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药学学科建设集锦9篇

时间:2023-12-26 14:39:37

药学学科建设

药学学科建设范文1

[关键词] 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7-0136-04

[Abstract] Clinical pharmacy of Chinese medicine, patient as the main body, is the subject of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also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of clinical medicine research rationality,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evaluation. Clinical pharmacy of Chinese medicine is an emerging discipline, it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are in the exploration stage. The unit established the professional master's admissions point in 2015. In this paper, we make a summary of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and experience.

[Key words] Clinical pharmacy of Chinese medicin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raining; Graduate student

临床中药学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为主体,研究中药或其制剂在人体内的作用及机制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随着西药临床药学在各医疗机构的深入,临床药学在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及作用机制研究等多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中药与西药在结构、配伍、功能主治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异,西药临床药学在中成药、中草药方剂方面的应用捉襟见肘,故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药学为背景的临床中药学应运而生[1-3]。临床中药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本单位于2015年成立临床中药学硕士招生点,且于当年成功招生,现对该学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方案及经验做一归纳总结,以供同仁参考引智。

1 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

与西药临床药学类似,临床中药学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具有临床及科研能力的临床中药师为最终目标的学科,而为满足临床的需求,临床中药师需具有中医学、中药学及科研等多重教育背景及能力,故临床中药学的培养对象需至少具有中医学或中药学的本科教育背景,在培养过程中,需掌握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化用药的方法与手段,并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问题、解决问题为最终培养目标[4-6]。

2 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

2.1 培养时限及安排

本学科的培养时限为3年(6学期),第1学期于校本部完成理论课的学习,第2学期至第5学期于本单位着重进行临床实践及科研,第6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及答辩,即“1+4+1”的培养模式。

2.2 培养方式

本学科由研究生导师、医院药学部门及行内专家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及培养。自研究生入学始,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课题背景及个人特点讨论并制定培养方案,并于研究生完成理论课学习后开始实施。研究生需定期向导师组汇报学习及课题进展情况,导师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或纠正,并组织专家进行开题、中期汇报、答辩等环节。

2.3 理论课培养方案

本学科的理论学习目标旨在思想政治端正的前提下,拥有基本的科研思路及专业理论知识,故将课程分为3种类型: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见表1。公共必修课进行政治思想、自然辩证法及英语的学习;专业必修课进行科研思路及科研统计方法的培养;专业选修课则是根据研究方向的需求及个人兴趣,个性化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至少选修3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临床中药学正处于萌芽阶段,其课程类型并不丰富,无法满足各个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摄取,故允许研究生于其他教育部直属院校修习相关专业选修课,成绩合格后,学分亦予以承认。此举不仅满足了各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更能促进该学科的迅速发展与完善。

2.4 临床实践培养方案

2.4.1 总体要求与目标 临床中药学是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的学科,故需本专业研究生亲身融入到临床工作中去,这是整个培养历程中的重头戏,故临床实践的总学程为24个月(4学期),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着重实践的原则,以研究生毕业后具备临床中药学实践技能及自主解决中药学问题的能力为总体目标,参照西药的《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临床实践培养,由导师及轮转科室的临床教师对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培养[7-9]。

2.4.2 实践内容与安排 本学科临床实践主要分为2个阶段,各阶段学程均为12个月。

(1)通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需研究生在医院药学部门各岗位轮转完成,其包括门诊药房、中草药房、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室、制剂室等部门,旨在通过实践,熟悉并掌握临床中药师的主要职业技能。①门诊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呈报方法及流程与“精、麻、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与流程;需了解“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见表2。②中草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草药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熟悉至少100种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点,特殊饮片的管理方法与流程;了解煎药规程、操作及设施维护,煎药成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见表3。③病房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常用中成药的名称、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与审核医嘱、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麻、精、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方法,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药房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及维护,需了解病区基数药品的管理办法。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见表4。④药库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与保管方法,中成药采购、贮存工作流程和要求,特殊药品的贮存方法;需熟悉药品价格信息管理,医院药事制度及药品采购管理规程;需了解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见表5。

⑤药检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药品的质量管理方法及常用医院制剂检验方法;需熟悉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的内容及流程,“药品管理法”及《中国药典》中关于药品质量检测的相关内容,需了解药品质量问题追踪流程与评估报告。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见表6。⑥ 制剂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熟悉中药煮提操作方法,中药前处理、提取、精制、制剂成型等技术;需了解中药材炮制方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需至少完成10个批次的制剂配制,需至少进行1次日常设配的维护。

(2)专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分别在临床中药学室与各临床科室完成,研究生通过在临床中药学室的学习,掌握临床中药师的基本工作流程与技能,再根据各导师的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选择某个临床科室,进行较为深入的临床中药学专科实践。在导师与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日常医疗活动,培养临床思维及处理临床中药问题的能力。①临床中药学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审核医嘱及干预技能,治疗药物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中药的治疗原则或治疗指南,药物信息检索和评估,药物咨询,患者教育,药历书写,与医护患的沟通技能;需熟悉药学监护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方案,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临床中药学室工作内容和流程;需了解药学查房,临床会诊及病例讨论。于该岗位实习约6个月,见表7。② 临床科室培养方案 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或临床需要,将研究生派往相关临床科室,通过与医生、护士、患者的交流,发现及解决临床中的中药问题,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提高对临床中药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专业化中药学服务,规范临床用药,促进医生与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用药。

2.5 科研培养方案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自主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中药问题,确定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于第三至第四学期在学院内进行开题考核,考核专家小组主要就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三方面进行评议。

根据考核专家小组的意见,进一步修改选题内容并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后,深入基层现场和中药学工作第一线,围绕中药临床应用研究与评价、个体化用药与实践、药物安全性与用药安全等方面展开研究,最终获得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一定实际参考价值的结论或解决方案,并撰写毕业论文。

3 思考与设想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它们均以“人”作为主体,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即为培养人才,培养出的人才更能推动该学科的迅猛发展[10-12],对于临床中药学这一新兴学科更是如此。该学科的建设始终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临床中药师作为出发点及最终目标,只有专业人才的输出与配置,才能真正规范临床合理用药,而临床中药师在临床实践及对研究生的“帮、传、带”中,又可促进该学科向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就本单位对该学科的建设方案,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设想。

3.1 整合教学资源,扩大培养规模

诚然,临床中药学这一学科现阶段正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公认的、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流程,故在本阶段的第一要务即为整合现有的全部临床、教学、科研资源,努力为研究生提供一个丰富、正规、严谨的培养环境,供其在学有所专、学有所长的基础上,开拓眼界,无缝接轨临床。第二方面,各医科院校应开设临床中药学专业,扩大招生份额,使本专业的人才数量呈梯度增长,以免出现人才断层。第三方面,应加速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个别单位形成优势学科,迅速推动该学科的建设。

3.2 政策适度支持,规范培养模式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没有政府卫生部门及各医疗单位的支持会举步维艰,而临床中药学能够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是有目共睹的,故望决策者们加大对该学科的建设,以促进其快速发展[13-15]。另一方面,临床中药学应参照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于较有专业实力的三甲医院设立临床中药师培训基地,选拔各基层单位的中药师进行为期1年的规范化培训,结业后对考核合格者颁发临床中药师证书,以规范各单位的临床中药学工作。此外,还应大力开展各种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这一方面可以迅速扩大临床中药学的培训范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单位中药师的技能提高及专业延伸。

3.3 吸纳多学科知识经验,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临床中药学本属一交叉学科,是中医学、中药学、西药临床药学、循证医学及临床科研等多学科结合的产物,故该学科的建设不应仅局限在现有师资的教学上,应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充分汲取其他学科优势,同时也丰富了本学科的内容与深度,本单位的理论课跨校选课即是在此方面的一大突破!

当然,临床中药学的立身之本乃传统中医药理论,故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不能完全套用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该学科必须依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围绕中成药配伍、中西药复方制剂与中西药配伍、中草药剂量与煎服法、不良反应监测、临床用药咨询及中药宣传与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并以临床用药咨询、中成药处方点评为切入点,规范医护患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中药。

3.4 结语

诚然,本单位于2015年刚刚开展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其各个方面的建设均在摸索,恰恰与临床中药学在国内的现状相一致,但我们相信,通过大家不断的探索、挑战与尝试,最终会摸索出一条适合临床中药学快速发展的特色之路;临床中药师也会随着在临床的发光发热得到医生、护士、患者的信赖与支持!望同仁们共同努力,共铸临床中药学明日之辉煌!

[参考文献]

[1] 赵宇昊,唐燕,李书珍,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中药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12):1891-1892.

[2] 张敬璋. 临床中药学的发展方向[J]. 中医临床研究,2012, 4(15):115-117.

[3] 高小明,姜春梅,夏淑霞,等. 浅议临床中药学学科内涵建设[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1):139-140.

[4] 邓永建. 临床中药学的实践及思考[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2):4709-4711.

[5] 王建. 基于中药学专业《临床中药学》课程的教与学思考[J]. 中药与临床,2015,6(4):37-39.

[6] 刘宇,张一昕,韩雪,等. 临床中药学案例分析教学法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8):113-114.

[7] 周蓓,吴燕春. 临床中药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5,1(8):138-139.

[8] 胡小勤,曾学文. 提高《临床中药学》学科教师兴趣激发能力的方法[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3):61-63.

[9] 王安香. 临床中药学与中药师作用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128 -129.

[10] 顾晓玲,朱江,陈丽华. 中医医院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初探[J]. 中国执业药师,2014,11(10):54-56.

[11] 王安香. 论临床中药学及其学科界定[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5):37.

[12] 陈晓阳,李晟,刘平安,等. 《临床中药学》教材编写的思考与建议[J]. 中医药导报,2014,20(2):151-153.

[13] 李洁,张虹. 加强医院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0):1048-1049.

[14] 吕丽华. 对临床中药学发展的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6):266.

药学学科建设范文2

 

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状态和水平体现了高等学校的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药学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有必要加快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从而适应新形势下药学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药学专业是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不仅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且与医疗质量、甚至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都开设了药学专业,面对日益增加的各种挑战,药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水平成为制胜与否的关键因素。

 

一、当前强化药学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药学学科的办学宗旨是面向医院、药厂和科研院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面临的迫切问题是:随着高等教育质量观念深入人心,学科结构如何应对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为药学专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

 

(一)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药品是关系人类健康的特殊商品,以服务广大群众的需求为市场目的,它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等诸多方面。因此,药学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应具有制药和管理知识的交叉性。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全面性,即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基础性,即以药学应用能力为目的的理科人才素质的培养;融合性,即药学与管理知识交叉的复合型人才素质的培养。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核心

 

目前,各高等医学院校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教育质量的竞争,而教育质量是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科体系建设为中心、以教学资源和服务为支撑、以教育产品质量为体现的完整体系,而学科体系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高等医学院校主要依靠自身已有的学科资源,学科体系的竞争力在实体上表现为专业、课程及其运行机制、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在学科建设上就是专业布局、课程设置和资源建设三个方面的规划和发展能否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因此,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就是要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使学科、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最有效地利用资源。

 

二、提高药学学科建设水平的方式

 

根据药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和药学的专业定位,在药学学科建设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满足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药学学科的建设必须体现时代特征,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就业所需的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最终体现为稳定学科的招生规模。

 

(二)制定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特色的最集中的体现,也是专业建设工作的宗旨。由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及教学模式的创新,都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因此,制定出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就成为关键的问题。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药学人才,这一定位既符合市场人才需求,也切合学校发展实际。这个目标体现在教学中,就是把教学内容的设置、本科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进行有机结合。现有的药学专业教学多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有些差距。因此,在知识结构方面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足够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药学发展的前沿知识。

 

(三)建立健全的学科结构和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

 

学科建设是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包含主干专业和辅助专业在内的完整的专业构架,这些专业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学科的基本单位组成的课程群,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教学内容体系是以培养目标为指针,在知识获取和实践能力提升上具有合理的分工和比例。对于药学专业人才来说,知识体系主要由基础理论知识、药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三部分组成。在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课程结构实现药学专业人才在知识体系上的交叉性。

 

(四)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主干教师,他们从事组织、服务和研究工作,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责任心和较强的专业背景,紧跟所属专业的发展步伐,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二是聘请的专家学者,他们一般是本学科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者,利用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平台为学科发展服务。药学学科建设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项目和参与重大课题的机会,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术研究空间,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声誉,增强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五)创建自我创新机制

 

学科的生命在于创新,尤其是在这个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时代,学科体系会随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变化。但学科结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主持学科的负责人也容易产生一定的惰性。因此,对于学科的发展而言,必须克服这些弊病,形成一套自我更新发展的机制。创新学科发展的理念,就需要不断进行总结和调整,即结合学科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收集反馈信息,不断评估学科自身的运行情况,并适时进行调整。更新机制的核心在于评估反馈机制,前提是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六)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成果的转化

 

学科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同时,要重视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及成果转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教学的质量保证意识、专业的科学定位意识、学生为本的主体意识、国际化接轨意识、市场竞争意识、教育创新意识等理念作为药学学科建设的出发点,研究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才能满足应用型、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药学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目前,全国多所医学院校都开设了药学专业,基本上满足了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但目前的学科结构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学科建设没有近期、中期、长期目标的分解,对外部需求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学科结构建设不能突出重点,缺乏品牌意识和创建品牌专业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现有学科评价体系不完善,不能从学科整体发展的层面评价学科的运行情况,包括学科特色、招生规模、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等。

 

(三)相同学科内各专业没有实现课程的共享,彼此过于强调专业特色,而忽视学科内的相通性,造成资源重复建设,浪费情况严重。

 

四、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对策

 

针对上述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与目标应用能力相对应的课程新体系

 

以药学专业人才目标应用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与现代药学应用型人才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软件和实践教学基地等,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这些改革,使课程体系中的各门理论、实践环节课程均为专业方向目标能力而设置,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体现课程体系的现代化、科学性、特色型、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要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优势开展实践教学,完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教学改革为核心,实践教学注重吸收社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能力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应加强实验室建设,建设高标准的教学实验条件,达到“教-培-研”三位一体的理想实验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而且可以通过培训创收,还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学术研究。其次,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教学计划总体安排,实践教学分为认知实践阶段、综合实践阶段、生产实践阶段,各阶段安排不同的实践内容和采用不同的实践方式。使学生的实践活动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推进,不断深化,达到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的目的。此外,还应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制药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是课程体系、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有效实施的保障,也是专业特色的集中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拥有一批应用型教师。培养应用型教师主要有几个途径:一是从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这些技术人才不仅具有丰富的药学实践经验,还了解社会对于药学人才的能力要求;二是输送教师到社会兼职或国内外培训,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三是聘请社会技术人员兼职开设讲座或实践性较强的选修课;四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现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努力,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考试,增强教师的应用能力。

 

总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药学学科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任重而道远,今后还需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为培养现代制药产业需要的高素质药学应用人才而不懈努力。

药学学科建设范文3

先贤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我国自古以来十分推崇“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必果”。由此可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宝贵的历史资源和精神财富,也为我们今天构筑药监诚信提供了深刻的启迪。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日趋复杂,每个人都要为他人、与集体交往,根据与他人、与集体达成的协议来安排自己的活动。如果人人都不诚实,不守信,那么,人和人之间的一切交往就无法进行,一切活动就无法开展,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无序、混乱之中。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准则。因此,重建信用问题已经引起全国从上层到下层的普遍重视,诚信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对每个人的客观需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毫无疑义地包含了诚信内容,因为“科学”首先就是“真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历史上可能出现过打着科学的旗号,贩卖假货的行经,但终究被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证明是“伪科学”,这种“伪科学”只能蒙蔽人们一时,最终将被“科学”所抛弃。因此,作为政府行政职能部门,一定要从理论上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与诚信的内在联系,在实践中加强诚信建设,从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在全社会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倡导诚信理念,树立诚信药监品牌,增强诚信药监意识,形成诚信药监风尚,保证药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药监诚信建设是履行监管职能,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

科学发展观其深刻内涵在于发展,从我们药监部门来讲,要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就要牢固树立诚信药监品牌,严格履行监管职能。第一,加强诚信药监建设是紧密配合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需要。据某市统计局去年初利用万户居民调查网络,就社会诚信状况,对5000名年龄在16岁以上的常住市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中发现,在众多行业中,医疗和药品行业的诚信建设最受关注,把医疗行业列为目前急需加强诚信建设行业的人数最多,达到接受问卷调查总人数的64.4%,药品行业居次,选择的人有51%。认为假冒伪劣、虚假不实广告和欺诈蒙骗是目前社会上较为常见的失信现象。由此可见,广大老百姓特别关注市场诚信,人民群众呼唤市场诚信。之所以制假售假现象时有发生,假劣药品时而充斥市场,屡打不绝,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不法分子见利忘义,利益熏心,缺失诚信,丧失基本的道德准则。因此,作为行政执法部门,必须加大打击力度,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专项执法行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狠狠打击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不断净化药品市场秩序,取信于民,使药品市场上的守信者得到有效保护,对失信行为严厉打击决不手软,积极营造药品市场诚信氛围,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第二,加强诚信药监建设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促使市场建立诚信体系。诚实守信是保证医药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石,是医药市场的通行证。要保证药品市场形成诚信氛围,除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外,还必须用科学的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的市场诚信体系。如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施网络监管,使医疗机构和药械生产经营企业等涉药单位与行政执法部门随时在网络中进行双向监督,做到互监、互促、互评,最终达到双方共同诚信的目标。此外,还可以采取与管理相对人签订双向承诺书、建立诚信执法档案、评比放心药店等方法来推动诚信药监体系的建立。

药学学科建设范文4

关键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学科是高校的基本组成单位,其建设水映了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总体水平,因而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受到普遍关注。学科建设是围绕学科方向、学科队伍和学科基地,通过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积累,提高学术水平,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综合实力的一项系统工程建设的过程[1]。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的学科建设评价要素主要包括学术水平、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条件建设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基础医学院,近年来我们在学科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有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实现了重点学科对所有学科的全覆盖。

1抓好学科队伍,注重人才培养

学科队伍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高水平学科建设最能动的力量和最关键的纽带[2],一个团结协作、结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合理的学科人才队伍是进行学科建设的基础。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引进、培养和选拔能够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提出创造性科研思路和方法的优秀学科带头人,还需要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使其凝聚在学科带头人的周围,积极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根据医学专业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我们为学科带头人,省级、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其校外导师,指导其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临床带教跟师制,遴选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教师在教学、科研、临床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加强青年教师临床实践,提升其教学水平,培养其科研能力。此外,近些年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参加高等院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慕课及微课教学开发与应用、学科建设交流等各种研修班培训,举办教学大奖赛、实验教学大奖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微课大赛、教学观摩等活动,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科研学术讲座,提高学科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人才培养必须通过学科建设或科学研究来进行[3],其质量间接反映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因此,各高校都非常关注人才培养。我们根据不同层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完善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参及讲义,及时将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纳入课程之中,积极采用微课、慕课、PBL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本科生,我们为学生抽调相关专业优秀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提供专业知识学习指导。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让学生根据高年资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自己兴趣爱好选择导师,鼓励、引导本科生积极参与到导师的科研工作中,撰写科研论文,培养其科研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创新开设跨中医、西医基础理论的《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学生设计和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以学生小组形式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加强本科生的创新性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培训。开展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学习等项目,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对于研究生,充分发挥“三级四导制”,加强学科和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依托学术沙龙、研究生论坛等交流平台,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借助科研平台、科研创新团队和科研协作团队,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开展道德讲堂等活动,加强研究生学风及学术道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2完善条件建设,增强管理意识

学科条件建设是决定学科科学研究层次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学科条件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有力保障。学科条件不仅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信息资料等硬件,还应包括实验操作技术储备、数据统计分析能力等软件。近些年我们积极组织学科申请国家、省、校三级经费,投入到仪器设备、图书信息资料等硬件建设,根据学科研究方向建成了基础医学院科研实验平台。以我院基础医学学科为例,近3年共申请到国家、省、校三级经费765万,依据“结合实际、共建共享、系统配套、应用广泛”的购置原则,建成了细胞研究、蛋白研究、核酸研究和形态观察等四个科研平台。同时,整合优质资源成立“科研技术团队”和“科研协作团队”,为学科老师提供实验技术指导、数据统计分析等支持,进一步完善学科软件建设。此外,还积极推动学科与科研实验中心签署共建协议,以基础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已有设施和仪器设备为基础,吸引学科建设资金用于完善学科科研基地和科研中心实验室硬件建设,不仅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也提升了科研实验中心的科研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包括了目标管理、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经费管理等多个方面,它决定着学科人员潜力发挥的程度、仪器设备和投入经费的使用效益等,是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加强工作人员档案意识的培养,重视原始资料的留存,全面施行痕迹管理,统一资料建档格式,及时收集、扫描、复印、归档个人的论文、论著、立项、鉴定、获奖、专利和学术交流资料,定期检查学科目标任务、建设经费、仪器图书购置等的完成情况。根据实际需要,我们适时举办了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秘书培训班,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依据相应的规章制度,积极组织专家对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论证、修订和完善,并要求学科根据中长期规划做出年度工作计划,以保证学科有序、高效地运转,踏实走出学科建设管理的第一步。同时,有序开展学科建设年度计划完成情况督查、反馈和整改,落实组织管理制度和学科带头人责任,协调相关专业人员、职能部门服务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为学科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3加大科学研究,提升学术水平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在学科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其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科的水平和层次,也反映了高校综合实力的强弱。只有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发现学科新的知识,转化科研成果为社会服务,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才能使学科保持生命力和竞争力。同时,学科建设也会为学科提供新的研究课题,使学科科研能力得到提升,研究资料得到积累,中青年教师得到培养和锻炼,这些均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促进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同步协调发展。科学研究是一个团体性的工作,需要内部分工协作,学科带头人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对于提升学科科研实力至关重要,而学科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决定了学科科研能否持续开展。为了培养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我们积极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校讲解学科研究现状、前沿及科研项目申报注意事项,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实验中心新进仪器设备使用培训,开展不同科研团队间的学习交流活动。此外,相对稳定的学术方向在科学研究中尤为重要,我们要求各学科及时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扬长避短确立自身特色;通过对自身情况的全面分析,反复思考、凝练、论证,最终确定或调整研究方向,学科不同研究方向各有侧重、彼此支撑,为学科科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术水平的提高是学科建设的目的,而学术水平高低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素质和科学研究的水平上,高水平的学科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和进行高层次的科学研究[4]。此外,学术水平还应包含学科研究方向的先进性和稳定性、学科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及学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学科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情况、学术创新与特色、对社会经济科技进步的贡献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情况。为了促进学术水平提升,我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借助学校的百家论坛和博士沙龙、基础医学院自身的仲景讲坛、博士论坛和研究生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同时鼓励学科老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进行大会发言,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学习最新理论知识及实验技术,展示科学研究成果,扩大学术影响。综上所述,高校的学科建设即是围绕学科知识领域,通过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积累,提高学科人员素质,完善管理水平,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创新知识,不断提升学科学术水平。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基础医学院,我们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形成了以“汇聚人才队伍、凝练学术方向、提升管理水平”为抓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学研究水平”为目标,以“完善的教学科研平台、多样的学术文化交流”为保障的学科建设模式,我们将积极探索,不断总结,为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陆军,宋筱平,陆叔云.关于学科、学科建设等相关概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6):36-37.

[2]顾秉林,王大中,王劲松,等.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63-65.

[3]马廷奇.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6)56-58.

药学学科建设范文5

[论文摘要]文章提出了高等中医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关健所在,从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其师资队伍的建设举措两大方面阐述了提高其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方法和根本措施。

随着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深人并成功的推进。为了振兴农村中医药事业,解决农村缺医少药、医药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的现状,进人21世纪以来,相继有多所中等专业中医药学校升格为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中专向高专转化期间,由于培养对象和目标的不同,两种层次的教育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其中师资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师队伍是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关健,是高等中医药学校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一所学校能否立足社会、市场、产生品牌效应,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水平决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反映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综合实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1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 1教育观念滞后因教师均从中专医学教育体系转换而来,对高等教育的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手段知知甚少。教师在教学上更多地沿袭了中专时期的一套教学方法,教学和研究的学术性不强,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强,理论和实际脱节。教师下临床没有硬性规定,无法及时掌握医学发展最新动态。

1.2学历职称偏低,年龄偏大因历史的原因,原中专学校仍有大批中专和大专学历的教师,其职称只有中级。加之中专学校受编制的影响,新进教师较少,造成教师年龄结构失衡,有些课程有高级职称断层的现象。

1.3师资来源渠道窄中医学校教育起步均较晚,大部分从原西医卫校改制而来,一方面教师绝大部分来自非师范学院,一方面中医药学院的轻中重西,导致师资整体素质偏低。

1.4继续教育不系统从事中专层次教育的教师,因教育任务繁重,进行医学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继续教育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课程体系的限制,医学院校教师在校教育中未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训练,这就不可避免地对医学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1.5实验教师素质低创新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而创新体系的基础是实验室高职高专人才更需要优秀的实验教师。改革开放以来,实验室及实验教师队伍得到迅速发展。但仍在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硬件投人,轻软件环境建设;重理论教育,轻实验教育。实验师资不稳定,实验教师整体学历层次偏底,高职称人才更是缺乏。

1.6临床课教师知识陈旧单一刚进人高职高专教师行列,临床教师一般来自两个渠道:一是原学校从事临床理论教学的教师,他们缺乏的是临床知识;二是从附属医院聘任的临床教师,他们的缺点是对理论教学缺乏系统培训。

2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

2.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首先以全国第3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为纲领,组织师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通过学习,使教师了解“以教育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面向农村基层,努力办出特色是中医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路”。通过学习,使教师明确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教师进一步明确中专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区别所在,促使教师逐步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先进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

2. 2深化管理,改革体制,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应该在管理体制上恰当引人人才市场机制,一是要引进竞争机制,严格把好新教师引入关,可采取聘任、招聘等方式补充思想政治素质好、各方面能力优秀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选留方式,通过人才市场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到高校任教,按需聘任,竞争上岗,可先在有条件的系部搞试点。二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正确的政策导向,公正合理的物质利益与分配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医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并且使其得到保护和健康发展。三是建立自我约束机制,通过比较完善的制度、法规及职业道德规范、奖惩措施来规范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将教师队伍分为固定的编制和流动编制两部分,紧缩固定编制,扩大流动编制,减少专职,吸收兼职为主并实行资格与聘用分开的做法。

2. 3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稳定骨干教师队伍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层,努力建设一支高学位、低年龄、高职称的教师队伍。(1)调整断层。要在职称评聘中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采取倾斜政策,对拔尖人才,要创造条件,予以破格评聘,力争晋升一批40岁以下的教授和35岁以下的副教授。(2)培养青年骨干教师。要在3一5年内精选、重用、厚待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使他们能独立地担负起教学、科研重任,顺利完成新老交替工作。(3)建立学科带头人梯队。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不同层次的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第一,要立足省级专业和重点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争取在国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第二,要立足校级重点学科和专业,建立一支省级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第三,建立一支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队伍。(4)根据本校实际和发展需要,确定师资总体发展规模,力争在3 -- 5年内使教师年龄、学历、职称、学科比例结构达到最佳状态。

为了稳定骨干教师队伍,应采取必要措施和倾斜政策,为骨干教师和教学成绩突出的青年创造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他们提供自我提高的机会。同时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倡奉献精神。重要的是要把学校办好,使学校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才能真正把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团结住,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2. 4组织培训,注意“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师资培训工作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结合实际,努力改善内部环境条件,不断调整培训的目标和计划,落实《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使师资培训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当前学校可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知识等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培训。对青年教师可采取:(1)参加同等学历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2)参加助教进修班;(3)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对中年教师可采取岗前培训,短期研讨班、讲习班,单科进修,常规培训如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具有全球化眼光,深刻洞悉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标准,了解本专业知识国际发展的态势,熟练掌握国际交流工具,了解国际医学教育基本规格,实现教育的国际接轨;其次,知晓教育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应该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己任,重视科技成果的开发和应用工作,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再次,强化对现有在职教师的时间差,分批将一些教师安排到临床或相关单位进行实践锻炼,以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第四,注意从医疗机构第一线人才中引进那些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双师型”人才,强化专业教学,充分利用行业特点,聘用行业的专家或知名人士指导工作,带动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学术氛围。

药学学科建设范文6

一、反腐倡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要求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群众,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武装思想,确立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了“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思想,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到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其次要端正思想,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每一个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牢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越是群众意见多、矛盾集中的地方,领导干部越要到那里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基层当地;各级领导干部只要同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必然就会一身正气,什么歪风邪气都刮不倒;相反,如果脱离了群众,脑子里没有群众观念、群众利益,就会成为歪风邪气的俘虏。

第三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把解决和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畅通群众的投诉举报渠道,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大专门机关依法查处的力度,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都要做到一查到底,并及时向群众反馈,公之于众、取信于民。

第四反腐倡廉要始终围绕人这个基本对象来开展。对那些已经出现问题的领导干部,要认真研究其出现思想行为蜕化变质和腐败的根源和轨迹,探究为什么他们会出现革命意志衰退,甚至堕落成为社会蛀虫和罪犯的原因,在对他们加以惩处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未出现问题的党员领导干部,也要在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改造的同时,积极探索对他们实施有效监督的途径和办法,加强事前防范和主动监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发现有了不良苗头要及时提醒和帮助,出了问题要果断严肃处理。对直接从事反腐倡廉具体工作的纪检监察干部,他们是保证党的肌体健康的忠诚卫士,要格外注重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战斗力,建设成为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队伍。对广大人民群众要大力实施政务公开,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让群众雪亮的眼睛进行监督,能够强化对权力的制约,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同时能够极大地调动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

二、反腐倡廉必须坚持加快发展的目标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没有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得不到根本体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不能脱离加快发展这个目标,否则就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也无法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好效果。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使反腐倡廉工作更加自觉地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把防治腐败寓于改革和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

首先要把握好加快发展与反腐倡廉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是大局,反腐倡廉工作必须无条件服务于大局,要把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来认识和把握,来判断和考量,注意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妨碍改革和建设的突出问题,促使反腐倡廉工作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推进和发展,善于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多管齐下解决腐败问题,达到加快发展反腐败,惩治腐败促发展的良性互动。

其次反腐倡廉要为加快发展提供保证。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规律的认识,把始终做到“科学发展”作为衡量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实行民主集中制度这个党的根本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在思想和行动上坚决执行“六个决不允许”,确保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让反腐倡廉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同时要从严查处违反科学发展观的行为,坚决纠正一些只顾眼前利益或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纠正粗放式发展、片面式发展等不科学发展模式,对造成不良影响和责任事故的责任人从重、从严进行查处,同时探索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研究解决妨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第三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和对待谋发展的党员干部。对在加快发展过程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但是因为工作经验不足等原因出现失误的党员干部,要把他们的错误与失职渎职、的行为甄别开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对遭到诬告陷害的还要要予以澄清并加以保护,不能挫伤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麻木不仁,无视群众呼声和疾苦,一意孤行,造成不良影响而破坏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不论是什么人都要严肃查处,绝不能姑息迁就。

第四要进一步完善对政府部门形象测评和综合考评制度。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活动,通过抓党风、促政风、带行风,优化政务和经济发展环境,树立各级政府部门在群众中、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完善综合考评制度,建立各单位、各部门服务企业的跟踪档案,科学设立优化发展环境监测点及监督员,把测评权真正交给企业,交给群众,进一步转变政府部门工作作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推进廉政建设。通过上述办法对各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进行动态考核和管理,一旦发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坚决铁心硬手予以严厉惩治。

第五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大发展中更要紧抓艰苦奋斗这个优良传统不能丢,改革和开放的任务越是繁重,各级领导干部越要牢固树立和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腐蚀与反腐蚀、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非常激烈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丢掉艰苦奋斗精神,转而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开始的,这对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科学发展的道路都是十分有害的。必须崇尚节俭、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教育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拒腐防变,才能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克服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风险。

三、反腐倡廉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

从方法论意义上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切实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同样,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也必须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

首先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同样重要,任何一个出现缺陷都会破坏惩防体系的完备性和功能性。在反腐倡廉教育中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要通过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让他们真正明白“权力是谁给的,应该为谁正确行使权力”、“为什么革命、为什么当官、身后留点什么”,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确立地位观、利益观,真正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健全各项制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制度和机制。要以完善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制度和法规为主,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和法规改革创新,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进程要与反腐倡廉过程相适应,党内制度建设要与国家法制建设相协调。在反腐倡廉监督中,要注意发挥各种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要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党委要加强对党内监督的领导,纪委要协助好同级党委组织协调党内监督工作,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的基本权力。要切实发挥人大极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作用,加强执法检查、监督及人大代表视察工作。要支持和保证监察、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开展监督,强化行政监察职能,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提高行政效能。要确保司法监督,建立公安、审判、监察机关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工作机制,加大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要切实加强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政协特邀监督员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认真办理政协提案。要依法保障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畅通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机关极其工作人员批评、建议、控告、检举等渠道,建立健全受理群众举报违纪违法行为的工作机制。

其次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要坚持“三项工作格局”一起抓,使“三项工作格局”成为反腐倡廉的常态运行机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是反腐败工作中的主要内容,这三项工作既相互联系有相互促进,体现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要求。领导干部要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行世界观改造,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要以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领导干部为重点,查处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尤其要集中力量查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骗税、套汇、走私,以及严重失职渎职和严重虚报浮夸等案件。通过查办案件,达到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教育广大党员干部,鼓舞人民群众信心的目的。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要抓住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不正之风、医药购销的不正之风、公路“三乱”、中小学乱收费等等。

第三反腐倡廉建设既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又要形成反腐倡廉的合力。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形成反腐倡廉合力的必要条件。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都要把自身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好,“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出了问题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各地区和各部门要从各自的职责范围、工作特点出发,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部位和环节,立足防范,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努力形成反腐倡廉的合力。

第四既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又要有现实反腐的紧迫感。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会乘虚而入,并且将伴随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将长期存在,现象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同时,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消极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全面遏制,有的还在滋长蔓延。这些都决定了我们一方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抓紧当前反腐倡廉工作,采取有利措施,把突出问题解决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群众,突破一批大案要案,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药学学科建设范文7

1.凝练临床中药学学科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

突出学科特色与优势从宏观层面上讲,学科方向建设的内涵是指学科发展的专业构成及其发展趋势;在微观层面上,学科方向建设是指整体的学科布局以及单一学科内部学术研究方向的选择。结合医院具体实际,临床中药学学术研究方向原则上不宜超过3个。

成功凝练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方向,有利于学科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有效配置,克服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并有利于形成品牌学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在我院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实践中,学科团队主要围绕中药材、中成药、中药制剂等研究对象,利用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对中药质量标准进行不断地丰富完善,并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新的用药知识。同时,重视骨伤科中药新制剂、新技术的使用和临床应用研究,丰富了临床中药学的内涵。临床中药学的核心是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我院学科团队成员紧紧围绕临床中药学的核心任务开展中药新药临床药理研究,为开发新药作准备。

平乐郭氏正骨传统药物是我院的特色和优势,继承和发展平乐郭氏正骨传统药物一直是一项重要工作,注重选择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品种展开新药研发工作是我院的一项光荣传统。临床中药学学科研究方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学科研究方向也体现了学科的特色。学科研究方向要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并符合社会与医院发展需求,具有代表性、创新性,才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2.重视学科科学研究建设工作

提高医院科研能力与水平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有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只有拥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才能使学科整体力量得到不断发展;学科建设可为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合理的知识、人才结构,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在医院开展临床中药学科学研究,需要学科人员不断地更新完善临床中药学学科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结合实践与心得,笔者认为医院临床中药学学科科研建设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突出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核心,医院科研工作要坚持创新的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学术成果,促进医院学科发展。

二是注重发挥本单位多学科综合优势,打破学科壁垒,根据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需要,按照适当的组织形式,采取资源共享的方式,实现与临床学科联合承担科研课题。

三是克服科研选题盲目分散,与学科建设脱节的现象,注重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进而增加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

四是改善学科基地建设,加强实验室条件建设,以利于开展科研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搭建临床中药学实验技术平台,构建适合科研建设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能够为学科的研究者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新型基地。

五是实验平台的建设要坚持开放性的原则,通过结构优化、资源重组,使实验教学平台真正成为实践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创新能力的基地。

3.培养临床中药学人才队伍

提高医院临床药学服务能力与学术创新能力医院临床中药学学科队伍建设是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任务是在学科带头人领导下,在特色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广泛引进人才,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团队。临床中药学学科队伍,是由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科骨干、学科成员等不同层次结构、学历结构的人员组成的团队。科学整合团队成员,使人才个体各得其所,各显其能,以构建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最大限度地发挥临床中药学学科队伍的整体功效,提高临床中药学学科整体的学术水平。拥有一个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并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学科队伍建设应结合自身实际。医院临床中药学学科队伍建设,既要符合医学科学发展的规律性,又要适应整体科学前进的趋势。要重视学术人才的培养,注重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鼓励学术创新和学术争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使每位学科成员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定位,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条件与环境。

二是注重学科交流,注重学科资源的利用和共享,为学科群体优势的形成和发挥创造条件。临床中药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要以此为契机,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主体,以指导临床有效、安全、合理用药为宗旨,坚持中医学与中药学相结合、传统研究与现代研究相结合、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并与药理学、药物化学、毒理学及临床各科等多学科协作,以高起点加快学科建设,从而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是学科队伍建设应重视青年人员的吸纳和培养,完善知识传承和帮带机制,使学科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趋于合理,以实现中药学科的持续发展。

二、结语

临床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和基础,临床中药学学科工作不仅要面向药品生产,面向医药管理部门,而且还要直接面向患者,面向临床医护工作者。医院加强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它不仅仅是医院现实与长远发展的需要,更是广大医师与患者的需要。

药学学科建设范文8

药用植物园人才培养校内基地建设医药高职类院校开设的专业大多属于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中、能否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需求。基于这一目标,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基地设施硬件和管理软件水平成为高职类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中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具体的实践来理解和验证,因此,实训基地对培养中药专业学生成才所起作用尤为重要。我校中药专业成立于1972年,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历史,虽曾经取得不小的成就,但现今的发展形式并不容乐观,不管是生源数量还是师资力量都没法跟省内同类型学校相抗衡。因此,要想专业能稳健发展,就必须要有自身的特色。一直以来,中药饮片识别及中药原植物鉴别是我们学校中药专业毕业生的强项,也是今后中药专业学生培养中需要一直坚持的特色。为坚持这个特色,校内实训基地――药用植物园(又名百草园)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百草园基地建设有利于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药人才

中药专业中的《药用植物学》与《中药鉴定技术》都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涉及的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品种复杂,要想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植物种类以及重要的中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百草园建成后,园内植物基本上涵盖了药用植物学教材上所列的科属,其中收集药用植物种类较多的科有马兜铃科、蓼

科、桑科、毛茛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伞形科、唇形科、马鞭草科、菊科、百合科和姜科,种类最多的为菊科,其次是蔷薇科与百合科。各类药用植物中,如果按药用部位划分,全草类药材最多,根类药材次之,茎、叶、种子、花类药材最少。学生在学习相关的药用植物与中药材知识时,不论是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是系统分类,都有相应的、可见可摸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课本里的药用植物和药材以更为直观、真实和立体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带着学生在现场识花认草,零距离认识自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教学效果也是常规课堂教学所不能比的。而且因为学生数少,可以让每个学生充分利用百草园的药用植物资源,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而教师也有更多的精力对学生悉心指导,增强他们的中药原植物鉴别及中药饮片鉴别的能力,把每个学生都当成精品培养,变生源数量少的劣势为优势。

二、百草园基地建设有利于专业师资培养,提升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

良好的师资是培养特色人才的保证,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强化教师的课堂实践技能,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与科研水平,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建立科研型与技能型并重的学术梯队,提高教学团队素质。百草园建成后,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药用原植物与中药饮片,同时,药用植物园也为专业师生的科研提供有利条件。例如,可以结合中药专业情况做横向联合研究,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能力。这样不仅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而且可使教师的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为科学研究创造条件。同时植物园种植了多种药用植物,为药用植物的种植、品质评价、药用成分提取和鉴定等科研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

三、百草园基地建设可以充分发挥科普教育作用,提升中药专业师生的社会服务水平

中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用植物园的建立就是用园林的方式来体现中医药学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围墙的百草园建设开启了高校服务社会的一种新模式,通过对园内的每一种植物进行挂牌,标注学名、科属名、中文名、入药部位、药材名、性味归经、功效等,让所有参观者能一目了然。通过这样的宣传模式,不仅可以让中药专业的学生很容易掌握相关知识,包括其他专业的师生以及外来参观者,都会很自然地关注和接受这些中药知识,起到了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作用。在提升专业社会服务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百草园基地建设能为实验教学提供充足的材料

许多中药专业课程实验,需要大量的药用植物标本以及药用植物的鲜品。但药用植物的鲜品无法从商业渠道获得,这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缺憾,在缺乏药用植物鲜品的情况下,仅依靠多媒体、彩色药用植物图片等教学手段,学生对所学药用植物及生药缺乏感性认识,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由于无法看到原生植物和生药,学生极易疲劳,进而产生厌学情绪,直接影响其学习积极性。而百草园则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既节省了财力、物力和人力,又解决了教学实验材料选购困难的问题,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

教学实践表明,从北京药用植物园的前身――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用植物试验场标本园建立至今,我国已有包括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等在内的十几所医药院校建设了自己的药用植物园,在职业学校中不少学校也建立了植物园,如漳州护理学院建立有集教学、科研、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药用植物园。中药专业是医药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其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多在医院药房、药店、药厂等单位工作,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药店和药厂的声誉和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因此,中药专业更应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药用植物园的建设不仅能进一步提升医药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而且能促进中药专业的发展,进一步保证中药专业毕业生的质量,真正体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这一要义。

参考文献:

[1]毛一中,陈文.学校附设药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2):26-27.

药学学科建设范文9

作为一所高等药学教育机构,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始终把培养优秀的药学人才放在工作的第一位。院长许建华教授介绍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具备药学与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药学与医学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能胜任药物分析、临床药学服务、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制剂生产与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高级药学专业人才。”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院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学院有教师57人,95%的教师具有或正在攻读博硕士学位;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学院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有多名教师是留美、留日回国学者。这是一支年轻的、专业的、充满着凝聚力和朝气的教师队伍。

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组织结构完善而又不失自己的特色。学院设有学院办公室、教学与科研办公室、药理学系、药物分析学系、药物化学系、药剂学系、天然药物学系、基础化学系、药学综合实验室、化学综合实验室、实验药理学实验室、医药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临床药理研究所、蛇毒研究所等机构。学院承担了药学专业多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药理学》为福建省优质硕士课程和福建省级精品课程。

近几年来,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在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学院坚持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对课程及其结构进行整体优化。与此同时,学院以福建省重点高校建设为契机,加强学科建设。药理学入选福建省高校重点学科。学院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1)肿瘤药理学研究;(2)神经药理学研究;(3)抗生素、免疫调节剂等微生物新药的研究;(4)生物肽生化药物研究;(5)天然药物提取与分析研究;(6)生物大分子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