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药理学概论集锦9篇

时间:2024-03-29 11:42:11

药理学概论

药理学概论范文1

中药学专科课程主要分为三类:中药学、化学、中医学。

具体课程有: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英语、形态学概论、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学概论、医学生物学、药理学、无机化学、定量分析、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物的波谱分析、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分析和药事管理学等。

补充资料: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药材的概念,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与方法;中药药性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用药禁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等内容。

(来源:文章屋网 )

药理学概论范文2

关键词 中医药学概论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Vocational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U Jing, ZHAO Bin, WANG Qiong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Zhongshan Torch Polytechnic,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36)

Abstract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urse is the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biopharmaceutical technical expertise, beauty and image of the design professional, food biotechnology. From a reasonabl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exploration the teaching methods two aspect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reflects the principl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practical, skilled personnel.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high vocational

中医药概论是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美容与形象设计专业以及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健康行业工作所必需的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态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本课程整合了中医基础和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成药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本课程教学内容较多、知识点多、需要记得东西多、学时却相对较少的矛盾使教学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很多学生反应知识点多,不容易记忆,记后易忘记。因此,急需改进教学模式,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教学以理论够用、应用为主、注重实践和能力培养及面向基层为指导思想,与传统的教学有一定出入,因此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及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笔者对我校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内容及方法做了以下探索:

1 中医学基础知识教学内容选择和中医思维方式的建立

中医学基础注重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记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阴阳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在病理上的应用,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特性、属性归类、和生克乘侮和母子相及的概念、规律,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学说,重点掌握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系统联系;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动、功能、分类。掌握血的概念、生成、功能和运行。掌握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和排泄及功能,以及气血津液的关系;掌握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掌握痰饮、瘀血、结石的基本概念和致病特点;掌握脏腑辩证的要点。

中医药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其思维形式现代人习惯的思维形式不一致,造成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困难。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中医的思维方式:其一,引导学生理解中西医理论的巨大差异。①中医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整体观念,诊病上是通过表现于外的征象,推测人体内在脏腑、气血津液的病变,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经验性;而西医理论则是从微观上探究机体生理机能和病理状态。其二,把抽象的中医理论形象化、生活化。例如讲解五行相克理论时,联想生活中用金属工具砍树(金克木),小树长在土里(木克土),土能掩水(土克水),水能熄灭火(水克火),火能够将树木燃成灰烬(火克木)。在讲解心主神志理论时,联系网上报道有人做了心脏移植术,兴趣爱好、性格都改变了,让深奥的理论在现实中找到依据,讲藏象理论时尽量多引用病案故事,脏腑辩证多总结、联系,并结合具体病案进行辩证分析,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让学生对各个证型有较深刻的印象等等,这样慢慢使学生建立中医的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常用中药及应用知识部分根据专业不同重点也不同

中药总论中的四气五味、中药的配伍、用法以及用药禁忌是重点掌握内容。各论内容则根据专业不同,岗位需求不同,讲解重点也不同,如美容与形象设计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中重点讲解中药的使用方法及功效,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要突出中成药原料品种,具体讲解时结合本地特色,重点讲授本地区的常用药材。教学中采用采用分类、归纳、直观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中药的兴趣。如安胎药有理气安胎药苏梗、清热安胎药黄芩、补肾安胎药桑椹等,清热药中黄芩善于清上焦热、黄连善于清中焦热、黄柏善于清下焦热。这样把复杂难记的中药归纳总结,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药物功效的大方向,增强记忆,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总结,比如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药物有哪些?活血止血的药物有哪些,凉血止血的药物有哪些等等。教学中建议学生们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互问互答,进行知识竞赛等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3 常用中药与方剂学知识部分强调基本概念、常用品种与地方多用品种的讲解相结合

常用中药与方剂学只在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能讲解。据调查,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多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从事基层业务工作,这些岗位旨在为患者提供用药服务,进行导购零售和调剂。我们从岗位需求出发,以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本位,遵循“合理选用基础,注重实践应用,增强职业素质,培养业务能力”的原则,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中医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解读中成药说明书和中医处方的审方能力,致力于学生能够安全、合理指导患者用药。比如讲感冒时,感冒最常见的症型是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广东这里还常有暑湿感冒,上课时首先将这些感冒的临床表现和证型复习一下,再将处方用药的原则讲解一下,然后将各证型的临床表现、处方和常用中成药设计出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析讨论,得出适当的处方及成药,完成“感冒”问病荐药的情境设计,为以后顶岗实习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高职的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应该从各个专业的不同岗位需求出发,抓住重点,课堂形象生动,结合启发引导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交叉运用,从而改变传统满堂灌教学方式导致的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不符的状况。

药理学概论范文3

“中药不良反应”之说,近年多见。从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学科,不难给予此说的本质认识和对待。中医药学无中药不良反应概念,西医药学有药物不良反应概念。显示,此说是西医药学以标准医药学为基础加给中医药学的一种说法,然而西医药学确不是标准医药学。按药物不良反应概念内涵,此说却无病例事实依据;此说以中医药学理论为依据,却是对中医药学的偏见内容。此说不利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故应澄清与解决。现写此文,以求共议,取得共识。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毒性;

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对人体伤害作用表述的一种药物概念。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医药学领域,常可见到"中药不良反应"说,并有人声言,应重视中药不良反应,要加强中药毒理学研究。现今每种中药成药说明书中均见有"不良反应"项,似此说已被国家医药管理部门认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尤其在七十年代以前,不仅难见"中药不良反应"说,却人们有共识性认识:中药毒性低,对人体无伤害作用。更在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中,见不到"中药不良反应"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笔者于1998年用约半年时间,查阅近十年的医药学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中药不良反应"说,可谓是西医药学加给中医药学的一种药物概念。现试作评说,以期共议。

一、评说前提:承认中医药学为一门医药科学,西医药学不是标准医药科学

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中,未见"药物不良反应"概念,表明中医药学无"中药不良反应"说。西医药学有"药物不良反应"概念,显示"中药不良反应"说是西医药学以标准医药学为依据而加给中医药学的。为评"中药不良反应"说,前提要承认中医药学为一门医药科学;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各有共优势和劣势,西医药学不是标准医药学。现作论证。

1.两类知识与两类科学或称学科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的概称。基于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当今知识总体分两大类:宏观知识和微观知识。两类知识均可构成知识体系而成为科学。

医药科学,是研究人体、药物及二者关系的科学,目的在于维护或增进人体的健康水平。显然,医药科学的宏观事物则是指人体、药物及二者关系,可从宏观和微观两种角度加以认识,相应得宏观知识和微观知识,两类知识均可能构成知识体系而称科学。具体而言,中医药学是一种宏观知识体系;西医药学是一种微观知识体系。

2.中医药学确为一门医药科学

判定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性的标志确定,不是宏观知识,也不是微观知识,而由共识标志,具体标志有:(1)知识由正面经验所积累;(2)陈述的单一性即概念内涵具特指性;(3)知识的系统化,即具规律性的上升为理论且能指导实践。中医药学完全具备三点标志,确为一门医药科学。

需要说明,(1)所谓正面经验,医药学应指治好病的经验,负面经验则指对人体伤害作用的经验。翻开中医药学典籍,内容都是如何调节人体由不平衡到平衡,即由正面经验所积累的知识组成。(2)由正面经验所积累成的知识组成,决不意味着中医药学包治百病,恰相反,中医药学公开宣称有"不治"之说,不治,当然无伤害作用。(3)标志,应指在一种知识体系内而言。

3.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的各自优势和劣势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表明:宏观认识客观事物,保障对客观事物整体认识的准确性;微观认识客观事物,保障对客观事物局部认识的精确性。宏观包括并统帅微观,微观用来阐述客观,但决可能包括和统帅客观。只有从宏观和微观两大方面认识客观事物,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全面认识,进而决定对客观事物的对待。

知识构成的不同,决定着中、西医药学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中医药学的优势在宏观,劣势在微观;西医药学的优势在微观,劣势在客观。体现在实践中,中医药学是准确性好、精确性差;西医药学是精确性好、准确性差。精确性是指对人体和药物的局部;准确性是指对人体和药物的整体。就临床实践而言,当用药物影响人体状况或谓治疗疾病时,中医药学按辨证论治原则使用药物,其准确性保障了对人体的不伤害,故无不良反应之说;西医药学按指标(指药物功效指标)对指标(指人体状况指标)原则使用药物,基于其准确性差的劣势,难于完全避免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作用,故西药不良反应具有难于避免性。至于如何达到对人体、药物和二者的全面认识和对待,容后专述,此处仅提示: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优势、克服劣势。

综观,中药为中医药学的药物称谓。只有真正认识和承认中医药学为一门医药科学,西医药学不是标准医药科学,才能对"中药不良反应"说进行评说,故为评说的前提。

二、事实评说: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作用不能简单一概称作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本质事实是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作用,但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作用,却不能简单一概称之为药物不良反应。对此,中国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了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内涵。即为:"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可见,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作用,若称药物不良反应,应具三点前提条件:(1)合格药品;(2)正常用法;(3)正常用量。中药不良反应,应当符合药物不良反应的如上概念内涵,不能有双重或称另外的药物不良反应概念内涵。现就中药对人体伤害作用的事实,按药物不良反应概念内涵加以评说。

1.真正的中医师对中药伤害人体作用的看法和对待

中药对人体伤害作用的看法和对待,最有发言权者为真正的中医药学临床医师(注说:中医师为什么加"真正"二字,因现今尚有号称的中医师)。笔者从事工作为中药现代科学化研究,中药不良反应应属中医药学的临床范围概念,故请教中医师。问:您在临床诊治疾病开具处方后,是否嘱咐病者用药后要注意哪些不良反应?答:不嘱咐。问:为什么?答:按辨证论治原则开具的处方,是按"君臣佐使"关系组合,即使方中的单味药有的偏性大或者是毒性大及有的偏性为病者所不需,可能对病者有伤害作用,但组方中各单味药间已做调节,不会再对病者身体产生伤害作用,故不嘱咐。可见,真正的中医师使用中药,是不承认中药不良反应的,起码是不考虑所谓的中药不良反应。

2.笔者查阅文献所见称之为中药不良反应的典型病例举例分析评说

举三个典型病例:(1)一老妪患肘关节风湿性关节炎,听人言,生草乌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购200克,煎服,致死。(2)单味中药商陆,外形似人参,一人购之当人参而用以补益身体,结果,不仅身体未得到补益作用,却是受到明显的伤害作用。(3)一对年青人结婚将入洞房,听人言性交伤气,故购红参几十克,煎汤,于入洞房前服用,结果,神昏谵语,被送至病房。生草乌、商陆、红参,确为中药,起到如上对人体的伤害作用,亦为事实。如上事实,相关医药刊物发表时称作中药不良反应,是否相宜?试作评说:(2)例以商陆代替人参,属不合格药品;(3)例红参,具补气作用,按中医药学理论适用于气虚的人体状况,待结婚年青人,显系中医药学的不正常用法;(1)例则用量过大,为非正常用量,加之生草乌偏性突出,中毒而亡,具必然性。上三例,均属违背药物不良反应概念,故不应属药物不良反应范围,即不应称中药不良反应。

3.综合性中药不良反应病例评说

所谓综合性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此处指《医用中药药理学》(方文贤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出版)一书中所归纳的中药不良反应产生原因病例及中药不良反应治疗原则的病例,现依据病例事实作以评说。

关于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书中写到:(1)有些则是由于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的,包括中药品种的混乱、伪品,以及产地、生长年限、收获季节、药用部位、贮存期等因素对中药质量的影响。(2)还有一些是因为长期用药,超剂量用药。(3)其中有不少不良反应的病例,是在违背了中医用药原则与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下发生的。书中特别指出"该炮制使用而未炮制使用"。(注:为便于评述(1)(2)(3)为引述归纳加之),关于违背中医用药原则和不合理用药问题,书中强调用药时要"根据病情"、"人的体质"、"佐使控制"、"服药时间"等因素,加以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如上综合病例情况,可做如下分析和评说。(1)类病例,属不合格药品;(2)类病例属非正常用量;(3)类病例属非正常用法。要明确,所谓中药的正常用法,突出表现按中医药学理论和原则使用。关于超剂量用药问题,不要说药物,就是馒头超量使用,亦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作用。上述(1)(2)(3)情况的病例,不符合药物不良反应概念的内涵,如此所致对人体伤害作用,显系不属药物不良反应,自然不能称如此使用中药对人体的伤害作用为中药不良反应。

综观,中药不良反应应以相应病例为依据,如上评说却表明,中药使用对人体伤害作用的病例,实不属中药不良反应概念内病例,即所称的中药不良反应无病例事实依据。

三、理论评说: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的"药物毒性"概念内涵不同

"中药不良反应"说,是西医药学加给中医药学的药物概念,此说的提出者和赞同者的理论依据,不是以西医药学的药物不良反应概念内涵为依据,而是以中医药学的中药毒性为依据,即引用"是药三分毒"为依据。为此,有人统计药典中的单味中药有多少种标为有毒(包括有毒、小毒、大毒);有人统计中药教课书中的单味中药有多少种标为有毒。总之一句话,用中药有毒性作为"中药不良反应"说的理论依据。客观而言,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的"药物毒性"概念的内涵是不同的,现作评说。

1.辨证地认识和对待药物毒性与药物对人体疾病治疗作用和对人体伤害作用的关系

药物,是用来防治人体疾病的一类物质。中药和西药均具毒性(毒性内涵,下述),且都是用来防治人体疾病的物质。一种药物对人体起治疗作用或伤害作用,取决于其被使用的理论及如何使用。就对人体的伤害作用而言,决不是简单地以药物毒性为依据。西药的毒性,确实是其对人体产生伤害作用的基础,以"不良反应"表述,这是在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而呈现的,具有必然性,是西医药学劣势的反映。即使如此,在权衡利弊--治疗作用与伤害作用后,仍作为防治人体疾病的物质在使用。中药具毒性,但其中突出毒性大的品种,如砒霜、生草乌等,在按中医药学理论,针对人体具体"证候"而应用时,仅起治疗作用而不是对人体的伤害作用。总之,要辨证地、有条件地认识和对待药物毒性与其对人体的治疗作用和伤害作用,决不能形而上学地对待药物毒性与其对人体的治疗作用和伤害作用,即不能认为药物有毒性,必然具有"不良反应"。

2.中医药学的"药物毒性"概念内涵

中医药学确有"药物毒性"概念,不仅有"是药三分毒"之说,且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之言。但中医药学的"药物毒性"内涵,是指药物的偏性,即热药有热毒,寒药有寒毒等。正是利用药物的偏性,对应起到调节人体不平衡到平衡的作用,即起到治疗功效。中医药学防治人体疾病的突出原则为辨证论治,即根据人体状况表述的证候,选择相应防治方法,若选用药物以防治,则为辨证择药。中药选用,遵循"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等原则,即热证之人体,选择寒性之药;寒证之人体,选择热性之药,等等。人体状况的证候所致原因,有因毒之谓;中药偏性谓之毒性,故有以毒攻毒之谓。正是中药毒性即偏性是中药起到人体疾病防治作用的依据。可见,中医药学的药物毒性与有效性具有同一性。对此,中医药学相关著作中多有论述。如《周礼》中言:"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张景岳言:"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偏也"。《黄帝内经·素问》中言:"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总之,中医药学的"药物毒性"概念内涵是指药物的偏性,用以调节人体所偏即起治疗作用的依据,即药物毒性与药物功效具有一致性。

3.西医药学的"药物毒性"概念内涵

西医药学的"药物毒性"概念内涵,就实质而言是指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作用,其与治疗作用各具独立性。若说药物对人体的防治作用和伤害作用具有相关性,则表现为一种药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同时产生治疗作用和伤害作用,这是由西医药学宏观劣势的不准确性所决定的。当针对人体局部指标异常而选用对应指标作用的药物应用时,还可能对人体状况正常的其它指标产生影响,此即为对人体的伤害作用,可谓难于避免,故给予专门术语,称作药物不良反应。

对西医药学的微观优势应当肯定,但亦不应掩盖或回避其宏观劣势。西药不良反应难于避免,则为其宏观劣势所决定的反映。将西医药学劣势内容加给中医药学,即将药物不良反应概念加给中医药学而称中药不良反应,显示偏见。如此偏见,又要由中医药学寻求理论依据,恐有栽赃之嫌。

四、发展评说:坚持和体现科学发展观,解决"中药不良反应"说

评说"中药不良反应"说,目的在于解决"中药不良反应"说。最近《书报文摘》(2015年第38期,天津出版传媒集团主管)转载《经济参考报》"滥用药物如何成为我国普遍现象"一文,文章以一项"百姓安全用调查"为依据,写到:"我国不合理用药情况十分严重,约占用药者的12%到32%。全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引起死亡约达19万人之多"。此况是否包括所称的"中药不良反应",没作指出。但有一点,尽管按中医药学理论和药物不良反应概念内涵,不应有"中药不良反应"之说,然而以"中药不良反应"之说作概括的对人体伤害作用,却应是事实。

面对西药和中药对人体的严重伤害作用,为解决此情况,医药学工作者尤其是西医药学工作者,从多方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收效远不如人意。问题出在何处?笔者之见,根本问题是研究工作没能坚持和体现科学发展观。

1.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从根本上解决西药和中药对人体的伤害作用

任何事物和学科的科学发展观,笔者理解和概括为:保持优势、克服劣势。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各自优势和劣势前已述及,正是西医药学宏观劣势所呈现的不准确性,是西药在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基础,具有难于避免性。正是中医药学微观劣势所呈现的不精确性,可谓产生"中药不良反应"之说的突出因由。可用中国的一句俗语表述:苍蝇不盯不缝之蛋。例如大多数中药质量的难于精确控制而致对人体的伤害,可谓具相当程度的普遍性,甚至引致对中药优势认识的干扰。换言之,正是中医药学的微观劣势,为西医药学将其药物不良反应概念加之于中医药学而称"中药不良反应"说提供了机缘。

现状的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因各具优势与劣势,故需保持各自优势和克服各自劣势而发展,这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正是按科学发展观而发展,两种医药学均达准确性与精确性的医药科学,实现统一而成新型医药科学,这就从根本上克服了对人体的伤害作用,即西医药学不再存在所称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就无从将药物不良反应概念转加给中医药学而专称"中药不良反应"了。退一步讲,若有人还欲加给中医药学一个"中药不良反应"概念,客观也就无机缘了。总之,坚持科学发展观,终将解决西药不良反应,也就不存在"中药不良反应"之说了。

2.中药现代科学化研究

以微观知识而组成的现代科学出现,为中医药学克服其微观劣势成为可能,即吸收现代科学的微观知识,使中医药学成为宏观知识与微观知识共具的医药学。就中药而言,亦应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使成宏观知识与微观知识共具药物,即为准确性与精确性共呈的药物,为此,就药物而言,就需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的微观知识研究,从而吸收微观知识以实现现代科学化,核心或谓中心内容,则为获得现代科学化中药。为达此目的,首先应对现代科学化中药的标志有个认识与确定,才能为此而进行相应的现代科学微观知识研究。

对现代科学化中药标志,现今有多种认识。笔者之见,其标志有二:(1)仍是中药,即仍具中药的宏观知识内容,如性味、归经、中医药学的功能、主治、宜忌等,此为单味中药基本内容。若多种单味中药配合使用时,各药间关系的主次地位有别,即按"君臣佐使"关系组成一个功效整体。具如上内容,则为中药,可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2)对中药基本内容给予现代科学的微观阐述,包括物质和生物活性两方面:物质达分为水平;生物活性则以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表达。例如,中药的寒性,到底哪些结构类型的化合物呈寒性作用;寒性作用到底影响人体的哪些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变化。如上两点共具,则为现代科学化中药,成为准确性与精确性共具药物。如此现代科学化中药,西医药学若将"中药不良反应"说,加强中药,也就失去原由与机缘了。

获得现代科学化中药而进行的对中药所做的微观知识研究,充分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中药所做的现代科学研究,对不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要有所认识和警觉,突出表现有:(1)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的微观知识研究,表面是在克服中药微观劣势,客观却不顾宏观优势的保持,最后仅得只具微观内容的新西药,即成为中药西药化,西药化后的"中药",决不等于现代科学化中药,此为西医药学百余年来对中药进行的所谓现代科学研究的主体。(2)仅顾中药宏观优势的保持,而对微观劣势的克服不给予足够重视,如此则难实现中药现代科学化,此为中医药学界比较明显的事实。(3)西医药学本不是标准医药科学,但却不承认总体的宏观劣势,而是掩饰劣势,且将劣势内容转加给中医药学,"中药不良反应"说则为明证。只有认识现状的中药劣势克服,优势保持,才能从根本解决"中药不良反应"说。

3.西药中药化研究

现状西药具备现代科学的微观知识内容,且为其优势所在,但不可否认,其缺宏观知识内容,则为其劣势所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令其再获宏观知识内容,则成准确性与精确性共具之药物,可能解决其不良反应问题。为此,可以对西药更加广泛的微观知识研究,总结归纳出宏观知识内容,但此途径难度极大。但从中医药学再对西药进行研究,使其再具中药基本内容,则成宏观与微观知识共具、准确性与精确性共呈的药物,可称作现代科学化中药,更呈现其不良反应的被克服,也就无从再把药物不良反应加给中医药学而称"中药不良反应"之说了。笔者将西药再获中药基本内容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对应中药西药化而称西药中药化。因笔者有专门西药中药化研究的多方面论述,此处不再引述,只提示:基于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的药物均为增进人体健康水平的物质,故西药能具中药基本内容而达中药化。

后记

对"中药不良反应"说,从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学科角度,不难给予本质认识和对待。现应指出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一些称作中医药学工作者却从西医药学角度极力赞同"中药不良反应"之说。如有人赞赏性地称:"西药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项内容,很多都是一大串;而中药却经常标着尚不明确"。"西医药学尽可能写出不良反应内容,中医药学尽量回避不良反应内容"。进而对"中药不良反应"说称:"人家是拼命找,咱们是拼命瞒"。(注:原文前后文之意,人家似指为西医药学工作者,咱们似指自己为中医药学工作者)。更有人将"中药不良反应"说归类于中药毒理学,进而从事所谓的中药毒理学研究。对如上说法和作法,不准备展开讨论和评说,仅在此指出几点:(1)研究中药如何害人,远不如研究中药如何益人;(2)药物内容,不是不良反应内容越多越好,没有不良反应更好;(3)不存在,不等于隐瞒;尚不明确,不等于客观存在。供参考。

药理学概论范文4

恰当处理中药临床应用术语中抽象概括与具体描述之间关系

中药应用是各论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繁多、复杂。教材对具体药物临床应用常常以病因病机形式或以具体证、症或病等术语形式来描述。以病因病机形式概括药物的治证,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药物作用本质,临床能灵活准确地使用药物,但缺点是这种描述形式较为抽象,而且往往涵盖许多具体的证、症或病,这就要求我们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将抽象概括病证术语进行具体化描述。这样有利于初学者对治证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以温里药中的附子应用为例,该药有补火助阳作用,可以用于阳虚证的治疗。这种概括治证的形式能反应附子治疗的病证本质是阳气的不足,但是描述治证缺乏具体性,没有将阳气虚与具体病变部位联系起来,更没有临床症状的描述,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讲,很难把握其治证。这就要求我们结合该药物作用特点,围绕教材,明确指出其病变部位可以在肾、脾、心等许多部位,临床表现较复杂。肾阳虚,命门火衰者可见阳痿滑精、宫寒不孕、腰膝冷痛、夜尿频多等症状;脾阳虚或脾肾阳虚可见脘腹冷痛、大便溏泻等症状;心阳虚者,可见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又如解表药桂枝有温通经脉作用,能够治疗寒凝血滞诸痛证,其治证抽象概括了桂枝较适用于寒邪侵袭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的疼痛,应进一步向学生指明其能够用于寒邪客于不同部所致的疼痛,如经行腹痛、胃脘疼痛、胸痹疼痛及风湿痹痛等的治疗,属于异病同治范畴。

以具体证、症或病等术语形式来描述药物的应用较容易使初学者对具体应用产生较为直观的感性认识,但是缺点是有时涉及的内容过多,缺乏对一系列治证的本质概括,初学者常陷入死记硬背的困境中,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药物作用特点。以清热燥湿药中黄芩为例,本药具有清热燥湿作用,可以用于多种湿热证,若将其治证描述为湿温,暑湿,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胸闷呕恶等方面显得较为具体,也较容易理解。但是这些病证共同本质是什么,为何均可以运用黄芩来治疗等方面关系到学生对黄芩应用深层次理解的关键问题,必须结合中医有关理论给学生讲清讲透,让学生明白尽管这些病证的临床表现不同,由于它们发病共同本质都是湿热引起的,都属于湿热证的范畴,因此可以运用黄芩的清热燥湿的作用来治疗。可见,对中药临床应用术语讲解,应注意将抽象概括治证的术语进行具体描述,使学生从病、症或西医病名层面对治证进行理解。同时不能忽视将具体描述病症的术语进行抽象本质的概括,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中药防治疾病的作用本质。

运用药性理论从不同角度阐明中药功效及其作用特点

药物功效是对药物功能和作用效果的高度概括的专业术语。深刻理解药物的功效及功效之间的关系,对学习中药学尤其重要。药性理论是中药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理论,对于理解药物的功效术语具有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结合药性理论及其他相关中医理论来详细讲解药物功效,才能使学生更加明白药物作用的真正内涵。有些药物某方面功效需要重点结合其四气理论来理解,例如平肝息风药中的羚羊角,功效为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其息风、明目功效应与其性寒、能够清热这个特点联系起来理解,因其入肝经,善清泄肝热而息风止痉,故尤宜于热极生风所致的痉挛抽搐,而对于血虚、阴虚等肝风内动虚证非其所宜。其明目的作用与其清泄肝经火热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等症较为适宜;有些药物侧重将五味理论与功效相联系,如人参、黄芪等味甘,善于补气,茯苓、泽泻等味淡,善于利水渗湿,海藻、昆布等味咸,善于软坚散结,川芎、元胡等味辛,善于活血化瘀;有些药物某方面功效必须与归经理论联系,才能使学习者准确把握其作用特点,如黄连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其燥湿作用,应强调黄连善于祛中焦胃脘、大肠之湿邪,其泻火作用,应突出其善于清心、胃之火。黄芩善于祛上焦之湿热,清肺火。黄柏善于祛下焦湿热,清肾火等;有些药物需要与升降浮沉理论联系,才能使其某方面作用特点更加明确,如杏仁、紫苏子等善于降肺、止咳平喘,半夏、生姜善于降逆止呕,柴胡、升麻善于升阳举陷,川芎能够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等。可见,对中药功效术语的讲解应根据不同药物,有所侧重地运用四气、五味、归经等药性理论作为指导,尽最大程度的突出每味药物作用特点。当然,许多药物需要将四气、五味、归经等药性理论相结合,才能较全面地阐明药物的作用规律。因此,教学过程中须灵活运用药性理论对中药功效术语进行解释,决不能将药性理论教条化。

药理学概论范文5

Abstract: This paper applies the theory of Formal Concept Analysis(FCA) to mine the medication rule of rheumatism in Xin’an medical documents, with the tools of concept lattice constructing software LatticeMiner to build the formal contexts and concept lattices. The prescription-type, prescription-symptoms and prescription-medicine concept lattice intuitively show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syndromes, symptoms, medicinal herbs and the corresponding formulas of Rheumatism disease and are helpful to dig the distribution of syndrome, symptoms and Medication Rule.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sted formal contex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yndromes, symptoms and medicine becomes more structured. Finally using association rules mining method based on the FCA to mine the association rules about syndromes, symptoms and medicine.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new train of thought in research field of the data min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形式概念分析;概念格;新安医学;痹病;关联规则

Key words: Formal Concept Analysis;concept lattice;Xin'an medicine;treatment of rhemumatism;association rules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227-04

0 引言

形式概念分析理论是由德国教授Wille在1982年提出的[1],它通过形式背景构造概念格,从而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规则的提取。在形式概念分析理论中最核心的数据结构是概念格,它反映了对象和属性之间的联系,表明概念之间的泛化和例化关系,通过Hasse图的建立实现了对数据结构的可视化。随着研究的深入,形式概念分析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数据挖掘、信息检索和知识发现等领域。

由于形式概念分析通过对概念格的构造使得数据能够有机地组织起来,概念格的节点体现了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所以形式概念分析非常适合用来发现规则型知识。通过将概念格的外延和内涵分别于事务数据库中的事物和特征相对应,可以从概念格上产生频繁项集,进而挖掘关联规则。国内外基于概念格的关联规则挖掘方法的研究也很多[3-10]。研究表明形式概念分析可以被用作蕴含规则和关联规则发现的形式框架,并且能够提高规则挖掘的响应效率。

新安医学作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群体,在痹病诊疗上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著有大量的医籍。本文在安徽中医学院新安医家治痹资料挖掘计划的基础上,将形式概念分析应用到新安医籍治痹用药规律挖掘,借助概念格构造工具Lattice Miner对治痹数据进行形式背景和概念格的构造,通过构建方剂-证型、方剂-症状以及方剂-药材概念格直观地展示出痹病证型、症状、药材和对应的方剂的层次结构,便于挖掘痹病证型、症状的分布情况以及组方用药情况,并通过嵌入式形式背景和子概念格的构建对证型、症状和药材之间的关系做更加结构化地展示。最后通过基于FCA的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对证型-症状、症状-药材以及药材-药材之间的关联规则进行挖掘,为中医方面的数据挖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 形式概念分析的基本概念

Wille提出的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借鉴了哲学上把概念理解为由内涵和外延两部分组成的思想,它把概念的外延被理解为属于这个概念的所有对象的集合,内涵则是所有这些对象所共同具有的特征或属性集,所有概念连同他们之间的泛化/例化关系构成了一个概念格。下面给出形式概念分析中的基本概念。

定义1 形式背景K是一个三元组K=(G,M,I),其中G是所有对象的集合,M为所有属性的集合,I?哿G×M为G和M元素之间的关系集合。对于g∈G,m∈M,(g,m)∈I表示“对象g具有属性m”。一个简单的形式背景如表1所示,表中行代表对象,列代表属性,当第i个对象具有第j个属性的时候用“×”表示。设K=(G,M,I)为形式背景,对于集合A∈G,记A*={m∈M│(g,m)∈I,?坌g∈A},表示A中全体对象所共有的属性集合。相应的,对于集合B∈M,记B*={g∈G|(g,m)∈I,?坌m∈B},表示所有B中属性的全体对象的集合。

定义2 设K=(G,M,I)为形式背景,A∈G,B∈M,称(A,B)为K的一个概念。如果满足A*=B且B*=A,则A称为概念(A,B)的外延,B称为概念(A,B)的内涵。

定义3 设K=(G,M,I)为一个形式背景,(A1,B1),(A2,B2)是K中的两个概念,规定:(A1,B1)?燮(A2,B2)?圳A1?哿A2(?圳(B1?勐B2),此时C2=(A2,B2)称为(A1,B1)的超概念,(A1,B1)称为(A2,B2)的子概念。这种超概念-子概念的偏序关系所诱导出的格称为概念格,概念格中的每个结点都是一个形式概念。表1所对应的概念格的Hasse图如图1所示。

定义4 对概念C1=(A,B),称C2=(|A|,B)为C1的量化概念,其中|A|是外延A的基数。引入内涵B的支持度Support(B)=|A|/N,其中,N是整个形式背景中的对象总数。如果Support(B)大于支持度阈值,则称C是频繁概念,其中B的基本内涵是基本频繁项目集。对于概念格中的两个概念C1=(A1,B1)和C2=(A2,B2),C2∈sup(C1)(其中

sup(C1)是C1的超概念集),则可以得到关联规则B2?圯B1-B2,其可信度=|A1|/|A2|。其中|A1|,|A2|分别是概念C1,C2的外延基数。

2 形式概念分析在新安医学治痹用药规律挖掘中的应用

新安医学是新安地区产生的一个医学群体,历史悠久,在祖国医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痹病是人体正气不足或者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热燥等外邪乘虚侵袭,造成经脉气血不荣,出现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或累及脏腑为特殊的一类疾病[10]。新安医籍是历代新安医家智慧的结晶,对于新安医学的临床诊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安徽中医学院“新安医家治痹资料挖掘计划”,借助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对新安医籍治痹用药规律进行了挖掘。

2.1 数据源及应用软件 本文的数据源为安徽中医学院收集和整理的新安医籍治痹资料表,主要内容包括方剂名、书籍、作者、卷次、规范证型粗、规范证型细、症状、规范症状、药材等。其中规范证型是安徽中医学院根据《中医内科学》整理的,其将痹症证型分为风寒湿痹、风热湿痹、痰瘀痹阻、肝肾两虚证等。同时在症状上也做了规范症状,分为肢体疼痛、肿胀、周身痛、恶寒发热、灼痛等。

实验借助概念格构造软件Lattice Miner 1.4进行概念格的构造和基于概念格的关联规则挖掘。该软件由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渥太华分校多媒体研究实验室开发的,其在复杂问题处理、关联规则提取和支持语义网络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11]。

2.2 形式背景构建与概念格的形式化表示 本文中将方剂名作为对象,将证型、症状、药材分别作为属性构建形式背景,即构建方剂-证型、方剂-症状、方剂-药材三个形式背景。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在此只选了7个方剂构建了3个形式背景,如表2-表4所示。由于LatticeMiner不支持中文,所以在构建形式背景的时候用序号1,2,3代表资料表中对于序号方剂的名字,用拼音大写字母缩写代替证型,用拼音小写字母缩写症状名字,用拼音表示药材。

通过LatticeMiner软件构建方剂-证型概念格和方剂-症状概念格,如图2和图3所示。从方剂-证型概念格中,由于FHSB(风寒湿痹)下有三个子概念,其分别具有的属性均为FHSB(风寒湿痹)和TB(痛痹)、XB(行痹)、ZB(着痹)的组合,所以可以很容易的推断出FHSB(风寒湿痹)下包含的三个子证型即TB(痛痹)、XB(行痹)、ZB(着痹),而TYBZ(痰瘀痹阻)、FRSB(风热湿痹)没有子证型。

为了获得证型、症状和药材之间的关系,这里利用LatticeMiner构造嵌入式背景的功能,将三个形式背景组合成一个嵌入形式背景。由于中医诊断首先根据症状判断证型,然后再根据证型和症状组方配药,所以这里第一层为证型形式背景,第二层是症状形式背景,第三层为药材形式背景,即构成子形式背景关系。根据文献[3]所述,通过嵌入式形式背景构成出的概念格与直接通过合并形式背景中的属性构造出的概念格在结构上是一致的,但是嵌入式形式背景构造出的概念格能更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层次结构,从而有利于进行数据分析。该嵌入式形式背景的概念格Hasse图如图4所示,其中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一个子格结构。以FSRB(风湿热痹)节点为例,可以看到风湿热痹中可能出现症状有zz(肿胀)、ehfr(恶寒发热)、zttt(肢体疼痛)、zt(胀痛),在zz(肿胀)节点中又包含对应“肿胀”症状的方剂中的药材节点,这里只含有一个节点,即表示对应“肿胀”症状的方剂中含有的药材fangji(防己)、gancao(甘草),huangbai(黄柏)huanglian(黄连)。

2.3 基于FCA的关联规则挖掘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结果,本文借助LatticeMiner软件的关联规则功能,对上述嵌入式形式背景进行了关联规则提取,其中支持度设为20%,置信度设为50%,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通过对构建的方剂-证型、方剂-症状、方剂-药材构建的嵌入式形式背景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可以便于进一步分析新安医家治痹用药组合规律。如从包含风湿热痹证型的关联规则有5条(包含FSRB的关联规则已被用黑色字体标出),根据关联规则可以推断出风湿热痹证且伴有肿胀(zz)症状的情况下,常采用防己、黄柏和黄连进行组方,与上述概念格得出结论一致。

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出,概念格的构建对于证型与症状的分布关系、核心处方挖掘、药物加减情况等方面的挖掘提供了良好的分析基础,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对于中医医籍数据挖掘具有一定的意义。

3 结束语

本文应用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对新安医学治痹用药规律进行挖掘,通过对方剂-证型、方剂-症状、方剂-药材概念格的构建将数据的层次结构展示出来,从而能够更好地挖掘证型、症状与用药组方上的规律。借助嵌入式形式背景和子概念格构建使得具有多种属性的数据以一种更清晰更层次地方式展示,降低了概念格的复杂程度,更有利于对证型、症状和药材之间关系的挖掘。本文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关联规则挖掘,从而可以进一步定量分析新安医家治痹用药组合规律。总的来说,形式概念分析理论的引入有助于探寻新安历代医家治痹用药规律,为中医方面的数据挖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中医临床诊断用药规律的探究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R.Wille. Restructuring lattice theory: an approach based on hierarchies of concepts[J]. Formal Concept Analysis, 2009, 5548: 314-339.

[2]L Lakhal, G Stumme. Efficient Mining of Association Rules Based on Formal Concept Analysis[J]. Formal Concept Analysis,2005,3626:180-195.

[3]G Stumme,R Taouil,Y Bastide, et al. Computing iceberg concept lattices with TITANIC[J]. Data&Knowledge Engineering,2002,42:189-222.

[4]Y Bastide, N Pasquier, R Taouil, G Stumme. Mining minimal non-redundant association rules using frequent closed itemsets[J]. Computational Logic,2000,1861:972-986.

[5]Hereth J, Stumme G, Wille R, et a.l Conceptual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Analysis[J]. Conceptual Structures: Logical, Linguistic, and Computational Issues,2000,1867:421-437.

[6]G Stumme, R Taouil, Y Bastide, et al. Intelligent Structuring and Reducing of Association Rules with Formal Concept Analysis[J].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1,2174:335-350.

[7]王德兴,胡学钢,刘晓平,王浩.基于概念格和Apriori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6):699-702.

[8]王菁,陈震.一种基于概念格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28):157-161.

[9]王月行,马桓,胡志宇.基于概念格的关联规则挖掘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22):5062-5064.

[10]薛安荣,王富强,李明.基于Iceberg概念格的最大频繁项集挖掘[J].计算机工程,2011,37(7):35-37.

药理学概论范文6

【关键词】 医药数理统计; 药学; 教学体会; 试验设计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是数学基础课中应用性最强的课程,是药理学、毒理学、药物动力学等课程的前期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药学科研的必备知识之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推断能力,使其掌握药学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较高的药学科研设计、统计思维,为阅读专业文献,进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统计学基础。笔者任教的药学专业使用的教材是《医药数理统计方法》[1],教学时间为36学时。要使学生以较短的学时掌握实用的统计方法,并能在以后的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正确应用,笔者尤感适宜的教学方法对于讲好这门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下面就如何学习《医药数理统计方法》来浅谈一下我的一些体会。

1 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实际

1.1 概率论部分

教材中概率论偏重于理论基础,理论性较强。但概率论部分作为数理统计入门阶段,更应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便于后期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减弱概率论部分的理论性和难度,多结合专业知识和用简洁易懂的阐释来介绍概率论部分的内容。

1.2 数理统计部分

数理统计偏重于应用,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做到突出实用性。注重假设检验部分的讲解,注意阐述数理统计方法的思想、应用的背景及应用中所需的条件,重点讲解假设检验应该如何选取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如何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解释[2];在区间估计中置信区间的讲解中结合在生产中片重差异或含量质量时正常值的范围,以确定药品是否合格等;在方差分析部分结合药理学中如何进行药效学实验分组结果的分析与多重比较的应用等;在一元线性回归部分结合药品质量分析时如何建立标准工作曲线的应用等。

1.3 定理公式部分

教材中定理、公式、法则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在定理、公式、法则的教学中更应结合专业知识,加深理解与应用。一般不要求对公式等进行推导,也不要求记忆。课后做适量的作业加深定理公式的应用与理解。但样本的均值、方差、变异系数的公式要求掌握,这些不仅是后续课程的基础,更在药品质量分析中如重现性、回收率等实验中有着广泛应用。

转贴于 2 以试验设计为导向讲述统计应用

在药学专业中,特别是制剂工艺研究中,有多种比较性试验设计方法,每种方法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较常用的有两组比较试验设计、多组比较试验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等[3]。在讲完教材内容后,再以试验设计为导向梳理阐释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知识的具体应用。

两组比较试验设计用于不同处理间指标差异的比较,常采用t检验分析方法,分为配对比较和两组比较。配对比较常用于用药前后观察指标的变异情况等,两组比较一般用于两种技术或工艺对指标差异的比较。多组比较试验设计用于多组试验处理结果的比较,常采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如研究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某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等。正交试验设计与均匀试验设计均是适合多因素多水平的试验设计,在制药工艺研究中应用更为广泛,前者是基于方差分析模型,后者是基于回归分析模型。这两部分教学中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应用重点讲述如何选因素水平,如何利用相应的表来安排试验,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及相关软件如正交设计助手的应用等。

3 重视现代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中,应对部分内容尝试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现代化学习工具学习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是时代的要求,本课程是以应用为主要目的,教学重点讲解数理统计的概念、思考方法、形成及应用背景等,引导学生用数理统计学的知识去思维,理解数理统计,而不是大量的计算。因此,结合实际,利用计算机讲述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SPSS统计软件的使用等。

4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高等数学、数理统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夯实基础,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要通晓在药学科研工作中数理统计应用方面的知识,结合教材便于更好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学到统计知识并能在专业领域正确应用。因此,教师须不断研究、探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祝国强.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金松玲,金哲洙.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6,29(4):306.

药理学概论范文7

关键词:《药学概论》;趣味教学;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55-02

《药学概论》是我校面向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等非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主要介绍药学各学科的历史沿革、学科范畴、研究领域、发展前沿等,使学生对药学领域的基本概况,对各学科的地位、内容和发展趋势有初步的认识。由于《药学概论》包含的基本概念、学科内容较多,缺乏相关基础知识的高职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很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从而逐渐对本课程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通过创新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有明显提高。

一、明确课程定位,创新教学设计

《药学概论》内容庞杂,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将所有内容一一掌握到位是很困难的,也没有必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其教学内容应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遴选,如护理专业,课程重点为不同的给药方法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药物在配伍使用过程中的宜忌、输液过程中药物浓度的计算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重点为常用的保健药品、药食同源的中药、对理疗具有辅助作用的药物等。

在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使学生亲近课堂,创新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在教学中,把每一次上课内容演绎为一部连续剧的剧集,并对剧情进行归纳,如第一季药的起源分三集:巫医时代、大自然的恩赐、药的百态,第二季传统中药分三集:名医风采、杏林巨著和趣味中药,学生在观影的轻松氛围下学习,课堂教学变得富有情趣。

二、改革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新增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选择一些容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一体的小资料,往往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1]如讲解药的起源时,引入远古时代的东方巫医到西方的巫药趣闻,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大提升,课堂讨论也变得非常热烈,从抨击秦始皇“长生不死仙丹”、憧憬哈利波特的魔药、评价将药渣倒在路口的“黑巫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大大提升。在讲解本草沿革时,补充介绍长孙无忌的历史功绩、李淳风的千年预言、李时珍的生平趣事,便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理解中药发展的脉络,感受大家的人格魅力。在讲解各论时,补充“可口可乐”作为止咳糖浆的研发经过,印第安人从狮子那里发现了可以提取“奎宁”的抗疟疾药物,从猫、牛等动物唾液中提取的生发药,这些都提高了学生对药物的感性认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悦纳”。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定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离不开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1)采用比拟法。比拟法是指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事物及其运动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或相同点,然后将其中一事物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理到另一事物中去。[2]利用类比法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性的知识,如在讲述中药配伍理论“七情”时,将“相须”比作“X战警”、“相使”比作“福尔摩斯和华生”、“相恶”比作“小白兔和大灰狼”等,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中药的配伍关系。在讲述中药人参的生长规律时,将人参比作人,从小名“三花”、“巴掌”到“二甲子”、“六批叶”,学生觉得很有意思,降低了记忆难度。

(2)采用口诀法和诗歌法。口诀法和诗歌法是指把知识点整理归纳,编为口诀或诗歌的方法。口诀法和诗歌法可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提高学习效果。如讲中药冬虫夏草时,补充蒲松龄的诗歌“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无穷”,讲解野山参时,补充了描述其性状的口诀“雁脖芦、枣核钉、灯草心、铁肩膀、短横体、细洁皮、铁线纹、少数腿、珍珠尾”,帮助学生进行真伪鉴别。

(3)采用直观演示法。直观演示法是指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图片、视频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对形象思维强、直接经验不足的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活跃课堂气氛非常有效。如讲解降压药和降糖药时,展示血压计、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讲解阿司匹林时,展示药品实物;讲解药物剂型时,展示不同剂型的药物图片等等,都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习兴趣。

(4)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在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课堂教学围绕一个个任务来进行,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作用。[3]如讲解行业现状和前沿时,针对医药行业时弊,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搜集、专题调研、小组讨论和汇报,如讨论新医改下“医药分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抗生素滥用的现状调查和解决措施、如何应对医药行业的“回扣”问题等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小组汇报中,有的小组往往“语出惊人”,如有的小组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认为“医药分家”在我国目前是难以推行的,对付医药行业的“回扣”必须判重刑等等。任务驱动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文献检索、分析判断、语言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在小组汇报中,学生的激情演讲往往使课堂气氛变得非常热烈,面对学生有时“偏颇”的观点,既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这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适时引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改进考核方法,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核

传统的闭卷考试侧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难以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养。在考核本课程时,将学生的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社会调研、专题演讲等均纳入总评中,重点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情况,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考前突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上述方法,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在主动学习中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得到了职业成长。但趣味教学在应用的时候,要注意与教学目标结合,合理把握分寸,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机智有很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房屋建筑学的趣味教学[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2,37(4).

[2]阴继翔.比拟法在《传热学》教学中的作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3).

药理学概论范文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经管类)(04183)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02199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2197) 教育学(一)(00429) 

高等数学(一)(00020)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管理学原理(00054)

现代管理学(00107)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03708)

大学语文 (0472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2656)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线性代数(02198)

公共关系学(00182) 基础会计学(00041) 英语(一)(00012)

英语(二)(00015)

物理(工)(00420)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053) 乡村管理

(A02015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乡镇文化建设(00335)     市场营销(A0202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公共关系学(0018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2656)) 企业管理概论(00144) 电子商务(A0202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2656)) 电子商务概论(00896) 物流管理(A020228)   物流英语(05362)   国际物流导论(05372) 国际旅游管理

(A02023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国际旅游学(11341)     酒店管理

(A02024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现代酒店营销策划(03960) 宾馆前厅与客房操作(03961)   工程财务管理(A020260)   施工企业会计(05290)   企业财务管理(05124) 销售管理

(A020313)   连锁与特许经营管理(10510)     服装艺术设计

(A0504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服装工艺(00679)     机电一体化工程(A0803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工程力学(一)(0215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2656) 电工技术基础(02232)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A0806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电子技术基础(二)(02273)     交通土建工程(A080808) 道路建筑材料(06280)   公路工程监理概论(06283)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02398) 水利水电与港航工程(A080903) 道路建筑材料(06280)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06296) 土力学(06291) 水工建筑物(专)(06295) 烹饪工艺

(A08130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烹饪学概论(02524)     食品加工与检验(A0813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食品工程原理(04169)     汽车运用技术(A081702) 汽车维修与工艺(02579)

工程力学(一)(02159) 汽车构造(02576) 发动机原理(02577) 交通管理工程(A081703) 公路路政管理(06067)       报关与国际货运(A08173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海关法(09033)     电力管理工程(A082226)   电力企业管理概论(06137) 现代企业管理(一) (02625) 电力市场基础(06139) 园艺

(A09010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园艺病虫害防治(02685)     畜牧兽医

(A0904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兽医学(01714)     护理学(A100701) 护理学基础(02997) 

健康教育学(00488) 

病理学(02901) 药理学(一)(02903) 

护理伦理学(02996) 营养学(03000) 

生物化学(三)(03179) 医学心理学(02113)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02864) 

内科护理学(一)(02998) 生理学(02899) 

外科护理学(一)(03001) 

妇产科护理学(一)(03002) 

儿科护理学(一) (03003)  医药经营与管理(A100908)   医药市场营销学(07793) 药事法规(07956) 财经应用文写作(04759) 国际贸易(B020110) 国际运输与保险(00100)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0101) 企业会计学(00055)

世界市场行情(00102) 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市场营销(B020208) 商品流通概论(00185)

国际商务谈判(00186)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 市场营销策划(00184)

企业会计学(00055) 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消费经济学(00183) 电子商务(B020216) 电子商务法概论(00996) 商法(二)(00995) 网络营销与策划 (00908)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00915)   电子商务与金融(00913)

电子商务安全导论(00997) 人力资源管理(B0202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060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物流管理(B020229)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05374) 物流企业管理(053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国际旅游管理

(B020235)       国际连锁经营(11863) 工程财务管理

(B020261) 国际工程与建设项目管理(05293) 西方财务管理(06214)   税收筹划理论与

实务(05294) 电力市场营销(B020262)     电力企业标准化

管理(05299)   工程管理(B020279)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01855) 工程质量管理(01854) 财务管理(B020303)   证券投资学(00103)     销售管理(B0203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监所管理(B030109) 罪犯劳动改造学(00928)

矫正原理与实务(12561) 中国监狱史 (00934) 西方监狱制度概论(00935) 罪犯改造心理学(00933) 音乐教育

(B0504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音乐分析与创作(00733) 美术教育

(B0504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美术教育学(0074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艺术设计

(B050437) 现代设计史(054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数学教育

(B0701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离散数学(023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机电一体化工程(B080307) 工程经济(02194)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02240)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02202)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0224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B080605) 电力系统分析(02310) 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 自动化(02312) 自动控制理论(二) (02306) 发电厂动力部分(02311) 汽车运用工程

(B080610) 汽车营销技术(05871) 汽车运用技术经济学(04176) 汽车评估(04181) 汽车使用安全技术(04180) 建筑工程 (B080806)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2404) 

建筑结构试验 

(02448) 建筑设备(02446) 筑经济与企业管理(02447) 交通土建工程(B080809)   交通工程经济分析(06285) 桥涵水文(06286) 公路工程CAD(06288) 水利水电与港航工程(B080904)   港口规划与布置(06304) 港航工程质量

管理(06301) 现代施工技术(06302) 营养、食品与

健康(B081311) 营养学(一 )(05760) 食品化学与分析(05753) 

中医营养学(05763) 流行病学(05757)

食品毒理学(05764) 临床营养学(0576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05759) 

实用卫生统计学(05755) 交通管理工程

(B081704)

道路运输市场管理(06277) 

管理(06277) 交通工程(00365) 道路交通行政执法(06274) 交通运输

(B081718)       交通运输总论(06062) 电力管理工程

(B082228) 电力工程经济评价 与电价(05305)   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05299) 现代企业竞争战略(05306)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B082241)       工程项目投资决策与管理(08266) 护理学(B100702) 内科护理学(二)(03202) 

护理管理学(03006) 

外科护理学(二)(03203) 预防医学(二)(03200) 

护理学研究(03008) 精神障碍护理学(03009) 护理学导论(03201)  公共关系学(00182) 

护理教育导论(03005) 急救护理学(03007) 

社区护理学(一)(03004) 

儿科护理学(二)(03011) 

妇产科护理学(二)(03010) 卫生事业管理(B100902) 领导科学(00320) 药事管理学(03034) 行政管理学(00277)   药 学

(B100805)   药理学(四)(06831) 药事管理学(二)(01763) 药剂学(二)(01761) 日语

药理学概论范文9

关键词:中药;药性;四气;五味

中药药性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中药四性理论。对于中医药学而言,无论疾病多么复杂,最终均须以阴、阳统之,基本概括为寒、热二证。治疗上必须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基本原则,“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所谓寒药、热药中的寒与热即指中药四性属性。中药药性理论尽管包括性味、归经、升降沉浮、毒性等内容,但归结起来,寒热药性是其根本,也就是说,无论中药属性多么复杂,最终均需以寒、热两类药性总括之,以应对寒、热二证。《本草经集注》指出:“其(指药性)甘苦之味可略,有毒无毒易知,惟冷热须明。”可见,是否能够准确把握药性之寒热是临床使用中药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但是,时至今日,中药寒热药性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寒性药与热性药到底有无可界定的科学依据?若有,这个依据又是什么?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仍然没有很好地加以解决。再者,基于历史、文化、地域、学术流派和学术水平等不同的客观原因,中医界不同人士对同一药物药性寒热的具体描述往往有所差异,甚至截然相反。如上种种问题,不仅造成了中医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临床应用中药时的迷惘,同时也滞碍了中医学术发展。在科学技术高度昌明的今天,这一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应该得到解决。

1四气

四气又称四性,主要用以概括说明中药的寒热温凉属性。寒凉与温热是本质不同、互相对立的两种药性,温与热、寒与凉则是本质相同、程度有别的同一种药性属性,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内经》云:“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进一步指出:“入腹则知其性。”充分说明四气的确定,是在病人服药以后,以中医寒热辨证为基础,从药物对所治疾病的病因、病性或症状寒热性质的影响中得以认识的。

2五味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五味既是对药物性能的抽象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标示。五味的最早记载,见于《尚书・洪范》,曰:“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五味作为药性内容之一,最早见于《内经》。《内经》把五味同阴阳五行理论、天人相应理论、脏腑经络理论等结合起来,并将其作为刚柔、升降、归经、引经等药性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不同味道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功能效应,井将药味与功能联系起来。

3归经

归经理论是中药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药物功能作用的向位属性概括。所谓“归经”,主要用来标明药物对人体特定部位的选择性作用。归是走向、归属之意,经指经络。归经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经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点内容之一。归经理论源于《内经》的“五入”、“五走”。北宋寇宗《本草衍义》在论及“泽泻”时说:“张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亦不过引接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它意。”这可能是用“归某某经”字样的最早记载。概括起来,应用归经理论指导临床用药,可以提高用药的针对性、兼顾脏腑的关联性、拓展药物的适应性。

4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理论主要用以揭示药物的定向属性,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升降浮沉的涵义,字面上不难理解,升是上升,降为下降,浮指上行发散,沉即下行泄利,合而言之,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由于各种疾病在病机和证候上,常常表现出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泻利、崩漏、脱肛)、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等病势趋向,因此,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即分别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升降浮沉理论成为临床选药组方、防治疾病的基本用药原则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5毒性

毒性是最早总结出的中药药性内容之一,主要用以概括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对指导临床有效治疗,确保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毒,《说文解字》释为“厚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毒兼善恶之辞,犹祥兼吉凶,臭兼香臭也。”可见,“毒”字初为中性词,兼表善恶之义,随着汉语词汇的逐渐充实,毒字专指恶而厚,为贬义。历代本草谓药之毒,亦同毒字本身一样,经历了由中性至贬义的发展过程,而非仅今“毒害”之义。《周礼・天宫》云:“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素问・移精变气论》云:“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也就是说,毒是指药物所具有的偏性,是药物所以能补偏救弊、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这种“毒”与上古毒药通称之毒有相同的一面,亦有相异的一面。相同的是均指药物的基本特性,不同的是上古因为认识药物的种类较少,药物多毒,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较笼统,而后一种对毒的认识是指药物所具有的偏性,不一定兼具毒副作用,主要是指诸如“寒能胜热、热能胜寒”之类的特性。

6中医类特征与药性关系

在多药性量化的过程中,笔者对药性关系进行过思考,这些药性关系在许多情况下与中医理论系统的类关系一致,对阴阳分类系统来说,存在广泛的同类相益和异类相损;对五行来说,异类关系有生(相益)、克(相损)等。兹简述以示意,详细地用逻辑来说明类特征在药性量化中的意义较繁冗,故不再叙述。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篇中写道:“物固以类相召也……天将阴雨,人之病故为之先动,是阴相应而起也;天将欲阴雨,又使人欲睡卧者,阴气也;有忧,亦使人卧者,是阴相求也;有喜者,使人不欲卧者,是阳相索也;……故阳益阳,而阴益阴,阴阳之气因可以类相益损也”。中医的同类事物具有“相益”关系,药性亦是如此,如“寒无浮,热无沉”,即寒助沉降、热助升浮,也是阴益阴、阳益阳的同类相益。补可助热也是如此。再如辛甘化阳,辛属阳,甘补属阳,故可同类相益;酸甘化阴,酸敛属阴,甘药味厚多,也是同类相益。镇肝熄风汤治上逆阳证,其中有牛膝引血下行进而引火下行、代赭石降胃平冲、龙骨牡砺重镇、龟板潜阳、白芍敛肝,其药势皆向下,降这一类可以相互促进;川楝子苦寒泻火疏肝、沙参麦冬滋阴,寒凉、滋润都属阴,这些药性都可助降(降属阴)。中医生理病理、天人合一等方面的同类相益更是俯拾皆是,如正午加重的病证多属阳证。中药的药性理论隶属于中医理论体系,故药性的同类、异类关系多服从中医理论体系的同类、异类关系。这种规律性给定性定量分析都带来了方便。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 茎木类中药药性分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