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集锦9篇

时间:2024-01-11 15:53:03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食品检测方法;规范性;探讨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检验规则以及方法在检测食品安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代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食品检测技术以及方法。在食品抽检中,由于某些检测机关在检验方法上运用不得当,导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基于这种检测方法不规范以及检测结果表述不准确的情况,我国食品安全评价以及管理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由此可知,加快食品检测方法规范性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任务。

一、当前食品检验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现行食品检验中,食品检验内容多样化,从广义上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食品营养成分分析;第二,食品中污染物质分析;第三,食品辅助材料及食品添加剂分析;第四,食品感官鉴定。通常狭义的食品检测主要是指依据相关的食品卫生标准,对食品的包装、标志、理化指标以及其他卫生指标进行检测。在现阶段,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食品检测方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导致食品监管工作难以开展,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食品检验结果表述不规范。例如在进行食品脱色试验表述时,主要利用三种分析方法:一是食品包装聚乙烯法,二是食品包装聚苯乙烯法,三是聚丙烯法。利用这种成型品卫生标准分析方法进行描述:“首先取一个干净的待测食具,利用棉花擦试接触食品的部位,同时注意棉花要含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乙醇以及冷餐油。在擦试的过程中,要进行往返擦试,次数为100次,注意此时棉花上不能染有颜色,同时浸泡液内也不得染有其他颜色”。在这个总体的描述过程中,判别颜色的方法主要因人而异,同时判别色彩的人也仅仅浮于主观目测,具有局限性,尤其是针对淡黄色以及淡蓝色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使用“不得染有其他颜色”来进行描述不具备合理性,这种存在于主观上的笼统概述不能用科学来验证。从整体上来讲,对颜色的描述出现歧义。首先,在判别浸泡液颜色时,利用分光光度法以及比色管目测法进行测定,通过吸收峰波长,从而进行对照,但是在相关的标准方法没有明确规定。其次,浸泡主要是按照每平方厘米加2 ml的规范来进行,在溶液过稀的情况下,致使颜色被掩盖,从而导致难以判别,但在国家食品检测标准中对蒸发浓缩后的颜色没有明确判断。

第二,检验方法适用范围没有明确划分。例如在味精卫生标准分析方法中,对待测味精麸酸钠含量的两种检验方法没有明确规定适用范围。因此导致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常常将其范围扩大,误认为适用于任何味精麸酸钠含量的检测。在这种范围不规范的情况下,利用这些检测方法来进行时,大部分味精中麸酸钠含量值出现偏低的状况。因此,要明确规定味精卫生标准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

第三,检验结果表述与卫生标准要求在定量与定性上不能实现统一。例如在利用纸片法进行餐具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中,主要按照纸片颜色进行判定。在这个过程中,依据是否产酸产气来对可疑纸片进行确认试验,不能满足国家相关食品检测定量要求。

二、加强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策略

笔者综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强食品检验规范性建设的策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食品检测分析工作

食品检测分析工作作为提高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的重要途径,在整个食品检测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食品检测基础分析工作中,能够规范食品检验方式以及检验方法,从而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精准度。食品检测基础分析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分析食品检验所接触的基础信息;第二,分析相关检测过程中的文字表述准确性。从整体上来讲,食品检测分析工作最大限度地规范了食品检验人员的检验方法,有助于对食品检验结果进行科学判断。同时,在实际检测操作过程中,食品检测人员利用不同检测方法所出现的结果进行合理对比,在强化检测结果的适用范围的过程中,避免了不同检测方法造成的结果差异。

(二)强化检验过程中的文字使用规范工作

在实际检测操作过程中,不断强化文字使用规范工作,能够促进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建设,有利于提高食品检测人员对相关检测方法的认识以及掌握,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食品检验结果的精准度。文字使用规范工作主要表现在食品检验结果文件的制订程序中,通过规范使用文字,从而完善检测制度,提高食品检测方法规范性。具体而言,要求相关表述要符合专业语法特征,避免在阅读过程中造成歧义。同时,对于难以理解以及把握的语句要利用注释方法进行详细地阐述说明,防止理解错误,避免检测结果发生偏差,从根本上促进检测结果准确率的提高。因此,基于这种检验结果语言描述不规范的情况,相关的食品检测机构要强化规范性建设,统一检测结果的语言描述格式。

(三)积极分析企业产品标准规范性工作

在现阶段,企业产品具体检验标准不明确。基于这种现状,企业需要结合自身产品的特征,从而构建完善、系统的检验方法。在制定产品检验方法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综合各种理化指标,参考具体的资料以及文献,从而确定检测项目。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企业在遵守国家标准的基础下,要规范语言使用格式,提高产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促进设备技术发展规范化建设

在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检验设备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同时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具体而言,这些新型检测设备具有三个方面的优点:一是检测精准度高,二是检测时间短,三是操作简单。因此,在现代食品检测过程中,要积极运用这些先进的检测设备,提高食品检测方法的先进性以及合理性,从而促进食品检测方法规范性建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我国在食品检验方法的制定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食品检验方法的运用过程中,由于实际操作不规范,检验结构不准确,导致各个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严重威胁着我国食品监督以及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这种现状,影响到了我国食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不断加快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的核心工作,积极利用现代检验设备,强化食品检测的基础分析工作,注重文字的规范使用,加强企业产品标准的规范性分析以及设备技术的规范化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检验结果的精准度,保障现代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许晓箐.食品检验报告实施质量控制的建议[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1(05).

[2]康丽榕,郑燕燕.浅谈我国食品检验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J].科技信息,2010(04).

[3]郑冰,苏淑娴.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09).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基因工程

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36-02

20世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的问世将生物技术带进基因工程时代,农业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转基因植物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种植,随之而来的转基因食品也迅猛发展。由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种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也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1 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与分析检测技术

我国在2015年对《食品安全法》的修订中有明确的指示,企业对转基因食品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标识。目前国际中对于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主要分为强制性标识与自愿性标识2种。在我国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标识有着较为严格的法律制度,对于企业生产与经营的产品中转基因食品含量超过阈值必须进行标识。而在一些欧美国家对转基因食品标识没有严格的要求,只对于存有过敏因素的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记。而在我国产品进口时需要进行严格的分析检测,对于合格的转基因食品批准进口并进行转基因标识,其也是产品流通的关键。由此可见标识的重要性[1]。

而对转基因产品的标识需要通过分析检测来实现,故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是转基因食品的重要标签。实际检测能力决定标识制度的建立,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技术所达到的检测限为标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在实际检验检疫工作中标识制度是通过检测技术来实现的。因此,标识制度与分析检测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2]。

2 转基因食品问题现状

2.1 转基因食品概述

在基因工程中,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外源性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体中,使生物体显现出特殊的遗传特征与生物性状,得到新的基因重组的生物体就是转基因的内容。而所谓转基因食品则是应用这些特殊的生物体进行加工而成的食品。

转基因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利用外源性基因加快生物体的生长进程,在基因工程中,转基因食品主要是为了缩短作物生长周期、增加作物产量、增加抗病虫害能力,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的生产效益。在目前的转基因研究中,并没有发现食品中含有大量的毒素。但是由于转基因食品属于人工制造的外来生物体而非自然选择生成的物种,在基因漂流的过程中产生的基因序列的改变无法完全地进行掌握,外源性基因在与DNA进行重组时存在着不可控制的性状,因而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无法进行确切的定论[3]。

2.2 D基因食品存在的问题

转基因食品自出现开始便成了一种非常具有争议的食品,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流入市场与媒体的发酵使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质疑。而在转基因食品安全的问题上,目前还没有严谨的科学结论与研究报告对其安全性给出确切的证据结论,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转基因食品是由基因植入及基因重组形成的新的生物体,其原本具有的结构与成分是否发生了变化;第二,转基因食品不是自然界生成的产物,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长期食用是否会有毒素的积累,对人体的发育生长有什么影响;第三,转基因作物不是在自然选择下出现的产物,其是否会对生物链有影响,是否会破坏生态平衡;第四,转基因作物是基因流动下的产物,这种情况下是否会出现基因污染的情况,波及到其他自然界的作物,使其基因发生改变[4]。

由于上述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而才迫切需要完整、准确、严谨的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对其安全性进行保证,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监管方面的科学规范。

2.3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内容和分类

目前,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主要依靠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来进行测定。而在转基因食品的分析检测过程中,主要是对DNA、蛋白质及核酸这3类物质进行测定,可以根据这3类物质分成3个种类的检测方法,在实际情况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检测方法的联用。由于蛋白质水平检测方法仅适用于未进行加工的食品检测和新鲜食品范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而现阶段外源基因测定方法的使用范围较为广泛[5]。

3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3.1 蛋白质印迹检测技术

蛋白质印迹检测主要是利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对转基因食品外源蛋白质进行分离,并与显色酶反应进行结合,从而使外源蛋白质可以有效地进行分离检测。这种检测方法主要是对转基因食品中不可溶蛋白质进行分析,检测在转基因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并与蛋白质预定限值进行比对。

3.2 复合扩增PCR检测技术

目前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多重PCR检测技术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检测手段。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一般只能对1个DN段进行放大扩增检测。为了能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获得更全面的基因序列信息,在进行基因检测时利用PCR反应原理进行多重检测,由此形成了复合扩增PCR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这种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检测效率,并且可以对基因序列多个靶位点同时进行检测,实现转基因食品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6]。

3.3 外源DNA检测技术

转基因食品主要是将外源DNA导入生物体中,而对外源DNA的检测主要是对植入的DN段进行转基因食品基因序列特征的检测,以转基因食品DNA序列作为检测目的,转基因食品核酸水平检测作为最主要的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其主要检测启动子、基因和终止子,便于检测转基因食品。

3.4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基因芯片是对转基因生物体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通过将转基因食品的DNA有规律排布在硅片或是玻片上形成微距阵。通过对基因芯片上的基因序列进行计算机软件的计算处理,从而获得转基因食品的基因特征与生物信息,这种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对转基因生物体的基因表达特征进行检测[7-9]。

3.5 LAMP检测技术

LAMP(h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众多核苷酸扩增技术中的一种,这种技术在使用时没有特定的环境条件要求,只需要在恒温状态下就可以进行检测试验,操作技术较为简单。LAMP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显色反应对转基因生物体进行观察,并且利用浊度仪对其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进行检测判断,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检测技术。

3.6 联用检测技术

联用检测技术主要是集合多种检测技术的优点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有效的分析检测,这样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在基因检测中,现有的联用检测技术有PCR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结合使用等方法[10-11]。

4 结语

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主要是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进行评价。目前,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有多种,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基因片段不同,因而采用的检测技术也需要依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确保检测技术的有效性。在未来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作为其中重要的检测手段也必定会有新的发展。

5 参考文献

[1] 程柳洋.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界,2016(4):72-73.

[2] 王晨光,许文涛,黄昆仑,等.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35(21):297-305.

[3] 曹福成.试论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与企业,2013(9):338-338.

[4] 陈军红,牛智光.简述转基因食品的分析检测技术[J].科研,2016,3(11):174.

[5] 王广印,范文秀,陈碧华,等.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Ⅰ.主要检测技术及其特点[J].食品科学,2008(10):698-705.

[6] 蔡翠霞.转基因食品DNA提取及寡核苷酸芯片检测技术的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7] 李月娟,吴霞明,王君,等.食品分析及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酿造,2012(12):13-17.

[8] 宋姗,龚加顺.转基因食品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5):133-137.

[9] 顾爱国,王伟,张晓强,等.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06(3):180-183.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标准;问题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现阶段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我国近些年在食品安全方面问题频发,需要我国在多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加强食品安全,让我国人们能够在食品方面不再有后顾之忧。但是我国目前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比较多,在食品安全检验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食品安全检验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现行食品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针对相应问题给出了建议和应对策略。

一、食品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在食品标准方面有残缺现象,虽然我国现在有1000余项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和1000余项食品工业行业标准,包括食品污染物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企业卫生规范、食物中毒诊断标准、食品产品卫生标准及相应检验方法等方面的国家标准近500项,基本覆盖了食品从原料到产品中涉及健康危害的各种卫生安全指标和大多数食品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包括原料收购与验收、生产环境、设备设施、工艺条件、产品出厂前检验等各个环节的卫生要求。

2、为发展我国食品工业和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国家和消费者利益及规范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有标准名目繁多,交叉重叠。目前,我国食品相关标准有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四级,其中国家和行业标准交叉、矛盾现象较为严重。如果同一产品有几个标准,并且检验方法不同、含量限度不同,不仅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而且也无法适应目前食品的生产及市场监管需要。以苹果为例,既有国家标准,又有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标准、绿色标准、苹果外观等级标准,还有原商业部颁布的苹果销售质量标准;月饼一类产品有4个行业标准。又如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有关农产品安全质量的国家标准,而农业部又颁布了无公害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的生产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使用标准等部颁标准。

3、标准的适用性差。指标的设计涵盖范围窄,与检验方法不配套,计量单位不规范,导致标准的适用性较差。如我国果蔬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体系相比,缺乏一些重要食品加工原料的质量标准和分级标准;贮藏运输及包装标识标准不能满足果蔬贮藏流通的需要。再如大豆油,分别按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检验判定,最后结论都是合格,到底是什么油,没有特征指标,无法判断。

4、部分标准缺乏可操作性。花生油GB 1534-2003的5.4条明确规定,产品不得掺有其他食用油或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事实上对于掺假、添加香精和香料却没有相应的检验手段和判定依据,标准中并没有作相关规定。而在QS许可证发放及监督抽查时都不要求检验此项目,只是根据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进行检验判定,因而类似的一些规定显得苍白无力,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没有丝毫的约束力。以低档油冒充玉米油、花生油、茶籽油、红花籽油、小麦胚芽油、橄榄油等高端产品,以及蜂蜜掺假、地沟油被判定为合格产品是有讽刺意味的。

5、一些标准20多年都未修订,很多与现实状况不合,已不能适应当前需求,如白酒卫生方面的标准。

6、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卫生部组织了对原有的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及其检验方法进行了清理审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修改,使我国食品卫生标准的科学性和与国际标准协调一致性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国际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如我国现有的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数量远远不够,限量指标少于国际标准和美国等先进国家标准,指标设置不科学,相关检测方法标准少,残留限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7、检验技术滞后。目前食品中很多检验技术难题尚未攻克,如白酒的酒龄,目前尚无测定酒龄的有效方法;除了橙汁等少数果汁饮料有果汁含量的检验方法和判定依据外,大多数果汁饮料(尤其是混合果汁)尚无与该类水果对应的果汁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判定依据,因而到底产品中有多大比例的原果汁无法界定;而酱卤肉制品中蛋白质到底是来源于肉本身还是植物蛋白,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是植物蛋白水解液还是自然发酵的产物,没有相应的检验方法。

8、标准的隐蔽性。如肉类产品,有的执行GB 13100-2005,有的执行GB 2726-2005,前者不要求检验防腐剂,原因在于罐头工艺的特殊性,罐头工艺足可以保证产品在一定的时期内不会腐败变质。但从监督抽查结果来看,经常会有执行GB 13100-2005的肉制品被检出防腐剂的情形,在出具检验报告时又不要求对防腐剂的项目进行判定,无法阻止这些不合格产品出现在市场上。

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议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要确保食品的安全,除了政府监管有力,其关键在于建立先进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美国早在1906年就出台了食品与药品法和联邦肉类检验法,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最终产品必须达到的质量安全指标。美国拥有最先进的食品检测关键技术和检测设备,现行的国际通用标准中超过80%的食品行业标准是美国制定的。美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操作规范。比如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涉及所有的农产品,数量庞大,指标很细,一种农药在不同的作物上都有详细规定,不同作物均有各自的限量指标。建立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原则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按照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的要求,把标准和规程落实在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1、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进行研究、重新归类、合并、增补、调整,对不适应的标准进行修改,对不足的标准进行完善,增加标准的可操作性;对目前已经检出的尚无标准的食品不安全因素尽快制定标准和检测方法。

2、加快主要食品的内在品质、加工性能、分等分级、包装和安全卫生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等级,使主要食品的标准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3、积极推广采用国际标准,提升标准等级,努力与国际接轨,建立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清理不适应的农产品标准。

4、建立各种食品安全事件的信息库,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对存在隐患问题的企业也要给予停业整顿。做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确定食源性疾病控制对策的重要依据。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49-01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转变。在日益多元化的物质环境下,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比较严峻,因食品安全所引发的恶劣事件屡见不鲜,从苏丹红事件再到三聚氰胺毒奶粉,都折射出我国食品安全监控仍需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对此,笔者立足于食品安全的概念及内涵,就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展开了系统论述,以强化我国食品安全的监控与管理。

1 食品安全的概念及内涵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重泰山”。食品安全关乎人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对此,在深化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狠抓落实食品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但何为食品安全呢?即食品提供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而不产生任何的伤害。从这一定义而言,食品具有两面性,在安全与营养并存的属性之下,食品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所以,食品一旦缺乏安全性,那其所具备的营养性也会随之丧失。对此,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图1。

图1 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此外,对于食品的安全性,笔者认为,应注重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食品自身固有的安全性;二是消费真在心理上对食品存在的安全性认识。

2 食品安全影响人体健康的途径及原因分析

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途径是多样化的,这也就决定食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与系统性。从有关统计数据来看,发达国家每年约有28%的人因食品安全受到影响,主要以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为主。而在发展中国家,大约有近3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食源性疾病,尤其在一些非洲或欠发展的国家中,由食品安全而爆发的食源性疾病屡见不鲜。由此可见,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球各个国家的重视,但每年因食品安全而造成的人员及经济损失仍非常大。就拿腹泻病而言,全球每年有16亿人患有腹泻病,其中,近七成的患者是由食品安全引起。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由微生物污染所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屡见不鲜,一次次为我们敲响警钟。随着工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食品添加剂所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频发。例如,2005年的轰动全国的苏丹红事件;江西赣西的毒猪油事件,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较大范围的影响。所以,食品安全问题是对人体健康造成最大威胁之源,抓好食品安全是人类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作。

3 食品污染

每年因食品污染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不仅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人员上的伤亡。对于食品污染,其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生物性污染;二是化学性污染;三是物理性污染。

图2 食品污染类型

3.1 食品污染的类型。(1)生物性污染。生物性污染主要是指由于细菌、寄生虫、病毒等对食品造成污染,进而导致食品安全事故;(2)化学性污染。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化学性污染比较严重,且相对比较复杂。其中:来自生产生活的污染物(如农药、重金属)、添加剂(如有毒甲醇)等为主要化学性污染源;(3)物理性污染。当前,物理性质污染主要是指放射性污染对人体所造成的慢性疾病。例如,2012年,福岛核泄漏事故,就是严重的物理性污染,这种因辐射所造成的污染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3.2 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植物性食品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是动物性食品激素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三是农产品中有害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图3。

4 强化食品污染控制的策略

食品安全关乎千万家的幸福、关乎国家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此,强化食品污染控制应作为一项大事来抓,狠抓落实各方工作,提高社会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只有民众吃的放心、吃的健康,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行。在笔者看来,强化食品污染控制,应认真务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强化宣传力度,落实有关培训工作。当前,人们对于食品污染的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一定的认识盲区。所以,应进一步强化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食品污染的正确认识,在思想上规范自我行为,以构建更加安全的食品市场。例如,通过电视台制作 “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专题栏目,扩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与广度。此外,对于相关的药物从业人员,也应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对于药物的基本知识、安全保障等相关事宜进行培训,进而确保从源头上消除食品污染问题,让社会公众放心吃、吃出健康。

4.2 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落实食品污染控制工作。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比较严峻,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首先,强化市场管理,严把安全质量关,严格控制不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其次,多部门联合行动,强化对食品的全过程检测。例如,联合质检、环保等部门,成立综合检测中心,对食品进行全面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公示。此外,借鉴国外成功的制度模式,如HACCP制度,提高食品检测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责任感。

4.3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效率。首先,在食品安全领域,我国法律法规存在漏洞,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强化食品安全控制的有力保障。例如,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动植物检疫法等,为食品污染控制提供全面的法律支持。此外,明确执法主体,并建立完善的执法监督体系,提高监督管理效率。

结束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是推进民生建设、夯实国家发展根基的重要基础。但是,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比较严峻,强调进一步强化食品污染控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确保食品安全,减少或避免因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琦.食品添加剂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2)

[2] 李莎,陈怡.强化责任 全面完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J].中国科技产业,2011(05)

[3] 褚建志.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的影响[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食品检测 气相色谱技术 反式脂肪酸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备受政府和老百姓的关注。人们熟知的蔬菜、茶叶等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油炸食品中的丙烯酰胺、猪肉中的瘦肉精与三甲胺、白酒中的甲醇和杂醇油含量超标,特别是近期在奶粉和鸡蛋中检出的三聚氰胺等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问题,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隐患,人们愈来愈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在加强食品生产源头控制管理的同时,如何提高食品安全监控能力和防范能力也成为工作的重点,而在整个食品安全监控过程中,食品安全检测至关重要。

在食品安全检测方法中,气相色谱技术是十分重要的检测技术之一。由于气相色谱技术具有技术成熟、易掌握、灵敏度高、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方便快捷以及特别适合易挥发的物质检测等特点和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酿酒发酵工业。因大多数食品中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的组分复杂且是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所以,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1.气相色谱技术的概述

1.1 气相色谱技术的概念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简称 GC) 是色谱法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其是以惰性气体(N:或 He)为载体将样品带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的色谱法,而利用气相色谱仪对气体或液体样品进行组分分析的技术。它特别适用于气体混合物或易挥发性的液体或固体检测,即便对于很复杂的混合物,其分离时间也很短。

1.2 气相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混合物中各组份在一种流动相(气体或液体)的带动下,流经另一固定相(固体或液体)时,固定相对各组份的作用力不同(溶解、解吸或吸附能力的不同),造成各组份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产生差异,从而使混合物中各组份得以分离。各组份分离后,随流动相逐一按次序进入一种叫做检测器的系统进行非电量转换,转换成与组份浓度成比例的电讯号记录、绘图、计算。

1.3 气相色谱技术的特点

1.3.1 高灵敏度 很容易检测浓度≤1ppm(10-6) 的物质,环境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可达 ppb(10-9)~ppt(10-12)。

1.3.2 高分离效率 一根1~2 米填充柱,可有几千个理论塔板,毛细柱可达 105~106个理论塔板(最高效的分离技术)。

1.3.3 高选择性 以混合物中某一物质有特殊灵敏的响应;对性质十分相近的异构体可分离检测。如氢的同位素,有机物的异构体。

1.3.4 快速分析 很复杂的样品,一般均可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完成分析,并十分容易实现自动化。

1.3.5 应用范围广 主要用于分析各种气体和易挥发的有机物质,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分析高沸点物质和固体样品。应用的主要领域有石油工业、环境保护、临床化学、药物学、食品工业等。

另外,气相色谱技术还具有样品用量少、定量精度高等特点。

1.4 气相色谱系统的组成

气相色谱系统一般由分离系统和检测系统组成。(1)分离系统主要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和色谱柱(GC常用的色谱柱一般有两种:一是填充柱,另一种是毛细管柱)组成,其核心为色谱柱。(2)检测系统主要为检测器,检测器将色谱流出物转变为电信号,由数据记录部分将图谱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数据处理。

2.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2.1 农药和其他药物残留与污染检测分析

近年来,在蔬菜和水果中有机氯、有机磷农药残留和肉类、鱼类产品中的兽药残留已被社会广泛关注。目前,可采用 GC/ECD 气相色谱检测有机氯农药残留,如可利用 GC/ECD 分析技术准确检测高丽人参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可采用 GC/NPD 气相色谱检测有机磷和有机氮农药残留;可采用GC/FPD 气相色谱检测有机磷和有机硫农药残留等。另外,胡彩虹等研究证明,采用 GC/FID 气相色谱可检测出猪肉、鱼和虾中三甲胺的含量。

2.2 多环芳烃、添加剂及丙烯酰胺含量检测分析

多环芳烃(PAHs) 是一类重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目前已知的 2 ~ 7 环 PAHs 就有数百种,其中很多种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其中,各类食品中以烟熏食品中 PAHs 的污染最为严重。由于烟熏食品广大消费者所青睐,因此分析检测烟熏类食品中 PAHs 含量,并制定相关的食品卫生标准有重要意义。可采用气相色谱 / 质谱(GC/MS) 法,利用毛细管色谱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灵敏度鉴定能力,快速检测与分析烟熏类食品中常见的 20 多种 PAHs。此外,还可以利用 GC/FID 气相色谱检测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等食品防腐添加剂含量,使用 GC/ECD 气相色谱检测油炸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使用 GC/FID 气相色谱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

2.3 发酵饮料产品中风味组分的质量控制分析

(1)白酒中甲醇、杂醇油是酒类卫生监控指标中的两项重要指标,GB2757 和 GB10345 对甲醇、杂醇油的含量和检验方法作了严格的规定。采用 GC/FID 气相色谱可直接进样,并可快速、准确地测定出白酒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含量。(2)啤酒、葡萄酒和发酵饮料中有许多挥发性化合物和风味物质,可以直接反映产品的质量状况。可采用顶空进样的气相色谱分析(Hs―GC) 技术监控啤酒中的硫化物等有害组分、有害色素及挥发性气体,通过检测这些化合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可以控制啤酒、葡萄酒等发酵饮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确定发生在发酵酿造过程中影响饮料产品最终味觉和质量的关键问题。

2.4 食品塑料袋有害物质的检测

食品塑料袋在加工过程中,为了增加塑料的可塑性、韧性和透明度,往往添加多种增塑剂,其中使用量最大、最普遍的是酞酸酯(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可达终产品的 50%。但由于酞酸酯类增塑剂与塑料基质之间没有形成化学共价键,因而在接触到包装食品中所含的水、油脂等时,便会溶出,并且塑料中的酞酸酯增塑剂含量越高,可能被溶出的数量越多。研究证实,酞酸酯对动物和人均有慢性毒性、致突变、致癌作用以及生殖与发育毒性,是全球范围内最广泛存在的化学污染物之一。目前,酞酸酯类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对内分泌的干扰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可利用 GC/FID 气相色谱技术检测塑料制品中的的 5 种酞酸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色谱技术的发展,耐高温的极性高效开管柱和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器的研制,以及计算机软件开发、专家系统应用、检测手段的进步及与质谱等仪器的联用等相关问题的解决,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

参考文献:

[1]胡彩虹,许梓荣.气相色谱法测定猪肉、鱼和虾中三甲胺的含量[J].食品科学,2001,22(5):62-64.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 生物技术;食品检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T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6-0127-02

近几年,因城市工业化日渐加深,使得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越来越多,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牵动人心的焦点问题。然而,对于现在的食品检测,传统的方法已经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完全脱轨,当前在食品检测中广泛应用的是PCR技术、生物芯片、基因探针法、生物传感器技术、免疫技术等生物技术。眼前,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即是食品质量的安全。在我国,影响并制约食品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法规法律尚不完善,政府监管松懈以及科学技术上遭遇“瓶颈”等。因此,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实现了简便快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食品检测方法。

1基因探针法

基因(DNA)探针法又称分子杂交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基因的重复性、变性和其碱基互补配对的精确性来探查某一DNA序列的新技术。当前,DNA探针杂交法有两种,分别同相杂交和异相杂交,其技术的关键就是构建基因探针。近几年,基因探针杂交技术十分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微生物的检测中,如今可检测食品中存在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氏菌、葡萄球菌和志贺氏菌等。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方法,DNA探针技术在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缺点的同时,其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使食品检测结果更精准。但是,DNA探针技术也存在着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等局限性,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还需改进。

2 PCR 技术

PCR技术的原理是以需要扩增的DNA分子作为模板,用分别和模板互补的一对寡核苷酸的片段作引物,遵从半保留复制原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完成扩增,因此,又称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由变性、复性和延伸三个步骤构成。仅需要用很少的物质便可大量扩增所需的基因片段,并可以定量、定性地分析检测样品,这是PCR技术的一大优点。与此同时,由于检测仪器昂贵,操作复杂、技术含量较高,因此对其技术人员有较高且严格的要求。由于现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转基因食品已经随处可见,由此可见转基因食品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它们在人们的餐桌上出现的同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倍受人们的关注,成为了百姓饭前茶后所谈论的热点话题。由于在传统的食物中,并不存在转基因食品中的蛋白质和新遗传物质,使消费者存在隐忧。为了让人们的健康有一个可靠的保障,使消费者消除顾虑,让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更加有利,研发一个快速、简便、准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迫在眉睫。

3 免疫学检测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反应,一般可将其分为三类:免疫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和免疫凝集试验。目前,免疫学检测技术在检测方法中用途最为广泛,其具有方便快捷、特异性强、检测成本低、灵敏度高、分析容量大等特点,特别表现在食品检测方面,在分析蛋白质的结构中通常会用到。当前,免疫技术中的酶联免疫法已在食品检测中得到普及。近几年,在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免疫学开发出新的检测技术,其中包括放射免疫测定、荧光免疫测定、免疫传感器、免疫磁性分离和酶免疫测定,比如PCR-ELISA技术,就是将酶联免疫技术与PCR技术结合,可用于检测大肠杆菌,效果良好。酶联免疫技术是将酶标记在特异的抗体上,即为酶标抗体。它具有酶的底物催化和抗体抗原反应的特性,它和与它对应的抗原相结合,添加底物,便可依据底物显色程度作出定量或定性地判断。由于酶的催化效率高,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反映效果放大,使测定结果稳定且灵敏度高。但其也具有局限性,因此多数用于检测鲜活组织和基因工程生物体改造的初步检测。

4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的原理是按照预先的设置将大量生物分子排列并固定在载体表面,因为生物分子具有特异性亲和反应,可利用其对生物分子的量和存在进行分析,比如抗体抗原反应和核酸杂交反应等。高通量是基因芯片最为突出的优点。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生物芯片技术可克服具有系统误差的缺点,许多基因探针杂交和标记等只需一个过程即可完成,并且生物芯片技术自动化程度高且其数据可靠客观。但是由于基因芯片技术无法判断在细胞类型较多的组织中检测基因的精确定位。与基因芯片相比,处于研发中的蛋白质芯片可能将此种情况改善。

上文中论述的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其运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除此以外,逐渐会有越来越多的更加先进的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得以应用,它的前景很值得期待。

由于生物技术具有高效、经济等特点,广大科学研究人员对其越来越认可,在食品检测中生物技术成为了重要的力量。在我国科技不断发展科研人员不断努力创新研究的背景下,在今后的食品检测中,生物技术一定会更加成熟的应用其中,使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类的健康,更与国家的经济、政治息息相关。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食品检测技术及食品安全的应用及研究,并增强了相应法规法律的制定。与此同时,还需大量投入资金在食品检测的技术研究中,并对食品科学技术的专业队伍加强建设。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已经愈来愈显其优越性,但其检测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在其应用中需要搭配和选择使用,同时也期待生物技术的改进、优化以及创新,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范文7

抽取样品环节

在采样过程中,需严格无菌操作,采样数量及方法与检验目的应相适应,同时监控采样现场的温度、湿度及卫生状况。在餐饮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样品的正确抽取是检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操作的熟练和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采样前应准备好灭菌彻底的采样工具和容器或者无菌采样袋。采样工具和容器严禁用消毒剂消毒,样品中不得加入防腐剂,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采样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污染样品。在严格无菌操作的条件下,按照规定的样品采集标准均匀而准确的取样,并及时封口,使样品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

抽样须秉承随机原则,在餐饮样品抽取的过程中,要从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中随机抽取,抽样方案与抽样工作应保持统一,样品的数量应满足样品各项检验的需要。鲜榨果蔬汁饮料及熟食卤制品等高风险餐饮食品的抽取需优先选择被抽样单位的新鲜制品,使其抽检样品达到质量研究和控制的效果。

抽取的样品应当严格按照样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特性,或其标签标识上注明的储运条件储藏运输,以确保样品在检测前的完整性和原始性。运送冷冻和易腐蚀食品应用车载冰箱或在手提保温箱内加适量的冰袋,保证储藏运输。运输途中应防止样品升温腐败或融化现象,已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检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培养基的选择。食品微生物检验所用培养基,必须由专业厂家生产,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有关的质量标准,保存应符合相应要求,防止潮解、结块、变色等情况。在实际的操作中要尽量缩短开盖时间,取用过的培养基要及时放置低温干燥的环境中保存。一些商品化即用型培养基平皿应对培养基作外观检查,细致检查该类培养基是否开裂、灌注是否均匀、有无过多的气泡,清晰度和有无肉眼所见的污染。培养基的配置应按照规定的方法配置,并做好原始记录,在配置时选用清洗干净的玻璃器皿和耐高温的食品级塑料器皿,避免使用铜、铁等器皿,以避免对微生物生长的造成影响。

检验用水的选择。餐饮食品微生物的检验用水需选择蒸馏水或纯净水。自来水中有较高浓度的余氯、氰化物、钙、镁、汞、砷、等物质,会抑制细菌的生长,造成细菌总数、真菌和酵母菌数量检验值偏低,引起某些致病菌检验的假阴性结果,使本来不合格的食品流入餐饮流通环节,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严格的操作步骤。食品检验应由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负责操作。进入无菌室从样品的制备到检验都要为防止二次污染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微生物操作的整个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检测样品在操作过程中的污染,操作过程中培养基的温度及倾倒的量应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将温度应控制在40℃~45℃之间,培养基的倾倒量应确保每个平皿的倾注量在15ml~20ml之间,并将培养基与检样和菌悬液充分混合。操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均要求无菌操作,尽量靠近火焰动作,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到接种手法应规范迅速。

检验报告及结果的准确性控制

检测流程中,应及时观察培养的样品并记录结果,出具检验报告时用回归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去除不必要的误差,并对照相应标准对餐饮食品的微生物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价。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范文8

食品检测中的生物检测技术

技术人员只有了解现有的生物检测技术种类,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发展和应用这些技术,从而促使生物检测水平得到提高,让人们吃到健康卫生的食品。

生物酶检测技术。这项检测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在检测过程中具有强灵敏度和高准确度的特点。特别是对于蔬菜和水果的检测,可以充分体现出高灵敏度。同时这项检测技术对技术性能要求不高,需要花费的成本不高,能够高效率检测出微生物的污染程度和食品的农药含量。此外,生物酶技术和免疫技术结合检测食品,灵敏度和精确度较高,在我国食品检验各个领域应用较广。

免疫生物检测技术。免疫生物检测技术主要测定抗体,抗原和免疫细胞等,其检测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检测原理,主要凭借的是抗体和抗原在体外的特意结合,定性定量检测标本中的抗体或抗原。现阶段,我国免疫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发射免疫法,电脉法和沉淀反应等技术。技术人员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分析食品的化学性质和结构要素,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食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这一检测技术灵敏度最高,同时具有简单高效,操作性强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因此具有较强再现性,应用空间较广。

生物芯片检测技术。生物芯片具有检验速度快和数据处理量大的优势。这一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微量点样等方法,在支持物表面有序固定生物大分子,再将其与之前特定分子混合,利用激光扫描。经过杂交后的分子产生的信号可以快速检测,得出目标分子所占比重。这项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进出口贸易的食品检测,具有高速度和高质量的检测优势。由于这一生物检测技术需要的费用较高,性能也不能达到人们要求的标准,因此这项技术并没有普遍应用,但其检测的精确性和快速性,使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以上主要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生物检测技术,这些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对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不同问题进行检测。对于不合格的产品不能让其流入市场。

对食品中农药残留进行检测。近些年,我国农药残留问题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社会各界对此也给予了较大的关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人们对食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较高,导致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量偏大,从而造成食品农药的残留问题。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技术人员需要利用生物酶技术科学判定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从而达到准确检测农药残留的目的。

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检测。转基因食品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成果。但是近几年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争论非常激烈。为了防止转基因食品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现阶段我国食品检验中的重点工作就是检验转基因食品。此外,生物检测技术在检测转基因食品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主要包括蛋白质检测法和活性酶检测法等检测技术。

对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进行检测。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对人体的危害非常严重。因此食品检测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对有害微生物进行检测。由于生物检测技术具有较强的有害微生物辨识能力,因此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生物技术是一项应用较广的技术。生物检测技术中的生物免疫技术和生物酶技术都可以准确辨识有害微生物的性状,种类和遗传情况,在此基础上提高食品检测技术的安全性。

论述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范文9

但在消费者的层面,龙大肉食却并不被认为是一个光鲜的品牌, 龙大肉食曾因“囊肿猪肉”等诸多食品安全问题被消费者举报,早在公司提交上市材料前夕,这样的问题就频繁发生。龙大肉食上述问题被曝光之时,也恰逢《舌尖上的中国1》播出,当时就有不少消费者在网上戏称龙大肉食为“舌尖上的问题肉”和“囊肿猪肉专家”。

本刊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导致龙大肉食被称为“舌尖上的问题肉”的原因在于质量检测的环节,这使得龙大肉食提出的“放心肉”概念看起来有些虚无缥缈。

而除了在质量层面的问题,投资者更应该关注龙大肉食过去三年来不断扩大的营收规模和与营收规模扩大背道而驰的利润下滑――在此情况下大举募资扩产,或许并不能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回报。

囊肿猪肉赔偿:6斤还是30斤?

招股书显示,龙大肉食的最终产品包括冷鲜肉、冷冻肉、熟食制品(中式卤肉制品、低温肉制品)等, 其整体业务链条涵盖了从生猪养殖、生猪屠宰,到冷鲜肉、冷冻肉、熟食制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乃至于自身产品的安全检测。龙大肉食也因此以“全产业链”肉食品加工企业自居。

不过,作为一家食品企业,上述种种表述却不能掩盖公司在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在近些年业务规模的急速扩张中,龙大肉食的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

据龙大肉食所在地山东当地媒体报道,2011年6月28日,烟台网友“八月一日”在当地论坛发帖曝光了自己在烟台“振华量贩超市”购买到有囊肿问题的龙大猪肉,重量为3斤左右。此后,经过维权,该消费者获得了6斤龙大猪肉作为赔偿。因为囊肿猪肉的出现,以及相关赔偿的依据缺失,这一事件在烟台当地也闹得沸沸扬扬,关于“囊肿猪肉”的讨论在消费者中间经久不衰。

“当你买到1斤囊肿猪肉,你可以获得2斤的赔偿。对食品企业来说,这样的赔偿显然是小意思,但对消费者个人来说,如果导致相关疾病,却是难以承受。”烟台市民王先生在龙大肉食“囊肿猪肉事件”发生后如是表示。

而山东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宣传教育部的副主任王致远当时即对媒体表示,如果连厂家(龙大肉食)都已经承认自己的产品出厂时存在疏忽,那么消费者理应根据《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获得10倍赔偿,因此超市仅仅给予双倍赔偿的做法显然不合理。即按照上述情形,购买到囊肿猪肉的消费者理应获得30斤的猪肉赔偿,而非仅仅是6斤。

质量问题频发的背后:检测独立性存疑

“囊肿猪肉事件”并非偶然。同样是在2011年,时间为12月份,山东省质监局公布了2011年第四季度生产加工环节食品产品省监督检验不合格结果,“龙大”赫然在列。记者在这份不合格的名单中看到,烟台龙源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龙大”牌食用油不合格。

资料显示,烟台龙源油食品为“龙大植物油”的全资子公司,而“龙大植物油”与龙大肉食同为“龙大集团”控股。由是观之,质量问题并非以龙大肉食为特例,而是贯穿在整个龙大集团的体系内,近乎形成“龙大风格”。

遗憾的是,在龙大肉食最新的招股书中,公司方面仅轻描淡写的指出“质量问题……会对公司业绩及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投资者却很难发现这些具体的产品质量问题的案例,但这些事件早就在公开渠道和公共媒体中可以看到。

龙大肉食最新的招股书披露后,有投资者致电本刊称,龙大方面究竟是刻意隐瞒还是认为这些质量问题无关公司投资价值的判断?作为食品企业,产品安全问题实际上是投资风险点之一,拟上市公司应在招股书中明确列示并提示投资者注意,同时过往发生的产品安全问题也应该明确提出警示。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质量问题的产生或与龙大肉食的管理乱象有关,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检测上的“独立性之争”。

龙大肉食在招股说明书不惜笔墨的描述检测的“权威性”,其全资子公司杰科检测是食品行业中为数不多的部级检测机构,充分保证了公司食品安全。并称杰科检测先后引进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LC/MS/M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等较为先进的食品检测设备,建立检测中心。

但技术层面的领先似乎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有食品业内专家向记者指出,无论多么先进的检测技术,最根本的都需要检测方的“独立性”,在产品检测领域,操作者始终是人,因此“独立性”是检测报告公允的基础。而作为龙大肉食全资子公司,杰科检测如何能够确保自己的独立性?这一点在业内一直都存在着质疑。

增收不增利:如何给投资者回报?

由于此前IPO的暂停,龙大肉食的上市进程也只能延后,而这也恰好给了投资者进一步观察公司盈利能力的时间。对于2012年龙大肉食披露的招股书中关于募资扩产、增加盈利的描述,现在可以作更明晰的观察。

财务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3年,龙大肉食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67亿元、25.39亿元和31.58亿元,确实呈现了逐年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如果把2013年的营业收入和2011年对比,几乎增长了50%。

但是在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公司的营业利润并没有增加,反而呈现下滑。龙大肉食2011年到2013年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18亿元、1.07亿元和1.14亿元。换言之,从2011年到2013年,龙大肉食的营业收入是扩大了50%,但营业利润却几乎没有变动,反而略有下滑。营业收入和产能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带来利润层面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