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铁路运输的概念集锦9篇

时间:2024-03-13 14:34:59

铁路运输的概念

铁路运输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预算;成本;铁路运输;概述;现状;策略

全面概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方式,其鲜明的时代性、效益型、市场适应性、主动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为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提升了企业效益,降低了企业成本,为企业的投资与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概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概要

全面预算管理,从本质上讲属于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全面预算管理所需大量的信息都是通过财务管理的方法计算得出,而且全面预算管理的运行机制也与财务管理的体制密切相关,它是利用财务的控制体制进行运转的。从企业运用实践层面来讲,全面预算管理就是的一种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手段,将企业的所有关键性问题融合在一个管理系统中,推动企业向前快速的发展。

(二)成本控制的基本概要

成本控制,简单地讲,就是企业为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具体的讲,就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1]。在企业中,控制成本过程就是通过系统工程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资源以及资金的耗费进行计算、调节以及监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企业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探寻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有效途径。

二、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现状

(一)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控制管理的优势

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了铁路运输企业战略管理能力,通过对预算进行监控,不仅能够发现机遇与挑战,还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地调整战略布局,提升企业管理的应变能力[2];为铁路运输企业经营者提供了有效的监控和考核手段,预算的编制过程能够向企业提供业绩考核的指标,对完成指标的数据进行对照研究,实现了对企业员工以及管理者的有效监督;高效地使用了铁路运输企业的资源,实现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与使用低效;有效地管理了经营风险,对预算报表进行分析,可以预防潜在风险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实现了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二)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当然,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铁路运输企业设置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不足,机构职能履行的不到位,更缺乏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队伍。其次,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目标不明确、重视度不够,在成本预算编制的设置上也较为单一,使得企业资金监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在预算的审核上缺乏科学规范的体系建设,没有健全的奖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第三,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远远不够,使得一些资源实现不了共享,发挥作用。第四,成本控制方式落后,没有将现代化的控制理念融入进去,造成了成本资源的分配机制与支出结构不够优化,制约了企业的效益增长。

三、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预算成本目标的制定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在铁路运输企业发展中,预算成本目标的制定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必须切合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需要,不能脱离实际,将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机地结合在预算成本目标制定中,促进铁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将预算成本目标逐层分解,再以会计科目为主要依据对成本目标进行细化,明确各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权与责任,将预算成本计划实现统一性与系统性,便于提升预算管理能力。与此同时,铁路运输企业应将市场机制引进预算成本目标控制中,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作用,提升铁路运输企业效益,实现生产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将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精细化生产方式,实现企业现代化建设。

(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

首先,建立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是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就是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架构,确定各组织结构主体的职责。其次,要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队伍建设。一是要提升队伍对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在企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从根本上转变队伍观念,重视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通过自身学习以及参加培训,提升队伍的整体综合能力,贡献自己的价值为企业创造效益。二是要明确队伍的职责,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行使权力进行管理与控制,同时更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将职责与奖惩机制有效的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到铁路运输企业建设中去,通过不断的创新工作,树立当家理财的管理观念,控制企业的各项支出,提高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益。

(三)健全监督考核体系,完善奖惩机制

铁路运输企业要健全监督考核体系,就要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过程与结果等方面进行。在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时,应根据铁路局相关指标体系以及生产单位的性质进行实际考评。在预算考评过程中,预算是考核的标准,奖惩制度是评价的依据。以预算目标为标准,通过实际与预算的比较和差异分析,确认其责任归属,并根据奖惩制度的规定,使考评结果与责任人的利益挂钩,达到人人肩上有指标,项项指标连收入,以此激发、引导执行者今后完成预算的积极性,对于企业实现目标利润具有积极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在铁路运输企业发展中,科学地组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不仅能够转变管理模式与机制,还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茁长成长,实现提路运输业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杜青.以成本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运输处的运用[J].煤矿现代化,2006,02:74-75.

铁路运输的概念范文2

第1章 现代物流与铁路运输. 2

1.1现代物流的概念和特征. 2

1.2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2

1.3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 3

第2章 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推进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 6

2.1加快铁路运输规模化发展. 6

2.2建立快捷货运体系. 6

2.3全面开发铁路货运服务功能. 8

2.4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货物实时追踪. 9

2.5加快现代物流人才的引入和培养. 9

第3章 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需解决的问题. 11

3.1要建立与物流业相适应的运输组织体系. 11

3.2要建立网络化的物流组织. 11

3.3要加强物流业的现代化建设. 12

第4章 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推进铁路货运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13

铁路运输的概念范文3

具体表现是,沪深两市2月14日因宏观经济数据利好,双双上涨,收于近两个月高点,但高铁概念相关的交运设备板块却以0.53%的跌幅成为两市唯一报跌的行业板块。其中,中国北车以2.68%的跌幅领跌。

部长出事“导火索”

目前,“涉嫌严重违纪”的具体问题还未正式披露,但此事的备受关注离不开当前铁路基建,尤其是高铁建设大踏步迈进“十二五”的大背景。

中国北车拥有中国最大的机车制造基地,是国内最大的客车研发制基地,最大客户就是铁道部,问题一出现,敏感投资者可能意识到会影响“突飞猛进”的中国高铁建设。

中国北车在节后6个交易日内,资金净流出排在A股十大净流出公司之首,流出金额达到6.15亿元,期间跌幅为7.31%。铁道部内部人士2月16日对《投资者报》表示,目前高铁项目还在正常进行,由于出现这样的问题,内部人心惶惶,短期内影响工作情绪是不可避免的。

短期来看,受影响严重的是去年四季度进驻的众多基金经理们,因为中国北车、中国南车等带有政策主题的交通运输概念股,因为前期股价一直徘徊底部,再加上高铁层面的利好消息不断,故而受到基金经理们的青睐。

从在各基金季度增持股份数排名前五的股票中,有三只为交通运输股,分别为南方航空(600029.SH)、中国国航(601111.SH)和中国北车,前两只今年以来随A股调整大幅回落,而中国北车在高铁概念股的资金追逐中逆市上扬。

据统计,21只基金于去年四季度末追加持有中国北车,其中15只基金为新增重仓买入,刘文动管理的华夏优势增长拥有中国北车的筹码较多,该基金去年四季度持有中国北车8599.61万股。

多位分析师2月15日对《投资者报》表示,高铁概念股此次股价回调,是短期调整,长期仍然看好这一板块,中国高铁建设项目很多都在实施当中,尤其是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作为机车生产商,未来随着中国高铁效应进一步热化,离机车销路真正走进世界之门不远。此外,两车未来还有合并案可以期待。

不只做高铁机车

此外,从中国北车近期中标合同上看,虽然金额有限,但是主要集中在公司城轨地铁车辆、货车、客车以及其他延伸产品方面,显示公司未来除了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外仍有其他可以获得长足发展的业务。

中国北车此前公告称,近期签订了若干重大合同,合计金额约77亿元。中国北车目前在手订单约为1400亿元,大多2011年交付,完全可以支持今年的业绩。

部分城轨地铁车辆和货车、集装箱正面吊产品将部分订单延至2012年交付,对明年的业绩也有一定的保障。中金公司预计,铁道部今年将再次进行大规模的动车组招标,为公司的未来增长提供保障。

而中国北车新签的项目包括,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价值约30亿元的地铁车辆销售合同;与蒙古国道路、交通、建筑和城市发展部签订了价值2亿元的内燃机车、货车和集装箱正面吊销售合同;全资子公司北车进出口有限公司与新西兰铁路公司(KiwiRail)签订了价值1.5亿元的集装箱平车销售合同。

从中不难看出,最大的项目来自北京地铁,但目前市场上普遍只是看到了高铁带来的中国北车动车组业务的强劲增长和重载带动的公司大功率机车业务的快速发展。

因此,中金公司认为,除大功率机车和动车组外,中国北车其他铁路车辆,如城轨地铁车辆、重载带动的货车的增长,和其他延伸产品,如铁路起重机、风电电机、轨道交通装备配件等,亦有增长的空间。

中国北车内部人士2月16日对《投资者报》表示,目前公司订单正在按计划进行生产,未受其他因素影响。该人士回避了被查问题,以及高铁债务进一步恶化等问题。

根据资料显示,于2003年正式担任铁道部部长。在其担任铁道部部长期间,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发展迅猛。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中国高速铁路速度再上一个新台阶;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里程最长、运营时速最快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众所周知的京沪高铁也进入建设的最后阶段。

目前中国在建多条高铁和客运专线项目,对于高铁机车的需求也进入新的高点。而在“十二五”规划中,高铁项目也拥有独特优势。

概念“高烧”估值超行业两倍

因此,高铁概念在2011年股市的起跑中获得追捧,其宏伟的发展前景让众多投资者兴奋异常。不过,机构投资者1月5日曾有过一次逢高出货,已经为投资者敲响警钟,高铁概念“高烧”待退越来越明显。

实际上,高铁概念股的炒作时长已经超过半年,中国北车、中国南车的期间涨幅均超过了60%,已经远远超越同期大盘的表现。

中国北车、中国南车在股价上涨的推动下,两只高铁龙头股的动态市盈率均超过40倍,而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市盈率不足19倍,已经高出两倍。显然,高涨幅和高估值已经压缩了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股价的上升空间。

再加上,目前包据京津线和武广线在内的高铁运营仍然亏损,另一方面高铁建设是铁道部举债建设的成果,未来高铁资金问题,将是制约发展的关键。

此外,海外市场拓展还体现在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案头的困难问题,而缺少运营维护经验也是其受制的因素之一。据了解,国外高铁项目一般包括项目的设计、施工,还包括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和设备维护,这对于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来说是短板。

中国南车曾因为运营经验不足,2010年退出一个海外项目的竞标,这也是国内高铁项目整体出口的瓶颈。

一方面整体项目运营经验有限,另一方面国内高铁项目仍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一个月前,中国北车对外宣称,将投资3亿元,建设动车组和机车牵引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车基地。轨道牵引与控制是机车车辆装备的核心技术,是高速、重载铁路装备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路运输的概念范文4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及原则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根据其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税法,在遵守税法,不违背税法精神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纳税人的权利及税法中的有关规定,通过经营、投资、理财等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旨在减轻税收负担的策略研究和策略实施。

(二)纳税筹划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纳税筹划必须做到与现行的税收政策法令不冲突。要以国家制定的相关税法为根本,一切违反法律规定,如逃税漏税,都不属于纳税筹划。

2.事前筹划原则。由于在经济活动中,企业的纳税行为具有滞后性,在企业相应的经济行为发生后,才向国家缴纳税收。所以企业可以在经济业务发生前,根据已知的税收法规,自行调整相应的经济事务,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

3.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纳税筹划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纳税筹划还会产生为制定筹划方案所产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比如聘请有关的税务咨询师。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不仅要考虑节税效益,也需要考虑成本费用,做出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选择。

二、铁路运输业“营改增”后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营改增的推行是一项系统工程,机遇与挑战并存。调查显示,自2014年交通运输行业开始实行营改增以来,税负不降反升,推行营改增同样面临很多实际困难。

(一)进项税额抵扣的难度

营改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纳税,减低税收负担。但是在现阶段铁路行业的实际操作中,成本费用不降反升。比如部分站段日常采购零星且金额不大,商家往往处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提供专用发票,导致进项税额难以抵扣。在材料采购的招标工作中,供应商能否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成为一大重要的参考因素。有时为了取得专用发票,不得不被迫选择价格更高的供货商,从而推升了成本费用,这显然与通过增值税改革降低成本的改革初衷相悖。另外铁路运输行业涉及大量支出都不在抵扣范围之内,如人员工资、折旧等,并且在“营改增”之前购进的设备缴纳的税款无法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造成在企业进行“营改增”之后,可抵扣进项税的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却并不高,因此税基在没有太大变化的基础上,税率却从营业税的3%提高到6%、11%,企业的税收负担超过未改革之前,企业负担明显加重。

(二)铁路会计人员缺乏相关的纳税筹划知识

纳税筹划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精通税法的各种规定和要求,而且还要随时了解我国税收政策和相关规定的变化。目前,对于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来说,之前大部分基层站段财务人员很少涉及税务工作。实行“营改增”后,各主要基层单位的相关信息纳入了地方的税务监管系统,涉税业务及报送的税务监管报表大大增加。现在除了增值税外,基层站段还需缴纳相关附加税。日常业务上涉及到会计上的固定资产概念、税法上的动产、不动产概念,税收核算还需要确定业务相关还是与企业相关等方面,这对铁路的很多财务人员来说,各项税法知识的掌握严重不足。因此“营改增”后增加了纳税筹划的难度。

三、铁路运输业纳税筹划的重要意义

铁路运输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不仅拥有自己独立的车务、机务、工务、供电、车辆、电务和通信系统,而且下设有独立的控股合资公司、多经公司等。“营改增”后,铁路运输业缺乏全盘长期的纳税筹划。如果探索并完善相应的纳税筹划方案,合理的配置铁路现有资源,优化铁路的产业结构,将大大降低铁路的税负,提高经济效益,将增强中国铁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四、铁路运输业“营改增”后纳税筹划建议

(一)从进项税额抵扣方面做好纳税筹划

目前,铁路总公司要求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运营决算单位,购进材料、燃料、电力等外购成本时要求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通过抵扣而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所以应尽可能全部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而且在此基础上,铁路总公司应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想方设法扩大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由于铁路行业特殊性,税法和相关文件不可能将所有业务罗列清楚,站段判断能否进行抵扣的标准,需要结合具体业务性质,进行综合判断。除了增值税条例明确规定不能抵扣的业务,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属于生产经营流通环节的各项支出都应该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尽可能将铁路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设备购置纳入可抵扣范围。

(二)从会计核算方面做好纳税筹划

1.在固定资产折旧问题上,根据政策铁路运输业在2014年1月1日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铁路运输业中小型微利企业在2014年1月1日以后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税所得额中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对于固定资产较多的铁路运输业,会降低企业所得税支出。

2.在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方面,应利用好相关政策。业务招待费支出的动机之一是通过必要的招待活动,达到维护企业形象、促进销售的目的,而业务宣传费也有此类似的动机,假如A企业每年业务招待费500万,营业收入为10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业务招待费按发生额的60%,最高扣除额限为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计算,500×60%=300万元,最高扣除限额为10000×0.5%=50万元,则得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扣除50万, 而税法规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如果将500万元的业务招待费按业务宣传费名目进行支出处置,A企业允许扣除的限额为10000×15%=1500万元,则500万中当期可以全额扣除 ,将大量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

(三)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取得税务机关的理解与支持

“营改增”以前,铁路运输业与税务局的联系较少,而现阶段应当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应注意相关税收政策的变化,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沟通,特别是对于税法中没有明文规定而现实中实际存在的情况,应当主动汇报,取得税务机关的理解和支持,使纳税筹划合理合法。

铁路运输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客运专线 沿线城市 客运量 多元LOGIT模型

随着国民 经济 的 发展 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行的舒适性、快速性与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运输市场管制的放松使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铁路在“提速”的改革基础上,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率先进行客运专线的建设,将客运和货运业务分线运行。

客运专线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铁路在运输市场中的地位,吸引和诱增更多的客流进入铁路运输市场。沿线城市是否引入客运专线,对铁路部门而言将出现旅客运量的分流,从而导致铁路经济效益的增减。如果要想定量地测算出客运专线引入沿线城市给该城市经济上带来的 影响 ,那么铁路运量的分流变化情况是首先必须关心的 问题 。

1分流渠道的确定

根据居民 交通 消费行为,一个城市的居民可以分为出行和基本不出行(相对区域旅行来说)两类。在新的交通工具或方式出现以前,对于出行的居民,他们只能选择运输系统中现有的运输方式;当新的交通工具建成后,它将作为运输系统中一种新的运输方式,供居民出行选择,吸引系统中其他运输方式承担的运量,并作为其运量构成的一部分,即转移运量[1]。

如果沿线城市i引入客运专线,则该城市的铁路出现转移运量;如果沿线城市i不引入客运专线,设在相邻i城市k公里的j城市引入客运专线,则i城市引入客运专线情况下转移过来的旅客运量加上既有的旅客运量将分化为如下4种出行渠道:选择其他交通方式、选择既有铁路、选择客运专线和不出行。这里,选择不出行的旅客比例很小,可忽略不计。

2 运量转移概率的确定

2.1多元LOGIT模型

同一种运输方式,不同的旅客在不同的时期或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就会产生不同的选择意向,即主观价值。退一步说,即使同一旅客在不同条件或从不同角度下也会有不同的主观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用“选择概率”的概念来解释并衡量旅客的主观价值,就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此,提出了运输方式选择概率模型———多元LOGIT模型[2]。

人们旅行时,总是愿意选择综合费用最小,即效用最高的交通方式。这里的效用包括安全性、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性在内的综合效用。效用值的变化,必然引起运输方式选择的变化,即由一种方式转移到另一种方式。这里引入著名的多元罗吉斯模型(MultinomialLogisticsModel),如下所示:

这里,Pi是第i种运输方式的选择概率,N是可供选择的运输方式,Vi是效用函数,它由多种服务特性组成: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安全性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不安全的交通工具是绝对无人选择的,安全性因素对交通工具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把安全性因素放在服务特性中,以相对应的权重来影响选择概率是不够的,不能反映真实的选择意向。所以,对上面的罗吉斯模型进行改进,把安全性因素从服务特性中提出,让它直接影响选择概率,起到安全性否决作用。得到修正型的多元罗吉斯模型:

2.2 服务特性权重的确定

权重的确定可以采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硕士论文《用多目标决策 方法 研究公、铁客运合理分流》中所确定的权重值[3],并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如表1所示。

2.3服务特性Si1的量化处理

(1)经济性(Si1)。旅客选择运输方式考虑到经济性因素时,主要是直接以该运输方式的票价作为依据,间接地考虑到路途的花费。路途的有关支出与旅行时间有关,在快速性中将予以考虑,所以,用票价作为经济性的衡量指标。

Si1=Ci=Ri×Li,

式中,Ci是第i种运输方式票价(元);Ri是第i种运输方式运价率(元/人·km);Li是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距离(km)。

(2) 快速性(Si2)。用送达时间作为标度,送达时间即是旅客在途旅行时间,与旅行距离、交通工具以及旅行速度有关。

式中,Ti为第i种运输方式在途旅行时间(h);Vi为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速度(km/h)。

用时间价值系数将Ti转化为价值指标:Si2=W·Ti

式中,W是旅客时间价值(元/h),旅客时间价值前面已经给出。

(3) 方便性(Si3)。采用间接旅行时间JTi作为标度,间接旅行时间是指旅客前往乘车点时间与候车时间之和。用时间价值转换为价值性指标:Si3=W·Ti(4) 舒适性(Si4)。以旅客恢复疲劳所需时间来标度。恢复疲劳所需时间越长,其舒适性越差,反之则舒适性好。

旅客在旅途中的疲劳程度与其旅行时间是成正比关系的。对于健康的旅客,无论乘坐何种交通工具,旅行多长时间,从人的生理角度来看,基本恢复疲劳的时间不会无限增长。在此,我们给定一个恢复疲劳的极限时间LT,暂取为24h。可以认为,恢复疲劳所需时间与旅行时间呈曲线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ti采用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时间(h);tj(恢)采用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ti时间后恢复疲劳所需时间;αi,βi待定参数。

用时间价值将恢复疲劳时间转化为价值性指标:

Si4=W·tj(恢)

(5) 安全性(Si5)。安全性以安全可信度来标度。安全可信度是随伤亡事故率的变化而反比变化的。当伤亡事故率为零时,安全可信度为1;当伤亡事故率超过一定限度,安全可信度为0,视为不安全。 式中βi是第i种运输方式的安全可信度;αi是第i种运输方式伤亡事故率;αm是极限伤亡事故率;αi,βi是模型参数。

3 转移运量的确定

假设在城市i不引入客运专线而相邻的城市j引入客运专线,对铁路部门来说,将出现诱增运量和转移运量。诱增运量在这里忽略不计,转移运量主要来自短途旅客中的公路运输和长途旅客中的民航运输。

利用已有 研究 成果,得到各种运输方式服务特性的 计算 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中的数据,分别计算出城市引入和不引入(相邻城市j引入)客运专线所产生的各种运输方式的选择概率并计算出相应的转移运量。可以用一个图表来表示i城市引入与不引入客运专线所导致铁路旅客运量变化的过程,如图1所示。

4 结束语

客运专线是否引入沿线城市,对该城市的铁路旅客发送量必将造成一定的 影响 ;而对旅客分流运量的研究并不是目的,最终要在确定分流运量的基础上对客运专线引入沿线城市的经济效益进行量化的 分析 。本文只对客运专线对沿线城市所造成的运量分流 问题 进行了研究,至于对经济效益的估算,期待在后续的文章中继续予以探讨。

参考 文献 :

铁路运输的概念范文6

一、综合运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综合运输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到今天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得到较大的发展,虽然一直没有公认的定义,但对其特点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共识。“综合运输”的概念是上世纪50年代由苏联传入中国,总体来讲,我国的综合运输体系理论研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注重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七八十年代以后注重通过竞争来提高综合运输体系效率;进入新世纪,再谈综合运输,都在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我国较为共识的综合运输体系概念是:各种运输方式按照各自技术经济特征和比较优势,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交通需求共同构建形成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衔接、技术先进、安全环保,符合资源高效、成本节约、服务优质要求的交通运输有机整体。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综合运输的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美国综合运输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强调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后来逐渐发展为市场竞争;新世纪追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日本的综合运输体系注重基础设施利用、政府干预、多式联运。欧洲的综合运输体系如德国,很多乡镇都通铁路,主要通过发挥铁路的集约性来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更注重实效,基础设施超前,直达、多式、减少负外部性。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已基本建成基础设施体系,所以更强调运输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和高效运作。与国外发达国家不同,我国还处于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阶段,要强调建设集约高效的基础设施系统,强调资源的有效配置,追求资源高效和运输高效的最佳结合点。

二、综合运输体系的内涵和特点

综合运输体系包括三大系统:基础设施系统,如铁路、公路、机场;运输装备系统,如火车、汽车、飞机;组织保障系统,如政策、法规、技术、管理、保障。综合运输体系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运输发展方式,既强调基础设施,也强调运输服务,同时还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以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综合运输体系的内涵是高效、经济、优质,以尽量少的资源占用消耗提供最好的交通运输服务。这是一种理念,核心是少用资源,少消耗,尽量提供好的服务,本质特征就是高效、经济、优质。综合交通运输就是这种发展理念和与这种发展理念相配合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执行结果,是从国家意志和市场需求角度所追求的理想化的现代交通运输有机整体。

综合运输体系的一个特点是相对性,综合运输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不同阶段、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综合运输体系。综合运输体系的目标与评价标准也是相对的,要在满足人类进步需要的同时尽量减少资源的占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整体性,即综合运输的手段和方式是整体的,不是各种运输方式的简单叠加,是各种运输方式在开放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完整运输体系。

三、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状

根据交通运输部2014年5月的《2013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在基础设施方面,截至2013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0.31万公里,路网密度107.4公里/万平方公里;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35.62万公里,公路密度为45.38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10.44万公里;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59万公里,等级航道6.49万公里;共有颁证民用航空机场193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90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88个,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的通航机场有61个。在运输装备上,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2.08万台,其中,内燃机车占47.8%;电力机车占52.1%;全国拥有公路营运汽车1504.73万辆,拥有载客汽车85.26万辆、2170.26万客位;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7.26万艘,净载重量24401.03万吨,平均净载重量1414.11吨/艘,载客量103.30万客位,集装箱箱位170.16万TEU,船舶功率6484.66万千瓦;全国城市及县城拥有公共汽电车50.96万辆、57.30万标台;在运输服务上,全社会完成客运量212.26亿人、旅客周转量27573.40亿人公里,货运量403.37亿吨、货物周转量164516.22亿吨公里。总体来看,公路货运周转量世界第一,客运周转量次于美国;铁路客运周转量居世界第一,货运周转量居世界第二;民航客运周转量居世界第二,货运周转量居世界第三;水路客运日渐萎缩,远洋运输一家独大。可以看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总体缓解,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发展并不平衡,还没有实现客运衔接的“零距离”和货运衔接的“无缝化”,交通运输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综上所述,我国综合运输体系还处于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阶段,更强调资源的有效配置,力求以尽量少的资源占用消耗提供最好的交通运输服务。未来一段时间,要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统一决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部署,最终实现各种综合运输方式高度融合、能动发展,实现与资源环境、现代物流、社会经济发展等高度融合、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铁路运输的概念范文7

关键词:铁路运输;SWOT分析;竞争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由铁路、民航、公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随着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的迅速发展,尽管铁路运输有其自己的自然垄断性,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在铁路系统内部,我国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竞争机制的引入[1],使得铁路运输内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竞争。

在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准确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科学方法的分析,可以增强铁路运输系统活力,是能够使铁路在竞争中赢得市场的重要条件之一。竞争态势分析方法即SWOT分析方法是分析企业所面临形势的主流分析方法之一,主要用于评估组织的战略与自身内部能力(即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和外部可能性(即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之间是否相适应。运用该方法对铁路运输系统面临的激烈竞争形势进行研究,可以科学具体的分析铁路运输行业的竞争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竞争态势(SWOT)分析概念简述

竞争态势分析(Competitive Situation Analysis),又称SWOT分析,是对组织内部存在的优势(Strenghth)、劣势(Weakness)、外部环境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组织竞争战略的方法。[2]

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最早提出了SWOT分析框架方法。其指导思想是在全面把握企业内部优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组织未来发展的战略,以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利用机会、化解威胁。

综上,通过SWOT分析,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寻找和开拓机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找到应对不足之处的方法。这些因素使得SWOT分析模型成为最受欢迎的分析模型之一。

SWOT分析的竞争战略分析与整合过程如下图所示[2]:

二、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目前的竞争环境

我国铁路运输的竞争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与合作;二是铁路系统内部产生的竞争,即铁路行业内各铁路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一)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替代性竞争

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部分,民航和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一种交通方式的改变势必会引起另外一种交通方式的联动。在我国,交通运输业已从运力短缺时代进入相对过剩时代,多种运输方式及其派生方式相互替代而引发的矛盾也在不断升级。虽然铁路行业的垄断机制尚未完全打破,但铁路运输面临着公路、水路、民航等替代运输相当程度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1、铁路运输方式与航空运输方式的竞争

近10年来,我国铁路已经7次大面积提速。铁路通过提速改善其便捷程度,缩小与民航的速度差距,高速铁路的发展导致国内运输市场格局巨变,使空铁竞争势态愈演愈烈。高速铁路可根据运输距离的长短为不同需求的旅客提供更加合适的运输产品,从而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出行需要。因此,高铁的运行无疑会从民航分流客源,造成民航市场份额下降,继而出现了铁路运输与航空运输的激烈竞争格局。

比如石太、合武高铁客运专线开通,对北京至太原以及上海至武汉间的航班运营产生了重大影响。[3]部分航班取消、运营中的航班客座率与航线收益下降是经营这两条航线上的航空公司所面临的紧迫现实。面对高速铁路的挑战,航空运输业积极应战,不断完善航空运输网络提供航程更便捷的运输服务,各里程航段采取不同的竞争战略并降低票价,这两种运输方式间的竞争局面已经展开。

2、铁路运输方式与公路运输方式的竞争

公路一直都是旅客运输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四种运输方式中,与公路运输相比,最具竞争性和替代性的是铁路。传统的旅客运输市场分工,铁路负责长途远距离客运,公路负责中短途客运。而目前铁路短途的公交化和长途的快速化,使得两种运输间的竞争愈发严峻。

快速列车的平均旅行速度已达到l00公里,使最高时速110公里、平均运行速度80公里的公路运输相形之下略逊一筹。京津铁路客运列车和京津高速公路客运间的竞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面对激烈的竞争,公路运输行业通过采取加密班次使旅客随到随走,同时提高乘车环境和服务水平,保持自己在运输市场上的一席之地。

3、铁路运输方式与水路运输方式的竞争

水路运输在承担远距离、大批量、重吨位的物资运输任务方面具有与铁路相近的优势,但在速度和可达性方面远不如铁路,这也是水路的最大劣势,水路与铁路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已形成。举例来说,新长铁路全长625公里,淮安境内94公里,设计总运量1000万吨/年,最大通过能力为2200万吨/年。[4]技改后的新长铁路新淮段设计速度为160公里/小时。而且新长铁路是连接东北、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区域的陆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实现苏北与苏南对接、淮海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对接具有战略意义。因此,新长铁路开通将使淮安水路运输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和替代威胁。

(二)铁路系统内部的竞争

在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进行竞争的同时,近年来,我国采取的改革措施使得在铁路系统内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竞争局面。[1]

铁路运输的概念范文8

1.强调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

新会计准则的会计信息有了更直观、更有效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以及决策方面的有效性。

2.着眼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利润表现”在我国会计规范体系当中一直都是重中之重。资产负债表现的确立,也就意味着新企业会计准则将规范重心向“资产负债表现”方面转化,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做出的重要贡献。它促进了企业健康、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资产负债表现”通过引导企业提升资产负债质量,热切关注企业财务状况在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中的表现。研发费用资本化制度的开始引入,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如何加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贡献。变更研发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制度,有利于体现国家对科技创新等多方面政策扶持、体现企业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企业进行投资研发项目的积极性、为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和条件。

3.重视企业资产经营质量

收益和风险是企业资产质量评价的关键性因素与核心指标。新企业会计准则要对资产的收益性和风险性进行重新界定,就需要从资产要素的定义以及确认标准方面入手。一方面,在资产要素上,新企业会计准则将继续使用以经济利益为主要核心的定义,为了区别于旧的会计制度,新企业会计准则强调预期经济收益的流入、资产的收益,最终经济利益将会反应未来的现金流。另一个方面,在资产要素确认标准上,与旧的会计准则不同,新企业会计准则倾向于使用风险理念,对所拥有的全部资产做好计提减值的准备是每一个企业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不仅能够保全资本,防止企业出现实亏虚盈的现象,还能够从客观方面反应企业的资产价值。

4.关注企业真实价值观

企业的真实价值最好的反应就是新企业会计准则适时、稳健的将公允价值引入进来,从而将资产更好地反应出来。同时,负债的预期经济利益以及会计要素定义都更加的符合标准。引入货币时间价值观念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价值计量上的又一个创新。比如:确认分期收款方式下的收入、规定超过正常信用期限将延长支付购买固定资产的时间等都让货币时间的价值概念得到了体现。实际上,完美地实现资产定义中定性和定量在时间和维度的统一,正是因为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货币时间价值的引入。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新的计量理念将会使多数隐形财产渐渐地显露出来,使企业资产能够更加合理地将其真实的价值表现出来,从而实现信息的有用性。

二、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现状

由于铁路行业拥有公益性、企业性等多重属性,使得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使得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定位受到影响。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在企业中,长期可持续价值增长的目标,在管理实践中并不被重视。人们把运输企业的目标一直定性为利润第一。在生产经营上,只讲投入不看产出的粗放式经营模式没有得到彻底地改变。在资金管理上,不重视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能力,只是一味地向银行举债,导致整个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闲置与沉淀资金不能够得到有效地使用。第二,铁路运输企业系统内部的每一层、每一级别、每一个系统方面的财务资源缺乏统筹,财务目标协调不一致,其主要原因是自身利益的驱使。首先,在投资方面,盲目的跟风,不考虑其真实的利润状况,就争项目、进行投资,缺乏项目论证以及可行性的研究。其次,项目建设管理与运营管理完全脱节,以至于线路、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投产之后,导致运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维修费用。

三、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是国家统一会计准则体系的要求,能够为其他交通运输企业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加入的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也将对铁路运输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平衡了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最大化的目标就是如何处理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力求其利益平衡的同时,处理好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真实需求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之间融合的目标是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契合,在一定程度上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责任观”的有着重要作用。生存、发展、利润是企业的目标,铁路运输企业同样是如此。为了使企业资源最优化,必须要经受住利润最大化带来的短期效益的诱惑,切忌以局部利益为中心,要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作为重心,着眼于铁路运输企业的长期发展,突破传统、单一的利润考核概念,从根本上推动铁路运输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

四、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和对策

企业会计准则涵盖了每一个行业的全部业务,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所以修订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制度是重中之重。铁路运输企业,有自己独特的业务范围,铁路票据的结算与设备的管理就是其中一项。铁路运输行业必须在遵循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细化新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制定最适合企业内部发展的财务会计制度。对经济业务的计量与确认、会计报表项目以及其他的排量,新企业会计准则都和旧的会计制度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必须要重新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快速适应新企业会计准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要规范会计核算,让企业适应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第二,重新维护企业的财务系统,制作适应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新报表,设定报表项目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加强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认识和了解,使得他们不断地掌握新的会计知识。

五、结束语

铁路运输的概念范文9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设备管理;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 TP39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50-2

0 引言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后的第三大信息技术浪潮,通过以互联网为核心进而实现网络的延伸和扩展,有效提高了物物间信息交换与通信的效率,故而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生产生活领域。铁路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向其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各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铁路运输中机械设备的优化管理,促使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无疑对于促进铁路运输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物联网技术概述

1.1 物联网技术概念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RFID,即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以及红外感应器和激光扫描器等各类信息传感技术,在遵循所约定协议的基础上,将任意物品同互联网进行连接并进行相应的通讯与信息交换,进而实现物品的智能化定位、识别以及监控、追踪和管理的一类综合网络技术[1]。由物联网技术概念可知,该项技术的核心与基础仍然为互联网技术,简单来说,物联网技术实际上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所延伸的一类网络技术,通过将用户端扩展至物品方面,从而较好地实现了物品信息的交换。

1.2 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射频识别技术,RFID实际上是一种通信技术,其无需对系统与特定目标所建立的光学或机械基础进行识别而只需通过无线电讯号方能够实现对特定目标的识别,同时,将与该目标有关的数据予以快速读取。由于该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能够以射频信号为依据实现对目标对象的自动识别,故无须人工干预,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②传感技术,该项技术是通过从自然信源获取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变换与识别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了传感器的研发、测试和应用以及基于传感器的信息处理和识别等内容。③智能潜入技术,即利用Internet的接入和嵌入式安全技术在系统中嵌入相应的信息处理部件,而后,将软硬件系统集中固化,从而快速实现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技术[2]。④云计算,通过将大量的基于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从而形成一资源池并根据用户需求向其提供相关服务,超强的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是云计算的最鲜明的优势和特点,对于处理海量的数据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2 物联网技术在设备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设备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提高机械设备管理精度。实现铁路机械设备的精确管理是铁路现代化和信息化运输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使其实现对机械设备的快速、精准识别,并以标签记录的信息为依据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无疑对于提高设备的管理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②实现铁路机械设备的实时可视管理。可视化管理始终是现代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对于铁路物流机械设备而言,物联网技术应用后,通过在各机械设备中设置物联网标签,从而能够较好地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感知,并将设备运行情况反应至管理平台进而实现设备管理的可视化,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③提高设备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相关机械设备在使用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突发的危险状况,而基于传统的人工应急处理措施对突发状况的反应时间相对较长,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确保各项设备的工作状态均能够及时反应至管理信息系统中,为设备管理人员快速地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3]。

3 铁路局设备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3.1 设备入库与出库管理

首先,对机械设备的入库管理进行分析。在机械设备使用完毕后,需要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在设备的具体交接过程中,管理人员则可以设备上安装的RFID射频标签为依据,通过对RFID标签进行读取,从而直接获取相关设备的基本信息,而后,实现对这一设备信息的快速录入。同时,在借助物联网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管理人员还能够完成对设备编号以及停放位置等相关信息的记录,为后续设备及相关信息的调出和定位奠定计财处。最后,将所采集到的设备入库信息传送至设备管理部门,实现对设备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其次,对设备的出库管理进行分析[4]。设备出库是铁设备管理的另一重要工作,在相关设备具有外出作业需求时,管理人员可借助物联网管理系统将设备的基本信息进行读取和调出,从而实现对设备出库的精准操作。

3.2 设备智能备货与设备使用时限报警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备货是指以具体的运输需求为依据,在对当前铁路局装卸管理部门所拥有的设备数量进行准确核实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管理系统获取当前设备的补充清单,从而提醒采购人员应及时对相关铁路机械设备进行补充,以避免因设备库存不足从而对整个铁路运输与设备管理工作产生影响。在设备使用时限报警方面,对铁路机械设备进行分析可知,其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在设备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立即对其进行维修和养护,磨损严重的则需要对其进行更换[5]。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帮助管理人员实现对各类设备运行情况与寿命的记录和统计,其中,尤以云计算技术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最为鲜明。通过联入Internet,实现资源共享,具体来说就是,在引入云计算模式后,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无需对相关设备管理的专业知识予以全面了解,而只需借助云计算中的IT服务方式对相关资源进行扩展,便能够获取各类机械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设备的历史故障和维修数据以及相关故障的处理方式等,而一旦判断出设备达到规定的使用时限后,便发出告警,从而为提高管理人员的设备管理效率奠定良好基础[6]。

3.3 设备工作状态监测

设备工作状态的监测主要依据各类型的传感器进行,通过对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采集和整理,从而为管理人员的设备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除了各类传感器的应用之外,物联网也用于智能控制和使用的功能,传感器的引入和智能模块的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智能方法(如云计算和模式控制等),拓宽其使用范围,利用传感器获取更多地有用信息,然后进行解析并整合出新型的信息,来满足各种使用者的各种要求,并拓宽其应用市场。

例如通过在传统的机械设备上融入智能模块,利用GPRS进行定位,通过3G/4G模块进行通讯,再结合平台软件可以实时掌握机械设备的运行参数和故障代码等,通过远程管理对机械设备进行统筹调度,从而优化机械设备及司机的作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和相关技术类型进行说明,进而对铁路设备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的,分别对物联网技术在铁路机械设备管理中设备入库与出库、设备智能备货与设备使用时限报警和设备工作状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管理效率,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强对铁路设备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研究,从而为促进铁路运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张荣新,刘子轶,郭景武.物联网技术在铁路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3,10(23):115-118.

[2] 董丽峰.RFID中间件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及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24):74.

[3] 钟清,阙华坤,陈锐民,等.物联网技术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12,05(09):247-250.

[4] 王春光.EPC物联网技术在通信网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10(1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