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机电一体化内涵集锦9篇

时间:2024-02-21 15:46:11

机电一体化内涵

机电一体化内涵范文1

近年来,“新闻涵化”成为西方传播学和新闻理论的热门话题,引起国内新闻与传播学者极大的兴趣。那么,什么是新闻涵化?研究它的意义是什么?西方学者认为,媒介涵化“创造了一个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未必准确,却轻而易举地变成了现实,并基于这样的现实对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做出判断。”[1]实际上,新闻涵化就是记者在新闻中暗示的他对新闻事件的观点,反映在新闻报道的各个方面。同一个事件被不同记者报道,文字或图像的表述不完全相同,这种普遍特征就是一种不被受众注意的涵化。由于记者把某些主观因素涵摄入新闻中,新闻同客观事实之间发生了“变异”,记者的世界观给事实以至现实世界打上烙印,其中包括技术涵化、专业手段涵化、语言涵化和框架涵化。[2]新闻涵化实际是媒体以一定的思想改造事实,使新闻事件成为媒介消化的制成品,涵化理论揭示了客观报道惯用的思想表达方式,对媒介驾驭事实、型塑新闻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闻的技术涵化

最初,美国的涵化理论认为,电视媒体在宏观上改变人的观念,是由于其“内在的隐含变化的过程,受到媒介传播内容的重大影响。”[3]许多重要新闻都隐含媒体的思想而对受众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从采编技术手段的运用就开始了涵化的过程。记者运用信息器械加工事实,赋予新闻某种蕴涵,称作新闻的技术涵化。技术涵化表现为传播手段对陈述事实的作用,技术表现力构成新闻的有机部分。

报纸为了提高时效,有些记者直接在电脑上打出稿子,经把关人略加修改就进入了印刷。这一方面是对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报道者的疏忽性也增大了。由于抢时效而减少媒介内部的自审,使某些记者的偏好、臆断难免通过文字在版面上流露出来。过去,文字记者的技术涵化是很少的,因为他们除了选择事实之外没有其他技术可言,但电脑进入编写过程,这种传统格局被打破。电脑对句子的修改,最新符号的使用,都使稿件有了新的意蕴。近几十年,报刊实现了彩色印刷,以不同颜色处理图片和文字,表现出记者的不同评价,读者感受到报刊的不同倾向,报刊新闻的涵化浓度也越来越突出。

报刊新闻的技术涵化,易于在摄影报道中体现出来。用什么角度、亮度和距离拍摄新闻图片,都有记者的主观意图。连新闻图片幅面的大小也在蕴涵媒介的主张,涵化的隐蔽性在无声的闪光灯下,默默地放大了记者的立场。随着技术的进步,印刷传媒不断增大依赖技术设备的程度,新闻涵化抓到的机会越来越多。在人机关系中,“机”的比重在加大,文字记者的采访不再使用笔录,而较多地用录音机、手机和录相机,技术涵化反映纸媒体的重大观念越来月周到。

电视新闻的涵化更多地表现为镜头的距离和事实的选择,如特写还是非特写以及其他摄像的过滤手段,记者善于让图像说话。当记者想突出某个事物或人物,尽量用特写镜头或停留的时间长一些;如果想贬低一个人物或事物,则推远镜头或不给、少给镜头。在同期声画面的处理上,让哪个人物向观众说话或使他沉默,都表明新闻人物被涵化的程度。通过这类技术手法强化事件的意义,使受众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闻强调的内容,很多受众不会注意技术手段对新闻细节强化。

电视新闻的涵化有时并不是记者有意的安排,而是传播技术把新闻内容置于传播者的仓促控制下,打上了传播者无法驾驭的烙印。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新闻媒介的运作速度,时效性强到极点的现场直播,使导播在瞬间做出镜头切换,导播者的思索和选择极为迅速,瞬间的理解决定了新闻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让观众看到什么,如何认识事件,在几秒钟内由导播做出决定。这时,电视记者难以体现自己的主观意识,甚至陷入“无意识”的技术选择,许多意外的效果使记者不得不陷入被动。尽管如此,技术涵化在电视新闻中仍然有章可循,比如摄像机的角度、彩色和非彩色印刷文字、图像与图片的光线和录制音响的差别等,都蕴涵记者的不同思想倾向,产生不同的效果,在极度敏锐的嗅觉中记者大都是能够把握的。

(二)新闻专业手段涵化

在处理新闻稿件时,用新闻业务特有的非语言符号表达对事实的评价,称作新闻的专业手段涵化。版面安排、报道内容的详略、报道材料与角度的选择、广播和电视新闻的排列顺序以及是否报道提要等,都属于新闻的专业手段涵化。越是重要的新闻,越具有专业手段涵化的特征。

编排手段是报纸版面布局和新闻节目的要素之一,包括顺序、空间、符号、线条、色彩等。不同的顺序、位置、线条、色彩作为专业技术手法,具有不同的倾向,对读者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充分认识编排手法的特点,恰当地加以使用,是纸媒体专业手段涵化的主要方式。对于报刊来说,版面符号有两个方面,一是字号、线条、插图、色彩;二是版面空间,包括栏、区、版、空白等,运用这些基本手段形成特定的版面结构,表现出编辑部对新闻内容的评价。专业手段使新闻显现相对的强弱,突出稿件之间的对比关系,使新闻打上了媒介意识。运用体裁、篇幅大小对各类稿件的内容做出处理,表明编辑部对稿件中事实的评价。

广播电视新闻从后期制作到播出之前,需要把若干条新闻按照一定主题组成有机的次序,包括文字稿、音像素材和录制手法等环节,经过审定、删改、安排报道顺序或撰写评论,让整个节目达到最佳的听觉或视觉效果。新闻把关人在总体上把握信息,对每条新闻的意义和地位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是编排工作的首要任务。正如报纸一版的头题,是当天报纸关注的焦点,代表报纸的主要声音。电视新闻头条的好坏,关系新闻节目分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编辑部的思想水平。哪一条新闻能够列为头条报道,哪条新闻是记者心中重要的事件,它的每一句话都在暗示一种倾向。

专业手段涵化在广播新闻中还表现为播音的形式。播音的各种方式透露出编辑部的不同意图,营造不同音响气氛,表现出媒体对新闻的思想评价。态度成为播音的支配主线,用不同音调、不同音响方式(直播、插播、对话、录音报道、现场报道)表达不同倾向,播音员是在告诉人们一种思想方向。由于各种语境可以表现不同内容及思想感情,使重点语句呈现出独有的色彩和分量,引发出与语言内容相应的播报态度,影响听众对报道内容的理解。

(三)新闻的语言涵化

使用什么语言,运用哪个概念和词汇,客观地表达记者对事实的立场,是涵化新闻的主要手段,称作新闻的语言涵化,包括话语涵化和语体涵化。

在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下,记者对同一事物特别是政治性事务,以不同词语给事实打上意识形态烙印,公开表达各自的理解。记者陈述事件使用的意化性词语,暗示对事实的评价,叫做新闻话语,包括态度话语、符号话语和高频话语。新闻话语是粘贴言说者意图的特殊的新闻语言。态度话语对事物做出褒贬、是非或爱憎的判断,指引受众的思想;一般新闻语言(非话语)则只能指称事物,并不显露记者的态度。新闻中的“美国人”、“中国人”的词汇是语言,“美国佬”、“中国佬”就是话语,后者不仅是在说话,而主要是表达立场。符号话语是对事物或人物的明喻、隐喻或象征某种特殊意义的语言。在电视新闻中,长城和天安门的画面是中国的符号,而白宫和国会大厦是美国的符号。高频话语是指在新闻中多次重复的词汇,用以表达某种意图,让受众记住并形成稳固的观念。

话语是社会、历史和制度的构成物,被特定的政治氛围和文化习俗所主宰。按后现论家福柯理解,话语实际上受制于“一组匿名”的文化代码,说出的语言既然是已经存在的语言,就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决定以后将会说出的东西。话语理论的先驱巴赫金曾说:“实际上,我们任何时候都不是在说话和听话,而是在听真实或虚假,重要或不重要,接受或不接受等。话语永远都充满着意识形态或生活的内容和意义。”[4]话语在实质上并不那么客观,新闻的运思在投诸重大事件时,都尽力在话语中隐藏特定的意义。话语影响记者对事实的思考,记者通过对语言的使用,创造一种有特定含义的视角,表露出媒体对所叙述的世界的态度。

在新闻中,一个陈述句是记者对社会关系的一种有意或无意的说明,新闻陈述的对象不只是事实本身,而且是事实之外的记者对事实关系的反射,媒介的立场就在报道的语言中暗示出来。新闻不只是人们的感官对世界的全面接触,而且是对世界的思考和解释方式。新闻的语言涵化除了借助于意化性词句之外,还需要借助语体的选择与转换。记者选择特殊意味的语言描述事实或巧妙地解读事实,记者的态度往往隐蔽在语体里。语体涵化是用倾向性的话语陈述事实的状态,把人们不熟悉的事实的性质告诉人们。记者的语体装饰新闻的外观,给新闻披上“外衣”,新闻的主题就自然显露出来,“穿衣服”的新闻是被语体装饰的事实,使受众产生特有的观感。

新闻主题是指媒体通过报道某些事实表现的思想,重要报道的主要目的不只是告诉受众某个新鲜事实,还要向受众提供记者对事件本质的揭示,深化新闻主题。这是新闻涵化的最终目标。记者为了涵化主题,运用恰当的语言,将新闻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隐藏在不动声色的文字叙述中,在中华文化中是一个传统。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的春秋笔法,就是指陈述客观化而微言大义,富含褒贬却又中规中矩。当然,新闻涵化手段远不止语言文字这么单纯,在内容的客观性层面有着特定要求,这就是新闻的框架涵化。

(四)新闻的框架涵化

新闻框架的基本含义是,记者用一定的框子对事实进行取舍,确定取材的范围和选择事实的多少,是记者对外部世界的解释方式。不同记者对同一个事件的真实片段有不同的组合,体现出新闻文本的框架差别,表现出对事实的不同认识。框架概念来自英国学者G.巴特森,后来为美国的传播学者所运用。加拿大的社会学家E.高夫曼在《框架分析》(1974年出版)中,讨论事实的框架如何被嵌入一个文本,如何建构新闻的材料,表象记者的意图。

新闻的框架涵化,是从记者选择事实那一刻开始的。客观世界中有无数事实,能进入报道“框架”的只是少数,这是记者和媒介“过滤——涵化”作用产生的效果。当记者发现事实时,几乎出于本能地用既定的“框架”衡量它能否构成新闻,蕴涵何种意义,这种新闻框架使记者在众多事实中做出抉择,选取那些价值最高的事实作为报道的对象,然后对其进行隐蔽的释义,使其主题增加影响力。

用某种新闻意识消化事实,就是用框架涵化手段巧妙地证实某个观念,说明对世界的描述是否正确。几乎所有新闻媒体都用这种方法评价重要事实,对客观世界做出解构。这又简称为事实涵化。记者报道事件,通常要选择互相联系的事实并把它们整合在一起,为公众提供事件全景,让受众正确地理解新闻中的主要事实。记者进行横向思考,想一想有哪些事实构成主要事实的条件或结果,就可以把它写进新闻中,暗示主要事实的意义。

值得指出的是,许多事实具有丰富的角度态,而记者写稿往往只取其中一个角度,很容易使涵化陷入片面以至谬误。如果一个事件有正负两种因素、两种效应,记者只强调一个方面,就会进行错误的涵化。记者为了涵化主题才这样操作,但重要细节的缺漏,使涵化的效果走向反面,这样“过滤”事实反而伤害了新闻主题。不重视事实主导因素而重视某种预设的意义,新闻意识就会陷入主观化,世界就被歪曲了。为了纠正这种错误的涵化,要求媒介对事实的处理必须准确、真实,记者的世界观只有正确无误,才能再现现实世界的真相。许多媒介不同地描绘着同一个事实,混入的观念千差万别,表现出媒介倾向和事实客观性的距离,这种距离的差距标志着新闻主题被涵化的正确程度。

新闻涵化理论是一种文化痕迹,记者的世界观支配他的报道手法,但他的每个选择以至他使用的每个词,同他生活的时代和文化环境联系在一起。正如美国学者格伯纳所说:电视新闻涵化关系到“一致的框架和认识、基本概念的形成和社会文化理念,因为处于完整的有机联系的电视世界不是单个的电视节目或电视选择之中而受到的涵化。”[5]也就是说,涵化是记者的世界观和社会文化规范的统一,媒体内容无法摆脱文化烙印。

[注释]

[1](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317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参见刘建明:《现代新闻理论》118-125页,民族出版社,1999;《当代新闻学原理》153-156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单纯:《西方新闻传播论文集》174页,四川文艺出版社,1993。

机电一体化内涵范文2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29-03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就是指由具备会计信息化相关学科知识、技能,愿意为建立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和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分工合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教师所组成的教师群体。这种教学团队的特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团队的合作包括成员之间、团队之间、团队或个人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二是团队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紧紧围绕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行业要求和标准而展开;三是团队科研以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界接受并应用于生产的应用型科研为主。到目前为止,几乎每所职业院校均建有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所以开展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内涵建设的研究对提高会计电算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

团队内涵建设的科学含义

国家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并且逐渐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这个就是高职教学团队内涵建设的最科学、最权威的定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内涵建设就是按照这个科学定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具有高职特色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内涵建设。

《意见》同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所以,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团队合作。众所周知,会计岗位工作是团队工作,所以要建立一个基于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团队,才能引导教师开展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为第三产业输送财务会计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这决定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综合性,所以,教师个体和师资团队应具备综合性。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内涵建设一定是综合性建设,教学团队必然是综合性会计专业人才的集合,这个综合性内涵建设得当,教学团队发挥出来的作用一定大于团队教师个体的并集。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的建立,若团队没有内涵只能是有名无实,团队就没有活力和凝聚力,团队个体之间和团队之间就不能实施互补,就没有分工协作,也就不可能实现预期的共同目标。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

团队内涵建设的普遍问题

(一)教学团队划分标准定位不明确

目前,大多数高职学院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的成立没有划分标准,均以会计电算化教研室为基础,这就把会计电算化教研室与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视为等同关系。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校生普遍较多,教师人数一般都有三四十人,所以,教学团队人数过多,这与“少数人”的组建原则不符。事实上,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主要有企业内部会计岗位群,如会计、出纳、仓管、成本核算;企业外部会计岗位群,如往来会计、税务会计;面向会计事务所的岗位群,如内外审计助理等。所以,对于教师队伍比较大的会计电算化教研室,建议以岗位群为划分标准成立若干个教学团队,团队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二)教研室工作职责与教学团队职责不清晰

对于以会计电算化教研室为基础成立的教学团队,往往教研室主任就是教学团队负责人,导致了教研室工作就是教学团队的工作,造成了教研室工作职责与教学团队职责混淆,教学团队工作只能作为学院或系(部)行政领导的摆设品。教学团队负责人应该是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工作实施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教研室为载体,动态组合、校企互通的组织模式,专业带头人主持本团队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及管理工作;要充分理解“教学团队≠教研室”、“教学团队≠教师群体”、“教学团队的学术权威>教研室的行政权力”这三个关系。

(三)内涵建设缺失,脱离校企合作

现有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多数是会计电算化教研室为基础成立的教学团队,团队中缺乏企业一线的会计主管或财务经理这一类能工巧匠,难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导致团队难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内涵范文3

关键词:钛合金;外涵筒体;工装;加工工艺

引言

外涵机匣分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类为复合材料外涵机匣,另一类为薄板钛合金成形后焊接安装座结构,另一类为锻铸件机械加工的外涵机匣。前两种常规外涵机匣的共同缺点为强度低,无法适用新形发动机的要求。而机械加工的外涵机匣因加工效率较低,制造成本较大,不适合批量生产。为适应新形的发动机要求,国内开展了厚板钛合金成形后,经机械加工加强肋后再焊接安装座或化学铣加工加强肋和安装座,新形结构外涵机匣大大提高零件的强度,符合新形发动机的要求。但厚板钛合金的成形困难,加工精度低、单组件焊接变形、工艺流程安排等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1 材料及结构分析

1.1 材料分析

化铣结构的外涵机匣一般为钛合金TA15材料,TA15钛合金的名义成分为Ti-6.5Al-2Zr-1Mo-1V。属于高Al当量的近а形钛合金,它既具有а形钛合金良好的热强性和可焊性,又具有接近а-в形钛合金的工艺塑形。TA15钛合金具有中等的室温和高温强度、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焊接性。TA15长时间工作问度可达500℃,瞬时可达800℃。450℃下工作时寿命达6000h[1]。TA15材料化学成分见表1。热处理制度见表2。

TA15钛合金常温屈服极限较高,其常温屈服极限930~1130Mpa,是一种常温下难成形的材料,而厚度采用的大于4mm厚度,这更加大了零件的成形难度。本材料的焊接性能良好,其焊接焊接主要问题是焊接接头脆化、焊接接头裂纹、焊接气孔。

加强保护,严格焊前清理,控制焊接速度。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优良的焊接方法的选择,焊后进行真空热处理。以达到减少焊接缺陷。

1.2 设计结构分析

外涵筒体分为、直段筒体、对开锥段筒体、带形面的筒体结构。如图1所示。零件厚度为4到10mm,零件成形后分为机械加工加强筋和组合后化学铣加工两种方式。筒体厚度增大,给零件的成形及焊接带来一定的困难,零件加工精度的提高。

2 工艺

2.1 焊接方法的选择

焊接中,焊件受到电弧不均匀的加热,受热区的金属热膨胀程度就不同,此时由金属热引起的内应力及变形是暂时的;当焊接完成,焊件冷却后,剩余的内应力造成焊件最终的焊接变形。从筒体机匣的结构情况看,选择先进的焊接方法电子束焊接。电子束焊接以其高功率密度、焊接热输入量小、焊接变形小、焊缝深宽比大、焊接接头无氧化、焊接后残余应力小和焊缝质量好等特点。针对此零件的结构特点,焊接部位大于4mm的钛合金焊接,符合电子束焊接的要求,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电子束焊接的优势,电子束焊的熔深比一般为5:1到10:1,是普通熔焊方法几十倍[2]。

2.2 焊接参数确定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选取与零件技术条件、状态、厚度与正式零件相同的TA15零件进行焊接参数试验,参数试验在焊接前进行,焊接试片的表面状态与实际零件相同,经多次调整焊接参数,确定如表3的焊接参数。

2.3 主要工艺流程

零件成形的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的下料尺寸,预留滚床成形压边余量计算展料尺寸;激光或水切割下料,预留滚床成形时压边100mm以上;四轴滚床成形;铣加工去除弯曲时预留的工艺压边,保证零件对接口位置母线向心,截面厚度等于料厚;钛合金焊接前酸洗;氩弧焊定位,定位焊后采用氩弧焊接或电子束焊接,焊接中定位时用专用高强度刚性夹具夹紧;焊后无损检测;不带型面面的零件直接采用真空热定形的工艺完成零件的成形,带型面面的零件采用气胀加热定形的综合工艺方法。

2.3.1 筒体气胀成形

如何确定气胀成形的温度,是筒体气胀成形工艺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温度不够,材料没有明显的超塑性,筒体直段无法有效成形;温度过高,有可能造成TA15材料的晶粒粗大,降低材料强度,影响零件使用。TA15板材热处理温度为850℃,于是我们将筒体气胀成形温度确定为850℃;在这个温度时TA15材料既有很好的塑性,组织性能又保持不变。

气囊材料和气胀压力的选择,对筒体气胀成形也是至关重要的。以往薄壁钛合金筒形件气胀成形时,气囊材料大都采用08F,厚度0.5mm,气胀压力为0.3-0.5MPa。对于TA15厚板材的气胀成形,我们选择1Cr18Ni9Ti材料,厚度1.0mm板材作为气囊材料,气胀压力选为0.8MPa。

气胀成形夹具结构见图2,此夹具由内壁、外壁和气囊等组成,在气胀炉中采用高温利用气囊的压力对筒体直段进行成形。

2.3.2 筒体气胀成形后热定形

筒体气胀成形只是将直段进行初成形,要想达到筒体设计尺寸,还需要对筒体进行真空热定形。热校形的原理是根据钛合金材料高温塑性好,线膨胀系数较小的特点,采用某种高温刚性较好,线膨胀系数较大的材料制成一个内胎,该内胎在常温下能够自由地装进已变形的钛合金零件内,而在高温时,恰好与零件在高温状态下的理想内形面吻合。将该胎具在常温下装进零件,一同放进正空炉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因胎具的线膨胀系数较钛合金的线膨胀系数大,使零件零件受到胎具膨胀而产生的压力,发生塑性变形至理想状态。当零件和胎具一同降至室温时,此热塑性变形保持下来,从而达到零件成形或校正零件变形的目的。筒体热定形胎具结构见图3。

该热定形胎具全部采用1Cr18Ni9Ti材料,利用材料热膨胀原理可以在750℃下对筒体进行热定形,使筒体内径达到设计要求。

3 结果讨论与分析

钛合金中厚板材加工筒形件,往往采用热成形1/2或1/3进行加工,如果零件较大,分瓣会相应增加,并且热成形加工时氧化问题不可避免,同时分瓣成形后给焊接带来很大难度,焊接后需要对零件进行多次热定形,能源浪费、成本较高。我们采用预留滚压压边、数控四轴冷弯成形、电子束焊接、气胀成形、真空热定形工艺、机械加工大小端直径的工艺路线,完成零件的成形及加工,零件加工后满足设计图纸及组件的焊接要求,本加工路线对带型面的厚筒形件进行成形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节省了庞大的热成形、热校形工装。钛合金中厚板筒形件成形的成功研制和新工艺的应用,为钛合金钣焊加工拓展了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吕春光,邱明星,田静,等.航空发动机外涵机匣结构建模方法研究[J].航空发动机,2012,38(1):29-32.

机电一体化内涵范文4

关键词:黄河 水资源管 理调度 监控指挥

1 概述

加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是实现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确保黄河不断流,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而黄河下游94座引黄涵闸能否实现科学有效地实时监测、控制与调度,是解决下游断流、实现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所在。目前,黄河水量调度监控技术手段比较落后,不能适应日益强化的黄河水资源管理和水量调度工作的需要。虽然黄河连续两个大旱之年不断流,但背后凝聚了多少水调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艰苦努力,“绿色颂歌”的谱写确实来之不易。“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监控指挥系统”,正是立足于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和优化配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为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确保黄河不断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 系统设计思想

遵循黄委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水量统一调度、总量控制、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和系统科学先进、经济实用的原则,立足于现有黄河广域网系统和无线接入通信网系统,实现黄河水资源调度管理的远程监测与控制,确保黄河水调控制断面下泄流量不低于控制指标;根据黄河可供水量指标和引黄用水单位需水量,实现黄河水资源订单供水网络化管理,实时调配各个控制河段之间涵闸引水流量,达到可供水量的优化配置、合理调度;同时提高涵闸监控管理自动化水平,实现流量及预付水费水量自动控制、超量引水自动报警提示与调控,以及远程控制涵闸运行安全保护等功能。

2.1 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

以先进的调度系统,科学的调度手段作保证,提高水量调度的科学性、合理性、时效性:

1 通过黄河计算机广域网、黄河通信系统和公网资源,实现对涵闸运行状况、运行参数的远程实时监测与监视;

2 根据控制权优先级原则,实现对涵闸运行分级限权远程控制管理;

3 改善涵闸管理条件,提高涵闸自动化管理水平;

4 通过电子地图、电子表格,直观、动态、实时显示涵闸运行参数和运行状态,达到决策可视化效果;

5 实现黄河订单供水申请、审批和引水的网络化管理;

6 根据订单批准水量和预付水费水量,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引水;

7 预留多种扩展接口,可以随时添加其他功能的传感器;

8 系统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可直接与有关控制中心网络系统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2.2 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

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涵闸本身的安全性、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系统的特点、以及水位、天气、人为等其他因素对系统的影响情况等,建立了自动报警系统,确保涵闸运行和远程控制万无一失。同时,系统数据的采集、分析、整理、存储、查询,也充分满足了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的需要。

2.3 系统开发的兼容性、共享性

系统设计和所采集的数据资源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能够较好被其他相关网络系统查询和应用,实现水量调度资源的共享、共用,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系统开发研制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展和升级,始终保持系统的科学先进特点。

3 系统研制的主要内容

建设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监控指挥系统。该系统包含市河务局指挥中心、各县河务局监控中心、涵闸监控站。市、县河务局中心主要包括监控计算机、打印机、管理软件和大屏幕投影设备,涵闸控制站包括监控设备、安全保护装置、计算机、运行软件和远程通信系统。市河务局指挥中心通过黄河广域网与县局监控中心联网,县局监控中心通过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与前端控制站连接,从而实现对涵闸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的远程实时监测与控制,实现对黄河水资源订单供水的网络化管理。

4 系统工作原理

前端闸位控制器、信息显示屏、水位传感器、电压、电流传感器分别有1片单片机与涵闸监控站的计算机通过4芯电缆实现远程多机串行通信。闸位控制器通过霍尔器件实时记录闸位变化,通过继电器等功率器件控制启闭电机,通过单片机与计算机通信,实现远程监测与控制。水位控制器实时采集闸前水位,并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根据闸位、水位高度查找流量曲线,得到流量,并把闸门启闭高度、闸前水位和流量数据发送到闸房内的信息显示屏和远端控制计算机。县河务局的计算机通过调制解调器与涵闸值班室的计算机通信,市局计算机通过黄河计算机广域网与县局计算机通信,从而达到获取涵闸运行状态信息数据与远程监测控制涵闸的目的。当闸前水位抬高,引水流量超过批准引水流量时,系统报警提示并自动调控。当水闸升降到设定的极限高度,接触到限位开关,自动切断涵闸电源,闸门停止升降。当涵闸降落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克服一定向上顶压丝杠力后,承重弹簧被压缩,接触到行程开关,自动切断涵闸电源,闸门停止降落。闸位控制器、水位传感器均安装备用电源和存储器,在通信中断或没有市电时,系统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单片机仍然正常工作并自动记录闸位、水位,存到存储器里面,待市电和通信正常后再把这些数据自动写入数据库。

5 系统综合功能

实现黄河水资源的中央控制、限权管理、分级负责、科学调度、优化配置、实时监督、远程控制之目的,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1) 实时监测。通过黄河计算机广域网和无线接入通信网,进行实时数据传输,各级水调部门实现对其所属供水管理单位执行水调命令情况、涵闸运行状况、运行参数进行远程实时监测;

(2) 远程监视。通过闸前、闸室、前端监控站视频采集系统,远程监视涵闸运行过程。

(3) 远程控制。根据中央集权和控制权优先级原则,实施分级限权管理,实现调度监控指挥中心的集中控制和上级对下级水量调度实施有效的远程控制与调节。当有权限的计算机控制中心实现对指定涵闸的控制时,该控制中心以下各级子控中心和前端控制站均无权启闭所指定的涵闸;

(4) 电子地图、电子表格综合控制。

(5) 黄河水资源订单供水网络化管理。县、市局网上申请订单用水指标,上级网上审核、网上下达批准的流量和水量,各级根据分配流量、水量,实时监控下级批准流量、水量引用情况,若引水超过批准指标,系统报警提示,并自动予以调整。

(6) 预付水费水量自动控制放水。输入用水户预付水费数额和用水户需水时段,计算机自动计算供水量和平均流量,并在上级分配的用水指标范围内自动控制放水,任务完成后,计算机自动关闭涵闸,并计算出实时水费数额,通知用水单位;

(7) 流量自动调整和控制。前端计算机依照市局分配流量,根据闸前水位变化情况,在实际引水流量超过分配流量5%时,自动调整闸门启闭高度,以控制流量不超标;

(8) 安全运行保护装置。实现限位保护、断电数据保护、闸门运行(启、闭)异常保护等功能,确保涵闸远程控制安全、有效。

(9) 自动报警系统。当引水量达到审批水量、引水流量超过批准流量、闸前水位超警戒水位、涵闸在远程控制中遇到故障,系统自动报警,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控制措施。

(10) 水调命令网上公告栏。实现水调命令的网上,提高其实效性。

(11) 自动生成、存储、打印各级、各类水资源报表,建立统一、完善、兼容性好的综合信息数据库,便于各级查询和调用。

6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1)工作电压:AC220V;

(2)前端计算机采集存储数据平均间隔时间≤10分钟。

(3)闸位传感器分辨率0.3mm,测量误差≤1mm;

(4)水位传感器测量误差≤5mm;

(5)流量测量误差≤5%;

(6)闸室显示屏显示数据无误差实时显示,闸位、闸前水位精确到厘米,流量保留两位小数。

(7)室外显示屏滚动显示闸位、水位、流量,10分钟变换一次实时数据。

(8)闸门运行异常保护装置在闸门正常启闭时不能出现动作,当闸门运行出现异常时,异常行程≤3mm时切断电源。

(9)断电记忆装置应在断电的同时启动,后备电源能保证停电167h以上用电。

(10)值班室—前端控制器通信速率1200bps,县局—涵闸值班室通信速率9600bps;

(11)县局至前端网络连接中断,30秒钟内自动重拨连接。

(12)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2000小时;涵闸前端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10000小时;

(13)最小维修时间(MTTR):1小时;

(14)工作环境温度:-10~50℃;

(15)储藏温度:-30~70℃。

7 系统建设的实施情况

为保证本系统的科学合理、先进实用和安全可靠,我们先后多次组织人员对一些研制安装监测系统的单位进行了考查和学习,并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先进的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在原阳县河务局柳园闸进行了“涵闸自动化远程实时监控管理系统” 的研制开发。

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实践和反复试验,并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提高,2002年3月,体现“数字水调”思想的“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监控指挥系统”的开发、研制、设计和试运行工作全部完成,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综合控制功能,以及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已完全能够满足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的数字化管理需要。

2002年4月29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鉴定委员会专家对该系统整体运行情况和各项功能进行了现场测试,并在郑州召开了成果鉴定会,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和讨论,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成果达到了同类研究国内领先水平,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系统鉴定后,我局已在原阳县黄河河务局韩董庄、柳园、祥符朱引黄闸推广,并投入了水资源调度管理应用,实现了省、市、县河务局对原阳三座涵闸的远程实时监控,在今年的黄河水量调度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十分显著效果,达到了系统设计目的。

6月13日,李国英主任等黄委领导在专程考察该系统后指出,新乡市局开发的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监控指挥系统是适应我们现在整个黄河下游目前微波通信条件下涵闸远程监控的一套系统,该系统是具有广泛推广意义的系统,适合黄河下游推广应用。

8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系统推广应用后,各级领导和水调工作者坐在办公室,足不出门,通过电子综合显示屏和动态电子表格,实时了解辖区内水资源调度管理整体运行情况,且根据控制权优先级原则,实施远程调度与控制,较之目前督察组沿河督察,工作效率提高几十、上百倍,而且调控质量大大提高,较好保证了有限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本地区黄河控制断面下泄流量不低于控制标准,为确保黄河不断流提供了可靠技术保证。系统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了远程控制安全有效,避免了供水工作中多引少报、少引多报、引水不报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擅自开闸现象的发生,从而增强了各级水调部门的责任心,维护了水调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由于系统的建设立足于现有的黄河计算机广域网和黄河无线接入通信系统,大大降低了系统建设成本,性能价格比远远优于其他同类系统,为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电一体化内涵范文5

这次务虚会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总书记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研究讨论总台“十二五”规划和明年工作要点。根据总台党委讨论精神,我做一个主题发言。

总书记总书记在五中全会上强调,“做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按照总书记要求,抓紧制定各地区各行业“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谋划未来五年工作,关键是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筹划和安排。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战略”一词出现了36次。所以,我今天的发言就主要围绕“战略”这个关键词展开。从今年下半年起,总台就启动了“十二五”战略规划相关工作。因为在新闻宣传和公共文化服务中,党和政府对每个阶段的重点工作都会有比较具体的要求和部署,总台自身也较为熟悉,所以事业方面战略规划主要由台内相关部门根据上级要求在研究。在产业经营方面,我们聘请了正略均策公司提供支持,目前项目组已基本完成了第二阶段产业经营整体战略和具体业务战略的研究,过一会会大家具体沟通。我的发言主要从“重要战略机遇期”、“升级发展战略”、“创新战略发展模式”和“战略执行”四个方面,谈一下党委对“战略”的若干思考,供大家在讨论中参考。

一、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联系总台实际,需要从宏观形势、政策要求、行业态势和自身发展四个层面来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对宏观形势的认识:“使命重大”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新时期的鲜明定位。从国际上看,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大变革时期,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明显,包括文化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凸显,同时也使我们面临更加直接、更加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从国情看,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仅次美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如何尽快实现同中国世界地位相匹配的重大考验。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随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将迎来巨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从省情看,江苏gdp今年将冲刺4万亿,人均gdp将超过7000美元,“十二五”期末人均gdp将突破10000美元,未来7年,江苏人均收入水平将翻一番。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快速调整,精神文化需求爆发增长。这将为总台发展创造更加优质、更加强大的区位优势,但同时也会使江苏成为众多传媒文化实体争夺的重要区域。

(二)对国家政策的认识:“加快发展”是党和政府现阶段对宣传文化工作特别是文化产业的迫切要求。今年以来,总书记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推进文化建设”,在年初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讲话中,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拓展文化市场”。在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再次强调“三个加快”:“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也强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并将文化产业的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江苏省在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更是强调要“尽快使文化产业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

(三)对行业发展态势的认识:“融合整合”是传媒文化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先来看“融合”,尼尔森最近在全球55个国家的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多种屏幕观看视频内容,电视机仍然是最普遍、最重要的观看平台,全球消费者每天观看电视节目平均4小时以上;约70%的互联网用户通过电脑观看在线视频;约11%手机用户在线观看移动视频,亚太地区20岁左右的年轻用户手机视频观看比率最高;此外,通过高清电视、平板电脑、互联电视机观看视频的用户也在持续增加。这表明,以“三屏融合”为主要标志的媒介融合正在加快步伐。在国内,在三网融合推动下,以视听内容为核心、通过多种媒介传播的“三屏融合”态势进一步凸显,领先广电机构多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同时,电视机终端也正在从“看电视”单一功能向“用电视”多种功能转变。

再来看“整合”。一方面,传播媒介的融合必将加速传媒资源的多方位整合;另一方面,领先者在加快发展的内生驱动下,大力推进业务链整合,构建多业务协同优势。此外,随着资本力量在传媒业越来越多发挥作用,兼并、收购等世界一流传媒机构发展的通用手段将在更多领域加速中国传媒业的整合进程。有研究者认为,中国传媒文化市场正处在全方位、深层次资源整合的临界点。

应当说,“融合整合”还只是当前传媒业发展的表象,在这一表象下带来的是两个方面的价值回归趋势:一是视听内容的价值回归。世界一流传媒机构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对高质量内容的重复利用、多元拓展,实现多重价值开发。国内传媒业“融合整合”加速,将为优质内容提供更多传播渠道,同一内容将实现更高价值。二是广电资源的价值回归。

“融合整合”及“价值回归”的态势,将为领先广电机构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优质的效益。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剧领先者之间的全方位、近距离竞争。

(四)对自身发展阶段的认识:“率先奋进”是当前总台事业产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总台成立以来,舆论引导能力持续提升,经营收入高速增长,各项工作协调推进,“率先奋进”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为未来发展构建了较为有利的领先优势,同时也使我们必须面对一些新的挑战。一是整体领先优势初显,但竞争越发激烈。目前总台包括新闻宣传、产业经营、品牌影响等在内的综合实力已处于全国

省级广电第一阵营,“马太效应”逐步向与我有利的方向发展。但第一阵营竞争越发激烈;二是重点业务领先优势明显,但不均衡性逐步显现。在卫视、影视剧生产等重点业务领先优势明显的同时,仍有部分关键环节处于“追赶阶段”、“起步阶段”,如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快发展,在“全业务链竞争”态势下,“木桶效应”出现的可能性加大。三是创新领先优势渐强,但高风险逐步加大。近年来,总台以栏节目等内容研发创新为重点,大力推进系统创新,创新逐渐成为“率先奋进”的重要驱动力。但创新总是会带来风险,率先发展、率先创新更是会率先遇到风险。四是管理领先优势显著,但非常态性挑战加大。坚持并不断优化绩效导向的目标责任管理,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管理领先优势有效促进了“率先奋进”。但随着率先步伐加快,相关业务发展阶段不断变化、不同业务又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此外,随着业务链条的不断延伸,以及播出业对外项目性合作等新的发展模式不断涌现,业务运营的非常态性逐渐加大,管理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与服务业务发展面临较大挑战。总之,“十二五”期间对于总台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面临的整体形势是三个大于:机遇大于挑战,来自自身的挑战大于来自外部的挑战,不发展或慢发展的风险大于又好又快发展的风险。

二、关于“升级发展战略”

(一)优化战略定位。综合内外多方因素考虑,总台在新的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是:致力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主流舆论阵地,构建包括频道频率、电影放映、新兴媒体、平面媒体等技术先进、覆盖广泛的现代新闻资讯及文化传播体系。致力打造“幸福”工程,不断提供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爱的广播影视产品及服务。致力整合区域及全国重点市场广播影视及相关市场资源,做大做强做优市场主体,努力成为全国领先、海外知名的骨干传媒文化机构。

(二)升级战略目标。概括地讲,“十二五”期间,要实现“新闻宣传大跨越、内容优势大拓展、品牌影响大提升,经营收入翻两番”的“三大两番”新目标。

1.新闻宣传大跨越。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贯彻落实这一要求,要坚持新闻立台,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目标,在新闻宣传的引导效果、传播终端、覆盖范围等方面实现较大跨越,重点推进由以传统广播电视宣传为主,向包括传统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户外新媒体等在内的多媒体宣传和多渠道跨越,提高新闻宣传的覆盖率、影响力和传播力,继续巩固和壮大主流媒体地位,提高总台在新的舆论格局中的话语权、权威性和公信力。

2.内容优势大拓展。要以实施“十百千万”计划为重点,持续提升壮大内容优势。“十”就是“十优栏目”,每年推出10个左右导向正确、具有较强市场冲击力的引领性广播电视创新栏(节)目;“百”就是“百部精品”,未来五年推出100部左右优秀广播影视内容产品;“千”是“千块银幕”,以江苏为重点,积极拓展全国重点城市,在“十二五”期末达到1000块银幕的影城建设规模;“万”是“万亩基地”,推进创意园建设,争取8000-10000亩的开发规模。

3.品牌影响大提升。坚持以“幸福”为核心理念,以卫视频道为主平台,以品牌栏(节)目、活动和精品大片为主要载体,持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增强“幸福”品牌的辨识度,扩大“幸福”理念在新闻宣传、内容生产、产业经营等方面的延展性。

4.产业经营翻两番。对于“翻两番”,要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认识。扩大规模是当前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重点要求。一方面,文化产业在根本上是面向大众的日常消费,“大众化”的消费特征决定了其“规模效益”的行业规律。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还有“内容为王、王者通吃”的特征,主要市场份额必然逐步集中到少数几个“寡头”手中,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这一点已为国际领先传媒文化集团的实践所证明。特别是在市场快速上升和行业整合时期,规模优势不仅会带来效益提升,并将在竞争和整合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优化结构是产业经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根据内外形势要求和相关业务发展阶段的变化,对目前的业务组合进行战略调整,实施产业经营“四大计划”。一是“基础性业务升级计划”,持续提升卫视及地面频道频率等基础性业务,充分挖掘潜力;二是“扩张性业务倍增计划”,着力推进影视内容、居家购物、电影发行放映等具有较大增长空间的战略性扩张业务;三是“布局性业务提速计划”,进一步加强对动漫、新媒体、演艺经纪、创意园等布局性业务的培育,加快发展速度;四是“相关业务优化计划”,平面媒体、科技馆及广播学校等都要创新经营思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三)提升战略互动。面对新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必须多方提升相关工作的互动协同。

一是大力强化事业与产业互动。坚持把“导向正确,科学长大”作为贯彻落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本质要求,更好地发挥总台和集团的体制优势,大力强化事业与产业互动,协调发展、共同壮大。通过新闻宣传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不断加强,着力提高公信力、话语权和美誉度,为产业经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争取更多的政府资源和政策支持。要通过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为新闻宣传和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与硬件支撑。

二是大力强化内容与渠道互动。内容生产、集成和传播是“科学长大”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渠道是内容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且在特定环境中会对内容形成制约。推进战略升级,既要牢牢把握内容核心,着力打造内容优势,占领发展制高点,又要巩固有线网络第一大股东地位,推进在互联网、数字地面无线网络等新兴传播渠道的战略卡位,形成内容与渠道捆绑互动的协同优势。

三是大力强化业务与品牌互动。以具体业务的“科学长大”,不断丰富“幸福”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影响。以“幸福”品牌的提升,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公信力,增强业务发展的资源吸附能力、市场扩张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四是大力强化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互动。随着现有业务持续高速提升,以管理创新、价值挖潜为主的内生式发展空间逐步缩小。必须在继续挖掘现有资源潜力的同时,多方整合外部资源,并推进内外资源多方整合互动,实现资源与战略相匹配。

五是大力强化多级市场互动。继续坚持“做优江苏,做强华东,率先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愿景。深刻认识“做优江苏”在新的战略阶段的重要作用,为“率先全国,走向世界”打造坚实的“根据地”。深刻认识“率先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内涵,拓展壮大全国性业务平台,提升国际业务,以不断提升的全国性领先优势和海外影响,带动江苏市场潜力的持续挖掘。

三、关于“战略发展模式”

根据总台实际,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未来趋势,“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拓展并举”是总台创新战略发展模式、推进“科学长大”的必然选择。“内涵式发展”是指主要依靠内部资源和业务、通过持续不断的价值挖潜实现的自我积累式发展。“外延式拓展”是指主要通过兼并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获得外部资源以促进现有业务加速发展或迅速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对总台来说,更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推进“外延式拓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多渠道的“外延式拓展”,是落实“战略升级”的必由之路,也将为“内涵式发展”提供新的资源、创造新的空间。

(一)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作为“内涵外延并举”的神圣使命。新闻宣传始终是总台中心工作,无论是“内涵式发展”还是“外延式拓展”都必须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通过“内涵外延并举”,在新闻宣传中着力实施三项重点工程:

一是“主旋律宣传效果创新工程”,充分整合

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资源,利用多种平台,加大创新创优力度,提高时政宣传和主题报道的引导效果。二是“新闻信息多媒体工程”,适应全媒体时代受众需求,整合内外新闻采集和资源,构建多媒体平台。

三是“新闻公共频道建设工程”,对内整合新闻中心和公共频道资源,对外加强同市县台合作,继续推进公共频道向相对专业化的新闻频道转型,积极申请“新闻公共频道”呼号。

(二)把内部资源充分燃烧作为推进“内涵外延并举”的坚实基础。内部资源价值潜力的充分释放既是“内涵式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外延式拓展”的重要基础。要大力推进“两个坚定不移”,使内部资源更加充分燃烧,打造“内生外延并举”的核心优势和基础扩张力。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研发创新和营销创新,持续提高频道频率核心资源运营水平。要系统性、专业化加强受众研究,强化栏节目研发创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以“整合营销”为重点,大力强化营销创新,为客户提供优质全面的整合传播服务。卫视频道要实现更高水平的“争先进位”,并且要带动优漫卡通等上星平台集群式提升。地面频道频率要进一步优化收视收听市场、广告市场的信息及压力传导机制,更好地打通内容和营销。二是要坚定不移推进内部整合,更好地形成业务协同优势。要把内部资源整合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更多方面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业务互补和资源共享。要进一步强化“总台整体效益最大化”意识,更加注重对全台性资源整合的决策和统筹。要进一步强化各业务单位和部门的互利协作意识,更加注重总台业务整体的一致性和多业务的系统性。播出业要深化频道频率之间的合作、支持与呼应,用足资源优势。播出业和制作业整合要以“二业互补”为重点,持续提升卫视自制剧质量。影视娱乐业要深入打通电视剧、电影、动漫及演艺市场四个子业务链,形成协同优势和价值循环。

(三)把做强做优战略节点作为推进“内涵外延并举”的重要追求。“内涵外延并举”不仅是总台层面发展模式创新的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各个层面业务都需要通过“内生外延并举”来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特别是在具有决定性作用和高附加值的战略节点中,更是要通过“内涵外延并举”,迅速实现做强做优目标。

一是迅速壮大内容优势。要深刻认识“内容为王”在新的发展阶段的战略地位,通过“内涵外延并举”,更好更快地形成独具江苏总台特色的内容优势。在影视剧创意生产中,要通过对现有业务单元改造和整合兼并外部团队相结合,努力形成多个工作室协同运营的创意生产集群,提高以优秀创意配置优质资源的能力,实现精品大片的规模化、系列化、品牌化提升。艺人经纪对影视娱乐业多个环节都具有较强拉动作用,要依托卫视频道强势平台、多方对接外部资源,快速探索推进。动漫业务要充分发挥优漫卫视播出平台优势,从自主品牌动漫形象这一核心环节切入,通过引进成熟制作团队、收购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动漫形象、与品牌动漫形象运营商合作等方式,快速建立自有品牌动漫形象,探索商业模式,实现产业突破。

二是迅速壮大居家购物规模。在省级广电第一阵营竞争中,居家购物的地位和作用越发重要。要巩固提升电视销售渠道规模,通过“内涵式发展”快速大幅度提高省内市场份额。同时,要通过“外延式拓展”,力争在网络、型录等渠道实现规模突破,向多渠道虚拟零售商升级。

三是迅速推进影城建设。根据不同市场定位,分别通过自投资金建设、收购现有影院及签约加盟等方式,加快影城建设步伐。同时要加强同省内外、业内外相关机构合作,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管理模式。

四是迅速推进内容集成平台建设。在“三网融合”中,集成播控平台是关键,要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全媒体内容版权集成运营平台,加强同通讯运营商、有线电视网络及中央电视台和各城市台的合作,提高内容版权经营效益。

(四)把多途径的“外延式拓展”作为推进“内涵外延并举”的主攻方向。相对于“内涵式发展”,我们对“外延式拓展”较为陌生,所以要重点强调。

一是大幅度提高外部资源对“科学长大”的贡献率。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强调,要“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推进“外延式拓展”,必须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通过并购、兼并、参股、投资等手段多方位整合外部资源。当前,要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影视娱乐业等为重点,在多个业务环节推进对外整合,特别是要明确责任主体,尽快推进影视剧创意、制作团队等核心资源的整合工作。网购、网络视频等互联网业务要以收购、参股等为主要途径,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进展。此外,要依托频道频率核心资源,根据相关频道频率专业定位,在休闲产业、汽车后市场和婚庆市场等相关业务中大力推进市场化资源整合,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是大幅度提高战略合作对“科学长大”的贡献率。要发挥总台核心优势,把广电播出业作为战略合作的重点。要顺应播出机构在新媒体冲击下两极分化加剧的大趋势,依托总台日益强大的品牌影响,以内容合作、广告及管理输出为主要方式,以互利共赢为目的,多方探索同各地、各级广电机构的项目性战略合作,在确保以新闻宣传为中心前提下、在“四级办”体制下,努力探索一条播出机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要确保相关已经开展的合作项目顺利推进、良性发展,打造播出业战略合作的标杆项目。与此同时,要以播出业对外战略合作为契机,学习借鉴国际一流营销传播公司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包括广告创意、媒体、客户等在内的综合性广告营销服务业务,培育新的增长点。战略合作的另一个重点是新媒体,要切实加强同相关通讯运营商、互联网业务领先者的紧密合作,加快推进新媒体业务发展。

三是大幅度提高资本运作对“科学长大”的贡献率。推进“外延式拓展”离不开多种形式的资本运作,整合外部资源、加强战略合作中的兼并、并购、参股、投资等都属于资本运作范畴。当前资本运作要把握三个重点。第一,要重点打造市场主体,这是推进资本运的前提。在影视内容娱乐、居家购物、影城建设中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公司治理架构,切实打造真正面向市场、规范运营的合格市场主体。第二,继续推进上市。以幸福蓝海集团为主体,进一步论证、明确上市业务范围,寻求符合国家政策和总台实际的上市模式和路径。要进一步明晰上市的主要目的,一提到上市,大家首先就会想到融资。其实对总台来说,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和影响,银行贷款是最便捷的融资渠道。此外,目前传媒企业上市还存有一定的政策限制,特别是电台电视台不能整体上市,在具体运作过程也遇到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还要坚持推进上市呢?一方面,上市融资成本较低,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上市,在部分政策允许的市场化业务中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解决目前通过内部改革无法解决的一系列体制机制问题,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推进产业做大做强。资本运作第三个方面的重点是培育多渠道的投融资平台,探索产业基金、投资公司等方式,提升资本投资收益水平。

(五)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进“内涵外延并举”的重要保障。“外延式拓展”和“内涵式发展”在运作理念及方式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存有较大区别,要针对“外延式拓展”专业化和差异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要求,从体制机制、领导分工、办事机构及具体运作平台等各个层面,尽快构建有别于“内涵式发展”、有利于快速推进“外延式拓展”的高效运营体系。同时,通过组织架构设计、人员安排、机制创新等措施,努力实现“外延式拓展”与“内涵式发展”在运营过程中的有效对接。关于“内涵外延并举”的体制机制,务虚会后,正略钧策项目组还将分析研究客观规律和总台实际,给出具体建议,我就不多讲了。

四、关于“战略执行”

组织竞争力来自于将正确的战略决策转化为高效行动和成果的执行能力。20__年是执行“十二五”战略规划的第一年,结合规划制订,总台对明年的奋斗目标和重点工作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同各事业部和各单位多次沟通的基础上起草了《20__年工作要点》。下面,我代表总台党委就《要点》作一简要说明:

《要点》由“指导思想和整体要求”、“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及“支撑保障”四部分构成。“指导思想和整体要求”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率先奋进,并把“导向正确,科学长大,战略升级,高效执行”作为全年工作的整体要求。“奋斗目标”明确了舆论引导力、内容传播力、安播保障力、产业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队伍创造力六大方面的确保指标。“重点任务”提出了明年需要着力推进17项重点工作,基本涵盖目前总台主要业务。“支撑保障”由组织、制度、资源、人才、技术和文化6方面构成。

《要点》较好体现了升级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模式的要求:

一是更加突出导向正确的灵魂地位。着力强调要确保所有生产、传播内容产品导向正确。

二是更加突出新闻宣传的中心地位。“奋斗目标中”强调要坚持新闻立台,确保舆论引导力显著提升,并在“重点任务”中对明年的宣传任务提出初步要求。

三是更加突出构建内容优势的重要作用。首次将“内容传播力”纳入确保指标,并对电视剧、电影、动漫、影视创意园建设等提出具体要求。在频道频率运营中也突出了对自制栏节目和活动的要求。

四是更加突出经营指标的率先性、可行性、可持续性和协调性。

五是更加突出“幸福”品牌的引领作用。“奋斗目标”对“幸福”品牌影响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将策划组织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幸福受众节”列入年度重点任务。

六是更加突出“外延式拓展”。《要点》多次强调要大力推进“外延式拓展”,构建有别于“内涵式发展”的运营体系。“重点任务”对新闻资源外部整合及居家购物、电视剧、电影、创意园、动漫、新媒体、海外拓展、平面媒体等业务的“外延式拓展”分别提出要求。并明确了“播出业对外合作”及“资本运作”的重点要求。

高效推进“战略升级”和“模式创新”,除了要明确20__的奋斗目标外,还要从决策运营、管理服务、技术基建、人才队伍及组织文化等方面提供系统保障。

(一)决策运营要“快”。前些年我们讲“谋定而动”,后来变为“谋定速动”,现在则要“速谋速动”,在决策和运营的“快”字上下功夫。要进一步理顺党委会议事规划和程序,对涉及总台发展的重大事项要正确决策、早议快断。要进一步优化规范具体执行层面的工作流程,注重关键衔接点顺畅对接,确保议定事项快速推进。

当然,强调决策和运营的“快”,并不是要跟风盲动、蛮干胡干,而是要建立在对广电行业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和对未来趋势科学判断基础之上,见机早才能行动快,方向准才能效果好。同时,要着力强化过程跟踪,加强风险管控,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变线,提高决策和运营的灵活性,降低“快”带来的风险。

(二)管理服务要“精”。继续以“价值创新”为主导,大力推进管理服务精细化建设。要在管理服务的前瞻性上下功夫,各层面职能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行业研究、业内外标杆研究,同时要紧密跟踪一线业务发展,帮助一线找准问题、解决问题;要在管理服务的贴近性上下功夫,持续创新管理服务的方式方法,针对相关业务发展阶段的变化、针对外延式拓展在不同方向的推进,在组织架构设计、人才储备、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前做好准备,为“内生外延并举”的高效执行创造有利条件;要在管理服务的制度化上下功夫。根据战略升级和发展模式创新的要求,全面梳理优化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持续提升宣传、经营、财务、投融资、人事、技术、行政后勤及安保等各方面管理服务效果。

(三)技术基建要“优”。要通过深入开展技术服务质量月等活动,切实提高安全播出能力,全面提高技术质量与服务水平。要继续研究通过技术手段扩大节目覆盖的有效途径,争取多方支持,推进数字地面无线网建设。要适应媒体融合态势,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及时优化升级相关技术体系,为新媒体业务开展提供技术保障。要按计划推进广播发射台迁址建设、广电城二期等重点基建工程。

(四)人才队伍要“强”。继续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以校园招聘为主,培养和造就在各个业务环节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性骨干人才。同时,要着力建好四类拔尖领军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的新闻宣传领军人才;以自我培养、长期签约、项目式合作等方式,聚集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思维、较高专业素养、擅长内容策划的文化创意领军人才;加紧培养和引进一批懂传媒、会经营、具有国际眼光、熟悉市场运作和资本运营的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养一批具有高技能操作能力、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技术领军人才。

(五)组织文化要“实”。文化观念决定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执行效果。要准确把握总台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以实实在在的组织文化建设把战略升级和发展模式创新落到实处。要继续坚持并优化绩效管理,注重当期绩效与中长绩效相结合,提升“绩效文化”;要进一步强化鼓励开创、包容失败、充满活力的“创新文化”;要适应“外延式拓展”深入推进的要求,着力培育尊重多样、包容差异的“开放文化”;要坚持心态归零,超越自我,培育并不断丰富面向未来、积极进取的“长大文化”;要在通过优化激励体系、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措施增强外部动力的同时,大力弘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职业精神,培育职业信仰,努力构建能够持久激发干部员工内生动力与创业激情的“幸福文化”。

机电一体化内涵范文6

关键词: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氛围营造

中图分类号:C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9-0073-03

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建设是学校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校训只有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并达成共识,才能转化为师生参与办学的实际行动。从而发挥校训应有的导向、激励和育人功能。在我们对全国44所省级电大校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制定校训仅仅是学校领导或一少部分人研究、商量的结果,没有让大家都积极投入参与校训建设中来,使得学校校训在一开始就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组织保证。另外,一些学校在校训确立之初都大张旗鼓,风风火火,一旦确立了某个校训之后,基本无人过问,把校训建设看成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缺乏长效建设机制。同时,不注意校训文化建设和形成良好的校训文化氛围,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省级电大很少或从未围绕校训或以校训为主题开展过系列活动,没有利用媒介(网站、校报、招生宣传)手段和文化活动标识或详细阐述校训的深刻内涵,很多师生都不是很了解校训真正的有关历史传统及内涵,甚至有些校级领导都不清楚自己学校校训的内涵和意义。

事实上,建设校训文化需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广大师生在校训文化氛围熏陶下,潜移默化地体验校训文化的感召力,从而实现其育人效果。因此,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文化氛围营造应当作为校训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在此方面,广州电大经过四至五年的校训文化建设与氛围营造,提供了较好的实践经验。

一、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文化营造原则

营造,通俗解释为:“经营、建造、置力、料理”。所谓校训文化的营造指文化营造者依据校训文化的性质和规律,在校园范围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的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过程。校训文化营造是一个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校训的文化内涵决定了它的营造原则应该体现目的性和文化性。功能性原则:校训体现的是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所以在校训文化的营造中。一定要非常明确的功能性目的,在制定校训时必须做到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功能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校的科学定位作为其依据,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作为其根本,并充分体现和反映学校的特色和个性。这是营造校训文化的根本和关键所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所蕴涵的本质是基于以人为本,体现教育公平,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和开放式的教育方式以实现人的自由成才和人的全面发展。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应当反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念的本质精神,彰显开放大学的独特蕴意。但目前的电大校训大多受传统校训范式影响,有的把改革开放以来“求实”、“创新”、“和谐”这些时代的最基本的思想共性元素当成了校训中的个性要素。据调查,在目前16所已设立校训的省级电大中同时带有“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字样的有6所,其中,带有“创新”二字的有6所,带有“求实”二字的有5所,带有“团结”二字的有3所,带有“和谐”二字的有3所:有的校训“求善”的伦理化追求守成过多。“求真”的知识化追求显得大而无当,如:博爱、博学,篱学、教学等词语的引用缺乏应有的针对性。这些校训用语没有融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没有体现开放教育深刻的时代内涵、鲜明的教育特质、独特的人文魅力,影响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更因缺乏特色而难以培育出真正的开放大学精神,最终将影响远程开放大学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文化性原则:校训本身就属于校园文化范畴,具有文化的特性,所以在营造校训文化时要真正发挥校训的功能与作用,必须切实体现文化性原则。在校训文化营造中要把大学自身的文化沿袭作为其文化根基,把传统民族文化作为其根植的沃土和摇篮,做到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校训文化的深入持久作用。与此同时,要坚持与时俱进这也是营造校训的时代要求。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具有文化的复合性。是多元文化的聚合体。其中既需要蕴涵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要反映开放大学文化的个性气韵、独特禀性,还应借鉴国外开放大学文化的先进因子,既体现现代诉求,又能超越时代。具体来讲,就是:一要根基于传统文化,即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要体现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特质,也就是说要注重对人的道德的培养,突出对德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要关注培养对象应具备的理想道德人格、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应拥有的社会责任以及应拥有的人生追求,将传统价值观念和开放教育教育理念相得宜彰地显现出来,这样才能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同时也增强现代感和时代感,阐发具有启示意义的新教育观念。二是要强化开放教育文化主帅。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自开办以来,逐步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办学理念、培养理念、发展理念和人文精神等一系列文化特质。校训的提炼要以开放教育文化为主帅,要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功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作为根本,并充分体现和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个性,这是营造校训文化的根本和关键所在。三是要体现出先进文化的超越性。校训应当具有长期稳定性,这就要求校训要具有超载历史和现实的功能,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要借鉴先进的科学的文化因子,使校训词语能够预示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模式以及新的教育思想。广州电大校训“网纳百川,育达天下”八个字,既蕴含着“海纳百川”、“达天下”这些中国传统教育文化观念,又通过“育达天下”四个字体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在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社会责任和人才培养理想,通过“网纳百川”四个字凸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独有的办学特色和个性,让人触摸和感受到现代远程开放大学的特有气质和独特精神,同时也具将现实与未来相结合,可以无限拓展校训的时空纬度,从而获得蓬勃的生机和鲜活的文化魅力。

二、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文化营造内容

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文化的营造原则必须在实际中得到贯彻才有意义和指导作用,这是涉及到校训文化营造的内容。

文字内容:校训内容最终直观的体现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对于文字内容的要求,现代远程开放大学的校训首要是要体现目的性原则和文化性原则,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做到:内容上要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形式上要简洁明快,对仗工整;词义上要明快朴实,避免用生涩、冷僻的词,做到易记易懂,利于传颂,便于传播。如广州电大的“网纳百川,育达天下”就是

既体现了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的目的性和文化性原则,同时做到了内容形式上相对完善,以最经济的笔墨表达最丰富的内涵。

物质体现:校训物质内容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织成部分,是校训文化活动的物质性载体,对它的营造如何,不仅能说明营造者是否在理论上认识到物质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是否在实际中重视了物质性文化的建设,而且能反映出校园文化主体在营造校园文化时所拥有的文化观念。校训物质内容一般包括将校训置于牌、墙、碑、刻等建筑中,或将校训写入招生简章、学校简介、新生入学通知书、毕业纪念册等上,使校训融化在校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从而使校训的精髓真正深入人心。广州电大为了广泛宣传校训精神,专门制定下发了包括宣传和推广校训为内容《广州电大标识系统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在办公应用系统,如名片、专用信纸、工作笔记本等;公共形象系统,如胸卡、礼品袋、贺卡、学校专用彩旗、广告伞等;环境应用系统,如接待台和背景板、户外灯箱、户外广告牌、室内外宣传设施等;广告宣传系统,如海报、宣传册、内部刊物、报纸广告、OFFICE POwERPOINT模版、网页、直播课堂背景板、会议及展览背景板等广州使用学校校训内容。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校训文化营造方法

营造校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有必要在原则与内容的基础上就有关方法和管理作一定的论述。

师生共识:校训只有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并达成共识,才能转化为师生参与办学的实际行动。体现校训应有的导向、激励和育人功能。广州电大的在制定校训时,成立专门的校训征集机构,负责校训征集工作,在征集过程中,学校广泛发扬民主的精神,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校友积极参与,让他们为学校的校训建设上出谋献策,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并利用网络、当地报纸等新闻媒体,公布征集方案,把征集校训的过程,当作对全校进行办学思想、弘扬优良传统教育的过程。然后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认真对征集到的校训条目进行梳理、遴选和凝练,在媒体上,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专家组筛选出入选侯选条目,并进一步整合条目,形成重点条目,提交学校领导讨论通过,最后在媒体上公布。这样使校训从在一开始制定时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组织保证。

机电一体化内涵范文7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产品的技术和品质是品牌的基础,一个好的企业,好的品牌,他的产品必定是由一流的技术基础和卓越的品质作支撑的。有这些,才有做百年品牌的可能。

“技术立企”是海信坚持不变的发展战略

在金融危机前面,尽管许多企业都深感风雨飘摇,但中国的许多实力型消费电子企业认为这反而是一个品牌国际化的千载难逢机会。那么,怎样的品牌才能称之为国际品牌?中国的消费电子企业要想成为国际化大企业,应该提升哪些方面的综合实力?

在接受全球消费电子产业著名媒体――美国《TWICE》中文版,《TWICECHINA》采访时,海信集团总裁周厚健告诉记者,一个成功的国际品牌,会把品牌文化作为决定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而产品是品牌文化的载体。竞争对手和跟进者可以轻易地模仿产品,但不能复制品牌文化内涵,成功的品牌可以凭借良好的品牌和文化内涵,就能和其它同类产品拉开档次,得到竞争者得不到的竞争优势。中国的消费电子企业要想成为国际化大企业,必须有高品质的产品和独特的品牌文化内涵作为支撑。

“技术立企”是海信一直坚持不变的发展战略,既是海信尊重技术、注重产品创新的集中体现,也是海信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海信品牌的特质。目前,海信在青岛、顺德、北京、深圳、美国、荷兰、南非设有研发中心,建立了面向全球市场的研发体系。随着中国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投产、数字多媒体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海信,LED背光源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等等在海信变成现实,海信已经站在了平板电视产业核心技术发展的最前端,海信数字多媒体技术与产品已经成为国际领先水平的代表。

其次,海信在营销实力,包括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渠道和物流通道,全球化的生产布局以及国际化的人才梯队和管理体制上都有着十分详细的战略,从而确保了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5年内占5%以上国际市场份额

在国际化品牌战略目标上,周厚健称,海信希望在5年以内,主导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均可以达到5%以上,海信的产品和品牌文化内涵可以得到全球消费者更为广泛的认同。

谈到对国际并购的看法,周厚健觉得它能够让企业很快掌握被收购方的优势资源,比如专利技术、渠道资源、人才资本等,同时通过并购可以迅速的进入一个市场,并确立优势地位。但是并购的风险非常大,首先是资金流风险,同时,企业的整合,包括企业文化的融合、品牌差异性的融合、员工之间的融合、当地政府和消费习惯的融合等,这些都考验着进行大型并购的企业。

目前,海信通过兴建海外生产基地的方式进行品牌和产品的扩张,在匈牙利、南非、法国、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地兴建自己的生产基地,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给当地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提升当地经销商和消费者的信心,迅速提升海信在当地的知名度。这不仅仅是产品的扩张,更是渠道、品牌的扩张。海信也在考虑在适当的时机参与企业的并购,这当然需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和准备,做好稳健经营,平稳中求发展。

谈到给消费电子带来巨大冲击的全球金融危机,周厚健认为,金融危机起源于发达国家,现在也正在影响全球的其他地方和各个产业。对于消费电子产业而言,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消费信心已经受到明显影响,出货量在减少,但中国市场上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都没有明显的下降。

在这场危机面前,海信做了最严峻的打算。在业务方面,海信正积极调整发展战略,重新布局海外市场,确保海外整体销售的稳定增长,其次,做好取合方案,应对汇率变化给中国企业带来的不利条件,力争对冲掉自己的损失,应收款项上,海信已经在抓紧清理,避免资产和正常运营受到任何影响,在产业方向上,海信将更加追求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通过上升到更好的高端产业或者是在产业的高端位置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机电一体化内涵范文8

摘要:对于茶文化体系来说,如果能够将其应用到整个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中,也能够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提供重要的载体和空间,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茶文化元素与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相结合,其必然也能够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和帮助。本文拟从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现状以及其发展要求认知,从而探究动画电影作品中茶文化的应用价值及美学意义。

关键词:动画电影作品;茶文化应用;美学意义;价值理念;文化元素

在我国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茶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阶层中,成为集合社会科学、人文科技、自然三位于一体的全能型文化,我国人民对茶的认识也从简单的饮用逐渐发展到药用、待客、祭祀等方面,同时由茶文化衍生出的绘画书法,歌舞等艺术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可以说,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和内涵元素更为丰富。结合动画电影作品的开展状况,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元素与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为动画电影设计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是为茶文化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可以向世界展现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的价值所在。

1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分析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内涵成熟的茶文化体系,可以说该体系在形成过程中,融入了多样元素,尤其是茶文化体系实际上是社会大众的饮茶习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体系化结合。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包含诸多元素,除了物质上的元素内容外,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也是我们应用该文化体系的重要支撑。1.1茶文化的内容分析茶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在种植、烘焙、冲泡茶叶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特征,包括古老的茶道,茶诗,茶舞,茶艺表演等等内容,尤其是在我国的隋唐时期,茶文化达到发展的高峰期,而这一时期我国的诗词文化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大量有关茶文化的作品因此流传下来,并且茶文化的发展与我国的宗教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了儒家、道家、佛教之后的茶文化,更是发展成为我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内容。

1.2茶文化的特征分析

茶文化由于它拥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历史有关茶文化的记载可以追溯到神农氏时期,武王伐纣时候茶叶就已经成为了贡品,随后茶叶作为贸易产品,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重要物品;此外茶文化还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新时期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让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让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更加显著;茶文化还有民族性、地区性和国际性的特征,彰显出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茶文化体系不仅是一种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其中展现的思维理念和价值内涵,而这实际上也发展成为当前我们应用茶文化体系的重要基础。

2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现状以及其发展要求认知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不断成熟,如今人们的观赏需要也呈现出了全新变化,而动画电影作品不仅是一种文化元素,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诠释。通过对动画电影作品的具体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其整个设计过程,未能融入必要的文化理念,从而限制了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效果。

2.1动画电影的设计现状分析

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动画电影大国,两个国家的作品也各具特色,美国的动画电影以数字化的制作为代表,主要的特点在于运用夸张的人物形象表达出“美国梦”的价值观点,而日本的动画电影则是以喷笔绘制为主,人物造型设计优美,内容含义丰富。中国作为动画电影制作的后起之秀,在不断探索中追求创新,成功制作出一大批成熟的动画电影作品,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国际动画电影制作的前列。

2.2动画电影的设计特点分析

动画电影与其他类型的电影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它善于运用人物造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注重细节的刻画让观众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数字化技术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之后让整个画面达到非常完美的效果,曲折的情节和大团圆的结局能够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鲜明的主题洋溢着价值理念,配合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让国产的动画电影作品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喜爱。但是从我国整个动画电影设计活动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其中缺乏必要的设计理念和价值内涵,特别是整个动画电影设计时,缺乏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合和应用,从而大大限制了该艺术体系的应用效果。

3动画电影作品中茶文化的应用价值及美学意义

随着当前人们审美理念不断变化,如今人们对美学的价值意义认知更为成熟,从以往的关注外在逐渐发展为关注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和价值作用,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将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要求与整个茶文化理念内涵应用相结合,其必然能够实现整个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的最佳效果。

3.1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动画电影作品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大量有关于茶文化的影视作品,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动画电影《乌龙小子》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影视作品可以为茶文化的传播提供合适的载体,同时通过动画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也可以让我们看到茶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借助动画人物让观众更深入了解这一文化,我国地域辽阔,茶文化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为动画电影提供大量的创作素材,借助茶文化的内涵也可以开拓动画电影的制作思路。

3.2茶文化在动画电影作品中的美学意义

茶文化的内涵丰富,由茶文化衍生出的茶歌茶舞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利用这些文化价值进行设计的动画人物造型可以让观众有熟悉感,同时在动画电影中穿插的茶艺镜头能够赋予作品更深刻的内涵,同时茶文化对于其他国家的人们来说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可以借此促进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从美学角度出发,我国茶文化中的茶艺表演有着独特的东方之美,它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也可以说是东方文化在动画电影中具体体现。

3.3茶文化理念融入动画电影作品的价值分析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茶文化与儒释道宗教的结合更是为茶文化增添了深厚的内涵,变得越来越充实。近些年来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让更多影视作者开始关注我国这一传统文化,因此,通过从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认知,可以看到其中存在各项元素能够被应用到当前所开展的动画电影作品设计过程中,当然,认知该元素在整个动画电影作品中的应用思路,以及其中所存在的美学意义,从而为茶文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然,之所以要融入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其从实际上看,也与当前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审美理念和价值内涵变化有着重要关联。

3.4以动画电影为载体,融入传统茶文化理念

以茶为主题,以动画电影作品为载体,加之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用观众所熟悉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让观众重新认识这一文化,从而达到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感受茶文化温润的气质。结合当前社会大众的审美理念变化状况,不难看出人们对传统茶文化体系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因此,如果能将茶文化元素融入到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理念,其必然能够实现最佳设计效果。

4结语

动画电影作品中茶文化的运用既可以为电影整体增添美好,让电影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为我国古老文化的传承提供合适的载体,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到这一文化。动画电影作品作为一项系统化的设计活动,在开展该设计活动时,不仅要充分注重融入完善的设计元素,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设计定位,通过具体元素内容的诠释和表达,从而若满足动画电影作品的设计要求。不仅如此,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内涵融入到整个动画电影作品设计活动中,其必然能够在丰富设计元素的同时,提升整个动画作品设计活动的设计品质。

参考文献

[1]孙珊珊.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34-137.

[2]曹彦琰.传统文化中的建筑造型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152-155.

机电一体化内涵范文9

关键词:钢琴音乐;电影艺术;独特的魅力;文化渊源

钢琴音乐以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画面。电影画面也是多姿多彩情感画面,但是它需要一种辅助形式来使电影更加的多姿绚丽。钢琴艺术和电影艺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这样使它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钢琴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架起了一座由电影通往观众的的桥梁,是一种文化的选择,也是一种艺术的倾向。

一、钢琴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钢琴音乐以多姿曼妙的音调,来演绎自然界的一切有生命的、充满灵动气息的物体。使自然界的景观、和声响通过音乐来表现其独特的魅力,钢琴音乐构筑了属于自己的空间范畴。钢琴音乐可以描绘出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也可以诠释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可以用音符来表现波涛惊骇大海的声响,也可以写实方法来表现抽象的画面。钢琴音乐艺术之所以有独特的魅力,其关键是在于其具有丰富的蕴含及情感表现。用其特有的精神指引人们走入梦想的世界,展示给人们的是丰富的画面,一次次情感的体验。人们可以感受到音乐中包含的的喜怒哀乐等丰富的情感,将自己置于画面中,其心理反应和音乐的真实效果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欣赏者的心境紧随着音乐的走势。

二、钢琴艺术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1.钢琴音乐之所以备受青睐,是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溯源及丰富的艺术感染力。能为电影艺术的视觉和听觉提供了一个超越时间、空间的理想的助推器。音乐对电影而言不仅是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使其纵深感能够延伸到电影的剧情当中,以独特的形式深化人物形象。用本身特有的音符、旋律、声音、节奏及色彩等要素,为电影提供了隽永的意蕴和深厚的文化韵律。

2.钢琴音乐源于欧洲,被人们视为欧洲古典音乐,主要是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的古典音乐区别, 注重强调的是它的永久不衰、百听不厌,常常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使人们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有所提升。钢琴艺术作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主体, 汲取了欧洲历史和艺术的内涵。拥有强烈的历史纵深感和蕴涵艺术美感的钢琴艺术正是电影艺术的完美钢琴艺术的魅力。钢琴艺术汲取了欧洲历史和艺术的养分。拥有强烈的历史纵深感和蕴涵艺术美感的钢琴艺术,正是电影艺术的完美配偶, 声与影、音与画的完美结合更加彰显出电影音乐中钢琴艺术的魅力。

三、钢琴音乐与电影的融合

1.钢琴音乐主要是根据影片的剧情、视频分段叙述的影响下出现的,受影片的限制。为了剧情的需要,在恰当的时间内用来深化剧情。试听的综合感受主要是把电影画面和音乐的音响相结合形成的统一体。把画面和音乐同时展现给观众。电影音乐并不是单纯的时间艺术,把画面与音乐结合起来共同塑造一个具有综合性试听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观众的审美观念构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形象。

2.现代电影是画面与音乐的有机统一体。画面主要是表露生活内涵的艺术,电影音乐则是以音乐的形式渲染人物性格,深化剧情的。电影艺术和钢琴艺术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尽相同的,如果两者选择同一个主题时,会出现音画合一的、音画平行、音画对立的局面。然而,钢琴具有独特的魅力,很自然的就会与电影融合在一起,并且可以为其塑造其所需要的艺术形式。

3.优秀的影片常与音乐相结合。在电影作品中有很多是通过钢琴音乐来表达的。在《海上钢琴师》这部作品中,为了延伸剧情,就大量运用了钢琴音乐。影片中描述了一个具有钢琴天赋的孤儿一生所经历过的磨难,塑造了一个集喜怒哀乐为一身的主人公形象,音乐一直贯穿着影片始终,特别是在涉及到二战画面时,与音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那种荡气回肠的画面通过钢琴音乐的柔肠煽情来具体表现。在主人公以衣衫褴褛的形象出场的时候,用柔和动人的曲调加以衬托。在剧情悲怆的时候,一首让人称叹叫绝的钢琴音乐使影片达到高潮。在这部影片中钢琴音乐始终用自己独特的魅力牵动剧情, 引导着情节的发展。

结束语:

钢琴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应用到电影艺术中去,不仅增添了电影艺术的蕴涵,而且也为钢琴音乐本身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钢琴音乐主要是为了渲染和刻画电影画面的,而与电影艺术的结合是现代电影的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袁科.论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情感表达[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3).

[2]赵娟.钢琴演奏中的音乐想象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3]刘琉.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情感表达和魅力[j].教育艺术.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