掌握音乐速度的练习

健美操的教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单个动作到组合动作、全套动作,循序渐进地系统教学。

(6) 教学中掌握适宜的音量

健美操教学中,音乐音量的大小,应掌握在适当的程度。音量太小,影响教学效果;音量太大,影响身体健康。根据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及依据体育课的组织结构,应适当选择舒缓、优雅动听的乐曲,使健美操教学课有张有弛,有松有紧,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

5.结论与建议

第一,目前湘南学院健美操专业学生的创编能力和音乐选配能力都较好。

第二,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搜集、积累素材能力;改编、创编组合和成套动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这些方面提高同学们的创编能力。

第三,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根据动作的性质选配音乐;根据健美操的练习对象选择音乐;加强健美操的音乐教学能力;成段、成套动作的音乐配套练习;教学中掌握音乐速度的练习;教学中掌握适宜的音量这些方面的能力来加强学生的音乐选配能力。(作者单位:1.湖南科技大学;2.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焦. 湖北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带队教师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 崔建中,余惠清. 健美操的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内在效应[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2,(04) .

[3] 吴灵萍. 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人才培养的文献综述与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 2006,(03)

配音的学习方法范文4

关键词:声乐教学改革 双向选择 师生配置方案

一、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声乐歌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声乐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也是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声乐课一般是贯穿始终的。高师声乐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歌唱发声呼吸训练,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使学生具备演唱中外艺术歌曲,歌剧选曲及创作歌曲的能力。从而在将来的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中,能声情并茂的范唱使学生体验到歌唱艺术的美。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课上不能范唱是难以胜任教学工作的。

第二、高师音乐系学生约三分之二为声乐主修考入大学,声乐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声乐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整体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师音乐系学生约二分之一来自于我国广大农村,将来他们的绝大部分也将回到农村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在农村尤其是在山区音乐教学设备相对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下,声乐歌唱能力是上好音乐课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第三、高师声乐课教学一直沿用音乐院校的模式,无论就教材使用、授课方式、课时安排以及师生配置方式,均已沿用十几年,暴露出一些不足。就我系的情况来看,尤其在师生配置方式上,我系的分配方式是新生入学后由声乐教研室统一分至各教师进行小课教学直至毕业,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发现这种配置方式有以下几种不足:

1.这种师生分配方式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影响了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声乐课不同于理论大课,属于技能小课,授课过程以师生一对一方式为主。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无论在歌唱方法,技能技巧,教学方法手段,先天的生理心理条件以及个性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小课教学由于师生之间的频繁交流更为突出。声乐课教学中,师生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是否认可,是能不能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在小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个性品质决定着是否能营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互动的课堂气氛,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歌唱积极性,制约学生歌唱能力的发展及良好歌唱心理的形成。

2.这种师生配置方式,不利于形成一个竞争的、有活力的良性循环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 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搭配的相对稳定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这种搭配过于稳定就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在师生配置上实行双向选择。即学生可以自主自愿地选择自己认可的专业教师,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课情况选择学生。双选对学生尤其是对教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二、双选的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 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由声乐教研室分配至各教师名下学习,在第一学年期末考试后实施双向选择。学生在一年的学习中对每一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专业水平有一个普遍了解,教师对学生的歌唱水平,声音条件,学习态度也有一个初步的掌握。这样双向选择就更具可比性,目的性。在双选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私下游说学生或干预学生的选择。

第二步 在系领导的安排下,由系办公室组织学生依照完全自主自愿的原则进行双选。班主任,辅导员要认真细致作好学生思想动员工作,提示学生要把握机会,慎重选择。后由办公室统一发放填写双向选择志愿表。志愿表分三个志愿,依次填写自己认可的专业教师的姓名,填报完毕后由系办公室统计并存档。

第三步 由声乐教研室组织选择学生。根据办公室的统计结果,教师对学生的选择一般以学生填报的第一志愿为依据,若第一志愿教师课时已满可顺延到第二志愿教师,第二志愿教师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拒收学生,更不能因学生选择其他教师而打击报复。新的师生搭配形成后直至学生毕业,原则上不在改变。

三、双选的功效

第一 双选激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开创了全系良好工作作风新局面。教师们绞尽脑汁,用丰富多变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改变过去单一的小课方式,辅之以理论课,实践课,观摩课,集体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们还积极与学生沟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角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施教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益友,是相互切磋专业的同行。可以说,双选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带动全系的工作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 双选能转变学习氛围,坚定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声乐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声乐是声音的艺术,是依靠声情并茂的歌唱来构建艺术形象的听觉艺术。美妙的声音依靠的不仅是高超的歌唱技巧,气息控制能力,歌唱者对音乐的准确把握,对音乐形象的恰当表现及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都对艺术的歌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师声乐学生由于入学前声乐学习急于求成易形成一些不良的歌唱习惯,这些习惯需要在课上耐心细致的纠正并重新建立起正确的歌唱习惯。在这里教师的工作态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使学生树立起歌唱的自信身心解放的投入歌唱?双选充分改善了学生的上课环境,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下进行。教师的教学由模式化转为个性化,师生关系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化,教师的角色由简单的施教者转化为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的双重角色。师生之间加强了互动,信息相互交流反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声乐课不再是枯燥的发声练习,作品演唱,而是融情感,技巧,艺术,表演以及思想道德意志培养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艺术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同为艺术的创造者。歌唱能力,表现能力的逐步提高激励着学生更主动积极的学习。

配音的学习方法范文5

关键词:开发潜能 弹奏的基本方法 强化训练

钢琴课是幼师音乐专业班的必修专业课。无论是教钢琴,还是学钢琴的人都知道,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脑体结合的活动过程。在一瞬间,将乐谱上的东西通过视觉反映到脑海,大脑马上指挥手指在键盘上弹奏,耳朵还要同时对演奏的声音进行检查,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这是全面的训练过程,不仅要训练识谱、听觉,学习音乐知识以提高音乐理解能力,还要花力气掌握弹奏技能,把眼睛看到的、脑子理解的音乐形象得心应手地表现出来。作为一名钢琴老师,应该如何使学生演绎好每一部钢琴作品呢?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一、开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琴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兴趣是人类潜能的“原动力”。钢琴是一种技艺性很强的乐器,它不仅涵盖的技巧和技术内容繁难,它积累的作品文献更是浩如烟海。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如果不能注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是一味地强压,弹琴在学生的心中会渐渐变得枯燥起来,兴趣减退了,练琴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在传统钢琴教学中,老师注重的是课堂上的讲授教学,而对课下学生练习情况不大过问。事实上,课堂教学和学生课下练习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更重要。在教学改革中,笔者常常布置一些既不是很难又有趣味的作品让学生练习,学生越弹越想弹,从而培养了学习的兴趣。老师在指导时要不断加强学生的信心,以鼓励为主,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其练琴的勇气。利用和选择一些曲目来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他们学琴的乐趣,切忌拔苗助长。

此外,要引导学生了解作曲家的经历、创作动机、创作背景、风格流派等,从而真正了解作品的内涵,这种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也是挖掘学生潜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训练学生聆听与思考

音乐不仅仅是人类用音符、旋律、节奏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更是集理性、激情、秩序于一体的精神产品。丛林中鸟雀的婉转啼鸣、山间流水的浅吟低唱及江河大海的轰然澎湃,都会令人心醉神迷,而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就更能直接打动人的心灵。可以说,音乐是通过“听”才可以掌握的一种艺术,而钢琴弹奏在“听”这一方面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笔者在教学中比较注重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并从以下两方面去加强、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1.听自己弹琴。通过“听”自己弹琴来逐渐强化、提高内心的听觉感受。

2.听录音。听录音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和理解水平,笔者一般挑选一些浅显、优美、短小的作品录音给学生听,并且以中国作品为主,例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绣金匾》《共产儿童团歌——简易变奏曲》等等,让学生随着音乐在脑海中产生一些画面和想象,甚至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欣赏水平。

此外,还要加强理解。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弹奏作品进行思考、分析,并展开讨论。幼师生比起少儿,在思考方面更有优势,如好好利用这一优势,便会受益匪浅。笔者建议学生采取“观想”的方法,把弹奏的曲目在脑中像实际演奏一样过一遍。然后,针对某一问题反复体会,找出“症结”。通过尝试,这种方法在实践中起到了作用,有些学生的“痛疾”就是这样医好的。

思考后就要进行分析,分析创作的时代背景、曲式结构、和声手法、演奏风格等。在分析过程中,笔者常让学生展开讨论,举一反三。例如弹奏《绣金匾》(王建中改编)时,笔者让学生讨论该曲是什么性质的歌曲(中国陕北民歌);旋律加花及变奏、高低音声对应,既保持了原民歌的质朴流畅,又发挥了钢琴乐器性能,弹出来的效果应是轻巧、声音干净、玲珑精致、亲切如歌。经过以上分析讨论,学生便可以主动、自如地发挥了。三、歌曲伴奏和即兴伴奏有机结合

幼师班的音乐教学,培养目标是幼儿音乐教师。即兴伴奏是钢琴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据了解,以往的即兴伴奏都是在学生快毕业的那个学期集中学习的。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打破这一常规。布置学生弹奏《车尔尼练习曲599》作品时,每学习一种新的音型,便配合一些简单的歌曲,经老师讲解启发学生设计好织体进行伴奏,这样有利于学生实际伴奏水平的提高。比如《车尔尼599》中第28首练习曲,学到15 35│75 25│的音型,笔者让学生把这种音型用在了儿歌《兰花草》上,学生弹得津津有味,而且记忆牢固。

四、 加强视奏能力训练,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

钢琴是一种技艺性很强的乐器。正确良好的弹奏方法,富于层次感的触键方式,较好的音阶、琶音、和弦、八度技术,以及钢琴踏板的合理使用等等,均是弹好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础。

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从弹奏技巧来说,歌曲钢琴即兴伴奏可高可低,可繁可简,在各自技能的基础上自由发挥,不必做大量的机械性技巧练习,但要练习脑的反应,不论何时何地,反复思考配弹方案,在内心视觉的“键盘”上配弹,用内心听觉感觉、感受配弹的音响,最后上琴检验配弹效果。

其次,特别要加强视奏训练。要加强键盘的直觉感,使眼前有个键盘,看谱上的音符时眼的视线在前,手指弹第一小节时眼睛已看到第二三小节,心里数拍子保持节拍的稳定和节奏的正确。不仅如此,还要加强视谱的正确性,培养看谱弹奏时必须仔细看清谱号、调号、音符位置、节奏及变音记号、力度记号等,养成正确、良好的读谱习惯。要注意和声配置,时刻注意倾听各类和弦的不同音响色彩,以及用不同方式连接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最后,要坚持让学生做移调练习。一首短小的歌曲,移到七个常用调上配弹。练习的步骤可从最简单的音阶开始,熟练掌握七个常用调的基本和弦配置,建立起键盘上牢固的调性思维,削弱固定位置的弹奏概念。

当然,训练要耐心,用慢速练习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不可操之过急,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掌握正确的弹奏技巧是需要长期艰苦、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巩固和完善的。教学得法,学生配合默契是成功的法宝。也许教学中困难较多,生源差距较大,进步不一,但只要通过系统的、科学规范的、合乎实际的教学,学生的弹奏能力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配音的学习方法范文6

关键词:扬琴 轮音 方法

轮音又称为“轮竹”,是以交替竹加快速度后发展为密集的轮奏,是扬琴演奏中较为常见的演奏方法,《春江花月夜》就是其极具特点的作品之一,凡是欣赏过它的人,都会被它那舒缓、美妙的轮音所陶醉。由此可见,轮音在扬琴演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一、扬琴的发展

中国扬琴的始祖,起源于中东,经欧洲再传入我国。扬琴刚刚传入我国时,其形制还比较低级,是两桥扬琴,也叫“小扬琴”,小扬琴在我国民间的发展也比较快,一般用于说唱音乐的伴奏上,比如“四川清音”、“四川琴书”、“北京琴书”等等,都将扬琴作为重要的乐器添加进去,不断促进了扬琴的发展。扬琴和我国的其他乐器相比,发展历史是较短的,但是,扬琴的发展却最快,在形制上的变化上也是最为明显的。

扬琴传入我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四大流派,经过乐师的不断努力,扬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并发展成许多特殊的演奏手法:如轮音、滑音等演奏方法。扬琴在兼收其他乐器长处的过程中,也对其他乐器产生影响,早在清末民初,扬琴就出现在其他的演奏形式之中,这主要是民间传统器乐不断发展的结果。不同的地方,对于扬琴的发展都各有不同,不同地域都有着自己的扬琴演奏风格,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的主要流派有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和东北扬琴。它们各自有自己的代表曲目、代表人物和演奏特色,是在当地的环境和风土人情之下形成的,经过当地乐师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不断努力,形成自己的流派,并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二、扬琴轮音练习存在的问题

1.急于求成,腕、臂紧张

学生在进行轮音练习时不能稳住自己,有急于求成的心理,总是觉得自己的轮音弹得慢,只是单纯的追求速度。学生和老师的水平是不一样的,学生看到老师弹轮音的速度,就认为弹得快就好听,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只是单纯的追求速度,急于求成,这样是不能将轮音的特点表现出来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手腕要放松,手指要配合带动,然而,学生急于求成,在慌乱的情况之下,就忘记了练习的要求,手腕、肘部僵硬,不知道如何弹下去。另外,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将手臂抬起来,直直地敲下去,这样做可以获得较快的速度,虽然这样可以将轮音的特点表现出来,但是这样演奏出来的轮音的质量是无法保证的,音色不好,音量不均匀。这样直直的敲下去,手臂的动作比较僵硬、紧张。长时间的演奏下来,由于动作的僵硬,学生会感到非常的劳累,在练习的过程中无法做到放松自如,练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手腕、手指不和谐

在扬琴的练习中,老师在示范时,手指的配合相当灵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看到老师的手指变化,从而盲目模仿,并没有看到手腕的作用,只是认为手指只要灵活,动的快,就能弹出好的曲调。其实,手腕在练习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学生在练习时,偏偏只重视手指之间的配合,而忽视了手指和手腕之间的配合。这样的练习是无法起到该有的效果的,弹奏出来的轮音不均匀,速度慢。另外,也有的学生虽然重视到了手腕的作用,但是,对于手腕的动作还不能灵活的掌握。老师在弹奏轮音时,手腕左右颤动,但是,学生的手腕还没有达到该有的灵活度,盲目模仿,动作僵硬,并不能表现出轮音该有的音色、音质等等。

3.左、右手配合不默契

在扬琴的轮音演奏中,左、右两手的配合尤为重要,扬琴轮音的演奏,对于左、右竹的高度以及灵活度要求较高,只有左、右两只手的高度适合,配合灵活,才能敲出均匀的轮音。但是,在实际的练习中,学生左、右两只手的配合是较为困难的,常常出现用力不均衡的现象,我们都知道,右手比左手要灵活,但在轮音练习中,对于左手的要求也较高,学生们如果不练习左手的灵活度,就会使得在弹奏轮音时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该现象使的弹奏出来的轮音缺乏美感,不流畅,左手手腕抬得低而右手手腕抬得高,使得轮音也左轻右重,不均匀。

4.击弦点不统一。

击弦点在扬琴中分为三个不用的区域,即高、中、低音区,不同的音区击出的声音是不同的,高、中、低音区在扬琴上都有固定的位置,学生在弹奏时,对于击弦点的位置把握不准成为一大难题。距琴码1cm左右是高音区正确的击弦点,1.5cm左右是中音区正确的击弦点,2cm左右是低音区正确的击弦点,只有找对击弦点,弹奏出来的轮音才能好听、悦耳,高、中、低音都能表现出该有的特点。但是,在实际的练习中,学生却不能找到正确的击弦点,敲出来的轮音干涩、难听,带有杂音。学生在弹奏轮音时,容易右手偏右、左手偏左,这样就不能将手指放在正确的位置,这样敲击出来的轮音,刺耳,这成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三、轮音练习方法

1.手腕的训练

在扬琴轮音的练习中,手腕的灵活程度至关重要,所以,老师要不断加强学生手腕灵活的训练。训练中老师可以准备铁鼓槌和大号的沙包,利用铁鼓槌和沙包进行训练,让学生双手上下交替,往返练习,这样学生将手腕上下转动,练习的多了,手腕就灵活了。值得注意的是铁槌的重量较大,刚开始训练时,可以采用小强度,每次为五分钟,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在此的基础上,再增加训练强度。另外,老师也可以将附点、切分、三连音等添加进去,这样可以为练习增加乐趣。该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手腕灵活度增加,使得扬琴的弹奏更加流畅。

2.手指和手腕配合的训练

在轮音演奏中,手指、手腕的配合是尤为重要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要加强手指和手腕之间配合的练习。老师可以要准备一些较大的木槌,让学生在木槌尾端,用大拇指和食指握住,这两个手指不动。另外,用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关节内侧托住木柄,这三个手指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这三个手指托动木槌,敲击桌面,一拍一下,慢慢的提高速度、变化节奏。对于手指和手腕的配合,也是由慢至快,努力克服手腕和手指的僵硬、紧张情况,老师应要求学生多练习,将手腕和手指的配合做到位。当学生的手指和手腕能够较好的配合后,老师就可以布置乐曲让学生练习了,练习初期的任务不要太难,要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找到感觉,再逐渐加大难度。

3.左、右手高度的训练。

扬琴轮音的演奏,对于左、右竹的高度以及灵活度要求较高,只有左、右两只手的高度适合,配合灵活,才能敲出均匀的轮音。为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准备两根棍子和一条绳子,在两根棍子之间拉条绳子,学生两个手臂放松,对其进行敲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能紧张,尽量放松,放松僵硬的身体,左、右两只手保持在同一高度之上,以手腕为轴心,将琴竹碰绳子,绳子的高度慢慢升高。这样反复的练习,就可以训练两只手高度的配合。

4.击弦点的训练

击弦点的训练是一大难题。老师可以从学生持楗的姿势入手,学生在持楗时,正确的做法是让竹头相对,手指放在同一点上做动作,将竹琴抬起、放下,反复练习,这样一来,形成惯性动作,就容易找准击弦点的正确位置了。另外,老师也可以采用“点”训练法,首先,老师要准备白纸,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圈,圈内涂上厚厚的蜡,要求学生用竹左右交替击打,但是击打的位置不能超出圈外,涂上蜡的目的就是在学生敲出圈外时,学生能够知道。这样的练习也能让学生找到击弦点的位置。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练习的程度选择圆圈的大小。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扬琴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扬琴已不再是单纯的曲艺、戏曲伴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扬琴已经成为了独奏乐器,在扬琴的学习和练习中,我们也遇到了较多的问题,但我相信,在广大艺术工作者的努力下,扬琴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配音的学习方法范文7

关键词:声乐教学改革 双向选择 师生配置方案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声乐歌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声乐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也是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声乐课一般是贯穿始终的。高师声乐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歌唱发声呼吸训练,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使学生具备演唱中外艺术歌曲,歌剧选曲及创作歌曲的能力。从而在将来的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中,能声情并茂的范唱使学生体验到歌唱艺术的美。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课上不能范唱是难以胜任教学工作的。

第二、高师音乐系学生约三分之二为声乐主修考入大学,声乐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声乐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整体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师音乐系学生约二分之一来自于我国广大农村,将来他们的绝大部分也将回到农村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在农村尤其是在山区音乐教学设备相对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下,声乐歌唱能力是上好音乐课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第三、高师声乐课教学一直沿用音乐院校的模式,无论就教材使用、授课方式、课时安排以及师生配置方式,均已沿用十几年,暴露出一些不足。就我系的情况来看,尤其在师生配置方式上,我系的分配方式是新生入学后由声乐教研室统一分至各教师进行小课教学直至毕业,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发现这种配置方式有以下几种不足:

1、这种师生分配方式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影响了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声乐课不同于理论大课,属于技能小课,授课过程以师生一对一方式为主。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无论在歌唱方法,技能技巧,教学方法手段,先天的生理心理条件以及个性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小课教学由于师生之间的频繁交流更为突出。声乐课教学中,师生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是否认可,是能不能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在小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个性品质决定着是否能营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互动的课堂气氛,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歌唱积极性,制约学生歌唱能力的发展及良好歌唱心理的形成。

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利用这种差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声乐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环节。

2、这种师生配置方式,不利于形成一个竞争的、有活力的良性循环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

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搭配的相对稳定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这种搭配过于稳定就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高师音乐教育自八十年代后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师资质量比过去也有显著提高,但绝大部分师资脱胎于应试教育的旧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过于陈旧老化,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客观存在的。师生搭配过于稳定,无形之中助长了某些个别教师在专业上不求上进,出现吃老本的现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挫伤。长此以往,教师没有危机意识,不必担心无课可上,无学生可教,学生的歌唱水平无显著提高,彼此之间可比性不大。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逐渐涣散缺乏活力,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这种配置方式不利于高师音乐教育的长期发展,不利于提高全民音乐素质的长远利益。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源泉,也是一个单位不断发展的动力。师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大大阻碍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无法为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提供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从而影响了全民音乐素质的提高。师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制约了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当前,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音乐师资提出了全新的质量标准。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更为重要。

2001年7月,在音乐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声乐教研室迈出了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在师生配置上实行双向选择。即学生可以自主自愿地选择自己认可的专业教师,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课情况选择学生。双选对学生尤其是对教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双选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 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由声乐教研室分配至各教师名下学习,在第一学年期末考试后实施双向选择。学生在一年的学习中对每一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专业水平有一个普遍了解,教师对学生的歌唱水平,声音条件,学习态度也有一个初步的掌握。这样双向选择就更具可比性,目的性。在双选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私下游说学生或干预学生的选择。

第二步 在系领导的安排下,由系办公室组织学生依照完全自主自愿的原则进行双选。班主任,辅导员要认真细致作好学生思想动员工作,提示学生要把握机会,慎重选择。后由办公室统一发放填写双向选择志愿表。志愿表分三个志愿,依次填写自己认可的专业教师的姓名,填报完毕后由系办公室统计并存档。

第三步 由声乐教研室组织选择学生。根据办公室的统计结果,教师对学生的选择一般以学生填报的第一志愿为依据,若第一志愿教师课时已满可顺延到第二志愿教师,第二志愿教师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拒收学生,更不能因学生选择其他教师而打击报复。新的师生搭配形成后直至学生毕业,原则上不在改变。

自2001年实施双选已近三年,第一届实施双选的2000级本科班今年即将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就目前的全系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声乐教学情况看,双选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双选的功效:

第一 双选激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开创了全系良好工作作风新局面。过去,小课教师迟到,早退,上课时间不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课上聊天、接打电话,范唱少,把声乐课简化为唱歌课,诸如此类的消极授课并不少见。自实施双选之后,以上现象基本已杜绝。教师们绞尽脑汁,用丰富多变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改变过去单一的小课方式,辅之以理论课,实践课,观摩课,集体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们还积极与学生沟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角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施教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益友,是相互切磋专业的同行。可以说,双选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带动全系的工作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 双选转变了全系的学习氛围,坚定了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声乐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声乐是声音的艺术,是依靠声情并茂的歌唱来构建艺术形象的听觉艺术。美妙的声音依靠的不仅是高超的歌唱技巧,气息控制能力,歌唱者对音乐的准确把握,对音乐形象的恰当表现及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都对艺术的歌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师声乐学生由于入学前声乐学习急于求成易形成一些不良的歌唱习惯,这些习惯需要在课上耐心细致的纠正并重新建立起正确的歌唱习惯。在这里教师的工作态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使学生树立起歌唱的自信身心解放的投入歌唱?双选充分改善了学生的上课环境,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下进行。教师的教学由模式化转为个性化,师生关系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化,教师的角色由简单的施教者转化为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的双重角色。师生之间加强了互动,信息相互交流反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声乐课不再是枯燥的发声练习,作品演唱,而是融情感,技巧,艺术,表演以及思想道德意志培养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艺术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同为艺术的创造者。歌唱能力,表现能力的逐步提高激励着学生更主动积极的学习。

第三 双选增强了技能课教师的危机意识,加快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声乐艺术是不断发展的艺术,无论就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曾经被高校拒之门外的通俗唱法,其歌唱方法,艺术观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上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市场,竞争的观念深入到社会各阶层,也对教育领域产生很大的冲击,各高校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化。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我系教师努力调整教育思路,更新教育理念以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式,培养出使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开拓精神,创造精神的新世纪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众所周知,学术理论水平较低是高师技能课教师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也是制约整体师资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为先天文化素质营养不足。其二也是主要原因,后天努力不够。这样在对作品的理解处理就会比较肤浅和表面化,很难挖掘出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对教学实践缺乏理论化,概括化,深刻化,从而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双选之后,教师们利用业余时间研读大量音乐论著,撰写学术论文以提高自身的学术理论水平。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多次自费赴京观摩专家演唱教学,以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目前声乐教研室有五名年轻教师在读音乐理论硕士研究生。

配音的学习方法范文8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音乐 作用与运用

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一曲《黄河大合唱》,振奋精神,催人勇往直前;一曲《梁祝》,荡气回肠,让人感慨万千;一曲《春江花月夜》,低回婉转,带给人宁静祥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内心情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的作用

1.激发兴趣,激活情感。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学习主动性就有了,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学习《蒹葭》时,运用音乐《在水一方》,学生很容易被深情的旋律吸引,并情不自禁地融入到《蒹葭》的意境中;学习《土地的誓言》时,不妨辅以歌曲《松花江上》,很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加深理解,启迪思想。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并培养学生主动积极思考的意识,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包含重点词句到篇章结构及写法乃至主题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文本的方法很多,适当运用音乐就是其中之一。比如,分析《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的性格品质时,适当播放钢琴曲《命运交响曲》,学生对贝多芬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不屈的性格品质有更深刻的印象。

3.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且长远的任务就是“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音乐,是实现这一目标较为理想的方法。学习《云南的歌会》时,不妨播放一些诸如《小河淌水》等云南民歌,使学生从文字层面上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的同时,更能从视听的角度直观接触,感受少数民族歌会的特点,从而获得美的熏陶。尤其像冰心的《荷叶母亲》、泰戈尔的《金色花》、何其芳的《秋天》及朱自清的《春》等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朗读,配以《清晨》、《雨的印记》、《秋日私语》及《春之声圆舞曲》等乐曲,学生很容易被感染,引发对亲情、自然等美的情感共鸣。时常运用这样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会潜移默化地提高。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作用不可小视。

二、语文教学中如何适当运用音乐

1.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开端环节。这一环节的设置对整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课堂创设和谐融洽的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迅速集中,主动快乐地学习。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火花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在一些散文或诗歌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导入,能很快聚拢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时,选择殷秀梅演唱的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优美的乐音旋律能很快吸引学生,学生既从听觉上感受到音乐旋律的美,又从内容上领略到北国雪景的美,在美妙的感受中学习《雪》就变得轻松而有趣味。

2.配乐朗读,培养美感。

应该说文本解读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旨。配乐朗读是文学、音乐与有声语言三位一体的艺术传播形式,这种形式根据音乐节奏、旋律更好地呈现作品的美感。只有对文章有了美的感受,才能更深刻透彻地解读文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时可以借助音乐。如在朗读感知或理解重点文段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配以音乐,很快就能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中,激发学习兴趣,领会文章旨意,并引起共鸣,无疑为下一步文本理解奠定感情基础。教学泰戈尔的《金色花》时,若配上钢琴曲《清晨》或《雨的印记》,很容易让人产生清新、愉悦、幸福的美感,学生朗读与思考的欲念很容易被调动起来;教学何其芳的《秋天》可以配上《秋日私语》等,都能很好地给人愉悦的共鸣之感,带来美好的艺术感受。

必须强调的是,语文课教学中适当使用音乐即可,太过则有喧宾夺主之嫌。如教学《中国石拱桥》、《奇妙的克隆》等文章时就不一定要运用音乐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能调动气氛,激活课堂,激发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学习愿望与动机,自然就会主动快乐地学习,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就很自然了。

配音的学习方法范文9

1 歌唱的发声

发声练习是一种有目的、不断改进的过程,以“达到熟练、形成歌唱的动力定型”为目的,熟练是在我们反复的歌唱过程中形成的。练习虽然是很多次的完成一个动作,但是在练习时绝对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机械重复,而是以不断提高发声技术为目的,以及增强我们的对声乐把握能力的重复。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达到以下目的:①在唱歌时要有意识的运用气息唱歌,逐步要做到用横膈膜唱歌。②在唱歌时要把喉头自然的放下。唱歌要用声带与呼吸配合,才能有好的声音,这样唱歌不管高音、中音、底音,都会有好的声音。③要学会配合用共鸣体的方法,要熟练的用可调节形状的共鸣器官――咽腔、口腔、喉腔。还要学会用不能调整形状的共鸣器官――头腔和胸腔,通过这些器官的配合,才能获得好的声音。④呼吸、喉头(声带)、共鸣器官要互相配合,互相配合地发声,做到声区统一,富有力度和音色变化。

通过以上的几点,我们应该知道唱歌的好坏肯定要有正确的方法才行。所以下面的几点是声音练习时我们必须注意的:①练习的针对性。由于每个人的条件都不一样,发出的声音就肯定不一样,问题也就不一样。所以这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根据他的问题科学的选择方法、唱法。比如这个学生是男高音、男低音,还是女高音、女中音;是抒情的、还是戏剧的,或是花腔的;适合于西洋唱法,或是民族唱法。这就像一个雕刻家拿着石头,要根据它的石料,根据它原有的花纹去雕刻。你的学生有什么样的嗓音,适合什么样的方法,就顺其自然去雕刻他。②练习的计划性。为了达到一个理想的声音目标,良好的学习计划尤为重要。比如我们在琴房练声时,或者要想以后有个科学的、稳定的声音,我们必需打好中低音声区的基础,当中低音声区练好了、稳定了,再往高音声区靠。这就像我们要完成一件事情一样,你必需先拣最容易的、或者容易上手的去做,也就是歌唱技术的解决有远近、主次的安排,这就是我现在要说的计划性。

2 歌唱的咬字吐字

歌唱中的咬字,是指字头(声母)而言,即把字头的声母,按一定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予以咬准。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韵母)而言,即把字腹的韵母,按照不同的口形予以引长吐准,并收清字尾。咬字吐字重要的是要研究语言如何表现感情,一般唱轻快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特别轻快、敏捷、灵活;唱雄壮的进行曲时,咬字应结实有力;唱抒情曲咬字应优美柔和;唱慢速度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圆滑、相连,从而达到“以情带字,字里传情”。

3 歌唱的姿势

有人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唱歌训练,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姿势正确了才能使各部分器官正确的运用,而不正确的姿势,就往往带来不正确的声音。我认为正确的歌唱姿势是:①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②头部要保持跟眼睛水平的状态,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手臂要自然的放下。③两只脚要一前一后分开,前脚着力、身体要保持平稳,全身的重量要落在双脚上。④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记应当张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虚着唱歌。⑤嘴巴应当张得开,放得松,一定不要紧咬牙关。⑥要根据歌曲的内容去做动作,动作一定要简练大方,切忌做作。

4 歌曲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