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药理学理论集锦9篇

时间:2024-03-23 17:29:36

药理学理论

药理学理论范文1

[关键词] 药理学;总论;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R9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a)-192-02

药理学在医学教育中有桥梁学科之称,其地位举足轻重。本门课程知识面广泛,涉及众多基础学科,又与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因此,药理学的教学存在难度,而纵观整门课程又以总论教学难度最大。药理学总论主要介绍药理学基本概念,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规律,药物效应动力学基本机制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虽然在整个教学中所占比例不大(8~10个学时),但它负担着开宗明义、提纲挈领之作用,是药理学学习的总纲和具体药物学习的基础。总论课上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情绪,产生先入为主的效果,对本门课程的后期学习效果起决定性的影响[1]。教师如能讲得精彩,可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科学地学习,为学生进行全课程的学习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基础[2]。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如何上好药理学总论课谈几点体会。

1 激发学习兴趣,寻找学习动力

怎样拉开总论课的序幕,才能强烈地吸引住每位学生,使他自觉、主动地进入药理学世界的大门呢?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总论课上的首要任务之一,对今后教与学的密切配合有着重要意义[3]。

笔者在第一堂课上,首先根据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任务,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不是照本宣科。如:在大家的经历中,多多少少都曾受过疾病的侵袭,治病的手段都有哪些?学生争相回答后可总结并提示:在各种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是临床医生治病的基本手段,是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紧接着再抛出第二组问题:在用药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每种疾病要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进入机体后如何发挥作用,机体如何代谢药物,等等。然后再举出一个临床实例,简要回答上述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初步明确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范围,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喜欢药理学,就会以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其中,由此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再比如,不良反应是药物使用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必须谨慎对待的问题,但初接触药理学的学生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在介绍这部分知识之前,首先以具体数字向学生展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之高;再举出实实在在的案例,如反应停事件,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良反应对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的危害之大。至此,学生自然而然要想到究竟什么是药物的不良反应,都有哪些种类的不良反应,各自发生于什么情况,等等。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及求知欲被高度唤起的时候,再给他们讲授具体的理论知识,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势必要容易得多,甚至还有的学生感觉这些内容不够多,会在课外自觉主动地通过其他方式来了解更多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由此达到了不仅“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的良好教学效果。

总之,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想办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我会”为“我要会”,使之爱听、愿学、勤问,敢于知难而进,真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掌握基本概念,打好学习基础

药理学总论涉及众多概念,如药物、首过效应、受体等。对这些概念的正确理解与熟练应用,对今后具体药物的学习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概念往往是一些枯燥无味、概括性较强的内容,学生也普遍反映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分解-合并-实例验证-引伸的方式,彻底将抽象的概念讲透讲清。

如教材中药物的定义是这样的: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仅凭死记硬背却难以奏效。在讲解这个概念时,先将其拆分为容易理解的单句:药物的作用、用途、本质分别是什么,并采取边板书边提问的方式进行,学生结合以往知识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药物的概念,又理解了药物所涵盖的范畴,纠正了以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继而复述整句话时学生对药物的定义就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再认为难以接受。最后再介绍一些有关药物的其他知识以加深印象,如药物的特性,尤其是两重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等。

再如,副作用是药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学生在学习具体药物之前对此并没有太深的认识。将概念分解,着重指出其要点,如发生前提是治疗剂量下(有别于毒性反应发生在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原因是药物的药理效应选择性低,本质是药物本身固有的药理作用,可随用药目的而改变,并以阿托品为例来强化上述认识。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使得抽象的药理学名词变得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不仅改变了药理学教学乏味单调的状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后期药理学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4]。

3 把握时代脉搏,触摸学科前沿

当今药物研究日新月异,新药层出不穷,药理学内容也与时俱进,更新较快。总论内容却相对较为固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总论的讲解就可以是“一潭死水”,而应是不断更新的“活水”。总论教学同样要紧跟学科前沿进展,力争在讲授既成知识体系的同时,又向学生介绍药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动态,紧跟时展步伐。

长期以来,临床用药总是针对同一疾病应用相同的药物和剂量,由于个体差异常导致相当比例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差,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药物治疗学正经历着由经验式向个体化治疗的革命性转变。

大量研究证实,除环境因素外,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蛋白以及药物作用靶位等基因的变异是引起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根本原因[5]。因此,以基因为导向的个体化用药将为临床更安全、有效和更经济合理地使用药物提供重要途径。这就是方兴未艾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6],即通过对包括药物起效、活化、排泄等过程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研究,鉴定基因序列的变异,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基因突变与药效的关系,将基因的多态性与药物效应的个体多样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使研究结果更易于在临床得到应用。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也是人类进入“个体化医学”的重要标志,其结果有可能对每位患者的药物选择、剂量、给药方式等作出预测,从而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安全性,也将大大降低新药研发的成本,提高其投入产出比。

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好药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要的是,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学习人类已知和探索人类未知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为他们今后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打下基础。最后也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能够适应21世纪医药卫生发展趋势,符合更好地培养跨世纪医药卫生人才的要求。

通过以上教学手段的实施与合理运用,学生普遍反映对总论部分不再感到畏惧,而认为是药理学课程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在学习时有所侧重,能够抓住学习精华和知识点。重要的是,通过总论的学习,学生对药理学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临床工作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再次印证了我们古老的谚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参考文献]

[1]李金莲.上好解剖学绪论课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6):629-630.

[2]赵燕燕,李春玲,范华英,等.密切联系实际多种方法并用强化生药学总论的教学[J].中外医疗,2009,28(1):96-97.

[3]胡慧玲.浅谈《药用辅料学》的教学方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 (3):31-32.

[4]孙志春,郭常亮.对精心组织上好绪论课的探讨[J].职业圈,2007,(16):73-74.

[5]刘昭前,周宏灏.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新时代[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1):1-6.

药理学理论范文2

[关键词] 药理学;留学生教学;理论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a)-0148-03

[Key words] Pharmacolog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eaching; Theory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留学生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水平国际化的重要指标,有助于我国高校深化“211”和“985”工程建设目标,提升高校国际影响力和世界知名度,成为高等教育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近10年,来华留学生攻读西医专业人数仅次于汉语言专业,西医学历教育人数居各专业首位。以全英文教学拓展了国际医学教育市场,以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赢得了国内外优秀生源[1]。

留学生教育相比国内本科生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绩效评价等方面都需要摸索和创新。药理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实验操作要求高,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的过渡和连接课程,理论教学在其教学中至关重要[2]。近几年,我系开展并顺利完成两届医学留学生英语药理学课程教学,在其理论教学中有了切身体验,现就教学中得到的体会与大家交流。

1 充分认识留学生的特点

我校招收的留学生专业是五年半制临床医学本科,生源学生全部来自印度,英语是本国官方语言之一。同时因为地域的原因他们的口语带有口音。虽然经过短期的汉语培训,但大部分学生只能在交流时嘣出关键的汉语字词,教学只能采用全英文教学,对师生之间的交流造成很大障碍。留学生多有,本国文化背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较深的烙印。笔者体会到在交流中,多交谈中国与他们的民族文化、思维模式是加强师生沟通和取得共鸣的好途径。更好地熟悉留学生国家本地的疾病流行现状、卫生资源配置和药品医疗器械行业特点,尤其是医疗相关就业的状况,是回应留学生关心热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目前,进入我校学习不需参加入学考试。较优秀的学生接受能力强,个别人有一定医学基础,善于思考,并积极主动探讨问题。问卷调查反映,课前15.0%的留学生有预习,基本都是这一部分学生。而部分学生则接受水平低,学习被动。就需要因材施教,理论讲解总体深入浅出,同时体现出不同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对可接受的知识有更大的选择度,让知识程度不同的学生接受药理学知识和技能。

留学生课堂喜欢自由提问,教师应鼓励并引导。但以时差为借口,晚于北京时间2~3 h到课堂或干脆不来者,先口头耐心沟通,必要时不授予该门课程学分,以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3]。

2 课前相关的教学准备

2.1 理论教材的筛选和与教学进度的统筹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根本,好的英语教材可以将英语教学直接提升到高的起点和开阔的视野。问卷调查反映,留学生认为教材重要的占55.0%。现有的部分兄弟院校自编教材,完全是为应付考试仅囊括考试要点的“大纲考点”,适合学完药理学后,推荐给学生背诵知识要点;国内根据外文教材缩编的英语教材,与中文版医学本科专业的药理学教材内容接近,但教材的知识支离破碎,知识深度参差不齐,毫无体系可言。故将国内英文教材发给留学生后,他们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则抛弃不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目前,国内暂缺直接上手使用的留学生药理教学英语教科书。

所以,从国外知名的几本英文原版专著入手,最后选定药理学教材是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9th,w-Hill)、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10th,McGraw Hill)和Modern Pharmacology With Clinical Applications(7th,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作为教师必读和备课的教材。英文原版教材非常权威,每章开头有疾病总的情况介绍,能够给学习者整体而全面的印象,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药物治疗,引出具体的代表性药物,顺利成章,学生容易跟随章节知识体系,便于理解;在此铺垫的基础上,逐层深入,透彻说理。尤其是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几乎每个观点都附有参考文献,严谨可见非同一般,这样也便于读者对感兴趣的知识点去追踪相应的文献,拓宽该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反过来促进和加深教材知识的掌握。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的临床应用讲到了在疾病治疗中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同时也介绍了治疗疾病少见和特殊类型的药物应用,对临床专业的同学,在巩固药物基础知识的同时,直接触到临床情况的“脉动”,积累了经验,知识水平得以拔高和进阶,适合优秀学生和青年教师提高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中的示意图形象,又配以简要的说明,将复杂的“理”简单化,便于理解 ;其表格将相似易混淆的知识概括在一起,便于区分。其形式上标题不用符号突出,只是字体加粗,也没有数字标注,内容丰富且信息容量巨大。

2.2 精心备课,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备课比较费力,严密的课堂设计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4]。在备课中,老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自己所讲授章节的特点,作为医学英语教材进行课堂讲授,至少要熟读教材的所讲授章节,然后对原版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摘取符合教学需要的部分,也根据留学生实际掌握基础理论水平及英语水平。讲稿和教案以基本知识点为核心编写,以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为目的,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底子较差者也要达到此标准。讲稿和教案节选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治疗疾病特殊类型的药物应用和药理学前沿,适用于学生前者掌握好又有提高要求时讲授,或满足已具备基础初步医学理论知识学生的需求。讲稿和教案符合五年半制医学专业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同时吸收了简介表达力强的英文原版教材中的句子和词组,方便课堂表达。同时由于本学科知识的更新、进展较快,引用其中有相关的Pharmacological update 部分供参考,同时也要求教师上网搜索英文的进展文章,将其补充在讲稿和教案中,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充实。讲稿和教案的完善使教师授课有了直接的工具和抓手,学生索取时打印后给予,方便了学生课后以此为纲学习内容庞大的原版教材,巩固教学效果。

完成讲稿和教案后,要进行全英文授课,仍然是严峻的挑战,必须熟记专业词汇,读准专业词汇发音,直至朗朗上口。精心设计讲授顺序,设想讲授过程中学生在听课中的反应和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及如何确切解答。

2.3 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CAI)课件,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老师利用互联网下载与药理学教学有关的医学Flash、图片,也可以写电子邮件向同行索要优秀的CAI课件,结合讲稿思路制作出辅以图片的CAI课件,尽量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CAI 课件的制作和应用拓展了医学信息量,授课内容深度和广度达到新的高度。同时老师语言表达欠缺得到一定的掩盖和补足,减少因语言因素引起学生对老师的不满和对立,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问卷调查反映,课后复习时参看幻灯片掌握学习内容的学生占35%。如果时间容许时,老师可以在空旷的屋子打开电脑,边播放CAI课件模拟课堂试讲,可能会发现小声读不出错的单词发音会变异,讲话的速度和CAI课件进度不匹配。内容衔接时要补充过渡性的句子或句群,这可能是讲稿中原来没有的。多讲几次后,也可以让同事或家人做听众,培养老师临场讲英语的熟练和流畅度,更好克服怯场心理。等自我完善到一定程度后,请有国外学习或进修经历的教师对已做好的CAI课件进行审核,提出全方位改进意见,帮助梳理讲授思路。并就幻灯片进行预讲授,请系里有出国经历的老师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清楚理解意见之后加以修改。

在学校组织的留学生教学英语口语培训班里,中青年教师大胆应运英语和外教口语对话,增强开口演讲自信。

3 教学过程及效果

3.1 教学过程中注重精讲与泛讲结合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产生药理作用、作用规律和不良反应以及机体如何处理药物的一门学科,涉及基础和临床多门学科,知识点繁杂,理解和记忆细节多,老师课堂讲解的时间较短暂,教学效果学生不容易满意[5]。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对教学内容取舍适当,不偏离教学大纲,还要做到少而精[6]。学生通过老师重点内容的透彻讲解,在此基础上,对章节里要求熟悉和了解的部分也能自学接受。例如:在Modern Pharmacology With Clinical Applications 抗肿瘤药物章,传统药物和新型药物共有十个大类,共介绍42个药物,其中第一大类烷化剂中又分为5个亚类,共介绍12个药物,因而,Mechlorethamine(氮芥)只在介绍抗肿瘤药物发展历史时提到,其是人类使用的第一个抗肿瘤药物。只讲到是第一个应用的药物,学生根据既往药理学其他章节药物的发展历史,自然会联想到它的疗效是确切地,为改善其缺点,对其结构做部分改造,开发出同系列的药物,其同系列相似的确切作用机制和由此派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引起学生对问题的疑问和好奇,使学生有想象的余地,并为下面内容的讲解打下伏笔: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因为其有最广的抗瘤谱,是多种化疗方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将其做为本大类药物的重中之重进行介绍,其作用机制完全是烷化剂的典型代表,利用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提供的图,基本结构集团连接成形象的DNA链,链上亲电子的氮原子作用位点,Cyclophosphamide结构图上亲核性的碳原子是相互作用的位点,两者通过箭头连接在一起形成共价复合物,这张图生动的显示了其作用过程、不良反应。问卷调查反映,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理解老师的表述讲解掌握学习内容占55.0%。

3.2 有意运用教学法

教学法是很多同行多年经验的凝结,是理论化的总结。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如讲完药理机制和作用,笔者可以提出问题药物会有那些临床应用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启发学生,以及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可能的情况。

比如,在讲授“药物代谢动力学”相关内容之前,笔者常常采用提出如下问题来提高同学的兴趣。“患者(你,指同学)每天的用药次数是如何确立的?一天吃几次?”;“患者的用药的疗程是如何确立的?吃多久才有效?”;“何时停药?换药?”。因为“药物代谢动力学”涉及抽象基本理论、“数学药理”内容较多,加之“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内容讲授属于药理学总论的内容,同学尚未接触到“实际的药物”,“不了解的情节”是事实。所以,同学对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掌握及后期知识的掌握较为困惑。而以上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同学曾经“用过药”的事实,不仅对于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有帮助,而且直接指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学习重要性及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在以后讲授“半衰期(t1/2)”概念时,帮助学生理解其临床意义是按药物t1/2制订给药方案,既可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效应-时间“治疗窗口(therapeutic window)”同时,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强化药理学知识要求的同时,有机地与未来临床实践要求相结合。

3.3 注重小结

相似的几个药物讲解结束后,可给出表格,让其思考并作为作业填写,或讲完相应的节或章,对本部分内容进行小结,分析难点,理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记忆[7]。问卷调查反映,95%的学生课后有复习。必要时,可结合章节的知识点给出相关的英联邦国家的医师资格以往的考试题或案例,留学生因与自身将来的从业资格考试挂钩,更有兴趣和热情去完成章节的学习。

4 课后反馈

课后要主动征求留学生对药理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8]。问卷调查反映,老师在授课方式上,有令留学生不满意的情况,经建议,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改进,使教学更加符合留学生实情,得到解决占70.0%。留学生反映,在以前已掌握的相关知识中(来中国前),通过中国老师的讲解,课后有提高认识占70.0%;课上或课下,当留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老师能确切回答解释占60.0%。所以,老师应多与学生轻松沟通,耐心回答问题,熟悉思维习惯,熟悉其语音特点,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意图。

我系在留学生药理学理论教学方面的摸索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空间去完善。下一阶段如何利用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为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网络平台资源,如全英文教学大纲、习题和课件。在《医学教育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 Medical Education)指导下不断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将是长期面对并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模式的新课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不断超越现有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金坡.新世纪以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及展望[J].高教探索,2011,(1):97-102.

[2] 王烨,李琳琳,李桂红,等.药理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63-64.

[3] 王志琪,曾嵘.浅谈医学留学生的药理学教学[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6):42-43.

[4] 何涛,黄金敏.提升药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42-143.

[5] 高东雁,吕莉,姚继红,等.青年教师提高药理学教学能力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131-132.

[6] 熊杰,徐艳霞,李晓蓉.明确教学目标降低全英文教学难度——留学生医学药理学教学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251-253.

[7] 于新蕊,郝勇,胡聪,等.精心设计课堂小结,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1):55-56.

药理学理论范文3

为验证护生对知识掌握程度而客观评测,从信度、难度、区分度等方面首先对试卷进行评价。

1.1信度考试的信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科学的反映考试客观性及考试结果准确性,试卷的信度与考试结果受随机因素影响程度呈反比,信度的高低能保证学生考分真实可靠。根据教育测量学理论,试卷信度>0.50表明信度好,>0.80信度很好。信度系数采用克伦巴赫(Cronbach)α公式计算[2]。α=(k/k-1)(1-∑Si2/St2)(其中:k为试题总数目,Si2为第i题得分的方差,St2为考试总分的方差),α的范围为[-1,1]。本次试卷信度为0.53,可认为该试卷的信度良好,考试成绩可以信赖。

1.2难度试卷的难度系数P采用平均分方法计算,即P=x/W(x为学生的平均分,W为试卷的满分)。两个班级总人数为481,平均分为69.4分,难度为0.69,一般认为P值介于0.4~0.7之间,试题的难易程度较适中,该考试试卷难度较为适中。

1.3区分度将考生依照测验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把成绩列前27%和成绩居后27%的考生分别定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计算2组每题的难度,即PH和PL,则D=PH~PL(又称两端法)[3]。结果显示,本次考试区分度较好,能够将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区分开。本次考试区分度统计及评价,见表1。

2ICU班与普护班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2.1总体情况对比ICU班考试成绩及分布成绩为45~98分(73.10±10.99)分,全距54分;普护班考试成绩及分布成绩为39~96分(67.30±10.81)分,全距57分。结果显示,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ICU班考试成绩总体优于未采取教学改革的普护班,见表2。

2.2各类型得分情况对比通过对比ICU班和普护班各题型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平均分的得分情况,发现进行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ICU班在各个题型平均得分高于普护班。

3讨论

3.1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根据ICU班和普护班卷面成绩显示,无论是平均成绩还是各题型平均分,ICU班明显优于普护班,表明进行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以后,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用药护理过程。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实践等方式,提高了护生学习护理药理学的兴趣,激发了护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使护生初步具备观察临床常用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能力及用药监护的能力,具有对临床常用药物进行药物知识咨询、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具有对临床常用药品进行制剂的外观质量检查、配伍禁忌检查的能力,为步入临床护理一线工作岗位奠定基础[4]。今后,可以进一步将改革成果普及到所有的护生护理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

3.2知识点掌握情况有待提高根据ICU班和普护班各题型平均分统计结果可知,名词解释、单选、填空、简答平均成绩相差分别为1.4分、0.9分、0.8分、2.5分。名词解释和简答成绩相差较大,说明通过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药理学改革注重从宏观层面的知识串联,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单选和填空平均成绩相差较小说明对相关零散的、细节性的知识点强调不够,导致学生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

药理学理论范文4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药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7-1576-02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如学生应怎样去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复习有哪些好的方法,等等。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地说明了学习的概念,这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的标志,也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传统教育中,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其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在现代教育中,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这些特点在《药理学》教学中表现的较为突出。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的基本学科之一,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为指导临床各科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药理学一方面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它与主要研究药物本身的药学科学,如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制药学等学科有明显的区别。

因此,药理学的教学既要求清晰明确的讲述药理学的理论知识,将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药理学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药理学的内容与临床用药的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药理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方法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笔者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促进教学、提高效果的一些体会。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等很多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如果能够合理应用,对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的应用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绝对的、唯一正确的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要充分启发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不能将书本上的内容与结论教条化。例如,在讲授《抗心绞痛药物》这一章节时,除了要讲授药物可通过舒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或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而增加冠状动脉供血;药物也可通过舒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舒张外周小动脉、降低血压,减轻后负荷;降低室壁肌张力;减慢心率及降低收缩性等作用而降低心肌对氧的需求等作用机理以及具体的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肾上腺素B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等药物以外,为开拓学生视野,最好还能够提到除了外源性的药物,机体自身也会产生诸如sP、CGRP等许多内源性的心肌缺血保护物质。而且其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抗心肌缺血药物开发的研究热点。这样就将学生的视野引向书本之外,强调新的思维方向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与浓厚的求知欲。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观的应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原有的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因此,教学应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即注重“先行组织者”的重要学习意义。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涉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在《药理学》教学中,内容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甚至还会涉及一些临床学科的内容,这就要特别重视“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利尿药》这一章节时,涉及一对辩证的矛盾关系:即使用利尿药时,一方面可以使肾的稀释功能降低;另一方面可以使肾的浓缩功能也降低,从而排出大量渗透压较正常尿为低的尿液,表现为强大的利尿作用。肾脏既有浓缩尿液的功能也有稀释尿液的功能,是理解利尿药药理作用的关键,但如果直接讲授这一部分内容则比较抽象并具有一定的“自相矛盾”性,因而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充分讲授清楚肾脏泌尿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相关内容,将其作为理解利尿药具体作用部位和作用机理的“先行组织者”内容,就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理解这一难点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观的应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向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在《药理学》的实验教学中,经常需要应用各种给药技术,在讲解“皮内注射”这一方法时,语言描述是不能让学生直观地明确进针的手法与进针深度的。但如果告诉学生“皮内注射”其实就是医院门诊中护士给就诊患者作皮肤试敏的注射方法,那些有此经历的学生往往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一给药技术。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只有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历更多更好地结合,才能顺利地转化为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更好的为学生所接受,也就是知识为学生所“建构”。

2 教育心理学感知规律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来组织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特点,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感知规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强度律 是指教学刺激信号的相对强度要恰到好处。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上课前例行检测调整多媒体语音系统的

音量,讲课的音量要适中,太高太低都可能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PPT字迹、背景色彩都要细心设计。《药理学》的内容涉及解剖、组肝、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学生的普遍感觉是“内容较杂”,因此,更应注意多媒体课件主色调对人的情绪影响,一般来讲,由于蓝色是一种冷色调,具有使人的情绪稳定,思维集中的心理作用特点。因此《药理学》课件的背景色彩多以淡蓝等冷色调为主。

2.2 差异律 即对象与背景之间差别的知觉规律,差别越大,越易使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从而使得感知对象能被学生清晰地感知,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应力求使讲述的重点与难点,在颜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材料内容和性质等方面与其它的内容具备明显的差异,以利于学生感知。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一章中,与很多药物不同,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一个重点内容,因此,在板书或多媒体课件中,要将该部分内容以特殊的字体或颜色标出,以示差别。

2.3 活动律 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应多采用活动教具、活动模型及现代化的视听传媒,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这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抗心律失常药物》一章中,关于冲动传导障碍与折返激动的形成这一部分的内容,如果单纯用语言来描述,往往不宜理解,但使用十几秒钟的Flas,则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全面、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很容易理解。

2.4 组合律 感知对象时空上接近、形态上的相似都容易被知觉为一组对象,从而利于理解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直观材料和教学内容应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的或有规律的系统,以便于学生整体感知。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应力求布局合理、顺序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同时,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以促进学生整体感知与理解。在讲授《有机磷酸酯类的毒理与胆碱酯酶复活药》这一章节时,充分利用美国电视系列片《Dr.House》中的情节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了有机磷酸酯中毒的病理特点、生化改变、临床表现与治疗用药和疾病转归,使药学专业的学生对有机磷酸酯的发病机理与临床用药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学习《药理学》课程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形象地体会到了“药理学是为指导临床各科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这一重要意义。

药理学理论范文5

关键词:医院药事管理;临床药学服务;价值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临床药事管理体制逐渐完善,且临床药事管理在整个临床医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所以应及时对药品保障制度进行优化改革,以此强化药学技术。在本文研究中,将对医学药事管理体制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为完善的参考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选取我院接收患者40例,在此期间我院未进行药事管理;从2014年3月期间~2015年3月期间选取我院接收患者40例,在此期间我院开展药事管理。将其分别设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在参照组患者中,有25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中位年龄(45.2±2.1)岁;在研究组患者中,有30例为男性,10例为女性,中位年龄(40.2±1.9)岁。对两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以及性别等比较,不具有显著差异性。

1.2方法

在进行药事管理期间,主要对以下几点进行完善和创新:(1)首先,可以对每个科室的药物应用情况以及药物种类进行统计收集,从而对每一个科室的用药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细化的讨论,以此强化临床用药问题的合理性[2],在药事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对每一个患者提出的疑问细心解答,并定期不定时开展关于药事管理的相关讲座,从而以健康科学的理念强化各个科室人员的专业知识;(2)对药物的配制管理部门来说,首先需要专门的护理人员,并且需要专业技能强且技能丰富的药物配制人员一同工作。以静脉药物配制部门为例,工作人员要对点滴注射药物的配制工作合理完成,对于急重症患者,或者需要进行化疗的患者来说,必须做好静脉注射的配制工作。根据配制准则进行用药处理,以此提高用药安全率[3];(3)临床药学服务网络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化,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应用于药学服务的管理中,如应用电子处方执行,医生可以通过医院网络和药房直接连线,从而节省中间多个繁琐的步骤,和谐医患关系。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进行研究的80例患者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对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用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当数据呈现为P<0.05,表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经过统计显示,进行药事管理后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未进行药事管理前的效果,医院各个科室的用药水平以及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见表1。

3讨论

3.1医院临床药学服务中专业药师起到的价值和作用

药物在分配到各个科室使用的过程中,首要保证的就是药物的科学化应用,只有药物合理化应用,才能真正发挥药物的疗效,并且保证患者在日后的恢复以及治疗过程中,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对于药物合理性的应用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且临床对于药物服务以及应用管理的研究越来越深化,所以要保证用药合理性,主要从下面几点进行完善[4]:(1)强化药物科学使用的概念,了解药物应用的科学化概念,才能发挥药物的最大价值,以此最大程度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副作用;(2)了解药物合理性的运用概念,强化医疗人员的用药技能[5];(3)药物人员以及临床医学人员要能够通过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现有诊断,准确的提出制定用药方案,避免对患者身体以及心理的双重打击。

3.2抗生素的应用

临床药物使用的过程中,抗生素药物的应用可谓十分广泛,但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率也较高,因此,临床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遵照相关规定,由专业的医师和药师共同协商进行开药。对于想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必须出示完整的使用证明以及开具标准,而对于证明不全的患者来说,药师不可予以开药。另外,药师所开的抗生素药物剂量必须合理,不可过多;如患者既往应用抗生素时,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则必须再次进行皮试,以此防治抗生素随意使用的情况发生,以此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概率。

3.3对静脉用药管理管制

对患者进行点滴治疗可以提高用药的起效时间,但是在此过程中,点滴治疗也同样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当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创新深化,医学人员水平的不断深化,提高了用药安全率,而有些地域受到发展水平的限制,在进行静脉用药过程中,出现静脉用药事故的概率依旧让人担忧,针对这种情况,医院的医师和药师必须合理沟通,医师要确保病例准确,进行静脉药物的开具[6]。另外,对药事管理的相关要求必须合理执行。

3.4药学服务的智能化

合理大量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化技术,从而将药学服务智能化最大程度开展,缩短患者前来治疗以及开药的时间,并为医师治疗更多的患者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将医院药事管理应用于临床药学服务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用药安全率,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概率,从根本上防止滥用药物情况出现。本文的相关论点与赵艳、卢熠和刘桂萍、欧微[6~8]的依据相符,可以为临床提供相应的价值和参考。

作者:张冰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张艳平.医院药事管理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价值与作用.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2:355~355.

2刘雅兰.医院药事管理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价值与作用研究.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10:159~160.

3李馨,付秀娟.科学培育规范管理,建立稳步发展的临床药学服务团队-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临床药学实践.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4:214.

4王莉,宋绪彬,魏光明,等.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医院药事管理.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2):71~73.

5陈艳,宗强,陈爱民,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药事与药物使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安徽医药,2014,18(2):365~368.

6王少华,赵艳.医院药学发展热点与药学服务关键环节浅议.药学服务与研究,2012,12(3):232~234.

药理学理论范文6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级高护、护理日语、护理英语专业学生。其中高护与护理日语是一个教学班(89人)作为实验组,即案例教学组。护理英语教学班(90人)作为对照组,即传统教学组。

1.2教学方法:实验组在药理学总论、抗菌药物概论等章节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法,在药理学各论中大部分采用案例导入式教学,其中抗消化性溃疡药、抗糖尿病药及抗菌药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对照组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讲授药物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1.2.1案例导入式:在药理学各论中,例如讲授抗心绞痛药时,先引入心绞痛临床病例,再提出药物治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结合多媒体展开理论教学。此法较传统教学法的平铺直叙生动有趣,印象深刻。案例导入式教学占用学时数较少,对总学时影响微乎其微。这是与案例讨论式教学相比突出的优点。

1.2.2案例讨论式:以抗糖尿病药为例。首先教师介绍糖尿病的医学知识,课前一周将糖尿病临床病例及讨论题发给学生。6-8名学生组成一个讨论小组,由组长组织课余交流与讨论,形成小组内观点。课堂上以每个小组长发言为主,其他成员也可补充。重点讨论病例药物治疗方案是否合理,各组设计给药方案与病例药物治疗方案异同点,并进一步讨论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最后教师解释争议大的问题,梳理和总结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使学生明确所学章节重点和难点。

2教学效果

2.1考试成绩:学期末进行药理学结业考试。实验组与对照组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试题中考察识记、理解、应用的知识各占22%,43%,35%,其中案例讨论式教学章节分数占18%。对两组试卷成绩总分及案例讨论式教学章节成绩分别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试卷成绩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案例讨论式教学章节成绩有显著差异(P0.01),即案例教学组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

2.2问卷调查:学期末对案例教学组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评价案例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对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案例式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及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方面与传统教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案例式教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

药理学理论范文7

【关键词】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药理学;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是为满足现代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以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医院助理执业医生为目标而设置的专业, 与本科专业相比,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生源相对较少, 起点较低, 学生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1], 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根据其特点采取一定的相应措施。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本专业整体教学质量, 进而可能影响这些学生毕业以后的临床技能水平[2]。同时药理学科学科面广、理论性强, 难理解、难记忆的知识点多,是一门令学生普遍感到头疼的课程,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成绩挂科率始终处在所有专业课程前列。

我们认识到, 要达到医学专科生的培养目标,必须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客观实际, 革新常规的理论教学内容和模式, 努力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变得可理解、易记忆, 并激起和引导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近年来, 有不少学校尝试了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和TBL (tea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3, 4]。鉴于此, 我们融合了PBL和TBL教学法, 并探索性地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元素, 对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科的理论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 丰富教学内容

1. 1 让“故事”串联起知识点 在以往的理论课教学中, 我们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佳的情况较为严重, 但是, 我们深信:“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之后, 我们发现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学生感觉“上课无味”, 即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起学生对药理学理论学习的兴趣, 我们在不折不扣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之外, 有意识地尝试在课堂上添加与课程相关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是教材上没有的内容, 包括著名药理学家的趣闻轶事、某些药理学重大发现或发明的前因后果、某些药物在临床上使用的经典案例等。对于刚接触药理学学习的学生来说绝对是新鲜内容, 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 从而提高他们对药理学科的兴趣。例如, 在讲解抗生素时, 可以引入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红霉素与军团菌的故事、百浪多息和磺胺药的故事;讲解抗组胺药物时可以穿插苯海拉明和二战士兵晕船的故事;讲解抗肿瘤药物时候则可以讲讲因为误用叶酸导致白血病加剧并最终发明甲氨蝶呤的故事等等。通过这些故事, 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并能激起他们对药理学的兴趣。

1. 2 口诀和联想记忆法的运用 药理学的知识点很多, 而且各章各节之间跨度大, 知识点之间独立性强、抽象性高, 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为此, 我们通过收集和改变了一些记忆口诀和联想记忆法, 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难题, 深受学生喜爱。例如, 在抗癫痫药物这一章, 由于不同症状要用不同的药物, 记忆中很容易搞混, 记忆口诀为:癫痫小发作, 首选乙琥胺;局限发作大发作, 苯妥英钠鲁米那;卡马西平精神性, 持续状态用安定;慢加剂量停药渐, 坚持用药防骤停。局麻类药物丁卡因、利多卡因等, 名称接近, 用途有所区别, 记忆起来容易混淆, 口诀为:丁卡表麻毒性大, 普卡安全不表麻;利多全能腰慎选, 室性律乱常用它。通过这些口诀, 可有将零散难记、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 记忆起来方便而牢固。联想记忆法是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的方法。通过联想记忆法可以讲药理学中原本较为零碎的知识点和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形象化, 方便理解和记忆, 同时一旦记住还不易忘记。例如, 用阿托品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时, 机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初学者很容易将这些变化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相混淆, 如果应用联想记忆法就可以轻松记住这些症状和体征。 阿托品的作用联想为:未孕女子持枪上战场打仗。在战斗中, 女子情绪激动(心率加快), 血脉喷张(皮肤潮红), 怒目圆睁(瞳孔散大), 战场上硝烟, 女子口干舌燥(抑制腺体分泌), 仍然只顾射杀远处敌人却不顾自身安危(只能看到远处, 无法看清近处), 同时由于未孕所以子宫松弛(抑制子宫平滑肌痉挛), 由于要战斗所以顾不及上厕所(抑制逼尿肌痉挛)。教学实践证明, 通过联想记忆法, 学生一看到阿托品就会联想上述场景, 记忆深刻而持久。

2 探索创新课堂模式

2. 1 “讲解+讨论”的新课堂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堂课45 min全是教师讲, 学生听。对于刚接触药理学科的学生而言, 药理课是生涩难懂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如果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 学生很难保持5~10 min的注意力。即使在教学PPT添加了丰富的图片和小视频, 讲课过程中也插一些故事和医例后, 也难以保证学生在整堂课都保持注意力。有研究表明, 健康成年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40 min[5], 超过这个时限之后, 大脑就会疲劳, 注意力就会打折扣。为此, 我们尝试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 即采用“讲解+讨论”的新课堂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 教师讲课的时间控制在35 min左右, 剩余的时间是小组讨论和回答教师提问时间, 讨论的内容主要针对但不限于本堂课所学内容(详见下节描述)。

2. 2 “提问式”和“小组化”教学 “提问式”和“小组化”教学是和“讲解+讨论”的新课堂模式配套使用的。在前30 min左右的课程讲解环节中, 我们有意识地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 并示意学生记下问题。在后15 min的环节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抢答或者教师“点将”的方式回答问题, 教师负责当场点评并视问题回答正确性、完整度给予全组学生一定的奖励分, 奖励分与学生的平时成绩直接挂钩。除回答提问, 我们还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行寻找予课程相关的知识、疑问甚至新闻事件在课堂上分享, 教师给与点评或释疑, 并酌情奖励全组, 奖励分也与平时成绩挂钩。

教学实践证明, “讲解+讨论”的新课堂模式结合“提问式”和“小组化”讨论的教学显著活跃了课堂气氛, 加强了师生沟通, 不仅完全可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药理学课程的兴趣和考试成绩。

3 总结和展望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核心和桥梁, 而理论教学是药理学教学的核心和基础。因此, 药理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是事关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效果的关键。我们不得不承认,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与本科和七八年制同专业学生相比, 在基础知识、理解能力甚至纪律性等方面都较有差距, 这客观上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采取更有吸引力的方式。然而, 在常规理论教学中, 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者板书的形式, 按照教材的内容讲足45 min, 学生则一直处于“被填鸭”的状态, 教学质量不言而喻。为了打破这种“教”与“学”相疏的窘境, 从2011年开始, 我们以提高学生对药理学科的兴趣为切入点, 在本学科理论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上都做了一些革新, 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我们设计的理论课教学新模式能很好地吸引高职高专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教学质量有较显著提高。下一步我们将会在药理学教学中继续坚持和改进这套教学模式, 同时还将以此为基础与其他学科教师一道, 共同探索和改进这套新模式在其他学科的应用, 努力为高职高专医学专业教学总体质量的提高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吴友科, 汤之明, 游斌, 等.探讨临床医学专科教育课程(实验班)改革方案.医药前沿, 2011,1(15):92-93.

[2] 白纪红, 赵日红.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方法探析:逆向思维教学.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10(3):283-285.

[3] 王向玲, 王素利.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PBL教学法的效果评价与分析.教育与职业, 2012,(18):149-150.

药理学理论范文8

关键词: 中药制剂学 教学改革 理论与实验教学

中药制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传统理论、制剂工艺技术、制剂的机理、中药质量标准的发展方向的学科,同时是一门极具发展前景的中药学类的应用专业重点学科[1]。本课程要求中药学学生必须掌握中药制剂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中药制剂学的基本技能,同时熟悉并了解中药制剂学在中医药领域的重要性,中药制剂学的研究进展,在推动中药与世界接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中药制剂学的实验课要求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本门课题最基本的中药制剂工艺、中药质量标准的检验方法,进而明确中药制剂目的。为实现上述目标,培养学生学习中药药剂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在理论教学改革中,目的是强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充分掌握中药制剂基本理论、中药制剂工艺和各类制剂作用等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系统授课、启发及讨论式等形式教学交替的模式,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中的现代教育先进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录像等,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总之,通过中药制剂学的教学及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理论教学改革内容

1.1传统制剂方法与现代制剂工艺的比较

中药制剂是我国的一门传统的中药制药技术,是中华民族用药经验和理论几千年的总结。由于中药的种类繁杂及历史条件的限制,全国各地制剂方法千差万别,因此中药制剂工艺难以适应现在GMP的生产及要求,研究中药制剂技术、改进制剂工艺是中药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基于这一原因,我们在中药制剂学授课内容上加强了传统制剂方法与现代中药制剂工艺对比教学研究,如牛黄解毒丸,传统的制作时间需5~7天,费时费工;现代制剂新工艺改为牛黄解毒片直接用粉末,压片,制成制剂,只需2―3天,大大节省了制剂时间,而改进后的制剂品各项指标基本与原工艺制剂品一致 [2]。为了鼓励中药专业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借鉴新的科技成果并应用于中药制剂学,我们自编了《中药制剂学实验教学教材》,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药制剂原理及现代中药制剂工艺研究的新成果及新进展,在阐明制剂原理的基础上,以中药制剂必然向制剂工艺的自动化、机械化等方向发展,使我国传统中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药材而充分发挥药效及疗效。

1.2加强中药制剂原理的讲授

由于中药制剂学原理的研究是中药制剂学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如果中药制剂原理讲清楚,那么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因此,在中药制剂学的理论教学中,应重点讲授中药制剂的科学依据和各类药材之间的作用,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制剂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及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通过这种原理的讲解,可引导学生结合中药分析及中药化学等相关知识,加深对本门课程的理解。

1.3重视与中药制剂学交叉学科的发展及应用

中药制剂学与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分析学、中药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与中药炮制也密切相关,如中药大黄的酒制,延胡索醋制,以及有毒药理如川乌的水解炮制方法,以上目的或改变药物的作用或减少药物的毒性。再如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中药制剂标准制定可应用到中药制剂学课程的中药质量研究内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在以上方面的教学改革中,笔者充分利用本校在中药分析、中药化学等优势,结合现代研究的成果,将其应用到中药制剂教学及实验中,如采用增加各种辅料解决中药易霉变及中药各种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改变中药剂型增加中药生物利用度,等等。在课堂讲授中,不断汲取这些相关学科的精华,引入中药制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技术,深入研究中药制剂机理,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和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中药制剂学与中药专业多门课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不但中药制剂课程与其他课程密切合作,而且笔者与相关专业实验人员也进行合作研究,为中药制剂剂理论及实验教学的改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中药制剂理论教学改革

1.2.1多媒体与教学录像相结合

在中药制剂教学手段上,通过制作能够客观反映中药制剂学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及教学录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在中药制剂学课程进行到“各论”部分时,应用中药传统制剂方法的教学录像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本门课题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对中药制剂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利于提高中药制剂各种剂型的基本操作技能各实验水平。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消除了课堂单调的讲授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中药制剂专业课题的兴趣。

1.2.2中药制剂理论及实验教学课题教学方式

由于互动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因此利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够不断提高中药制剂学的教学质量。在这种方式教学中,作为主体作用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怎么学,在课堂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如学习“中药各类剂型”一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出,如何从哪几个方面把握各种剂型的制法及原理,使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积极发言,并对没有理解的相关问题,积极发言提问,调动课堂上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的一些发言,使教师有所启发,反过来提升教学水平并促进教学。中药制剂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合理的实验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继承传统中药制剂技术,而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药制剂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内涵。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适应将来从事中药制剂的科研、教学及生产等工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科研课题,定期开展课题研究讨论,组织中药制剂专业技术学习。例如,目前在中药制剂科学研究中,部分学生参加了笔者指导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在参加该项目的科研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中药制剂的科学内涵,并显著提高了大学生对中药制剂学的学习兴趣。在开展课题研究讨论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了中药丸剂、中药散剂、片剂等几个剂型进行详细研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中药制剂实验教学内容

中药制剂实验教学内容有传统的制剂方法实验,又有将现代的新剂型实验,旨在通过以上实验,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中药制剂的内涵。根据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笔者自编了《中药制剂学实验讲义》,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进,如在传统实验中,引入了传统与现代制剂剂型前后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对比实验内容。

2.2中药制剂实验教学设备

为了使学生直观了解中药制剂新设备、新工艺,笔者在实验课程中增设了远红外干燥设备及自动中药压片机等,通过参观、操作及现场讲解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远红外干燥设备的原理和优势、工作特点,加深了对新型制剂设备与新的制剂方法的理解。调查表明,学生对这些中药制剂新设备、新工艺有很浓厚的兴趣,对中药制剂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有了新的认识。

2.3中药制剂理论及实验教学考核办法

目前实验教学内容中增设了综合设计实验,目的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独立进行操作。综合设计性实验只给出实验题目,内容包括查阅文献,实验步骤设计,实验结束后以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以上可反映学生真实的实验结果。在中药制剂理论教学上,要求学生自己制作PPT,课堂上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思维及实验方法,其他同学提出相关问题,并由教师按照设计思维、讲述水平、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点评,并给出成绩。

中药制剂学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在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药学专业及骨干课程。为了使中药学专业学生更好地继承、发扬这门专业学科理论及实验基本知识,笔者结合本校优势和特色,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高了学生对中药制剂学这门学科的理论及实验学习兴趣。近年来本校的中药制剂学科已一改过去单一传统制剂的教学、科研模式,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在继承传统制剂方法的同时,更加重视传统制剂理论和现代制剂研究的新成果,重视现代制剂工艺的发展,使教学内容与现代生产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及综合分析能力。当然,在今后的中药制剂学教学及实验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总结,力争尽可能使学生掌握更多中药制剂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科研及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药理学理论范文9

为了提高《药理学》的学习效果,我们将《药理学》教学中加入了病例讨论和实践,旨在:①有机结合《药理学》和相关基础知识;②有机结合《药理学》和临床知识;③明确学习知识的途径,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2014年2月~2015年2月,通过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病例讨论教学模式实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校农村医学专业13级学生。

1.2方法 为《药理学》教学做准备,包括:资源提供、分配小组、设计问题等,向学生呈现问题,学生开始进入问题情况,并且分析问题,收集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在小组间共享,从而明确解决方案,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度加以引导和评估,最后讨论完毕后,学生需要对问题讨论加以总结、反思。

1.3病案整理 有针对性的选择与当前学生能力相符的病案,例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与抢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与解救”以及“充血性心理衰竭的药物治疗”等。

1.4呈现问题 在上课前一段时间提供病案资料给学生,班级40人分成4个大组,4个大组分成3个小组,学生需要仔细查找有关资料,并且做好发言稿,并且要求学生根据诊断选择以及实际病情合理选择药物,并且明确药物方案,做出治疗措施。

1.5课堂讨论 1个大组由一位教师带队,并且将课堂讨论分成三个阶段,鉴于农村医学的学生理论基础较差,但是均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因此每阶段设置为40 min。

第一阶段40 min,要求小组学生必须准备好药物方案,并且在组间实现意见共识,通过小组组长进行总结。

第二阶段40 min,要求小组学生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讨论结果的陈述,并且提出理由,随后在小组间进行提问和讨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均是自由讨论,教师不得干预,也不必引导,促使学生广泛讨论自由发挥。

第三阶段40 min,教师需要引导小组学生进行方案讨论,并且针对方案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深思,最后,教师需要对该课堂讨论加以总结和讲评,统一认识,分析利弊,最后评价出1~2个优秀的方案,作为日后学习的标榜。

1.6典型病例 患者,女,22岁,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3年,1年前应用泼尼松治疗,改善症状,但是经常感觉到疲乏无力、腹部不适、厌食、恶心、头痛、头晕,并存在上呼吸道感染,于医院就医。

体检:躯干、面部皮下脂肪明显增加,未发生痤疮,扁桃体发生红肿,血压130/85 mmHg,胃、十二指肠钡胃粘膜增粗。

重点讨论题:①在应用泼尼松后为何出现上述症状以及体征?相应的治疗措施有哪些?②患者停止应用泼尼松后为何出现上述情况?该如何处理?③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何注意事项?选择用药方法如何?

1.7评价调查表 对病例讨论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加以评价,并且统计(多选表)分析。

2结果

2.1教学效果评价调查,见表1。

根据调查表不难看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①《药理学》引入病例讨论是有必要的;②能够普及药理学、内科学以及诊断学等知识;③最理想的讨论形式是小组讨论;④在讨论之前进行准备极其必要;⑤在讨论时尽可能的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讨论,教师要在此过程中传输有关知识;⑥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最感兴趣是药理学和病案相结合的部分;⑦学生期望讨论结果中结合内科学、诊断学以及药理学;⑧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药理知识,并且熟悉各种基础医学知识,自身素质过硬,从而有效引导学生的课堂讨论。

2.2学生意见反馈 ①适度增加课堂讨论学时以及临床知识;②坚持病案讨论的教学形式;③传统教学过于死板,缺乏创新性,没有学习热情和兴趣,缺乏实践运用能力。病案讨论需要在《药理学》问题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并且走向实践,满足当前的教学方法。

3 讨论

3.1病历讨论在《药理学》中的应用 “病历讨论”教学模式也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中的一种(Problem-Based Learing,PBL),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5个阶段:①问题设计(搜集整理病案);②问题呈现(为学生提供病案资料);③自我学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药物,并且制定给药方案);④解决问题(小组间讨论);⑤总结评价(对整个学习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并且分析其利弊,为日后学习打好基础)。该教学方法在动机方面、功能方面以及认知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有关科研调查中表明,传统的死记硬背学习方法尽管在短期内有较高的成效,但是对于记忆复杂以及需要深刻理解的信息却难以起到成效,因此,学生通常具备的都是难以应用以及无法内化的“死知识”。当前的传统教学并不能够满足实践活动度要求,所以,在"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中,实际生活情境和学习情境十分接近,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记忆力。

Brooks将建构主义原理中认知研究加以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程教学中心需要将整体转化为部分,并且注重关键概念,在课堂活动中采用可操作的材料以及第一手数据;②学生在学习时,主要是"思考者"角色,通过和其他学生共同研究,逐渐培养自己的理解能力;③教师旨在维护学习环境,并且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问题进行判断和评价;④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对学生的作品文件夹、学习成果展览以及学生的观察等进行评价。可以说,“基于问题的学习”能够以构建主义作为基础,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以功能方面来说,该教学模式能够完全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通过模拟真实病例假设问题,并且将学生融入到模拟的职场中来,促使其尽快掌握工作的技能,从而迎接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的挑战。

在“病例讨论”教学模式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设计病例的难度要适中,充分考虑当前学生的临床知识、教学目标、药理学科特点以及基础知识水平,太简单或者太难都不利于学会的学习,降低学习主动性,从而对学生寻找解决问题过程以及自主探索资源过程均起着消极影响,最适宜的方式应该遵循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②在进行课堂讨论的过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通过小组对“病例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首先,要求学生仅仅围绕着问题加以讨论,并且融会贯通之前学过的知识,促使当前信息和原有知识背景产生更多有利的联系。其次,通过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促使学生明确各种观点的碰撞,并且进行评价和反思。另外,小组合作能够将整个问题均匀分摊给小组中的各个成员,并且通过合作的方式将全部学生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从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还能够维持学生的人际合作关系,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形成学生健康情感。③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并且处理好以下工作:??K呈现处方时,还要提供相应的解决问题资源;??L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酌情引入中期基础课,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所需技能、问题概念以及问题原理,多快好省的找到问题解决方法;??M教师并非直接向学生讲明知识结果,而是通过鼓励、质疑、示范以及监控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

3.2病历讨论在《药理学》中的意义

3.2.1激发学习兴趣 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围绕问题积极展开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将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将众人的思维凝聚在一起,通过教师进行判断分析,激发学生对《药理学》的探索心理,优化学习效果。