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通信工程专业类别集锦9篇

时间:2024-03-01 16:17:47

通信工程专业类别

通信工程专业类别范文1

关键词:科技馆 专业技术人员 胜任力模型

科技馆是以普及科技知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的公益性科普工作机构,承担着展示科技成就与发展,举办科普展览,开展科普活动及相关社会服务的职责。我国科技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蓬勃发展,全国现有科技馆273座,从业人员已形成一定规模。根据国家科技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全国科普专职人员已达22.97万人。随着科技馆新建、改建规模的扩大,近年来不断引进和聚集优秀的青年人才,从业人员年龄结构逐渐趋于年轻化,专业技术人员对职业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要做好科技馆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胜任力的问题。因此,弄清楚科技馆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力,并根据相关的胜任力设计选拔、培养的标准和方案,根据胜任力来确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和职级评定标准,这对科技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

1.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文使用的是才能评鉴法,其核心是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该方法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察技术,通过让被访谈者找出和描述他们在工作中最成功和最遗憾的2~3件事,每件事详细地报告当时发生了什么,具体包括:这个情境是怎样引起的? 牵涉到哪些人? 被访谈者当时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在当时的情境中想完成什么,实际上又做了些什么? 结果如何?

2.访谈被试

综合绩效考核、领导推荐、专家意见确定了18名员工作为绩效优秀组。在其余员工中,我们随机抽取了15名作为绩效一般组,根据录音清晰度、访谈配合程度等问题,去掉了2份不符合要求的录音。选出了绩效优秀组17名,绩效一般组14名,共31名被试的访谈录音进行分析。

3.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程序

(1)胜任特征编码

第一步,将访谈录音输入计算机,整理成WORD文档。

第二步,编码训练。采用Spencer的《胜任特征编码辞典》,由心理学专业人士组成的4 人编码小组分别对一份访谈录音文稿进行试编码。经过讨论,使得4人对这份访谈文稿的编码达成了一致意见。

第三步,预编码。4人分别对11份录音文稿进行预编码,这11份文稿全部来自绩效优秀组。经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形成编码规则。

第四步,正式编码。选择预编码过程中编码一致性较高的2人作为组长,将4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分别对10份文稿进行编码,同一组中的2人对同一份文稿进行编码。

(2)数据处理

将编码结果汇总。统计出每个被试在每个特征出现的频次、平均等级分。将31名被试的数据输入SPSS16.0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根据科技馆的特点,把科技馆工作人员分为三类,分别是:科普工作类、教育活动类和工程技术类。下面对三类员工的结果进行分析。

1.平均分数的差异性检验

首先,我们进行科普类工作人员的差异性比较,把差异性显著的特征作为该类人员的鉴别性胜任特征。

对平均分数的秩和检验表明,优秀组和一般组在7项胜任特征上存在差异:培养人才、团队领导、随机应变、思考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影响力、信息搜集。

其次,我们对教育活动类工作人员的差异性比较,把差异性显著的特征作为该类人员的鉴别性胜任特征。

对平均分数的秩和检验表明,优秀组和一般组在3项胜任特征上存在差异:团队领导、自信、专业知识与技能。

最后,我们对工程技术类工作人员的差异性比较,把差异性显著的特征作为该类人员的鉴别性胜任特征。

对平均分数的秩和检验表明,优秀组和一般组在9项胜任特征上存在差异:情绪与压力管理、自信、组织承诺、分析问题、政治判断力、进取心、计划性、信息搜集、人际沟通力。

2.胜任特征的频次分析

Spencer认为,胜任特征出现频次也包含了重要的信息。在前面的分析中可知,频次与长度相关性较大,说明其受访谈长度影响较大,所以我们没有统计其在优秀组与普通组的差异。但出现频次较多的特征,表示在事件中被访者经常表现出这种行为,所以可以作为通用胜任特征(徐建平,2004;李文,2006)。

科普工作类各特征出现的总频次最高13次,最低0次。出现频次最多的特征有:团队合作、情绪与压力管理、自信、随机应变、组织承诺、专业知识与技能、进取心、主动性、人际沟通力、客户服务导向。其中,随机应变、专业知识与技能是秩和检验中存在差异的特征,去掉这两项后得到科技馆科技辅导员普遍具有的特征有:团队合作、情绪与压力管理、自信、组织承诺、进取心、主动性、人际沟通力、客户服务导向。

教育活动类各特征出现的总频次最高22次,最低1次。出现频次最多的特征有:团队合作、情绪与压力管理、自信、随机应变、组织承诺、分析问题、进取心、计划性、主动性、信息搜集、人际沟通力。其中自信是秩和检验中存在差异的特征,去掉这一项后得到科技馆教育活动员普遍具有的特征有:团队合作、情绪与压力管理、随机应变、组织承诺、分析问题、进取心、计划性、主动性、信息搜集、人际沟通力。

工程技术类各特征出现的总频次最高20次,最低0次。出现频次最多的特征有:团队合作、自信、组织承诺、分析问题、专业知识与技能、进取心、计划性、主动性、信息搜集、客户服务导向。其中,自信、组织承诺、分析问题、进取心、计划性、信息搜集是t检验中存在差异的特征,去掉这六项后得到科技馆工程技术员普遍具有的特征有:团队合作、专业知识与技能、主动性、客户服务导向。

三、科技馆专业技术人员胜任特征模型

总结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科技馆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特征模型,分别见下面的三类模型:

1.科技馆科普工作类人员胜任特征模型

由图1可知,优秀科普工作类人员的胜任特征有:培养人才、团队领导、随机应变、思考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影响力、信息搜集。科普工作类人员通用胜任特征有:主动性、进取心、组织承诺、团队合作、情绪与压力管理、自信、人际沟通力、客户服务导向。

2.科技馆教育活动类人员胜任特征模型

由图2可知,优秀教育活动类人员的胜任特征有:团队领导、自信、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活动类人员通用胜任特征有:主动性、计划性、信息搜集、组织承诺、团队合作、情绪与压力管理、分析问题、进取心、人际沟通力、随机应变。

3.科技馆工程技术类人员胜任特征模型

通信工程专业类别范文2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针对地方二本高校在培养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以怀化学院为例,重点对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设计、课程规划与考核、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关系以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探讨,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出相应的探索性意见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地方二本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0 引 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日益依赖,计算机类人才需求呈专门化、交叉化趋势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络平台的各行业应用需求迅速蔓延。目前,社会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需求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系统工程、网络通信和计算机安全等领域。因此,在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方面,其专业划分越来越细化,根据《教育部2014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分为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两大类,其中计算机类基本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6个专业;而计算机类特设专业包括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3个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的日益细化,表明社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要求越来越专门化。

网络工程专业需求背景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络的社会需求,同时,高校在培养人才上也有意识的把网络工程方向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课程,引导学生学习网络工程领域方面的知识。1998年网络工程专业被国家教育部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开始招收该专业的本科学生。网络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等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网络工程实际问题,可在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各行业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研究、教学、设计和开发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站《全国高校信息综合查询系统》,2014年我国已有258所普通本科院校(不包括独立学院、高职高专等院校)开设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开设该专业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广东(20)、湖南(17)和河南(17).10所以上的高校有13个省份,985或211高等院校有34所。从网络工程专业在全国的分布情况来看,其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由此表明该专业的开设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趋势。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专业,其实用性强,服务面广,未来发展空间大,但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全国各类高校关注的重点和讨论的热点。不同院校针对本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制定了不同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985或211高等院校,其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类型考虑较广,文献[4]提出把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分为3个层次:科研型、工程型和应用型,该培养模式较适合于具有学术性研究的985或211高等院校。从目前各类高校网络工程专业设置分布来看,近半高校为二本类地方性本科院校,此外还有独立学院、高职高专等各类院校160多所。对于非985或211院校,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上多趋于面向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1 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4年4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表示:鼓励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同时在今后新设本科学校和更名大学时要明确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从国家层面上看,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已经提出采取多项措施并举,力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作为地方二本类高校,如何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现在亟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尽管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就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与实践,但目前一些重要的问题仍然十分棘手,其主要体现在以下问题。

(1)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设计问题。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与考量问题。

(3)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的区别及关联性问题。

(4)以就业为驱动的学生基本能力培养问题。

(5)以创新为目标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问题。

这些问题是地方二本类高校在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特色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

2 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既能体现出一个专业设置的好与坏,也能表现出一个专业的办学特色。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设计是培养符合社会特定人才需求的根本与基础,也是成功发展该专业的重要基石。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相辅相成,在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设计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既要考虑内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又要考虑外部的社会需求驱动。各高等院校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地方二本类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多定位为培养应用技术类人才。2007年,怀化学院提出“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强调对学生的公共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和发展能力培养;同时在这种人才培养大框架下,为适应社会需求,网络工程专业首先在怀化学院提出“3+1”、“2+2”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网络工程专业强调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怀化学院近5年来在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和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设计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与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经验方面,应把眼光放得更远,从更长远规划着手,高度凝练专业方向,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面向社会需求形成一套符合该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如5年一规划和两年一微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较为稳定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学与管理人员从中更好地发现、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制定更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提供宝贵经验。

(2)从人才培养途径方面,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入学教育、课程见习、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途径,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新意识,制定出一种“稳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

3 课程规划与考核

专业课程规划与考核是我们为社会培养合适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在最初申报专业时就应该做充分的调研,了解该专业的社会需求以及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作为地方二本类高校,我们在培养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时,要以本地为中心,向周边地带辐射,培养适合以本地为中心的专门化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带的科技、文化和经济发展。在课程规划设置上,怀化学院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已做过多次修改,公共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两个模块比较稳定,但主要体现在发展能力培养模块。针对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侧重点不同,我们需要培养满足社会所需的特定类型人才,如网络规划型、信息安全型和网络管理型人才,这也正是发展能力培养模块所存在的必然性。在课程考核方面,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课程考核分为3种模式,考试、考查和认证,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考试方式;对于偏重实践实训性的实用性课程采用考查方式;而对于一些培训类课程或行业类技术采用认证方式。

近年来,我们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规划与考核上做过许多尝试性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上看,得到了学生较好的反馈信息,但目前还面临一些问题。

(1)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一些双师型教师,或者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将行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等技术人员请进学校,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甄选专业课程,避免出现课程之间内容重叠或模糊现象、课程内容过于陈旧现象、课程体系设置不严谨现象等;在课程规划与设置时,往往因为教师参与过少、调研时间仓促、探讨不够深入等原因,出现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

(3)考核方式应该采取多样化,考试可通过纸质方式进行,也可采用无纸化途径进行,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开发在线考试系统来实现无纸化考试;而对于课程考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比如开卷考试、网络规划、网络程序或小型应用系统开发、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等,通过多种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

4 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的关系

目前教育部公布的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共9个,其中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4个专业,有关部门不限制开设这些专业的院校类型,且特别受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二本类院校的青睐。地方二本类应用型院校对于这些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在人才培养研讨会上,如何把这些专业清晰地区分开,如何设置不同专业相关课程,如何培养与该专业一致的应用型人才,如何突出它们各自的优势,这些问题通常会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近几年来,由于很多考生不能清晰了解各专业的主要区别,在招生过程中很多学生通常会选择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怀化学院网络工程专业2009-2013年实际招收到的人数分别为:81、50、61、43和50,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区别网络r程专业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以及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我们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于地方二本类院校,针对学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在师资力量上所表现的薄弱性,在考虑计算机类各专业的关系时,既要抓住它们的共性,又要严格区分它们的不同点,认真规划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去向,符合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具体需求,建议如下。

(1)高度凝练不同专业的共同课程。目前怀化学院有3个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在公共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这两个模块中,可以考虑设置这3个专业具有共性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尽管这3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专业理论基础,均可设置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并特别适合在地方二本类院校实施。一方面可以避免培养出畸形人才,比如在网络工程专业原培养方案中没有考虑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等核心课程;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师资力量。

(2)突出各专业在发展能力培养模块上对专业方向课程群的设置。对于网络工程专业,在专业方向课程群上要形成一种体系,既要考虑与计算机类相关的理论课程,又要考虑与网络通信类相关的理论课程,同时,也要考虑面向社会需求的网络管理、网络规划或网络安全等方向课程设置,还要避免在方向课程设置上与其他专业的重叠性。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不仅要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而且也要注重拓宽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

5 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强调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也是许多地方二本类院校开设该专业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就要以就业为驱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创新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怀化学院已毕业的两届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选择去IT企业、小部分学生选择对口事业单位、另有少量学生选择公务员或读研,就业情况较为乐观,这表明我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期探索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初步肯定。但我们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工作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以就业为驱动,加强实践性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尽管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大量实验课时,课时数已经达到教学计划总课时的25%,但很多实验等实践性项目较为陈旧,有的项目与课程理论知识点脱节,有的项目没有结合最新技术或实际工程应用,因此项目设计不仅要结合理论知识点,而且还要结合前沿技术和学生可能的就业需求等因素。②以创新为目标,重视学生课程设计、项目实训、学科竞赛、专业培训和毕业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目前,在创新环节上面临的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热情不高,没有被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课程设计和项目实训环节。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学生积极引导、有效监管,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增强综合实践能力。③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学生进入对口企业参加培训或顶岗实习提供更宽的途径。我们已经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阶段性工作,前期工作争取每位大四学生能在相关计算机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或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并且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到比较称心的工作。在下一阶段,我们希望为该专业学生找到更多与专业对口的企业从事专业培训和顶岗实习,一方面进一步强化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另一方面更加明确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为社会培养有特色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类别范文3

关键词:机电;信息;检索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76-02

一、机电工程信息资源及检索方法

1.机电专业图书的检索。机电专业图书主要有普通科技图书、专业工具书。普通科技图书包括学术专著、论文集等。专业工具书包括字典词典、技术手册、产品目录等。机电专业图书的检索可以通过联机检索、图书网站检索等方式进行。①联机公共目录检索。以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为例介绍机电专业图书检索方法,登录国家图书馆网站(),网站按国际标准分类法、关键词、文献号等途径检索;国际电工委员会IEC(http://iec.ch/searchpub/cur_fut.htm)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4.机电专业专利检索。有关机电专业专利信息可以从以下数据库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http:///zljs/)。内容包括自1985年9月10日公布的全部中国专利信息,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著录项目及摘要。中国专利信息网(http://.cn)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提供专利信息的综合性网络平台,该网站于1997年10月建立,是国内较早提供专利信息服务的网站。中国专利网(http:///)由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开发,隶属国家知识产权局。

二、机电专业信息其他检索途径

1.专业网站。维普机械技术网提供机械专业期刊的检索,有机械专业分类导航,可以从小类进入浏览该类别的所有文章。机械专家网是具有网络营销策划与推广、专家服务、技术培训与开发为一体的专业平台,服务项目主要有机械行业技术培训与咨询、专家在线服务、机械行业论坛、机械行业咨询、机械行业标准寻找、企业网络营销策划与基础服务等。中国机电网提供机电行业供求信息、企业信息、行业资讯等,在机电百科条目下有该专业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参数、技术专利、机电词汇等信息。中国工程技术信息网有数据库、电子读物、网络文摘、图书出版、站点导航等类目。

2.院校主页。一些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会有较多机电方面的信息资源。而机电专业作为其优势学科的院校,机电方面的资源具有较高的参考性。机电学院是广东工业大学的名牌专业,图书馆建设有机电专题数据库,提供会议消息、相关期刊图书、研究机构、新闻、专家学者等信息。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建设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4个专题库,分别是该专业的中外文专利库、机构库及特色库。其中的特色库收录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1万多篇专业论文。

3.搜索引擎。对于机电专业的一些产品信息、行业动态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检索。Google是最大的全球性搜索引擎之一。通过关键词进行搜索。但搜索引擎只能进行简单的检索,不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百度是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之一。通过关键词进行搜索。瑞典工程电子图书馆是一个因特网工程资源的搜索引擎。该系统由瑞典Lund University图书馆运行,收集大量工程技术领域的高质量资源。该系统根据《工程索引》分类法分类、标引,并撰写简单的摘要。

参考文献:

[1]杨颖,宁方,刘素梅.网络化学化工信息资源的检索述略[J].情报杂志,2009,(12):136-137

[2]钱薇薇.因特网上查找中医药信息资源的途径和方法[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1,(1):30-313.

[3]国家图书馆[EB/OL].2011-11-1[7].http://

通信工程专业类别范文4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在就业市场中表现为一种信号集,包括毕业院校、学历、学科专业、学习成绩、外语成绩、计算机证书、品行鉴定及荣誉证书、专业技能证书等因素。这些信号向雇主传递毕业生求职者的能力信息[1]。

    信号筛选理论认为,教育具有对不同人的能力进行筛选、鉴别并向经济社会推荐的功能。不同层次的学校通过对具有不同能力的毕业生颁发不同层次的文凭,向市场传递证书持有者的能力信号,雇主借此降低搜寻雇佣对象的成本[2]。在传统经济学中劳动力被假设为无差异的同质生产要素,但事实上人力资本的质和量在不同劳动者身上差异明显。大学生由于就读不同院校、学历、专业等原因,最终会表现出人力资本存量的差异。如果不同的人力资本拥有者与相应职位相匹配,就会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3],但劳动力市场的高度异质性、信息不对称、人力资本特性加剧了这种有效匹配的困难。高校扩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作为识别信号甄别人才的功能,影响了就业市场的均衡[4]。

    市场中的雇主必须在了解求职者的真实劳动生产率之前做出雇佣与否的决定,因此雇佣是一种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行为,具有风险性[5]。雇主的雇佣行为是对求职者一系列个人信息进行考察、比较与权衡的过程,而高校毕业生具有的人力资本信号是雇主进行考察、比较与权衡的主要依据。

    关于信号筛选理论的研究多集中于对信号作用机制和效用研究,有学者通过考察招聘过程中教育信息的重要程度来检验筛选理论[6]。但国内关于雇主在雇佣过程中的筛选行为研究很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究雇主在招聘中基于大学生人力资本信号进行雇佣甄别的行为,分析各类雇主甄别行为的差异性以及何种甄别方法更有效等问题,剖析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信号在就业市场中的效用。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法,研究者与不同行业的HR围绕雇主甄别毕业生求职者的问题,经讨论形成问卷初稿;将初稿给其他10位不同行业的HR进行初步测试,根据反馈,完善形成问卷。

    问卷设计中将毕业生人力资本信号具体化为毕业院校、学历层次、学科专业、学习成绩、实习实践经历、专业技能证书、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担任学生干部、性格特质、人际沟通能力和行为礼仪等10个因素。

    问卷调查以电子邮件邀请雇主通过网络填写问卷参与调查。共发送邀请函4127封,共采集到717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63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5.36%。雇主类型为政府机关的有效问卷样本鉴于量过小仅为4例,故予以舍弃。本研究通过分析630例样本,研究事业、企业及其他类型雇主对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信号的雇佣检验。样本的属性见表1。被访者从事招聘工作3年以上者达54.92%,可以认为问卷反映了富有经验的HR的观点。

    

    三、结果与分析

    1、雇主甄别求职者的环节及关注因素

    雇主招聘过程一般包括简历筛选、笔试、面试等环节。调查显示,36.35%的雇主在简历筛选环节工作量最大,59.05%的雇主在面试环节工作量最大。图1显示雇主在招聘不同环节投入的工作量对比,表2显示简历筛选环节雇主最关注的因素,表3显示面试环节雇主最关注的因素。

    

    图1 雇主在招聘各环节投入的工作量对比

    

    2、人力资本信号的重要性排序

    雇主按大学生人力资本信号对甄别工作的重要程度评分,最重要为5分,依次递减至1分,评分结果见表4。调查显示,求职者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行为礼仪、学科专业、性格特质是雇主甄别求职者时最重要的3项因素。雇主在作出雇佣决定时,不但看重求职者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等),更看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具有第三方认证的人力资本信号(如学历、证书等)准确性高、简单高效。但是,由于大学生和社会人的身份转换较大,求职者的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较难直接识别,从而使甄别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针对人力资本信号对于甄别工作的重要性评分数据,利用SPSS17.0进行了基于雇主机构类型为分组变量的Oneway-ANOVA,显著性结果见表5。发现不同机构类型的雇主对于毕业院校、学历层次、学科专业、外语和计算机能力在甄别毕业生求职者的重要性认识上有显著差异。

    3、毕业院校

    雇主在雇佣毕业生时对其毕业院校具有显著偏好,86.51%的雇主倾向于招聘具有高知名度或具有特定优势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相关研究显示,重点高校与一般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差异比较明显[7]。毕业院校作为横向的学历比较,能帮助雇主通过求职者有无能力接受具有更高社会声誉和更高教育质量院校的教育进行区分。调查结果可以解释为在就业市场中存在高校品牌的概念,高校的市场品牌、社会声誉是毕业生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和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标签。

    

    调查显示,高校品牌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市场检验特征。73.02%具有毕业院校偏好的雇主依据自身及同类型雇主的认知和评价形成对毕业院校的倾向(见表6)。毕业生校友的职业表现对其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获得具有重要影响。雇主根据过去的招聘经验建立教育水平与生产力之间关系,依据高校品牌、专业排名等与毕业生能力间的关系强化成人员选聘的信条。雇主的理性选择,检验并帮助高校在就业市场中获得了声誉和市场地位。

    

    尽管雇主对毕业生求职者的毕业院校具有显著偏好,调查显示,69.52%的雇主在相同岗位录用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毕业生时,其起始薪酬并无差别。

    4、学历层次

    学历是受教育程度的典型指标,承担着人力资本配置的信号传递、甄别与度量的市场功能。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学历是关于求职者潜能的一个重要提示,特别是在评价新的、没有经验的员工时,它为雇主提供求职者是否具备可培训性的信号[8]。

    劳动力市场通行按学历层次制定工资等级差别的规则,即学历越高,工资报酬越高;学历越低,工资报酬越低。83.49%的雇主在相同岗位招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起始薪酬有差别。不同学历层次可以表征毕业生在人力资本投资存量上的差异,从而造成了其在劳动力市场中收入的差别。

    5、学科专业

    调查显示,50.48%的雇主可以提供对毕业生的专业无明确要求的职位,但其中仅有28.63%的雇主所提供专业相关度要求不高的职位比例超过50%,即只有14.45%的单位有超过一半职位对专业相关度要 求不高。显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绝大部分职位对毕业生专业有要求。而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胜任某一方面工作的基础,毕业生的学科专业是其具备特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信号。

    雇主招聘毕业生主要是为招聘具有特定专业能力的较高层次人才即专有性人力资本的人才,而学科专业可以直接表征人力资本专有性。

    6、实习实践经历

    88.57%的雇主认为有过实习实践经历的求职者会更受青睐,可见大学生的实习实践经历是雇主用以甄别不同毕业生的重要信号。

    由于不同的实习实践活动在参与主观目的和客观过程上的差别,使得其在求职过程中的作用有较大差别,雇主按大学生各类实习实践活动对甄别工作的重要程度评分,最重要为5分,依次递减至1分,评分结果见表7。

    

    雇主更看重高校毕业生企事业单位的实习经历,这可以解释为企事业单位的实习过程中,学生所处环境最接近于就业后的实际工作环境,对于毕业生工作能力和工作适应性的提升最为有效。此外,大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机会的获取通常是需要经过竞争、筛选的,能获得知名企事业单位实习机会的学生当然是更加优秀、更具发展潜质的。有研究认为当工作经历较少的时候和工作复杂程度较低的时候,工作经历会是一个预测工作绩效的不错的指标[9]。对于缺乏正式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实习工作经历可能是一个预测工作绩效的不错的指标,这可能也是雇主看重实习经历的原因。

    针对雇主对各类实习实践活动的评分通过SPSS17.0进行基于雇主机构类型为分组变量的Oneway-ANOVA,显著性结果见表8。发现不同机构类型的雇主对于大学生担任大型活动志愿者的认识上有显著差别。

    

    7、学习成绩

    76.03%雇主青睐学习成绩优秀(专业成绩GPA排名、持奖学金证书)的求职者,针对此类雇主进一步调查对学习成绩的看法,53.03%的雇主认为学习成绩可以代表求职者的学习能力,39.46%认为录用职位与专业相关度高时,学习成绩能代表专业能力。对于相同毕业院校、相同学科专业的毕业生,由于求职者接受了同质化的课程教学和考试,大学考试具有客观性和不同学生之间的可比性。因此学习成绩优劣是区分应届毕业生求职者的重要信号。

    8、专业技能证书

    报考各种第三方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大学生增加自身求职竞争力的通行做法。73.02%雇主认为持有专业技能证书的毕业生求职者更受青睐,其中91.30%的雇主倾向于能反映求职者与应聘岗位所需技能密切相关的技能证书。在现实中发现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如注册会计师、律师、IT工程师等,由于职业对于现实案例经验的要求较高,同时职业要求对于学历、资格证的渠道有相当严格的程序,而大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仅为简单的体系框架,还未涉及具体的实践应用。毕业生具有某种专业性的资质认证则可以向雇主表明自身在专业能力上优势,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从而凸显出优势。

    9、外语能力

    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由原本为测试语言的一种工具转化为取得学位、就业机会乃至某种社会身份的“敲门砖”,发挥着劳动力市场信号的筛选功能[10]]。58.57%雇主看重求职者的外语能力。但不同类型雇主对于外语能力的看重程度有明显的差异(见图2)。三资企业中超过80%的雇主看重求职者的外语能力,远高于私营企业的45.02%。

    

    图2 雇主对求职者外语能力的看重程度比较

    通过对369例看重求职者外语能力的雇主调查,对求职者外语能力的甄别,45.80%的雇主的判断依据是大学外语四、六级成绩单;46.34%的雇主通过面试来测评;2.44%的雇主依据托福、雅思、GRE考试等成绩证书;2.17%的雇主依据商务英语、外语口译、托业等应用型外语证书。可见,应用于出国求学申请的各类考试及应用型外语类证书在就业市场中的认可度较低。

    调查发现,不同类型雇主对于外语能力甄别采用的途径有显著差异。三资企业更倾向通过面试考察,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更倾向采用大学外语四、六级成绩单来区分求职者的外语能力(见图3)。

    

    图3 不同类型雇主对于求职者外语能力的甄别途径对比

    10、学生干部

    担任学生干部,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调查显示69.84%yy543.com 文档下载的雇主认为担任学生干部的毕业生求职者更受青睐。可见担任学生干部仍是区分毕业生求职者的重要信号。但分析发现,不同类型雇主对担任学生干部的求职者青睐程度有显著差异(见图4)。84.05%的国有企业、72.73%的事业单位和其他类型单位、69.26%民营私营企业认为学生干部求职者更受青睐,显著高于三资企业样本。

    

    图4 不同类型雇主对担任学生干部求职者的青睐比较

    11、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通常意味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就业市场上是不易被模仿和替代的特征。调查显示不同类型雇主对于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求职者在甄别中的看法有显著差别(见图5)。总体上仅有43.33%的单位认为中共党员毕业生求职者更受青睐。但是,其中75.00%的事业单位和66.87%的国有企业样本认为党员求职者更受青睐,而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其他类型雇主中认为党员求职者更受青睐的最高比例仅为39.39%。可见当求职者面向的雇主类型不同时,具有党员政治面貌起到的作用是有差异的。这反映出不同类型雇主在招聘甄别毕业生求职者时理念和方法上的差异。

    

    图5 不同类型雇主对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求职者的青睐比较

    四、结论与讨论

    1、高校毕业生的人力资本信号对于改善就业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具有重要作用。

    有效的信号传递机制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必要途径,高等教育体系提供的信号传递机制具有范围经济的特征[11]。教育在就业市场中不自觉地承担着人才鉴定和人才筛选的功能。大学生借助投资于高等教育获得的人力资本信号,为有效解决招聘者甄别求职者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雇主会借助毕业生求职者的人力资本信号进行雇佣甄别。招聘甄选的本质是双方间的信息传递、接收、感知、评估、决策从而实现供求的双向匹配的过程[12]。雇主在雇佣甄别毕业生求职者时看重求职者的就业素质,特别是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素质等非智力因素,这是因为相对于各种显性的人力资本信号,求职者的内在素质和能力对于甄别求职者的匹配性更显重要。这些素 质的甄别又依赖于求职者所能提供的其他各类显性的人力资本信号,如实习实践的经历等,雇主愿意投入成本在面试环节对这些具有重要性的素质特征给予甄别。

    2、雇主在利用大学生人力资本信号进行雇佣甄别方面既有集中的共同关注点,也存在差异性。

    雇主对高校毕业生求职者的毕业院校、学历层次、学科专业、实习实践经历、专业技能证书、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关注表现出了明显的共同偏好。由于文化背景、工作环境差异等原因,不同类型雇主对担任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身份、外语能力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偏好。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较三资企业更为看重学生党员身份,而三资企业较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更看重求职者的外语能力。同时三资企业在对毕业生求职者外语能力考察方面更倾向于通过面试考察,与其他各类型雇主有显著差异。

    3、拥有异质性人力资本信号的毕业生求职者更容易获得雇主的青睐。

    由于人力资本形成的复杂性,同质教育不一定会导致同质的产品。由于个体自身努力程度的不同,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存量具有异质性,可体现为量或结构上的差异。同校同专业的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就是由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其不同于物质资本形成的特点。大学生拥有的对于实现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能够发挥特殊作用的异质性人力资本,可表现为“人无我有”、“人弱我强”的信号。如调查显示拥有良好的实习实践经历、优秀的学习成绩、与应聘职位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等异质性信号的求职者更容易获得雇主的青睐。可见异质性人力资本信号是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凸显自身与获得雇主青睐的有效手段,大学生应着力培养自身的异质性人力资本。

    4、研究对高校教育的启示作用。

    就业市场中高校的品牌形成具有yy543.com 文档下载明显的市场检验特征。因此,教育与市场不能完全脱离,高校应研究人力资本商品消费者的偏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就业指导,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调查显示,39.68%的雇主认为大学生应提高社会适应能力;36.35%的雇主认为大学生应加强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发展方向;20.79%的雇主认为大学生应加强面向求职的专业技能准备。这些建议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同时,高校应理顺人才培养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不能把高校单纯作为企业新员工的培训机构,而应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类别范文5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 竞争情报教育

竞争情报课程

[分类号]G351

1 引言

随着竞争情报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竞争情报人才的需求也益显迫切。在人才市场上,与情报收集、分析相关的职位越来越多,市场对于竞争情报人才的需求正逐步显在化。例如,传化集团在招聘广告中就有“化工及相关专业,对纺织印染和助剂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有较丰富的外语知识,具有敏锐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能力”。

相对于市场对竞争情报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内竞争情报教育(以下简称CI教育)明显落后,尽管目前已经形成以硕士为主、本科和博士为辅的CI学历教育体系,但是正式开展CI学历教育的单位只有23家,相对我国几千家大学的总量来说微乎其微。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高校在竞争情报人才的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结合财经高校的专业特色、发展需要,探讨在财经类高校开展CI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合理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2 财经类高校开展竞争情报教育的必要性

2.1 财经类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据统计,自1993年至2001年,全国经管类本科专业点增长了273%;至2006年,开设经济学专业的大学达434所。这使财经类院校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同时丧失了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学科优势。根据武书连、吕嘉、郭石林的《2007中国大学评价》,全国财经类高校中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进入前100名,分别名列第76和第90位;经济学A等级以上的20所院校中,财经类高校仅有5所;管理学A等级以上的40所院校中,财经类高校仅有3所。可见,在综合类、工、农、林、医、师范类院校与财经院校的强势竞争之下,财经类院校必须要寻求自身的突围之道。

人才是院校的直接产品,如果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良好的就业状况将成为财经类院校的优势之一。对财经类本科教育来说,“培养具有某种特色或能力的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的目标似乎定位过高,把经管类本科生的培养定位为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职业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或许更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市场竞争,这些经营管理人才应具备基本的竞争情报意识和情报技能。因此,对财经类院校而言,引入和深化CI教育,是教育面向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财经类院校改善学生就业、发展自身的需要。

2.2 培养竞争情报人才的需要

一直以来,国内情报机构工作人员鲜有经济学、工商管理等学科背景,因此对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情报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进而导致情报工作对企业决策缺乏应有的指导作用。而政府主导的竞争情报学会工作多局限于单纯的学术探讨。高校CI教育也大多在图情专业开展,相对于商学院学者进行的竞争情报研究,图书情报专业的学者发表的研究成果更多。

据调查,42%的企业要求竞争情报人才不仅“具备图书馆情报学专业的学历”,还必须“熟悉企业经营和企业业务流程”,“了解市场营销”。在相关招聘职位描述中,23%的企业需求“竞争情报研究分析员”、“情报分析员”等普通工作人员,77%的企业需要的则是管理层的竞争情报人才,如“竞争情报项目经理”、“高级产品经理――竞争情报方向”、“信息分析师”等。这就要求竞争情报人才具备必要的管理学知识和一定的管理能力。因此,我国的CI教育大多围绕情报学领域的现状,需要做一定的调整。

目前,部分高校的情报学专业增设了经管类课程,如武汉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专业主干课程中设置了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在经管类专业推广CI教育,可以看作是从另一个角度改善竞争情报人才结构的途径。经管类专业是财经类院校的“主打”专业,在财经类高校中开展CI教育,学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能使之更适应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财经类高校普及竞争情报教育,也是培养竞争情报人才的需要。

3 财经类高校开展情报教育的现状调查

在武书连主编的《挑大学选专业 2007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书中,中国大学经济学类前100名高校中有24所财经类院校,管理学类前100名高校中有19所财经类院校,据此本文选择财经类院校中经济学类前10名、管理学类前10名高校,合并共11所院校进行分析,包括: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

高校的CI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其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情报意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知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竞争情报搜集,并能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进行情报(信息)分析,从而支持决策。这需要开设包括竞争理论、信息检索、信息分析方法、知识产权法、战略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课程。本次调查选择了11所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根据其教学计划中课程的设置或主要课程内容简介分析财经类院校CI教育现状。当然,对于所调查的院校来说,这些课程的开设可能并非针对竞争情报人才的培养,但客观上完成了CI教育的部分内容。

3.1 信息管理专业竞争情报课程开设情况

在所调查的11所院校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CI教育方面的差别较大,有些院校课程体系相对完整,如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既有情报收集方面的课程,如文献检索,也设置了情报分析所需要的现代统计软件、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以及经管类课程;西南财经大学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设置了经济预测与分析、市场信息调查与分析课程等。同时,也有个别院校甚至连文献检索或信息检索方面的课程都没有出现在专业课程列表上。

总的说来,在这11所财经类院校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CI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在教学计划中未出现包含“竞争”或“竞争情报”字样的课程名。

・普遍开设有经济管理类课程。11所院校信息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基本包括了:经济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管理学、市场营销等课程,在中央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甚至设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课程。

・大多开设了情报分析所需要的方法类课程。如上海财经大学的“管理中的定量方法”、“数据挖掘与分析”;西南财经大学的“经济预测与分析”、“市场信息调查与分析”;江西

财经大学的“管理统计学”、“经济数学模型与计算机仿真”;南京财经大学的“信息分析与预测”;等等。

・文献或信息检索课程的普及不尽如人意。尽管1984年教育部就规定全国高校必须普遍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但是在本次调查的11所财经类院校中,执行情况并不乐观。譬如,东北财经大学网站上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计划与主要课程介绍中均未出现文献检索或信息检索课程。

3.2 工商管理专业竞争情报课程开设情况

在所调查的11所院校中,工商管理专业在CI教育方面的情况基本相似:

・普遍开设了“战略管理”课程,并辅以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如上海财经大学的“企业战略管理”有实践课程。部分学校开设有选修课“博弈论”,如西南财经大学的“博弈与信息”。

・大多开设了情报分析所需要的定量方法类课程,如中央财经大学的“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的“统计学”等。

・普遍缺乏情报收集方面的基础课程,除了中央财经大学在工商管理专业设有“文献检索”课程外,其他院校的教学计划或主要课程介绍中未见“文献检索”或“信息检索”类课程。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是竞争情报工作的基础性环节。快速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需要了解各种信息源、掌握一定的检索技巧,这些正是信息检索课程的主要内容,缺少信息检索内容的CI教育是不完整的。

信息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侧重于信息收集的方法与技巧、信息整合与分析的方法,工商管理专业的CI教育由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开设,显得更为深入,这一点与美国的CI教育状况相似。

3.3 分析

根据上述调查,可以看出:财经类院校中CI教育的普及程度不高。

3.3.1 CI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一点在课程名称中可见一斑,在调查的11所财经类院校中,“竞争情报”没有出现在教学计划或主要课程的列表中,只是在个别学校某些教师的研究方向上可以看剑“竞争”的字样,如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黄旭教授的研究方向中有“营销与竞争战略”。这应该是目前CI教育在财经类院校普及的关键所在。

3.3.2 没有建立CI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财经类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都只是出现了CI教育所需的部分课程,其中普遍缺乏知识产权类课程的设置。

3.3.3 缺乏实践教学 这个问题在全国各高校CI教育中普遍存在。竞争情报是一门特别强调实践的学科,仅通过课堂授课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竞争情报知识和技巧,案例与实践教学必须纳入CI教育体系中。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就是竞争机制,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情报已成为一种新的提高竞争力的战略手段。教育必须而向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财经类高校应积极推广和普及CI教育工作,在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上进行必要的改革。

4 财经类高校开展竞争情报教育的措施探讨

4.1 财经类高校竞争情报教育的内容

企业需要不同层次的竞争情报工作人员,既需要高层次的情报分析人员,也需要较低层次的情报收集和市场调查人员,而且对从事不同行业的情报人员的要求也也不尽相同。因此,财经类高校中的CI教育,其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根据专业不同应该有所区别,将学历教育与普及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指的是开设CI教育专业,或在相关专业中设立竞争情报方向的课程;普及教育指的是在其他专业中开展竞争情报普及性教育。

在财经类院校中,可以通过在信息学院增设竞争情报专业,或在信息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设置竞争情报方向实现竞争情报专业教育。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情报意识,并使之能明确情报需求,高效快速地搜集到所需信息,具有信息分析与综合能力、情报传播与利用能力,为经营管理、经济决策服务。由此,教学内容应该包括:①竞争情报概论(包括竞争情报概念、基本特征及作用,竞争情报工作的一般流程,竞争情报的研究内容等);②竞争情报信息源及搜集方法;③竞争情报项目的规划;④竞争情报分析方法(竞争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等);⑤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⑥竞争战略;⑦竞争情报与法律(商业秘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法等);⑧反竞争情报,等等。

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CI教育中,应结合各校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参照专业教育,进行调整。根据前述调查,工商管理专业普遍开设有战略管理类课程,在此类课程中,对竞争环境的分析、企业自身特点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竞争策略等内容均有涉及,因此在CI教育的目的上侧重竞争情报知识的普及和学生竞争情报意识的培养,使之学会基本的竞争情报搜集、分析和综合利用方法,并掌握一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知识。教学内容应该包括:竞争情报基础知识介绍;竞争情报收集技巧培训;情报分析的方法和策略;信息法的基本内容;适当介绍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研究与使用现状、国内外常用的一些竞争情报系统产品等。

4.2 财经类高校竞争情报教育的分阶段实施

根据前述调查,财经类院校的竞争情报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在这种状况下CI教育的实现可以分阶段进行。

4.2.1 起步阶段 采用专题讲座形式进行竞争情报知识的普及。在这个阶段,由于教材、师资、课时安排等方面条件尚不完全成熟,竞争情报暂不列入教学计划,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邀请竞争情报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做专题报告,或者邀请竞争情报培训机构人员、企业中从事竞争情报工作的人员,也可以组织本校信息管理专业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讲座,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情报意识和对竞争情报工作的重视。

4.2.2常规教学阶段 将竞争情报列入教学计划,作为正式课程开设。在专题讲座形式取得一定成效和经验之后,可考虑进行竞争情报的常规教学,根据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配备合适的授课教师,安排合理的教学课时。课程类型可以根据专业不同有所区别,对信息专业学生,竞争情报可以作为专业选修课;对工商管理或其他专业学生,竞争情报可作为公共选修课。教学内容也应有所区别。

4.2.3 扩展教学阶段 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竞争情报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仅通过课堂授课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竞争情报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因此,CI教育应该重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扩展教学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实现。

・案例分析。在授课过程中穿插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鼓励部分学生参与案例搜集与整理,建立案例分析库。

・开发竞争情报教学实习系统,作为开展CI教育的实验室。通过该系统,可以让学生参与情报项目的选择与规划、情报的搜集和加工整理、情报分析、报告撰写等一系列环节,实现理论教学、示范项目解析、课程实习等环节的有机结合。

・课外实习。积极寻找与企业的合作机会,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环节,如企业调查、参观访问、撰写调查报告及课程论文等。也可以与情报机构和企业联合办学,学校为企业提供理论的指导,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的基地,开辟长期性的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上社会。

通信工程专业类别范文6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关于2016年度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统考卷)有关工作的通知》(建注函〔2015〕186号)安排,经吉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吉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研究决定,我省二级建造师考试实行考生网上报名、考生所在单位统一现场确认、考生网上交费、考生网上打印准考证、考后网上对合格考生报考资格复检方式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分工

(一)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同组织实施,具体考务工作由省人事考试中心承担。

(二)考前报名资格审查工作实行双审制,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管理处参与省直考区报名资格审查工作,各市(州)报名资格审查工作由各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与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商定。对提供虚假信息及假证件骗取考试资格,在报名资格审查或准考证打印环节核实的,取消报考资格,不得参加考试。在考后网上资格复检或证书发放环节核实的,不予核发证书。考试费一律不退。

(三)考后复检实行联审制,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为减少工作程序,减轻考生负担,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部考试科目成绩合格考生报考资格和注册资格联审,并将联审合格人员名单面向社会公示。考生经联审取得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后,申请注册时不再审查学历、专业、施工管理年限等内容。

(四)考生所在单位对考生资格审查不严,弄虚作假骗取考试资格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单位相关责任。

二、报名时间、地点及办法

(一)网上报名时间:2016年3月5日—18日

考生须使用标准的IE6或IE8浏览器,登陆吉林省人事考试网(jlzkb.com)便捷通道“网上报名”栏目,点击 “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网上报名”,进行报名。报名时须注意下列事项:

1、选择考区。考生按属地原则报名。省、中直驻长春市单位的考生选择“省(中)直考区”,各市(州)考生按所在市(州)选择相应考区,长白山管委会及省(中)直驻其他市(州)单位的考生就近选择考区。省直管县(市)仍按原渠道报名。外省单位考生来我省报名的,一律不予受理。

2、选择考试。考生应对照考试报名文件,按要求选择考试类别、级别、专业、科目。

3、填报信息。一是准确填写考生姓名、身份证号、学历、学历证书编号、毕业时间、毕业学校、专业工作年限等基本信息,二是准确填写单位名称、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营业执照注册号)、单位联系电话等单位信息,三是准确填写考试类别、级别、专业、科目等考试相关信息。

4、上传照片。考生须上传近期6个月内正面免冠证件数码彩色照片。上传前,必须使用网上报名流程中提供的“照片处理工具”将照片处理成宽120×高160像素,以保证格式的正确。

5、打印报名表。考生确认报考信息准确无误后,可在网上自行打印《2016年05月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报名表》(简称报名表),打印报名表前考生可以更改本人报考信息,打印后不得更改报考信息。

6、手工填写联系电话。考生须在报名表上手工填写真实有效的联系电话。

(二)现场确认时间:2016年3月7日—18日(省、中直报名点周六、周日休息)。

现场确认应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统一完成,网上报名完成后,考生单位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考生所选择的考区,到省或各市(州)人事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现场进行报考资格审核确认。

选择省(中)直考区报名的单位,统一到吉林省人事考试中心3楼报名大厅进行资格审核确认。地点:长春市南关区南环城路1958号。选择各市(州)考区报名的单位,请留意当地政府、人事考试机构网站或其他媒体通知。

现场确认时需采集单位名称、地址、法人、联系人、联系人电话、联系人手机号码、联系人邮箱和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营业执照注册号)等信息,相关信息用于建立报考单位档案,建档成功的单位,再办理相同业务时只需核对单位相关信息即可。

现场确认时考生所在单位须提交下列材料:

1、经本人所在单位审核合格,由考生本人和单位法人分别在“考生承诺”、“单位审核意见”栏签名,并加盖单位法人章和单位公章的报名表。

2、事业单位需出具带有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企业需出具带有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15位注册号的《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有关材料复印件需经单位法人亲笔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和法人章。审核结束后所有原件退回,复印件留存。有关材料复印件全部用A4纸复印,材料不全及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对于同一单位多人报考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复印件只需一份即可。对于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单位公章、单位法人章和单位法人亲笔签名,可由法人授权的人事部门负责人代章、代签,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报名人数在50人以上的单位可以预约办理现场资格审核事宜,预约电话请在吉林省人事考试网温馨提示栏目“市州人事考试机构及联系电话”查询。

单位法人或授权的人事部门负责人要严格审查本单位报考人员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专业资格等有关报考信息,确认考生符合报考条件后,再在报名表上签名、加盖法人章和公章,单位法人或授权的人事部门负责人在报名表上签名或加盖法人章和公章,即视为其同意报考并证明该考生报名表上所填写的相关信息真实准确,承担相应的责任。

按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构成伪造单位印章罪的,将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三)网上缴费时间:2016年3月7日—20日

经现场资格审核确认合格的考生,即可自行在网上缴费,收费标准见下表。为确保银行卡及个人信息安全,尽量不要到网吧等公共场所进行网上报名和网上缴费,缴费成功后,请查看缴费状态是否成功。网上缴费后概不退费。考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报名手续。

考试收费标准

考试项目

收费标准

收费依据

备注

报名费

考务费

二级建造师

13元/人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每人每科18元,其他每人每科36元。

省物价局、财政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收费标准的复函》(吉省价收函字〔2001〕52号)

各市(州)人事考试机构留用报名费13元/人,承担考试任务的留用考务费20元/科。

(四)准考证打印:考前一周内,考生登陆吉林省人事考试网便捷通道“打印准考证”栏目;用A4纸自行打印。考生须持本人准考证、正式有效身份证(军官证、护照)参加考试。

(五)报考资格复检:考试成绩公布后,省人事考试网将报考资格复检公告,对全部考试科目成绩合格考生进行报考资格复检,请全部考试科目成绩合格考生密切关注省人事考试网相关消息,也可关注吉林省人事考试中心官方微信,微信公众号为jlsrskszx。

三、考试时间及科目

考试类别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及内容

备注

5月28日

上午09:00—12:00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

  

下午14:00—16:00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前2科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为主客观混合题,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主观题在答题纸上(专用答题卡)作答。考生务必注意:

1、答题前仔细阅读应试人员注意事项;

2、使用规定的作答工具作答;

3、主观题在答题纸划定的区域内作答。

考生应携带黑色墨水笔,2B铅笔、橡皮、无声无文本编程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客观题试卷卷本可作草稿纸使用,不再另发草稿纸;主观题草稿纸统一配发,考后收回。

5月29日

上午09:00—12:00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6个专业: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矿业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工程)

四、考试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 凡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施工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报考条件且身体健康能够适应考试者均可报考,具体报考条件见下表。凡不符合报考条件,以及在人事考试中替考、通讯工具作弊等严重违纪违规在停考期内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否则后果自负。

实行违纪通报制度,凡违纪违规考生一律通报到本人所在单位并给予严肃处理;凡严重违纪违规考生,2年内不得再次参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

根据《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2号)和《关于规范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雷同试卷认定和处理的通知》(人考中心函〔2012〕25号),阅卷时将对所有考生试卷进行雷同试卷检测鉴定,无论抄袭、被抄袭、通讯工具作弊等产生的雷同试卷或试卷代码异常,一律取消考试成绩。考生在严格遵守考试纪律的同时,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被他人抄袭。严禁将手机等通讯工具及违禁物品资料带入考场座位,一经发现,不论使用与否,一律按违纪处理。

报考条件

考试

类别

所学专业或职称

学位或学历

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年限

工程或工程经济类

(专业要求见附件)

中专以上

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2年

已取得某个专业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其他科目的考试。报名时须提供已取得的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按“新考生”报名参加考试(级别为考增项)。考试成绩实行非滚动管理。考生须在当年通过应试科目,方可取得相应专业合格证明,作为注册时增加执业专业类别的依据。

五、合格标准与证书领取

二级建造师考试合格标准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研究确定,考生成绩达到省内合格标准的,取得省内合格证书。当年未取得合格证书的,达到试卷满分60%以上的科目成绩,保留到下一年度,报名时按老考生用原档案号报名。成绩查询和证书领取办法请关注吉林省人事考试网相关消息。

六、工作要求及相关事项

(一)认真做好各环节的考试服务工作。各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与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对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的领导,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确保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贯彻落实《人事考试工作人员纪律规定》,提高考试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明确工作人员职责,明确各环节责任人,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对责任事故绝不姑息。在考试过程中发现考试工作人员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应严格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社部令第12号)进行处理。

(二)二级建造师考试由省人事考试中心统筹安排全省考场,承担考试任务的市(州)人事考试机构要按照《全国人事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规范》(人考中心函〔2014〕34号)落实考点。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深入人事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人社厅函〔2014〕216号)的要求,加强与公安、工信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充分发挥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优势,明确责任,统一部署,对大规模、有组织、高科技作弊予以严厉打击。

此通知如有未尽事宜,请关注补充通知。

附件:建造师注册专业对照表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6年3月1日

抄送:吉林省军区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16年3月1日印发

建造师注册专业对照表(本科)

分类

98年-现在专业名称

93-98年专业名称

93年前专业名称

本 专 业 (工程、工程经济)

土木工程

矿井建设

矿井建设

建筑工程

土建结构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

交通土建工程

铁道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桥梁工程

工业设备安装工程

工业设备安装工程

饭店工程

 

涉外建筑工程

 

土木工程

 

建筑学

建筑学

建筑学,风景园林,室内设计

电子信息

科学与技术

无线电物理学

无线电物理学,物理电子学,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生物医学与信息系统

信息与电子科学

 

电子科学

与技术

电子材料与无器件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磁性物理与器件

微电子技术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物理电子技术

物理电子技术,电光源

光电子技术

光电子技术,红外技术,光电成像技术

物理电子和光电子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及应用

计算机及应用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科学教育

计算机科学教育

软件工程

 

计算机器件及设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采矿工程

采矿工程

采矿工程,露天开采,矿山工程物理

矿物加工工程

选矿工程

选矿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勘察技术与工程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应用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与勘察

应用地球物理

勘查地球物理,矿场地球物理

勘察工程

探矿工程

本 专 业 (工程、工程经济)

测绘工程

大地测量

大地测量

测量工程

测量学,工程测量,矿山测量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地图学

地图制图

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公路、道路及机场工程

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

总图设计与运输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港口航道及治河工程

港口及航道工程,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港口水工建筑工程,水道及港口工程,航道(或整治)工程

海岸与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港口、海岸及近岸工程,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

船舶与

海洋工程

船舶工程

船舶工程,造船工艺及设备

海岸与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

水利水电

工程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

水利水电工程

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物,水工结构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利用

陆地水文,海洋工程水文,水资源规划及利用

热能与

动力工程

 

热力发动机

热能动力机械与装置,内燃机,热力涡轮机,军用车辆发动机,水下动力机械工程

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

流体机械,压缩机,水力机械

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

 

热能工程

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电厂热能动力工程,锅炉

制冷与低温技术

制冷设备与低温技术

能源工程

 

工程热物理

 

水利水电动力工程

水利水电动力工程

冷冻冷藏工程

制冷与冷藏技术

冶金工程

钢铁冶金

钢铁冶金

有色金属冶金

有色金属冶金

冶金物理化学

冶金物理化学

冶金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农业环境保护

农业环境保护

安全工程

矿山通风与安全

矿山通风与安全

安全工程

安全工程

本 专 业 (工程、工程经济)

金属材料工程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压力加工

金属压力加工

粉末冶金

粉末冶金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腐蚀与防护

腐蚀与防护

铸造

铸造

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

锻压工艺及设备

焊接工艺及设备

焊接工艺及设备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建筑材料与制品

硅酸盐工程

硅酸盐工程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热加工工艺及设备

热加工工艺及设备

铸造

铸造

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

锻压工艺及设备

焊接工艺及设备

焊接工艺及设备

石油工程

石油工程

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

油气储运工程

石油天然气储运工程

石油储运

化学工程

与工艺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石油加工,工业化学,核化工

化工工艺

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煤化工

高分子化工

高分子化工

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感光材料

生物化工

生物化工

工业分析

工业分析

电化学工程

电化学生产工艺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化学工程与工艺

 

高分子材料及化工

 

生物化学工程

 

生物工程

生物化工

生物化工

微生物制药

微生物制药

生物化学工程

 

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

本 专 业 (工程、工程经济)

制药工程

化学制药

化学制药

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

中药制药

中药制药

制药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

城市燃气工程

城市燃气工程

供热空调与燃气工程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无线通信,计算机通信

计算机通信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工程

无线电技术,广播电视工程,电子视监,电子工程,水声电子工程,船舶通信导航,大气探测技术,微电子电路与系统,水下引导电子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电子技术

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图象传输与处理,信息处理显示与识别,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

 

电子与信息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公共安全图像技术

刑事照相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制造工程,精密机械与仪器制造,精密机械与仪器制造,精密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及制造

机械设计及制造,矿业机械,冶金机械,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纺织机械,仪器机械,印刷机械,农业机械

机车车辆工程

铁道车辆

汽车与拖拉机

汽车与拖拉机

流体传动及控制

流体传动及控制,流体控制与操纵系统

真空技术及设备

真空技术及设备

机械电子工程

电子精密机械,电子设备结构,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机械制造电子控制与检测,机械电子工程

设备工程与管理

设备工程与管理

林业与木工机械

林业机械

测控技术

与仪器

精密仪器

精密仪器,时间计控技术及仪器,分析仪器,科学仪器工程

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

应用光学,光学材料,光学工艺与测试,光学仪器

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

检测技术及仪器,电磁测量及仪表,工业自动化仪表,仪表及测试系统,无损检测

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

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

几何量计量测试

几何量计量测试

热工计量测试

热工计量测试

力学计量测试

力学计量测试

无线电计量测试

无线电计量测试

检测技术与精密仪器

 

测控技术与仪器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化工设备与机械

化工设备与机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与自动远动技术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高电压技术及设备,电气绝缘与电缆,电气绝缘材料

电气技术

电气技术,船舶电气管理,铁道电气化

电机电器及其控制

电机,电器,微特电机及控制电器

光源与照明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程管理

管理工程

工业管理工程,建筑管理工程,邮电管理工程,物资管理工程,基本建设管理工程

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

 

国际工程管理

 

房地产经营管理

 

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

 

相近专业

航海技术

海洋船舶驾驶

海洋船舶驾驶

轮机工程

轮机管理

轮机管理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铁道运输,交通运输管理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汽车运用工程

道路交通管理工程

 

自动化

流体传动及控制

流体机械,压缩机,水力机械

工业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

自动化

 

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交通信号与控制,水下自航器自动控制

飞行器制导与控制

飞行器自动控制 ,导弹制导,惯性导航与仪表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

核工程与

核技术

核技术

同位素分离,核材料,核电子学与核技术应用

核工程

核反应堆工程,核动力装置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

园林

观赏园艺

观赏园艺

园林

园林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

工商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

国际企业管理

国际企业管理

房地产经营管理

 

工商管理

 

投资经济

投资经济管理

技术经济

技术经济

邮电通信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

其他

专业

 

除本专业和相近专业外的工程或工程经济类专业

注:本表按教育部现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编制,共涉及“土建类、测绘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能源动力类、地矿类、材料类、电气信息类、机械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工程类、化工与制药类、工程力学类”等18类45个专业,其中本专业36个,相近专业9个。

建造师注册专业对照表(高职高专)

序号

2004~现在专业名称

1

建筑工程技术

2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

3

基础工程技术

4

建筑设计技术

5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6

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

7

室内设计技术

8

环境艺术设计

9

园林工程技术

10

城镇规划

11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12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13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14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15

建筑工程管理

16

工程造价

17

建筑经济管理

18

工程监理

19

市政工程技术

20

城市燃气工程技术

21

给排水工程技术

22

水工业技术

23

消防工程技术

24

物业管理

25

物业设施管理

26

水利工程

27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28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29

灌溉与排水技术

30

港口航道与治河工程

31

河务工程与管理

32

城市水利

33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

34

水利工程监理

35

公路运输与管理

36

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

37

公路监理

38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39

高速铁道技术

40

电气化铁道技术

41

铁路工程技术

42

港口工程技术

43

管道工程技术

44

管道工程施工

45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46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

47

电子仪器仪表与维修

48

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

49

信息安全技术

50

图文信息技术

51

微电子技术

52

无线电技术

53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

54

有线电视工程技术

55

通信技术

56

移动通信技术

57

计算机通信

58

程控交换技术

59

通信网络与设备

60

通信系统运行与管理

6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62

城市检测与工程技术

63

水环境监测与保护

64

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

65

机械设计与制造

66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67

数控技术

68

电机与电气

69

工业设计

70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71

机电一体化技术

72

电气自动化技术

73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

74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75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76

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

77

林业技术

78

园林技术

79

林产化工技术

80

木材加工技术

81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

82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8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84

轮机工程技术

85

船舶工程技术

86

航道工程技术

87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

88

航空电子设备维修

89

航空通信技术

90

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

91

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

92

油气地质与勘查技术

93

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

94

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

95

非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

96

工程地质勘查

97

煤矿开采技术

98

金属矿开采技术

99

非金属矿开采技术

100

矿井建设

101

矿山机电

102

矿物加工技术

103

选矿机电技术

104

工程测量技术

105

工程测量与监理

106

矿山测量

107

材料工程技术

108

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

109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

110

城市热能应用技术

111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112

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

113

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

114

供用电技术

115

电网监控技术

116

农村电气化技术

117

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

118

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

119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120

精密机械技术

121

计算机控制技术

122

液压与气动技术

123

计算机应用技术

124

计算机网络技术

125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126

计算机系统维护

127

环境监测与评价

128

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

129

城市水净化技术

130

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

131

安全技术管理

132

广播电视技术

133

通信工程专业类别范文7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172-02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内各高校都在围绕构建适应时展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主题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湖南理工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中心是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育方面取得了许多较突出的成绩。[1]通过强有力的实验课程改革、实验手段改革和创新性实验室建设等措施,鼓励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和大学生电子竞赛,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然而也应清醒的认识到,虽然实践教学中心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开拓视野的平台,但就整体而言尚存在结构体系上的不足。部分特长突出的学生得到了能力拓展锻炼,但就全体学生而言能力拓展延伸还有待加强;实验室功能的梯度建设以及实践教学内容的层次化建设亟待完善;实践教学机制有待形成开放有序、注重实践、推进创新、突出特色的稳定高效的运行模式。综上所述,研究和探索基于示范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模块建设方案

湖南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运用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电路设计、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有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技能,能进行电子设备、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适应21世纪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结构。平台是指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及专业理论平台和实践创新平台。模块建设方案如下:

1.见习实习模块

电子工艺实习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生产见习将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到企业生产现场或研发部门中进行。

2.实验实训模块

独立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实训在校内实验室、基地等场所实施;工程训练以校外企业现场实践为主。应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系统分析、软件开发等方面的能力。网络工程(或嵌入式系统)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网络工程实践能力(或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工程训练内容将以企业项目、横(纵)向课题等形式完成。

3.论文设计模块

毕业设计实施指导教师负责制。鼓励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于在校外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实行双导师制)。毕业设计主要过程控制环节包括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审查和毕业答辩。

4.学科考赛模块

学生参与各种学科竞赛,可以根据获奖等级获得相应学分。比如,校级奖:奖励1~2学分;省级奖:奖励3~5学分;部级奖:奖励6~分;国际级奖:奖励10学分。

5.科技创新模块

参与创新科研项目的学生,根据创新科研项目级别获得相应学分,校级1~2学分,省级3~5学分,部级6~分;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按发表的期刊级别分别给予学分奖励,省级期刊2~4学分,部级期刊5~7学分,国际级刊物8~10学分;参与教师项目或横向课题研究的学生,可以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科研情况给予1~5学分;主持学术报告讲座活动和参与各级各类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学生,由辅导员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学分。

6.社会实践模块

由辅导员根据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及表现给予相应学分。

7.职业技能模块

参加计算机类等级考试和外语类等级考试的学生,根据证书等级分别获得2~4学分;对于取得其他各类执(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获得相应学分,累积不超过6学分。

8.其他活动模块

参与团体活动和体育艺术活动的学生,由学工部根据活动级别及获奖等级奖励相应学分。

二、探索创新基地人才培养新模式

创新基地实践模式改革的目标是立足素质教育,以专业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个性发展,结合传帮带的形式,采用以开放式、多层次工程项目驱动为主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培养更多的具备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工程应用型人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基地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关系研究

将电子信息类的多个专业视为一个整体,设置相同基础下可以灵活调整的多个专业方向;结合教师特长、校企合作优势及项目需要,实施校企互动的开放式、多层次工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按照知识内容及其逻辑结构形成多个小组群,基于小组群构建组合式课程体系;通过个别调查与日常观测掌握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以学科竞赛训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采用适当方法检验与评价上述教学体系的成效。

2.创新基地团队建设的研究

团队建设是提高团队水平的前提。团队中应具有在硬件、软件、FPGA、ARM、DSP和自控等方面各有专长的教师成员。针对不同的课题,每个方向由两名以上的指导教师和多名学生组成专门研究小组,各小组之间互通有无,密切配合;研究小组内部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使得专业结构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梯队。在梯队建设中,合理引入竞争机制,以保证团队的水平。如拟举行专题学习比赛、专题制作与设计比赛和电子设计技能竞赛,从中及时发现人才,补充新成员;各小组成员实行优胜劣汰制,累计二次以上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将淘汰小组中的部分成员,被淘汰的学员若要求重新进入创新基地学习,须严格按照新队员入选的要求执行。

3.创新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教学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创新基地培养的人才质量和水平。过去采用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着同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来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使少量自学能力特别强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由于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与项目之间存在衔接问题,导致部分学生望而却步,无从下手。本项目的研究,拟寻求解决创新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通过从开放式、多层次工程项目驱动的前期准备、项目选取、项目具体实施、项目评价等几方面努力,彻底解决创新基地培训模式的瓶颈问题,使更多的学生能适应开放式、多层次的工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并从中获益。

4.创新基地长效机制的研究

长效机制是创新基地发展、壮大的保证。拟进一步整合资源,落实技术积累,做好传承工作;同时,通过定期举办在校专才专题讲座、校友专题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开拓视野;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中积累工程实践经验;采取校企共建共享、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保持创新基地“产学研”长效运行机制。

三、校企合作培养工程与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体系建设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工程应用能力为重点,知识与工程素质协调发展,课程机构合理设置,科学地选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使之既能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又能提升综合素质。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构建实践平台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原有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单一实验教学模式,重新合理定位实验教学,整合实验项目,优化资源配置,校企联动,[2]构建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一体两翼”实践教学平台。“一体两翼”实践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一体”为专业基础实践平台,两翼为工程应用实践平台与应用创新实践平台。[3]

四、实践教学大平台建设与实践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通过系统性研究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联系,探索、建立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中心“四化三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以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素质教育要求。[4]

1.实践教学大平台建设

作为一种体制创新,实践教学大平台建设是有效整合资源,提高运行效率,构建大电类融通性实践教学中心的重要举措。在全面考虑平台整体结构、运行机制、功能配置及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前提下,建立由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及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组成的多功能、开放性大平台模式。

2.模块化实践课程与层次化实践项目建设

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构建以基础实验层、提高设计层、综合应用开发层、研究创新层为特点的塔式结构实践项目体系,逐步形成不同的实验课程模块,依据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和层次递进关系进一步形成有层次结构的实践课程体系。

3.实践教学平台开放化建设

实践教学平台采用开放式运作模式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建立一个形式相对宽松、机制严格紧凑的学习和实践环境,改“被动式塑造学生的能力体系”为“主动式自主建构个性化的能力体系”,从而解决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的问题。实践教学开放化建设平台的模式方案如图2所示。通过推动开放式自主学习的实践教学改革,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创新素质与能力的孵化创造时间和空间上的有利条件,使教学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非均衡自主延伸拓展,是实现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五、结论

高校实践性教学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培养适应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电子信息类应用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电子信息类高等教育的使命。本文旨在通过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研究,探索并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符合新时期对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文中提出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有效的新思路,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5]

参考文献:

[1]程望斌,李宏民,邹丹,等.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2013,26(1):84-87.

[2]王依群.浅析校企合作培养电子信息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J].管理观察,2010,(32):108-109.

[3]谭伟平.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入推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怀化学院学报,2010,29(10):112-114.

[4]程望斌,李宏民,陈松.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16):14.

通信工程专业类别范文8

关键词:电子商务 协同教学 教学框架 复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19

1 引言

协同理论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已有数十年,无论是协同教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各类机构都在积极寻求创新有效的模式,应对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各阶段适合的具体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许多学者和高校教师对协同教学的研究,有的从协同教学方法、协同模式、协同教学环境等方向形成综述,有的从重点学科或精品课程建设的项目研究中探索协同教学的运用,当然,也有一小部分针对单个专业详细建立协同教学模式或框架,讨论专业内的协同教学内容、团队、方法等。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仍在发展变革中的专业,其协同教学模式还处于模糊探索中,鉴于电子商务领域的跨学科特性和该类企业岗位工作的协同性,构建其适合企业团队协作需求的课程协同体系,是培养面向社会服务应用型人才重要方法之一。

2 电子商务专业协同教学的目标导向

社会各类机构开展工作都是通过不同岗位上的人员协同作业方式达到其目标的,各行业广泛应用的电子商务运作也依靠掌握不同技能的专业人才分工合作得以实施。随着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成熟和国内高等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系统化,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大体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以计算机信息工程为主,着重培养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需求的技术开发人员;一是以管理工程为主,培养电子商务基础服务和企业运营需求的管理人员。笔者所在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所属学科及师资研究方向,现阶段“以管理为基础,兼具信息和经济学科,电子商务规划设计与管理技能为核心”的培养框架属于后者,主要向社会输送以服务企业电子商务的管理人员和技能型人才,包括从事企业电子商务前后台管理、电子商务各类解决方案咨询规划和实施、电子商务网站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等。因此,本专业适合以管理课程体系为主线,以信息、经济、艺术设计等方向的专业为辅线,构建协同教学体系。

3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和职业技能结构

3.1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及实验实践等环节。通识课程为管理学科大类课程,主要涉及基本素质的培养,包括人文、体能、数学、外语、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践环节以电子商务和管理能力为核心的培养体系, 除管理、经济、计算机学科核心专业基础课各2-3门外,其余主要为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独立实验实践。整个体系以电子商务基本技术、商务管理、法规常识、信息技术和系统规划知识为主体。

3.2 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技能构成

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以网站后台运营管理、项目策划与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网络营销等为主。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除通识课程外,其它各类课程群都部分涉及了职业技能训练的对应内容,包括中外文语言和商务表达及沟通、企业信息化管理、电子商务运营及管理、电子商务站点规划和管理、电子商务方案设计等能力。

3.3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的对应关系

将上述课程培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职业能力对应分析,可汇总成表1所示关系。表中各职业能力是通过不同课程群的教学实现。可以看出,电子商务领域是典型的跨学科应用研究类别,电子商务专业的能力培养过程设计到多专业、跨学科的数十门课程和实验实践环节,而职业能力通常是在企业协同工作中个人综合或小组合作体现的。

表1 电子专业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的关系

[[职业能力\&对应的课程群\&基本素质与能力\&通识课程:政治、法律、人文\&通识课程:体育\&通识课程:高等数学\&通识课程:大学英语

电子商务专业课:专业英语\&通识课程:计算机信息基础及语言\&管理学科理论基础

及应用能力\&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2-3门\&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1-2门\&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2门\&电子商务规划设计

与管理能力\&电子商务专业: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践

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1-2门\&专业综合信息

技术能力\&电子商务专业:专业课、实验实践

计算机科学专业:专业课、实验实践\&商务交流及策划能力\&市场营销专业:专业拓展课\&]]

4 电子商务专业内外课程协同教学的框架

依据协同教学涉及课程所属学科或专业和课程所对应的职业技能关系,电子商务专业协同教学框架可分为三个类别:第一,仅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和仅面向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课及实验实践环节,该类课程所授知识和技能训练仅限于电子商务行业内的职业需求,这些课程的协同工作可列为专业内协同框架;第二,涉及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国际贸易、艺术设计、计算机等专业的跨学科(或仅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及实习实践环节,该类课程教学目标面向职业需求口径较宽,开展此类协同教学可列为跨学科/跨专业协同框架;第三,周期性开展的大学生实践、竞赛、课题项目、社会服务等活动与课程的协同,此类协同需要根据活动所开展的时间跨度、内容选择性与相应课程关联,其框架较难固定,视实际情况拟选。

4.1 电子商务专业内课程协同教学的框架

专业内协同的课程关系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各类岗位协同作业关系紧密联系。学生毕业后就职到电子商务企业的后台管理、网络营销、网站编辑、商品管理等工作岗位,这些都是上下游衔接或平行开展的业务,且都在专业内课程的职业培养目标体系中。因此可根据岗位关联构建专业内协同教学框架,如表2所示。框架中的课程都由电子商务专业主讲教师担任授课,主要授课对象除专业基础课外,只针对本专业学生开设。

表2 电子商务专业内协同教学框架

[[序号\&协同课程\&涉及的课程协同培养技能\&协同关系\&1\&电子商务企业运营管理\&电子商务企业产品、信息、订单等管理流程,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策略\&内容协同,平行课程

5门课程都是电子商务专业课,因为课时关系,通常分布在第4-7学期,但各课程培养分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全过程必须的组成单元,因此在内容上各课程可进行部分学时的共同授课。\&电子商务支付与安全\&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类别、结构和集成

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技术的运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构成(TPL、自营)

配送中心的类型、功能以及作业流程

配送路线的选择及优化

配送合理化分析技能 \&客户关系管理\&CRM主要方法、系统及应用操作技能\&经济法与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法律的基础常识\&2\&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分析、设计

方案选择评价方法\&前后任务协同

3门课程依次开展,在前一课程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规划\&网络应用设计实践*\&企业内部网络规划和配置、网站开发管理\&3\&网络营销\&网络营销主要方法、网络营销策略\&前后任务协同

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包括完成的网络营销方案中的部分内容,例如在线主题调研模块。\&网络营销课*\&网络营销方案设计及其运作和评测\&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网站规划、设计、维护\&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课*\&设计电子商务网站\&]]

注:表3中带*号的课程为独立实践环节

4.2 电子商务专业与其它专业间课程协同教学的框架

跨学科或跨专业间协同教学可帮助各专业学生定位掌握的专业技能对应的就业岗位在社会分工合作中的角色,学生本科学习的同时能了解今后企业协同工作的基本轮廓。该类协同是通过整合电子商务专业与其它专业课程或知识单元的课程作业、实践、课设等,建立协同关系,开展协同教学,促进不同专业技能间的融合掌握。表3给出了针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专业外协同教学框架。与专业内协同不同的是,跨专业协同的课程关系是多对多的,一门课程可设计到若干协同关系中,但协同的技能和目标有所区别。

表3 电子商务专业内协同教学框架

[[序号\&协同课程\&涉及的课程协同培养技能\&所属专业\&协同关系\&1\&网络技术基础\&网络类别、构成、组网,基础配置\&计算机科学\&内容协同

前一课程的知识讲授为后一课程实践作理论基础。\&网络应用设计实践*\&企业内部网络规划和配置\&电子商务\&2\&多媒体技术\&音频、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文件的处理和设计技能\&计算机科学\&任务协同

网站设计需要的多媒体文件由前一课程中\&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网站设计\&电子商务\&3\&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规划\&电子商务\&内容协同,任务协同

后3门课程是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规划需要用的技能\&市场调查课*\&设计及开展市场调查项目\&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财务预算和效益预估\&财务管理\&营销战略规划\&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战略应用\&市场营销\&4\&市场调查课*\&网络营销方案设计及其运作评测\&市场营销\&内容协同,任务协同

电子商务网站以数据库应用设计实践的DB为后台数据库。市场调查项目设计成表单页,并统计和存储数据。

MIS系统结合网站设计。\&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设计电子商务网站\&电子商务\&数据库应用设计实践*\&数据库系统设计技能\&计算机科学\&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规划\&工商管理\&]

]

上述协同教学的框架并没有涉及所有专业内和专业外开展的课程,只是根据课程可协同的关系有选择性纳入到框架中,例如,专业基础课(如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未纳入到框架中。

此外,若将协同教学的工作扩展到培养计划以外的实践或研究环节,还可将各专业课程与暑期实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以提高协同教学的实效。

5 总结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协同教学模式是在行业领域的企业用人需求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提出,随着行业发展,岗位技能越来越细化,协同教学模式也应适时调整。同时,在协同教学开展的框架下,还可丰富协同学习的模式,提升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培养其未来在企业协同工作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钱丹洁,张伟平.国内协同教学研究述评[J].教学与管理,2012,(5):3-6.

[2]吕萍,慕芬芳.基于项目的多课程协同教学理念和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71-175.

[3]向征.经管类专业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2012,(4):68-69.

[4]解蕙.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中专业指导和就业定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163-165.

通信工程专业类别范文9

(怀化学院 计算机工程系,湖南 怀化 418000)

摘要:针对地方二本高校在培养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以怀化学院为例,重点对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设计、课程规划与考核、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关系以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探讨,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出相应的探索性意见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地方二本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460);湖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12B099);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JJ2112);怀化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石元泉,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系统、并行计算等,syuanquan@163.com。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日益依赖,计算机类人才需求呈专门化、交叉化趋势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络平台的各行业应用需求迅速蔓延。目前,社会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需求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系统工程、网络通信和计算机安全等领域。因此,在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方面,其专业划分越来越细化,根据《教育部2014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分为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两大类,其中计算机类基本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6个专业;而计算机类特设专业包括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3个专业[1]。计算机类专业的日益细化,表明社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要求越来越专门化。

网络工程专业需求背景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络的社会需求,同时,高校在培养人才上也有意识的把网络工程方向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课程,引导学生学习网络工程领域方面的知识。1998年网络工程专业被国家教育部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开始招收该专业的本科学生。网络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等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网络工程实际问题,可在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各行业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研究、教学、设计和开发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站《全国高校信息综合查询系统》,2014年我国已有258所普通本科院校(不包括独立学院、高职高专等院校)开设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开设该专业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广东(20)、湖南(17)和河南(17),10所以上的高校有13个省份,985或211高等院校有34所[2]。从网络工程专业在全国的分布情况来看,其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由此表明该专业的开设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趋势。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专业,其实用性强,服务面广,未来发展空间大[3],但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全国各类高校关注的重点和讨论的热点。不同院校针对本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制定了不同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985或211高等院校,其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类型考虑较广,文献[4]提出把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分为3个层次:科研型、工程型和应用型,该培养模式较适合于具有学术性研究的985或211高等院校。从目前各类高校网络工程专业设置分布来看,近半高校为二本类地方性本科院校,此外还有独立学院、高职高专等各类院校160多所。对于非985或211院校,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上多趋于面向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5-7]。

1 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4年4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8]表示:鼓励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同时在今后新设本科学校和更名大学时要明确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从国家层面上看,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已经提出采取多项措施并举,力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作为地方二本类高校,如何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现在亟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尽管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就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与实践,但目前一些重要的问题仍然十分棘手,其主要体现在以下问题。

(1)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设计问题。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与考量问题。

(3)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的区别及关联性问题。

(4)以就业为驱动的学生基本能力培养问题。

(5)以创新为目标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问题。

这些问题是地方二本类高校在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特色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

2 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既能体现出一个专业设置的好与坏,也能表现出一个专业的办学特色。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设计是培养符合社会特定人才需求的根本与基础,也是成功发展该专业的重要基石。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相辅相成,在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设计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既要考虑内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又要考虑外部的社会需求驱动。各高等院校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地方二本类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多定位为培养应用技术类人才。2007年,怀化学院提出“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9],着重强调对学生的公共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和发展能力培养;同时在这种人才培养大框架下,为适应社会需求,网络工程专业首先在怀化学院提出“3+1”、“2+2”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网络工程专业强调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怀化学院近5年来在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和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设计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与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经验方面,应把眼光放得更远,从更长远规划着手,高度凝练专业方向,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面向社会需求形成一套符合该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如5年一规划和两年一微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较为稳定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学与管理人员从中更好地发现、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制定更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提供宝贵经验。

(2)从人才培养途径方面,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入学教育、课程见习、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途径,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新意识,制定出一种“稳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

3 课程规划与考核

专业课程规划与考核是我们为社会培养合适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在最初申报专业时就应该做充分的调研,了解该专业的社会需求以及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作为地方二本类高校,我们在培养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时,要以本地为中心,向周边地带辐射,培养适合以本地为中心的专门化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带的科技、文化和经济发展。在课程规划设置上,怀化学院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已做过多次修改,公共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两个模块比较稳定,但主要体现在发展能力培养模块。针对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侧重点不同,我们需要培养满足社会所需的特定类型人才,如网络规划型、信息安全型和网络管理型人才,这也正是发展能力培养模块所存在的必然性。在课程考核方面,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课程考核分为3种模式,考试、考查和认证,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考试方式;对于偏重实践实训性的实用性课程采用考查方式;而对于一些培训类课程或行业类技术采用认证方式。

近年来,我们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规划与考核上做过许多尝试性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上看,得到了学生较好的反馈信息,但目前还面临一些问题。

(1)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一些双师型教师,或者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将行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等技术人员请进学校,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甄选专业课程,避免出现课程之间内容重叠或模糊现象、课程内容过于陈旧现象、课程体系设置不严谨现象等;在课程规划与设置时,往往因为教师参与过少、调研时间仓促、探讨不够深入等原因,出现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

(3)考核方式应该采取多样化,考试可通过纸质方式进行,也可采用无纸化途径进行,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开发在线考试系统来实现无纸化考试;而对于课程考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比如开卷考试、网络规划、网络程序或小型应用系统开发、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等,通过多种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

4 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的关系

目前教育部公布的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共9个,其中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4个专业,有关部门不限制开设这些专业的院校类型,且特别受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二本类院校的青睐。地方二本类应用型院校对于这些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在人才培养研讨会上,如何把这些专业清晰地区分开,如何设置不同专业相关课程,如何培养与该专业一致的应用型人才,如何突出它们各自的优势,这些问题通常会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近几年来,由于很多考生不能清晰了解各专业的主要区别,在招生过程中很多学生通常会选择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怀化学院网络工程专业2009—2013年实际招收到的人数分别为:81、50、61、43和50,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区别网络工程专业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以及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我们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于地方二本类院校,针对学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在师资力量上所表现的薄弱性,在考虑计算机类各专业的关系时,既要抓住它们的共性,又要严格区分它们的不同点,认真规划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去向,符合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具体需求,建议如下。

(1)高度凝练不同专业的共同课程。目前怀化学院有3个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在公共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这两个模块中,可以考虑设置这3个专业具有共性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尽管这3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专业理论基础,均可设置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并特别适合在地方二本类院校实施。一方面可以避免培养出畸形人才,比如在网络工程专业原培养方案中没有考虑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等核心课程;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师资力量。

(2)突出各专业在发展能力培养模块上对专业方向课程群的设置。对于网络工程专业,在专业方向课程群上要形成一种体系,既要考虑与计算机类相关的理论课程,又要考虑与网络通信类相关的理论课程,同时,也要考虑面向社会需求的网络管理、网络规划或网络安全等方向课程设置,还要避免在方向课程设置上与其他专业的重叠性。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不仅要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而且也要注重拓宽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

5 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强调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也是许多地方二本类院校开设该专业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就要以就业为驱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创新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怀化学院已毕业的两届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选择去IT企业、小部分学生选择对口事业单位、另有少量学生选择公务员或读研,就业情况较为乐观,这表明我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期探索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初步肯定。但我们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工作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以就业为驱动,加强实践性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尽管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大量实验课时,课时数已经达到教学计划总课时的25%,但很多实验等实践性项目较为陈旧,有的项目与课程理论知识点脱节,有的项目没有结合最新技术或实际工程应用,因此项目设计不仅要结合理论知识点,而且还要结合前沿技术和学生可能的就业需求等因素。②以创新为目标,重视学生课程设计、项目实训、学科竞赛、专业培训和毕业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目前,在创新环节上面临的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热情不高,没有被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课程设计和项目实训环节。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学生积极引导、有效监管,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增强综合实践能力。③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学生进入对口企业参加培训或顶岗实习提供更宽的途径。我们已经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阶段性工作,前期工作争取每位大四学生能在相关计算机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或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并且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到比较称心的工作。在下一阶段,我们希望为该专业学生找到更多与专业对口的企业从事专业培训和顶岗实习,一方面进一步强化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另一方面更加明确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为社会培养有特色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

6 结语

我们通过近几年参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的讨论,对该专业相关主干课程的教学经验,以及与该专业学生的相互交流,对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和归纳了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可能的解决方法。未来关于如何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则是需要不断探讨与实践的问题,只有进一步探究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找到一种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14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EB/OL]. [2014-05-31]. http://zxxk.com/ArticleInfo.aspx Page=2&InfoID=344048.

[2] 中国教育在线网站[EB/OL]. [2014-06-24]. http://eol.cn/gkbm_6147/.

[3] 曹介南, 徐明, 蒋宗礼, 等. 网络工程专业方向设置与专业能力构成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 2012 (9): 31-34.

[4] 徐明, 曹介南, 姚丹霖, 等.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J]. 计算机教育, 2009 (19): 115-118.

[5] 施晓秋.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 中国大学教学, 2009 (12): 35-37.

[6] 毛腾跃. 网络工程专业产业人才培养探析[J]. 软件导刊, 2014 (3): 163-165.

[7] 郭广军, 羊四清, 戴经国,等.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J]. 计算机教育, 2009(19): 134-139.

[8] 教育部将力促地方本科高校转型[EB/OL]. [2014-04-28]. http://kjw.cc/2014/0428/5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