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白酒文化知识集锦9篇

时间:2023-12-29 10:39:51

白酒文化知识

白酒文化知识范文1

创名酒宣言

党中央、国务院已经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胡锦涛主席号召“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产业”。温家宝总理指出“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商务部为振兴中国品牌、强化品牌战略将推出品牌评价体系并启动自主品牌出口战略。

中国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工艺独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深受我国消费者和世界各地炎黄子孙的钟爱。改革开发以来,在科技进步和品牌创新的基础上,涌现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品牌力的白酒企业,他们正逐步地壮大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买进。

中国白酒是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中国白酒也已经具备争创“知名品牌”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的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贯彻执行国务院、商务部的战略部署,我们作为白酒产业中的一员,发挥中国白酒产业优势、振兴中国白酒品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我们庄重的向全社会承诺:

一、 我们要以商务部对名酒的要求规划和管理企业;

二、 我们要以“质量至上”的原则不断提升产品力;

三、 我们要以“消费者至上”的原则不断做好服务;

四、 我们要以“和谐共赢”的原则不断加强厂商合作;

五、 我们将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中国白酒的国际化。

争创中国的名酒是我们一贯的追求!

擦亮中国白酒行走世界市场的名片是我们不懈的努力!

中国白酒进一步繁荣的景象一定会到来!

自6月16日开始,《食品商》杂志将《创名酒宣言》和“关于共同签署《创名酒宣言》的函”陆续向25家参选企业发出,至7月15日共有18家参选企业表示赞同签署。

“第6届中国名酒”评选“暂停”之后,中国白酒横生悬念

2006年底,商务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按照“十一五”规划关于“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的要求,重启中断18年之久的“中国名酒”评选活动。

2007年4月22日,商务部对入选“第六届中国名酒”的企业进行了公示,其中白酒36家,包括14家老名酒和22家新名酒。商务部关于新名酒评选的公示之后,立刻引来白酒行业巨大反响,一方面,给入选企业人心振奋,其中很多企业已做好了宣传准备,更有甚者,有数家企业已急不可耐的在一些媒体上打出了中国名酒的广告;但另一方面,有六家白酒企业联名上书,强烈指出商务部此次名酒评选违法,更有企业将商务部告上法庭。5月17日,商务部宣布“第六届中国名酒评选活动暂停”。

评选活动虽然被暂停,业界议论并未停息,反对评选的企业表示,评选活动不应该是暂停,而应该彻底停止;但支持评选活动的企业渐渐的将观点集中到“中国白酒痛失拐点”的认识上来。“中国白酒痛失拐点”的观点出自《中国白酒痛失拐点》一文,该文首发在《食品商》杂志,随后被其他平面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大量转载,在白酒行业引起巨大反响。该文从行业的高度指出:“第六届中国名酒是政府自1990年代的“国宴不允许饮用中国白酒”和“白酒提高税赋”等一系列限制措施后,首次主动发掘和推动中国白酒产业发展的力举。如果第六届名酒评选流产,将是中国白酒的巨大损失,随之丧失的是中国白酒将丧失整体历史性跨越的机遇”。

“创名酒宣言”的契机

仔细解读“创名酒宣言”,我们发现第六届名酒的评选其实是中国白酒难得的一次整体历史性跨越的机遇。

首先,“创名酒宣言”的签署宣言表达了企业对第六届中国名酒评选新标准的再次高度认同。和以往5届中国名酒评选标准不同,第六届中国名酒评选新标准结合企业的市场销量和利税,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综合起来考虑,是十分科学的,这有利于真正体现一个产品的品牌力、渠道力和消费者接受程度。

二、在此新标准下入围的25家酒企,其实已经代表了中国白酒整体势力,他们的崛起,将有助于促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中国白酒的行业集中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这25家企业将是提高品牌集中度和行业集中度的最有力的推动者。

白酒文化知识范文2

即使已经身为江南大学的副校长,徐岩所领导的以白酒为方向的研究在很多人眼里仍然不入学术主流,因为这些人认为白酒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不仅如此,2013年徐岩主持召开中国传统白酒健康论坛,公布了他所带领的小组关于白酒健康研究的最新成果,虽然有大量的技术数据以及权威的医学专家证明,还是引来很大争议,一些人认为他不过是替白酒行业说话。直到2014年1月,徐岩从2006年开始耗费6年时间进行的《基于风味导向的固态发酵白酒生产新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获得了由国家领导人亲自颁发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不少人才开始重新认识徐岩,重新认识白酒,发现白酒其实并不简单。徐岩很欣慰,因为他认为科技支撑白酒未来的发展是切实可行的。

徐岩获奖的研究其实很简单,就是以白酒的风味为导向研究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群体,对风味有贡献的就保留,没有贡献的就去掉,让白酒酿造成为一个可控的多微生物发酵过程。这是研究白酒复杂微生物群体的一种有效办法,它会带动很多工艺上面的改造,从制曲、酿造到组合勾兑,这是西方的最新的研究方法,结合了中国传统工艺。但是,白酒过去几乎没有进行过这样的研究。根据相关记载,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之后,保健酒汾酒竹叶青获得过一次,青岛啤酒获得过一次,白酒从来没有获得过。

“白酒酿造技术是中国自己的东西,国际上没有研究。我这样定义它,它是东方食品发酵中最具典型性的,这种典型性在于它的发酵方式,它的科学价值最具典型性。”徐岩说。

在徐岩看来,酒本身是嗜好品,和其他商品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既有物质属性又有精神属性。但当下过分夸大了其精神属性,这也导致精神需求和主流价值观相背离。每个国家都有这种精神需求,法国的葡萄酒在国家文化中形成了它的需求,这方面白酒就没有把握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从商业的角度放大了精神需求、感性的部分,其实白酒应该回归到产品本身,关注它的物质属性,就是其科学价值,把理性部分用得好,才可以把感性的部分发挥得更好,成为主流。

徐岩的这种判断并非是站在学术的位置上,从白酒快速发展的十年不难发现,白酒企业不是在关注“国”字就是打出“皇家”旗号,行业对于文化挖掘了很多,也编造了很多,文化的东西过多,就使得白酒很虚,消费者都不知道喝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了。

在徐岩看来,现在白酒的价格已经上去,基本商业模型也形成,但是白酒背黑锅的时候还是非常多。白酒在大家的心目中是土豪,在评奖的过程中,中国评酒专家也被认为是土豪,土豪就是有钱没有文化,大家认为白酒也是没有什么科学含量的。

他们的逻辑是在国际上没有相关研究,就认定它很简单,没有科学技术,其实完全不是。中国白酒文化价值的确很大,正是因为它的文化作用太大,才掩盖了它的科学价值。徐岩甚至认为白酒是世界上深度最深、复杂度最高、最值得研究的,也是最光彩的东西。

徐岩说:“国际上认为白酒是中国第五大发明,其实不是白酒本身是第五大发明,而是白酒中曲的制造以及其中的微生物技术是第五大发明。由于行业的土豪思维,竟然把白酒说成了第五大发明。这都是以讹传讹,不科学。”

白酒文化知识范文3

关键词: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支持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2012SJD790066)《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指导项目(项目编号:201314160010Y)《洋河酒业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金融支持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收录日期:2014年1月10日

从金融支持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获得了相应的金融支持,但是主要是知名的洋河和今世缘,还有很多白酒文化创意企业没有获得金融支持,而且获得金融支持比较难。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金融支持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一、政府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明显。江苏省政府及宿迁市政府、淮安市政府在支持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没有专门的投融资政策,准入政策及财税政策都不是很完善,导致很多资金没有相应政策不愿意流入苏北白酒文化产业领域。

(二)“质押”存在问题。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特点便是,一定程度上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资产不是很丰富,主要靠创意产品进行“质押”,而我国目前的版权价值评估体系还不是很完整,在质物的版权评估和交易机制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对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很多民间资本及风投看好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在进入前需要有有效的法律保障,而目前江苏省却缺少这方面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保障,导致有效的资金民间进入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领域顾虑比较多。

二、银行信贷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银行信贷一定程度上不愿意支持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中国酒产业仍面临严峻的问题与挑战。目前,有些苏北白酒业的营销还处在“作坊时代”。民俗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仲富兰教授说,酒类品牌要靠酒背后的东西来支撑;酒文化创意需要提炼酒文化蕴涵的独特灵魂,张扬其不可替代的个性特色。当今苏北白酒行业严重同质化原因是众多的酒类企业既缺乏细致的品牌管理,也缺乏完整的营销系统,大部分粗放经营,把品牌经营、成长、控制的权力交给经销商来运作,因此带来市场恶性竞争、畸形发展和同质化竞争,让整个白酒市场充斥着低层次的搏杀。

(二)风险大。目前,我国的白酒品牌非常多,每个白酒品牌都有其非常棒的创意,而苏北白酒文化创意发展中,消费者的需求对创意能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进而导致苏北白酒的文化创意能否成功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放贷过程中非常注重风险的控制,因而不愿意将贷款贷给风险比较大的行业及企业。

(三)贷款种类缺乏应有的创新。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以抵押贷款占比最高,而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企业获得贷款一定程度上缺乏抵押,像其以知识产权及白酒品牌价值这样的无形资产作为质押,由于上面说的政策及评估体系的不健全,难以获得相应贷款。

三、风险投资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方面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风险过大;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基本上未涉足过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导致难以吸引风险投资。

(一)规模扩张风险。近年来,苏北白酒快速发展,且正在进行募投项目建设。技改工程全部达产后,将提高酒生产能力、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并增强公司研发能力。尽管在确定建设技改项目之前对项目技术成熟性及先进性已经进行了充分论证,是基于目前的国家产业政策、市场环境、行业内科技水平、原材料供应状况等条件做出的,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这些因素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仍有可能出现一些尚未知晓或目前情况下尚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市场风险。除此之外,就算充分地考虑了产品的市场需求和项目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定时间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市场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仍有可能使该项目实施后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

四、直接融资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直接融资主要从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已初步形成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但在上市过程中,无论是条件还是上市过程都非常严格并繁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想达到上市条件基本上是非常困难的。苏北白酒企业有很多,目前只有洋河酒业成功上市,今世缘酒业正在准备上市,其他的中小企业根本达不到上市条件,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直接融资支持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五、金融支持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体系的构建

金融支持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将各方面资本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既包括政府、银行类金融机构,也包括资本市场、民间资本及风险投资的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支持体系。

(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很多发达国家发展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都充分表明,政府在创意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替代的。政府可以从政策、资金等多方向引导其他资金的流向。像上面分析的,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缺少投融资政策、财税政策支持,版权评估及价值体系也都不健全。江苏省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快出台这方面的支持政策。苏北白酒文化创意的发展中,有很多中小白酒企业也想发展,但是实力比较弱,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应考虑到这些企业的生存发展,可以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出一定额度的中小白酒企业创意发展资金,政府出面设立一定的贷款担保机构,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与这些白酒文化创意企业的合作。人才在创意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江苏省聚集了大量的人才,但大多都集中在苏南地区,这些人才不愿意来苏北发展。江苏省政府一方面鼓励苏北白酒企业自己培养创意人才,同时在政策上鼓励现有的人才到苏北白酒企业中去。同时,江苏省政府及地方政府也可以设立专项的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资金,保护好苏北知名白酒的基础设施。

(二)创新银行信贷制度及种类。由于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及经营风险大,缺乏担保等问题,导致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容易获得银行信贷支持。银行类金融机构应创新信贷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好的白酒文化创意企业开通绿色贷款通道。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企业进行贷款时,不容易提供担保,银行可以创新贷款种类,可以向苏北白酒企业提供白酒仓单质押贷款、知名白酒品牌质押贷款等。同时,请专业的评估机构为白酒企业提供的无形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鉴定,不要怕麻烦,确实对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三)有效引导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是解决企业获得贷款难的有效途径,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如能进入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中,既能解决其资金难的问题,又可以为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促进其转换现有机制,增强活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伴随着改革开放,其资本数量非常庞大。二者追求高收益,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恰恰符合其目的。尤其是目前房地产市场及股票市场波动性也比较大,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是个很好的选择。但目前在政策上还不利于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进入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这时迫切需要各方面力量引导其进入。

(四)加大资本市场支持力度。一个企业的发展通常经历创业、成熟、成长到衰退等几个阶段。前期创业阶段需要个人及政府的资金支持,但到了成熟、成长阶段,主要靠银行信贷及资本市场的支持。银行信贷有高额的利息支出,而且贷款数量有限。资本市场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并且一定程度上融资成本比较小,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洋河酒业获得资本市场支持后,突飞猛进式发展便是非常好的例子。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在上市条件及过程方面,不利于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时,一方面应大力加强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尽可能支持像今世缘酒业这类白酒企业快速成功上市,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基于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在上市条件方面,一定程度上可以放宽创意企业中无形资产占比上限的规定,为中小白酒创意企业在上市融资方面,提供“绿色通道”;同时,也应快速加快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柜台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从而为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企业中还达不到上市资格的白酒创意企业提供一定的融资服务。

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21世纪白酒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伴随着新经济时代产生的核心产业。苏北白酒传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具备发展优势白酒品牌的优势,更要牢固树立强烈的文化品牌战略意识。这样既可以把传统白酒文化传承下来,又可以充分合理挖掘和利用传统的苏北白酒文化品牌,加快实现品牌文化向文化资本的转化,提高苏北白酒文化软实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消费者精神需求要求也越来越重,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恰恰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苏北白酒企业的发展应以差异化战略为销售手段,对全国的白酒市场及目标消费者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与研究,进行苏北白酒品牌的整体视觉形象塑造。目前,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金融支持难问题,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银企合作、融资担保、上市融资等方式,这个问题将伴随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逐步缩小。金融支持与苏北白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很快会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共同繁荣。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少峰,张立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基础教材:文化产业商业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白酒文化知识范文4

一;全国白酒市场分析

2009年1季度中国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2009年1~2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343.02亿元,同比增长20.9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87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339.53亿元,同比增长19.1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36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8.98%,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37个百分点。

2009年1~2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4.92亿元,同比增长20.1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06个百分点。2月末,我国白酒制造业资产总计为1528.40亿元,同比增长16.34%,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88个百分点。2009年1~2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47.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98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1.20亿元,同比增长-37.1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71.42个百分点。

2009年1~3月,我国白酒累计产量为154.52万千升,同比增长为18.49%。

与其他行业一样,白酒企业也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2009年第一季度业绩继续放缓,白酒业告别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平稳增长期。为了度过经济寒冬,各酒企已经积极迎接挑战、化主动为被动,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以及价格策略,来维持市场份额。

二,陕西白酒市场分析;

陕西在全国的地理位置中,被称为“中国的西部、西部的东部”,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中心和进入中国大西北的“门户”,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正因为这样,便决定了其在商战中的重要地位。

陕西是酒品消费大省,只白酒消费一项,年消费量就达16万吨。巨大的消费潜能也使得全国众多白酒品牌云集陕西,欲淘得“一桶金”。此外还有众多的酒水厂商正在密切关注着陕西,意图进军陕西市场,因为这里是拓展西北市场的前站。

按照地理特征,人们习惯将陕西划分为三个区域,陕北高原区、关中平原区和秦岭以南地区。陕北和关中地区以52度的高度酒比较畅销,秦岭以南地区46度酒相对好销。从香型来看,汉中地区凤香酒所占比重较大,陕北和秦岭以南区浓香型酒居主导地位。从全省来看,浓香型占到市场的70%以上。

陕西地产酒品牌主要有西凤酒、太白酒、长安酒、西安酒、秦川酒、杜康酒、城固酒、泸康酒、秦洋酒、三粮液、隋唐酒(美水酒厂)、延河酒、龙泉酒、老榆林共20多家,500多个系列品种。

陕西各地区的主导品牌分割各区域市场。如:西凤酒、太白酒以关中地区为主市场,西起宝鸡,东到潼关,沿着陇海线布下天罗地网;以老榆林为产品品牌的榆林普惠酒厂和以隋唐系列酒为代表的美水酒厂盘踞陕北市场,也是白酒消费的大区;泸康酒以安康地区为主市场,市场占有率相当高;三粮液、城固酒以汉中地区为主市场。

经过多年消费的洗礼,陕西白酒市场呈现出新变化。以西凤、太白、老榆林为主的地产酒继续下沉中高、中低端市场,相互渗透;以五粮液、国窖1573、茅台、剑南春,汾酒等为主的外地名酒稳居高端以及超高端,以河套老窖、诗仙太白等为主的外地酒纷纷杀入,正南北夹击中端。陕西白酒市场上群雄逐鹿,本地产酒与外地酒进入“春秋战。

三,西部白酒的营销积累和成长

当然,随着国内营销环境的逐渐成长成熟,当代资讯业和媒介的高度发达,西部地区同国内其他地方一样也纷纷受到不同的资讯洗礼,西部的营销观念和意识也在飞速地成长。随着企业的市场成长和品牌运营能力的增强,西部也出现了一批颇为自豪的英雄企业,一般具有以下共性特征:

1、产品线齐全,且具有较好的地域风格和地域风情特色,设计理念不错,有较好的产品力表达,并且曾经在一段时期内做出过行业性的领先性创新;有一定的品牌管理意识和经验水平,思路较清晰;

2、曾经走向过全国有代表性的一些地域市场,曾经在局部市场创造过较好的业绩,整个企业在全国市场布局上有一定的先验基础;

3、曾经是当地的一张名片,在本地或者更多的地方拥有出色的销量,获得过一系列较高的市场荣誉和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普遍赞誉,消费者的心理基础很好;

4、企业营销及管理制度相对全面,人员素质相对行业平均水平显得较高,具备潜在的高执行力;

5、在企业成长历史上,曾成功地开展过一系列的公关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市场业绩,很大地提升了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为企业的持续性成长积累了宝贵的活动经验和推广经验;

6、拥有一定的市场推广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运作并掌控市场,运作组织架构清晰,职能较齐全;

7、 企业具备较高的产品质量和开发水平;

8、 由于企业在当地的市场规模和历史影响以及现任主要领导的能力素质等因素,企业在本地拥有很高的社会资源关系。

四,发展机遇中的缺失

1、很多酒业的品牌意识和管理其实还比较质朴,处在一个销售型品牌管理阶段,没有上升到一个统领区域的霸主高度上来,从而具有品类和地域的消费品牌独占性;

2、目前,中国白酒营销已经从作坊酒阶段走到了文化酒阶段,现在又开始向质量酒回归。在质量酒和文化酒的营销道路上,整个中国酒水行业表现得还不清晰,缺少必要的认识,工艺酒和窖藏酒重新开始悄悄回流,成为消费者最基础的认知和品质信息传递的最简洁有力的元素,在这一点上,整个中国酒行业的绝大多数白酒都缺乏认识和突破,而不仅仅是西部白酒。如何体现西部白酒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白酒品质和风格,而不仅仅是“产在西部的一般性白酒”。目前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酒水界原料营销和口感营销盛行,这固然是目前消(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费者大都没有上升到品牌层次消费的因素所致的一种务实行为,但是也不能就此认为这就是酒品开发的终极,随着国内经济水平越来越高,洋化生活方式的渗透越来越广,文化营销终将在原料营销和口感营销的未来阶段重新抬头,但那个时候,不再是前些年的“妖、魔、鬼、怪、霸、仙、王”等伪文化泛滥的垃圾,而是建立在基准口感之上的品位等附加值要求;

3、白酒销售战术的再次创新也是西部酒业面临的一个课题,酒水行业的三板斧已经被消费者习惯和淡漠,如何在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上和引领消费者的消费上做出成绩,这一点要在西部品质特色和西部文化底蕴、公关传播方式、推广手法上下大力气,要在三板斧的人性化方面和实惠方面有所创新;“陇派”概念的提出,则是西部酒业的一个英明之举;

4、很多已经开始做大的酒业产品线齐全,品牌理念明确,品质出众,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全国一般性白酒品质上,即使英明如蒙古王等包含桶式、包式、内置银碗等手法,那也只是解决了视觉内涵,酒水的底蕴内涵和心理联想还没有蒙派化和名片化,还不能成为蒙古白酒的正宗和代表,还不能为蒙古王酒成长为真正的全国性品牌和在市场上攻城掠地提供强有力的品质支撑。西部酒业在这一点上还普遍缺乏这些认知,也许是多年的环境使然,战火还没有烧到这个焦点上。手段再有力,在市场的赛跑中,也抵不过真正的品质。做区域名酒或部级别的名酒,应该是包含西部酒业在内的全国酒业的集体追求和理想;

5、在全局观和推广、传播投放上,西部企业显得相对有限和保守。往往是寄希望于奇特的妙招一举突破市场,而全然忽视市场的整体发展阶段和成长周期特征。不舍得投、不敢头、不知道怎么投才放心,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营销战略谋篇布局不够清晰,市场推广模式和节奏不清晰的原因,往往还没有认识到区域市场或全国性市场的全局观和大成本大产出概念。

五;西部白酒的营销环境的深化

1、超级酒水经销商的出现。西部已经出现了酒水行业中较多的大经销商,有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超级经销商,他们拥有超强的“地头蛇”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超级经销商还主要是初级竞争资源的垄断者,这些也跟营销土壤的基础有很大关系。当然,一些经销商和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这些不足,开始在谋划下一步更深化的竞争资源拥有。

2、新兴职业经理人充实到酒水营销行业中来。受雀巢、两乐等国际化大企业的区域经理流失的影响,西部酒水行业的的营销队伍中逐渐充实了越来越多的受过国际营销洗礼的营销人,西部的营销土壤正在发生大的变化,竞争水平也越来越有特色和更高的水平层次。

3、国家名酒和名酒板块军团的大举进攻。以川酒为首的各大名酒板块军团正在大举甚至全面进军区域性市场,以前可以相对偏安一隅的地产酒们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名酒们的全国性视野和强大的品牌力都是西部地产酒们无法安定生存的因素,名酒们内部很多的较高层次职业经理人也是很多地产酒很难比拟的,这就进一步恶化了西部的竞争环境。

4、咨询外脑的进入。咨询不是万能的,实际上很多从业者的功夫还很浅、很嫩,不过,就整体行业水平而言,咨询界还是拥有一批高手精英。由于观念意识的转变,由于很多公司企业发展壮大时遭遇到越来越多的瓶颈,聘请外脑合作的西部企业越来越多。尽管合作并不都是美满愉快的(这里面的深层次原因很多,并不简单是哪一方的问题,需要合作双方进行行业性的深层次恳谈会来推动外脑合作的深化发展),但是越来越多的先进理念和策略开始冲击西部酒业过去的相对保守的营销理念(其实,这只是相对而言,很多内地企业比起优秀的西部企业来讲差得远),西部的营销竞争激烈程度将空前激烈起来,而这其中价格战又是全国性的杀手锏,尤其在西部,价格战和营销战术的惨烈程度会空前地激烈起来。

六;展望西部酒业的未来之路

由于以上因素的制约,西部酒业的营销环境会越来越激烈,但是,由于地方保护作用的惯性和经济水平所引导的“实惠消费”影响,西部的竞争相对于其它地方来讲还是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蓝海”的地方:

一、 区域为王在西部会愈加明显,封锁手法会更加严实甚至粗暴;

二、产品开发逐渐开始科学起来,具有地域特色和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产品也会越来越多,大量的游击队企业会受到大企业产品“原料营销和口感营销”的影响逐渐被压缩生存空间;

三、 战略定位、布局逐渐变得科学,在先胜于人的谋篇布局中,会出现强者愈强的景观;

白酒文化知识范文5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也或许有人认为不可能。但事实胜于雄辩,一旦“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获得消费者的“完全知权”和“认可”,并在主观上具备消费指导意义,它就会以一种“纯粮白酒势力”出现,而与此相立的则是“不以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即所谓的“新工艺白酒”。白酒竞争新格局的形成,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但笔者希望“纯粮白酒认证”不要成为市场竞争的“筹码”,亦不是竞争者用来阻击市场竞争的“赌注”。正如专家所言,希望“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能在坚持审核和管理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切实起到引导白酒企业规范生产经营和宣传推广活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积极作用。我们必须承认的是,“纯粮白酒认证”的出台,对于保护白酒传统工艺和消费者的利益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它也会对白酒市场竞争格局产生变化因素。

■疑问:消费者,会因为“纯粮白酒”而改变对白酒产品的新认识吗?

什么是“纯粮白酒”?

我想,大凡喝酒的人都知道“纯粮白酒”的核心本质,即以粮食发酵而得的白酒。尽管这与白酒专业技术解释有一定的差距,但本质是相同的。

与之相对应的是,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当时为了节约粮食,用甘蔗和甜菜渣、薯干、玉米等制造出来的优质食用酒精为基础酒,加入增香调味物质模拟传统粮食白酒口感,经调配而成的液态白酒。从专业称呼上业内称之为“新工艺白酒”,但消费者会不会这样去称呼呢?笔者曾就此问题问过10个消费者,他们的回答令人深思。“白酒从技术工艺的角度看,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一种是以液体食用酒精或者少部分粮食酒做基酒,加入适量食用酒,勾兑而成的酒,您如何区分这两种酒?具体说来如何称谓这两种酒------?”;“一种是粮食酒,另一种就是酒精勾兑酒------”;“您能明显地区分吗----?”、“这就太难了,几乎所有的白酒都没有在包装上标示酒的种类,即到低是纯粮食酒,还是酒精勾兑酒。我们只能凭经验判断,即喝过的酒中,什么酒喝起来好喝,质量最有保证,我们就选择什么酒-----”。

是啊,消费者凭经验判断什么酒该喝。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我以为,这道出了白酒业缺乏消费透明度,也就是说并没有让消费者能明明白白地喝酒。

曾经有一个消费者在喝酒时说过这样一番话,即:“酒,谁想喝?其实没有谁是甘愿喝酒的。原因不是人们不想喝酒,而是消费者愈来愈发现自己喝的酒对身体健康没有保证。作为拥有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液精髓。酒,其实早已融入到人们的情感沟通、友谊交往的每一个生活环节。按照一些酒文化专家的话来说,酒已经上升为一种精神商品,它更多是文化的、情感的、精神的、价值的载体。但可惜的是,老祖先世代沿袭下来的酿酒精髓,早已因为粮食紧缺被高科技、新工艺所取代,进而引发当前白酒市场实务者与机会者共存、粮食酒与酒精酒共生的一种局面,结果亏的是消费者,因为无法搞清楚自己喝进肚子里边的是什么样的酒,说不准喝得还是假酒-----”。

这番话并非笔者杜撰,说这番话的是一位离不开酒(因为工作需要,每天要出席很多宴请)的白酒忠诚消费者。如此说来,应该给消费者一个明明白白消费的理由了。

纯粮白酒标志规范的出台,意味着消费者等到了“明明白白消费”的这一天。何者为“明明白白消费”?其实早在有关部门组织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总,就提出要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消费。看来实施了多年的“质量万里行”,并没有“行”到“白酒”这一块上来。

面对“纯粮白酒标识”,消费者到底持什么样的态度?令人费解的是,几乎所有被问及的消费者都这样回答到:“当然好啊,这样可以让我们知道谁是‘粮食酒’,谁是‘酒精酒’。但我们对此并非乐观。因为我们无法确定纯粮白酒标识最终会不会成为‘一阵风’或者‘满天飞’-----”。

这种肯定,这种担忧,都摆在我们面前。谁应该对这两个问题负责?我想,惟有行业领导者企业和主管职能部门应该负起责任起来,让这个关乎消费者切身利益的规范落实到实处。同时,媒体应该以公正为原则,做好传播、引导和监督的积极作用。或许,“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将成为指导消费者健康饮酒的市场准入标志。

■态度:纯粮白酒标识,绝非否定“新工艺白酒”的存在

尽管消费者无法知道“新工艺白酒”定义以液态食用酒精勾兑白酒的准确性,也搞不清楚这种酒同样是国家产业政策许可和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酒,而以一个“酒精酒”概之,看似不很符合逻辑,也不利于新工艺白酒的发展。然而这是一个事实,作为以新工艺酿造白酒的酒厂,应该泰然处之。而不要再次上演2002年的那一场“酒精勾兑酒口水战”。“纯粮白酒标识”的出台,必然会让白酒产品从工艺的角度愈来愈使消费者明白,这是一个利于白酒业整体理性发展的好事。

但,纯粮白酒标识,绝非否定“新工艺白酒”的存在。它只是让白酒业有了一个从原料与工艺上进行区隔的“标准”。

笔者以为,“纯粮白酒标识”的出台,其积极意义和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示消费。

这一点毋须多谈,其实只要稍加分析,不难看出“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其中最为核心的“关键词”在于“纯粮”和“固态发酵”。前者为固定酿造原料,这在消费者心目中就是“纯粮食”的承诺,与酒联系在一起,消费者的概念很明了,即“粮食酒”;后者则是固定“白酒酿造工艺”,这是基于专业领域的技术术语,一般消费者不以为然,因为绝大部分消费者,并非明白每一种酒的具体酿造工艺。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消费者从工艺特点认识和区别白酒产品,有积极引导健康消费的现实意义。总体说来,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其根本就在于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喝酒”,即起到明示消费的目的。

第二、保护传统工艺。

传统白酒工艺,即以粮食为原料,采取固态发酵酿造白酒的工艺技术,代表的是中国千年传统酿酒经验的累积,其传奇、独特、神秘的工艺特点,在世界享有崇高的地位;代表着中国白酒民族瑰宝的最高水平。

然而,随着倡导节约粮食,鼓励采用白酒新工艺,愈来愈多的酒厂,早已看不到曾经悠然飘舞的“烟囱”存在,转而是增加了不少“酒精钢罐”。这样一来,表面上节约了粮食,推动了白酒新工艺的发展。但却忽略了传统工艺的保留和沿袭。

俗话说,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中国白酒如何赢得未来市场竞争的优势,我想唯一可以建立比较竞争优势的就是传统的民族酿酒工艺。这是世界其他酿酒国家所不具备的。假如放弃民族传统酿酒工艺精髓,试想我们如何与国际上著名跨国酿酒公司一比高低?曾经有人说,中国白酒无法打到世界上去的真正原因,在于中国白酒的口感和工艺。但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即国际上曾经普遍流行的一种让中国人认为是“马尿水”的啤酒,为什么可以改变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态度?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已经愈来愈视喝啤酒为一种时尚消费。2003年以后,中国以世界第一大啤酒大国立于世界啤酒市场。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像世界啤酒巨头改变中国人喝酒习惯并引导愈来愈多的人喝啤酒一样,去引导世界各国愈来愈多的消费者,来尝试喝中国白酒呢?这是一引导和培育市场的问题。不要武断地认为,外国人不喝中国酒。错矣,您走都不走出去,又怎知外国人不喝中国酒呢?笔者曾经看过一个旅游纪录片,说一群因工作旅居中国的外国人,因为经常与中国人在一起喝中国白酒,结果是这群人愈来愈热中喝“中国酒”,原因在于这酒够刺激和够味。从这里获知,并非外国人不喝中国酒,而是从来没有喝过中国酒。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和改变他们的饮酒习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式很多,其中有一条最有效的战术,即以改变消费方式去颠覆传统市场,这种营销和竞争方法,需要有培育消费市场的信心和耐心。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建一家啤酒厂来引导中国消费者喝啤酒,这种营销方式就是以改变消费方式去颠覆原有市场格局。

那么,中国白酒凭什么走出去?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白酒”?我想唯一的核心优势在于坚守民族酿酒精髓,去影响和改变他人的消费习惯。

走出去需要保留民族酿酒工艺,固守中国本土市场更需要保留传统工艺。愈来愈多的新工艺白酒所引发的决不是白酒工艺变革,更多是滋养了一些以新工艺白酒扰乱白酒市场秩序的“乱象”,这些“乱象”愈来愈影响着消费者对白酒市场的“不信任”,这是白酒产品愈来愈被啤酒、葡萄酒等“替代品”所削弱的根本所在。因为无论是一个行业,还是一个企业,如果视消费者的根本利益而不顾,那结果就是消费者选择放弃原有消费方式或者产品。

因此,要留驻本土忠诚白酒消费者,必须回到以质量取信于消费者并迎合消费者随着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愈来愈追求健康饮酒的需求层面上来。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保护、支持纯酿固态发酵白酒的发展才能推动中国白酒这一民族产业的健康发展,纯粮固态发酵白酒应该是白酒的主流和灵魂。这是我国白酒行业第一个自律性生产工艺技术规范,是行业发展的巨大进步。

第三、净化市场。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白酒市场,无论是采取粮食固态发酵而得的酒,还是新工艺白酒,在包装标识上都大致相同地注明原料是“水、高粱、大米、玉米、糯米、小麦”,而外观都是一样的澄清透明。更有甚者,一些酒精酒公然打着粮食酒旗号混迹市场、蒙骗消费者。这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同时也影响到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

尤其是针对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高端白酒市场,一些以新工艺酿造的白酒,在市场上以极高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在消费者并不知道产品真像的前提,自然与纯粮白酒展开了“较量”。从工艺的角度分析,纯粮白酒的成本要比新工艺白酒高出许多。而在相同售价对比中,“新工艺白酒”的市场利润空间就自然比纯粮白酒高许多,于是留给市场链条中的利润分割机会就要优先得多,不乏以高广告投入、高终端促销费支持等促销手段来吸引经销商和消费者,也就在情理之中事了。

但,这不利于白酒市场的理性发展。

正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秘书长马勇先生所说:“消费者一般说的‘酒精酒’和‘粮食酒’不太准确、规范,我们一般叫‘新工艺白酒’和‘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新工艺白酒’不是不安全,也不是不好,但它仅适用于低、中档白酒的生产,对满足广大低收入群体的白酒消费需求具有积极作用。然而,一些企业通过包装、宣传把新工艺白酒冒充纯粮固态发酵白酒,价格甚至比名优厂家生产的纯粮固态酒还高,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欺骗消费者、扰乱市场,严重影响到行业的健康发展及传统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的生存、发展。如果我们不积极推动国家名优酒及作为传统国粹的纯粮固态发酵工艺发展,都去生产简单省料的液态化白酒,将会是怎样一幅景象?若干年后消费者还能喝到真正的纯粮固态发酵酒吗?因此,我们必须想办法制止这种鱼目混珠的行为”。

这并是净化白酒市场的积极意义所在。

■期望:纯粮白酒标识,应该成为“白酒市场准入标准”

新工艺白酒的优势在哪里?我想,不外乎在于“成本优势”和“缩短储存时间”上。

如果用一家四川酒厂的厂长话,不难看出推崇新工艺白酒的客观所在,即市场竞争当中的“利益较量”。

“白酒酿制工艺复杂、配粮讲究,而且周期较长,相对成本较高,如果一个酒厂要在短时间提高产量的话,那是很难的,比如国内的一些知名品牌酒,有的虽然经过百年发展,其产量不过年3万吨左右。而对于勾兑酒,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一吨优质的酒精不过5000元~6000元,如果稀释成40度左右的白酒,一吨酒精就成为2吨白酒,等于4000瓶,每瓶成本不过1.5元,加上勾兑费用、灌装费用也不过1.8元左右,另外加包装、瓶子也不过7元-8元,但出厂价一般却在25元以上,而酿造酒加上包装一般成本在25元左右”。

“新工艺白酒中的香味物质很少,其量比关系也很简单,致使新工艺白酒的香气、滋味、口感和风格,远远无法达到传统纯粮固态发酵产品的水平。虽然没有对身体没有很大的危害性,可是据一些经常饮酒的朋友说,酒精勾兑的酒喝完了头很疼,而纯粮发酵酒就没有这样的现象。加上这项工艺简单、成本低,进入门槛很低,所以一些白酒企业扩大新工艺白酒产量,通过豪华包装、夸大宣传,假冒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的名义,高价推向市场,牟取暴利。这种行为不仅加剧了白酒行业的不公平竞争,而且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但,市场竞争的结果是,“新工艺白酒”当“纯粮白酒”卖的比比皆是。如何保护传统工艺,或者说保护以传统工艺酿造的“纯粮白酒”,在市场竞争中应该享有的地位和权利,这就需要有一道“市场准入门槛”。在这之前,愈来愈多的人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有些酒厂的价格会如此优惠?在市场上的“激励”为什么会如此巨大?其实,问题的核心就在于白酒市场竞争处于一种“模糊状态”下,新工艺白酒与纯粮固态发酵白酒,因为工艺、原料的不同,而成本大相径庭,但市场竞争门槛却一样,缺乏对采取不同工艺和原料所酿造的白酒,制定一套明示的标准,于是便出现了几乎所有的新工艺白酒,对工艺、原料采取回避方式,不管是对外宣称也好,还是在市场竞争中也罢,与纯粮固态发酵白酒几乎完全相同。这势必就是不公平竞争的因素之一。

而“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的推出,则明白了传统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的地位和权益,同时也自然建立起了“纯粮固态发酵白酒”与“新工艺白酒”之间的“市场准入门槛”。这就是市场竞争所需要的净化济!

■思考:纯粮白酒标识的“后遗症”

笔者在与很多酒厂的负责人交流时,绝大多数酒厂对“纯粮白酒标识”的存在意义持否定态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认识?笔者以为,绝大部分酒厂对类似“纯粮白酒标识”这样不具备“强制性”的规定或者标准的实际效果并不看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白酒市场多年来的混乱竞争场景,根本没有找到合适的治理措施,关键问题就在于“执行难”。

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名酒厂负责人表示:“连税收政策调整都没有解决好白酒市场竞争不对等的问题,很难相信一个根本缺乏强制性效应的标识或者认证,能解决好多年难于治理的问题。按理说,纯粮白酒标识从消费者的角度会对白酒的消费市场产生影响,但具体到市场和执行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谁来监督纯粮白酒标识的公正发放?同时,一些“善于抓住大象鼻子”的投机者,一定会把纯粮白酒标识当作是未来白酒市场急功近利的利器,在原本不具备纯粮白酒标识的产品上以做假的手段堂堂正正贴上纯粮白酒标识,对这些行为有严格的预防和打击措施吗?-----”。

这种担心并非全无道理。一贯假冒伪劣横行的白酒市场,乱就乱在缺乏相应的市场兼管体系,对造假者缺乏相应严格的处罚手段,使得“假酒毒瘤”难以治愈。若是“纯粮固态发酵”标识被消费者认可是纯粮食酒的代名词,一些酒厂试图以“纯粮固态发酵”作为“卖点”的手段,也会层出不穷。给原本就相当混乱的白酒市场竞争,会带来新的不正当和不平等竞争因素。近日,我们在很多市场都发现,标示者这样字眼的白酒,诸如“纯粮发酵”、“纯粮食发酵白酒”、“纯粮白酒”------等等。仔细琢磨发现,标示这样的酒,没有一个来自名酒厂,而全来自中小酒厂。笔者试图问过标示这样“卖点”的酒厂,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大多采取回避的方式,不正面予以回答。但问到名酒厂(指没有被正式被确认为“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的名酒厂)时,他们的态度显得坚定:“我们不敢轻易贴上‘纯粮固态发酵白酒’,因为我们是全国知名品牌,一旦被发现擅自贴上‘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我们在肯定受到主观机构惩罚的同时,一些酒厂会借机炒作,说我们欺骗消费者。说句实在话,我们发现愈来愈多的‘无名口水战’,正在逐渐形成市场竞争中的新鸿沟,稍有不慎,就会被媒介舆论的泡沫给淹死。但小酒厂不怕,它们什么都敢贴,连假冒伪劣、近似雷同的事都敢,更何况才是一个缺乏真正法律意义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当然我们会以理想的态度来积极对待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认证,向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提出申报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认证------”。

这些顾虑来自于酒厂,是客观和真实存在的。“公正、合理、公平”,是市场竞争不可逾越的“道德和法律底线”。有时为了利益,竞争者会超越“法律底线”,而做出违背“道德底线”的竞争手段。假如“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认证,被愈来愈多中小酒厂所利用,在还有第二家正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认证”的酒厂出来,市场上就到处充斥着诸如“纯粮白酒”等类似伪标识,到那时,我们能想象“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的真正意义吗?如果任期发展和蔓延,很可能“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会像始于2001年5月“从价+从量的高额消费税政策”那样,出现“高额的税赋”让愈来愈多的“正规军”利润下滑,而游离于税收监管之外的地方性小酒厂却“生机盎然”,从而失去白酒消费税政策调整现实意义的“尴尬景象”,保护的不是名优规模酿酒企业的合法利益,而是为中小型酒厂,甚至一些“三无酒厂”(指没有“生产许可证”、没有固定酿酒车间、没有固定酿酒专业检验检测设备)重新贴上“金色外套”。正如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副秘书长赵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称:“不能否认传统工艺的宝贵,但是在白酒行业内搞这样的认证的确有悖白酒的发展方向。一些东北地区产的小烧酒就是纯粮固态酿造的,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们和中国名酒同等的待遇呢?纯粮固态发酵法生产的高档高质量白酒只占该方法生产的白酒产量的不足30%,因此,‘纯粮固态发酵’决不代表都是高质量,可见,如此认证只能引起市场的混乱,并给一些企业欺骗消费者提供合法的保护”。

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认证的“后遗症”,就在于“势必会形成新的不平等竞争因素”。

白酒文化知识范文6

当然,美洞美酒不仅这些,在全国各地还分布着二十多座瑰丽的藏酒洞。

关于洞藏白酒,洞藏酒工业旅游很多都是巧遇天成的。山洞储藏酒本来是为图个方便,但这不经意的行为,却为日后白酒文化打开了一片全新空间――洞藏酒;而由洞藏酒孕育出的洞藏酒工业旅游也正逐步地走入人们的视野――每个藏酒洞都能让游客从白酒中获得了另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既不失传统意境,又具备了现代时尚和艺术韵味。

方兴未艾的洞藏酒工业旅游

洞藏,作为一种白酒储藏的传统工艺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山东鲁山就出现了有据可考的洞藏酒,贵州地区洞藏酒有史可查的记载是600多年,四川泸州地区可考的洞藏史也有近200年历史。洞藏的概念是近些年由郎酒提出,去年被湖南酒鬼酒“着色”后风靡酒界,今年3月“中国洞藏白酒研究会”在四川成都成立,白酒洞藏的概念在业内可谓风生水起。同时,一个全新的概念在洞藏酒发展中应运而生――洞藏酒工业旅游。

从某种意思说,洞藏旅游与普通白酒工业旅游是一对孪生兄弟。洞藏酒工业旅游虽也是依附于某类产业的个性化旅游增加体验式的产业知识,但洞藏酒工业旅游展示的更侧重于一类酒的文化。

洞藏酒工业旅游有其自身独特性。首先,洞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文化的概念本质是指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群对某种现象、观点及行为的普遍接受,即所谓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其次,中国自古就有神仙在洞中、洞中有宝藏的民俗文化传说,加之影视作品、文化故事的渲染,至今仍有一些地方的传统民俗文化节中保持着求神拜洞习俗传统,及现代生活中不断演绎的探洞寻宝的各种版本。正因为此,才有了郎酒对应其天宝洞和地宝洞的“神仙在天上,郎酒在洞中”的广告诉求,并邀请著名人体摄影师在天宝洞进行人体摄影创作,进而让世人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藏酒洞。再次,这些藏酒洞均处于山清水秀的风景区,以名山大川为依托,所以说,洞藏酒工业旅游对游客来说更应该是寄情于山水的休闲游,相比白酒工业旅游只是单纯的增长知识要更具娱乐性和观光性。游客不需要单独花费时间,只要在普通的旅游路线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旅游点而已。

从2001年12月18日,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在素有“华夏洞王”之美誉的奇梁洞举行盛大洞藏仪式;到桂林三花酒近年来的“迎春开窖仪式”举办、古井淡雅的伴乐成长;再到贵州青酒的“洞藏文化宫”的开馆迎客、山东云门酒业在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举办一年两度“游仰天山,品洞藏美酒”万人体验活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诸多洞藏酒企业纷纷开启了工业旅游市场的新“蓝海”。目前,洞藏酒工业旅游虽还没有达到成行成市的水平,但其强大的生命力已初步彰显。

洞藏酒工业旅游发展的关键

纵观整个白酒工业旅游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其发展模式主要是当地知名度较高的白酒品牌企业强力联合当地有关政府部门联手开发工业旅游。例如以汾酒集团为代表的山西酒乡正依托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全力打造酒文化旅游基地,宜宾五粮液集团开创中国酒文化旅游第一圣地等等。同时也有地方政府牵手开发和打造的酒文化旅游,如大连市首家酒文化博物馆。

然而,洞藏酒工业旅游,目前仅有以贵州郎酒、湖南酒鬼酒、贵州青酒等为代表的洞藏酒企业利用了自然资源开展了此类项目,总体还是处于起步构想阶段。

正如广州尊赢市场研究机构首席顾问朱玉增所说,洞藏酒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市场认识过程。而若使洞藏工业旅游能达到大行其道的市场水平,企业就要从洞藏酒的生产工艺特点、旅游的市场需求等方面综合去做好硬件设施基础,以及品牌文化宣传的软件工作。

洞藏的神秘性,洞环境的可供旅游参观性,不仅是洞藏酒本身的特点,也是搞好洞藏酒工业旅游潜在有利条件。

关于洞藏的神秘性的利用,无论是专家,还是企业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如在如何利用洞藏的神秘性问题上,朱玉增顾问曾指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经营手法是可供借鉴的。在游览兵马俑时,一些展馆展厅内的某些区域是封闭的,不允许游客进入。但恰恰是这部分封闭的内容唤起了游客极大的好奇心。这对要开发洞藏酒工业旅游的企业应该是一种启示。我们应该在展示与隐藏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让消费者近距离地感知、了解洞藏酒,又保留洞藏酒最核心的部分,使其文化价值神秘化。

湖南酒鬼酒副总经理范震也指出。酒鬼酒所选储存之地――奇梁洞,本身就是游览胜地。洞藏酒鬼酒在封存的7年中,数百万游客在奇梁洞闻到过氤氲酒香,在“封洞石”前听过导游对这“酒鬼洞藏文化酒”的娓娓讲述。可就是能闻见,进不去,更喝不着买不着……这更能增加游客对洞内情景的遐想和神秘感。

洞内外环境的可供旅游参观性,这个是洞藏酒企业在搞好工业旅游的关键。企业只有将藏酒洞如何美丽,如何神秘给形象地宣传出来,才能更好地激起游客的好奇心。

比如,酒鬼酒的藏酒洞――奇梁洞,就有“奇梁归来不看洞”之说,并详细描述道:“该洞以奇、秀、阔、幽四大特色著称,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连。它集奇岩巧石,流泉飞瀑于一洞,由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石钟乳构成了一幅幅无比瑰丽的画卷……”;而陕西太白酒洞藏酒基地则在有着“太白积雪六月天”称号的太白山,这里每当盛夏,从关中平原眺望,白雪皑皑,银光四射,蔚为奇观。更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古井贡淡雅美酒在历史遗存丰富、钟乳奇石、千姿百态的太极洞内中伴着古典音乐成长,而且在参观完之后,还可登上一条地下银河,地下览胜,洞中谈奇。

各洞藏酒企业如果能将这些惟妙惟肖的藏酒洞环境的可游览性,以网络、电视、平面、楼宇等广告形式,全面、立体地广而告之,这样对于有着猎奇心理,喜好游览参观的80、90后主消费群体或者游客来说绝对是一把有力的“杀手锏”。

洞藏酒工业旅游路在何方

洞藏酒工业旅游在本质上是洞藏酒与旅游结合的产物。深入开发洞藏酒工业旅游不仅既要立足于白酒企业运作的基本规律和要求,也要兼顾旅游经济运行规律和市场变化,将企业和旅游两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合理结合起来。

开发洞藏酒工业旅游,要紧密地与企业市场营销相结合。洞藏酒工业旅游的可观光、游览性,决定了游客在深入了解洞藏酒文化魅力之后,必然要带几瓶洞藏酒作为旅游纪念品。这就要求企业的其他部门做好与之相匹配的工作,深度挖掘洞藏酒旅游其自身的市场潜力,发展多层次、复合型的工业旅游市场体系;并要充分利用洞藏酒工业旅游这个平台,进一步塑造和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宣传企业、产品的文化和理念,提高社会认同度。

此外,各洞藏酒企业的藏酒洞多在开发成熟的风景区或景色秀美的名山胜水,这就要洞藏酒企业积极与当地其他旅游活动紧密结合,将其自身的藏酒洞及相关的景点作为大旅游路线的一站,并对旅游团采取预约开放和个性化的服务。从而保持藏酒洞的神秘性和有别于其他景区的个性。同时,也要同周边其他旅游资源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其更加完善和配套,进而形成与之配套的旅游产品的集约性供给,增强旅游吸引力;要充分利用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市场,将传统旅游客源和潜在需求市场纳入洞藏酒旅游活动中来,形成高、中、低多层次的细分旅游市场格局;要发挥洞藏酒在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方面的独特优势,发展旅游购物,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比如,桂林三花酒业就积极与当地旅游部门、象鼻山公园合作,通过桂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不仅使“象山酒窖、桂林三花酒文化博物馆”成为游象山必经之地,并通过导游现场对三花酒的历史、文化、传统工艺等的讲解、实地参观、免费品尝及产品销售的一条龙服务,提升桂林三花这一中华老字号的品牌形象。此外,三花酒业还利用当地的关于桂林三花酒的美丽传说及桂林人民为纪念神象,就把酿好的三花酒藏到象山的肚子里,并每年用三花酒祭祀神象风俗,巧妙地开发出了每年一次的“迎春开窖”活动,该活动为桂林三花酒的酒文化做足做大,整体形象的提升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该活动也逐渐成为桂林人年前不可缺少的民俗节庆之一,也是外地游客了解桂林、了解桂林三花酒的重要窗口。

白酒文化知识范文7

从市场方面来讲,贵州茅台的主要问题是品牌站在神坛上,没有从天上来到人间。

白酒产品的设计包括产品的物理设计和文化设计两大部分。物理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产品使用价值的设计,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生理需求;产品的文化设计是给产品设定特殊信息密码,使之在消费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特定的文化氛围。从目前白酒质量趋同情况看,物理设计处于次要地位,关键是产品的文化设计。南京的“今世缘”酒,贵州的“小糊涂仙”酒,就是两个典型的文化酒,前者由于携带有“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相识是缘”这一厚重的文化信息,故在市场上具有无法阻挡的亲和力;后者携带的信息密码是“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因而这两个品牌在市场上运作极易收四两拨千斤之效。而茅台恰恰在这方面做得不足。

由于中国几十年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贵州茅台酒本身的特殊性,其品牌处于人们心理设置的一个神坛上,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民间称贵州茅台为政治酒、外交酒、特供酒,就是这种反映。这一方面虽然使贵州茅台具有很高的政治势位、市场势位,但另一方面也很容易使贵州茅台变成孤家寡人,拉大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可敬不可用。如何使贵州茅台走下神坛,将政治势位转化为市场势位,将市场势位转化为市场价值,这是贵州茅台必须慎重解决的课题。从市场现实和今后市场发展的脉络来看,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文化。

根据贵州茅台在中国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形成的特殊地位及自身的特殊性,其文化上的设计应是:1.只能有一个主题,太多会使贵州茅台失去灵魂。2.大气。作为白酒行业的老大,一方面要体现自己作为老大的风范,文化主题要具有一种融和、震撼、吸引、征服、控制消费者的模范带头作用,让竞争对手可望不可及;另一方面要尽量使自己成为“民族歌曲”,流行歌曲尽管有时也会魅力四射,但匆匆过客是其铁的规律。3.在市场上能有效地建立自己独特的文化壁垒,对竞争同行具有天然的隐性的抑制作用。4.必须符合中国社会跳动的脉络,符合行业板块、贵州文化板块特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文化运作的终极目的是让消费者产生这样的心理定势:白酒=贵州茅台=惟一正确的购买行为。

白酒文化知识范文8

以2012年度“华樽杯”第四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200强的白酒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在价值排行榜中的榜位区间为品牌价值衡量标准,运用经典线性回归模型,探析白酒企业品牌定位策略对品牌价值的影响,识别何种品牌定位策略对品牌价值的贡献最大,从而为白酒企业进行品牌定位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

白酒行业;品牌定位;品牌价值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076-03

品牌定位是在消费者心目中确定一个独特的位置,使本品牌和竞争品牌相区分,或使品牌与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和目标相联系,它在企业营销战略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凯文·莱恩·凯,2006;符国群,2004)。美国著名品牌专家拉里·耐特认为,未来是品牌的战争,是品牌优势的竞争,而品牌优势的形成与企业独特的品牌定位密不可分。

中国白酒历史悠久,白酒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商情报网的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12年9月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多达1269家。白酒市场呈现出三分天下的格局,即四川占1/3,河南、安徽、山东、广东占1/3,其他省份占1/3。近几年我国白酒行业的盈利模式开始发生转变,开始由总量增长转向价值增长。高端白酒市场不断崛起,一些生产中低端酒的知名白酒企业也着手调整品牌定位,向中高档白酒市场进军,如泸州老窖推出了国窖1573细类、四川沱牌推出了舍得酒系列。

然而,高端品牌定位能否带来高的品牌价值?本研究以2012年度“华樽杯”第四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200强的白酒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在价值排行榜中的榜位区间为品牌价值衡量标准,运用经典线性回归模型,探析白酒企业品牌定位策略对品牌价值的影响,识别何种品牌定位策略对品牌价值的贡献最大,从而为白酒企业进行品牌定位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1 理论回顾

1.1 品牌定位

1969年,营销界定位理论的鼻祖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美国营销杂志《广告时代》和《工业营销》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定位的文章,首次提出了定位这一概念。他们认为“品牌定位,是你对未来的潜在顾客心智所下的功夫,即要将产品在潜在顾客心目中定一个适当的位置”。凯文·莱恩·凯(2006)以及我国学者符国群(2004)均认为品牌定位是在消费者心目中确定一个独特的位置,使本品牌和竞争品牌相区分,或使品牌与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和目标相联系,它在企业营销战略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研究认为品牌定位就是通过对产品形象的建设,使其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当有消费需要时,消费者会首先想到这一品牌,或将其列为备选品牌。

如何对品牌进行定位?张锐(2001)将品牌定位策略分为情感定位、属性定位、文化定位、类别定位、档次定位等十大类,王新宇(2007)将品牌定位分为领军者定位、比附定位、USP定位、归属定位等类别。余伟萍(2007)提出可从产品利益、竞争地位、消费群体、质量价格、文化、情境等角度对品牌进行定位,其中产品利益方面的定位包括功能利益、情感利益、自我表达利益;竞争地位定位策略包括首席定位、类别定位、比附定位。本研究中,主要对白酒品牌的档次定位策略进行分析。

1.2 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是品牌管理中的核心要素,也是品牌与竞争者品牌进行区别的重要标志。迈克尔·波特在品牌竞争优势中提到,品牌的资产主要体现在品牌的核心价值上,或者说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精髓所在。品牌价值理论也经历了由品牌资产理论到顾客价值理论,再到利益相关者价值理论的演化过程,其中,Biel(1992)认为品牌价值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预期未来的进账远超过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按其他品牌所需的扩充成本。范秀成(2000)则指出,品牌价值是品牌给企业带来的未来收益增量,它取决于顾客的未来购买意向和购买行为,而顾客的未来购买意向和购买行为往往依赖于企业在过去的营销中努力使品牌对顾客造成的心理影响。Raggio and Leone(2007)认为品牌价值是指品牌能为企业带来的金融价值(或品牌的重置价值),从企业的视角来看,是一种资产金融价值的体现,衡量品牌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收入,包括市场直接销售收入和管理收入。

品牌价值的内涵包括三个维度:营销维度、财务维度、和经济学维度。营销维度的品牌价值体现在消费者对品牌的偏爱、忠诚或心理态度,是提供给消费者的超出产品实际功能的价值,主要包括品牌形象和品牌知晓度。财务维度的品牌价值是指品牌的资产价值或财务价值,是与无品牌产品销售相比,给企业创造出的溢价收益,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货币价值。经济学维度的品牌价值可以降低产品交易成本、增加经济利润和显示产品的质量。

1.3 品牌定位与品牌价值相关性研究

在国内外研究中,单独对品牌定位或品牌价值的研究较多,而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的研究并不常见;同时,有关对品牌价值创新策略的研究中虽然也有品牌定位的创新,但基本都是定性研究,偏重于营销策略,鲜有研究关注品牌定位对品牌价值的影响。本研究以白酒行业为研究背景,尝试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经典回归分析法探析白酒企业品牌定位对品牌价值的影响,以识别何种定位对品牌价值的贡献最大。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样本

通过对2012年度“华樽杯”第四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200强的企业进行分析,剔除啤酒、黄酒、葡萄酒等非白酒企业,最终选取147家知名白酒生产和销售企业,其中上市白酒企业27家,非上市白酒企业120家。通过各白酒企业官方网站、沪深两市官方网及各大知名酒评网查找企业的产品系列数量、品牌成立时间、白酒企业排行榜地位、品牌价值等数据,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2.2 数据编码

本研究中的自变量为品牌定位策略,分为高、中、低三个定位档次,通过其价格来衡量。因变量为品牌价值,通过其在华尊杯品牌排行榜中的榜位区间来测量。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将以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1)白酒品牌系列数量,(2)成立时间。

由于每个上市白酒品牌的系列数量、品牌成立时间、品牌价值都是非连续型变量,在分析时,本文运用SPSS工具对各个变量进行了聚类分析,以将其转化为连续型变量。

2.2.1 样本企业品牌系列数量编码

运用SPSS分析工具中的K-Mean分析方法对每个上市白酒品牌的系列总数量3类聚类分析,由于数据量大,表1中仅列出了部分企业的品牌系列数量编码,系列的数量越多,编码的值越小。

2.2.2 白酒企业成立时间分析

对147家知名白酒企业的成立时间进行分析,经统计,成立时间在50年以内的白酒企业有66家,成立时间在50-100年之间的白酒企业有66家,成立时间在100年以上的白酒企业有15家。其中,在1949-1979年期间成立的白酒企业有60家,这与当时的国家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白酒企业在此期间快速发展。

3 白酒品牌定位策略对品牌价值影响分析

为了检验三种品牌定位策略对被解释变量即品牌价值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以下线性回归模型:

Yr=β0+β1Numberr+β2Ager+γC

其中,Yr为公司r的品牌价值,Number指系列数量,Age指公司年龄,C指品牌定位策略。R=1,…R,为公司编号。β和γ是需要估计的参数,β衡量控制变量对品牌价值Yr的影响,γ衡量在考虑了控制变量后品牌定位策略对Yr的影响。

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经典线性回归方程运行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产品系列数量(Num)、成立时间(Age)等变量对品牌价值影响的情况下,品牌定位策略与品牌价值呈线性相关(r=-0.351,P=0.000),且影响显著,即,品牌定位档次越高,品牌价值越大;而作为控制变量的品牌系列数量对品牌价值亦产生显著积极影响(β1=0.024,P=0.000)。同时,为了检验各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共线性,在回归模型中对各自变量进行了共线性检验,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R2为0.572,VIF的值分别为1.234、1.381、1.119,均小于10,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回归模型调整判定系数R2为0.561,F=47.383,P=0000

Yr=1.901+0.024Numberr -0.351C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以2012年度“华樽杯”第四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200强的白酒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在价值排行榜中的榜位区间为品牌价值衡量标准,运用经典线性回归模型,探析白酒企业品牌定位策略对品牌价值的影响,识别何种品牌定位策略对品牌价值的贡献最大。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产品系列数量、企业成立时间等变量后,白酒品牌定位策略对品牌价值具有显著影响,即品牌档次定位越高,品牌价值越高;与此同时,产品系列数量对品牌价值亦具有强相关性,产品系列数量多的企业,其品牌价值亦高。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管理建议:

(1)高端白酒品牌应把握好品牌效应优势,利用品牌效应带动各系列发展。从分析结果来看,高端品牌定位策略对品牌价值的贡献最大,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更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品牌效应。同时白酒行业“强者衡强”的格局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五粮液、茅台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一直就是高端白酒的代表,它们的高端系列占系列总数的比例为20%左右。在做好高端系列稳步发展的同时,如何做到更好的发展剩余的80%中低端系列产品,是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2)中端白酒市场前景广阔,应把握好发展机会。随着政府廉政体制的建设、三公消费的公开透明以及各项法规建设的完善,政务高档白酒市场的消费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也是中低端白酒市场发展的好时机。如五粮液的中端系列数量占到了50%以上,可以说有着很大的发展机会。白酒无论是在居民的日常生活还是商务政务交流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媒介,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白酒消费还会有上升的空间。对于有一定品牌基础和质量保障的中端白酒,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3)白酒企业的品牌定位策略局限,可以有进一步的拓展。白酒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消费者思维观念的改变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文化消费市场具有广阔前景。白酒行业的底蕴深厚,不论是酿酒、品酒技术还是有关白酒的经典故事,在中国这一重视传统文化的国度都有一定文化背景。在价格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中,白酒企业在进行品牌定位时,除了要考虑消费者的价格承受能力,即单纯的档次定位,还可以兼顾文化定位,发挥老字号招牌的作用,赋予品牌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符国群.品牌定位在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J].中国流通经济,2004,(4):49-53.

[2]张锐.品牌的十大定位[J].政策与管理,2000,(11):16-19.

[3]王新宇.品牌定位策略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1):23-25.

[4]余伟萍.品牌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Biel A L.How brand image drives brand equity[J].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1992,(32):6-12.

[6]范秀成,冷岩.品牌价值评估的忠诚因子法[J].科学管理研究,2000,18(5):50-56.

白酒文化知识范文9

关键词:生产实际;实践教学改革;白酒工艺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工科教育与师范教育有着重大的差异,实践教育是工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现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视、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建立适应深化教学改革需求的新型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迫切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加大力度开展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验课程体系等专业课程、专业实验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应对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进行重组与革新,把实验课设置成为与理论课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独立课程。华东理工大学在生物工程教学改革中,选择以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引入了多层次的、以综合性设计实验为主体的新实验教学模式,确定了以创新实验为龙头、核心实验为基础、综合性设计实验为主体的多层次的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体系。

我校“白酒工艺学实验教学”也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束缚,重理论、重知识,轻实践、轻工程,实验课程结构使实验课依附在各门理论课程中,实验内容相对分散、孤立,关联性、系统性比较差,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为此,作者经过广泛调研,对生物工程专业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研究,进行了白酒工艺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为我校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探索出了新的途径。

一、课程内容体系的重构

针对生物工程专业白酒工艺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以前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内容,结合白酒生产工艺的上、中、下游过程编制实验教学大纲。设置小曲白酒工艺、液态法白酒工艺生产设计实验两大模块。

以前白酒工艺学实验有8个实验项目,28学时,其中1时为验证性实验,时为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也不成体系。为此,作者结合白酒工业生产的工艺特点对白酒工艺学实验设置上、中、下游3个方面的设计、研究型实验(原料处理、小曲制作、糖化、发酵工艺、白酒分级蒸馏、白酒的鉴定,生产工艺的评价等),供学生选做,这样的实验内容更结合生产实际,体系更为完整。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实验,实验内容亦根据白酒工艺学学科的发展不断调整,结合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使白酒工艺学实验体系更适应专业发展及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性。通过研究设计型实验环节,让学生熟悉生物工程的专业特点,对生物工程专业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二、实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白酒工艺学是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白酒工艺学实验应按照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设计。以往每个实验3-6学时,每周一次,这样的实验课时安排是无法正常完成白酒工艺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技能训练的。所以,改为按白酒生产工艺要求集中和分散安排实验课时,工艺操作集中安排在7-8周,按工艺要求的时间完成原料处理、小曲制作、糖化、发酵工艺、白酒分级蒸馏等,产品检测分散到9-12周,每周6学时,并相应增加学时数,调整后的实验学时数为36,比调整前增加8学时。

三、实验考核方案改革

以前的实验考核方案分为平时预习、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对白酒工艺学实验教学是不适应的,考核也应和生产实际接轨。改革后的白酒工艺学实验是从方案设计、单元操作、产品质量、原料利用率和工艺水平分析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分值分布具体为实验设计30分,单元操作30分,产品质量检测20分,工艺水平分析20分。

通过白酒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实践,生物工程专业2011级学生对白酒工艺学的小曲白酒液固法、双边法以及液态法,白酒生产工艺中的原料处理、小曲制作、糖化、发酵工艺、白酒分级蒸馏、白酒的鉴定,生产工艺的评价等生产技术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白酒工艺的基本单元操作,高质量地实现了本实验课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春丽,李玉萍,苏伟,等.《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271,15274.

[2]押辉远,陈万光,张耀武.地方性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0,12(13):39-41.

[3]李大力.基于建构主义的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3,5(3):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