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集锦9篇

时间:2024-01-02 15:03:06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范文1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火灾风险评估概念的内涵,综述了以某一系统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研究及目的,介绍了国内外较新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论文关键词:城市区域 火灾风险 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因而,火灾风险(fire 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 risk analysis, fire risk estimation, fire risk evaluation, fire risk 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 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 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风险管理;交通安全;措施

引言:

道路交通的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道路交通的建设也在逐步完善,在我国众多的安全管理之中,交通安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

对于此种现状,交通管理部门必须要增强对交通道路的风险管理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让良好的交通环境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实后盾。

一、交通风险管理分析

(一)体系不完整

就我国当前交通管理系统来看,政府的主动管理力度较小[1],一般都是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相关部门才对事件予以处理,对于交通的管理并不全面也未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总而言之,管理系统还未完善,对于交通事故潜在的风险没有进行相关的预防,在风险预防管理方面不甚关注。根据我国当前交通现状来看,相关体系的构建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二)缺乏紧急救援

结合我国当前交通现状来看,我国交通管理在对紧急救援的工作中存在缺陷,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行之有效的救援体系[2]。我国交通紧急救援体系缺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还未出具相关的紧急救援管理方面的内容,也未成立相关的救援指挥部门,没有专业的救援团队,由此可见各个部门都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也就不存在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对事故进行有效的处理;其次,在相关技术方面,各个交通系统的资源没有实现共享,这就导致了相关单位不能够协调运作共同应对紧急救援事件,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再次,在设备的配备方面也存在缺漏,相关设备的老化及不完善,导致工作人员不能很好的对事故进行分析,使救援时间延长,致使遇难人员不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营救,使我国交通事故死伤率不断增加。

(三)风险管理意识差

交通风险管理对于交通安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交通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相关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另外一方面是相关风险技术和专业人才缺乏,结合这两方面来看相关部门必须要把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把相关的不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中。综合我国相关不安全事故来看,对于安全管理注重的是事后事故的处理和对其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随着时代的推动,我们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不存在亡羊补牢,我们要从事件本身来追溯其原因,对事故的处理不仅仅是表现在补救方面,而是要做到对事进行预防,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增强风险意识,对整个交通运转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都要进行掌控,进而对相关风险进行规避,使危险事故得到真正的遏制。

二、构建风险管理机构

根据我国交通安全现状来看,加强交通安全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迫在眉睫,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构建一个完善的交通网,进而做到统筹全局从根本上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安全发展,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卓越的贡献。相关部门应从以下几点进行落实。

(一)建立监测系统

不论是在交通事故发生前还是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都应对各个路段进行实时监测,这样一来某路段发生安全事故时,相关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进而对相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最大程度内的补救,在对相关路段进行监测时若发现某路段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对此安全隐患进行处理,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应该对以往的交通状况进行可靠的数据统计,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来分析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其特征,并为今后的风险管理提供数据的参考。

(二)数据分析与处理

在风险管理中,数据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对其进行系统的建立,对各个部门能够有效的协调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3]。在对风险进行规避时对于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对数据进行采集,采集方面应囊括参与救援的所有部门; 其次,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事故中各个单位的应急能力;最后,对相关应援措施进行分析并使用相关的资料进行对比,找出此次救援中存在的不足。

(三)建立应急机构

为应对相关紧急事故的发生,应建立应急机构。应急机构对以往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应急方案,进而确保当事故发生时能够进行有条不紊的救援。在应急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应由相应的专家进行指导,对相关的交通事故的类型进行分类,找出其共性和差异,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急方案,应急方案的制定不仅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后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还能够对相关风险进行分析并规避。

(四)协调各个部门

安全事故的风险评估要综合各方面来进行,这就需要各个交通部门能够进行协调运作,包括资源技术以及各种组织制度来进行实现[4]。在对于各个部门协调的过程中,应当保持一种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不论是在突发事件中,还是在对风险进行规避的探索中都要进行协同合作,各个部门要各尽其责。

三、结束语

一直以来交通安全问题在社会各界都广受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国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引发了各种交通不安全事故。对风险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使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大降低,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学刚.区域路网交通安全风险动态预警关键技术研究[D].陕西 :长安大学 ,2010.

[2]赵学刚,谭迎新.城市交通安全风险文化系统三维结构体系构建[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2)122-127.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边坡工程;风险管理;应用

边坡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施工条件相对复杂多变。因为边坡工程的施工风险高,所以就非常有必要在施工之前对施工所处的地质环境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分析,以确保边坡工程施工的安全性。风险永远都是可控的,即按照人们的意识可以改变风险发生的概率,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可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与风险事故应急策略,从而改变损失程度。边坡工程中包含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也就决定了在施工中容易发生事故的特点,这些不确定因素有管理不确定因素、模型不确定因素、参数不确定因素等等。

1边坡工程风险概述

边坡工程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行业,是一项非常常见却又很重要的岩土工程,例如:公路、铁路、矿山、水利水电工程、市政、工民建项目等等。边坡工程质量好坏对于工程项目的安全性起着很大的影响意义。因为边坡工程存在广义与狭义两种概念,因此关于边坡工程风险的定义也存在着广义风险与狭义风险之分。广义的边坡工程风险主要着重于风险的不确定向,而狭义风险主要着重于损失的不确定性。边坡工程风险处理是通过有效处理技术实现分先可控的目的,因此,边坡工程对各种风险处理技术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达到风险可控的目的,因此,边坡风险管理十分重要。

2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

2.1风险分析识别方法

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以前,人们利用各种方法系统连续的对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有明确的认知,以及分析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风险管理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一步。在风险分析与识别中存在着很多原则,例如重要性原则、系统化原则、经常化原则等。而风险分析识别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方法:检查表法,检查表法是指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根据以前类似的工程项目曾发生过的风险,罗列出风险管理单位可能面临的所有风险源头,通过结合在建工程项目的建设环境,管理现状加以分析,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事故树法,事故树法是将可能影响到工程安全性的因素进行分解,找出其中存在的原因,用画图的方法进行显示,清晰表明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流程图法,流程图法是把一项特定的工程项目按照步骤或者阶段顺序以若干个模块的形式组成流程图,在每个模块中都标出各种的风险的潜在因素或者风险事件,这样能够给管理者一个清晰的印象。

2.2对于风险的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的影响进行定性或者定量的分析,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为重点处理这些风险提供科学有效的一句,同时确定采取哪一种风险控制的方法更加的经济可行。具体评价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一是采集数据,首先必须采集与索要分析的风险相关的各种数据;二十完成不确定性模型,用已经得到的有关风险的信息为基础,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可能的结果加以明确的定量化;三是对风险影响进行评价,在不同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模型化后进行系统有效的评价。

3边坡工程分析方法

3.1故障树法

故障树分析法不仅能够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够深入提示事故的潜在原因,FTA是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可能造成系统故障的各种因素,包括固定设备、环境、软件、认为因素等等进行科学分析,画出逻辑框图,即故障树,然后以此为根据确定系统风险的各种可能出现的方式及其发生概率,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达到提高系统可靠性的目的。

3.2专家调查法

风险事件是一种不确定的时间,它的结果分布具有一定的概率性,因此在实际材料缺乏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专家调查法,用概率的形式对风险事件进行分析。专家调查法就是说在该领域具有专业、权威的人士对风险事件进行评价,设定有关的权重,从不同权重的分布结果去判断该项目对结果事件的影响度。在用这种方法对风险事故进行评价时,所依靠的是专家对风险事件的预见性,所谓预见性就是指专家在该方面评价风险,处理风险事故的经验。

4某边坡工程风险管理应对建议

4.1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概况

某公路位于断裂构造带之中,此断裂倾角在30°到50°之间,力学性质主要为一压扭性裂断位置,偶见张扭性。而且坡顶之外有4到5m的10kV高压线杆,外部50m有微波辐射塔。由于边坡坡脚土质松软,上面土质坚硬。此边坡自然高度在37m左右,坡顶后侧山体坡度为6°左右,降雨之后地表径流速度缓慢。岩石比较松散,水分容易下渗,而且存在地下水,这些因素造成边坡存在较大风险,需要采取措施处理。使用故障树分析法对风险概率进行判定,使用X1表示地震,X2表示爆破施工,X3表示风化,X4表示降雨,X5表示排水能力缺失,X6表示坡脚侵蚀。

4.2风险解读和应对

从管理风险而言,要安排专门的管理和监督人员,从设计阶段就开始监督设计人员,让其前往施工现场进行考察,结合工程实际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安排。从技术风险而言,也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技术人员,观察国内外的技术发展情况,适当引进新技术,但是要符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还要从技术角度进行安全监测,对支护应力、边坡变形等数据进行监测,并将这些数据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以此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找到更加适合工程施工的技术。从经济风险而言,要在签订合同之前就考虑经济方面的风险。对于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等情况导致的价格风险,要格外签订价格合同,对材料等工程用品的价格进行灵活定价。也要对资金往来的数据进行集中、透明处理,让整个交易过程不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尽可能将这个方面造成的经济风险降到最低。

4.3工程实际问题处理

经过分析发现,此边坡存在风险的根本因素在于二级坡设计锚杆地梁存在问题,锚杆被安排的位置比较适中。当边坡出现局部破坏的时候,出现在一级坡中部,破坏范围大致有11m,使用锚杆加固和深孔排水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锚固处理之后,边坡变形并未得到阻止,研究之后将1级和2级坡率调整到1∶1.78,在两极坡度都设置支撑沟,将原本的10kV高压线杆外移。在坡脚设置挡土墙,2级和3级坡使用11.6m的锚杆地梁进行处理。1级平台和1级坡安排长度为12.5m、直径为91mm的注浆钢花管,以此方式达到稳固坡脚和“强腰”的目的。

5结束语

边坡工程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风险较大。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可以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峰.建筑工程中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02):75-76.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范文4

随着宽带网络和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用户对宽带接入业务的高可用性要求不断增强,对电信运营商在IP城域、接入网络和支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性要求。本文从信息安全管理的理念、方法学和相关技术入手,结合电信IP城域网,提出电信IP城域网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和加固的实践方法建议。

关键字(Keywords):

安全管理、风险、弱点、评估、城域网、IP、AAA、DNS

1信息安全管理概述

普遍意义上,对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保护信息系统和信息,防止其因为偶然或恶意侵犯而导致信息的破坏、更改和泄漏,保证信息系统能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所以说信息安全应该理解为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活动来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得到持续满足。这些安全需求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防抵赖性”、“可追溯性”和“真实性”等。

信息安全管理的本质,可以看作是动态地对信息安全风险的管理,即要实现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标准ISO15408-1(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估规则),给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模型,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模型

既然信息安全是一个管理过程,则对PDCA模型有适用性,结合信息安全管理相关标准BS7799(ISO17799),信息安全管理过程就是PLAN-DO-CHECK-ACT(计划-实施与部署-监控与评估-维护和改进)的循环过程。

图二信息安全体系的“PDCA”管理模型

2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步骤

如图二所示,在PLAN阶段,就需要遵照BS7799等相关标准、结合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情况,建设适合于自身的ISMS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构建包含以下主要步骤:

(1)确定ISMS的范畴和安全边界

(2)在范畴内定义信息安全策略、方针和指南

(3)对范畴内的相关信息和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

a)Planning(规划)

b)InformationGathering(信息搜集)

c)RiskAnalysis(风险分析)

uAssetsIdentification&valuation(资产鉴别与资产评估)

uThreatAnalysis(威胁分析)

uVulnerabilityAnalysis(弱点分析)

u资产/威胁/弱点的映射表

uImpact&LikelihoodAssessment(影响和可能性评估)

uRiskResultAnalysis(风险结果分析)

d)Identifying&SelectingSafeguards(鉴别和选择防护措施)

e)Monitoring&Implementation(监控和实施)

f)Effectestimation(效果检查与评估)

(4)实施和运营初步的ISMS体系

(5)对ISMS运营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

(6)在运营中对ISMS进行不断优化

3IP宽带网络安全风险管理主要实践步骤

目前,宽带IP网络所接入的客户对网络可用性和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需求越来越高,且IP宽带网络及客户所处的信息安全环境和所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又在不断变化。IP宽带网络的运营者意识到有必要对IP宽带网络进行系统的安全管理,以使得能够动态的了解、管理和控制各种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由于网络运营者目前对于信息安全管理还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和人才队伍,所以一般采用信息安全咨询外包的方式来建立IP宽带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此类咨询项目一般按照以下几个阶段,进行项目实践:

3.1项目准备阶段。

a)主要搜集和分析与项目相关的背景信息;

b)和客户沟通并明确项目范围、目标与蓝图;

c)建议并明确项目成员组成和分工;

d)对项目约束条件和风险进行声明;

e)对客户领导和项目成员进行意识、知识或工具培训;

f)汇报项目进度计划并获得客户领导批准等。

3.2项目执行阶段。

a)在项目范围内进行安全域划分;

b)分安全域进行资料搜集和访谈,包括用户规模、用户分布、网络结构、路由协议与策略、认证协议与策略、DNS服务策略、相关主机和数据库配置信息、机房和环境安全条件、已有的安全防护措施、曾经发生过的安全事件信息等;

c)在各个安全域进行资产鉴别、价值分析、威胁分析、弱点分析、可能性分析和影响分析,形成资产表、威胁评估表、风险评估表和风险关系映射表;

d)对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风险等级综合评价,并按照重要次序,给出相应的防护措施选择和风险处置建议。

3.3项目总结阶段

a)项目中产生的策略、指南等文档进行审核和批准;

b)对项目资产鉴别报告、风险分析报告进行审核和批准;

c)对需要进行的相关风险处置建议进行项目安排;

4IP宽带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实践要点分析

运营商IP宽带网络和常见的针对以主机为核心的IT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不同,其覆盖的范围和影响因素有很大差异性。所以不能直接套用通用的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资料。在项目执行的不同阶段,需要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4.1安全目标

充分保证自身IP宽带网络及相关管理支撑系统的安全性、保证客户的业务可用性和质量。

4.2项目范畴

应该包含宽带IP骨干网、IP城域网、IP接入网及接入网关设备、管理支撑系统:如网管系统、AAA平台、DNS等。

4.3项目成员

应该得到运营商高层领导的明确支持,项目组长应该具备管理大型安全咨询项目经验的人承担,且项目成员除了包含一些专业安全评估人员之外,还应该包含与宽带IP相关的“业务与网络规划”、“设备与系统维护”、“业务管理”和“相关系统集成商和软件开发商”人员。

4.4背景信息搜集:

背景信息搜集之前,应该对信息搜集对象进行分组,即分为IP骨干网小组、IP接入网小组、管理支撑系统小组等。分组搜集的信息应包含:

a)IP宽带网络总体架构

b)城域网结构和配置

c)接入网结构和配置

d)AAA平台系统结构和配置

e)DNS系统结构和配置

f)相关主机和设备的软硬件信息

g)相关业务操作规范、流程和接口

h)相关业务数据的生成、存储和安全需求信息

i)已有的安全事故记录

j)已有的安全产品和已经部署的安全控制措施

k)相关机房的物理环境信息

l)已有的安全管理策略、规定和指南

m)其它相关

4.5资产鉴别

资产鉴别应该自顶向下进行鉴别,必须具备层次性。最顶层可以将资产鉴别为城域网、接入网、AAA平台、DNS平台、网管系统等一级资产组;然后可以在一级资产组内,按照功能或地域进行划分二级资产组,如AAA平台一级资产组可以划分为RADIUS组、DB组、计费组、网络通信设备组等二级资产组;进一步可以针对各个二级资产组的每个设备进行更为细致的资产鉴别,鉴别其设备类型、地址配置、软硬件配置等信息。

4.6威胁分析

威胁分析应该具有针对性,即按照不同的资产组进行针对性威胁分析。如针对IP城域网,其主要风险可能是:蠕虫、P2P、路由攻击、路由设备入侵等;而对于DNS或AAA平台,其主要风险可能包括:主机病毒、后门程序、应用服务的DOS攻击、主机入侵、数据库攻击、DNS钓鱼等。

4.7威胁影响分析

是指对不同威胁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定,作为下一步是否采取或采取何种处置措施的参考依据。在威胁影响分析中应该充分参考运营商意见,尤其要充分考虑威胁发生后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信誉影响。

4.8威胁可能性分析

是指某种威胁可能发生的概率,其发生概率评定非常困难,所以一般情况下都应该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制定出一套评价规则,主要由运营商管理人员按照规则进行评价。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HSE安全保障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HSE风险管理是指对可能影响企业的HSE风险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分析技术,分析影响结果以及提出HSE风险处理的方法,制订风险管理方案并付诸实施,以减少HSE风险影响的一个系统的决策及行动过程,在企业面临庞大工作量的形势下,深入开展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等风险管理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各类风险,对于整个吉林油田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确立HSE管理标准,完善风险管理系统

HSE风险管理的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即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风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辨识危害因素、评价风险,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针对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以确定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案。

2强化关键环节控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2.1注重实效,使危害因素辨识更具有针对性

2.1.1划分作业活动步骤

在危害因素辨识工作中,采取深入基层现场调研,通过查看资料、检查现场,帮助基层站队了解什么是工作流程、怎样开展划分作业活动工作、如何形成作业活动清单进行指导,并与基层站队共同探讨如何确定、划分作业活动。在开展风险危害识别时,首先要准备一份作业活动清单,对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进行识别。作业活动的划分与确定,是风险识别的最基本条件,如果少识别一项作业,此项活动中的若干个危害因素就不能及时得到辨识,进行这项作业活动时可能造成员工伤害事件。

2.1.2明确危害因素

生产过程的危害因素辨识具有其特殊性,在危害因素辨识过程中,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来进行,针对每一个生产环节展开。通过生产实践,我们认为企业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必须充分考虑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与环境因素。

2.1.3 规范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每种危害因素辨识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有不同的相对适用范围。危害因素辨识工作之所以不能有效的在全员推广,是因为选择了单一的辨识方法。

2.1.4统计分析危害因素

在划分作业单元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会议、多媒体、到基层和操作员工一起研究探讨等方法,对员工进行充分培训,让员工从实际出发,真正懂得危害因素辨识的意义,了解并掌握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危害因素辨识的最终目标是控制风险,做好危害因素辨识的统计分析工作,为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后续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2.2科学评价与控制,使风险处于受控状态

2.2.1确定风险评价方法

对应辨识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采用LEC法确定危害等级,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其简化公式是:D=LEC。

2.2.2编制风险控制计划

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以及风险的现有控制情况增补相应的控制措施,较高以上风险必须制定增补控制措施。不可承受风险只有增补措施有效,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等级,方可运行作业。

2.2.3评审风险控制的充分性

在风险危害因素辨识、评估、控制措施制定和危害因素台账建立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控制等级,组织评审危害因素,选择重要危害因素和较高等级的风险,编制控制方案和管理方案,增加风险控制计划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对于高风险建立管理目标、管理方案,修订完善相关运行控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作业计划书、指导书、指导卡,定期进行检查监督、对人员进行防御性技能培训、对设备进行检测评估,以降低风险度或限期整改,必要时制订应急预案。对于较高风险,建立目标管理、制定管理制度、规定操作规程。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进行风险控制和治理,使安全监管工作做到位。

3 结合实际创新,注重提高应用效果

3.1突出特点,创新方法

在危害因素辨识工作中,在原有危害因素辨识的经验基础上,运用点线面结合分析法,综合考虑到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环境因素,确认存在危害因素等多个方面。这种新的辨识方法是崭新的突破,在危害因素辨识模式中也是一种创新。全面体现出危害因素辨识和HSE管理的内涵和本质要求,展现出大安全观念和行业特点,营造了人人参与辨识和识别风险的宏观工作氛围。

3.2精细描述,提高水平

危害因素辨识描述的过程是整个危害因素辨识的关键。危害因素辨识描述的过程是比较难的,也容易出现偏差。按照危害因素辨识的要求,要描述出平时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主要危害比较容易,但是在日常工作当中不容易发现的主要危害,以及异常条件下潜在的危害因素却不太容易描述。但是,精细描述不是越细越好,而是以准确为主。危害因素的描述语言不能含糊,统计数据不能粗略。由于危害因素辨识方法贴近实际,危害因素辨识的内容是大家日常的工作,描述的对象是员工自己平时工作中要预防和控制的危害因素,工作中看得见,摸得着,对自己有好处,因而大家的兴趣高、干劲足,这项比较艰难的工作也得以顺利地开展。对此,加强了语言描述准确化的学习和规范,使危害因素描述更加准确。同时,将危害因素划分为平常的和异常的、容易辩识的和不易辩识的、表象的和潜在的等几种情况。在危害因素辨识过程中,紧密贴近实际,遵循针对性和普遍的指导意义,本着认真查找、精确辨识、准确描述的原则,明显地提高了描述危害因素的准确度和辨识水平。

3.3深入推进,动态管理

随着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的推广,不断地将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向各个领域、各个专业,以及各个岗位延伸,衍生出更多的危害因素辨识方法。并将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紧密围绕生产运行的动态不断更新、发展和完善,实现了危害因素辨识工作的动态管理。

3.4相互促进,整体提高

通过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的实践,锻炼了专兼职安全管理队伍,全面提生了全员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能力,营造出了人人想辨识、人人懂辨识、人人会辨识的良好氛围。制定危害因素辨识工作方案,通过开展将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定位为标准、简约、实用、便于运行的量化工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不断提升生产过程HSE管理水平,努力使油田客运交通安全管理达到同行业管理的先进水平。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范文6

关键字:六西格玛管理;产品风险管理;质量;安全性

引言:

风险管理,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在企业的运营中,风险可谓无处不在。任何一个决策,都会对企业的生存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只有科学的管理风险,才可以在付出较小代价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期望利益,这也正是我们研究和控制风险的根本目的所在。

随着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风险管理方法逐渐系统化、专业化,更多创新性的研究理论及模型被认可并在实际应用中创造了可观的价值。其中,六西格玛(Six Sigma)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由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演变成为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的技术,并成为一种提高企业业绩与竞争力的管理模式,被各大企业竞相追逐。如今已被国内一些大型机构及企业在国内企业大力推六西格玛管理工作。其强调产品质量的重要性、重视过程控制、系统思想和现代方法论的双重内涵,都可指导企业科学的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一、六西格玛的概念及流程

西格玛(σ)是希腊字母,是一个用来表示标准差的统计单位,它是衡量数据的分散程度。西格玛水平是衡量业绩水平的一个普适性指标,它是衡量我们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要求的指标。流程的sigma水平越高,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要求的百分比就越高,缺陷也越少。

其管理流程为: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sis)、改善(Improve)、控制(Control)五个阶段。

但是研究六西格玛意味着什么呢?六西格玛管理究竟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利益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传统的制造企业执行的质量控制标准是3σ,按照这一控制标准,产品或零件的99.73%是合格的,只有0.27%的不合格品。大多数人认为,99.73%的合格率已经相当高了,可以接受的,再高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此合格率意味着在美国人的日常生产中:饮用的水,每周有一次是不安全的;每月停电一小时;每周发生500次外科手术事故;每年20000次配错药;每小时丢失2000件邮品。后果的严重性是不得不考虑的!

据分析,企业的质量水平每提高一个σ,企业的利润每年可提高20%。因此,6σ质量已成为先进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它的实施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而且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有力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六西格玛管理应用在产品风险管理中的优势

(1)能够应用于不同行σ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状况的组织,无局限性;

(2)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确定顾客的关键需求,在提高顾客满意程度的同时降低经营成本和生产周期,同时保证产品在全寿命周期内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3)注重数据和事实,以数据分析为基础进行客观的分析,找出潜在的风险环节,剖析深层次的事故原因,建立改进目标并提出风险改善对策,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六西格玛在企业产品风险管理流程中的应用

文本探讨6σ管理在产品风险管理的作用,主要是就在保证顾客的需求和产品的质量基础上,6σ如何提高产品安全性,降低风险损失。

(1)定义阶段

定义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明确内、外部环境信息,确定管理目标;倾听顾客的声音,明确顾客的需求;绘制产品设计、研发、生产、运营流程图,找出不同阶段产品的质量、功能、安全性、可靠性等风险关键点;建立项目团队。

(2)测量阶段

测量阶段主要任务是识别并量化那些影响顾客满意、影响产品安全的关键因素。其核心是产品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识别和分析,不同阶段的风险关键点是不同的,要具有针对性。一旦决定需要测量什么,团队成员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数据收集计划,通过测量系统分析确定测量的正确性,并评估现有流程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是否能保证产品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3)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是6σ DMAIC工作的重点,其主要内容包括:首先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其实是进行关键原因分析,包括人、环境、生产工艺、设备以及组织管理等因素;最后是对各事故的根本原因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梳理,包括对每个因素发生的频率、危害程度、可控制能力等进行统计分析,从数据分析的结构中,可以找到众多因子中对安全目标影响程度最大的,即贡献率高的一些因子。通过上述工作,找到了影响项目目标的关键因子,那么在下一阶段中就针对这些因子进行改进,以达到项目目标。

在6σ管理中,分析方法有抽样计划、因果图、假设检验、PDSA分析、多变量图、回归分析、水平对比、劣质成本分析、实验设计、头脑风暴、鱼骨图等。但是很大一部分方法并不适用于产品的风险管理中,因此除上述方法外,应该额外灵活选取,如层次分析法等、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分析、影响和危险度分析、故障类型、事件树分析、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系统可靠性分析、事故树分析、动态事故树分析、原因―后果分析、动态事故树、马尔科夫链等。

(4)改善阶段

改性阶段是DMAIC流程的核心阶段,6σ管理团对工作的成功与否就取决于改进的效果。通过定义、测量、分析三个阶段的工作,已经明确了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性的关键原因,那么就要针对关键因素确立最佳改进方案。

(5)控制阶段

控制阶段就是对关键因素进行长期控制并采取措施以维持改进成果。当产品投入市场后,要追踪风险。在此阶段,要运用适当的原则和技术方法,关注改进数据、再测量、再对关键变量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并制定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四、总结

六西格玛管理在企业产品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全新的管理理念,为企业产品的持续改进提供了良好的帮助,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穹, 许开立. 安全管理学.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7.荣毅超, 张璐.

[2] 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及实践案例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3] 马腾飞, 六西格玛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硕士论文, 2013,1.

作者简介: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范文7

[关键词]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手术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b)-0151-02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医疗单元,担负着抢救、诊断、检查、治疗、手术等重要职能。手术室内流动人员多、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复杂多样,且易发生各类意外事件,因而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患者的临床安全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当中,手术室安全管理着眼于患者的安全,排查安全隐患,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追求现代医疗服务的更高水平[2]。本院自2010年6月开始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有效提高了手术室安全管理水平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手术室接收的手术患者5232例列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892例,女性2340例,年龄18~78岁,平均(43.2±5.8)岁。期间,手术室配置护士16名,均为女性,年龄21~38岁,平均(28.6±3.5)岁,本科5例,大专8例,中专3例。将2008年6月~2010年5月手术室接收的手术患者4966例列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32例,女性2334例,年龄16~82岁,平均(46.7±5.2)岁。期间,手术室配置护士15名,均为女性,年龄20~38岁,平均(27.9±2.8)岁,本科5例,大专7例,中专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手术大小,两组护士的年龄、学历及资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管理办法,即出入室登记、器械无菌管理、手术室护士管理等,但责任尚未落实到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总结手术室安全风险和护理差错事故,制订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并运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具体方法如下:

1.2.1 护理风险识别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和防范措施,定期组织学习,使护理人员掌握常见护理风险的识别要点、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与流程,明确严格遵守管理办法和落实防范措施的重要性,自觉防范,积极应对。

1.2.2 管理职能划分 根据护理人员的资质和能力,赋予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职能,成立管理小组协助护士长进行护理风险工作的管理与考核,明确各成员分管内容和评价标准,并定期召开总结会议,汇总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制订整改方案,持续改进。

1.2.3 明确质量考核标准 确定护理安全的整体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安全管理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的绩效挂勾,奖优罚劣。

1.2.4 规范手术安全核查办法 要求手术前,必须由有资质的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以及护士分别对患者姓名、基本情况、病情、手术要求等进行核查[3],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差错;对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要求必须由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护士共同查验,核对相关器械的包装完好性、有效期、器械名称等。手术室护士需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开包和准备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需详细检查器械供应商的资质、产品质量、供应时间等。

1.2.5 规范护理安全记录 制订护理安全记录标准和规范,为提高工作效率,将安全风险因素列成详细表格,护理人员进行认真仔细的登记,包括护理细节、器械清点、无菌管理、签名核查、用药情况等。同时每周进行一次护理记录的清点与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2.6 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安全风险教育 完善手术室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学习和演练,做到人人掌握、个个自觉执行,强化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的安全风险意识,减少和杜绝差错和纠纷。

1.2.7 制订并落实风险隐患上报制度及流程 便于隐患发现或风险发生时的信息传递,从而提高风险预警和风险化解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风险、差错事故等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采用计分器方式,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于患者转入病房并且意识完全清醒后进行信息采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应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安全风险和差错事故的比较

观察组的安全风险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的差错事故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

2.2 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表2)。

3 讨论

手术室风险多、病患量大、工作压力重、技术要求高、程序复杂,这对安全性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护理安全干预机制重在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管理办法的实施,规避安全风险,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赢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当然,安全管理水平也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5-6]。在本研究中,采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观察组其安全风险及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提示该机制具有较好的管理效果,适合于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中采用和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制订与实施应注意方法和步骤,除了相关的措施与制度出台外,还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①手术室安全风险筛查:调取院内连续几年的手术患者病例档案进行护理差错事故的筛查,明确临床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其诱因。同时,查阅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相关文献作为参考,归纳总结常见的护理差错事故和诱发因素。②实施院内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组建护理安全干预管理小组,定期在科内组织护理安全管理培训,针对干预机制的相关内容逐一进行讲解和培训考核。强化手术室医护人员“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凡事以安全为前提进行临床决策,充分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时处处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尽早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③严格落实安全巡查工作:护理安全干预管理小组人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手术间的工作进行安全巡查,一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醒、指导与考核,另一方面切实发现问题,及时干预,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安平.多部门合作的手术核查制度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23(10):2021-2023.

[2] 庄新萍,陆琪,曹彩英.安全文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63-65.

[3] 王桂芹,龚光清,赵云,等.手术室安全管理及差错事故的防范[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78-1480.

[4] 李论,金仲品.严格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关键[J].当代医学,2011,17(22):12-14.

[5] 唐方琴.门诊手术室护理风险分析与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3):86-88.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范文8

关键词: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安全评估;层次分析法;灰色理论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8-0075-02

铁路运输凭借其安全、快速、大容量、气候适应性强等优势,在交通运输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速铁路包括运营速率不小于250km/h的高速新线,以及改造后最高运营速率不小于200km/h的线路。我国现有高速铁路里程已超过1.6万公里,而且其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作为列车安全高速运行的保障变得更加重要。

1.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安全评估的研究意义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是铁路路况、行车信号等数据的采集、处理中心,也是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控制枢纽,它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和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与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和效率紧密相连。铁路信号设备发生故障或铁路信号系统出现错误,都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这就要求在高速铁路前期规划、整个建设过程、运营和维修中都要考虑信号系统的安全性能。如何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对其进行安全检测和评估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此,研究铁路信号系统的安全评估问题意义重大。

安全评估,又称安全分析、安全评价、危险评价或风险评价。顾名思义,安全评估是以实现系统、工程安全为目的,运用一定的方法评价和预测拟建或者已有系统、工程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这是其广义的内涵。狭义的安全评估则是对系统固有的潜在危险及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作出定量评估。根据安全评估指标,对系统的有害因素、薄弱环节进行判别,从而采用改进技术,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尽量降低系统的失效率,提高可靠性。

2.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安全评估的方法

1)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在项目初期,通常对系统的潜在危险没有全面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PHA适用于小规模系统,是在项目设计、试验、生产或施工之前,预先对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识别其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安全隐患和产生危险的条件,同时对其严重性即危险等级进行预测。针对PHA的分析结果就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潜在危险的发生。

2)专家评估法

专家评估法,顾名思义,就是由一群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专家来完成评估工作。由于我国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安全评估中存在许多无法确定的因素(如系统工作的人员管理问题),这些难以量化的因素就必须依靠专家分析法来解决。通常的方式有表决法、评分法和安全检查表(Safety Check List,SCL)法。

3)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也可按实际需要将子系统细分到设备元件,分析这些独立的评估单元可能产生的故障类型和故障影响。通过FMEA可以分析出元件、设备的故障类型以及可能对系统产生的影响,同时辨别出单一故障和系统故障。进而根据结果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这些影响,提高设备的可靠性。FME是故障树分析的基础,通常采用故障树分析法评估时都要先进行故障模式分析。

4)事件树分析(ETA)

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ETA)是一种时序逻辑的事故分析方法,它按事故发展的时间顺序由初始事件推出可能产生的后果,以此实现危险源的识别。由于事故的发生通常是多个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部分事件以另一些事件的发生作为前提条件,又可能引起其它事件。因而它们之间存在因果逻辑关系。ETA以树枝状图来表示事件之间的关系,以一个初始事件为起点,依据事故的发展顺序,分阶段一步一步进行分析,每一事件可能的后续事件取完全对立的两种状态(如成功或失败、安全或危险、正常或故障等)。通过ETA,可以进行故障诊断、分析系统的薄弱环节、实现系统的优化设计等。因而ETA在风险评价中使用较为普遍。

3.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的安全评估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AHP将要评价的对象层次化,根据问题性质和目标将其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元素,按照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结构模型。即通过被评价对象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来决定评价结果。它建立在一定的主观判断基础上。最终归结为最底层(指标、措施、方案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问题。主要分为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权重、最大特征根法、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五个基本步骤。

2)灰色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包括灰色预测法、灰色关联度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而在本论文中,主要用到灰色系统中的“灰数”这一概念以及灰数的白化方法。灰数,指的是对于一个研究对象,只知其大致范围却不知道其确切取值的数。灰数的白化,就是将不明确的灰数进行清晰化和确切化。在此过程中要用到白化权函数。该函数是直角坐标中的一条三折线或S曲线,用来定量地描述某一评估对象隶属于某个灰类的程度。常用的白化权函数有左升右降的连续典型白化权函数、下限级白化权函数、上限级白化权函数和三角白化权函数。

3)灰色层次法的评估过程及在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灰色层次分析法就是将灰色理论应用于层次分析法中,用不同的灰色统计数来表示不同指标对各评价等级的隶属度。“隶属度”指的是一个指标属于某一个等级的程度。区别于清晰集合里面“非此即彼”的界定性质,模糊数学通过“隶属度”这一概念将其扩展为“亦此亦彼”的界定方式,用“属于程度”来替代“属于”和“不属于”,同时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分析。例如假设我们认为人的身高x(cm)达到180则为高个子,并且给定如下的隶属度函数:

若有一个人身高为175cm,则f(x)=0.75,即这个人以0.75的隶属度属于高个子。

在安全评估的应用中,将灰色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结合,根据灰色评价矩阵和权重向量计算各准则下指标的风险矩阵,再根据准则权重向量和各准则下指标的风险矩阵计算隶属度矩阵。将系统属于各安全等级的隶属度矩阵与灰类等级分值矩阵相乘,得到系统的风险。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及灰类分值得出系统所处的风险等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中的计算机联锁系统,将系统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进行分析。在专家评价样本矩阵和两两判断矩阵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流程得出分析结果。

安全风险分析的意义范文9

浙江省瑞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省瑞安市 325208

【摘 要】目的:分析产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2 年6 月-2014 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70 例产妇,按照有无实施风险管理制度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未实施风险管理制度的对照组90 例,仅给予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制度的研究组80 例,通过对比,观察两组在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产妇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通过对比,研究组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产妇和家属对护理情况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病房中,通过有针对性地实施风险管理制度能够够有效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使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升。

关键词 产科病房;风险;护理对策;满意度

由于产科病房的特殊性,导致在护理中发生的风险事件较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对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从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1]。本研究通过对2012 年6 月-2014 年6 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70 例产妇实施风险管理制度,效果显著。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 年6 月-2014 年6月期间诊治的170 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且均为顺产。按照有无实施风险管理制度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实施风险管理制度的研究组80 例,年龄19 ~ 35 岁,平均((26.3 士3.4) 岁,初产妇44 例,经产妇36 例;未实施风险管理制度的对照组90 例,年龄22 ~ 34 岁,平均(28.4 士3.2)岁,初产妇54 例,经产妇36 例。两组产妇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如对产妇给与人性化的关怀与护理,尽量满足产妇的需求;开展健康宣教,向产妇讲解有关分娩办法及分娩过程中的相关配合;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使产妇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分娩,加强与产妇的沟通。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制度管理,首先在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联合科室优秀护士进行安全管理实施,小组统一由护理部进行领导。科室要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议,以便及时掌握有效信息,通过收集产妇全部资料,评估产检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对产妇采取有针对性地合理的护理防范措施,并进行护理质量上的监控。通过建立《护理风险簿》,收集并及时记录科室中现存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以便全科人员采取有针对性地护理防范措施,从而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出院前,调查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统计两组病患发生风险事件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软件对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后,研究组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3.1 产科病房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1)护理工作中,护士执行规章制度时不认真,“三查七对”制度实施不严格,从而导致产妇和家属对护理的不满意度增加。

(2)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违反操作制度,比如操作过程中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给新生儿洗澡时不测试水温导致新生儿意外发生。

(3)由于管理者对下级护士的管理不严格,护士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如不与产妇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未全面评估产妇的各项情况;书写护理记录单不认真等。从而导致风险事故的发生,引起产妇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

3.2 护理对策

(1)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制度,通过对相关制度完善并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2)通过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从而提高护士素质。

(3)通过有针对性地调查、分析及总结产科病房中容易发生医疗纠纷、护患矛盾等的一些主要问题,充分了解和掌握与风险事故发生的相关信息,并客观准确的评价可能出现的后果,从而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总结[3]。

综上,本研究发现,通过对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通过在产科病房中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明显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产妇和家属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利于护患之间的和谐,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季爱云. 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110-111.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