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势集锦9篇

时间:2024-03-29 11:42:12

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势

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势范文1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电力通信专网;应用

建设电力通信专网是当前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方向,可以给电力系统提供更为高效化、优质化的通信服务。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信息通信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发展速度快,应用范围还十分广泛。将无线通信技术积极引进电力通信专网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专网的实际通信质量,提升电力服务的整体水平。

1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专网的应用优势

1.1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情况

无线通信技术是指无线通信设备借助于无线接入技术,给用户设备和通信网络之间构建无线通信连接关系,达到无线通信的效果。这一技术是信息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应用范围最广的通信手段,在未来社会发展会逐渐转变为全球化的无线网络[1]。

1.2应用优势

当前电力系统运行中,为保障信息通信的速度和安全性,一般都会选择建立电力通信专网,光纤通信是具体建设环节中常见的组网方式。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会直接影响到光缆的正常运行,光缆的中断无法保障通信安全,而且抢修活动也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难度较大,进而导致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受到影响。而无线通信技术并不需要有电网网架作为支撑,且具有较强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可以覆盖较大范围,在弥补光纤通信的不足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处理紧急情况时,这一技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有自然灾害发生、需要应急处理的时候,及时引进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有效维持电力通信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且在远距离信息传输中,光纤线路的铺设不仅花费较多费用,且效用不大,此时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施连续性和实时性控制工作,使得供电公司的工作强度得以降低。

2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

电力通信专网建设中积极引进无线通信技术,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现阶段实际应用的无线通信技术类型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WLAN技术

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WLAN)技术是科学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线局域网技术的重要产物,在无线多址信道中应用传输媒介,给宽带用户接入提供多种渠道。WLAN技术应用中,无线网卡、接入点以及接入控制点共同组成了组网的功能部分,这些部分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协调性和配合性,可以良好满足传输速率的要求,但其传输距离仅可以达到90m。

2.2WMN技术

无线网状网(WirelessMetropolitanNetwork,WMN)技术充分集合了WLAN和ADHOC技术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显现出较大的差异,一方面大幅度提升了信息传输流量和速率,另一方面不需要占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还能够奠定电力通信专网后期网络建设和功能拓展的坚实基础。

2.3WIMAX技术

对于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WIMAX)技术来说,组网结构中主要有3个方面:(1)核心网。是有效解决用户身份认证问题的重要部分,可以作为重要接口,和其他网络保持着相互连接。(2)WIMAX终端。按照WIMAX技术实际应用的场景和标准,其终端可以被划分为移动的、固定的以及便携的3类。(3)WIMAX无线接入网。指基站的无线管理功能,可以作为和其他网络保持交流的媒介,需要注意到的是,WIMAX无线接入网要能够有经营许可证服务器和认证服务器。WIMAX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拥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广泛的覆盖范围、能够实现点对多点以及应用成本较低,受到电力通信专网建设的重视[2]。

2.44G,5G移动通信技术

4G,5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较强的业务支撑能力,在网络技术方面使用更为灵活和智能的网络架构和组网结构,在无线传输技术方面,注重挖掘频谱资源使用潜能和提升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应用4G,5G移动通信技术,可以提升资源利用和传输速度效率的等级,且逐渐具备网络自感知、自我调整等方面的智能化功能。

3无线通信技术及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

电力通信专网建设过程中,无线通信技术发挥着积极作用,能够满足电力通信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3.1应急使用和远距离通信

受到人为破坏元素和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电力通信专网建设出现一些不良情况影响到了正常运行效果,特别是电力通信专网位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中,故障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正常通信活动和电力使用效果。在应急处理的时候,积极引进无线通信技术,保障电力通信的正常运行。因为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部署工作,将基站安装在故障区域中,可以满足通信信号的使用需求,达到恢复网络通信的目的。在供配电网络持续延伸的过程中,变电基站朝着偏远地区发展,维护变电设备就面临着较大工作量,使用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变电设备和基站的安装,简化了数据传输的环节[3]。

3.2支持新建变电站的临时通信

对于新建变电站来说,会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整个通信网络建设进度较为缓慢,要想充分满足网络通信的服务需求,就要提高变电站的实际施工效率,积极引进无线通信技术手段,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组建作业,实现良好的数据通信目标,增强通信网络运行的便捷性。因而建设变电站时,可以事先建设好相应的无线通信网络,促进通信区域和外部通信之间保持着较强联系和沟通,支持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提升工程施工速度。

3.3完善个性化服务

自动化配网技术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储备不足的情况,影响到了实际建设效果,传统模式中多是使用传统的配网模式,仅能够完成提供基础性的无线通信网络服务,无法从具体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配网操作。因此,在当前电力通信专网建设活动进行中,要对自动化配网的个性化服务加以有效完善和改进,强化利用无线通信网络的实际效果,进一步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发挥无线网络的优势和作用。

3.4优化抄表环节

在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支持下,电力通信专网的多项工作环节都得到了良好优化和发展,提升工作效率,给用户提供更为高效的、优质的服务。通过合理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电网用户的实际用电量和相关用电数据,充分掌握用户的具体用电需求,并提供与之相对应的服务。抄表环节得以优化就是一个重要表现,借助于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及时、全面观测到用户的实际用电情况,总结用户的用电量,自动化完成抄表活动,提高抄表作业的效率和质量[4]。

4结语

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势范文2

关键词: 网络融合;全业务;接入网;接入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120171-01

1 网络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个网络实现在技术上一致、在资源上共享、在业务上互相渗透、在产业上打破界限逐步融合。三网融合是我国网络发展的大趋势,努力推动三网融合有利于推进我国电信产业转型,加速社会信息化进程,改善国民电信设施,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视频业务是三网融合的主流业务,提高带宽是三网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标清IPTV业务需要2M以上带宽,而未来主流的高清视频至少需要10M以上带宽,而中国现有网络依然以ADSL接入为主,通信网络已经逐渐到达瓶颈状态。提高接入技术水平,扩大用户带宽是未来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语音业务、视频业务、数据业务、用户个性化信息服务等全业务的开展,未来个人用户的带宽需求将达到30~50M,企业客户带宽需求将达到100~200M。

2 宽带接入技术分类

按照接入方式,主流的接入技术主要分为有线接入与无线接入两种,有线接入技术主要有ADSL、xPON、PTN等,主要形式为一点对多点接入,带宽统计复用,以以太网模式进行业务承载;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WiFi、数字微波等,主要以本地多点分配业务、无线室内覆盖、无线宽带大范围接入等方式实现。有线接入的终端主要以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为主,具有带宽高、稳定性好、可支持高清视频、网络游戏等大数据量业务;而无线接入的终端多为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等,其优势在于随时随地可用、具有良好的便携性。有线接入与无线接入将会是长期共存于互补的关系,但无论哪种接入技术,在网络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环境下,都需要革新技术、完善产业链条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

2.1 无线宽带技术概述

无线宽带网络具有多种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蜂窝、蓝牙等技术。结合全IP技术无线宽带网络可在高速和低速移动环境下为用户提供宽带无线接入服务。无线宽带可以实现无线蜂窝系统、无线局域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网络等系统的无缝衔接,使人类实现在任时间、任何地何点与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通信的梦想。

从近期来看,长期演进(LTE)技术和WiFi是移动宽带发展的重点方向。

LTE技术是3G的演进,并不是大家认为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过渡技术,是3.9G全球标准,它改进并且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通过更高的频谱效率、更灵活的频率部署方案、扁平化的网络结构、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为移动运营商提供网络解决方案。LTE是移动宽带的持续发展与整合,是移动网络向4G技术演进的平滑过渡台阶。

WiFi技术是移动宽带化的重要补充手段,通过与移动通信网络紧/松耦合的方式,在热点提供覆盖,使移动用户能享受高速数据服务,同时又不会增加移动通信系统的资源消耗。Wi-Fi无线上网目前在大城市比较常用,传输速度非常快,符合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Wi-Fi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布线,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但由于其数据速率、覆盖范围、可靠性的限制,还不能广泛应用,只能作为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补充以及小型办公区域及家庭的覆盖。

2.2 有线宽带技术概述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专线)技术是基于普通电话线的宽带接入技术,它是在一根铜线上分别传输语音与数字信号,并且不需要拨号,一直在线。主要用于替代传统T1/E1接入技术,与传统的T1/E1接入相比,DSL技术具有对线路质量要求低、安装调试简便等特点,而且通过复用技术,还可以提供语音、视频与数据多路传送等服务。DSL技术主要包括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RADSL、HDSL和VDSL等等。

FTTH(Fiber To The Home),就是一根光纤直接连接到家庭。FTTH是指将光网络单元(ONU)安装在住家用户或企业用户处,是光接入系列中除FTTD(光纤到桌面)外最靠近用户的光接入网应用类型。FTTH的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但提供更大的带宽,而且增强了网络对数据格式、速率、波长和协议的透明性,放宽了对环境条件和供电等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装。xPON技术下的FTTx接入模式以其巨大的上下行带宽优势必将成为未来接入层网络建设的主流方向,以FTTH为主FTTB方式为辅的接入方案已经成为各大运营商的主要建设模式。

目前,DSL技术仍然占据有线宽带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宽带业务的增长使得上下行不对称的DSL技术渐渐无法满足接入需求。宽带接入网正从传统的铜线接入网向光进铜退演进。近年来,以EPON、GPON为代表的光接入技术已经逐渐成熟。PON网络凭借其组网灵活、带宽大、支持综合业务等优势,可以有效的提高接入层带宽,构建可以平滑发展的接入网络,必将成为未来接入网建设的主流方式。光通信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提供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传输渠道。近几年,光纤通信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使得相关元器件成本显著下降,无源PON网络的应用使光纤链路的运营与维护成本大大下降,光纤网络的高端口密度与无源器件也降低了数据中心的成本,光纤的巨大带宽能力可以很好的支持网络带宽的增长,相对于只有靠不断增加设备与布线才能扩展用户的铜缆网络明显的降低了运营商成本。

3 宽带接入的发展趋势

提高网络带宽是电信竞争环境的需要,是网络融合趋势的需要,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网络融合的大趋势下,宽带

网络将承载以高清视频为主的多种综合性业务,而带宽是承载一切互联网服务的基石,接入层带宽更是整个网络中的重中之重。未来的接入层发展方向将以光纤接入与无线接入为主,并进一步提高接入速率。移动接入技术的性能与速率也在迅速提升,各种3G业务逐渐成。为了使用户随时随地高效的使用宽带业务,无线宽带移动化,有线无线相补充的接入方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4 结束语

本文对现阶段网络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了介绍,概括了现有的宽带接入技术,并对宽带接入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1]原荣,高速光纤传输系统技术发展,现代电信科技,2010,5:66-70

[2]张传福、于新雁,网络融合环境下的宽带接入技术与应用[J].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5.

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势范文3

【关键词】车载 无线通讯 技术

目前,无线通讯技术不断地向前发展进步,无线通讯系统在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进而带动车载无线通讯技术的升级,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补给,车载芯片的研发、通讯数据的供应等整条车辆行业生产链将会不断优化和发展,实现在保障安全驾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驾驶员的舒适度,充分享受到电子科技的优势。

1 无线通讯技术内容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更高频段无线通信技术也不断发展,主要有蓝牙、蜂窝系统、GPS、微波、红外、短波、超短波通讯等几类:

(1)蓝牙通讯。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是一种尖端的开放式无线通讯标准。蓝牙采用的通用传输方式特点是抗噪性强、数据传输速度快。例如,车内语音通话、设备接口、使用遥控钥匙打开车门等都是采用的蓝牙技术。

(2)蜂窝系统、GPS蜂窝系统。主要应用在车辆和外部的通讯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其覆盖的范围按蜂窝系统的覆盖,最高可达数百公里。GPS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卫星定位,帮助车辆进行车辆地理位置定位、车辆行进路线标识、选择和导航等功能。

(3)微波、红外通讯。微波是指频率为0.3G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由于微波和红外通讯的特点都是点无线、对点的传输方式,且不能间离太远,所以微波、红外通讯主要用于车辆安全雷达、采集车辆环境参数、自动电子收费系统及车辆的指挥调度等等。

(4)短波、超短波通讯。短波、超短波通讯是车辆之间、车辆与外部通讯设备进行远距离信息交换的工具。不但可以用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而且能够达到与车辆间、车辆外部通讯设备的实时通讯。

2 车载无线通讯技术分析

2.1 车载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终将代替线缆和红外线技术在无线通讯系统中的应用,原因就是蓝牙技术能够避免线缆出现乱线,红外线对环境影响比较敏感的弊端,因此在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小,应用前景广泛。比如说使用蓝牙技术实现车门的自动开闭,利用蓝牙技术实现对车内音乐、视频等相关功能的自动控制等。此外,汽车与外部世界的高速、安全、快捷的通讯将成为汽车的基本配置和升级必要选件。采用适用于高速移动的最新无线电通讯技术,如UMB(超宽带)通讯技术、WiMAX通讯技术等,可以使汽车在高速移动中同外部通讯设备保持稳定、高速的无缝链接。随时保证汽车内、外通讯的畅通,汽车通过车载无线通讯设备可以随时收集外部信息。例如可以提前预知前方道路路况,并且能根据汽车行驶状态、周边路况等综合判断,自动采取降低车速,变换行进路线等方式,减少各类行车突发状况的几率,大幅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2.2 嵌入式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新款车辆中,嵌入式技术的集成度逐渐提高,进而使得车载无线通讯系统变得更加安全可靠。所以未来嵌入式技术将更加深入到车载无线通讯系统芯片的开发工作中,以此来带动了车载无线通讯的通讯能力。随着地面交通设施、各种汽车内外电子设备的建设和普及程度,车载无线通讯技术将加速从研究到普及的速度,不断满足实际汽车无线电应用市场的要求。

2.3 电子通信安全技术

因为车载电子通信系统涉及汽车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种应用系统,所以其安全问题极为复杂,对车载电子通信安全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要从技术的角度来完善车载安全机制,并且加强对车载电子通信系统的管理,实现软件和系统的更新升级,弥补信息安全漏洞。加大在技术创新上的投资支持力度,鼓励和培养相关人才,实现个系统之间的统一协调,完善安全机制。此外,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保障网络平台上的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不但要利用网络平台本身的优势对路况信息加以整合和甄别,同时还要加大对投放和播报的信息的甄别,去除恶意信息,另外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相关人员的水平和对信息分析整合的能力。

3 车载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车载无线通信技术在慢慢的被普及,按照通信距离的大小,车载无线通信技术分为四个部分:车内、车外、车间、车路通讯:一是,车内通讯。车内空间无线传输方式传播速度迅速,抗噪性能强,使用范围比较广,其中常用的无线数据传输手段就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蓝牙技术。二是,车外通讯。车外通讯模式指的是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车辆本身和各种外部通讯设施之间的联系,实现其信息资源的传递和交互。车外通讯的通讯范围覆盖面是最广,传输距离最远,通常情况下可实现数百公里的无线通讯传输。三是,车间通讯。车间通讯是一种双向的传输方式,存在于多个动点之间,车间通信功能是当车辆遇到危险或意外情况的时候,可以迅速的发出提醒,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让意外的车辆事故得以遏止。四是,车路通讯。车路通讯指车路和外部的无线通讯设施,当前该通讯模式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主要有: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微波技术、红外技术等等。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补给,车载芯片的研发、通讯数据的供应等整条车辆行业生产链将会不断优化和发展。如今,在保证车辆驾驶安全的同时,让驾驶者的舒适度进一步提升是当前车载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方向。以便于人们充分的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优势。

4 结语

总之,目前车辆的功能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人性化,所以车辆的信息传输、通讯功能也要摒弃传统的有线传输方式,不断地对无线传输技术进行优化,以此来满足人们更高的要求。相信在车载无线通讯系统的不断完善下,其未来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程一风.车载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科技经济市场,2015(10).

[2]王冰雪.浅议车载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J].信息技术,2015(7).

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势范文4

关键词: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U17 文献标识码:A

1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演变历程

在社会迅速发展并进入了信息时代之后,人们对信息传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期待着层次更高的无线电通信技术产生,所以,不断推动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进步,为其开创新的道路是十分重要的。用以管理、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统称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以及通信技术当中的应用软件、信息系统实现安装、开发、设计等过程的应用手段。其中包括了多种技术,常见的有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使现实生活中、生产中对该技术具有一定需求,且该技术也是军事、气象等方面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已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而寻求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完善对策也是目前的重要目标之一。

2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优缺点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优点主要有:①可用性高。因为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设备具有系统容量大、传输数字化、智能化以及小巧化等特征,因此也充分反映了该技术较高的可用性,尤其是军事领域方面,更是突出了这一特点。②可靠性高。无线电通信技术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可靠,该技术可有效抵抗水涝、台风等自然风险所引起的故障,通常情况下无线电通信技术均可保持较为通畅的通信信号,确保信息的相互传递。③时间、地域的灵活性。在现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下,鲜少有人能留意到交流中所跨越的距离、容量以及空间问题,无线电通信技术不仅有效避免了空间、距离与容量给正常交流所带来的困扰,还实现了信息传输功能,促进各国之间的紧密联系。

然而,无线电通信技术虽将通信灵活、传输距离、传输路线等问题解决了,但同时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例如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仅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保密性差,易于被窃取、拦截。现阶段,在无线电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国际化趋势的影响下,信息的保密也成为主要的工作,成为无线电通信技术不断改善的研究热点。

3 关于如何创新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对策

近年来,无线电通信技术一直处于不断改革的发展时期中。而在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的环境中,对无线电通信的技术问题进行克服并不断创新改善,是现阶段解决社会需求、满足用户生活需求的有效手段。因此应不断改造创新通信方法,根据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现存缺点,进行相关的研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3.1 采取数字通信技术

将无线通信技术数字化,不仅可将射频频谱的效率提高,还可使语音、数据以及控制功能通过指定的频谱进行扩展,此外还可实现集成且快速的数据访问。将系统频谱资源的可用率提高,加强信号维持的稳定性,是有效防止在通信中通信信号受到不同因素干扰的手段。不断提高系统通信的容量,并增加其他通信服务,例如数据、图象、语音等,保障用户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

3.2 推广施行宽带化信息技术

宽带化信息技术是推进光导纤维传输技术以及高通透量网络节点的关键之处,特别是最近几年,技术宽带化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无线电通信技术已呈现出宽带化发展趋势,因此推广施行宽带化信息技术对于稳定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信号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3.3 通信技术实现个人信息化

现阶段,全球个人通信实现个人信息化已成为发展趋势主流,通信技术的个人信息化不仅使传输路线被信息量堵塞的这一弊端得刀有效的改善,还可使信息通信传播速度得到大幅度上升。

3.4 开发具有潜力的网络接入样式

固定技术上的融合不同于其他的通信业务,WAP(无线应用协议)出现之后,在大幅度调动了无线数据业务的展开之余,同时也促进了许多业务信息通过信息网络进行传送。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融合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新旧结合,开发具有潜力的网络接入样式,例如无线本地环路入、移动蜂窝接入、固定接入等接入样式,从而满足生活中、生产中对通信技术的不同需求。

3.5 过渡电路网络的交替

过渡电路网络的交替中最关键的技术便是IP网络,IP网络也最恰当的选取对象,对数据的电路进行交替处理,可有效提升网络,将无线电通信技术在通信中,信号受干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6 推广SDR(软件无线电)

SDR技术是无线通信中用以操纵与控制纯硬件电路的现代化软件。改变了设备通信功能依赖硬件发展这一格局,通过软件实现多种通信功能。相比传统的无线电系统,SDR具有多种优势,例如兼容性好,功能软件化且硬件结构通用等。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对抗、侦察等方面深受大家的关注,然而该功能局限在军事通讯的范围中,若可将该功能进一步推广到市场中,将会使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保密性得到进一步的进步与发展。

3.7 将无线通信网络的可持续性提高

无线电通信技术所使用的网络设备若未得到优质的配置以及良好的网络部署,一旦遭遇安全威胁则将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拓新无线电通信技术时,应综合考虑冗余备份、配备设置优化以及网络设备性能提高等方面,从而使网络的可靠性得以保证。

3.8 基于Blue tooth技术(蓝牙技术)的信号传感器

该技术设计了一种具备快速、高效等优点的分散式网络组网算法。此外,将在蓝牙技术基础上无线传感器的网络系统协议进行了改进,将能量感知路由措施平衡网络层中各个节点能聊的消耗速率。同时将多工作状态的转化机制以及定时唤醒引入到链路管理层中,从而延长了节点的生命周期。蓝牙技术所具备的使用性以及安全性相对来说更高一些,在制作传感器中应用蓝牙技术,可随时将用户需求的信号方向反应出来,若连接上网络,可将可用性以及机动性提高。

结语

从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演变历程中可明显看出,该技术各方面的需求日益突出,例如保密性、信号稳定性、通信灵活性、传输距离以及传输路线等等。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拓新无线电通信技术日益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内经济在市场的推动下,无线电通信技术尽管已发展的相当迅速,但面临着现今众多人口对通信的需求,现阶段无线电通信技术依旧存在普及率偏低、网络规模教与容量较小等问题。在越来越激烈的无线电通信技术竞争中,各个无线电通信企业也越来越积极的对新技术进行拓展,从而提高企业本身的营业能力,丰富市场竞争中可提供的选择,使消费者各方面的需求均可满足。综上所述,无线电通信技术各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开发潜力,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开发,改善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现存问题,促进该技术的进步,从而为通信事业出一份力。

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势范文5

关键词:广播电视 无线传输覆盖 网络化 管理 发展思路 战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c)-0071-02

近几年,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数字广播、地面数字电视、IPTV等各种新媒介大量涌现,使得无线广播电视在覆盖网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新时期形势下,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开始逐渐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多媒体技术的传播与普及应用给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带了新的契机,但同时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发展态势也令广播电视部门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情形下,无线广播电视应牢牢把握契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科学技术变革的研究力度,不断完善当前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的运行与管理机制,进而促进我国的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更好更快地发展。

1 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面临的考验

长期以来,无线传输覆盖扮演着在各个地区领域之间传播信息的重要角色,承担着部分社会公共职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质。例如宣传国家最新的政治决策、发展战略需求等。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波、码分多址、频分复用等新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有线电视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对无线广播电视的传统地位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在部分偏远地区,无线信号较差难以保证人们收听到的广播质量,数字化的收听质量不尽如人意,重影现象十分严重。由于无线传输容量不大,且信号质量极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作用,在新时期环境下,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发展。因此,广播电视台应就如何有效促进无线传输覆盖的问题展开深入详细的探讨,指出在新环境背景下有关我国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的几点基本的发展思路。

2 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发展的思考

2.1 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的特点及其优势

尽管由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利用无线传输具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整体来看,无线传输覆盖具有许多有线覆盖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当今社会,无线网络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无线传输有着相当广泛的用户基础以及设备基础,更加容易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应用,并且在可扩展性、成本等方面都有着较为突出的优势。为此,广播电视部门应积极地进行技术革新,探索并构建出能够有效促进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运行与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公众创造出良好的信息传输系统,提高人们接收信息的质量与效率。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的特点主要有:频率宽、发射容量小、覆盖范围广、用户群基础宽泛、操作便利等。

2.2 从有线技术和无线技术发展看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的发展

有线技术与无线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互相对立的关系,相反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近几年来,有线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广播电视的无线传输与覆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条件。有线技术与无线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各自的不足与优势,如果能够将两者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必然能够有效促进有线、无线技术的科学持久的发展。例如,在覆盖了光缆的地区,可以将LMDS作为备份,建立起一N拓扑结构;或者在一些没有电视光缆的地区,选用数字MMDS进行替代,如果地形较为复杂则可以替换为数字电视、卫星电视直播系统等。可见,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要想取得长久可持续的发展,首先需要先克服模拟电视的弱点,实现双向移动接收,满足当代社会对多功能业务的需求。有线技术与无线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推动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的创新与发展。

3 发展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的基本思路

3.1 明确广播电视业务运营在无线领域的发展战略

近几年来,国内的通信竞争主战场逐渐由有线领域逐渐转移至无线领域,随着4G、5G牌照的发放,更加确立了无线传输在多媒体公共服务中的主导地位。随着“三网融合”政策的推出,各大通信运营商纷纷开始完善各自的业务平台,实现了在短时间内向无线移动视频以及电视服务的大量转移。在此背景下,如果广播电视的无线传输覆盖不能将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合力,那么无线市场的发展必将受到某种程度的挤压,其公益性会被逐渐削弱,进而导致媒体公信力与广告吸附力下降,对广播电视在公益性与经营性社会公共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3.2 紧紧抓住广播电视发展的战略机遇

(1)地面数字电视。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是必然趋势,对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而言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口。2010年,数字电视全面普及,模拟发射逐步关闭。由于历史原因,模拟发射的关闭并不能在一夕间完成,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加快数字化电视发展,扩大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范围。有线电视网络基本上已趋于完善,需求也正逐渐达到饱和状态。而无线数字化网络技术凭借其便利性、覆盖范围广、成本低等诸多优点给我国的无线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中央台在全国进行传输覆盖建设。为了切实执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发挥国家主流媒体作为政府喉舌的作用,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建设无线传输覆盖站点,形成一张交错完成的覆盖网络,推动中央台数字化覆盖工程的发展。广播电视部门应充分利用好这张网络,做好规划建设工作,实施特别的管理,尤其是在站点、频点、技术方案等方面要尽可能地做到高度统一,采取积极的措施最大程度地推动当地无线传输覆盖网络建设的工作。

3.3 结合不同手段,实施广播电视全覆盖

目前广播电视的传输覆盖主要有3种主流技术手段,分别是:直播卫星、无线网、有线网,3种技术各具特色。其中,无线传输覆盖的优势尤为突出,如果能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立体交叉覆盖,对于全国广播电视的全面传输覆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与此同时,将3种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即形成3张网络的“融合经营”,能够改善如今我国各地广播电视节目固步自封、各自为政的僵局,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与广告吸附能力,增强各个频道的市场竞争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主义文化的侵袭,满足用户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3.4 整合无线覆盖网资源,建立一张无线全覆盖网络

自直播卫星开通以来,数字电视的用户数量直线上升,而有线网络则在开拓西部地区用户市场时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积极推出新政策,要求广播电视部门上下合作,共同努力创造发展机遇,利用市场经济动作,整合各地区的无线传输覆盖网络的资源,最终组成一张覆盖全国的网络,实现无线广播电视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确保政策信息畅通无阻的传播。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应在充分掌握我国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基本情况的前提条件下,对频率、频道等实行统一规划,整体上以大功率的覆盖为主,而直播卫星、小功率发射等则作为一种盲点补充,构造出一张清晰化、系统化的无线传输覆盖网络。

3.5 整合集团内部无线资源,实施统一的运营与管理

我国在实施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时要始终坚持公益性的原则,逐步抽离各地区广播电视公司的部分职能交予当地广播电视技术中心负责,由其统一承担无线传输覆盖网的建设、运营与管理等相关工作,而传媒公司仅需负责节目制作以及市场开发等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无线资源的有效整合,确保电视广播节目的质量与公益性,不断强化无线传输覆盖网的发展与革新。

3.6 公益与经营协调发展,有线与无线相互补充

要想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公益性与经营效益协调发展,首先应转变传统的“公益为主,经营为辅”的观念,形成事业与产业并重,共同发展。在推动无线传输覆盖发展时,可以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开放整合,让投资的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这有利于无线广播电视的长久发展。此外,还可以利用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等各种技术手段,丰富节目种,传播更多具有公益性质的节目,当时机成熟时,可以开展部分经营性业务,同时兼顾无线传输覆盖网发展的公益性与经营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无线传输覆盖在我国的发展已数十年,党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工程的建设,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予以支持。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现阶段的目标是实现全国各地区人民都能享受到由电视广播无线传输提供的各项服务,这就要求各个地方的广播电视台在思想上形成高度统一,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整合各自的无线网覆盖资源,交织成一张完整的网络,实现高质量信息无阻碍的传播。此外,无线网在传输覆盖的发展过程中还应适当结合有线技术,实现业务、地理以及形式等方面的互补协调,提高电视广播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快无线传输覆盖网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梅,阮太中,王健,等.重庆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发展思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6(2):77-79.

[2] 陆庆机.广西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事业五十年发展成就[J].视听,2008(12):26-28.

[3] 国家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构建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体系――我国广播电视无线传输发射事业发展扫描[J].中国无线电,2009(8):45-47.

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势范文6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油田自动化;无线网桥;无线传感器

无线通信技术在油田自动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现在市场上的无线传感器类型较多,而在实际油田开采中,常应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计传感器以及载荷传感器等。无线通信技术虽然并不能作为油田开采中的主要通信技术,但是却是有线网络通信技术的重要补充。在一些特殊场合,如仪表控制线布线较密集的地方或是地面施工较复杂的地方,均可以应用无线通信技术。以下笔者就联系实际,对无线通信技术在油田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1无线网桥

无线网桥的设计是为了通过无线技术来实现远距离点对点网络互联。分散的两地的独立网络,可以在无需考虑物理线路的情况下,通过无线网桥实现相互连接。

1.1无线网桥的工作方式

在我国现在的油田开采中,主要是应用5.8G频段的网桥,该频段无须申请无线执照,在部署起来要远远方便于其他有线网络设备。无线网桥有点对点、点对多点以及中继连接和以上两者的结合这三种工作方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油田开采的实际通信需要和实际通信距离来选择适合的无线网桥工作方式。一般情况下,当终端距离较远时,宜采用点对点的方式;当终端距离较近时,宜采用点对多点的方式;而当同时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时,则宜采用中继连接和以上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另外,在采购设备时,应根据作业现场的真实传输情况,来确定相关技术要求和参数。

1.2无线网桥的优势

无线网桥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无限网桥在布设时,只需在两个终端架设室外接收、发射设备及室内单元,即可实现无线通信,而不用铺设物理电缆。所以,无线网桥的移动性要比有线网络要强。在油田内部,往往会划分有很多个计量站,无论是其现场的实时运行参数还是视频监控信息,都是通过网络传输至中央控制室当中的。这种情况下,应采用点对多点的无线网桥工作方式,分别在中央控制室和各计量站当中架设中心全向天线和终端用户天线。若是出于实际需要,油田内部也增设了计量站,那么油田内部的计量站只需架设一个远程用户终端,以简化网络扩展的步骤、提高网络扩展的效率。

2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称WSN。在油田开采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所组成的,这些微型传感器节点均分布在油田监测区域内,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形成一个网络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节点:传感器、汇聚及管理。在油田监测区域内及附近分布着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它们以自组织的方式构成一个网络,将监测到的数据沿其他传感器节逐跳传输,期间其他节点均可处理这些数据。最终,数据经多跳后路由到汇聚节点,再通过4G网络等达至管理节点。用户可以在管理节点上来配置及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油田监测任务、收集油田监测数据。在油田开采中,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应用于仪表控制线布线较密集的地方或是地面施工较复杂的地方。

2.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优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具有以下两点优点:①组建网络速度快及移动性强: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在无需考虑物理线路的情况下,通过无线网桥实现相互连接,所以在组建网络时只需要在接口安装无线传感器,并简单设置好信道和地址,就可完成网络的组建,十分快捷、简单,且由于没有物理线路,所以移动性强。②网络扩展性好:当建设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础设备后,若后续需要对其网络进行扩充,则只需要安装无线传感器并设置好相关参数即可简单地实现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扩展。

2.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不足

虽然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很多优势,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足。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不足之处在于:①实时性差:在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接收油田监测数据的过程中,是通过地址顺序和轮询方式,因此所监测采集的数据并非实时数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对关键设备进行实时连锁控制。②供电性差:无线传感器主要是利用电池供电的,而电池的电量是有限的,虽然无线传感器本身的耗能较低,但仍然需要每隔3~6个月换一次电池,而不能长期连续使用。也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供电瓶颈乃是未来其在油田自动化应用中亟需解决的一项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也日新月异。无线通信技术在油田自动化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有线网络通信技术仍然是主流,但无线通信技术作为其的一种重要补充,在实际应用中仍然有着诸多优势。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无线通信技术,充分发挥出其优势,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优的效果,是未来行业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宝岭.无线通信技术在油田自动化中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4,33(10):80-81.

[2]王爱民,杨勇,尹俊.几种无线接入技术在油田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1,(06):121-123.

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势范文7

【关键词】 OPPC 测温 导线 拉曼反射 光敏性

一、OPPC技术特点

OPPC(Opticalphase Conductor,简称OPPC)是电力通信系统的一种新型特种光缆,是在传统的相线结构中将光纤单元复合在导线中的光缆,是充分利用电力系统自身的线路资源,特别是电力配网系统,避免在频率资源、路由协调、电磁兼容等方面与外界的矛盾,使其具有传输电能及通信的双重功能。

OPPC导结构独特,在传统相线中添加光纤单元,突破光纤复合底线的种种局限,降低了线路成本,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建设过程中的工作量,并且能够在不具备OPGW光缆安装条件的低电压等级线路中提供可靠地光纤通信通道。

我国35千伏及以下线路一般都采用三相电力系统传输,大多都没有架空地线,系统的通信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如果用OPPC替代三相电力线路中的一相,形成由两根导线和一根OPPC组合而成的电力传输系统,则不需另架设其它通信线路就可以解决电网的自动化、调度、通信等问题,并可大大提高传输的质量和数量。

二、OPPC光缆的优势

当今世界OPPC通信被誉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节能效果显著等多种优势的新型通信方式。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架设应用OPPC还有诸多优势:由于OPPC采用特殊导体材料制造,能承受短路电流、雷击电流(包括潜供电流)比OPGW大;同时相线光纤OPPC安装时不一定在杆塔最上方,所以不易遭雷击,避免了像OPGW由落雷引起的断芯断股事故; 若在220千伏线路上架设ADSS要考虑地面距离,造成 ADSS对地安全距离不够和挂点距离偏高;10千伏、35千伏线路没有架空地线,导线本身对地面距离按常规设计已选定,没有OPGW及ADSS空间,所以只有选择OPPC为最合适;在电网中,尤其是66kV以下的配电线路,有些是可不架设地线的,因此不可能安装OPGW。

在所有的电网中,唯有相线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满足电力监控或光纤联网的要求,与OPGW技术比较接近,在传统的相线结构中以合适的方法加入光纤单元,就成为光纤复合相线,图1为OPPC结构图。

三、OPPC光纤测温技术

3.1 测温原理

OPPC光纤测温技术是基于OPPC光缆的特性,利用拉曼反射原理和光纤材质的光敏性对温度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充分掌握线路的运行状态,并通过温度的变化有效干预线路电流变化;同时,OPPC测温技术的应用,也对冬季在线融冰、融雪创造条件。

(1)拉曼反射测温原理。向被测试光纤发射光脉冲,脉冲通过光纤时一部分光会偏离传播方向并向空间散射,利用散射光回波延时测定测试点的位置;由于散射回波的强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可根据反射回来的光的强度计算出测试点的温度。利用以上原理,可计算出线路测试点的温度及位置。(2)光栅测温原理。通过特殊的加工方式,使光纤内部形成相位光栅,局部形成一个窄带反射面,对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反射,当光纤温度发生变化时,光栅的周期会随着光纤的物理特性变化而变化,反射波波长也随之改变,通过对反射波长变化程度的测量,便可测量出光栅所在位置光纤温度的变化;通过对反射光延时的测量,可确定光栅的位置;利用以上原理可测量出测试点的位置及温度变化情况。

3.2 优劣对比

拉曼反射测温技术是利用光纤本身的散射感应温度变化,测试时要求光灵敏度较高,因为反射光本身强度较弱,由于散射光的灵敏度的局限,要求设备具备较高的接受灵敏度,对测量距离也有一定影响;拉曼反射测温方式的优点是对测温点数量没有限制,可实现线路连续测温。

光栅测温技术是利用特质光纤的反射光感应温度变化,优势在于其反射光较强,测试距离更远,对设备接受灵敏度要求不高,但特质光纤的测温方式也大大限制了测试点的数量。

四、OPPC测温技术的特点

OPPC测温技术是利用OPPC光纤复合相线的优势,基于光纤测温原理,对输电线路相线进行实时测温,能够保证较高的测试精度,光纤的无源特性也使得光纤在满足测温和通信需求的同时不影响现有线路的正常运行和检修维护作业。

利用OPPC测温技术,降低了线路建设成本和测温成本,OPPC建设过程中不必再进行OPGW光缆的架设,降低了线路成本和工程量,并且能够为测温系统提供测温通道,取代传统的测温方式,大大降低了测温成本,为线路的远程监控提供实时的数据资料。

OPPC测温技术应用简便,不需在线路或杆塔上安装特殊的测温装置,不需单独建设相应的数据采集通道,结合OPPC光缆的特点,融入光纤测试技术原理,既降低了线路建设成本,又达到了线路温度实时监控的目的。

五、OPPC技术及OPPC测温技术应用前景

OPPC新技术解决了目前电力ADSS 和OPGW 光缆遭遇电腐蚀、无法满叉跨越距离要求、遭雷击、被偷盗、线损等诸多的弊端,而且更重要的是给建设配网自动化等调度业务提供了线路光纤通道。利用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路径资源架设OPPC光缆的方式很好地满足了各种需求。

OPPC可以克服OPGW 和ADSS 的所有不足,应用前景广阔。OPPC因为光纤复合在相线内,没有地线上落雷引发的OPGW 断股、断纤的严重事故。ADSS 光缆的架设给原有线路增加了重量、拉力,附加了额外线路负荷,给线路带来了潜在的隐患。与ADSS 相比,OPPC没有给原有线路附加额外线路负荷带来的隐患。因OPPC与接头盒上均有高电压,有绝对的防盗优势。

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势范文8

贵公司对2015年上半年的电源管理市场怎么看?对下半年的情况又有何预期?

飞兆半导体公司首席战略官SteveFu:Fairchild尤其对汽车、工业和云市场的增长机会持乐观态度。我们看到正在中国铺开的4G电信基础架构发展有些缓慢,但我们预计在下半年就会恢复。手机仍将是具有巨大增长空间的领域,因为既有供应商通过推出具有强大功能和电池寿命的新设备与新的厂商(如LeTV)进行竞争。

英飞凌电源管理及多元化市场事业部中国区总监梁锦文:中国政府于今年5月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总体规划,并将之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这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将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比如说,为满足“互联网+”行动计划要求,4G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智能终端市场将会持续增长,服务器的本土化进程也将加快。此外,新能源发电技术,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推广计划也在加紧实施,这些都是电源管理产品的主要应用市场。为应对这些市场热点,英飞凌作为功率半导体市场的领导者,已经推出或正在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成功完成对前国际整流器公司的并购之后,英飞凌拥有了更为丰富的产品和方案,以应对市场更为多样化、复杂化的需求,进一步巩固了在更多的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

Intersil公司战略及基础设施电源产品高级副总裁Mark Downing:工业与汽车市场需求在2015年上半年期间保持旺盛。由于这些业务的周期长,所以专家预期它们将比消费市场更加稳定,据估计,消费市场需求在下半年将不如往年同期。

2015年上半年PC市场疲软对行业需求有负面影响,客户会在下一代平台和Windows 10于今年下半年之前减少库存。基础设施市场的需求有下滑趋势,特别是在中国,电信运营商推进4G基础设施部署的速度慢于前些年。

长远来看,电源管理市场仍然是电子系统的重要创新领域之一,增长前景非常光明。我们看到,我们的数字电源模块很受系统设计工程师的欢迎,他们能够使用这些产品方便地获得遥测和实时电源管理优化的优势,而无须成为数字电源专家。同时我们也看到工业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面对负载和电压上升情况以及对于降低能耗的需求,供应商有机会帮助客户获得他们需要的性能,而又不增加功耗。

凌力尔特公司电源产品部产品市场总监TonyArmstrong:2015年上半年我们已经看到的一个主要趋势是,通信和计算机行业继续采用数字电源系统管理(PSM)技术。而且,如果数字电源得到正确使用,就可以降低设备功耗、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供卓越的稳定性和瞬态响应并提高系统总体可靠性。

通信和计算设备的系统设计师正被迫提高其系统的数据吞吐量和性能,也在被迫增加功能和特性。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着降低系统总体功耗的压力。例如,一个典型的挑战便是通过重新安排工作流程,将作业转移到未充分利用的服务器上,从而允许其他服务器关机,以此降低总体功耗。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知道最终用户设备的功耗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设计得当的数字电源管理系统能为用户提供功耗数据,从而允许智能地做出能量管理决策。

最后,在进入2015年下半年之际,我们将继续投资PSM产品,同时每年推出面向这一领域的新产品。对我们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数字电源系统管理有望使下一代环保电子系统实现更高性能和更低能耗。尽管最初的应用在高端企业计算系统领域,但是有明显的迹象表明,PSM正在进入其他很多市场,包括工业和医疗系统市场。

安森美半导体应川产品部交流直流电源管理市场推广经理蒋家亮:环保节能法规以及电子产品趋势,要求提高电源管理器件能效和功率密度,以及降低待机能耗。美国能源部DOE规定空载能耗须低于lOOmW,并将输出功率水平提高到250W以上。而将于2016年1月1日生效的欧盟最新版能效标准(CoC Tier2)进一步提高电源能效要求标准,对于0.3-49W的低输出功率应用,要求空载能低于75mW,因此,电源管理市场将朝向更高能效、更低能耗的方向发展,以符合越来越严苛的各种能效法规。

安森美半导体一向以高能效创新配合能效标准或法规的发展步伐,例如,新推出的NCP1366是初级端稳流控制器,采用光耦和TL431基准电压源混合结构,空载能耗小于lOmW,完全满足美国DOE及欧盟CoC Tier 2的高能效标准。

随着工业4.0的出现,电源管理技术如何发展才能赶上工业智能化的步伐?

Steve Fu:工业4.0、IoT和通过所谓智能工厂中的传感器和连接性实现其他智能的整体趋势是支持电源管理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所有这些智能节电都需要更智能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从而允许优化满负荷下的系统效率,同时支持始终在线的超低待机功耗。Fairchild的独特定位就是利用我们的IP和传感器技术,开发高度集成的功率半导体和传感器IC。

梁锦文:自从“工业4.0”的概念提出以来,英飞凌自一开始便参与并积极推动“工业4.O”战略项目。随着工业4.O的推进,在中国,与之对应的计划就是《中国制造2025》,该计划明确提出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和机器人等列为突破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电源作为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关键部件绿色节能,效率优先将是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势。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性半导体产品,将是提高电源产品能效及整体性能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今,基于SiC材料的半导体器件应用越来越多,基于GaN技术的产品也陆续上市。此外,随着电源产品功能和种类的多样化,数字化电源产品的推广和应用也将有利于推动工业智能化进程。

Mark Downing:我们对“智能”工厂的潜力和工业应用中增加实时电源管理非常看好。推动工业4.0的最重要因素是数字控制。

全数字控制回路使系统设计工程师能够从视觉上掌握系统中的电源是如何管理的,并相应做出调整。遥测数据可帮助实现非常高的功率优化水平,再加上一流的硬件支持,能够实现非常高的效率。

过去,在智能系统中采用数字电源的障碍之一是设计的复杂性。不熟悉数字元件代码编写的系统设计工程师不愿意采用新技术。Intersil的数字电源GUI取得了很大进步,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对我们的数字电源产品进行完全配置和监控,无须编写任何代码。使用PC、USB接口并点击鼠标,设计工程师就能配置和更改其数字电源的任何参数、遥测功能和电源轨时序。Intersil的最新版PowerNavigator包括三项创新,可帮助设计工程师使其电源快速完成设计并投入运行,而且支持由工业4.O推动的“智能”应用。

蒋家亮:工业4.0由德国政府提出,并受到美、英、中等多国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旨在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工业智能化需要各种技术综合集成,包括工业软件、工业电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集成传感、通信、计算的工业电子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而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智能化进程的关键。这一切都离不开高能效的电源管理,所以需要促进电源管理技术向更高能效、更高功率密度、更低能耗的方向发展。

快速充电取代无线充电成为今年的热门概念,贵公司在这方面的计划如何?

Steve Fu:客户需要将快速充电作为移动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必备特性,用于最小化生活中因无电而不能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在意识到该需要后,Fairchild已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将继续研究快速充电解决方案。我们已经开发了针对旅行适配器市场的产品,除了满足制造商具体的要求外,还支持领先的快速充电标准如QC2.0和Pumpexpress。新型接口如支持功率输出的USBType-C接口还支持采用快速充电设计。

梁锦文: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多,电池的续航能力面临挑战,快速充电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提高充电速度,各个主流手机厂家,都开始配置或选配快充。与传统的5W和10W充电器相比,快充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更高的充电功率,较常见的有13.5W,15W和18W,而24W大功率充电器也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出现。由于受尺寸的限制,充电器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以满足整体热设计的要求。英飞凌顺应市场趋势,适时推出了针对消费市场的CE系列CoolMOSTM,并已经与国内几个领先的充电器厂家进行了合作。凭借优异的效率指标,以及有吸引力的成本优势,英飞凌CE系列CoolMOS,已经成为15W,18W,24W及以上大功率充电器的首选MOSFET。结合英飞凌的电源管理IC以及低压MOSFET,我们可提供实现高效和高功率密度的快速充电器整体解决方案。

Tonv Armstrong:凌力尔特公司始终关注新的市场机会,无线功率传输确实是新机会之一。面向手机、媒体播放器等移动设备的无线电池充电市场已经确立,不过Qi标准涵盖了这类无线电池充电技术。凌力尔特不是专注于这一面向消费者的主流无线功率传输应用,而是专注干工业、医疗和军事应用,后面这类应用的要求严格得多。

我们的无线功率传输电池充电ICLTC4120完全不兼容Qi标准,相反,该解决方案是专为满足高可靠性应用的需要而设计的。LTC4120利用了PowerbvProxi的底层技术和无线电源架构,以使基于LTC4120的系统能够在更长的功率传输距离上运作并拥有更大的偏差容限。这是以很高的效率实现的,因此接收器并未遭受热问题。此外,大多数工业、军事和医疗应用并不愿意与消费类产品具有互操作性。

作为一个旁注,这里解释一下PowerbvProxi的技术。LTC4120中嵌入了PowerbyProxi已获专利的动态调谐控制(DHC)微调技术,与其他无线功率解决方案相比,提供了显著优势。为了响应环境和负载变化,DHC动态改变接收器的谐振频率。DHC实现了更高的功率传输效率,从而允许使用尺寸更小的接收器,并产生可忽略不计的电磁干扰,甚至允许更长的传输范围。与其他无线功率传输技术不同,DHC允许通过感应电场进行内在功率值管理,从而无须单独的通信通道来验证接收器或在电池充电周期管理负载需求变化。

蒋家亮:无线充电的愿景是随时随地可同时为多个设备充电而无须电力插头,而快速充电则为解决充电时长及应急性的电量问题,两者本质上是共存共生的关系。

安森美半导体的NCP136X系列针对20W以下的低输出功率通用电源应用,可用于无线充电和快速充电。该系列器件采用初级端稳流控制,启动时间少(NCP1365/6启动时间少于1秒),提供高能效和低功耗,是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及其他便携式设备充电器的理想选择。

德州仪器公司电池管理产品(BMS)大中华区市场和应用部门经理文司华:在5月,TI即推出了业内首款采用专有MaxCharge技术的全集成5A单节锂离子(Liion)电池充电器电路。与现有电池充电器相比,这款器件将充电时间减少了一半以上,只需原有的40%,从而让用户更快速的充电,同时又不会受到发热的困扰。bq25892开关模式充电器在最大限度地保持行业最快速充电时间所具有的优势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充电体验。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并延长很多锂离子应用中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MaxCharge技术缩短了充电时间并减少了充电时的散热量,这些应用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人机、移动电源以及工业以和医疗设备。

在汽车应用中,电源管理技术今年有什么突破?

Steve Fu:Fairchild在提供电源管理解决方案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些解决方案支持先进的点火、燃油喷射和电子动力转向技术,在提高燃油效率的同时还减少了拥有成本。事实上,车用产品仅占公司销售总量的15%多一些。

汽车系统现在需要更高的电流同时追求更高的效率,旧的系统需要新的解决方案来支持向下一代高效汽车的过渡。总体来说,机械和液压系统正在被电子系统所取代。电动助力转向是客户使用我们的功率模块设计功率电路应用中的一个重要例子,目的是提供具有更高效率,对性能消耗更少的解决方案。最近,我们推出了我们的第四代IGBT技术,减少30%的开关损耗,同时为客户提供更佳的效率。

当然,宽带隙功率半导体由于具有更高效率、更高功率密度和更高开关频率的优势,继续吸引着汽车制造商的兴趣。

梁锦文:由于一次能源的日益枯竭,近些年来,全球的主要汽车工业国和汽车消费国都在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并提出各自具体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在新能源汽车中,由于动力电池的采用,电池的充电,电池到负载的供电,都涉及到车载的电能变换装置。为迎合车载装置对于能量转换的特殊要求,比如可靠性,散热性能,负载循环能力等,英飞凌将推出适用于大电流的无引脚封装(TO-Leadless)汽车级MOSFET产品,以满足更高的散热要求,帮助客户达到更高的功率密度,实现更为紧凑的设计。英飞凌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半导体供应商,和其他来自科学界以及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构成12家合作伙伴,在今后三年,共同开展旨在研究如何更加高效地对电动汽车电池进行充电的Luftstrom项目。作为Luftstrom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功率电子元件的创新可将充电损耗降低30%。这意味着废热更少――由于散热工作量更低,散热装置外形更小巧、工作时更安静。

Mark Downing:在许多因素的推动下,混合动力汽车已从概念变为现实,半导体供应商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创新时代。大多数汽车生产商计划在2015年底车型上就开始采用48V新标准。系统仍然使用常规铅酸电池来支持针对‘轻’负荷的12V网络,但48V锂离子电池提供的独立48V网络可支持关键系统功能,包括电动助力转向、制动和HVAC。锂离子电池除了具有更多电荷,还有显著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轻的重量。在制动系统中,这意味着它们更适合在汽车制动减速时回收能量。

支持高电压的能力为提高汽车效率开辟了许多有意思的机会。汽车不仅在低速和走走停停的车流中行驶时不再多耗油,而且还能回收能量.并将其存储在电气系统中重新使用,最终实现降低油耗。汽车需要发动机一直开着才能保证和智能手机的连接沟通,从而实现遥控启动制冷和制热系统、启动和解除警报系统以及车载娱乐系统。这也能更容易地支持精确的电源管理从而增加效率和延长电池寿命。

合适的技术融合、要求降低燃油排放的法规和实现显著能源节省的机会,将会共同推动对支持更高电压标准的汽车的需求。据Lux Research预测,48V微混市场的规模到2024年将达到7.88亿美元,2015年是这项技术的采用元年。早期采用侧重干高档车,全球需求由欧洲、美国和中国主导。

Tony Armstrong:汽车市场是凌力尔特公司很重视的最终市场之一。上一财年,我们在这一市场的总体销售收入已经增长了19%,并持续以高于公司总体增长的速度增长。汽车行业的大部分创新和差异化来自汽车电子产品。由于需要提高行车安全、燃料效率和舒适度,因此呈现了巨大商机。混合动力和全电动型汽车的激增将稳步驱动对创新性模拟产品的需求。

汽车电子系统中有许多应用需要持续供电,即使在车辆处于停泊状态时也不例外。这类应用的关键要求是低静态电流,以延长电池寿命。自2001年以来,凌力尔特公司一直生产备用静态电流低于100μA的开关稳压器,目前处于开发中的某些新产品将使这一数字降至低于2μA。因此,这些产品已经为得到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制造商的采用而做好了充分准备。

随着将电池作为电源这种做法日益普及,相应地也需要最大限度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电池容量失衡(即电池组的每节电池之充电状态失配)在大型锂离子电池组中是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由制造工艺、工作条件、电池老化等方面所导致。

人们一致认为:在制作大型电池组时需要采用电池监察和电池平衡功能电路,以在电池组的使用期限内保持很高的电池容量。凌力尔特的新型电池管理系统(BMS)产品系列在此领域中大受欢迎,而且目前是已投产和上路行驶的汽车中唯一使用的BMS产品。

总之,凌力尔特公司很好地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了产品,以向这类汽车电子系统制造商提供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显然,为汽车电子系统生产电源转换IC的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是很大的。

蒋家亮: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和提高燃油经济性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如电动车(EV)/混合电动车(HEV)作为新型环保车日渐受到市场的青睐。安森美半导体提供一系列无刷直流(BLDC)电机驱动器支持汽车电气化,并推出用于HEV电源模块的高压牵引IGBT来应对电机控制的需求。如三相无刷直流电机驱动方案LV8907和全集成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驱动模块STK984-170。LV8907无须任何位置传感器,降低方案成本及占位面积,预先载入配置寄存器,无须软件,可以独立模式驱动电机,无须外部系统控制器,结合使用安森美半导体的易于使用且免费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实用工具,可定制用于宽广范围的电机和负载,LV8907还集成LIN收发器,可提供基于LIN的先进电机驱动方案。STK984-170由LV8907和6个独立的MOSFET组成,集成精密分流电阻器、热敏电阻和系统元件,针对引擎盖下的高温和苛刻条件而设计,用于汽车散热风扇、电动油泵、燃油泵、电动水泵等应用,无须外部微控制器,显著减少系统空间、重量和成本,简化设计,加快上市时间。

文司华: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TI C2000方案作为业界成功的无线充电安全方案,已经在多个新能源城市开展无线充电试点。

TI推出应用于汽车的WPC1.1传送器方案bq500414Ω,当bq51025 RX和bq500215 TX共同作业时,可组成一个WPCl.1的兼容方案,并可在IOW的条件下运行。我们还推出了第一个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上的无线接收器bq51003。它与最新的bq25100电池充电器一并,可为对应用空间有着较高要求的可穿戴应用提供最小规格的解决方案。

TI数字电源在汽车行业应用的也很多,例如特斯拉、或者比亚迪那种应用,上述应用所应用模拟的产品,通常有一颗MCU在里面配合控制器,TI数字电源的应用就会更加合适一些。

第三代的半导体材料,如SiC,越来越多应用在电源中,贵公司有采用新材料的意愿吗?未来有何计划?

Steve Fu: Fairchild目前正在进行SiC器件的开发,我们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内就会推出我们首款基于SiC的二极管。GaN也是我们的宽带隙技术发展蓝图的重要部分,特别用于高电压应用。通过与客户互动,我们意识到GaN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但这种情况会变,因为需要高功率密度、更高效率和更小尺寸的应用持续演变。我们在离线电源领域的领先地位对于Fairchild开发GaN技术尤为有利,我们特别对构建生态系统周边的GaN开关有兴趣,因为客户对这种技术的需求已变得更为主流。

梁锦文:随着电源行业对于产品能效、功率密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采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如SiC,GaN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的产品中。英飞凌作为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的领导者,一直致力干不断创新,在SiC技术方面,已陆续推出碳化硅二极管以及碳化硅JFET产品。其中最新的第五代650V和1200V碳化硅二极管在电源以及太阳能逆变器等应用广泛应用。在GaN技术方面,结合公司所收购的前国际整流器公司的GaN平台,以及我们与松下电器的伙伴关系,使我们在前景光明的GaN市场确立了技术领先的地位。将来,我们的客户可以根据其系统要求,灵活选择增强模式(常闭型)或者级联模式(常开型)产品。

蒋家亮:安森美半导体持续致力于推动高能效创新,和功率转换器专家Transphorm于2015年3月宣布联合推出600V GaN(氮化镓)晶体管用干紧凑型电源及适配器,包括NTP8G202N(TPH3202PS)和NTP8G206N(TPH3206PS)600VGaN共源共闸(cascade)电晶体和使用这些装置的240W参考设计。NTP8G202N(TPH3202PS)和NTP8G206N(TPH3206PS)的导通阻抗典型值为150mΩ和290mΩ,采用最佳化的T0-220封装,客户可依据现有的制板能力而整合。

GaN现作为一种新兴的工艺技术,提供比硅更高的电源转换能效,同时提供低导通损耗(低导通阻抗)和低开关损耗。而且,提高的开关速度也有助于节省空间。此外,GaN提供的更高的电源转换能效意味着更少的散热量――减小了需要分配给热管理的空间。

随着更多工程师熟悉GaN器件的优势,基于GaN的产品需求将快速增长。安森美半导体和Transphorm正工作于新的发展前沿,并加速市场的广泛采纳。

文司华:实现更加高效的电力转换是应对当前增长的人口和能源需求的一个关键技术目标。能够有效推动这一目标达成的重要创新就是在电源应用中使用氮化镓(GaN)。相较干以往使用的硅晶体管,GaN可以让全新的电源应用在同等的电压下以更高的转换频率运行。基于数十年电源测试方面的专业知识,TI已经对GaN进行了超百万小时的加速测试,并且建立了一个能够实现基于GaN电源设计的生态系统。

TI日前了LMG5200,随着这款全集成式原型机的推出,工程师们能够轻松地将GaN技术融入到电源解决方案中,从而进一步突破了对常规功率密度预期的限值。基于数十年电源测试方面的专业知识,TI已经对GaN进行了超百万小时的加速测试,并且建立了一个能够实现基于GaN电源设计的生态系统。

在未来的几年内,GaN可以在提供更大输出功率的同时减小适配器尺寸。随之而来的将是易于携带,同时又支持更高容量电池的插墙式适配器,这些大容量电池可支持更长的运行时间,以及为更大以及效果更佳的显示器供电。客户也将能够把TI的产品用于多种汽车、工业和无线充电产品,并为它们提供更多的性能。TI也正在与太空领域的客户进行接洽,探讨宽温度范围和辐射方面的应用。

为了给GaN创造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TI致力干帮助客户简化这款产品的使用性,并且优化其性能。我们深知,TI必须另辟蹊径。通过将GaNFET与高性能驱动器进行共同封装,我们能够在一个模块内提供惊人的性能。

数字电源芯片的占比在增大,未来的发展情况会如何?

Steve Fu:IoT和整个通信市场都依赖于通过采纳传感器和数字IC技术的更高智能水平。数字可编程电源当然会继续应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如工业应用。Fairchild将继续在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系统效率优势的领域投资,并且我们相信数字技术的未来非常强大。

梁锦文:由于数字电源芯片集成功能较多,器件少,产品设计周期短,功能扩展灵活,易于实现平台化设计。未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进,设备的智能化对于电源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数字电源的优势将更加突出,并将被推广到更多应用,成为电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英飞凌一直以来也把数字电源芯片作为重点开发的产品,并且已经推出基于第二代数字电源平台的电视电源方案和智能照明方案。目前,已有全球领先的电视厂商采用我们数字方案开始量产,国内也有一家知名电视品牌厂商即将量产。针对照明应用的数字IC也已经推出,并有多家行业领先的客户正在进行测试。后续,我们也将逐步推出更多基于数字平台的电源解决方案。

Mark Downing:市场对数字电源的需求处于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数字控制的智能和效率。据市场分析公司IMS Research的研究,数字电源市场目前是电源管理行业中发展最迅速的细分市场之一。据预测,数字电源和数字电源IC全球市场在2013-2017年将蓬勃发展,不断增加在IT基础设施中的使用,并将扩大到照明和消费应用等市场。

我们观察到的一个重要趋势与有线、无线和云计算系统中使用的最新FPGA和处理器的复杂性和性能有关,这些应用促进了电压轨数目的增加。有些光传输系统在一块电路板上有多达60个电源。这一复杂性需要更高的系统智能水平和先进的数字电源管理,包括遥测和系统监控,以确保99.999%的正常工作时间。

我们希望数字控制器更多地用于这些关键任务应用。为此,Intersil推出了全密封50A数字电源模块,来支持复杂的负载点应用。该完整步降电源采用已获得专利的架构,可从工业标准12V或5V输入电源轨提供最大50A输出电流,并可将四个模块结合起来,以支持最大200A电源轨。这为空间紧张和电源密集型的通信与工业应用中的先进FPGA、ASIC、处理器和内存提供了所需的负载点转换功能。

Tonv Armstrong:我们认为,凌力尔特获取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是:不断地开发与当今诸多市场区段中出现且从传统模拟电源转换电路向数字电源系统管理解决方案持续迁移之趋势密切一致的产品。使用一根标准串行数字总线(如I2C)可实现与具数字特性的DC/DC转换器的简单和有效通信,而且,诸如PMBus等新兴标准有利干实现组件的互操作性。重要的稳压器参数(包括启动特性和定时、输出电压和电流限值、裕度规格、以及过压和欠压监控限值)均可直接进行数字编程,而无须使用电阻器以及占用空间的排序和监测产品来设定。此外,还可对诸如温度、输入和输出电压及电流等关键工作参数实施例行的监视,并利用它们来优化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而且,数字PSM的一个主要优势是可降低设计成本并加快产品上市进程。采用一种具有直观图形界面(GUI)的综合开发环境,即可以高效地开发复杂的多电压轨系统。另外,此类系统还可利用GUI而不是在“白色导线”固定点上进行焊接来实现更改,从而简化了在线测试(ICT)和电路板调试工作。另一个益处是,由于有实时遥测数据可用,因此有可能预测电源系统的故障,并采取预防性措施。也许最重要的是,具数字管理功能的DC/DC转换器允许设计师开发“绿色”电源系统,这种系统可满足目标性能要求(计算速度、数据速率等)且在负载点、电路板、机架甚至安装级上的能量消耗极少,从而降低了基础设施成本和产品整个寿命期的总拥有成本。

蒋家亮:数字电源芯片是电源管理的重要趋势。安森美半导体看到此趋势,因此电源芯片正朝向状态机的混合型IC发展,集成预编程的特性,设计灵活,缩短设计人员的开发周期,便于产品更快速上市,如NCP136X和NCP1399。NCP136X是低功率离线恒流PWM电流模式控制器,带高压启动电流源,采用初级端稳流而无须次级反馈回路,减少外部元件,节省占板空间,轻载时提供固定峰值电流及深度频率反走,从而降低能耗。NCP1399是业界首款电流模式LLC控制器,采用600V门极驱动器,简化布局并减少元件数,内置欠压输入功能易于控制器在所有应用中的实现。在需要PFC前段的应用中,NCP1399采用专用输出以驱动PFC控制器,加上专用跳周期模式技术进一步提升轻载能效。它比竞争器件显著达到更高的性能、更低待机能耗和更高水平的电源转换能效。

文司华:数字电源芯片是发展的趋势,在服务器行业以及电信领域,数字电源芯片的占比将逐步增大。

我们6月推出业内首款具有智能数字控制和独一无二的体二极管感测功能的电源管理芯片组,可优化下一代AC/DC电源中的次级侧同步整流。UCD3138A数字控制器和UCD7138低侧栅极驱动器改善了系统效率,与其他数字电源解决方案相比,可将同步整流MOSFET电压应力锐减一半。在同步整流器内对死区时间的精准控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功率损失,同时降低MOSFET电源故障的风险。UCD3138A和UCD7138芯片组在快速数字控制算法中采用体二极管电压信息来动态地优化死区时间,并可以补偿功率级组件变化,从而无须在批量生产中进行校准或筛选。这能够帮助服务器和电信设备供应商加快80PLUS钛金牌认证电源的上市的时间,同时还能帮助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节省能源成本。

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一些问题,电源管理技术在帮助制造业转型的过程中能发挥什么作用?贵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是怎样的?

Steve Fu:中国是Fairchild非常重要的增长市场。我们继续将资源在中国进行大量投入,支持我们在中国的客户群。随着智能工厂的出现,集成传感器、电源和通信的更智能电源管理解决方案将在支持该技术改革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正如前面所提到的,Fairchild正在并将继续在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系统功率优势的领域投资,并且我们的电源管理和传感器技术IP和投入有助干我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Mark Downing:中国及全球范围内的工厂从电源管理改进获得的好处是,通过提高效率而减少能耗、使用清洁能源和降低成本。智能数字电源IC的使用意味着针对负荷和系统温度变化的自动补偿,有助于利用自适应死区时间控制、动态电压调节、频移、相降和连续开关模式实现能源节省。

影响工厂效率的重要方面是电压和电流监控、电压时序控制、电压跟踪、故障检测和故障管理。另外,热管理的内容包括监控全系统的温度和通过控制风扇或切断系统元件的电源对情况做出反应。同样重要的是整合电源及热管理与电源转换,以省却对更多电源和热管理IC的需要。

一些最困难能源问题的解决办法常常始于一个系统、一块芯片,我们相信,高效率的电源管理IC将是帮助中国制造业提高工厂效率和自动化的重要因素。

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势范文9

【关键词】 5G无线通信 关键技术 应用 发展

目前,4G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使用,具有通信速度快、通信容量大等优点。而5G移动通信是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是4G 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创新的体现,是通信领域新的里程碑,引起了各运营商的关注。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出出,大大提高了数据信息传输速度,高达3Gb/s,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将会得到普及。

一、5G无线通信技术的优点

5G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网络技术,主要将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与现有无线接入技术相结合,其服务对象面向大众,具有灵活、智能、高效和开放等特点。

1.1 数据传输速率提升

5G 技术作为当前最新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它的一个明显优势就是数据传输速度可达到每秒几十GB,相对于4G技术来说,这是十分明显的一个创新优势。根据当前5G技术的应用效果来看,已经在28GHz 波段下成功的将传输速度达到了1Gbps,而传统的4G技术的传输速率只有75Mbps,而且它也仅仅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s 的数据传输能力。

1.2 兼容性好

从当前5G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来看,它是一个包括2G、3G、4G 等所有网络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无线网络技术的全通信平台,此外,它还涉及到Wi-Fi、NFC以及BLUETOOTH等的无线技术,因此,它的兼容性很好,这是以往通信技术所不具备的,同时这种特性也可以大大提升支付方式的安全系数。

1.3 电池使用寿命延长

5G 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小的任务需要应用程序持续的运行支持,而作为关键应用的电子邮件程序就要不断的向服务器发送各种请求信息,以保证电子邮件的实时更新。为在5G技术下,可以自动的、快速的审核和确定出那些浪费电池电量的应用,并有效组织那些无用应用程序所的各种信息,进而减少电池电量的流失,并且也可以大大延长电池的充电周期,使其使用寿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5G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

2.1 多用户大规模MIMO技术

当无线蜂窝通信技术对灵活性要求更高时,多端口输入和多端口输出的通信技术(MIMO)就 发挥了其应用价值。MIMO 通过加大了对发射功率的复用和通信带宽的复用让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更为完善。为进一步增加频谱利用率和系统的覆盖率,并且提高单位比特能耗利用率,一种新型的通信网络――大规模MIMO通信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MIMO技术历经了单点对单点的发展阶段,以后会朝着多用户MIMO方向发展,具体技术方案采用将多根天线置于发射端或者接收端实现,这种技术方案可以满足现有时频资源下,最大化空间的分集增益、空间的多路复用增益和空间阵列增益,从而对系统的容量和通信链路的可靠性进行提升,最终的结果使得整个通信系统的总吞吐量最大化。

但随着用户对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需求的不断提升,现有的MIMO通信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对容量和带宽性能进行提升,目前主要的提升方向为优化天线尺寸以及新型排布方式。而目前,集中式排布天线的方式是研究最多的,更有学者提出融合大规模MIMO和云无线接入网,得到一种新颖的分布式大规模MIMO系统。

2.2 D2D通信

随着社交网络等应用的发展, 用户的近距离数据通信需求与日俱增。但现有的蜂窝通信系统不够灵活,对于用户需求的实时性强和可靠性高的需求难以满足。在5G移动通信技术中,对D2D(device to device)通信技术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D2D通信技术是5G移动通信的P键技术之一,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蜂窝通信系统进行了支撑和补充,使得无线数据流量的大幅度增长,降低了调备功耗,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D2D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对资源实现精简,同时减少了外界干扰,传输效率进行了提升,并最终降低了传输成本。目前,业内人员主要研究精力集中在对D2D发送功率的控制和资源的分配等关键方面。对于现有的D2D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问题如下:无线资源管理问题;通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如何抗干扰。

2.3 绿色通信

5G无线通信系统与其他通信系统相比的优势在于进一步降低能耗,从而实现更加绿色的通信。 全世界的运营商都希望能够降低能耗,从源头上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降低。对于绿色通信的实现,研究者们首先想到的是减少单个基站的能耗;同时,考虑从网络调度方面展开,让网络能够随着用户上网业务需求的变化而动态变化,实现动态资源调度和功率控制;还可以采用对网络部署和网络的拓扑结构方面进行优化。

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绿色通信解决方案,如搞能效的空时资源配置 MIMO-OFDMA系统,基于CoMP的高能效谱效基站协作休眠方案;绿色共享通路保护算法;回程概念的提出等。这些方案中,由于异构网络部署的开展,5G绿色通信的瓶颈在于回程的功耗。

三、5G无线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

3.1 在安卓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来说,大多数移动智能终端采用的系统都是以安卓为主,它是一种以Linux为基础的自由和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在移动设备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安卓系统采用的是分层架构,主要划分为四个层次,从高到低依次是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以及系统内核层。四个层次中,系统内核层采用的是5G纳米核心技术,以此来完成安卓基础性文件和硬件驱动的分离。

此外,安卓系统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特征使得其安全系数大大下降,5G纳米技术所具有的保密性可以在量子密码学的应用下增强加密等级。

3.2 在光场相机中的应用

光场相机是一种先拍照后对焦的照相设备,它的原理是在光场技术的作用下,在进行拍照时只需要进行构图就可以了,不再需要进行对焦处理,这样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对现有的相机拍照方式和习惯起到改善作用,它具有很好的抓拍优势,只要被照的物体在相机的焦距范围内,对焦点都可以在拍完之后进行随意的选择,前提是在拍照时焦距范围内的所有光学信息都已经被记录起来,因此,它自身的容量会很大,存储一张照片可能需要至少200M的空间,这在侧面就需要有更快速的传输速度和储存空间做保障,而5G技术自身所具备的优势特点正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此外,依据它的这一特性,它在安全防卫监控工作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5G无线通信技术研究领域,将取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来说,5G网络的核心技术体系并不完善,但运营商对其技术需求达成了一致,目前正从前期研究进入至标准制定阶段。与4G通信技术相比,5G具有高速度、低时延、低功耗的优势。相信在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将会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