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集锦9篇

时间:2024-03-21 10:25:52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1

论文摘要: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人们的观念创新,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流程再造,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企业自我创新与发展,向高效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的迈进。同时要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注意把握好建设应用过程中的几个要点。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的工业化之路,信息化的非凡功效,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收益.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各个企业都感到了建设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人们的观念创新,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它为企业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企业实现自我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信息化建设可推动企业思想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即要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信息化建设带动思想观念创新

开展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接受信息化技术,这就需要学习新技术,接受新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观念创新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新的软件不断出现,带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换代,保持过去一成不变的看法必然会被掏汰,所以,信息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员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过程。信息化技术进入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使得企业员工必须以新的思维来工作。同时信息化建设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观念和感受,比如效率观念、创新观念、学习观念等等,冲击着员工的头脑,带动员工思想观念全面创新。

1.2信息化建设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

信息化的建设,重新设计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替代了一部份职能,使得企业的某些岗位、部门的职能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各部门的职能重新调整、归并,这些都意味着传统管理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1.3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管理流程再造(bpr)。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客户、供应商等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oa)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实现网化。

1.4信息化建设推动技术创新

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各类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等等,企业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收集科学技术的信息,进行企业产品工艺的研发。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化、柔性化、智能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2但是要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用正确的思路建设企业信息化,在规划中要讲策略.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2.1建设企业信息化,必须是企业一把手工程

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宜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完成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同时加强管理,建立机制、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2必须设计好信息化建设框架和方向

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总体规划,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和方向,首先要坚持适应性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其次是坚持经济性原则,最后是效益性原则。在企业内部组织相关领导和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到信息化系统应用好的同行业单位考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解决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信息化建设主体框架,不仅使信息化始终与核心业务联系在一起,而且还避免了信息化建设各个子系统数据口径不一致、数据库类型不统一的“信息孤岛”现象发生。

2.3必须确保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投人一定的资金,是难以实施的。企业应从长计意,考虑到信息化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虽然短期内不能见到效益,但长远效益和为企业带来的后劲是无法估量的,所以越是困难就越要开展信息化建设。

2 4必须解决好信息化建设部门之间的壁垒问肠

信息化建设是基础产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和其它专业相配合,才能发挥出整体合力。企业各部门、各二级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壁垒,跨部门或跨专业办事常需要进行一些人及事的协调,而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公司所有的单位和部门,协调工作更加重要。企业首先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一个全局的位置,对信息化建设坚持一盘棋思想,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资源集中把握,保证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

2.5必须实行全员培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实用化进程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2

西电集团的信息系统整体规划始于2007年,信息化可分为两大系统:集团管控系统和子企业生产运营系统。从集团管控的角度出发,主要包括财务、人力资源、营销、集团审计、综合统计、主数据管理等应用系统。子企业生产运营系统则可以分为ERP(支持管理)、PLM(支持研发设计)、MES(支持制造过程管理)以及其他辅助系统。从纵向来看,子企业生产运营系统与上层的集团管控系统以ESB(企业数据总线)为基础进行了数据的交互集成。从横向分析,子系统中包含了以PLM为核心平台的CAD、CAE、CAM、CAPP等数字化设计、模拟分析与制造平台。此外,西电集团顺应国家提出的智能电网建设需求,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字化制造过程中,进而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通过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制造和智能化技术研究应用,西电集团支撑起了自身整个信息化建设体系。

新契机引发新变革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为企业两化融合的推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行动计划,西电集团以此为契机,以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作为企业管理提升的重要举措,发挥信息化在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方面的核心作用,将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制造、智能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作为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以‘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随着“两化”的深度融合,西电集团信息化管理部主任赵红武也在不断分析着国内的新政策及新形势。

赵红武认为,“两化”融合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技术融合,二是产品融合,三是业务融合,四是产业衍生。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产业衍生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新的产生,形成一些新型业态,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等等。

“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目前,传统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企业需要转型升级,信息化同样也需要转型升级。”赵红武说。

随着国家快速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并逐渐重视移动应用、BYOD、大数据、云计算、4G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这些新技术都给西电集团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怎样做好信息化的转型升级,如何快速推进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的价值,已成为西电集团信息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

推进以ERP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集成。建立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企业对客户、供应商、物料、产品、价格、BOM、工艺路线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数据充分共享,财务业务一体化运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企业在市场分析、合同管理、资源优化配置、投入产出能力分析、成本控制、库存管理和改善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数字化制造。建立以PLM为核心的数字化制造系统,包括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数字化设计系统(三维CAX)、制造执行系统(MES)、分布式数控系统(DNC)与集散控制系统(DCS)等,实现产品设计、制造、试验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结合RFID、二维码、条码、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为企业打造良好的数字化制造信息平台。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是IT技术、传感器技术、GPS技术等在企业核心产品上的综合应用,智能化技术可提高产品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参与国际化市场的竞争能力。此外,西电集团将智能化技术融入核心产品,研发了智能化变压器,为国家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了关键支撑。

西电集团现代化服务融合了传感器、无线网络、GPS、产品在线监测及传统的呼叫中心等技术,为企业服务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企业研发了变压器在线监控、故障诊断、寿命预测等系统,通过传感器与无线网络及时将设备运行信息传递至监测与客服中心,为企业现代化服务提供了核心支撑平台。 此外,西电集团还实施了产品安装服务监控指挥系统,通过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提品远程安装、调试、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服务支持。将ERP、MES、客服系统、产品发运GPS监控系统、产品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等系统进行了集成应用,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质量追溯。

新任务 新挑战 新机遇

对于西电集团的规划,赵红武说:“新的一年,西电集团信息化建设将围绕企业‘打造价值链最优,竞争力最强企业’的目标开展,继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深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推广数字化制造、智能化技术及现代化服务系统应用,企业信息化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西电集团主要信息化建设任务包括:深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实现业务全覆盖、数据全连通,为公司的管理提升、卓越绩效管理、平衡计分卡、流程再造等方面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完成数字化车间试点项目,优化系统应用,总结项目经验,有序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进程。推进智能化产品研发,实现信息化与企业产品的深度融合。加快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产品在线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打造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现代化服务系统。此外,西电集团还将在服务器、存储、ERP、MES系统建设与深化应用方面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并逐步提升信息化建设中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以“两化”深度融合为契机,发挥信息化应有价值,支撑企业战略目标。新技术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因素,研究与探索IT新技术的应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布局新领域 抢占新市场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3

【关键词】冶金企业 信息化平台 构建途径 意义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自动化建设也逐渐受到了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越来越多的重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建立在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将生产资源有机结合,使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相互连接,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冶金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加强企业内部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其自动化的发展。

1 冶金企业厂内信息化平台的整体架构

冶金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整体架构主要包括三个平台的建设,即软件平台、硬件平台和通信平台,其中软件平台包括物流信息自动跟踪系统、调度集中系统、铁水运输信息跟踪系统、钢渣运输信息跟踪系统、钢材发运管理系统、历史作业过程综合回放以及数据报表综合管理系统。硬件平台主要包括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自动排列进路系统、调车自动化系统、机车作业计划无线传输、平面调车系统、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和机车GPS跟踪系统。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共同构成了冶金企业厂内的信息化平台,并通过有线网络系统与无线局域网构成的通信平台进行信息的传递。

2 冶金企业厂内信息化平台各系统组成及构建途径

2.1 通信平台

通信平台主要包括有线网络系统和无线局域网(WLAN),目前大部分冶金企业的有线网络均采用的是光纤网络,将企业的公网光纤作为其信息平台的有线通信网络系统。例如太钢冶金企业,实施铁路调度集中策略,调度集中需要通过远程控制铁路信号,因此采用专网作为调度集中网络的信息化平台更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双环光纤网络。这是因为铁路信号这一控制系统会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正常生产,若采用双环专网,能使冶金企业厂内网络通信的安全度大幅度提升。无线局域网是冶金企业机车作业计划无线传输系统、装卸车房库PDA以及机车GPS信息跟踪系统实现数据传输的主要平台。冶金企业在目前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厂区无线局域网,使机车作业计划无线传输系统和机车GPS信息跟踪系统不间断的工作实现无线通信。

2.2 硬件平台各系统

冶金企业的硬件平台系统主要由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自动排列进路系统、调车自动化系统、机车作业计划无线传输系统以及平面调车系统等组成,此外,机车GPS信息跟踪系统也是其重要构成部分。这些硬件平台各个系统各自发挥着其功能共同实现了冶金企业数据传输的信息化。例如铁路信号微机连锁系统是提高车站通过能力的信号设备,工作流程为利用计算机实现对车站工作人员的操作命令,并对现场设备状态的表示信息进行推理运算,从而集中控制车站进路、道岔以及信号机,使其相互制约,保证行车安全。

2.3 软件平台系统

软件平台如物流信息自动跟踪系统、钢材发运管理系统、数据报表综合管理系统、历史作业过程综合回放系统等,均是冶金企业软件平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冶金企业厂内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使其调度集中管理更加高效,提高了调度指挥系统的快速应变能力,历史作业过程综合回放系统使得作业过程能再现并可追溯;数据报表综合管理系统为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信息分析平台。

3 冶金企业信息化平台构建的重要性及意义

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以来,早期的信息化建设实践多在离散制造业,在信息化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企业构建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信息规划。在上个世纪90年代,冶金企业开始了信息化建设,由于冶金企业的特点,流程制造业类型的冶金企业在其生产工艺、技术、质量管理与经营等各个方面与离散制造业上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冶金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规划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冶金企业在业务管理需求方面具有多样性,其信息系统较多,因此,采用分布实施的方法较为有效,分布实施的前提是要对其信息化平台的构建确立一个总体规划。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分布实施各个功能以及前后系统之间功能的连续性,避免发生后续系统实施与前期实施系统之间形成孤岛或功能冲突。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需要正确的应用信息系统规划方法,只有针对企业的具体特点与实际需求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建设规划。冶金企业中各个专业信息系统之间具有互相关联性,这些系统之间的联系既有纵向的,又有横向的。在进行信息化规划的时候首先要的考虑的便是各个信息系统间的业务集成,因此,只有使用系统的、全面的眼光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才能确保其实现的科学性。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企业战略目标中的一部分,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是企业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冶金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的规划需要兼顾好其是否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和是否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两个方面,前者需要针对企业的发展实际与具体情况,后者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预测。只有对信息系统架构进行全局性的谋划,才能确保分布实施的成功,使后续建设系统与前期实施的信息系统紧密无缝连接。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冶金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无论是对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升,还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冶金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只有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实际需求以及资源现状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进行科学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分步实施,才能更好的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平台。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4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对策

提高我国企业中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不仅能够保证数据的快速处理,还能促进信息在企业内部的积极流通,实现资源共享,对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奠定良好的基础。但通过分析,我国企业会计与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难题,比如无法加强对数据的保障、信息化建设理念不完善、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等,这些都是阻碍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呈不断发展的状态,推动会计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改善传统会计电算化的不足,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状态下,信息系统的功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目前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探讨会计的信息化建设重要性,了解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企业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关于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会计信息化建设就是将会计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实现对企业数据和信息的一系列处理。会计信息化是企业新时期下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需求,同时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网络环境中,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改善传统会计电算化的孤岛效应,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

(二)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第一,保证了会计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在以往的财务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采用人工审核的方式处理数据和信息,然后将核算后的数据记录到财务报表中,这种人工操作的工作效率较差且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数据错误,影响了会计数据的真实性,而且越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会计工作中消耗的人力物力也会更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代替了重复、简单的人工操作,并且建立会计模型从而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工作的质量也可以得到保障。第二,实现了资源共享。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也实现了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的共享,加强了企业各部门的联系,尤其有利于加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沟通,保障企业资源的共享和合理分配,从而推动企业全面发展,加强企业团结力,形成各部门互惠互利、互帮互助的企业文化。促进信息的沟通并且保证信息共享的效率,也能为管理者在制定企业发展决策中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企业制定的发展目标具有科学性[1]。第三,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也成了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基础。企业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才能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有效整合数据从而为企业管理者和各部门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提高了企业发展的竞争实力。第四,促进了企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电算化在如今的时代下局限性越来越明显,无法满足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会计信息化解决了传统会计电算化中的很多不足,也有很多会计电算化无法比拟的优势和功能,真正促进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企业中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信息化技术也得到了我国各行各业的认可,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一些中小企业中的会计系统依然以会计核算为主,会计工作者还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对账及核算的工作,导致会计职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一)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差

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就是实现财务、管理、生产的综合发展,促进了现金流、信息流以及资产流的统一协调,对保障会计工作水平有积极的作用。企业资金不足、市场环境不稳定等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了我国市场的整体发展,还阻碍着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最终导致企业中会计信息化技术较差[2]。

(二)会计信息、管理信息未得到结合

很多企业的财务信息等都存在着孤岛效应,也就是说各部门数据相互独立,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会计信息化建设对财务等数据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财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无法做到与其他信息的整合,导致信息共享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管理人员针对企业发展制定的决策无法保证科学性和合理性,也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的认知不足,导致建设观念受到影响

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企业管理层无法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第一,企业中管理层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如何提高营业额、销售数量方面,对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第二,管理层认为会计信息化系统只是会计工作的辅助工具,虽然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更多的是减轻会计人员的负担,并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系统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内容,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系统,促进了企业不同工作内容的信息化建设。第三,一些管理人员认为会计电算化已经能够帮助会计人员完成数据核算等工作,不需要投入资金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这种传统的思维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转变。企业的管理层比较重视会计数据和信息,因此不愿将这些信息在企业内部中共享,也是阻碍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主要因素。

(二)缺乏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企业中的会计人员无法全面的掌握信息技术,从而也给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带来影响。为了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企业就要选拔优秀的专业人才和高素质人才。在人才缺乏方面,我们面临的问题包括:第一,企业会计人员依然采用传统思维进行工作,很难快速适应新的会计工作办法和模式,因此阻碍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第二,企业未能针对会计信息化进行积极的培训。大多数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会开展多项培训工作,但都未能获取良好的培训效果,主要原因是缺乏培训机制,因此培训的目的无法明确。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资源,人才的培训需要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明确培训的主题,紧紧围绕会计信息化的内涵、重要性、方法等内容展开,加强会计人员对其的认知。

(三)财务数据安全性较差

首先,无法保证数据安全性。企业数据的安全性直接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造成影响,因此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当前的企业来说,传统的纸质文档基本转变为电子文档,那么若是缺乏电子文档相应的保密系统,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证,一旦发生了重要数据泄露则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害,甚至一些企业会面临破产。同时,企业对于财务数据管理人员也未能进行意识和行为规范管理,导致管理人员无法认识到数据泄露带来的危害[3]。其次,财务数据的可靠性有待提升。传统的人工记账模式对会计人才没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电子记账就需要会计人员学会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对一些会计人员来说无法做到财务软件的定期维护和检查,因此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也会受到影响。最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虚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我国针对此出台的法律法规却不够完善,一些黑客和不法分子利用不正当的手段窃取企业核心数据,造成企业经济的损失。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也是导致企业财务数据不安全的主要原因。

(四)信息孤岛情况比较突出

信息孤岛,是指企业中各部门相互独立,导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闭塞,无法做到资源共享。财务部门信息无法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共享,则无法做到业财融合,从而也阻碍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由于管理层对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以及资金的缺乏,信息在各部门共享中受到极大的限制,导致各部门信息脱节,形成了孤岛效应。信息孤岛问题不仅阻碍着会计信息化建设,同时也阻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

四、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也朝着信息化模式发展,因此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让企业的会计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企业发展中,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是保证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第一,企业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准确认知,认识到其价值和含义,将促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措施,才能促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落实,有利于保障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及质量,让企业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进程。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化有充足的理解,才能带动企业人员对会计信息化有足够的认知。第二,企业可以通过公众号、微博等方式进行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的宣传,潜移默化的让员工认识并且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第三,针对企业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等进行明确,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企业各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将各项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人,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二)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管理层、企业工作人员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企业中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和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才能保证企业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人才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也要对人才培养有足够的重视。首先,构建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培训活动,鼓励企业所有人员参加,明确培训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培训能够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5]。在培训前,还要根据员工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项目,确定培训的目标才能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其次,企业可以提高入职门槛,面试的时候要积极了解人才各方面的能力,除了掌握基本的会计工作技能,还要对计算机技术有一定的掌握。针对面试人员进行综合评估,选拔专业、全面的人才。最后,构建考核机制。通过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能够调动员工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定期针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将考核内容与奖金挂钩,则可保证工作人员认真工作的态度。

(三)加强监督管理

第一,实现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监督管理。会计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因此数据共享中的安全性依然受到一定的影响。企业要加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那么在系统维护中可以设置数据读取的权限,保证信息不会被不法分子窃取。还可以加强技术支持,为了避免黑客侵袭财务系统,可以设置防火墙,通过专门的网络设置提高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企业要引进专业的人才开展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监督和维护,从而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第二,加强对会计信息化过程的监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企业也要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的监督,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6]。

(四)企业要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

第一,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构建财务管理机制,更好地完成企业的会计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对会计信息档案的管理,加强会计数据的安全性。第二,在企业中构建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共享平台的构建能够为企业各部门的数据流通、信息交流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中,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制定不同的系统,并且还要构建一个财务信息、业务信息等结合的集成化系统,从而促进各部门信息的共享。

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不仅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提高企业在财务数据上的处理效率和质量,保障企业经济效益。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的实际情况,归纳常见的问题,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培养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加强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度等,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解决实际问题以促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质量,也能保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符合时展的要求,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效果。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企业必须积极的找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促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重要产物,促进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同时也是顺应时展、整合企业资源的主要措施,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段雪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8):137–139.

[2]毛亚斌.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对策[J].理财(审计版),2021(7):81–83.

[3]马淑琳.中小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4):166–167.

[4]李剑飞.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现代商业,2020(3):179–180.

[5]黄佳.中小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21(25):100–101.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5

一、企业信息化背景下档案部门的现状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浪潮导致企业的纸质文件越来越少,电子文件则不断增加。面对这一趋势,档案部门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极端一,认为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难以有效管理这些脆弱的电子文件,因此只保管传统的纸质文件或打印件,轻视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导致大量档案资源流失。极端二,将实体档案做数字化处理,重视信息系统建设却忽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管采用上述何种方式,其本质都没有超越传统模式,档案部门在企业中仍在扮演着被动的保管者角色,缺乏主动提供参考信息的意识,无法创造直接利润,因此不被管理层重视。传统档案工作面临危机,档案部门亟需重新定位,开展改革,实现从被动保管到主动服务,从档案管理到信息资源中心的转型。

二、企业档案部门定位转型的依据

从上述现状中不难看出,档案部门在企业的地位取决于其对企业效益的贡献。基于此,企业档案部门应告别传统的被动角色,转型为企业“信息资源中心”,不仅提供档案服务,同时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实现企业信息的高效流通和共享。具体来说,企业档案部门转型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

1. 理论上,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

徐拥军在其博士论文《企业档案知识管理模式——基于双向视角的研究》中介绍了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其基本思想可概括为:第一,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在于企业外部的力量,而源于企业内部的资源;第二,只有具有战略性、独特性、难以模仿性的资源(核心资源),才能为企业带来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企业档案作为产生于企业内部的信息记录,不仅具有战略性,更具有独特性和难以模仿性,从而为企业带来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潜藏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而作为这一资源的管理者——企业档案部门,除了对档案的整理保管外,也应承担起信息资源管理之责,对企业内的文件、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梳理整合和开发利用。总之,正是企业档案的信息资源属性为企业档案部门转型为“信息资源中心”提供了前提条件。

2. 实践需求上,企业需要设立整合和优化信息资源的部门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企业内各部门纷纷采用了适当的应用系统,如OA系统、eHR系统、财务系统等等,但据原国家经贸委等调查表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不同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比例大多低于1/3。产生于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系统软件的信息无法共享,数据无法交流,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引发一系列问题,如信息需多次重复输入,费时费力且易造成冗余、信息交流一致性无法保障,这些严重阻碍了企业内信息交流及信息化建设进程。

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问题,不仅要改良、升级系统软件,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企业的信息标准化和流程规范化。借鉴国外经验,企业的信息化必须有一个信息主管来统帅,依靠专门的部门来实现。就我国企业而言,大多数都设有信息部门或数据中心等类似机构,但这些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系统、软件的技术维护,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而不是对信息资源本身进行管理。因此企业急需专门部门来整合和优化内部信息资源,解决信息冗余和沟通不畅的问题,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企业档案部门接收各个部门的文件,企业的各方面的数据在此汇总,这使得企业档案部门转型为“信息资源中心”,整合优化信息资源变得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必要性。

3. 自身优势上,档案人员的专业技能对企业信息管理有潜在价值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大多为程序员、网络管理者和技术支持人员,这种人员结构的后果是导致过分注重技术而忽视了管理,这一缺陷正可由具备专业技能的档案人员来弥补。

档案人员的专业技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他们具有对信息分类、查找和重新发现的技能,能有效组织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档案人员是管理人才,善于分析和理解企业及各部门的信息需求,并针对需求做出及时响应,因此可作为联系信息技术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中介桥梁,他们与其他信息技术人员合作,对信息需求做出响应,可创建起“信息资源中心”。

三、企业档案部门的转型策略

企业档案部门要实现从传统模式向“信息资源中心”转型的过程,需着眼于以下几点:

1.明确档案部门的定位和职能

档案部门的定位变化。企业档案部门必须重新自我定位,在做好传统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从被动的实体保管转向信息资源管理,定位成企业的“信息资源中心”。从长远来看,更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组织提炼显现知识,挖掘开发隐性知识,建立“企业知识库”,将档案部门打造成“知识中心”,推动企业知识共享。

档案部门的职能变化。其主要职能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做好基础档案工作,保存企业记忆,这也是实现其它职能的基础。其次,整合企业信息资源,提供决策依据。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和系统平台,综合集成各部门形成的信息资源并进一步加工,使其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最后,构建知识平台,实现知识共享。企业档案不仅记载了企业的发展历史,其中也蕴含着员工积淀的知识经验。采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知识平台,将各个业务部门有价值的信息都“归档”到知识平台,形成可共享的知识。

2. 优化档案部门的工作机制

档案部门要实现转型,就必须优化工作机制,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标准化。一方面是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即通过在企业内制定统一的制度体系,规范企业档案部门的工作流程,明确企业内文件信息的流动规则,界定与档案部门相衔接的业务部门在操作中应遵循的步骤和依据。另一方面是文件数据的标准化。确保企业内不同系统生成的电子文件能够兼容、归档、浏览,实现数据信息的统一和共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集成化。对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包括企业档案)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建立起“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平台”。该平台实质是将企业内其他业务系统(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采购系统等)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有效集成,无缝衔接,建立起企业内部共享的信息资源平台和知识平台。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6

(一)会计信息存储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会计系统中没有统一的记录系统,因此会造成遗漏的情况。这样导致各别煤炭企业在面临利益的诱惑时,修改会计报表,对收益和盈余进行擅自调节,从而导致了系统中的数据严重失真,造成了使用者使用的信息和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信息存在较大差异,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会计的数据过于单一,没有对问题进行充分的披露,没有指导性。当前经济正朝着多元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业务流程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会计工作所纰漏的数据仅在财务数据层面,并没有对企业中复杂的业务信息进行阐述,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会计信息传递过慢,时效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传统的会计记录方式都是在交易发生后再进行记录,这显然无法满足现在煤炭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二)软件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

煤炭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没有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合理的认识,一些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简单的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实现会计的基本核算功能,没有对会计信息进行合理的应用,导致企业中的财务管理状态并没有得到提高,这不仅增加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无法确保财务信息具有时效性,管理水平一直处于踏步状态。会计信息化软件同煤炭企业操作流程之间存在差异,目前我国许多煤炭企业在购买信息化软件时所购买的都是通用型软件,并没有依据企业的自身特点进行设计,这样就导致了管理软件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严重脱节现象。

会计信息化没有同企业的信息化进行合理的连接,在煤炭企业中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生产、销售实现一体化有着重要作用。但就我国煤炭企业的实际来看,部分企业因为人员、资金的短缺等原因并没有在企业中建立信息化系统,这也就造成了会计信息化独立存在于企业之中,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出现了严重脱节。也有部分煤炭企业虽然实施了企业信息化系统,但因为企业缺少专业的人才,造成企业信息部门和业务部门无法实现一体化,从而制约了会计信息化的脚步。

二、提高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

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煤炭企业应当依据实际情况成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企业中会计信息化建设任务。同时企业应当自身的情况制定信息化建设任务。做好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网络构建、系统设备的资金预算工作,避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因为资金问题而终止,企业应当安排具有较强计算机能力的人员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二)加快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少数煤炭企业仅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在其它业务系统上并没有实现信息化建设,或者虽然进行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但因为没有合理的操作流程,造成各种业务系统之间并无法实现合理连接。在煤炭企业中信息数据无法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共享,信息在交流上的堵塞造成了会计信息无法成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这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无法满足现代煤炭企业在管理上的需求。煤炭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立中应当建立与之配套的信息化系统,确保煤炭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连接。

(三)依据会计信息化岗位建立责任制

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依据企业的内部情况进行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对信息化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并进行信息化会计岗位的合理分配。对操作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分出操作人员、审核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多个权限。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及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牵制,依照企业内部的会计系统进行业务流程设计,避免越权行为的发生。

(四)做好系统保密工作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7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 电力施工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011-01

近年来全国电力基建市场的蓬勃发展给我们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如何抓住机遇,使公司的创新能力更强、服务水平更高,工程质量更优、工程成本合理,市场信息更全,应急反应更快,从而为公司建立未来的竞争优势,成为目前我们基建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探索一条符合我国电力企业特点,能满足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电力信息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之路,是这一系统工程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的职责[1]。信息化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2]。对于我们电力施工企业而言,公司点多面广、省外工程增多,甚至走出了国门,机构和人员分散,给信息的传达等管理带来了困难。企业信息化实质上就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等将企业的业务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员作为决策依据,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和高效,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健全公司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使企业信息工作集数据收集、分析、应用、共享一体化,成为企业的可用资源,达到及时提供领导决策所需的多方面的信息和生产现场实际情况的需要。

1 建立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信息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公司需要和业主、设计方、监理方、其他协作单位等进行工作上的交流和合作,同时还有公司内部传达政令等,信息量非常大,如信函、公文、图纸、合同、进度报告、采购定单、检查申请和批准、设计变更记录等。而传统的管理是以纸为载体的,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径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极易因信息交流沟通的失误而产生问题。公司通过建立机关和项目分公司(项目部)以千兆光纤为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局域网。通过Internet专线出口,使内、网、企业邮件服务系统、应用系统等通过VPN实现公司本部和项目分公司(项目部)的远程办公、信息共享和系统的应用。

2 加强办公自动化应用,提高办公效率

传统的通信方式在费用方面、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建立了企业邮件服务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和采用集中式的NOTES管理系统等,通过收集、整理、、检索信息,向不同权限的人不同层次的信息,提供了较为方便的检索、查询手段以及安全控制体系。方便了办公、节约了费用,而且还记录了业务进程的轨迹,提高了对业务监督、管理水平。

同时有些员工经常出差,各类信息仍源源不断地产生和流动,如果不能及时获取这些信息可能会影响工作。我们将采用VPN技术像在办公室一样照常处理工作,这样就较好的解决业务进程中所出现的阻塞和差错,促进日常办公的正常运行。通过采集、处理、分析应用产生的结果,让公司领导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预测经营风险,提出决策参考。

3 应用项目工程软件,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工程管理协同系统以工程管理为核心,通过运用各类工程管理技术,实现工程综合动态管理,从而实现对基建工程的全方位管理[3]。我公司采用P3项目管理软件编制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用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随后由公司本部负责组织一批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结合以往的大型电厂安装工程施工经验进行编制,对电厂安装工程的项目进行分解和项目进度计划。所编制的数据内容比较全面,能满足大型工程项目管理要求。实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动态控制过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诸如土建交安状况、设备和图纸交付情况以及天气状况等多种变化因素的影响,使得原有的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不能及时反映施工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必须经常定时地检查、盘点施工的实际情况,并将其与目标进度计划进行相比较,修改原有施工进度计划,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施工。

朱传宝在他的研究中指出针对电力基建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参建单位多、接口管理复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NET平台的电力基建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4]。在工作中我们设计开发基于J2EE平台下的金属焊接管理系统,通过综合数据库技术和基于现代办公信息化的工作流程技术,不仅能够更为科学的管理焊接资源数据,解决传统纸质文件管理方式效率低下、数据分散、数据冗余等问题,还能及时对焊接工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实时有效的处理,实现了资源共享,使企业在走向信息化改革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4 公司信息化建设前景

4.1 制定信息系统整体规划

围绕公司的核心业务和战略规划,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网络平台和应用体系。重点建设和完善“一个平台(网络平台)、二大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4.2 规范基础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

公司的基础性数据尚需完善,标准化管理尚待加强,统一完整、操作性强的行业代码编制系统正在建立,基础数据的自动采集、录入以及数据的准确、规范等有待加强,因此要从强化基础管理和数据管理这一源头抓起。

4.3 理顺体制机制,完善流程制度

要依托大型工程项目,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契机,不断完善项目管理的各项流程与制度,理顺公司内部管理的各项体制机制问题。固化管理流程,明确管理目标,强化考核机制,围绕项目管理的安全、进度、质量和文件资料,协调沟通与网络办公等工作,最终实现全面提升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水平,实现数字化、透明化、标准化管理的目标。

4.4 紧扣核心业务,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

推进信息化建设,需要转变经营观念,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严格规章制度。因此,推进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对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改造过程,是促进管理创新的过程。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公司信息化建设与时俱进,通过运用网络、远程通信、多媒体、数据库等基础技术,推行以办公OA、工程数据库、信息网站共享平台等为主的集成化设计系统,全面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没有止境,今后还有很多新技术等待我们去运用,以促进我们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代业雄.电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法研究[EB/OL].2009-11-12.

[2] 都五七.电力基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C].第四届安徽科技论坛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分论坛论文集,2006.

[3] 刘素海,韩枞.工程管理协同系统在电厂基建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06(7).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8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物资信息化建设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

企业信息化建设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决策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二、中石油物资信息化建设已具规模

近几年来,中石油信息化建设已具规模,中石油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也逐渐取得了一定成果,物资采购信息化管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1998年按照大庆石油管理局物资系统改革的总体要求,大庆油田物资集团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建设。系统建设遵循“总体规划、阶段实施、不断完善、逐步升级”的原则,将物资集团所属单位各自独立的账目整合到一起,实现了业务、财务、库房数据的集中统一,达到了物资管理和信息化的高度结合。

2000年中石油建立了“能源一号”物资交易平台,实现了大宗物资、战略物资的交易管理。

2002年,长庆油田电子商务系统着手建设,长庆油田分公司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集中管理、分级使用”的原则,建立了覆盖全油田公司陕甘宁蒙四省区的统一电子商务平台物资管理平台,实现了全油田公司的数据共享,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手工运作模式,缩短了物资的采供时间。

2000年至2008年间中石油下属地区公司等多家单位相继建设了地区公司级的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物资采购业务“计划、交易、仓储、配送、结算”的全过程管理,改变了传统的以手工单据传递来处理业务的模式,有力地推进了传统物流向以“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物流转变。

2008年,集团公司开始着手信息化“顶层”建设,实现集团公司范围内信息共享,ERP信息管理平台应运而生。以SAP系统为代表的各专业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在集团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

2010年7月集团公司物资采购信息管理平台开始着手建设,物采系统是集团公司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的重要项目,也是支撑集团公司物资采购管理的核心业务系统,物采平台通过与ERP系统双向集成,实现物资采购从计划到采购交易,直至结算的全过程管理,并将供应商、目录、价格等管理环节融入其中,并通过外部门户实现了和供应商的协同,实现了物资采购交易与管理一体化。

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规范了油田物资采购行为,统一了物资采供业务处理流程,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了从基础性向应用性、从局部性向全局性、从分散性向集中性建设与管理的转变,从而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行业“统一领导、垂直管理”的体制优势。

三、物资信息化高速发展背后的问题

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收到了一定效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信息资源有了一定的积累,技术应用初见成效。但物资采购信息化的实施还面临着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

首先是业务的复杂多变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企业重组和资产重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业务模式等更加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信息化项目就必须具备能满足这些变化要求的能力。

其次是IT产业格局和技术快速发展,对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保护、IT成本控制等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在众多中石油物资采购所涉及的信息系统中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点:一是信息不共享,现有的信息系统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二是行业应用系统的开发、推广、应用多是以条、块为主,开发比较分散,也基本是相互独立的,形成较多的“信息烟囱”;三是信息化建设不统一、发展不平衡,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标准,对总体技术规范、标准、技术要求贯彻执行的力度不够。

四、怎么去建设物资采购信息化系统是当前要探讨的问题

根据诺兰模型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研究成果表明,信息系统发展可概括为:开发期、普及期、控制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及五要素模型。中石油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整体上处于普及阶段,其典型特征就是系统林立,耗资甚大,而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并不统一。随着实践的发展,行业必须充分考虑在标准规范基础上的数据集中管理和数据综合利用、深度挖掘等问题,也就是向成熟阶段过渡。

(一)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一是坚持以信息化促进采购信息的现代化管理。建立统一标准业务流、统一操作平台、统一数据库的物资采购信息数据中心,进行数据集成、应用集成、流程集成、面向用户端集成,努力实现系统集成、有效整合信息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二是在采购企业上下贯通并与供应商之间搭起了一座信息交流的桥梁,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增加采购透明度,实现物资采购“高效、公平、公正”的管理目标。

(二)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实施策略。

一是在集团公司物资采购管理部为核心的领导下建设物资采购信息数据中心,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数据集中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是加强物资采购业务流程信息化标准制定。标准化工作是一切工作规范化的基础,统一标准是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本前提。

三是加强与勘探生产版块中其它专业系统的对接和融合。“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体现了物资采购工作在生产企业中地位的重要性,同时,要充分考虑与“跨部门、跨行业”系统的无缝对接,确保顶层专业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准确分析物资采购信息与生产建设信息,做到合理组织供应、节约运营成本。

四是强化信息系统建设与经营管理实际的有机结合。信息化项目建设不能停留在纯技术层面,系统构建不能脱离经营业务和管理实际。具体表现在,信息系统有一套理想化设计的流程,而经营业务却在走另一条传统的程序。

五是加强信息系统数据管理。数据信息在不同的关联系统中不能完整传递,信息数据的不完整,影响整体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决策失去参考价值。

从中石油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来看,中石油正在朝以技术为主导的信息化企业转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到现阶段,需要突出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网络整合、平台整合、数据整合、安策整合、技能整合、制度整合、观念整合。但是信息化建设由分散到统一、由增长到成熟还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管理,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江玉凯.如何走高效电子政务之路[J].数码世界2008,(8).

[2]杨凯.数据挖掘技术在中石油ERP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7).

传统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9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企业信息化应用;机遇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TP39

在各种媒体的连篇累牍的报到和宣传下,我们的大多数企业对“大数据”一词想必都不陌生。无论是对于走在社会发展前沿的互联网、IT产业,亦或是传统的医药、交通行业,大数据必将带来难以估量的价值。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如果掌握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在今后的信息化发展应用上取得领先地位。面对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正在进行信息化改革的工业企业要把握好大数据带来的机遇,紧跟信息时代的潮流。

1 大数据时代

1.1 大数据的定义。百度百科中说,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由于数据量的庞大,大数据的单位不能用G或T来衡量,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大数据是一种海量的、高增长率的以及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它需要新的处理模式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1.2 大数据的4V特征。大数据具有四大特征:一是数据量巨大。各种智能设备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数据量从TB级快速升到PB级别。二是数据类型繁多。如网络日志、图片、视频等。三是价值密度低。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可能有用的数据只有一两秒。四是处理速度快。因为数据存在时效性,所以大数据要求能够快速处理。“1秒定律”,这与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业界将大数据的特征归纳为四个“V”,即Volume(容量)、Variety(种类)、Value(价值)、Velocity(实时)。

2 大数据时代下工业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的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企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在大数据的时代下我国的信息化系统在传统企业的应用效率却得不到较大的提升,传统的工业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成效并不显著。由于信息系统得不到其应有的应用,产品的开发力度也不高,开发新产品的速度和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提升。

2.2 工业企业缺乏利用信息化来增强市场应对能力。在国外市场,高新技术企业在利用数据化来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对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果,但是从我国来讲,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处于创业的阶段,应对性不强,在通过数据来增强对财务、营销以及库存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在当前的时代条件下如何通过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化的发展进步来增强我国工业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以及市场反应性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就需要不断通过建立起企业的网站来不断提升工业企业的知名度,以帮助更多的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2.3 大数据时代下传统产业与当地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的一些企业在实施数据项目时,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并没有与当地的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没有用高技术新信息来服务于客户,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传统产业企业与当地企业脱节的现象,在大数据时代条件下,工业企业更要利用好信息化来不断推动产业的发展。

2.4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政府存在较大的依赖性。由于机构不够完善,加之部分企业的思想观念和意识较为落后,使得企业的信息化投入的风险性较大,转化的成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企业在技术和人才培训方面也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样一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对于政府的依赖性仍然较大。

3 明确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推动工业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1 加快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提升我国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来不断推动企业的工业化产值,是当前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更是我国利用信息化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在当前来讲,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就是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企业深度,不断加强企业的信息转化能力,不断以新的信息、新的技术进步来推动产业的发展进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的信息化能够在较大的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的产耗,更好地适应起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加快技术进步的脚步,以信息化来带动产业化,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带动企业的创新性发展,这对于我们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工业企业的带动作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大数据发展的今天,大力推动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进步,也是我们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

3.2 推动我国工业企业发展进步的战略思想。我国工业企业实现现代化,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实现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实现示范企业的发展为新的目标,来大力推广现代化技术,不断以信息化来促进工业化,推动企业的优化升级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大数据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4.1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数据安全管理。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系统之间是互连的,他们之间会形成一个息息相关的生态圈。大数据的环境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企业自身的商业机密在数据共享时会被泄露;很多敏感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没有被明确界定;数据量的存储和安防措施不够有力等。数据具有共享性,我们在保证数据在大环境下共享的同时,还要注意数据的安全性。我们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内容之一就是保证数据在传递过程中不会被篡改和泄露。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加强对数据安全问题的控制和管理,以解决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新的数据安全性问题,所以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

4.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大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信息基础平台,而现有的供电局信息基础架构还不足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我们在进行信息基础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时,不仅要增加信息系统的计算能力和数据消化能力,还要重视对数据资源的扩展和融合。业界普遍认为,现今的云计算技术能够搭建一个信息基础设施平台,满足各类工业企业对数据服务的需要。所以,我们的供电局如果要搭建和完善信息基础平台,应该利用好云计算技术,把自身对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4.3 企业信息应用系统逐渐迈入整合化、智能化时代。大数据技术最吸引工业企业的地方不在于它的“大”,而在于数据的“用”――整合、分析、利用等。我们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总是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而此时,如何将那些海量的数据加以整合和利用是目前企业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遭遇的必须要解决的拦路虎。大数据信息应用系统对如何利用好数据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而在大数据应用系统发挥作用前,企业急需对系统模型和数据规范进行统一和整合。我们的企业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和推动下,将信息应用系统推动到智能化的阶段。

4.4 加强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工业企业信息化提供环境保障。建立起企业现代化建设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大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推动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强技术合作领域的创新型发展,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和创新发展的实例来促进企业信息化,不断推动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改造落后的生产管理模式来加强企业的发展进步,使得信息技术能够真正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力量,为企业信息化创造条件。在大数据时代,工业企业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各种媒体来加大企业的信息宣传力度,增强企业的最新信息技术的更新普及,使得企业形成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另外,企业也可以利用好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来建立起网络化的服务平台,使得工业企业的形象以及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5 企业在大数据时代下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5.1 信息化建设中的缺陷。首先,我们的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都仅仅是对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没有意识到数据将带给我们的巨大价值。其次,很多大型的国有企业因为受到政策的保护而导致自身危机意识薄弱,在信息化建设中会慢半拍,落后于其他外资或合资企业。还有,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企业管理上缺乏对大数据的应用,导致企业管理高成本、低效率的局面。

5.2 把握住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会给企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企业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优化自己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渐变成精细化、数据驱动型的管理。企业传统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会被改变,大数据将成为企业的决策中心,并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和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大数据发展中受到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总的来说,就是大数据技术应用越深,企业吸收的价值也越大。目前来看,企业主要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并积极挖掘大数据的应用。

5.3 应对大数据的挑战措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的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的企业可以做出以下措施来应对:一是加强领域的合作,各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要加强合作与共赢;二是开发高效的数据密集型计算方法,科学家们需要加大研发力度;三是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遇到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6 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际上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遭遇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哪个企业能最快地适应和习惯新形式下的数据模式,熟悉和掌握最新最有效率的数据处理方式,那个企业就能在信息化建设中占得先机,取得主动权。大数据时代是针对国际来说的,所以为了紧跟国际步伐甚至超越某些国家,我国的许多企业开始投入到大数据技术的研究中,以期能够尽快的建立和完善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寻找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六.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测评问题研究[J].上海海事大学,2013(12).

[2]Noset.大数据时代[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3(02).

[3]刘婷婷,李长仪,张立涛.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01).

[4]才大颖,雷毅,杨维明,沈克.大数据信息化时代[J].中华纸业,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